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术后病人的护理措施(合集7篇)

时间:2023-09-11 17:26:03
术后病人的护理措施

术后病人的护理措施第1篇

关键词:预防 术后病人肺不张 有效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64-02

肺不张是胸外科行肺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数发生在术后24-48h之内。正常呼吸时有间歇自发性深呼吸可使细胞得到充分的扩张,而术后病人用了物和呼吸器,而固定,并保持着缺乏间歇性呼吸的均匀呼吸,进而导致术后肺不张。也因患者术后疼痛而限制呼吸,不敢深呼吸、咳嗽、咳痰,使分泌物阻塞支气管管腔,空气进不到肺泡,肺泡收缩,增加了肺不张的可能性。临床表现为呼吸增块、高热、支气管呼吸音消失或减弱,有时病人还可出现烦躁不安。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及早采取护理措施以有效防肺不张的发生。

1 肺不张的原因

肺不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①气管内全麻者由于插管对支气管黏膜的刺激,物对呼吸道上皮细胞介质的影响及吸咽对呼吸道的刺激均已导致术后大量痰液,气管分泌物引流不畅,痰液粘稠栓塞引起肺不张。②通气不足,术后因切口疼痛和胸痛和胸腔引流管刺激,患者不敢做深呼吸和咳嗽,胸带包扎过紧限制了胸廓的运动,患者过于衰弱,无力呼吸及术后发生支气管哮喘等均能造成肺通气不足,支气管气流速度下降,在咳嗽时其剪刀作用减弱使分泌物不易排出,导致肺不张。③气管插入过深,导管插入单侧支气管而使另一侧支气管不通,肺处于萎陷状态。④术中对肺组织的挤压导致肺组织挫伤。

2 肺不张的预防

肺不张的预防从以下几点着手:①对吸烟患者术前半个月劝其戒烟,以减少分泌物对呼吸道的刺激。②对呼吸道炎症或呼吸道感染者术前应充分利用抗生素治疗,在感染控制后方可手术。③术前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练习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方法。④术中气管插管不宜过深,以免插入单侧气管引起对侧肺不张,尽量减少对肺组织的挤压,术毕吸尽痰液。⑤术后在病情许可下用止痛药物,预防因疼痛引起的呼吸肌运动受限,造成肺通气不足。⑥术后经常辅助患者坐起拍背、协助咳嗽排痰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3 肺不张的护理措施

术后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被破坏而造成肺泡不能通气和灌注,促使气道关闭,而出现肺不张。肺不张通常发生在术后24h-48h之内,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心律失常、呼吸衰竭、肺炎等严重病发症。主要护理措施如下:

3.1 肺不张的术前护理。有效地给患者进行术前教育,对吸烟者术前十五天要停止吸烟,减轻体重。由于有些患者不按医嘱和治疗规程办事,所以我们必须把注意力转向督促患者执行规定的保健活动上来,让其意识到发生并发症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费用,同时增强他们对这种疗法的信心,示范有规律的呵欠动作。护士要认真说明这种疗法的重要性,同时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让他们知道即时得了肺不张的并发症,只要按照期望的呵欠动作的疗法去做,也能化险为夷。总之,护士应积极地做好术前指导。

3.2 肺不张的术后护理。

3.2.1 呵欠动作的护理指导。对肺不张的预防,呵欠动作胜过一般的深呼吸,是一种自然的深呼气,一旦开始打呵欠,病人即使感到伤口疼痛也无法使呵欠终止,其次诱发呵欠相对比较容易,病人很了解打呵欠是什么样的动作,只需指点或鼓励病人或护理人员先作示范动作,更能激起病人打呵欠。一次可保持3-5分钟,可使萎陷的肺泡再度扩张,并有较高的肺泡充气压力、较长充气时间及最深呼气量,可有效地预防肺不张,特别是对胸部上腹部的手术病人效果更佳。

3.2.2 翻身、拍背、辅助咳痰。患者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后,即可翻身,拍背,每隔2h翻身1次,以防止分泌物沉积在胸背及肺底部;拍背要有节奏地由上而下,由边缘至中央叩拍患者背部,要求患者进行深呼吸。经过上述措施后痰液大多已从肺泡周围进入气管,或痰液已松动,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深呼吸时,嘱咐患者在呼气的2/3时咳嗽,重复数次,因深呼吸可带出少量肺底部分泌物,配合咳嗽可产生痰液移动及加强咳出效果。

