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心理学的情感理论(合集7篇)

时间:2023-10-08 10:21:41
心理学的情感理论

心理学的情感理论第1篇

关键词:情感教学情感心理情感体验数学兴趣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

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巧妙利用好情感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学中求乐、学中求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引起师生间的思维共鸣,其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动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教育工作是一种极富有情感色彩的工作,教师的丰富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和源泉。平日,教师本身的感情状态,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数学,以高度的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自豪感对待数学教学,以满腔的热情,富有情感地讲授每一堂课、每一章节。因为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上出现相应的心理气氛,形成协调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内容。我们常常看到一名优秀并有威望的数学教师的思想品质、教学形象、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内容给他的学生往往留下非常深刻的痕迹,不仅能熏陶学生优良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而且还会促成学生学业上的造就。这种言传身教的“遗传因素”会在他的学生的身上得到延续和回报。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非常注意自我的思想品质修养,并身体力行,为学生作出良好的表率;次之,数学教师还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不能满足现有的知识,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扩大知识面。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胸有成竹地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教学中善与人处,与人为善,学生为教师的和蔼而严肃的态度所感染,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二)运用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谓情感的感染功能就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施予影响的效能,情感的迁移功能就是指一个人对其它对象的情感会影响他与之有关的其它对象的情感。简单地说,当学生对教师有感情时,那么对他所交的朋友、对他经常使用过的东西都会产生好感,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就更不用说了。首先要求教师要有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上课时以精练、幽默、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师要思路清晰,深入浅出,学生易学易记,针对性强。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

(三)运用情感的动力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要渗透德育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反映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时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外,勾股定理、赵州桥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祖冲之、华罗庚等数学家的故事能够唤起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从而产生一种内驱力。通过数学史教育,著名数学家介绍提高学生爱国热情,激发学生责任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献身精神。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胸怀眼界,使他们感到学数学是无穷尽的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到做人的道理窥视世界乃至宇宙的奥秘。

(四)运用情感的调节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适当的情感对人的认知过程具有积极的组织效能,而不适当的情感会产生消极的瓦解作用。这里所讲的“适当”与“不适当”,首先反应在情绪的极性上。一般说,诸如快乐、兴趣、喜悦之类的正情绪有助于促进认知过程,而诸如恐惧、愤怒、厌烦之类的负情绪会抑制或干扰认知过程。根据这一规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激增的今天,“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课堂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信息量大接触面广的当代学生的要求,教师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之相适应。多媒体是一种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录像,实物投影于一体,提供文字、音响、图形、动画等多种信息的现代化设备,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人体的各种器官,扩大信息接收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增大教学容量,增强学生的新鲜感,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形象化、具体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思维,培养兴趣,从中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学科间的综合能力,开创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五)运用情感的强化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谓强化一般是指影响有机体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某种反应可能性的力量。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前者以它的呈现来增加反应重复的可能性,其强化物常与奖励、表扬相联系;后者则以其排除来增加反应重复的可能性,其强化物常与处罚、批评相联系。盖杰和伯纳在“教学心理学”中指出:“对教师来讲,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扬按随着某种行为的频率增加”。过多的批评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挫伤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经努力成绩仍不好,此时须得到老师理解,不能乱加指责,而要给鼓励,关心,帮助,这是人遭到失败挫折时的一种情感需要。通过个别谈心,家访,把握时机,帮助他们找总是挫折原因,并给于及时的个别辅导,从事物发展积极面入手,对学生取得点滴进步,特别是大多数同学老师均以为差的学生给于热情鼓励,给以及时肯定表扬,换取了学生心理上亲近,感情上融洽,他们把老师作为知心人,肯讲心里话,提高了学习劲头,终于达到了合格并取得良好的成绩。任何对学生的讽刺,挖苦,歧视,冷落,都会挫伤他们自尊心,窒息刚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所以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这一点,从事物发展积极面入手。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享受成功喜悦,稳定自身须要。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局限的,若超越了,会使学生对自己以往努力产生怀疑,降低兴趣,反之,思考性不强,难理解或须分析的知识点不高又缺少直观实验相配合内容,使学生感到乏味,所以备课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要“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要运用典型范例,指导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重视课堂环境的情感渲染,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上进心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决定了课堂活动为双边活动。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学生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以极大热情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回答正确的,要及时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对回答错误的要以耐心、平和的态度纠正其错误,让学生懂得自己的观点讲出来,让大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充分说理,取长补短,印象就深刻了。同时,课堂上设疑要注意技巧,因人设疑,让那些学习差的学生也能享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乐趣,使他们在情感上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歧视他们,只要努力,自己也可以啃下数学这块难啃的骨头,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这句话一点不假。有了兴趣、爱好,反过来就能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七)展示数学美,陶冶学生情操

