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药包装品产业前景(合集7篇)

时间:2023-09-08 17:00:37
医药包装品产业前景

医药包装品产业前景第1篇

时期。

高速发展的驱动力

1.人口老龄化比例扩大

根据人口统计数据可以推算出,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人口总数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将增至30%以上。由于目前老年人用药量占全国总用药量的一半,因此老龄化的加速推进意味着用药量大的群体基数在快速扩大。

2.收入增加促进医疗费用增长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日益提升,人均用药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3.政策效应逐渐显现

“新医改”政策刺激医药消费需求。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让很多原来有病不敢看的农村人口也积极选择去医院治疗,同时,国家投入资金,大幅提高了农村人口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这使得更多农村人口有病可医。然而,目前我国财政支出中医疗支出占比偏低,后续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因此,医疗支出的增加也将杠杆式地撬动医药消费需求。

纸盒包装迎来发展春天

纸盒包装凭借质轻便携、原料来源广泛、回收性好、利于环保等优点,成为目前发展前景最好的绿色环保包装产品之一,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中小型药品都采用纸盒包装。在终端市场景气的带动下,为药品提供外包装的纸盒包装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医药纸盒包装的需求量将持续看涨。

此外,药品电子监管码政策的实施也将为医药纸盒包装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药品电子监管的总体思路,即到2012年2月底,实现基本药物全品种(包括中标品种和非中标品种)电子监管,预计到2015年实现对所有药品的电子监管,届时,2152家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药品的最小包装上都将被赋予电子监管码。与普通纸盒包装相比,医药纸盒包装的加工精度要高很多,因此,对于医药纸盒包装企业而言,赋码印刷设备的选购十分关键;对于药品包装印刷企业管理者而言,诸如目前市场上有哪些供应商可以提供赋码印刷解决方案、这些设备的赋码印刷精度和速度达到了怎样的水平等问题,都应成为其关注的

焦点。

医药包装品产业前景第2篇

一、并购

关键词含义

一个行业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产业集中度提高最快的方法就是并购。当一个产业进入一定规模的时候,仅仅依靠正常的贸易营销运作,一步一个脚印去开拓市场,有时候显得额外缓慢,资本的市场拥有着无穷的力量。只要资本足够、市场潜力强、管理平台良好,资本将获得无限的回报。2007年发生了多起外资并购民族企业,民族企业内部的整合事件。

关键词背景

流通企业标志性的事件有:

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引入6000万美金和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合资,湖北同济堂药房有限公司与美国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合作。还有早在1月27日的广州医药有限公司和欧洲医药物流企业联合美华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协议,组建合资公司。还有上海医药与日本铃谦株式会社的合资进行药品分销业务

生产企业标志性的事件有:

继联想控股旗下弘毅投资以2.1亿元并购江苏先声药业31%的股权,并在2006年4月协助先声在纽交所成功上市,2007年联想控股再出重拳,与石家庄市国资委签署了合同,以8.7亿元拿下石药集团100%的国有产权。并且联想承诺将在未来5年内拟计划投资50亿元人民币,把石药集团打造成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制药企业,使其新增销售收入150亿元,利税25亿元,以实现联想全面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大战略目标。

尽管2006年拜耳医药保健(BHC)宣布收购东盛科技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浆、“信力”止咳糖浆等抗感冒、止咳类西药非处方药业务及相关资产,收购金额为人民币10.72亿元,但由于商务部一直未批复,2007年,这个并购终于获准通过。

关键词解读

2006年以来,受治理商业贿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以及药品降价政策等影响,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陷入一个低谷,近一半的企业拼搏在利润线的边缘。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小型医药企业,甚至是大型企业受制于微薄的利润,企业无法获得应有发展,在无以为继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不得不挂牌代摘。

也许这给很多企业指明了一条道路,如果无法走下去,将企业交给适合的人也许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二、工商博弈

关键词含义

作为医药价值链的重要成员,制药企业和渠道经销商之间发生的利益重新分配以及控制和被控制的相互较量,即工商博弈,尽管近年来,工商之间的博弈频率越来越快,但都还是一些小型战斗,但以今年南京医药和西安杨森,海王和著名OTC品牌药的冲突为标志,2007年这种工商博弈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

关键词背景

医药市场为国家GDP贡献的不算太多,但就是这个小小的池塘中鱼群过于密集,导致食物链往往断裂。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华东地区重要的医药采购供应中心,在全国医药商业企业销售100强中位居第四,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8亿元。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最早的合资企业之一,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制药企业之一,2006年的销售收入为30多亿元。

据报道,2007年4月28日起,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暂停采购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所有药品品种,要求重新与西安杨森签订新的合作关系,包括稳定的供应量和中间环节的利润分配。

另外一方面,随着连锁药店的快速、跨省式扩张,而2007年又是房租最高年,其扩张的成本再次增加,连锁药店对利润的强烈渴望也导致了某些连锁药店与制药企业之间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博弈事件。

关键词解读

工商之间的博弈是永恒存在的,平衡只是暂时的,供应商和渠道商各自都有利益最大化的诉求,原来的商业公司可能收入都不高,现在商业公司收入普遍提高,他也需要更大的办公楼,也需要小车,他的利益诉求必然会增多,而且商业企业扩张,人员增加,费用也在增加,这是必然的。

怎么做到工商所谓的双赢呢?

不开拓就想分别人辛勤耕耘的一杯羹是不可能的,要做到供应必须是工商联合开拓市场,大家一起把市场做大,把蛋糕维护好,这样才可能实现重新的分配,否则比如我杨森把市场打下来凭什么分一块给你,我打的广告,我做的推广,你渠道凭什么呢?再比如说渠道为什么不向上游的医院要利益呢,为什么一定要向工业要利益呢,为什么不能控制医院,处方药就没有这样的叫板事件,应该是工商共同来开拓市场,商业渠道应当在资金、人员、网络、市场投入、终端推广都要一起来做,利益就可以重新分配。风险控制上过去是厂家独担,现在应该是各利益方共担,否则品牌供应商是不会轻易放弃他的利益的。

共同提高或者做长产品价值链,为产品的价值链增值,美国企业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认为企业为其用户创造价值的每一项活动都可创造价值,他们相互联系,构成一个价值链条。一体化,相互参股,共同投资研发新产品,企业营销政策既应充分考虑厂家、渠道、终端三方的静态利益分配,又要根据产品上市不同阶段的特点,兼顾经销商、开发商和维护下游网络阶段性的成本和利益,就是说你要共同去开发、开拓、维护市场,共同维护产品的价格体系不乱,保证产品的价格体系是往上走,而不是越做越低,越做越倒挂。

