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水产养殖的问题(合集7篇)

时间:2023-12-20 10:45:44
水产养殖的问题

水产养殖的问题第1篇

【关键词】 池塘养殖;水质问题;解决

一、引言

在水产养殖中,水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每一种水产动物都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水质条件,水质若能满足要求,养殖动物就能顺利生长发育;如果水质的某些指标超出生物的适应和忍耐范围,轻者动物不能正常生长,重者可能造成养殖动物的大批死亡,引起经济损失,

可见水质管理对于水产养殖的重要性。

二、池塘养殖水质概述

(一)池塘养殖水质指标

透明度:前期20-30cm,中期30-40cm,后期40-60cm;

PH(酸碱度):8.2-8.6;

DO(溶解氧):大于4mg/L

氨氮:小于0.1 mg/L;

H2S(硫化氢):小于0.03 mg/L;

亚硝酸盐:小于0.05

重金属:汞0.0005mg/L,铜0.01mg/L,铝0.05mg/L,钾0.005mg/L

(二)池塘优良水色的标准

1、优良水色的特点 优良水色具有“肥、活、嫩、爽”的特点:肥就是浮游植物多,易消化种类多。活就是水色不死滞,随光照和时间不同而常有变化,是浮游植物处繁殖盛期的表现。嫩就是水色鲜嫩不老,易消化浮游植物多,细胞未衰老。爽就是水质清爽,水面无浮膜,浑浊度小,透明度一般大于20~25cm,水中含氧量较高。

2、池塘水色鉴别

(1)瘦水与不好的水:水质清淡,透明度大,60~70cm以上,多 生有丝状藻或水生维管束植物。①暗绿色:水面常有暗绿色或黄绿色浮膜,团藻类、裸藻类较多。②灰蓝色:透明度低,浑浊度大,水中颤藻类等蓝藻较多。③蓝绿色:透明度低,浑浊度大,天热时水面有灰黄绿色的浮膜,水中微囊藻、囊球藻等蓝绿藻较多。(2)较肥的水:一般呈草绿带黄色,浑浊度较大。(3)肥水:黄褐色或油绿色。浑浊度小,透明度25~40cm。硅藻、金藻或隐藻较多。①褐色水(包括黄褐、红褐、褐带绿等):多为硅藻,有时隐藻大量繁殖也呈褐色,同时有较多的绿球藻、栅藻等,特别是褐带绿的水。②绿色水(包括油绿、黄绿、绿带褐等):优势种多为绿藻(如绿球藻、栅藻等)和隐藻,有时有较多的硅藻。

三、常见池塘水质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实际养殖中常见的水质问题主要是由于透明度、PH、DO、氨氮、H2S、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指标异常或是天气异常引起的,在这里就常见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措施加以总结论述

(一)PH值过高或过低的问题

1、危害:PH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养殖生物都有直接损害,甚至致死。pH值低于6时,水中90%以上的硫化物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pH高于8,大量的氨离子会转化成有毒的氨气。总之,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使水中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会增大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

2、解决措施: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如发现PH值过低,要及时采取措施。通常通过清塘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但对PH过低和过高的解决方法确不一样;对于pH值过低,水体呈酸性的池塘,为提高水体pH值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每次每亩水面用量10~20公斤;对于pH值过高的水体,要经常加注新水,以降低水体的pH值。

(二)氨氮引起的水质问题

1、氨氮来源及危害: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排泄物、肥料、被微生物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水体中的氨氮偏高会使虾蟹中毒,急性中毒时可发生肌肉痉挛、眼球出现回转反射障碍,甚至出现异常旋转游泳等症状,严重时窒息死亡。

2、解决措施:可以通过增氧;使用氧化剂;用微生态制剂或者泼洒沸石或活性炭全池泼洒来解决。

(三)亚硝酸盐引起的问题

1、危害:亚硝酸盐对水产生物的毒性很大,主要表现为对肝脏的损害,例如:虾蟹中毒时鳃受损变黑,最后死亡。养殖中后期,水体高温,底层有机物积累过多,耗氧量大,厌氧微生物繁殖快.亚硝酸盐容易超标,偷死现象容易发生。

2、解决措施:通过开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量,使硝化作用完全彻底,减少形成亚硝酸盐的机会;制订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投饲计划,提高消化水平,减少饲料残渣的剩余和粪便的过多排泄;还可以施用水质改良剂如微生物制剂,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

(四)池塘水中溶解氧不足的问题

1、危害:轻度缺氧时,虾蟹出现烦躁,水面明显看出虾蟹游动的波浪,个别虾蟹头部浮于水面,呼吸加快;重度缺氧时,大量浮头,甚至死亡。实际养殖中发现中国对虾在溶氧为0.4mg/L时,停止摄食,长时间会窒息死亡。长期处于1.0-1.5mg/L的溶氧条件,虾蟹会停止生长。

