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药工业发展(合集7篇)

时间:2023-09-08 17:00:42
医药工业发展

医药工业发展第1篇

有野生中草药1206种。蕴藏量达500万公斤,载入中华药典196种。年产10吨以上的大宗药材60余种,素有“秦东药乡”美誉。近年来,依托区位、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建设陕南药源基地及列入全省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县等机遇,按照“建园区、抓龙头,建基地、抓示范”思路,不断完善医药产业体系,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着力打造“秦巴现代药苑”医药产业发展成为县域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年,全县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4.6亿元,人均增收300元。

1中药农业:发展中药材28.8万亩。建成10个规范化种植和野生抚育改造基地、50个药材种植专业村,其中木本药材24万亩、草本药材4.8万亩。从事中药材生产的农户达2.19万户。产量累计2.7万余吨,产值超过1.3亿元,结合退耕还林创建的林药结合”模式在全国推广。

2中药工业:建成了盘龙生态产业园。总投资9.1亿元,引进产业项目25个。发展企业19家,产能达到16亿元。盘龙、欧珂等医药企业生产水平达到省内领先,11个剂型180个品种通过GMP认证,盘龙七、食道平散等产品全国知名,盘龙牌”盘龙七片(酒)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辐射带动了一批中小企业从事保健药酒、药膳药浴、养生茶等系列产品开发。年,中药工业实现产值3.4亿元、税金1800万元。

3中药科技:成立了盘龙医药研究所和秦岭特效药材研究所。地道品种保护、野生药材训化、医药品种研发均位于全省前列,引进了陕南唯一的骨伤及肿瘤工程研究中心。培育主导品种4个,筛选地道品种50个,保护频危品种8个,为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秦岭中药材打下了坚实基础。

4销售体系:建成药材交易市场5个。发展购销大户48家,成立药业协会33个。营销网点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销售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药材、药品销售率达100%

二、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规划滞后。医药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不明确。严重制约医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品种确定和布局不合理。

2工作机制不健全。一是组织机构不完善。中药现代化、医药工业管理、中药材种植等职能分属科技、经贸、林业和药办等部门,乡镇没有专门的医药产业发展机构。二是统一组织协调不到位。产业发展协调不力。三是资金投入不足,省市没有专门的中药产业发展机构,中药实验示范、科研培训、补贴奖励、培育扶持等无稳定投入来源。四是专业人才缺乏,基层药业技术干部流失,医药企业缺乏高层管理和科研人才,不适应现代医药发展的需要。

3产业链条薄弱。一是中药材基地规模小。农户、基地、公司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三是产业化发展龙头带动效果不明显,市场批量供应能力不足。二是中药生产与加工、销售与市场脱节。品牌效应较弱,市场份额低,影响产业规模扩张和层次提升。

4科技支撑能力不强。中药材引种试验示范和野生品种的驯化保护工作开展不足。滥挖乱采野生药材现象严重,新科技、新品种转化和运用慢。中药材资源的研究、保护、宣传、引导不到位。大量野生药材资源遭到破坏。

三、建议与对策

目前。今后一个时期,医药产业发展还处于外延扩张的初级阶段向加工研发等内涵提升的中级过渡期。因此。应以外延和内涵扩张并举为重点,以打造关天经济区中药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围绕中药材种植规范化、制药企业现代化、药品生产标准化、中药产品品牌化和医药市场国际化的思路,加快医药产业扩张升级步伐,形成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工业为先导、中药科技为支撑、中药销售为纽带的现代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一)修订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全县“十二五规划”修订完善医药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壮大医药产业规模。重点是做强一个园区。大力引进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发、流通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加快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转化和运用,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把盘龙生态产业园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现代医药科技示范园区。打造两大基地。做大作响“盘龙”牌盘龙七片等优势品牌,着力打造全国风湿及骨伤科产品研发基地和关天经济区现代中药生产加工基地。壮大三个龙头。狠抓传统骨干产品二次开发和系列产品开发,壮大盘龙、欧珂和植物药业三大医药企业规模,带动发展一批中药饮片、中药萃取物、配方颗粒、药膳汤料和中药保健品开发企业。形成四大产业带:按照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培育主导产品的原则,形成乾佑河流域五味子、红豆杉、银杏等木本药材抚育改造产业带,社川河流域丹参、荆芥、板蓝根等草本药材种植产业带,金井河流域猪苓、天麻等菌类和桑葚等特色中药材开发产业带,秦岭沿线高山乡镇秦艽种植及盘龙七、扣子七等地道药材保护开发产业带。发展五大品种:以五味子、金银花、红豆杉、秦艽、猪苓5大品种为重点,建设2万亩GAP药源基地,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60万亩。培育六大市场:壮大石镇、县城、柴庄、凤凰、曹坪、营盘等6大中药材交易市场,带动发展一批中药材流通中介和大户,完善医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陕南中药材交易市场。

二)聚集医药产业发展人才。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支持盘龙公司申请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加强医药产业开发科技力量。二是开展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培养一批本土科技种药人才,加强中药领域的科研创新;招聘一批省内外中药高级科技创新人才。加强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三是支持各类人才向医药产业流动。鼓励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到医药企业挂职锻炼,乡镇农林水牧中心设置药业专干岗位,对医药产业干部队伍按干部年轻化、技术化、全面化和专业对口的要求配强、配硬、配全。

医药工业发展第2篇

1.1经济总量偏小2013年,湖南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仅占全国的3%,不到全国排名第一省份的1/5;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仅占全国的4%,不到全国排名第一省份的1/4。

1.2企业规模小湖南医药食品企业散小差的问题比较突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最大的医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仅19.8亿元,不到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1/20;最大的食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亿元,不到河南双汇的1/4。

1.3产品结构不优医药单品种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仅占全省生产品种数量的1.2%,最大的仅7亿元,而周边省份均有多个过8亿元的单品种。食品方面,省内传统小品牌产品多,缺乏像双汇、三全、思念等单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的大品牌、好品牌。

1.4资源转化率低湖南中药材总蕴藏量排名全国第2位,生猪出栏排名全国第1位,但现代中药和肉类加工产值却分别排名全国第8位和第12位,资源加工转化能力与丰富的资源优势很不相称。

