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冷链物流业务模式(合集7篇)

时间:2023-09-11 17:26:04
冷链物流业务模式

冷链物流业务模式第1篇

内容摘要:由于我国冷链技术的发展,冷冻类食品能存放较长的时间,这些都使得冷链物流引入供应链金融成为可能,本文初次将供应链金融引入到冷链物流中,并进一步探讨了供应链金融的几种业务模式。

关键词:冷链物流 供应链金融 角色定位 业务模式

冷链物流概述

所谓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冷链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冷链物流过程。由于生鲜食品易腐变质,产品必须在流通的全过程中持续保持适宜的温度,并迅速周转,因此冷链物流必须使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所有环节紧密衔接,并配以合适的设备、统一的管理,方能保生鲜产品的质量。目前最主要的控制成本的途径是由运输成本控制、配送成本控制、库存成本控制、管理成本控制等组成,其中运输成本所占的比例最大,库存成本则相对最少。

运输成本控制:冷链物流的运输过程包括两次,首先是从冷库到配送中心,其次是从配送中心到销售商。因此为了适应每个阶段的需求及当前冷链物流的发展,急需小批量的小编组机冷车及备有制冷及保温箱的冷藏车,并采取铁路、公路、水平多式联运的组织方式。此外,配以EDI等信息技术进行全程温度测控,加大对装卸冷藏运输车辆的考核力度,缩短运输期限也是防止运输成本增加的有力措施。配送成本控制: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是多品种小批量的运输,因此可以和许多企业共同配送,这样不仅能提高车辆装卸率,更重要的是降低配送成本。此外,针对大量的小订单、配送网点及复杂时间窗等问题,可以采取合并小订单,整合配送网点,合并时间窗等方式来减少运输成本。库存成本控制:制冷系统、冷库库房建设、冷库设备等的投资都很大,但是我国目前冷库空置率却非常高,因此冷链生产企业可以借助库存信息体统在平衡过期和缺货的条件下确定最佳订货点,充分的利用库存,降低冷库空置率。此外,保持库存的持续性、稳定性,并避免因食品分类储存的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管理成本控制:库存控制系统、顾客服务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的使用, 即可使冷链物流方向正确,又可充分利用现有冷链设备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库存控制系统中的库存数据、顾客服务系统中的销售汇总数据能为企业的采购提供依据,仓储管理系统中提供的各种预警(过保质期产品的报警和在库存品的库龄分析等)能使仓库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管理信息系统的引入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扩大了企业的利润。

另外,为节约成本,企业往往在经营过程中把冷链环节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冷链物流作为对基础设施、技术含量、操作要求都很高,企业如果选择自营冷链物流,就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这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说是不可取的。物流外包是冷链食品企业节约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可以提高经营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让供应链金融引入到冷链物流中成为可能。冷链总成本的降低,除了使用通过协调和整合达到运营优化的策略以外,在资金流与物流的集成过程中,嵌入金融创新产品,即引入供应链金融,可以达到更好的优化效果。

供应链金融概述

(一)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简单的说,就是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协作,从整个产业链角度考察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为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捆绑在一起,并为其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特定商品的供应包括原材料采购、制成中间品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其中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之间相互协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供应链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往往在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要求苛刻,从而给这些企业造成巨大压力。而上下游配套企业往往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金融机构融资,结果最后造成资金链十分紧张,整个供应链失衡。

如果按照传统的审贷标准(见图1),凭抵押担保或靠报表分析,中小企业很难进入银行的视野,而如果把中小企业放到产业链上评判,由于供应链上下游有稳定的销售管道和资金往来,供应链金融就突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评级授信要求,也无需另行提供抵押质押担保。商业银行运用供应链金融业务,依托实体经济中供应链上的真实交易关系,利用交易过程中的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以及未来货权作为质押或抵押品,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一系列融资产品,乃至在此基础上为整个供应链或供应链上某一段所有企业提供金融解决方案,由此切实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冷链供应链金融(见图2)是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协作和财务的交叉学科,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手段,通过规划、指导、控制一个组之间的水平金融资源的流通,为一个供应链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以及外部服务供货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共同创造价值的手段。

(二)冷链供应链金融构成要素

金融机构。泛指能够提供贷款的机构,它们在供应链中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银行通过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合作,配合企业供应链的各个阶段,针对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企业存货专门设计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核心企业。指在供应链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能够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流和资金流产生较大影响,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核心企业可以为其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相关的担保。核心企业依靠自身的优势地位和良好信用,通过担保和承诺回购等方式帮助供应链中的弱势企业进行融资,维持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合作关系,也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壮大。

上下游中小企业。指供应链中的处于核心企业上游或是下游的弱势企业,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需求者。由于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低,信用较差,资产较少,一般金融机构不愿意向它们进行贷款。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冷链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要协调者,一方面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冷链物流、信用担保服务,另一方面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监管、拍卖等),搭建银企间合作的桥梁。我国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都是从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色定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第三方物流企业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丰富,其运作的效率和提供的服务可能会影响供应链的竞争力。陈祥锋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资金不足供应链中所提供的不同服务,尝试性的把第三方物流企业分为三类:传统角色、角色、控制角色,本文把这种分类同样使用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中。

(一)传统角色

传统角色是指为供应链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此时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激励仅仅是物流提供商的激励,即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使得供应链的企业可以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如果供应链是资金不足的供应链时,作为传统角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仅是提供物流服务,而资金不足的企业可能从金融市场获得融资服务,也可能不会在金融市场获得融资服务(见图3)。

(二)角色

角色是指在企业需要融资时,往往会求助于银行以获取贷款服务,然而银行由于担心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较大,可能会不愿意提供贷款服务。但是这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与银行结成联盟,因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供应链的整个过程,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过程,对供应链各相关企业的运营状况了解较深,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银行监控借款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以及监控其它的为借款所提供的质押物等,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从而愿意为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见图4)。

(三)控制角色

这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在资金不足的供应链中起主导的作用。由于自身信息的优势,以及监控和跟踪物流运作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愿意为资金不足企业提供替代采购的服务,并且愿意为资金不足的上下游企业提供采购服务或是提供延迟支付信用合同(见图5)。

