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汽车工业行业发展(合集7篇)

时间:2023-12-07 10:20:01
汽车工业行业发展

汽车工业行业发展第1篇

本市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健康发展,多年来。促进经济发展、方便市民出行、提升乡村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继续加强出租汽车行业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改善经营环境,保证驾驶员的合法权益,现就进一步促进本市出租汽车行业健康继续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本市出租汽车行业健康继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出租汽车行业的健康继续发展。本市公共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较好地满足了市民群众长距离、大容量、定线定班式的基本出行需求。随着本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民群众对于出租汽车等个性化出行方式的需求日益凸显。为满足市民群众不时增长的个性化出行需要,必需进一步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继续发展。

(二)出租汽车行业的健康继续发展。本市出租汽车行业连续4届被评为“市文明行业”全国大中城市出租汽车服务质量评比中,也多次名列前茅。随着世博会的日益临近,为了更好地服务世博会,向世人展现国际大都市文明、有序、友好的形象,必需进一步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继续发展。

(三)出租汽车行业的健康继续发展。市、区县两级出租汽车行业管理部门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管理手段,有效整治各类扰乱市场的非法营运行为,及时解决行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了出租汽车行业的总体稳定。为了更好地规范出租汽车市场营运秩序,构建和谐稳定的行业发展环境,必需进一步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继续发展。

二、科学掌握出租汽车行业发展的基本定位、原则和目标

(四)出租汽车行业的发展定位。出租汽车是乡村综合客运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体现乡村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乡村公共交通的必要补充。

(五)行业健康继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行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坚持可持续发展。不时提高行业健康发展和文明创建整体水平。

发挥出租汽车个性化服务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不时提供周到便利、满意的服务。

完善体制机制,坚持科学管理。加强行业监管,科学调控市场,优化经营环境,规范运营秩序。

积极推进公司化、集约化、品牌化经营,坚持规模化发展。加快信息化手段应用,不时提升行业竞争力。

聚焦经营权制度、从业人员素质、劳动保证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和谐稳定。切实保证驾驶员的合法权益。

(六)行业健康继续发展的工作目标。通过几年不断努力。运价结构合理,经营权管理完善,劳动保证制度健全,市场环境规范有序;服务质量优良,继续坚持市文明行业荣誉称号,坚持服务质量位居全国同行前列;市场供应均衡,基本满足不同区域和时段市民群众对出租汽车的出行需求。

三、明确促进本市出租汽车行业健康继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七)科学实施运力调控。研究建立本市出租汽车运力调控指标体系。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乡村化进程要求。合理确定和调控全市及各区域出租汽车投放总量。中心城区出租汽车运力总量从严从紧控制,郊区区域出租汽车适度适量发展。

经营权实行无偿使用。新投放的出租汽车经营权探索实行有期限经营。采取服务质量招投标方式配置出租汽车经营权,八)完善经营许可管理。出租汽车行业实行特许经营。择优确定经营者。严禁企业和个人擅自转让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件和许可权。诚信等级高、服务质量好的企业享有新增经营权招标、依法收回经营权再配置、车辆资产转让、企业兼并重组等优先权。建立企业和个人诚信考核档案,将经营权考核和诚信考核等密切结合,企业对驾驶员违规行为负有连带责任。进一步完善经营权考核制度,对严重违规者依法收回其局部或全部经营权。

(九)加强运价管理。出租汽车运价实行政府定价。根据出租汽车行业的发展定位、市场供求状况、驾驶员收入、企业利润率、与乡村公共交通的比价关系。适时调整出租汽车运价。根据国家废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要求,不时完善油价运价联动机制。

加快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收费合理、风险共担”企业运营机制。依照“精干、效能”原则,十)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坚持和鼓励公司化和规模化的行业发展方向。不时完善以公司制为主体的经营模式。优化管理人员配置,提高管理水平,不时提高企业竞争力。完善承包经营制度,实行厂务公开,及时公布承包指标规范。个体工商户的托管企业要切实履行管理责任,改进和优化服务。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促使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健康有序发展的经营方式。鼓励企业重组兼并,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规模效益,促使资源向优质品牌企业集聚,增强抗御市场经营风险的能力。企业实施资产重组时应按政府有关规定进行交易,企业转让车辆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及个体工商户转让营运车辆的必需进入产权交易场所交易,确保转让合法、公开和有序。

(十一)加强行业监督管理。交通行业管理部门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体制。改进和完善管理方式,强化和改善行业服务,发现、研究和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组织开展行业文明创建活动。依照法定顺序修订、完善《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和相关规范规范。建立出租汽车行业利息监审制度,加强企业利息和利润监管。根据合理利润水平设定承包指标上限,鼓励骨干企业主动采用既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又有利于调动驾驶员积极性的承包指标。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素质,规范执法顺序,杜绝不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出租汽车站点监管,机场、火车站和候客站等重要站点实施交通行政执法人员与站点协管员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电话预约和站点候车相结合的营运方式。加强出租汽车行业营业票据印制和管理。严格从业人员过户变卦、退离行业相关证件的操持。

(十二)积极发挥行业工会和协会作用。建立健全工会组织。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及时调解劳动纠纷,解决驾驶员队伍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推动行业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健全出租汽车行业协会,进一步发挥其作用,切实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应当积极参与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管理政策,督促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依法、守规经营,努力为会员单位(个人)提供政策法规、技能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服务。

(十三)加强驾驶员队伍建设。出租汽车行业实行职业资格制度。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和职业素质。严格执行《市出租汽车服务规范》教育和引导出租汽车驾驶员依法营运、平安驾驶、文明服务,杜绝拒载、绕道、多收费等违规行为。完善出租汽车星级驾驶员管理制度,不时增加中高星级驾驶员数量,评选“红顶灯”优质服务车,继续开展“士明星”评比,培育职业化驾驶员队伍。

