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体育产业的特点(合集7篇)

时间:2024-02-02 15:05:11
体育产业的特点

体育产业的特点第1篇

【关键词】 体育 产业整合 特点 原则 途径

1 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概念与意义

体育产业资源整合是一个融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来全面分析、重新审视体育产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兴理论探讨,它是属于谋划与管理(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研究范畴。所谓体育产业整合(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是指决策者将行业内外的各种情况、发展趋势、市场前景等方面准确分析后对相关产业资源(无形资源与有形资源)采取的及时、有效调整(人力、财力、物力、能力)和科学重组(产品、市场、价值、消费结构)以及谋略规划。整合的目的是有效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项目和资源业配置、合理市场布局、理清消费层次、细分消费结构,系列产品优势,做到大小有别、主次分明、先后有序、轻重分段、进退有方、急缓各异,分合据时,取舍科学,优胜劣汰,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整体效益、市场布局与成本结构(产品、管理)上的最优化。从工业革命和产业发展的历程看,产业的升级换代是科技发展的结果,是事物规律的必然,也是市场的须要,当时再好的高新产业可能就是以后的传统产业,甚至被淘汰。从世间任何事物生存、发展、旺盛、衰亡的变化规律讲,发展、变革、创新、整合是必需的,也是永恒的。

从战略思维的角度上讲,产业整合属于系统论的范畴与宏观思维谋略,它是规划者站在一定的高度,以通观全局的形式,通过组织和协调,把产业内部彼此关联但却彼此分离的属性、内容,把产业外部既参与共同的使命但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调整与组合成一个终端服务的系统,从而获得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

从战术选择的角度上讲,产业整合又是信息论的内容与微观决策,它是指挥者充分的利用现有信息、条件能力,从整体效果出发,把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产业进行筛选或重新组合,以突显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寻求产业配置、市场分布与消费需求的最佳结合。

从实施运作的角度上讲,产业整合更是系统理论、控制理论、协调管理、科学调整的具体要求和深化。它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制度、安排、协调、配合、核算和运作等来降低成本,增强产业的核心优势,从而提高产业链条的整体质量、效益和消费者水平。

从行为学科的角度讲,战略思维是解决为什么要做和怎样定位的问题,战术选择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实施运作是解决做到何种程度的问题。所以战略思维、战术选择和实施运作三者是不可偏废的,只强调某一个或两个方面,都不可能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用。

2 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特点、原则与要求

产业整合,是企业运营中各种资源优化、重新配置的过程,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工具,是科学思维、理性分析的结果,也是社会和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真正做到有效的整合,必须首先要了解产业整合的基本特点、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2.1 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特点

特点是指其行业的基本属性和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市场的变化,意识的增强,理念的改变,很多行业都提出产业整合,甚至是跨行业的整合,这不仅是科学思维、综合判断、理性分析的结果,也是企业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阶段。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产业整合(包括主动整合和被动整合两个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优势互补,共同为社会、客户提供更加便利、更加优质的服务。综合分析,体育产业整合具有有效性、经济型、安全性、一体性和区域性四个特点。

2.1.1 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是产业资源整合的关键。在市场和产业整合中,有效性就是试图要整合的事物实际上是真正要求的最佳组合。它包括社会的有效性、效果的有效性、行为的有效性、结果的有效性和市场检验的有效性等多个方面;其产业通过整合后产生优势互补与社会正效应的合力,使其产业成为优者更优、强者更强或弱者变强、小者变大、愚者变智、由亏变赢的局面。体育产业整合后其产业整合体吸引力的大小即其系统功能的优劣不仅取决于产业单体本身,还应包括产业间的组合状况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程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重组、兼并不仅没有得到应该有的效果,反而使得原本不错的产业产生了浪费、甚至冲突。体育产业是一个很多与人直接发生联系的产业,在无形产业的整合中,有效性应该得到特别的重视。

2.1.2 经济性

经济性是指其产业通过整合后使其产业的成本(产品成本、管理成本、流通成本、综合成本)更低,质量更好,结构更优、效益更佳,即消费者花较少的精力、时间、经费做更多更好的事情。经济性是产业整合的重点。众所周知,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经济性在体育有形产业和附加值产业中表现方面很多。现阶段很多企业对产品成本非常重视,为了降低产品成本,甚至不惜偷工减料,短分少厘,以次充好,到了不可附加的地步;但是却非常不重视管理的成本,使其管理成本高得离谱,有些企业管理成本甚至达到整个产品的百分之几十。

2.1.3 安全性

安全性(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事先预防,以实现从源头杜绝事故和人类自身安全保护需要)是人们在安全意识上取得的一大进步。其产业整合后生产出的产品能保障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健康安全和心理安全。如运动员、健身爱好者使用的服装、鞋帽、器材器具、设备等;运动员的运动食物、药品、健身爱好者的保健食品及其餐、饮料的配方等;从世界范围看,安全性已经成为体育产业不可忽视的问题。消费者不都是专家,仅靠企业的自律是不够的,检测、监督、管理、处罚是保证产皮质量的重要方式。

2.1.4 一体性

一体性(是指企业利用社会化生产链中的直接关系来扩大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在、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或横向联合的战略)的企业的品牌和产品突出。它能以一个为主导类产品,始终如一的向上提升、向前推进、横向联合兼并(如微软),使研发方向成引领的潮流,使产品成为某个企业的代名词,以及产品成为消费者的首选。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企业大而散,产品泛而杂,没有一个是真正叫得响的拳头产品,消费者往往无它法而为之,所以把它称为“替代品”,按体育竞赛的话叫“替补”队员。一体性差的企业往往是没有核心技术,不能有效的与强者竞争。如我国的汽车业、应用软件业等。

2.1.5 区域性

区域性(是指企业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以及对企业面对的不同区域市场的分析,确定开发方式,明确重点开发区域,确定重点开发区域和非重点开发区域的开发策略与开发措施,提出区域近期、中远期重点建设项目的地区安排。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实际上是根据区域发展条件、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和发展的目标所作的高层次、全局性宏观谋划)。产业整合应该体现明显的区域特征。它既是产品针对性的体现,也是消费者区域、层次的划分。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消费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地缘特点。东部和南部,以汉族为主,经济发展较快,现代体育相对发达,现代体育产业产品的消费十分普及;而在中西部少数名族居多,民族体育产业十分丰富,就是西南和西北相比也存在明显的不同,西南以水上的运动项目偏多,西北却以耐高原、善奔跑的马上项目为主。

2.2 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基本原则

原则是指做事的大致方式和基本准则。根据世界大多数成功企业发展、壮大的轨迹,体育产业整合可以分为化零为整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受众需求原则、动态性调整原则和产品性价优异原则等。

2.2.1 化零为整原则

是指将若干弱小的、零星的、分散的同类产业或者企业整合成为一个中型或者大型的骨干企业。使其企业或者产品更具品牌性、竞争力,更便于把握发展趋势,更节约成本、更有利于产品的规模化、集约化的研发和生产。

2.2.2 优势互补原则

是指将多个互为所长、互为所短、各尽所能的企业或者产品整合成为一个结构完善或者产品功能互补的企业。使其企业管理(人才结构、组织结构、产业结构等)或者产品(价值、成本、市场)以及研发能力的优势更加完善,有利于持续的、良性循环的发展。

2.2.3 受众需求原则

也可称针对性原则(是指根据整合的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信息资源、挑选恰当的整合工具和整合方法)它是根据受众的需求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段布局不同的产品。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因此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段民众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如城区多功能的健身器具、高端产品、精神、心理层面等的需求量大些,而城郊和乡村零星、单一功能的健身器具、中低端产品和健康祛病等的需求多些。了解受众需求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分析市场,受众需求有高端、中端和低端三种,高端产品量小但利润高;低端量大则是薄利多销,中端是既兼顾利润和又有销量的群体,但却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部分。

2.2.4 动态性调整原则

动态性调整原则是指整个整合系统能够适应数据动态变化和用户需求随机改变的状况。满足动态性的系统应该是个开放性的系统,应能够把各种类型的数据、不同格式的数据(不同声调的声音以及用户的需求)整合到系统中,能够及时增加动态变化的数据。在信息检索方面,应能够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检索要求,具有一定的学习功能,能够实现动态性的推荐服务。总之,整合系统满足动态性就是指其能够随着数据和外部各种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产品和产业。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越高、科技越发达、动态性调整的要求越高,汽车业的宝马、奔驰和现代办公的微软公司在这方面做得较好。

2.2.5 产品性价优异原则

推诚出新是企业得以高速发展的不二法门。从工业发展时代的经历看,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新产品(性能与价格)总是以更短的时间、更快的速度、更新的视角、更多的功能、更高的效率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和购买欲望,也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应该说,竞争越激烈新产品出现得越快。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是,在品牌、质量相同的前提下,谁的产品质量、价格(性价比)更优,谁的产品更受欢迎。在体育产业中,计步器被广泛的运用,如果将计步器设计在运动鞋内,并能够有对身体健康诊断的功能,配以运动、健康、营养等参考的意见,产品肯定大受欢迎。

2.3 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基本要求

2.3.1 做强企业,不是只做大企业

规模化、集约化是现代企业的标志,大而不乱、强而不威是体育产业或产业整合的要求,也是每一个企业立志做好、做长久的奋斗目标。但是做大以后如何更能够使主业优势突出,主次分明;做强以后也能给竞争对手留下活路(保持竞争活力,便于更大的发展),是有头脑企业主务必考虑的问题。从思维科学的角度讲,任何个人(包括民族)都有其自身的弱点,适度保持竞争是有利发展的。从消费者和行业发展的角度讲,竞争主体的多元化是有利于向高层次发展的。所谓强大,是先有强再有大。可好些企业是做大易做强难,或是做大后而未必做强。事实证明,整合后越大越滥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结果,但却是人们常常必须面对的现实。

