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合集7篇)

时间:2023-12-29 15:02:20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第1篇

论文摘 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建设也不断向前发展。我们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及发展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它是一切商品生产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的特征。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手段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姓“社”姓“资”的制度属性的区别。由于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与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实现提,因而市场经济体制又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条件而独立存在,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制度之下并同该社会基础制度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它可以为资本主义所利用,也要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及发展。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5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对我国经济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我们党制定改革方向和目标的基本理论依据.

三十多年前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以及后来的实践,是重要的历史性尝试。在这之前,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单一的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单一的市场经济。虽然列宁很早就提出过搞混合经济的设想,但没有来的及实施。而邓小平不仅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市场经济的设想,还在我国进行了长期全面的实践,这不仅给我国带来了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还为认识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宝贵经验。同大多数新生事物一样,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是不完善的,有些实践也是盲目的。用他自己的话讲,是摸着石头过河。许多问题,如怎样将国企推向市场,国企要不要搞股份制、要不要搞破产、三农问题如何解决、金融体制如何改革,等等都没有现成的答案。

(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它本身没有姓“社”姓“资”之分。但是,市场经济又总是与各国特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因而又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联系的,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态有根本的不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本配置方面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或经济运行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其特殊性,即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根本区别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之点在于所有制基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基础上。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与之并存的必然是非公有经济的各种形式,它们将与公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也提出了改革传统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任务。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国有制、集体所有制以及不同公有制形式共同出资的股份制等。传统的国有制形式与市场经济尚不完全适应,经过改革,在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和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后,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特别是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及国家控股的大中型企业,将会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更高的效益,在保证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节约资源和市场有序运行方面发挥出特有的优势。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第2篇

论文摘 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建设也不断向前发展。我们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及发展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它是一切商品生产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的特征。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手段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姓“社”姓“资”的制度属性的区别。由于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与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实现提,因而市场经济体制又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条件而独立存在,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制度之下并同该社会基础制度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它可以为资本主义所利用,也要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及发展。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5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对我国经济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我们党制定改革方向和目标的基本理论依据.

三十多年前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以及后来的实践,是重要的历史性尝试。在这之前,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单一的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单一的市场经济。虽然列宁很早就提出过搞混合经济的设想,但没有来的及实施。而邓小平不仅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市场经济的设想,还在我国进行了长期全面的实践,这不仅给我国带来了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还为认识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宝贵经验。同大多数新生事物一样,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是不完善的,有些实践也是盲目的。用他自己的话讲,是摸着石头过河。许多问题,如怎样将国企推向市场,国企要不要搞股份制、要不要搞破产、三农问题如何解决、金融体制如何改革,等等都没有现成的答案。

(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它本身没有姓“社”姓“资”之分。但是,市场经济又总是与各国特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因而又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联系的,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态有根本的不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本配置方面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或经济运行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其特殊性,即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根本区别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之点在于所有制基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基础上。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与之并存的必然是非公有经济的各种形式,它们将与公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也提出了改革传统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任务。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国有制、集体所有制以及不同公有制形式共同出资的股份制等。传统的国有制形式与市场经济尚不完全适应,经过改革,在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和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后,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特别是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及国家控股的大中型企业,将会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更高的效益,在保证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节约资源和市场有序运行方面发挥出特有的优势。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第3篇

论文摘 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建设也不断向前发展。我们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及发展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它是一切商品生产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的特征。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手段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姓“社”姓“资”的制度属性的区别。由于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与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实现提,因而市场经济体制又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条件而独立存在,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制度之下并同该社会基础制度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它可以为资本主义所利用,也要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及发展。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5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对我国经济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我们党制定改革方向和目标的基本理论依据.

