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纺织业调查报告(合集7篇)

时间:2023-03-07 15:16:15
纺织业调查报告

纺织业调查报告第1篇

一、纺织服装企业的基本状况

1、企业多,行业集中。有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县注册的纺织、服装加工制造、鞋帽加工制造企业(以上简称服装纺织企业)共有69家(其中有10家停产),占全部工业企业的20%。仅从数量上看,可算是除物流外第二大产业。这些企业除小部分是纺织业,大部分是服装加工制造,另有小部分是鞋、手套、箱包生产企业。据我们粗略统计,纺织企业有12家,占14.3%,服装生产加工企业44家,占62.8%,另外13家则是手套、箱包、鞋及其它针织服饰日用品企业。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些企业涉及纺织业,服装服饰加工造制业,皮革、毛皮、羽毛制品及制鞋业三个大类,具体到小类只有9个,占全部小类的19.5%,所以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从我们到调查的企业来看,最多的是棉服的加工制造,调查了10家企业,有6家是以丝棉做填充物的棉衣加工。

2、规模小,贡献可观。在县大大小小的69家纺织服装企业中,上规模、上层次的企业不多。就企业从业人员来看,大部分都是六、七十到百来个员工,有200多人的就是“领头羊”了,少的只有20多人,纯作坊式的企业,多的如鸿裕纺织制造有限公司,有近400员工,是县服装行业的龙头。从实现的销售收入来看,上2000万的不到三分之一。根据国税分局给我们提供的21家一般纳税人企业,销售收入达到规上标准(2000万)的只有6家。在全县所有规上企业中,服装纺织企业有17家(其中3家停产),占26.4%。销售收入较大的企业有纺织、服装、纺织、服饰等。虽然县的服装行业还上不了场面,也不被人待见,但在近几年金属、造纸等产业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服装企业却逆势上行,对保持县经济稳定发展、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做出了较大贡献。今年1—7月,县服装企业上交税收2242万元,比上年增长187.5%,占全部工业企业税收的19.5%,服装企业解决就业人数近5000人,在全县的出口创汇中,生产类企业的出口为1870万元,自来服装企业的达904万元,占48.4%。

3、租用厂房,分布散乱。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县的服装企业除少部分落户工业园区有自建厂房外,园区外的基本都是租赁厂房。企业老板对厂址的选择主要从生产成本、招工便利、交通条作等要素来考虑,很少考虑安全隐患、企业文化、发展主题等因素。老城区原供销、商业、粮食部门的一些旧仓库、旧厂房因价格低,就成了首选之地。正因为这种考虑,造成县服装企业没有集中成片,在分布上,工业园区内16家,园区外的,24家,20家,其它的分布在镇等乡镇。园区外的,散落在城乡结合部的一些民房仓库里。的则主要分布在南门社区、西门社区和北门村委的一些偏避的地方。

二、催生县服装企业发展的背景

1、沿海产业向内转移的需要。县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县,前些年许多富余劳动力到福建、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的服装企业打工,因诚实好学,深得老板的赏识,逐渐地在企业能独挡一面,当这些企业在沿海地区遭遇招工难、劳动成本提高,在急需向内地转移的时候,他们的家乡就成了这些企业转移的首选,并被委派管理企业。如县忠信玩具就是这种情况。

2、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需要。开自己的公司,给自己打工,是许多打工者的奋斗目标,他们当中有些人灵活好学,当他们掌握了生产技能,取到了管理真经,积累了客户资源,回乡创业便是水到渠成的事。调查中我们发现,的服装企业中,这类情况特别多,企业的老板大多是沙坊、金江在外打工后回乡创业的。

3、城市化进程中沉淀劳动力寻找就业机会的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因在城镇购房,或小孩到城镇学校就学而向城镇转移,积淀了大量女工,她们在照顾好小孩上学,家庭日常生活后还有大量的闲余时间,服装生产加工这个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要求不高的行业正适合了双方的需求。

4、资金、技术要求较低的有利条件。相对于其它电子、化工、医药等行业,服装企业对生产技术要求较低,创业初期,只租赁厂房,特别是做代加工的,不需要前期建设投资,不需要购买原材料资金,对资金需求也不大,代加工和订单生产,还不需要开拓销售市场,低门槛的入行条件,吸引了很多人往这方面创业。