2.3.2 突出自主能力,减少等靠要

自主能力是体育产业或产业整合的根本。自主能力主要包括决断能力、科技研发能力、调查分析能力、资料数据综合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协调管理能力、产能扩张能力、市场调控能力、渠道开拓能力、后续维护能力、再度提升能力等多个方面。自主能力越强受环境的影响越小,竞争力越优、发展潜力越大,反之亦然。总是等别人有了新东西才去学习、模仿、复制永远处于被动地位,也能难领军行业。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创新才是最原始的创新,也是最具价值的创新。

2.3.3 规范行为管理,责权利明晰

行为和管理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行为(行动和作为的简称,指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是从上层领导到基层员工基本素质的综合体现,一个企业员工的行为越好,企业越发展得好。管理无处不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千万不要把“管理”当成“料理”(或唐僧肉),人人都从中得到“好处”(都想吃)。从总体上说,我国很多行业的管理及协调能力还值得大家深入仔细的研究。只有当责权利明晰了,竞争透明了,关系理顺了,行为规范了,管理科学了,才可以杜绝很多不必要的漏洞,也可使发展更加顺畅。

2.4 体育产业资源整合内容

体育产业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思维模式的整合、设计方案的整合、策略规划的整合、产品效益的整合、设备优劣的整合、综合成本的整合、市场需求的整合、管理方式的整合、实施途径、手段的整合等多个方面。产业整合既是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转移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经常性工作。体育产业内容十分宽泛,据作者初步研究,从资源配置角度看它包括无形产业(是指存在于体育运动中具有体育特质、受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但能持续地为所有者和经营者带来经济效益,可供开发和利用的产业)、有形产业(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够直接产生体育实物的产品业)和附加值产业(是指由于体育的发展而引发、附加和派生出来的产业)三大类型,从产业内容看,它有多达30多个门类品种。

用独到的眼光、独特的视角把产业的类型进行联合、重组和拓展,创造性地构建产业体系是产业整合的核心。根据体育产业的特点和整合原则,我们可将体育产业整合成为组合型产业、联合型产业、主辅型产业、独立型产业、拓展型产业、提升型产业和主导性产业等七类。

2.4.1 组合型产业

是指将若干各自孤立的、各自为阵的小企业整合成场地设备共享、产品门类齐全、管理形式统一、市场调控有序、运作程序规范的中、大型链条式的集团企业。组合既是工业化、规模化、集约化、集成化生产的开始,也是成为有竞争力的企业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组合是我国多数企业采用的形式之一。在体育产业中如:可将单一的运动鞋袜业、运动服装业、健身器材业、运动设备业组合成体育用品业公司;或将单一运动鞋袜生产组合成为相关上游原材料的生产、开发到不同运动项目、不同人群需求个性化综合性鞋袜服务公司等。

2.4.2 联合型产业

是指将整个产品从研究设计、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后期服务一条龙(链条)式的企业,目前国内有实力的公司大多如此。也可以是将自己的主打生产产品的企业与销售渠道多,有专门经验的销售公司联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术有专攻),如发达国家的公司大多如此。在体育产业中如:以体育训练、运动健身为主的部门或教练联合营养专家根据不同的训练与健康需要配置营养食品;以名牌项目、明星运动员作资源联合传播业、相关制作业来扩大影响与经营范围等。

2.4.3 主辅型产业

是指以一个品牌(产业)为主要研发、生产方向,辅以相关的品牌(某个产品业)生产,既可验证主攻品牌的质量和应用范围,也可扩大经营能力的产业。主辅型产业关联度较高。如研究芯片为主的,附带装配电脑;以生产成品药为主附带种植药物等。在体育产业中如:以现代体育馆、运动场、游泳池的设计为主,辅以施工(施工辅以设计),或再辅以经营、管理等业务。

2.4.4 独立型产业

是指独立于其他产业的主打、核心、非缺不可的企业。如专门研发生产电机、印制线路板、为各个用户单位编写专用的应用程序等,独立型产业聚集当地独一无二的专门性人才。在体育产业中如:研发生产体育器材的碳合金、用于克服运动阻力各型材料;专门生产水上运动项目的设备、人体基因与健康、锻炼的筹划等。

2.4.5 拓展型产业

是指将产品功能、使用范围不断扩展到更广的层面的企业。如电脑输入系统由键盘输入拓展到语音、手写、触摸输入,再到思维传感;从汽车的人工驾驶操作拓展到全自动控制;安保方面从原始的人工值守到电子监控;在医疗方面从人工诊断治疗拓展到电子诊断治疗等;照摄像方面从机械照相、传统摄像到数码照相、数码摄像等。在体育产业中如:从运动健身拓展到电子游戏益智;从运动训练、竞赛(或锻炼)拓展到人身保险等。

2.4.6 提升型产业

是指不断将品牌或者产品向上提升,专做升级换代的企业。提升型产业的最大特点是不断使其达到精细化、集成化、优选化、智能化和螺旋式发展。如智能手机、远程控制等产业。在体育产业中如:运动动作技能公关、体育器材、用品的质量性能的优化等。

2.4.7 主导性产业

是指能引领产品未来发展方向,能影响市场后续走向,并能够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习惯的产业。如电脑办公系统、云计算、物联网等的发展都是具有主导意义的产业。主导型产业其行业标准、受众体验的舒适度都远远高于同类和早期的相关产业,如洗衣机、苹果电脑、激光照排取代活字印刷等。在体育产业中如: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如何平衡;体育锻炼如何与工作需要结合而提高效率;体育锻炼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某些伤病等都有主导产业的潜质。

3 体育产业整合的途径

体育产业整合的基本途径(实现目标的方式、路径)有创建宽松平台,采纳多元建议;改变评判方式,促进主动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综合能力;丰富产业资源,拓宽产业渠道;规范管理手段,推进整体提升等五个方面。

3.1 创建宽松平台,采纳理念多元化

习惯影响意识,角度影响看法,思路影响出路。不同的角度决定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不同的看法决定着采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式。宽松的环境和平台,不仅有利于思维更加活跃化,形式更加多样化,有更多的人勇于说真话、说实话、做实事;且宽松的环境和平台,还是百花齐放(多元化)建言的基础。否则,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更假,必然造成更多更难的社会问题和后效应问题。宽松的环境和平台,多角度看问题,辩证式思维的建议可能具有更多的实用性,有些优秀的建议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出现的,能不能以多元化的理念采纳,不仅是视野问题,也是能力问题,达人秀的环境和平台,不仅可以发现和考验各行各业的达人风采,也检验相关的智慧和能力。

3.2 改变评判方式,促进主动发展

评判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结果的优劣,没有高标准就没有高行为,没有国际公认的质量定位,很难有国际公认的产品。评价即体育竞赛、竞技的裁判(执行),它既受规则的影响又有主观的发展和发挥,评价方式既检验规则科学性又考察执行人的行为结果。评价的科学性、引导性、公正性、后效性、权威性是评判的关键。哪些应该是允许的、鼓励的、支持的、甚至加分的,哪些又应该明确的限制、禁用、甚至判罚,都应该在执行裁判工作前就有清晰的界线、共识、要求和具体措施,不应该使裁判员在工作时不知所措,更不应该让裁判员、甚至对运动员和观众进行误导。纵向和横向分析发现,每当有法难依、执法不严、令禁不止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除了明确的规则、正确的理解和执行,以及受众对正确与错误,可为与不可违、法规威严与合理、自觉遵从与抗拒的意识明确有关外,还需要有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才可能保正、促进产业,甚至社会的主动和可持续发展。

3.3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综合能力

产业的发展、资源的利用率是因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与各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的,综合能力的拓展也因时间、因环境、条件而异的,革新润育创造。从科技发展的规律看,单一的生产方式、执行能力、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发展需要的。从电影功夫熊猫、变形金刚的创作元素使我们再次感受到我国在拓展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能力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现在网络信息、生活实践信息十分丰富,我们的实际需求者更需要有一种手段和能力把这些信息集中、整序、关联起来,把检索、应用系统集成起来,使用户知道到哪里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怎样去查找这些信息,如何筛选检索结果,如何高效利用、综合运用、重新组合这些信息,并真正运用到生产、生活、产业发展的实际中去,而不只是盲目的炒作各种口号式的概念,才是产业资源、信息资源整合的最终目的。

3.4 丰富相关资源,拓宽产业渠道

新工艺、新科技、新产业、新学科的建立是在相关科学发展基础上进行的。有了火药的出现才有枪炮、导弹、甚至人造卫星上天的可能;有了指南针才有海运、空运产业的发展,甚至雷达扫描与卫星定位的运用;电脑程序的诞生也是受太极思维的启发,就连中医、泡菜的产业研发我们都已经没有优势可言。我国古人原始创新能力不可谓不优秀、不可谓不辉煌,但在后续托展、扩大应用范围、转换发展模式、增强影响能力、厚实经济基础、充实民族实力等方面与外国人的更直接、更迅速、更准确、更先进、更科学的特点相比,其后人不得不感到惭愧、无地自容,并深刻反省;别人的能力也更值得深入的思考、学习、推广和借鉴。在体育产业方面,拓展思维、务实求变、依需求而发展,我们还有很多可为之处;仍然固步自封、不求进取,人云亦云,只会路子越走越窄,空间越来越小。作者曾曰,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甚至不去想的,关键是如何去想,怎样去做。

3.5 规范管理手段,推进整体提升

趋利是企业不变的真理。规范和丰富管理手段,是提升企业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保证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内容。随着企业、产业的发展,产品的国际化、世界的多元化、信息的普遍化、竞争的激烈化,管理理念的转变和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是永久的话题。从社会各种现象看,很多的管理问题已经成了制约包括我国产业在内的发展瓶颈。中国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挤入强国之林,面临各种复杂的、变化的、有意无意的、甚至是不在一个层面上的激烈较量,没有综合能力的创新、思维模式的创新、社会管理的创新、体制制度的创新、自主能力创新是困难的。

参考文献:

[1]宋凯.我国体育产业链构建的SWOT分析与战略思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38)8:113-116.