2、解决措施:(1)放养密度要合理,避免追求高密度而引起的长期缺氧;(2)每年冬春季及时清楚池底淤泥;(3)水体溶氧过饱和时,可采用泼洒粗盐、换水等方式逸散过饱和的氧气;(4)合理使用增氧机。在晴天的中午开动增氧机,搅动水体,将水体上层的过饱和的氧输送到水体下层;(5)制订合理的投饲计划,减少残剩饲料等有机物质的有机耗氧量;(6)适时施肥,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增加溶氧水平;(7)采用氧化降解型水质改良剂,间接增加水体溶氧;(8)溶氧过高时,加注新水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五)硫化氢引起的水质问题

1、危害:水体中硫化氢偏高会使虾类神经系统中毒或抑制其某些生理功能,中毒时会闪电死亡,健康虾蟹碰到硫化氢往往会快速死亡,引起“偷死”。

2、解决措施:(1)加注新水,使池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降低,同时新水中的Fe、Mn等金属离子能沉淀水中硫化氢;(2)控制PH,PH越低发生硫化氢中毒的机会越大。(3)充分增氧,高溶氧可氧化消耗硫化氢;(4)合理投饵,尽量减少池内残饵量。

四、结语

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涉及面广,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论述,在虾蟹养殖中要注重水质实时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否则后果会非常严重。

参考文献

[1]王克行.虾蟹类增养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0

水产养殖的问题第2篇

(唐山市畜牧水产品质量监测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养鱼就是养水,对于水产养殖者是非常熟悉的一句名言。但笔者在实践中却发现,广大养殖者总是掌握不好水体处理的方法和节奏,不仅养殖效益的低下,浪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更有甚者还出现了泛塘的现象,导致养殖失败,亏损累累。笔者就养殖水体的肥水方法及养殖者容易出现的错误做法,谈谈自己多年来在水产养殖生产一线的经验教训,希望对广大从事水产养殖的朋友有所帮助。

1肥水

1.1哪些养殖水体需要肥水

养殖滤食性鱼类的水体和杂食性鱼类的水体,其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宜饵料;养殖吃食性鱼类的水体,其目的主要是促进水体的物质代谢,降解有毒物质和保证溶氧。

1.2肥水的好处

鱼、虾对饵料的要求高,在育苗场多投喂含蛋白质较高的饵料(如丰年虫及藻类)。放苗后,必须有足够的天然饵料和高品质的配合料供给,才能保证鱼、虾健康成长。肥水能培育出鱼、虾需要的富含维生素、胶原蛋白、海藻多糖的藻类和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有益微生物,满足鱼、虾的营养需要。提供完好的栖息环境,促进快速生长,从而减少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降低养殖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肥水中含有大量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能增加水中溶解氧,增强鱼、虾体质,提高鱼、虾摄食强度,降低饵料系数。

1.3施肥后池水没有肥起来并且变红如何解决

施肥后池水没有肥起来并且水体颜色变红,常见于秋冬季肥水,出现此现象即意味着肥水失败。肥水失败给水生动物很大的刺激,解决的办法是使用生物肥和氨基酸培藻素来解决。

1.4不同品种养殖水体的肥水原则

主养滤食性鱼类的水体施足基肥,保证追肥,少量多次,看水施肥,保证充足的饵料来源;主养吃食性鱼类的水体加速池塘的物质代谢,保证水体的溶解氧;混养水体保证饵料来源,加速物质代谢;虾类养殖池塘苗种期以肥水为主,养成期以加速物质代谢为主;蟹类养殖池塘保证水草(或其它为蟹类提供栖息地及饵料的挺水植物)生长良好。

1.5大水面的施肥原则

小于20 hm2的水面可采用全池泼洒,大于20 hm2的水面一次施肥量控制在1/3~2/3。

1.6长期水质偏瘦的池塘施肥原则

解决产生水质偏瘦的原因后施肥。产生的原因一般是水体酸性过大,底泥上长有青苔,有大量的底栖生物生长。方法一:酸性过大,使用生石灰,隔3~4 d后,按照池塘的水质情况和养殖品种施肥;方法二:青苔生长;用高度苔藻净杀死青苔,然后按池塘的水质情况和养殖品种施肥。

1.7浮游动物过多的水体施肥原则

首先杀灭一部分浮游动物后,再按照养殖品种和池塘水色情况施肥。

1.8肥水肥不起来是什么原因

池塘中藻类所需营养盐不足(新挖池塘也容易出现);