1.5研发投入低2013年,全省规模医药、食品工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分别为11.7亿元和33.2亿元,分别仅占医药、食品主营业务收入的1.8%和0.9%。以上这些问题进一步凸显了湖南医药食品工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推进湖南医药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湖南医药食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到2015年,力争规模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1200亿元,年均增长25%;培育形成2家产值过50亿元、10家产值过20亿元、15~20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10位。力争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不含烟草)实现总产值60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打造产值过500亿元食品产业集群3个,其中千亿食品产业集群1个;培育形成2~3家产值过100亿元、3~5家产值过50亿元、50~60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整体实力跻身全国10强。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湖南医药食品工业经济发展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紧紧围绕“四化两型”战略,加快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做大特色优势产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为保障,大力推进医药食品工业大产业、大集群、大项目、大企业、大品牌建设,进一步增强医药食品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1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产业发展质量

2.1.1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发挥医药食品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重点支持食品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和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改造项目;加强医药食品重点项目调度,建立医药食品“四千工程”项目库并加强管理,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内各类专项资金支持。

2.1.2推进技术创新推进医药食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构筑产学研战略联盟,积极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强医药食品技术研发、检测、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服务支撑体系。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研发和转化步伐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夯实医药食品企业核心竞争力。

2.1.3推进“两化”融合引导医药食品工业园区申报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支持符合条件的食品企业纳入湖南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鼓励条件较好的医药食品企业申报国家“两化”融合项目,加速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医药食品产业。

2.2加速产业集聚,转变产业发展模式

2.2.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四千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医药食品产业集群核心骨干企业为重点,突出重大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千金药业、唐人神等一批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省内外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整合资源,组建企业集团,打造医药食品行业旗舰。

2.2.2促进品牌整合优化认真做好医药食品湖南名牌产品的评审和中国驰名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的推荐工作,培育创建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特色品牌和享誉国外的知名品牌。树立大品牌、大发展的观念,协同有关部门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力争在优势子行业形成强大优势品牌,提高湖南医药食品品牌扩张力,发挥品牌规模效应。

2.2.3支持产业集聚发展立足区域资源优势,重点培育长沙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常德粮油水产品加工等医药食品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岳阳千亿食品产业集群。抓好一批医药食品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引导和支持中小医药食品企业向园区(基地)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医药食品产业,实现“一县一品”、“一品一特”发展模式,加快产业特色发展步伐。

2.3加大政策扶持,强化产业宏观调控

2.3.1抓好规划制定与实施在认真组织实施《湖南省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划要求,抓紧研究制定“十三五”湖南医药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和目标及工作措施,引领湖南医药食品产业科学发展。

2.3.2抓好政策出台与落实进一步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食品产业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信委《关于加快推进食品医药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协调落实加快医药食品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信贷等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和推进医药食品产业加快发展。

2.3.3争取国家、省大力支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两化”融合、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食品诚信体系建设、中药材扶持项目等重点,加强与工信部联系,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要抓住湖南打造产业发展多点支撑格局的机遇,积极争取各部门大力支持,努力将医药食品产业打造成为全省工业经济重要支撑点。

2.4加强协同配合,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2.4.1做好食品诚信建设协同推进工作认真总结湖南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按照坚持政府部门协同推动、行业协会组织实施、企业积极参与的原则,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和省市上下联动,督促食品工业企业主动加强企业内部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提高质量诚信保障能力。

2.4.2做好运行监测协调服务工作健全医药食品行业统计调度体系,实行医药食品“四千工程”项目和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抓好跟踪调度和监测分析。加强医药食品工业经济运行形势研判,注重发展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2.4.3做好产业发展协调服务工作一方面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积极采购符合要求的本省药品,提高本省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要重点协调省财政厅、省国税局扩大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范围,解决食品部分行业存在的农产品增值税“高征抵扣”、企业税负不合理问题。此外,还要围绕医药食品工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促进医药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结语

医药工业发展第3篇

医药产业是具有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近年来,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发展结构,极大地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发展。年一季度,市规模以上制药生产企业14户,其中,中成药生产企业12户;化学制药企业2户;鹿系列产品生产企业2户。产品类型有中药(中成药)化学药两大类型;有片剂、颗粒剂、胶囊、丸剂、贴膏、口服液等14大剂型。主要产品有17个品种,有贴膏、降糖颗粒、增生片、舒经活血片、安神胶囊、冲剂等。据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截止年末,实现产值4.4亿元,同比增长73.1%实现利润了3500万元,同比增长178.3%上缴税金1166万元,同比下降16.4%现有职工2641人,总资产10.7亿元,总占地面积1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

二、市场需求及产品销售

目前,市医药产品旺销的极少,大多数都是普药、平销产品,局部产品依靠商销售,以销定产,产品供大于求的问题尤为突出,如:巨能药业大输液年产约1亿瓶,基本维持产销平衡,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预计今年只能销售7000万瓶左右。

三、医药产业发展优势

目前,市医药产业已形成了以中成药为主、化学药为辅、鹿产品深加工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品种门类不时增加。目前,市医药企业可生产中成药14大剂型,280个品种;化学药2个剂型,23个品种,年产片剂5000万片,瓶装大输液年产近1亿瓶;鹿系列产品30多种,年可消化5万只鹿。

二是技术改造步伐加快。近年来,市医药行业以技术改造为突破口,加大投入,不时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先后建成投产,拉动了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如:县鹿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七年发展建设,实现了梅花鹿养殖、加工、研发一体化,公司在鹿产品综合加工基础上,依靠科技手段进行鹿产品深加工。年投资3500万元,建成了省第一条鹿茸、鹿角盘深加工生产线,采用现代中药提取有效成分—鹿茸素,突破了中药加工单一工艺的局限性,使鹿茸中生理活性成分最大限度地保留(提收率为20%提取收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鹿茸素提取技术已申报国家专利,鹿角盘粉碎设备已被批准为实用新型,公司被认定为省科技企业。

三是基础实力有所增强。经过多年发展建设,医药行业规模在不时扩大,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一正药业加快生产基地建设,产品品种不时增加,现已有12个剂型、150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其中,一正贴膏享誉全国,一正商标获得了中国著名商标”巨能药业年产大输液近1亿瓶,产品覆盖全国各地医疗单位,辐射面越来越广。

四、医药产业发展临时规划

遵循医药业发展和产业集聚两大规律,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资源为依托,加大融资力度积极培育优势企业和特色产品,打造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医药产业发展平台,通过35年的努力,把市医药行业构建成以中药为主,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关联配套、互为动力的医药生产加工产业体系。

