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会计职业特质(合集7篇)

时间:2023-09-27 16:09:13
会计职业特质

会计职业特质第1篇

对于会计人员而言,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但能够帮助会计人员更好的工作,同时也能提高会计工作的实效性,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有效支持。基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成为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从这一点来看,会计人员应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在工作过程中注重对职业道德的培养,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进而满足会计工作需要。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工作实效性

会计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会计工作中涉及的数据和信息,对财务工作的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基于会计工作的特点及其重要性,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主动积极的完成相关工作,并确保工作的准确性。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提高会计工作实效性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认真分析会计工作特点

考虑到会计工作的现实特点,会计人员在培养职业道德过程中,既要认识到培养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同时还要认识到职业道德对会计工作的意义,应从多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2.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认识到会计工作的复杂性

会计工作内容相对较多,在会计培训过程中,不但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结合会计工作实际,做到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能够满足工作需要。

3.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掌握正确的培养原则

基于职业道德的培养难度,以及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的重要意义,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只有掌握全面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原则,才能保证职业道德培养取得实效。

三、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对于会计人员而言,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但需要良好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两方面素质,才能更好的满足会计工作需要。因此,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提高整体素质的必要措施

考虑到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的重要作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做好职业道德的培养,并提高其针对性,是做好会计人员培训的关键。

2.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满足会计人员素质需要的必要手段

会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其中职业道德是关系到会计工作质量的根本。基于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满足会计人员的素质需要十分必要。

3.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提升会计人员工作水平的必要方法

基于会计工作实际,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既是满足会计工作需要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会计人员工作水平的必要方法。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做好会计工作,进而使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推动会计工作发展

鉴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但有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能对会计工作发展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推动会计工作发展而言是十分必要的。结合会计工作的现实需求,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培训的关键

基于对会计工作的了解,良好的职业道德既是会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同时也是保障会计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十分必要的。

2.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提升的重要目标

对于会计工作而言,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重要支撑。只有会计人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更好的为会计工作服务。同时,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会计人员素质提升的侧重点和重要目标。3.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从目前会计工作来看,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只有明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才能为会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进而满足会计工作需要。

五、结论

会计职业特质第2篇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途径分析

与职业判断相关的会计质量因素多种多样,增加提高职业判断质量的内容负担,而且在我国社会经济的支持、参与下,会计领域逐渐提高职业判断的标准和空间,可见:会计从业人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才可保障会计工作事务有序、顺利的实行,因此,重点提倡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推进意义,提升会计职业判断的行业质量。

一、 会计职业判断简介

职业判断是企业行业必须的特殊属性,主要是约束工作人员行为、思想的重要手段,偏重于客观特性,会计行业中的职业判断是从业人员必须的素质[1]。首先会计人员必须遵循会计职业中的法律法规,在法规合理要求的环境中,会计人员可自行进行专业事物的处理,例如:会计人员在对待非专业法律法规要求中的经济对象时,利用标准的会计思想,做出事务判断的标准行为。高效率的会计职业判断主要是建立在会计人员多项能力上,会计职业判断并不是存在会计行为的某个过程,而是参与到会计行为的整体过程中,一方面保障会计事务确认、计量的标准,另一方面提高会计记录的质量,因此,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判断中必须具备逻辑明确、经验丰富、专业过关的能力,而在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中,职业判断的行为具备如下特点:首先是受与会计行业、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保障会计判断行为的发展建立在法规约束的环境中,进而保障会计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同样受会计法规的约束;第二是主观性,会计职业判断本身具备一定规律特性,其在对会计事务处理时,需按照会计制度与经济实际的要求,实现准确、精细化判定;第三是专业技能,会计职业判断的行为、活动质量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为专业能力,由于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多项、综合的技能,促使会计职业判断必须具备专业性。

二、 会计职业判断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我国会计领域中的职业判断,存在三方面的质量问题,对其进行综合整理,做以下分析:

1、 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外部问题

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外部问题主要是指与会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对职业判断产生约束的基础上,规划职业判断的途径,会计人员需根据与会计相关的规章、制度工作,但实际会计工作者受到严重的环境干扰,忽视会计规划条例的约束,对会计行为和经济业务作出错误的判断,尤其是现代社会经济多样化的发展,更是降低法律、法规的管控力,导致部分会计行为不在法律管控界限内,会计工作者借助条例、法规的漏洞,制造违法乱纪的职业判断。

2、 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内部问题

在会计领域内,有关职业判断内部的问题,围绕各类行业的会计活动展开,会计是企业财务运行的主要支持,可保障企业利益对象的平衡发展,公司内部的会计决策掌握在会计部门工作人员手中,实际会计工作者不能根据企业经济的特性以及运营战略,作出正确的职业反馈,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面临各种各项的会计难题、财务问题。