产业联盟,比如工商OEM,还有一个基于信息技术共享的上下游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联盟,下游也可以提供与上游共享的供应链管理而降低库存和资金压力,比如说连锁药店都在提品类管理,为什么医药公司不做品类管理,哪些赚钱哪些不赚钱,也应该做品类管理。签订价格维护协议,延长产品的价值链这是必须要做的,这是双方都有责任的,共同培育市场和消费者,扩大市场容量,不拿替代品以低价打击品牌产品,一级、二级三方协议,大客户大终端协议都油价格维护和市场开拓一级利益分配方案。

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工业商业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交易关系,是战略合作的伙伴关系,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个共赢共生的联合体,这样就比较好办,工商在培育自己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上面是各司其职,你有你的价值,我有我的价值,你有你的作用,我也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这样才能实现利益均分。

共同努力控制医院环节得利过多,向医院要利润,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体制,这是企业能做到的,积极推动医改,保险公司介入医保,现在已经有工业企业的联盟开始做这个事情了。

三、医药广告严管

关键词含义:

指国家对于医药保健品广告管理力度加大,经常性的几部委联合检查和公布一些广告违规状况,很多广告批文被取消,一些知名企业也在所难免,企业树立品牌的门坎抬高。

关键词背景

2006年7月,广电总局和工商总局联合″禁播令″,自8月1日起,所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暂停播出介绍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这五类产品的电视购物节目。

2006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工商总局发出通知,自11月1日起,所有报刊暂停包含牛皮癣(银屑病)、艾滋并癌症(恶性肿瘤)、白癜风、红斑狼疮等疾病和无痛人工流产等内容的确12类广告。

与此同时,国家药监部门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审查制度也日趋规范和严格。广告审批内容全部上网公布,提高了审批透明度,方便了群众和社会监督。并且定期公告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情况,对那些虚假违法广告的产品和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暴光。同时开始对医药产品的声像广告、文字广告、以及宣传物料等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

关键词解读

政府对医药广告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其目的是整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用药安全和生命健康负责。虽然会对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所限制,但却为业绩优良的制药企业提供了品牌建设的绝好机会。2007年药企首先应立足于对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同时为避免广告违规,需开辟新的市场,选择新的媒体资源。

四、一药多名和24号令

关键词含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6年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第24号令》(即“24号令”)规定,制药企业在2007年6月1日起生产出厂的所有药品必须按照新规修改说明书和标签。该新规对药品外包装盒及说明书的内容均作了详尽规定,包括通用名称、商品名、商标大小、名称位置、字体、字号、字体颜色等。根据“24号令”规定,如果企业未按规定进行更新,将不得在市场上销售。

由于技术原因,有的企业申报较晚,省级药品监管部门还未完成审核。鉴于此,SFDA特规定药品生产企业于2007年6月1日前向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提出修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的补充申请,2007年10月1日前生产出厂的药品可以继续使用原标签和说明书。而药品生产企业在2007年6月1日前未向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提出修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补充申请的,自2007年6月1日起出厂的药品不得使用原标签和说明书。

24号令强调了通用名的规范和在包装盒以及在广告时的限制。从而得使得厂家想突出商品名来突出自己的图谋没有了空间。

关键词背景

24号令是在SFDA发生一系列非市场事件后催生的一次非市场化的宏观调控政策。

2006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24号令),决定从6月1日起,除了含有新的化学结构、新的活性成分的药物,以及持有化合物专利的药品外,其他品种一律不得使用商品名称。24号令对药品说明书、药品标签、药品通用名称、药品商品名称和注册商标在印刷排版时所使用的字体、字号、颜色以及位置、占用面积都作了祥细的规定。其目的在于促使药企重视对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重视药品说明书的书写和更新,大力推广药品通用名称,切实保障广大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2006年4月全国药品稽查工作座谈会对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专项检查确定了五项重点内容。凡是未按规定进行审批和备案的;药品通用名称未用中文显著标示或不标注的;包装内夹带任何未经批准宣传物料的;药品通用名称与商品名称用字的比例小于1?押2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都在重点查处的范围内。

关键词解读

24号令给整个医药市场带来三大影响:

影响之一:造成旧包装失效,成本加大

由于7月7日起不能再生产新批号和出厂新批号,因此老的包装盒,说明书就会作废,对于一次印量较大,库存较多的包装盒与说明书,自然造成成本的损失。

影响之二:对于品牌传播和树立名牌不利

24号令明文规定:商品名称不能与通用名称同行书写,其字体和颜色不得和通用名称更突出和显著,其字体以单字面积不得大于通用名称字体的二分之一。

此外还规定:药品标签使用注册商标的,应当印刷在药品标签(含药盒)的左角,含文字的,其字体以单字面积不得大于通用名称所用名称的四分之一。

以上两条直接封死了想利用商品名和自己的商标来突出自己品牌或者模仿著名品牌,以及把名称中的一些字体淡化处理以模仿著名品牌的路子。但是因此对于想以广告塑造著名OTC和保健品品牌的企业将失去优势,或者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影响之三:终端销售难度加大,消费者将心存疑虑

改换了包装后,消费者由于对原来的产品包装有个基础印象,反而短期内认为药厂和药店卖假药,如果价格在变化,之一疑虑会加强,这就造成短期内的销量下降,店员推荐难度加大。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新包装上市,引起老包装滞销积压。

针对24号令引发的诸多不利,制药企业可从三个方面做好补救工作:

1、掌握好新包装上市时机

关于上市时机,企业应该注意一下四个方面:

尽量缩小新老交替的时间,主要是根据市场上旧包装的库存量来决定上市时间,新旧包装交替延续时间越长对消费者的影响越大,老产品就可能滞销,新产品也可能被接受的较慢。

尽量全面铺开新包装的销售范围与区域:短期内全面铺开后,就可快速完成新旧交替认知,否则就会有地区差异。

注意错开其它企业的新旧交替时间:一般建议采取两种策略:要么尽早抢在大多数企业新包装上市前,就开始上市自己的新包装,这样你的广告、促销、传播等措施干扰较少。要么在尽可能是最晚的时间上市新包装,因为这样由于大多数企业新旧包装上市,店员也知道了,消费者也会知道要换包装,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

一次性更换,趁机提高包装档次。

2、做好渠道各环节的新包装传播沟通工作,提高渠道认知

自己销售人员的宣传沟通:把新旧差异明确告知公司的所有营销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考试以强化记忆,让他们能随口答出新旧包装差异。只是向外传播的前提

