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儿科医生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2-16 06:15:53
儿科医生论文

儿科医生论文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都为我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2011年8月住院的100例早产儿,其中男29例,女13例,胎龄(按母亲末次月经计算,并结合出生后的胎龄评估)28~36周不等;出生体重2.03±0.32Kg;排除早产儿内脏畸形,出生窒息史,染色体异常等疾病。每名早产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胰岛素生长因子测定

在早产儿在出生后第8、15天的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ml,离心后,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含量。

1.2.2监测指标监测早产儿的体重增长速度,及Kaup指数,因为生理性体重下降会有影响,故从出生3天后开始计算体重的增长速度2。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5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低的早产儿的体重增长速度及Kaup指数要低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高的早产儿。

3讨论

儿科医生论文第2篇

随着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灌注式教育的不足日渐明显,这种经验式的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医学发展的需求。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提出,使医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培养他们的临床创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模式可在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病例,提出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寻找科学的证据来解决问题,从而树立医学生严谨、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从基本的理论教学到病例讨论,最后回到临床解决实际问题,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临床教学的效果,达到了很好的实践教学目的。医学生的培养,是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其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目前,许多国家都在探索适应医学发展的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法,强调循证医学和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式的学习方式。结合我国目前医学生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儿科专业特点,在儿科研究生临床学习阶段引入EBM教育是可行的,其教学过程主要包括4个步骤:

⑴根据处理病人时遇到的情况提出临床问题,即要找什么样的证据;

⑵检索回答相关问题的文献,即如何发现证据;

⑶迅速评价所找到证据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准确性;

⑷把这些证据有效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即用这些证据做什么。这4个步骤概括了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是该教学模式的精髓所在,顺应了临床教育的发展趋势。

2循证医学教学在儿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2.1在儿科领域应用循证医学的必要性

儿童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儿科学是一门特殊的临床医学学科,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儿童年龄及个体差异都非常大,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儿童的健康和疾病状态。儿科疾病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如果抢救不及时、处理不当则会错失抢救时机,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因此儿科医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跨专业的临床经验,同时更应具有良好的临床思维和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及技能。随着社会进步及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化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医学变革的主流。循证医学是评估医学实践的重要手段,在儿科专业人才的教学培养中应用循证医学原理,使教、研、学一体化,有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学科发展。

2.2在儿科研究生培养中采用循证医学教育的意义

儿科研究生一般掌握了初步的诊断及治疗技能,但他们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和应变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引导他们掌握正确学习方法、不断总结,才能迅速提高诊疗水平。这就要求每一个儿科专业研究生必须不断学习医学知识,大量阅读专业最新文献及诊治指南,从而用更科学、准确的临床证据来指导患者的诊治,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师,而循证医学教育模式为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弥补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不足。儿科研究生在本科学习阶段都受过正规系统的医学教育,积累了一定专业知识及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和文献检索能力,但他们对循证医学的理论比较陌生。传统的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往往只依据教科书或自身临床经验为依据指导他们去处理病人,而医学专业技能的培养,不是单纯的理论或临床经验的堆积。所以在医学研究生专业学习中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可以将理论知识、临床经验与科学证据相结合来为患者作出最佳诊疗,使医学生具备科学的临床思维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为今后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打下良好基础,更是为他们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师创造有利的条件。此外,EBM强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充分体现了良好医德医风的基本要求,可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主的人本主义思想。在循证医学中,医生有义务将诊疗方案及制定该方案的证据如实告知患者,使其参与临床决策,帮助患者行使知情权及选择权。这对医学生确立医患沟通的思想观念及掌握沟通技巧非常关键,这也是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部分,是研究生专业素质培养不可或缺的部分。

