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儿童医疗设备设计(合集7篇)

时间:2023-10-12 09:39:03
儿童医疗设备设计

儿童医疗设备设计第1篇

关键词:儿童;医疗空间;室内空间;人性化

如何以儿童为核心,赋予医院良好的室内环境,同时满足儿童在心理、生理的多重契合性要求,进一步来增加整个空间的游戏性和趣味性,越来越成为我们解决与改善的问题。如何从室内空间设计和儿童心理学等相关领域对儿童医疗室内空间进行设计,在对医院空间的功能、流线的分析,以及对儿童就医期间医护人员的行为、心理的分析等,提出相应满足儿童就医空间的要求。在总结前人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分析医院研究的背景,然后结合本国国情,比较国外此类设计中提出的一些最新设计理念和设计。

一、综合医院中儿童医疗室内空间环境现状分析

在现阶段综合医院中,儿童医疗室内空间环境绝大多数还停留在空间的功能系那个和设施的完备性,基本忽视了对儿童心理感知的的关怀。因此,对于儿童医疗空间的认印象始终是冰冷而刻板的。但现实就医环境心理告诉人们在就医的同时,不仅仅满足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儿童医疗环境的舒适性和人性化投入。由于现代综合医院功能划分繁杂,容易导致医疗空间的相互干扰、混乱,由此也带来就医者的不便。除此之外,我国多数儿童就医空间的环境设计普遍存在色彩较为单一的问题,基本以白色为主,患者如果长时间处于单一色彩空间容易导致心理认知疲惫、枯燥、厌烦和不安,儿童对于色彩的敏锐度要高于成人,他们对于单一色彩认知不够专注,他们更喜欢五彩斑斓的彩色空间,多色空间也更容易安抚儿童心理。另外,综合医院中的儿童医疗空间缺少专为儿童量身打造的休息娱乐区域,在儿童等待就医过程中无聊、好动,很容易导致儿童情绪的不安和焦躁。

二、国内外儿童医疗室内空间设计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儿童医疗室内空间的设计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书籍都比较少。随着儿童医疗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国内很多专家和学者也积极投身到儿童医疗空间环境研究这一课题,从而也取得了一些基本成果,相关的学术观点和见解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作用。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儿童医疗空间的研究明显要早于国内,因为现代设计发源于欧美,他们对于设计和人的行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外相关学者和设计者不仅有完备的理论性成果,又有大量丰富的设计实践来验证他们的研究理论,并不断改进。三、儿童医疗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基本要素和方法1.合理的室内空间设计在综合医院中,儿童医疗空间必须具备健全的功能区域,主要包括门诊部、诊疗部、住院部和其他功能区域。各功能区域既要保证独立存在的同时也要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考虑到未来的一个可持续发展方向。医疗水平和医疗设备的提高带动医疗空间规模的扩大与缩小,使空间功能进一步的合并与分解,而创造一个动态的空间是未来儿童发展的一个趋势。2.儿童人体尺度由于儿童是特殊群体,医院为了更好的为儿童治疗和服务,需要更严格的按照儿童人体工程学方面知识来设计。对于那些不符合标准、缺乏儿童使用尺度和比例的设计会给儿童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因此,在儿童医疗室内空间设计上应当充分了解儿童使用习惯和使用尺度,是空间设计布局更加合理、科学、温馨。儿童的年龄跨度整体来说相对较大,从0—12岁被称为儿童时期,但是各个年龄段的差异也是很大。在婴儿时期就医的空间就需要考虑到母婴喂养室,还有随时准备换尿布的服务台。对于可以独立行走的儿童,就要避免儿童行走中滑倒、跌落等问题的发生,设计出适合儿童高度的设施,对于有身体残障的儿童,特别是视力有问题的儿童,采用极易辨认的特殊材料和不同色彩进行区别。

3.光环境和色彩的应用

在儿童医疗室内空间中,充足的光纤不仅是诊疗的需要更是儿童视觉和心理的需要。自然光线的引入,是接近自然的感受,让儿童更多的沐浴自然光,有助于自高自身的免疫力,增加身体对于钙的吸收。所以,在室内,尽量让光线充分,但应适当避免光线直射。在门诊大厅中,如果可以让顶棚采用玻璃,让阳光直接照射到整个空间,病人就会感受到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同样,室内人工照明依然同样重要。根据室内空间不同的功能,照明的力度也是不同。尽量可以做到根据不同人的需要设置不同亮度的光线,这样工作人员在工作的同时也不会相互打扰,对于儿童也起到更好的保护。色彩是儿童对世界感受表达手段之一。儿童医疗空间中,用颜色来改变医院在儿童心目中冰冷恐怖的心理是最直观的方法。色彩在人们的表达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儿童更偏向的是暖色,如红色、黄色,但成人更偏向的是冷色,如绿色、蓝色。所以在设计中,要考虑利用色彩来调节儿童的心理,如在走廊中墙壁刷上和儿童同样高度的蓝色或者绿色涂料,使儿童情绪得到更多的放松;在就诊区地面铺上一张颜色亮丽的特殊图案,可以分散儿童就医中恐惧的心理。充分认识到色彩的重要作用,积极创造出更温馨的环境。

4.室内装饰造型的设计

儿童对于新奇事物都保持着一颗好奇的心,儿童医疗空间的设计趋势必将是充满了性化的空间。可以根据不同的空间设计不同的主题,如:海洋、星空、动画卡通等。也可以在墙壁上面贴上孩子喜欢的动物形象,或者画上有趣的涂鸦手绘。考虑到清洁和感染的因素,室内尽量不要铺设地毯。走廊或者室内流向可以用不同色彩的磨石等材料引导儿童的就医流向。儿童的视觉集中点总是在圆形的物体上,所以圆形家具或者造型在室内更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圆形物体,可以更好的来分散儿童就医时的压抑感觉。

三、结语

长期以来,无论是儿童医院还是综合医院中的儿科门诊设计一直迁就于综合医院的设计风格,人们对于医院的认知就是刺眼的白色、冰冷的诊室和单调的空间。这种氛围对于儿童来说无疑是恐惧的。因此,在综合医院中,儿童医疗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应当以医疗建筑的“性格”和儿童的“天性”进行设计。根据空间功能和环境因素来搭建形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因此,设计师应当以医疗建筑的建筑属性和儿童行为为设计出发点,积极寻找最佳的设计平衡点。

参考文献:

[1]刘磊.现代综合性医疗建筑中的引导空间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

[2]杜欢.当代儿童就医空间设计[D].北京服装学院,2010.

