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合集7篇)

时间:2023-10-13 09:42:24
纺织服装行业发展

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第1篇

With CSC9000T’s promotion,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pioneered in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movement and got impressive achievements. Now, it already becomes a giant trend that enterprises’ fulfilling CSR is increasingly promoting business and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However, a number of companies are lack of the understanding to CSR.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se issues, and raised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入,企业社会责任(CSR)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企业担负更多CSR成为现代国际社会对企业的普遍期望和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政府、非政府组织开发出了相应的CSR衡量标准或守则,来支持和实施CSR,强化企业责任感,指导企业进行社会、环境、经济表现报告。CSR被制定为普遍的审查对象,并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通过供应链涌入众多发展中国家,形成企业生存的新支点。

一、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现状

我国企业界开展CSR活动现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社会公平、诚信、环境、资源问题较突出。调查表明,许多中国本土企业管理者不甚了解现代CSR理念,员工超时劳动、拖欠员工工资、污染环境、工伤频发,甚至矿难等事件时有发生。而同时,有些跨国公司只对中国企业提出CSR要求,进行评审合格后方接受其产品,却对在其他国家的分厂没有要求。更有一些跨国公司在欧美重视并自动承担CSR,到了中国却屡屡违背CSR,如偷漏税、行贿、生产销售对消费者健康有害的产品等,使国家和消费者权益蒙受损失。这使国人不得不面对CSR这样一个命题,作出理论和实践上的反应。

纺织服装业是中国制造业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纺织服装业在中国入世后,对全球性CSR运动的风向也最为敏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率先以《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作为反应,并与一些国际组织达成体系互认,在行业内外和国际上产生巨大影响。协会在2005年推出CSC9000T总则和细则,2006年实施指导文件,2007年开始“10+100+1000”项目,2008年完成体系扩展与升级工作,并正式《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这是中国第一个在CSR报告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和指标体系。至2009年已有近 200 家纺织企业跟进CSC9000T体系建设,1 000 多家中小企业近 2 万名管理者与员工代表接受培训。在2009年“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联合会”上,铜牛、如意等 10 家中国领军纺织企业公布了自己的2008/2009CSR报告。企业履行CSR日益成为推动企业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时代潮流。

但是,也仍有一些企业对CSR存在隔膜。尽管他们不愿承担拒绝CSR的不良声誉,却将CSR视为与己无关的额外负担,而最终与时代潮流行同陌路。究其原因,可概括为三大主要方面:一是对CSR的认知欠缺;二是纺织服装企业承担CSR的经济能力不足;三是CSR的利益激励模糊。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

《200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指出,公众对CSR理解仅集中在环保、员工权益保护、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而对CSR内涵和意义基本没有全面的认识。人们对CSR的认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深化的,经过了几个主要理论阶段。

200多年前近代企业刚出现时,亚当・斯密站在利已主义立场上认为,生产者“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即只要企业利益最大化就是承担了对社会的应尽之责,因此企业仅需对股东负有经济责任。

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增加劳动强度和降低劳动工资,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虚假广告、环境污染、市场壁垒、变相提价等企业行为中,可以看出企业责任上利己主义放任并未使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相应增长,而是损害了社会利益,这迫使政府和消费者重新考虑对企业责任的理论认识,开始追求公共利益与社会公平。由于无法依赖企业内部理性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因此只能仰仗外部公共理性 ―― 法律。到20世纪50年代,各国政府已相继制定消费者保护、产品质量、竞争、环境保护等法律。

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经济状况发生深刻变化,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消费者运动风起云涌。跨国公司利用发展中国家人员工资、劳工保护和环境保护水平较低的状态,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无节制开发东道国资源,破坏当地环境;而发展中国家企业普遍处于价值链低端,为能挤进跨国公司全球化体系,一些企业强压工资,无视劳工权利、环境保护,甚至违背所在国法律。这导致国际社会的不满和消费者运动的强大压力。于是跨国公司为获得更多资源以影响经济和政治,便将部分资金投入企业道德形象塑造,如为救灾捐款、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等。到80年代,形成CSR运动。90年代以后,许多跨国公司制定企业内部生产守则,并实施到包括本公司及供货商、分包商在内的“生产链”全过程。随着CSR运动发展,这种自我约束的内部生产守则已逐步向社会的外部监督转变。如1997年10月公布的SA8000,规定供应商所提品应符合CSR标准。

经过了上述被研究者概括为利己主义、理性主义和伦理主义的几个阶段后,当前绝大多数国家都认同了CSR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企业CSR制度也走向趋同。如联合国于1999年提出的《全球契约》,得到了企业界的热烈回应,2000年 50 多家著名跨国公司代表承诺,在建立全球化市场同时,以“全球契约”为框架,改善雇员工作条件,提高环保水平。

可以看出:(1)企业CSR运动并非个别利益集团的个别行动,相反,它是全球范围内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天,当人们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血汗工厂”指责那些肆意侵掠职工利益的企业时,也许应当想到,将来人们如何评价今天对CSR裹足不前的企业。(2)纺织服装企业具有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产品安全与消费者保护、维护职工权益、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都是产业升级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且有大量企业身处国际服装产业链中,因此,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加入CSR运动是不可回避,也回避不掉的。

三、纺织服装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能力

由于CSR的承担需要企业在经济上付出,于是有的企业产生疑惑:纺织服装业是中小企业为主的行业,难以承担经济重负。

CSR具有历史属性,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文化传统、社会发展程度和面临的历史任务各不相同,CSR的标准就不可能完全一致,它必然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在发达国家,因经济发展水平高,法律制度完善,CSR制度建设起步早,企业对CSR理念认同度也很高。而发展中国家因经济、法律、CSR建设水平相对较低,且很多企业处于原始积累阶段,以追求利润为主旨,故企业对CSR尚未很好理解。