数学美感很强,数学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表象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奇异的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图象信息简洁形象的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过程美,点拨启发思维艺术的美,作用美等。这都给学生以美感,因此,教师要依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情趣。

如黄金分割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揭示舞台上报幕员站的最佳位置;女青年腰带扎的最理想的位置;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等,使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及应用价值,学生兴趣浓,就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动机。

(八)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系统的设计,教师的学识水平,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对学好当前的课程,而且还对学生一生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如:在平面几何《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引入时,我不是照课本中的引例(“铺设水管”)讲解,而是将其改成生活实际的设计问题(求水管的铅直高度),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一下就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开始讨论,制定方案,有的作全等三角形,有的用相似三角形等方法,我充分肯定这些解法是不错的,但有一些在实际中是不可行的。那么是否还有简单易行的办法呢?此时学生沉默了,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仿佛有豁然开朗之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这一节课学生的兴趣很浓,也为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九)夸奖式的评价,增强学习信心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时给予夸奖式于评价之中,会更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讨论问题就会更加激烈,课堂情绪就会始终高涨。

如在上述问题中有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抢先回答。听了这个答案后,同学们都笑了,此时,作为教师,若加以批评或否定,无形就给这位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对后来发言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于是我并没有直接否定他的答案,只是用很幽默的语言从侧面点拨他,此时他也觉察到了答案中的错误,紧接着我还表扬了他积极勇敢发言。之后,同学们的讨论更加激烈,解法越来越多,新课的引入非常顺利。后来,这位学生上课发言依然很积极,而且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可见,夸奖式评价,学生对教师会产生亲切感,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情绪就很愉快轻松,学生学习兴趣浓,教学效果也很好。

(十)教法变换更新,调节学习情绪

教师上课犹如演戏,既是编剧,又是导演、演员,因此,要使表现扣人心弦,耐人寻味,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总体设计要科学,每节课型的教学方法要精心策划,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不断变换教学手段。

如:讲《垂径定理》一课时,我采用“试验观察法”,要求课前学生用纸片剪一个小圆,课堂上通过“动手画”、“动手叠”、“用眼看”、“动脑想”,即通过“试验—观察—猜想—论证”的教学模式教学。整堂课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效果很好。

又如:讲《解直角三角形》一课时,我又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先让学生讨论解直角三角形的各种类型,学生说出了9种类型,我再要求学生用化归思想,将这9种类型归为几大类,最后,由学生出题,学生讨论,学生制定解决方案,最终在诸多方案中评选最优方案,这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所学的知识在讨论中掌握,并且这一节课没有留课外作业,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课前还可以进行小测试,课中开展小竞赛,课后参与数学活动课等,这些都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做到质“优”减“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暴露思维过程为核心,强化反馈,针对实际,讲求实效,重视情感教育,便能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卢家楣著:《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卢家楣主编:《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教学实践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心理学的情感理论第2篇

1.情感教学概述

情感教学是指当教师充分考虑到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时,对其加以利用,从而达到完善教学、优化教学的目标。在实施情感教学时,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知识的求索中获得快乐,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在学前教育学中合理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情感。

情感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儿童观。儿童观是指成人如何看待儿童及如何对待儿童的总和。儿童观所包含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儿童的能力,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发展,儿童与教育之间的联系。教师的儿童观决定着学生儿童观的形成,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除此之外,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情感教学以沟通配合为主。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研究对策,从而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沟通,有效提升个人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2.情感教学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学中的应用

