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合集7篇)

时间:2024-01-31 16:35:22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第1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100-01

“阅读反思”,顾名思义,就是反思性阅读,它强调的是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阅读过程以及阅读内容进行再思考,促使自己的阅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呢?

一、在自我检查中反思

学生阅读课文就是对文本再思考和再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自我检查中反思,就是让学生回想自己通过阅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是未知的,并试着解决问题。学生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学生提升思维,不断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我检查、自我反思,逐步提高阅读水平。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荷花》一课时,笔者给学生预留了充足的阅读时间。学生读完课文以后,笔者主要引导学生在自我检查中反思,包括:①我读了几遍才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②通过朗读课文,我学会了哪些生字,认识了哪些新词语?③《荷花》这篇文章中哪些句子写得很优美,哪些段落结构很特别?哪些地方是我理解起来特别困难,需要与老师、同学交流探讨的?④读了这篇课文以后,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⑤我在阅读中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希望如何解决?学生自我检查的过程就是阅读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主动提出问题开始审视自己,到试着解决问题结束,其思维意识也会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在这个课例中,教师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好地完成预习阅读任务,而且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积极性,提升课堂阅读效果。

二、在合作探究中反思

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惑,面对认知失衡或者认知冲突时,通过与他人交流讨论形成阅读反思,提出相关问题,促进深入思考探究,达到逐步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合作探究反思不仅使认知冲突得到有效解除,认知恢复平衡,而且可以使学生真正获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詹天佑》一课时,文中写道:“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认真勘测地形,设计了‘人’字形铁路的修筑办法。”在教学时,有同学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设计‘人’字形铁路的设计是合理的呢?其他办法难道不行吗?”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让全班学生进行阅读反思,探讨“人”字形铁路的优势有哪些,其他修筑铁路的方式有什么弊端。经过合作交流探讨,学生明白了如果按照常规方法修筑铁路,由于地势陡、坡度大,火车经过时会有一定困难,而“人”字形铁路可以有效化难为易,使火车上坡时更加轻松,这也是詹天佑杰出才干的体现。在这个课例中,针对学生的困惑,教师让学生依据文本内容反思“人”字形铁路的合理之处,通过横向对比,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重组、加工、分析,对文本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三、在品评赏析中反思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有许多精彩段落、优美语句、精品构段值得学生品评赏析,教师在引导学生驻足、赏析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学习课文,自己又有了哪些收获?只有经过阅读反思,学生才能深刻感悟作者用词造句的精确独到,加深了情感体验,丰富了语言积累。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燕子》一课时,文中最后一段有这样几句话:“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在教学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的:“同学们,我们平时说起电线杆上的电线,通常都是用‘几根’来表达,在这儿,作者却用了‘几痕’,是不是不合常理啊?”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认真思考,讨论激烈。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几痕’是说电线模糊,看不清楚,而文中的小燕子离作者的视线较远,所以这里用‘几痕’更准确些。”有的学生说:“我明白了,在这儿用‘根’就不能把电杆之间电线若隐若现的感觉准确地表达出来。”学生经过阅读反思表达了自己的见解,笔者及时补充:“同学们不仅从一个‘痕’字读出了电线离得较远,还感受到了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可见,只有在阅读中多读多思,才会有精彩的发现。”在这个课例中,学生通过咬文嚼字、换词比较、阅读反思,不仅感悟到了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传神,而且习得语言表达的规律,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感受,提高了阅读效果。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第2篇

1 多智能理论的概念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由八项智能组成: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2 语言文字智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文字智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口头语言及文字书写能力方面的智能.此能力强的学生喜欢用语言或文字来思考物理问题.把物理教材中语句、语言等内容运用得非常流利.对语言文字的意义、规则以及语言文字的实用能力非常敏感.高中物理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务必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着手.通过阅读掌握物理的科学语言,更加全面地、系统地、准确地掌握物理语言,锻炼应用物理语言的能力.对于物理概念、定律中的语句,要逐字逐字地阅读、揣摩、理解,才能准确地掌握它所要反映的科学内涵.一些重点词语,是物理现象变化范围或条件的载体,或者是反映事物与事物之间区别与联系的载体.只有把这些重点词语“抠”出来,进行重点分析理解,才能把概念的内涵弄清楚.例如功率的概念: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功率.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阅读时,告诉他们要注意“时间”前面起限制作用的内容:“功”、“完成这些功所用”,特别是要注意“完成”这个词.否则就会对功率概念的理解产生偏差.除了书面语言文字之外,图形也是一种物理语言现象,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例如,速度图线、振动图线、交流电图线、磁感线等等,学生只有把这些图读懂了,才能准确地理解、描述出量与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才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读图能力决不能忽视.