三十多年前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以及后来的实践,是重要的历史性尝试。在这之前,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单一的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单一的市场经济。虽然列宁很早就提出过搞混合经济的设想,但没有来的及实施。而邓小平不仅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市场经济的设想,还在我国进行了长期全面的实践,这不仅给我国带来了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还为认识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宝贵经验。同大多数新生事物一样,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是不完善的,有些实践也是盲目的。用他自己的话讲,是摸着石头过河。许多问题,如怎样将国企推向市场,国企要不要搞股份制、要不要搞破产、三农问题如何解决、金融体制如何改革,等等都没有现成的答案。

(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它本身没有姓“社”姓“资”之分。但是,市场经济又总是与各国特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因而又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联系的,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态有根本的不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本配置方面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或经济运行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其特殊性,即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根本区别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转贴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之点在于所有制基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基础上。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与之并存的必然是非公有经济的各种形式,它们将与公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也提出了改革传统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任务。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国有制、集体所有制以及不同公有制形式共同出资的股份制等。传统的国有制形式与市场经济尚不完全适应,经过改革,在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和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后,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特别是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及国家控股的大中型企业,将会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更高的效益,在保证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节约资源和市场有序运行方面发挥出特有的优势。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第4篇

论文摘 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建设也不断向前发展。我们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及发展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它是一切商品生产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的特征。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手段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姓“社”姓“资”的制度属性的区别。由于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与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实现提,因而市场经济体制又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条件而独立存在,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制度之下并同该社会基础制度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它可以为资本主义所利用,也要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及发展。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5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对我国经济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我们党制定改革方向和目标的基本理论依据. 

三十多年前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以及后来的实践,是重要的历史性尝试。在这之前,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单一的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单一的市场经济。虽然列宁很早就提出过搞混合经济的设想,但没有来的及实施。而邓小平不仅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市场经济的设想,还在我国进行了长期全面的实践,这不仅给我国带来了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还为认识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宝贵经验。同大多数新生事物一样,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是不完善的,有些实践也是盲目的。用他自己的话讲,是摸着石头过河。许多问题,如怎样将国企推向市场,国企要不要搞股份制、要不要搞破产、三农问题如何解决、金融体制如何改革,等等都没有现成的答案。 

(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它本身没有姓“社”姓“资”之分。但是,市场经济又总是与各国特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因而又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联系的,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态有根本的不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本配置方面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或经济运行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其特殊性,即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根本区别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之点在于所有制基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基础上。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与之并存的必然是非公有经济的各种形式,它们将与公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也提出了改革传统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任务。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国有制、集体所有制以及不同公有制形式共同出资的股份制等。传统的国有制形式与市场经济尚不完全适应,经过改革,在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和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后,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特别是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及国家控股的大中型企业,将会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更高的效益,在保证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节约资源和市场有序运行方面发挥出特有的优势。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第5篇

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三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乌兰浩特一中  王树丽

 

 

一、教学目标及方法

【明确目标、素质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识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运用: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原理或观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信念,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特别是通过对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现共同富裕,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有能力对市场经济实行强有力宏观调控等必然性的分析,使学生从理论的高度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情境问题训练法、案例教学法。

【教    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探究实践:

   李颖家昨天晚上看电视短片《走向世界的东莞经济》时引发了一场争论:奶奶叹息着说:唉,这社会变资本主义喽!爸爸说:您呀,尽不懂瞎说,这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可是两回事。奶奶却说:文革时,就因为把自家的母鸡卖给了邻居,爷爷就被打成了走资派。现在是市场经济、又引进外资,这还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是名字罢了。    假如你是李颖你站在哪一方呢?你如何说服对方?

        

学生探究、教师引导: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开放性、法制性、竞争性的一般特征。

[讲授新课]

既然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一种手段,那就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

(一)市场经济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

邓小平的论断: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学生探究、教师引导:无论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们都有共同点,都是市场经济,都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都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紧密结合在一起。

请看两则材料:特区20年、深圳今昔、老照片、入世

 [提问]两则材料和图片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1、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实行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教师强调]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有特征,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经营管理方法,社会主义国家都可以借鉴和吸收。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既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所有制)

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阅读课本基础上,可采取谈话法教学。?

教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学生: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标志。?