(十四)保证驾驶员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规定。进一步推行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执行国家和本市规定,按时、足额为驾驶员缴纳各类社会平安费用,研究出台出租汽车驾驶员统一的平安规范,健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机制。企业除收取承包指标和行业主管部门核准的费用外,不得再向驾驶员收取其他任何管理和服务费用。杜绝采用一次性买断、高额承包等方式向驾驶员转嫁运营风险。规范个体户业主与雇工的聘用关系,保证被雇佣驾驶员合法权益。妥善处置涉及驾驶员切身利益的各种矛盾,协助解决停车、如厕、就餐等实际困难。

(十五)坚决打击非法营运。完善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市区联手、条块联动的工作格局。大型商业网点、交通枢纽及机场、车站、码头客流集散地等重点地区。采取联合执法、综合监管等形式,坚决打击非法营运行为,维护正常交通秩序,维护市民合法权益。不时创新打击非法营运的体制、机制和方法。加快推进出租汽车专用候客站点建设,完善监控手段和措施。规范营运车辆报废、更新和补证程序,从源头上控制“克隆车”流入。加大出租汽车计量设备非法改装窝点的查处力度,加强计量设备维修、生产、销售、强检、报废环节的执法检查。

(十六)提高行业装备科技水平。完善出租汽车运营调度系统。扩大电调车辆覆盖率。全面提高车辆性能等级,完善车辆设施设备,有序装置GPS车载智能终端设施。加快计价器技术改造,研究推行电子标签,提升计价器技术性能。加快车辆更新,新增车辆达到国家有关排放规范。制定并执行符合乡村现代化要求、与国际大都市接轨的出租汽车车容、车貌、车型行业规范,规范出租汽车车身、车厢内广告设置。

(十七)维护出租汽车行业稳定。落实工作责任制。疏通驾驶员诉求渠道。出租汽车企业是维护稳定的责任主体,要全面掌握驾驶员思想动态,做好与驾驶员的沟通、协商工作,及时处置驾驶员在营运中遇到问题和困难,充分保证驾驶员的合法权益。出租汽车驾驶员应通过合法方式和正常渠道反映问题、意见和建议。对利用出租汽车等交通工具为手段,恶意影响社会公共秩序,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属出租汽车经营者责任的探索实行核减其经营权指标,直至取消其经营资格等措施;属出租汽车驾驶员个人所为的应取消其职业资格并限制其今后从事出租汽车行业经营与服务,对触犯刑律的有关人员,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加强对出租汽车行业健康继续发展的组织领导

汽车工业行业发展第2篇

1 严格的进入管制与我国汽车工业的竞争不足

自从中国政府认识到汽车工业的重要性以后,政府便高度介入了这个行业。况且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就业、税收、上下游产业关联效应等方面的突出贡献,政府应该从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关注其发展。于是,在确定了“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发展方针后,我国政府便采取了严厉的进入管制措施,“推动”汽车工业的“产业集中化”的发展:

1.1 严格的投资审批制度,即对于轿车、轻型车整车及发动机投资项目,不分限上限下一律由国家审批立项,以此限制社会资本盲目进入汽车整车和发动机生产领域,加剧汽车产业“散乱差”的局面。这使我国的民营资本面临着高昂的行政型进入壁垒。

1.2 严格的目录管理制度,即只有政府有关部门认可的特定企业和特定产品,才能开工生产和销售,同时生产企业开发新产品也受到严格限制。目录管理强化了结构刚性,加大结构调整的难度,严重阻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使那些没用自生能力的国有企业凭借此得以存续,而具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却难以有被认可的身份。

严格进入限制的严重后果就是我国进行产品自主开发、能够自主经营、自我决策的民营资本不能进入汽车工业,就像奇瑞、吉利都曾是被限制进入的企业。由于缺乏进行自主开发的企业载体,我国汽车工业所吸收和消化的技术得不到有效的扩散,实践中成长的产品开发能力和经验更无谈起。

2 政企不分导致国有汽车企业的目标变异

2.1 企业产权不清晰、责权不明确导致企业目标错位。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汽车领域的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但是,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产权模糊、政企不分的现象。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实际上仍旧是作为大股东的政府机构或由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任命,企业的中上层管理人员也是国家干部。因而,对他们的考评主要依据政府部门人员考评方法进行,侧重个人素质高低和处理人际关系等管理能力大小,而忽视对经济领域中各种经济现象的分析和决策能力以及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表现,他们的解职或调离现有职位也往往不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绩效。激励机制对经济活动的偏离使这些国有企业的目标发生变异。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内在经济利益的动力,要求不断的获取更多的利润,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取决于市场。因此,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把眼睛盯向市场,按市场的需要调整生产方向、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降低成本等等。但是,他们与之相比则恰恰相反,关心的不是市场,不是技术进步与创新,而是完成上级的任务。他们缺乏进步的内在动力,并力图使企业的经营不存在风险或尽量避免风险,从而保住企业领导者自己的乌纱帽。

2.2 政府保护监管过度引发企业管理和经营目标混乱。我国政府对汽车工业实行了严格的保护和管制,使得这些企业躺在跨国公司的技术中就可以获得比其它行业高得的多的利润。面对这样一种环境,这些企业的决策者自然选择了“没有风险、短期见效”的依赖国外产品技术的道路,尽管这并不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而他们所要努力的便是继续游说和影响产业政策的制定者,保护自己的垄断地位,限制竞争。另外,他们还需要做的就是,编造各种神话,将自己不能进行自主开发归罪于企业的生产规模太小, 从而为继续依赖外国产品技术制造托词:后进国家必须首先依靠引进外国产品技术把规模做大,然后才能有财力进行自主开发。

3 地方保护主义造成我国汽车工业的“散乱差”

我国汽车工业的“散乱差”似乎成了一个无法治愈的顽症。这也是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一直无法跳脱“强调规模,提高集中度”的发展思维的原因之一。究其原由,这与我国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有着直接联系。

3.1 分权和分税影响中央和地方的格局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放权让利改革战略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中国的政府权力控制体系和利益关系也在逐层下放。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分权改革,在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的同时,也进一步诱发了地方与部门利益,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二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摩擦,由原来的潜在形态转变成现实形态。在决定企业的投资与撤资、扩张和收缩、进入与退出时,必然造成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与竞争。