预计到年,全市制药企业实现现价工业产值46亿元,比年年均递增18%实现利润4.5亿元,年均递增18%实现税金4亿元,年均递增25%同时抓好5个新建项目,3个改建、扩建项目,6个贮藏项目及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五、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整体规模小,行业带动能力弱。

年末,市规模以上医药生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7%全市产值亿元以上的医药企业仅5户,缺少带动行业发展龙头企业。企业布局分散,重复性生产多,生产利息较高,缺乏规模效益,竞争力单薄,市场占有率低。

(二)融资能力差,投资严重缺乏。

市医药产业整体规模小,融资困难,尤其是国家宏观政策趋紧的情况下,靠银行借贷越来难,产品开发、产业升级、市场开拓资金投入严重缺乏,导致一些企业老产品做不大,新产品跟不上,生产经营艰难运行。

(三)GMP认证压力大,资金匮乏雪上加霜。

目前,全市15户规模以上制药生产企业,已有15户企业整厂或分剂型通过了GMP认证。作为制药生产企业,都不愿意放弃GMP改造。所以在GMP改造上投入很大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一些企业实施认证后,拉断了流动资金和发展链条,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四)低档普药多,产品结构不合理。

目前,市制药企业大多以普药为主,缺乏拳头产品、名优产品,新药、特药高附加值品种少,利润空间小,市场有变化,企业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五)创新能力缺乏,缺乏发展后劲。

市医药企业大多是生产加工企业,缺少产品研发机构和产业发展服务机构。研发投入少,行业自主创新缺乏,新产品开发缓慢,缺少疗效确切的国家一、二类新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发展的后劲缺乏。

(六)市场动作滞后,营销网络不健全。

市医药产品旺销的极少,大多数都是平销产品,特别是一些企业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不健全,依靠商销售,受制于人的问题突出。

六、相关建议及对策

医药产业作为世界性的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依照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市医药产业,对于建设经济强市、保证人民生命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市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趋势,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中药种植业。

由各级政府牵头,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中药材种植发展相应的政策、资金扶持等措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中药材种植业发展步伐,政府的引导下,培育出上档次、有规模、实力强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展中药材GAP规范认证,努力实现调结构、兴产业、增收入、富农户的目的

(二)加强医药产业的组织领导和宏观协调。

医药产业是高科技产业,同时又是竞争极为激烈的产业,涉及产学研、科工贸、医疗、卫生、药品监督、市场推入以及工商、金融、税收等方面,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加强领导和协调,制定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的科技投入和产品、市场的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竞争力,协调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医药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完善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协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

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从市场信息、土地税收、投融资政策、政策咨询、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本市企业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与知名院校合作,与国际企业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改变医药产业无牵头单位的现状,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努力促进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以带动市医药产业继续、健康发展。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医药产业要紧紧围绕提高新产品研发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营销水平等环节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是要以项目为龙头,以合作研究等方式吸引高层次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参与新产品研发,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二是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和发明人才交流、引进、送出与流动的宽松环境,广开门路招贤纳士,吸引营销筹划、销售能人。三是要培育眼界开阔、开拓意识强、经营有方的医药企业家队伍,培养造就一大批有能力、有水平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随着国内医药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外医药企业将普遍关注中国市场,要紧紧抓住国外医药企业进驻中国的契机,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与国外药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和沟通。下大力气引进国内外著名制药公司来投资建厂,合资合作。

医药工业发展第4篇

一、充分认识加快医药工业发展的紧迫性

我省医药工业增长与国际、国内医药经济基本同步,2001年医药工业产值48亿,位居全国18位。今年上半年,我省医药工业比上年同期增长30%。汇仁、江中、天狮、桑海、赣南等各个骨干医药工业企业有目标、有项目,发展势头很好。目前我省医药工业产业占全省gdp约2.2%,在中部6省比例最高,且医药发展显著高于全省gdp增长速度。医药行业在我省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是我省医药工业通过近年的积累,初步具备同国内外医药企业竞争的物质基础;二是我省中成药业具有比较竞争优势,发展潜力很大;三是医药行业具有高成长性,特别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中药、化学原料药的出口带来机遇。我们调查后认为,在客观上我省医药工业具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经过努力三年翻番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但仍存在制约因素,主要是:

1、我省医药工业企业改制工作急需抓紧。这几年我省医药工业的发展,得益于汇仁为代表的民营经济、股份制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到2001年底,江西医药工业的国有资产比例达52%,远高于全国26%的平均水平,企业包袱重,活力小,竞争水平差,制约了全省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2、我省医药工业企业gmp认证工作亟待加速。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推行gmp认证,没有按期通过的药品生产企业,将被强制关停并转。我省146家医药工业企业中,目前仅有17个企业获得22张证书,有46家企业立项新建厂房。已通过认证的企业比例位居全国下游。

3、我省医药工业企业总体上缺乏新产品跟进。江西已经培育了5个年产值超亿元的药品,是中药单品种过亿元最多的省份,但这些产品同类竞争比较多,新产品开发投入少,新产品总数和档次不高,其根本原因在于江西医药工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水平落后。并且,江西医药工业企业供应本地市场的品种不足20%,对临床的贡献率低。

二、主攻现代中药产业,建设中药产业强省。

中药工业是我省医药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医药产业优势在中药。我省已形成了四大中药集团,全省中成药总量在全国排名第8位,培养了一批知名中药产品,中药工业是我省医药产业的发展的支柱。发展中药工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发挥我省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现代化产业,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1、中成药产品现代化。我省夏天无、草珊瑚、肠炎宁等许多中药产品富有地方特色,在全国绝无仅有,但没有技术优势。发展我省中成药产品现代化,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做江西特色产品的标准研究,做出有效成份,拓展新功效、新疗效,提高产品品位;二是做现有产品的新制剂、新工艺研究,获取专利保护和行政保护;三是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2、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规范中药材种植是中成药质量的基础,中药材的种植离不开中成药生产企业的技术、管理、资金和市场。一是要以企业为主建立药材基地,推行sop操作管理,从药农个体种植转向工厂化生产,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二是以企业为主体开展质量标准研究,控制中药材产品质量;三是省药监部门将对gap药材给予政策支持,对企业生产的地产药材和大宗药材核发药品批准文号,让质优的中药材占领市场。