[2]范存生.当前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困境与经济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6).

[3]许玲.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结构问题研究[J].体育科学,2011(05)15.

[4]方春妮.体育产业集群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04)15.

[5]方武 等.浅谈我国体育产业资源及配置合理化的对策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23)1:120-121.

[6]席玉宝 等.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2005(06).

[7]辛利.关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02).

[8]邱雪.体育强国指标体系的创建[J].中国体育科技,2010(01).

[9]石晓峰.我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06).

体育产业的特点第2篇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体育产业 人才流动

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解释,所谓“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生产、分配和应用。”知识经济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知识经济是以知识智力资源为第一生产要素的经济;二是知识经济是以高技术产品为支柱产业的经济;三是知识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掌握知识的人才。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从市场状况来看,产品市场受到的冲击没有预料的那么大,但人才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竞争的层次却超出人们的意料。人才是人口中具有特殊人力资本的群体,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人才,便掌握了竞争的核心力量、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体育产业在我国已初具规模,如何吸引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动,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体育产业蓬勃发展,是管理者和理论工作者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人才是体育产业不可或缺的资源

人才与劳动力相比,一般的劳动力从经济学上来说是属于成本,而成本是要加以控制和尽可能降低的,但人才却不是成本而是资产,对资产不是加以降低,而是应使之增值。

1.体育产业人才的特点

(1)稀缺性,体育产业人才具备高品德、高能力、高业绩,是目前迅猛发展的体育产业稀缺资源;

(2)专业性,体育产业人才在这一领域有较高造诣,体现较强的专业性,对体育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同时又具有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3)增值性,体育产业人才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能够产生增值。

此外,体育产业人才还具有巨大的创造性和影响力、有较强的成就动机,是体育产业难以替代的资源。

2.人才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

体育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从经济发展的实践看,现代生产力的力量源泉,已经从“物理空间”转向了“知识空间”。从产业发展上看,现代生产力的关键已不再是增加物质或资金投入,而是增加人才的投放。人才是振兴民族的脊梁,也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二、体育产业人才流动因素

系统论认为,合理的社会系统应使每个社会成员得到充分实现;耗散论认为,系统是在与外界交流中进行“自组织”,来实现自身发展的。所以,流动是实现体育产业人才资源有效配置的基本途径,而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从而促进体育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1.人才流动理论

(1)勒温的场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勒温指出:一个人所能创造的绩效,不仅与他的能力和素质有关,而且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人总处于一个不利的环境之中,则很难发挥其聪明才智,也很难取得应有的成绩。而且一般而言,个人对环境往往无能为力,改变的方法是离开这个环境,转到一个更适宜的环境去工作,这就导致人才流动。

(2)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日本的中松义郎在《人际关系方程式》中指出: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完全一致时,个人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当二者不一致时,个人的潜能受到抑制。解决这一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个人目标主动向组织目标靠拢,如果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差距难于短期内解决,则这条路变得不可取。二是进行人才流动,流到与个人目标比较一致的新单位去。个人的努力方向与组织的期望比较一致,如鱼得水,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个人的行为容易受到组织的认同和肯定,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库克曲线都对人才流动做出了理论上的解释。

2.体育产业人才流动的基本因素

(1)个人因素。①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过于稳定或具有压抑性的工作环境会束缚人才的创造力。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促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趋势。当人才的自我实现得不到满足,才华得不到施展,抱负和理想不能实现时,跳槽的意向就会油然而生。②待遇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得到承认的最直接方式是人才的待遇,如工资、住房等,当人才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时,就会导致“人往高处走”的现象。③晋升的需要。晋升机会论资排辈和任人唯亲是越来越多人才跳槽的一个主要原因。④尊重的需要。每个人都有归属的需要,有依赖于他人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当人才的自尊需要受到歧视和受挫,工作困难得不到解决时,总是感到自己能力不够和不合格,产生自卑、软弱感、无能感,乃至产生见异思迁的行为。⑤人际关系的需要。人才若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能表现出积极的行为。反之,一是与上司不合拍,二是与同事不合拍,人才将陷入一个无法展现自己的泥潭之中,更换环境便成了很自然想法。

(2)组织因素。①人才机制因素。我国的体育人才机制还须进一步完善,目前,我们在强调人才竞争上的环境平等、规则平等、过程平等、结果平等的同时,却存在着不少机制上的弊病。一是领导的官本位思想。一些人才流失严重的组织,大多数人认为是领导不重视和官本位所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主要领导不尊重人才,不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人才感到无用武之地,在事业上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二是人才安全网络根基脆弱。我们在不断引进人才的同时,却又提供不出可供人才发展的有效空间和环境,难以实现人才效益的最大化。②分配体制因素。在体育产业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需要体现先进生产力的人才得到更高的收入。目前,我们在认同人才流动要素国际化、市场化的同时,却在人才薪酬上实行本土化,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依然保持大众化。虽然近几年人才的生活待遇有所好转,但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内地域间的差距也很大。尽管我们也不断对人才加强思想教育,强化他们的爱国观念,爱岗敬业思想,但这在经济日渐全球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变得愈来愈现实的今天,这些充其量只能是辅助手段,难以从根本上使人才尤其是重量级人才“留人拴心”。这种分配制度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③培训机制因素。体育产业中多为新兴企业,大多没有形成完备的培训机制,无法满足人才学习提高的需求,也成为体育产业人才流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④激烈的人才争夺因素。体育产业是正在迅猛发展中的产业,对各类高端人才的需求量大,而人才又相对匮乏,导致各企业间人才争夺非常激烈,也是人才流动的一大原因。

三、人才流动对体育产业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资产只有通过流通、运作才能增值。同样,人才只有恰当地加以应用,才能使之创造价值。如果有了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而单位不把他们放在能使之发挥作用的岗位并加以鼓励,他们就无法施展其才华,这“资产”也就增不了值。部级管理成果创新奖获得者――许继集团董事长王纪年,结合企业实践提出,企业内部改革成功与否,关键要看能否在用工制度、内部分配、人才引进等方面远离“三条死亡线”。“三条死亡线”理论认为,企业在正常经营期间,如果员工每年的流动、淘汰率低于2%,在职工的收入分配总额中与企业绩效相挂钩的活的部分低于分配总量的15%,企业内高素质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比例低于10%,企业将难逃死亡的结局。对体育企业来讲更是如此。

(2)人才流动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通过建立人才流动,企业就能及时补充急需的科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淘汰无法适应工作的人员,达到“吐故纳新”、“优化组合”的目的。同时,有利于激励人才加强学习,使人才的价值得到体现,从而使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得到提高。

(3)人才流动有助于实现人才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统一。

(4)人才合理流动有助于企业形象的塑造,有助于企业凝聚力的提升。我国的体育产业需要尽快做大做强,正是体育产业人才发挥其影响力和创造力的最佳时机。

2.消极影响

如果说,人才的流动是正常的、合理的,是企业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那么,人才的流失,就是非正常的、不合理的,是企业生存与发展应该尽量避免的。如果企业的机制不能留住人才,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人的聪明才智,就会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就极有可能导致人才的流失,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1)人才流失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部分离职人才未履行应尽的义务,导致组织对其人力投资未得到回报;企业为了填补离职者的空缺,需要进行招聘,由此带来一系列费用,如招聘费和新员工的培训费等等,从而增加了企业运营的成本。

(2)人才流失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率。由于制度不健全,使得自动离职人才带走组织有关核心信息,一方面使企业的正常生产流程中断或停止,另一方面降低了员工的斗志和士气。一个合格人才的流失,轻者使企业某些产品的生产能力降低,重者可导致某些产品停止生产。

(3)人才流失降低客户的满意度。体育产业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对外影响力不可低估,许多客户在一定程度上是针对某个人才与企业发生业务联系的。这样的人才流失一方面人才流失使企业的声誉受到重创,另一方面使企业的服务能力下降。

(4)人才流失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反应。比如会对留下者的工作满意、组织承诺等产生影响,从而会影响他们的离职意向,处理不好,将会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对组织整体士气和效能产生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1.体育产业人才流动关键是合理

人才合理流动的目的是为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人才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从而促进体育经济的增长。反之,如果人才流动不合理,必然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如前几年出现的“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东流”现象,造成了某些地域体育人才过剩,人才间竞争加剧,而一些地域体育人才又严重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2.树立人力资本观念,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树立全新的人才资源开发、人才资源可持续开发、人才资本投资优先理念。积极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合理流动人才,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建立体育产业人才合理流动的平台

长期的积弊造成体育产业人才怕流,人才难流,人才偏流,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体育产业人才有其自身的特点,今后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组织作用,依靠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来改进服务方式,为体育产业人才搭建合理流动的平台。

4.加强体育组织文化建设

人才流动背后是企业制度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体育产业需要加强体育产业文化建设,发挥体育组织文化的导向作用、控制和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和辐射作用,来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出人才的价值。

5.建立与体育产业人才资源开发相适应的教育体系

在新兴的体育产业中,人才缺乏显而易见,是造成人才不合理流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与高校联合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开展“终身教育”,建立起与体育产业人才资源开发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才能为体育产业人才合理流动提供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健民:人力资本生产制度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48-52