水源污染,重金属离子超标,或过量使用消毒剂、杀虫剂,严重杀伤有益藻类和有益微生物,使其无法迅速繁殖,水不起色;

长期使用化学肥料肥水,造成土壤板结或水质变酸;

水体浮游动物或有害细菌大量繁殖,抑制浮游植物生长;

水体中缺乏藻种,如采用井水或过滤海水的池塘;

阴雨天培藻,光合作用不够,藻类不能大量繁殖,水不起色;

用化肥或未发酵的鸡粪肥水,造成池塘内藻类营养不平衡。

1.9正确施肥的方法

早晚不施肥,中午、下午施肥。早晚水温低,光照弱,微藻下沉,此时施肥,微藻吸收营养慢,效果不明显。

阴雨天不施肥,晴天施肥。阴雨天微藻停止了光合作用,基本不繁殖。肥料在水中不能吸收,就会沉到池底。不光浪费了肥料,还造成了池底污染。

少量多施,一次施肥过量影响农作物生长,微藻也是植物,原理相同。

根据底质选择施肥,沙底的池塘肥水时,应适当加大用量,同时配一定量的钾肥,盐碱底的池塘含磷少,肥水时应添加一定量的磷肥。

2调水、解毒

2.1水质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物理因素:水温、光照、透明度、水体的运动等引起的问题;

化学因素:溶解氧、二氧化碳、氨氮、硫化氢、亚硝酸、重金属、有机物、pH值等引起的问题;

生物因素:高等水生动物、底栖动物、附生藻类、浮游生物、微生物、水生植物等引起的问题。

2.2亚硝酸引起的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案

亚硝酸盐属氧化剂毒物,吸收进入血液后,使血红蛋白失去正常的携氧功能,引起全身组织缺氧。亚硝酸盐来源于含氮有机物的厌氧微生物作用或水体中氮的平衡。是水体中氮循环的一个阶段。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偏高会使水产动物中毒,鳃丝紫红色,可能引发死底症、偷死症。

降低水底亚硝酸盐的主要措施有:清淤、干塘、换水、增加溶氧,避免过量投喂,使用微生物制剂等。

2.3氨氮引起的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案

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生动物的排泄物,肥料,被微生物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氨氮是水体中氮循环的一个阶段,氨的毒性取决于水体中的非离子氨而不是离子状态的氨,水体中氨氮偏高会使鱼类中毒,急性中毒时可发生浮头、肌肉痉挛、眼球出现回转功能障碍,甚至出现异常旋转游泳等症状,严重时窒息死亡。

降低氨氮的措施:①换部分新鲜水;②发现pH值高时,要降低pH值以降低氨的毒性。

2.4硫化氢引起的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案

硫化氢主要源于局部环境严重缺氧,氧化还原电位降低产生:①含S底泥无氧分解产生H2S;②水解或底泥中硫酸盐或含S有机质丰富,还原产生;③水解偏酸。

危害:水质中硫化氢偏高时会使鱼类神经系统中毒或抑制鱼类某些生理机能,硫化氢在粘膜和鳃表面很快溶解造成组织缺氧症,引起麻痹和窒息死亡。硫化氢中毒时,动物闪电性中毒死亡,往往体质健康的虾碰到H2S后,快速死亡,引起偷死。

水产养殖的问题第3篇

关键词:推广;水产养殖技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58

1 材料与方法

选取盐城市的5个水产养殖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访问了解其应用水产养殖技术的情况,与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分析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2 结果

目前盐城市水产养殖场仍然沿用传统的养殖方法,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情况并不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水产养殖者缺乏科技知识、技术推广者素质不高、基层水产站缺乏推广资金和水产养殖者缺乏营销经验。采用相应的解决对策后,各养殖场逐渐开始应用水产养殖技术,并且产量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3 讨论

3.1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投入了许多的财力、物力来推广水产养殖技术,并且有了一定的效果,或多或少地改进了传统的养殖模式,但是由于水产养殖者本身的知识、技术水平较低,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技术推广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3.1.1 水产养殖者缺乏科技知识

因为大部分水产养殖者文化程度偏低,不了解养殖专业知识,且技术应用意识差,所以只是单纯凭借个人经验进行养殖,缺乏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并且存在严重的浪费与污染现象。水产养殖者缺乏科技知识的导致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受到限制的根本原因[2]。

3.1.2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者素质不高

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高低对推广效果有直接影响。大部分技术推广人员都并不专业,而且年级偏高,没有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体系。其对于科学、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了解的并不全面,自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推广效果。除此之外,其没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薄弱,导致技术推广工作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3.1.3 基层水产站缺乏推广资金

