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儿科护理改善项目(合集7篇)

时间:2023-10-17 09:36:09
儿科护理改善项目

儿科护理改善项目第1篇

项目教学法是儿科护理中一种应用性强、教学效果好、与临床实践有效对接的新型临床教学方法。它颠覆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重视教师演示、学生记录的教学模式,而将学生置于学习实训过程的主体地位上。本文具体分析了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及其优势,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深化对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升学生的护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儿科护理;实训教学;应用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当前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完善,人们的医疗需求不断增大,各类护理专业备受追捧。为了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有效对接,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重视和突出临床实践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各类护理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该方法在儿科护理实训中的应用。下面笔者将具体来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训中的具体应用。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与优势分析

1.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项目教学法,顾名思义,是以实训项目为核心和主线来组织教学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而要求教师扮演好学生的合作者、推动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在实训教学前先将每个实训项目的操作规范和要求详细地讲解给学生,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并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理解、掌握、巩固新知识。学生在解决项目遇到的各种困难时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锻炼了思维和归纳能力。

2.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第一,有助于革新教学模式,强化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在项目教学法的引导之下,教师由主导者变为指导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主动理解和掌握操作要领,并在具体实践中深刻理解操作要领。这样,理论技能在实践中得以掌握和巩固,学生真正成为了实训学习的主体,学习效果的提升得益于学生主动性、自我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的综合运用。第二,有利于提升实训教学的实用性,为学生正式踏入护理岗位打下技能基础。在项目教学法的指引之下,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实践需求为导向,岗位需要什么技能,实训就教什么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当前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而且实训教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到的都是今后有用的技能,大大提高了与实际需求的对接程度。

二、项目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1.项目教学法的设计与安排

儿科护理实训课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有效调整儿科护理实训的教学内容。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更换尿布法、约束法等内容已经不再适应未来趋势,所以予以删除;而相应的,需要增加婴儿沐浴法、婴儿抚触、小儿心肺复苏等护理项目,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岗位实践为检验标准,不断革故鼎新,去旧迎新。这样才能永葆实训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项目教学法的开展与实施

项目教学法开展和实施的核心是要积极配备教学设备,完善教学条件,营造良好的临床实践环境。完善配备设施是最基本的要求,是顺利开展实训教学的依托。只有打造了实训环境,学生才能够更加精确的掌握实训要点,培养自身技能。游泳池、吸氧装置、吸痰装置、床头灯等都是需要按要求配备的;而且,实训室的内外墙壁和挂饰等要遵循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设置,为学生提前适应做好准备。

3.项目教学法的分析与评价

实训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发生改变,也就意味着教学评价要相应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是教师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这种评价过于单一,也不利于今后教学的改进。因此,引入了项目教学法之后,教学评价也需要添加学生自我评价部分,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做出学习反馈和评价。这样更有助于改进今后的教学实践。

三、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发现,项目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实训当中的应用价值是极其深远的。它具有创新教学模式和加强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学科建设的优势,并且笔者着重分析了项目教学法设计与安排、开展和实施、分析和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以期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学生进入护理岗位做好充分的技能准备。

作者:张瑜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娜.儿科护理实训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

儿科护理改善项目第2篇

关键词:品管圈;儿科护理;满意度

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也称持续质量改善小组,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医院管理领域,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工作劳动的员工,围绕战略目标及存在的问题,让员工自动地参与管理活动[1],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更好的完成工作。从尊重人性出发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科学化水平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益的关键,特别是在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下,儿科病房更应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技术方法、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提高家长满意度。

2013年6月,我科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为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谨防家长满意度下降,运用品管圈理论和方法展开活动,取得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共有50张固定床位和15张加床,护理人员共21人,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8人,护士10人。2013年6~11月在本科室进行治疗的患儿共927例。

1.2品管圈的组建 在本科室组建品管圈前,对所有护士进行培训,讲授开展品管圈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并进行品管圈活动相关知识考试。然后根据科室情况,以护理小组为单位自发组圈,6~8人为一圈,圈长以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形式产生。护士长担任辅导员,科护士长担任督导员。

2问题与对策

2.1原因分析 对现状和设定的目标进行解析,即对可能造成家长满意度下降的各种原因,制作成鱼骨图,并从中找出原因,对要因进行现场查检验证 ,得到了①护士工作繁忙;②人力不足;③穿刺技术水平有限;④知识技能更新慢;⑤病区环境差,加床多;⑥沟通方法欠缺等原因,见图1。

图1 原因分析

2.2对策实施 组织全科护士讨论,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确定各岗位组长。提高护士对患儿肢体语言的理解水平、请医生指导讲座等。以专人负责的方法实施对策,对每一项对策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动态跟踪掌握 ,将各项改善结果以同步查检数据的方式呈现,并尽可能详细记录对策实施过程与结果 ,以了解每项对策改善成效。对于确认为实施有效的对策,将其作业方法加以标准化,制作成作业标准化书,以便全体护理人员能够了解、遵守,使该成果得到应用、持续改善。

