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合集7篇)

时间:2023-12-13 17:46:49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第1篇

畜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型产业。畜牧业的发展对于保障市场肉蛋奶类产品供应有种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内部控制理论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畜牧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显示了出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畜牧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对完善畜牧业财务内控建立和健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畜牧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现代畜牧业内控制度的建立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畜牧业在全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目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取得了深入的发展,我国畜牧业中肉类产量达到了8千万吨以上,产量居于世界第一位;禽蛋类产量和奶类产量也取得大幅度的提升,现在分居世界第一位与第三位。畜牧业作为为人民的生活提供肉蛋奶类食品保障的经济产业,随着需求拉动的影响,其成长速度也在逐渐加快。同时,作为依托种植业发展的下游产业,畜牧业对于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和满足城乡市场供应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畜牧业一直采用的是松散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管理办法,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在经济高速提升、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出现了管理上的脱节导致的行业发展缓慢的状况出现。内部控制的管理办法是现代管理理念中科学有效的生产管理办法之一,将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引入到畜牧业的生产管理中有利于规范畜牧业的生产活动,促进畜牧业尽早实现产业转型,走向全面发展、快速发展和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畜牧业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在逐渐加快,由于畜牧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理念引入较晚,导致了畜牧业财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畜牧业内部控制没有形成制度体系

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办法,在我国企业中发展的实践还比较短。由于畜牧业同一般生产性企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一般企业的管理办法很难直接照搬进畜牧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因此,虽然在目前畜牧业的财务管理中已经逐渐开始形成初步的内部控制管理思想,但是目前内部控制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在管理实践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往往会导致财务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反而加大了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二)畜牧业财务风险预警能力偏弱

由于缺乏必要内部控制体系,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下,畜牧业还保持着传统、松散的管理方式,导致了畜牧业的财务系统在应对市场风险时缺少必要的灵活性和敏感性。因此,畜牧业在管理上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抵抗能力偏弱。随着市场供需影响和价格因素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畜牧业的影响不断增加,畜牧业在经营和管理中面临的资金了财务决策上的风险也在慢慢扩大,因此,成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干预机制是当前畜牧业财务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三)内部控制在畜牧业财务管理中的效率偏低

目前,大量的畜牧业的养殖经营依旧是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的分散性养殖经营状态。这种经营现状导致了经营环境的发展规模受到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约束。在这种经营模式和规模的制约下,内部控制在资金管理上难以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由于内部控制在生产经营管理上的缺位现象,畜牧业产品在生产组织上往往受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的双重挤压,导致了畜牧业本身的生产利润分配不均,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和经营规模的扩大。

(四)财务人员内控意识与专业能力较差

内部控制管理体制的建立需要由管理思想先进、组织能力强和专业技术过硬的专业财会人员起到带头引导的作用。然而,目前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普遍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偏低,具有专业从业资格证书的财务及管理人员低于35%,给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实现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同时目前畜牧业的经营规模和管理体制下,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先进管理思想的在职培训工作也不到位,造成了在岗财务人员学历主观能动性下降,对于畜牧业财务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票据管理、资金出纳和结算等方面,不能够掌握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上的作用。

三、完善畜牧业财务内控的措施

(一)推广畜牧业财务全面内控体系建设

为了加强畜牧业财务管理系统内部控制建设,首先确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在畜牧业财务管理中的建立健全与稳定执行。只有加强财务内控体系的完善,才能从组织结构的优化上完善畜牧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大,畜牧业要厚的长久稳定的发展,就要依靠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在出纳、预算、核算、审计等各个会计岗位上确立,明确权责,落实规定,才能保障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真正在畜牧业本身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到实践。在整体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推广之下,畜牧业才财务政策和决策方案可以得到有效、全面的监督,从而在财务基础上保障畜牧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改变原始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走向科学化、现代化、集约化的发展新道路。

(二)加强畜牧业财务风险预警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影响因素在畜牧业生产管理中影响的加深,由于畜牧业生产周期较长,盲目的市场跟风可能会导致同类型产品的大量产出造成的市场饱和。当市场过于饱和时,畜牧业产品的价格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就会大幅度下降,给畜牧业生产企业的财政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畜牧业在在管理中要突出内部控制在风险预警上的作用,通过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加强畜牧业生产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管理和销售经营管理,从而降低畜牧业生产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风险预警能力和风险发生时的反映能力和抵御能力。

(三)完善内部控制在财务监管中的应用

当前,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还处在起步的过程中,对于生产企业内部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有效利用对于节约企业资本,加速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监管制度是杜绝财务信息失真、舞弊现象出现的重要管理手段。内部控制的监管作用还有利于改变传统畜牧业经营中财务上松散粗放的管理体制,在幼苗和饲料采购、养殖、饲育、销售等多个方面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内控监管,保障会计业务和处理的真实性、准确性,以保障财务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树立全面内控意识,加强财务人员管理