3.2 利益冲突引起地方保护主义兴起中央政府作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心,更关注国民经济的综合水平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而地方政府则更注重封闭式的区域性的经济利益。在发展汽车工业的问题上,中央政府为了避免“重复建设”,通过行政性手段控制市场进入。而地方政府在为了狭隘的地方利益,尤其是受“功绩导向”的考评机制激励的地方政府领导人为了自己在位时的政绩,采取各种办法突破中央政府的政策壁垒,进入这个利润丰厚的行业。他们或者找出种种项目上马的理由,与中央讨价还价,以达到项目立项或者中央政府投资的目的;或者充分利用手中的审批权限,采用“化整为零”、“先斩后奏”、“谎报军情”等办法, 进入汽车行业。

3.3 政府参与引发“散乱差”。单个地方政府的进入随即便引发地方政府争相进入的激烈竞争,主要表现便是大量的行政性重复建设,从而使我国以产业集中度为目标的产业政策基本上失去了作用。地方政府在竞争性领域的投资权限和投资冲动导致了我国汽车工业“散乱差”,同时也是我国KD(Knocked Down即散件组装)组装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美]彼得・F・德鲁克.公司的概念(The Concept of Corporation)[M].罗汉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 国家机械工业局.国家汽车重要政策与法规.北京:国家机械工业局,2001.

[3] 曹南燕,刘立群.汽车文化――中国面临的挑战[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汽车工业行业发展第3篇

汽车纵横:能否请您从“汽车产业景气评价指标”的角度,评价2016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

叶盛基:按照中国汽车产业景气评价指标体系,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四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为42,处在绿灯区;先行合成指数与2016年三季度持平,一致合成指数小幅下降,总体显示汽车产业处于平稳运行阶段。纵观2016年四个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分别为39、47、47和42。除第一季度略微低于正常区间,处于趋冷区间外,第二、三、四季度均处于正常运行区间,汽车产业运行平稳。

综合全年汽车产业景气研究结果,汽车产业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预计未来汽车产业运行平稳。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和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的共同作用下,国民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宏观环境的影响下,汽车行业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产品结构调整和更新步伐持续加快,产销增速呈逐月增高态势,尤其是6月后同比更是呈现快速增长。2016年全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800万辆,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行业经济效益指标也呈明显增长,汽产业运行平稳。为稳定工业,尤其是机械工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车纵横:汽车ACI产业景气指标主要由哪些方面构成?

叶盛基:构成汽车ACI产业景气指数体系的指标,包括先行指标、一致性指标、滞后指标三方面。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指标所体现的意义不一样。

1、先行指标,指数变动出现在汽车产业运行发生变动之前,通过分析其变化可提前预测汽车产业的变动情况。先行指标是从管理的各个角度来评价,主要由汽车制造业管理费用、汽车固定资产净额(重点企业)、汽车类商品零售总额、国家货币和准货币(M2)供应量等来支撑。

2、一致性指标,指数代表了汽车产业目前的运行状况。一致性指标主要以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基准指标)、汽车工业总产值(重点企业)、汽车工业增加值(重点企业)、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汽车产量等因素来支撑。

3、滞后指标,指数变动出现在汽车产业运行发生变动之后,其作用在于验证之前的汽车产业经济周期波动确已出现,也就是说,滞后的指标状态是看去年,意义的支撑性不一样。滞后指标主要考虑汽车企业的亏损面、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汽油柴油表观消耗量等情况。

这些ACI指标的构成因素基本支撑和体现了汽车产业景气指数评价特征。

汽车纵横:请您介绍一下开展中国汽车ACI研究的背景,其他国家或其他产业有没有相关的景气指数?

叶盛基:首先介绍一下景气指数的由来。景气指数基于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经济运行具有周期性,并经过萧条、复苏、高涨、衰退四个阶段。20世纪初,西方社会经济危机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同时危机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于是西方经济学开始了对经济周期波动进行测定、分析和预测的研究工作。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研究逐渐国际化。如今景气指数方法已逐渐成为国际通用的经济周期监测预测方法。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和地区各有关机构都在持续开展相关工作,其中欧洲、美国研究工作做得比较早,日本紧跟其后但研究工作做得更有深度。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利用景气指数方法对宏观经济周期波动进行监测预测。当前,我国不少行业都在开展或在积极探索研究“产业景气指数”,以把握行业发展状态和预判行业发展态势。随着对汽车行业的监测预测工作的逐步展开,我国汽车工业周期的研究也有了积极进展。两年前,国家统计局系统的有关专家就开始开展了汽车产业景气指数分析工作,为我会开展相关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

2016年,我会考虑到汽车产业的发展实际,从专业性的角度,从产业发展的需求看,认为实有必要开展深度的汽车产业景气研究。在工作中,我们工作团队首先研拟汽车景气指数的体系构架和基本组成,分析评价体系指标的内涵,有关指标因子、指标构成借鉴了其他行业有关的景气指标、指数内容,同时紧密结合影响汽车产业发展主要和重要的相关方面和因素,进而确定了汽车行业的景气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

汽车纵横:中汽协会为什么要推出ACI――中国汽车产业景气指数?研究汽车ACI,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叶盛基:我国加入WTO后,汽车制造业完全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监测预测我国汽车工业的运行态势,无论是对政府宏观调控部门、行业企业,还是对投资者、行业相关方均是非常必要的,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景气指数是评判汽车产业发展状态和趋势的重要依据。我们希望通过ACI――汽车景气指数的研究为各有关方面提供决策参考。同时通过汽车ACI信息,让社会各界对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有个更加全面的了解、认知和理解。我们认为研究和汽车ACI具有多方面积极作用,具体可包括:

一是有利于政府汽车市场进行监测预测。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发展态势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汽车ACI可作为政府判断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助于政府及时了解汽车产业经济运行状况和行业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以确保我国汽车产业长期、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是有利于行业、企业正确做出决策。汽车ACI反映了汽车产业发展状态和运行状况,可为企业负责人对汽车产业综合情况作出判断提供重要依据;汽车ACI可用于预测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动向,为企业制定经营方针和提前防控风险提供有效的依据。

三是有利于汽车产业国际交流。景气指数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普遍的经济监测方法,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有关国家机构及民间组织均有开展研究和定期宏观及行业的景气指数。中国作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世界汽车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汽车市场也成为全球汽车关注的焦点。建立中国汽车产业景气指数――汽车ACI机制,将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与国际汽车产业的交流,并对加快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会汽车ACI研究和信息还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我们将不断改进,积累经验,力求将中国汽车产业景气指数――汽车ACI做得更加精准,为行业发展、政府和投资方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

汽车纵横:通过分析汽车ACI景气指数,我们可以去预测车市的未来?