2.3循证医学教育模式在儿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实施

那么,在儿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如何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呢?医学研究生进入临床实习后,迈出了他们专科医师职业生涯的第一步,研究生不仅要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逐渐熟悉临床工作流程,亲自参加病人的诊断、治疗、抢救及疑难危重症的处理,还要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合理应用于临床,完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过渡,因此他们每天都会面临许多临床实际问题。各级带教老师不仅要定期给研究生讲课,进行基础及最新的专业知识培训,还要带领研究生进行日常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及教学查房。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自觉应用循证医学的理念,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探讨及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及效率,在锻炼他们临床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临床思维及创新能力。从而真正体现了循证医学利用科学证据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所在。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实施,应在研究生进入儿科临床工作阶段即开始进行,在他们熟悉科室工作环境及流程之后,就应安排有循证医学教学经验的高年资医师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讲座,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该医学模式的特点及其对日常临床工作的重要性。在平时临床带教中除直接传授经过EBM验证的知识外,应鼓励和引导研究生不断阅读国内外级别高、有价值的专业医学文献及疾病诊治指南,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分析,从社会、经济、伦理的角度评价其可行性。培养他们进行循证医学实践及对专业的学习兴趣。针对临床典型疑难病例科室可进行集体交流,由主管住院医师带领研究生详细询问病史,搜集并总结第一手的临床资料,结合病例特点综合分析,提出问题,并要求他们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资料来解决问题,做出有理有据的临床诊断,同时对相关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最后是诊疗计划的制定、预后判断。上级医师指导整个过程并进行总结,同时介绍一些专业前沿知识,针对具体病例提出一些有科学依据的新观点,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2.4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评价

儿科医生论文第3篇

1.1研究对象选择

随机抽取新疆医科大学自2011~2014年在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临床实习的30名维吾尔族医学生,其中男生20名,女生10名。并根据30名维吾尔族医学生的年级和入科时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6人,对照组14人,两组年龄及性别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维吾尔族医学生儿科临床实习质量量化评价指标

结合国内外医学院校开展儿科临床实习质量评价研究情况和我校维吾尔族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教实际情况,制订“维吾尔族医学生儿科临床实习质量量化评价指标”,经试用和专家论证后使用。

1.3研究方法

试验组采用汉族学生和维吾尔族学生“一帮一”带教实习;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带教实习。两组均采用“维吾尔族医学生儿科临床实习质量量化评价指标”统一评估考核。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维吾尔族医学生儿科实习质量量化评价结果

包含专业能力、团队意识、病人满意度、笔试成绩等共12项,总分100分。实习及考核完毕后,量化指标对比发现,试验组除笔试成绩以外的11项指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维吾尔医学生儿科实习合格率与满意度结果

维吾尔族医学生儿科实习及考核完毕后,试验组实习合格率(93.7%)高于对照组(6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试验组实习生对临床实习带教满意度(100.0%)高于对照组(57.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经实习带教改革,维吾尔族医学生儿科实习质量明显提高,对教学的满意度也明显提升。

3讨论

本研究基于新疆维吾尔族医学生的实际,结合在维吾尔族医学生中的适用性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维吾尔族医学生对采用“维吾尔族医学生儿科临床实习质量量化评价指标”考核的教学改革持肯定接受的态度,且出科考核成绩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经对照研究,总结维吾尔族医学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如下:

3.1教学方法及教材不完善,教学精力不足

目前我国维吾尔族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方法研究及教材编写都才刚刚起步,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临床带教老师不仅承担教学任务,也承担医疗任务,加之儿科临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对每一位带教老师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讨,也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方法。首先每周2次的大查房,明确要求查房过程中实习生汇报所负责病人的病史、初步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需完善哪些辅助检查、检查结果如何、哪些结果支持目前诊断、下一步的临床思路是什么等相关问题,主任听取汇报后给予指点,提出不足。第二,查房过程中主任选择性地对各种疾病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其余学生可以补充内容,表达不同观点。第三,完成4周的儿科临床实习后,要求实习生提出对儿科实习的满意程度及建议,以共同提高实习质量。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提出了不少建设性建议:

①学生认为医师工作过于忙碌,与病人家属交流相对不足,增加了因缺乏沟通而引起的误解;

②儿科的临床实习整体不错,但细节上存在不足,科室中英语教材缺乏,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述过多,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等。对此,我科针对性进行了改进。本研究结果显示:实习结束后对实习合格率及对实习带教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现了教学相长;此外,试验组在病例汇报、问题解答与互动、建设性的建议方面的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3.2汉语基础薄弱,主动能力欠佳

对于维吾尔医学生而言,由于汉语基础相对薄弱,医学临床知识还未深入学习、课堂以大班为主等原因,过分依赖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不可行的。还须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导入PBL教学,集2种方法之所长,有利于促进了学生的4个转变,即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生地位从“客体”到“主体”的转变;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能力层次从“单纯知识传授”到“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