供应链金融主要业务模式

(一)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于角色下的融资方式

1.仓单质押模式。仓单质押也被称为基于权利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是指借方企业以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开出的仓单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信贷业务,或是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作为特定债权的担保。担保法明确规定可以质押的权利分为四类:汇票、支票、本票、债权、存款单、仓单、提单;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依法可以质押的其它权利(见图6)。

2.存货质押模式。存货质押模式也被称为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是指借方企业将其拥有的动产作为担保,向金融机构出质。同时,将质物转交给金融机构制定的仓储中心进行保管,以获得贷款的业务活动。或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担保法规定以该动产折价或是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见图7)。

3.保税仓模式。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应付账款模式,是指在作为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生产商承诺回购的前提下,由融资企业向银行申请以买方在银行制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获得银行贷款额度,并以由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服务。保税仓业务除了需要处于供应链上游的核心企业(生产商)、下游的融资企业(经销商)和金融机构参与外,还需要物流企业(仓储监管方)的参与,负责对质押品的评估和监管(见图8)。

4.NRF-LC服务模式。NRF-LC服务模式即基于应收票据管理的物流金融模式,这种模式可看作是在仓单质押于保税仓业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业务模式的参与主体包括金融机构、大型物流企业、融资需求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具体流程是,大型物流企业依靠自身强大的实力及良好的信誉与融资需求物流企业的客户签订物流服务合同,为客户企业制定量身定做的物流方案,然后将该业务外包给融资需求物流企业。这样大型物流企业为融资需求物流企业及时进行资金结算,盘活了物流渠道中的“停滞”资金。这种模式将中小型物流企业涉入供应链金融领域,符合我国物流行业现状(见图9)。

5.应收账款模式。应付账款模式(保税仓模式)和应收账款模式都是仓单质押模式的两种不同类型。应收账款就是融资企业对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担保物,向金融机构申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由金融机构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式。该融资模式下,债权企业、债务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参与其中,且债务企业也将承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物流企业作为仓储监管方也要参与,负责对质押品的评估和监管。此外,“池融资”作为一种新兴融资模式,属于应收账款的一种,也赢得了众多融资企业的信赖(见图10)。

6.物流保理模式。保理是国际贸易中以托收、赊账方式结算货款时,出口方为了避免收汇风险而采用的一种请求第三者(保理商)承担风险责任的做法。随着保理业务的迅速发展,物流企业开始认识到这一业务的巨大潜力和自身从事保理业务的潜在优势。因此,UPS于2000年开始推出物流保理业务。物流保理的运作过程是,客户在其产品置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监管之下的同时就能凭提单获得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预付的货款,货物运输和保理业务的办理是同时进行的。随着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越来越多的介入到客户的供应链管理中,其对买卖双方的经营状况、资信程度都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在进行评估时不仅手续较金融机构更为简洁方便,而且其风险也能够有效降低(见图11)。

(二)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于角色和控制角色之间的融资方式

授信金融模式是指金融机构根据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及信用程度,授予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物流企业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的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而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见图12)。

(三)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于控制角色下的融资方式

高级运作模式是指对于实力雄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集信贷的提供者和物流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于一身,开创物流金融融资的自营模式。它是物流金融高层次的运作模式,其对物流金融提供者有较高的要求,如:物流金融提供者应有自己全资、控股或参股的金融机构(见图13)。

由于传统角色定位下,物流企业并未参与金融业务,所以本文并未给予说明。而当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控制角色时,其收益将是多方面的,甚至高于传统角色和角色,而分期支付也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一种与经销商一种共享市场风险的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销商的市场风险。本文试图将供应链金融引入到冷链物流中,进一步提出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增值途径,文中的仓储中心或物流企业可以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可借助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客户资源和融资管道,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争取客户资源、拓展业务,最终提升物流企业服务。文章只是做了浅显的介绍,其具体操作还有待于学者们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晓兰,谢美娥.冷链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思路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0)

2.何涛,翟丽.基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物流科技,2007(5)

3.刘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分析―基于供应链金融创新的银企双赢模式[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9(5)

4.陈哲.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化探讨[J].物流技术,2008(4)

5.陈祥锋.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6.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SRTP课题组.物流金融中的质押融资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08(45)

冷链物流业务模式第2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物流金融;物流金融模式;风险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编号:7150207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编号:14YJC630120)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冷链物流领域的物流金融模式分析及风险管理研究――以南京中小物流企业为例

收录日期:2016年6月21日

一、冷链物流与物流金融的定义

(一)冷链物流的定义。冷链物流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二)物流金融的含义。物流金融是指在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实现商品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的融资经营活动,最终实现物流业与金融业融合化发展的状态。

二、冷链物流实施物流金融现状分析

(一)冷链物流市场前景。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换挡期、结构调整期和改革开放攻坚期“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冷链物流市场正从基础物流服务模式向物流增值服务模式转变。越来越多的冷链物流领头企业正打算尝试并且超越这个阶段,通过对供应链上下游的整合,向着综合性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方向发展。这几年冷链物流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市场前景广阔,物流金融需求旺盛。

(二)冷链物流金融现状分析

1、规章制度的基本完善。目前,冷链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制度环境越来越完善,法律的支持和政策的允许也促使冷链物流业务的迅速开展,国家法律政策的认可和支持使其体系构建不断发展和完善。

2、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基本完成。我国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冷链物流体系已初步成型,并日益成熟和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已悄然形成。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在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化方面已初步完成了基础业务系统的建设。

3、业务需求潜力大。我国生鲜产品不仅产量巨大,而且人均消费量每年也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因此,在此基础上,我国生鲜产品产量仍保持快速增加的态势。

综上,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市场前景光明,在冷链金融业务的开展方面拥有良好的基础,潜在的发展市场不容小觑。