叶盛基:通常可以预判产业发展态势。汽车ACI产业景气指数是预测未来车市重要依据,但行业的成熟度情况不一样,对未来预测的准确度会受些影响。中国汽车产业还处在向上发展或增长的时期,中国汽车产销的发展尚未到顶峰,中国汽车产业的成熟度还有发展空间。其中,中国品牌汽车企业还处于发展的爬升阶段,还在探索发展和推进中,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还在推进中;外资企业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大多完成了企业战略布局,并在有序地实施产业布局划。因此,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因素相当部分是可控的,也有诸多不可控因素存在,有待在研究别的关注和评测。

以日本汽车工业为例,日本已经处在产业发展的稳定期,这个时候研究“产业景气指数”的发展更有实际意义,研究结果也更有指导作用。同样,当我国汽车工业步入全面成熟期时,整个产业经济的发展完全处于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的相对稳定期的状态,“产业景气指数”研究,基于经济周期发展就更有规律可寻,其研究的结果对产业发展评判就更有权威性。

汽车纵横:中汽协会开展汽车ACI产业景气指数研究一年时间,是否发现了什么规律?

叶盛基:景气指数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借鉴西方国家的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经济周期波动理论认为经济繁荣、衰退总是交替出现。一个经济周期包括萧条、复苏、高涨、衰退四个阶段。

从我们研究的汽车ACI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产业的经济周期(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大概是3-4年(数据范围为2004年至2016年)。波峰分别出现在2007年2季度,2009年4季度和2013年4季度,波谷分别出现在2004年4季度,2008年4季度,2011年4季度和2015年2季度。分析不难看出,景气指数对应的波峰也大致是汽车产量增长率曲线的波峰及波谷。景气指数的波动与汽车产量增长率的波动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1)。

汽车纵横:中汽协会首次汽车ACI景气指数是什么时间?今后,景气指数是按季度,还是按月?

叶盛基:我会在2016年6月份第一次汽车ACI景气指数,按一个季度的基础数据研究。从目前看,按月的话,周期太短,还是按季度比较合适。从持续分析的角度看,我们要把分析工作做得更细化一些。

汽车纵横:汽车ACI景气指数了一年时间,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叶盛基:一年工作下来,我们有了一些积累,但还远不够,所以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持续努力。通过研究和数据积累,回过头来分析景气指数变化的规律性,再来回顾分析整个汽车产业发展的状态。只要我们坚持,增强信心,我们的ACI研究工作一定会做的更有成效,汽车ACI影响力也一定会越来越强。

这一年的尝试,还属于探索阶段。针对汽车ACI景气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我们还会进一步征求了有关专家、业内外人士的意见,并结合有限的经验作出评估和改进。当前,每季度公布的结果都是基于既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做分析研究,各方面指标都有其较为充分的数据支撑,汽车ACI可以作为社会各界对汽车产业的发展状态进行认知和理解、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研判,是个较为权威的参考依据。

汽车纵横:做好汽车ACI景气指数研究工作,您认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今后有哪些改进的空间?

叶盛基:新的工作,本身就是挑战。不论是有关经验的积累、方法的探索,评价指标体系本身的完善性……这些都是挑战。从实际工作来看,我们有一些方面的局限性,例如,数据来源的充分性方面确实有待于提升。我们的数据主要基于重点企业,企业范围能否扩展一些,可否延展到主要的企业。此外,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数据的来源渠道、时间节点也存在改进必要。而且,经验不足,更需要在工作中积累。我们还需要在借鉴其他机构也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结合影响产业发展的各有关因素,有效识别、确认各细分指标,以及强化这些细分指标的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为此,我们对于汽车ACI的研究工作,一直是抱着谨慎、探索、学习的理念,至于研究结果的信息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估。

总体来说,这项工作理论性较强,所涉及各方面定量数据收集的完整性,及其数据的细化整理;搜集信息的提纯与梳理,及其定性因素的分析等,都是今后工作需要把握的基础。

汽车工业行业发展第4篇

关键词:中国汽车;车标;品牌;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4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一、汽车品牌

汽车品牌,顾名思义就是产品的牌子,是生产产家给自己产品进行命名。能否给汽车起到一个好的名字是一项动力脑力劳动的工作,名字一单起好,它就会伴随这个汽车企业一起共同发展,就好像人起名字一样。它不仅仅是给汽车塑造一个很好的形象,而且名字的由来也对汽车的发展商业带来利润丰收。因此,给汽车命名定义一个好的名字确定是关系到汽车企业发展的前景。

1.汽车命名原则。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早期的汽车公司为了发展汽车产业,尽可能生产出汽车,满足当前人们的需要,汽车公司在为自己汽车命名时都是起了一些相对简单的名字,比如由一些字母或数字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命名方式显得过于简单和陈旧,缺乏新鲜感,很难反映出当今时展的潮流和趋势。其次,汽车的命名要体现出汽车企业发展的理念,要善于抓住该企业汽车的特征结构,反映出汽车在日常生活的情趣。由于不同的汽车产家生产不同的类型特征汽车的汽车,这使得他们在外观上都体现了他们各产家的结构理念,因此这在给汽车命名时给予汽车名称进行汇编。最后,汽车的命名要显示出汽车发展的等级和高贵,体现该汽车发展的商业价值。给汽车命名要充公显示出汽车的高贵,让消费者听到名字就知道该汽车企业是生产高档级汽车,以此来体现消费者的事业和身份如同该车一样有价值。