[3]孙琪.色彩在现代医院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沧桑,2010(3).

[4]陈超.现代儿童医院室内设计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儿童医疗设备设计第2篇

关键词:儿童心理;医疗设计;安全性;趣味性

一、儿童医院设计的背景以及主要特征

医院最初的成立是与教堂分不开的,而修女往往扮演着护士的角色。随着城市的发展,医院也逐渐从教堂中分离出来,而如今,人们对医院的需求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人性化医院”的概念也随之被提出。当今的医院的两个主要特征:一接纳病患于医院暂住几天或更长的时间;二以减少病痛为目的,对病人施与专业化的医学治疗。而儿童医院又是整个医院大环境中比例较特殊的一个模块空间,儿童医院面对的就医人群是以儿童接受治疗为主,家长陪同治疗为辅,同时由于儿童年龄以及心智的关系,对于就医空间环境有着以大人更为敏锐的感觉。因此,一个优秀的舒适的儿童医院就医环境对于儿童心理感受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有着积极的影响,反之,则易使儿童产生排斥心理,不利于病情好转。所以,当代设计师所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就是要设计出一个以儿童病人为中心,安全系数高,功能多种多样,完全创新型的儿童医院。

二、儿童环境产生心理对儿童就医的影响

儿童环境心理学就是研究周围环境与儿童的心理之间的关系,然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讨论儿童行为的一门学科。因此,儿童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12岁以下儿童,建筑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考虑到在儿童就医同时有家属陪同,然而儿童与家属,医护人员的交流时心理活动与心理需求是有明显差异的,所以更需要设计者根据儿童心理变化设计出更合理的人性化空间。一般认为从零到十二岁之间的孩子都属于儿童范围,因此儿童的年龄跨度是很大的,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医院的就医环境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学龄段的儿童主要考虑他(她)的心理活动,减少对医院的恐惧;而婴幼儿主要应该设计母婴喂养室等。因此,在儿童就医时,医院的室内环境会无形地反映在儿童的身上,室内空间的大小,色彩,分割方式,会带给儿童不同的体验。在儿童生病处于身体敏感期间,营造出一个缓解儿童病痛的温馨的趣味性或者游戏性的空间,对儿童身体病痛的缓解有着极大的帮助。比如:儿童医院室内的色彩搭配要柔和且明亮,利用色块的变化来吸引儿童的视线,设计有童趣的装饰增加视觉的跳跃性和流动性等[1]。从建筑学方向来看,国内外有关儿童医院的研究已经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但是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出来看对儿童医院的内部医疗空间进行的研究却很少见。本文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对大量的国内外资料进行研究归纳和分析,进一步总结出儿童心理学对儿童医院内部医疗空间设计所带来的影响,然后研究出儿童医院内部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

三、根据儿童心理学对儿童医院空间的设计研究

(一)功能分区明确

不仅是在儿童医院设计中,对于任何一所医院的设计者来说,明确的功能分区一定是整个设计的重中之重,不管对于医护人员还是就医人员来说,简捷快速的流线,清晰明确的分区,简单明了的导视,都加快了整个医院运转的速度,帮助就医人员快速得到了治疗不会延误病情,方便医护人缘提高工作效率,使整个医院在快速运转的同时实现功能和利益的最大化。对于儿童医院的设计也应如此,设计者要根据医院内人流分布以及活动时间的长短等,设计出一个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合理的流线规划,从而使医院各个部分之间以及部门内部自身相互作用又互不干扰[2]。1.门诊部:门诊部是患儿进入医院最先接触的区域,儿童医院的门诊部一般分为一下四个部分:门诊大厅,预诊处,急诊部和分科门诊单元。门诊部人流比较集中,人员也比较复杂,容易产生病菌的交叉感染或者产生空间的拥堵现象。因此设计者在解决了人流,交通,采光,通风等基础要求后,考虑到患儿以及家属在各个空间所处的时间有所不用,在门诊大厅处应着重于进行等候空间的设计,其他部门的空间不需要过大空间的等候区设计,但是更应注重通道设计,确保患儿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的同时,如若发生大型灾害,能快速疏散人群。2.诊疗部:儿童医院的诊疗部基本设施都比较齐全,主要分区有抢救室,观察室,手术室,急救药房等,所以主要设备有消毒设备和隔离设备。按照不同的医院设备需求,空间划分上就要有相对应的房间。3.住院部:住院部是患儿和家属长期滞留的地方,因此住院部就要最大化地为病人提供最高效的护理治疗。住院部主要由病房,住院药房以及出入院处组成。因为病房是儿童医院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在总平面中所占的面积最大。病房的自然光线充足,可以让病人更近距离地接触到室外环境,清除在长期住院治疗中的焦虑感,让病人和家属都能感受到像在家中一样的温暖。

(二)材料设施的安全性与环保性

儿童医院的材料选择上更加注重环保与安全。根据儿童健康的考虑以及儿童心理学上的分析,在选材上尽量避免出现过去尖锐,冰冷以及有气味的材料,更应该选择柔软或者原生态的材质,例如:实木,原木。皮革等。材料的环保指标也应该严格把关,儿童的抵抗力本来就比成年人要弱,因此设计者更应该为儿童创造一个健康的就医环境。儿童的安全意识十分薄弱,因此设计者在儿童医院内部设计上要做到把控每一个细节,从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1)应避免出现大踏步的台阶,设计者更应考虑儿童的尺度。(2)栏杆之间的间距要小于0.1米,防止儿童发生坠落事件。(3)对于各种家具的边角设计时应选用圆弧角,不能有锐角的出现,以防儿童出现碰撞事件。(4)在插座的设计上更应考虑安全性,尽可能设计到儿童够不到的地方,如必须设计到儿童可触及地方,一定在插座外观设计防护盖,防止儿童触碰。(5)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例如:门诊部,药房等要留出充足的空间,应避免发生拥挤,碰撞事件。(6)在卫生间及住院处走廊双侧设计扶手,儿童医院扶手的高度应为0.70m。(7)在无障碍设施设计中,门诊入口以及室内空间的无障碍坡道,考虑到儿童体力关系,坡度比例应设计为1:20,确保儿童上下坡方便。