从管理思想水平来看,我国畜牧业生产和经营在管理理念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传统养殖场在结构设置和岗位安排上对于内部控制管理停留在概念上,因此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对于内部控制的能动作用就有着很大的不足。由于管理思想、制度和组织上内部控制管理意识的薄弱,导致了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往往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同时,由于财务人员管理意识和专业能力偏低,其工作办法和专业技能同内控制度管理下的财务工作办法也不能相适应。因此,加强人才的管理对于畜牧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首先,畜牧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要树立起明确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在制度的保障之下,加大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引进工作和在岗财会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同时畜牧业的管理要依靠专业的财务技术型人才,再结合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下,将专业财务管理办法同养殖企业的现状相融合,以人才素质培养为保障,有效地突进畜牧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远兰如.畜牧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22:202

[2]何波.畜牧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剖析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04:187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第2篇

[关键词] 畜牧 生态 农牧业

[中图分类号] F3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176-01

一、 共和县畜牧业建设基本概况

共和县共辖4镇7乡,99个行政村,14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4万人,其中农牧民人口21250户90264人,有藏、汉、回、蒙等2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拥有耕地44.77万亩,天然草场1931.67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1828万亩,现存栏各类牲畜156.5万头只。2012年,全县农牧业总产值达81785.4万元,同比增长16.6%;其中牧业产值61778万元,同比增长11.9%;农业产值15995万元,同比增长9.5%;渔业产值4012.4万元,同比增长486.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668元,同比增长23%。全县共建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56个(养殖业合作社63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43个,种植业合作社39个,农机服务合作社11个),涉农企业16家,农牧科技专业技术人员131人,基本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

二、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干部思想不够解放,群众观念依然陈旧

干部缺乏敢闯、敢干的精神,特别在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思路不新、办法不多。农牧民群众中头数畜牧业观念和落后的经营理念仍然根深蒂固,虽然放牧形式从家庭为主分散经营向合作组织的规模化转变,但生态畜牧业仍然处于一个常规性的建设投入和发展状态。大部分群众市场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严重,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农牧民劳动技能低,转移就业任务繁重

只有稳定的务工岗位和收入,牧民才能彻底地从草场上脱离开来。劳务输转成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受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年龄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牧民学习新技术、接受新事物的机会少,多数劳力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消耗性工种,收入低且不稳,给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困难,实现长期稳定就业、保障务工人员稳步增收任重道远。

3.建设性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效益低

各牧业村的牧户基本修建了畜棚、贮草棚等基础设施。由于农牧民收入低,投入到畜牧业发展中的资金十分有限,大多数畜棚存在闲置或“大材小用”的状况;饲草料加工设备普遍不足;水电等配套设施建设缓慢。

4.科技推广滞后,畜疫防治工作形式严峻

受经费、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制约,新型畜牧业技术引进和推广不及时,科技示范带动能力弱,科技贡献率低;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指导农牧民发展生态畜牧生产服务能力低;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尚未健全,随着人流、物流的快速移动,给为疫病的传播留下了隐患;现有防疫员队伍中还存在人员少、防疫装备差等制约因素,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势严峻。

5.产业化程度低,畜产品商品转化率低

畜牧业集约化养殖程度还较低,规模小,尚未形成产业化生产规模,辐射带动能力弱,难以带动千家万户农牧民发展养殖业和进行规模化生产;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少,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名牌产品,影响农牧民群众的收入;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生产、加工、流通相脱节。

三、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加快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

在牧区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的前提是必须组织牧民成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让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牧民、村干部、大学毕业生或优秀的企业家起带头作用,鼓励开设畜牧专业的院校、科研机构和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合作经济组织联营,建立健全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实现畜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农牧民企业经营规模化、农畜产品生产专业化、畜牧业发展产业化的畜牧业生产新机制。

2.切实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关键是要安置好生态畜牧业建设所需的富余劳动力,所以要切实解决好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一是要继续进行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发展,从事牛羊育肥、农畜产品加工、民族工艺品生产、运输等产业由合作经济组织统筹管理,进而吸纳多余劳动力。二是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转移劳动力就业渠道。三是切实与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相结合,建设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游牧民定居点,引导有条件的牧民转移就业。

3.提高生态畜牧业的科技应用水平

通过畜牧业内部资源结构调整,有效推进畜牧科技研究工作,不断提升畜牧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耕地资源基础上,加大环湖牧区和南线牧区的种草规模;充分利用退耕还林还草的锲机,推广牧草免耕混播技术,提高牧草产量。要强化饲草料调制饲喂技术研究与推广。根据当地饲草料及作物秸秆构成,研究适宜当地的饲草调制方式和饲草料搭配饲喂技术,积极开发和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和微贮养畜技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

