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会计成本核算内容(合集7篇)

时间:2023-09-19 16:13:36
会计成本核算内容

会计成本核算内容第1篇

一、企业社会成本的内容

1.税务成本。税务成本是指企业以税金的形式将其创造的利润按一定比例无偿上交给国家的支出,主要包括企业上缴的税收种类,如企业上缴的流转税(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关税、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资源税等应交税金及附加。

2.职工责任成本。职工责任成本是指企业为其内部职工的各项事业所发生的耗费与支出,主要包括集体福利、教育培训支出、向社会保险机构交纳的在职职工的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障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职工社会统筹保障金。

3.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是指企业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经营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支出,以及企业因执行环境要求而发生的其他成本。主要包括企业为改善生态环境,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防护,减轻并消除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稀有资源的耗用,为净化社会环境利用三废的支出,如环保贡献奖、利用“三废”生产产品的收益、环境治理机会收益、矿产资源补偿费、环境治污费、环境绿化保护费等项目。

4.产品质量效益成本。产品质量效益成本是指企业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生产发展效益,技术革新效益等的支出。主要包括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提供价格合理的产品,做好产前售后服务,及时更新产品,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如广告费用节约的机会收益、产品售后服务费、退货或返修费用。

5.公益福利成本。公益福利成本是指企业为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所发生的各项耗费和支出。主要包括企业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参与社会活动情况,提供财力或人力支持和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医疗保健服务、市政建设、游乐设施;为文化教育事业提供人、财、物的支持;为社会弱势群体(如失业者、妇女儿童,残疾人)提供各种便利和帮助;对灾区进行的捐献和赞助等的支出。公益福利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对公益事业、社会福利机构以及慈善事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以必要的捐赠和帮助,为社会创造平等就业机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所在社区做出应有贡献。如社会福利事业贡献奖、公益福利及公益捐赠支出、社区服务费、降低原材料、产成品和成品消耗量、节约工业、运输设备修理费用、防止农、畜产品的产量下降、减低居民发病率、提高林业生产率、节约住房、公用事业和居民的费用成本。

二、企业社会成本计量特点

1.企业社会成本计量具有复杂性。研究企业社会成本计量首先明确什么称为企业社会成本;企业社会成本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对企业社会成本进行计量;采用何种方式对外提供企业社会成本的信息。而且企业社会成本问题与科技发展水平等多种社会因素有关,要求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医生、律师、统计学家、工程师等各领域的专家和会计师一起来进行研究。

2.企业社会成本计量不能单纯以实际支出为前提。企业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有些是在生产经营中实现的,却没有实际支付行为,而有些则混合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当中,所以某些外部经济很难直接计量,有的项目不能按照实际支出的金额计算。

3.企业社会成本不能仅限于货币单位计量。企业社会成本涉及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计量形式的多样性。除了可用货币计量外,还可用实物指标或指数及文字来说明反映企业的各项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

4.企业社会成本计量具有模糊性。所谓模糊性,是指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由于企业社会成本计量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且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约束,所以只能做到相对准确,而不是绝对准确,但这并不排除其对决策的有用性。

三、企业社会成本的核算

1.确定核算的基础数据。以国家各级相关部门公布的相应数据作为核算的基础数据,包括反映相应项目的数据,反映的社会状况。这是计量企业社会成本的基础,在企业社会成本会计中属于原始数据的取得和整理阶段。

2.计算企业引起的显性效益。显性效益,是指企业行为给外部造成的具有可视性或可测性的实物型效益,与此相对应的是隐性效益,即目前尚不可能完全确认,具有较低或很低可视性或可测性的效益。显性效益是目前能够计量且必须计量的社会成本,隐性效益是否纳入社会成本的计量则取决于人们对其认识程度,如果确认程度低的可不予计量,如果确认程度高的则可估算计量。

3.效益的货币化。它将实物表示的效益量值以货币量表示,计算综合的社会成本价值。这个转化过程是社会成本核算中的比较复杂的部分,涉及到实物型效益的分类和各类实物型效益的计算价格。任何一项对社会造成的效益都是多方面的,有对社会造成的直接效益,也有对社会造成的间接效益。从计算原理上看,对与现时利益相联系的直接实物型效益量,可采用市场价格来计算成本;对与现时利益相联系的间接实物型效益量,可采用影子价格或替代价格来计算成本,同时可选用各种计量价格相对应的计量方法。

4.加总和处理。它对各种效益分量进行总计,确认效益的制造者和各自应承担的份额。企业社会成本会计进行归集和分配,应由企业上缴部分被汇总后,列入财政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款专存专用。资金入库后,大部分资金由国家相关财政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并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专项账户作为专项资金,通过法定程序由财政按时、足额划拨给社会机构专门用于社会支出。而企业已经支出的企业社会成本部分,经过相应核算和上级管理单位确认后,可以在应上缴部分中扣除。

