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历史辅导课程(合集7篇)

时间:2024-02-22 16:37:15
高中历史辅导课程

高中历史辅导课程第1篇

关键词:辅助;栏目设计;重要性

在教学历史过程里,历史教科书作为教师主要的教学资源。我国高中历史教科书蕴含着两大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正文,另外一部分是正文的辅助系统,所谓辅助系统即每课课题中的各项栏目,包括史料、目录、练习题、历史插图、注释、附录等。正文是主体,是高中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是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简练严密,是围绕着课程标准而变成,有学者就表示“课程的编排则体现的是历史的体系、范围等”。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仅仅重视内容的编写与教导是不够的,课文的辅助系统也很重要。因为课文的辅助系统对于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是至关重要的。历史教科书的辅助系统有着其特定的功能:一是配合课程学习功能。例如在前言部分中交代背景或者设置悬念,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二是丰富课文的知识内容。新课程改革后的教科书正文简明扼要,辅助系统可以丰富课本的知识。三是巩固课程学习的成果。学习新课就必须巩固新知识的学习,因此探究总结或者课后习题的设置,都会使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加固对新知识的掌握与记忆。

教师在教导历史基本内容的时候,需要一些辅助栏目去重组历史知识的结构。自从我国2004年新一轮教科书改革之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方面变核心理念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另外一方面即为变以往讲述式教学方式为与学生合作进行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建构学生知识的过程里,教师的协助和支持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如何支持,如何去更好的引导学生自主研究,除了依靠教师本身的教学功底,还要依靠教科书编写的理念设置。辅助系统尤其是教科书关于解释课文与设置思考题的栏目设计方面,都是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因为课堂教学的新知识,并不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旧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就要靠教师借助教学栏目进行设计。例如学生如果学习的是中国古代史之时,过去的历史对于学生是遥不可及的,但是可以将现代知识代入古代史中,讲述清朝的制度时融入时下很流行的电影电视剧作品,这样的讲述方式可以带领学生找寻到新旧知识的相似性,进而产生知识迁移。但是如何创设学习环境,需要的不仅仅是时代的信息,还需要历史史料的提供,这样才能带领学生领略历史的情境。史料的设计和提供离不开栏目设计。

学生在学习教科书的时候,不能只是简单记忆知识,从学生建构知识的角度出发,学生都是要对新信息通过同化或者顺应,将新知识与自己的已有认知结构进行重新整合,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那么在课文正文中,基本的知识内容并不能直接促进学生思考,在这种情况下,须有一定的引导才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疑惑,进而提出假设与质疑。这种引导就要依靠教科书栏目的设计。例如在学生学习历史事件的时候,用小字叙述事件发生的背景,再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问题,就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假设。

我国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教科书的改革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为例,教科书的编写理念转变为学本化写作,即为学生辅助学生的课本。在新版教科书中的栏目设计共计约有三大种:第一种为教师导入新课服务,帮助学生进入新课的导入栏目;第二种是为丰富课本内容,提示学生思考,帮助教师创建学生探究式学习环境的栏目,这种一般是学生建构历史知识的栏目;第三种即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后的巩固提升栏目。三者栏目循序渐进,在辅助教师新课的同时,提升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全面把握。在学习过程中,也突出了课文的主要知识点和难点,层次分明,利于学生把握。

导入栏目的设计,便于教师在拿到课程之后,利用导入栏目辅助学生进入新课。导入栏目一般放在单元前或者文章前,主要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导入设计的内容大致上都是关于课程的主要内容、历史背景、重点难点或者历史线索的概括,一般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种导入栏目的设计就是认知学习理论中所说的“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目的就是为了新的学习提供旧知识中的固定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迁移。

建构栏目设计可以补充正文内容,如人教版的“资料回放”栏目,人民版的“想一想”、“读一读”栏目都是为了丰富正文知识,补充历史事件的背景,或者拓展课文外延而设计的栏目。其中思考题的设计可谓是匠心独运,主要是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提出疑问,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提出假设,并且进行验证。新课程改革下,课文构建栏目作用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丰富课文的知识,使教科书生动、形象、丰满,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种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对新知识进行重新加工与整理,最终抽象出历史现象本质、历史事件与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所谓建构知识,指的是学生知识的“接受”不是来自于外界的刺激,而是通过对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上,重新建构起来的。