三、县服装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场地狭小,难以扩大再生产。县的服装企业大部分是租用老厂房,旧仓库,只能因地利用,企业很难铺开场面,扩大生产。调查中普遍反映,急需要有新的场地,增加生产车间。特别是的企业,显得更为急需。我们在走进原酒厂的院落发现,这里有三家服装加工企业,每家只有一个只能容纳60、70人左右的车间,任何一家企业想扩大生产,都没有场地。而在位于南门郭家坡原罐头厂内的金威服饰,因再也没有可租用的场房,只能在空地上搭建一个简易钢棚,现在这个简易钢棚也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急需寻找新的生产场地。

2、品质低下,没有品牌效应。通过调查发现,县的服装企业大多是从事简单的代加工,或订单生产,工艺粗浅,附加值低。少数企业自营生产的,其产品也都是位于价值链低端的大众服装,如面向中老年或中低层消费的棉衣、荚克、运动衣、校服、劳保服等,没有自己的品牌,甚至贴牌都较少,销售方式大多是外贸出口,或委托出口,或自营出口。这种生产方式决定了产品的附加值很低,只能通过廉价的劳动力赚取低微的利润。在走访过的几家企业后,因这些企业都在犄角旮沓里,加上环境差,总给人一种上不了厅堂的丑媳妇感觉。任何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灵魂,才能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分布散乱,不利形成聚集效应。

县的服装企业虽然小有气候,但没有统一规划,也没有政策引导,分布杂乱,不能有效形成聚集效应,也不利于企业互通有无,不利于下游或上游产品延伸。如,有的企业拿了订单,因这种那样的原因,期内不能完成,而旁边的企业刚好没有订单,这时可以相互帮助。又如,服装生产需要许多针、线、尺上游产品,下游需要包装、运输、产品展示等服务行业,杂乱无序的企业分布,都不利于聚集效应的产生。

4、设施简陋,安全隐患多

从我们走访的情况看,大都是租用废弃、破烂的仓库、办公楼和民房作为生产车间,正因为是租用的,企业不愿在改善生产条件上投入资金。有些企业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办公室、甚至员工食堂都混在一起,设施简陋,光线差,地面潮,冬冷夏热。许多企业没有除尘、降温、防火设备,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一是电线老化、产品乱堆乱放,没有消防设施、有的企业消防车都进不去,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二是大部分厂房年久失修,有些新建简易棚也很脆弱,存在很大的房屋倒塌隐患;三是小孩放假放学后,因没有去处,许多员工带小孩进厂玩耍,小孩有人身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在的服装企业内更加突出,9月5号凌晨卡斯特的大火,前些时候阿克米服饰的小孩身亡事故,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服装企业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四、促进县服装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有句话叫着: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县的服装企业虽然还处于低端层次,还有很多问题,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它们存活下来,并逐步发展成一个产业,在解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方面作了较大的贡献,政府应正确引导,加大扶持,使其健康发展,成为的支柱产业,品牌产业。

1、设立服装产业园,完善配套服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许多企业急需扩大再生产,但苦于没场地,如果政府能划出一块地方建一个服装产业园,他们是很愿意进产业园的。在产业园的选址上,要考虑招工、交通等因素,太远,员工不方便照顾家庭、小孩,可能会放弃工作,导致招工难。同时,要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比如,开通公交车,园区内开办幼儿园或托儿所,建立服装产品公共展示馆等,使企业能放心,员工能安心。

2、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弱化,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成本的优势也在慢慢消失,熟练的技工人才,成为企业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建议劳动部门要加强服装行业技术培训,将缝纫、裁剪作为常规技能培训列入每年的培训计划,并对有意进入服装企业的进行深培精培。同时,还要加强对员工的文明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纺织业调查报告第2篇