3、 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人为因素

会计领域内,人为因素对职业判断的影响属于主观性质量问题,以会计工作者本身为分析点,即可发现人为因素制造的职业判断的质量影响[2]。例如: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会计行为中,存在诸多方面的情况会牵扯到利益划分,能否避免利益对职业判断造成的影响,是会计人员的行为关键,但是部分会计人员不能正确处理经济行为中的利益关系,忽视可观因素在职业判断中的比重,在权、利诱导下,降低职业判断的质量。

三、 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具体措施

针对会计领域的发展现状,分析职业判断的特性,找出隐藏的质量问题,结合现代会计职业、工作人员转型的具体情况,提出提升职业判断质量的相关措施,分析如下:

1、 优化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外部环境

优化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外部环境,主要围绕法律体系和经济环境为研究对象。第一,会计条例、法规的优化。条例、法规既是会计工作者进行会计活动的行为准则,也是提高职业判断效率的途径,我国可根据会计领域的实际,完善会计法律、法规的构建,避免会计法规中包含过多模糊的会计因素,例如:在完善会计法规时,明确法律、法规的操作目的,保障各项法律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的联系,确保法律条文之间出现相互矛盾的问题点,为每一项会计职业判断行为提供质量约束;第二,经济坏境的优化,经济环境同样对会计职业判断具备较大程度的影响,我国需加大对市场经济环境的优化力度,完善会计领域的市场体系,规划市场竞争秩序。

2、 规划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内部环境

提高职业判断的质量,必须依靠内部环境的规划,内部环境与职业判断存在较密切的关联,企业内部会计职业判断环境的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可影响到会计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行为标准,影响会计工作者职业判断的正确性,因此,提高职业判断中内部环境的可靠性,重点发挥企业的管理和监督能力[3]。管理是指利用企业最高层的干预,保障会计行业中,职业判断内部环境的透明化;监督是指确保会计职权的稳固性,利用监督部门,明确会计职业判断的方向和工作细节,一方面保障会计资源的科学化运作,另一方面通过监督部门,约束会计职业判断的企业行为[4]。可见:管理与监督在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工作中,具有公平的推进作用,促使职业判断的质量得到提高。

3、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可在从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进行,从工作人员接触会计职业开始,就对其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促使其在主观意识上,形成客观会计行为和职业的判断,例如:企业可保障会计人员形成理性思维,以职业道德规范为行为标准,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作为会计从业的首要约束条件;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是形成高质量会计职业判断和高效率职业素养的基础,我国应加大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力度,规范会计考核市场,保障会计人员可通过正规的渠道实现会计能力的考核。

结束语:

职业判断在会计行业中,不仅具备可观的社会因素,更是具备主观的人为因素,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数量越来越多,必须保证职业判断的质量,避免出现相关职业问题,影响会计市场的进步,可见:职业判断对会计行业发展,具备重要的质量保障,因此,我国需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质量,满足会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叶清.论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06).

[2]王启东.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防范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1(18).

会计职业特质第3篇

[关键词] 会计人员 职业素质 培养

会计是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现实要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我国企业提高竞争优势并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所在。在社会经济发展科学化、快速化、持续化和协调化的今天,我国的会计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集中表现为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和健全,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做出适应性选择,即如何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应对未来会计行业发展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实现会计业务处理准确化,会计信息提供及时化、真实化的目标。本文从明确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构成入手,分析了当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探寻了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具体措施。

一、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结构模式

在学术界,学者们对于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内涵的界定有着不同的看法,由于审视角度的不同和划分方法的差异,产生了多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构成理论模型。研究者普遍认为: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业务技能、健全的心理素质是构成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基本要素。作为一种社会职业,会计具有多层面的素质要求:一方面,作为社会行业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其他行业从业者所共有的素质;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性质、岗位要求、技能水平的特殊性,会计人员又具有其特定的素质要求。概括而言,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精神层,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身心素质;二是知识层,主要包括会计专业知识、会计理论基础知识、相关的专业文化知识和背景知识以及会计工作经验知识;三是行为层,主要包括会计工作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应急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

实际上,会计工作是一种高智力活动,它的正常运作离不开相应的知识储备和必要的技能水平,因而在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结构模式中,知识层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和实践活动的必备基础。精神层则是会计人员从事工作的内驱动力源,是激发会计人员潜能素质的助推器,也是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催化剂,它的健全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知识层和行为层的合理建构与有效运作。行为层是静态知识层的动态彰显,是会计知识和会计经验转化为实际影响力的根本途径,是发挥知识层功能作用的重要通道,也是影响会计人员完成会计工作任务和实现会计工作预设目标的重要因素。

