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儿童心理辅导教育(合集7篇)

时间:2023-10-13 09:42:26
儿童心理辅导教育

儿童心理辅导教育第1篇

1.不善于交往,性格孤僻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不跟父母,大多跟爷爷、奶奶或亲友生活,所以存在大多孤言寡语、性格孤僻、内向等的心理情绪问题,这严重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据统计:25.1%的“留守儿童”对儿童的集体活动没有兴趣;18.2%的“留守儿童”不愿参加集体活动;12.3%的“留守儿童”不合群,人际关系较差;常常表现为独来独往、性格内向孤僻;近半数的“留守儿童”只有别人叫才去参加集体活动。

2.不同程度的存有情绪低迷、困扰不安、抑郁寡言等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离开父母的关爱,从小缺乏管理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变得沉默、内向、不开朗,表现为情绪低迷,困扰重重,焦虑不安,厌世反感,抑郁寡言。据调查分析发现,21.5%的“留守儿童”常常想念父母,表现为一说父母就焦虑、悲伤、哭泣。但也有19.9%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习惯了,对父母失去所谓的母爱和父爱的亲密关系,表现为无所谓,满不在乎。还有少数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比上上一代的老人要求严格,而表现的不愿跟父亲和母亲生活。但是,总的来说,调查发现79.2%“留守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迷、困扰、焦虑不安,厌世反感,抑郁寡言等心理障碍。

3.在学习上疏于管理

据调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留守儿童”生活疼爱与监管方面比较重视;而严格要求上就显得惯着、迁就,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疏于管理,61.8%的“留守儿童”学习意识淡薄,贪玩懒散,纪律性不强,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不高,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很容易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

二、对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教育工作模式

1.建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档案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档案包括留守儿童的个人喜好、身体状况、家庭经济条件状况;“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成绩、学习习惯、品德行为习惯、性格特点等。这样才能及时把握“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使心理辅导教育工作针对性强,提高教育效果。

2.加强家校联系,密切配合

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如:组织家长会,举办亲子活动,组织有关专题讲座,请专家现身说法;密切与家长联系,拓宽除电话以外的沟通渠道,增加沟通频率,提高沟通效果。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教育环境,及时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不让一个留守儿童掉队。开展亲子互动活动,增进父母与子女的感情。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

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增设心理健康活动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心理健康活动课要在注重知识性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调到留守儿童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开展游戏活动,创设氛围,突出现场效果,进行角色扮演,开展讨论等方式来增加心理健康活动课趣味性。此外,增设心理健康活动室,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网络平台、心理健康专栏等心理健康教育阵地,使心理健康教育经常化。

4.创新心理教育工作模式

采取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相结合心理教育工作模式。对“留守儿童”表现的共性问题,要召开专题会,有效面对他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进行解答和疏导。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需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疏导和解决。在工作方法上,对存在问题严重和突出的,要采用多个老师共同帮扶的办法;对碍于情面,自尊心特别强的学生,要采用一对一的疏导和管理;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对学生设身处地的去做同学的疏导工作。总之,个别辅导与集体引导相结合,疏导要及时,要有耐心,帮助学生彻底解除心理障碍。

5.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

儿童心理辅导教育第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06-0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民进城务工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绝大部分把孩子留给老人看护,给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带来很多的不利因素。

一、留守儿童的在校表现

第一类是沉默寡言。这类学生不合群,平时不与同学说笑,显得很沉闷。他们的情感容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缺乏活力。因为父母不在家,他们有苦恼没有地方诉,有喜悦无法与父母共享。所以这类学生的内心十分渴望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第二类是不安心在校学习。有的学生父母在柳州市打工,有的在柳江县城打工,与学校距离比较近,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就到了。这类学生在课堂上有时容易走神,心思总飞到父母身边,尤其一到星期五就更不安心学习了。星期五最后一节课往往流于形式,有的学生把行李包已放在课桌下面了。下午上体育课时。有些学生就把行李包放在操场边,以便下课后能尽快回到父母身边。

第三类是大手大脚地花钱,缺乏节俭意识。留守儿童的父母总想多给些钱来弥补缺失的爱,有的孩子平时零花钱总有几十上百元。这些孩子有了钱,平时课间就买很多零食,有时也请同学吃,到星期五身上没钱了,就去向别的同学借,有的干脆饿着肚子等放学。这样一来,他们很难安心听课,对学习影响很大,对自己的健康成长也很不利。