生产平稳 58.6%的企业收入增长

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上看,有超过一半(58.6%)的企业收入比2010年增加,其中大型企业中有77.7%的企业收入增长,小型企业只有39.3%的企业增长,表明大型企业经营状况好于中小型企业。从注册资本类型上看,外商控股企业收入增加、持平和减少的相当,增加的比重明显低于其他资本类型的企业。从细分行业上看,化纤和纺织机械行业企业增长的比重最高,家纺行业企业增长的比重相对较低。

对于下半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期增长的比重达到60.7%,说明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下半年的经营有一定的信心。近7成的大型企业预期下半年增长。分行业看,只有37.5%的棉纺织行业企业预期下半年收入增长,表明多数棉纺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下半年经营状况没有把握,近几个月棉花价格持续快速下跌对该行业的影响仍然很大。纺织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企业预期增长的比重也只有40%。今年以来行业投资增速下滑,新开工项目负增长,对纺机产品的需求减退。

需求不旺 52.1%的棉纺企业订货量下降

调查显示,近半数企业(49.9%)订货量较2010年有所增长,其中大型企业订货量情况更好,较2010年订货有所增长的比例达56.4%。丝绢纺织、麻纺织行业企业订货量增长的比重较高,分别达到80%和60%。棉纺织行业企业订货增长的只占22.9%,订货量下降的占52.1%。这表明棉纺织市场景气度较低,企业销售出现了问题。

从上半年国外订单方面看,样本企业中,需求增长的只占36.3%,反映出国际市场需求不景气,竞争环境更加激烈。50%的外商控股企业、62.2%的棉纺织行业企业国外订单量减少。与此相反,样本企业中,60%的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和58%的产业用纺织品制造企业上半年国外订货量增长。从海关统计数据上看,这些行业的出口也呈较快增长趋势。

对于下半年订货需求情况的预期,54.9%的企业认为会比上半年有所增加,77.8%的外商控股企业和62.1%的港澳台控股企业预期下半年订货量增长。69.7%的麻纺企业和69%的印染企业预期下半年订单量增长。但企业经营者对国际市场需求预期更加谨慎,仅有42.3%的企业认为国外订货需求会比上半年有所增加。只有外商控股企业较为乐观,有75%的认为国际市场下半年订单增长。

分行业看,印染企业、丝绸企业和产业用纺织品企业预期增长的比重较高,分别达到64%、60%和58.1%。销价上涨59%的企业产品价格提高受原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等综合要素成本价格上涨的影响,多数企业都采用提升产品价格来缓解成本压力。59%的样本企业主要产品的平均价格较2010年有所提高,大、中型企业采取提价方式的更多,分别为67%和60.5%。

大多数行业企业的销售价格上涨,只有棉纺织企业例外,销售价格下降的企业比重占53.3%。但受到市场需求及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影响,企业库存略有增加。38.2%的企业库存较2010年有所增加。尤其是小型企业库存增加更为明显,比重达51.2%。62.5%的受调查棉纺织企业库存增长。库存增长,销售价格下降,表明上半年棉纺织企业的营销问题突出。丝绸行业企业库存减少的比重较高。

纺织业调查报告第3篇

一、发展现状

20xx年,××县委、县政府敏锐地把握国内纺织产业重心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及时确立把纺织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的战略决策。几年来,纺织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总体上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五年内先后引进了天顺纺织、恒昌纺织、金源纺织、三邦实业、宏丰制衣、宝源彩纺等纺织服装企业,总数达12家,占地面积1100多亩,总投资达15亿元。

二是产业规模大。全县已形成75万锭纺纱规模,占全省纺纱规模的1/3,年织布可达800万米,年产针织服装可达630万件(套),初步形成了“纺纱纺线织布制衣”的纺织产业链。企业95%的设备达到了国内国际先进水平。20xx年,××县被省经贸委授予“江西省纺织产业基地”称号,今年8月又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称号。

三是经济效益好。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纺织产业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平均达产达标率接近80%。上半年,园区纺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13.2%,占园区工业销售收入的27%;实现税收3200万元,同比增长111.3%,占园区税收的27%。

四是就业人数多。目前,纺织企业直接吸纳了6500多名劳动力就业,占园区就业总人数的23%。以天顺纺织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的供销一体模式,发展农村家庭纺织100多户,引进织机近600台,每年可帮助农户增收1000余万元,有效地促进了群众增收和全民创业。