2.1教学时合理控制自身的情感。在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我情绪的控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课堂应该是开放性的,以学生为主角,师生合理做到情感沟通。教师要到学生中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这样才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踊跃发言。肢体动作的运用也是教师感染课堂气氛的方式之一,有效的情感互动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活泼风趣的教师会得到学生更多的喜爱与关注,在不自觉中增加师生间的情感。

2.2以学科情感培养为起点。学生对学科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到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要通过学习《学前教育学》,了解托幼机构的教育教学活动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保教工作方法及基本技能,为将来较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学好本课程的意义,坚定信念。学好这门课程,即使将来不做幼儿教师,也会成为一个称职的母亲。也正因为从学生的情感心理出发,重视了学科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学前教育学》产生亲近感,为他们今后的课程学习提供了积极的心理氛围。

例如,在"10元购物"这堂课中,教师可以在纸上画出1元、2元、5元、10元的购物券,然后让学生买够10元的物品,并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搭配?怎么组成10元?有多少种组合方式?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再进行评比。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加强了与学生的情感互动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2.3以教材情感化处理为突破。《学前教育学》学科的理论性较强,显性情感因素不多。如果教师将理论知识、社会生活以及富有情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对抽象的教材内容进行情感化处理,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时,教材中介绍了几位中外著名的幼儿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抽象、深奥、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强化了情感色彩。

例如,上课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了陶行知的"四块糖果"的经典教育故事,以及两则陶行知自幼聪明好学的故事,后来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阅读材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故事,气氛相当热烈。最终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领悟了大师的光辉思想。

2.4以情感型案例分析为抓手。《学前教育学》中的有些理论知识,很难创设相应的情境来进行教授。例如幼儿园教育目标和任务、幼儿园课程等教学内容对学生将来的实践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有大量的学术性语言,理解起来很吃力,味同嚼蜡,学生并不喜欢。对此,在课堂上经常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通过对案例进行讨论,在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师生间的情感。

心理学的情感理论第3篇

[论文摘 要] 计算机教育和其他学科的教育有相通之处,但又有其特别的地方。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情感培养的教学活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计算机教育是一个比较新兴的课程教育,大部分的学生一开始兴趣很强,但学习下来非常枯燥,再加上在计算机学习中有太多的失败和挫折,久而久之,他们也就认为自己不是学计算机的料,对计算机学习采取了放弃的态度。鉴于此,作为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我们应努力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中情感的动力功能和迁移功能,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学习的信心,从而使学生从不学到主动求知,达到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在教学实际中的做法:

一、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情感的迁移功能告诉我们,一个人对某对象的情感会转移到与该对象有关的其他对象上去。因此,我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无论课内课外,无论学生成绩优劣,也无论学生表现好坏,我都给予深切的理解和关怀。施爱于细微之处,施爱于意料之外,长期坚持,学生不但视我为老师,更把我当朋友,学生因为和我融洽的关系,也慢慢地消除了对计算机这门学科的消极和敌意。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即情感对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在教学中集中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上。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给学生创设学习环境,并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而且总是努力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特别是在这信息时代,为了给学生提供学习的信息,我经常搜集各种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信息,经过筛选、组合,制作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时能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地选择信息,碰到问题可以通过留言板、e-mail求得帮助。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不仅兴趣盎然,深刻理解课程中相应的概念、原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而且还可以掌握诸如信息获取、检索、筛选、加工、表达、交流等信息素养。

三、正确处理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

我任计算机教师时第一堂课,必有一个调查,即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要合理安排教材,如果这个班整体基础较弱,则上课时尽量安排浅显、操作性快的内容,让学生能迅速找到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同时不会因为学习课程太难而打击他们积极性。如果所教班整体基础较好,则会按大纲要求,搜集一些既包含基础知识,又有一点挑战的实例进行教授,这样有基础的学生不会因为已学东西而觉得枯燥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在教学的过程中设法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事实上,职校学生从年龄来看是青少年,但在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信心方面无异于儿童,非常的脆弱和敏感,需要教师的悉心爱护和支持。对学生的不配合不能急躁,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都要用眼神、手势或言语加以肯定。只要肯定他们小小的进步,就能促使他们有更大的进步。