3 数学逻辑智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逻辑智能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对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特别是对抽象事物的推理.它包括觉察逻辑或数字样式的能力、推理、处理抽象分析的能力.数学逻辑智能在自然学科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一个人的逻辑思维智能能否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他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取得优越成绩的保障.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也不例外,在思考物理问题时,一旦数学逻辑思维偏离了方向,则此思维作用就成了“无用功”了.

高中物理逻辑智能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如果辩证逻辑智能和形式逻辑智能产生混淆时,则不利于学生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其集中表现在“磁场”概念的理解上.在磁铁磁场的探究学习中,学生们懂得了:“永久磁铁周围的磁感线是从N极出发指向S极”.在对电流周围磁场探究学习中,学生们得出结论:“电流周围也存在磁场,磁感线是闭合的.”并且学生们还得知:“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磁场是由运动的电荷产生的”.在学完这两个方面的知识之后,学生将“磁场”概念简单地理解成为形式逻辑的抽象概念.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下列三个方面的内容:(1)磁场有质量和能量,但是看不见、摸不着.在同一区域几个磁场可以共存;(2)磁的本源是运动电荷,其周围的磁场是由电流产生的;(3)磁感线是闭合的,没有起点和终点.使用这样的方法教学,虽然在学生面前没有提及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智能.

4 人际交往智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加德纳指出:人际交往智能是指学生辨识与了解他人(教师或学生等)的感觉、信念与意向的能力.主要是指区别他们心情能力、性情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能力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物理教学的探究就是学生人际交往智能的运用.学生在探究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在探究时,学生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在讨论探究时的若干个问题时,人际交往智能就能体现出来,学生的团结互助既可以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可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前后之间产生更多的联系.分组探究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观点、方法的不同,从而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彼此的想法和做法.另外,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把解决问题所带来的“认知负担”分散到各个小组成员的身上,学生分别负责某个学习要点,通过合作来解决单个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过程中每一学生得到社交技能和合作技能的锻炼,并且每一学员得到了传统竞争式学习所得不同的效果,整个小组成员都可获得较好的成绩.

5 自我认知智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加德纳指出:自我认知智能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辨识、反思的行为习惯,并随之产生适当行动的能力.说透彻点,自我认知智能就是指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它包括学习过程的反思、学习方法的反思、学习态度的反思、学习效果的反思等.那么,该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呢?笔者认为高中物理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外,还要对掌握高中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等现象进行反思引导,对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进行引导反思,创设丰富多彩、多层次的反思空间.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第3篇

1 举一反三法。能运用“举一反三法”这种教法的课文都有这样的特点:段落结构形式大致相似。教学这类课文,可以重点指导学生精读一段,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再自学结构形式相似的段落。段落结构形式相似的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较多,比如:《长城和运河》、《庐山的云雾》、《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等。其中《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的第二、第三段结构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教学这两段课文,可先引导学生学会第二段,然后小结第二段的学法,即第二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云雾的不同姿态,介绍了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接着,用学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段,学生通过读、划、议的方法进行学习,自然而然地概括出庐山的云雾的特点,教师再检查自学效果和释疑。运用“举一反三”法,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2 主线突破法。看到“主线”这个词,很容易使人想起这样的情景:鱼网上有一条粗粗的绳子,一抛绳子,鱼网就撒了出去,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我们教学这类课文时,可采用“主线突破法”,先从主线入手,提纲举目,沿线扩散,合并思考,简化头绪,化难为易。比如:《微笑着承受一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等课文都可采用主线突破法进行教学。其中《“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一课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我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我是怎样把这条鱼放掉的?”等这些主线进行学习,中间尽量不让那些琐碎的问题冲断。运用“主线突破法”能化难为易,又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 跳跃讲读法。“跳跃讲读法”不是一段段地讲读,而是根据课文的特点,抓住几个要点,引导学生循着事件线索议课文,理解课文,次要内容则可跳跃过去。这一教法常运用在情节曲折、迂回、篇幅较长的文章中。它能突出重点,针对性强,形成反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流程优化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孔子游春》这一课时,可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只抓住三个“点”进行自学讨论:①春景如何?②看水?@谈志向?学生读议后,再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就能明白课文内容,并且能够明白课文的中心思想。

