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2-10-11 15:42:30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第1篇

一、心理健康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6月13日利用升旗仪式时间,举行“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国旗下讲话宣传启动仪式;6月14日各班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一次“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主题班会;通过校园电子显示屏,显示活动周的主题及活动标语。制作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展板,利用学校文化长廊组织学生学习,广泛宣传。

二、心心相映电影展

为了更好普及宣传心理知识,分享经典心理影片,我校于6月17日组织学生利用校园白板在本班教室观看;使得同学们对5.25的系列活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心理健康教育黑板报比赛

各班以“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学校于星期三统一组织评比。

四、心理健康教育黑板报比赛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绘画和手抄报比赛。一至四年级进行绘画比赛,五、六年级开展手抄报比赛。

要求:文章符合本次心理教育活动主题,涉及的故事、体验、感悟、思考必须是真实的,内容积极、健康、向上。作品要通过绘画表达一定的心理主题,比如心路历程、学习成绩、误解与沟通、宽容、友情故事等等,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借助漫画的手法,诠释“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呵护心灵,珍爱生命的内涵。

五、心理健康讲座

1.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利用星期三下午第三节课时间,组织六年级学生集中本部会议室,开展“快乐学习 积极进取”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星期四下午第三节课时间,组织五、六年级女生到本部大会议室,进行“快乐心灵  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广泛宣传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使我校广大师生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陶冶了情操;活动帮助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建立了自信,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素质,倡导了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有效促进了心身健康,最大限度的使每个学生都达到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的健康生活状态,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六、总结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进一步强化了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使心理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全体师生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心理健康的意识大大增强。广大教师深刻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使人幸福的教育,我们既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要使教师快乐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第2篇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07-01

围产期保健指的是围生育期保健,具体而言,便是指一次妊娠由妊娠前至新生儿期为胎婴儿与孕母的健康提供的保健措施[1],这种健康教育措施实施的目的在于降低母婴以及新生儿死亡率,维护新生儿与孕产妇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文献显示,围产期健康教育的实施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活质量[2]、身心健康均有极大的影响,基于此,现探析本院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孕产妇采取围产期健康教育的效果,汇总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常规资料 60例孕产妇入组起始时间在2016年4月,结束时间在2018年4月,分为两组,各30例,参照组年龄均值(26.84±3.94)岁;孕次均值(2.03±1.14)次;孕周均值(35.15±4.18)周。研究组年龄均值(26.72±3.29)岁;孕次均值(2.11±1.24)次;孕周均值(35.64±4.07)周。两组资料对比后接近,满足研究要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仅提供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孕产妇认识以及预防妊娠后阴道出血;指导孕产妇的生活方式,保障其科学膳食;对孕产妇妊娠期用药进行合理指导等。

研究组:在参照组干预前提下行围产期健康教育:①产前健康教育:a.在孕妇妊娠周期?M28周后,临床医护人员需结合孕妇体检的结果对其开展整体性评估,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以使其恐惧、紧张等心理及时消除;b.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课堂,由儿科、产科病房和产科门诊等有关科室的护士长集中进行讲课,主要沟通交流孕妇最为关心的问题以及围产期保健知识,包括孕期自我保健常识、产前检查项目以及就诊的时机等;c.系统课程教育:每月向孕妇进行一次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孕期运动及营养、监测体重的重要性、自然分娩的优势、产程应对方法、母乳喂养知识及新生儿护理知识,使孕妇对分娩知识提前了解,进而充分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②产时健康教育:a.孕妇妊娠周期达37周时,需与孕妇、家属热情主动交流,对其实施心理疏导,以使孕妇不良心理情绪及时缓解。b.告知产妇产房工作内容以及异常产程的处理措施等,使产妇、家属的焦虑、担忧等心理尽快消除,做到有备分娩。c.与产妇积极交流产程进展以及病情变化,产妇分娩时助产护理人员可指导产妇将产前所学知识运用到产程中,例如用力技巧、呼吸减痛法,使分娩顺利有序进行。d.分娩时要积极引导有利于分娩的动作,将分娩进展及时告知产妇,使其减少担忧;分娩时给予产妇充足的情感支持与鼓励,至顺利娩出胎儿。③产后健康教育:a.产后可进行床旁宣教,普及科学育儿、坐月子常识,分娩3d内,乳腺科及儿科医师可至产科病房开展床旁宣教,掌握新生儿发育、哺乳等情况,并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并提供个体化的心理疏导。b.将产后注意事项告知产妇,尤其是新生儿照护,向产妇告知新生儿看护相关注意事项,并教授日常生活照料技巧、母子间沟通、喂养知识和新生儿疾病预防、疫苗接种等知识;将产后育儿知识与保健宣传手册发放给产妇家属,增加其了解。