第四类是玩性大,喜欢上街玩。这类学生身上有钱,在学校玩觉得不过瘾。就千方百计地上街花费。学校领导、班主任查夜,他们就等查夜后爬围墙出去。学生上街的次数多了,就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经常与“朋友们”浪迹网吧、游戏厅、桌球室,玩至深夜不愿回学校,双休日不愿回家。这类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更甚者,因为流连网吧而交上损友,逐渐堕落。

二、对留守儿童的辅导方法

在班级工作中,针对以上的现象,我采取了以下的辅导策略和相应的措施。

沉默寡言的学生缺少亲情、温情和愉快的心境,父母、老师及同学的关心爱护是医治他们心灵的良药。所以,我经常家访,要求他们的父母在工作之余多打电话给孩子,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也要求父母不要轻易给孩子泼冷水,而是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亲人的支持、鼓励是出于对自己的爱,让亲情温暖孩子的心,让他们的孤独感逐渐消失,敞开心灵去感受生活。

我常常和他们谈心,引导他们理解父母:父母外出打工,都是为了他们好,从而让他们学会感恩父母。

在生活上,我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如,经常了解他们伙食情况;冬天天气寒冷,我及时询问他们是否有御寒衣服;如果学生生病,及时送他们去医院……让他们享受到亲情的温暖,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

对于不安心学习的留守儿童,我采取了这样的教育方法:1.培养他们独立的生活能力,要求他们的监护人,在双休日里多安排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洗衣服、买菜、做饭等,从而消除他们对父母依赖的思想。2.经常用“树大分权,仔大分家”的俗语开导他们,让他们懂得孩子大了与父母分离是常事,不要整天想着跟父母生活。初中学习任务重,一味想跟父母生活,势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星期五最后一节课是我的课,我尽量上得轻松活泼,让课堂收拢他们归家之心。3.禁止学生把行李包带到教室、带到操场上课,在班里经常强调此种现象的负面影响,如影响别的同学安心学习等。

对于大手大脚,没有计划用钱的留守儿童,我采取这样的教育方法:1.经常与他们父母、监护人联系,让他们懂得给孩子过多的零用钱,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不利;2.经常给学生讲述有关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让他们意识到生活节俭对自己的成长有利,让他们养成有计划用钱的习惯。

对于玩性大,经常出校去玩的留守儿童,我这样做:1.切断他们去玩的资金来源。告诉他们的父母和监护人,给够他们日常生活开销就行了。同时告诉全班学生,不能借钱给爱出去玩的同学,如午睡、晚上,发现他们不在宿舍。马上告诉老师。交代各科任老师,发现他们不在教室上课,马上告诉班主任。2.切断他们与校外人员的联系、交往。在班会课,邀请政治老师给他们进行法制教育,让他们知法、懂法。3.在课外活动,动员他们参加一些有益文体活动,以便收拢他们的玩心。

儿童心理辅导教育第3篇

【关键词】儿童特殊教育 心理辅导方式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246-01

前言

特殊儿童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属于一群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在社会发展中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要高于一般儿童。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问题对于儿童今后的成长发展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儿童特殊教育的心理辅导方式及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儿童特殊教育的心理辅导方式

1.1 儿童特殊教育的心理辅导方式

大多数的特殊儿童在其接受特殊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业成绩不理想及人际交往能力偏差问题。针对此种状况,对儿童特殊教育的心理辅导方式具体为采用专注、倾听、反应、引导以及探究等方式。这些心理辅导方式均较为传统但其最终效果依旧无法忽视。专注以及倾听等心理辅导方式所具有的效果最为明显。大多数的特殊儿童在其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人际交往能力是一大问题。因此,大部分的特殊儿童并没有许多关心特别好的朋友,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自然无法对人倾诉。久而久之,大量的负面情绪积压于心,一旦处理方式存在失误,则极有可能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敌意,致使人际交往的效果越发消极。针对此种状况,儿童心理辅导教师首先应加强与特殊儿童之间的沟通交流,熟悉了解到其所希望进行人际交往的人员类型,尽量寻找一些与之相关的人员与特殊儿童进行交流。如此一来,儿童较为容易将自己的心扉敞开,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一一倾诉给心理辅导专员,由此将心理辅导方式的整体效果达到最佳。