多印一些新包装,让自己公司的销售人员、商务人员,拿上包装送给每一个商业公司的采购和销售人员,以及库管和发货员,亲口告知他们新旧的差异。尤其是辨认方法。

召开渠道订货会,在会上高效传播注意信息。

对连锁药店的店员和柜台人员进行走访说明和专场培训会说明。笔者认为这事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最后向消费者解释说明包装更换的是店员,店员能否向消费者解释清楚新旧包装的差异,是打消消费者疑虑的关键环节,因此向店员预告和传播之一环节必须抓住和解决好。建议除了大量广泛发放新包装盒外,可以制作一个有奖问答卷,正面是新旧包装差异对比,尤其强调新包装的特点和彩色图片注解,反面则是有奖问答问题。让店员对包装差异填空写出,以加深印象,同时加上其它产品知识,然后收回后抽奖。

3、进行有效的媒体传播,告知消费者和店员

媒体传播应该加强,尽快让消费者和终端店员认知新包装产品。其实改换包装不见得全是负面的影响,比如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就有10多个仿冒包装,一眼看上去几乎没有区别,如果趁机加大宣传,就可和这些仿品区别开来,如果不做大面积的新包装广告传播和终端说明,就有可能因为自己的产品是优质名牌,动销快,终端有新包装不被认知,而那些仿冒产品老包装动销慢,反而比消费者认为是正宗就麻烦了。对于新旧包装的各种信息,可选的传播媒介是:

专门针对药店店员的报纸《21世纪药店》,以及各大专业报纸的药店周刊等。 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连锁药店自己印制的内部报刊。

医药公司的DM广告

各种医药公司的订货网站。

各级各类电视广告,这是消费者告知最好的方法。

药店终端的新包装大模型盒、堆头、陈列。

印制各种POP在终端展示告知店员和消费者。

五、一品双规

关键词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处方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11月27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药品。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因特殊诊疗需要使用其他剂型和剂量规格药品的情况除外。

关键词背景

医院作为处方药的终极终端,成千上万的企业将营销资源投向这个具有垄断地位的终端。正是在各大企业与医师“通力合作”的情况下,“看病贵”得到了滋养的土壤,为了对医药市场梳理,打击不正当竞争,国家不得不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一品双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关键词解读

“一品双规”打破了中国医药市场数十年来的格局。有一些产品被排出了医院,则想着如何把丢失的销售补回来,至于还没进到医院的新生,还想着怎样打击竞争对手,抢占留下的空白市场。当然53号令未大家还留下一条生路,即“因特殊诊疗需要使用其他剂型和剂量规格药品的情况除外”,然而这只能是加大了腐败的机会罢了。

在“一品两规”政策全面实施后,部分中小型制药企业的关停并转是必然的,而更多的企业则要谋求生路。一方面需要加强既得的医院终端市场,确保不被医院和竞争对手淘汰,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强新药的研究工作,以技术壁垒作为抗击竞争对手有力手段,再者就是调整产品线,将在医院市场潜力较小的品种坚决淘汰,同时开发利于在OTC运作的品种,绕过政府的宏观障碍。

六、24次降价

关键词含义

为了缓解“看病贵”的社会矛盾,在国家发改委的导演下,至2007年中国医药市场经历了24次药品宏观降价,然而在“以药养医”大国策下的降价小国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老百姓仍然限于“看病贵”的困境中,2007年的第24次降价成为旧降价模式的最后一次表演。

关键词背景

2007年5月15日,发出第24次药品大降价令后,国家发改委宣布,这是最后一次对《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价格进行调整,使86.7%的中央政府定价目录药完成价格调整。目前,医保目录内药品的价格已经基本理了一遍,以后将每两年对药价进行一次微调。这标志着药价大调整时代的暂时结束。

关键词解读

在“以药养医”的国策下,药品出售是各类医疗服务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这样一来,很多医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专业卖药者,“多卖药”、“卖贵药”。药品降价压缩了医院和医生的利益空间,降价药品就失去了对医院、医生的吸引力,难免被打入“冷宫”。而在医药流通的各个环节中,医院和药店只是最后的一个环节,对药品的多次降价,并没有从根本上撼动中间环节过多造成的药品价格虚高现象。

一个时代的终结预示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正如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所说,仅仅依靠降低一些药品价格的办法,难以达到平抑老百姓药品费用的作用,治本之策终须靠制度。中共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医药市场应该在“医药分开”的国策指导下健康发展,将医院的利益与药品销售剥离,将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难题。

七、新农合

关键词含义

为了解决农民的医疗困境,国家通过个人出一点、国家出一点、地方出一点的指导原则,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制,为农民初步解决就诊就医的束缚。

关键词背景

从2003年到2007年,国务院连续四次召开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部署工作,积极推进新农合制度健康发展。中央决定,从2007年开始新农合制度建设由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2007年新农合覆盖的县(市、区)要达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80%,2008年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

据统计,截至2007年6月30日,全国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达到2429个,占全国总县(市、区)的84.87%,参加合作医疗人口7.2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82.83%。

关键词解读

新农合是颠覆医疗保险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农村怪象的重要手段,中国毕竟还是农业大国,近8亿农民的现实让任何人都感觉到窒息,农民的健康管理成为医疗改革的重中之重。

业内有关第三终端的讨论以及有好几年了,正是由于农村市场的庞大基数、及其特有的属性让其独立于中国医药市场,成为一个终端形态。新农合的实施,将第三终端的市场规模至少提高3倍。

八、第四终端

关键词含义

随着现代城市的社区化集中度越来越高,出现以社区为单位人群相对集中的现象。为了提高老百姓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整合国家医疗资源,以“城市医疗社区化”的策略分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而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终端体系即称之为“第四终端”。

关键词背景

之所以要提出第四终端的概念,一是因为国家宏观政策在大力扶持社区卫生中心卫主体的城市社区医疗市场,二是这一终端确实既不同于城市三级以上的大型医院卫主体的第一终端,也不同于以连锁药店和社会单店卫主体的第二终端,更有别于目前以广大农村为主体的第三终端。但第四种终端借着政策的春风正在大力发展壮大,而且已经初步确立,很快将成为第一终端的补充。