会计是一项内容繁多、步骤复杂的工作,它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及时、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申报和缴纳税金等工作。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国际化趋势的日渐明显,来自国内外的资源竞争总是令企业“始料不及”,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打破企业已有的发展目标、战略和策略,使得企业在面对和处理各种信息时表现的力不从心,支撑企业发展的传统会计工作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进而出现会计工作难以支持企业预测、决策、绩效考核、经营评估以及战略管理的情况,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正常生存与健康发展。在这种背景之下,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尤其是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可见,会计工作较其他行业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上述三层结构中,最能体现会计工作职业素质特点的是精神层、知识层和行为层的三维一体性,它要求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应紧紧围绕这三个层面展开。近年来,虽然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稳步扎实推进,但现有的一些有关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理想的模式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新企业会计准的出台,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些从事于落后、贫困地区的会计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亟待提高。这表明现行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误差,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提高游离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具体准则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要求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当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讲,会计工作的实践过程也就是会计人员职业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出台,我国会计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会计队伍建设成绩显著,然而与国外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仍存在整体素质不高、综合技能偏弱、知识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尚未达到新时期会计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以会计人员职业素质三层结构模型比照整个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现状,当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1.职业观念淡薄,人文素养缺乏。实践表明,会计人员的职业观念和人文素养是影响会计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文化素养往往会外化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处世态度、思想境界、人生追求以及理想信念等人格因素,并通过日常言行表现出来,成为影响企业形象的重要方面。由于受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部分会计人员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和物质享受,职业观念淡薄,缺乏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从整体上看,会计人员的人文素养还比较缺乏,突出表现为人文知识不足、职业情感淡漠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等方面。

2.学历层次较低,知识广度不够。当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学历层次较低又是影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提高的制约性因素。特别是从教于农村、贫困地区的会计人员工作者,他们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这也正是会计队伍建设难以实现突破的症结所在。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的知识量是会计人员职业要求特殊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如果只局限于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就会影响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3.业务技能单一,创新能力偏低。现实中,很多会计人员认为自己在工作管理、沟通技巧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途径。一些会计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继续教育,会计工作的手段和技能单一,工作绩效不佳。长期以来,会计工作被错误定位成简单的记账工作,受此观念的影响,一些会计人员只注重会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在会计工作的实践过程中,缺乏创新这一重要环节,进而造成创新能力整体偏低的现实格局。

4.职业理念落后,竞争意识较差。职业理念落后,竞争意识较差,是当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存在的又一重要问题。与其他行业的工作相比,多数会计人员的发展长期依赖于所在单位主管部门的会计教育或者培训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缺乏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创新的精神,既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把握,又缺乏对企业发展、自身优势和会计工作的微观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的会计工作者受传统职业理念的羁绊,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观念所致。

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面对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落差,我们必须立足实际,转变观念,创建长效机制,寻求多种策略与途径,有计划、多层次地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确保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1.职业素质理念的树立是前提。职业素质的提高离不开职业素质理念的正确树立、有效传播和规范运作。如何促进职业素质理念的树立与传播,把理念传播贯穿于职业素质提高的始终,真正体现其作用,是会计人员职业素质能否提高的前提。一般而言,职业素质理念的树立可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对内通过积极引导,潜移默化,群体认同,形成凝聚力,使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理念在认知中“入心”,在渗透中“落地”;对外通过弘扬会计人员职业素质价值观,塑造典型,营造氛围,让社会真正感受到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切实提高,并加强外部的有效宣传,促进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理念在融入中“定格”,在交流中“升华”。

2.回归教育的实施是关键。回归教育是一种教育和劳动相互转换、交叉互动的教育模式,具有教育体系的开放性、教育实践的交互性、纵贯终身的持续性、教育层次的多样性和形式内容的丰富性等特征。随着回归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发现回归教育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针对当前会计人员的职业特点及其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结合回归教育的特征,我们认为回归教育正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回归”, 会计人员可在“工作―学习”和“学习―工作”的双向互动中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创新能力,转变职业理念,丰富工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从而达到提高职业竞争力的最终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构建会计人员的回归教育机制势在必行。

会计职业特质第4篇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一、前言

对于会计人员而言,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但能够帮助会计人员更好的工作,同时也能提高会计工作的实效性,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有效支持。基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成为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从这一点来看,会计人员应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在工作过程中注重对职业道德的培养,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进而满足会计工作需要。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工作实效性

会计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会计工作中涉及的数据和信息,对财务工作的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基于会计工作的特点及其重要性,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主动积极的完成相关工作,并确保工作的准确性。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提高会计工作实效性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认真分析会计工作特点

考虑到会计工作的现实特点,会计人员在培养职业道德过程中,既要认识到培养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同时还要认识到职业道德对会计工作的意义,应从多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2.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认识到会计工作的复杂性