2.汽车车标。 汽车车标是作为汽车商品特定的标记,也是使消费者能够区别不同汽车,而最重要作用是使汽车的造型起到了美化的作用。从汽车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世界著名汽车品牌生产厂家都非常重视图车标的设计和使用,每个知名的汽车品牌几乎都改过一次甚至几次的车标的过程,像奥迪、奔驰、本田、丰田、别克等汽车著名品牌都有对本品牌汽车车标设计进行调整,如车标的局部细节,文字以及图形的排列比例等都进行细微的调整达到符合当前实际生产的需要和满足消费者的视觉感受,而凯迪拉克则有过几十次换车标行动,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让车标符合当前社会的审美观,使汽车品牌更具有亲和力和时尚感。这些都是国际著名汽车品牌车标所经历的过程。由于历史局限和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种种外因和内因,国内大多数自主品牌的车标设计理念相对落后,车标设计人才相对缺乏,车标设计主要是参照外国车标特征进行模仿,主要以图解式为主要方式为主,这样所要表达的意思凌乱不清,使设计出的图案过于复杂,安装在车头后对于汽车品牌的精神与内涵表达的不清楚,没有时尚感。汽车商标是艺术性和象征性的统一,是将汽车企业质量、信誉、精神和原则昭示于世界,终出世界各国著名汽车公司,汽车设计师们那些巧夺天工的技艺和独具一格的设计思想令人叹为观止。这一点真值得我们国家汽车公司借鉴和学习。要设计一个好的汽车商标,与汽车品牌的精神和内涵相符,这就要求我们国家的汽车设计师们首先做到有一定的品牌思想。

国内汽车自主公司在汽车商标设计的主要理念比较落后,认为汽车的商标设计并不重要,打好宣传广告和做好营销策略罢了。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公司的商标是经过无数次的设计和更改才形成今天的商标格局,可见,汽车商标设计是一个长期改造过程。其次,国内汽车公司在汽车品牌建设上要舍得投入。由于国内汽车行业发展相对缓慢,各厂家在生产汽车时过分追求利润,以销售数量和利润的多少作为恒定汽车进步的重要标志。而在汽车品牌建设上不愿意投入价钱请专业广告公司、策划公司进行品牌规划,只是一味地搞进行畅销活动的宣传。由于在品牌策划方面有所欠缺,因此不能完整的形成自己的品牌形象。

三、中国汽车工业发展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步较晚,1929年,张学良将美国的瑞雪牌汽车进行拆卸和装配试验,除了发动机、电气设备和轮胎等采用原车部件外,对部分零件、部件进行重新设计和制造,造出了中国人生产的第一辆“民生”牌汽车。1931年爆发“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入侵东北三省后,中国汽车工业萌芽也惨遭扼杀。直到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开始建立自己的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主要从以下3个历史阶段进行了一步步的发展。

1.创建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1953-1965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长春动工兴建,场名是由同志在1953年7月15日亲笔题名,这成为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拉开了帷幕。“解放牌”载货汽车是国产第一辆汽车,在1956年7月13日进行了总装配完成,圆了中国人自己生产汽车的梦想,彻底改写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长春一汽也是我国第一个汽车主要的生产基地。长春一汽公司1957年5月开始仿造国外的车开始进行自主设计轿车。CA71型“东风牌”小轿车和CA72型“红旗牌”高级轿车在1958年试制成功。汽车制造厂家数量逐渐增加,其中基础的汽车制造厂在国内有4个城市:上海、北京、南京和济南。1966年之前投资11亿元作为汽车工业使用资金,到了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为29万辆左右,国产汽车占了17万辆。

2.成长阶段。我国(1966-1980年)建设了“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国家确定二汽是我国汽车工业第二个生产基地,标志着国内汽车工业上了崭新的台阶。

3.全面发展阶段(1982年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内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国内汽车企业逐步调整商用车的结构,改变汽车生产的格局,国内的车型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全球著名汽车公司进行合作,中国汽车行业与国际各大汽车和生产零部件制造商建立了中外合资企业,中国可以生产世界一流制造技术水平的轿车。

四、结语

中国进入WTO后,国内的汽车产业受到世界汽车行业的竞争和冲击。我国汽车工业企业规模与世界相比还处于偏小的位置,开发汽车技术能力水平和经验,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服务维修体系建设方面都还比较落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与进步,国内汽车工业从生产制造、研究开发、销售服务、维修体系和汽车信贷等方面逐步提高,这样才能与世界汽车工业体系融合,只有这么做国内的汽车工业企业才能长逐发展。

汽车工业行业发展第5篇

关键词:汽车车辆;车辆维修;维修发展方向;对策措施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正在日新月异的提升,汽车也逐渐走进了越来越多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汽车维修行业也由此取得了较为长远的发展。然而,在汽车车辆维修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汽车维修企业的未来发展。现代汽车的制造工艺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也给维修技术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面对未来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汽修企业必须要立足于自身,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分析研究相关对策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1汽车维修的概念及特征分析

1.1汽车维修的概念阐述

汽车维护与汽车修理统称为汽车维修。汽车车辆维护是保持车辆自身良好概况,维持汽车工作性能而开展的一项维护性作业。它通过对汽车开展定期的清洁、紧固、检查等相关操作,有效降低各零部件的磨损程度,进而使车辆维持较高的工作性能。汽车车辆维护主要被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这三类。日常维护主要是对车辆进行日常的清洁和安全检查。一级维护主要是由专业性的工作人员进行,在日常维护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对车辆进行相关的、紧固作业,并查看安全部件的可靠性。二级维护在一级维护作业的基础上,将对车辆的检查和调整作为工作重心。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轮胎的更换。汽车修理是恢复汽车本身的工作能力,延长汽车使用寿命的一项恢复性作业。开展汽车修理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汽车因使用磨损而降低的工作能力。其主要是对零部件进行更换与修理,以使汽车保持较为良好的概况。