2.3效果评价 出院患者填写患儿家长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满意度。

2.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3结果

通过组建品管圈相关一系列措施后,发现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由原先的81.33%提高到95.21%,该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结果显示,护士考核分数也较开展品管圈前有了明显提高(见表1)。这些结果表明组建品管圈不仅可以提高护士对医学护理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可以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4讨论

4.1由于患儿人群的特殊性和病情发展的可变性,品管圈活动适合在儿科护理人员中开展。该活动应该要让员工了解其中之意义及正确做法,增强培训效果,将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意识,从而提高管理效果。品管圈活动倡导以一线部门为中心,组成质量改善圈,共同学习、讨论、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自下而上卓有成效的质量改善机制,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有效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质量以及降低各种错误的发生[2]。有研究[3]表明,在新生儿ICU中实行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工作的错误率。在药剂科实行品管圈活动后,有效降低了药品调剂过程中的差错发生率。通过定期开展科会学习,让圈员有更多的时间交流与学习,从而大大促进了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圈员积极投入圈内,增强日常工作中默契度。圈员们在平日工作中互相监督、互相学习,护士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升,科室人员的团队精神也得到了有效激发。

4.2设立公休座谈会,拉近护患双方的距离,以满足患者需求为目的,使患儿及其家属更加理解和信任护士的工作,从而能主动配合各项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品管圈活动能让护士提高自身素质,发掘潜能,认识到自身价值,同时强化团队意识,提高儿科整体护理质量。同时,也能减少护患矛盾,提高儿科家长满意度,促进了护理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旺君,王利香.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55.

儿科护理改善项目第3篇

王丽:女,硕士,护师

通讯作者:申玉洁,女,本科,护师,助理护士长

王丽 张先红 付利珍 吴序华 何莎莎 高雄 刘艳 代蓉华 申玉洁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严格按照PDCA的步骤,通过确立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况,设定目标,分析原因,进行对策的拟定实施及检讨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率由改善前的82.50%降至改善后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活动后每个患儿在胃管使用方面成本节约了3.36元。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意外脱管率,减轻患儿痛苦,并能有效节约成本,避免浪费。

关键词 品管圈;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02

Effect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n reducing the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neonatal gastric tube

WANG Li,ZHANG Xian-hong,FU Li-zhen,et al(The Childnen′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14)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activities in the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neonatal gastric tube.Methods:A QCC work group was set up. Group member carried out the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procedure of P-D-C-A. The phrases of the activities were composed of determining the subject, drawing up a plan, grasping existing circumstances, setting target, analyzing reasons, planning of game and so on.Results: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neonatal gastric tube decreased from 82.50% to 21.43% after intervention.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dditional, there was cost savings of 3.36 yuan RMB for the neonate using neonatal gastric tubes.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QCC activities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neonatal gastric tube, alleviate the suffering of patients, save cost.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Neonate;Gastric tube;Unplanned extubation

随着围产医学的迅猛发展,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存活率已大大提高,但由于其吸吮、吞咽及消化功能都比较弱,往往带来喂养困难或是消化道的疾病,因此留置胃管不仅成为新生儿胃肠道喂养获得良好营养支持的主要渠道,也是评估及改善患儿胃内状况的重要工具。据调查显示,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率显著高于成人[1,2]。反复的插管不仅会造成患儿的损伤,使其住院天数延长、住院费用增加,而且也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3,4],此外还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不利于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及责任心的培养。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从事相同或相似工作的基层人员,自发进行的品质管理活动[5]。我院新生儿一病房自2012年成立QCC小组以来,针对患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率高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方式,不断发掘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品管手法加以分析、改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组圈“品管圈”活动从2012年11月在我科首次发起,通过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QCC活动的知识培训后,我们遵循指导性原则进行组圈,最终确定“品管圈”成员共9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6人。研究生学历占11%,本科学历占89%。此外,我们选出辅导员1人,圈长1人,圈秘1人,圈员6人,并明确辅导员、圈长、圈秘、圈员的职责。

1.2圈名、圈徽及圈歌、圈舞的选定每1个品管圈都有1个圈名和圈徽[6],我们也不例外,为了集思广益,QCC小组成员发动全科护理人员开动脑筋,各自设计圈名和圈徽,最终通过两轮投票,“摇篮圈”成为QCC小组活动的圈名。圈名的寓意为:小小的摇篮象征着温暖的怀抱,它寄托着父母的期待,也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新生儿一病房的每一位“临时妈妈”愿用自己温暖的双手铸就生命的摇篮,为折翅的小天使驱赶病痛,让他们重新自由翱翔。整个圈徽由3部分组成,底部代表着“临时妈妈”托起生命摇篮的双手;中间部分代表着降临人间的小天使甜甜的睡在温暖的摇篮里,顶部的繁星点点象征着祝福与希望。此外,为了丰富“品管圈”活动的文化内涵,我科QCC小组成员还制作了圈歌、圈舞。