关键词解读

此外,笔者还以为,在称呼一个终端业态之前,需要明确终端的定义标准:

l 是否具备相当的社会影响力:综合医院可以解决百姓疑难杂症的问题;社区医疗机构可以解决百姓的疾病的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问题;药店可以解决百姓自我药疗和自我医疗产生的自主购药问题;农村卫生院和药店可以解决8亿多农民的健康用药问题;因此都能够成一个终端业态。

l 是否能够充当产业链中的一员:2000多亿元的医院市场占据主导地位,900多亿元的药店市场成为医药产业链中的重要参与者,500亿元的农村市场成就了年销售额8亿元的蜀中制药等制药企业以及年销售额100多亿元的九州通等商业公司;现在已经具有至少100亿元的社区医疗市场即将成为制药企业和医药商业公司的必争之地,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迅速发展壮大。

l 是否具备足够网点规模:医院市场约0.5-1万家,药店市场约20多万家,农村市场网点约10多万家,社区医疗机构约3万家(根据国家政策规划可发展到6万多家)。

l 是否具备鲜明的经营宗旨和其它区隔属性:社区医疗市场以经营面积小、医药学服务专业而灵活、地域广等特点构筑了一个成长性的终端业态。

以上四个标准都说明了社区医疗市场具备了单独成为一个业态的条件,因此也就自然的构成一个医药终端市场-第四终端。

九、两票制

关键词含义

2007年8月,广东省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实施方案(初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药品配送环节,要求“所有入围品种对市辖区内医疗机构不得进行转配送,严格执行两票制”。“两票制”就是药品从出厂到医院只能开具两次发票,即厂家到医药商业公司,再到医院。

关键词背景

2006年10月广东省出台的《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实施方案(试行)》,已于2007年元旦起实行。该方案有两大特点:一是药品限价竞价都在网上进行,不再搞现场招投标,降低了药品流通运作成本;二是进行全省统一的限价竞价采购活动,遏制虚高药价。实施时有两个主要环节:一是限价,凡参加招标的药品,必须限价;二是竞价,入围的同品规产品需经过三次竞争,才有望入围。《方案》还规定,参与药品招标的主体必须是药品生产厂家,并且厂家对某一报名品种,只能委托一个一级经销商;而所有品种原则上由一级经销商直接配送(即一票制),只有当一级经销商对于某一具体品种在某个城市有覆盖不到的医疗机构时,才可选择由生产商网上委托的二级经销商进行转配送(即两票制)。这种限制减少了中间环节,有利于对药品交易的价格和票据的流向进行监管。

中国医药市场在“以药养医”的国策下,充斥了太多的制药企业、批发和配送医药商业。围绕着医院系统即有大刀阔斧的大型外企和茁壮成长的国内医药企业在细细耕耘,也有多如牛毛的医药自然人利用政策的漏洞疯狂的掘金。为了肃清混沌的药品配送与推广环节,政府决定先从运营多年的渠道上进行改革。

然而“两票制”还未真正开始实施,工业企业如上药集团、石药集团、华北制药集团等大型制药企业就纷纷召开论坛,强烈反对并建议取消两票制的新闻事件,而代表商业利益的行业协会也纷纷表示该方案应该暂缓实施。“两票制”触动了整个医药行业多方面的利益,无论商业还是工业,都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关键词解读

“两票制”是医药分家前的又一个新名词,从制药厂到医院只需一个中间环节即可,此举将多层级的药品渠道架构彻底打破,对于医药价值链中的上游生产企业、中游商业批发和配送公司以及医药自然人、下游医院终端客户,他们都不得不面临这次前所未有的洗礼。

在尚不具备完善的机制实施环境下,“两票制”无疑具有强大的革命性,它即要革一部分制药企业的命,也要革中小型商业公司的命,同时它还要革大部分从事药品个人的医药自然人的命。可以想象,在这场行业革命大刀阔斧地实施后,诸多后遗症将会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两票制有可能形成流通企业新的垄断经营,导致一批中小医药企业丧失部分渠道,使其生存空间更小。别外,由于限价过低,可能使一些厂家因成本太高价格下不来而遭出局,而另一些厂家为拼命降低成本则可能影响药品质量。

笔者认为“两票制”实施后,医药工业企业应该做如下应对:

依托招商模式的工业企业:一方面工业企业应主动引导个人自然人挂靠“两票制”中的中间经销商,同时承担一定的挂靠费用,另一方面自然人也应承担一部分额外费用,由此避免因为商业开票问题导致的“三流”中断。

采取层级渠道架构的工业企业:一方面工业企业应针对参与招标的医院终端进行细分,并与相应的商业对应,打破针对医院系统的一二级结构,但保留或温和调整在非招标系统的一二级渠道结构。另一方面工业企业应适当地发展OTC产品体系,绕过招标的限制,直面消费者,争取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OTC占有一席之地。

十、自主研发能力和中国医药产业安全

关键词含义:

24次降价、原材料能源涨价、GMP沉淀的3000亿元资金、一品两规等政策导向,导致国内决大多数制药企业的研发能力趋零,企业没有新产品一切营销和经营都无从谈起。

关键词背景

目前国内药企平均每年用于研发的投入仅占到销售收入的2%,而西方国家的一些药企在研发投入方面通常可以达到18%以上。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使国内超过90%的药企只能靠生产仿制药物求得生存,致使同一种药品,往往有几十家,甚至上千家企业在生产。

材料和能源价格的普遍上涨使产品成本不断提高,企业GMP改造的固定资产投入使单位产品承担的折旧费明显增加,市场格局的快速变化,又使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不断攀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不少企业虽然拥有一批不同品种的药号,却无力也不敢安排生产。因为,即便是产品生产出来,成本价格也高的离谱,根本无法参与市场竟争,结果是生产的越多,赔的越多。一方面是始终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药品价格持续走低,使得药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很多企业盈利能力十分虚弱。

关键词解读

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故进行产品仿制便成为许多药企的首选,也成了抢占市场的捷径,药监部门把关不严同样助长了这种行为,前两年数以百计的药企竞相申报仿制产品的现象把这股低水平重复的狂潮推向了顶峰。2004年,中国药监局受理药品注册10009件,2007研发报批政策趋严后,很多企业一下子就没有了研发能力。

到目前为止,市场上主要还是以仿制和改制的药品和通用类药品为主,特色产品很少,内资药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屈指可数,而能够拥有高技术附加值新产品的更是凤毛麟角。