3、创立中药饮片品牌。长期以来,中药饮片加工业技术简陋、没有质量标准、管理粗放,影响中药饮片企业做大做强。我省樟帮、建帮中药饮片炮制底蕴深厚,品种资源丰富,有条件建好全国性的饮片生产基地,为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中药饮片产品。对些,药监部门将采取两项措施:一是组织企业制定中药饮片质量标准,谁制定质量标准,谁获得省药监局颁发中药饮片生产批准文号;二是取消分散在医疗机构、药品零售门店、个体药农自行加工方式,扶持专业中药饮片企业扩大规模,做出品牌。

4、建立中药提取物企业。中药提取物是供中成药生产的原料,目前中成药生产企业均是自建车间,自行生产供应本企业所需要。中药提取物的生产模式应当向向现代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对此,药监部门将引导和支持建立专业中药提取物企业,允许有条件的中药生产企业对外供应提取物,组织制定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标准和生产规范。在中药材原产地就地加工,可减少中药材运输成本、减少对城市的环境污染,降低中成药生产企业生产成本,延长中药产业链。

三、各个门类协同发展,再造医药投资热点

在重点发展中药产业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各个医药工业企业技术积累和技术优势,因企制宜,实行一企一策。基础薄弱医药行业门类,如果找准发展突破口,扬长避短,同样能够得到快速发展。

1、选择性地发展化学药品行业。我省曾经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省,东风、江药、国药是我省化学原料药主要企业。加入wto后,化学原料药的出口通畅,价格上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药监部门考虑采取的措施:一是支持化学原料工业企业盘活的产品资源,提高产量,努力扩大出口;二是帮助化学制药企业申报小品种原料药生产批文,走特色经营之路;三是引导企业仿制疗效独特的合成药物,以改变剂型为主,争取在江药建立全国缓释、控释制剂生产基地。

2、生物制品行业采取“拿来主义”。生物制品是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我省有博雅、江中、赣南等4家企业,原有行业基础、研发水平、资金比较薄弱。因此,我省宜采取合作方式,直接引进新生物制品,降低研发和投入的风险。赣南的转移因子的深度开发,是属于国家一类新药的抗癌生物制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应当予以重点支持。

3、提升医药器械行业产品技术水平。近年我省医疗器械工业平均每年47%的速度递增,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生产规模全国领先。我省医疗器械工业机制灵活,但产品档次低、利润少、发展潜力有限。药监部门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帮助企业重点开发自毁式医疗器械产品,提高我省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含量;二是配合进贤县政府建好医疗器械工业园区,吸引资金投入光机电医疗器械产品,改变结构单一、技术落后的状况,使医疗器械产业成为进贤经济发展的支柱;三是协同有部门,组建医疗器械协会(或商会),加强行业自律,协调企业经营行为,减少同类产品恶性竞争行为。

4、鼓励投资药包材生产行业。长期以来,药包材生产在我国一直处于弱势行业,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随着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新《药品管理法》对药包材管理制度进行调整,视同药品一样严格管理。药包材占据药品成本比例越来大,有的已经超过30%,隐藏着很大的利润空间。药监部门将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扶持我省有基础的市、县建立药包材生产基地,吸引各方资金投入药包材行业,申报药包材产品项目,先入为主,抢占药包材市场先机。

四、注重医药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新产品开发是医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药、中药保护品种对医药产业的贡献率越来高。医药新产品开发投入大,周期长,对有前景的项目,建议给予财政支持,由政府设立医药经济发展基金,提供科研经费支持,或设立专门的医药经济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好的医药开发项目。作为药品研制的监管机关,药监部门将审批职能转化服务职能,着重帮助医药工业企业解决三个难题:

一是合适项目难找的问题。我省很多医药工业企业新药品研制积极性很高,但苦于项目难找。药监部门要发挥掌握新药政策,新产品来源信息集中的优势,为企业进行新药政策把关,提供准确、可靠、适用的新产品开发项目信息,为企业选准项目出谋划策。

二是新产品申报难的问题。申报程序控制严、研制资料要求高是新药研制的共性,省药监部门要发挥新药审评专家委员会作用,为新产品实验资料把好审核关,帮助企业少走弯路。对骨干医药企业的新药项目,省局领导和药品注册人员,将加强同国家药监局的沟通和协调,帮助企业做好工作,加快审评速度,缩短审评时间,尽快获准产品批文。

三是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鉴于我省医药科研状况,开发医药新产品应采取企业自主开发为辅,合作开发为主的方式,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供需见面平台。药监部门要做好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牵线搭桥工作,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由企业与科研机构自主签约,企业出题,科研机构做题,成果归企业享有。

五、监管和服务相结合,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医药市场经济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必须予以严厉打击。2000年以来集中开展的药品、医疗器械市场整治活动,促进了医药经济的健康发展。我省对进贤县非法一次性医疗器械的打击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非法生产、销售一次性医疗器械活动基本肃清,合法医疗器械企业扬眉吐气,投资者信心大增,进贤县两个现代化医疗器械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全省医疗器械产业由此步入健康快速增长期。目前,市、县药监机构组建基本完成,集中统一的药监网络覆盖全省。全省药监部门要始终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与重点医药工业企业的联系,建立联系通道,帮助我省企业树立产品质量信誉品牌,及时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问题,打击非法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祛邪扶正,弘扬正气,保护合法企业的权益,维护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建立公平竞争的医药市场经济秩序。

六、发展我省医药工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突破体制颈瓶,加快gmp认证步伐。国有企业体制不改革就无法吸纳外资,外资不进来就无法完成gmp履行,体制改革进程与企业gmp改造进度密切相关。目前有能力进行gmp改造的企业基本上属体制改革企业。我省gmp认证的问题是认证时间紧迫、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薄弱。桑海、天狮等骨干医药工业企业对改制的呼声很高。解决这个问题出路是:一是下放医药工业企业,调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投资gmp改造的积极性;二是整合老国有医药工业企业的优势品种、优良资产、优秀人才,分立企业,由药监部门给予《许可证》和药品批准文号的支持,使国有企业“脱壳解包”,吸纳资金进行gmp改造;三是对有品种资源的小型医药工业企业,以合资、兼并、划转、出售方式,改为民营医药企业,减少政府负担;四是对于无品种资源优势、负净资产、设备落后的小企业在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破产处理。