3.3畏惧心理与重视不足

当前各大医院的儿科整体呈下滑的趋势,病床周转率较高,同时多数实习生认为儿科临床实习工作比其他科室更为忙碌。患儿易哭闹、无法诉说疼痛不适、体格检查不能配合、临床操作难度大,加上“1个宝贝,6个家长”的局面,极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儿科在临床实习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不是热门专业,今后不一定选择从事儿科,而且,儿科学的很多内容不同于成人,从而轻视了儿科学的临床实习,直接影响了实习质量。在排除畏惧心理上,不管是在教学查房中,还是在日常交流中,给予实习生学习的信心并告知儿科的重要性及医患沟通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通过教学视频、多媒体等形式更详细地讲解疾病。采用PBL教学模式,每周四上午安排1名学生以该科室的1名病人的病例为主题以PPT的形式向全科医生、护士讲述该疾病及最新进展,作为考核指标中重要的一项。其次,在主任查房前一天,安排学生以在院病人相关疾病,向所有参加查房的人员及病人家属讲述,进行床旁小讲座。儿科带教教师在医患沟通及与实习生交流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及亲切感更是吸引了维吾尔族学生在儿科的实习。实施该教学改革后,将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科室病例讨论、床旁小讲座、自主学习能力等3个方面的成绩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试验组各项成绩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由此得出,经此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实际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3.4出科考试

儿科医生论文第4篇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实习医生进入儿科前必须掌握规范的诊疗技术,即实习医生必须进行入科前的培训,其内容为儿科常用药物及计算方法、儿科常见病、病历书写及相关医疗制度。病历书写是对实习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考核,包括:采集病史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识;归纳病例特点时,概括能力;诊断分析中的诊断思路、推理层次、逻辑性判断和文字表达等,它能够有效反映实习医生的临床思维活动[4]。因此,在临床实习带教中,教师应教导实习医生重视病历书写,充分认识病历的价值,病历既是确定诊断和制定防治措施的依据,又是临床科研的重要资料,更是一种法律文书,即解决医患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所以,实习医生必须以极端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书写病历。带教教师要及时纠正病历书写错误,提高实习医生书写医疗文书的效率和质量,并对其进行常用诊疗技术的培训,让实习医生熟练掌握换药、腰椎穿刺、骨髓穿刺、胸腔穿刺等基本操作技术,强化无菌观念。实习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将不可避免地与患儿接触,患儿与其家属的配合是实习医生顺利完成实习工作的保证。实习医生应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才能掌握患儿的心理,取得患儿的信赖,让患儿主动配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儿科因其特殊性,要求实习医生不仅要和家长沟通,还应掌握儿童心理,学会与患儿交流,尽可能地为患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实习医生在沟通中既要善于倾听,又要善于提问,以营造宽松和谐的谈话氛围。从患者直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医生进行临床思维的根据[5]。医生收集病史,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索的过程。详细掌握疾病的相关信息是形成临床思维的关键。带教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运用提示、暗示、纠正、引导等多种手段来帮助实习医生学会正确的病史采集方法。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调动全部感知能力,高度集中地从患者的体型、姿态、面色、语调、表情等诸多方面,筛取各种可能有意义的病情资料。有时一个小发现,都可能是明确诊断,缩短诊断时间的关键。通过收集病史,医生对病情已有初步了解,进一步通过查体寻找阳性或阴性体征,可使诊断更加接近实际病情。临床带教教师应帮助实习医生掌握对患者的症状分析方法,教会他们准确地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就患者的特点进行总结,理顺其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得出初步的诊断结果和处理方案。同时,引导实习医生掌握横向思维方法,学会相关疾病的鉴别与诊断方法。

改革实习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科为基础、教师为中心、实习医生被动的接受灌输式教学,往往使实习医生失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武汉市某医院儿科学教研室在实习带教过程中,通过不断摸索、改进、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其中,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临床教学方法,作为临床教学的手段之一[6],收到良好的效果。PBL教学法强调以实习医生的主动学习为主,鼓励实习医生自主探究和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及基础进行反思,强调带教老师的引导作用等[7-8]。在临床实习时,教师应选择一些典型病例,以实习医生为主体,带教教师为主导,引导实习医生围绕教师所提出的与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中心,在完成病历作业过程中主动思考、广泛查阅资料、分析并判断,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例如学习儿童肾病综合征时,教师选择好典型病例后,首先,提出水肿常见病因、蛋白尿常见原因、尿的生成等问题。其次,提出肾病综合征临床特点、病因、常见并发症、相关实验室检查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第三,提出肾病综合征肾活检指征、病理分型、治疗原则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实习医生会围绕这些问题结合病例资料,查阅教科书及相关文献。通过这3次提问,实习医生对肾病综合征已熟练掌握。PBL教学法能给实习医生更多的主动权和发挥空间,使其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得到明显提高。生动、互动的形式既充分调动了实习医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实习医生的临床思维和技能。