1.3方法

1.3.1主题选定召开“摇篮圈”全体圈员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法”,充分挖掘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别依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按5,3,1分来进行评分,最终选出“摇篮圈”第一圈活动的主题为“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意外脱管率”。将本课题报我院护理品管办审批,通过后立即开展活动。

1.3.2活动安排一般3~5个月为1个“摇篮圈”活动的周期,一期活动解决1个主题,每1~2周召开1次圈会议,每次会议50~60 min,并有专门人员负责会议记录。“摇篮圈”第一圈活动开始于2013年1月7日,历时15周,按照计划、实施、确认、处置分别占30%,40%,20%,10%的比例开展活动,每项具体的步骤都指定2名负责人,并且绘制了详细的活动计划甘特图。

1.3.3现况把握为了对我科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护理工作内容进行充分的掌握,“摇篮圈”小组成员首先绘制了“新生儿胃管护理流程图”;然后通过脑力激荡法讨论并设计出“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原因调查表”,充分利用“三现原则”进行现况调查,以便制定查检表;最后根据查检表,绘制了改善前的柏拉图(图1)。同时我们得出了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原因主要为:患儿烦躁,镇静约束不到位;胃管固定方式不当;患儿分泌物多,易打湿胶布;护士操作不当等,共占83%。依据80/20原则,将以上原因列为本圈活动改善的重点。

1.3.4目标设定根据品管方法目标值设定公式[7],对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率进行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现况值通过现况调查得出为82.5%;改善重点从柏拉图中得出为83%;圈能力通过圈小组成员的综合评定为70%。因此,我们的目标值=82.5%-(82.5%×83%×70%)=34.57%,即拟定我科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率由82.5%降至34.57%,降幅为47.93%。

1.3.5解析明确目标后,组织圈员利用鱼骨图手法(图2),从人、物品、环境、方法4个方面对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将所有的小原因进行评分,按80/20原则选定要因(椭圆框内表示要因)。

1.3.6对策拟定、实施及检讨针对要因,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寻求改善对策,并对每一对策依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来进行评分,按80/20原则共拟定4个对策,经上级核准后进行改善实施。详细的对策方案具体如下:

1.3.6.1针对患儿烦躁易自行拔脱胃管情况,首先排查患儿烦躁的原因,尽量减少外界环境给患儿带来的不适,保持病区环境安静、温湿度及光线适宜,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尽量减少对患儿的干扰;其次,严格落实基础护理,增强患儿的舒适度;最后,强化护士的责任心及爱心,加大对患儿的安抚力度。

1.3.6.2针对胃管固定方法不统一、不规范情况,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制定了适合新生儿的合理有效的胃管固定方法,科室内小范围试验后,形成统一的标准,并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学习。具体方法如下:清洁患儿一侧面颊,然后均匀涂抹3 M液体敷料,涂抹面积稍大于半张3 M透明敷贴的面积,将胃管外露部分沿嘴角至耳垂连线方向固定,从嘴角旁开1横指处起(以患儿示指为准),放置半张3 M透明敷贴,无张力平整覆盖后塑形、粘贴。

1.3.6.3针对患儿口、鼻腔分泌物多,易打湿胶布,导致胃管滑脱,我们固定胃管前,首先清洁患儿口鼻腔周围的皮肤,并选择防水、透气的3 M透明敷贴固定胃管;此外加强对患儿的巡视,发现口鼻腔分泌物及时清理,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如雾化、翻身拍背等,必要时遵医嘱合理使用抗感染的药物。

1.3.6.4针对医务人员、护理员过度牵拉导致胃管滑脱,我们首先加强管道、线路的规范放置,在胃管末端贴有醒目标识,同时床头放有温馨提示牌;其次,加强对全科医务人员、护理员的培训,尤其是新进科室人员(进修、实习、轮转人员),反复强调胃管的重要性及接触患儿动作轻柔的重要性,避免强行牵拉胃管。

1.4效果观察为了检验对策的效果,我们又制定了改善后的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原因调查表,通过将近6周的调查,经确认以上四种对策有效。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有形成果

2.1.1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意外脱管率明显降低通过QCC活动后,我科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意外脱管率由活动前的82.5%降至活动后的21.4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我们的目标达成率为:(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21.43%-82.5%)/(34.57%-82.5%)×100%=127.4%。进步率为:(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82.5%-21.43%)/82.5%×100%=74.02%。

2.1.2节约成本每根胃管的进价是5.5元,方法改进后,每位患儿在胃管使用上的成本节约为:(82.5%-21.43%)×5.5=3.36元。

2.2无形成果QCC活动前后对每一位圈员自信心、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责任心、积极性、成就感、沟通协调能力、品管手法8项内容进行调查,每项内容1~5分,计算出每项的总分及平均分,绘制出雷达图(图3)。结果显示,每项指标都有提高,尤其是在品管手法和团队凝聚力方面提高最为明显。