1.3 效果评价[3] (1)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自然分娩情况、总产程时间。(2)参照WHOQOL-100调查表展开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疾病导致的生活负担(四项)、性功能(两项)、治疗满意度(两项)、睡眠(三项)、认知功能(四项)、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五项)、工作状况(四项)、社交质量(三项)、症状与不适(十二项)、医护人员鼓励(五项)及社会支持(两项)。每项指标评分为100分,生活质量与评分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对获取的各组数据利用SPSS22.0实施分析,(x±s)表示计量结果,t检验,[n(%)]表示计数结果,X2检验,P

2 结果

2.1 分娩情况 研究组自然分娩21例,总产程用时(11.76±3.19)h;参照组自然分娩12例,总产程用时(13.58±3.20)h,两组自然分娩率及总产程用时对比差异显著,构成统计学意义(x2=5.4545,P=0.0195;t=2.2062,P=0.0313)。

2.2 生活质量 研究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妊娠、分娩是每个妇女均需要经历的特殊阶段,亦是诸多并发症高发时期,尤其是围产期女性,这一阶段的女性表现出的生理与心理变化不仅会影响母体身心健康,还会对胎儿的正常发育以及娩出带来直接影响。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孕产妇对保健知识的需求逐渐增高,使得健康教育在围产期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第3篇

观察期结束后,将观察统计数据录入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流感行为知晓情况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调查测验结果进行统计,评价其流感行为知晓率,根据健康素养调查计分方式进行总体流感素养和各类别健康素养的计算。最后得分不低于80分为显效,不低于60分为有效,60分以下为无效,以显效和有效人数之和除以总人数为中有效率。经对比,两组健康教育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教育满意情况统计观察结束后,观察人员还统计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情况。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调查在新昌县引入健康教育理论,旨在提高普通民众对于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能力,更好的满足社会上不同学历层次人群的对健康知识学习的需求,使其行为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次四周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3.1计划制订对新昌县甲型H1N1流感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评价,评估患者的学习愿望及需求。以病人为主体制定健康教育的计划,根据教育理论和居民学习的特点以及每位患者的背景和病因病况制定健康教育实施方案。一般由四周组成,第一周宣教周,第二周为示范周,第三周为实践周,第四周为考核周。

3.2健康宣教进行甲型H1N1流感的知识宣教和心理干预。以问题为导向,讲重点疾病的原理,在与患者交谈中评估患者最想了解的问题。例如,甲型H1N1流感传播途径有哪些,如何预防和应对并发症,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不同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患者应对疾病战胜病魔的信心。

3.3教育示范本周医疗护理操作均由健康教育专家示范完成,主要介绍所使用的各种医疗器械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健康教育专家边做步骤边讲解讲,学历高的提供书面资料;学历低的老年人,提供操作步骤流程图案。对患者实施健康用药指引,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开列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清单,明确列明需要服用的药物种类、名称、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和注意事项。初次用药在护理人员的指引下完成,主要介绍正确的无菌用药方法。这一周还会提醒患者注意平衡饮食、体育锻炼以及排便问题。

3.4健康实践由健康教育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实践。本周患者应逐渐适应自行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控操作与护理,年纪轻、学历高、手脚灵活的患者,只要告知操作时间安排,使其进一步熟悉操作流程,年纪大,手脚不灵活和记忆力差的患者,应以独立操作为主,健康教育专家监督提醒。也可让病友相互交流经验,相互监督,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第4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体育锻炼;大学生;心理健康;生活质量