[2]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58-60

[3]于淑华刘水振:从系统自组织理论看人世后的中国企业[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8):28-31

[4]谢菊:政府在人才市场管理中的角色分析[J].探索,2002,(6):68-70

[5]刘佛翔:科技人才流动与发挥作用情况调查[J].中国人才,2003,(2):60-61

体育产业的特点第3篇

一、 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现状

(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条件与环境得到改善,投资规模总体呈现持续扩大的态势。据新浪财经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6年,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总额从400万美元飙升到了近14亿美元,呈现约350倍的井喷式增长。并且,在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鼓励性政策下,以及在BAT、乐视、万达、苏宁以及华人文化为代表的国内资本共同加推下,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在2016年迎来了发展高峰期。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体育产业在海外共发起24起投资,且有15起投资已明确完成。其中,2016年5月24日,上海浸鑫投资基金斥资10亿美元,收购全球体育媒体公司MP & Silva逾60%股权,成为了当年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规模最大的事件。可见,近年来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规模呈不断扩大态势。

(二)投资项目类型趋于多元化

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项目类型较为多元,包括体育赛事、球队、球员经纪业务、足球互联网相关产品、俱乐部和版权等。例如,2015年8月,苏宁体育出资5亿欧元拿下西甲全媒体独家版权,且和巴萨达成合作。同年11月,复娱文化通过香港子公司复娱香港,以200万欧元参股投资了核心业务为球员经纪的START S.A公司,成为了足坛超级经纪人豪尔赫?门德斯旗下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2016年10月,奥瑞金以700万欧元收购了法国欧塞尔足球俱乐部59.95%股权。并且,近年来,随着我国海外体育产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项目类型也逐渐增多。据中国经济网2017年4月11日报道,在第12届斯迈夫全球体育产?I大会上,业界对于体育产业的投资趋势达成了共识,即现阶段,资本方更加青睐群众参与性强的体育项目,如赛事、健身和运动等。总体而言,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项目类型较为多元,且日渐趋广。

(三)民企巨头逐步挺入体育产业海外投资

在我国体育产业的海外投资当中,传统大型民营企业一直活动频繁。以万达集团为例,2015年1月,万达体育出资4500万欧元,收购了西甲马德里竞技俱乐部20%的股权;7月,又以10.5亿欧元收购了全球最大体育电视内容制作及转播公司瑞士盈方体育70%的股权。随着我国对体育产业重视力度的逐渐提高,2016年以来,各行业的代表性民营企业巨头,包括阿里巴巴、暴风科技、腾讯、苏宁体育和乐视等也开始逐步挺入,不断抢滩国际体育市场。例如,2016年5月,暴风科技收购了全球性体育媒体服务公司MP&Silva的65%股权,并与其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2017年4月,中国财团以7.4亿欧元,从意大利菲宁维斯特公司手中收购了意甲AC米兰俱乐部99.93%的股权。至此,闻名世界足坛的AC米兰和国际米兰俱乐部全部由中国资本控股。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各行业民企巨头正逐步挺入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且活动频繁。

(四)并购成为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并购成为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方式。据新浪财经资料显示,2008-2016年期间,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方面,以并购方式成交的案例数量占投资案例总数的90%以上。据凤凰财经网资料显示,2016年1月,星辉娱乐斥资1700.08万欧元完成对皇家西班牙人俱乐部的并购,控股56%,并承诺将增资近4500万欧元支持该球队发展,成为首家控股西甲球队的A股公司。继2015年万达集团以6.5亿美元并购世界铁人公司、11.2亿美元收购盈方之后,2016年5月24日,上海浸鑫投资基金完成对国际顶尖体育媒体服务公司MP&Silva的并购,获取该公司65%股权。这是中国资本又一次大型海外体育产业并购成功的案例。同年7月,复星集团与联合睿康集团分别以5.65万亿美元、9.59万亿美元收购英冠狼队、英冠阿斯顿维拉俱乐部。2016年9月,云毅国凯在完成对西布朗俱乐部的并购,与英超签下三年新版权合同后,与上年相比整个盈利空间上涨近40%。据凤凰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体育产业海外并购的实际总交易额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并且,2016年体育产业并购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增长最快的领域。可见,并购占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比例较大,且发展势头良好。

二、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挑战

(一)体育产业海外投资融资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最大挑战是融资,即融资难、贵,且期限短等。一方面,我国尚未构建起专门针对体育产业的海外投融资体系,导致一些体育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某项目时,受制于后期贷款资金操作周期长而放缓海外项目看展进程。以中欧体育收购AC米兰俱乐部事件为例,早在2016年8月5日,中欧体育和AC米兰就已正式签署了股权收购协议。但由于政策、信贷周期长等多方面因素,致使中欧体育在收购中遇到严重资金短缺问题。对此,中欧体育不得不先后三次分别向韦斯特公司支付总值7.5亿欧元的投资资金,进行长期收购。直到2017年4月13日,AC米兰俱乐部的股权交割协议才初步完成。另一方面,我国对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金融支持力度不足,仅有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资金支持,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融资。相较而言,发达国家对体育产业金融扶持力度较大。例如,欧洲各国企业通过标准投标或快速投标等方式,投资体育产业。其中,以标准投标方式为主的长期融资操作行为,保障了企业体育产业项目的正常运作。并且,我国在国外设立的可进行海外投融资活动的分支部门较少,覆盖面低,进一步扩大了海外体育产业投融资的获取难度。

(二)体育项目投资管理经验缺乏

近几年,我国海外体育产业投资的日益活跃,但多数相关企业缺乏有效管理经验,阻碍了其海外投资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体育企业海外投资起步较晚,相关管理经验尚不成熟,如投资资金管理与运营管理等,使得海外投资项目缺乏高效合理的体育资金产业链支撑,投资成本较高,但回报率较低。例如,2016年6月,苏宁斥资2.7亿欧元受够了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的股份。但此前,苏宁集团就已在国足领域已投入了大量资金,包括5.23亿元接手舜天,以及1亿欧元的球员转会费。苏宁集团之前对体育产业的大规模资金投入,使其在国际米兰资金管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境。与此同时,体育产业作为长期回报的经济产业,其资金回笼时间较长。据统计,2000-2016年间,欧洲五大联赛中知名足球俱乐部中,只有曼联、尤文图斯、拜仁等极少数顶级俱乐部曾向股东发过净利润的分红。因此,作为初涉体育产业的苏宁集团,短期内实现国际米兰俱乐部经济效益提升的目标稍显吃力。

(三)体育产业海外投资市场环境复杂

国际复杂的投资市场环境,是我国企业投资海外体育产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一方面,我国体育产业海外并购与收购虽然频繁发生,但由于对东道国劳工标准和用工文化缺乏了解,且商业模式与管理的差异等,致使企业运营成本不断飙升、项目获批资格标准不断提升。据东方财富网资料显示,2015与2016年,中国对海外10多支足球俱乐部进行了投资入股,总耗资愈150亿元人民币。然而,在2016年底,运行仅1年的中资意大利帕维亚足球俱乐部便宣布倒闭。据悉,该俱乐部由于商业管理、运作模式的中西差异,股权结构发生了多次变化。且大部分欧洲人仅将中国资本当做转会费用及资本运营“钱包”,俱乐部运作成本不断飙升。另一方面,部分东道国的诸多政治因素,包括政局动荡、政权更迭、自身政治体制不完善和国内骚乱战乱等,制约了体育产业海外的投资发展。如2016年6月中国睿康集团拟出价6000万英镑收购英国老牌足球俱乐部阿斯顿维拉,但由于6月英国脱欧问题的影响,至今,英格兰足球联盟和英足总还并未给予最终的批复,制约了俱乐部双方股份收购问题的进一步展开。

(四)企业投资海外体育产业缺乏合理的战略规划

多数企业缺乏合理的战略投资规划,投资行为也不理性,致使投资海外体育项目出现较大亏损,是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面临的又一挑战。例如,2014年12月,复娱文化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但仅仅4个月后,该公司就因2014年的净利润亏损3012.93万元,触及资不抵债红线而被实施特别处理。尽管业绩不佳,但复娱文化依然在进行海外体育产业投资行为。2015年11月,复娱文化以200万欧元获得由C罗经纪人豪尔赫?门德斯控股的START S.A约0.83%的股权。此外,复娱文化在2016年1月与欧洲知名体育经纪公司Gestifute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开展球员经纪、赛事运行以及肖像权经纪等方面业务挖掘当地市场。但截至2017年2月,该公司与START S.A、Gestifute公司体育产业合作投资中,尚未实现规模盈利。由于缺乏对海外体育产业投资的合理战略规划,复娱文化在两年内进行了盲目的密集与非理性投资,导致其投资的体育项目持续亏损。

三、 推进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有效措施

(一)精准定位体育产业投资区域,并购和参与国际版权市场

扩大投资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是推动我国体育产业投资海外的关键。目前我国体育公司与国外相比,财报、毛利率与利润均较低。由此我国应精准定位体育产业投资市场。投向于财报、毛利率和净利润都高的国际市场。例如,美国体育产业中健身业比较发达,针对于此,我国体育公司应将投资目标转向于健身行业。与此同时,我国应合理并购与参加国际版权市场,极大提高中国版权的消化能力。海外并购目标应考虑关注欧洲与北美市场,学习北美体育产业的具体运营思路。另外,有效利用现有体育产业链完整的闭环能力,继续并购海外上游体育产业,与国内公司积极合作,承载诸多国际顶级联赛。收购国外体育公司之后,体育公司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整合与运营业务,创造众多体育产业方面新兴知识产权。