三、冷链物流金融业务开展模式

(一)物流金融传统业务模式。物流金融主要运作模式为资产流通模式、资本流通模式、综合运作模式,主要产品有信用证担保、仓单质押、买方信贷、授信融资、反向担保、保兑仓等多种产品和金融机构合作模式。金融机构对冷链物流企业的融资主要表现在信用贷款、仓单质押、贴现、融资租赁、有价证券的交易和担保业务中。

(二)针对冷链物流金融的创新业务模式

1、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模式。对于冷链供应链物流企业来说,其产品对低温环境要求较高。与普通物流企业相比,冷链物流企业的建设成本更大,需要更高的运营成本。所以,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多种抵押担保方式,积极支持优质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表1)

2、基于冷链物流行业协会参与下的物流金融模式。中小企业冷链物流金融的风险在于其业务基础是分散的个人信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协会将分散的会员以组织的形式动态地联系在一起,规范化管理。在“团购模式”的形势下,将分散的个人信誉转化为集体信用,并设立担保基金,可以集中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担保授信额度,具体操作如图1所示。(图1)

3、基于冷链物流供应链金融模式。(1)供应链金融的贴现模式。作为供应链环节的关键,核心企业在与上下游企业的经济谈判中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可通过与核心企业业务往来将其提供的商业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并将其产品作为质押交移到银行指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该模式的简要流程如图2所示;(2)供应链金融的保兑仓模式。中小冷链物流企业向银行申请采购融资,由银行向核心企业支付集中采购贷款。核心企业将货物作为质押送交银行指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仓储并监管。中小冷链物流企业在规定日期内根据提货向银行分期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而银行根据收到的还款额指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向中小冷链物流企业发货。该模式的简要流程如图3所示。(图2、图3)

4、基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模式。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作为中介服务商,为供应链中各方提供货物加工、运输、仓储、配送的服务,拥有大量稳定的客户群体,同时可以深入供应链的每一环节,能够替代核心企业成为银行对冷链供应链的控制节点。该模式为银行对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由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对和其长期合作的中小冷链物流企业提供快捷灵活的融资服务,并对其融资进行担保,其以客户质押的货物作为反担保。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直接监管质押贷款业务,商业银行不参与该质押贷款的资质审核。简要操作流程如图4所示。(图4)

四、冷链物流金融服务风险分析及应对建议

(一)冷链物流金融服务风险分析

1、法律环境风险。由于冷链金融业务牵扯到各方主体,质押物在流动时容易产生所有权纠纷,而且我国冷链物流金融尚且处在发展的阶段,缺乏可以依据的指导性法律文件。

2、信用风险。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有可能会在质押过程中使用不合法的产品或质量比较差的产品代替优质产品;而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赢得金融机构的资金,从而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资金风险。

3、质押物风险。质押物的风险来源,一种是质押物的特殊性,冷链物流企业的质押物都是生鲜产品,不易储存;二是监管机构即第三方冷链物流机构保管不善。

4、技术风险。在冷链物流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信息网络技术落后,价值评估体系不完善,造成质押物数量和质量不匹配。

(二)冷链物流金融风险应对策略

1、加强信息化管理。冷链物流金融服务开展后,需要对客户价值识别、个性化服务需求等有较高的要求,这些变化迫使银行金融机构收集和掌握大量信息来保证决策的可信度。因此,建立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来有效地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率是必不可少的。

2、拓展冷链物流金融融资渠道。银行可以通过资产重组、资产并购、IPO等方式扩大其市场规模。通过建立风险损失补偿基金和对资金的整合,冷链物流金融运营商可以对中小冷链物流业务中发生的风险承担赔偿责任。

3、完善政策法律法规。由于冷链物流金融业务的迅速发展,参与冷链物流金融的各方主体会变得越来越多,当事人的利益诉求也会变得复杂多样,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理清相关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4、加强人才培养。影响冷链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人才的培养,只有不断地吸引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从整体上规范和创新冷链物流金融业务。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志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2.36.

冷链物流业务模式第3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

一、冷链物流所包含的内容与特征

(一)冷链物流具体内容分析冷链物流通常被人们理解为低温物流,其具有非常大的特殊性。在整个物流过程中,需要让所有物流运输产品保持在一个低温状态下,确保其产品品质。以往在运输禽、蛋、肉、果蔬、海鲜、冰冻食品等都需要应用冷链物流,这就意味着整个物流过程必须要具备全程制冷技术,让所运输产品可以在各个生产流通环节中流通,同时还需要保证相关产品安全与质量。对于使用冷链物流的农产品而言,基本都需要控制好精准的时间与外界条件,利用较为特殊的运输工具,在每一个运输形式中精准把握好运输的时间以及整个物流过程。

(二)冷链物流体现出的特征冷链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特殊的方式,拥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产品运送水平高。对于冷链物流而言,其必须要遵循低温食品质量与冷链流通时间等运送原则,而且要控制好不同产品运送过程中的储藏温度。精准了解不同农产品冷藏之后品质化的各类因素,并制定出相对应的贮藏时间与温度控制标准。(2)产品运送效率高。在运送一些易腐农产品时,需要制定精准的周转方案,其方案体现出的是物流运用效率以及运送水平的高效性。(3)产品运送成本较高。想要让每一个流通领域都能够获取新鲜的农产品,需要保持运送产品一直处于低温环境。这就要求运输工具安装控温装置,并建设起保温仓库和冷藏车。通过构建合理化的信息体系,不断提高冷链物流效率,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冷链物流成本。

二、当前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形成障碍的因素

(一)链条较长,缺少统一指导以往所构建起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链条,主要是以生产农户为其链条源头,然后再逐步分散到各个收货商或者农产品加工作业。在此后,各环节中还会出现零售、中间商、物流企业等多个因素。对于农产品而言,部分产品需要从地里出产之时就处于合理处理,但由于农户缺少科学经验,同时其产品呈现出分散生产的问题,无法获得统一指导,其产品损失率会不断上升。

(二)缺少专业化技术人才冷链物流与传统物流相比,其要求更加严格,需要专业化技术人才的支持才能够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冷链技术涉及了冷冻工艺学、制冷技术等多个学科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在具备较高物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素质人才给予配合。从当前我国冷链物流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来分析,存在着非常大的人才供需缺口。