1引言

大学生如何才能保持身心健康,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实现健康化,是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应该说是达成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健康教育”和规范化的“体育锻炼”为干预手段,探讨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年龄介于18-25岁之间的男性大学生;(2)身体健康。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恶性肿瘤、严重精神病等重大疾病,无智力缺陷,(3)自愿参与本研究并且能保证在研究展开的一年之内能够按照“健康教育”与“体育锻炼”的要求服从安排。

经过初步遴选,确定210名大学生作为本研究之研究对象。根据研究要求,按照人口统计学资料(年龄、家庭状况、经济状况、知识结构等、)将这21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四个组。在为期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有多名研究对象因为各种原因,退出了研究。最后,用于统计分析的研究样本数为:实验一组(健康教育)50人;实验二组(体育锻炼)50人;实验三组(健康教育+体育锻炼)50人;对照组(无健康教育与体育锻炼)50人,合计200人(平均年龄19.42±2.38,最小18岁。最大25岁)。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现场实验研究。具体措施如下。

2.2.1 健康教育

对实验一组及实验三组的大学生实施健康教育活动,主要教育形式为健康讲座、阅读指导、讨论与咨询,每月2次,共计25次。主要内容包括:一般健康知识、大学生常见慢性病防治、自我护理技能、心理健康教育、体育锻炼知识等。

2.2.2 体育锻炼

对实验二组及实验三组实施体育锻炼干预。研究样本中的大学生都是在操场活动者,他们在研究开始前都从事着某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主要活动内容为跑步与打篮球等)。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不能确定。本研究所设计的体育锻炼的标准是:固定某一项目,持续坚持,每次锻炼达到某一运动量。根据大学生的身体机能特点,确定以跑步为锻炼内容。要求:每周不少于5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一小时的跑步包括6分钟活动关节11分钟自然走,36分钟的跑步,7分种放松走。36分钟的跑步过程中,要求参与者匀速跑,尽量保持一定的速度。跑步距离在2000米左右,最高心率以不超过110次/分钟为佳。

2.3 评价方法

以“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评价大学生运动量,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状况;此三种问卷都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评价时机分别为实验开始前三天、实验结束后一周及实验结束后三个月。

3 研究结果

3.1 运动量分析

实验前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运动量均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运动量组别之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观察实验后各组间运动量均数发现,实验二组和实验三组均分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四个组实验前后自身对照分析发现,实验二组和实验三组大学生运动量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后运动量明显高于实验前,其它两组实验前后运动量无显著性差异。

3.2 实验前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水平分析

实验前,三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在“SCL-90”及“GQOLI-74”两个问卷各测试指标上的得分经F检验,未发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3.3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比较分析

如表1和表2所示,实验结束后一周和三个月,三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在“SCL-90”之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及卷总分和“GQOLI-74”之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问卷总分经检验,发现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结合分析各组各因子均分,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SCL-90具有显著差异的因子得分和总分较对照组低,实验组GQOLI-74具有显著差异的三个维度均分和总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实验后实验组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

3.4 实验组实验前后比较分析

如表3和表4所示。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实验一组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五个因子及问卷总分上实验后一周和三个月比实验前得分低,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二组和三组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

表1 实验结束后一周SCL-90及GQOLI-74方差分析

表2 实验结束后三个月 SCL-90及生活质量方差分析

表3 实验结束后一周与实验前 SCL-90及生活质量比较分析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敌对六个因子及问卷总分上实验后一周和三周比实验前得分低,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经过一年的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都有明显提高。

生活质量方面:三个实验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个生活质量维度和生活质量总分上实验后一周和三个月都比实验前得分高,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经过一年的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参加实验的大学生生活质量都有明显改善。

表4 实验结束后三个月与实验前SCL-90及生活质量比较分析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3.5 交互作用分析