4.打造高原特色品牌效应

要立足共和县草地畜牧业牦牛、藏羊资源优势,组织力量倾力打造高原特色畜牧业品牌;结合当地畜牧业及其他优势资源,研发具有高原特色的产品,并进行商标注册;采取政府支持、合作经济组织实施的方式,通过举办牧民合作经济组织产品展示会、推介会等形式,为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信息服务,建立营销网络,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参考文献

[1]张建强. 《关于海南州生态畜牧业考察报告》.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第3篇

关键词生态畜牧业;概念;特征;问题;发展对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AbstractConcepts and characters of modern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were summarized,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in Xinjiang were analyzed,then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concept;character;problems;countermeasures; Xing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天然草原总面积5 733.33万hm2,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7,其中可利用面积4 800万hm2。广褒草原为新疆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具有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的巨大优势和潜力。

1现代生态畜牧业的概念与特征

1.1现代生态畜牧业的概念

现代生态畜牧业(Medern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是指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它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1]。生态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动物养殖业、生态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粪、尿、加工业产生的污水、污血和毛等)的无污染处理业。

1.2生态畜牧业的特征

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禽养殖为中心,同时因地制宜地配置其他相关产业(种植业、林业、无污染处理业等),形成高效、无污染的配套系统工程体系,把资源的开发与生态平衡有机地结合起来。生态畜牧业系统内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如果某个环节和要素受到干扰,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波动和变化,失去原来的平衡。生态畜牧业系统内部以“食物链”的形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转化,以保证系统内各个环节上生物群的同化和异化作用的正常进行。在生态畜牧业中,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网络是完善和配套的,通过这个网络,系统的经济值增加,同时废弃物和污染物不断减少,以实现增加效益与净化环境的统一[2-3]。

2新疆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2.1草原严重超载放牧

草原资源是可更新而不可再生的资源,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要求畜牧业更快地发展,以满足其不断的增长需求。为此,违背科学规律的掠夺式经营会造成草原的“三化”。统计资料显示,新疆天然草地正以每年0.5%的速度退化。目前全疆85%的天然草地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渍化,其中37.5%严重退化。产草量下降30%~50%。1996—2007年间,由于开垦和建设征占用地,使全区天然草原面积减少了约100万hm2;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加。

2.2畜牧业生产污染严重

2007年,新疆自治区年内牲畜出栏4 717万头(只),全年畜禽排泄量相当可观。畜牧业生产方式尚未得到彻底改变。有些农户散养、人畜混居,致使房前屋后畜禽排泄物横溢,严重污染村镇环境。近年来,虽然加快了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部分牲畜已进入小区饲养,村镇环境面貌得到改善。但由于一家一户饲养畜禽的比例仍然较高,其生产方式没有得到彻底改变,所以治污任务还十分艰巨。同时,还发现在兴建畜牧小区过程中,部分业主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往往忽略治污配套工程建设,致使畜牧小区又成为新的污染源,村镇污染转移成为新的农村面源污染。

2.3科学技术推广滞后

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新疆自治区畜牧科研、推广服务体系已趋完善,但是畜牧、兽医、草原3站,尤其是基层3站普遍存在设备陈旧、老化、毁损严重,紧急应对大灾大疫的能力较弱,社会化服务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人员素质偏低,知识老化,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推广机构普遍存在经费短缺的局面。

2.4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目前,新疆自治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很不平衡,畜产品深加工的规模档次还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围绕全区畜产品开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强竞争力的企业少,尤其缺乏跨越国际贸易绿色和技术壁垒的实力。此外,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现有的行业、专业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结构松散,覆盖面低,功能不强,作用有限。

3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的对策

3.1依法管理草原

草原畜牧业是新疆自治区畜牧业的主体,依法保护草原,维护草原生态平衡,实现草原生态安全,是新疆自治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必须坚决落实《草原法》《草原平衡条列》《禁牧、休牧制度》等法律法规,严禁超载过牧及农区牲畜进入草原放牧,实现草原载畜量平衡。

3.2增加对生态畜牧业的投入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是综合治理畜禽养殖面源污染、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措施[4]。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严格要求畜禽养殖场(户)按国家标准达标排放畜禽排泄物;另一方面要制订环境保护政策,有效增加治理畜牧业面源污染的投入,鼓励发展生态畜牧业,对畜牧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治理工程进行必要的经济扶持。同时,政府还应培育生态畜牧业典型,以促进畜牧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3.3搞好生态规划,推进畜牧产业化

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区,在养殖区内优先发展畜牧产业,优先规划养殖用地,推进规模饲养;在禁养区内严禁养殖业的发展,并采取积极措施将养殖户(场)逐步迁至养殖区;在限养区内限制畜牧业的发展,积极推行生态养殖技术,实行无废物生产和无污染生产。

3.4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循环畜牧业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示范带动的原则,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畜产品生产加工模式,大力推进畜牧业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环式经济系统,充分利用畜牧业资源,如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将畜禽粪便制成生物有机肥或生产沼气等以消除畜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规范畜禽舍的建设,规范种畜禽、饲料、兽药、畜牧机械等投入品使用,规范饲养、加工、流通各环节操作规程,实现禽畜养殖零(低)排放、粪污还田培肥地力、草原资源生态平衡、环境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粪便无害化、环境生态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和产品绿色化。