会计工作内容相对较多,在会计培训过程中,不但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结合会计工作实际,做到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能够满足工作需要。

3.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掌握正确的培养原则

基于职业道德的培养难度,以及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的重要意义,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只有掌握全面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原则,才能保证职业道德培养取得实效。

三、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对于会计人员而言,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但需要良好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两方面素质,才能更好的满足会计工作需要。因此,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提高整体素质的必要措施

考虑到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的重要作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做好职业道德的培养,并提高其针对性,是做好会计人员培训的关键。

2.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满足会计人员素质需要的必要手段

会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其中职业道德是关系到会计工作质量的根本。基于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满足会计人员的素质需要十分必要。

3.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提升会计人员工作水平的必要方法

基于会计工作实际,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既是满足会计工作需要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会计人员工作水平的必要方法。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做好会计工作,进而使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推动会计工作发展

鉴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但有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能对会计工作发展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推动会计工作发展而言是十分必要的。结合会计工作的现实需求,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培训的关键

基于对会计工作的了解,良好的职业道德既是会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同时也是保障会计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十分必要的。

2.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提升的重要目标

对于会计工作而言,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重要支撑。只有会计人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更好的为会计工作服务。同时,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会计人员素质提升的侧重点和重要目标。

3.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从目前会计工作来看,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只有明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才能为会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进而满足会计工作需要。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但能够帮助会计人员更好的工作,同时也能提高会计工作的实效性,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有效支持。基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成为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从这一点来看,会计人员应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在工作过程中注重对职业道德的培养,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进而满足会计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倩慧.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与建设[J].现代商业,2014(18).

[2]赵莉.浅析企业员工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J].现代商业,2013(08).

[3]陈莉.关于会计道德的思考[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4]尹建国.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应用探讨[J].财经界,2014(01).

会计职业特质第5篇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北京 100102)

摘要: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比较,以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的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为例,探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建设与品牌建设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并指出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重点难点,旨在将专业特色和品牌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会计专业。

关键词 :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特色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130-05

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关于会计专业特色及品牌建设的相关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国内,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专业特色及品牌建设的内涵研究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研究,一部分业内专家认为,专业特色是指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征,培养的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素质优于其他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有较高社会声誉。强调内涵建设的专家则结合专业建设中的普遍现象,总结出专业特色应具有三个特征:独特性、优质性、发展性,并据此提出专业特色建设的内涵: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思路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素质好,教学与科研水平高;教学设施精良,实践教学条件好;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突出;人才培养质量有保证,社会声誉高。有专家学者将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内涵归纳为三个方面:与时俱进的专业发展理念、稳定互助的产学合作机制、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品牌专业的内涵,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不同学者的界定不尽相同。有学者认为,品牌专业是指其培养出的人才质量高,在市场上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竞争优势,受到广泛欢迎的专业。也有学者认为,所谓品牌专业,一般是指专业条件、建设水平、改革成果、人才培养质量整体达到一流水平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社会上知名度高、竞争优势强并受到广泛欢迎的专业。

(二)关于专业特色及品牌建设的内容研究

有学者认为,专业特色可体现在不同层面:(1)体现在专业办学过程中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2)体现在专业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上。(3)体现在专业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4)体现在专业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甘娅丽通过专业建设的常规性分析总结出会计专业建设的六要素,即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管理方法等,并提出专业特色建设六要素基本架构和闭路循环管理体系。李翠莲、喻穹认为,还应将“充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专业特色建设的内容。黄世秀从品牌专业建设方面提出几项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品牌专业建设规划;以转变观念为先导创新教学;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特色,加大品牌专业建设的软硬件投入;加强品牌专业的宣传等。

(三)关于专业特色及品牌建设的策略研究

有学者认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与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化,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2)产学研一体化,促进专业建设创新。(3)分类培养与岗位就业紧密结合,加强教学模式改革。(4)充实完善实训设施,加强实践教学改革。(5)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学者认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培育分四步走:学习研究——思考规划——投入实践——总结提炼。刘沂蒙在《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特色化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师资队伍为先、专业带头人为重、外部市场为导、教学条件为要、学风建设为基、特色方案为本”的方针。关于如何进行品牌、专业特色建设,有学者提出以下战略:(1)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战略要有明确定位与目标。(2)将研究教学型理念贯穿于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始终。(3)建设一支科学、合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4)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5)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有学者认为,要创建品牌、特色专业,首先必须有一流的培养方案,一流的培养方案必须有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支撑;为了有效地实施方案,还应具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和管理制度,包括一流的师资、实践条件、优质课程资源和实施办法等。