以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作为自变量,以实验后一周SCL-90总分和GQOLI-74总分作为因变量,根据实验设计的2×2因素(无健康教育与有健康教育×无体育锻炼与有体育锻炼)实验模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心理健康方面,健康教育的主效应显著(F=58.250,P0.01),体育锻炼的主效应显著(F=77.951,P0.01),而健康教育与体育锻炼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872,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健康教育的主效应显著(F=11.389,P0.01),体育锻炼的主效应显著(F=24.864,P0.01),而健康教育与体育锻炼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323,P0.05)。说明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彼此独立起作用。

4 讨论

针对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健康教育,制订相应的健康对策,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水平。有研究者发现,大学生最喜欢以阅读和听讲座两种形式来获取知识。本研究借鉴前人的经验,采取讲座、咨询与讨论的形式展开教育活动,同时辅以相关内容的知识读物与参考资料供参与者学习阅读。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健康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结束健康教育三个月具有显著意义的相应结果说明,健康教育的作用比较稳定。

日益增多的研究显示,身体锻炼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田质全等运用元分析手段发现,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群体与不参加锻炼的大学生相比,在心理健康综合评价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胡纪华等人研究发现,长期参加篮球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其它人,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心理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吕少华采用跑步的锻炼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指导与研究,结果表明,强度适中,持续时间较长的跑步能有效地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研究结果也充分支持诸多文献资料揭示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这一观点。本研究采用跑步这一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锻炼方式对确定的样本人群实行干预。干预结束后一周和三个月结果显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诸多测试指标具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干预效果明显且稳定。也就是说,长期坚持跑步这一运动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

本研究以志愿人群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为基础,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被试分为三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有效地控制了无关变量的干扰。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是独立的,没有交互作用存在。

研究前后对所有被试大学生进行运动量评定,旨在精确地分析科学锻炼方式的价值。实验前测试显示,他们的运动量的均值都在小等级范围内。深入分析发现,他们参与运动具有自由、随意、无定量、无定时特点。针对这种状况,本研究采用跑步运动方式,规范样本人群的锻炼模式,定量、定时、有序,富有规律性和可操作性。实验后测试表明,实验二组(体育锻炼组)和实验三组(健康教育+体育锻炼)两组大学生的运动量比实验前以及比实验一组(健康教育)和对照组有明显增加。体育锻炼的干预富有实际意义。

采用SCL-90评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九个不同侧面和总体水平的研究结果发现,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症状总分比较敏感,实验组实验前后出现明显的差异;“偏执”、“恐怖”、精神病性”相对不敏感,实验前后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这种结果似乎揭示,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对于促M“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心理症状的改善更有价值。

以GQOLI-74四个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功能)和问卷总分五个方面来评价实验前后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之“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问卷总分在实验前后出现出现明显差异,“物质功能”则没有出现明显差异。比较而言,个体的物质生活状况在一年之内出现明显变化的可能性较少,大学生尤其如此。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对物质生活的影响不起作用符合客观实际。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对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种生活质量维度比较敏感,展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途径。值得一提的是,GQOLI-74每一个维度都包含了五个因子,20多个个因子涵盖了生活质量相关内容的许多层面,详细分析健康教育和体育对锻炼对这20多个因子的影响肯定有益,限于文章篇幅问题,本文在此没有做进一步深入探讨。

5结论

5.1 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开展的健康教育和规范化体育锻炼(跑步)能够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影响作用比较稳定。

5.2 健康教育和规范化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是独立的,没有交互作用存在。

5.3 选择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和体育锻炼方式,是实现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大学生开展健康知识指导、加强保健意识、丰富生活内涵,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健身活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树勋 洪泰田 曹志发.《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王汝英等.《运动训练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出版.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4]左成.21世纪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接轨的思考 [J].体育科学研究.1999年.

[5]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M].中国协和儿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年.

[6]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

[7]田质全等.《大学生体育与健康》〔M〕.冶金出版社.2013年.