(二)选择合适的运营方式,开发无形体育资产

大力开发无形体育资产与创新运营方式,可以有效推动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由此,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方应借助国际赛事与体育相关活动增多,带动周边相关体育消费。优化体育产业运营方式、培养国际体育产业人才。例如,作为主营视频业务的乐视,在体育产业的运营方式上,应考虑以赛事活动为主,以内容平台为突破口,创建体育全产业链生态。并且,我国应选择与发展以竞赛表演为中心的体育服务产业,带动相关体育产业发展,并创造更多的服务产业产值。其中,提高质量的竞技体育作为体育产业运营的关键,根据竞技体育,向社会提供体育商品和服务,从而拓宽至海外运营。在?x择合适的运营方式基础上,还应开发无形体育资产,扩大海外投资产品类型。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应开发中国奥委会的会徽与会标,全国性综合竞争的会标、会徽与吉祥物等无形资产。并且,各运动协会应根据协会标志与主要竞赛活动,开发与评估体育项目的无形资产,从而推动无形资产的海外投资。

(三)充分?l挥投融界平台优势,化解体育项目融资困境

推动体育产业的有效发展,必须借助创新、高效的投融资平台。在我国投融资界平台上,借助“互联网+体育”、赛事运营类、竞技娱乐类和其他附属产业等项目,鼓励投融界应从提供专业融资服务入手。具体而言,可以借助“个性化+标准化”与“线上+线下”的相关服务体系,推动资本和项目的有效对接。如提升资本寻找项目、项目探寻资本的效率与成功率,大力帮助体育项目,化解融资难问题。在此基础上,推进我国体育产业持续创新,助力体育产业海外投资提供便利。从资本投资趋向来说,抓住资本比较看中“体育+互联网”、“赛事运营”的趋势。“体育+互联网”平台发挥其偏向投资的优势。“赛事运营”有效发挥其体育产业的关键领域作用。借助资本更加青睐新型的赛事IP特点,吸引众多年轻观众,提升体育商业利润,从而推动我国体育产业扩大海外投资创造有利条件。

(四)持续保持海外赞助业务,提高国际影响力

近几年,海外体育产业投资是国内企业家与投资人重点布局的范畴。其中,赞助海外优秀的体育赛事与球队和个人是许多企业重点投资的领域。从事体育产业的公司应有效利用体育赞助营销手段,赞助海外体育赛事,宣传与推广企业品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展海外市场。例如,可以利用世界第一大具有投资吸引力的足球运动,保持赞助世界与地区性顶级赛事和球队,如世俱杯、欧洲杯、意甲联赛、墨西哥美洲队与曼城等,也可以考虑赞助小型赛事。另外,应保持赞助篮球组织与球队,如FIBA、NBA克利夫兰骑士队等世界顶级篮球IP。并且,在赞助年限上,我国应与世界顶级赛事品牌建立长期与短期合作关系相结合的赞助模式。通过赞助国外大型经典体育赛事业务,逐渐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的影响力与知名度,进而为投资海外体育产业提供前提。

体育产业的特点第4篇

关键词: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投资环境;问题与对策

2014年10月,国务院颁布第46号文件,使得体育产业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群的关注。2016年以来,为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等部门又相继了10余项利好政策,包括《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和《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等。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投资海外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与并购领域也日渐增多。据新浪财经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总额达14亿美元,是2011年的近350倍。并且,在2016年6月,复娱文化与门德斯公司的成功牵手,以及苏宁体育成功收购国际米兰之后,我国企业开始加速投资海外体育产业,包括体育赛事、球员经纪业务、俱乐部和版权等。然而,在投资海外体育产业的过程中,我国企业也面临着投融资体系不完善、管理经验缺乏与国际投资市场环境复杂等挑战,致使海外投资的失败率与风险较高。由此,深入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对稳步推进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具有重要作用。

一、 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现状

(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条件与环境得到改善,投资规模总体呈现持续扩大的态势。据新浪财经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6年,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总额从400万美元飙升到了近14亿美元,呈现约350倍的井喷式增长。并且,在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鼓励性政策下,以及在BAT、乐视、万达、苏宁以及华人文化为代表的国内资本共同加推下,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在2016年迎来了发展高峰期。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体育产业在海外共发起24起投资,且有15起投资已明确完成。其中,2016年5月24日,上海浸鑫投资基金斥资10亿美元,收购全球体育媒体公司MP & Silva逾60%股权,成为了当年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规模最大的事件。可见,近年来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规模呈不断扩大态势。

(二)投资项目类型趋于多元化

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项目类型较为多元,包括体育赛事、球队、球员经纪业务、足球互联网相关产品、俱乐部和版权等。例如,2015年8月,苏宁体育出资5亿欧元拿下西甲全媒体独家版权,且和巴萨达成合作。同年11月,复娱文化通过香港子公司复娱香港,以200万欧元参股投资了核心业务为球员经纪的START S.A公司,成为了足坛超级经纪人豪尔赫・门德斯旗下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2016年10月,奥瑞金以700万欧元收购了法国欧塞尔足球俱乐部59.95%股权。并且,近年来,随着我国海外体育产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项目类型也逐渐增多。据中国经济网2017年4月11日报道,在第12届斯迈夫全球体育产I大会上,业界对于体育产业的投资趋势达成了共识,即现阶段,资本方更加青睐群众参与性强的体育项目,如赛事、健身和运动等。总体而言,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项目类型较为多元,且日渐趋广。

(三)民企巨头逐步挺入体育产业海外投资

在我国体育产业的海外投资当中,传统大型民营企业一直活动频繁。以万达集团为例,2015年1月,万达体育出资4500万欧元,收购了西甲马德里竞技俱乐部20%的股权;7月,又以10.5亿欧元收购了全球最大体育电视内容制作及转播公司瑞士盈方体育70%的股权。随着我国对体育产业重视力度的逐渐提高,2016年以来,各行业的代表性民营企业巨头,包括阿里巴巴、暴风科技、腾讯、苏宁体育和乐视等也开始逐步挺入,不断抢滩国际体育市场。例如,2016年5月,暴风科技收购了全球性体育媒体服务公司MP&Silva的65%股权,并与其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2017年4月,中国财团以7.4亿欧元,从意大利菲宁维斯特公司手中收购了意甲AC米兰俱乐部99.93%的股权。至此,闻名世界足坛的AC米兰和国际米兰俱乐部全部由中国资本控股。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各行业民企巨头正逐步挺入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且活动频繁。

(四)并购成为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并购成为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方式。据新浪财经资料显示,2008-2016年期间,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方面,以并购方式成交的案例数量占投资案例总数的90%以上。据凤凰财经网资料显示,2016年1月,星辉娱乐斥资1700.08万欧元完成对皇家西班牙人俱乐部的并购,控股56%,并承诺将增资近4500万欧元支持该球队发展,成为首家控股西甲球队的A股公司。继2015年万达集团以6.5亿美元并购世界铁人公司、11.2亿美元收购盈方之后,2016年5月24日,上海浸鑫投资基金完成对国际顶尖体育媒体服务公司MP&Silva的并购,获取该公司65%股权。这是中国资本又一次大型海外体育产业并购成功的案例。同年7月,复星集团与联合睿康集团分别以5.65万亿美元、9.59万亿美元收购英冠狼队、英冠阿斯顿维拉俱乐部。2016年9月,云毅国凯在完成对西布朗俱乐部的并购,与英超签下三年新版权合同后,与上年相比整个盈利空间上涨近40%。据凤凰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体育产业海外并购的实际总交易额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并且,2016年体育产业并购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增长最快的领域。可见,并购占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比例较大,且发展势头良好。

二、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挑战

(一)体育产业海外投资融资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最大挑战是融资,即融资难、贵,且期限短等。一方面,我国尚未构建起专门针对体育产业的海外投融资体系,导致一些体育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某项目时,受制于后期贷款资金操作周期长而放缓海外项目看展进程。以中欧体育收购AC米兰俱乐部事件为例,早在2016年8月5日,中欧体育和AC米兰就已正式签署了股权收购协议。但由于政策、信贷周期长等多方面因素,致使中欧体育在收购中遇到严重资金短缺问题。对此,中欧体育不得不先后三次分别向韦斯特公司支付总值7.5亿欧元的投资资金,进行长期收购。直到2017年4月13日,AC米兰俱乐部的股权交割协议才初步完成。另一方面,我国对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金融支持力度不足,仅有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资金支持,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融资。相较而言,发达国家对体育产业金融扶持力度较大。例如,欧洲各国企业通过标准投标或快速投标等方式,投资体育产业。其中,以标准投标方式为主的长期融资操作行为,保障了企业体育产业项目的正常运作。并且,我国在国外设立的可进行海外投融资活动的分支部门较少,覆盖面低,进一步扩大了海外体育产业投融资的获取难度。

(二)体育项目投资管理经验缺乏

近几年,我国海外体育产业投资的日益活跃,但多数相关企业缺乏有效管理经验,阻碍了其海外投资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体育企业海外投资起步较晚,相关管理经验尚不成熟,如投资资金管理与运营管理等,使得海外投资项目缺乏高效合理的体育资金产业链支撑,投资成本较高,但回报率较低。例如,2016年6月,苏宁斥资2.7亿欧元受够了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的股份。但此前,苏宁集团就已在国足领域已投入了大量资金,包括5.23亿元接手舜天,以及1亿欧元的球员转会费。苏宁集团之前对体育产业的大规模资金投入,使其在国际米兰资金管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境。与此同时,体育产业作为长期回报的经济产业,其资金回笼时间较长。据统计,2000-2016年间,欧洲五大联赛中知名足球俱乐部中,只有曼联、尤文图斯、拜仁等极少数顶级俱乐部曾向股东发过净利润的分红。因此,作为初涉体育产业的苏宁集团,短期内实现国际米兰俱乐部经济效益提升的目标稍显吃力。