医药工业发展第5篇

目前,##工业区园区先后引进医药加工项目28个,医疗器械、医药设备、医药物流、医药包装等关联项目6个,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医药产业集群,突出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产业链条长,产品门类多。医药企业产品涵盖了中药、西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多个门类、千余品种,****制药和**睿鹰制药跻身全国制药企业百强。在##工业园南部形成了以****制药、**丹红制药、****制药、**健民药业、**华信制药、**天草药业等中西药制剂为主的中医药工业组团,形成了从中药材种植、饮片加工、制剂生产到市场物流的中成药生产体系;北部形成了以睿鹰制药、睿源制药、金翼生物制药、中亚制药为主的医药工业组团,形成了从优质产品种植、生物发酵、化学合成到无菌原料药的生产体系,成为目前国内规模较大、技术先进、产品纯度高、产业链条长的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生产基地。

二是企业膨胀快,带动能力强。近年来,园区的医药企业发展迅速,效益良好,实现了连续投入,快速膨胀。**睿鹰制药集团先后和上海新先锋药业、美国辉氏、富莱汶等知名公司合作,三年累计投资近10亿元,新上高新技术项目10个。陕西**集团在4年内连续投资建设****、**神州、****、**中医药工业园四个项目,**集团计划再用2年时间,在园区建设成一个涉及天然植物药类、生物药类及保健食品类三大领域,以心脑血管病药为主的口服固体制剂、注射剂及抗癌药注射剂,以妇科药为主的口服及外用药制剂、口服液制剂,及保健食品等生产基地和一个医药研究所,形成一个多领域、剂型全的现代化**医药工业园。

三是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园区积极鼓励和引导医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有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睿鹰制药集团有2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科技成果奖,8项为国内独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医药中间体gcle的研发生产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制药集团的产品稳心颗粒是国内第一个批准治疗心律失常和室性早搏等病症的纯天然植物药,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丹红注射液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中药”,得力生注射液是目前国内唯一批准的二类抗癌植物类新药,是世界首创复方抗癌中药注射剂。中亚制药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无高压加氢还原装置,建成了全国较大的大环内脂类原料药生产线,新研发产品乳糖酸卡拉霉素解决了大环内脂类原料药不溶于水的难题,填补国内空白。

二、发展医药产业的主要做法

##工业园区的医药产业从一个企业到形成集群,主要得益于“建平台、优服务、重招商、强科技、壮龙头”五项措施。

一是建平台。重点在##工业园区南部和北部的两大优势区域规划了中药加工、生物制药两大医药工业区,在投入上重点配套,先后投资7亿多元,确保了区域范围率先实现道路、供排水、通讯、电力、燃气等“七通一平”,打造了项目落地建设的优质平台。目前,在园区南部形成了以中西药制剂为主的中医药工业组团,北部形成了以生物制药为主的工业组团。

二是优服务。为进一步加快医药产业发展,营造医药企业聚集“洼地”,园区管委会实施了客商来访首问制、工作落实目标制、联系项目责任制、反映问题备案制等,设立了企业服务“110”,为客商提供“全天候、零障碍”服务,形成了高效快捷的创业服务和支撑体系。对医药项目坚持“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的原则,给予投资者最优惠的政策。提出了“只要项目区中建、一切手续我们办”的工作承诺,做到所有入区项目均由工业园管委会“一门受理”,各项手续由管委会结合有关部门联合审批“一站式办结”。陕西**制药是园区的大户,当初**集团看重的是原**制药厂的一个药号——稳心颗粒,企业落户园区后,当地优质的环境、优良的服务、优惠的政策使****制药集团迅速崛起,集团董事长赵**坦言自己是在被感动之后才做出这么重大决策的:“在其他地方跑手续一年时间也不一定够用,在**园区建厂,从动议到施工不到两个月。”他力排众议把原本计划在上海、西安等地投资的项目转移到园区。

三是重招商。园区始终将对医药项目的引进作为招商引资

的“重头戏”,抽调专业招商人员紧盯医药产业,研究发展方向,掌握转移趋势,积极鼓励医药企业采用合作、入股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延深产业链条。并对引进的医药项目实行领导挂牌包保机制,强化服务,现场办公,加快了医药项目的落地建设和投产运行。在引进的34个医药及关联项目中,属于招商引资项目的30个,占88.23%。**健民药业公司积极响应园区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在建设了健民医药物流项目后,又吸引区外技术、资金,上马了远东海创生物科技项目,日前,公司又和新西兰沃森公司签约了合资1000万美元建设麦路卡制药项目的合同,而且,健民药业公司在完成该项目的建设生产后,将“走出国门”和沃森公司合作在新西兰注册新公司,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材料资源扩大生产,进一步占领国际市场。华信制药集团收购了曾经是全国最大的维生素c生产企业的江苏华源药业后,成为拥有六大剂型、200多个品种的大型制药企业。

医药工业发展第6篇

一、重要意义

医药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也是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市建成投产的医药化工企业有145户,其中医药企业24户。2008年,全市医药化工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3.1亿元,实现税收2.94亿元,利润总额3.84亿元,同比均增长50%以上,产业规模列全市六大支柱产业第二位。尽管我市医药化工产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但由于多数企业存在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医药化工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充分认识发展医药化工产业对促进全市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在当前产业发展已具备相对优势,集聚效应相对明显,骨干企业相对增多的态势下,调动各方积极因素,抓住国家《石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政策出台的契机,加大扶持,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工业基础条件和优化投资环境,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医药化工产业体系。

二、发展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主攻项目、决战园区、跨越发展”战略,以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为方向,以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集约化水平为目标,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资源整合和产业链开发为重点,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特色园区和循环经济为载体,主攻生物化工、基础化工、林产化工、日用化工和医药化工。加强节能环保、安全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确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至2012年,全市医药化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实现税收7亿元,利润总额8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其中:医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实现税收1.8亿元,利润总额2亿元。力争培育5-10户主营业务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3-5户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1-2户过50亿元的大型企业。

至2015年,全市医药化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在2012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400亿元,实现税收14亿元,利润总额16亿元。其中:医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实现税收3.6亿元,利润总额4亿元。