在教科书中巩固栏目主要指的是正文结束之后的小结与课后习题部分,这个部分一方面是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一方面是对新知识的进行深度挖掘。在教育心理学中,学生利用头脑同化知识,使其得到理解,并在认知结构的适当位置固定下来以后,之后就是保持与贮存知识的问题了。知识的记忆分为短时间记忆与长时间记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后,20分钟就会开始遗忘,有效的复习尤其是当天的复习能即使巩固知识,减缓遗忘的进程。所以巩固栏目的设计能及时有效的防止学生遗忘知识。

学习历史或者教学历史都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辅助栏目。这些栏目都是建立在学生知识的习得过程之上,有利于学生史学方法的习得,知识的把握。(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辅导课程第2篇

关键词:心理辅导课;历史教学资源;心理健康

一、心理辅导课的内容、作用及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意识到学生心

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开设常规课程的同时,对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有开设心理辅导课、团体心理辅导、学科渗透、个别心理咨询、校园文化建设等。

在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这类课程的开设与传统的学科课堂教学有很大不同,在整个教学过

程中可以用这样的28个字来概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气氛活跃、学生参与、体验感悟、教师引导、内化提升。

针对我校学生生源素质差、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欠缺的现状,在高一年级开设心理辅导课,并将高一历史教学素材融入心理辅导课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自己身

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还能够增强他们对高一历史知识的进一步

理解。

二、历史教学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因素

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特点是了解过去、立足现实、展望未来,这个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不仅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升学生的能力,还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性格气质、意志品质、心理素养等基本素质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作为一名心理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历史老师,我觉得很有必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历史学科这两个不同的领域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充分挖掘历史学科中蕴含的心理健康因素,用丰富的史实、优秀历史人物的事迹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根据辅导内容,选择恰当的历史素材

心理辅导课内容的确定是以心理辅导课目标的制订为依据的,同时还要符合学生在不同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高一新生刚入学时,还没有适应高中生活,在学习方法上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克服思维定式的弊端,我给高一新生开设了《突破思维的障碍——逆向思维训练》一课,在课堂上,我把高一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的知识融入心理辅导课中,通过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西门子、爱迪生等科学家为科学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有些同学开始出现了浮躁心理,学习效率不高,人际关系不和谐,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提高学习效率,我又把辅导的主题确定为“合作与竞争”——《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提高》,通过对同学们熟悉的欧洲的联合、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实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到当今世界国家间并没有因为社会制度的差异而互相敌视与隔阂,同学之间也应该取长补

短、加强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又针对那些学困生开设了《你也是一片风景——自信心训练》,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以及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便是有价值的素

材,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力、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自信心。

四、采用丰富的互动方式,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

心理辅导课的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这就决定了心理辅导课的形式是轻松的、自由的、活泼的。在课堂开始环节,可通过热身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心情,也可通过展示图片导入,激发兴趣,营造课堂气氛。

当课堂主题揭示出来后,怎样围绕主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探索自己的心灵是整堂课的核心环节。为了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思考问题,我指导学生编排心灵短剧,让学生扮演历史中的人物,再现历史故事情节和历史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课堂结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在该环节中师生可以共同回顾本节课进行了哪些活动,自己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问题是怎样重新审视的,还可以讨论今后有哪些打算,对未来有什么展望,从而升华主题,最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祝福,在歌声中或者在师生共同朗诵诗歌中结束本节课。

五、课堂反思

开设心理辅导课对心理辅导老师的要求很高,在课堂上学生虽然能够畅所欲言,但有时学生的感悟、反思不一定是正确的、深刻的,有时甚至是肤浅的、幼稚的,学生有时会为了逃避责任,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不恰当行为找借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面质学生,以促进其理智地自我反思,勇敢地面对现实,引导学生从肤浅、幼稚走向深入、成熟。

最后,在心理辅导课上运用历史素材要注意以下问题:(1)要

熟悉历史教材;(2)要根据辅导目标,选择恰当的历史素材;(3)课堂形式要丰富多彩,但不可华而不实;(4)历史素材的运用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66-392.

[2]朱汉国.历史必修第一册.人民出版社,2009:75-79,136-139.