因此在CSR设计上,应密切结合本国具体情况。在承担CSR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与特点,做好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力所能及的事情。2009年“中国纺织服装企业CSR报告联合会”报告提到,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情况下,纺织服装行业坚持行业自律,众多企业不放弃履行对员工、环境、社会等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公开行业、企业的CSR信息,赢得了利益相关方的信任与支持。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尽管不可能捐建多少所希望小学或在救灾中放出巨款,但遵守法律、产品安全与消费者保护、维护职工权益、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供应链管理与公平竞争、社区发展及社会公益等多属常规工作,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中国服装行业CSR行为表现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规模的比较上,大型企业在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维度上得分略高于中小型企业,在伦理责任、慈善责任维度上得分略低于中小企业,二者在CSR总得分上几乎相等。可以看出,中小服装企业在CSR上仍然可有不俗表现。

因此,经济能力在履行CSR中确属重要因素,但并非绝对因素。当企业都行动起来,即可聚沙成塔,推动CSR在行业里乃至社会上蔚然成风。

四、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激励

在推广CSC9000T之始就有观点认为,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必将受到严重制约。因它会提高劳动力成本,故将改变对外资的吸引,导致产业升级动力不足,价格上升也降低了中国纺织工业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这是最普遍和直接的质疑,这也涉及到CSR运动的动因与机制。

西方国家CSR的发展,从最初利己主义的经济责任发展到今天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责任的认识,并非由于企业主良知情感升华或学术上抽象理论深化,而是有外力强大推动,这种推动最终由于企业内在因素产生CSR承担行为。内在因素除主观认识外,还有一个核心问题即:利益。国家面对市场竞争秩序的破坏和他人利益被侵害采取的法律措施,消费者运动与企业市场利益的博弈,都深刻影响着CSR运动发展。

企业履行CSR是需要成本的,而随着CSR运动发展,也会产生相应的利益。对于利益的认识,一是眼前、局部的即得利益,二是社会整体的长远利益,而长远利益也终将使每个局部获得实实在在的现实利益。能够将着眼点从企业即得利益上升到社会长远利益,需要管理者有足够魄力和敏锐目光,这也是实现产业升级需要的强大动力。实践证明,履行CSR不仅是单纯由利益相关方获利。有研究发现,企业CSR表现与企业员工感受到的组织吸引力、员工的企业声望感、组织承诺以及工作满意度也有显著的正相关;企业管理、社区责任两个维度的责任表现均对潜在求职者群体感受到的组织吸引力、企业声望有显著的影响;良好的企业CSR活动对消费者的消费决策能产生明显的正面影响。

在实行CSC9000T的企业中,已经有不少事例证明:为社会作出奉献,也将收获社会回馈。例如北京铜牛通过履行CSR,得到大型采购商信任,2008年H & M在铜牛的贸易订单量比2007年增长了 130%;2009年以来,日本客户在中国采购量下降 50%,但对铜牛公司的量基本持平,欧洲上半年总量下降 30%,但和铜牛合作的量上升了 100%。山东如意由于良好的CSR表现,2008年HOGO BOSS订单量同比增长 219.5%;2008年,公司未受到国外市场反倾销调查;以前老员工春节以后的回厂率约 70%,导入CSC9000T以后达到90% 以上,对产品质量有很好的保障。江苏红豆建立了专门的消费者保护机制,制定《不合格品召回制度》,确保及时召回不合格的产品,在公司严格的检验制度保障下,至2009年报告期间没有发生产品召回事件。

因此,一个理性的企业,能够更全面地看到履行CSR背后的利益,而在一连串受益者中,将包括企业内部职工、供应链上合作伙伴、产品终端消费者等,以及最终反馈到履行CSR企业本身。

五、履行CSR要有行动

1. 企业组织与规划

企业是履行CSR的主体,纺织服装企业在推广CSC9000T中,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CSR管理机构,学习理解相关法律与规定,分析企业自身条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自己的努力。同时将CSR报告列入企业规划,向投资人和其他相关利益者报告CSR履行成果与问题,获得理解与支持。当前许多纺织服装企业设立了专门机构或人员,组织或派员参加培训,对推广履行CSR产生强大推动力。

2. 国家支持与引导

首先,进一步加强法制化建设,将有关CSR的基本要求用法律法规加以确立,这是最为有力的手段。如《劳动合同法》的施行,一举扫荡普遍存在的用工不规范问题,大大促进劳工权益保护进程。其次,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有效监督,在CSR运动中,媒体在企业与公民社会的互动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政府的正确引导具有决定作用。再次,在CSC9000T基础上建立纺织服装企业CSR信息披露制度。第四,对CSR缺失的服装企业进行整顿和规范,对履行CSR突出的企业在政策上有所倾斜。法律和社会舆论是企业发展的一种社会资源,运用得好可促进企业CSR目标的实现。

3. 企业履行CSR的评价

如何评价企业CSR履行状况,是比较敏感的问题。关键在取得社会公信力。企业提出自己的报告(披露)是接受监督、探索前进的重要措施,而与社会公众(公民社会)形成互动尤为重要。当一个企业的CSR状态被社会关注,并得到认可或批评,将会产生巨大的机制。在这方面可总结研究中外经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适合中国文化氛围、可持续发展、吸引企业主动加入运动的模式。在实现与社会公众互动这一目标上,可考虑构建由企业、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社会团体(NGO)参与的、可获得客观表达的渠道,实现公平、公正和公开的评价,并对评价进行社会监督。

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第2篇

【关键词】 襄阳、服装行业、现状、发展

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襄阳作为中国的一个三线城市,它的经济产业在近几年内也得到了质的飞跃,那么相应的就推动了纺织服装业的发展。

一、襄阳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襄阳纺织服装行业目前的困境

襄阳有九成中小纺织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熟练挡车工月工资高于周边“大城市”,企业的赢利空间狭小;中小纺织企业主要靠民间高息借贷为生,半数企业的资产借贷率达到60%以上,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企业转型愿望强烈,土地需求得不到满足,搬迁遇到困难。