会计成本核算内容第2篇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 医院成本核算 内容 调整

原来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应医院的发展需要了,对此国家卫生部和财政部在2010年对这两项制度作出了修订,这也有利于医院更好地实行成本核算的工作,改变了以往成本核算缺乏制度指导的局面,对医院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自从国家实行医疗改革制度以来,原有的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合医院的发展需要了,尤其在对成本核算方面,则更加需要有很好的制度做为纲领,明确工作的方向。

为了满足改革工作的需要,使得公立医院的制度进一步规范化与科学化,进行制度的变革是大势所趋。医院新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对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不仅扩展了成本核算和分析的领域,而且对具体的事项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与规定,对原有的成本核算调理进行了必要的增补,建立了比较完善化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与财务会计制度,尤其是有效改进了成本核算的具体科目,优化了核算的方法。

现阶段,医院的重点工作就在于不断挖掘新制度与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根据医院的财政、成本核算的具体情况,在遵循新制度的前提下,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将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达到目标成本控制的功效,逐渐转变经济运营的管理模式,将业绩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上。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成本核算

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试行,为医院的成本核算带来了很多好处。医院进行成本核算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增强其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为医院自身赢得经济效益。

在新制定的财务制度中,对医院的科室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这样有利于进行详细的成本核算。将医院的所有科室分成四大类,包括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在此基础上实行科室成本三级分摊制度。医院可以根据这一制度对其具体的管理项目的进行重新细致地划分与整理。例如有些医院在此之前并没有把医疗辅助类科室独立划分出来,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就会遗漏很多细节的核算,当把它单独划分出来的时候则会显得更加合理与科学。在科室的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各个医院的具体情况有所区别,可以加以区别对待,这样就能够在按照制度的前提下,实现灵活的管理工作。一些医院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按照管理的需要和临床的需要把手术室、麻醉科、体外循环、恢复室等科室为只为各临床科室提供具体服务的平台性科室,这样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就要先将平台性科室统一分摊大到各个临床科室,然后进行成本的核算。这也就是说,那个科室获得的收益服务比较多,谁就应该承担更多的成本,这样就显得非常公平与合理,同时也有利于成本的核算。

在新的财政会计制度下,将原来的两个会计科目合并成为一项医疗收入,同时在医疗收入下,新增加了一项“材料收入”,这项二级科目使医疗收入更加地详细化和具体化。现阶段,各大医院的材料收入在总的医疗收入中,占据非常大的比例,而且这种趋势在逐渐增强,如今将医疗材料的具体收入单独划分出来,不仅有利于医院对材料收入的统一管理,而且有利于医院对其经营绩效的定期考核与管理,从而及时根据财务状况调整管理的方式与策略。实践证明,这样的措施行之有效,医院在成本核算体系中可以通过便捷的方式,从医院信息系统中采集收费明细标准,进一步加强对管理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的收入类别中,还增加了一项“药事服务费收入”。这与药品的收入虽然有相似的地方,但这二者还是有着区别的。药事服务费的收入包括的项目更大一些,而且主要侧重于与治疗有关的检查、试验等,在进行医院的成本核算的时候,可以将其进行单独的核算。本质上说,药事服务费收入和检查收入、治疗收入等属于同一个范畴。可见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在细节的划分上还是很细致与合理的。

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的同时,要明确各种药品的成本类型,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最终的成本控制。现阶段,已经实行了新的成本参考体系,在新的制度下,把医院的支出总体上划分为医疗支出、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和其他支出。进行制度的调整的最初目的是把医疗和药品使用进行分开的成本管理,来最大限度表明医院的支出要经过医疗服务收入的弥补才能实现最终的管理目的。在医院的实际核算水平中如果实行准确划分医疗、科学地进行药品的支出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目的。如今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体系中,卖出的药品成本直接在药品支出中体现出来。

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下的医院实行的成本核算应该包括医疗成本核算和药品成本核算两个方面,长期以来,药品成本是实行的单独核算制度,就给药价的升高提供了可行的机会,使得药价居高不下。新的财务和会计制度将药品支出和医疗支出两项合并为一项,又增加了“医疗业务成本”一项,同时撤销了“药品进销差价”科目,这就充分体现了医院不再依靠药品来增加经济利润的原则,药品的收入已经被纳入到医疗服务成本中来。