高中历史辅导课程第3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获得极大的发展机遇,它在很多方面都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它促使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那么,作为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历史课程的教学也应该充分重视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自己的教学过程,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来制作出优质的教学材料,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

2 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现象分析

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教学,应该来说是历史课程教学的一次重大性突破与革新,它促进了历史课堂教学由传统向新型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发展。但是,多媒体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有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存在,从而大大影响了其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作用的正常发挥。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分析下当前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现象,进而基于此来采取正确的定位,让多媒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接下来,详细分析下起辅助作用的具体现象。

学校对于多媒体的应用环境分析 当前,很多学校的历史课程教学中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环境是良好的,很多教室都已经拥有了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这也为历史教师进行创新性教学活动提供了可能性条件。然而,一些学校里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安装的较早,其更新速度又偏慢,一些多媒体教学设施已经出现明显的老化现象,这就在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很难完全避免出现教学故障,历史教师使用起来胆战心惊,有时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教师与学生对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认知情况分析 虽然说我国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与学生对此抱有一种肯定和支持的态度,这是因为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确拥有不少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它在帮助历史课堂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跃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局限性。一些历史教师与学生在被问到对于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哪种更合适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往往是认为二者结合在一起是最佳的,他们认为二者应该是相互弥补和相互扶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还是有不少教师把多媒体当成传统的黑板,并没有真正从教学理念与方式进行革新,一些多媒体仅仅成为形式上的摆设。此外,还有些学生在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的情况下,开始对历史课表现出较大的不满。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分析 在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历史教师由于受到自身对于多媒体技术掌握和运用水平的限制,往往不能够把多媒体技术更好地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去,从而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缺乏必要的引导性与概括性,有些历史教师仅仅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教学课件上面,反而忽视了真正的教学内容的传授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加之一些历史教师过度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反而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失去对历史课堂的学习兴趣。教师也会形成一种自身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偏差,无法顾及到学生的感受。这就使得很多学生无法达到教师预期的学习效果,一些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充分体现出来。

3 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增强的具体对策

针对当前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尽快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进一步发挥出多媒体对于历史课堂教学的积极效果。

学校等教育部门方面的对策 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应该首先从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入手,加强对历史教师的培训工作与考核力度。这是因为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现代化教育意识与理念的实施,需要历史教师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和多媒体专业素养。那么,学校就应该积极开展针对历史教师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培训工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与途径来组织本校历史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考核,并与他们的工资与晋升等挂钩。此外,还应该加大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因为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需要历史教师能够在大屏幕上一一呈现出来,要让全班学生都能够清晰地看到教学内容。因此,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就应该真正发挥出其在教学课堂上为教师的教而服务、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优势,避免让多媒体技术手段成为摆设或形式主义,从而通过对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来逐步健全并适时更新其媒体基础设施,为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提供更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历史课堂由枯燥乏味变得更为轻松和活泼。

教师方面的对策 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教师的作用显然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就要求历史课程教师能够尽快树立起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并做到灵活处理教师本身、学生、教材、媒体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应该来说,这四个要素之间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它们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历史教师应该把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更为合理地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去,要让教师成为历史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则成为一个学习的主人翁,要能够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历史知识。因此,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十分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明确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功能。但是也不能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成为传统教师正常授课的完全替代品。教师应该科学开发、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让历史课堂教学成为互动的教学氛围。此外,还应该提高历史教师的多媒体运用技能,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既要保证历史知识的全面性,也要做到重点突出。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让师生间形成良性互动,并注意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更新教育理念,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学生方面的对策 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从学生角度进行考量。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发挥学习主动性,成为历史课堂的学习主人。要培养起坚持不懈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要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敢于向教师提出一定的疑问,这样的历史课堂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情况,做到“师生共进、教学相长”。此外,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还应该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态度,真正进行自觉性的学习,实现自己的学习价值。当然,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还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师生互动环节当中去,要让教师与学生群体或学生个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互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陈霞.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8):65.

高中历史辅导课程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兴趣

一、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在现阶段,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多媒体以其极强的交互性和模拟功能更加显示出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几乎已经融入各个阶段及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历史学科由于它所特有的不可逆性和过去性,使越来越多的高中历史教师更加注重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既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最佳表现效果又充分体现了高中历史教学的特色,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合理运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艺术,增强教学效果。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不竭动力。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与否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成效息息相关。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传统的“黑板+嘴巴+粉笔+教材”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形式单一,缺乏教学互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更无兴趣可言,这就给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带来相当的困难,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视听互动功能,创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观古今于一瞬”,把学生带入相关的历史情境中,给其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使学生觉得历史不是枯燥无味的史实堆积,而是栩栩如生的生动画卷,这就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趣味盎然,并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内容涉及面过多、过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拓展知识点,板书时间太多,学生参与机会较少,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效率不高。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教学,有利于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将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再现的历史现象、历史场景以直观、生动的动画等手段呈现给学生,使其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增强其对重要历史事件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度,从而加深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探索和把握。