××县纺织产业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够优。纺织产业以纺纱为主,织布、服装加工占的比重较小,不到总产值的15%。纺织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两头”在外,企业只进行来料加工。此种经营模式不仅利润率低,而且抗风险能力差。二是科技含量不够高。现有纺织企业的研发能力普遍较弱,核心技术大多是从外部引入或者与外部联合开发。企业产品主要为化纤纱、纯棉纱,加工模式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所占比重小,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智能化转杯纺、紧密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在该县纺织行业中所占比重明显偏小。三是产业规模不够大。目前,纺织基地化纤产能仅12万吨,与外地产业基地相比,差距明显。比如浙江萧山区汇集的纺织企业达20xx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近500家,20xx年的化纤产能达404.7万吨。

二、发展机遇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对外贸依存度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影响比较明显,但从总的发展趋势看,纺织产业发展正在逐渐好转,再次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1、国内国际的需求潜力是最长远的机遇。从国内来看,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需市场,13亿人口的纺织服装品消费绝大部分靠国内的纺织产业来供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纺织服装品的需求还将不断增长。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年均纤维消费量从20xx年的7.5公斤增加到目前的15公斤左右,但与发达国家人均年均纤维消费量30—40公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内需市场也存在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特殊材料等领域的产业用纺织品需求量迅速增长,预计未来三年将每年增长80—100万吨。这些意味着纺织产业发展还有很大有空间和潜力。从国外来看,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在国际纺织行业中具有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专业分工明确、劳动力成本低等较强竞争优势,在全球纺织贸易市场占有1/3左右的份额。

2、国家对纺织工业的重视是最直接的机遇。在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纺织工业被定位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纺织工业的极端重要性,国家将会对对纺织工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为纺织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营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3、现有纺织产业的布局调整是最有利的机遇。目前,全国已形成广东西樵、浙江萧山、福建长乐等有规模的纺织产业集群110多个,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仅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五省的纺织产业集群就占总数的90%以 上。受土地资源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沿海发达地区纺织产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国家鼓励东南沿海地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业和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鼓励中西部地区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江西在承接纺织产业梯度转移中有着突出的优势,如毗邻东南沿海省份的区域位置、诸多的优惠政策及较低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对全省四大“纺织产业基地”之一的××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4、××纺织产业取得的发展成就是最现实的机遇。××纺织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园区平台、交通区位、产业聚集、生产成本上具备了加快发展的优势。平台方面,纺织工业园区面积达4平方公里,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环境优美,规划中的××纺织印染集控区目前已顺利通过省环保局的环评审批;交通方面,××距离省会南昌仅50公里,距港口城市九江168公里,南昌与邻近省会城市和主要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连,并可实现铁海联运,交通十分便利,已经开工建设的昌奉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杭南长铁路、九长铁路将使××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产业聚集方面,集中了以金源为龙头的纺纱企业4家,以三邦为龙头的纺线企业2家,以及宏丰制衣等针织服装加工企业4家,纺织产业已初具规模。依托现有的聚集效应,可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对上、下游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生产成本方面,纺织企业对用电和用工的要求较高,用电、用工成本分别在生产成本中占40%和20%左右的比重,××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保障,而且执行的工业用电价格为全省最低,对纺织企业具有较大吸引力。此外,××有较为充足、稳定、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能较好地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三、思考对策

1、着力延伸纺织产业链条。按照“做大中间,做深两头”的思路,壮大纺纱生产规模,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上游产业要着力引进原料生产企业,下游产业要着力引进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企业。一是突出产业特色。重点抓好原料、织造、印染三大基础项目,原料项目重点发展涤纶短纤和再生涤纶短纤生产项目,力争引进年产20—30万吨涤纶短纤维生产线,满足××纺织原材料需求;织造项目以配套本地原材料产品为主,发挥技术装备优势,提升织造能力和水平,重点生产高、中档服装面料;印染项目尽快启动纺织印染集控区的建设,抓好印染、水洗、整理企业的合理布局,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为吸引相关企业落户创造有利条件。二是狠抓产业招商。抓住国内纺织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产业招商,重点瞄准国内纺织产业原料生产、织造、印染、服装加工行业的百强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纺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同步发展,增强产业链的紧密度和稳定性。三是搞好政府引导。立足长远发展,注重培植纺织器材生产、物流仓储外包、印染污水处理等关联配套产业,并引导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和服务机构。根据××纺织产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配套产业的种类和规模,有针对性地鼓励本地私营企业和外来企业的发展,做到“及早规划、政府引导、逐步形成、滚动发展”。