四、发展重点

各县(市、区)要按照全市医药化工产业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遵循“立足基础、发展特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合理选择符合地方条件的产业方向和产品门类,科学制订医药化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要规划建设医药化工产业特色园区,主动融入全市医药化工产业链,形成各具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医药化工产业群。

1、生物化工。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重点发展生物农药、生物医药、生物食品和生物能源等领域的产品。生物农药要依托天人生态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瑞丰生化有限公司,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真菌类杀虫剂和植物生长素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经营,确保企业在该行业的国际领先地位;生物医药要发挥生物制品研究所抗病毒疫苗产品研发优势,在做大做强精制破伤风抗毒素产品的同时,积极立项开发市场前景好的抗病毒疫苗产品,促进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宇能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的蛋白同化素、孕激素系列产品的发展,使之成为激素类医药中间体研发、生产的骨干企业。同时,新干、峡江县要分别抓好瑞丰生物药业和三农生物药业的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兽药制剂、动物细胞干扰素等生物医药产品,迅速壮大生物医药产业;生物食品要重视新丰生物科技()公司的发展,依法帮助其处理企业经营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加大黄原胶生产工艺研究,尽快突破食品级黄原胶产品工艺技术,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使之成为全市生物食品的拳头产品;生物能源要充分利用全市草本、木本油料作物和动物油脂的生产优势和潜能,积极引进生物柴油生产项目、资金和技术,大力发展生物能源产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2、基础化工。充分利用岩盐、荧石和优质碳酸钙等优势资源,做好资源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工作,重点发展碳酸钠、碳酸氢钠、硫酸钠、氯酸钠、氯化氨、氢氟酸、无水氢氟酸、液氯、液氢、双氧水等基础化工原料产品。大力拓展氯化物化学中间体和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领域,瞄准市场需求发展医药、农药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品种,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注重整合盐化工、氟化工生产技术,开发各类高附加值的有机氟化工产品。纳米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技术价值,要重视发展纳米钙新材料产业。通过各类要素的整合和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逐步打造盐化工、氟化工和纳米钙产业链,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技术水平,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要把新干县“盐化产业(新干)基地”建设作为盐化工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抓好中盐新干盐化有限公司、中盐兰太化工有限公司、碱业有限公司、雪峰化工有限公司、万安氯酸盐公司的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碳酸钠(烧碱)、碳酸氢钠(纯碱)、氯酸钠、硫酸钠、氯化氨、液氯、液氢、双氧水等系列基础化工产品,形成产业规模优势。要抓好赣中三磷厂、新干新三元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的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三氯化磷、三氯氧磷、亚磷酸和布洛芬、乙酰物、邻氯苯睛等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带动一批化学中间体、医药中间体和精细化工产品项目的发展。要抓好鸿业化工有限公司、天晟化工有限公司氢氟酸、无水氢氟酸和氟盐项目的达产达标。以此为基础,重点支持发展有机氟化工产品项目,全力建立以无机氟化工原料生产为基础,有机氟化工产品开发生产为重点的氟化产业链。要依托永丰县丰富的优质碳酸钙资源优势,发挥广源化工、三和钠米钙、正友实业等一批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抓好中孚钠米钙科技、广源化工公司纳米钙技改项目建设,建立纳米钙新材料生产基地。要重视引进一批塑料、橡胶、高档涂料、油漆等应用新材料产品项目,逐步延伸碳酸钙深加工产业链,努力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

3、林产化工。依托全市丰富的松脂、山樟子、牡荆、荆芥、紫苏、茴香、桉叶、樟脑、龙脑、油茶等芳香类天然植物资源,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积极开发、培育新产品新技术,重点发展松节油、山樟子油、荆芥油、紫苏油、茴香油、桉叶油、牡荆油、樟(龙)脑油和松香的深加工产品,形成医药级、食品级、日化级香精香料和改性树脂、高级涂料、油漆系列化产品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

当前,一要以各县(市、区)传统的天然香精香料产业为基础,发挥吉水兴华香料、宏达香料、福达香料、水南香料和吉水树脂公司的技术优势,抓好睿昇化工月桂烯项目建设,整合全市松节油资源,做精做强松节油深加工产业,不断扩大松油醇、松油烯、α蒎烯、β蒎稀、月桂烯系列产品的生产规模,全力提高松节油资源的经济价值。二要发挥吉水金海香料油有限公司和市林科所的龙头作用,调动一大批天然药用香料油生产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抓好赫信化学、康盛堂药业公司药用油和香料油建设项目,进一步开发天然植物香料油产品品种,提高现有山樟子油、牡荆油、荆芥油、樟(龙)脑油、紫苏油、桉叶油、茴香油等一大批传统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扩大产品产量,积极开发医药、农药、食品、日用化工等应用产品,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三要积极整合全市的松香资源,重点支持金安林产有限公司、松泰化工有限公司、科茂树脂有限公司、海州实业有限公司的发展,不断提高改性松香树脂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规模;积极引进企业、技术和资金,利用松香资源开发食品添加剂、高档涂料、油漆等高附加值产品,努力提高松香资源的经济价值,真正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4、日用化工。目前全市日用化工产业初步形成了化妆品、洗涤用品和杀虫剂三大系列产品,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和经济效益。因此,要在培育壮大现有企业的同时,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积极拓展产品门类,不断扩大产业规模。继续培育丽人堂()日化、商迅实业公司的发展,扩大化妆品品种和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大力支持新大地科技、峡江茶之杰科技油茶深加工项目建设,积极开发化妆品原料和化妆品系列新产品;充分发挥三笑集团日化、三林香业、林达炭业和安福超威日化公司家用杀虫剂系列产品的技术和市场优势,进一步扩大产品领域,增加品种和剂型,做大做强杀虫剂产业;切实支持科登科技、神你药业、达盛实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消毒剂、清洗剂和卫生用品的生产规模,不断创新品种,提高经济技术水平。

5、医药化工。按照“主攻中成药、培育化学药、发展原料药、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发展战略,加强产学研合作和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人才和资金,重点开发国家三、四类化学药,五、六类中成药和新型颗粒中药饮片新产品,集中建设一批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努力扩大现有医药产品的生产经营规模,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一要发挥永丰、峡江、泰和、井开区等地的中医药企业优势,发挥普正药业、美媛业、大自然药业、半边天药业等企业的骨干带动作用,在扩大现有产品生产经营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国家五、六类中成药新产品,促进企业做强做大。二要抓好、峡江、永新等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中药饮片的生产,依托翔云制药、峡江普正药业、泰和天兰植物提取有限公司、康恩泰中药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开发颗粒中药饮片新产品和传统中药饮片产品,不断提高种植规模和加工水平。三要进一步支持新赣江制药、海天药业、宇能医药化工、华信制药、永嘉药业等一批骨干企业的发展,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在加强化学原料药开发生产的同时,重点开发国家三、四类化学药,努力完善全市化学药和化学原料药物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促进整个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五、政策保障