(四)关于会计专业特色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

有学者总结目前国外高职课程体系的几种模式:(1)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模式。(2)模块式技能培训模式,又可分为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CBE模式(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和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模式(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3)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即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模式。(4)以美国社区学院教育为代表的合作教育模式。(5)以印度为代表的遵循企业技术路线来开发专业课程的NIIT(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模式。刘晓红认为,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属于知识本位型,而国外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属于能力本位型。欧阳丽君对国内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后认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一般分成普通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三大块,沿袭“三段式”的学科式课程模式。这种课程体系和布局本质上还属于学科导向的“知识本位”模式。

目前,虽然国内各职业院校都在专业特色和品牌建设上进行着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创新,甚至有的院校有的专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但能在国内乃至国际享有自己独有的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的院校及专业还是凤毛麟角。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能在专业特色和品牌建设上集中优势,重点突破,早立项,早实施,早出成果,必将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建设中走在前列,形成自己的专业品牌风格。

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

建设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过程中, 专业是重要的载体, 办学特色正是通过特色专业来实现的。抓好专业特色建设、精品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 高质量的专业特色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和特色办学的重要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有反映教育特色的精品专业。尽管目前有许多专家学者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品牌建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也提出了不少的建设性理论,但如何打造和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品牌,创立高等职业院校的品牌学说,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考虑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和当前状况下,结合许多高校品牌建设实践,在理论上分析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品牌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现实意义 (1)国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内涵建设、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特色立校的总体方针为专业品牌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具有特色的专业品牌建设研究必然会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最终也会有助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2)会计专业特色建设,优势在于我们有条件在发挥自身教学经验和教学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将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专业特色转化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价值。而具有优秀教学质量的品牌建设可以在提高专业影响力的同时吸引更多高品质的生源和社会资源,锁定更多的用人单位到高等职业院校选拔人才。

(二)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应用价值

一方面,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近年来各职业院校竞争激烈,普通高校和民办院校的扩招也给我们带来潜在的生源危机。所以,尽早地进行专业特色与品牌价值研究,有助于化解专业乃至学院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危机,对于学院品牌建设必将起到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劳动力市场上,只有真正注重专业能力培养,在日益残酷的就业竞争中才能凸显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优势,转变企业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树立新形势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技能型人才的良好形象。

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

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按照各级院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精神,围绕会计专业建设现状,总结归纳目前会计专业建设中的特色之处,发现会计特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研究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炼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处,构建品牌价值 在实践育人过程中,体现校企融合、实践育人、就业导向的培养模式,成为会计专业的特色,而品牌建设需要的恰恰就是上述特色和独创性,在此基础上加以深化和凝练,从而有效地树立起自身的专业品牌。

在课程体系方面,结合会计工作岗位群开发专业课程,成为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 课程体系是建立在对会计岗位群进行深度分析基础上开发的若干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一套强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校内学习阶段阶梯状递进。如在会计系会计专业课堂上,按业务流程设计教学内容,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会使教师享受到一种成就感。能够与企业业务流程接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的课程内容,必然成为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

形成性考核方式有助于品牌价值的提升 会计专业课程考核亟待创新,只有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考核方式,才能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针对青年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我们精心设计了各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能力通关考核,可以是三级、五级、若干级。这样,学生如果一次没有通过,还有第二次、第三次机会。此举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在一次次能力过关中找到自信,职业能力稳步提升,学生反响热烈。具有特色的考核方式促进了专业品牌价值的提升。

第二部分:在充分分析会计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品牌建设,研究具有特色的会计专业品牌建设的目标、特征、内容及举措,从而提升专业影响力。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仅仅侧重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研究,同时要注重专业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外部影响力,不但要提高专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还要尽可能地扩大专业的影响力,让准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和需要聘用毕业生的企业充分了解这个专业的实力,使会计专业成为我院提高竞争力的品牌。

(二)基本思路

第一步:首先,对国内外相关专业建设和品牌建设做深入细致的调研,然后,结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国内国际对比、分析、研究。

第二步:开展专业调研活动。结合各级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总结提炼出会计专业的特色,作为品牌建设的价值支撑。

第三步:借鉴国内外会计专业特色及品牌建设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针对目前会计专业特色建设的优劣势, 在专业建设环节中找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本质特征,以明确特色会计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完善会计专业的特色建设方案。结合自身优势和院系资源,制定本专业品牌的内涵。实施精品战略, 形成师资品牌特色;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形成实训基地品牌特色;服务人才培养目标, 形成会计课程品牌特色。以1~2门成熟的会计核心课申报部级精品课程为突破口,以教学团队的方式打造精品课程,借以提升专业知名度。

第四步:归纳、汇总包括调查问卷在内的调研成果,做进一步的研讨。然后,由项目组成员进行分工整理,结合专家意见,在会计专业内部展开研讨、论证,完成专业品牌建设定位工作,形成具有会计专业特色的品牌建设方案,并做可行性分析。