医药包装品产业前景第3篇

【关键词】医药包装设备;发展;机遇;方向

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医药包装设备的发展很迅速,尤其是最近几年的进步尤为明显。随着我国对于医疗方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医药包装设备工艺有着更高的要求。其发展过程经历了进口设备模仿技术的初级阶段和通过不断改进拥有一定的自主产权的发展阶段,最终实现完全自主,具有很强的技术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目标。当前我国的医药包装设备发展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比如机械设备工作效率不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不够高以及设备的可操作性不够强等等。为了保证我国医药包装设备能够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需要弥补原有的不足,不断的优化现有的产业结构和技术。

1当前我国医药包装设备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医药包装设备产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增加了自主技术所占的比重,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意识更加重视,不再单独依赖于国外技术。医疗包装设备所涵盖的范围已经相当广泛,基本覆盖了所有的技术和分类,已经基本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设计和操作。但是在某些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造成了我国在该产业的总体水平较低。主要缺陷在于设备的研发力度不够,设备的稳定性较差等等。我国对于设备研究创新所投入的资金和精力都比较少,造成了设备技术过于老化,更新换代过慢,久而久之会造成设备缺陷,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降低,生产效率也会随之下降,反过来又会阻碍医药包装设备产业的进步。

2我国医药包装设备发展面临的机遇

尽管我国的医药包装设备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有着许多有利于发展的机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医药包装的种类更多,工艺更复杂,水平也更高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药品的种类更加多样化,药品包装的种类也相应地增多,与之相适应的是医药包装设备和包装材料的多元化,造成了药品包装产业的逐渐发达起来。最近几年我国的医药包装更新换代的速度明显加快,正在不断地成熟,输液包装正在向着复合软包装袋和塑料瓶包装的方向转型,正在逐步取代原有的玻璃瓶包装的落后方式。通过对生产工艺和设备不断地优化和改进,并注重引进最新设备,使得药品包装的生产规模技术和生产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医药工业生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不断的增大。通过不断地努力,有些设备工艺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由于包装收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有些企业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监管体系,进一步保障生产质量。

2.2医药包装设备自动化的程度不断增强

医药包装设备的自动化是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的设备自动化只能说是相对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要实现真正意义的自动化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研究,不断地克服困难。随着我国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不断贯彻,并对认证工作进行了深化,在严格的约束条件下,我国医药包装的工艺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要实现生产的自动化,需要注意将生产工艺与电子技术有效结合,充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2.3医药包装的产量正在呈现高速增长的迹象

医药包装是包装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保证药品药效的关键因素,当前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医疗条件正在不断地改善,包装设备产业也不断地发达起来,市场规模正在飞速增长。塑料瓶是使用最广泛的容器,占据着市场最大的份额,但是泡罩包装的市场潜力也不能忽视,有着外形美观、使用方便、阻隔性能强等优点。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包装设计正在变得更加人性化,尽量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3我国医药包装设备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医药包装设备主要在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3.1绿色环保设计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是过度消耗资源能源。我们需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一个环保的社会,所以我国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为我国发展的基本战略。将医疗包装设备环保化设计,是从人类长远的利益为出发点的。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早期过度破坏环境已经给国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不能重蹈覆辙。绿色包装不仅仅是环保包装,还应该包括减少过度包装的内容,通过改善结构、生产工艺、包装材料等来实现绿色环保设计,减少一切可以避免的污染。

3.2人性化设计

只有设计者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以人为中心,并依此不断改进设计方案,才能实现设备的人性化设计,主要针对对象是设备的操作者。将人机工程学利用到设计中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方法,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和设备的协调统一。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设备操作者的因素,不能忽略每一个细节,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的工作强度,同时要尽量减少重复的生产程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需要改进的是增强包装设备的兼容性,设定几种实用性较强的包装标准,减少设备模具更换的复杂性,不仅可以增强设备的实用性和灵活性,还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3自动化设计

包装设备的自动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全面的自动化需要做的还很多,会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药品的检测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而且对于检测数据的处理过程同样复杂,可以将电子技术与包装技术相结合,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模块化设计”的理念在设备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思想是将整体设备的运行动作进行合理的分解,并进行相互独立的控制,进而实现整体操控。其目的是使设备的运行和调控过程更加灵活。自动化是一个很广泛的定义,中心思想是从局部到整体的自动化的实现。

3.4包装外形设计

当前对于包装外形的设计上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现有设备大多都是为了满足原有的包装样式要求而设计的,包装样式所面临的改革局面也比较严峻。随着人类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医药包装外形的新颖设计也有着更加广阔的市场,通过改善现有包装形式,可以使药品包装向着更加方便、安全、节能的方向发展。

4结束语

我国的医药包装设备产业通过迅速的发展已经变得比较成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当前正在进入转型调整时期,对于包装设备产业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我们应该不断地完善自身结构,迎接挑战,以保证产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京生.药品电子监管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医药包装行业的发展.中国包装.2013(01).

医药包装品产业前景第4篇

关键词:洋中药;中医药营销;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33-01

中医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与“瑰宝”,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最为系统的传统医学体系。自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中医药市场与国际医药市场的全面接轨,国际医药需求向天然药物回归的趋势日益强劲,天然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中药体系也成为全球各国开发新药的“金矿”,对于我国中成药企业来说,是一个拓展国际市大好历史机遇[1]。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大力开展中医药的国际化营销战略已是业内共识。目前,全世界使用中草药治病健身的人数达4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80%,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中医中药,12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中医药机构,亚洲、北美和欧洲已经成为我国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2]。然而,在我国积极开展中医药国际化营销战略的同时,国际甚至国内的中药市场均不同程度受到国外自研自产的“洋中药”的冲击。近几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日本、韩国、东南业、欧洲、北美等国的“洋中药”大举进军中药市场,“正宗”中药国度真正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性。日本厚生省批准的210个汉方制剂的处方主要来自我国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医要略》,其生产原料大部分从我国进口,甚至许多中医药品牌业成为口本人的专利产品[3]。即使欧美等曾经排斥中药的国家,如今却也全面参与其中,这充分说明,我国中医药国际化营销战略正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严重冲击,国内中药企业正面临着恶劣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因此,为应对“洋中药”带来的挑战,我国中医药国际化营销策略必须有所调整。