(三)缺少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当前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几乎所有行业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来发展。但是对于冷链物流行业言,当前却呈现出了信息传递不对称性的问题。这样的一种发展趋势,让冷链物流活动缺少统一管理,无法保证农产品品质。从某个层面来分析,我国当前的农产品物流冷链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缺少齐全的信息设备,其信息网络使用效率不高。导致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尤其是物流链条中需要以多边共赢的模式来实现整个链条的实效性。

(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国当前所开展的农产品冷藏运输,基本以公路、铁路为主。对于铁路运输主要采用了加冰冷藏的方式,并通过不断加冰来实现制冷效果,从而会增加农产品运送时间,。对于公路运输中的机械式冷藏车辆,多数都为国外淘汰产品,而且没有随着设置专职调度,无法对车辆动态进行掌握。而且,参与运输车辆损坏较为严重,无法保证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模式的构建需求。

三、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的构建理念

(一)充分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冷链物流优势电子商务主要是以信息网络为载体,不同企业之间完成交易的一种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已经打破了传统商业模式时间、空间等限制,同时还有效降低了整个交易成本,有效提升了交易效率。电子商务环境下,需要在海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支持来完成,比如:可以把农产品外贸冷链与电子商务平台形成整合,让两方均得到长足、高效发展。(1)合理应用高新技术。冷链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好电子商务模式中较为常见的条形码、POS扫描、EDI等技术,构建一套较为健全且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认真分析整个链条之上,不同企业的需求,并通过信息传递来完成所有环节的协调和统一。(2)应用GPS系统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开展全程跟踪。利用这项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以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并有效确保其运送产品品质。(3)与电子商务平台一起实施柔性化、精确化管理。当前,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了“短周期、多批次、小批量、多品种”等特征。因此,物流配送中心需要在整个运送过程中,精心设计与安排物流作业,将柔性化管理融入具体的管理工作,有效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二)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合理选择冷链物流模式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与当前国家国情为前提,构建出一套适用于零售、供应、消费者需求的外贸冷链物流模式。在选择冷链物流模式过程中,企业应该对此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寻找到一套能够与电子商务模式形成融合的高效性冷链物流链条。灵活运用电子商务模式下所产生的多元化信息,增强冷链物流的实效性。在此环节中,需要针对相关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缺少设备知识的问题,制定出专业化的培训,让其能够与冷链物流企业一起配合,实现专业化、高品质的冷链物流服务的构建。

(三)物流企业需要及进为相关生产企业及农户提供指导外贸冷链物流行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大部分链条中的农户以及生产企业均缺少相应的管理知识,从而无法体现出电子商务的优势。作为整个链条中的核心企业,需要不断地为其提供专业化的指导,让所构建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模式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促进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模式分析

(一)不断健全冷链物流软硬件条件冷链物流体系在进行规划之前,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同时,结合国情以及当前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所表现出的特征与需求,不断健全整个冷链物流的软硬条件。(1)认真规划硬件。产品想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运输,需要运输、仓储以及厂房等多个方面的支持。为此,需要针对性地更新与完善冷藏设施与设备。同时,针对外贸农产品,创新出冷藏冷冻技术,确保冷藏新技术在各农户以及产品加工企业中得到普及。(2)认真规划软件。在此环节中,应该针对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顾客服务、库存控制等四个子系统进行认真分析。同时,让冷链物流与电子商务信息载体形成共享,能够收集到更多精准市场信息,再通过子系统来对相关信息共享给上下游企业。不仅可以提高信息沟通率,还可以更好地针对安全问题提供有效的追溯信息。(3)加大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模式与传统物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需要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化的冷链物流知识培训。增强工作人员温度变化的敏感度并让其具备较强的紧急事物处理能力,确保运送农产品质量得到保障。

(二)积极引入第三方物流完成运输外包构建农产品外贸冷链模式,整个链接投资非常大,对于一些中小型低温产品制造企业而言,必须要降低其运输成本来提高其收益。因此,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方式,并形成有效的商企结盟模式,开展条块状的冷链条,并为不同需求提供个性服务,提高整个链条中客户满意度。

(三)及时构建冷链物流一体化配送模式高效、全面是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核心重点,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模式同样需要以高效、全面的配送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因此,需要加大“链”的建设力度,让其能够更加完整。为了满足这一个发展需求,各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企业需要构建配送中心,方便区域性的配送,并能够快速地农产品产地就完成运输与装箱,并发送到国内外进行销售。这种共同配送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冷链物流运营质量与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还可以减少运营成本,尤其是对于集中处理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业务,还能够增强冷链车装载数量,从而提高了物流交流效率,实现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

(四)积极寻找供应链条中的战略合作伙伴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模式,应该在统一协调方式来,让生产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形成联系。从而让整个链条形成协调发展、利益一体化共同体。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为冷链物流各成员之间提供有效的沟通,从不同程度上降低风险以及外在因素影响,进一步完成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发展目标。所以,冷链物流企业应该针对战略合作伙伴给予综合性评价,让双方合作利益得到保障。

冷链物流业务模式第4篇

回首刚刚过去的2013年,冷链物流产业格局发生了新一轮变化,冷链物流面临企业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电商物流与传统冷链物流融合的多重考验。资本对冷链物流行业的热衷依然不减,跨界冷链与冷链跨越是企业面对机遇与突破传统冷链服务的共同话题。

冷链物流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据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2012年全国年营业额在1000万以上的500家冷链企业的冷库总容量为1900万吨,冷藏车数量为3.2万台。2013年统计显示,在500家规模企业中,106家企业计划购买冷藏车2845台,占总量的9.4%,其中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计划购买1244台,占发展总量的44%;有121家企业计划建库1357万吨,占总量的72%,其中纯第三方冷库经营单位计划建库80万吨,占发展总量的6%。如按一般项目建设周期估算,到2015年500家规模企业的冷库容量将达到3200万吨,冷藏车数量将为3.5万台。照此发展,冷库库容从2008年的850万吨提高到2015年的3200万吨,将提前超额完成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依托巨大的刚性市场需求以及全行业共同努力,犹如异军突起,呈现出整体的快速发展势头。2013年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有3方面:

2013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冷链物流行业政策,使得冷链物流行业面临一个利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尤其在药品经营指标管理规范出台后,对以药品为代表的冷链物流行业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由电子商务发展而产生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冷链宅配,刺激了冷链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

行业发展日趋标准化,业内领先企业的龙头作用日益凸显。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化规范体系逐渐增多,且行业逐渐向综合型冷链物流商集中发展。

冷链物流市场变化状况

货品品类变化

从冷链物流行业整体规模和增长速度两个角度看,目前冷链物流行业的货品品类可以细分为水果、水产品、冷冻食品、乳制品、肉类、蔬菜等。2013年水果和水产品消费量依然较大,多年来始终是重点货品品类,并且随着冷链物流成熟度的提高其需求增速也在逐渐提升。

2013年医药类产品的增长同样不容忽视。近几年由于医药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对经营设施、企业资质等严格审查,医药产品在冷链运输上的占比越来越高。在前100种最畅销药品中,有冷藏温控要求的药品已经占到45%。现在采用冷链物流的医药类产品主要是疫苗和血液制品,未来诊断试剂这一市场将会进一步放开,因此从长期来看行业发展空间良好。

客户渠道变化

2013年最让业内感同身受的,就是由电子商务催生的冷链物流宅配市场的新兴。冷链物流宅配的客户群体按可分为B2B和B2C两个市场。2012年数据显示,B2B占总体市场的3/4,B2C占总体市场的1/4。虽然B2C市场规模较小,但受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从2010~2012年的3年间其年均增速已经达到80%~120%。

由于冷链物流市场的整体发展,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客户购买频次增多,以及生鲜产品尤其是海鲜产品高达50%的毛利率,使得当前电商企业纷纷推出专业的生鲜产品品类,或是加大对生鲜产品品类的拓展。

B2C市场的冷链物流模式主要分为3种类型:通过零售商下单后,由原产地直接配送至消费者、销售给主经销商或供应批发市场。可以看到,这3种模式对冷链物流行业均有强大推动作用。随着各大电商企业不断发力,预计到2015年,冷链物流宅配市场规模可以达到40亿元人民币。

价值链的变化

冷链物流企业由单个环节服务领域逐渐向一站式综合性企业服务领域扩展。与过去相比,综合型冷链物流供应商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企业在服务过程中都逐渐向立体化、跨界方向发展。

当前存在的问题

冷链物流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这些问题成为困扰和制约冷链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在:

我国食品物流体系还不完善: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很多重要的行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高效的整合,部分地区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仍然滞后于食品工业和消费市场需求的发展速度,市场化程度低:目前第三方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大多是由过去冷藏运输或仓储企业转制转型而来,企业规模小、服务网络不健全、市场覆盖面窄,技术素质和职业素养亟待提高,还不能提供完全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食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薄弱,食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相对落后:尤其是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无法集成配套,依然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回顾新世纪以来,物流行业、快递行业都经历了布局扩建、应对外资、盲目发展、产能失衡、整合并购等发展过程,行业经过多次洗牌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冷链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专业细分领域,应多借鉴整体物流发展的情况和运行状态。今日的巨额投资有可能成为以后沉重的包袱,因此,看清行业形势,摸准发展轨迹,才能使企业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资本和网络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影响着企业的日常商务活动。跨界是非专业领域资本投资某一专业领域的商业模式,生鲜电商和连锁餐饮的快速兴起和向冷链物流行业的跨界,对冷链物流行业充满了考验和机遇。

跨界冷链带来的是创新,其接受市场冲击能力、竞争能力、整合能力是传统冷链物流企业不具备的。目前冷链物流行业利润大多低于8%,并非高盈利行业,且专业化程度非常高。需要通过餐饮企业和生鲜电商企业与冷链物流企业跨界合作,在联合的基础上实现跨界多赢,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带来行业新的发展机遇。

冷链物流业务模式第5篇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发展瓶颈;建设思路

[DOI] 10.13939/ki.zgsc.2016.28.042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引发物流模式的新变化,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了机遇。然而,事实上,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不乐观。国内以天猫、顺丰优选、1号店、中粮我买网、沱沱公社等为首的大中型电子商务网站存在配送业务不成熟、配送成本高、效率低、服务水平难以保证等问题。所以,为了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多渠道发展,探索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1 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瓶颈及原因

1.1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滞后

生鲜农产品物流比其他领域的物流更需要基础设施支持,但国内对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生鲜农产品的物流发展。

从硬件上来看,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整体规模不足,市场缺口较大,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同时,在交通运输方面,农村车况路况较差,由于没有专业的车辆运输队,导致公路的冷藏运输量只占25%,铁路的冷藏运输运量占55%。

从软件上来看,我国关键物流节点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周转中心等缺乏冷藏冷鲜技术。同时,我国在自动化冷库保鲜技术、贮藏技术自动化、高密度动力存储(HDDS)、多温控车辆制造、RFID 电子标签及GPS/GMS 相结合的物联网技术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发展。[1]

1.2 生鲜农产品流通率低,配送成本高

《2013―2017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生鲜农产品在运输、储藏等过程中的损失率高至30%,食品冷藏的运输率低至10%,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而发达国家的生鲜农产品损失率则降低至5%,美国在物流环节中的损耗率只有2%,冷链流通率达85%。[1]

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冷链流通率明显较低。而且,我国冷藏车投入大,农产品物流时间长,导致配送成本及销售价格上升,这种“优质难优价”的现象影响企业竞争力。

1.3 生鲜农产品信息市场发展不均衡,法律法规不健全

生鲜农产品信息市场反应速度直接影响物流配送的时效,稍有延误便造成大量生鲜农产品腐烂、变质。由于市场上大多数农产品供应主体仍通过传统方式和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容易出现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等问题。同时大部分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导致其物流配送调配能力不足,无法高效地实现信息共享,不能及时解决相关问题,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2]