4 直奔中心法。“直奔中心法”适合于课文有明显中心句的文章。运用这种教法就是先让学生把文章的中心句找出来,概括出中心思想(亦可理解课文后现概括)然后分析讲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表达中心的。比如《恐龙》这一课,它有明显的中心句。在了解课文的大意后,就可以要求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再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最后看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即是如何介绍恐龙的特点的?带着这个问题,仔细阅读课文,深刻理解课文。运用“直奔中心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推导的思维能力,掌握由一般到个别的分析方法,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5 逆向讲读法。“逆向讲读法”即是先教学生学习篇未能概括全文主要意思的句子或段落,再变综合为分析,反顾全文,进行系列设问,理解课文是如何表达主要内容的,运用这一教法适合于中心句在篇末的文章。如《海底世界》、《花瓣飘香》等课文。这一教法恰与“直奔中心法”相反,运用这一教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第4篇

--院系在线教学总结

新春伊始,疫情来袭,疫情防控期间,根据学校《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本科教学工作应急预案》的总体安排,为保证顺利开展研究生英语教学,做到“停课不停学”,人文学院研究生英语任课教师积极响应,根据学院最新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安排,认真制定教学计划,紧张有序地布置在线教学工作。于3月4号正式开启全校研究生英语线上教学工作,目前已经顺利完成第三周教学任务,师生精神饱满,互动积极,在线教学整体效果良好。

(一)搭建教学平台,重构教学模式

收到学院线上教学的通知后,我院研究生英语任课教师快速响应,调整原有线下授课计划,重构教学模式,将原先课前线上,课中、课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11位任课教师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多次探讨,初步制定了适合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线上教学方案---以课堂直播为主,利用各种教学平台,辅以微信、QQ在线交流,探讨和答疑,师生共同出力,合力建设线上课堂。

鉴于研究生英语课程大班授课及单班学生专业覆盖面广的特点,教师们集体商议,最后决定选用腾讯课堂、腾讯会议、云班课等教学平台。并提前联系学生,搭建班级微信群,QQ群,通知学生下载教学APP,加入云班课等,为新学期线上教学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在线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同质等效。

(二)调整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

为了进一步保证线上教学顺利开展以及应对一些突发情况,本课程还制定了线上教学计划以及SPOC备选方案,11位教师两两结合,提前进行本学期6个单元教学内容的录课任务,设计线上教学内容,及具体授课安排、电子教材、课件、学习要求、作业等自学资料,调整线上教学计划。以保障线上教学工作推进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课前,负责准备线上教学素材的老师把相关素材传至云班课研究生英语教学课程圈,其他老师按照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计划在各自班级的云班课教学平台逐次发布。为防止网络不确定性以及网络平台的突发情况,上课时教师提前进入教学平台,检查教学资源的完备性及可用于性,同时通知学生提前进入线上课堂,尽可能确保课堂活动顺利进行。

课中,教师借助腾讯会议、腾讯课堂、QQ群课堂、云班课轻直播等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直播。如果出现网络拥堵导致教学平台无法使用,则将录播好的课程发至备选QQ平台,通过QQ群进行课堂答疑,指导学生学习。

课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督促学生在教学平台上提交作业,对疑难话题进行头脑风暴,对词汇,翻译以及各种语法现象进行总结并在线展示等。

同时,教师们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分享,对线上教学手段的选择使用、网络稳定性,以及线上线下课堂的转换问题开展交流,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师普遍反映利用腾讯课堂和腾讯会议教学进行顺利,偶尔会有平台卡顿,绝大多数时候很流畅。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课下任务明确,实现了知识在云端的有效传递。

(三)增强师生互动,优化线上教学

经过几周精心准备,3月4号,本学期2019级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线上授课正式开启。为期三周的线上授课,教师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消除冰冷屏幕隔离的感受,在课程直播中坚持互动原则,采取“分享屏幕+播放视频+问题讨论”等方式穿插进行,所有学生随时可在讨论区自由发言,并对课堂提出反馈。针对学生发言内容,教师及时反馈。

线上授课虽然与学生相距千里,不像传统课堂那样和学生能够亲密接触,但通过各种互动活动,师生教学相长:通过答题,老师们了解同学们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反过来学生也会提出独到的见解,可以给教师的授课提供新的视角。

相比课堂教学,学生出勤率高,听讲认真,很多同学愿意在讨论区交流自己的看法,良好的线上互动效果打消了教师的疑虑,也激励着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从传统课堂的依赖性学习者逐渐锻炼成独立性的自主学习者。