纺织工业是湖北省襄阳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现有纺织服装企业400多家。2011年,襄阳市纺织服装行业产值达到285亿元,今年1~5月产值为111.75亿元。自去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市场形势的影响,襄阳纺织服装行业走入困境,尤其是中小纺织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企业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产品价格下滑 经营持续亏损。

目前,襄阳市纺织服装企业普遍遭遇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等难题,经营形势连续几个月不见好转,且市场形势呈现进一步恶化的态势。据亚丰纺织公司负责人骆建强介绍,他们在2012年6月中旬襄阳市棉纱价格为1.63万元/吨,短纤1.02万元/吨,半年时间价格就下降了20%左右;90%的中小纺织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一些纺织企业家表示没有信心再经营下去。

1、生产成本偏高

首先是棉花价格居高不下。目前,国内棉花市场价格为1.93万元/吨,比从国外进口的配额棉高出7000元/吨。对于国家实行的棉花保护价收购政策,纺织企业普遍表示难以接受。其次是用工成本持续上涨。据金明达纺织公司负责人邹永强反映,为留住员工,公司5年内先后10多次给员工加薪,目前一个熟练挡车工的月工资为3200元~4000元,比河南郑州纺织企业员工2600元/月的工资高出了许多,企业的赢利和生存空间狭小。再次是用电价格高。此外,襄阳市纺织企业布局分散,纺织企业之间在招工、用人、销售等环节存在恶性竞争。

襄阳市纺织服装工业在原材料、人工、用电、运输等方面成本居高不下,产品价格自然难以降低。据樊城区纺织企业反映,目前从越南等国家进口的棉纱加上运费,价格比国内还低20%~30%。由此,襄阳纺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订单减少,出口严重受阻。

2、资金普遍缺乏

中小纺织企业大多数为民营企业,实力较弱,产品单一,设备落后,尤其是没有资金购买土地,缺少在银行贷款的抵押条件,难以获得支持。据鹤轩纺织公司负责人卢万友介绍,80%以上的中小纺织企业目前在租赁厂房,至少50%的中小纺织企业在合伙经营,在严重亏损的形势下,股东往往分歧加大,出现撤股或转行的现象;在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下,中小纺织企业主要靠民间高利贷为生(月息为0.015元~0.02元),半数企业的资产借贷率达到60%以上,经营风险越来越大。

3、发展空间受限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纺织服装企业开始“突围”——寻求转型升级,但是土地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从骨干企业的情况看,一些企业搬迁遇到困难。

以际华三五四二、新襄棉、银河股份为代表的大型纺织企业,积极响应襄阳市委、市政府“退城入园”的号召,在伙牌工业园挂号征地,准备增加投资,谋求更大的发展,但由于国家每年对用地指标都有限制,所以不能及时获批。

新襄棉公司于2012年3月20日与襄州区政府签订《投资协议书》,规划总投资16亿元,在伙牌工业园建设20万纺锭、1100台高速喷气织机项目,并于4月6日通过了襄阳市政府第一季度主城区招商引资项目评审会,但直到目前,企业仍未获得用地红线,樊城区“双改”指挥部下达了搬迁督办通知,而新厂区建设规划又不能启动,新购设备无处存放。公司董事长张学政说:“现在公司每月亏损三四百万元,搬又不能搬,真是度日如年。”

双佳印染公司是襄阳市实施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企业之一,公司投入1亿元购置的高档印染设备正陆续到位,但由于园区土地未落实,只能在原址上进行升级改造。而以鹤轩、金雪、亚通等为代表的中小纺织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土地,他们希望襄阳市和樊城区两级党委、政府给予重视,充分考虑纺织企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多、承担的社会责任大等实际情况,能够在城郊安排土地,建立纺织产业园,使企业能够继续发展。

4、渴望政府支持

际华三五四二总经理邱卫兵说:“际华纺织工业园项目进展缓慢,一方面是伙牌工业园没有落实土地,另一方面是企业搬迁投入太大,加上设备升级、产能扩大等需要6亿元投入,按照现有的政策搬迁(仅土地收储、老厂区挂牌增值收益的60%),企业要负债几亿元,集团总部难以批准。”位于樊城区人民路的多家纺织企业,包括新襄棉、银河纺织、鑫方圆、双佳印染等已被列入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发对象,要求在年底前腾空,而企业考虑到目前的市场形势和高昂的搬迁成本,仍持观望态度。

(二)襄阳市纺织服装行业目前的优势

襄阳作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它的服装行业一直稳稳向前发展,就目前来说,湖北省襄阳市举行纺织服装行业协会成立大会,银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亚平当选为第一届会长。大会选举产生了襄阳银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等15家理事单位,3家监事单位。大会选举了5名副会长、1名秘书长。

襄阳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的成立架起了襄阳纺织服装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发挥了纽带作用;搭建了全市纺织服装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平台,有利于组织会员企业进行经验交流、新技术传递、信息利用与共享等;规范会员企业市场行为,杜绝会员企业在劳动工资、产品价格、招工招聘等方面的恶性竞争;维护会员企业合法权益、公共利益等。

面对当前的复杂形势,熊亚平建议纺织服装企业树立信心,调整好员工的精神状态;压缩企业长期投资,保证资金链不断;加大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劳动力紧缺矛盾;控制成本,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保持最少库存;在提高、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生产成本。

二、襄阳服装行业未来发展分析

日前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湖北省襄阳市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跨越式发展。未来五年,襄阳纺织服装工业总产值将突破700亿元,出口创汇2.5亿美元,建成全省最大、全国知名的纺织服装工业基地,叫响“中国织造名城”。

据了解,该市制订了2012~2016年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棉纺、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和丝绸产品的加工制造,逐步建立比较完整的纺织产业制造体系。鼓励纺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区域配套高水平发展印染工业,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纺织产业转移,引进国际国内服装知名品牌,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未来五年的产业目标为:全市棉纺锭扩大到350万枚,布机5万台,印染生产线30条;年产纱50万吨,化学纤维20万吨,服装1亿件(套);新建1个部级技术研发中心,新增1~2个中国驰名商标,打造1~2个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和12家过10亿元的企业,纺织服装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出口创汇2.5亿美元。