我国虽然已有《冷链物流企业服务条件评估》《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等法律法规,但大部分不适用于现在的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尤其针对电商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规范工作还处于议程之外。[3]同时,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监管十分混乱,工商部门、公路运输管理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多头管理,导致监督不够、责任推诿等问题。

1.4 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生鲜电商要想实现发展就需要一批结构合理、数量丰裕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但由于冷链物流的复杂性和电子商务的特殊性,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相较于普通常温物流对从业人员的业务流程管理和网络营销等方面的操作技能要求更高。

目前,大多数生鲜电商企业的物流人员和管理人员只熟悉普通物流操作技能和管理业务,缺乏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系统选型、应用分析、需求调研以及实施规划等能力。企业所需人才存在很大缺口,主要是因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不符,学校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冷链物流专业化人才。同时,该专业普遍没有上岗的资格认证,不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生鲜电商冷链物流的需要。

2 生鲜农产品电商选择的冷链物流模式

对于生鲜电商企业来说,对冷链物流的要求较高,“最后一公里”的冷藏又是重中之重。物流的重要性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物流模式的选择,现在主要的生鲜电商企业物流模式分为三种: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以及两者混合型物流模式。

2.1 自营冷链物流模式

生鲜电商自营冷链物流模式,即生鲜电商企业自建冷库、配送中心,购置运输设备及配备专业的人力资源,掌握整个供应链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由于我国目前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很难灵活地操作配送地点分散、配送批量小、配送时间不稳定等问题的生鲜网购业务。因此,一些有实力的生鲜电商企业会选择自营冷链物流模式,对物流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顺丰优选有自建的冷链队伍,他们将大号冷藏车换成小号冷藏箱,节约了运输成本,使“最后一公里”实现最优化,并最终将有品质保证的生鲜全程冷链配送到消费者手里。目前,顺丰自建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已覆盖全国11个城市。

2.2 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

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是指专业物流公司向委托企业提供系统的物流服务的模式。但全部采用第三方物流会使生鲜电商企业对产品在运输途中的状况和质量难以有效控制,将风险的控制、问题的处理全部转移到第三方物流公司上,容易出现责任的推诿、用户的体验度降低等问题。

1号店是选择第三方冷链运作的代表,但由于建设冷链物流的成本高,1号店初期将生鲜冷链配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并承租第三方冷库。其生鲜业务目前覆盖北京和上海地区,均是通过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模式。

2.3 “自营+第三方”混合模式

生鲜电商发展自营冷链物流体系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可控性、配送灵活高效性,但是额外的人力资源、冷库设施设备等成本阻碍生鲜电商的发展。所以为了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共同承担这些成本,很多企业采用“自营+第三方”混合模式。

京东虽然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和完善的全国物流网络,但由于生鲜食品的配送难度,前期的京东只作为一个平台商,管理着全国300多家生鲜商家,然后由第三方快递公司配送,京东则负责全程监管。

3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思路

3.1 推进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的发展

发展现代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必须依托现代冷链物流技术与设施。针对国内冷链物流现状,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和发展:一是更新现有冷藏设施。大力发展适应冷藏速运业务的冷藏车、控温范围广、适合小批量运输的小组份机冷车,以及能够适应货物多样化和长距离运输的冷藏集装箱等设备。二是研发新型冷藏设备。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设施,开发和应用保鲜储藏新技术,不断提高鲜活产品保鲜和储藏能力,降低生鲜农产品的损耗。同时,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查验与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快速准确的检测设备和试剂。[4]三是加强重要节点设施建设。注重批发市场等重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

3.2 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冷链物流需求,打破物流企业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合理配置资源和健全经营网络,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的优势。另一方面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市场,建立专业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拓展物流业务范围,发展增值物流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3.3 政府细化扶植政策,规范行业标准

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确定不同生鲜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推进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和质量管理体系等专业认证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满足冷链物流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各地政府应对物流企业冷库用地建设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其信息化建设以及冷链运输车辆的购置给予资金补贴。通过建立政府、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的联动机制,构建联盟型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3.4 建立健全生鲜农产品信息平台

一方面,利用信息平台系统提供的生鲜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信息,帮助农户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平台系统的物流信息分享,方便农业种植户选择适合生鲜农产品运输、配送要求的物流企业。同时也能够对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进行监督,督促物流企业提升物流配送组织能力和配送效率。

3.5 加快培养冷链物流复合型人才

重视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冷链物流有效运转的关键,因此,应培养既懂物流又懂冷藏技术的高级管理人才。首先,建议在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课程,定向培养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复合型人才。其次,加强对电子商务企业、冷链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冷链运营的主要模式、了解冷链发展的前沿知识,掌握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最后,通过政府的大力推广,让农产品供应主体意识到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销售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使其掌握基本的电子商务技术和品牌营销等知识,拓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渠道。

参考文献:

[1]李征,刘宏宇,刘永悦.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15(2).

[2]陈乐天,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J].价格月刊,2015(10).

冷链物流业务模式第6篇

关键词: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3-0163-02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生活的追求也逐渐从数量转变为质量。作为关系民生的食品冷链物流也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食品冷链物流是指冷鲜肉、速冻米面、乳制品等易腐食品和鲜活农产品在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直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机械装备技术和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以冷冻冷藏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作业过程;是需要特殊设备、注重储存和运输等物流作业过程的温度和形态控制、投资和费用均巨大的物流作业成本占总成本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物流形式。

据相关机构测算,2012年中国人均冷冻食品消费量为8.69千克,比2002年提高90%。但还远远低于美国人均80千克、日本人均35千克的水平。据科尔尼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冷藏车与冷库平均增长量为38%和40%]。因此,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模式探析

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运作方式多样,总体上看主要有以批发零售商、食品加工商、连锁经营企业等为主体的自营物流、物流战略联盟和第三方物流等三种