新的财务和会计制度还规定了医院应该存有的固定财产的判断标准,同时可以依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根据平均年限法进行折旧计算。另外还提出,有些医院如果长期以来,开展医疗全成本核算,那么就可以把财政项目补助支出所带来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全部纳入到医院的成本核算项目之中,还可以把科教项目支出所带来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全部纳入成本核算项目之中,做到科学全面的成本核算处理。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成本核算的细节与内容的转变,体现了医院不断发展改革完善医疗制度的努力,也充分体现了医院的固定资产使用状况,逐渐提升了医院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对无形资产的重新诠释,同时又把无形资产分成无形资产和累计摊销两个科目,这就充分提高了对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的账务处理的能力,也增强了医院的财务管理能力。新制度中扩大了无形资产的范围,规定医院购入的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组成部分的应用软件也是无形资产,这有利于提高医院总体成本核算效益。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的财务和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得到了完善,并取得了良好的运营效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不能全部都依赖于制度中的规定来进行核算,而是要根据医院的具体管理情况和经济状态,安排相关的调整工作,在此基础上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医疗服务的成本,促使医院实现优质、高效、低耗运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晓燕.《医院会计制度》的改进与完善[J].当代医学,2009(15)

[2]韩斌斌.《医院会计制度》中成本费用的核算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0(9)

[3]吴世飞.《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修订情况的评价与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2)

会计成本核算内容第3篇

我院的会计组与核算办在行政上是由财务科管理的并列的两个组,分别负责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工作,分别使用广东省统一的会计软件与院内计算机中心开发的经济核算系统软件。成本核算以会计组提供的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为基础,把医院层面的成本费用数据经过整理加工,分解为间接成本及科室层面的直接成本数据,进入经济核算系统,间接成本通过分摊流程,归集到相关成本科室,进一步产出成本核算相关报表。2008年以前,成本核算以手工录入数据方式为主要运行模式;成本核算内容,根据医院内部管理的要求具选择性;成本核算范围,分院的部分科室没有纳入成本核算的范围,未具完整性。手工录入成本数据运行模式下,从录入数据到成本结算的时间跨度较大,录入的成本内容容易出现差错。2008年下半年,会计组单方面决定并试行并轨措施:会计在处理原始凭证时,同时手工录入各科室的明细数据,结果是手工录入的工作量过大,坚持了半年后,被迫停止。此阶段的成效在于录入的科室成本数据比较准确,但由于会计员对成本核算科室、内容缺乏了解与熟悉,会出现差错,手工操作方式也使成本结算时间滞后。

二、探索基于现状的并轨模式

2009年,核算办重新规划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并轨的可行模式。总结会计组实施并轨模式失败的主要教训:(一)事前对实施措施未进行必要的计划与可行性评估,对其难度认识不足;(二)未与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达成共识,使实施缺乏广泛的群众支持;(三)会计组使用的会计软件公司对并轨措施未能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四)手工录入科室成本数据工作量大是实施失败的根本原因。

核算办通过分析以上原因,首先分析形势,由于会计软件的限制,确定了会计组是医院层面的数据中心,核算办是医院核算单位明细成本数据中心的地位,把整理核算科室直接成本数据的任务地点重新定义,转移到核算办。接着,把尚未进行成本核算的科室的基础资料如人员、占地面积、资产状况等进行整理,纳入核算范围;按照《医院会计制度》及医院财务制度规范成本核算的内容,把医疗费等福利性质的费用也纳入成本核算的内容。接下来要解决的实施难点是:如何处理大量的科室直接成本数据。通过与相关业务科室——计算机中心、设备科、总务科、药库、供应室、会计组等部门的沟通,由计算机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相关业务科室的财务人员每月以电子表格形式把包含核算单元编码、名称的科室成本报表通过院内办公自动化平台传送给核算办,核算人员把表格整理为包含核算项目编码等八项内容的统一格式,计算机中心根据并轨需求,开发了导入核算数据、会计数据、HIS系统数据的功能,在经济核算系统内通过点击菜单,把整理好的统一格式的数据先行转换为标准数据文件,随后把经过检验的数据文件导入经济核算系统内。现行的并轨模式主要体现在与会计组的成本数据衔接方面。会计组把成本费用数据传送至核算办,核算人员对会计数据进行初步浏览,把会计数据分为四大类:不包含在成本内容里的,例如有经费的科研项目;需进一步加工整理的科室明细成本数据的;按权责发生制需在多个会计期间摊销的;可以直接导入核算系统的会计数据。对第四类会计数据,在浏览过程中,同时复核核算单元、科目等内容,对第二类经过整理的成本数据,在导入之前先行复核凭证总额、核算单元编码与核算单元的对应关系、核算科目编码与核算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等内容,在整理各部门数据的同时完成数据复核的功能,简化了工作流程。至此,成本核算的运行模式摆脱了手工录入的传统方法,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由于流程简化而科学,减少了出错率,增加了纠错率。每月约处理8000条记录,从接收会计数据到成本结算的整个过程,一个星期基本可以完成。

坚持每月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数据核对,并编制调节表,是保证成本核算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格式如出纳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表格分为四列,左侧两列内容为成本核算需调整增减的项目名称及金额,如折旧,右侧两列内容为会计核算需调整增减的项目名称及金额,如需转至分期摊销的项目等。调节表的内容相对固定,会计数据中的第一、三类数据,都是要通过调节表来达到总额平衡的项目。2006年,核算办提出与会计组对帐、编制对帐调节表的要求,遭遇了会计组的误解和阻力,经过艰苦的沟通与努力,在科室领导的协调下,在06年下半年开始实行,并坚持至今。坚持月末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对帐是保证成本核算数据完整、准确的重要手段。