1.2 行为纠正疗法

在对特殊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也不应忽略对其进行相应科学的行为纠正疗法。首先应帮助儿童将其心理问题存在的根源进行找出,促使其真正认识到造成自身人际交往状况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态度问题,并不能将过错完完全全推给身边的同学。对于一些存在争执的问题也不能以恶制恶,而是采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及行为去面对问题,从而科学的解决问题。另外还应让儿童真正明白的是,如果想要得到一个优良的集体环境,应积极地为之努力。只有通过将自身的行为进行科学正确的纠正,才能够为自己的学习创设一个和谐良好的环境。

2.儿童特殊教育的科学策略

2.1 为儿童提供合适的心理宣泄场所

学校需建设可供特殊儿童心理宣泄的场所 特教学校的校园环境除了满足特殊儿童日常的需求之外,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给特殊儿童建立一个可供宣泄情绪的场所[1]。与普通儿童相比,特殊儿童无法像其一般进行不良、负面情绪的发泄,因此可以采取一些略带艺术性的发泄方式。如视力存在障碍的特殊儿童可引导其应用吹拉弹唱等音乐活动进行负面情绪的宣泄;而聋童则可通过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来将自身的负面情绪进行科学排解。不良及负面情绪的长期积压而无法宣泄会使得儿童内心产生郁结心理,对于儿童的成长发展而言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这些负面情绪同时爆发于特定类的场合,则极易产生一种的人格,在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更加会对社会的安定发展形成阻碍。因此,在儿童的特殊教育实施过程中,可以对学校的自身条件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设置出一些专属类的教师,为其配备相关设施,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不良负面情绪进行完整的宣泄。

2.2 借助相关福利机构平台及专业团队

对境外相对成熟的儿童特殊教育相关做法进行丰富经验的吸收及借鉴,将福利机构作为一个广阔的平台,将其对于儿童特殊教育的作用进行最大化的发挥。从构建规范机构的多重障碍儿童教育康复体系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等入手,积极进行特殊教育实践,为推动特殊教育的顶层设计,完善我国内地特殊教育法规贡献一份力量[2]。

另外还应积极选择一些业内较为知名的教育学者及社会工作者,将多方面的社会力量进行集聚处理,组合成一个专业性的特殊教育团队。之后再和不同种类的特殊教育相关机构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构建起一个大型的特殊教育相关网络,为社会中的相关儿童提供相应科学的特殊教育,并为其提供相关的咨询及安置服务。

3.结语

当今社会中的特殊教育主要是针对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社会群体而设的。这些特殊儿童或多或少的在身体或心理上与其他普通儿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针对其的教育方式也存在着较强的特殊性。对儿童特殊教育的心理辅导方式及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对于加强其有效性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参考文献:

儿童心理辅导教育第4篇

一、绘画疗法的理论基础

绘画疗法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是以大脑两半球分工和心理投射理论为基础的。

1.大脑偏侧化理论。神经生理学家Sperry 的裂脑实验证实, 左半球同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以及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 右半球则是图像性的, 与知觉和空间定位有关, 具有空间鉴别能力。这说明音乐、绘画、情绪等心理机能都是由右半球所掌控的。心理学家Ley认为“ 一个人不能用左半球的钥匙去开右半球的锁”。因此,绘画疗法认为,右半球所控制的绘画艺术活动能影响、治疗情绪机能障碍。

2.投射理论。绘画治疗的基础是投射。在分析心理学中投射被认为是无意识主动表现自身的活动。投射的产物不仅以艺术的形式存在,梦境、幻觉、妄想等也都可以理解为心理投射。艺术心理学认为绘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工具,是用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自我潜意识的内容。因此, 绘画可以作为心理投射的一种技术。把人内心的情感、情绪感受、潜意识、动机等通过绘画的形式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以直接的、形象的特点呈现出来,更加便于分析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探索自我。

二、绘画疗法在学校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个性发展、性格形成的关键时刻,是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生的心理现状,使绘画疗法在学校儿童心理健康中的作用突出。