3.2.3 视患者病情可适当给予辅助治疗。辅助治疗有雾化吸入、鼻导管吸痰、气管内给药、气囊加压等。为有效抗菌消炎稀释痰液,使痰液迅速排出,保持呼吸道畅通,可采用雾化吸入,有效预防肺不张;病情严重、无力咳嗽或全麻未清醒未撤离呼吸机的患者可采用鼻导管吸痰;在呼吸机撤离前如发现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时可采用气管内给药,使患者会发生呛咳,引起剧烈咳嗽,同时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促进排痰;呼吸音低、呼吸音粗或干湿性口罗音者如采取其他措施无仍无改善,可给予气囊加压通气,促进肺复张。

术后病人的护理措施第2篇

关键词:全麻 术后 护理 康复 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1-0061-02

全身麻醉对病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使全麻术后病人在意识恢复阶段,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呛咳、躁动、寒战、痛苦挣扎等,全麻未清醒前,病人处于意识丧失阶段,为防止各种合并症或意外的发生,必须有专人守护,直至清醒为止。由此,我们主动地采取了一系例对应措施,在提高全麻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面就将我们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麻手术患者共80例,男性41例,女性39例,术前均无严重的心、肺等疾病。

1.2 方法

对手术患者在术后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并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内容包括咳嗽、咳痰、气促、胸闷、恶心、呕吐、、腹胀、呃逆、咽喉疼痛、腰背酸疼,自主活动(功能)恢复的时间,包括翻身、起床、肠蠕动、进食情况。

1.3 结果

全麻术后对病人采取护理措施帮助病人安全渡过了全麻恢复期,使病人在生理、心理上缩短、降低了不愉快的程度,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质量。

2 护理措施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2.1.1全麻未清醒前,下颌关节部位的肌肉松弛,舌根易后坠而阻塞咽喉通道,一般在咽喉部置通气导管,并可通过导管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待病人逐渐清醒,自己用舌将通气导管推出时,可将导管取出。

2.1.2全麻后常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故麻醉未清醒前,病人应平卧头侧向一边,防止唾液和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一旦发生误吸,应立即采取头低位,使声门裂高于食道入口,呕吐物流向鼻咽腔然后从口角流出,此时可用吸引器清除口鼻腔的残余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2 加快物的排泄速度

由于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物可导致通气功能不足,引起吸入物排泄时间延长,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应用与吸入物有协同作用,也可以减慢吸入的排泄速度,致使术后物长时间积蓄,影响术后呼吸、循环、消化等功能。因此,术后加快物的排泄速度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为此,我们在术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2.2.1 加强保暖工作

由于长时间的手术暴露再加机械通气的影响,体热的丢失常较显著,同时术中大量快速输血输液,都可以导致低温。低温抑制了全身的循环和代谢功能,使物的排泄时间延长。因此,手术患者回到病房前,我们就应做好保暖准备工作,使室温保持在20~25。C,增加棉被和棉垫,如有条件,可添置电热毯保持恒温。

2.2.2 高流量吸氧

术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可加快残余物从气道和血液中散发和解离。另外,也可及时纠正术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因此,患者回到病房后,即给予〉5 L/min的氧流量,待呼吸情况、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稳定后,逐步减低氧流量,最后以低流量氧气维持。

2.2.3 维持循环功能

术中正压机械通气使胸内压升高,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手术刺激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使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影响正常的循环功能,这种不良影响常常延续到术后。因此,术后应加强对生命体症的监测,保持有效的循环功能,适当地加快补液的速度,一方面可加快循环代谢功能,使残余尽快排除。另一方面,可弥补术中补液不足、失血、第三间隙形成引起的大量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等导致的血容量不足。

2.3 积极改善呼吸功能

全麻对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是很大的,术后由于全身物的残余作用不同程度地会抑制呼吸中枢而使通气功能减弱、潮气量降低和呼吸频率改变,加之,肌松药残余作用亦可引起不全呼吸道梗阻而导致通气不足,患者会感到胸闷不适,同时,长时间的气道插管,易刺激引起肺部感染致咳嗽、咳痰频繁,因此,术后积极改善呼吸功能很有必要。

2.3.1 有效的伤口镇痛

肺容量降低是术后肺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大手术后,因腹部创伤、手术刺激、术后疼痛等因素,使胸、腹的顺应性降低,膈肌运动受限,限制了肺的膨胀。有效的腹部伤口镇痛能恢复正常的腹式呼吸,增加肺活量,改善通气功能,目前我院运用的椎管内或静脉内连续镇痛泵,镇痛效果持续、有效,缓解了疼痛反应对呼吸的抑制。