模式。

2.1 自营物流模式

目前自营物流模式包括以食品加工企业为主体的第一方物流和以批发、零售、连锁经营企业为主导的第二方物流两种模式。此模式是企业自主投资购置冷链设施设备,自建冷藏库自购冷藏车,运用自有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完成各项物流作业。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运用最为广泛。具有代表性的如大型乳制品、冷鲜肉制品生产企业以及大型连锁超市的自营冷链物流体系。如处于冷链供应链上游的双汇作为食品加工企业、中游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下游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均有自身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自营冷链物流模式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主要是基于两方面:一是冷链物流在我国还是新鲜事物,第三方冷链物流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受到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限制,无法提供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冷链物流服务。这就迫使工商企业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冷链物流体系。二是当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的产量(销量)达到一定水平,企业达到一定规模,自营物流的规模经济效益就能实现。实际上部分企业的冷链物流已初具规模,在行业也颇有影响力。因此,为了实现对整条冷链供应链的控制,企业必然选择自营物流模式。

自营物流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冷链价值链各环节,确保食品在生产加工和销售全程的低温,保证产品质量。二是企业可以直接支配物流资产,控制物流职能,保证货物顺畅和及时交付,保持一定的服务水平。三是企业直接与客户接触,能有效控制营销渠道、获知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但此模式也使企业前期投资大,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对企业在资金、人才和管理方面要求较高。因此,自营物流模式对于规模大、经济实力强、拥有专业物流管理团队的企业较适合。

2.2 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联盟模式也是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一种常见运作方式。企业为集中有限资源发展其核心业务而与其他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深层次合作。联盟由一个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将不同类型的企业联结在一起。如不同企业同类冷藏食品的共同配送。食品加工企业和下游的批发商、连锁零售店进行合作,组织共同配送,提高了车辆实载率,有效降低了配送成本。此外,食品加工企业结成联盟,按地区提供冷藏运输环节的冷藏链分割功能服务也属于此模式。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战略联盟的优势不断显现。这种模式能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在不影响客户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且能实现企业间优势互补,有利于企业发挥特长、提升核心竞争力。但该模式在实际运作中往往要求联盟企业有共同的目标和经营理念,费用分担和商业秘密可能泄露等问题也需要周密的规划,这都给该模式的应用带来了挑战。

2.3 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工商企业为集中精力做好主业,将原本应由自己运作的物流业务以合同外包的方式交给专业物流公司而形成的独立于供方和需方之外的第三方运作的方式。在外包过程中,工商企业通过信息技术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以实现对物流全程的监督和控制。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不仅提供专业化的冷藏运输、冷藏仓储、冷藏加工等,而且能为冷链物流需求方提供高效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冷链物流的全程监控,具备整合冷链供应链的能力。

第三方物流相较前两种运作模式,其专业、高效、降低成本的优势十分突出:一是面向社会提供物流服务,打破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化运作,设施设备利用率显著提高,物流成本大大降低。二是专业提供物流服务,不占用大量固定资产,使企业能将有限资源集中于生产,更自由地协调生产运作,加强了柔性管理,提高了业务集中度,有利于打造核心竞争力。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企业不再直接和客户联系,削弱了和客户的关系;企业不再直接管理和控制物流运作,不能保证及时交付和高品质的客户服务,还要承担低效率物流公司的风险。

从美日等食品冷链物流较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自营冷链物流将逐渐转为社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食品冷链物流只有实现专业化、社会化和集约化才能获得长足发展,创造价值。而且其运作不同普通货物,对物流运作过程的温度控制、作业质量等要求更高。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冷冻物流链系统,严格各环节的作业质量才能实现高效运作,保证货物质量和物流服务最佳。以生鲜食品运输为例。生鲜食品的运送必须保证全程不暴露在空气中,温度不剧烈变化。这不仅要求有装备精良的冷藏运输设备且还需要专业的运输管理体制。这些是工商企业难以达到的。因此,越来越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将逐渐承担起冷链物流的重任。

3 结语

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业整体上第三方物流比重不高,自营物流普遍。一方面是因为工商企业自营冷链物流已初具规模,并在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服务质量和内容上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但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长期发展及市场的需求导向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冷链物流市场的主要运营模式。

工商企业自营食品冷链物流,必然带来作为非核心业务的高投入的基础设施设备、实体网络和庞大的人才成本,严重影响企业核心业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且企业规模庞大带来的经营风险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企业必然会选择冷链物流业务外包,市场规律必将催生第三方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小婷.中国冷链物流模式选择与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冷链物流业务模式第7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 SCP 建议

一、漳州农产品流通现状

漳州市农产品产量占优势的主要是水果与水产品均为生鲜农产品。2010年漳州水果总产量251.53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44.52万吨,产量均为福建省首位,其水产品出口量在2011居全国设区市第一位。目前漳州农产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大都是小规模的个体经营者进行组织,生产和流通的设施和设备简陋,技术手段落后,未形成成熟的冷链物流,在流通环节漳州有些不易保鲜水果损耗率高达40%而水产品在损失率为25%~30%,而发达国家生鲜农产品流通全程有98%是通过带有制冷系统的运输设施完成,其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因此可发现冷链物流产业是提升漳州市农产品产供销的各个环节是及其重要的支撑产业。因此冷链物流产业对漳州农产品全产业链的重要推动力。本文试从产业组织学角度,以SCP 范式为分析工具,对漳州冷链物流市场结构变化做出尝试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二、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结构、行为、绩效分析(SCP)

1.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结构分析(S)

(1)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经济水平分析。规模经济水平所谓规模经济就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当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时,产量的增加比例将会超过生产要素的增加比例,这时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即规模收益递增。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来说,研究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水平的规模经济性、服务的规模性等都是客观的需要。冷链物流服务商是该链条的管理者和实施者,面对外来服务商的竞争,规模经济发展是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的冷藏冷冻物流业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冷链市场规模以地方区域性为主,缺乏跨区域性把漳州农产品通过冷链方式运送到全国的的第三方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漳州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服务标准不统一,兼业居多。