第五步:根据上面的研究结果,总结项目调研报告的结论,从学院、系部、学生和企业等的角度,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就选题研读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及其专业设置方面的代表性理论著作,借助CNKI中国知网平台,搜集整理学术期刊、学位论文、工具书、重要会议论文、年鉴、专著、报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辅以google等学术搜索引擎,获取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源,为本研究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比较研究法 专业特色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为了比较直观地说明专业特色对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作用,课题组对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更为准确地归纳出专业特色。

调查研究法 本项目主要通过调查访谈的方式,围绕品牌专业中的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等内容,对高校的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状况进行访谈,旨在发现可借鉴的内容。

案例研究法 课题组收集国内多家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建设案例资料,并运用案例研究法进行剖析,归纳出会计专业特色建设的普遍规律。

访谈法 通过对北京市重点行业的典型企业财务相关岗位人员,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在校生、毕业生、教师等进行访谈,了解相关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岗位需求状况、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要求等相关信息,在访谈中总结出各方的具体观点。

系统分析法 将学生、高等职业院校和用人单位等看成一个系统,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系统内部的多方主体,研究系统的机构层次及关系。

具体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见图1。

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

研究的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及创新之处

(一)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重点难点

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重点难点是:(1)如何将本专业的特色及优势转化为一种品牌价值。(2)针对本专业的优势如何创立特色中的品牌。(3)如何通过品牌建设促进专业建设的水平和速度。

(二)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基本观点

我们认为:高质量、有特色的教育永远是稀缺资源;要建成会计特色专业品牌,就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要注重品牌的内涵建设 我们将会计专业建设目标定位为:建成符合区域经济特点,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管理理念、先进教学方法、拥有一批双师型教师、深度的专业课程开发和良好的会计人才输出体系的特色专业。我们认为,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特色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凸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构建。(2)以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案。(3)以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为重点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4)以解决教改中重点问题为能力导向的教学团队建设。(5)基于网络教育资源的教学资源库建设。(6)科学高效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7)以教学质量工程为重点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8)体现民族特色、区域特点、行业特征的专业文化建设。因此,结合上述八个方面,我们初步构建了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即“特色引领型”的专业特征。

二要开展品牌的外延建设 (1)积极开展广泛的社会活动、特色工程,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外宣传力度。(2)对于已开的定向班适度控制生源,变粗放型教育为集约型教育。(3)彰显会计文化教育,强调素质教育,有计划地进行品牌推广。

(三)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专业品牌建设提倡精品课程做加法、小班教学做减法、校企合作做乘法、教学资源做除法。正如企业的品牌建设需要有拳头产品一样,学校专业建设也需要有部级精品课程作支撑。过去,精品课程的开发、建设及申报主要靠个人的力量,而我们提倡靠团队的力量创建会计专业课程的院级精品课程、市级精品课程乃至部级精品课程。这会有助于专业品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

正如生产力越发展,社会分工就越细一样,职业教育越发展,市场对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就越强烈。所以,适度分层教学、适度减少与实践脱节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将有限的教学学时让给实践环节。充分利用包括实验室、校企合作在内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工作效率。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将企业的利益、学生及家长的需求、教师的利益与国家、学校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促进品牌建设的凝聚力。

第二,以专业系部为平台,争取更多项目资金的支持,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申请部级科研项目,鼓励教师主持院校级重点项目,从而获取广泛的资金支持。同时,作为一项立体化工程来建设,在全方位开展专业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专业品牌价值。只有树立一流的品牌形象,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考量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成效,唯有获得来自行业企业、培养对象的认可和欢迎,才能真正树立起品牌形象,专业才能办出特色。

第三,在职业教育领域,将创新工程引入一个专业的特色与品牌建设中,要在一定时期内结出丰硕的果实,不仅需要对自身的困境与逆境、优势与劣势有审慎的自省,同时也离不开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创新工具、离不开对于行业发展潮流与趋势的观察与洞见。

参考文献:

[1]邓姣.成人教育会计专业特色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

[2]姜韵宜.对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思考[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

[3]伍玉娟.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建设浅探——四川省工业贸易学校个案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

[4]甘娅丽.高职高专特色会计专业建设探析——以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5]何玉英,蔡秀勇,白安义,刘世荣,韩宗强,闻乐剑.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品牌、特色建设的研究[J].经济师,2007(4).

[6]陈洁.会计专业特色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会计学专业特色建设为例[J].金融经济,2010(7).

[7]袁红萍,涂瑛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建设[J].中国林业教育,2007(4).

[8]杨寿康.浅论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

[9]刘英.浅谈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2011(2).