缺少技术推广资金是推广水产养殖技术工作中的难题之一,并且使技术推广的进步和发展受到了限制。因为研发与推广水产养殖技术需使用大量经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缺乏经费的情况。

3.1.4 水产养殖者缺少营销经验

对于水产养殖者而言,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销售问题,然而其缺乏营销经验的现状导致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养殖水产品的目的是销售水产品并盈利,增加收入,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但许多水产养殖者并无丰富的营销经验,采用的销售手段比较传统、陈旧,难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单一的消费渠道无法有效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导致养殖者收入不高,也无心引入新的养殖技术。

3.2 大力推广水产养殖技术的对策

3.2.1 加大力度培训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受到制约的主要一个原因就是水产养殖者没有对养殖技术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不断的培训水产养殖者的技术知识。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也应该受到各级政府部门与机构的支持,在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加入发展水产养殖业。在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采用派出去的方式进行培训。素质低是目前大多数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者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采取派出去的方式才能够不断的提高其推广技术与技术的更新。与此同时,请回来的方式也需要与此相结合,不断的将高层次、高学历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人才吸引过来,不断的壮大推广团队,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定期举行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训与讲座。专业的技术培训讲座需要由相关部门与政府机构进行扶持,一年定期举办几次技术知识的讲座,提高水产养殖者的养殖技术,并且将一些比较有应用价值的水产养殖资料赠送给养殖者;加强技术合作交流。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应该与科研机构、学校等进行合作交流,同时还应该和知名的养殖企业进行不断的沟通,不断提高养殖技术。

3.2.2 大力推广新的水产养殖技术

为了能够有效的调整水产养殖业内部的结构,就需要对新品种、新技术进行不断的推广,并且保证水产养殖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够不断的增加水产养殖者的财富。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对水产养殖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发展是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例如,毕节市的冷水资源非常的丰富,当地人们利用这一条件进行了鲟鱼的养殖,并探索出冷流水养殖技术;对当地现有的研究成果与鱼类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不断的推动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的推广力度也应该不断的加大,形成一种苗种繁育、饲料渔药销售和养殖技术融为一体的养殖体系。

3.2.3 加大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资金投入

在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资金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加大推广资金的投入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针对基层技术推广出现的资金不足的问题进行解决,有关部门与政府应该不断的增大技术推广资金的扶持力度,结合相关的情况给予合理的资金扶持量,确保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基层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资金安排应该在财政预算时给予考虑,寻找更多的资金筹集渠道,保证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顺利进行[3]。

3.2.4 采取有效的水产养殖营销战略

水产养殖者要注重水产品竞争实力的提升,结合市场需求生产与销售水产品,为达到该目的,就要制定营销战略,有效开展营销工作。水产养殖者除了要掌握附近城市水产品的市场价格等信息,还要及时了解部分中大城市的的销售情况,把握机遇,在水产品批发市场占领一席之地,提高市场份额。通过网络途径销售,要将水产品的保健功效、质量与营养等充分展现出来,使消费者认知提高,降低销售成本。每年定期开展产品促销活动,增加消费量。

总而言之,为适应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者也要及时更新知识与技术,提高养殖水平。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从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水产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使水产养殖行业可以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水娥.浙江省德清县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工程,2015(3):153-155.

水产养殖的问题第4篇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 推广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41-01

一、引言

水产养殖是发展新型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方法,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存在不科学,效率低,污染和浪费严重等缺点,现代科学的水产养殖技术对提高水产养殖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然后种种原因导致现代养殖技术的推广存在着诸多障碍,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相关部分及水产养殖户的共同努力才能很好的解决。

二、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问题

1.养殖户专业知识问题

不少养殖户相应的养殖专业知识缺乏,更缺乏这方面的意识。他们并且不太相信科技和专机,习惯凭借自己经验去养殖,方法比较随意。喜欢用蛮办法,最后收益不佳,往往是怨天尤人,但不会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不会找自身的问题。专业及科学知识以及意识的淡薄严重阻碍了养殖技术的推广。

2.专业培训问题

一旦部分水产养殖户因为利用先进技术收益提高,尝到甜头后。其他养殖户也会很快跟进,并且想学习。那么现在就有个问题了,他们该怎么学,从何处学呢?很多养殖户就会去请教会专业技术的亲朋好友,跟着朋友们做,然后因为各种具体情况不同或者细微的差别却导致结果差别很大,此时养殖户们就不知所措了。因此,怎么组织专业的培训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3.示范区问题

建设养殖示范区为带动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及提高专业养殖意识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示范区具有极大的社会效应。