2.3.2 促进有效的咳嗽排痰

有效的咳嗽排痰,可减少肺不张的发生,并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在有效镇痛的同时,教会病员和家属正确咳嗽排痰的方法,可应用胸壁扣击法、腹壁保护法、喉部按压法、引流法来有效地完成咳嗽排痰。

2.4 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由于长时间的麻醉抑制、手术创伤,水、电解质紊乱,术后紧张焦虑、切口疼痛等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使胃肠蠕动在术后长时间受到抑制。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2.4.1保持电解质的平衡

由于术中失血失液、术后大量引流液的流出,造成大手术后电解质的紊乱,如低钾、低钠可抑制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影响胃肠动力的恢复。因此,术后要严密观察电解质的变化,根据情况,及时补充。一般呕吐、腹泻、肠和胆道引流所致的低血钠,为低容量性低钠,必须既补充容量,也补充钠。

2.4.2肠蠕动恢复的锻炼

一般术后1~3天,肠蠕动逐渐恢复,排气,腹胀自行消退。如术后数日仍未排气,听诊无肠鸣音,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在持续胃肠减压的情况下,可帮助腹部按摩,从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作单向反复按摩,能促进的排气。鼓励患者作肢体伸屈活动,协作变换卧位。也可用针灸疗法来刺激肠蠕动的恢复。

2.5 加强舒适护理

患者在术后有比较多的不适反应,如腰酸背痛、咽喉疼痛、胸闷不适等,因此,我们在术后采取了一系列舒适护理。早期采取半卧位、适时协助改变多卧位方式、配合多软枕衬垫身体支撑点、气垫床的应用,都能避免肌群、韧带、肌腱的过分牵拉伸长,缓解术后腰酸背痛。患者体力有所恢复后,早期督促四肢活动、端坐、行走可疏通经络、促进循环。留置胃管期间,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每日二次,既可稀释痰液帮助咳出,又可湿润温暖咽喉部,减轻疼痛,预防咽喉炎的发生。

2.6 认真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每15~30分钟一次。发现异常体征,应区别麻醉剂的影响或手术后出血情况,以便采取紧急措施,排除险情。

2.7麻醉清醒前,病人可出现躁动不安,如拔管、坠床等危险,守护者必须注意安全,可按医嘱给镇静止痛剂,必要时采用约束带,保护病人的安全。

3 结论

通过将综合护理措施运用于全麻术后恢复护理工作中,加速了病人的全面苏醒,提高了全麻病人的康复质量,减轻了全麻术后呛咳、躁动、痛苦挣扎等症状。从而帮助病人安全渡过全麻恢复期。

参考文献

[1] 谢荣主编. 麻醉学,第三版[M],科学出版社,1994,656~657。

[2] 盛卓人主编.实用临床麻醉学,第三版[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术后病人的护理措施第3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12-02

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进入胸膜腔的气体改变了胸膜腔的负压状态,肺组织部分或者完全被压缩。单侧肺受压不超过30%者临床表现明显,均需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1]。

1 护理

1.1 引流护理

必须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2 保持引流管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 因此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病人于半卧位 。并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 在应用前要检查水封瓶及橡胶管不漏气,通向引流瓶的长玻璃管要插在液面下3~4 cm。在行闭式引流术后24 h内每30~60 min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堵塞。如水柱无波动,检查引流管是否扭曲、折叠或堵塞根据情况及时处理,保持通畅,如病人出现胸闷气促立即通知医生。患者因为负压吸引器连接不宜离床活动。

1.3 注意观察并记录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U,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每日更换水封瓶。如是一次性引流瓶无需每日更换。术后观察有无皮下气肿、气体排出量、颜色、性状并准确记录。因整个系统是个密闭装置,因此经常检查各连接管接口是否松脱,吸引器负压不宜过大,查看引流瓶内水柱波动范围,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 cm。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能随意调节或关闭吸引器。

2 拔管指征

拔管指征48-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方法: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即可拔管,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胸带包扎一天。拔管后观察病人有无胸憋、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原理是利用重力、保持相对密闭,排出胸腔内的积液、积气,恢复胸腔内负压,促使肺膨胀,恢复呼吸功能。因此治疗气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是紧急措施的一种,为此护士必须掌握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常规,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或病情变化,能够立即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参考文献:

术后病人的护理措施第4篇

【关键词】手术护理配合;急诊处理;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其中脑损伤后果严重,应特别警惕。病因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死亡很高,常因严重脑挫裂伤并发脑疝,使得脑干受损从而导致中枢衰竭引起死亡,因此救治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开颅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压力。选取2007年1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37例颅脑损伤患者,就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1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37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123例,女14例,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80岁,平均年龄39.3岁。本组137例患者均进行影像学检查(CT扫描):脑挫裂伤和脑内血肿14例,硬膜外和硬膜下出血114例,颅脑损伤、颅脑骨折9例。137例颅脑损伤患者经手术抢救成功120例,成功率为87.59%,死亡17例,其中7例在手术过程中死亡,余10例主要因严重脑挫裂伤并发脑疝,使得脑干受损从而导致中枢衰竭引起死亡。