3.5加快生态畜牧业生产技术体系的完善和普及推广

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努力挖掘生产潜力,提高畜禽单产水平,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节粮、低耗的生产体系,促进生态畜牧业稳定协调发展;要以区域化布局为突破口,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结构调整,合理划区轮牧、围栏放牧,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推广标准化生产及舍饲和半舍饲技术,做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从而防止草场退化,维护草场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参考文献

[1] 陈德峰.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大力发展新疆现代生态畜牧业[J].现代畜牧业与新疆发展,2008(5):85-93.

[2] 于振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现代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现代畜牧业与新疆发展,2008(5):99-106.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第4篇

【关键词】污染源;畜牧业污染;危害;治理对策

畜牧业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不仅会给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同时还会对其它生物甚至是人类自身的生命与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在对畜牧业污染进行深入分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畜牧业污染的基本概念。

1.畜牧业污染概述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将主要从畜牧业污染的概念和畜牧业污染产生的原因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1畜牧业污染的概念。所谓畜牧业污染就是指在畜禽饲养以及活体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和废弃物,这些排泄物和废弃物会对人类、其他生物以及畜禽自身的生活环境所带来的污染。

1.2畜牧业污染产生的原因。畜牧业污染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经营方式的转变、肥料使用的转变以及种养的分离等几个方面。首先,经营方式的转变;其次,肥料使用的转变;最后,种养的分离。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其向城市周边的转移,这就导致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分离,畜禽的粪便无法得到及时的消纳。

2.畜牧业污染的各类污染源及其造成的危害

造成畜牧业污染的污染源也是种类繁多,不过最主要的还是粪便污染、水质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以及药物残留污染等几个方面,这些污染源对畜牧业的发展也是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与破坏,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2.1粪便污染。这是所有污染源中对畜牧业造成最大污染的一种类型。这种污染在一些规模养殖场比较常见。据有关资料统计,畜禽的粪便和尿液中含有大量的氨气、硫化氢以及硫醇等物质,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对动物自身的呼吸道和嗅神经等带来一定的损害,而且还会极大的危害人类的健康。除此之外,如果将这些含有有害物质的粪便播撒到田地中,又有可能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从而使作物减产。

2.2水质污染。水质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比较常见的就是一些畜禽散养户习惯将畜禽的粪便露天堆放,一旦下雨就会使其排入水中,从而造成水体污染。受到污染之后的水体中通常会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成分,不仅会给地表水带来污染,甚至还会严重污染地下水的水质。除此之外,一些病死的畜禽尸体如果处理不当,同样会给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

2.3病原微生物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处理,很容易就造成畜禽之间疫病的传播,甚至还会波及到人类,给其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比如近几年出现的比较典型的就是非典和禽流感了。这种污染主要是通过一些患病或者是隐性带病的畜禽排出的寄生虫卵等进行的。

2.4药物残留污染。药物残留污染给畜产品以及环境所带来的污染是一种潜在的污染。畜产品中所残留的药物种类比较多,比如兽药、医药、消毒药以及农药等,目前最常见的就是瘦肉精残留了。这些药物一般残留时间都比较长,其所造成的污染也不易消除,在使用时,一定要考虑其残留的因素。

3.应对畜牧业污染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与现象,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对策,以更好的治理畜牧业污染,提高我国畜产品水平,保护环境等。具体来讲,我们可以在以后的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其一,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其二,加强畜禽污染的环境监测;其三,建立人工生态型养殖场;其四,控制畜禽排泄物,大力发展沼气;其五,严格控制药物残留。

3.1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目前,我国也制订了不少的关于畜牧业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总体来看,有些定义界定比较模糊,而且存在很多很明显的漏洞,这都给相关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和困扰。所以,为了使畜牧业的发展有法可依,应该尽快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进程。

3.2加强畜禽污染的环境监测。要尽量吸取某些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加强对畜禽污染的环境监测力度,一旦发现污染超标,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以为畜牧业的持续生态发展提供可靠保障。目前有不少的畜牧业生产部门将其污染监测纳入到环境管理工作当中来,积极开展对畜牧业污染现状的调查,以更加科学地掌握畜牧业污染的情况,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3建立人工生态型养殖场。建立人工生态型养殖场应该是未来畜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其主要目标就是减少畜禽排泄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以实现发展利用各种资源的良性循环。其主要的做法就是将农牧、果牧以及牧菜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结合起来,加强对畜禽粪便的无害处理与综合利用,走出一条既环保又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

3.4控制畜禽排泄物,大力发展沼气。要想实现对畜禽废弃物的有效处理,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沼气。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主要是以人、动物的粪便以及植物的秸秆等为加工处理的对象,它不仅可以缓解部分地区能源紧张的局势,还可以对畜禽的粪便加以综合利用,有效减少污染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值得进行大规模推广。