4.销售问题

养殖水产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赚钱,改善自身生活,然后大部分养殖户缺乏营销及市场推广知识及经验,他们往往凭借最原始的方法,这样产品的销售会成为阻碍他们引进新技术的一个因素。

三、解决对策

1.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养殖专业知识培训需要定期开展。养殖合作社在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扶持下,常年都按期举办多次的水产养殖技术实用讲座或培训,统一免费赠予各种实用的水产养殖技术资料,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很好地结合起来,设法时成员的专业知识得到提高。并且需要强化与学校及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交流。合作社从成立至今,始终将提高养殖户的专业技能、提高养殖户的的经济收益为根本,并常年与国内几所顶级养殖户研究高校有着广泛性而深入的合作及交流,尤其是当夏季高温持续、病害频发等时候,合作社立即与各大院校的权威专家、教授联系,共同商讨处理方法,确保养殖户的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

2.注意研究养殖的发展趋势及关注养殖户心理

密切关注养殖业发展趋势,适时对养殖户技术的推广进行调整。最重要的是注意掌控好“两性”:一便是养殖业的预见性;简单地说就是科学合理的对养殖业需求进行预测,展望养殖业发展趋势,对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或许会出现的情况有深入的把握,时养殖户提前知道获得高效益,减少损失的技术和措施。近年来,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正广泛兴起和推广名、特、优水产品高效养殖技术,不难想象,病害会慢慢成为阻碍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发展和推广的重要因素。养殖业病害预告及其防治工作,是养殖户技术培训和推广单位先进及至未来相当长时期的主要的公益性任务,其是确保养殖户收入增加的可靠手段,也是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使其市场竞争力提高的有效措施,且其也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今后要逐步增加测报点和测报面积,改善测报手段,规范测报程序,使测报速度及水平得到提高,真正起到化解养殖户的养殖风险,降低防治成本,提高水产品的安全性和养殖效益的作用。所以,推广养殖业实用技术应先示范,应理论联系实际,用典型说话,当前普遍开展的养殖业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的效果尤为明显。四是逆反心里。所谓逆反心里,是指部分养殖户对养殖业技术推广作出的反应,恰恰与我们期望的相反。造成这种心里的原因,主要是工作失误和片面性造成的,当报刊、广播、电视和某些养殖业技术人员片面地强调和夸大某一技术的作用时,而养殖户采用后达不到所介绍的效果,会认为是被欺骗了,久而久之,产生了逆反心里,这是养殖业技术推广工作之大忌,要引以为戒。当然,强调研究养殖户的心里,并不是说养殖业技术推广工作要跟在他们后面跑,而是要根据此类情况确定合适的内容和恰当的提前量,选择适宜的时机送给广大养殖户最需要、最适用的注意对新型养殖户的培养研究,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养殖业发展中的作用。要发展现代高效养殖业,关键是新型养殖业。

3.做好示范项目的推广

当前,要继续做好养殖业示范项目的支持以及推广工作,最大程度的将养殖业科技到家这一“惠民工程”利用好,做好科技下乡政策、措施,对新型的养殖户的照顾力度需加大,积极扶持照顾科技示范户,将其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好,做好大规模化的经营主体建设,使广大养殖户的专业知识经营经营能力得到切实提高,提升养殖产业的产业化和规范化程度。

四、结束语

随着生物学等各学科和技术的发展,水产养殖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后由于以上论述的种种原因,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并不很理想。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还任重而道远,但相信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其必将迎来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郝彦周,任中纪,景广振,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水产养殖,2011,02:30-31.

水产养殖的问题第5篇

关键词:解决措施;技术推广;水产养殖

1目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养殖技术推广手段普遍落后

如今水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想要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首先需要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养殖方法进行全面推广。但是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由于所用的方式方法不当导致在推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供需矛盾的问题。由于各推广部门之间的协作以及工作联系不到位,导致最终的研究无法顺利转化,而且很多养殖户无法将市场需求及时掌握并发现市场的规律性。再者由于很多技术人员自身的水产养殖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导致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很难有效地进行推广。

1.2资金支持不够

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在实际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就导致农村的水产养殖行业很难得到快速的发展,而且水产养殖技术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推广。从实际推广的结果来看,只有具备足够的资金作为基础,才能够全面推广水产养殖技术,使其不断发展。然而实际情况为,由于专项经费不足,导致无法有效的将现有的水产养殖技术进行推广,且推广相关的工作人员积极性很差,无法全力推动先进技术。

1.3推广人员的经验及素质有待提高

从实际的推广情况来看,作为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保证和基础,水产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非常重要,可以使推广工作更加快速高效。但实际上,由于推广人员的素质以及专业技能有待提高,而且很多人员的营销经验缺乏,然而水产养殖的最终目的就是需要销售,而且销售方式非常重要。但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大部分水产养殖人员缺乏营销经验,非常不利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