3讨论

“品管圈”活动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出并确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8]。我科通过开展QCC活动,全体圈员不仅学会了头脑风暴法、甘特图、查检表、柏拉图、鱼骨图、雷达图等基本的品质管理工具,而且能够从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出发,由外及内,由点到面的层层剖析,从诸多因素中找出要因,制定长久有效的实施对策,达到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意外脱管率,节约了成本,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也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减轻了工作压力,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使临床的护理工作及质量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

“品管圈”强调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新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对传统自上而下管理模式的合理补充,使医院充满活力和创造力[9]。在QCC活动的过程中,圈员自动自发的参与活动,享有自主权、参与权和管理权,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现场管理模式下,圈员既是工作的实施者,又是工作的管理者,获得工作中最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提高了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和团队凝聚力等。

最后,通过成果汇报与学术总结提升了PPT制作能力,锻炼了演讲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术论文撰写及科研能力,并通过成果分享,逐步带动全科及其他护理单元,推动全院实施科学管理,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许翠花,张艳红,张玉侠,等.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现况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41-243.

[2]朱洪琪,李欣.小儿外科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75-79.

[3]毛丽洁,郑秀云,赵思思,等.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1,18(1A):49-51.

[4]许翠花.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调查和临床实践[D].上海复旦大学,2012.

[5]张小红,许月萍.运用品管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实践[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7):19-21.

[6]章雪莲,曹敏飞.品管圈在减少电话预约挂号登记错误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2):38-40.

[7]张幸国主编.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

[8]王秀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医学,2011,9(4):1089-1090.

[9]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130.

儿科护理改善项目第4篇

随着科室条件的改善,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狠抓护理服务质量,严格落实规章制度,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2021儿科护理工作计划模板,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021儿科护理工作计划模板一

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病员满意度

1、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评选最佳护士,进行鼓励。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2、规范护士的语言行为,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

3、严格新分配护士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以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技术操作的考核,合格者才能准予上岗。

4、科室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征求病人意见,解决问题。

二、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改善临床护理服务:

1、试行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规范护理程序,增高整体护理病历质量,丰富健康宣教内容,更好的为患儿进行整体护理。

2、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增高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一次教学查房,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

以《第五版基础护理学》为基础,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十一项护理技术及急救能力训练,增高护理质量,培养一支业务技术精,素质高的护理队伍。

1、制定20_年训练计划,由科室业务能力突出的护士担任培训老师。加强十一项护理技术,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强化法律观念,组织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鼓励护士自学并做好读书笔记。

2、高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给低年资护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3、对在历次考核中成绩优秀护士大力表扬,给予奖励,激发护士爱岗敬业热情,更好的为患儿提供爱心服务。

四、加强基础护理,规范工作秩序。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次操作前洗手;做好每天治疗室病房空气消毒,严防医源性感染。

2、切实做好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位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业务查房等制度。

2021儿科护理工作计划模板二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为进一步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总旨,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护理部有关精神结合我科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儿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组织讨论学习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2、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合理搭配老、中、青值班人员,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3、加强重点病儿的管理,如监护室的特护患儿和普儿病房的危重患儿,把上述患儿做为科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4、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规范护理文件记录,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5、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办公班护士真诚接待新入院病儿,把病儿送到床前,主动向病儿家属做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

2、要求责任护士每天与患儿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病儿的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认真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告知程序,尊重患儿家长的知情权解除患儿家长顾虑。

3、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服务质量高的护士给予表扬鼓励,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

三、深入开展“人本位”整体护理工作。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责任。

1、对各班职责进行修订,改变排班模式,细化各班的工作流程,查找薄弱环节,明确护理分工,力求新的职责更合理实用。

2、抓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实行责任护士负责制。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随时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保障患者安全,体现人性化的护理关怀。

3、深化护士分层使用,依据病人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四、护士实行绩效分配

分配原则:效率、质量优先,按劳分配,兼顾公正、公平。

分配依据:病人满意度、工作量、存在的风险、护理质量、责任心。

五、加强患者健康教育

1、由责任护士做每天根据科室常见病的治疗和护理常规、特殊饮食、疾病的自我

预防、用药的注意事项,向病人做详细的讲解,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护理。

2、每月召开一次护办会,每位护士汇报工作情况与感想。每月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认真听取患者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六、新业务、新技术

1、重点发展小儿康复保健,选派1-2名护士进修小儿康复保健。

2、增强科研意识,力争年内开展新技术1-2项。

2021儿科护理工作计划模板三

20__年是我院克难提速、推进内涵建设的关键年,护理部将紧紧抓住“二级综合医院评审”这一契机,围绕医院总体发展目标,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爱做管理,着力打造一支金牌护理团队