(三)公共空间的趣味性

1.充满童趣的家具以及配饰:在儿童医院设计中,除了满足安全性和功能性之外,夸张或者有趣的造型,比如卡通人物的壁画或者家具,鲜艳明亮的色彩,会让孩子马上放下心中的恐惧与戒备,马上融入到整个医院环境中,也会让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找到归属感,对后期的治疗很有帮助。2.医疗器械的造型改变:庞大的医疗器械会给儿童带来冰冷的感觉,会加重他们对医院的恐惧,从而和医院以及医护工作者产生了距离感。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将那些巨大且外观冰冷的医疗器械,设计一些卡通的造型,,加入一个儿童会喜欢的明亮的色彩;或者在治疗过程中,给紧张的小朋友们投影播放一些儿童们最喜爱的卡通影片,让胃痛感觉像在做游戏一样,分散儿童的注意力,会让他们放松紧张的情绪,从而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使治疗过程加快。比如儿童如果不慎骨折,用石膏固定接受治疗,可以在石膏上画上卡通人物,也可以选择让儿童自己作画,这样不仅消除了儿童因受伤产生的自卑心理,也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作力。3.游戏区:在后期康复的过程中,更应该给儿童们设计娱乐场所提供娱乐。儿童医院应该充分重视娱乐场所对儿童治疗和康复的作用,在这里,儿童们不仅可以做游戏,更可以交朋友,好的心情对儿童病痛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游戏区的设计中,最应该重视的是游戏设施的安全性,采用环保材料,经常对游戏设施进行无菌处理,减少病菌的传播,避免儿童在游戏过程中产生病菌的交叉感染。

四、家庭化设计

(一)儿童病房家庭化设计

由于儿童不能够独立在医院完成治疗,必须有家庭成员陪同,所以儿童病房在使用上往往需要比成人病房更大的空间。在室内设计中,应在细节处理上贴近居家生活的同时,加入童趣的配饰,比如:小动物图案的吊灯,卡通人物的墙绘,自然元素花纹的床上用品等。使家庭氛围有良好的体现。

(二)公共空间家庭化设计

公共空间最大的特点是加入了沟通功能,家庭化的公共空间设计会让儿童之间促进交流,在交朋友的同时可以暂时忘记病痛。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多加入柔暖舒适的家庭的感觉,会让本身严肃的医院氛围多了一丝温馨的色彩,比如在医院的候诊区或病人的活动区:柔暖的皮革沙发,和谐温暖的灯光,充满张力的墙绘或装饰画,极大了增加了儿童以及家属的安全感[3-4]。

五、儿童医疗空间未来的发展方向

医疗建筑是代表人的生命健康而存在的,因此医疗建筑空间比其他空间显得更加重要。医院的功能性繁多,且具有复合型,可变性。因此在医疗空间设计,特别是儿童医疗空间设计种,医院不再仅仅是追求治疗疾病的一个场所,也是需要通过病人的心理需求和社会的需求营造出一个安静,温暖,童趣的医疗环境。这样的环境也对医护人员本身的救助工作有着积极的帮助,不仅可以消除病人就医的紧张情绪,也可以缓解医护人员疲劳的工作状态。这种以人为本,以儿童体验为基础的儿童医疗空间设计,也为未来儿童医疗空间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方向。在国内外,也已经出现了这种"以人为本"的医疗设计模式的雏形也已经出现。以下两个案例一方面能代表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儿童医院医疗技术和设计,也为今后我国儿童医院设计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一)奇伦托夫人儿童医院

该医院护理模式是以家庭为中心,各种的家具配置都有儿童的尺度,同时在病房设计上都是单人病房,给了患儿和家属绝对的私密空间。在护理区和治疗区在中间又加入了一个中景,延续了生态的概念,讲绿植带入室内的同时,延长了护理病房和医疗部的距离,让儿童减少恐惧感,给儿童回到社区回到家的感觉。此外,奇伦托夫人儿童医院又一个深受儿童喜欢的地方是将动物元素与娱乐空间相结合,比如在急诊部门入口处设计了一个大型的珊瑚礁水族馆。这样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缓解了儿童在进入医院时的紧张情绪。布里斯班当地盛产鸟类,所以将鸟类元素融入医院室内空间设计中也是非常具有当地特色的一种方式。奇伦托夫人儿童医院是一家将生态观念与家庭观念融合的十分完美的一家儿童医院,同时又不缺乏童趣。它也在光照上面大量运用自然采光,更加建立了将室外走进室内的概念。同时在色彩搭配上面,大面积柔和统一的浅色调,局部用亮色搭配出精彩部分,加上绿色植物的渲染,是一个给人以视觉上和心灵上都带来安慰以及美好的感受的儿童医院。

(二)加拿大艾伯塔儿童医院

艾伯塔儿童医院的设计理念是色彩丰富具有变化的积木玩具,致力于实现儿童友好型医院。艾伯塔儿童医院入口有五个,分别针对不同的人群:主入口,急诊入口,医院职工入口,物流入口和定期来访者入口,使各种人群不互相交叉互相打扰。此外,该医院还设置有游泳池,手工艺制作室等,健身室等。让患儿和家属在医院的治疗的时光显得不枯燥。艾伯塔儿童医院的服务宗旨是3H(Hope、Help、Heal),即希望、救助和治愈,该医院致力于创造一个儿童喜欢的,乐于接受的治疗的医院环境,来减少儿童精神上的压力,有利于医治,更快地促进儿童的康复。在装饰上,不管是建筑外观还是内在,都运用了儿童喜欢的积木的形式和绚丽的色彩,对于儿童心理的把握是十分精准的。

六、结语

总之,在儿童医院设计上,我们应该学习国际上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最先进的医疗方式,不过在学习西方先进的理念的同时,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结合我们国家的当地的特点和国情,设计出符合我们儿童生活的医院[6],在治愈儿童生理病痛的同时,也关爱着儿童心理的成长,让孩子们减少对医院的恐惧,让孩子们都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郑斐匀.杭州儿童医院空间设计探析[J].美与时代(上),2015,(11):80-82.

[3]陈曦.儿童医院门诊部候诊公共空间的设计研究[J].设计,2015,(17):130-131.

[4]林楠,于新宁.儿童医院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3,(06):261.

[5]建筑事务所.澳大利亚奇伦托夫人儿童医院[J].城市建筑,2015(19):42-51.