[8]候光文.教育评价概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9]廉永杰.转型期高校德育新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第5篇

区属各中小学:

2017年4月是自治区第十三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周,现就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工作汇报交流会

(一)会议目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工作开展情况,学习交流先进经验,推进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

(二)参会人员:自治区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石嘴山市第六中学、石嘴山市锦林小学)的校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区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以及申报第三批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的校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三)会议时间、地点:2017年4月21日全天。8:40之前到教育厅101会议室报到。

(四)会议要求:所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都要准备汇报材料。汇报材料要体现学校工作特色,突出重点、语言精练,杜绝泛泛而谈,汇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会议采取互动方式进行,参会人员可在现场提出问题,汇报学校要针对问题做出相应的解答。请所有特色学校将汇报材料和PPT,于4月10日前发送至xx邮箱。会议不安排食宿,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

(一)活动内容

1.做好弱势儿童心理辅导工作

2.做好初中毕业年级考前心理辅导工作

3.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宣传工作

(二)活动地点

区属各学校

(三)具体要求

1.结合师生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专题讲座等培训活动;

2.深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组织广大班主任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方法,学会应用;

3.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4.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开展学生团体辅导或训练活动;

5.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讲座活动;

6.组织师生观看积极向上的心理电影;

7.开展心理健康校园剧排演、心理团体游戏辅导活动;

8.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方法,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第6篇

根据遵县教发[2013]38号文件及上级指示精神,在学校的统一布暑和领导下,我校决定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抓手,以建立“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为使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特拟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成立“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崔 斌

常务副组长:雷 鹰

副 组 长:杨 成 黄玉友

成 员:查新国 周剑锋 吴 昊 张德寿 张 君

杜方书 王元喜 唐贤及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德育处,查新国任办公室主任,吴昊任副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及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教育活动开展的内容及形式

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心理健康是基础,身体健康是保障,学生学习快乐的根本是心理的快乐、精神的愉悦和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学生心理困惑、心理阻碍(甚至心理疾病),精神不振,厌学、逃学、思想行为偏差及严重违规违纪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法,同时,为使心理健康教育不流于形式,使之落实到实处并产生实效,特建立“健康成长、快乐成长”访谈室,作为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精神激励,学习咨询,教育策划的主要活动场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教育活动的最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而建立“健康成长、快乐成长”访谈室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三、“健康成长、快乐成长”访谈室具体工作内容及方式

1、工作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精神激励,学习方法咨询,指点生活迷津,启迪思想等;针对学生个体情况,为班主任、家长进行教育策划等。

2、工作方式: (1)采取主持人和嘉宾(业余心理辅导员)+教育对象进行聊天交流的形式进行个体访谈或集体专题讲座。 (2)制作一本以个人信息、交流话题、访谈记录、建议方案为主要内容的档案模本,作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信息系统,成为主要的工作方式。

3、人员保障:由查新国具体负责访谈室的工作的组织实施,选一名教师作为助手,负责资料、记录、访谈交流等相关工作,查新国和助手是访谈室的专职工作人员。同时建立兼职心理辅导员人才库,主要来源为学校领导、校外相关部门人员、社会贤达人士、学校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等。

4、主要服务对象:(1)教师约定的对象,自我约定的学生个人,需进行集体宣讲的群体;(2)主要人群为有心理问题(心理疾病)、有精神压力、有厌学逃学情绪、有道德行为偏差及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以及对子女教育管理存在困惑的家长。

5、工作方法: (1)个别交流聊天、集体讲座; (2)由特殊个体到重点人群,再到普通人群逐步深入、逐步扩大,以点带面;(3)对学生的突出问题进行追踪朔源。

6、工作时间:采取固定工作时间和临时约定安排时间进行,固定工作时间为每周二、三、四下午5:30-7:30,根据实际情况可延长时间。

7、工作目标:(1)对学生(访谈对象)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表现进行追踪帮助;(2)成为学校、班主任和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参谋;(3)成为学校德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教育。

四、具体工作措施安排

1、制定可行的周工作推进计划,使之扎实有效开展。

2、迅速成立并布置好“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访谈室,迅速开展访谈工作,使该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联系并建立校内外兼职辅导员档案库,迅速建立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

4、收集整理,逐渐建立起规范、全面,详实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5、总结、反思、建档,逐渐完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相应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