1.小学生心理状态剖析。由于社会的发展与开放,小学生的生理发育比过去提前许多,相对生理的发育,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常常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及心境体验等。生活中有的学生,家庭亲子关系不亲、与老师关系疏远;现代家庭居住的高楼环境,又缺少玩伴和朋友,当出现心理创伤或有异常情绪及行为表现时,或由于害羞,或由于自尊心太强,不愿意或不好意思向父母和心理老师倾诉。这些不良的心理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2.绘画疗法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绘画是潜意识的表达。绘画对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而借助色彩也可以有效释放调节疏导儿童的心理作用。一笔一画乃至颜色的选择,可以将孩子内心深处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焦虑、喜悦、愤怒、愿望等在绘画作品中投射出来,而隐藏或被压抑的心理情绪也就自然释放出来。绘画的语言丰富,内容清晰。由于图画所传递的信息远比语言丰富,表现力更强等优势,绘画过程其实也是一次审视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探索自我的旅程。绘画疗法的优势,也体现在它的日常性、灵活性、可操作性。拥有一只画笔,随心所欲,便能获得瞬间心灵的宁静,宣泄压抑的情感。

三、绘画疗法在儿童心理健康辅导中的应用

绘画疗法在学校儿童心理健康辅导中的应用主要有三方面:

1.绘画疗法在处理儿童情绪障碍方面的作用。以语言为媒介实施现代心理治疗并不能解决一切心理问题,兰格认为“有一个重要的事实,即有些地方靠语言的影响力是达不到的,那就是所谓的‘内在经验’的领域,即情感或情绪……艺术的基本功能是将情感客观化,以便思考和理解这些情感”。早在20世纪2 0年代弗洛伊德就提出,绘画可以治疗心灵创伤。绘画对于调整人的状态、释放人的情绪,如愤怒、畏惧、妒忌、紧张、忧郁、疯狂、散漫、疲惫、自卑等等,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2.绘画疗法在提高儿童自我概念方面的作用。自我概念是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儿童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但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也难免会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对于儿童绘画治疗的研究发现,绘画治疗能提高儿童的自尊和自我概念,促进其和谐人格的构建。

小学生如果从小懂得关照自我的情绪意识,学会一些关照自我的方法,有利于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为此,我们特意安排了一节心理辅导课,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内在小孩”。告诉学生――假如童年时“你”正常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许多自然的情感受到了压抑(特别是受伤或愤怒的感觉),虽然形体长大了,但“你”的内心其实还存留着脆弱、受伤、需要被关注的童稚小孩,这就是“你”自己的“内在小孩”。“自己”就会带着这个受伤的“内在小孩”一起长大。怎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小孩”呢?学会关照自己的“内在小孩”呢?我先请每个学生在放松幂想后“画”出自己的“内在小孩”。学生们边画边感受到了自己的“内在小孩”:

有的学生画了自己孤独的“内在小孩”,他说:我的“内在小孩”一个人在深深的树林中,自己一个人,很孤独;

有的学生画了自己愤怒的“内在小孩”,他说:我的“内在小孩”,因为受到了冤枉,很愤怒;

有的学生画了自己胆小害怕受委曲的“内在小孩”,他说:我的“内在小孩”常受其他人的批评,胆子非常小等等。

画出自己的“内在小孩”,帮助学生在画画中感悟和觉察到了自己的确是需要关照了,为学习关照自己奠定了基础。接下来,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关照自己的方法:看着画,跟自己对话――和自己的“内在小孩”说说话,了解一下自己的“内在小孩”:

喜欢什么?喜欢什么?害怕什么?有什么感觉?需要什么?我怎么才能让你感到安全?我怎样才能让你开心?

让每位学生和身边的的伙伴分享一下这种感觉,两人一组,相互交流。

通过“看看、说说、感悟、觉察……”使学生学习了关照自己“内在小孩”的方法。可见,利用绘画技术,在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自我,关注自身成长方面确实有独到的作用。

3.绘画疗法在促进儿童社交技能方面的作用

儿童心理辅导教育第5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四级关爱体系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022 ― 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其家庭中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并且数量逐步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一般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中,由其他长辈或父母其中一方抚养的儿童。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注与联合教育不够,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策略

一、留守儿童状况

(一)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

齐齐哈尔市儿童总数92.4万人,其中留守儿童2.43万人,占儿童总数的2.64%,小于17岁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的86.94%。在齐齐哈尔所属农村9个县(市)中,讷河市6231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5.59%;克山县3831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5.73%;依安县2360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9.69%;龙江县2011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8.26%;甘南县1747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7.18%;克东县1646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76%;富裕县1372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64%;拜泉县1276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24%。泰来县331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36%。在7个区中,富区占最高比例,为2.81%;龙沙区占最低比例,为0.25%。