(三)体育产业海外投资市场环境复杂

国际复杂的投资市场环境,是我国企业投资海外体育产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一方面,我国体育产业海外并购与收购虽然频繁发生,但由于对东道国劳工标准和用工文化缺乏了解,且商业模式与管理的差异等,致使企业运营成本不断飙升、项目获批资格标准不断提升。据东方财富网资料显示,2015与2016年,中国对海外10多支足球俱乐部进行了投资入股,总耗资愈150亿元人民币。然而,在2016年底,运行仅1年的中资意大利帕维亚足球俱乐部便宣布倒闭。据悉,该俱乐部由于商业管理、运作模式的中西差异,股权结构发生了多次变化。且大部分欧洲人仅将中国资本当做转会费用及资本运营“钱包”,俱乐部运作成本不断飙升。另一方面,部分东道国的诸多政治因素,包括政局动荡、政权更迭、自身政治体制不完善和国内骚乱战乱等,制约了体育产业海外的投资发展。如2016年6月中国睿康集团拟出价6000万英镑收购英国老牌足球俱乐部阿斯顿维拉,但由于6月英国脱欧问题的影响,至今,英格兰足球联盟和英足总还并未给予最终的批复,制约了俱乐部双方股份收购问题的进一步展开。

(四)企业投资海外体育产业缺乏合理的战略规划

多数企业缺乏合理的战略投资规划,投资行为也不理性,致使投资海外体育项目出现较大亏损,是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面临的又一挑战。例如,2014年12月,复娱文化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但仅仅4个月后,该公司就因2014年的净利润亏损3012.93万元,触及资不抵债红线而被实施特别处理。尽管业绩不佳,但复娱文化依然在进行海外体育产业投资行为。2015年11月,复娱文化以200万欧元获得由C罗经纪人豪尔赫?门德斯控股的START S.A约0.83%的股权。此外,复娱文化在2016年1月与欧洲知名体育经纪公司Gestifute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开展球员经纪、赛事运行以及肖像权经纪等方面业务挖掘当地市场。但截至2017年2月,该公司与START S.A、Gestifute公司体育产业合作投资中,尚未实现规模盈利。由于缺乏对海外体育产业投资的合理战略规划,复娱文化在两年内进行了盲目的密集与非理性投资,导致其投资的体育项目持续亏损。

三、 推进中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有效措施

(一)精准定位体育产业投资区域,并购和参与国际版权市场

扩大投资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是推动我国体育产业投资海外的关键。目前我国体育公司与国外相比,财报、毛利率与利润均较低。由此我国应精准定位体育产业投资市场。投向于财报、毛利率和净利润都高的国际市场。例如,美国体育产业中健身业比较发达,针对于此,我国体育公司应将投资目标转向于健身行业。与此同时,我国应合理并购与参加国际版权市场,极大提高中国版权的消化能力。海外并购目标应考虑关注欧洲与北美市场,学习北美体育产业的具体运营思路。另外,有效利用现有体育产业链完整的闭环能力,继续并购海外上游体育产业,与国内公司积极合作,承载诸多国际顶级联赛。收购国外体育公司之后,体育公司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整合与运营业务,创造众多体育产业方面新兴知识产权。

(二)选择合适的运营方式,开发无形体育资产

大力开发无形体育资产与创新运营方式,可以有效推动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由此,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方应借助国际赛事与体育相关活动增多,带动周边相关体育消费。优化体育产业运营方式、培养国际体育产业人才。例如,作为主营视频业务的乐视,在体育产业的运营方式上,应考虑以赛事活动为主,以内容平台为突破口,创建体育全产业链生态。并且,我国应选择与发展以竞赛表演为中心的体育服务产业,带动相关体育产业发展,并创造更多的服务产业产值。其中,提高质量的竞技体育作为体育产业运营的关键,根据竞技体育,向社会提供体育商品和服务,从而拓宽至海外运营。在x择合适的运营方式基础上,还应开发无形体育资产,扩大海外投资产品类型。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应开发中国奥委会的会徽与会标,全国性综合竞争的会标、会徽与吉祥物等无形资产。并且,各运动协会应根据协会标志与主要竞赛活动,开发与评估体育项目的无形资产,从而推动无形资产的海外投资。

(三)充分l挥投融界平台优势,化解体育项目融资困境

推动体育产业的有效发展,必须借助创新、高效的投融资平台。在我国投融资界平台上,借助“互联网+体育”、赛事运营类、竞技娱乐类和其他附属产业等项目,鼓励投融界应从提供专业融资服务入手。具体而言,可以借助“个性化+标准化”与“线上+线下”的相关服务体系,推动资本和项目的有效对接。如提升资本寻找项目、项目探寻资本的效率与成功率,大力帮助体育项目,化解融资难问题。在此基础上,推进我国体育产业持续创新,助力体育产业海外投资提供便利。从资本投资趋向来说,抓住资本比较看中“体育+互联网”、“赛事运营”的趋势。“体育+互联网”平台发挥其偏向投资的优势。“赛事运营”有效发挥其体育产业的关键领域作用。借助资本更加青睐新型的赛事IP特点,吸引众多年轻观众,提升体育商业利润,从而推动我国体育产业扩大海外投资创造有利条件。

(四)持续保持海外赞助业务,提高国际影响力

近几年,海外体育产业投资是国内企业家与投资人重点布局的范畴。其中,赞助海外优秀的体育赛事与球队和个人是许多企业重点投资的领域。从事体育产业的公司应有效利用体育赞助营销手段,赞助海外体育赛事,宣传与推广企业品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展海外市场。例如,可以利用世界第一大具有投资吸引力的足球运动,保持赞助世界与地区性顶级赛事和球队,如世俱杯、欧洲杯、意甲联赛、墨西哥美洲队与曼城等,也可以考虑赞助小型赛事。另外,应保持赞助篮球组织与球队,如FIBA、NBA克利夫兰骑士队等世界顶级篮球IP。并且,在赞助年限上,我国应与世界顶级赛事品牌建立长期与短期合作关系相结合的赞助模式。通过赞助国外大型经典体育赛事业务,逐渐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的影响力与知名度,进而为投资海外体育产业提供前提。

(五)强化风险控制与管理能力,防范体育产业的投资风险

体育产业属于高投资、高危险行业。而要想控制体育产业投资风险,首先应做好相关投资风险评估工作,投资者也应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具体而言,在体育产业投资项目启动后,投资方应分析各阶段资金投入量,并评价项目进度。自体育产业风险资金投入项目之后,应积极投入于项目管理之中,提高风险控制与管理能力,投资最大安全保障的控制活动。建立具有投资战略眼光的董事会,聘请外部专家,吸收其他投资人等,从而引进新资金、关系网络和管理模式。与此同时,体育产业投资公司应做好组织建立董事会、监督控制财务业绩、挑选与更换监管层等工作。此外,体育产业投资方应制定良好的风险管理目标,如节省成本费用、满足外部需求、合法管理等,从而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增加总体利润。体育产业管理中,多部委合作出台新政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协调和保护环境,与相关体育产业进行合作等多种手段,降低或规避海外投资风险。投资法规范围之内的体育产业,防止受到罚款等制裁,形成投资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程丽丽,姜天慧.国外体育产业风险投资支持政策及其启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59-60.

[2]李养丽.浅谈国外体育产业风险投资与法律制度[J].商业现代化,2009(4):301-302.

[3]孙衡.对国外体育产业风险投资支持政策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5):13-17.

[4]张蕊.我国体育产业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商情,2012(45):134-135.

[5]周静.构建中国体育产业投融资体系及对策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1-34.

[6]马迅.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创新[J].商业现代化,2008(3):236-238.

体育产业的特点第5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 旅游产业 产业对接 产业融合

近年来,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已倍受国家重视,研究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对接及融合已成为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要务之一。本文对二者对接融合的具体方式进行深刻剖析。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特点

(一)体育产业的特点

第一,体育产业系统内涵复杂、门类众多。体育产业作为以满足居民体育消费需求为核心的多项扩张系统,体现了体育运动产业价值链的外延性,它将竞赛表演、体育培训、健身娱乐开枝散叶,并由此沿核心产业价值链向下、向上、向外分别延伸出体育旅游、体育广告、体育运动器材及销售、体育场馆建设以及各类产业为服务中心的体育经济、体育赞助、体育金融等中介服务,各类行业交互相错,组成了门类众多的体育产业。

第二,体育产业中体育消费需求的巨大化、多元化。Peric.Marko指出人们参与体育的动机与其个人兴趣、需求,个性的个体特征及休闲的社会心理联系紧密,由此可以认为体育产业所面对的众多居民的多项市场需求是保证其它相关产业存在的根本,体育与居民生活的完美契合,从体育消费的持续热涨以及体育带给人们“更高、更快、更强”的强烈精神体验中凸显出来,也同时反映了人们渴望体验体育及相关产品的需求。

第三,体育产业的空间依赖性与品牌构造力之间的互促性。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需要特定区域空间的配合,例如伦敦奥运会的开展需要伦敦的配合,这属于品牌赛事与举办地的结合,而在结合之后,体育产业内含的体育精神、体育设施、体育品牌等就会对区域空间的文化构建、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并沉淀为区域空间的重要组成元素,给区域空间提供打造区域品牌的构造力及机会。