1.2汽车维修行业存在的重要性分析

汽车制造业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工具,公路建设施工行业为汽车运输提供了可靠安全的线路,而汽车维修业则为汽车的使用提供了充分的安全保障。汽车维修业对于汽车整个制造运输系统来说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汽车在日常使用的过程当中,常常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形与老化,工作性能也在不断下降。汽车维修业就是在汽车技术概况和性能出现变化时,对车辆进行适时的维护与修理,使汽车车辆保持较为良好的使用性能。由此来看,汽车维修业的存在,使汽车的使用寿命大大的延长,增强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汽车维修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整个汽车产业的大跨步前进。

2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车辆的增长速度正在不断攀升,汽车维修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然而,随着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维修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就目前来说,汽车维修业虽然发展势头较为良好,但目前的汽修技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下面将对汽车维修行业目前存在的不足进行简要分析。首先,各个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汽车维修业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这也就导致了部分企业仍然存在使用不合格汽车配件的不良现象,继而使汽车维修质量难以得到良好保障。与此同时,汽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良莠不齐,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较低,从而造成了车辆维修的效率与质量不能够迎合用户目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修行业的创新性发展。

3汽车车辆维修的发展方向研究

3.1汽车车辆维修要向着规模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在以往,汽车车辆维修的发展大多较为粗放。并没有强化细节维修的重要性,零部件维修针对性不强,所以汽车维修业要想实现更大的突破,就必须要转变发展方式,从之前的粗放式发展转变为现在的集约式发展。规模化的汽车车辆维修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从而使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更多地投入到汽车维修行业当中。比如说,可以通过兼并各类小型汽车维修企业,扩大汽车车辆维修的规模,使其不断扩展,并朝着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稳步前进。规模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各汽车维修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中占有更大的份额。

3.2汽车车辆维修要向着科技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社会各行业的升级和发展,对于汽车维修行业而言,维修技术的发展也要不断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进步而提升,先进工艺技术和新型材料的引进对现代汽车维修行业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汽车车辆维修必须要向着高科技的方向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更新当前技术,全面了解高新技术内涵,为用户提供质量更高、效率更快的维修服务。维修技术科技含量的提高还有利于增强汽车维修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3.3汽车车辆维修要向着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随着汽车车辆维修市场体系的不断健全,车辆维修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化,汽车车辆维修服务也在朝着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专项维修服务的普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将汽车维修业务进行精确划分,部分汽车维修企业只承担专项的维修服务。汽车车辆维修这一业务在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在逐步向工业化的方向转型,实施流水作业发展,这一转变提升了维修服务的专业性,使其向着优质化的目标稳步前进。

4提升汽车维修质量的有效措施

4.1规范汽车车辆维修企业的质量管理,严格汽修行业的准入标准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汽修企业必须要采取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确保企业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为企业营造较为丰硕的社会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说,质量管理工作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企业领导必须强化自身的质量管理意识,并对员工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打造企业优质标杆。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要注意规范汽车车辆维修行业的准入标准,对于质量不达标的企业要从严处理。鼓励汽修企业发展自己的特色,形成专业化的汽修技术服务,引进先进维修设备和维修技术,完善当前在维修方面的缺陷。除此之外,要做好对汽修企业的评级检查工作,对企业进行督导管理,确保各项硬件软件条件都能够符合行业标准。

4.2组建专业的车辆维修服务团队

优质的车辆维修团队是提升汽车维修质量的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汽修团队的建设来说,可以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汽修企业之间要加强交流,积极学习其他企业维修人员先进的工艺技术。同时邀请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人员为维修工人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解答,使员工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在每日工作开始之前,车间负责人要再三强调工作规范,做到质量与安全并重。最后,可以通过开展技术竞赛,使员工之间形成相互竞争的良好氛围,促使他们不断精进技艺。

4.3加大对汽车综合检测站建设的投入力度

汽车综合检测站的设立一般需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检测技术相结合,以此使对汽车进行全面检测,综合评价汽车的各项性能和目前的技术概况。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汽车综合检测站建设的投入力度,借鉴其他团队建设成功的经验,并培养维修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兼顾的人员。汽车综合检测站的成功建设可以更好的使汽修团队全方面的掌握车辆的动力性能和可靠性能,为以后的汽车维修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这也是当今时代社会发展对车辆维修行业提出的新要求。

4.4学习汽车车辆维修新技术,实现多方面的技术升级

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来说都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对于汽车车辆维修行业来说,加大科技的投入与开发力度,将会极大的提高汽车维修的效率与综合水平。汽车维修技术的进步发展应该始终紧跟汽车制造业的脚步,例如,先进电气系统的引进与电子监控设备的使用,将会是未来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使汽车维修向着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前进。由此来看,现代信息技术与汽车维修技术的紧密结合,一方面可以增强车辆维修的针对性,有利于维修数据的及时反馈,为后期的车辆维修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还能够使汽车车辆维修这一产业向着规模化的方向快速前进。各企业之间车辆维修新技术的学习交流,可以激发整个行业的创新潜力,不断推动各类技术更新升级,最大限度的贴近用户的需求。在维修技术日益提升的同时,各企业也要注意维修技术与环保技术的结合使用,尽可能的减少车辆维修带给社会环境的污染,使产业充分展现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汽车维修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落后的车辆维修方式必然要被先进维修服务所取代。就目前的汽车车辆维修服务而言,其发展必要与高科技设备相结合。汽车维修行业要想取得新突破,首先,必须具备专业化的维修团队,针对用户需求提供精准的专业化服务。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新老观念进行融合碰撞,为我国汽车车辆维修行业的发展注入崭新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民升,朱吉安.分析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2(020):155.

[2]李亮,潘学志.机车车辆维修的发展方向及对策[J].环球市场,2017(034):375.

[3]张夏爽.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6,023(001):162-163.

[4]廖亿方.分析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新课程(下),2013,08(276):46.

[5]李武成.白城市汽车维修业发展趋势与对策的研究[D].(Doctoraldissertation,东北林业大学),2005.

[6]茹奕洪.我国汽车维修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019):202.

[7]孙继磊.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00328-00328.

[8]孙曦.当前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5(09).

[9]王民升,朱吉安.分析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0).