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第3篇

8月28日,“2013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会暨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报告联合会”召开,这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纺联)自2006年以来连续举办的第八次社会责任年会。会议以“美丽纺织,责任发展”为主题,总结了过去一年纺织服装行业的社会责任工作,并根据十提出的“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国家战略,探讨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为未来在行业内外开展社会责任工作提出了思路和规划。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指出,中国的纺织行连续8年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责任管理之间探索着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优势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社会责任工作对于行业发展自身,提供着不断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健康原动力,形成社会责任与行业进步两者相生相长良性循环。王会长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全球企业提升竞争力和企业品质的核心要素。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了《2012—2013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报告》,7个产业集群和10个企业也了各自的社会责任报告。可喜的是,通过连续8年召开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会,行业和企业普遍认识到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孙瑞哲分析了当前纺织行业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出口市场的需求不旺加上国内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提醒企业通过社会责任建设的努力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他认为,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正处于忍痛蜕变的历史节点,未来我国纺织服装的发展模式将主要取决于行业如何致力于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以创新行动履行对员工、客户、消费者等相关方的责任。

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第4篇

《2010/2011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白皮书)在对2010年度及“十一五”宁波纺织服装产业运行及发展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十二五”期间的产业发展进行了预测,并提出2011年产业发展政策建议。本年度报告分为三大部分:运行篇、特色篇和展望篇。

宁波市经信副主任周学明:“白皮书是迄今为止宁波市纺织服装产业最为全面和系统的实证研究报告。肯定了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纺织服装产业背景和鲜明的行业特色办学的思路,对课题组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

中国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宁波市服装协会会长李如刚:“白皮书的发表,对提升纺织服装产业和企业信心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作为行业,企业把握产业发展脉络,进行正确决策的工具书和参考书,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宁波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李克让:“白皮书是宁波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服务行业、企业的又一项重要成果,展示了学以致用的学问之道,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项目负责人王若明教授在介绍白皮书形成的过程及主要内容时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始终是宁波具有较强代表性的重要产业和特色产业,也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产业之一。全面反映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状况,系统总结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经验和企业的发展成就,及时探析、超前研究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前瞻问题,是本书撰写的主要目的。而采取产业技术的方法,以年度跟踪和实证分析的方式,编报年度发展报告,旨在能对决策部门、管理服务部门,特别是发展主体――众多的纺织服装企业起到更加务实的工具书的作用。”

运行篇:

从十个方面展示并分析了2010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运行特征、销售和市场、品牌领先和品牌突破、技术创新、产业拓展、创新创业、劳动就业、外贸企业和OEM企业转型等现状与成就。宁波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宁波市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产值、利税占全市工业的比例为10%左右,出货值则是全市的五分天下有其一。但宁波纺织服装产量出现了总量增加、增速放缓,以及占全国、全省的比例下降的现象。2010年,以服装为例,服装产量占全国的比例从高点2008年的8.34%下降到5.44%,占全省的比例也从43.43%下降到31.78%。

特色篇:

以宁波当年发生的产业新事件和新现象,以企业为切入点来观察分析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特色,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品牌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快时尚的商业运营模式;大型企业的规模发展模式;企业快速扩张模式;以及女装亮色;低碳纤维;现代商务等,反映近年来一个相当鲜活的宁波纺织服装产业,显示出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一些新的现象。

展望篇:

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第5篇

一、我市纺织服装行业整体情况

1、发展历程。

纺织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二十世纪80、90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WTO,我市敞开山门招商引资,纺织服装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三来一补”企业和“三资”企业,规模较大的有罗定银河纺织总厂、罗定麻纺厂、罗定缫丝厂、罗定织布厂、祥发弹力针织厂、捷龙毛毡厂、德发泳衣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纺织服装业发展成为我市的优势主导产业之一。据统计,鼎盛时期全市纺织服装行业企业有8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17家),2003年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0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3%,实现销售收入21.6亿元、税收0.44亿元、利润0.12亿元。企业积极引进法国、意大利、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先进设备,能生产绢、毛、麻、棉、化纤五大系列、60多个品种,覆盖纺纱、织丝、染布、印花、泳衣和四季时尚服饰等产品,产品畅销国内及出口东南亚、欧美等地。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成为我市工业龙头行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不仅解决了20000多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在外引内联、增加税收、出口创汇、振兴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罗定也成为广东省四大服装生产、出口基地之一,我市罗城镇还被评为广东省“纺织服装专业镇”,并成立“罗定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促进行业的规范快速发展。

2、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近年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叠加环保严管、用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攀升、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抱陈守旧等因素,我市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萎缩状态,企业订单不稳定,经营效益下滑,相当部分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纺织服装企业仅剩3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仅存5家,港资企业6家),全行业仅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不足2.5%,纺织服装行业已日渐式微,雄风不再,退出我市主导产业地位。

目前我市大大小小的纺织服装企业数量仍有300多家,以家庭小作坊模式为主,达到规模以上企业仅5家,分别为罗定市银利纺织有限公司(国营罗定麻纺厂转制)、罗定市嘉达纺织厂有限公司(国营罗定银河纺织总厂转制)、罗定市附城泰昌服装厂、罗定市华昌经编织造有限公司、罗定市鸿源织造有限公司。我市纺织服装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罗城、附城、素龙街道;主要生产纺纱、织布、染布、各式毛衣和流行服饰;订单主要来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东莞、中山和佛山等国内市场,部分企业产品订单来自韩国及欧美国家。大部分企业产品质量信誉好,物美价廉,客源稳定,产品比较畅销,行业企业尚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