纺织业调查报告第4篇

一、发展现状

20xx年,××县委、县政府敏锐地把握国内纺织产业重心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及时确立把纺织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的战略决策。几年来,纺织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总体上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五年内先后引进了天顺纺织、恒昌纺织、金源纺织、三邦实业、宏丰制衣、宝源彩纺等纺织服装企业,总数达12家,占地面积1100多亩,总投资达15亿元。

二是产业规模大。全县已形成75万锭纺纱规模,占全省纺纱规模的1/3,年织布可达800万米,年产针织服装可达630万件(套),初步形成了“纺纱纺线织布制衣”的纺织产业链。企业95%的设备达到了国内国际先进水平。20xx年,××县被省经贸委授予“江西省纺织产业基地”称号,今年8月又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称号。

三是经济效益好。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纺织产业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平均达产达标率接近80%。上半年,园区纺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13.2%,占园区工业销售收入的27%;实现税收3200万元,同比增长111.3%,占园区税收的27%。

四是就业人数多。目前,纺织企业直接吸纳了6500多名劳动力就业,占园区就业总人数的23%。以天顺纺织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的供销一体模式,发展农村家庭纺织100多户,引进织机近600台,每年可帮助农户增收1000余万元,有效地促进了群众增收和全民创业。

××县纺织产业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够优。纺织产业以纺纱为主,织布、服装加工占的比重较小,不到总产值的15%。纺织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两头”在外,企业只进行来料加工。此种经营模式不仅利润率低,而且抗风险能力差。二是科技含量不够高。现有纺织企业的研发能力普遍较弱,核心技术大多是从外部引入或者与外部联合开发。企业产品主要为化纤纱、纯棉纱,加工模式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所占比重小,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智能化转杯纺、紧密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在该县纺织行业中所占比重明显偏小。三是产业规模不够大。目前,纺织基地化纤产能仅12万吨,与外地产业基地相比,差距明显。比如浙江萧山区汇集的纺织企业达20xx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近500家,20xx年的化纤产能达404.7万吨。

二、发展机遇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对外贸依存度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影响比较明显,但从总的发展趋势看,纺织产业发展正在逐渐好转,再次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1、国内国际的需求潜力是最长远的机遇。从国内来看,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需市场,13亿人口的纺织服装品消费绝大部分靠国内的纺织产业来供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纺织服装品的需求还将不断增长。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年均纤维消费量从20xx年的7.5公斤增加到目前的15公斤左右,但与发达国家人均年均纤维消费量30—40公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内需市场也存在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特殊材料等领域的产业用纺织品需求量迅速增长,预计未来三年将每年增长80—100万吨。这些意味着纺织产业发展还有很大有空间和潜力。从国外来看,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在国际纺织行业中具有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专业分工明确、劳动力成本低等较强竞争优势,在全球纺织贸易市场占有1/3左右的份额。