一、“洋中药”的市场优势与局限性。(一)“洋中药”的优势分析。1、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含量高。开发“洋中药”产品的国家(除中国外),一般多为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财政支持,其医疗体系和医药市场制度较为完善,其国内的国际著名医药跨国公司吸收高新技术、高素质人才以及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极强,国际市场化运作经验丰富,中药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科技含量高。2、用料考究。不少“洋中药”的用料和选材甚至要优于国产中成药,并不一味考虑原料成本,而是注重选择品质好的地道药材,大多进口于中国。3、临床应用指导性强。“洋中药”的品种多样,产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出产,附有详尽的服用说明(包括注意事项、禁忌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这是不少国产中成药产品所不具备的。4、市场营销方案完善。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洋中药”的市场营销经验极为丰富,均可针对不同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拥有雄厚经济实力支撑的可操作性强的营销网络体系和一系列广告宣传活动。5、外观精美,附加值高。“洋中药”产品很重视产品的外观设计,其包装都很精美,成为吸引购买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此外,通过采用先进的制药工艺和名贵的药材,使之成为高附加值和高利润类产品。(二)“洋中药”产品的局限性。“洋中药”产品正是靠质量、资金、技术上的优势,形成开展国际化营销和进军我国中药市场的实力,但仔细分析后也能够发现“洋中药”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1、产品生产过程中缺乏对中医药理论的深层次理解。不少“洋中药”产品的研制者对中医药传统理论并非十分精通,尤其是年轻的研发人员,缺乏对中国中医药经典古书籍的深入钻研体悟,缺少中国本土“老中医”所拥有的中医药文化积淀,因此很难深层次领悟中药组方中的“玄机”。2、性价比和消费市场的局限。“洋中药”的价格一般会高出国产中药的数倍或十数倍,但其实际临床疗效是否优于中国国产中成药,还普遍缺乏令人信服的数据证明。加上进口关税等,使得产品零售价格昂贵。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缺乏针对大多数潜在低消费人群的消费能力刺激策略。3、中医药文化背景的先天缺陷。在相同产品、相同价格、相同疗效的前提下,左右消费者购买选择的不仅是营销策略,更包括消费者心理的好恶倾向,而“洋中药”生产国家多数不具备悠久的中医药历史,在文化积淀与传统知名度上,“洋中药”的产品背景缺乏可信度,这种中医药文化背景的先天缺陷很难通过短时间的营销策略来弥补。

二、应对“洋中药”挑战的国际化营销对策。“洋中药”严重影响我国中药企业占领国际市场,并对国内的中药市场冲击也很大,因此,为应对这一严峻的挑战并能占领国际先机,就要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医药国际化营销战略部署,积极地拓展市场,加强宣传和合作,促进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合法化和竞争力,加强国内中医药学科建设和基础研究,加快科技成果生产转化,建立和完善国际公认的中药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中药产品的国际营销策略和水平,强化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从战略高度切实落实中医药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就现阶段而言,国内中药企业应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调整我国中药产品国际化营销策略。(一)重视中药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研究。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促进中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医药专有人才队伍培养,并做好人才保护工作,杜绝关键人才的大规模外流;加强对国外医药产业法律、法规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二)加强在WTO框架内和绿色贸易壁垒环境下的应对策略研究。重点开展国产中成药产品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的应对策略,按照国际化产业运作模式进行接轨,制定和实施与国际性规则一致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广使用进出口产品绿色标志,国内中药企业要坚决执行国家药品质量管理的强制性标准,并按照国际化质量检测标准生产检验,提高产品质量;积极采用原产地域产品的保护策略,保证道地药材的国内使用。(三)开展改善国产中成药国际化市场营销策略的创新性研究。科学进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策略;运用品牌营销提升中药知名度,重塑我国中药产品的国际形象;改进产品包装,提高出口产品规范化,实现包装的国际标准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包装的民族化;拓展销售渠道,紧扣消费者心理取向,借助中国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悠久历史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全球营销策略。

结束语:面对目前“洋中药”对于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市场冲击,我国实力雄厚的大型中成药企业在探索国际化经营方式、抢占国际市场、推动中药产业和文化站上国际化大舞台、使中医药造福于全人类等方面,责无旁贷。因此,只有将中医药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才能成功实施中医药国际化营销策略,增强国产中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冯夏红,康庭国,林秀玉.中药国际市场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药业,2002,(13).

医药包装品产业前景第5篇

药品出厂价格明示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对市场有着积极的作用?企业如何把握目前多种消息满天飞的现状?需要有自己根据自身的能量加以判断。

医药体系与医疗体系自上而下的改革已经初步形成,医药价格问题也将逐步浮出水面,目前针对企业部分主要看企业的自身实力的竞争,国家放开多种渠道的价格梯次,目的是引进竞争机制,同时保护中小企业在目前环境下的市场份额,但在真正执行上可能会有一个漫长过程,笔者认为目前配合政策性调整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具体落实需要看整体体制转轨后的效果,现阶段的医药价格政策重点落实在社区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分流成为下一步价格调整的主要方向,由于国家将拿出大量补助资金对社区医院与医疗机构的大面积补助,药品价格的直接反馈就是大面积降低零售或者平价药品出售,因此,国家出台的政策有一个延续性,在08年主要的药品价格波动在社区、乡镇医院,直接将带动周遍的药店与辐射影响正规医院,特别是销售普药的企业与普通类药品的销售,直接对生产普药的企业有较大的利好。

那么,发改委提出药价管控的新思路对我国医药企业会造成哪些影响?

1、医药的研发、引进、成本、原料价格是有一定控制的,企业自己无法预计,比如研发成本,引进的技术科技成本等,如果参考价格要印刷在包装上,这样将大大刺激仿制药品的出现,对创新医药不利。

2、出厂价格是否考虑营销、广告、管理成本也是一个疑问,企业整体的价格体系是否可以保留多种价格自主定价,如公开成本,那么产品的零售价格有谁来制定,消费者对于价格的公开仍然心中没有底,到底增加多少才是合适,是否还是国家来定,那样企业的价格自主权将全无。

3、如果价格竞争上企业之间大量重复,那么如何来突出优势企业的价格定位,竞争不仅仅是依靠价格,所以不利与企业后续发展,企业会浪费在大量的市场价格竞争上,而忽略对本身品质的竞争。

4、目前形成的惯例格局要打破,竞争的压力会出现在原料上,自主原料的企业会比较顺利,靠引进原料的企业成本会增加,那样控制原料的局部会形成垄断,反而不能够体现价格的公正与公平。

5、从市场角度看,首先要规范批发、零售后两种价格的控制,所有环节的利润必须是透明的,在差距上企业实力越大空间与竞争的力度就越大,不利于民族企业与中医药企业的整体发展,如果光是照顾消费者,那么医药企业的利润就无法保障,对于医药企业成长不利,这估计会导致业内企业的反弹,也不利于流通。

出厂价格明示主张如果真正实施,需要首先解决哪些现实问题?