(三)有利于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逐渐受到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教育的目标之一。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声情并茂的历史情境,使学生的认知更加形象化,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并透过历史现象看到历史本质,逐渐提高其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多媒体辅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多媒体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可以产生很好的视听效果,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环节,自主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根据自身历史课堂教学经验,对于如何做好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现总结如下。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嵌入动态形势示意图,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关于战争过程等历史事件是需要讲述的,仅凭历史老师一个人讲述,并在黑板上挂相对应的图,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相对应的整体印象以及对战争过程的认识。此时,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把战争过程运用动态的形势示意图来讲解,再加上老师旁白解说,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冲击力,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的自我成长。

(二)教学情境设置运用多元化媒体形式,使历史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养成高尚情操和形成良好品德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包括声响、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使得情境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三)运用网络资源,充实多媒体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不断充实多媒体教学内容,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适当嵌入习题,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与学生成绩密切挂钩。因此,针对教学重点,在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中适当嵌入习题,检测教学效果,势必会起到提高课堂的效率,达到巩固课堂学习的目的。

(五)正确处理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几个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个教学手段,有利有弊,应当辩证的看待。运用得当则会变枯燥的理论为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使用不当则会使学生产生眼花缭乱之感,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笔者认为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教材的关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材是学习的载体,历史教材拥有丰富的资料与素材,因此,教师必须要深入专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二是,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学生的关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课件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会,而且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真正让多媒体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三是,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教师的关系。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要对多媒体课件有主导控制权,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人性化的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这些是多媒体无法替代。

三、结语

总之,多媒体辅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虽然被青睐有加,但也存在其局限性,它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广大历史教师应在勤奋钻研教材,深入学习新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最大效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成建碧.小议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A].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2] 朱俊苓.多媒体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之我见[A].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3] 刁春英.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原则[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

高中历史辅导课程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低

在当前初中教学过程中,历史学科被认为是副科,这就造成其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总体成绩影响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出于保证主科成绩的想法,降低了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要求。在传统理念中,历史知识较为枯燥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差的问题。

2.历史教学方法单一

良好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功能。教学调研发现,现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问题:一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造成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降低。二是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较为注重理论、概念等知识内容的教授,忽视了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导致素质教学工作目标难以实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资源缺乏

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学中的副科,教学资源较少。这种问题包括两个方面情况因素。一方面在教学课时安排中,历史课程经常受到主科教学工作的挤占,难以实现制定好的教学计划,无法提高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缺乏相关教学研究的支持,进而造成学习资料、辅助教学材料等教学资源短缺,对历史课堂教学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措施

在当前初中历史研究中,我们针对实际性的问题,开展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措施的研究。其主要的实践性工作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利用兴趣引导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与历史教育工作重视的加强,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理念出现了一定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在课堂学习中利用引导工作模式,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主要引导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合热点进行引导。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社会与学生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开展兴趣引导。如针对社会中的热点新闻,就其中的历史原因与学生开展讨论,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二是提高教学中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知识中较为有趣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兴趣。

2.引进多种教学方法,保证教学多元化发展

研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初中历史教学多元化发展,对于课堂有效性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问题设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很好地融入历史情境,体验历史人物的感情和思想,实现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设置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利用合理设置问题的方式。这种多元化教学发展模式的实现,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多种教学方法的共同应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互补,弥补了教学漏洞。

3.开展辅助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为了弥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辅助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以下作用。一是课堂教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自主开展的兴趣俱乐部等辅助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中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二是利用辅助教学完成重点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课时资源等影响,难以进行重点学习。而在辅助教学方法的应用中,如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保证教学重点与难点内容的单独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历史教学计划,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实践工作中,教师针对当前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兴趣缺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开展了应对措施研究,为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辅导课程第6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历史课堂教学正确使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已逐渐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如果过多过滥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那就违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为更好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优化历史课堂,谈几点体会如下:

一、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要协调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目前,教师的讲授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历史教学时,不是教师撒手不管任凭计算机牵着学生走。笔者认为教师要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一些情景引导自学、思考和分析,使教师能按自己的需要组织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是受课件的限制和左右,失去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应该处于主体地位,多媒体课件的采用必须以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原则,而且不能满足于单向展示,应努力实现“教师―课件―学生”之间的互动。

如讲“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时,其原因比较复杂,都与1929~1933年的那场世界经济大危机有关,但它们之间又有区别,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列出表格,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最后学生分组填好表格,对两个国家走上法西斯道路的不同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弄清在历史教学中教学的目的

多媒体课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一般来说遵循两条原则,一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二是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其根本目的是为教学目标服务,是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由鉴于此,首先是符合历史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其次在选取多媒体课件时要与历史教学内容相适应;再次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选择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点的内容,不要使用过于深奥和冷僻的历史材料,反而会造成反效果;最后要做到主次分明,不可使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而有悖于初衷。

三、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精心选材注重与教材联系程度

多媒体课件的演示通常会借助一些相关的录像资料进行,教师需要靠录像的生动、有趣、惟妙惟肖来充斥学生的大脑,进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有效时间内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我们片面去追求这样的效果,找到了一些和教学内容并不是十分贴切的资料展示给同学们,往往会出现如下的结果:学生在观看完相关资料后,不知道用处何在,只是觉得挺乐和而已,教师的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使学生摸不到头脑。例如:笔者讲《第二次科技革命》时,选了好多关于汽车、飞机、电灯的图片,本想来丰富教学内容,可是等课上完后问学生,学生的回答是“还不如不用多媒体课件讲的好”,这就说明课件选材要紧扣历史学科教材,注重他们的联系程度。

四、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教师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如果留心就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在课上只需按一下回车键或下行键,课件便按照原有的设计一路顺风地“播放”下去,而不能让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灵活地调用相关内容进行演示,学生的思维也完全被限制在教师预定的思维模式里。如果有所偏离,教师也会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导到既定轨道上来,不然费尽苦心所制作出来的课件岂不失去了作用?试想这样上出的“流水课”,如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媒体课件不可能取代教师,它是而且只能是一种辅助工具。媒体越是现代化,越要重视教师的作用,因为任何媒体都是由人来操作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也是媒体,同时又是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这是其它任何媒体无法取代的。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内容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讲解和分析。

总之,多媒体课件功能强大,我们正确的使用它来“辅助”教学,不仅能为课堂添光增彩,而且往往会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它只能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工具,只有明确历史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误区,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长处。使之为历史教学注入活力生机的同时,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用好多媒体课件,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4,4

高中历史辅导课程第7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党史教育 载体

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神圣使命。大学生对党的历史是否认识,对党的感情是否深厚,对党的事业是否关心,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但是目前在一些高校,大学生的党史教育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党史教育主体单一,基本上仅仅是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党史教育的专业性、权威性欠缺,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教育手段仍然过多地停留于说教式和灌输式,缺乏感染力和影响力,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党的认识也较为模糊,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和丰功伟绩知之甚少。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是高校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辅导员对大学生加强党史教育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推进大学生党史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辅导员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

网络已经成了当代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他们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前,互联网上的党史信息大多数都能正确反映党的历史,对大学生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但由于国内外敌对势力不择手段地对我国实行分化西化的图谋,他们不断地试图利用网络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渗透,来达到与我们争夺青年大学生的险恶目的。因此,他们不时在互联网上一些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污蔑攻击的信息。显然,这些有害信息严重背离了我们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年轻大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意志薄弱,难免可能会受到这些有害信息的侵蚀。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而党史学习就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肩负起责任,主动出击,迎接挑战,不断增强党史教育力度,扩大党史教育覆盖面,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网络阵地,坚决抵制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有利于完善思政课主阵地的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离不开党史教育这一重要依托。但目前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讲授和学习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史教育为这些课程学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但由于中共党史教育课程并没有专门开设,党史教育的内容只是渗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中,于是就大大压缩了党史的教学内容。即便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也没有专门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大篇幅撰写。而在高职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并非必修课,这就使党史教育以“论”为主,以“史”为辅,使大学生很难系统地接受党史教育。

“没有党史教育,就无法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历史进程,无法讲清楚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具体内容;没有党史教育,就无法用鲜活、生动的史实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了解党的历史,就无法感知理论的光辉和魅力,无法理解其深刻性和科学性,就会觉得理论是枯燥、抽象、单调的。”