临床教学实践。由主治医师结合具体的典型患者进行讲解,并介绍该患者所患疾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介绍具体患者相关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让实习医生了解该患者的表现与诊断标准的符合度,同时讲解排除另一疾病的依据和理由。这样让实习医生将理论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具体应用于临床,以了解临床实践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诊断的思维过程。此外,教师应定期组织实习医生参加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医疗差错、事故的分析等,使实习医生从中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扩大眼界,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并从中吸取教训。典型病例讨论。病例讨论是提高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必要环节。临床带教教师将病例资料展示给实习医生,要求他们预习并查找相关资料;讨论时由实习医生逐个提出对该病例的病情分析、实验室检查和初步的诊断,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让实习医生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查找有意义的病史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得出该病例的正确诊断;明确诊断后,教师继续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出这类病例的临床特征、诊断的方法,最后要求实习医生为该病例列出诊疗措施。这种典型病例讨论教学,可确保实习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得到逐步提高。临床小讲座。每周教师应在固定的时间,组织实习医生进行临床小讲座,小讲座的选题涉及到儿科的每个专业。讲座时除了临床医生主讲外,可采取Sandwich教学法[9]。例如在讲授儿童血尿时,将教师讲授的内容打散,中间穿插实习医生分组讨论,实习医生通过对问题讨论,使问题的结论越来越清晰,最后教师将血尿的诊断流程、鉴别诊断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汇总,理清思路。通过这样的临床教学,能调动实习医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儿科医生论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模式,医学生,人文素质

中医儿科学创造性案例教学模式是针对中医教育传统的授受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和当前案例教学改革与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以“主体教育论”为理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临床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教学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最终目的,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2]

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具有灵活性、多样性、敏捷性、创造性、互动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能从多方面提高和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中医儿科教学中,案例式教学方法的采用,打破了传统授受式、灌注式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它始终以中医儿科临床案例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解决问题为主要教学途径或策略,以多元化教学活动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多种教学反馈作为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以多种能力培养为目的,特别注重教学互动,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课堂讨论与课外教学活动的结合,更显示了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能全方位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活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意识,学会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和谐统一,达到教学目的。而且,多种形式的案例讨论和案例的不断更新,既能更好地与教学目标相匹配,也能使学生从枯燥单调的案例讨论中解脱出来,换换口味,并且案例的不同方式的使用会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他们的经验,这是传统教学法所不及的。

二、临床问题的敏感性、创造性,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创造性案例教学模式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形式,能不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对临床问题的敏感性,更容易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参与到临床问题的思考和决策中来。

案例教学是教师、学习者在情境之中的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引导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编、自导,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情境;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和行动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潜能,认真分析、思考和讨论,弄清问题的原因,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作出科学决策,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中的主角,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这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提高他们思考的敏捷性和创造性。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讨论可以大胆假设,可以从多个方面寻找答案,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一方面锻炼、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过的理论知识得以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知识能记得更牢。通过这种教学互动,更能优化课堂教学,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巩固教学效果

创造性案例教学模式更强调课堂讨论与课外教学活动的结合。为促进学生对讨论问题和所学知识的深化理解与牢固掌握,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活动如:① 开展案例分析辩论以拓展思路;② 再示疑难案例讲座,调动其探索性;③ 组织知识点抢答活动,巩固课堂教学效果;④ 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归纳;⑤ 根据课堂内容布置作业等。以多种课外活动形式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让教学活动不仅只局限在课堂上,更能体现在各种教学场合。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再次接触临床案例或相关知识,让他们能有更多机会去回味、去琢磨,使课堂讨论得到延伸,不断巩固教学效果,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化理解和牢固掌握。