二、主要存在问题及根源

1、经营理念落后。我市纺织服装行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目标,长期处于各自为战、小打小闹的状态;企业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观念,经营方式以家庭作坊式为主,订单要等、场地要租、员工队伍不稳定;经营手段传统落后,设备旧、员工老、生产效率低;经营利润微薄,没有品牌战略和名牌意识,设计、营销和管理人才短缺,没有与时俱进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电商营销渠道,大部分企业依靠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维持生存。主要原因是政府不够重视,行业组织管理软弱;业主缺乏企业家素养,缺乏资金积累和投入,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2、发展质量不高。我市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链条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质量差。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缺乏龙头企业,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十分有限;企业不重视商标注册、品牌培育和产品开发;目前全市只有罗定市恒汇行服装有限公司拥有注册商标,分别为“凯奇仕”和“蓝仕莱”,占比明显偏低,其他大部分企业依赖订单加工,小部分贴牌生产,均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容易受宏观经济政策波动影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主要原因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观念方式陈旧,缺乏自主创新精神和市场竞争能力。

3、经营困难重重。我市纺织服装企业普遍没有固定用地,大都是临时租借厂房,租金贵且租期不稳定;一些企业想购地建厂和更新换代生产设备,但由于多种因素导致难以落实;近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企业订单持续减少;劳动力短缺、原材料涨价造成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减产明显;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品牌,销售渠道单一,管理手段落后,成本控制不稳定,行业整体面临生存发展困境。主要原因是我市工业用地指标有限,企业等地时间遥遥无期,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也缺少资金扶持政策,企业增资扩产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

4、发展后继乏人。我市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存在人工成本高企的问题,平均工资3500元/月左右,部分熟练工、技术工能达到7000元/月以上。虽然人工不低(相对电子加工等行业),但大部分企业仍然存在招工难问题,在职员工大部分是中年妇女,青年工人短缺问题突出。主要原因是纺织服装行业起步工资较低,按件计算工资,多劳多得;而且工作重复单调,轻工重罪,年轻人怕辛苦缺耐性而不愿从业。

三、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服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纺织服装工业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生产业,是市场永恒的长青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消费与生产并举的行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带动经济发展、拉动内需增长、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就业与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全球单边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扩大、世界经济发展动荡、我国消费升级内需扩张的形势,纺织服装行业正面临新的挑战,站在新的起点,迎来新的机遇。我市纺织服装行业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指导下,抢抓机遇,整合资源,集群优势,转型升级,携手共进,重振雄风。 

1、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我市纺织服装全行业要以全省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为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坚决向高质量发展迈步奋进。发展理念上要跟上时代节奏,发扬时不我待、敢闯敢拼的企业家精神;市场定位上要由低端向中高端开拓迈进;资金上要加大自身积累,控制成本,千方百计拓展多样化融资渠道;技术上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大胆创新,不断研发新产品,敢于引领消费潮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设计上要追求特色时尚,体现大众化审美和个性化需求;设备上要及早更新换代,推行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生产,降低人工依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水平;人才上要加强引进和培育,探索开展校企对口培训;供应链上要构建质优价稳货足、花式品种繁多的体系;销售上要搭建自营、、电商、个性化订制、订单加工和贴牌生产等多种经营渠道和平台;管理上要现代化、扁平化、信息化,推行绩效管理和职业经理人制度;产品质量上要精益求精和注重产品细节;品种上要适应消费者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选择需求;发展战略上要注重培育自主品牌和树立诚信形象。通过多措并举促整体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我市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潜力。

2、提升产业集聚能力。要依托产城融合和广东省粤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热电优势,充分利用罗定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产业集聚效能,实施好“三旧改造”,依法依规“关停并转迁”城区的纺织服装企业,逐步把我市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都转移到园区集聚发展;要适度扩大工业园纺织印染区的用地规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纺织印染和服装生产集聚区;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发展,不断延长扩大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幅射扩张能力,努力建设粤北和“两广”纺织服装生产贸易基地,使我市纺织服装企业重新焕发生机,集聚升级,再创辉煌。

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第6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贸易壁垒;扩大内需;品牌战略

一、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现状

2009年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转型的关键一年,虽然整个行业的增长幅度较以往稍有减缓,但总的来说比起2008年还是有所回暖的。江苏服装行业的整体情况是“生产保持平稳增长,生产和销售的衔接基本协调;利润同比有所下降,亏损额有所上升;出口额增长平稳”,根据2008 年上半年统计,江苏规模以上服装企业2670 家,从业人员69.4 万人,资产961 亿元,2008 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完成现价产值同比增长12.3%,增速低于2007 年同期11 个百分点,1-9 月累计产销率98.2%, 同比微升0.1 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同比下降5.8%,比2007 年同期增幅回落23.9 个百分点;亏损额同比上升63.1% ;服装出口受阻,增速放缓,1-9 月全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4.4 个百分点。

二、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受到的各种影响分析

(一)人民币升值

由于资本项目、外贸顺差大幅度增加的现状仍在持续,国家外汇储备仍在大幅增加,以及在全球汇率体系下加元,美元,澳元,升值的大方向将无可置疑。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从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年平均第一次掉到8.00以下,到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突破7.00的大关,再到现在的6.826附近。人民币受国际影响在不断的升值,对于本身已经利润很微薄的纺织服装行业有很大的影响。据有关方面研究,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纺织行业销售利润将降低二到六个百分点。若人民币升值五到十个百分点,行业利润将下降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六十。特别像是对出口依存度很高服装行业,损失更大。拿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服装公司来说, 2009年服装出公司口额达到8200万美元,利润有靠近1200万美元,但若是人民币上升一个百分点,利润将下降近七个百分点。就靠近80万美金。对于江苏省整个服装行业来说损失就更为巨大。

(二)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进一步下调

出口退税近期又成为了大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相关企业的盈亏,甚至是存亡。其中服装行业受的影响又尤为巨大。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许多纺织服装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倒闭的命运,大多企业即使不倒闭也只能勉强生存,为了缓解纺织行业面临的压力,2008年7月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自2008年8月1日起,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从百分之十一提高到十三,10月21日又联合下发申明,决定从11月1日起再次上调纺织出口的退税率到百分之十四。而在现在,经济形势渐渐走出低谷,走向复苏,服装纺织行业出口退税率再次下调,而这可能会带动服装纺织产业链的一系列改变。据了解,有很多公司实质上服装的买卖收益和支出基本出于平衡,利润的主要来源,甚至是所有来源都是来自于退税部分,退税率的降低必然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下面就以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服装公司为例来证明一下退税对利润的影响问题。