2 术前护士配合

2.1 仪器准备 接到手术通知后,护士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采取的方案;准备好手术室,调节室温给患者和救治人员良好的手术环境;迅速准备好开颅工具,以及手术过程中会用到的器械设备:心电监护仪、电动颅钻、手术头架、麻醉机等。

2.2 药物准备 林格液、甘露醇、氟美松、脱水剂、代血浆、抢救药品等。

2.3 病人准备

2.3.1 保持静脉通道顺畅 病人在进入手术室后,护士应迅速采用静脉穿刺技术给患者开放静脉通道,如有特殊情况可选用深静脉插管或者颈外静脉穿刺,维持静脉顺畅;当患者口腔分泌物过多时应迅速清理呼吸道,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对于躁动不安的病人,为防止其坠床或损伤,需及时约束患者的四肢,以防由于躁动而引发脑组织外溢。手术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状况、生命体征等的变化。

2.3.2 病人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患者的选择原则是以保持呼吸道顺畅,并且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便于手术和抢救。通常情况下选用仰卧位,也可使用头架固定头部,将背部稍微垫高,防止压迫颈动脉、气管和头颈扭曲。

2.3.3 备好消毒用品 准备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手术中协助医生清理伤口,清除创伤部位的异物和污染物,谨防手术切口感染,常规全头皮肤进行消毒。

3 术中护士配合

3.1 巡回护士的配

护士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选择易穿刺、血管粗并且容易固定的位置。同时护士要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迅速地补充血容量以及脱水剂,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深静脉穿刺,既能够调节输液总量,又可以监测静脉压。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对于躁动不安的病人,为防止其坠床或损伤,需及时约束患者的四肢,以防由于躁动而引发脑组织外溢。

在手术抢救过程中,护士要做好“三查七对”工作。严格手术抢救的流程,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在治疗中,要注意室内温度,当患者体温过低时,要升高室温并且棉被保暖。由于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时间一般较长,出血较多,所以术中要注意保持吸引通畅。

巡回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突况要及时观察分析、快速反应,不能够慌乱,做到镇定自如、急中求稳,稳中求胜。护士在手术开台时,调节灯光确保良好的视野,及时补充消耗的药物,同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3.2 器械护士配合

准备好所需物品:常规消毒铺巾、生理盐水、肾上腺素等。在手术医生结束后,应迅速清点棉布、缝针等无误后逐层关颅,做到又快、又准、又稳,忙而不乱,紧而有序。积极配合医生,使手术顺利进行并降低手术时间。

137例颅脑损伤患者经手术抢救成功120例,成功率为87.59%,死亡17例,其中7例在手术过程中死亡,余10例主要因严重脑挫裂伤并发脑疝,使得脑干受损从而导致中枢衰竭引起死亡。

4 讨论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死亡很高,常因严重脑挫裂伤并发脑疝,使得脑干受损从而导致中枢衰竭引起死亡。手术治疗选择恰当的开颅时机和手术方式,及时清除血肿减压、止血,防止颅内高压进一步恶化是治疗颅内出血的关键。因此,巡回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突况要及时观察分析、快速反应,不能够慌乱,做到镇定自如、急中求稳,稳中求胜。器械护士再配合医生时要做到“快、准、稳”,使手术顺利进行,为抢救成功创造机会,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江基尧,林兆奋.282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原因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1997(2):12.

[2] 周良辅.神经外科手术图解[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杜,1998:225―247.

[3] 谭翱.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5):317―319.

[4]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83―285.

术后病人的护理措施第5篇

【关键词】 乳腺癌病人;心理特征;护理干预;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34-01

当前,国内大部分医院都是采用切除手术来治疗乳腺癌病人,由于切除手术导致患侧肢体功能障碍、乳腺缺损、胸部外形破坏等,致使病人的生存品质有所下降,并且承受了非常沉重的心理压力[1]。文中针对乳腺癌病人术后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病人的心理提出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乳腺癌病人,全部为女性病人,年龄在36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岁。病人的文化程度为:小学10例,初中25例,高中44例,大学及大学以上11例;职业:家庭主妇16例,农民15例,工人34例,干部13例,其他22例;癌症分期:33例二期,42例三期,25例四期。