6、加强专职工作员的学习和培训,由业余到专业,提高个人素养和专业能力,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适合本校学生的心理测查系统,并形成有效的工作体系。

五、工作要求

1、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隐私,保护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心理秘密。若确实有必要向班主任、家长透露个人信息、寻求帮助的,必须征得学生的同意。

2、遵守相关承诺和时间约定,以诚信为工作之本,从而获得学生的信赖,使此项工作能顺利有效地开展。

3、提高个人道德和修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相关工作人员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事,也不得向他人索取好处。

4、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必须无条件配合该项工作,有责任和义务向访谈室工作人员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及“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教育活动的参与者。

5、制定好工作计划,作好总结和反思,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使该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2013年9月5日

“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教育活动推进表

(2013年秋季学期)

第一周

拟定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和工作推进表

第二周

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及“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教育活动的宣传、形成活动氛围

第三周

建立并布置“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访谈室”

第四周

建立并布置“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访谈室”,形成一定文化氛围,并进行相关资料准备。

第五周

悼念整理特殊个体的信息档案,启动访谈室访谈工作。

第六周

继续悼念整理特殊个体的信息档案,初步建立兼职辅导员人才库。

第七周

正常开展访谈室访谈工作,建立并完善特殊个体的信息档案。

第八周

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建立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

第九周

继续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开展正常的访谈工作。

第十周

半期考试,暂停正常的访谈工作。

第十一周

由特殊个体转向以七年级学生为主的重点人群的信息档案收集整理。

第十二周

正常的访谈工作对象转向以七年级为主的重点人群。

第十三周

对七年级学生开设学习、生活为主的专题心理讲座,学生约谈。

第十四周

对八年级学生开设青春期性心理专题讲座,个体学生约谈。

第十五周

对九年级学生开展学习压力解除方面的心理专题讲座,学生个体约定。

第十六周

继续进行重点人群个体约谈,专业知识培训、学习。

第十七周

对前面的个体进行追踪约谈。

第十八周

继续对以前特殊个体进行追踪约谈。

第十九周

“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访谈室工作的总结

第二十周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第7篇

一、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教育管理者起着最直接的作用。目前,小学班主任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新的职责,是新时期对小学生进行德教教育的新要求。小学班主任的渗透式心理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缓解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短缺的问题,打破了单纯依靠专业心理健康老师的单薄局面,而且丰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更新了小学班主任的教学观念,促进了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重点,也提高了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渗透式教育是一种自然的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积极地参加到心理健康渗透式教育工作中,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把心理教学与日常教学内容相结合,在传授学生基本知识和培训学生技能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正确的引导。这种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自然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必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小学班主任,同时又是中队辅导员,每日每时把握着学生的思想脉搏,也同样经常关注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以班主任为主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使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成为一种“三合一”的教育,从而构建成为一种结合课程教学的渗透,结合班级日常活动,结合全面和个别育人教育的交互,而形成较为完善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引导全体学生,以形成班集体共同奋斗目标来发展学生个性心理,这种共同的奋斗目标旨在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提升优良的道德情操,倡导良好的班级风气和弘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因为良好的班集体建设能美化集体生活,能振奋全体学生,能使集体像熔炉一样,对全班每个学生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班级活动,学生能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心理践行和发展。

2.加强锻炼,提高能力。“跌倒了自己爬起,做错事自己纠正。”教育不仅是教会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生活,锻炼、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观察,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以提高他们的能力。开学初,我重点抓好班委改选、班干部培训、完善制度等工作。学生们投票选举出自己心目中的榜样作为新一届班干部,我再对这些小班干部进行培训,教会他们一些工作技巧和方法,并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班委会,帮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与烦恼,总结收获,改进不足,培养小班干部的组织能力。同时,我还抓住各种契机培养他们的能力,如每日晨会作了具体的安排:周一,行为规范教育(由我负责);周二,古诗推荐;周三,新闻时事;周四,朗读展示;周五,周总结(这些均由学生负责主持)。此外,还有主题队会、每日早读、每周的读书交流活动,也都是学生主持,我负责把关。校文明礼仪岗、卫生监督员则由学生轮流担任,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