1、享受投资优惠政策。对在我市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含1000万美元)的生产企业或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须经省级以上有关部门认定),享受《市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兴业暂行办法》(吉府发〔2008〕3号)规定的所有优惠政策。

2、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对现有医药工业企业,可由受益财政从其当年实际上交税收比上年新增地方留成部分中列支50%奖励企业。对医药制造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可按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30%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超过30%的部份允许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对企业为开拓市场以及扩大市场份额而发生的营销费用(不含广告费),无法取得支付凭证的,允许到当地地方税务机关以劳务费用的名义开具正式发票,并按企业所得税法相关政策税前扣除标准予以税前扣除。

3、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凡投产当年实纳增值税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新办医药工业企业或新投资剂型和产品,可按不高于当年实纳增值税额地方留成部分的50%予以一次性奖励。凡开发成功并获得国家新药证书的,由受益财政给予一定奖励。具体奖励标准为:企业独立创新的一类、二类新药每个奖励20万元;企业与其他科研机构联合创制的一类、二类新药每个奖励10万元;三类新药每个奖励8万元;四类至六类新药每个奖励5万元。积极支持医药化工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对新认定的部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对荣获部级、省级新产品称号并有认定证书的新产品,对列入重点技术改造计划的项目或取得国家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计划的项目,按《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创优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吉发〔2009〕9号)的有关政策给予扶持和奖励。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的医药化工企业和个人,比照部级新产品奖励政策,每一项由当地政府奖励1万元。

4、鼓励采用国际标准。鼓励医药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开展国际注册、认证工作。新获得FDA认证的产品,由受益财政每个奖励8万元;获得COS、DMF注册的产品,由受益财政每个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医疗器械通过CE认证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

5、扶持发展生物和医药企业。生物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生物企业,按照税法规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我市医药企业生产的药品,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医保、农保用药目录;有关部门帮助企业申报部级、省级城镇职工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对符合产业导向的化工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项目,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除享受国家相关增值税设备抵扣政策外,并优先推荐申报省级以上技改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对总投资在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有关优惠政策实行“一事一议”。

6、鼓励使用节能环保设备。医药化工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7、支持盐化工基础设施建设。市发改委、市物价局、市供电公司等部门要加强同省直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积极争取大型盐化企业直购电的优惠政策。同时,加快盐化基地的电网改造,大力争取新干盐化工业城新上2×300MW热电联产项目,实现盐化工业城内企业集中统一供热和直供电源,降低企业的能耗成本。

六、工作措施

1、规划建设特色园区,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各县(市、区)、井开区要按照各自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定位,规划建设医药化工产业特色园区。加强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三废”处理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医药化工产业科学、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注重产业链的培育,有选择地引进与园区主导产业配套的项目和企业进入园区,合理配置资源,鼓励资源共享,打造主导产业链,引导集群发展、集约发展,提高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2、加大产业招商力度,保证产业发展投入。大力引进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基地型、龙头型项目,积极承接沿海、港台地区和国际医药化工产业转移和产业扩张,努力提高医药化工产业利用外资的比重和水平。充分发挥我市是“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台资企业转移重点承接地”的优势,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活动,力争每年引进亿元医药化工产业项目20个以上,实现投资50亿元以上。

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各地要根据药化产业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目标,选择发展前景好、产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拳头产品,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并依托龙头企业发展配套产品,发挥龙头企业的溢出效应,带动上下游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建立健全优势产业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要以市场机制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手段,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开发投入,进行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项目产业化转化,积极引导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抓住国家开通创业板的机遇,加大对普正药业、天人生态等医药化工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其在主板或创业板上市和资本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快速扩张,全力培育产业龙头企业。

4、加强药材基地建设,推动医药产业发展。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的产业发展要求,引导医药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建立稳固的优质中药材种苗抚育基地,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大力扶持农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允许农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自主销售中药材产品,支持其开拓市场。支持市林科所龙脑樟(天然冰片),吴茱萸、白花蛇舌草、垂盆草,永丰使君子、白术、粉绿竹,县车前子、吉固子、铁皮石斛,吉水香料油,永新县金银花GAP标准药材种植加工,峡江了哥王规范化种植,新干商州枳壳GAP等基地建设,力争到2015年,建成国家中药规范化种植基地20万亩以上。

医药工业发展第7篇

关键词:医药工业 生物医学工业 中药工业 发展

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医疗器械、药用辅料和包装材料、制药设备等。同时,医药工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了能够从容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医药企业应留意政府在医疗卫生结构调整和农村医疗保障方面的新动向,尤其要把握好医药工业发展的六大趋势――中成药市场竞争将加剧;处方药生命周期将会缩短;第三终端市场将更活跃;医药市场进一步集中,医药两极分化进一步凸现;政策性降价仍将持续;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企业市场品种结构都将发生更大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医药工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其发展前景进行科学预测,以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1.医药工业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是我国医药工业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加大医疗保障和医药创新投入,医药工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回顾我国医药工业近五年的发展情况,全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突出表现是:

1)技术创新成果显著。国家通过“重大新药创制”等专项,投入近200亿元,带动了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医药创新领域,通过产学研联盟等方式新建了以企业为主导的五十多个部级技术中心,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2)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市场增长、技术进步、投资加大、兼并重组等力量的推动下,涌现出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1家增加到2010年的10家,超过50亿元的企业由2005年的3家达到2010年的17家。医药大企业成为国家基本药物供应的主力军,有效保障了基本药物供应。

3)区域发展特色突出。东部沿海地区发挥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优势,加强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促进集聚发展,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设备,“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医药工业集聚区的优势地位更加突出,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4)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升。医药出口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出口总额达到397亿美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3.5%。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化学原料药出口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抗生素、维生素、解热镇痛药物等传统优势品种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他汀类、普利类、沙坦类等特色原料药已成沙坦类等特色原料药已成为新的出口优势产品,具有国际市场主导权的品种日益增多。监护仪、超声诊断设备、一次性医疗用品等医疗器械出口额稳步增长。