儿童医疗设备设计第3篇

新建儿童医院(Alberta Children’s Hospital)位于落基山脉,坐落在弓河边的小山顶上,可以俯瞰卡尔加里市中心,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建筑面积约74322m2,设床位133张。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设有34个专科。除了完善的设施外,所有医疗用房都采用了最新的通讯与信息系统,并具有远程医疗/电话会议功能。艾伯塔儿童医院建成后,成为卡尔加里市的标志性建筑,色彩缤纷的积木玩具式建筑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线,使人赏心悦目。

设计方案——色彩丰富的积木玩具

初步设计方案在经医院青少年咨询小组(Hospital’s Teen Advisory Group)讨论时,被改得面目全非,变成了色彩丰富的积木玩具。但建筑师们接受了这种创意,遵循咨询小组的意见,在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儿童喜闻乐见的色彩与元素,致力于儿童友好型医院的设计。

流线设计——科学合理,人流物流分明

艾伯塔儿童医院有5个主要入口:

主入口,主要是门诊与咨询来访者,旁边设有来访者停车库和公交车站。

急诊入口,主要接待急诊,医院正前方60m的浅棕色的平台是直升飞机停机坪,有专用的紧急通道直接进入急诊。

医院职工(Staff)入口,是医护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后勤人员的主要通道,并设有职工专用的停车场。

物流入口,所有医疗机构所需物品都由此进出。物流与人流的车辆分离,保障了人流的安全性。

定期来访者入口,主要接待无需接诊的定期理疗患者,有效避免与门急诊人流的交叉。康复中心不仅有设施先进的理疗室、游泳池等,还有手工工艺室、健身器材室等。

从主入口进入医院,是门厅及中庭,一侧是餐厅,一侧是儿童乐园。一条主通道贯穿中庭,主通道两侧布置医疗科室。每一楼层均为相同布局,由楼厅、通道和科室构成。

内部设计——利于“多学科团队协同”、助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医院的内部设计理念强调有利于“多学科团队协同”工作,有助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并将“拥抱家庭成员”作为一个孩子的康复团队的重要合作伙伴。提出“儿童不是小大人”,认为家庭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和疾病治愈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配有独特的和专门的医疗团队提供照顾。每间病房不仅布置温馨,而且还配有家属休息的设施,并设计了家庭活动空间。

环境设计——体现3H(Hope、Help、Heal)宗旨

医院的宗旨是3H(Hope、Help、Heal),即希望、救助、治愈,新医院旨在创建一个儿童喜欢的、乐于接受的医疗环境,以减少儿童的精神压力,有利于医疗,促进康复。体现3H的色彩、装饰与儿童喜爱的元素在医院中无处不在,从重症监护病房到普通病房、走廊、餐厅甚至卫生间均充满了童趣,极大地消除儿童对医院和治疗的不适症。在候诊室还为孩子们提供玩具和视频游戏,缓解了儿童的不安与焦虑的心情。

手术部配置——设施完善、设备先进

医院是加拿大西部最大的婴幼儿视力门诊和儿科创伤中心。在儿童肿瘤的两个关键领域(血液和骨髓移植及I期临床试验)具有医疗优势,并成为加拿大西部最大的血液和骨髓移植中心。另外,小儿心脏科也是特色专科,为儿童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问题提供全面的诊断、监护和治疗服务。因此医院的手术部设施非常完善。

手术部有9间手术室和两间特殊的治疗室(special procedure room)。这9间手术室均可进行微创手术,其中有1间是配有磁共振成像仪(MRI)的综合手术室,其外墙为可拆卸式,便于日后设备的更新,还有两间是配有血管数字减影(DSA)的智能手术室。在手术部除了一间开放式的麻醉诱导室外,还特别设置了5间专用的可由家属陪同的无障碍麻醉诱导室以及22床的术后恢复室。

值得一提是医院设有35张床位的一日手术部,手术部有专供患者术前评估与准备的用房,相邻设有家庭休息室、哺乳室和储物柜。

考虑到儿童医院急诊的特殊性,备有两处预检分流站,设有30间检测间,其设两间精神病患的专用检测站。儿科监护病房(P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以及肿瘤科病房(EP)均有较高的无菌隔离要求。

另外,在设备配置中,为了消除医疗环境控制中致病、致敏的因子,医院采用全新风全空气空调系统,提供了优质的室内空气品质。配置了21台容量为920000m3 /h的空气处理机组,15台即热式燃气热水器,分别为各医疗区域提供生活热水,而不是采用集中式供应生活热水。

针对当地盛产油气的现状,医院设有能源中心,其中热源为1台150BHP(110.25kW)和3台450BHP(330.75kW)的双燃料燃烧的火管锅炉,还额外设置两个450BHP(330.75kW)锅炉。冷源为两台1200冷吨(4220.4kW)的冷水机组,另外再提供1台1200冷吨(4220.4kW)的冷水机组,为医院今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儿童医疗设备设计第4篇

关键词:儿童;医疗环境;空间设计

一、儿童医疗环境空间设计的意义

(一)辅助儿童康复

儿童医疗环境空间的设计非常利用儿童的早日康复。好的医疗环境空间设计可以减轻儿童对陌生医疗环境的恐惧感,有利于保证儿童更好地与医疗工作者配合。好的医疗环境空间设计还可以满足儿童活泼爱动的心理特点,让儿童获得更高的心理愉悦感,而心理愉悦感是非常利于儿童早日康复的。好的儿童医疗机构空间设计还有利于满足儿童的生理特点,保证儿童在医疗机构内的健康成长。总之优秀的儿童医疗环境空间设计是以对儿童的人文关怀为中心的,其必然能起到辅助儿童早日康复的作用。

(二)提升儿童医疗建筑形象

建筑形象本身就是儿童医疗机构的一个评价标准,而儿童医疗环境空间的设计还有利于提升儿童医疗建筑的形象。建筑是一门艺术,具有丰富审美感觉的建筑必然具有丰富的建筑学意义。建筑精美的儿童医疗机构必然能提升自身的建筑形象,并为城市的综合形象增加魅力。世界上一些非常著名的儿童医院,就是因为设计的独特性与优美性而成为了优秀的建筑景观。例如荷兰索菲亚儿童医院、爱尔兰都柏林儿童医院、佛罗伦萨儿童医院都因为出色的设计而蜚声中外。我国也有一些儿童医疗结构在设计上因为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而被人称道。例如武汉市幼儿康复中心、上海市儿童医院在设计上都是可圈可点的。我国很多儿童医疗机构在设计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设计师一定要为儿童医疗机构进行优秀的设计,从而提升儿童医疗机构的建筑形象。