会计成本核算内容第4篇

一、高校本科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对比

我国高校本科成本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体系以成本核算为主,包括:成本核算的基础方法,基于成本对象的产品成本核算基本方法,用于成本控制的成本核算方法,特殊行业成本核算,产品成本报表的编制及分析。笔者拟对东北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会计学专业所采用的成本会计教材进行对比,分析目前我国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体系,以改进高校成本会计教学。

(一)成本会计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于福生教授编著的《成本会计学(第六版)》(以下简称“人大教材”,教育部重点推荐教材),在成本会计概论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成本会计介绍,包括成本的内涵和作用,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与学科定位,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成本会计的对象与成本对象,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第二,成本核算的程序及要求,包括成本核算的要求,费用的分类,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科目。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教授等编著的《成本会计(第三版)》(以下简称“东财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成本的含义,成本的分类,成本的作用及降低途径,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当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成本会计的分类,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原则,成本核算的要求,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上海财经大学乐艳芬教授主编的《成本会计(第四版)》(以下简称“上财教材”,部级精品课程教材)包括成本的含义,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成本会计的职能与信息质量要求,新经济环境与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成本术语及其用途,成本对象及成本分配,成本会计系统的设计,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分类,制造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制造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三种成本会计教材概论部分内容基本相同,但“上财教材”讲述的内容更为广泛,特别是“成本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内容在我国成本会计教材中提到的并不多,“新经济环境与成本会计”内容体现了成本会计的最新发展。

(二)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核算方法 三种成本会计教材中生产费用归集分配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上略有区别。

共同内容包括:要素费用的归集及分配、综合生产费用的横向归集及分配、生产费用的纵向归集及分配三大部分。要素费用的归集及分配内容包括材料费用、职工薪酬费用、外购动力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其他要素费用的归集及分配。综合生产费用的归集及分配包括: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的纵向归集及分配也就是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及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内容涉及在产品数量核算、完工产品及在产品成本核算。

制造费用分配方法:人大教材包括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东财教材涉及实际分配率法(包含生产工时比例法、直接工资比例法、联合分配法),预算分配率法,累计分配率法。上财教材也包括实际分配率法(生产工人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预算分配率法,累计分配率法。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基本相同,但也有差异,差异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东财教材的联合分配法同时涉及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两种分配标准,除此之外的其他方法都只涉及一种标准。其次,人大教材中的“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与东财教材、上财教材的“预算分配率法”实质上都是计划分配法,只是名称不同而已。第三,东财教材、上财教材比人大教材多了一种“累计分配率”法。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人大教材、东财教材都讲到了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上财教材包括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基本相同,只是上财教材的分类标准有些差异,将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全部归为“交互分配法”。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及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人大教材包括7种方法,即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价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比例法。东财教材包括4种方法,即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定额成本计算法,按所耗直接材料计算法。上财教材这部分包括5种方法,即在产品不计价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比例法,约当产量比例法。三种教材都包含了定额比例法、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人大教材所包含的方法选择性更多些。

(三)基于成本对象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人大教材、东财教材、上财教材这部分的内容基本相同,都包括: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不过东财教材在分批法部分除了基本的分批法以外,多了一个“分批零件法”。

(四)基于控制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人大教材包括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质量成本、环境成本,东财教材主要有成本计算的定额法、标准成本制度、作业成本法,上财教材包括定额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制度、战略成本管理、作业基础成本法、质量成本管理、环境成本管理。这三本教材都涉及了定额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但不同的是,第一,人大教材、上财教材还包括质量成本、环境成本,东财教材没有这部分内容;第二,只有上财教材的成本会计涉及了战略成本管理,而这部分内容对企业的成本控制、企业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特殊行业成本核算 人大教材这部分的内容包括:农业企业成本核算,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东财教材这部分除了农业、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外,又增加了交通运输企业成本核算、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核算。上财教材全部为制造业成本核算,没有涉及特殊行业的成本核算。

(六)成本报表编制及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考核 人大教材包括成本报表的编制、成本分析、期中成本预报,且只涉及了成本预测的“期中成本预报”,缺少成本决策、成本考核;东财教材包括成本报表、成本分析,但没有涉及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考核;上财教材包括责任成本与成本考核,但缺少成本报表编制、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相关内容。

(七)现代信息技术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 上财教材专门有一章“计算机技术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分别讲述了Excel(微软公司开发的通用电子表格软件)、ACCESS及VFP(数据库管理软件)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人大教材、东财教材缺少相关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