按照医院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要求,护理部和护士长作为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以及各项制度、规范的具体践行者与督导者,其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导向作用尤为重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什么样的护士长队伍就有什么样的护理团队,而金牌护理团队是优质护理的支柱!护理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改变既往的“主任要求,护士长服从”的被动管理,为护士长创造一个宽松的管理环境。引导护士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管理,让护士长将主要精力放在科室的管理上,管理好科内病人的安全、治疗及健康指导,管理好护士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动态,协调好医、护、患三方关系,确保科室护理质量及安全。护理部在各项管理措施的具体实施中,要注重把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理念与医院文化建设逐步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中,认准角色,摆正位置,不做护士中的“人上人”,要做护士中的“人中人”,营造关心、尊重、信任的护理氛围,增强护士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每一名护士为自己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而骄傲与自豪。

二、品管驱动,圈圈相连

护理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其特性决定了任何一项护理工作都有诸多的环节所组成。为更加科学、规范地运用PDCA管理模式,20__年我们将品管圈(QCC)引入护理管理。针对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如何指导病人正确服用口服药”、“如何提高小儿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等成立相应的品管圈,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积极参与性,变“要我工作”为“我要工作”。利用PDCA循环理论,剖析现状问题,深度分析原因,设定活动目标,制定活动计划,进行对策整改及实施。力争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护理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得以解决,使工作流程更加顺畅、护理服务更加专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护士的个人成长与进步,达到一种全院齐动员参与护理管理的工作状态,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容易推行,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四到位”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部将紧紧围绕“规范护理质量,完善制度建设、推动持续改进,提升服务水平”的工作思路,以质量――安全为主线,以“护理病人到位、病情观察到位、文书记录到位、内涵体现到位、服务满意度提高”为工作重点,实现持续质量改进。通过常态化的定期检查与指导,使护理人员真正理解核心制度的内涵,懂得如何用制度指导实际工作。严格落实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定期进行不良事件案例分析,使全院护理人员警钟长鸣。规范护理质量管理,定期举办“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士服务内涵”为主题的个案追踪护理质量评价活动,通过“疑难危重病例”的现场讨论评价活动,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对疑难危重病例的护理和抢救能力。进行“护士长查房质量现场评价”活动,转变管理者护理质量评价的理念,使护士长在工作中更加注重细节管理和制度的执行力,从而为建立科学的评价流程、方法以及护理质量评价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实施多形式质量控制,护理部根据“季安排、月重点”工作计划,深入科室针对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护理安全与急救管理等检查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坠床、跌倒、压疮、拔管病人及高危病人的质量追踪监控及指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记录,从而保障患者安全。

四、构建护理质量管理新体系

原有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从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消毒隔离、安全管理以及病房管理等方面进行督查,是以单个质控项目进行评价,应对性、突击性强,管理者很难科学、全面地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变以往按质控项目进行划分,侧重于责任分工方式、排班模式、患者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的落实、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从患者、护士及护士长涉及的各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质控,在不同时间段更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患者的治疗及生活护理,了解护理人力资源情况、护士分层使用情况等,及时给予护士长以及临床护士有效地指导,更好地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五、护理技能与管理创新

谈到创新,给人的感觉就是护理领域“档次不够”、“项目少之又少”,护理被放在了“辅助”位置。但是,护士是医院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与病人接触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人群,他们进行的每一个技术变革,对患者都会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正如一位护士所言,不求“惊天动地”,只求“为病人所用”。20__年,护理部计划在上级护理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在“护理改革、发明和创新”方面实现突破,用实际行动证明护理的专业价值。

儿科护理改善项目第5篇

关键词:儿科;品管圈;大便标本;小便标本;送检

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国内多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有工作性质相近的4~10人组成,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让圈员自发的参与品管圈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利用基本的品管和改善手法,使各种问题得到改善[1]。2013年1月,本院儿科开展了以"提高大小便的送检率"为主题的QCC活动,效果满意,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组圈与主题选定 2013年1月我科根据自愿参加品管圈活动,热爱集体,关心团队建设,能观察分析,出谋划策,责任感强的原则成立了"无忧圈"组织。本圈有8名成员,护士长担任辅导员,选举1名圈长负责圈内活动。针对儿科存在的问题,经圈员对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进行投票评分,确定"提高大小便标本送检率"为本次的活动主题。本次活动为期6个月,我们按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这10大步骤实施活动,定期召开圈会并记录活动内容。

1.2现状把握 由圈员根据儿科住院患者分析2013年1月14日~31日出院134人,未及时送检标本得到数据见表1。

1.3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

=现况值-(现况值*改善能力*圈能力)