它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场景中,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各自的思维方式,努力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探索性和自主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思维都保持在活跃的状态,这种大脑的激活状态更易逬发出新的认知式。同时,创造性案例教学还强调相互给予与分享的协作式学习,由于学生间彼此的尊重、倾听和沟通,增进团体的合作互动,群体与个体的思考均获得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可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医学人才人文素质、人文精神,提高医学人才整体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它能促使医学生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它主要是通过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而达成的。这一切的实现要靠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各个环节主动施行。“行为的引导是最好的教育。”[3]因此,案例式教学法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有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与临床实践经验;既熟透临床案例,又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全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并严格控制课堂气氛,使热烈而不混乱,有序而不死板,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积极鼓励不同的意见,勇于接纳批评和反驳,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平等学习的良好氛围,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案例教学模式可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总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对医学教育中存在的片面强调技术至上、科学至上的教育观的矫正和完善。在中医儿科所采用的案例式教学法中,它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并不等于忽视和代替专业教育,而是要达到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要在人才素质构成各要素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正如英国哲学家默顿.怀海特所指出的那样;“没有纯粹的技术教育,也没有纯粹的人文教育,两者缺一不可”。科学不能成为教育的唯一目的,而科学技术和科学研究也只有辅以人文精神的制约,才能真正造福于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德培,陆莉娜,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弘扬医学人文精神[J].,医学与哲学,2003,24(3):5-6

[2] 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50.

儿科医生论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模式,医学生,人文素质

中医儿科学创造性案例教学模式是针对中医教育传统的授受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和当前案例教学改革与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以“主体教育论”为理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临床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教学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最终目的,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2]

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具有灵活性、多样性、敏捷性、创造性、互动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能从多方面提高和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中医儿科教学中,案例式教学方法的采用,打破了传统授受式、灌注式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它始终以中医儿科临床案例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解决问题为主要教学途径或策略,以多元化教学活动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多种教学反馈作为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以多种能力培养为目的,特别注重教学互动,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课堂讨论与课外教学活动的结合,更显示了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能全方位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活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意识,学会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和谐统一,达到教学目的。而且,多种形式的案例讨论和案例的不断更新,既能更好地与教学目标相匹配,也能使学生从枯燥单调的案例讨论中解脱出来,换换口味,并且案例的不同方式的使用会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他们的经验,这是传统教学法所不及的。

二、临床问题的敏感性、创造性,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创造性案例教学模式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形式,能不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对临床问题的敏感性,更容易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参与到临床问题的思考和决策中来。

案例教学是教师、学习者在情境之中的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引导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编、自导,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情境;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和行动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潜能,认真分析、思考和讨论,弄清问题的原因,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作出科学决策,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中的主角,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这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提高他们思考的敏捷性和创造性。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讨论可以大胆假设,可以从多个方面寻找答案,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一方面锻炼、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过的理论知识得以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知识能记得更牢。通过这种教学互动,更能优化课堂教学,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巩固教学效果

创造性案例教学模式更强调课堂讨论与课外教学活动的结合。为促进学生对讨论问题和所学知识的深化理解与牢固掌握,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活动如:① 开展案例分析辩论以拓展思路;② 再示疑难案例讲座,调动其探索性;③ 组织知识点抢答活动,巩固课堂教学效果;④ 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归纳;⑤ 根据课堂内容布置作业等。以多种课外活动形式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让教学活动不仅只局限在课堂上,更能体现在各种教学场合。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再次接触临床案例或相关知识,让他们能有更多机会去回味、去琢磨,使课堂讨论得到延伸,不断巩固教学效果,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化理解和牢固掌握。

它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场景中,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各自的思维方式,努力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探索性和自主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思维都保持在活跃的状态,这种大脑的激活状态更易逬发出新的认知式。同时,创造性案例教学还强调相互给予与分享的协作式学习,由于学生间彼此的尊重、倾听和沟通,增进团体的合作互动,群体与个体的思考均获得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可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医学人才人文素质、人文精神,提高医学人才整体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它能促使医学生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它主要是通过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而达成的。这一切的实现要靠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各个环节主动施行。“行为的引导是最好的教育。”[3]因此,案例式教学法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有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与临床实践经验;既熟透临床案例,又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全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并严格控制课堂气氛,使热烈而不混乱,有序而不死板,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积极鼓励不同的意见,勇于接纳批评和反驳,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平等学习的良好氛围,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案例教学模式可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总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对医学教育中存在的片面强调技术至上、科学至上的教育观的矫正和完善。在中医儿科所采用的案例式教学法中,它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并不等于忽视和代替专业教育,而是要达到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要在人才素质构成各要素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正如英国哲学家默顿.怀海特所指出的那样;“没有纯粹的技术教育,也没有纯粹的人文教育,两者缺一不可”。科学不能成为教育的唯一目的,而科学技术和科学研究也只有辅以人文精神的制约,才能真正造福于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德培,陆莉娜,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弘扬医学人文精神[J].,医学与哲学,2003,24(3):5-6

[2] 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50.