2加强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有效策略

2.1推广最为先进的水产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

在实际推广先进水产养殖技术时,需要讲究因地制宜,注重新品种的孕育,将原养殖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以此确保水产养殖户获得更多的收益。首先,在推广时需要注意结合资源的优势,将养殖管理模式与养殖技术手段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其次,需要充分利用水产资源,例如虾、草、蟹等,以此提升推广速度,使水产养殖更加具有特色。再者,在推广过程中,必要时可向有关机构进行技术咨询,包括设备的配套、推广平台以及良种育种方案等。

2.2加强对水产养殖人员的培训

目前来看,对于先进的水产养殖模式和技术很多水产养殖户都不求甚解,这样对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以及行业的发展都非常不利[2]。针对这一现象,需要定期组织水产养殖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研讨和技术交流,对于先进的技术进行培训与教育,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能够将先进技术以及水产养殖业的整体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培训时需要针对不同养殖户的素质和技能情况进行培训,定期讲解先进技术和知识。

2.3加强政策扶持和专项资金管理力度

要将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充足的专项资金投入非常重要,同时如果出现推广资金不足时还需要及时向上级申报,争取通过政府的扶持以及专项资金来全面促使先进技术的推广。不仅如此,还需要对专项资金的来源进行相应的拓宽,进一步加强推广的支持力度[3]。在目前的水产养殖行业中,良种场是一种主要的设施,具有很强的社会服务性,同时也具有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因此在运转费用以及建设资金方面应该予以一定的支持,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先进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也能够为我国今后的水产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水产养殖的问题第6篇

关键词:水产 养殖 生态问题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我国的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了5350万t,连续21a位居世界第一。水产品出口量为333.88万t,出口额为138.28亿美元,连续10a位居国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8%,以占农业人口2%的渔民为全国民众提供了1/3的动物蛋白质。特别是在水产养殖方面,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养殖产量达到3800万t,实现了占国内水产品总产量和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两个70%,是目前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水产养殖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开始引领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改造提升传统养殖业,大力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是顺应世界“低碳化”趋势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具体体现;是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渔民稳定增收,水产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作为传统的渔业大国,中国过去主要依靠天然渔业资源满足人民对鱼类蛋白的需求,渔业产量的增加也主要依赖于捕捞产量的增加,海洋捕捞业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大部分重要经济鱼类资源量下降,天然渔业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捕捞的经济效益也日益降低,而海水养殖业则发展迅猛。1985年,中国政府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鼓励发展养殖业。自1988年起,养殖产量开始超过捕捞产量,渔业生产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缓解了对天然水产资源的压力。1997年中国政府又适时地确立了“大力发展养殖,保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积极扩大远洋渔业,狠抓加工流通,强化法制管理”的新时期渔业发展方针,将大力发展养殖及养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渔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渔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虾、贝类及浅海网箱养殖先后兴起,几乎遍及沿海所有可开发的滩涂和海湾,使我国成为世界养殖产量第一的水产大国。但近年来海水养殖的迅速发展使得这一产业与海岸带的其它活动,如旅游、航运、捕捞等的矛盾日益突出。海水养殖本身需要清洁水源,而其自身又是近岸水域的一个污染源。近海区水域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养殖业的发展速度,而且涉及到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如何改善海域环境以实现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使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更科学合理地开发与保护近岸水域生态环境,本文简要介绍我国海水养殖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其生态修复技术方面的进展,以期对我国的养殖业及海水环境保护起到促进作用。

三、水产养殖与环境生态修复

水产养殖生态系统是一种简单而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水产品被设定为生物链的顶端,人为地引入了人工饵料,而削弱了其他因子。因而使得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不畅通,导致生态失衡,最终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对水产养殖环境进行灵活的调控,对退化的养殖生态系统进行有效修复,对污染物进行彻底清除就成为目前水产科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生态修复按施加修复作用的位置可分为原位生态修复(In-situ) ,或将污染物集中起来进行处理的异位生态修复。前者主要应用于水域、耕地的环境恢复,后者主要应用于工业和生活废水的处 理。 按照生态修复的手段,养殖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三类,即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

为了加速已被破坏的水生态系统的恢复,除了依靠水生态系统本身的自适应、自组织和自调节能力来恢复水生态系统原来的规律外,还通过一些辅助人工措施为水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服务从而加快恢复,这些都被称为生态修复。对于养殖水体来说,应用生态修复技术是采用不同生物种群来改善环境,防治污染。这样既可充分利用水域生态环境,又能有效降低养殖自身污染。它是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生态多元化立体养殖,使污染物尽可能地在内部消耗、循环利用。