2、国家对纺织工业的重视是最直接的机遇。在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纺织工业被定位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纺织工业的极端重要性,国家将会对对纺织工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为纺织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营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3、现有纺织产业的布局调整是最有利的机遇。目前,全国已形成广东西樵、浙江萧山、福建长乐等有规模的纺织产业集群110多个,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仅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五省的纺织产业集群就占总数的90%以 上。受土地资源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沿海发达地区纺织产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国家鼓励东南沿海地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业和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鼓励中西部地区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江西在承接纺织产业梯度转移中有着突出的优势,如毗邻东南沿海省份的区域位置、诸多的优惠政策及较低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对全省四大“纺织产业基地”之一的××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4、××纺织产业取得的发展成就是最现实的机遇。××纺织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园区平台、交通区位、产业聚集、生产成本上具备了加快发展的优势。平台方面,纺织工业园区面积达4平方公里,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环境优美,规划中的××纺织印染集控区目前已顺利通过省环保局的环评审批;交通方面,××距离省会南昌仅50公里,距港口城市九江168公里,南昌与邻近省会城市和主要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连,并可实现铁海联运,交通十分便利,已经开工建设的昌奉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杭南长铁路、九长铁路将使××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产业聚集方面,集中了以金源为龙头的纺纱企业4家,以三邦为龙头的纺线企业2家,以及宏丰制衣等针织服装加工企业4家,纺织产业已初具规模。依托现有的聚集效应,可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对上、下游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生产成本方面,纺织企业对用电和用工的要求较高,用电、用工成本分别在生产成本中占40%和20%左右的比重,××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保障,而且执行的工业用电价格为全省最低,对纺织企业具有较大吸引力。此外,××有较为充足、稳定、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能较好地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三、思考对策

1、着力延伸纺织产业链条。按照“做大中间,做深两头”的思路,壮大纺纱生产规模,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上游产业要着力引进原料生产企业,下游产业要着力引进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企业。一是突出产业特色。重点抓好原料、织造、印染三大基础项目,原料项目重点发展涤纶短纤和再生涤纶短纤生产项目,力争引进年产20—30万吨涤纶短纤维生产线,满足××纺织原材料需求;织造项目以配套本地原材料产品为主,发挥技术装备优势,提升织造能力和水平,重点生产高、中档服装面料;印染项目尽快启动纺织印染集控区的建设,抓好印染、水洗、整理企业的合理布局,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为吸引相关企业落户创造有利条件。二是狠抓产业招商。抓住国内纺织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产业招商,重点瞄准国内纺织产业原料生产、织造、印染、服装加工行业的百强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纺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同步发展,增强产业链的紧密度和稳定性。三是搞好政府引导。立足长远发展,注重培植纺织器材生产、物流仓储外包、印染污水处理等关联配套产业,并引导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和服务机构。根据××纺织产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配套产业的种类和规模,有针对性地鼓励本地私营企业和外来企业的发展,做到“及早规划、政府引导、逐步形成、滚动发展”。

纺织业调查报告第5篇

一、调查结果

高阳的崛起有多方面的原因,简单分析如下:

1. 悠久的行业传统和先发发展优势。早在袁世凯人直隶总督时期,就对高阳实行了诸多优惠和促进政策,比如提供技术培训、行业信息等。这使它较早地通过市场积累了原始资本。同时,棉纱厂、织布厂较早在全国建立了销售网点,形成了完整的供、产、销网络。

2. 充裕的原料和劳动力资源。高阳是适宜产棉区,重要的原料供应地,运输成本低,且原材料的供应不依赖于市场变化。同时也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很早时期生产者和商人已经达到了绝对密度。

3. 灵活的生产方式。相当一部分的纺织厂都是家庭作坊式的,还属于“农户经济”。这种生产方式能充分利用家庭内部闲散的劳动力。同时在雇佣工人方面也较为灵活,有订单时候临时召集工人。同时,在调查中我们还注意到,大部分的工厂建立在自己家中,从而省去了商业地租。以上因素最大限度地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高阳纺织业的市场竞争力。

4. 行业内自组织能力强。“1906年高阳商人以复兴纺织业为目的组成商会。”20世纪20年代成立高阳纺织品公司。从那时起,其自发组织的非正式金融组织、商业信息网络就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阳人也较早地运用了专业化人力资本理论,世纪初时期,商会成员就以自愿支付销售附加税的方式设立了一所商业学校,教授纺织、印染课程 。

我们也发现了高阳纺织业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1)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战略规划。高阳纺织业虽然规模庞大,但是相当一部分是为一些知名厂家代加工,这样很大一部分利润被掠夺走了。而且,很多当地的厂家都是注册上海等地的品牌,甚至贴别人的牌子打“地下战”。缺乏品牌效应是高阳纺织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高阳纺织业应该借鉴江苏常熟服装业的发展模式,走“从无名牌到借名牌、傍名牌,再到创立自主品牌的提升过程”。

(2)企业管理水平差。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面临着继续扩大再生产。规模化生产需要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流程。在采访过程中,一些上了规模的企业主一直说缺乏管理人才和长期的企业规划,他们对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有很高的诉求。

三、高阳纺织业的启示――发展,抑或倒退?