3.5严格控制药物残留。根据我国以及国际上有关管理的规定,对畜禽的用药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限制对某些维生素等的滥用,以减少污染和保证畜产品的安全。除此之外,对病死畜禽的处理也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必须加大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设备投入,严格规范对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步骤,以更加彻底有效的减少畜牧业污染。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第5篇

关键词:农村畜牧业;养殖管理;问题和漏洞;解决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发展有了新的气象,农村畜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各种肉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是的农村的畜牧业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对于维护我国农村和谐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的改革,畜牧业管理工程中的一些缺陷不断暴露出来,因此我对目前农村畜牧业进行优化改革,使得我国的农村畜牧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1 农村畜牧业管理概述

农村畜牧养殖也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保证动物的营养补充、科学进行饲养管理、引进高质量品种、进行有效病害预防等。以上环节的高质量完成是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保证,一旦在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对农村畜牧养殖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2 农村畜牧业养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引进的品种质量不过关,严重限制了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畜禽品种的引进工作决定了畜牧业养殖是否能够成功,但是对于一些基层的养猪场来说,其引进的畜禽良种操作过程中非常不科学规范。而种猪的质量决定了猪群的生产效益以及生产的性能,而有部分养殖户为了眼前的利益,目光短浅,为了节省一点成本,就到周围一些不正规的地方购买畜禽种,造成了畜禽的品种很劣质,因为这些地方的整体卫生环境很差并且伴随着防疫不过关等等问题。长期以往,会导致整个的养猪场生产效益低下,导致最后的倒闭关门。还有部分养殖主从一些小商小贩的手中购买畜禽种,不仅存在卫生不过关的问题,而且会存在许多的疫病。举例来说,养鸡场的场主,在购买回鸡苗后,会发现鸡的成活率不高,而且很容易患病,死亡率也比较高,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概率,更为严重的是阻碍了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2.2 动物营养摄取不达标

家禽在生长的过程中根据阶段的不同,对于营养的需求量和种类都不相同,在家禽生长的重要阶段,一定要及时补充营养,并且保证营养量足种类多。但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一些养殖场主往往为了节省成本,只喂养家禽一些农村本地生长农作物。而不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补充计划,这导致家禽对大米、小麦等农作物当中的营养吸收不足,导致家禽的生长状况不理想,并且粮食大量的被浪费掉。营养的欠缺是目前农村畜牧养殖管理中十分常见的现象,导致了家禽极其容易生病,甚至造成瘟疫,给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造成阻碍。

2.3 养殖观念滞后,环境恶劣

养殖场的管理模式十分落后,家禽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许多养殖场的建造结构不合理导致养殖场内冬天多余寒冷,夏天过于炎热,许多家禽因为温度的原因生病甚至死亡。此外养殖场内部通风和光照普遍不好,除了容易产生病害以外,还会影响到家禽的繁殖。比如,养殖场内如果没有足够的温度和光照,就会导致母鸡的产蛋量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到生产效率。

2.4 疾病防护不到位

养殖场的畜禽安全问题是一大主要面临的问题,动物的防疫病工作也比较复杂繁重,对于基层畜牧养殖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关,因为大部分的养殖场在技术以及资金方面受到限制,再加上免疫的制度也不是很完善,在免疫方面的人才非常稀缺,因此很难采取相应的解决手段,导致养殖场的部分经济丧失。

2.5 工作人员技术不过关

农村的养殖场内工作人员往往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水平有限,这使得日常的管理工作不能够高质量的进行,同时对于突发事件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导致家禽死亡,养殖业受损。

3 农村畜牧养殖业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严格把关畜禽的品种

为了保证畜禽的品种的质量能够过关,作为一名合格的养殖场主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真且积极的开展对动物的性能测定,对其选种的工作要高度重视并且辅以科学的操作手段;第二,引进的品种需要从非疫区引进,对其进行严密的检查,调查当地的具体情况,看是否发生过疫病的情况;第三,可以聘请有专业知识或者经验丰富的养殖场主或者相关的动物专家对其进行仔细的把关,在引进相关动物品种后,对其幼苗进行一系列的消毒活动。

3.2 培养创新的管理理念

养殖场主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管理知识库,学会与时俱进而不是墨守成规,转变创新的管理观念,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能够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让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3.3 完善好防疫病的制度

防疫工作是现阶段对于养殖场来说是否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每个养殖场在养殖的过程中都应该建立适合自己的消毒工作以及动物的免疫程序,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这样能够保障家禽健康生长,从而保障养殖场效益。