二、儿童医疗环境空间设计原则

(一)关注儿童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儿童医疗机构是以为儿童服务为中心的服务性机构,在设计上就必须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最大化地满足儿童的各种需要。儿童在生理上具有明显的儿童特质。儿童身高有限,视野范围有限,所以往往对可能发生的伤害预见性不足。除了身高有限以外,儿童在行动能力上也不够健全。儿童在行走坐卧行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障碍。如果忽视医疗环境设计细节,就很容易让儿童受伤或者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从心理上看,儿童患者的特点是十分明显的。相比于成人,儿童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差。首先在医院环境中,儿童非常容易对理疗环境产生恐惧感。尤其是目前,儿童在家里被娇生惯养的现象十分普遍,当他们来到陌生的医院环境中时,就更容易产生陌生感及诸多不适应。医院中的白大褂、白墙、白口罩很容易让幼儿产生“白色恐惧”。其中让幼儿最为恐惧的是抽血、注射及各种检查。其次因为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往往对治疗的意义理解不深,所以很多儿童对医院治疗也不够配合,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再次因为儿童更活泼爱动,好奇心强,在医疗环境中更喜欢乱摸乱动,而同时又对可能发生伤害性预见不足,因此受到伤害的可能就更大。儿童医疗结构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只有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设计才能有利于儿童的早日康复与健康成长。

(二)关注儿童患者的治疗模式

建筑师约翰•波特曼说活:“建筑师应更进一步地去了解人类及其行为,从而创造一个更有益于人的环境。”[1]这句话确实是非常正确的,针对儿童医疗结机构的设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以为儿童服务为中心,打造符合儿童患者治疗模式的空间设计。相比成人,儿童的治疗模式是比较特殊的。首先由于儿童的表述能力及行动能力有限,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成人陪护。其次由于儿童在心理和行动上的障碍,在检查及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医护人员多方面的付出。例如很多儿科医护人员都需要学习儿童心理学,因为他们在治疗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儿童特殊的治疗模式也要求儿童医疗空间设计与之相符合。例如具有家庭氛围的空间设计,具有高效医疗凝聚力的空间设计都是非常符合儿童治疗模式的需求的。但是我国很多儿童医院在符合儿童治疗模式上的设计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在这方面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在新建的儿童医疗机构设计中及儿童医疗机构的改造中,应该注重空间设计与儿童的治疗模式相符合。

三、儿童医疗环境空间设计策略

(一)充分满足儿童患者的需要

儿童医疗空间设计首先需要最大化地满足儿童患者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为了满足儿童患者的生理需求,需要儿童医疗环境空间具有无障碍性的特点。设计师应该为儿童设计无障碍的绿色通道。首先设计师应该设计或选择符合儿童特点的生活用品,以保障儿童的无障碍活动。各种儿童座椅、儿童坐便等用品的设计都是十分必要的。其次不仅各种儿童设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各种供儿童活动或使用的设施要求必须符合儿童的尺度。为了保障儿童的安全与便捷活动的需要,还需要重视各种标志设计。各种路线引导标志可以采用卡通的形式进行设计,尽量简单明了。再次,儿童设施必须设计安全防范措施,以充分保障儿童行动的安全性。总之儿童医疗空间不仅要为儿童提供医疗服务,还应该为儿童打造健康茁壮成长的空间。为了满足儿童患者的心理需求,需要儿童医疗环境空间能提高儿童的心理愉悦指数。首先要求儿童医疗环境从造型设计必须考虑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儿童喜欢更为奇特和有趣的造型设计,因此异形及夸张的设计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提高儿童的愉悦感。除了造型设计以外,在造型设计的色彩上也应该尽量符合儿童的特点。儿童更喜欢具有跳跃性、生动性、鲜艳色彩的画面。因此各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设计对于儿童是十分必要的。设计师在走廊墙壁、候诊区、诊室及病室内设计各种活泼、鲜艳的卡通画是非常好的儿童医疗环境空间设计策略。儿童在色彩上更喜欢红黄绿这样明亮的颜色,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各种挂图及建筑物色彩的时候可以多运用这几种颜色。需要注意是,设计师应该关注儿童医院外立面颜色的设计,尽量为外立面搭配红黄绿这样明亮的色彩。因为儿童医院外立面给了儿童第一印象,如果儿童医院外立面是大面积的白色,就会加深儿童的心理恐惧感。再次,设计师在儿童医疗环境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还必须要能满足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为儿童打造专属的活动区域、游戏区域是非常人性化的做法。国内很多优秀的儿童医院都为儿童打造了专属的游戏空间,受到了儿童的一致欢迎

(二)营造适合家庭的温馨空间

“儿童最为熟悉和喜欢的空间是具有温馨氛围的家庭空间,在儿童医疗机构中打造温馨的家庭空间对儿童是十分有利的。”[2]儿童患者都是由家长陪伴来进行就医的,所以打造符合家庭温馨空间特点的设计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打造适合家庭氛围的温馨空间,不仅会提高家长的满意度还会减轻儿童对医院的心理陌生感。设计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打造适合家庭的温馨空间。在病室内,悬挂具有家庭氛围的画框会让孩子备感温馨。搭配家庭经常摆放的饰物,也会营造浓厚的家庭氛围。在病室内摆放鱼缸、台灯、挂衣架等家庭常见物品,气球等各种玩具,安置绿植及各种家庭常见的饰物都可以营造温馨的家庭空间。在病室外,营造符合家庭的温馨空间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候诊区,营造具有家庭氛围的温馨空间,就会从很大程度上减轻儿童的心理恐惧感。有的儿童医院将候诊区设计得与儿童的书房或者是家里的客厅相似,这就使得儿童在候诊的过程中大大减轻了各种心理不适感。家长陪伴就医,再加之儿童医疗机构如家庭般的温馨氛围,就更容易提高儿童的心理愉悦指数。