现在的海水养殖可以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投资力度选择不同的养殖模式,所以海水生产发展迅速,从南到北的沿海15m等深线以内的水域、滩涂,能用来养殖的地方几乎都已开发。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养殖总量超过了水域容纳量,海水养殖与沿岸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海水养殖的生产过程和发展需要清洁的、未污染的水域;另一方面海水养殖自身又是一个会对水体产生影响的污染源,这又会反过来影响海水养殖的发展。

水产养殖的问题第7篇

1水产养殖业的环境问题

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养殖产量和养殖面积均居世界首位,但同时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渔药等物质不合理的使用,污染了养殖生态环境,其次是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如养殖废水)的排放或扩散,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例如,天津于桥水库进行密集的网箱养殖,投入过量的生鲜饲料且忽略对水体的净化,导致水体中的藻类植物大面积滋生,COD、TN、TP等物质的含量迅速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严重,水质严重恶化,目前,水库已经明令禁止在该水域进行网箱养鱼。近年来,山东沿海的莱州湾地区赤潮时有发生,主要是因为附近大面积对虾养殖区域的废水不加以净化处理就排放到莱州湾海域,而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盐以及抗生素,导致水体严重污染,莱州湾海域就曾出现过数10km的大规模赤潮。此外,养殖区域水环境的恶化也会引发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药物残留仍然是水产品质量中的突出问题,养殖者长期投放抗生素、激素等药物,造成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现象较为普遍。从近年出现的“氯霉素事件”、“恩诺沙星事件”、“孔雀石绿事件”中可见一斑。我国出口的水产品多次因药物残留超标遭拒收,对中国水产品的出口贸易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环境破坏的原因分析

2.1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环保意识薄弱

我国部分水产养殖者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选择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模式。基于这种养殖模式,养殖者势必要在养殖过程中提高饵料的投入量及换水量,而大量的残饵、粪便会增大水环境的负荷量,一旦超过水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引发严重的自身污染问题。同时,日换水量的增加,不仅会导致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废水的排放也会影响周边的水域环境。养殖者为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往往不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和水体净化技术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和净化处理,而直接将废水排放到河道中,若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质,就会使接纳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和厌氧状态,不仅会污染水源,甚至会使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发生改变,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

2.2渔药使用不当水产养殖者为了保证养殖产量,防治各类病害,在养殖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渔药,包括杀菌剂、除草剂、抗生素、防腐剂、甚至还会投放促进鱼虾产卵和生长的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会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散失到水中,造成了水环境的污染。由于渔药使用不规范,在杀灭病菌、虫害的同时,也会对水体中的有益菌和浮游生物造成一定的伤害,甚至会使水环境的微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一些低浓度、性质稳定的药物残留于水中,可能会在一些水生生物体内产生积累,并通过食物链放大,对整个水体生态系统乃至人体造成危害。

2.3饲料污染

养殖过程中饲料的使用,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我国大多数水产养殖者在养殖过程中采用的是生鲜饲料,生鲜饲料营养丰富、价格低廉。但是,这类饲料的吸收利用率低,饲料中仅有20%~30%的营养物质被鱼虾吸收,促进鱼虾生长,大部分营养物质则直接散失到水中或者通过鱼虾的排泄物再次进入水体,对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残饵、粪便中含N、P的营养物质和其他有机物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给养殖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配合饲料具备高效、优质、低污染的特点,但因为配合饲料成本较高、价格昂贵,往往被养殖者拒之门外。

2.4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有关水产养殖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水产苗种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虽然法律法规众多,但是,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养殖过程中水环境的管理仅做出了一般的规定,缺乏详尽的水环境管理细则以及水产养殖业的专项法律。同时,部分法律条款强制力不够,对违法行为也没有详细的处罚条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虽然规定养殖者进行养殖活动必须办理养殖许可证,合理确定养殖种类和规模,但是,对于无证养殖的处罚,却只规定“责令改正,补办养殖证或者限期拆除养殖设施”,对虽领取许可证但不按规定区域和种类养殖的行为,却无明确的处罚条例。这就造成了“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养殖者必定采取机会主义的态度规避守法成本,追求产量提高,不重视污染减排,不愿采用高成本的环保技术进行生产。