从上述数据比较可以看出,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数目较大,县(市)外出务工的人员比例比市区高,以讷河、克山、依安、龙江外出务工人员居多,城区中外出务工的人员比例较少。所以,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教育工作任务比较艰巨,迫切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和爱心人士行动起来,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做好。

(二)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

从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来看,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主要是以父母双方外出为主,与祖辈一起居住的8430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1.2%;与亲属一起居住的1107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7%;自己住或住校的1035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3%;与邻居、同学或父母的朋友居住的258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6%;经常更换监护人的475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9%。父母均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中,隔代监护的占大多数,受监护人的态度、能力、等因素的限制,监护人在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教育、心理、安全等方面监管不力。这些情况说明家庭对孩子的监护关爱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存在隐患,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

调查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有良好的学习动机,积极向上,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如果条件允许还是想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7647人,占留守儿童的46.5%。由于外出打工人员的婚姻情况较为复杂,长期在外,无法与配偶及子女生活在一起,极易引起婚变,离异与单亲家庭随之增多,家庭中的亲子教育缺失的现象就比较突出,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十分不利,甚至给子女造成身心健康的伤害。

二、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由于亲情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乏倾诉和帮助,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沟通交流,有的孩子在心理、性格上出现偏激,行为上极易走向极端。通过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如有的孩子不愿意与老师、同学交往,在班级与家之间两点一线。缺少自信,无论学习还是活动,都不主动。

2.自尊心过强,内心比较敏感,对老师及亲友等的教育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人际关系过于敏感,老是怀疑别人瞧不起自己,甚至议论自己,所以不合群。

3.亲情缺失,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认为父母只是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有的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所以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亲情关系出现了一定的障碍。

4.缺乏父母关爱,存在性格缺陷问题。如有的孩子过于自卑、懒惰、冲动、优柔寡断等等,严重的影响了其健康成长。

三、辅导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

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围绕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积极宣传“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理念,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宣传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的职责任务,宣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发家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宣传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的典型事迹以及各地留守儿童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外出打工的父母转变观念,使他们明白,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强化政府统筹和重视,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

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并重点强调要加强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强化政府职能作用,重视和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笔者认为,并一直在呼吁建立以市县乡政府为主导,出台相关政,强调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策,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力度。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更新其家庭教育观念,掌握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对儿童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市县乡政府和学校都要积极探索对留守儿童教育辅导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力争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关爱体系,市级政府部门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师资培训基地,定期进行培训,满足县乡村师资的需要。县级政府部门要设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中心,乡级政府部门要设立农村守儿童心理辅导站,自然村要设立心理辅导室,以保证把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落到实处。做到县县都有心理辅导中心,乡乡都有心理辅导站,村村都有心理咨询师。

(三)建立长效关爱机制,把关心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

设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示范校,真正发挥学校在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作用,根据各学校留守儿童数量情况,建立留守儿童示范学校,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其进行重点辅导,生活上特殊关心,有的还特别为留守儿童安排小食堂、午休室,免除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设立专门负责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和教师,按照工作计划定期进行心理辅导活动。负责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市县乡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如有爱心的心理咨询师、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把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工作做到位。

(四)大胆创新,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辅导机制

1.充分发挥家庭监护作用。家庭是留守儿童的第一责任主体。监护人一定要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观,在孩子的身心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疏导。留守儿童家长需要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多向孩子的班主任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加强与孩子的亲情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2.加强学校教育管理。一是学校要全面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档案。班主任老师要做好详细的调查工作,把留守儿童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留守儿童家长互通孩子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合力。二是教师要根据对留守儿童建档的情况因材施教,并建立“家长”志愿者队伍,及时面对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问题,教育关爱和心理辅导有机结合。三是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成立心理辅导室,开设心理信箱,设立心理热线,使用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等方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爱。四是加强学校的综合实践课、完善体育设施,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培养其兴趣和爱好,使其身心得到陶冶。