五、重视实践,培养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计算机的操作技能的形成必需通过实践活动,需要反复、经常的练习、巩固,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学生的操作、训练为主,严格控制好老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的时间。除了课堂教学外,我还让学生通过图书、电视、报刊、电影、广播等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达到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在学完了excel这一章后,我给出了“查阅近年甲a足球联赛战绩表,收集各队得分数、进球数、外籍球员数等信息,并对信息整理加工,绘制成图表”这一主题,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学生们都非常愉快地参与到这一实践活动中来,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或向体育老师借资料,得到数据后进行分析、整理,很快得出了相应的数据和图表,然后让他们互相点评。这样既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合作竞争意识。

总之,通过如上一些原则和方法确实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有益处。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卢家楣.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心理学的情感理论第4篇

[论文摘 要] 计算机教育和其他学科的教育有相通之处,但又有其特别的地方。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情感培养的教学活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计算机教育是一个比较新兴的课程教育,大部分的学生一开始兴趣很强,但学习下来非常枯燥,再加上在计算机学习中有太多的失败和挫折,久而久之,他们也就认为自己不是学计算机的料,对计算机学习采取了放弃的态度。鉴于此,作为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我们应努力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中情感的动力功能和迁移功能,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学习的信心,从而使学生从不学到主动求知,达到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在教学实际中的做法:

一、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情感的迁移功能告诉我们,一个人对某对象的情感会转移到与该对象有关的其他对象上去。因此,我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无论课内课外,无论学生成绩优劣,也无论学生表现好坏,我都给予深切的理解和关怀。施爱于细微之处,施爱于意料之外,长期坚持,学生不但视我为老师,更把我当朋友,学生因为和我融洽的关系,也慢慢地消除了对计算机这门学科的消极和敌意。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即情感对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在教学中集中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上。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给学生创设学习环境,并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而且总是努力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特别是在这信息时代,为了给学生提供学习的信息,我经常搜集各种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信息,经过筛选、组合,制作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时能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地选择信息,碰到问题可以通过留言板、e-mail求得帮助。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不仅兴趣盎然,深刻理解课程中相应的概念、原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而且还可以掌握诸如信息获取、检索、筛选、加工、表达、交流等信息素养。

三、正确处理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

我任计算机教师时第一堂课,必有一个调查,即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要合理安排教材,如果这个班整体基础较弱,则上课时尽量安排浅显、操作性快的内容,让学生能迅速找到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同时不会因为学习课程太难而打击他们积极性。如果所教班整体基础较好,则会按大纲要求,搜集一些既包含基础知识,又有一点挑战的实例进行教授,这样有基础的学生不会因为已学东西而觉得枯燥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在教学的过程中设法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事实上,职校学生从年龄来看是青少年,但在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信心方面无异于儿童,非常的脆弱和敏感,需要教师的悉心爱护和支持。对学生的不配合不能急躁,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都要用眼神、手势或言语加以肯定。只要肯定他们小小的进步,就能促使他们有更大的进步。

五、重视实践,培养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计算机的操作技能的形成必需通过实践活动,需要反复、经常的练习、巩固,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学生的操作、训练为主,严格控制好老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的时间。除了课堂教学外,我还让学生通过图书、电视、报刊、电影、广播等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达到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在学完了excel这一章后,我给出了“查阅近年甲a足球联赛战绩表,收集各队得分数、进球数、外籍球员数等信息,并对信息整理加工,绘制成图表”这一主题,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学生们都非常愉快地参与到这一实践活动中来,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或向体育老师借资料,得到数据后进行分析、整理,很快得出了相应的数据和图表,然后让他们互相点评。这样既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合作竞争意识。

总之,通过如上一些原则和方法确实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有益处。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卢家楣.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心理学的情感理论第5篇