(二)旅游产业的特点

旅游产业无边界的综合性。旅游产业主要包括游、行、食、宿、购、娱等六大要素,这六大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组成了完整的旅游产业,六大要素的共存使旅游业比单纯的产业表现的更为复杂,而现有的旅游业仍在不断扩展,早已超越简单的交通、住宿及旅游景点的原有概念及设计思路。如当前悄然升温的航天游已俨然成为各强国旅游业的新宠。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对旅游、娱乐的观念认识将会使旅游业的界限一直向外拓展,消费者不再将旅游停留在“有物可看”的传统偏好上,而是改变成共同享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全方位的体现上,同时这种转变也无形中促使旅游业不得不提高对体验差异性的重视程度。

对应的这种无边界的综合性也使旅游产业体现了较强的空间包容性,随着特定区域的改变,旅游产业的内容及性质也随之变化,在变化的同时也兼容了其他行业的特点,成为与其它产业共同依存的可塑性产业。

由是观之,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契合,这就为二者的融合对接奠定了基础。

体育产业与旅游业对接的分析

(一)对接的内涵及层次

产业对接是指不同产业在产业链上的对接、延伸与融合,它反映了企业或产业在面对新的市场需求时做出的结构性调整(卢长宝、于然海,2011)。如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对接,就已远远超越了“体育+旅游”这种直接且单一的形式。从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内需来看,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对接可上升到三种层次:一是旅游产业带动体育产业发展,形成区域性的特色旅游体育;二是通过大型的赛事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三是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的相互促进带来全方位的对接。

(二)对接的基本条件

1.市场需求催生产业融合。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自由支配时间内放松身心、释放压抑情绪的诉求越发高涨。旅游的过程可以使消费者以追求自身心理感受为价值目标,为其提供消费者所追求的心情愉悦及难忘的过程体验,甚至是社交的广阔平台;体验体育产品的刺激性、观赏性、参与性、挑战性以及体育旅游中的品位文化,为旅游消费者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体育、旅游二者丰富的市场需求交集为两大产业对接的市场基础。

2.共享资源奠定对接基础。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各自的资源,且其资源在自享的同时还可以彼此共享。共享资源分为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两种。其中区域资源的有形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基础设置,公共产业平台;产业资源中的有形资源具有场馆设施、运动俱乐部运动项目基地;旅游产业的有形产业资源包括旅游景点、旅游机构两类。在区域资源中的无形资源仅区域品牌一项,产业资源的无形资源中,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资源种类相同,包括历史文化、企业品牌、事件品牌、产业品牌。

在区域资源上,无论是有形资源还是无形资源均可为两大产业提供最基础的平台和品牌的号召力;在产业资源上体育的运动项目基地、体育俱乐部等有形资源,均可作为旅游产品进行观赏及体验,而旅游产业中的有形资源包括景区、景点等可作为体育项目开展的场所,还可为健身活动计划提高影响力。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分析

(一)渗透融合模式

渗透融合模式是指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双向交叉渗透,通过此种渗透,丰富了产业内涵,但此过程融合程度较浅,不能形成新的业态。

1.体育产业向旅游业渗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竞赛表演方面:各类方式的大型赛事在各地举办是举办地发展旅游的良好契机。在赛事规划上应考虑将趋于旅游品牌建设纳入其中;在时间定制上,将赛程与旅游旺季结合;赛事宣传与旅游类宣传相结合;赛事纪念品与旅游纪念品相结合等。

休闲健身方面:居民对休闲时尚的追求以及对高品质生活的渴求,给休闲健身旅游带来巨大发展空间。休闲健身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应考虑并充分依据区域旅游资源,在提高旅游服务的同时完善体育休闲设施。山地越野、登山比赛、滨海休闲、水上游乐场都是游客喜闻乐见的体验项目。

体育景观(训练基地)观赏方面:参观、体验著名赛事使用的体育场馆,所用训练基地甚至体育用品生产线等,这些内容和形式都是很好的体育景观。将此类品牌性场所纳入旅游专线的景点,不但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好奇心,而且还有利于体育赛事后有关场馆设施的再利用性,如北京奥运会所使用的鸟巢、水立方一直是受游客青睐的体育景观观赏地。

2.旅游产业向体育产业渗透。包括以下方面:

自然风光方面:自然环境是开展旅游的基础,也是体育活动开展所需的场所和资源。很多旅游城市在开发旅游业的同时,也积极与体育赛事靠近,成为有名的旅游休闲体育盛地,比较典型的如马拉松举办地厦门、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的举办地青海。

人文景观方面:有深厚底蕴的人文景观可以增强旅游的吸引力,与传统体育结合更是促进了其传承与发展。比较著名的河南省开封市在清明上河园内添加了北宋的传统体育表演,不仅还原了北宋的传统民风民俗,还将古代攀岩、水上竞标等体育项目融入其中,成为极具旅游价值的古娱表现盛地。

民族、民俗、民间节庆方面:传统民俗往往是各旅游盛地吸引游客的亮点,极具特色的节庆活动更是久负盛名。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以其鲜明独特的娱乐性、欣赏性及竞技性吸引着中外游客的目光。

(二)重组融合模式

重组融合多出现于有紧密联系的产业,通过重组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产生新产品或新服务。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通过重组融合,产生了4种新生形态行业,分别为会展体育旅游、体育产业聚集园游、节庆体育旅游以及体育特色项目游。

比较典型的会展体育旅游有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旅游博览会,这类体育旅游是以高新技术为媒介,以创意设计为亮点,重在突出差异化与特色化的会展体育旅游,通常这种类型的旅游方式会通过高新的声光电技术,游客对模拟运动身临其境的体验吸引众多游客参会,从而提高商品质量。

在节庆旅游方面,太极武术节、少林武术节等结合民族习俗的体育节会等,可以促进旅游消费。

(三)延伸融合模式

延伸融合是通过产业间经济活动的功能互补和延伸来实现产业融合,经常发生在产业链自然延伸的部分,使彼此产业发生交叉融合,从而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形成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邢中又2010)。具体的延伸融合模式如图1所示。

体育文化创意旅游方面:旅游是一种文化消费与供应互动的市场现象。作为供应的一方可将体育文化资源转化为获取效益的设计,作为消费者一方则有获取文化感受的愿望,二者通过旅游达成共识,产生了体育文化与旅游之间的结合。河南省曾将少林功夫与禅宗文化相结合,仅一年便接待游客20万人次,成为体育文化创意旅游业发展的典型。

体育旅游主题酒店、餐吧方面:著名的上海姚(明)餐厅,青岛体育文化主题酒店、维京瑞典餐厅等体育主题餐厅,是以知名的体育人、体育事件、体育赛事为主题,糅合文化元素的功能与布设,以此吸引游客、促进消费。

户外运动装备制造方面:近年来登山、探险、攀岩、越野、溯溪、远足、山地自行车等户外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所需要的专业设备也供需两旺,实现了旅游与户外运动装备制造业的双赢。

体育旅游方面:最具精神和感官双重刺激的赛马每年都为以为名的澳门带来充足客源,为当地的经济注入了可观的活力。海南省也在探索发展竞猜型体育的即开,以促进旅游发展。

特色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奥运会举办后所衍生出的相关纪念品已超过6000余类,这种极具纪念性、艺术性和便携性的的物质产品对体育赛事的精神意义有延续作用,更是为区域环境的旅游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综上所述,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对接在过去已有积极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两者自身的特点和客观的融合需求也决定了今后二者的深度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体育产业具有内涵复杂、消费需求巨大化、对空间依赖性较大的特点,而旅游产业则具有无边界综合性以及空间包容性,在二者共同市场需求及共享资源的对接基础上,可形成三种可操作的融合方式,分别为:渗透融合、重组融合、延伸融合三种。其中:渗透融合具有双向性,但融合深度较浅;重组融合的过程可以产生新的产业形态;延伸性融合可以使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产生紧密的联系。

参考文献:

1.鲍明晓,赵成磊.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对策[J].体育科研,2011,32(6)

2.王朝辉.融合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路径与策略[J].旅游学刊,2011,26(6)

3.卢长宝,于然海.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对接的长效机制[J].体育科学,2011,31(9)

4.邢中又.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与体育的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8)

体育产业的特点第6篇

延续和放大奥运效应

增强体育产业动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北京奥运会直接带动体育产业的收入约为30亿美元,间接收入约为54亿美元,拉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0.5个百分点,其中体育与文化结合产生的效益显著,更为重要的是,奥运会开启了北京向国际体育中心城市迈进新篇章。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大大提升了北京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借势奥运,北京在体育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

立足奥运城市建设,北京明确提出“要发挥奥运所形成的场馆、设施和人才优势,深度开发奥运资源,使北京成为国际重大体育赛事中心”。如何充分利用好宝贵的奥运文化遗产,延续和提升奥运效应,是北京作为奥运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继承巩固和发展奥运成果方面,《意见》重点强调了“四个一批”,即:“策划实施一批有影响、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培育一批特色品牌活动,争取一批重大国际体育赛事落户北京,推动组建一批专业化赛事机构”。通过对奥运文化遗产的挖掘利用,使其成为体育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推动本市体育文化体验经济提升发展。

注重挖掘多层次市场需求

激活体育文化消费

目前,中国不仅是全球体育用品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也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体育用品消费市场。但我国体育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分析估算,目前欧美人均年体育消费在300至500美元间,而中国人均年体育消费不足百元人民币,若人均体育消费达到欧美五成,就将形成一个年约2万亿元人民币的巨大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基于娱乐性、休闲性的体育消费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体育消费正向体育文化复合型消费方向转变,从发展趋势来看,体育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休闲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和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首都北京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拓展体育文化市场,吸引大众的体育参与,提高城镇居民的体育文化消费水平,是当前北京发展体育产业需着力抓好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立足市场需求,着眼于将体育产业打造成首都消费型服务业新亮点,将制定完善支持体育消费的政策体系,引导和支持体育与相关行业互动发展,大力发展户外、极限、康体等新型体育休闲娱乐产品,促进体育场馆经营、体育赛事和产品开发与旅游相结合,丰富市场供给,着力推动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化运营。