二、高校本科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不足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会计学专业的一类院校(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近年来在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尤其是教材的建设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由原来单一制造业成本核算扩展到特殊行业成本核算,由传统基于成本对象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发展到以成本控制为目标的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特别是上海财经大学在成本会计内容体系方面,还加入了计算机电子表格及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应用,同时还补充了成本会计的新领域,如战略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环境成本管理等。虽然我国高校在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及现实企业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

(一)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 在上面三类成本会计教材中,都还有“定额法”的内容。定额法是计划经济时代侧重于成本控制的核算方法,上世纪从原苏联引入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三十多年之后,定额法应用的前提条件已经丧失,而且定额法仅仅是“用表核算”,没有与账务处理结合起来,与标准成本法相比,在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控制方面有缺陷。根据有关调查发现,企业基本上已不再运用定额法,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中应删除有关的内容。

(二)对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没有结合我国具体实际 根据财政部的新成本核算制度,要求采用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但目前成本会计教材的相关内容基本上是照搬西方,没有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及企业会计准则去编写相关内容。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西方引进来的,但从我国企业实际运用的情况来看并不理想,这除了外部环境等原因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国的成本会计学教科书在介绍这三种成本核算方法时没有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介绍。上面三种成本会计教科书在讲述三种方法时,没有充分结合我国现有会计准则,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去开设账户、进行账务处理,同时缺少结合我国企业现实情况的、具体的、完整的例子及应用讲述,这样就不利于我国成本会计人才的培养,不利于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真正推广应用。建议学者们深入企业实际,适时了解我国会计准则及国外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新进展,对我国现有成本会计教材中上述三部分内容进行彻底补充及完善,必要时可由财政部出面设立有关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的专项会计科研攻关课题,通过科研攻关来解决从西方引进来的现代成本会计方法的适应性问题,真正提高我国企业的成本核算水平。

(三)没有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成本核算体系 新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中,要求建立起多维度、多层次的成本核算体系。多维度,是指以产品的最小生产步骤或作业为基础,按照企业有关部门的生产流程及其相应的成本管理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合出产品维度、工序维度、车间班组维度、生产设备维度、客户订单维度、变动成本维度和固定成本维度等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多层次,是指根据企业成本管理需要,划分为企业管理部门、工厂、车间和班组等成本管控层次。但在三种教材中,缺乏多维度、多层次的成本核算相应内容。如间接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基本上都还是单一的产量标准,没有引进产量以外的其他维度(如作业、资源耗费方式等);产品成本对象囿于传统,缺乏工序维度、车间班组维度、生产设备维度、客户订单维度、变动成本维度和固定成本维度,成本核算方面没有贯彻多维度观念。对企业来说,成本核算涉及企业员工、班组、车间、分公司、总公司,但现行成本会计教材体现不明显,成本核算讲的都是一级成本核算体系,缺少二级成本核算(车间、公司)、三级成本核算(工序、车间、公司)等多层次成本核算的内容,应加以改进。

(四)特殊行业企业成本核算不完整,缺少新兴行业 “新成本制度”中涉及的特殊行业包括制造业、农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企业。但在我国当前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中,有些教材(上财教材)不涉及,有些(人大教材、东财教材)讲了,但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缺少传统的行业,比如批发零售业、采矿业、文化业等行业企业的成本核算;第二,缺少新兴行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比如信息传输企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

(五)不能适应建立现代成本管理制度的要求 财政部的新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中,要求企业建立起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控制的现代成本管理制度,但在我国高校的成本会计教学体系中,建立现代成本管理制度的内容不完整,上述三种教材侧重点以成本核算为主,成本核算占据了大部分内容,缺少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的阐述;成本分析内容单一且多年不变;用于成本控制的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基本上是照搬西方,没有与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所有这些不足,不能适应新成本核算制度建立现代成本管理制度的要求。

(六)没有真正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 财政部的新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中,要求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信息的输出(成本报表)、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方面,加强对产品生产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加强产品成本核算与管理各项基础工作。但目前在我国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中体现的不充分,上述三种教材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乐艳芬教授主编的成本会计第四版中稍有涉及外,东财、人大的成本会计教材都没有涉及。

三、高校本科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完善

结合财政部新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笔者认为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应包括以下五大模块:

(一)概论模块 根据上述三所高校所采用的成本会计教材,该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1)成本会计介绍,包括成本及成本会计的定义,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与学科定位,成本会计的目标,成本会计的职能与信息质量要求,成本会计的内容(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报告、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控制),新经济环境与成本会计。(2)成本核算的程序及要求,包括:第一,制造业基本经营流程的具体认识;第二,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原则,制造业成本费用的分类,制造业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制造业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制造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