    [论文摘 要] 计算机教育和其他学科的教育有相通之处,但又有其特别的地方。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情感培养的教学活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计算机教育是一个比较新兴的课程教育,大部分的学生一开始兴趣很强,但学习下来非常枯燥,再加上在计算机学习中有太多的失败和挫折,久而久之,他们也就认为自己不是学计算机的料,对计算机学习采取了放弃的态度。鉴于此,作为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我们应努力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中情感的动力功能和迁移功能,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学习的信心,从而使学生从不学到主动求知,达到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在教学实际中的做法:

    一、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情感的迁移功能告诉我们,一个人对某对象的情感会转移到与该对象有关的其他对象上去。因此,我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无论课内课外,无论学生成绩优劣,也无论学生表现好坏,我都给予深切的理解和关怀。施爱于细微之处,施爱于意料之外,长期坚持,学生不但视我为老师,更把我当朋友,学生因为和我融洽的关系,也慢慢地消除了对计算机这门学科的消极和敌意。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即情感对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在教学中集中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上。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给学生创设学习环境,并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而且总是努力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特别是在这信息时代,为了给学生提供学习的信息,我经常搜集各种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信息,经过筛选、组合,制作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时能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地选择信息,碰到问题可以通过留言板、E-mail求得帮助。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不仅兴趣盎然,深刻理解课程中相应的概念、原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而且还可以掌握诸如信息获取、检索、筛选、加工、表达、交流等信息素养。

    三、正确处理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

    我任计算机教师时第一堂课,必有一个调查,即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要合理安排教材,如果这个班整体基础较弱,则上课时尽量安排浅显、操作性快的内容,让学生能迅速找到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同时不会因为学习课程太难而打击他们积极性。如果所教班整体基础较好,则会按大纲要求,搜集一些既包含基础知识,又有一点挑战的实例进行教授,这样有基础的学生不会因为已学东西而觉得枯燥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在教学的过程中设法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事实上,职校学生从年龄来看是青少年,但在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信心方面无异于儿童,非常的脆弱和敏感,需要教师的悉心爱护和支持。对学生的不配合不能急躁,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都要用眼神、手势或言语加以肯定。只要肯定他们小小的进步,就能促使他们有更大的进步。

    五、重视实践,培养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计算机的操作技能的形成必需通过实践活动,需要反复、经常的练习、巩固,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学生的操作、训练为主,严格控制好老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的时间。除了课堂教学外,我还让学生通过图书、电视、报刊、电影、广播等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达到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在学完了EXCEL这一章后,我给出了“查阅近年甲A足球联赛战绩表,收集各队得分数、进球数、外籍球员数等信息,并对信息整理加工,绘制成图表”这一主题,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学生们都非常愉快地参与到这一实践活动中来,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或向体育老师借资料,得到数据后进行分析、整理,很快得出了相应的数据和图表,然后让他们互相点评。这样既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合作竞争意识。

    总之,通过如上一些原则和方法确实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有益处。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卢家楣.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心理学的情感理论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情感 功能 兴趣 热情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个分支,它与态度整体中的意向、内向感受具有一定的统一性,是态度在生理层面上的一种复杂但同时又稳定的体验和评价。它所反映的并不是客观实际,而是主体赋予它的在主观意向层面上的一种情感。

情感教学心理学,是指授课教师以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和满足学生在情感上的需要,使教学活动逐步走向积极化的过程。情感是人类生活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是学生精神世界的掌控者,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催生素,不容小觑。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与情感教学心理学的关系,应当在对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认知的基础上,根据情感动态的一般发展规律,引发师生思维和情感的共鸣,令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身体力行,晓之以情,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榜样