教师:这个基本标志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既然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市场经济的运行必然同居于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在一起。?

教师:目前,世界上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是以什么为基础??

学生:私有制。?

教师:为什么说我国的市场经济具有独特的特征呢??

学生:我国既要实行市场经济,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是前无古人的创举。?

教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

教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学生: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

教师: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企业,公有制所占比重有所区别,这会不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什么??

学生:不会。第一,公有制为主体是从全国来说的局部不会决定整体。第二,公有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竞争力和控制力会进一步得到增强和壮大。

2、社会主义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分配方式)

[学生阅读教材59—60页回答] 有资料显示,近些年来,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认识这一现象?

[教师引导]

原因:

(1)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

(2)经济条件的千差万别,在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社会成员之间出现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趋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控。

[案例] 2001年美国GDP增长率第一、二季度分别为1.3%和0.3%,第三季度出现1.1%的负增长,第四季度跌幅超过第三季度,美国经济陷入战后第十次衰退。?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工业生产连续下降,企业破产增加,失业率上升。欧盟对美出口严重下滑,“9·11”事件又冲击到欧洲航空、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其GDP增长率下降到约1.6%,出现了衰退。阿根廷陷入了严重的金融危机,造成了政府更迭,社会不稳。美、日、欧盟经济的衰退,引发了世界经济衰退,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降至2.4%,大大低于去年的4.8%。?

“世界经济衰退,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原因何在?

 

 

 [学生阅读61页内容并回答]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为什么能够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教师引导]学生画课本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第一步,让学生阅读课文并问其原因。?

第二步,教师总结归纳出三点原因。?

比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区别??打出投影由学生完成下表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基础

 

 

生产目的

 

 

发展趋势

 

 

宏观调控力度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归纳结构。

[课堂巩固]

选择题

[扩展探究] 材料二:乌兰浩特市区人口18万,地处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南面,紧挨着吉林的白城。这里资源丰富,是内蒙古为数不多的农业区之一,人均耕地大约是10亩。属于我国相对落后的地区经济不发达,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均低于全国水平。

结合所学经济常识知识,分析乌市经济落后原因。

假如你是乌市的市长,你准备如何利用国家政策发展本地经济?

[板书设计]

市场经济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

   社会主义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   我国发展市场     

   的基本特   经济的意义     扩大对外开放

   征                           以公有制为主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第6篇

山西省怀仁一中038300

1.教材分析

《市场配置资源》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9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2节的教学内容,从理论上说,我国改革开放后确立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根本区别,为此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2.1说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目标;

2.2记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3能够针对宏观经济运行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角度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经济生活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念;通过学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感悟社会主义能够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认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难点:在具体运用中国家宏观调控三种手段的区别。

4.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对这一框题的内容有所接触,但知之不深,因此会感兴趣,会产生一种深入求知的欲望,通过对前几课知识的学习,又为本框题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开始留意的关心身边的社会生活.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学方法

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6.课前准备

热点材料搜集与整理

导学案的印制

7.课时安排:1课时

8.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案例分析: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学生讨论:邓小平的上述讲话说明了哪些经济学道理?

教师分析:市场和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可以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分。那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照目标,理解学案的有关要求,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其预习情况解决疑惑。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加强宏观调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

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社会主义性质(公有制与共同富裕)决定

(2)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它们的关系如何?

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

回顾:(1)什么是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什么?

含义分解

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延伸: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较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共同富裕。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原因:一是公有制决定了人们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二是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不具备的。

注意区别: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需要宏观调控;不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手段

概念区别:经济手段: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五年规划等法律手段: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包括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活动等

行政手段: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的概括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过程。再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1、同学们把优化丛书上相关的知识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点。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下一框的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9.板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含义

2、基本特征

加强宏观调控

1、必要性分析

2、宏观调控的含义

3、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4、宏观调控的手段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第7篇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文化,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完善的必备条件之一。建构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道德文化,应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实践出发,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这种新型道德文化体系的确立,应建立在市场经济所包含的内在合理性的基础上,既着眼于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亦着眼于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实践。