(二)成本核算模块 (1)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核算方法。具体内容包括:要素费用的归集及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及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根据新成本核算制度的规定,产品成本核算项目至少包括四项,制造企业一般设置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以正常生产能力水平为基础,按照资源耗费方式确定要素费用、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废品损失及停工损失等间接生产费用的合理分配标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至少包括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按年度计划分配率、作业成本分配法。由于新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规定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只有直接分配法及交互分配法,所以应取消顺序分配法,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至少包括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及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至少包括:原材料消耗量法、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原材料扣除法、完工百分比法。(2)基于成本对象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至少包括产品成本计算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不过必须改变现有成本会计教材只有品种法包含完整例子的局面,补充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下完整的成本核算应用举例,具体包括要素费用的归集及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及在产品之间分配等所有产品成本核算全部环节,让学生彻底了解除品种法外的其他产品成本核算全过程,真正掌握其实质。(3)基于成本控制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建议至少包括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淘汰原有的定额法。同时也要补充质量成本、战略成本管理方面的新内容,这两部分对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健康持续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4)特殊行业成本核算。特殊行业至少包括:农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业等特殊行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完善补充这些方面的内容,拓展学生的成本核算知识面,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

(三)成本报告模块 目前大多数成本会计教材所涉及的成本报表种类少、形式单一,应多补充其他种类的成本报表并完善格式,实现企业多层次、多维度的成本信息报告,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成本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

(四)成本控制模块 (1)多维度、多层次的责任成本控制方法。根据成本可控性、成本性态,从不同维度归集、分配成本,核算产品及劳务成本,要求企业要建立起多维度、多层次责任成本核算体系,在成本会计教材中可将其单独作为一个专题去讲述。(2)符合国际惯例的标准成本控制方法。根据西方企业成本核算的经验,大力推广“标准成本制度”的运用。利用“标准成本”编制成本预算,简化成本核算及账务处理,分析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根据成本分析提供的成本差异报告,及时进行成本考核与控制。(3)其他前瞻性成本控制方法。要想建立起现代成本管理制度,必须及时吸收国外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最新应用成果及经验,如: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价值链成本控制、战略成本控制等,并对其做出符合我国企业实际、外部环境的改造与完善,然后再纳入到成本会计教学体系中。

(五)基于Excel运用的成本会计实训模块 Excel作为一种电子表格数据处理软件,几乎成为通用的财务应用软件,尤其适合成本会计表格多、计算量大的特点,所以建议在上述模块的每一部分所举实例及运用都要融入Excel的运用,同时在成本会计实训课中,以Excel软件为基础,既要进行要素费用、综合生产费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分配的单项成本核算实训,同时也要实施包括产品成本核算(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成本报告、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责任成本)的综合实训。借助于Excel数据处理的优势,把其真正纳入到成本会计教学中,贯穿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发挥现代信息基础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本文系黄淮学院2012年会计学重点专业教学改革项目、黄淮学院2012年校级教改项目“3+1”培养模式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编号:2012XJGLX0912)阶段性研究成果]

会计成本核算内容第5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 成本核算 主体 过程 素质 内容 管理

成本核算是企业会计的中心工作,会计成本核算的高效、高质量开展可以确保企业走集约化、现代化和高效化的发展道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将会重新解构企业会计、管理和运行工作,以新型的体系确保企业走向长期、持续的发展道路。当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中在主体上、内容上、过程上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素质难于适应市场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应该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进行重新定位与认知,分析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各类问题的表象与原因,构筑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新体系与新途径,做到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强化,在落实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具体工作的前提下,使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价值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地体现与发挥。

一、会计成本核算对企业的深层次价值

企业在实际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需要全面减低企业的成本,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标,企业就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不能保证企业制定的一些发展战略的进一步的顺利实施。在企业的后期工作中,成本核算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可以影响到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在这种情况之下,企业就不能简单的处理成本核算相关问题了,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经营成果需要再结算工资的时候进行有效的合理的分配,所以成本就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二、存在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常见问题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主体单一

主体单一是当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主要问题,会导致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不能全面覆盖,利用预算会计解决核算方法,这会增加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或隐患存在的几率,为企业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造成负面影响。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不规范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具体工作具有内容复杂的特点,这会导致数据计算指数型增长,这使得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难度增加,难于形成简洁、高效的现代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具体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体系上的欠缺和内容上的片面,不能确保企业会计和经济相关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难于解决需要迅速解决的经济问题和管理问题。

(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人员普遍存在着漠视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观点和行为,这不但不能使企业把握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内容,更会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成本,容易引发经济上和管理上的问题,造成企业成本和负担大幅度增加。

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与措施

(一)完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主体

企业会计具体的成本核算工作应该做到向市场经济和现代化会计体系的转化,要确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具体主体,划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具体内容,以此来做到企业会计工作的平衡,处理和解决存在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中主体不明晰的实际问题。要以现代化和市场化的转型为突破口,构筑完整而丰富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与主体,真正起到对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等各类活动的完整成本核算,在增加企业控制成本能力,扩大企业利润空间的基础上,使企业获得市场竞争的经营、管理方面的核心优势,确保企业处于竞争与发展的主动地位。企业会计工作应该对成本核算采用放权处理的基本方法,适时将成本核算的具体公路落实在下属部门与单位,在发挥相关主体积极性的同时,做到对成本核算工作的全面加强。