儿科医生论文第7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儿科学专业;医学生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1];医学是关于疾病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的学科,以人类疾病和健康作为研究对象。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随着我国儿科医学的不断发展及人民群众对儿科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儿科学专业医学生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儿科学专业教学中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儿科学教育的关系

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哲学本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质量互变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相一致,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们认识疾病的本质提供了有力武器,有助于加强医学生对医学问题的理解、认识和科研创新,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更好地掌握医学知识和技术。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医学教育密不可分,在医学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医学教育有机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健康儿童计划,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切实提高妇幼健康水平,达到2030年我国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0‰以内、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的健康中国建设指标[2]。这对我国儿科医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但目前我国儿科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问题。2019年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每1000名儿童仅有0.4名儿科医师,明显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另外,儿科医师教育水平较低,32%的儿科从业者在高中毕业后只接受了3年的专科教育[3]。因此,我国儿科医师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目前儿科医疗保健工作的需求。医科院校自1999年开始停止儿科学专业招生,直至2016年才陆续恢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儿科医师数量不足的压力[4],但培养质量方面仍有很多缺陷[5]。马克思主义理论可在医学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儿科学专业医学生培养过程中,要坚持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提高培养质量。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儿科学医学人文教育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正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与敬畏[6]。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包括儿科学诊疗在内的医学活动逐渐转为以追逐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导致医学行为与医学人文精神相背离。医学人文精神是医疗活动的灵魂和旗帜,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是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2.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儿科学医学伦理学教育

2.1.1马克思主义理论可坚定儿科学专业医学生成为优秀儿科医师的信心马克思指出,医疗行为就是为了保持一切价值的源泉即“劳动能力”而服务的[7]。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保障儿童健康是儿科医疗服务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持社会劳动能力的根源。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让儿科学专业医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充分认识到儿科工作的重要性,对儿科工作充满憧憬。马克思认为,医学的产生来自人的生命健康的需要,而医生应该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在儿科诊疗保健工作中,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是为患儿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基础。儿童具有成长性,在各个发育阶段都有其特点;儿科疾病发生发展快,常常出现急危重症病例,但若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因此,医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务工作者,就需要学习更多的医学知识,掌握更多的临床诊疗技术并完成更长时间的临床实践[7]。将儿科学教学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生命健康的理论结合起来,让儿科学专业医学生认识到儿科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特点,树立成为一名优秀儿科医师的信心,坚定成为一名良医的决心[8]。2.1.2马克思主义医学伦理学思想可给予医学生更多启示马克思主义医学伦理学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为本。医疗工作面对的是人的生命,因此应该充满人性和人文关怀。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不伤害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及平等原则,设身处地地维护患者的生命尊严[7]。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之一,很多情况下儿童的诊疗方案是由监护人决定的。诊疗过程中儿科医务工作者要从医学伦理学角度出发,在提供优质诊疗服务的同时充分考虑并维护患儿的尊严。另外,儿科医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患儿,还有对患儿恢复健康充满期待的家属,他们心怀忐忑并渴望得到医师的同情和帮助,他们的尊严也需要去维护。儿科学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医学伦理学思想,能加深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的理解,充分认识儿科医学伦理学的重要性。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马克思主义医学伦理学强调高超的医疗技术对于患者的重要性,因为每一个医学诊疗行为都与人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7]。但我国儿科医师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在基层医疗单位,儿科医师受教育水平很低,甚至很多单位没有专业的儿科医师。因此,儿科学教学中要引导医学生努力学习儿科专业知识,坚定为儿科医学事业做贡献的信念[8]。近年来,我国医疗制度改革正在向“人人享受基本医疗保健”的方向发展,党的报告也明确把全民健康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目标[7]。但在儿科医疗方面,基础公共卫生与保健制度仍不健全,基层医疗单位不但儿科医师数量少,诊疗水平也较低,要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儿科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医学生献身基层儿科医学事业的志向,为现代医学由治疗向预防与保健方向的转变、为基层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2马克思主义理论可提高儿科生命观教育的成效