3.4 加大对工作人员技术培训

养殖场工作人员是整个养殖流程的具体实施者,其技术水准和工作态度决定着养殖场养殖工作的好坏,因此我们要为工作人员学习新的养殖技术提供渠道,鼓励其不断加强自我完善,使得他们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疫情。此外政府部门还应该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深入到农村基层,面向广大养殖户进行专题讲座,对有技术疑问的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介绍推广成功的养殖经验,使得养殖户的整体技术水平能够显著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畜牧业养殖管理是一项十分有难度的工作,养殖场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具体管理措施,从而保障农村畜牧业的发展,保障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幸福感不断提升,这对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第6篇

近几年来,我区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探索发展畜牧经济的新途径,结合本区实际,明确方向,理清思路,在大力发展都市型畜牧业和加强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创品牌、树形象,定标准、重声誉,不断加大畜牧产品的开发力度,先后有“华珍”、“运河农家”、“珍宝”等品牌的产品投人市场。为促进我区畜牧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争创品牌效应,抢占市场先机

品牌决策是市场竞争、营销策略的重要内容,它概括了产品的内涵和特色,体现了消费的认同性,反映了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创名牌应贯穿于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

1.加强基地建设,挖掘品牌资源。我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结合城郊特色,大力发展王鸽、野兔等污染少、土地利用率高、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明显的都市型畜牧业,是我区加快产业化进程、打品牌战略的必由之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进一步扩大王鸽养殖规模。目前我区饲养王鸽2.6万对,由一家种鸽场(现为杭州中鑫鸽业有限公司)和29家王鸽养殖户组成的基地是杭州地区最大的王鸽养殖基地。事实证明,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发展途径。20(X)年全区销售乳鸽22万羽,产值308万元,获净利55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由于向市场提供的乳鸽品牌统一、价位合理,仅在杭州市场就供不应求,通过市场反馈的种种信息表明,王鸽生产在本地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区抓住这一大好机遇,以龙头企业(中鑫鸽业有限公司)为依托,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投人,鼓励王鸽养殖场、户开拓市场,引进激励机制和竞争意识,扩大规模,力争年底王鸽饲养超过3万对,努力开发王鸽品牌资源,提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大胆尝试,激励后进,逐步扩大比利时野兔的区域性养殖规模。比利时野兔养殖是我区200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有益补充。目前,全区存栏比利时种兔3000只,公司加农户模式已初步形成,由一家种兔场(现为杭州珍宝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21家农户组成,为我区又一品牌资源的立足点。

2.转变观念,跳出量性概念,重视商品畜牧业。分析考虑城郊结合区人多地少及地产畜牧产品数量不占优势的事实现状,因地制宜地发挥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培养生产向市场消费转变的理念,由量向质转变,把质与品牌有机结合。应看到,现代市场是商品的商场,包括畜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世的临近,这种观念的转变迫在眉睫。我区近几年来十分重视品牌建设,强调基地建设和争创好品牌同步进行。我区“华珍”牌乳鸽已连续两届获市农展会优质农产品金奖,突出了其自身价值,也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2000年,“华珍”牌乳鸽一度出现热销脱销的好势头,初步尝到了品牌效应的甜头。

3.以产促加,提高品牌产品的附加值。目前,市场上的畜牧产品大多为初级产品,加工产品少,而深加工高科技畜牧产品则更少。因此,充分利用自身的养殖资源,创办加工企业,合理市场定位,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促进初级品牌产品的增值,带动畜牧经济的市场良性化发展,是城郊结合区的必然途径。我区中鑫鸽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华珍”牌乳鸽就属初级产品,而由本味畜禽加工厂生产的“运河农家”系列,如卤鸽、杀白真空包装乳鸽、虫草汤鸽等属加工产品,虽仍属初级加工范畴,但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另外,由杭州珍宝兔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珍宝”牌兔肉松、肉丝目前已上市,其定位于市场的休闲旅游食品,符合杭州国际旅游城市的特点。经过试产、销售和成本核算,每只乳鸽加工成产品后,可增值(净利)2一3元;每只比利时野兔加工成兔肉松后,可增值(产值)30元,在同等饲养量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4.努力采取措施,树立企业形象。品牌的作用,除了与同类产品相区别外,更在于是产品质量的象征,不同品牌的畜牧产品代表着不同企业的工艺特点和产品质量水平,而名牌产品代表着品质优良,争创好的品牌,将大大有利于市场销售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保护品牌产品的合法权益,必须及时有效地对品牌进行商标注册,我区的“华珍”、“运河农家”、“珍宝”都是经过注册受到法律保护的品牌。巩固保持产品质量是创名牌的基础,而产品的更新换代、包装设计、市场定位、营销手段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本地畜牧企业的薄弱环节,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5.完善和健全畜牧业的运行机制,促进各环节的协调发展。以往,畜牧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上脱节较为严重,三者利益关系不密切,有把畜牧企业归结为纯养殖业的倾向,导致前者经常处于被动局面,而后两者往往利润丰厚。我区在畜牧业组织结构、经营体制及利益分配等运作机制上做了尝试,改制种鸽场、种兔场,成立了杭州中鑫鸽业有限公司和珍宝兔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养户结成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密切产、加、销三个环节的关系,在强调生产的同时,注重商品畜牧业和市场消费的全方位管理,初步建立了真正意义的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畜牧企业。