(二)优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具体过程

要建立符合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实际运行的过程体系,以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结构来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不断提升。要明确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操作体系,确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与要点,在推进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精简化的同时,确保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性,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各项价值的集中体现,实现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要点、过程和内容的全面加强,为符合企业会计工作,构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成本核算工作提供程序与环节上的保证。

(三)提升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的素质

人员素质是决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质量与效率的第一要素,企业会计工作和具体成本核算都需要高素质的操作与管理人员。企业应该将成本核算与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作为长久性的核心工作,以此来落实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要点,做到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质量的保证。要将职业素质和道德建设并列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人员培训的第一位,从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上提升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人员对具体工作的适应性,以高水平的企业会计工作与管理工作职业道德来提高和保证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质量,进而实现对企业会计、管理、运行等工作的有力支撑,使企业的发展得到人才、资源、能力上的保证。

四、结束语

成本核算与控制是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财务工作的核心与关键,对于企业管理、决策工作具有重要价值,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角度来看,要重视会计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工作。企业应该具有市场经济眼光和现代经济视角,做好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重新定义和理解,针对困扰成本核算的各类问题展开研讨与分析,主动与会计实际工程和成本核算细节向结合,形成过程缜密、核算完整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为企业发展和经济成长做到加速与保障。

参考文献:

[1]邓松云.浅谈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

[2]张震秋.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11

[3]孙立道.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会计成本核算内容第6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内容;会计队伍

一、企业会计核算的内涵与重要性

企业会计核算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计人员对于资金、资产以及其他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核算,通常就是指算账、记账、报账等工作。随着企业规范化管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治理模式的日益完善,现代意义的会计核算包括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对企业资金和资产进行系统、连续、动态的监测,以整体把握企业运营中的财务状况,为企业提供详细、完整的财务信息。会计核算的特点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全面性、连续性记录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而且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企业会计核算有利于建立相关责任体系,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地明确、落实责任归属;其次,有利于管理者充分利用会计信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范围不全,不能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

由于利益的驱使和专业上的不足,企业只关注生产制造过程的会计核算,忽视产品设计、开发和后续服务等环节的会计核算。由于成本核算范围不全,造成企业后续发展受到限制,制约了企业的生命力。目前,仍有很多企业停留在传统的成本核算上。

(二)核算方法不合理

目前,从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来看,大部分企业选用的是分步法和品种法两种核算方法,而对于分批法则很少采用。首先,很多企业并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大清楚各种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其次,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没有进行充分详细的考虑,对于各种成本费用归集没有做到准确与完整。

(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完整

分析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从中可以发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仅仅对所存在的有形成本进行核算。而在企业的运转过程中,会产生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有形成本投入和无形成本投入都属于企业的资源,对任何一部分缺少核算,都将影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企业仅仅对生产经营的过程进行成本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前期准备和后期运营都会产生成本,若单单只对某一阶段进行核算,企业的成本核算总数据将会出现偏差。

三、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企业必须完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优化会计核算流程,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会计核算信息化体系,明确工作程序、执行方法、问题处理方式等,并建立财务支出核算、审批、监督和考核的全过程管理制度,以及准确有效的会计报告体系。会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范,认真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立统一的会计科目,对各个科目做好明细管理,及时编制现金收支凭证,保证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并保存记账凭证,以提升核算工作效率和信息精准度。要严控各项支出,明确规定会计开支的范围和标准,清晰记录资金使用的各项明细,让会计核算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有程序可遵循,保障会计核算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二)更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

企业在明确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时,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企业现行的经济状况。企业的现行经济状况能反映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通过对这些数据的了解,就能确定需要核算的具体内容。其二,企业成本核算的具体环节,以及企业的核算体系。例如,投资、市场经营等各个环节等。企业的核算体系是企业核算的一个大框架,规定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大概范围,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方向。以这两个方面为依据,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就不会出现片面性的特征。此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流程也需要进行优化。

(三)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预算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收支审批制度、岗位制衡制度、审计监督制度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核算规范化的保证,也是财务核算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企业应结合自身定位和实际经营状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对制度进行不断的创新,并覆盖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以及岗位,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会计人员要加强资金流向控制,做到资金流向明确,资金流动可控;要加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落实力度,既要兼顾内容的创新,也要抓好落实工作,认真践行制度所倡导的理念和方法,确保内控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性,从而保障核算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四)强化会计队伍建设