汽车工业行业发展第6篇

关键词:产业集群;广州汽车;对策

产业集群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它能够产生并释放出集群效应,有助于提升汽车工业的竞争优势。世界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基本上都是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而发展的,但不同国家的集群化方式有所不同。近年来,随着本田日产丰田先后在广州落户,广州汽车工业重新崛起,正逐渐成为国内重要的汽车产业集群。本文就广州汽车产业集群进行初步研究。

1. 广州汽车工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现状

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现有三大基地:东部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基地、北部的花都从化基地及南部的南沙番禺基地。

东部基地主要由广州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黄埔汽车产业园和增城汽车产业基地组成

① 广州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广州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由永和经济区、东区、出口加工区、科学城东部地区等组成。该基地在“十五”期间已投入39.2亿元,“十一五”期间再投入35亿元建设。现有汽车及零部件企业120多家,主要有加特可、本田技研、欧姆龙、光宝电子等世界著名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公司投资的企业。位于科学城的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广州威凯检测技术研究所)规模居国内同行业前列,为企业提供汽车零部件检测技术支撑公共服务平台。

② 黄埔汽车产业园。黄埔汽车产业园位于广州东部,总面积5平方公里,广汽本田第一工厂和东风本田发动机厂位于该区。广汽本田一厂年生产能力达24万辆轿车,东风本田发动机年生产能力已达36万台并将扩产至48万台。

③ 增城汽车产业基地。增城汽车产业基地紧邻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地规划建设面积22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6平方公里。现有汽车及零部件企业80多家,区内的广汽本田二厂首期已完成年生产能力12万辆轿车的建设,二期将建成24万辆轿车的年生产能力。福耀玻璃、日本电装、广汽本田(增城)SP物流中心等著名企业已落户该基地。

2.北部汽车产业基地由花都汽车产业基地和从化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组成

① 花都汽车产业基地。花都汽车产业基地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首期面积15平方公里。花都汽车产业基地已引进日产汽车、万宝井汽车部件、康奈可汽车电子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110多家汽车相关的项目,其中,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拥有年产36万辆的生产线和24万台发动机项目。东风日产乘用车技术中心是日产在海外的第三个研发中心。到2010年,花都区汽车整车生产能力将达到50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

② 从化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从化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位于从化经济开发区明珠工业园。投资总额达4.14亿美元的中日合资广汽日野汽车生产项目已在该基地落户。该项目占地1.06平方公里,以生产高档重卡、牵引车为主,计划首期形成年产重卡2万辆、轻卡3万辆的规模,于2009年中投产。同时,丰力轮胎、万墩动力、坤江汽配等10多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已落户从化并投入生产。

3.南部汽车产业基地由南沙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和番禺汽车产业基地组成

① 南沙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南沙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面积21.5平方公里,由A、B两区组成。A区占地20多平方公里,以广汽丰田项目为龙头,包括了广汽丰田整车及发动机、日本电装、丰铁汽车部件等项目及其配套的零部件、物流、服务企业。B区占地1.5平方公里,是高标准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入园企业可以自行买地建厂,也可以采用租赁厂房的方式投资建厂,目前已有2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该基地建有全国首个汽车专用码头——广州港南沙汽车码头,面积为42万平方米,可同时停放3600辆车,形成十分通畅的汽车及零部件产品海上物流通道,成为亚洲最大的海上汽车物流枢纽。

② 番禺汽车产业基地。番禺汽车产业基地由现代产业园汽车产业基地和万洲汽车零配件产业园组成。现代产业园汽车产业基地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工业区内。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生产基地坐落在该产业园,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总投资68亿元;其中研发占地0.3平方公里,投资30亿元;生产工厂占地1.2平方公里,一期工程投资38亿元。广汽集团番禺汽车研发生产基地整车工厂一期生产能力10万辆/年,二期生产能力20万辆/年;发动机工厂一期生产能力10万台/年,二期能力25万台/年;首款产品为安全、环保、节能的三厢中高级轿车,将于2010年下半年投放市场。广汽集团番禺汽车研发基地以汽车工程研究院为核心,承担自主技术与自主品牌乘用车的研发任务,为自主品牌生产基地提供整车、发动机和变速器系列产品,发展与国际同步的产业核心技术,将进一步增强广州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万洲汽车零配件产业园位于番禺南部,规划面积1.77平方公里。番禺汽车产业基地拥有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番禺巨大汽车音响设备有限公司等近50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

广州汽车工业产业集群成功的关键因素

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的成功发展得益于经济和工业基础。广州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是中国最大的轿车消费市场,占了全国市场的1 / 4,这是广州发展汽车工业、广州汽车产业集群成功的重要市场基础。汽车产业的产业链较长,形成产业集群对工业基础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而广州拥有全国40 个工业门类中的37 个,是华南地区工业体系最完善的城市之一,拥有工业门类较为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较强。宽松和发达的经济环境,优越的投资环境是广州能够形成一个新的汽车产业集群的根本原因。

在经营方式上,在处于中心地位的大企业的带动下,各中小企业按照大企业的要求,为其加工、制造某种产品的零部件、配件或者提供某种服务;另一方面,又完成相对独立的生产运作,取得自身的发展。广州通过整车工业吸引和带动零部件产业发展、通过零部件产业发展托起广州整车工业壮大的产业链投资方式形成了广州汽车整车与零配件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极大地促进了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

在产品结构上,广州的汽车产品结构逐步改善,形成了包括高 、中、低档轿车,大中型客车,轻型卡车,各种改装车及相关配套零部件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品结构的扩大促进了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

当前广州汽车工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广州汽车产业起步较晚,汽车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广州汽车产业集群还处于集群的初级阶段。广州汽车产业更多表现的是生产集中的特点。生产集中仅仅是相关企业集中在一个地区,但相互之间的联系非常少。而集群则要求整车厂和相关配件厂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实现专业化的分工协作,而不是汽车厂家的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实行内部配套,使得整个交易处于集团内部,企业得不到集群带来的外部效益以及知识共享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