3.社会要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一是新闻媒体要对社会爱心人士开展的各种帮扶行为进行大力宣传,让全社会形成关爱和帮助留守儿童的氛围。二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留守儿童送温暖,要结合当地实际,建立留守儿童辅导站、“留守儿童之家”、“爱心书屋”等,为其提供精神、物质等方面的食粮。三是充分发挥民政局和妇联等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招募志愿者心妈妈、爱心爸爸,让留守儿童享受人文关怀。四是有爱心的心理咨询师走向乡村,在乡村学校、乡村指导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心理辅导站,为其进行有效的指导。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繁重的爱心事业,是一项关系一大批到青少年能否茁壮成长的伟大工程。让我们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强化政府统筹和重视,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作用,建立长效心理辅导机制,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大胆创新,力争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对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师资培训与心理关爱体系,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爱的三位一体的心理辅导机制,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在磨练中学会坚强,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

〔参 考 文 献〕

〔1〕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05).

儿童心理辅导教育第6篇

必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3—0033—01

智障儿童由于智力发育和行为控制能力等缺陷,影响了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对从事智障教育的工作者来说,发现、了解智障儿童中出现的心理、行为异常并给予及时、相应的干预,有利于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笔者在从事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践中,尝试对有心理问题的智障儿童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总结、概括出了对智障儿童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的策略,并提出了为智障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从事智障教育的工作者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一、智障儿童个别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智障儿童心理与正常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规律存在一致性,但由于他们智能上的不足,在认知、情绪、意志行为与人格特征方面都与正常儿童有一定的差别。伴随着生理的缺陷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行为、情绪和人格问题等方面。由于智障儿童生理缺陷的不同,所造成心理问题在共性的基础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如果只对他们进行团体性的心理辅导,只会解决共性的问题,而个体的实质性问题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甚至会变本加厉,影响其一生的发展。针对智障儿童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个别化辅导,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更有效地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霾。所以,智障儿童比正常儿童更迫切地需要个别心理辅导,它对于帮助智障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智障儿童个别心理辅导的策略

经过一年多以来的心理辅导实践,根据辅读学校学生的特殊性,我校逐步形成了有别于普通学校的心理辅导策略,即“低起点、高支持、个别化”的策略。

1.智障儿童个别心理辅导目标设定的“低起点”。该策略在操作上要求是:在智障儿童心理辅导目标上的要求是将“小步走好”的目标与“适度提高”的目标有机结合。

“小步走好”是指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需要分解目标,目标的坡度不应太大,每个阶段目标的要求不应定位太高,实现过程不能图快,而要扎实。“适度提高”是指根据智障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适度、及时地将心理辅导目标指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目标不能停留在一个层次上。矫治性心理辅导是智障儿童心理辅导突出的任务,而往往容易忽视对他们发展性心理辅导的需要与可能。智障儿童心理辅导目标的设定不能只停留在矫治性心理辅导目标的层次上,而应重视他们的发展性心理辅导目标。

2.智障儿童心理辅导实施过程的“多元支持”。该策略在操作上的要求是:积极营造一个多元因子融合的、宽松、民主平等的环境,来支持智障儿童健康发展。智障儿童心理发展的“多元支持”要求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相互融合,形成合力。“多元支持”中智障儿童的同伴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

3.智障儿童心理辅导方法的“个别化”。

首先,建立学生心理辅导档案。具体做法是:要充分把握每个智障儿童的具体情况,要对每个智障儿童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情况、家庭背景等进行调查分析,哪些儿童有什么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哪些儿童有特殊困难需要照顾,也应该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将以上材料进行整理并形成学生心理辅导档案。

其次,制订针对性的个别心理辅导计划。在操作上应注意:第一,在确定辅导目标时,对同一年级的学生既要有共同目标,又要照顾个别差异。第二,在选择辅导方法时,切忌局限于普遍适用的方法,要选择或创造能被不同对象所接受的辅导措施。第三,在实施个别辅导时,要根据儿童所处的身心健康状况条件,捕捉辅导时机,随时调整辅导的进程和辅导次数。

儿童心理辅导教育第7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其家庭中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并且数量逐步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一般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中,由其他长辈或父母其中一方抚养的儿童。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注与联合教育不够,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策略