高阳的发展模式不同于以集体经济为依托而实现乡村工业化的“苏南模式”,而更贴近于在家庭小工业基础上,依靠低成本运营企业,形成地区性分工和一定程度专业化的“温州模式”。这对于探索同样集体经济缺失、地方政府贫穷的广大内陆农村依托一个特色产业实现工业化 道路,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没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内地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与优势,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坐落于高阳村落民宅里的大大小小的纺织加工工厂也验证了黄宗智先生的“农村工业化”悖论,即在农村而非城市实现工业化得可能性。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高阳的纺织业生产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劳动力水平还远未达到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水平。我们是否可以把这种现象看作是农业的“过密化”向工业的转嫁。这种转嫁对乡村社会的冲击更多是文化意义上的:随着商业气息的逐步渗透,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在留恋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再满足于“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生活方式。城镇化、工业化本应是一种生产力机制推动的自然的变迁,而不应该是外部强力推动的。同时,过分依赖一个特色产业的非均衡发展模式,可能会阻碍其他行业的发展并导致更深程度的农业衰退。

黄宗智先生认为,中国的北方不具备发展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劳动密集型家庭经济或手工业所需要的气候与自然条件,而高阳正是以家庭小经济为基础,实现了准规模化经营。但以家庭为基础的乡村工业发展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其优点在于经营灵活、劳动成本低、破产风险小等,缺点在于规模经营难以形成、信息不对流,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差等。行业集中和垄断是资本生产的最终趋势,我们设想一下,在不久的将来,高阳纺织业有没有可能在市场规律的推动下大范围的“洗牌”,大企业逐步兼并小作坊,实现市场的纺织行业帕累托最优效应?

高阳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日] Linda Grove. 乡村工业与中国现代化――20世纪初高阳纺织业的个案研究

[2][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发展县域经济 [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4] 王厚俊: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纺织业调查报告第6篇

一、我市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现状据统计,我市有纺织服装企业3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0家。原创:2003年,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工业总产值103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52%,纺织服装业已经成为石狮这座纺织服装名城的主导产业。

为了推进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市政府提出了实施“1225”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案,即在全市实施一批应用示范企业、两个示范行业、两个示范领域、五个示范乡镇。服装cad(电脑辅助设计)做为信息化的典型得到了大力推广,依托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了cad技术推广应用培训中心,成立了中国石狮服装高科技促进发展中心,较早地引进了当时较先进的cad技术与设备,大力进行服装cad/cam(电脑辅助制造)的推广与应用,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市有100多家企业使用了服装cad/cam,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得到了改造升级,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目前已拥有中国时高、美国格柏、加拿大派特、深圳丝绸之路等多种服装cad和纺织品cad、制鞋cad、平面设计等多种软件,为企业培训输送了不少合格的技术工人。据调查,全市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基础性信息管理系统,用计算机进行文书处理和上网查询相关信息已比较普及,在设计、生产、管理、购、销、存及企业文化的建设上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大大提高。70%以上企业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野豹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盖奇制衣有限公司、健健集团、大帝集团、鸿泰织造漂染有限公司、亿祥染整有限公司、爱登堡制衣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实施了cad和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应用工程,提高了产品的设计开发速度和制造加工精度。有的企业,已经建成局域网,有的正在建设之中。有些企业正在大力推行cad技术并与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等计算机新技术进行集成;着手实施以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为核心并与企业供应链管理等相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我市已有亿祥染整被省科技厅确定为福建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永信电脑绣花机械公司、野豹服装、盖奇制衣有限公司、鸿泰织造漂染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被泉州市科技局确定为泉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