5)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中央与地方两级医药储备得到加强,增加了实物储备的品种和数量,新增了特种药品和疫苗的生产能力储备,在应对突发事件和保障重大活动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医药工业存在的问题

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研发投入低,高素质人才不足,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产品结构亟待升级,一些重大、多发性疾病药物和高端诊疗设备依赖进口,生物技术药物规模小,药物制剂发展水平低,药用辅料和包装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不足;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多、小、散的问题依然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造成过度竞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高,企业质量责任意识亟待加强。其突出表现为:

1)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问题突出,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全国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其中大型企业423家,只占总数的11.7%。多数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品种。大多数企业不仅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工艺落后、装备陈旧、管理水平低,而且布局分散,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远远低于先进国家的水平。

2)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新药创新基础薄弱,医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医药科技投入不足,缺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化学原料药中97%的品种是"仿制"产品。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次与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重复生产品种多、独家品牌少。有些产品如庆大霉素、扑热息痛、维生素B1、甲硝唑等制剂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生产。

3)医药流通体系尚不健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三级批发格局基本打破以后,有效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非法药品集贸市场屡禁不止。加上生产领域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致使多数品种严重供大于求,流通秩序混乱,治理任务艰巨。

4)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性能较差。我国自己能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大多数是附加值较低的常规中低档产品,而临床上所需的高、精、尖医疗器械与新型实用医疗设备多数需进口。常规医疗器械产品的更新换代慢、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医疗卫生高质量的要求,产品返修率与停机率高于国外同类产品,产品的可靠性不稳定。

5)制剂品种与原料药品种不相匹配。我国已是国际上原料药生产大国,但对药物制剂技术开发研究不够,制剂水平低,大多数制剂产品质量不高,难以进入国际市场;我国平均一种原料药只能做成三种制剂,而国外一种原料药能做成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制剂;制剂技术落后,制剂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

6)医药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我国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出口附加值较低、污染较重的化学原料药及常规手术器械、卫生材料、中药材,而进口价格昂贵的制剂及大型、高档医疗设备的进出口模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低。

3.医药工业的发展分析

目前,中国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从战术竞争,转为战略竞争,整个行业的发展目前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低成本竞争常态化、长期化;二是“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现象更加明显;三是产业并购重组浪潮此起彼伏,高潮不断。2008年医药商业销售增幅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低于工业增幅;两极分化加剧;出口盈利能力下降,但依然实现顺差;受降价政策影响,药品价格进入下降通道;两个终端销售依然活跃;农村药品市场成为新的发展亮点。在这种发展环境下,大型医药企业正在整合内外部资源,力图进一步加强核心竞争力,确定市场领导地位;中型企业正在努力解决发展中的矛盾,争取滞后的管理水平能追赶发展速度,既不放弃机会做大,又要通过“做强”之后,解决企业的消化能力,进一步做大;而小企业则正在全力寻找出路,方式灵活,不拘一格,生存是主要目标,销售是主要手段。

具体来说,我们应抓住医药工业将作为国家“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支柱产业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具有科技含量、高回报低能耗的高新医药产业。即利用政策优势或曰政策机遇来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同时应利用农村“新农合”计划及人口老化、环境污染加剧、经济增加引起的生活节奏加快等市场因素对健康需要的增加,即市场机遇来发展医药工业。应突出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大力发展生物医学行业,实现产业升级换代。2009 年 6 月,国家出台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指出将生物产业培育成为我国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事业;2010 年 10 月国务院《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再次将生物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大力发展生物医学产业(包括生物医疗服务)是我国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的首先。

生物制药(biopharmaceutical)是近二十年兴起的,以基因重组、单克隆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制药技术。与传统化学药产业由大型药企所垄断不同,生物制药领域内的创业型企业借助技术优势异军突起,形成了以企业间联盟为主的独特产业格局。目前,国内的生物制药行业虽然规模仍然较小,集中度较低,但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上游的研发环节聚集了一批中小型企业,主要为其他大型药企提供研发服务。在生产环节,国内生物制药企业的生产能力在“十一五”期间取得长足发展,但结构不均衡,出现低端仿制药和原料药为主,自主研发药较少,产能过剩。下游流通销售是产业链相对薄弱的环节,就目前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这突出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增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第二,增加监管制度力度;第三,增加金融投资的力度。

2)推进中药现代化。中药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加入世贸组织和天然药物需求的日益扩大,将为中药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机遇。由于中药产业基础较差,现代化水平比较低;中药材质量不稳定,部分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超标;中药工艺技术落后,不能对中药进行有效的提取、纯化;中成药制剂水平较落后,影响名优传统中成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控制方法和手段较落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药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因此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是发展之本。具体来说,应做好以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保持中医药的特色。基因组合的研究证明,每个人之间都有个体差异,中医药的特点是个性化的、动态的,特别是复方中药,倡导对人体机能的整体平衡、综合调理等,不是简单的抄袭。二是制订中医药的标准和规范,包括中药材的生产、质量控制、流通规范,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标准化和翻译规范化,中医药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规范、国家药典和中药审评标准等,把中医药科学的内涵客观地表达出来。因为只有在规范和标准条件下研究、开发出来的产品才具有稳定性、可靠性。三是要积极改进中医药能够满足现代市场需求的行医方法。尽管中医采用独具特色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但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不能只靠感官。作为一门科学,如果需要被人广泛认识和掌握,能够在使用的基础上总结其规律,把经验转化为知识,进而上升为理论指导十分必要。

3)发展优势原料药。我国化学原料药有相当基础,是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出口大国,2000年出口22.5亿美元,在世界化学原料药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发展优势原料药,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分层次发展化学原料药,在满足基本医疗用药需求的同时,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国内短缺的产品及新的出口优势产品。克服主要依靠维生素C、扑热息痛等少数品种出口的状况,发展更多的高附加值出口品种。二是克服过分依靠北美、西欧两大市场的情况,努力开拓东欧、非洲、亚洲、拉美等广阔的国际市场三深入研究国际竞争对手,支持企业按国际惯例建立自主的国际营销网络,由供应中间商逐步转为直接供应用户。四是鼓励出口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以上措施,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争取到2005年,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有大幅度提高,我国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