[10]刘晓红.国内外高职课程体系模式比较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

[11]欧阳丽君.国内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比较[J].科技创新导报,2011(2).

[12]黄日强,黄勇明.核心技能——英国职业教育的新热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4(2).

[13]李杰,孙娜娜,李镇,陶秋燕.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体系及其借鉴意义[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14]胡玲敏.经济转型升级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特色建设[J].会计之友,2010(9).

[15]何玉英,蔡秀勇,白安义,刘世荣,韩宗强,李书建.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品牌与特色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16]黎铁新.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高教论坛,2007,7(5).

[17]黄东星.论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J].南昌高专学报,2008(6).

[18]杨杰.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培育途径[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3).

[19]李翠莲,喻穹.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20]黄月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培育方式[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3).

会计职业特质第6篇

关键词:会计;职业素质;结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062-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渐突出和明显,并成为制约企业竞争优势提高、发展动力保持和综合实力增强的重要因素。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会计行业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不断健全,要求会计从业者必须相机做出适应性选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提高会计职业素质。会计职业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会计从业者适应会计业务流程变化、准确处理会计业务信息,以实现会计工作目标。

一、会计职业素质的结构模型

会计是一项内容繁多、步骤复杂的工作,它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及时、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申报和缴纳税金等工作。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国际化趋势的日渐明显,企业竞争不断加剧,企业的发展目标、战略和策略也处于变化状态,企业在面对和处理各种信息时表现的力不从心,支撑企业发展的传统会计工作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进而出现会计工作难以支持企业预测、决策、绩效考核、经营评估以及战略管理的情况,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正常生存与健康发展。在这种背景之下,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尤其是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目前,对于会计职业素质的内涵界定有着不同的理解,产生了多种会计职业素质构成理论模型。多数人认为,会计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业务技能和健全的心理素质。事实上,会计工作具有多层面的素质要求,首先,会计工作作为社会行业体系的一个部分,必须具备其他行业从业者所共有的素质,此外,会计工作在工作性质、岗位特征和技能要求等方面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的要求更多体现在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方面。按照表现形态,会计职业素质结构具有三方面内容:一是精神层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身心素质;二是知识层内容,包括会计专业知识、会计理论基础知识、相关的专业文化知识和背景知识以及会计工作经验知识;三是行为层内容,包括会计工作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应急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在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结构模式中,精神层是会计人员从事工作的动力源,是激发会计人员潜能的助推器,也是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催化剂,它的健全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知识层和行为层的合理建构与有效运作。知识层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和实践活动的必备基础,会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应的知识储备。行为层是静态知识层的动态彰显,是会计知识和会计经验转化为实际影响力的根本途径,是发挥知识层功能作用的重要通道,也是影响会计人员完成会计工作任务和实现会计工作预设目标的重要因素。

会计职业素质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方面内容的缺失都会影响到整个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近年来,虽然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稳步扎实推进,但现有的一些有关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理想的模式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新企业会计准的出台,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些从事于落后、贫困地区的会计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亟待提高。这表明现行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误差,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提高游离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具体准则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要求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目前会计职业素质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会计工作过程是会计职业素质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会计职业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会计队伍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然而,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集中表现为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综合技能偏弱以及知识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用上述会计职业素质结构模型比照整个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现状,可以发现目前的会计职业素质存在着以下几方面不足。

1.职业观念淡薄。实践表明,会计人员的职业观念和人文素养是影响会计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文化素养往往会外化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处世态度、思想境界、人生追求以及理想信念等人格因素,并通过日常言行表现出来,成为影响企业形象的重要方面。由于受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部分会计人员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和物质享受,职业观念淡薄,缺乏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从整体上看,会计人员的人文素养还比较缺乏,突出表现为人文知识不足、职业情感淡漠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等方面。

2.学历层次较低。当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学历层次较低又是影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提高的制约性因素。特别是从教于农村、贫困地区的会计人员工作者,他们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这也正是会计队伍建设难以实现突破的症结所在。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的知识量是会计人员职业要求特殊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如果只局限于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就会影响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3.业务技能单一。现实中,很多会计人员认为自己在工作管理、沟通技巧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途径。一些会计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继续教育,会计工作的手段和技能单一,工作绩效不佳。长期以来,会计工作被错误定位成简单的记账工作,受此观念的影响,一些会计人员只注重会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在会计工作的实践过程中,缺乏创新这一重要环节,进而造成创新能力整体偏低的现实格局。

4.竞争意识较差。职业理念落后,竞争意识较差,是当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存在的又一重要问题。与其他行业的工作相比,多数会计人员的发展长期依赖于所在单位主管部门的会计教育或者培训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缺乏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创新的精神,既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把握,又缺乏对企业发展、自身优势和会计工作的微观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的会计工作者受传统职业理念的羁绊,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观念所致。