2.5监管不力

虽然我国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监管制度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对于水产养殖活动的监管,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国现行的是多部门共同管理,这种多头管理、多家执法的监管模式还不成熟,职能分工不明确,责权交叉严重,遇事互相推诿,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对养殖者的生产活动(养殖规模及布局;饲料、渔药的使用;养殖废水排放等)监管不力,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同时,我国缺乏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虽然已经确立了排污收费制度,但总体来看运用十分不足,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等手段也很薄弱。此外,部分地方政府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追求政绩,只要求养殖产量的提高,政府财政收的增加,而对于水环境的污染事件,往往采取的是“监而不管,管而不罚,罚而不封”的模糊政策,存在着严重的监管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者应该自觉履行环境守法义务,但是,企业天然的逐利性,决定了在缺乏有力的环境监管条件下,企业必定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这不利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控制污染,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寻求一条可以兼顾产业经济增长和养殖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健全水产养殖法律体系和许可证制度

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法律法规较为冗杂,部分法律条款强制力不够,且缺乏规范养殖活动的专项法律,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形势和环境保护状况,完善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法律法规。美国、挪威、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设立了水产养殖专项法律,内容详尽、执法严格,在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经实现了水产养殖业的生态化转型。此外,应该尽快确立水产养殖许可证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行业准入许可,在发放养殖许可证时,要严格限制许可证的发放数量,对养殖水域进行环境评估,确定养殖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和容量,并签订环境保护协议;第二,排污许可,水产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残饵、渔药等污染物质,如果未经处理就肆意排放,会对养殖周边水域造成污染,我国尚未确立排污许可证制度,应该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质种类、含量等指标作出详细的规定,定期监测废水排放,一旦发现污染物质排放超标,应该立即禁止养殖企业排放污水,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2确立严格监管机制,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1)应该明确划分监管部门的职能责权,要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履行到位,不断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力度,成立环境保护监察中心,定期对当地水产养殖厂的环境保护状况进行督促检查,严格执法,加大惩处力度。并对养殖自身污染严重、废水排放量高的养殖厂由当地政府统一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并按与当地的环保部门联网,做到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同时,要建立问责指标体系,层层落实环保责任,将环保目标考核纳入地方各级官员的任期绩效考核和干部任用标准考察,督促领导干部履行环境监管职责。(2)要充分发挥民间渔业协同组织的监管作用,民间渔业协同组织是由从事渔业的企业、渔民所组成的非政府组织,部分组织成员直接参与水产养殖活动,了解水产养殖的生产过程和环境污染状况。政府可以适当放权,使渔业组织充当政府和养殖者的双重代言人,形成水产养殖业的自我管理模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3完善税收补助政策,建立高效奖惩机制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运用经济手段规范生产活动,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韩国拥有完善的财政补贴政策,在水产养殖的饲料使用方面,为大力推广高效、低污染的配合饲料,韩国政府根据养殖户提供的配合饲料购买收据给予饲料差价(与生鲜饲料的差价)的100%补贴。目前,我国在水产养殖方面的财政补贴较少,应该借鉴其经验,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对于采用配合饲料、“绿色”渔药、环保技术进行健康养殖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和奖励。同时,必须确立税收惩罚制度,针对在养殖过程中对养殖水体及周边水域造成污染的企业,根据其污染程度,在缴纳排污费的基础上加收污染税,以作惩戒,并将收取的污染税纳入财政补贴资金,奖励环保工作突出的养殖企业,以此激励养殖者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环保技术,保护生态环境。

4加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将“水污染防治”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应当依靠科技防控水环境污染事件。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自身污染状况较为严重,应倡导绿色健康养殖,加强环保养殖技术的创新研究,开发高效生态环保饲料、低污染“绿色”渔药,研发环保养殖设备和尾水处理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养殖活动对养殖水体及周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5提高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

我国水产养殖的从业人员环保意识薄弱,而且,长期以来,我国水产养殖者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目前又有大量原来从事捕捞行业的渔民转而从事水产养殖,未接受过水产养殖的专业技术培训,就从事养殖生产,在养殖过程中往往出现滥用饲料、渔药的现象,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可以与水产院校或者科研单位合作,对水产养殖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环保教育,传播先进养殖技术和国家最新环保政策,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鼓励从业人员按照HACCP安全生产体系标准进行生产,HACCP体系要求企业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管,预防、消除或降低环境化学污染物和药物在水产品中的残留,不仅可以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而且也可以从源头减少养殖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

6加强环境信息披露,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切实保护公众环境知情权,为公众参与创造条件。环境知情权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一项先决性权利,只有把环境信息公开了,使公众切实享有环境知情权,公众参与才有动力,公众参与才更有针对性。政府应该建立水产养殖信息交流门户网站,及时环保信息,使公众了解当地养殖水域的环境质量,也可通过交流平台宣传绿色养殖技术和国家环保法规。同时,政府还应积极鼓励公众对养殖企业进行环境监督,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公众信箱、开展社会调查或环境等途径获得公众反馈信息,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养殖环境污染问题。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