一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必然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文化,或叫伦理精神。这既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一定社会整体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由此决定了一种经济形式作为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求其社会关系结构,尤其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道德文化)发生相应的变化。而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其演进的过程中,亦必然要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努力适应经济形式发展变化的需要。

道德文化的这种制度背景,充分表明了道德的历史性、实践性特征,表明了在一定经济形式、一定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建构一种道德文化所必然具有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定性。正是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就须从实际出发、从现实出发来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道德文化。

只有从道德文化与经济形式的内在一致性出发,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历史上不同类型的道德文化的本质特征。从历史的角度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前,人类社会主要存在过两种类型的道德文化,即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亲(血)缘型道德文化和建立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精神”(韦伯语)。而曾在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过的计划经济制度,笔者认为它实质上是自然经济的延续,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缺乏一般性且昙花一现。其道德文化更多的是在特殊条件下形成和放大了的小农意识,亦未能真正深入人们的内心。因此本文不作分析。

自然经济形式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经济活动方式。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劳动产品归生产者使用,不用于交换,亦不为了交换。故而生产规模不大,人们活动的地域范围狭小,彼此间相互联系亦较少。受这种经济形式的制约,在社会关系结构上形成了以亲(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关系网络,甚而演变成为一种宗族制度(如中国),并培育了与之适应的文化观念。以儒家文化为例,它充分体现了自然经济的特点,以宗族制和等级制为核心,讲“亲亲”、“尊尊”,以血缘、宗族为中心来构建其社会关系,在道德观念上则形成了人情主义、宗教观念、厚古薄今、因循守旧、重义轻利、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儒家伦理。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其实就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逐渐代替自然经济的过程。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宗族制度和文化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商品经济的最显著特征是不同所有者之间在特定社会分工前提下的商品交换,而这必然要求在新的经济形式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其社会关系和文化观念。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使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过程充满了血腥。一方面,农民逐渐丧失了世代耕作的土地,被迫成为雇佣劳动大军;另一方面,地主贵族转而成为资本家,成为新的追逐剩余劳动价值的剥削者,从而社会结构和社会面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社会的文化观念也愈来愈带有对立和对抗的性质。但是应该看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既包含着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利益冲突和矛盾的方面,也还有其利益一致的方面。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下,发展生产,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并通过市场最终获得和实现自身的利益等都是带有共同性的,因而也必然成为资本主义道德文化一致性的基础。

资本主义的文化观念的变革以文艺复兴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又以宗教改革方式最终确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道德文化。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试图探讨“一种经济制度的社会精神气质”[1](P16),他认为新教之所以能成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精神力量,就在于新教伦理的天职观使信徒相信,惟有自助者才能成为上帝的宠儿,而自助者只有认真地从事世俗活动,不停歇地、有条理地从事一项世俗职业,“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1](P59),增加上帝的荣耀,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宠。因此,不论是资本家还是工人,都把毫不懈怠、发奋勤俭、恪尽职守作为社会公认的美德,也成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我们知道,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相对而言的概念,而市场经济则是与计划经济相对而言的范畴,故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基本可以认为是同义语。笔者认为,商品经济可分为两个大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或叫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初始阶段,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必须确认各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任何否认这一客观事实的观点都是违反市场经济要求的。而保证各经济主体的利益,是通过市场经济的两个特征来体现的:一是利益特征,二是结构特征。[2](P98)从利益特征的角度说,市场经济主体本身有其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因而各经济主体都把追求目标利益的最大化作为经济活动的目标,而这必然要求保护各经济实体的合理利益,保护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在道德关系中则必然要求张扬个人利益,必然刺激个人本位主义和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进程就充分地验证了这一点。结构特征则指其产权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制度特征。产权特征要求产权分散、明晰,只有产权分属不同的所有者,才能有市场的竞争,才会存在和形成供求矛盾,价值规律也才能够得以实现。结构特征要求和倡导契约关系,以契约主义来保证产权的合理流动,保证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的归属关系。契约关系在道德关系中则表现为信用关系,信用关系能够更有效地保证契约关系实际地得到遵守和履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商品经济的高级形式,必然在这两个方面都表现出特殊性和相对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进步性。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是外部的结合,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而市场经济则是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在利益特征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存在着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矛盾和冲突: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必然助长和刺激经济上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这表现了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致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更好地带动和实现共同富裕,这又充分表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进性。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对个人利益做出更多的限定,而倡导和要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经济上的自由主义毫无疑问是经济活力的源泉,但如果不加以合理的限制,则往往会损害社会的公平、公正,因此倡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努力促进和实现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促进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性,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人利益。从结构特征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要求产权明晰、适度分散、适度集中,因为分散、明晰的产权不仅是决策的基础,而且是商品交换的必要条件。因此,应在法权关系上和法律制度上以契约主义来保证产权关系的合理性,以契约明确彼此的权利义务关系,在道德上以诚信关系来促进契约关系得以实现和履行。