课下,学生对于线上授课的教学效果及时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建议或意见,老师们认真总结,对于学生提出的语言点包括词汇、语法等问题,教师们一起讨论,努力给学生最合理最准确的解释;对于类似话题讨论,头脑风暴等发散性问题,教师尽可能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同时,教师们对在线教学中的利与弊进行沟通,思考更为有效的线上线下课堂互动方式,以期进一步优化线上课堂。

(四)思政走进课堂,期待春暖花开

将思政教育融入研究生英语教学内容,既丰富了英语课程,又赋予传统思政教育以鲜活的生命力。

新冠病毒的侵袭,为研究生英语在线课堂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任课教师紧跟疫情发展,在正式开启线上课之前,通过微信群、QQ群推送与疫情有关的英语新闻,病毒科普视频等资料。开课之后利用每次课上5-10分钟以各种形式与学生讨论疫情时事,给学生拓展疫情相关英语表达,共听抗疫英文歌曲,欣赏英文演讲,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在最近国际疫情爆发之际,阅读和翻译疫情严重国家举措的最新报道,分析西方政府行动滞后的原因,讨论我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派出医疗队开展的国际援助,增强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研究生英语第一单元论述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任课教师在云班课发布多种与人文学科有关的教学素材,通过播放视频、小组讨论、轻直播、头脑风暴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对人文学科多样性及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的深层次理解,培养他们的人文主义情怀。

思政走进英语课堂,从多维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增强学生思辨能力、爱国情怀、担当意识和人本主义情怀。期待疫情过去,师生重新回归课堂之时,户外已是春暖花开,传统的课堂也会变得更加人文,更加有德,更加有爱。

(五)总结经验教训,反思未来教学

在线教学说难,难在教学行为习惯的改变;在线教学说易,易在教学目标一致,都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关注教学,关注学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师在防控疫情特殊时期对社会和国家做贡献的最好方式。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第5篇

《在形下之作与形上之思间徜徉》,是张玉新老师继《高中语文教育评价》《张玉新讲语文》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初读,便被题目中的“形上”和“形下”所吸引,《周易·系辞上》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不免猜想书中的“形下之作”为何,“形上之思”又为何。带着困惑、疑虑,更多的则是好奇,有些迫不及待地翻开去找寻,在玉新老师的“一路带领”下,我找到了这样的答案。

由想法到做法,勤奋思考展现率性之语文

玉新老师四平师范学院大学毕业后,被东北师大附中选中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在读书和教学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系统而独特的风格。

玉新老师认为精读作品才能感受读书之真谛所在,“不管喜欢哪个门类、专业,总得认真读过一本书,总得从一本精读的书中琢磨出一点道道儿,要不怎么算读书人,又怎么教书?要是能把这一点传授给学生,不就教会学生学习了吗?”他把这样的想法付诸教学实践之中,逐渐形成了“抓住核心,以点带面,扩大”的做法:“以教材为核心,先研究教材,再围绕教材积累资料。并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学术论文、鉴赏文章。”

玉新老师有着异于同行的教学追求,反对盲从,不人云亦云。故而在平时的课堂上,不仅注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判断,而且以自己的独立思维进行教学,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性化教学。这样的教学想法和做法在教学比赛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利用知识点总结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在灵活应对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之中,利用课堂教学的反作用力激发教师的教学机智,玉新老师称之为“灵感现象”。灵感现象的产生源自教师日常学养的积累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厚积薄发,从而使知识在教学实践的碰撞下产生质的飞跃。

张翼健先生鼓励他到初中去搞教学改革,去研究教法,去感受教育的魅力。在先生的鼓励和指点下,他对教师、学生有了重新定位,对语文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感受,于是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注重传统语文教育中经典做法的研究和应用,在完成从初中到高中一个完整语文周期的教学任务后,他培养出一批“小作家”,有多名学生出版了个人作品集,这正是玉新老师教学研究和应用在实践中结出的丰硕成果。

由做法到说法,继武师道探索语文民族化之路

20世纪末,针对语文教育得失等问题的批评、反思和大讨论,促使玉新老师对语文教育中的诸多根本问题,如学生各个学习阶段知识的衔接问题、语文教育民族化等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形成了观点。