(三)打造具有医疗凝聚力的空间

为了提高儿童的就医质量,仅仅考虑儿童的感受还是不够的。毕竟儿童医疗机构起关键作用的力量还是医疗人员。没有医疗工作人员的精心付出,提高儿童的就医质量是无从谈起的。而我国,儿科医生面对的工作压力及工作强度是有目共睹的。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儿科医生面临的工作压力更加巨大,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如果在儿童医疗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忽视了医疗人员的需要,就不利于缓解医疗人员的工作压力与疲劳感,从而也非常不利于提高儿童的就医质量。所以儿童医疗机构的空间设计还必须满足医疗人群对工作氛围的需要。而舒适的空间设计可以满足医疗人员的需要,从而提高医疗凝聚力。为了满足医疗人员对工作氛围的需要,打造具有医疗凝聚力的空间,设计师应该集思广益。首先优化各种绿植设计,是缓解儿童医疗人员压力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优化绿植设计是优化色彩设计的最佳方式之一,因为绿色代表着生机与活力。“而且据心理学研究,绿植能消除工作人员25%的疲劳,”[3]因此其价值是十分明显的。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打造三维化的立体绿色景观,营造屋顶花园及室内花园。同时优化绿植设计不仅有利于医疗人员缓解疲劳更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其次在各种灯光设计和声设计上也应该尽量柔和化,以减少对医疗人员的工作干扰。在灯光设计上除了尽量使用自然光以外还应该科学设计各种人工光源。在诊察室应该设计无极变速光源,不仅有利于医生对儿童的观察,也有利于儿科医生的心理放松。在声环境设计上,也应该符合儿科医护人员的需要,尽量使用各种柔和的功放设备。[4]设计师在为医疗人员设计最优的空间环境的过程中,还应该尽量寻求与儿童需要的一致性,与儿童需要冲突的设计方案应该是被舍弃的。

四、结语

儿童医疗设备设计第5篇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儿童医院79家,其中为儿童服务且有床位的儿童医院仅59家。包括综合医院在内,全国儿科病床总数为20.51万张。

截止到2011年底,广西、、甘肃和宁夏4个西部省份和全国大部分地市没有专门的儿童医院;现有儿童医疗资源多集中在城市,其中近80%的优质医疗资源又集中在地市级以上政府办儿童医院;农村与城市、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以及不同人群之间的儿童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和可及性差距加大。可见,儿童医疗资源区域配置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协调、体系结构不合理。另外,人才使用和管理长效机制不健全,人才流失严重。

随着医疗保障覆盖面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以及儿童疾病谱变化,儿童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加。

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规划欠缺

我国大部分儿童医院缺少事业发展规划及总体发展建设规划,“见缝插针”式建设情况较多,导致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流线不科学,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卫生部预算管理医院有44家,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制订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医院都有了总体发展建设规划,我们期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带动各级医疗机构重视总体规划。

*前期工作仓促

很多医院建设计划性不强,存在急于求成的现象,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未对实际需求、建设条件、功能定位、建设规模、投资规模等进行认真研究论证,这将会造成建设过程中功能设置和平面布局的不断修改、建设规模和投资不断调整。

*流线布局凌乱

在设计时往往追求外在形式,合理的流线组织考虑较少,导致内部布局不科学,人流混杂,洁污交叉,既不利于患儿和医护人员,也存在安全隐患。

*盲目求洋求大

片面追求单体建筑过高过大,盲目追求豪华设施条件,既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浪费,也给医院今后运行带来沉重负担,客观上加重了儿童看病贵的问题。

*无视基建程序

无视基建程序的现象时有发生,如: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未批先建或者边批边建,随意变更建设内容、性质和投资,招投标不规范等。

*基建管理水平不高

非专业队伍从事管理工作,这是在医院长期存在而且一直未解决好的问题。基本建设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做好,但是很多医院没有这方面的常设机构,常常是有了项目之后临时组建,项目完成后便解散,导致基建管理总体水平不高。

建设目标及方向

我国儿童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建成符合国情、功能完善、运转协调、反应灵敏、持续发展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为儿童患者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解决看病难问题,构筑起保护儿童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屏障。

“十二五”期间,儿童医院建设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提升基层服务水平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规范化建设,加大人员培训力度,进一步健全基层儿童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儿童医疗保健中的作用。

提升基层儿童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短期内可以通过加大投入解决硬件方面的问题,比如房屋、基础设施、装备等,但是人才的问题在短期内很难得到解决,所以,提升基层儿童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

*加强优质资源建设

科学制订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合理确定省、市、县的儿童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的数量、规模和布局,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规模和设备配备;

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优先支持中西部以及老少边穷等资源缺乏地区发展;

加强内涵建设,优先支持儿童诊疗方面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鼓励社会资本办医

鼓励社会资本对部分公立儿童医院进行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投入,以合资合作方式参与改制的不得改变非营利性质;引导社会资本独立开办儿童医院,满足多层次服务需求。

建设重点和进展

在这一轮的儿童医院建设中,国家有关部门共同确定的重点是省级、地市级的儿童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建设。

儿童医疗设备设计第6篇

新生儿转运系统——院前空间流线

危重患儿救治功能中的院前支持流线依赖新生儿转运系统(Neonatal Emergency Transport System, 简称“NETS”)实现。具体内容可以理解为将新生儿监护、新生儿院前急救、新生儿转运输送等多功能集于一体的综合医疗救治转运系统。其功能核心就是在转运过程中实现对新生儿基础生命体征的监护并提供全面生命支持。随着人口分布面积的扩大、城乡交通网络的健全,同时产生的儿童专科医疗机构分布不均和基层危重患儿救治力量薄弱对院前危重患儿的转运救治将产生大量需求。

小儿高危重症转运对象可以按照年龄段大致分为三种:新生儿期(出生至28天)、婴儿期(出生至1岁)、幼儿后期(1岁至学龄前)。其中新生儿期和婴儿期的患儿由于生理、病理条件相对特殊,在危急重症转运过程中需要必备的医疗支持。有资料显示,基层转运新生儿危重症病种按照顺位排序依次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出血症、畸形、新生儿脓疱疹、新生儿腹泻等,其中大部分患儿均对转运过程中的体征监护、生命支持等相关功能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NETS的功能与儿童医院的内部功能空间存在不完全联系,属于儿童医院业务功能构成的范畴,但是其功能接口却与儿童医院的急诊急救、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部分联系密切,在流线设计层面上有特殊的要求。在该部分的流线设计方面需要考虑院前输送出入口、院内急救接收部分向急诊手术、住院手术、EICU、NICU等单元的运送流线。该流线系统是基层医疗机构危重患儿向中心儿童医院新生儿救治单元输送的生命通道。可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从保障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角度出发的医疗资源设置以及前瞻性地建立NETS,将成为各区域卫生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NETS的相关支持功能单元的完善也将成为未来儿童医院建设中必须考虑的规划内容。

新生儿转运系统的建立,依托于儿童医院小儿急诊急救功能设施的完善、转运设备的齐备和便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其系统组成单元及基本环节,见图1。