2.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空间布局分散,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我国汽车企业无论大小还是合资与否都各自拥有大量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普遍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弊病,使得汽车企业纵向一体化的程度非常高,专业化程度低。广州汽车工业也有类似情况。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体系是不经济的,不仅导致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且也制约着汽车零部件业本身的发展。此外,在一个广州市同时并存多个汽车产业基地,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

3.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相关产业发展滞后。根据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一个产业不能单独形成竞争力,还必须有相关产业的支持。而汽车工业又是关联度极高的制造业,不仅涉及到上游的钢铁、有色金属、橡胶、塑料和机械电子等部门,而且其产业链延伸到道路交通、金融保险等诸多行业。一方面,汽车工业的发展会带动这些相关产业向前发展;另一方面,这些产业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广州汽车相关产业如电子技术和服务贸易等相对落后,难以满足汽车工业日益精益发展的需要。

4.广州汽车产业集群规模偏小。虽然广州市汽车产业近几年发展很快, 汽车工业产值排在全国前列, 但与上海和长春还有较大差距。目前, 广州市规模最大的汽车厂家是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东风日产乘用车有限公司, 但规模与国内三大汽车集团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在核心技术、产能、市场覆盖面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扩展。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广州汽车产业集群对策

汽车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规模性强、集群发展的产业特征, 汽车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广州汽车产业集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在当前世界汽车业发展已非常成熟的情况下,广州要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汽车产业集群,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快速成长;同时,制定产业集群的发展政策,通过对相关经济政策如产业导向、税收、项目审批和投融资环境等进行调整,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到产业集群中来,使产业链在最短距离整合, 发挥城市汽车制造基地的整合效应。

2.发展广州汽车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

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是产业集群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们能把集群内众多的中小企业连成一体,通过制定本行业的行规行约,建立行业自律性机制,规范行业自律行为,反不正当竞争,保护合法经营,协调行业内部价格,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和法制,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公平竞争;它们不仅能帮助建立集群内企业的学习链,加快知识在集群内部的扩散,促进整个集群升级,而且通过对集群内汽车品牌的宣传,可以为汽车产业集群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和地域品牌;它们还能够发挥半官办机构的优势,通过提供交流信息平台和对话模式,充分听取汽车行业同仁的意见,反映集群内各企业的愿望和要求,形成具体的建议供行政立法部门和政府部门参考。

3.推进广州钢铁、电子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相关产业和有关社会机构的支持。汽车业集群与相关产业的关系是互动的,即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汽车产业集群会带来其它产业企业的集群,这些集群反过来又会推动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广州近期应重点发展钢铁、石化、电子基础工业及汽车金融、会展、物流、教育等汽车相关行业。

4.引进欧美系关键性汽车企业,发展广州自主汽车品牌

在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中,关键性企业是决定产业集群能否诞生的基础。世界上的汽车产业集群的出现要么是由于当地存在强大的零部件基础和工业基础,而吸引关键性企业前往投资;要么就是当地本身存在着关键性企业,在其周围有着成批的配套厂家落户。关键性企业由于具有凝聚力和示范性作用,能吸引广大零部件和相关企业前来投资,并把它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组成一个强大的企业群。因此一个地区要发展汽车产业集群,就必须引进或发展关键性企业在本地落户。

日系汽车企业已在广州取得长足的发展,并且奠定了广州汽车工业在全国的地位。将来广州汽车工业欲在全国竞争中脱颖而出,势必引进欧美系汽车企业,才能有实力超越上汽集团及一汽集团。广州市的汽车工业要取得长远发展, 必须加大对汽车研发的投入, 特别是零部件开发的投入, 形成一定的自有核心技术优势,并大力发展自主汽车品牌。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 广州外经贸白皮书. 2009.

[2]李江涛. 2009年中国广州汽车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3]吕继尚,黄涛. 广州成南中国汽车研发中心.广州日报,2004年12月7日.

汽车工业行业发展第7篇

关键词:汽车工业;创新;发展;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11-01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只有进行技术创新,我国汽车工业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二零零六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形成了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我国汽车工业如何进行技术创新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全球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

汽车行业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标志,汽车诞生于一八八六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到现在世界汽车工业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从国际汽车工业发展历史来看,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有两种模式:自主研究开发模式和引进技术自主开发相结合模式。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发达国家基本上采用自主研究开发模式。依靠本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研究基础,自主研究开发,技术有很强的独立性,处于世界汽车技术水平的领先地位。日本、韩国等国家采用引进技术自主开发相结合模式,他们在汽车工业的发展初期引进、学习、吸收国外产品和技术,形成相应的自主研究和开发能力。有人认为,世界汽车工业技术创新存在另外模式,本国的汽车工业完全依赖外国的产品和技术,例如,巴西和墨西哥等国家,汽车工业的技术发展有很强的国际依赖性。世界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政府的政策导向是汽车技术更新的巨大动力,国家之间进行技术合作和交流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是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保障。

二、我国汽车工业研究开发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在技术水平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1、载货车、客车、专用车领域,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具有一定开发能力,但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相比,在高档产品的开发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2、轿车领域,我国汽车工业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在原有平台的基础上做局部改进创新,但整体轿车开发能力尚不成熟的,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3、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领域,我国汽车工业在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能力,对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许多关键零部件是国外产品的仿制品。

三、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

1、引进技术,自主开发为本,联合开发为辅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梦想,与是与国外汽车生产大国存在差距的关键。形成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是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问题。中国汽车工业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市场换技术,汽车工业想走“引进一吸收一消化一创新”之路,但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始终停留在“引进一模仿一再引进”过程中,转变认识。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没有必要照搬日本、韩国的发展模式,制定最优的技术创新模式。利用国内科技力量做好二次创新,提高产品的开发能力,政府要鼓励企业通过合作开发方式,

获得新技术。坚持两条腿走路,以我为主,提高开发新产品的水平,最终形成自主开发。

2、加强汽车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量,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包括,人力资源、研发能力建设,战略规划和组织机构。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世界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汽车研发方面的投入加大,国家应支持大集团研发中心的建设,对关键性的技术开发项目给予金融政策支持,调动企业自主开发的积极性。实施人才战略,人才战略是实施产品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一支拥有现代汽车技术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人才队伍,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

3、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