1.2 研究方法 充分运用癌症病人生存品质调查表,并且实施必要的修改制定,为预防主观评定误差的情况,必须依靠经过培训的专职人员来调查。运用访谈与观察的模式,根据测评表来进行填写,针对乳腺癌病人应用焦虑自评表以及抑郁自评表来实施心理评价、统计学处理,并且要实施统一研究归纳;具体调查内容包含:疲劳、食欲、睡眠、性生活、日常生活情况、面部表情、社交活动、朋友的理解与配合、爱人的理解与支持、自己对于疾病的认知、自己对于治疗的态度以及各类精神指标等。当中,疲劳、食欲、睡眠、性生活、社交活动、日常生活情况以及面部表情等是生理与躯体因素指标,其余的均为心理因素指标。将每项指标都划分成为五个等级,得分根据等级1至5分,比如食欲项目,1分的标准为基本不进食、2分的标准为为食量较低于正常食量的一半、3分的标准为食量大约为正常的一半,4分的标准为食量只是轻微降低,5分的标准则为正常进食[2]。全部得分12分则为最低分,60分为最高得分。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医院聘请专家来对结果实施评估,并由专业的护士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之后再分析护理干预的效果。

1.3 研究数据 全部利用软件SPSS12.0进行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计量资料加以表示,应用t检验。

2 乳腺癌病人的心理特征

2.1 恐惧、焦虑 乳腺癌手术对于病人的身体产生巨大的破坏。病人感到自身丧失了作为女性的第二性征,担心自身丧失了吸引力,并且担心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夫妻之间的关系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心理恐惧、社交障碍、失眠以及抑郁的情绪。患者通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衰减、食欲不振的状态。

2.2 猜疑、自卑或嫉妒 病人自我认为存在生理方面的缺陷,从而出现自我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敏感多疑、自信心不足、自暴自弃、自卑、易发怒、易激动,并且非常容易曲解他人的好意。

2.3 期待、依赖心理 一些乳腺癌患者无法正确面对这次手术,在手术完成以后,一直在观望医护人员、丈夫以及家属的一言一行,以及他们对于自身的态度,乱发脾气的情况时候发生,希望可以获得大家的重视与关爱。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评估患者状况 收集的资料应当包含乳腺癌病人的情绪、性格、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情况以及家庭状况,评估病人的社会关系、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对于病人的支持程度。从而对病人有一个细致的了解,方便制定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策略。

3.2 健康教育 在乳腺癌患者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必须要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必须要注重患者的形象与尊严,通常可以指导患者一些类似于衣着打扮方面的知识,指引病人怎么没遮挡自身形体的缺陷,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重视健康一侧的检查,培养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再为病人配备合理的饮食,正确规律的作息时间,从而有效降低病人的焦虑情况[3]。

3.3 社会支持 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护理人员要积极调动乳腺癌病人的家属、同事以及朋友对于病人的支持与理解,从而让病人在精神层面获得对应的支持,进而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术后的治疗与生活,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应当主动鼓励病人尽量完成自身可以完成的活动,从而尽快去适应社会生活,并且适应家庭与社会的角色[4]。

3.4 心理支持 在手术以后,病人的自信心遭受了严重的损害,态度十分悲观,并且因为女性特征出现变化,导致其预后的生活品质不断降低,严重影响了病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给予病人积极的鼓励,让病人发泄不良情绪的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帮助病人:①信心行为确认。要给予病人足够的信心,让其明白疾病是可以康复的,让病人可以保持乐观的态度以及开朗的心态,从而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此外,还应该根据病人的经济条件与自身需要,要向病人提供一些能够弥补缺陷的措施,例如重建或者佩戴特制乳罩等。②心理认知。向病人宣教关于乳腺方面的疾病常识、治疗措施以及康复措施等,让病人对于乳腺癌有一个充足的认识,从而采用理性的态度去接受现实。

4 结 果

心理干预前后量表评分比较见表1。

5 讨 论

乳腺癌属于女性疾病当中非常常见的恶性毒瘤,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严重威胁着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全球每年大约新增110多万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并且约有40万以上的女性因为乳腺癌死亡。科学在不断进步,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临床中可以运用中医、重要、手术、化疗、放疗等许多治疗方式来治疗乳腺癌病人,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病人手术以后,医院通常护士了针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导致病人术后的生活品质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了评估,同时借助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诸多不良心理因素加以改变,目的是为了促使乳腺癌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与面对现实,提高其情绪调节能力,最大限度地改善其睡眠、食欲,且得到其同事、家庭以及配偶的配合与理解。本研究证明,实施心理干预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活状态良好,不仅对乳腺癌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手术治疗的态度积极,更重要的是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郑日嫒,卢梅,洪霞凤,罗荣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0(02).