本文将采用弹性系数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出口退税率对利润的影响。

1.指标的选取

选取的指标是出口退税率对利润率的弹性dr/r / de/e ,其中dr/r是相应引起利润的变化比率,de/e是出口退税的变化率。

出口退税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有如下几种情况:

当dr/r / de/e=1时 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幅度与利润的变动幅度相等

当dr/r / de/e>1时 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幅度对利润的影响较大

当dr/r / de/e

2.相关数据的收集和计算

本文收集了2002年到2009年的相关数据,包括出口退税率和服装公司每年的利润,并对其进行了弹性分析,如表1所示

⑥数据来源: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服装进出口有限公司03-09年工作总结

3.数据分析

从图表中看,服装出口退税率弹性基本为正值,即说明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必然引起利润率的提高,但有时候出口退税的降低,服装公司整年的利润还是会提高。这其实与整体并不矛盾,虽然出口退税率降低,但是由于公司发展的比较迅速,业务量也在逐年增强,而老客户也愿意承担一部分由于出口退税而使企业造成的利润减少,所以整体来说,年利润还是增长的。从数值来看,出口退税率弹性都在一以下,但是基本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所以对利润的影响虽然不是很巨大,但还是十分可观的。再加上大形式出口退税率会进一步下调,所以企业必须采取其他措施来填补此块的利润损失。

(三)服装行业工人工资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

对于纺织服装业来说,服装的成本核价包括面料价格,辅料价格,工缴,商检报关,包装,运费等等。而占据大头当然是面辅料价格和工缴,而面辅料价格就是原材料的价格,工缴也就是工人工资。这两项的价格高低,决定了衣服的成本,也就基本决定了报价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的多少。

1.辅料价格上涨

2009年,矿石的价格幅都很大,所以金属辅料的价格也在一路攀升。至于面料,作为最主要的原材料,由于基于棉花,纱的价格上涨,所以面料价格也一直高居不下。2009年10月份,国内棉花价格指数价格为14022元/吨,比上月末上涨875元/吨,聚脂切片,涤纶短纤,涤纶长丝价格比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涨幅在950-1050元/吨。这些都使的面料的价格不断提高。与09年同期相比,苏纺服装公司所购进面料,桃皮绒涨了2元一米,斜纹纱卡涨了1.5元一米,基本每种面料的涨幅都超过了百分之十。

2.服装行业工人工资的增加

工厂的利润也就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左右,然而随着物价的上涨,越来越感觉到生活成本的增加,原来的工资已经不能满足工人的需求。此外,现在的年轻人对于这种枯燥体力活不能承受。特别在苏南地区,很多工厂出现了招不到工人的情况。只能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来吸引人。从苏纺服装公司来看,基本上下属的两个工厂,铜锦制衣,同泰服饰,工人的平均工资涨幅也超过了百分之十。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工人工资的提高,都进一步增加了服装成本。使得服装外贸出口的竞争力和利润额都有很大的下降。同时由于成本的提高,很多外国的服装企业都在逐渐将部分订单转移到越南,非洲等人力资源丰富,但是成本更低的国家。若还是按照原来的发展模式,则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四)贸易和技术壁垒

贸易和技术壁垒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江苏省服装外贸的快速发展,各种规定,条款都将很多服装外贸公司阻挡在了订单之外。下面就介绍四种最常见的贸易技术壁垒。

1.过渡性保障措施(TSM)

目前江苏身省纺织业对国际的依赖程度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以上,服装业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加上出口产品的价格在国际上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我国服装行业的出口很容易被欧美等国家认为对其市场有巨大冲击力。为了保护其本国市场,会对中国的纺织服装业采取各种贸易壁垒措施。

2.技术贸易壁垒(TBT)

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有超过百分之七十受TBT的影响,每年损失超过20亿美元,而其中主要的技术贸易壁垒有以下几种。

(1)有关的技术法规对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包括服装有害物质残留量多少的界定,还有标签必须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

(2) 合格的评定程序对江苏省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主要包括ISO9000,ISO14000的权威性认证测试

(3) 服装出口受各个国家不同标准的影响

3.绿色贸易壁垒(GBT)

关于绿色贸易壁垒,举个例子:生态标签的限定,包括纺织纤维标准,纺织加工化学标准,以及生态纺织品的认证。

(五)业务员经验的不足

在订单的处理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发生一些问题。一些经验不够丰富的业务员却不能及时发现,再将要出货时,被查验出来,引发争端。

在面对以上种种不利的条件下,怎样在不利的经营环境中脱颖而出,走出现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困境,成为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企业必须要优化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升级,必须要和政府,其他企业合作应对贸易壁垒问题,必须在发展中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四、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应对策略分析

(一)纺织服装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改进

1.加大,加快纺织服装的研发和企业改造力度。

江苏省纺织企业首先应该加大原材料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原材料的多元化,提高天然及再生资源类纤维使用比重等,在原材料供应环节实现多元化、环保化,高科技化。其次,对纺织先进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行业核心设备的研究和开发,提升原有低档纺织产品的质量和层次;充分利用国产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的原材料优势进行面料新品种,新外观的设计研发。加强印染和后续处理企业的改造,加强服装设备的改造,以提高服装的质量和层次。

2.加快核心产业的调整

推进结构的优化。拓大纺织产品的应用范围,加快发展医用、汽车用,军用等产业用的纺织品,培育出新的增长点,并致力于发展装饰用纺织品,用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使化纤纤维行业结构处于合理化,大力开发功能化、差别化纤维,使得自己能够更多的提供制作高档服装的面料。