因此,这就需要发挥辅导员在高校党史教育中的应有作用,以完善思政课主阵地的功能。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对大学生开展党史教育,把中共党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无缝对接,从而不断完善思政课主阵地的功能。

二.辅导员开展党史教育的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根据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和教育对象思想的新变化,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载体,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辅导员要有效地开展党史教育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借助形式多样的载体,如:人际关系、班会和党课、班级宣传园地、网络、活动等,以确保党史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1.以人际关系为载体

高校辅导员开展党史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与大学生交集最多,与大学生最为亲近。辅导员平时在工作中要充分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努力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达到感情融洽,对于拉近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强党史教育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都是有感情的人,而且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受教育者具有向师性,也就是说教育者的自身情感能够感染到受教育者。教育者对所教授内容的热爱程度和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会形成有利于教育对象接受教育内容的强大的情感氛围, 常能唤起受教育者的意志驱动力,促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某种教育,并表现出将其付诸实践的愿望。”因此辅导员要对大学生开展党史教育,首先自己必须认真学习党史,并且一定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样,辅导员开展党史教育,大学生就乐意接受,充满信任,更容易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感情和认同,进而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2.以班会和党课为载体

辅导员要以班会和党课为载体,尤其是党课,对大学生积极开展党史教育。在利用主题班会和党课为载体开展党史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要注重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的匹配性,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精心安排相关内容,例如:面向低年级大学生的党史教育可以侧重于通过宣传党的丰功伟绩,使大学生了解党、认识党、靠拢党;通过著名党史人物、双百人物的宣传,进行先进性教育。面向高年级大学生的党史教育,应侧重于党的奋斗史教育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党史教育内容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日常生活,以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深大学生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对党的感情与认同,切实提高党史教育的实效性。

3.以班级宣传园地为载体

辅导员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班级宣传栏、展板、标语、班刊等班级宣传园地为载体创设有利于大学生接受党史教育的环境和氛围。如在宣传栏的突出位置、班刊的重要版面开设专栏,定期推出专题,形成系列,持续开展全方位的党史学习宣传,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认真总结党的发展历程与经验,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4.以网络为载体

以网络为载体,是实现党史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扩大党史教育覆盖面、增强其吸引力的需要;是用先进文化占领新的思想阵地的迫切需要。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为党史教育带来新的平台,拓展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空间和渠道。高校辅导员要积极探索网上党史教育的有效方法,使党史教育更加富有成效。网上党史教育具有跨越时空、方便快捷的优势,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大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较好地适应了大学生身心特点。

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网络阵,一方面要用权威性的党史网站正确引导教育学生,如:中国共产党历史网、党史党建网、中共党史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党建网、红色旅游网,等等。另一方面,创新党史宣传教育的新途径,如:利用博客、微博等互联网传播的新型载体,吸引青年大学生的关注,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增强对共产党的认识、情感与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

5.以活动为载体

a.结合重大节日、人物、事件纪念开展活动。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开展参观考察,如参观考察革命遗址、纪念场馆、历史博物馆;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等等,引导大学生学习英模事迹,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同时,要把党史教育的深刻内涵与主题党团社团活动、成人仪式、红歌会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渗透党史教育的内容,更加鲜明地体现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

b.开展红色文化宣传调查保护。辅导员要在组织学生宣传党史、收集史料、保护红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对大学生开展党史教育。活动主要以成立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如:组织学生成立“红色文化宣传保护小组”,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到农村、社区、企业和红色旅游景点深入哉埂暗呈沸讲”活动,宣传红色文化及其遗产保护的知识。一方面, 促使大学生在宣讲前潜心学习党史,在学习中提高大学生的党史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引导青年大学生立足学校,面向社会,走进基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基层开展党史宣讲活动。

以上载体联系紧密,彼此贯通。高校辅导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合理利用,整合不同载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种载体的协同效应。同时,“在载体中融入党史教育的共同价值目标,体现其基本思想内涵,使其成为大学生坚定信念、追求理想的平台,涵养德性、启发智慧的平台,追求真善美、贬抑假恶丑的平台,让大学生在各种载体的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总之,辅导员要综合运用多种载体,让大学生从党史中不断汲取营养、增添正能量,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娉,徐永莲,臧学运.新形势下对高职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的途径研究[J].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1,(4)

[2].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N].人民日报,2014-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