[2] 杨晓莹,许瑞华,张代英,刘兴凤.30例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分析及护理[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0(05).

术后病人的护理措施第6篇

[关键词]镇痛泵;护理;不良反应

我院自2007年以来引进了DDB-I-B型微电脑电动注药泵,该泵操作简单,全中文提示,液晶显示屏显示机器运转情况和可供使用者调节的给药参数,如持续给药,自控给药等,并且具有电子锁定功能,可满足各使用人群、个体差异,在疼痛方面,尽可让病人主动参与治疗过程,增加可控制性。在临床上取得了较满意的镇痛效果,现我科自2007年以来对2A00例术后患者应用自控给药(pcA)镇痛泵的观察护理及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200例,其中男性123例,女性77例,年龄12―80岁,平均年龄47.5岁。其中上肢手术29例,下肢手术89例,颈部,腰背部手术82例。连续硬膜外麻醉下52例,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148例为静脉镇痛泵。用三通接头连接输液针头和镇痛泵。其中发生低血压8例,低血压性高甲1例,尿储留20例,恶心和呕吐15例,烦躁及神智恍惚3例,嗜睡3例,用药过量至呼吸抑制1例,腹胀4例。

1.2方法:使用步骤分加液、装夹、设置、排气、运行五个操作程序。

1.2.1镇痛泵药液的配制:硬膜外镇痛泵用罗哌卡因20mg、芬太尼2支(即200ku),昂丹司琼160mg加0.9%生理盐水150ml.。静脉镇痛泵用曲马多100mgx5支,芬太尼2支(即200ku),昂丹司琼160mg加0.9%生理盐水150ml.。加液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用注射器将配置好的药液从螺纹接头处注入配用液袋袋体(注入的药液应小于液袋容量)。检查液袋袋体内是否有气泡,如有气泡,必须用注射器将气泡抽尽后关紧管夹,即可待用。

1.2.2排气:在注药泵和配用液袋及输夜导管连接好并设置好参数后(尚未接入人体前),按住“确认”键不放,即可快速排掉输液管里的气体,输液管远端出现水滴后,松开按键,排气结束。

1.2.3运行:将排好的镇痛泵输液管连接静脉留置针或硬膜外导管,按持续量给药,一般为2ml/h输入,药物剂量小,能维持稳定的血浆药物浓度,镇痛效果持续稳定[1],同时为满足病人的个体差异,注药泵在运行状态下可实施一次泵入量(pcA剂量),约1.5ml/次。

2术前护理

2.1使用前对护士进行培训加强对护士的培训,请麻醉师讲解及示范,使每个护士都能掌握镇痛泵的使用方法。

2.2加强术前的健康宣教护士应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情况,让患者明白疼痛不仅是一种严重的不能忍受的感觉,而且不利于术后恢复,并告知使用镇痛泵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镇痛泵输液管连接静脉留置针或硬膜外导管,患者不会感到不适或不方便,止痛药不会引起成瘾性,不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并可以缓解大部分疼痛,甚至不痛,这样可以保证患者的正常睡眠,有良好的健康情绪,有利于患者康复。

3术后护理

3.1术后将镇痛泵放在患者枕旁,说明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果疼痛剧烈不能忍受,就按一下pcA键可实施一次泵入量(pcA剂量),约1.5ml/次。30min后患者疼痛仍未减轻,应及时通知麻醉医师,调整镇痛泵止痛药的剂量,不可继续按pcA键,以避免药物过量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我科曾发生一例病人及家属未听清楚麻醉医生的交代,病人疼痛时持续按pcA健,导致病人昏迷,经抢救后病人转危为安。

3.2硬膜外导管穿刺部位用贴膜固定,其余部分用胶布固定后从颈下引出,防止脱落;协助患者转换时应防止导管脱落或扭折,并观察置管处有无红肿及分泌物;一旦导管脱出,不可将硬膜外镇痛泵连接在静脉输液器上,应及时报告麻醉医师处理。静脉给药也应注意镇痛泵与输液器连接的好坏,以防脱离。

3.3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尿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4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4.1呼吸抑制镇痛泵止痛药物(芬太尼)对患者的呼吸有抑制作用(尤其对老年人、低血容量、持续给药患者),病人应常规上心电监护及低流量吸氧,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特别是在术后6h内,患者常规吸氧12~24h,注意呼吸频率、幅度,对原有呼吸系统疾患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4.2血压降低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较高,加上硬膜外局麻药的降压作用,可使血压降低,所以术后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补足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当发现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10%时,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当血压较基础压下降20%时,则应暂停使用镇痛药,输液500~1000ml后,再视医嘱处理。