3.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

创建国际化的自主知名品牌。在当今国际市场上,服装品牌的塑造已经成为提高服装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品牌的竞争是高级别的竞争,其竞争的意义在于隐藏在品牌内部的科技和文化。能否创造出拥有忠实追随者的国内名牌,甚至世界名牌,是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能否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服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大力培育出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创新、营销渠道建设方面有独特优势的企业,使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

4.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形成产业规模。以市场为导向,把具有潜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并且加快产业整合,加快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程度。引导中小企业的产业整合,形成具有差别化的产品特色。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提高相应的配套加工能力,形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同消费群体的高、中、低档纺织服装产品体系。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策略,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并且要重视员工的技能培训,培养出高素质的业务员,用业务员来带动公司业务量的上涨。

总之,推动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升级,从根本上摆脱以高数量,低价格增长型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适应现在服装行业的形势,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合理应对纺织服装业贸易壁垒,扩大出口

1.针对TSM对策:

(1)普及TSM的相关知识,对目标市场的结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对江苏省的纺织服装出口过程和形式进行跟踪调查,以调节出口节奏的缓急。

(2)充分利用WTO的规则,减轻TSM对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的影响。并且可以通过国家的强大力量,对实施TSM的国家进行交涉。

2.针对TBT对策:

(1)建立TBT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

(2)充分利用《TBT协议》的相关条款

(3)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改

(4)提高纺织行业的产业技术

3.针对GBT对策:

(1)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绿色信息的采集

(2)制定并完善纺织品生态标准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致力于发展生态纺织品

4.打破贸易壁垒的其他对策:

包括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充分发挥纺织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出口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等等。

(三)扩大国内市场,加强内需

中国国内的需求本身就很大,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所要做的是建立,经营自己品牌,建立自己的国内销售网络。

四、结论

总的来说,虽然国内外形式对纺织服装业来说比较严峻。但是这也给了我们江苏省企业改革的动力和契机,只要企业能够在巩固核心业务下,努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努力开拓新的市场和新的合作伙伴,稳步推进企业形象和品牌建设,积极配合政府,行业协会克服贸易壁垒,培养自己一批优秀的业务员,服装企业肯定可以在以后越来越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Taufiq Choudhry.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The United统计es Ex2ports: Evidence From Canada and Japan [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International, 2005,19 (1) : 57 - 71.

[2]常亚平.中国纺织产业分析和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孙威.绿色壁垒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严峻挑战[J].国际商务研究,2007.

[4]张燕文.国际绿色竞争力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J].中国纺织业,2005,(10).

[5]上海纺织科技编辑部.出口退税率回调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J].上海纺织科技, 2008, 36 (9) : 61.

[6]惠露露.出口退税若调高能带来多少利好[J].纺织商业周刊,2008,(28) : 34.

[7]俞文江.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能改变浙江纺织企业的困境吗[J].开放导报,2008,139(4) : 93~ 95.

[8]谷永芬,吴倩,陈文宗.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8,(8).

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第7篇

关键词:自媒体营销;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志码:A

A Research on the Fast-developing We-media-based Marketing Strategy of Zhengzhou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Abstract: The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 of Zhengzhou. It summarizes 4 types of we-media-based marketing and promotion strategy including media interactions, integrated marketing, online-offline interactive marketing and customized marketing, which in the era of mobile Internet are promo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of Zhengzhou. It aims at offering reference to futur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 in central China. Key words: we-media marketing;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迅速发展,同时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传统纺织产业的优势,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空间凝聚分区明显。长期以来,服装企业和纺织工厂主要聚集在广州、深圳、杭州等南方沿海地区,近年来,纺织服装行业的产业转移稍有好转,由珠江三角洲、江浙沪等逐渐向河南、江西、安徽等中部地区转移,这对于国家服装行业的产业转移及空间分布的广泛性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消费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郑州等中部地区的服装产业转移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4G时代的到来和市场发展的需求,人们对服装的功能和消费的便捷性要求不断增加,由此引发出各种新型的销售模式和销售手段来适应新形势下服装行业的发展。其中,自媒体营销成为当下消费环境中的一种主流营销方式。

1 自媒体营销概述

自媒体营销是对面向特定的或不特定的大众或小众群体的人性化、自主化的数字媒体进行的一种营销方式。最早的自媒体开端于博客,现已有微信、微博、自媒体平台等更多的自媒体形式(表 1)。

1.1 我国服装行业消费环境分析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和4G时代的到来,我国服装行业的消费环境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时展下的产物纷纷出现,终端应用的普及,3G、4G网络的开发,使得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视等无线设备。同时网民数量仍在快速增加。截止2016年初,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6.2亿,比2014年底增加了6 303万人,占全国网民的90.1% 。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网络发展趋势。调查发现,网民访问最多的 3 个领域是社交、搜索和电子商务。

网络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纺织服装行业消费环境和营销模式的改变也是一个必然趋势。传统的服装销售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和超载的信息量,不能有效及时地接收信息,抓住商机。未来手机作为第一自媒体载体的地位不会变,而自媒体营销的出现是顺应媒体工具更新换代下的产物。

1.2 自媒体营销的特征

自媒体营销构造了一个良好发展的营销圈体,它的特征显而易见。

(1)特殊载体:它通过自媒体载体 ―― 手机软件、应用、app商城等面向大众群体,将信息流即时、共享和高容量的通过无线网络向移动终端有效传播,为个体用户及社群服务。

(2)可移动性:随时随地将营销服务落实到每个客户的手中,打破了传统的营销手段的时间、场地及空间局限性。

(3)互动性:当下,靠社群互动、群体分享,熟人网络发展营销策略的形式层出不穷,很好地利用了自媒体本身交互性和传播互动的特征,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用户体验和交流至上的原则。

(4)人性化服务:以用户为中心,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和体验是自媒体时代张扬普通大众个性的一个重要服务,也是更好迎接自媒体时代的营销特点。