二、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维护畜牧经济

秩序标准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是畜牧产品生产的依据,是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是适应市场强化管理的需要。目前,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发达,只有政府部门具备制定和实施畜牧产品质量的标准和权威性,而不具备由行业协会制定和实施标准的条件。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我区在去年制定了(运河王鸽地方标准),对王鸽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进行了规范,是我区第一部农业产业化标准,分为种鸽、肉用乳鸽、饲养管理、常见疾病防治等四个部分,旨在推动王鸽养殖的健康发展,协调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作为生产依据,有利于养殖场、户对照比较和及时调整规范生产行为,维护王鸽养殖秩序。品牌决策和标准化建设是畜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畜牧经济的手段之一,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1.深化畜牧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现有畜牧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农业职能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把符合本地特色有开发前途的科研成果引进来,加以推广转化,提高本地畜牧品牌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充分体现产品的品牌效应,有效地延长畜牧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第7篇

自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成立以来,很多国家兴起了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热潮。生态畜牧业(EcologicalAnimalHusbandry)是指运用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和物质再生原理,将畜牧业与生态经济进行有机结合,以资源高效转化、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畜牧业发展方式[1]。生态畜牧业是迄今为止畜牧业发展的最高层次,也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鉴于此,国内外很多学者对生态畜牧业展开了相关研究。在国外,Landbau研究了生态畜牧业中动物福利(Animalwelfare)的管理,提出在发展生态畜牧业中要提高动物福利,从而实现畜牧产品的标准化和安全化生产[2]。Wilhelms详细阐述了生态畜牧业的内涵及特点。Schumacher利用BiolandAssociation的有关数据,从生产和销售两个方面研究了生态畜牧业与原始畜牧业生产的差别[3]。国内学者对生态畜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关于生态畜牧业的理论探讨[4-6]。2)各地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7-10]。3)生态畜牧业的相关领域研究[11-13]。 综合而言,目前关于生态畜牧业的研究多见于概念内涵、发展目标、实现途径等方面的定性分析,相关的定量分析较为缺乏,特别是对牧业经营者的认知、态度、动机、行为等方面的定量分析更为少见。文中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基于产业链管理的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研究"项目为平台,对甘肃省部分农牧区的576个牧户进行实地调查,定量分析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甘肃省的生态畜牧业良性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甘肃省是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以甘肃省为例分析农牧区牧户(文中的“牧户”指广义的畜牧养殖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理论框架 1.1模型选择 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会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其中内因是主导因素,外因是辅助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可将影响牧户对生态畜牧业认知的因素分为三类:一是户主个人特征(A),二是家庭畜牧业生产经营状况(B),三是外部影响因素(C)。计量分析模型可以表示为:Pj=f(Aj+Bj+Cj)+Εεj(1)式中:Pj代表牧户对生态畜牧业是否认知,f(•)为函数,εj为随机误差项,代表无法观察到的其他影响因素。文中被解释变量为虚拟变量,解释变量也大多为虚拟变量或非连续变量,因此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回归模型的形式为:式中:Pj代表牧户对生态畜牧业认知的概率,α为常数项,βn为待估计系数,xnj为解释变量。 1.2变量说明及假设 文中基于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现状,综合分析牧户行为,归纳出影响牧户对生态畜牧业认知的潜在因素[14](表1)。并提出如下假定:1)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受到户主个体特征影响,如户主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一般来讲,年龄较小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户主认知程度更高。2)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受到家庭畜牧业生产经营情况影响,如饲养规模、专业化程度、畜牧良种使用情况、畜产品商品化比例、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和畜禽排泄物处理情况。一般来讲,饲养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畜牧良种使用率较高、畜产品商品化比例较高、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较高和畜禽排泄物处理比较合理的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更高。3)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如当地生态情况、政府技术推广情况、政府对疫病与药物残留的监管和政府对生态畜牧业宣传情况。一般来讲,在政府技术推广越大、政府对疫病与药物残留的监管力度越强、政府对生态畜牧业宣传力度越大的地区,该区域内的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更高;当地生态情况对牧户认知的影响方向暂时无法确定。 2数据来源及统计特征 文中分析所用的数据来源于甘肃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产业链管理的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研究"的部分实地调查资料。生态畜牧业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经济活动,根据生态畜牧业的结构不同,主要分为牧区生态畜牧业、农区生态畜牧业、城郊生态畜牧业和山区生态畜牧业四种类型[15-16]。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根据生态畜牧业的结构标准,结合甘肃省各地区实地情况,选取了甘肃省安定区、康乐县、宁县、肃南县、永昌县等五个县区为样本点。在调查过程中,共向经营畜牧业的牧户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6份,问卷有效率达96%(表2)。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整理发现(表3),生态脆弱地区的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较低,仅有36.27%的牧户对生态畜牧业有一定认识;被访户主的平均年龄为48.25岁,且一般从事畜牧业经营的时间较长;大部分户主的受教育程度介于小学和初中之间;牧户饲养规模不大,平均为9.35头左右;大部分牧户采用舍饲的方式经营,专业化程度不高;大部分牧户能够经常使用优良畜种繁殖;样本牧户的畜牧业产品80%以上都用于销售;样本牧户畜牧业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40%左右;大部分牧户的畜禽排泄物经过简单发酵处理,主要用于种植业肥料;大部分样本区域的生态情况较差;大部分基层政府推广技术的频率介于偶尔和经常之间;政府对动物疫病和药物残留的监测力度较弱;大部分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力度一般。 