考虑到实际情况,将本次圈能力设定为80%,根据柏拉图博士的八二定律分析,将本次提高大小便标本送检率的目标值定位95%。

1.4解析与对策拟定 由"无忧圈"圈员采取头脑风暴,从护士,患儿,病房环境及其他方面查找大小便漏检的原因,最后统一意见,运用鱼骨图进行特性原因分析。

1.5对策实施

1.5.1建立大小便未送检登记本,包括床号,姓名,性别,未留取原因,检查者。

1.5.2制定科学的送检标本的流程 医生开出化验医嘱-常规化验由办公班处理医嘱,在标本盒上贴好标签-责任护士核对后分发标本盒,告知患儿家属留取标本的意义,时间,方法及注意事项和放置位置-责任护士每天下午巡视病房时对未留取大小便标本的患儿再次提醒-前夜班护士根据大小便送检记录情况再次宣教并提醒患儿家属次晨留取标本-后夜班护士收取标本,电脑中标本采集确认-过期未留取大小便标本者有责任护士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后留取,对长时间不能留取者有主管医生协助督促留取-办公班护士查收报告单并登记-护士长1次/w检查落实情况。

2 结果

2.1有形成果评价 利用2013年3月~6月的数据收集计算出大小便标本的送检率见表2。

活动结束后按公式计算出目标达标率和进步率。

目标达标率 =(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

=114.51%(小便标本达标率)

=135.71%(大便标本达标率)

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

=10.7%(大便标本进步率)

=19.3%(小便标本进步率)

2.2无形成果评价 对QCC手法的运用,对团队精神,责任荣誉,活动信心,沟通配合,促进脑力开发等项目进行评价,得到了明显的进步。

3 讨论

3.1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凝聚力 通过"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工作效率,学习新的品管手法,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同时还培养了圈员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圈员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营造了团队愉快的工作氛围,促进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实处[2]。护理质量管理不再是护士长为主[3],而是全员参与改进。

3.2持续改善工作质量 "品管圈"活动要按PDCA循环进行,通过问题逐个的解决,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作为工作制度,使工作质量循环前进,阶梯式上升。而失败的原因,经过总结和分析后,也可以作为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品管圈活动能有效的挖掘圈员的管理潜能,实现全员参与及质量持续改进[4]。

参考文献:

[1]林瑞荣.品质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146.

[2]洪素菊,胡伟玲.品管圈在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560-1561.

儿科护理改善项目第6篇

二、深进展开整体护理,全面进步职业素质

1、组织学习《儿科学》,熟习了相干疾病的病因、病理及病发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进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进步了用护理手段解决题目的能力,增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题目。

3、每个月组织了一次护理查房,分析题目,提出整改措施。

三、重视护理职员素质培养,加强业务学习,技术练习,进步应急急救能力

1、抵年资护士加强了十五项护理技术练习,进步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进步了技术水平。

2、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练习,工作中老护士给低年资护士做好榜样,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得到了发扬光大。

3、加强了护理职员的法律意识,强化了法律观念,组织学习了相干法律知识,并灵活应用到工作中往。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进步了护理工作质量,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秩序,使小儿科护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穿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每次操纵前洗手,每晚医治室紫外线消毒,病房空气消毒,严防了医源性感染。

2、严格执行了早班制度,切实帮好了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严格执行床头交***制度,对病人病情做到九知道,在交***时向放工护士做好了具体报告。

4、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确保各项护理指标到达二级甲等医院标准。

5、展开了婴儿抚触,拓展护理技能。

儿科护理改善项目第7篇

关键词:专案改善;标本采集;尿便;及时率

尿便检验是保证病历完整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反映患儿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项基本指标。近年来,本院儿科住院患儿尿便标本常因各种原因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留取。不能及时留取尿便标本,影响了病历的完整性,甚至延误诊断与治疗,从而影响患儿及家长的情绪,也增加了其他班次护士工作量。护理专案是指对护理中特定的事件,使用系统的分析及改进方法,为达到特定目标的一种活动方案[1]。本研究对本院儿科2019年1—4月留取尿便标本不及时的原因进行分析,成立专案改善小组,根据分析结果制订出相应改进措施,并对措施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从而有效提高了住院患儿尿便标本留取的及时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院儿科共18名护理人员,选取其中的6名护理人员(5名护理人员均参与夜班工作)参与专案改善。将2019年1—4月于本院儿科住院的所有患儿留取的144例次尿标本、152例次便标本作为专案改善前组,将2019年5—8月于本院儿科住院的所有患儿留取的205例次尿标本、201例次便标本作为专案改善后组。

1.2方法

1.2.1成立专案改善小组尿便标本专案改善小组(简称专案小组)由1名组长(护士长)、5名组员组成,包括中级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1名。在护理专案活动前,由本专案的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专案改善方法、过程的培训学习。小组组长负责整个专案改善活动的安排、统筹及协调工作,指导组员工作,进行PPT制作及成果汇报。小组成员负责设计检查表、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对策拟定、督导措施的落实及效果评价。