一、留守儿童状况

(一)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

齐齐哈尔市儿童总数92.4万人,其中留守儿童2.43万人,占儿童总数的2.64%,小于17岁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的86.94%。在齐齐哈尔所属农村9个县(市)中,讷河市6231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5.59%;克山县3831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5.73%;依安县2360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9.69%;龙江县2011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8.26%;甘南县1747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7.18%;克东县1646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76%;富裕县1372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64%;拜泉县1276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24%。泰来县331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36%。在7个区中,富区占最高比例,为2.81%;龙沙区占最低比例,为0.25%。

从上述数据比较可以看出,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数目较大,县(市)外出务工的人员比例比市区高,以讷河、克山、依安、龙江外出务工人员居多,城区中外出务工的人员比例较少。所以,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教育工作任务比较艰巨,迫切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和爱心人士行动起来,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做好。

(二)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

从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来看,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主要是以父母双方外出为主,与祖辈一起居住的8430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1.2%;与亲属一起居住的1107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7%;自己住或住校的1035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3%;与邻居、同学或父母的朋友居住的258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6%;经常更换监护人的475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9%。父母均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中,隔代监护的占大多数,受监护人的态度、能力、等因素的限制,监护人在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教育、心理、安全等方面监管不力。这些情况说明家庭对孩子的监护关爱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存在隐患,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

调查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有良好的学习动机,积极向上,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如果条件允许还是想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7647人,占留守儿童的46.5%。由于外出打工人员的婚姻情况较为复杂,长期在外,无法与配偶及子女生活在一起,极易引起婚变,离异与单亲家庭随之增多,家庭中的亲子教育缺失的现象就比较突出,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十分不利,甚至给子女造成身心健康的伤害。

二、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由于亲情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乏倾诉和帮助,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沟通交流,有的孩子在心理、性格上出现偏激,行为上极易走向极端。通过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如有的孩子不愿意与老师、同学交往,在班级与家之间两点一线。缺少自信,无论学习还是活动,都不主动。

2.自尊心过强,内心比较敏感,对老师及亲友等的教育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人际关系过于敏感,老是怀疑别人瞧不起自己,甚至议论自己,所以不合群。

3.亲情缺失,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认为父母只是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有的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所以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亲情关系出现了一定的障碍。

4.缺乏父母关爱,存在性格缺陷问题。如有的孩子过于自卑、懒惰、冲动、优柔寡断等等,严重的影响了其健康成长。

三、辅导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

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围绕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积极宣传“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理念,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宣传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的职责任务,宣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发家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宣传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的典型事迹以及各地留守儿童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外出打工的父母转变观念,使他们明白,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强化政府统筹和重视,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

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并重点强调要加强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强化政府职能作用,重视和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笔者认为,并一直在呼吁建立以市县乡政府为主导,出台相关政,强调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策,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力度。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更新其家庭教育观念,掌握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对儿童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市县乡政府和学校都要积极探索对留守儿童教育辅导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力争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关爱体系,市级政府部门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师资培训基地,定期进行培训,满足县乡村师资的需要。县级政府部门要设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中心,乡级政府部门要设立农村守儿童心理辅导站,自然村要设立心理辅导室,以保证把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落到实处。做到县县都有心理辅导中心,乡乡都有心理辅导站,村村都有心理咨询师。

(三)建立长效关爱机制,把关心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

设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示范校,真正发挥学校在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作用,根据各学校留守儿童数量情况,建立留守儿童示范学校,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其进行重点辅导,生活上特殊关心,有的还特别为留守儿童安排小食堂、午休室,免除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设立专门负责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和教师,按照工作计划定期进行心理辅导活动。负责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市县乡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如有爱心的心理咨询师、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把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工作做到位。

(四)大胆创新,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辅导机制

1.充分发挥家庭监护作用。家庭是留守儿童的第一责任主体。监护人一定要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观,在孩子的身心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疏导。留守儿童家长需要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多向孩子的班主任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加强与孩子的亲情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2.加强学校教育管理。一是学校要全面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档案。班主任老师要做好详细的调查工作,把留守儿童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留守儿童家长互通孩子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合力。二是教师要根据对留守儿童建档的情况因材施教,并建立“家长”志愿者队伍,及时面对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问题,教育关爱和心理辅导有机结合。三是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成立心理辅导室,开设心理信箱,设立心理热线,使用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等方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爱。四是加强学校的综合实践课、完善体育设施,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培养其兴趣和爱好,使其身心得到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