二、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整体规划滞后。到目前为止,我市尚未制订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且未建立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因而在推动这项工作时,政府有关部门未能形成合力,影响了我市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二是宣传不够有力。由于对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宣传不够有力,使企业家在思想上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想法,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思想认识存在片面性。有的企业家简单地认为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无非就是企业多买几台电脑,或者使用了服装cad,就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其次,存在等待观望心理。不少企业主认为信息化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但不一定在较短时间内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要看看人家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再说。第三,缺乏规范化管理理念。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是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规范化的管理,数据就不能得到有效的采集和存取,尽管我市有不少企业都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但真正实行规范化管理的企业并不多。第四,担心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有不少企业心存疑虑,担心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尤其是财务管理规范化,其利益将受到损害。由于存在上述问题,致使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进度缓慢。

三是人才资源匮乏。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和应用,关键在人才。调研中发现,我市纺织服装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和使用普遍处于较低的层次,有些服装企业即使购进了cad,也通过一定形式引进、培养了人才,但由于人员不稳定,时进时出,机台闲置,使用率不高;有的企业即使花钱开发或购置安装了管理软件,但没有会使用、会维护、会二次开发的人才,使设备、软件闲置,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四是资金投入不足。一个完备的信息化系统工程,一般要投入数十万元,大的要投入二、三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从我市3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的情况看,目前投入2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0多家(主要在染整企业),投入50至60万元的企业有200多家(主要用于购置服装cad),其余企业投入在10万元左右,有些企业甚至尚未投入。上述问题的存在,形成了制约我市纺织服装业改造升级的瓶颈,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对我市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对实施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要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大力协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因此,市政府应成立制造业(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市制造业信息化的实施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措施,集成各项资源,统筹规划,确定总体目标,制定确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要营造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一是抓信息化建设的宣传。要在《石狮日报》、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企业了解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和内容,以及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能得到什么效益等。二是抓示范企业的带动。我们要对信息化工程建设搞得好的企业进行总结提高,培养一批示范企业。通过示范企业有效采用信息技术,引入先进管理方式,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的事例来带动更多的企业走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道路。三是抓激励机制的建立。要按照国家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扶持政策与评估办法,对示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估,并给予着力扶持。促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和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

纺织业调查报告第7篇

2011年3月30日,“中国面料之星”用户最满意产品调查活动会顺利召开,为本次调查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秘书长杨纪朝、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彭燕丽、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会长李金宝、中国麻纺行业协会会长许吉祥、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陈伟康、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克莉等协会领导以及来自面料企业、服装用户企业、新闻媒体的嘉宾共同见证了“中国面料之星”的诞生。此次调查最终共有36家企业分享包括中国面料之星最佳纤维应用奖、最佳工艺技术奖、最具市场潜力奖、最佳织纹图案奖、综合奖以及优质服务奖等6个单项奖的荣誉;45家企业获得中国面料之星入围企业称号。

“中国面料之星”用户最满意产品调查活动是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指导下,由《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发起主办的行业调查活动。活动得到了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中国麻纺行业协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等协会以及天虹纺织集团、全球面料商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中国面料之星”用户最满意产品调查活动旨在反应行业现状,搭建产业对接的桥梁。整个调查历时7个月,包括众多行业百强企业在内的79百家面料企业选送的近500块面料产品,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调查服装用户企业百余家。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夏令敏为会致开幕辞,发言传达出协会领导对中国面料行业的殷切希望。获奖企业代表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纺织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陆清与服装企业代表皮尔*卡丹女装中国总营销总监关明分别发言,陆清表示,“中国面料之星”奖项是对企业产品的充分肯定,企业会在此激励下继续努力,做出更好的面料产品;作为用户代表,关明则从服装企业的视角对活动进行了积极评价,并对国产面料产品的研发创新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推动产业上下有效对接的方式,该调查活动受到行业企业的普遍欢迎。

主办方的调查报告显示,参评本次调查活动的企业地域分布广、数量众多、覆盖面广,既有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也汇集了一批成长型企业,很好地反映出了行业特点和现状。调查报告还将从百余家用户企业获得的众多有价值的反馈建议与评价综合、汇总传达给与会的面料企业,为面料企业进行研发创新提供有力的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