市场经济本身表明,市场关系是一种互利关系,也是以“形式公正为特征的形式化的契约关系”[3](P306),这本身就蕴含着特定的道德内涵。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保证契约关系得以顺利履行的道德,正是市场经济本身最主要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内容。道德作为社会的整合力量,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3](P311),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和功能。显然,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道德未能在形式公正的前提下有效地促进内容的公正。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促进互利的同时,应努力在这种形式公正的前提下促进内容公正能够得以实现。这不仅是个人理性与制度理性的问题,而且也有制度德性的问题。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个人理性即“经济人”的基础地位,而把它发展到极端,未能真正促进“经济人”向“道德人”、“文化人”的转化。社会主义同样应该从个人理性中引申出制度理性,且应着力突出加强和促进制度德性建设,最终促进“经济人”、“道德人”、“文化人”的统一。

正由于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文化必然表现出两方面的特点:即一方面是个人主义、合理利己主义、自由主义精神,力主个人积极进取,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则是契约主义、信用主义,社会必须讲法治, 讲以德治国,讲求公正,注重社会的秩序感,注重社会价值观的建设。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内涵之一,道德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顺利建成的必备条件。建构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道德文化,既是道德文化建设的目标,也是衡量的最终标准。而建构这种新型的道德文化,应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我们应该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从现实出发、从实际出发,从活生生的人民群众的生活出发,从现实的人们正在践行着、发展着的道德生活中汲取道德观念,而非以往那种仅仅从理论出发,形成没有现实基础的说教道德。这种新型的道德文化应以促进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心,以社会公正与自由为原则,按照“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的精神来构建其框架体系。同时注意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良文化传统,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批判吸收市场经济国家的道德文化上的成功经验,从而确立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道德文化。

有的学者试图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来建立新型道德的理论基础,如以“为己利他”[4](P5)为理论依据的观点,以“人的自我生存保护的合理性”、“人追求自身需求的合理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体系的“第一假设”[5]的观点。笔者认为这些努力都是应该值得肯定的,但在方法上却并不可取。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建构新型道德文化所面临的制约性因素:其一,从外在环境来说,当前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不断完善,与社会经济体制发展相适应的政治环境、文化氛围、观念等都处在变革的过程中,因而一定的道德文化形成的外部环境并不理想,既有促进的因素,也有制约的方面,甚至与之背离的、负面的影响都是存在的。其二,从道德文化本身来说,其内在的必然性表现尚不充分。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准确把握道德文化的规律性就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则力避主观性、以免变成道德空谈,也就任重而道远。

尽管人们对于正在形成的新型道德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呼声日益高涨,但由于上述原因,这种新型的道德文化的内部诸要素的关系,以及其必然表现出来的结构特征等许多方面,尚难以真正被人们所把握,故而形成和探讨比较完善的道德文化尚有待时日。因此,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希望与困难同在,迫切性与长期性共存,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道德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陈维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2]谷书堂.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张曙光.制度·主体·行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