企业必须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健全会计机构的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分工,将相关责任落到实处。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直接决定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所以必须明确用人标准,加强会计人员的资格审查,引进高素质会计核算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强化管理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财务软件、计算机操作、知识能力、基本技能等,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认识。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会计人员制定相关激励奖惩制度,建立绩效考核指标,确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适当加大工作成果考核在会计人员绩效工资中的比例,激励会计人员提升自身能力、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五)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与会计核算工作的结合是很十分复杂的,包含了许多方面,但是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推行会计核算电算化,不能让其只浮于核算工作表面,要引入具体的核算工作中。要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以财务系统为核心向周边部门扩散,通过信息传递来使会计信息化发展到整个企业的经济核算工作中。在其中,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这是重中之重,没有管理的技术只能是一项技术。另外还要注意信息技术人才的开发招聘与培养,可以组织会计单位人员去学习会计核算电算知识,定期举行讲座来讲解电算技术的基本操作使每个人都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还要额外注意系统保护,防止未授权的人登录采用资源从而发生事故。

四、结语

综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凸显出会计核算规范化的重要性,企业必须及时建立会计核算体系,严格执行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以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专业的会计人员、较高的会计核算水平、有效的控制监督体系全面推动会计核算规范化发展,以适应新常态下激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会计成本核算内容第7篇

1.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为全面降低成本,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需要对会计成本核算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使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能力得到提升,保护企业职工的利益,达到企业长久发展的目标。随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在内容主体、核算方法、理论意识等方面产生一系列问题。

1.1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完整

内容缺乏合理性与完整性是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的重要问题。由于其主体过于单一,得不到核算内容的全面覆盖;内容复杂却片面,大中型企业在核算中,数据和内容复杂,数据计算指数型增长,核算内容不完整,特殊资产如土地等构成企业成本的重要部分被忽略;同时,其对人员成本的核算同样不全面,一线工人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不能兼顾等。这些现象增加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难度,影响了会计企业工作和经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影响了经济问题和管理问题的及时解决,影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有效性,难以使现代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简洁高效。

1.2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方法不完善

就核算方法而言,企业核算时采用分步法和品种法居多,分批法则很少。第一,选择核算方法时,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各个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正确有效的选择;第二,企业进行核算的时候,存在复杂性的特点,而核算过程中并未充分考虑这一特点,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准确归集各种成本费用;第三,不能正确选择核算方法,使得难以计算的数据更具难度,不能确保工作效率,对企业的认识不全面;最后,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私自调整会计核算项目,费用计提不准确,使得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经营决策失误。

1.3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指导思想不科学

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构成的链条应贯穿所有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企业生产周期正随着加剧的市场竞争逐渐缩短,这使得企业成本构成中制造成本的比重渐渐降低,同时使包括研发成本及营销成本在内的非制造成本的比重加大。然而我国很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较为传统,将生产制造过程作为工作重点,导致成本核算反映的成本不够具体准确。因此,要求企业财务管理适当转移工作重心,用人力资本管理代替先前的物质资本管理,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相互结合,形成全新的先进的财务核算机制。

1.4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的意识不明确

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工作人员的观点和行为体现出其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漠视,核算人员的行为使企业不仅无法把握核算工作的内容,还会使企业经营和管理成本增加,出现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大幅增加企业成本负担。因此核算人员明确核算意识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十分重要。意识的不明确,会产生很多问题,与其他因素一起作用,使问题复杂化,对企业会计工作和管理工作造成重大影响。此外,意识不明确阻碍了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职业道德建设,使得企业文化不能支持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

2.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解决途径

上面已经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大致分析,可以得出主要问题为内容主体、核算方法、员工自身及指导思想。根据以上信息,提出如下几项解决途径:

2.1明确完善核算问题主体

企业面临的竞争种类、竞争程度都在加强,因此使主体范围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更加丰富,核算内容更加完善,完成核算工作的转型,使逐渐增多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处理与平衡。要全面展开对各项活动的成本核算,利用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利润优势,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还应注意在成本核算中加入以前忽略的部分如知识成本、环境成本等,准确有效地进行会计成本核算。此外,为调动发挥下属单位或部门的积极性,降低企业总体核算成本,应采取一定措施如放权等,以全面加强核算工作。

2.2改进核算方法,提升核算能力

上面提到核算方法的多样性,各自有各自的使用情况。企业要综合考虑自身特点,结合产品、经营方式、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选择有效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为避免核算方法不统一,影响核算效果,不应该随意改变成本核算方法。此外企业还应根据成本核算实际运行情况建立适当的过程体系,通过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结构提升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使内容要点更为明确,集中体现核算的各项价值。

2.3确保核算科学性

做好会计核算工作,首先应使其科学性和全面性得到保证。因此各个方面都应进行核算,包括无形资产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关系到企业资金,因此不应忽略。为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应将核算内容变得全面、科学、有效。精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同时,全面加强优化核算要点内容过程,保证成本核算工作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2.4加强核算人员培养

为保证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质量和效率,要特别注意高素质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操作管理人员的培养。成本核算与管理人员的素质保证了企业的长久发展,因此首先应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建设与培养,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加快包括优秀高端人才的队伍建设,使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提升,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高效性,完成企业各方面工作。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