图1 新生儿转运系统组成单元及基本环节

其中,对儿童医院相关功能空间、设施设备及辅助功能的要求主要有:院前急救医护团队、流动转运设备(含监护、生命支持等相关功能的移动新生儿转运设备如转运暖箱、氧气、复苏囊、呼吸机、各种型号气管导管、吸痰管等,快速血糖仪等快速诊断设备、救护车)、通讯信息系统(24小时×7天专用联系电话、NICU、PICU负荷集成统计终端等)、远程诊断系统、院内转运接收、输送通道等。随着配备移动电源的新生儿转运箱广泛应用,基层向中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单向迅捷转运途径。

危重患儿急诊急救——院内水平流线

通常儿童医院急诊部均设置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急诊服务流程(急诊医技检查NICU/PICU/手术/介入住院),并配备临床小儿内科、外科专业科室以及药学、医学影像(放射、CT、MRI、超声等)、功能检查(心电、肺功能检查等)、临床检验、输血等部门,提供24小时×7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同时医疗器械部门及保障部门提供连续的抢救设备、后勤保障支持服务。以上各部门之间的流线形式以水平平面设置为佳,便于实现急诊急救所需的短距便捷流线。

在流线属性方面,其中单向流线包含洁污通道,对建筑环境的要求是封闭、尽端型空间;双向流线以医生、护士工作通道为主,流线要求便捷开放、适度宽敞;患儿和家长的流线在候诊、诊室、医技、治疗和相关服务窗口设计循环流线,要求建筑空间宽敞、稳定、便捷、安全,同时考虑患儿对环境的心理需求,设计合理的室内颜色、形状等建筑要素。从儿童医院急诊部门的患儿求治类别上区分,急诊急救的功能结构上应分为救治急危重症患儿与诊疗非急危重症患儿两区。以急诊分诊空间作为流线起点,按照急诊三区划分,红黄绿三区的设置可以很好地在水平流线上将危重抢救、密切观察诊疗和常规急诊门诊患儿区分开来。

其中承担危重患儿救治的红区,其功能流线涵盖的NETS接口,需要便捷的水平单向流线向EICU、NICU、手术单元输送,要求建筑空间独立,通道便捷。在急诊红区EICU中的生命体征监测,呼吸、循环系统支持手段中所采用高频通气、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经末梢置中心静脉导管、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脑电监测等一系列重症监护治疗技术,随着技术设备的发展可以实现便捷院内转运过程中进行监测和操作。同时,儿童医院急诊急救中危重患儿救治已经从单纯的NICU收治发展成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EICU、手术、NICU一体化的救治模式。

设备的进步和救治模式的改变,结合儿童医院急诊急救各部模块化设计的发展趋势,要求在建立儿童医院急诊急救水平流线中充分考虑各模块功能特点和危重患儿救治路径,以“患儿+设备”为核心流线,将医护流线和医技流线向核心流线开放,以监护、支持设备的应用为节点,适度分隔患儿家长和非危重患儿等其他公众流线,排除抢救干扰,提高医疗效率,实现急诊急救水平流线中的危重患儿生命通道。

危重患儿内部转运——院内垂直流线

儿童医院的NICU、PICU单元承担小儿内外科危重症、术后、急诊急救等方向输送来的危重患儿,基本设置位置以临近手术室、血库、临床检验等相关支持部门居多,与各部门间以垂直交通作为流线构成。

NICU、PICU除布局、面积、患者密度等因素会增加患儿院内感染的机会以外,流动人员和出入口控制不理想也会增加院内感染机会。大多数儿童医院在这类流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医护、患儿、家长混合,在院感控制关键部分分流不清,从而导致NICU和PICU部分出入口人流混乱,难以控制非医非患人群的干扰,造成院内感染的潜在隐患突出,不利于重症医疗救护工作的高效开展。

部分儿童医院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同时该部分的优化改造也是很多儿童医院改扩建工作的重要目标。科学合理规划设计危重患儿输送的垂直流线,我认为,应当围绕以下两个节点入手展开——

急诊急救垂直输送通道:急诊和基层转运上来的部分危重患儿,接诊后需要直接垂直转至住院手术或NICU、PICU单元。该部分输送通道人群最大的特点是人群混合严重,不少医院甚至没有这部分专门通道,需要穿越门急诊大厅至住院处电梯才能够到达,并且大量在出入口等候的患儿家长影响通道的畅通。由于目前我国儿科诊疗的惯有模式,儿科住院治疗和重症监护中长期陪同患儿的大量家长是每个儿童医院必须合理安排的重要人群。处理和优化此类流线的思路之一就是合理分流,设计专门急诊至手术、NICU、PICU的电梯,允许家长陪同患儿乘梯,运达后设计宽敞的公共等候空间将家长分流,在公共空间采用视频探视系统大屏幕或设计专用探视走廊满足家长的探视意愿,见图2。

儿童医疗设备设计第7篇

所谓产品的情趣化设计,就是“一种以情感和趣味为主导,基于理性思想,从感性角度出发,着眼于满足人们物质基础需要之上的精神需求,借助产品设计形式使产品的某一方面,包括产品的形态、功能、肌理、触觉以及产品的背景和相关故事能够吸引消费者,将‘情’与‘趣’注入人们生活之中,全方位营造方便、简洁、轻松、快乐的生活氛围的设计理念和方式”。一般来看,情趣化产品设计更多地注意到产品的宜人性和情感性方面,注重产品本身的情感特征和使用者的情感、心理的反映。一方面借助情趣化设计,设计师可以增强产品的亲和力,拉近人与产品的距离。通常情趣化设计作品能够在实现产品基本的功能要求之外,让使用者依靠对产品的造型、色彩、材质和使用方式等各种设计语言与产品进行交流,获得附加的情趣体验和心理满足,从而使得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舒适、愉悦,给日益紧张的现代生活带来更多的情趣。另一方面设计师可以通过情趣化设计,将不断涌现出来的新产品、新功能以最具简洁、最具亲和力的设计语言表现出来,消除人们面对高科技、新功能的产品时产生的紧张和恐慌[1]。当前社会正处于一个产品供应丰富、消费心理成熟、消费者个性彰显的时代,人们对于产品的信息的接受不仅要清楚、明了,而且还要有趣,有个性。设计师必须高度重视和关心消费者的心理层次的需求发展,充分重视人的情感需求、自我意识,调动人们生活的激情,建立相对应的设计策略,与消费者产生心理层面的互动,提高审美设计给使用者心灵带来的感动与深层影响,为人们带去更多可以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感动的产品,情趣化设计正是设计师主动应对的策略之一。情趣化设计是设计师用来表达自我思想和创意的一种工具,通过诙谐的表现手法架起一座与使用者思想沟通的桥梁。情趣化设计表现了生活细微处的动人之处,给人一种发现的快乐与体验的快乐,传达给使用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美的向往。这种设计方法正广泛使用于许多儿童用品的设计,然而却忽略缺少了对于儿童医疗器械领域的关注。