“教师”是一份十分特殊的工作,每天面对着嗷嗷待哺的孩子们,更被大家称为祖国大花园的园丁。只有当一位教师对工作、对学生充满热爱时,他才能拥有搞好教育的巨大动力和永不枯竭的情感源泉。那么在我的数学课堂上,特别注重自己说话的语气,讲课的语调,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孩子们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出现错误,也没关系,老师会帮助你寻找答案。同时在课堂上时刻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严谨姿态对待教授给孩子们的每一章节。只有以这样言传身教的方式才能使学生们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为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乃至成才道路上都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通过情感的特殊功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情感作为每个人最真挚、最重要的一种态度,有着其他方式所没有的特殊功效。首先,情感有着独特的感染力,当一个学生喜欢老师的时候,对老师有了很好的感情基础,那么学生势必会喜欢上老师讲授的内容,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得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有一名特别不爱说话不自信的小女孩,我抓住她的一次发言机会,给予了很好的表扬,说她声音好听,犹如主持人,回答问题准确,思路清晰,孩子高兴极了,小脸上流露出可爱的笑容。自此以后,经常看见她举手发言,孩子由于我的鼓励和肯定,而喜欢上我这个老师,故而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其次,情感有着独特的动力功能,在讲课的过程中通过讲民族数学家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理和自豪情感。例如,我给学生讲华罗庚的小时候,他数学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是在他19岁那年,一边出色的文章得到了数学家熊庆来的肯定。从此,在熊先生的引导下,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上,并把存粹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中,为祖国建设事业贡献终身。还有现在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那么这些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是受益终身的;最后,情感具有特殊的调动功能,积极的情感对于一个人的积极影响不容小觑,只有当学生有着积极向上的求学心里时,才能更好地接收到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再次是情感的强化功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作教学方案,带给学生喜悦,鼓励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

三、充分利用情感教学功能,全方位展现数学的魅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喜爱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充满了美的学科:数字变化的魔幻美,思维独特的奇异美,各种图形的艺术美,破解难题的过程美,等等。教师通过自身的情感传递,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爱上数学,探索数学,既提升了教学效率又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我在每一单元结束后的复习课上,让孩子们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知识点,经典习题等,图文并茂,乐在其中。

四、结合生活创新设计案例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但若只是局限于课本势必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加之小学生生性活泼,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所以,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的有趣现象创设新颖案例来引入课题,给同学们展现就在身边却又值得思考的场景,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思维,更是填补了应试教育的不足。例如,我在讲解北师版四年级下《烙饼》一课时,通过儿歌《好妈妈》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孩子们帮助妈妈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饼做好。孩子们通过手中的学具,带着愉悦的心情,完成学习任务。

五、不断尝试新鲜教学方法,带给学生新鲜感,避免厌倦情绪

教师之于讲台就如同演员之于舞台,要通过不断地表演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只有将每一个细节都进行精心的策划,每一次起承转合都经过反复推敲才能够在舞台上屹立不倒。所以,作为教师,更像是一位编剧,要学习着不断创设新的场景,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半功倍。

六、鼓励式教学,提升学生自信心

小学学生还处在心智形成的初级阶段,老师是引导其不断完善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不断地鼓励和委婉的点播,会让学生在改正错误的同时培养起自信心,从而加深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就更进一步推动了课堂的和谐和融洽。当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成长的时候,才是一位教师最光荣的时刻。

心理学的情感理论第7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的经验,排除智力、生理的因素,学困生是由于一次次的失败经验累积成挫折感、自卑感而外界又无法给予他适当的关注与疏导而导致的学习动机、行为、情趣、兴趣等的失调或缺失,从而最终形成了学习困难。学困生与优等生一样承受着繁重的课业负担与心理负担,他们除了要承受升学的巨大压力,老师的严厉要求,社会就业的严峻形势,家长望子成龙(凤)过高期望所带来的挫折感、无助感外,还要承受家长粗暴指责,师长刻意忽视,同学们讽刺、挖苦的自卑感与屈辱感。在这样沉重的心理负荷面前,学困生很难保持心态平衡。学困生这种失衡的心态若得不到有效地调适与改善,很容易产生诸如消沉悲观、无聊厌烦、冷漠麻木等负面的情绪以及一些诸如敌视、攻击他人或封闭自己内心的心理偏差,成为“心理弱势学生”。

当然,学困生心理弱势的形成原因,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既有学生本身意志、情感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影响,也有学校、家庭、社会一类的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把外界有意或无意、或隐或现、偶然性或习惯性做出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言行称之为“精神伤害”或“心理虐待”。在这两类因素中,我认为学困生的形成更大的原因在于后者。外界对学困生的孤立与歧视,侮辱与贬低,忽视与冷漠,很容易使学困生形成三类心理障碍:自卑、焦虑、冷漠、逆反的情感障碍;偏执、攻击的人格障碍;脱离群体的交往障碍,这使学困生往往处于心理弱势。