1.2.2现状调查设计并制作尿便标本收集表单,内容包括床号、患儿姓名、住院号、医嘱开具的时间、便标本留取的时间及天数、尿标本留取的时间及天数和检查日期、检查人。主班护士在处理尿便标本医嘱后及时将患儿的基本信息和医嘱开具时间记录在表单上,专案小组成员每日下班前查阅表单上患儿尿便留取的情况,查阅信息系统是否有标本的交接记录,并将标本留取的时间等信息记录下来。2019年1—4月本科住院患儿留取尿便标本存在的问题:①25%~40%尿标本从开具医嘱时间至留取时间超过24h,且尿标本留取时间较为随意,护士未关注到患儿尿标本是否已留取;②15%~30%的便标本从开具医嘱时间至留取时间超过3d,部分患儿甚至到出院仍未留取便标本。

1.2.3原因分析组织尿便标本专案小组成员对2019年1—4月尿便标本留取不及时情况进行根本原因分析。

1.2.4制订专案改善措施1.2.4.1确立尿便标本及时性的范围组长组织全体组员查阅书籍、文献等并根据尿便标本留取的要求 及儿科患儿的具体特点,确立了尿便标本留取的合理时间范围。尿标本及时留取的标准为开具医嘱后的次日晨起第1次尿留取;由于人排便习惯及次数的不同,所以不能保证每例患儿每日均有大便,将便标本的及时留取时间定为开具医嘱后的3d内。1.2.4.2加强护士相关理论的学习和责任心的培养针对儿科住院患儿尿便标本的留取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内容制作成流程图和健康宣教材料,规范性地对全体护士进行集中培训,并将流程图放于护士站的资料册中,便于随时翻阅;将形象化的宣教材料彩色打印放置到患儿的健康教育手册内,便于护士宣教和患儿家长随时翻阅。定期组织全科护士特别是新入职、轮转护士、实习学生进行相关培训与考核;加强护士的管理力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1.2.4.3工作细节、流程的梳理与改进全员接受尿便标本留取的标准及留取方法的培训;增加尿便标本登记本,及时记录留取情况;主班护士根据医嘱内容在尿便标本采集器上粘贴尿便标本的条码,并在登记本上登记,主班护士通知责班护士核对尿便标本的信息,责班护士核对后发放尿便标本留取的容器并向患儿及家长宣教如何正确留取尿便标本、注意事项和及时留取的时限;次日大夜班(晨起)护士负责指导患儿和家长留取尿标本或亲自为患儿留取尿标本;床旁交接班时,大夜班护士与白班护士交接患儿标本留取的情况;白班护士根据登记信息,再检查患儿尿便标本的留取情况,如标本未能在预定的时间留取,需与下一班护士做好交接。主班护士在08:00、11:00及17:00下班前查看电脑是否有未生成的标本。1.2.4.4进行多样化宣教确保正确留取标本①改变单一的宣教方式,采用集中讲解、结合提示卡的方式宣教。科室自行设计、制作图文并茂的尿便标本留取方法的宣教材料。并使用尿便彩色提示卡,即分别拍照尿便标本的收集容器打印后并进行塑封形成形象化提示卡片,责班护士将其粘贴在患儿床头,在尿便标本留取后取下。②合理、有序安排尿标本化验项目多的患儿。次日需要同时留取两管以上的尿标本时,先留取尿常规标本,再留取尿筛查标本,因尿筛查标本可为任意时段的尿;如次日进行空腹B型超声等禁食水的检查且需要留尿标本时,经护士长与医生协商,将空腹B型超声开具医嘱时间后移,在入院第2天开具,避免次日晨起患儿因不能进食及饮水而导致尿少。③增加婴幼儿专用集尿袋,方便患儿留取尿标本。④对于年龄小、尿便不能自理、病情危重的患儿由护士负责采集尿标本。次日抽血时,护士晨起为患儿清洁会阴部后,将尿袋粘贴在尿道口处,抽血后指导患儿家长多喂水,30min~1h后及时查看集尿袋内尿液的留取情况。

1.2.5改进措施质量控制专案改善小组成员进行晨晚间床旁交接班、查房时,注意查看护士是否进行交接、是否按要求宣教等,将尿便标本留取是否及时、正确作为主要巡视内容之一。责任护士及时记录并负责落实,同时统计、分析、汇总不合格的标本。护士长组织护士每月召开病区护理质量分析会,根据问题再次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意见。统计应用专案改善前后标本留取的及时率。

1.3评价指标

观察应用专案改善前后的尿便标本留取的及时率(及时率=及时留取例次/标本留取总例次×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尿便标本留取不及时的原因分析