2 自媒体时代下郑州纺织服装业发展成果及优势

郑州服装企业和批发市场众多,服装产业园发展成熟稳定,以交通枢纽郑州火车站为中心的批发市场近年来也层出不穷,大型批发市场有二七银基商贸城、天荣时装城、 锦荣商贸城、世贸商城、 恒泰广场等。同时,随着行业发展也有很多小型的批发市场正萌芽生长。郑州作为传统的纺织业基地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自媒体的发展对郑州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1 “免费+再收费”,开拓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双赢

营销之路

自媒体营销区别于传统营销模式的特征在于新型传播手段的时效性和免费性。自媒体营销可以随时随地的传播高容量的信息,从自媒体软件的注册、使用到推广都具有免费一条龙的服务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媒体进行服装企业推广、品牌宣传来说,大大降低了广告成本。免费的销售模式对于物价低廉的郑州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郑州纺织服装产业附加值不高,人均消费水平偏低,在品质得到保证的同时服装零售价和批发价比其他地区价格更低,配合免费的自媒体营销为郑州服装产业和品牌的宣传推广提供了一定的低成本优势。同时,推广打开市场后的“再收费”衍生服务也要容易得多,利用免费自媒体推广的影响力在后方服务获利,开拓了一条适合郑州经济效应的双赢营销之路。

2.2 整合资源,助推郑州纺织服装产业“走出去”

郑州地处我国中部,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交通便捷,在进行产业的资源承接和空间分布上具有足够的优势。郑州的传统纺织服装业基础雄厚,大型服装市场、面料市场、服装企业众多,其中具有郑州特色的女裤产业发展尤为快速,在全国各地尤其是长江南、北地均有自己的销售市场。具有特色产品的产业链和强大的交通使便利,劳动力密集(2015年末郑州市常住人口956.9万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郑州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最大的缺点就是市场小,产品大多内销,面临长期走不出去的尴尬局面,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快速、时效、便捷、开放性给传统纺织业提供了“走出去”的契机。自媒体时代下打开郑州市场,无论从空间、人力、地域还是仓储物流都能够及时便捷的给全国各地提供资源,整合销售,实现产业分布均匀化。

2.3 创新品牌推广模式,打开郑州纺织服装产业的移动市场

品牌和推广的弱势是限制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时代自媒体的开放性、多平台、个性化优势催生了新的品牌推广模式,使得品牌推广更加多样化,信息传播立体化,品牌推广从渠道、受众和范围上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郑州市场和人才资源在自媒体的推动下打开了僵局,形成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打开了郑州纺织服装行业的移动市场。

3 移动互联网下自媒体营销推动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策略

3.1 媒体互动

当微信、微博作为手机用户的代表,微营销的时代已经到来,而服装企业或品牌首先第一步就是有自己的“代言人”。对于郑州服装行业的推动,博客、网站作为官方宣传平台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个性化、人性化的互动体验代言。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互动、分享、转发可以快速地将郑州中原文化、时装知识、企业公告、品牌理念、服装产品等信息通过多样化的传播形式传递给一定的人群,再由一定的群体分享互动衍生出更多不特定的人群,“强制”植入价值广告,吸引更多不同需求的群体(批发商、消费者、设计师、买手等),从而开展出一种发射的伞状商业模式。

3.2 整合营销

新媒体下的营销推广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软文推广、热点营销、事件营销、公关传媒等,对于资源丰富但需要资源整合的郑州纺织服装业,将这些营销方式整合,以不同的传播手段来降低使用成本,从而达到高效的广告宣传作用,是一项快速有效的营销策略。

3.3 线上线下联动营销

传统的线下营销和新时代的线上营销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这里所说的线上线下联动营销具有两层销售模式。

(1)淘宝线上店铺众多,其中IP地址显示城市分区最明显的是广州、杭州等地,这与其城市线下批发市场、服装企业众多有着密切联系。而郑州线下已然有着较多的批发市场和服装企业,利用移动营销手段、自媒体的力量整合郑州线下的资源,联动线上销售,不失为消除库存,发展郑州服装产业链的一种营销策略。同时,新媒体下的“线上”已经不仅仅在于淘宝、天猫、亚马逊等,微营销(微博、微店)等给具有优越地理位置和人才、设备优势以及基础资源庞大的郑州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利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方法将郑州现有纺织资源扩大发展成伞状的发射模式,加快郑州等中部地区服装业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2)线下销售线上“购”。“团购”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提前线上查找信息、定位、预定团购,再去实体店享受服务的高效方法,可以有效自主选择服务、随时随地查询信息,并确保服务的可实施性,避免货品售空,商家关门的尴尬,还能更多更广泛地将服务提供给使用网络的所有群体。可以就郑州批发企业建立团购产品库,提前在线上预定付款,按时线下拿货也是一种很好的商业发展模式,这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资源,扩大了市场和潜在客户,同时也互补了线上线下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3.4 定制营销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每个人的需求更丰富化和多样化,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的细分发展更快,这就要求一个成熟的行业具有一定的素质要求,尤其对于纺织服装业,一对一的定制服务必不可少。就产品而言,围绕某个特定的客户来开发设计、定制价格、构建关系,为客户量身定做营销活动,以满足某一个或某一类客户的个性差异化需求,将有助于郑州的服装行业朝着智能化、自主化发展,从而提升竞争优势和产业特色。

4 结语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网络主流,未来各行各业在媒体销售方面会朝着“自主、自助、便捷、及时、个性”方向发展,针对郑州纺织服装业,应利用优越的地理、空间、人才、资源等优势,及时适应并打开移动互联网市场,进行有效的推广策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略)

[1] 孙淑成.关于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考[J].山东纺织经济,2003(3):20-21.

[2] 沈雷,吴鹏.服装品牌化的消费导向作用探析[J].纺织导报,2010(7):132-133.

[3] 傅志华.201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大趋势[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5(Z1):38-41.

[4] 何军红.移动营销市场的驱动策略[J].企业活力,2008(3):36-37.

[5] 吴爱芝,孙铁山,李国平.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区域转移[J].地理学报,2013(6):775-790.

[6] 杨君.无线营销浅谈[J].技术与市场,2007(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