在对小学、初中、高中语文学习全过程的思考中,玉新老师从语文文化观的角度定性语文,具体提出了语文教育三个阶段六个阶梯的观点。从文化的本体出发进行语文教育,合乎语文教育的传统,是构建民族特色语文教育体系必须关注的问题;在回顾语文教育百年的历史中,玉新老师发现了语文教育就内容而言存在着一条异化的轨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事实:语法的异化,文字的异化,阅读教学的异化,作文教学的异化。而梳理异化的目的是为了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研究的重点则是在张翼健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语文教育民族化的论述。

在东北师大附中期间,玉新老师带领师大附中语文组的教师们,开展了“语文教育民族化方向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课题研究,在学校开展了韵语识字、背诵古诗等一系列活动,并发表了大量阐释语文教育走民族化道路的原因、方法和意义的文章,该课题成为吉林省语文教育界的一面旗帜。调入吉林省教育学院高中部成为一名语文教研员之后,又把语文教育民族化的研究推行至全省,并使该课题成为吉林省教科院“十一五”规划课题之一。在课题的研究中,逐步得出了“语文民族化之路是语文教育的根本出路,民族化之路也是建构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体系的路径”的结论,并深入细致地阐释了语文教育民族化的内涵:“凡外来的经过借鉴、吸收、溶化,成为本民族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丰富、促进了本民族语文教育的发展,便是语文教育的民族化;本来是本民族的,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异化为非本民族的了,必须使它回归,回归便是语文教育的民族化。但是,回归不是复古,而是在否定之否定之后的一次扬弃。”

由说法到实践,提携后辈浸润哲学之人生

在基础教育研究中,玉新老师非常注重将教学理论、学术观点应用于实践教学之中,特别是担任了吉林省教育学院高中部语文教研员后,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研”为主,把自己语文教育积累的实践经验、方法和理论用于对青年教师的提携和培养之中。从一线教师到教研员,玉新老师追求的特色是“能教能研,既能当‘运动员’又能当‘教练员’”,他不吝赐教,听课、评课,亲自讲示范课,指导多名青年教师参加全国比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培养了一大批语文教育战线的新兵。

从一线语文教员到省语文教研员,玉新老师寻求从“形下之作”向“形上之思”升华之目的,经历了在“形下之作”与“形上之思”间跋涉、穿梭、徜徉的全过程,体味了其间的艰苦,但为我们所动的是其不停追索直至悠游的精神,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断提升自我、又充满哲学的人生。

读罢全书后,不禁思索目前一线教师的状况:一批教师不思而做,盲从教参人云亦云,没有任何想法;一批教师虽做但不思,不断重复自己,没有变做法为说法。一线教师的成长堪忧,教育的发展更堪忧。

反观徜徉于“形下之作”与“形上之思”间的玉新老师,勤于读书,变想法为做法,是一名优秀的一线语文教师;善于思考,变自己一线教学的做法为说法,探索语文发展之路,理性思考语文教育之前景;使说法施于实践,不仅指导一线教师要养成在教学中不断反思的习惯,而且也指导教研员要有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玉新老师更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研员。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第6篇

作为一个语文人,必须要有自己的语文观,必须要追寻心中的理想课堂,只有这样,才能用我们每个语文人的小环境来影响改变语文课堂的大环境,最终实现诗意语文课堂的伟大目标。要成就诗意语文课堂,必须要靠大批的诗意语文教师的执着追求和艰辛努力。笔者以为至少要实施以下策略:

一、广泛阅读,成就诗意语文教师的根本

我们看一看许多名师成长的经历,不难发现他们首先是一位“阅读大师”。

语文教师只有多读中外文学名著,才能积累丰富的文学语言,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培育自己敏锐的语感;语文教师只有多读哲学和历史,才能宽阔自己的眼界和心胸,使自己的思想比常人更独到、更深刻。此外,还要养成阅读专业书刊的好习惯。专业书刊上的文章大多是一线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实录”,这些实录理念新、环节巧、效果好,好多方法我们拿来就可以用,这对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生成自己的课堂教学智慧、凝聚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你在课堂外“腹有诗书”了,走进课堂能不“气自华”吗?