①护士因素:对尿便标本留取、送检的重要性及检验意义认识不足;对留取尿便标本“及时”的标准不理解,导致尿标本留取过早或超时;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不足,留取尿便标本的事宜完全交给家长;指导正确留取标本宣教不到位;标本交接制度执行不到位易造成遗漏;处理医嘱后未及时生成标本标签,导致信息无法提取;留取化验时不分先后顺序。②患儿因素: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合作性不足,需成年人配合留取尿便标本;婴幼儿排尿时间难以掌控,留取尿标本较为困难;晨起有空腹检查,尿少或中午才有尿;2岁以内患儿,晨起第1次尿较少,不够留2个以上项目的尿标本。③家长因素:对尿便标本送检的重要性、普遍性认识不足;对尿便标本及时留取送检依从性差;家长不了解及时送检标本的标准。④管理因素:科室无床旁尿便标本交接的具体规定或宣教材料;无婴幼儿专用尿便标本采集器;尿便标本留取的宣教执行效果不佳;缺少患儿是否留取尿便标本的相关提示或标识。

2.2专案改善前后尿便标本留取及时率比较专案

改善前组及时留取尿标本101例次,及时率为70.14%(101/144),及时留取便标本107例次,及时率为70.39%(107/152);专案改善后组及时留取尿标本194例次,及时率为94.63%(194/205),及时留取便标本200例次,及时率为99.50%(200/201)。应用专案改善后留取尿便标本及时率高于应用前,差异有显著性(χ2=4.19、4.67,P均<0.05)。

3讨论

3.1留取尿便标本的临床意义

尿液的组成和性状不仅反映了机体的代谢状况,而且与泌尿系统疾病直接相关,粪便标本的检验结果有助于评估患儿的消化系统功能,协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2]。及时正确地留取尿便标本,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尿便标本留取不及时者较多,本研究发现与护士因素、患儿因素、家长因素、管理因素相关。这不仅直接影响尿便标本的质量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延误了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无形中也给护士增加了工作量。

3.2专案改善可提高住院患儿尿便标本留取的及时率

本专案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规范和细化尿便标本留取各阶段的流程及职责,对所有薄弱环节进行了有效控制。加强宣教、指导、形象化提醒,对尿便标本留取过程进行跟踪、督导。经专案改善后,本院儿科住院患儿尿标本留取的及时率从70.14%提高到了94.63%,便标本留取的及时率从70.39%提高到了99.50%,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

3.3应正确认识及时留取尿便标本的重要性护士

是医嘱的执行人,充分调动每位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非常必要。因此应做好护士采集尿便标本必要性和及时性的培训,规范尿便标本留取的方法,提高护士的正确认识。

3.4健康宣教是提高标本留取及时率的保障加强

标本采集前对患儿及家长的宣教工作,向患儿及家长耐心、细致地讲解标本采集的目的、重要性、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使其理解并积极配合是及时留取标本的保证。传统的说教性教育内容难以被患儿及家长完全记住或理解,尤其在处于焦虑和恐惧状态时;文字教育则易使患儿及家长厌倦阅读,当篇幅较长时效果更加不理想。这两种教育形式均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3-5]。多个文献报道,自行制作的图文式健康教育卡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对健康宣教内容的知晓率[6-8]。因此,本科室制作规范、科学的图文式的尿便标本健康宣传资料和形象化提示卡,宣教的同时配合使用提示卡,方便提示家长和各班护士关注患儿标本的留取,也规范了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行为。

3.5规范工作细节、明确交接流程与尿便流程的标准化

合理的护理流程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细化护理流程,强化护士的责任意识,提高其岗位责任心使其认识到正确采集检验标本的重要性[9-10]。从医嘱开立到标本送出整个过程中,明确规定了护士在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并相互衔接,整个过程更加规范化,各个环节分工细致,条理清晰责任到人,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使整个过程形成了一个联动的整体,同时严格执行每个环节的交接与核对,保证了环节质量。自行制作形象化的温馨提示卡,能形象化提醒家长和护士,有利于床旁交接与督查。综上所述,检验标本的采集是日常护理工作之一。应用专案改善的方法,通过对尿便标本留取不及时的问题不断分析及改进并形成最终的标准化流程这一系列的过程,提高了护士对尿便标本及时留取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护士对儿科护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责任心,提高了护士的管理能力和沟通交流的技巧。

参考文献:

[1]彭方国,卢志勤,曾海燕,等.浅谈护理专案[J].世界临床医学,2015,9(1):39-41.

[2]周春美,张连辉.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18-320.

[3]雪丽霜.患者专用图文式临床记录路径[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5):547-549.

[5]孙雪松,张帅,巩圆圆,等.颈内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应用图文式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刊,2018,53(6):665-668.

[6]孙晓蓓,王巧桂.图文式健康教育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2):2642-2644.

[7]谢寿梅,卢欣欢,张亚男,等.图文式健康教育卡在开胸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1):2245-2246.

[8]巩圆圆,孙雪松,王蕾,等.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6):66-68.

[9]杨莘.我院护理人员规范化在职培训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2008,8(5):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