4.3体温降低由于术中麻醉,大量输血、输液,术后镇痛泵等因素,术后可出现体温降低、寒战,因此,术后返回病房应立即测量体温,低于35.5℃,应每30min测1次,加强保暖措施。可以使用电热毯保温,但禁用热水袋,以防烫伤。

4.4嗜睡PCA中的芬太尼,曲马多为麻醉强镇痛药,使用后患者可能出现嗜睡现象,应加强巡视。如患者出现嗜睡、表情淡漠,R

4.5烦躁及神智恍惚pcA中曲马多有情绪不稳、欣快、认知和感觉障碍、精神混乱、幻觉等副作用,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和表情,语言表达能力。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按医嘱给予相应的处理。我科曾出现3例病人,年龄在60一75岁之间。所以对老年人更应严密观察神智及语言表达。

4.6下肢感觉与下肢血液循环的观察术后患者下肢麻木与麻醉作用没有完全消退、感觉神经没有恢复有关,一般6~8h下肢麻木可消除,再加上应用PCA镇痛,下肢麻木时间会延长,因此在巡视时要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恐慌。另外,还应观察术后患者的加压包扎是否过紧,肢体有无肿胀、缺血,密切观察指、趾的颜色及血运,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医生汇报,及时处理。

4.7皮肤的观察PCA的镇痛麻醉作用可产生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从而限制患者的活动。下肢活动受限,导致足跟部长时间受压,从而引起足跟部溃疡,加之术后6h内一般常规选择平卧位,因此要加强护理措施,防止褥疮发生,术后6h内每2h按摩受压处1次,四肢感觉恢复后,指导患者主动加被动活动肢体,足跟部可垫上衬垫。

4.8尿潴留的观察及处理在巡视时,经常查看膀胱充盈度,并督促患者小便,在护理中,对留置导尿管的病人,要注意重点掌握拔管的时机,一般拔除尿管时间静脉镇痛泵在术后6一12h,硬膜外镇痛泵为12一48h,膀胱充盈后拔除尿管,95%的病人都能自行排小便,对少部分不能自行排小便者,我们采用听流水声及人工排尿,方法:当膀胱胀满时,操作者用右手由外向内按摩病人的下腹部膀胱区,待膀胱缩成球状,紧按膀胱底向前下方挤压,在膀胱排尿后用左手按在右手背上加压,待尿不再流出时,可松开再加压1次,将尿排尽[2]。98%的病人通过第1次或2次按压后都能自行排小便,2%按压无效,唯一的办法是行持续导尿6一24h或待停用镇痛泵后,拔管前试行夹管1天,以锻炼膀胱肌自主收缩功能,同时重视留置导尿的护理,防止尿路感染。再次拔除导尿管后基本上都能自行排便。术前要注意膀胱功能训练,拔除尿管后嘱患者多饮水,尽早自行排尿。

4.9恶心和呕吐PCA的镇痛泵的镇痛药物可催吐化学感受区而引起,可用灭吐灵10mg肌肉注射。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并调节补液滴速。必须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及思想顾虑。

4.10腹胀与麻醉和术后PCA的镇痛泵及卧床有关,由于肠蠕动减弱,便秘,大便干燥,造成排便困难,腹胀,本组4例病人经过清洁灌肠,胃肠减压后腹胀减轻。所以对于卧床病人我们采取术前开塞露肛纳,术后隔日1次。嘱病人多饮水,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勿进食易胀气食物,如牛奶,可乐,豆内等,保持二便通畅。另外,每日行腹部按摩,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腹部放松。双手重叠,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置于右下腹部,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沿升结肠、降结肠、已状结肠方向反复推展按摩,使腹部下陷约1cm,幅度由小至大,直至产生肠蠕动。每日1次,每次10一15min,于早餐后或排便前30min进行。

5小结

自控镇痛泵为骨科术后患者获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但临床须严格控制用药量,加强巡视,防止意外发生,尤其对老年人。应该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神智,血氧饱和度,另外,恶心呕吐,尿潴留,腹胀,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患者的思想负担。所以,护理的重点是要及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心理和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结合。保证患者的正常睡眠,良好的健康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术后病人的护理措施第7篇