(2)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进入壁垒和沉没成本较高。由于冷链物流需要巨大的固定资产投入,而同时高度竞争导致利润低下并形成较高沉没成本预期。冷链物流需要形成规模效应其冷链物流网络需要大量硬件、人员、管理的支撑,因此该行业进入壁垒高,外部企业难以进入。以冷链物流业务为主的专业企业拥有的冷冻车为例,按照运输规模,主要分为2吨、4吨、8吨、12吨、20吨、30吨等不同类型。各种规模不同的冻车根据不同的客户的需求被布置于不同的配送中心,提供市内短途配送或长途运输等服务该业务由于专业性较强,客户一般都习惯于和原有客户进行长期合作因此外部企业较难迅速进入该产业。并且冷冻车的平均更换时间在8年~10年左右是重资产型业务,如果没有长期的合作业务很难支撑这么高的资产折旧率。投资一个比较现代化的10万平方米的冷链物流中心需要2亿~2.5亿元,目前漳州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很难独立承担这样的投资额,这构成了潜在企业进入该产业的障碍。

2.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行为分析(C)

(1)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价格策略。产品定价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价格是影响市场交易双方经济利益与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以定价策略为主的价格理论一直是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漳州市冷链物流企业的价格主要是采取目标利润定价导向。漳州冷链物流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导致价格与价值出现背离导致企业利润水平低下。从而导致某些企业在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从业标准缺失,采用非冷藏车进行冷链物流服务业务,造成企业之间恶性价格竞争,最终使漳州冷链物流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使有心投入高端硬件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企业陷入一定的困境。

(2)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服务策略分析。漳州流通的生鲜农产品的物流储运、配送加工都由生产商和经销商自行解决,农产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也跟不上市场的发展,其冷链物流企业在服务网络的覆盖和信息传递系统缺乏完整性,使农产品在冷链物流中新鲜性、配送精确度和时效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漳州一些冷链物流企业开始通过企业内部的考核指标,对努力提高配送及时率,降低损失率,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目前行业内的企业除基础服务外,少数企业可以提供配货、分拣、贴标等附加功能,不断提供有价值的增值服务,将是未来漳州冷链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3)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并购重组行为分析。漳州冷链物流企业主要是利用滚雪球的自我积累方式进行发展, 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又缺乏政府在融资方面的配套措施, 所以很难获得贷款的支持。并购行为在漳州市的物流企业当中还很少出现。因此当物流企业遇到资本瓶颈时, 是否可以凭借自己的营业网络、固定客户、土地仓储等资源, 利用合资、并购等方式引入资本、先进的物流理念, 引入战略投资者, 以资本为纽带同业界企业构建战略伙伴关系, 从而加快自身的发展。

3.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绩效分析(P)

(1)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结构效率分析。从产业规模结构效率来看,由于我国的人口红利导致低廉劳动力和冷链物流产业中不同业务具有不可代替性。这两个原因使得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在低规模结构效率的情况下仍然具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但从总体上看漳州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处于一种较低的效率状态。在冷链物流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小规模物流企业,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较为突出的。例如投资5亿元拥有冷库、速冻库和通用仓库,冷冻库仓储量11万吨,通用仓库仓储量8万吨的东山东海岸公共保税仓有限公司其年产值将达50亿元,其他农副产品可达10亿元。是海峡两岸最大规模的水产品商业物流冷库群。漳州雨润正筹建大型农副产品物流国际采购中心。其农副产品物流国际采购中心一期将投入50亿元,将建成大型的物流企业,把农副产品通过物流的方式,降低成本,将影响福建省地区。因此,随着漳州大型冷链企业的崛起并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规模结构效率是发展漳州冷链物流的必然选择。

(2)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分析。通过市场秩序混乱的理论分析可以发现冷链物流市场资源配置存在着柠檬市场效应。由于交易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消费者无法快速简便地区分优劣产品,因此会出现外部性问题。使得没有严格经过无缝冷链操作的劣质农产品产品不必承担相应成本,而通过搭便车形式享受优质农产品产品带来的一部分收益。从而形成了一个“柠檬市场”。

(3)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创新激励分析。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漳州市冷链物流企业开始采用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现漳州大多数物流企业主要是利用ERP进行管理工作,还有少数企业整合GPS、GIS 和GSM网络为链条各个节点提供完善的冷链运输车辆实时温度监控、运力调配、查询等服务。于此同时漳州冷链物流企业冷链运输功能服务扩展到冷链配送、冷链仓储等综合性全链条服务。

三、发展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建议

首先,针对漳州农产品特点建立以水果、水产品为主的相应冷链物流体系从而鼓励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积极发展覆盖生产、储存、运输及销售整个环节的冷链,建立全程“无断链”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推进漳州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适应市场需要,选择部分高附加值的果蔬、水产品进行采摘(捕捞)后预冷、流通加工、储存保鲜和低温运输,无缝化冷链物流,从而建立跨区域的冷链物流体系,促从而在反季节促进销售。

其次,要创造环境培育漳州本土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成长和鼓励其不断创新。通过采用减税、补贴等各类形式,鼓励漳州本土冷链物流企业提高服务层次,扩大整合力度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网络的覆盖面。鼓励大型生鲜农产品生产企业如东山县海魁水产集团从生产源头实现低温控制,积极发展冷链运输和低温销售,实现冷链物流的无缝链接。支持漳州本土大型零售企业吉马超市、芗客隆超市扩建生鲜食品配送基地在保障自身配送基础上,充分利用溢出能力为社会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在管理创新方面鼓励企业对农产品实行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管理,打通冷链条的上下游,稳妥推进冷链物流服务外包。鼓励企业创新冷链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和相关适应企业自身情况的技术,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基地到终端销售点的冷链物流无缝链接。

最后,要不断提高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并加大投入打好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漳州冷链物流企业在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各类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产区和消费区的各类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互联互通并积极推广应用条型码、电子标签、RFID、物联网、GPS等技术。建立冷链物流信息传送速度和精确度的反应机制,从而增强监管与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0-2015).保鲜与加工,2010, 10(5)

[2]王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