注重体育与文化创意融合

壮大体育产业规模

重视创意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文化创意产业与体育结合,有助于文化创意要素向体育产业,尤其是体育休闲等行业渗透,促进体育产业迅速发展。同时,体育产业的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多信息与内容。体育竞技、运动休闲等体育活动渐成创意活动集中发展新领域,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奥运后,北京体育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体育文化旅游发展迅速。但整体而言,北京体育产业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据统计,目前北京体育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仅为40%,而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超过70%。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迅猛,但大都以来料加工为主,自主开发、设计能力较弱,附加值低。北京体育产业要取得更快、更好发展,就要进一步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特别是要把文化创意要素融入体育产业发展中,走以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带动其他相关行业发展的道路。

针对体育产业发展,《意见》中明确“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体育产业增加值每年以12%左右速度增长,到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5%,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做强体育场馆服务业”。要充分利用北京在文化、科技、人才及国际化方面的优势,不断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规模,重点发展与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着力打造体育休闲健身、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体育会展、体育传媒、体育动漫网络等产业群体,形成与文化、旅游、传媒等行业相关联的综合产业链。将成为北京体育产业发展提升的重点。

注重体育产业功能区建设

打造融合发展空间

2007年,北京市初步确定了体育产业功能区。但由于各种原因,北京体育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推进相对缓慢,面临着政策环境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内,大力推动体育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将是本市体育产业提升发展的重要抓手。

《意见》明确优化体育产业布局,提出“力争3至5年内重点打造奥林匹克中心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等2至3个部级体育产业基地、5至8个市级体育产业基地”。从北京未来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来看,重点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科学定位,突出特色,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二是要强化融合理念,包括功能融合和产业融合,促进体育产业与文化创意、旅游、会展、休闲娱乐等产业协调互动发展;三是要注重品牌塑造,重点引进品牌赛事,打造品牌节庆活动,提高集聚区知名度和对产业资源的吸引力,真正成为支撑北京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引进

强化产业智力支撑

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是人力资源支持。

体育产业的特点第7篇

【关键词】民族体育产业 发展 研究

从民族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角度来看,其具有民族性、体育性和经济性的特征,因此说,民族体育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体育产业类型,其发展与传统体育产业发展不同,因结合民族体育的相关特性,并依据其独特的市场环境,对其发展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对于民族体育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及产业策略等宏观尺度,而在产业营销策略、产业布局条件等微观尺度较少。本研究以民族体育产业中的营销手段为主要对象,将民族体育与经济相结合,在分析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及营销策略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体育产业及民族体育产业研究的相关经验,对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评价,以期通过相关研究成果,对民族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对策。

一、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体育大国,现代体育的发展,为我国体育产业提供了良好机遇。其中,由于我国拥有丰富的民族资源,使得民族体育产业在我国拥有有较大的潜力和市场。目前,我国民族体育产业已初步构建起市场框架,其市场覆盖率、产品种类及市场影响在不断扩大,从相关统计中发现,民族体育产业逐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之一,例如新疆维吾尔族“达瓦孜”项目、内蒙古“那达慕”传统民族体育集会等,每年为地区经济带来上千万的市场收入。从空间角度来看,我国体育发展迅速,如表1。

表1 2000年我国东、中、西部体育人口数比例一览表

资料来源:秦椿林等《论我国群众体育的非均衡发展》,第7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2004。

庞大且迅速增长的体育规模,带来了发展较为迅速的体育产业规模,如表2:

表2 2000年我国东、中、西部人均体育消费水平比较一览表

资料来源:秦椿林等《论我国群众体育的非均衡发展》,第7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2004。

而其中,民族体育产业所占份额也在逐年增加,就目前而言,民族体育产业已基本覆盖东、中、西三大区域,产业类型也已呈多样化发展,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其中以西部地区的民族体育产业发展最具代表性,我国西部地区集中了全国大部分少数民族人口,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民族体育项目,是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的资源保证。

从时间角度来看,我国民族体育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民族体育产业种类齐全,但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制约,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规模及产值也相对较少。新时期的到来,使我国经济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体育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我国推行全民体育、举办全国性运动会,加入WTO及申奥成功后体育事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如表3,同时也带动了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是民族体育产业逐渐成为地方发展经济,提升文化形象,促进地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表3 2006~2008年我国体育产业规模及GDP所占比重一览表

资料来源:2010~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深度评估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二、民族体育产业的特点及功能

民族体育产业作为民族体育的主要衍生产物,其除具备产业性的特点外,还有民族体育所具有的一切特点,在功能方面,不同的功能对应不同的产业特点。

(一)民族体育产业的民族文化性与功能

民族体育产业作为民族体育的衍生品,其传承了相关民族体育的民族文化特性,从整体上看,民族体育产业从项目、规模到发展方式都蕴含了浓重的民族文化性特点,从体育产业项目来看,每一种体育项目都具备民族自身的文化背景,体现着民族文化特性,从民族体育发展规模来看,其发展以小规模、多种类发展为主,从发展方式上看,其发展主要集中于本民族聚居地,且发展主要以点状、链状发展为主。民族体育产业的文化性主要是通过体育产业的渠道,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地区文化形象为主,同时兼顾促进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民族体育产业的社会性与功能

民族体育作为社会活动的一种产物,其衍生而出的民族体育产业因此也具有民族社会性特征。民族体育产业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产业服务面广、服务种类复杂、目的性较强,从服务面角度来看,民族体育产业主要以民族体育服务为主,其服务涵盖了体育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具有较广的服务面,从服务种类角度来看,民族体育产业作为民族体育的衍生品,在民族体育活动中,其基本涵盖了生活及体育活动各环节,具有较多的服务种类,从体育产业的目的性来看,其基本目的是为通过提供相关民族体育服务,获得经济效益,从另一角度分析,民族体育产业还具备提升传承本民族文化、促进经济水平的提升、加强民族文化交流等目的。在民族体育产业的社会性方面,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民族体育产业与人文层面的结合与交流,实现民族体育与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并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民族体育产业的经济性与功能

民族体育产业的经济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其所经营的范围上,从民族体育产业的主要经营范围来看,其产品主要是体育服务性产品、体育运动器材及相关配套餐饮超市等,其基本涵盖了与民族体育产业相关的所有产品[1],如体育场馆服务、运动产品销售、餐饮超市服务等,因此说,民族体育产业是以经济收益为目的的服务行业,其具有典型的经济性特征,以实现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发展民族体育产业,实现经济和文化利益的双赢局面,提高地区体育水平,提升地区文化形象,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三、民族体育产业的营销策略方式与分析

体育营销是指体育行业中,从事体育相关产品销售的集体或个人以提供相关服务或投资的方式,通过相关营销手段,如广告、公关、促销等营销活动,利用体育资源向受众传达其品牌和产品信息的系统化行为[2]。而民族体育产业营销则是在体育营销各环节中加入了民族的人文色彩,使民族体育营销成为传达民族体育及民族文化的载体。

(一)促进市场化转变的民族体育产业营销策略及分析

市场化是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营销手段之一,从我国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我国民族体育产业营销现状来看,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仍处于职业化进程中[2],如传统蒙古式摔跤、民族式射箭、民族式赛马等项目,因此说,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仍处于传统的点链式发展阶段,制约着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因此在民族体育产业的营销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化体制,以保证民族体育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就目前来看,促进民族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转变,应该从民族体育产业的现状入手,整合民族体育产业资源,使民族体育产业在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方面得到较快发展。

(二)提升服务与产品的民族体育产业营销策略及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产品与服务策略是指依据顾客的关注来提供能满足其要求的民族传统体育产品或服务[3]。其包含了服务及产品两大方面,就服务方面而言,其是民族体育产业的主要销售产品,因此说,要促进民族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提升产业内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方式,保证民族体育产业的长远发展,就产品方面而言,其包含了一般意义上的服务、体育纪念产品、餐饮等项目[3],为保证民族体育产业的长足健康发展,就必须要从产品入手,保证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以实现经济效益与民族体育的双重发展。

(三)品牌效益下的民族体育产业营销策略及分析

民族体育产业发展中,品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是保证民族体育产业形象的重要渠道,因此说,在民族体育市场营销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品牌策略模式和品牌效益,从品牌化决策、品牌归属决策、品牌名称决策、品牌战略决策和品牌再定位决策[3]方面提升民族体育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认知度,实现民族体育产业的隐性财富,为民族体育产业的品牌效益提供充足的保证。

(四)提升知名度下的民族体育产业营销策略及分析

在民族体育产业营销策略中,提升民族体育产业知名度及产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在营销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市场氛围及营销环境的条件下,通过运用广告、广播、互联网、电视、报纸等相关媒体,针对目标市场的有关特点,对民族体育产业实现全方位、多维度的报导,追踪,以实现民族体育产业的知名度,并实现品牌效益。

四、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就目前而言,我国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到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综合运用相关策略和方法,促进民族体育产业的规模化和经济化发展,本文在综合了体育产业发展各环节的重要程度,选取了民族体育产业的营销环节,通过对营销过程中的各要素的营销策略研究和营销策略分析,得出了发展民族体育产业的相关方法和策略,为地区民族体育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相关借鉴。

参考文献

[1]潘志翔.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研究[J].大家,2011,(10):170.

[2]饶远,张云钢,田世昌.我国西部体育产业状况与发展模式探索——以云南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为例[J].体育科学,2006,26(3):21-25.

[3]秦开元.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中的营销策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