3模型估计过程及结果分析 在对计量模型进行估计之前,应该对解释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以观察所选择的解释变量在统计意义上是否合理,同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以观测实际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差异情况。 3.1多重共线性检验和拟合优度检验 在研究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中,首先以户主年龄为因变量,其他11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4)。然后依次以其他11个变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多重共线性的衡量指标主要有Tolerance和VIF。一般来说,Tolerance在(0-1)之间取值,Tolerance的值越大,代表变量之间的独立性越强;此外,当VIF<10时,便可认为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综合Tolerance和VIF的指标值,文中认为12个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在统计意义上变量的选定比较合理。在牧户认知模型中,Omnibus检验的卡方值为15.367,非常显著;HosmerandLemeshow检验的P值为大于0.05,也通过检验,模型拟合的较好。#p#分页标题#e# 3.2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3.2.1估计结果 利用SPSS16.0软件,选择Enter方法对牧户认知模型进行Logistic回归。表5列出了模型的估计结果,其中包括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Wald值和显著水平。 3.2.2结果分析 表5列出了Logistic回归的分析结果,其中"专业化程度"、"畜牧良种使用情况"、"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政府技术推广情况"、"政府对生态畜牧业宣传情况"和"政府对疫病与药物残留的监管"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牧户的专业化程度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10%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具体而言,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牧户要不断地提高专业化养殖水平,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主动地学习、积累专业化、科学化养殖相关知识,而生态畜牧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必然随着牧户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被更多畜牧业养殖户所认知。 (2)畜牧良种使用情况对农户认知生态畜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5%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生态畜牧业的核心是采用高新科学技术促进畜牧业资源循环、高效地转化。而培育优良畜禽品种,降低能源消耗,加快畜禽生长速度,提高饲料转换率,更是核心中的核心,伴随着牧户使用畜牧良种的比例的不断提高,科学生产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其潜移默化的提高了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 (3)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对农户认知生态畜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5%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伴随着政策导向及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始终稳固其在农业中仅次于种植业的生产部门,并且因其附加值高、相对较短的生产周期、生产灵活等特点,越来越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户生活水平的重要力量。随着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的不断提高,如何科学、合理的发展畜牧生产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户重视。 (4)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情况、政府的技术推广情况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分别在5%和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和相关的技术推广力度越大,牧户认知生态畜牧业的概率也越高。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牧户获取生态畜牧业的信息渠道较窄,大部分牧户的自学能力相对较差,但是又对发展生产畜牧业有着强烈的意愿。此时需要基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宣传生态畜牧业的相关知识,正确引导牧户由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过渡,同时为牧户提供持续优质的技术服务,这不但能够增强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更能够提高牧户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热情。 (5)政府对疫病与药物残留的监管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5%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具体而言,政府加强对畜禽疫病和药物残留的监管力度,能够增强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激励和约束手段,在生态畜牧业的宣传和技术推广方面给予牧户较大的扶持,同时对牧户的生产进行较为严格的监管,这不但能提高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更能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4结论与讨论 文中基于对生态脆弱地区牧户的实地调查,通过建立Logistic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生态视角下牧户经济行为现状及影响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较低,同时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情况、政府技术推广情况、政府对疫病和药物残留的监管情况、牧户的专业化程度、牧户使用畜牧良种情况、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要提高生态脆弱地区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进而将认知转化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行为,需要有关部门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各级政府要加强生态畜牧业的宣传,增强广大农牧民生态畜牧业意识。生态畜牧业是从可持续发展和畜牧业自身特点的角度出发,将生态平衡和畜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新型畜牧业。目前。许多农牧民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还相对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进程。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广泛深入地开展生态畜牧业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农牧民从根本上认识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优势,自觉地投入到生态畜牧业的建设之中,形成保护环境、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良好氛围。 (2)加强生态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当前,现有的畜牧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严重影响着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因此要大力加强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具体如:加强优良畜禽品种的研发、推广力度;加快完善动物疫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技术体系,推广畜产品安全加工技术体系,建立健全畜产品生产的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