二、儿童医疗器械的设计现状

医疗器械是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的产品,是医学与多种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其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与综合实力发展水平。当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研发力量远远不能满足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需求。而医疗器械产业中针对儿童的市场细分更是近乎空白,现行的很多情况是应用成人设备对小儿进行监护、诊断、治疗,最好的情况也只是粗略的减小尺寸。然而,儿童的生理特征还未发育的完全成熟,同时在心理认知方面跟成年人也是截然不同的,一个缩小版的成人医疗器械可能根本就不适用儿科对象,大多时候需要对成人器械进行特别的设计改进才能用于儿科对象。儿科群体是弱势群体,他们,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更容易遭受外来的伤害,而这种伤害对于心智很弱的儿童来说,对其影响将延续到成年,所以应当采取特别的措施保护儿童的安全[2]。在医疗器械产品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之后,设计师越来越关注医疗器械产品对于使用者和被治疗者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国外的儿童医疗器械产品领域比我们要先进许多,其设计理念早已发展到以人为本的设计趋势,情感化设计元素已经越来越明显的渗透到现代儿童医疗器械产品当中。

三、儿童患者的行为与心理特征

儿童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发育差异明显,因此在患病时的反应也不一样。在新生儿期易发生惊骇、哭叫和痉挛;幼儿期患者入院后易产生恐惧与对立情绪;学龄前期儿童患者有依恋家庭情绪,情感较为复杂,个性也在形成;学龄期儿童初入院时有惧怕心理,表现孤僻、胆怯、悲伤、焦虑等。总的来说,儿童患者的特点是年龄小,对疾病缺乏深刻认识,不能够把自身的病情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心理活动多随治疗情境而迅速变化。因为他们注意力转移较快,情感表露又比较直率、外露和单纯,不善于掩饰病情,所以只要依据其心理活动特点进行设计,易于引导他们适应新的环境。

四、基于情趣化的儿童医疗器械设计

功能的满足是儿童医疗器械产品设计的前提,诸如医疗器械离地面高度1600毫米以下位置的可接触外角、棱角及边缘部位需经过倒圆或倒角处理,且倒圆半径不小于10毫米,或倒圆弧长不小于15毫米,以防儿童磕碰受伤等等设计准则,是儿童医疗器械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不容改变。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情感化设计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儿童医疗器械以下设计要素(如造型、色彩、装饰、材料等)的变化,引发人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消除或减弱儿童患者就医与诊疗时的恐惧与不安。

(一)造型的情趣化设计

情趣化产品的形态设计则往往通过仿生、夸张、卡通化等手法将一些自然形态再现,从而给人呈现新的心理感受。同时医疗器械产品中大的曲面和倒角一般会使产品显得柔和,具有亲切感,会给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心理上产生安全感。生活中带孩子去医院看病,最常见的难题应该就是打针了。婴幼儿活泼好动,在生病打针输液时也不能安静坐卧,或因吃喝、哭闹、排便、走动等原因,常常有多名看护人员,既不便于病房管理,又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而且一看到那尖细的针头,即使是成人也有不少会感到头晕,更何况是孩子呢!所以有设计师便把注射器设计成卡通动物形状,让其威慑力下降,即便无法完全消除孩子的恐惧感,但是通过卡通造型的柔化作用,想必也会有不少勇敢的孩子会渐渐地不再恐惧注射器了。

(二)色彩的情趣化设计

颜色是产品最为重要的外观视觉属性,对人的心理影响巨大,使用恰当的颜色不仅可以使产品的外观得到美化,而且有益于身心健康。在进行儿童医疗器械产品色彩设计的时候尤其要注重色彩的适宜性。儿童天性活泼率真、无忧无虑、思维单纯,他们更喜欢纯度、明度高的色彩。设计中通过色彩的恰当运用,缓解和降低儿童病人尤其是婴幼儿在使用大型医疗诊断设备进行身体深度检查过程中恐惧、紧张的心情。

(三)装饰的情趣化设计

在儿童医疗器械设计中通过使用情趣化的图形、装饰来唤起使用者心中的欢乐体验,从而降低使用者恐惧与抵触情绪。设计师sungwoopark的点滴袋设计一改平时让人厌烦的透明塑料袋造型,采用了米饭、荷包蛋、棒棒糖等食品形象的外观设计。同时还给点滴袋上写上“youareeating”,提醒孩子们打点滴和平时吃东西一样。既然好像吃饭一样平常,打点滴自然不可怕了。这样不仅打破了点滴袋给人的沉闷感觉,而且充满童趣,让孩子们看起来更容易接受打点滴。

(四)材料的情趣化设计

所谓儿童医疗疗器械产品中材料的情趣化设计更多的体现在材料的情感因素上。简单的说就是材料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它建立在生理基础之上,是人的感觉器官对材料的综合印象。包括人的感觉系统因生理刺激而对材料做出的反应,以及人的知觉系统从材料表面获得的信息[3]。患者在和医疗器械的接触过程中亲身去感受产品的情况,通过身体部位能够感触到产品的重量感、温度感、软硬感。虽然用户与产品接触可能只是人体局部接触时的感觉,但是往往在一瞬间就会传遍全身而变成用户的整体感受,这种感受往往牵引着情感。良好的触感拉近人与机器的距离,增加医疗器械的亲和性。在选择材料时,不仅要用材料的强度、耐磨性等物理量来做评定,而且要考虑材料与人的情感关系远近作为重要评价尺度。人们自古以来就对粗犷、柔软、温暖的自然材料有亲近感,从心理乐于接受它,而对冰冷、刚硬、厚重的人造材料则有漠视感,这点儿童与成人一致。在设计中,选择与人类亲近的设计材料往往能使产品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爱。

(五)功能的情趣化设计

通过对儿童医疗器械产品使用功能的开发和挖掘,在日臻完善的功能中渗透情感共鸣、情趣性体验以及人追求快乐的深层心理情感,可谓是设计中的“以义感人”。譬如送饭或药品的小车,在它的轮子上设计一个刹车装置,这样就不怕碰撞而使车子滑开伤害到他人。再如儿童医疗手推车在功能上增加了娱乐和互动的设备,让孩子在就诊的过程中,仿佛亲自驾驶着玩具车玩耍,极大地降低孩子的紧张焦虑。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