三、提高会计职业素质的有效策略

1.树立正确的职业素质理念。会计职业素质的提高首先离不开会计职业理念的正确树立。可以说,如何正确树立职业素质理念并在会计实践中发挥其作用,是提高会计职业素质的前提条件。职业素质理念的正确树立可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在内部层面通过积极引导,潜移默化,群体认同,形成凝聚力,使会计职业素质理念深入每一位会计工作心底;在外部层面通过弘扬会计职业素质价值观,塑造典型,营造氛围,让社会真正感受到会计职业素质的切实提高,并加强外部的有效宣传,促进会计职业素质理念的提高。

2.实施会计人员的回归教育。回归教育是一种教育和劳动相互转换的教育模式,具有开放性、交互性、持续性、多样性和丰富性等特征。回归教育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针对当前会计职业素质特点、结构和问题,结合回归教育的基本特征,可以通过回归教育来提高会计职业素质。会计人员可在“工作―学习”和“学习―工作”的互动中,提高职业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转变职业理念,丰富工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从而达到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竞争力的最终目的。

会计职业特质第7篇

【关键词】 会计准则; 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监管建议

会计准则决定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的弹性。目前会计准则有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两种类型。规则导向的准则具体、复杂,可操作性强,职业判断空间较小,易被规避;原则导向的准则简单、明了,职业判断空间较大,这种类型准则注重对交易实质的判断,强调以专业判断取代机械套用准则,较不容易被精心策划的交易策划和组织设计所规避。我国现行准则与原则导向的国际会计准则已实现实质性趋同。相比较过去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现行会计准则原则性表述增多,具体量化标准减少,提供了较大的会计职业判断空间。合理允当对会计职业判断空间的利用与监管是会计准则有效执行的保障。本文试图对现行准则下的会计职业判断空间进行梳理,揭示其特点,并探讨在现行制度环境下如何加强对职业判断空间的监管。

一、会计职业判断空间溯源

会计职业判断是国外会计组织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根据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研究表明,会计职业判断是在财务报告编制中的决策过程,是建立在会计人员的逻辑分析能力、积累的经验、专业知识,并遵循客观谨慎原则基础上进行的。我国对会计职业判断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一直缺少系统全面的研究,也没有明确公认的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界定。大体上形成共识的有: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会计职业判断的基础是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会计职业判断包括要与一定标准比较和选择,这一标准通常是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最直接具体的标准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职业判断针对的是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或会计事项;会计职业判断是一个分析、选择、裁决和断定的思维过程。因而可以认为: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等会计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现实与未来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报告编报过程作出判别或选择的过程。

会计的不确定性、会计准则的不完备性共同决定了职业判断空间的必然存在。会计学本身不是一门精确计量的学科,从动态上讲,它是一门充满不确定性的科学,是以货币形式反映的价值运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手段来提供相关的信息。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总是和一定的估计和判断相连。会计基本假设的存在需要职业判断。会计原则的运用得益于职业判断。会计确认计量过程离不开职业判断。可以说,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的基本特性。作为会计处理公认标准的会计准则的弹性空间的存在是一种必然。同时,会计所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企业的经营环境瞬息万变,企业会计事项的日益复杂,作为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的会计准则不可能穷尽所有现实或潜在的交易和事项。准则制定的时滞性也使会计准则落后于经济发展带来的交易形式、结算方式的变化,不能对崭新的业务结构和交易及时做出动态更新和调整。会计准则的这种不完备性和刚性使职业判断空间的存在成为一种必然。此外,难以琢磨的收益与风险权衡在制度外也为会计职业判断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二、现行准则下的会计职业判断理论空间

现行准则确立资产负债观的核心地位,强调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权衡,突出财务报告的充分披露,会计准则的这些目标理念与精神实质从理论上扩展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集中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判断动态性

信息质量特征是对会计信息有效地符合目标的质的规定性。现行准则明确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及时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重要性。其中前五条反映的是对会计行为结果即信息质量的约束,后三条是对会计行为过程的约束,反映的是会计核算的相关原则。是否满足信息质量特征或遵循了相关会计原则?对问题回答的决策和权衡使会计报告判断处于动态变化当中。会计人员面临特定情况时,首先需依赖判断来决定应否适用某项(或某几项)原则、如何正确处理多个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因为这些信息质量特征有些标准之间存在矛盾,如对“相关性”的追求往往意味着与“可靠性”一定程度的背离。其次在运用具体质量特征标准时需判断运用的“度”有多大。如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职业判断的最基本的判断标准,其运用贯穿整个会计过程;而谨慎性原则运用则强调适度、合理的谨慎。

(二)会计确认判断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