二、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学校教育对心理弱势学生的学业疏忽与情感漠视。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对象,而是让教育适应每一个受教育者。在一些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提到了“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等话语,但真正能把学困生教育与尖子生选拔“一碗水端平”的,比较少。对尖子生、特长生追时加点,因材施教,寄予厚望;对学困生,揭开“扶危济困”的面纱,仍旧是一种任其自然的“放羊式”管理,只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义务,而没有切实负起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的责任。我们的学校或教师因各种原因将这些学生排除在我们的教育视野之外,对他们所提的要求是不影响老师上课,“不做坏掉整锅粥的老鼠屎”。

教育对学困生“弱势群体”的遗忘,实际是公平原则的缺失。对他们的学业疏忽与情感漠视,使这些学生在求学的初始阶段就亲历了教育的不公,品尝了他最崇敬的人的歧视。若他们长大以后,以德报怨尚好,若他们形成了反抗、敌视的心理,我们又怎能肯定他们不会将这种歧视与不公带向社会、带向他人?教育对学困生“弱势群体”的遗忘,也是教师师德错位的表现。“心理弱势学生”最需要我们老师的关怀与帮助,但他们却得不到,因为一些老师认为,他们的价值能更好地体现在成绩优良的学生身上,而不是那些“需要花大力气,却未必会有小收获”的学困生身上。当然,这里面还有教育制度的原因存在,但我认为更大的责任在于教师。叩问教师,除了学校,你让我们的学生到哪里去寻找尊重与爱?到哪里去寻找温情脉脉的微笑与发自内心的感动?因为学校是盛产美德、真诚与温情的地方。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其首要问题是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表现中体现自身的价值,而这核心理念在优等生身上贯彻并不难,关键是如何在学困生身上得到落实。

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对“心理弱势”学生如何进行情感关怀?

据上所述,学困生心理弱势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外界“情感虐待、情感缺失”,而这两者的实质是一种心灵孤立和精神遗弃。教育者应该自省,应该忏悔。面对教育的“弱势群体”,我们教育者应该悲天悯人,对“心理弱势学生”施与人性的温暖与情感的补偿。 转贴于

1、爱的补偿

我们知道,学困生在其学习、生活过程中,更多的是失败的体验,是消极的情感。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有时把他们基本的心理需要例如爱的需要无情地扼杀了。这虽然不是我们教师的本意所为,但伤害确实已经造成。现在一些学校的做法是,利用“铁腕”政策管教学生,一旦收不到应有的成效,便想方设法驱逐他们,把教育的责任推向家庭与社会。我觉得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自始至终缺少对学生爱的投入,我们教师充当了“救火兵”,充当了“教育警察”,却忘了要去充当“爱心大使”。根据统计学中的“边际效用”,假如我们把一份关心与鼓励给予“心理弱势学生”,他们的心理满足程度是100个单位,而把同样的一份关心与鼓励给予优等生,他们的心理满足程度可能只有一个单位。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中,有意识地把关怀与爱心的“阳光雨露”洒向“心理弱势学生”,教育成效的增加值将会大大提高。学困生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老师爱护他,同学们关心他,他们是最容易被感动,最容易满足的。

学困生“心理弱势”的形成,总是伴随着爱的缺失,错误已经造成已无法挽救,若我们还任错误一直发展扩大下去,就是一种对社会、对家庭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一种“教育无能”。

2、赏识补偿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困生总是一差百差,教师总是被其不良的学业蒙蔽了眼睛,再也看不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是一种人性光芒的扼杀。世界上通才、全才少之又少,相反,对人类有巨大贡献的伟人,可能只是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才华,而在其他方面,可能往往连常人也不如,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古今中外都有。陶行知先生的话说的好,“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瓦特,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每个学困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由衷地赏识它、挖掘它,学生的自尊就自然而然地被唤醒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利用好对学生的赏识,这无疑是有巨大的教育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