二、真心关爱,成就诗意语文教师的关键

要学会等待。当学生的第一次回答不得要领时,我们不要急着去告诉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我们要强压住一颗急躁的心,让学生第二次作答,第三次作答,甚至更多。我们千万不能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义务在于配合我执行教案,协助我完成任务,而要牢记“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美国教育家杜威语)。要静下心来,耐心地等待,倾听“花开的声音”。

要学会鼓励。老师的鼓励是学生冬天里的一柄火把,老师的鼓励是学生春天里的一片阳光,老师的鼓励是学生夏天里的一处浓荫。老师给学生的一个惊喜的眼神、一次会心的微笑、一句赞美的话语、一段温暖的叮咛都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多次零距离地观赏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堂教学风采。于老师往往很少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凭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总能把课上得生动活泼、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其秘密就在于“我唯一比你们做得多的是,我在课前早已为学生准备好了100顶‘高帽子’”。

三、创意设计,成就诗意语文教师的途径

这里的“设计”,即备课。古人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试想,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前不对某篇课文入情入境地诵读,不对某篇课文细致入微地解剖,不对某篇课文精心充分地预设,他在课堂上能得心应手吗?他在课堂上能操纵自如吗?“创意设计”,非一般设计,而是要设计得有情、有趣、有效。做到:

(一)课始设计如“凤头”

写文章要求一开篇就要抓读者的眼球,同样,新课教学一开课就要吸引学生,所以课始设计尤其要讲究艺术性,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要精雕细刻、反复推敲。

(二)课中设计如“猪肚”

这部分设计要求做到内容厚实、丰满;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要采取“以朗读为经线,以语言文字训练为纬线”的教学方法。做到:

1.构建“自主”的问题课堂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一堂课如果留下的只是许许多多的“句号”,那么这堂课一定是平平淡淡的,这堂课一定是索然无味的;课堂里要充满“问号”,因为只有问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只有问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构建“合作”的生命课堂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的结果。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学生健康心理的表现。

3.构建“探究”的发展课堂

有专家撰文指出“中国的教育是学生带着问号走进课堂,带着句号走出课堂;国外的教育是学生带着问号走进课堂,带着更大的问号走出课堂”,中外不同的教育观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要常常在课堂上设置“一座座深山”,建造“一片片老林”,然后要求学生深入里面,寻找到自己喜爱的宝物。

(三)课尾设计如“豹尾”

语文课课尾总结切忌假、大、空,相反,课尾总结如“豹尾”一样简短有力,往往会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四、善于反思,成就诗意语文教师的策略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状;发展

1.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1.1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目前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常常忽视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只是单纯进行文字认识、书写等机械记忆锻炼,尤其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只是单纯进行填鸭式的机械训练,根本没有考虑到加强学生阅读写作等文学素养教育教学工作。这会对学生未来思维逻辑和文学素养起决定性影响。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认知水平不足,单纯认为小学生年龄太小没有逻辑思维能力,不能进行有效沟通,机械的填鸭式训练是这个阶段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方式。这种认识直接导致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没有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意识,影响学生未来文学素养的发展。

1.2在课堂上不能合理把握提问和朗读技巧

我国进行的中小学教学改革对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问有着明确要求,课堂对学生提问可以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更有代入感、活跃课堂气氛等,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这是进行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的。但是实际工作中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往往为了达到目的而走形式,为了提问而提问,只想满足课程改革对课堂提问环节的考核要求。这样的工作态度导致的结果是虽然实行了课程改革提出的课堂提问要求,经常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但是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目的不明确,导致教学工作中不能抓住教学关键点进行提问,单纯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增加学生心理压力,甚至让学生对语文先去兴趣产生反感,使原本为了提高学生积极性的课堂提问工作收到相反的效果。所以,这就要求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事先做好课程备案工作,保证课堂提问的问题高度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准确有效,避免提问达不到预期效果。

1.3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新课改要求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部门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进行新课程培训及教材教法辅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渐被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理解接受并付诸实施。但对部分一线教师来说,接受理解能力较差,短时间内对课改不够适应,导致这些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能正确处理学生学习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单纯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单纯进行反复机械训练不仅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目前在一些农村小学,许多一线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仍然采用“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法。

2.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方向

2.1将学生置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

新课程改革后,教育部门要求学校教育不仅先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还要求增加学生科学学习方法和思维训练,一切教学工作要以学生发展为教育教学中心,平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并加以引导,主动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态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

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老师努力和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可以迅速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学习,还要学会把握学生心理,加强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平时多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达到在与学生保持轻松交流的同时进行基础知识教育的目的,增强学生接受能力。2.3教学目标设置要合理新课改后广大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置,不仅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进行,既实现预先设定的授课目标,又使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

3.总结

新课程改革使当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有了很大转变,同时开阔了语文教学视野和语文教学思路,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中快速掌握知识,从开始接触文学就加强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良好态度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京莉.中小学生课外生活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07(03):53-66.

[2]黄少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11(06):41-79.

优发表网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