儿科学专业医学生作为未来我国儿科医师的主力军,肩负着振兴儿科医疗卫生事业和维护儿童健康的重任,其生命观将直接影响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儿童生命健康以及儿科医患关系的和谐稳定[9]。儿童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儿童诊疗活动中也涉及很多伦理道德问题。例如儿科临终关怀问题存在很多争议,不仅需要对患儿提供心理关怀,更要注重对其家庭提供“完整的”关怀[10]。因此,儿科学专业医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对生命与生死等问题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并在符合法律规定、坚持人道主义原则的前提下,履行好作为儿科医务工作者的义务[9]。

3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儿科学专业知识教育

3.1辩证法在儿科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思维是一种以具体的、有限的方式把握人类健康和疾病现象的实质性思维,但医学思维离不开哲学思维的指导,哲学思维是医学思维的方法论基础[11]。3.1.1联系和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儿科临床实践中,疾病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必须以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认识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另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又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形成临床上所能看到的不同症状。儿科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疾病的临床症状分析不同的影响因素,利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系统地对疾病进行分析及诊断,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制订正确的诊疗方案[11]。3.1.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在儿科临床实践及儿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对立统一规律来做指导[11]。如何处理治疗效果与不良并发症这一矛盾,是儿科学专业医学生及儿科医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对立统一规律,在掌握儿科诊疗原则基础上进行更多的临床实践,充分认识到各种治疗手段的矛盾性,以使临床诊疗方案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及最少的副作用,趋利避害,更好地为患儿服务。3.1.3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观点是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而医学是最注重实践的学科。既往儿科疾病治疗更多是根据个人经验制订治疗方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提出了循证医学治疗方案和原则,为儿科诊疗水平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观点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11]。儿科学专业医学生培养中必须坚持实践的指导作用,遵循循证医学的思维方法。

3.2批判性思维在儿科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批判性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是大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儿科医学的发展离不开批判性思维和创新。3.2.1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儿科学专业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哲学就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批判性思维体现在它不断地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论和思想进行反思与批判。医学的发展过程就是对现有理论和观点的认识、批判、再认识的过程。批判性思维培养已成为塑造独立人格、成熟心智的关键[12],因此,批判性思维也是儿科学专业医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发挥创造性的必备条件。但是,我国医学生批判性思维普遍缺乏,尤其是在发展速度远落后于成人医学的儿科学领域,因受限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医学研究工作停滞不前,墨守成规[12]。因此,儿科专业医学生教学工作中,要结合马克思主义批判性思维的精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批判性地对待医学观点,去伪存真,促进儿科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3.2.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培养儿科学专业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医学临床实践完美结合是培养儿科学专业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批判性思维,而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获取更接近真相的知识。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并在实践中提出新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儿科学教学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生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儿科医学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以确保儿科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后继有人。但目前关于医学生信仰的调查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信仰缺失、信仰迷失和信仰功利化趋势[13]。因此,在医学生中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儿科学专业马克思主义教育既要注重理论教学,更要发挥实践的作用。医学院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符合专业特点、贴近临床实际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反思理论、发展理论,不断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关爱之心、对医学的敬畏之心,在实践中丰富和提升自我[14]。

参考文献:

[1]郭根凯,顾志峰,朱欣航,等.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和医学教育[J].考试周刊,2017(91):1-2.

[2]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A].2019.

[3]ZHANGY,HUANGL,ZHOUX,etal.CharacteristicsandworkloadofpediatriciansinChina[J].Pediatrics,2019(1):1-13.

[4]雷明明,刘友学,郁晓霞,等.“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儿科医师紧缺的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34):4871-4873.

[5]HUY,XUJ,DONGW,etal.Strategiestocorrecttheshortageofpaedia-triciansinChina[J].TheLancet,2018(5):385.

[6]陈方平,徐希进,王秋菊,等.当代人文医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4):247-250.

[7]崔婷婷.浅析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医学伦理思想[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4):16-18.

[8]沈叙庄,罗燕芬,禹金蕊,等.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强化专业基础与临床培训模式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8):69-71.

[9]吴新平,张懿.医学生生命观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之维[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1(3):30-38.

[10]王玉梅,冯国和,肖适崎,等.儿童患者临终关怀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2):179-182.

[11]王健.哲学辩证思维在心内科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10):65-67.

[12]许珍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1):39-42.

[13]刘伟,蒋小龙,王雪晗.关于医学院校学生信仰调查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6):95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