目的研究为接受腹部手术的病人采取疼痛护理措施进行看护的实际效用。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到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60例,这些病人的手术部位均为腹部。以平均分组的方式把其中的30例病人归纳到实验组中,其他病人则纳入对照组。采用普通看护方式为对照组的病人实施护理,同时采取疼痛护理措施为实验组的病人进行看护,统计并对比两组病人的痛感缓释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痛感缓释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佳P<0.05。结论为了帮助接受腹部手术的病人消除腹部的痛感,护理人员要积极采取疼痛护理措施帮助病人进行护理,巩固治疗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

腹部手术;护理干预措施;术后疼痛

0引言

在临床治疗中,有许多疾病都必须通过腹部进行手术治疗,并且在手术完成后,病人的手术部位会产生剧烈的痛感[1]。为了巩固实施手术取得的效果,护理人员应该运用疼痛护理方式尽量帮助病人消除腹部的痛感。为此,作者立足参与临床看护工作的经历,研究为接受腹部手术的病人采取疼痛护理措施进行看护的实际效用,详细实验情况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到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60例,这些病人的手术部位均为腹部。以平均分组的方式把其中的30例病人归纳到实验组中,其他病人则纳入对照组。实验组有17例病人为男性,其余13例为女性,本组的病人在17.6至70.3岁之间,平均为44.6岁,有7例病人接受剖腹分娩手术,有6例病人接受切除胆囊手术、有9例病人接受阑尾切除手术,有8例病人接受胆结石清除手术。而对照组有15例病人为女性,其余15例病人为男性,本组的病人在18.2至71.5岁之间,平均为45.7岁,有8例病人接受剖腹分娩手术,有9例病人接受切除胆囊手术、有8例病人接受阑尾切除手术,有5例病人接受胆结石清除手术。两组抽样实验的例数相等,同时性别资料、年龄数据无显著差别>0.05,因此作为实验的样本具有对比价值。

1.2实施护理的措施。

1.2.1对照组。对对该组病人实施普通的看护措施。

1.2.2实验组。

(1)科普保健知识:在调理恢复阶段,护士必须给病人开展健康知识信息的科普工作,让病人了解恢复期间,腹部手术创口产生痛感是一种正常的情况,不需要太过担忧,只有随时保持心情愉悦并遵照医生嘱咐定时、定量服用药物,才可以确保手术的效果。此外,护士可以让家属带一些有助恢复的食品到医院给病人食用,使病人可以尽快复原。

(2)调节护理:在手术完成后的初期阶段,如果病人的动作较大或经常移动极有可能会导致腹部创口开裂,使病人感到剧痛。为了防范此种情况,护士要对病人进行调节护理,叮嘱病人尽量在病床上保持平躺,如果需要移动必须通知护士。

(3)心理安抚方法:为了帮助病人消除对手术的阴影,使病人能够分散对腹部手术创口的注意,护士可以采取疏导心理的措施帮助病人消除恐慌、焦急等不良心理情绪。同时,护理人员也可以抽空与住院的病人进行沟通,引导病人回忆一些愉快的事情,从而在心理上达到缓释痛感的效果。

(4)调节进食规律:护理人员要督促病人按时吃饭,同时必须为不同的病人设计有益于身体恢复的进食餐单或食谱,提升病人身体的复原能力,增强病人的抵抗力。

(5)实施用药护理:部分病人在恢复期间腹部的手术创口会产生强超出病人承受范围的疼痛感,为了迅速帮助病人缓释痛苦,护士必须在遵守医嘱的前提下,给予病人适量的镇静药剂。若注射后病人腹部的疼痛没有任何缓解,护士必须立即向医师报告。

1.3效果评定方式。

以病人腹部痛感的缓解情况为标准对护理效用进行评定:①显效:实施干预之后,病人腹部的痛感以及不良情绪完全消失。②有效:实施干预之后,病人患部仍有轻微的痛感,但不阻碍恢复进度。③无效:腹部痛感没有任何缓解。

2结果

采取护理措施之后,多数病人腹部手术创口的痛感均得到缓释,实验组的疼痛缓释有效概率比对照组高P<0.05。

3讨论

当前许多疾病在进行治疗时都必须通过腹部实施开腹手术,因此病人在恢复期间经常会感到腹部的手术创口十分疼痛。如果痛感过于剧烈,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疼痛干预方法,尽量帮助患者消除身体上的痛苦[2]。在上文中,笔者分析了为病人实施疼痛护理取得的实际效果。由统计数据可知,采取护理措施之后,多数病人腹部手术创口的痛感均得到缓释,实验组的疼痛缓释显效概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

总之,在手术完成之后,为了提升病人身体的复原速率,护理人员要积极采取文章所介绍的疼痛干预措施帮助病人进行护理,这样才能达到巩固手术治疗效果的目的。

作者:姚玉杰 单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区新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