至于规范包装出厂价格,执行的可能性不是太大,,因此如果出厂价格执行印刷统一标准,对中小企业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市场根本转变。如果真的要执行价格明示,必须具备:

1、药品要按照年限来制定价格,怎么来平衡年限是难题;

2、市场规范难度大,区域与地域之间的原料价格垄断需要打破;

3、营销与管理、广告成本要有合适的成本价格梯度控制,而依靠政策性的控制执行难度更大;

4、中、西药价格的区别按照标准来执行,需要出台国家价格标准指导空间;5、划分企业等级,明示企业规模、大小等,把产品价格与企业价格画上等号;6、流通渠道明码标价,包括物流运输、包装、仓储成本等,明确指导价格;

医药包装品产业前景第6篇

让我们听行家们聊一聊药包市场的这些年、这些事。

“药品及药包市场的高速发展期已经过去”,山东鲁信天一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立和

鲁信天一以药包业务为主,这几年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2007年我们的销售额刚刚过亿,2012年的数据是2.6亿元,翻了一大番。

近几年,随着进军药包领域的企业越来越多,过去“北有环球、中有天一、南有九星”的三足鼎立局面已经被打破。有的企业业务形态比较混杂,既做药包也做其他业务,当然也有一些企业是专做药包的。说实话,我对目前行业发展的格局也掌握得不是那么透彻,由于全行业缺乏直接有效的信息汇集和沟通渠道,因此很难得到准确的一手数据。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济南、天津等地是药包企业相对比较集中的区域,竞争比较激烈。这一方面表现在产品质量上。低档的药品纸盒用的是灰板纸,有的甚至还是手包盒,药包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可能都差不多,价格竞争就会更激烈;但在高档药包领域,不同企业的产品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以机包盒为例,过机通过率和过机速度是判断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那些设备好、技术强的药包企业无疑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还表现在服务水平上。以前我们主做药盒,说明书也做,但做得很少。现在根据市场需要,我们加强了说明书的生产能力,希望为医药企业提供完整的配套服务。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自身的专业形象,希望业界人士提到鲁信天一的第一印象就是“做药包最专业”。

现在许多商业印刷、出版印刷企业开始转型做药包,主要是由于药包行业的门槛比较低。相比而言,烟包行业的垄断性强、不好进入,食品包装在安全方面有特殊要求,化妆品包装在量上又受限。这样一比较,虽然药包行业的产能也趋于过剩,药包企业也觉得这块蛋糕不会永远鲜美,但那些转型过来的企业可能觉得还是要比商务印刷的日子好过。

坦白地讲,药包行业并非大家想象中那样有巨大潜力,我感觉药品及药包市场的高速发展期已经过去。医药行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这既带来了促进药品生产销售增长的一面,同时也带来了降低销量的一面。

一方面,医疗保障体系覆盖率的提升使就医的患者多了,药品销量肯定也会随之上升,医保报销标准的提高也促进了药品销售。但另一方面,国家正在逐步取消“以药养医”政策。“以药养医”应该讲是一个害人的政策,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药品被当作商品进行买卖,关系到很多环节的商业利益。关于这一点大家都深有体会,以前去医院随便看个感冒都要拿一大包药,由此带来的药品消费很明显是不理性的。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以药养医”的问题会逐步得到改善,我相信这对药品销售量会有很大影响。

此外,目前我们使用的药品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抗生素类药物,现在国家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势必会导致这类药品的销量降低。市场需求决定医药行业的产量,而市场需求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政策。随着政策限制的加深和深度改革的到位,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肯定要降下来,不会像前几年那样保持每年20%~30%的增长速度,药包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势必会随之放缓。

“药品的需求和药包的需求量之间不是一一对等的关系。”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战略企划部部长金娟

在新技术的推波助澜下,印刷行业产能无序扩张的问题逐步暴露,竞争可谓惨烈。部分企业已经无法在固有的细分领域争夺足够市场,有的商业印刷企业开始转行做包装印刷,这其中有特别大的企业,也有中小企业。很多原本做商业印刷转投包装印刷并积极涉猎药品包装的同行常跟我们交流转型的苦衷。

表面上看,药包的印刷技术不比其他包装复杂,但也不是说能做好其他包装就做得好药包,药包生产除有其自身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之外,还有一些行业特性的东西。比如说,药监局对药品包装的文字、图案等都进行了细致具体的规定,这是药包企业需要特别注意和熟悉了解的。先不论新进企业在技术上能否满足客户的要求,单纯是了解特有的政策法规可能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药包的批量、利润率又谈不上极具吸引力,一些企业与医药客户合作后,往往半途而废,难以持续。也正是出于这些原因,规模较大的医药企业一般不会选择非专业的供应商为其提供包装。

药包业务是九星印刷的主要方向,我们始终坚持“高端防伪、全面配套”的理念,主要为国内的百强药企和外资药企提供服务。在“全面配套”上,早在十多年前我们就提出“告诉我您的想法,剩下的一切由我们来做!”我们能为客户提供包括纸盒、标签、软管、纸箱等在内的多样化包装产品,也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和售后一条龙服务。在“高端防伪”方面,中国医药包装研发中心就设置在九星印刷,我们还拥有一个高端防伪包装工程实验室,在高速机包盒、防混装技术、综合防伪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举例来说,我们成立了机包盒小组,对国内外知名药品包装机械的参数进行整理归纳,并有机包盒工程师为客户提供贴身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来巩固企业在药包领域的领先地位。总体来说,我认为国内的药包市场还是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因为现在国内医药企业对包装的重视度不够,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但医药行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十分明显,如果政府出台政策要求药品降价,医药企业的利润开始下降,那么客户肯定会考虑在简化包装方面多下功夫。因此我们认为,药品的需求量和药品包装的需求量之间不是一一对等的关系。即使药品的需求量上涨,也可以通过简化包装的方式压缩药品包装的需求量。作为配套企业,我们不可能自己衍生出市场,而且药品毕竟不是日常消费品,不是说包装做得好看一点或是产品好一点,就能卖得多一点。

从整个包装行业来看,份额最大的不是药品包装,而是电子、日化、食品等包装。药包市场本身的容量并不是很大,如果还有更多的企业持续地涌入,未来几年这块蛋糕够不够分,这个问题很值得大家考虑。可以预见,未来1~2年,药包市场的竞争会非常激烈,两级分化的现象可能也会更加明显。小型医药企业可能会因成本问题,就近选择能够为其提供低价药包的供应商,但中高端客户还是会集中在知名的专业药包企业进行包装采购。

“医药行业聚化趋势明显,同时影响药包行业。”济南众发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智

济南众发是2003年由山东大众报业集团和华泰集团投资建立的。当时集团希望能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成立一家包装企业,利用这个平台扩展业务,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抵消报纸印量下滑带来的影响。我们的主营业务是药包,目前在药包市场已经打拼了近十年。

我认为,我国医药行业近几年主要呈现以下两个发展态势。

一是集聚化程度加剧。新版GMP颁布之后,一些实力不强的小药厂迅速倒闭,这对促进我国医药企业提档升级、扩大规模,同时提高技术含量和竞争实力有很大的作用。大药厂越做越大,小药厂慢慢被收购、淘汰,这样的马太效应也传导到药包领域,药包企业也面临新一轮的优胜劣汰和兼并重组。

二是中药市场前景看好。目前国家财政对中医药事业提供资金支持,再者中药本来就是中国的强项。现在国内医药企业生产的大多是仿制药,利润也比较低,而且产品标准都由国外企业掌握。我国医药行业未来的希望和出路主要依赖中药和生物制药。据我了解,现在很多大型医药企业都在设法收购中药品牌,这就决定了未来药包的中药特征会越来越明显,在图形设计和色彩搭配上会更有中药特色,比如进补养生的药品用暖色系包装,清热解毒的用冷色系等。

医药行业的特点就是有人就有市场,不存在周期性。未来五年,我认为这个行业还会有比较好的发展,这个从一些大型医药企业制定的每年20%的增长目标就可见端倪。现在有那么多企业涌入药包领域,也是看中了这一点。但这并不代表进入这个行业就没有风险,要想在竞争白热化的药包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如果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做不到区域内的前三名,就无法摆脱被市场淘汰出局的命运。对刚刚进入这个市场的新企业来说,最紧急的任务就是市场开拓和内部管理。我接触过很多试图往包装领域转型的企业,他们大多都有国企背景,人员没问题,资金、设备也没问题,但在转型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认为可能还是要在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方面有所改善。

“药包企业的成本压力日益攀升。”兰州华宇包装彩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毓全

华宇包装从1995年开始涉足药包市场,目前药包业务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面向西北市场。

现在药包企业承担的成本压力越来越重了。医药企业选择包装供应商时都要招标,目的就是压价。在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里,企业在确定标的价格时会给供应商留有一定的余地,用合适的中间价而非最低价作为标的价,最后应该是最接近标的价的企业中标。举个例子,一个药盒的成本是1毛钱,如果企业核算之后认为加上50%的毛利,供应商才能保质保量地进行生产,那企业就应该在这个基础上确定标的价。从我们接触的客户来看,高档品牌一般会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其产品本身的利润好,客户更看重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包装的价格好谈。但很多中低端的客户只想把价格压到最低,在所有报价中他只选最低价。这样对药包企业是很不利的,企业不能盈利或是利润不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发展。此外,现在药监码的订单越来越多了,药监码的生产是要成本的,而且由此还会带来损耗率上升、生产效率降低的问题,但很多客户都不愿意承担这个费用,在价格压得特别低的时候会加一点,但加的也不多。

现在医药企业普遍采用承兑汇票的方式来付款,拖欠货款的现象很严重,这无形中又给我们增加了负担,现在好多企业接订单都是为了维持而维持,日子都不好过。今后我们还是想多做一点社会包装,如食品包装、饮料包装等,酒包这块也打算进入。

“市场竞争的加剧,倒逼药包企业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石家庄建东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建东

现在出版物印刷不大好做,特别是沿海地区一些企业这两年出口受阻现象比较明显,加上北方确实也没有几家大型的药包企业,因此南方一些出版印刷企业开始向这个领域转型,主要的手段还是价格战。这对原有的市场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市场变得更不规范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再加上客户对我们的要求也相当苛刻,因此我认为药包行业现在很不好做,甚至比书刊印刷行业更难做。毕竟药包生产也不是什么尖端科技,行业的进入门槛不高,我们现在的做法是用质量和品牌去创造影响力,引进了一些高端的生产设备,同时提升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希望能以此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吧。

医药包装品产业前景第7篇

随着全国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建设实用共享、现代化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平台已成为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医院探索将医院HIS系统和供应商的ERP系统融入到医院药品供应保障管理之中,运用医院现有的先进信息平台探索医院药品供应保障管理新模式,从而达到方便、快捷、高效、安全的目的,提升医院对串患者的医疗保障能力。

1 医院药品供应保障新模式的构成要素

1.1 作业人员医院派出专业药学人员,配送企业派出专业物流管理人员;

1.2 作业仓库配送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系统;

1.3 操作系统医院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系统;

1.4 作业区域由医院药库、住院药房、自动摆药机和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组成;

1.5 作业设备除医院现有设备外,其余设备由配送企业提供;

1.6 作业线路住院药房自动摆药和静脉用药调配二条线服务于医院各科室;

1.7 网络环境医院独立局域网系统与HIS和ERP通过接口实现互联互通。

2 医院药品供应保障新模式依托电子病历、移动医生工作站、移动护士工作站、设备管理和物次管理等医院信息系统。

3 医院药品供应保障新模式要应用医院HIS系统、PASS系统、医院网络管理中心、配送企业网络管理中心和医院药品供应保障信息中心。

4 医院药品供应保障新模式工作流程见图1

5 医院药品供应保障新模式的优点

5.1 确保药品从商业配送、医院调配和病人用药全过程的监督监控、精确追溯。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满足了病人治疗用药的个性化需求。

5.2 从根本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杜绝商业不良行为和药品销售中的不正当竞争,为医院配送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商业环境。

5.3 提升了医院药品采购、供应、调配和使用的科学管理水平。新模式的建立,实现了病人服务的创新,可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快捷的服务。

6 药品供应保障新模式发展前景

6.1 寻求单品种大包装降低药品价格。医院根据患者个性化用药需求,可在住院病人实施按次服药包装设计,自动摆药机要求药品为500-1000片(粒)大包装。如果药品生产企业能够从临床需要的角度出发,适时生产500-1000片(粒)的药品大包装,药品生产企业可大幅度降低药品生产成本,从而降低药价,为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提供了前提。

6.2 门急诊病人按疗程需要包装,解决部分病人“倒药贩子收药”的难题。适时推出门急诊病人按疗程服务的小包装,实现小包装药品按处方组合的专有性,达到按病人实际需要量发药,杜绝了部分病人倒药,贩子收药的难题,为降低医保整体消费水平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