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化工企业信息化(合集7篇)

时间:2023-08-27 14:56:27
化工企业信息化

化工企业信息化第1篇

键词: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

1推动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与互联网已经相当普及,随之而来的是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世界各国正在同一起跑线展开信息化竞争,毫无疑问这必然导致市场更加开放,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2006年2月南平市二届七次人大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总体规划)中提出了“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企业能否实现信息化已经成为闽北工业企业发展的关键。而化工企业一直在闽北工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十一五“总体规划)提出,到2010年化工企业产值达到74亿元以上;在市17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化工项目占了40个,占投资总额的16.3%。目前,闽北地区共有各类中小化工企业400多家,年总产值达26.5亿元,占南平市工业总产值的13.42%;在南平百强工业企业中,化工企业占13个。显然化工企业在闽北工业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推动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对实现市政府提出的《“十一五”总体规划)有着积极重要的影响。

2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2.1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福建省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经济,使得闽北地区企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十分落后。整个地区的化工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流通不够通畅、企业电子商务进展缓慢、企业的信息化意识不强。目前闽北地区的化工企业与省沿海地区化工企业相比较无论是在资金、技术、管理水平还是经营理念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对南平市百强工业企业中的13个化工企业统计表明,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仅有两家,在全地区400多家化工企业中所占比例十分微小;拥有企业宣传网站的也仅仅5家;在电子商务方面,实现上网的企业也仅局限于网上产品、网上查询等媒体的简单扩充,而在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管理、网上支付等方面的应用几乎为空白。

2.2目前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对企业信息化认识间题

据调查,闽北化工企业大都属于精细化工,目前市场潜力大,某些产品(例如硝酸馁)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因此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同样能把企业搞好,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此外对信息化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层面上。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在互联网上建立企业网站,认为建立了企业网站就实现了电子商务,但调查发现这类企业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功能单一;认为信息化是企业的“灵丹妙药”,购买一套管理信息系统(例如ERP)就可以解决企业的问题;认为信息化建设需要昂贵的费用和专业的知识,自己没有能力发展。

2.2.2信息技术应用不饱和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拥有企业网站的闽北化工企业中,不少是委托专业网络公司开发建设的,其功能完全能实现完整的电子商务。但多数企业仅仅是用于产品、公司宣传等基本功能。二是大多数化工企业还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及基本的信息管理阶段,“信息孤岛”严重,资源共享少。

2.2.3相应的专业人才匾乏

首先从企业领导人的素质上看,大多化工企业的经营者并不具备很高的专业素质。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领导者一方面能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另一方面又能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制订企业发展的规划。

其次从专业技术人员上看,目前闽北的企业普遍缺乏人才,尤其是信息技术人才。大学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回到闽北特别是到企业工作是寥寥无几,人才储备不足。在闽北地区的化工企业在人才间题上普遍面临“难招人、难留人”的局面。

3加快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转变观点、深化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

市场的开放和我国加入WTO,使得处于山区的闽北化工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企业的竞争规则已由过去的“大鱼吃小鱼”变为“快鱼吃慢鱼”。在信息时代市场瞬息万变、客户的需求变化快、竞争对手反应也快的背景下,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无论是企业决策层还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对企业信息化观点的转变都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首先,从企业的决策层看。企业信息化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战略,尤其是依赖于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的化工企业,在原料市场十分敏感的情况下,化工企业能快速、准确的做出决策是十分重要的。化工企业领导应该对企业信息化予以高度的重视和认识,其程度也首先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其次,从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看。这类员工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执行者和反馈者。他们掌握着一线的信息,是基础工作做到位、做扎实、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的有力保证。所以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认可度也左右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3.2培养和吸引人才

闽北化工企业人才一向短缺,面临着本地人才“东南飞”;外地人才招不到留不住问题。这严重制约着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上一般分为三类人才:商务型、技术型、战略型企业可以分层次、有系统、有规模的培养和吸引信息化专门人才。具体措施有:(1)“人才本土化”重视企业内部人才的挖掘和培养;(2)与闽北地区大中专院校联姻外培;(3)本地区人才定向培养(4)部分吸收IT行业人才。同时企业还必须建立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人才机制,形成良好的气氛留住人才。

3.3营造有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环境

闽北地区的化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文化。一般的化工企业都是有明晰的流程和严谨的工艺,这就要求其信息系统是以此为目标的。此外,信息的沟通渠道是扁平化的,这也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目前闽北大部分化工企业的组织结构属于分权型(例如:富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这就要求其管理信息系统是分布式的,只需要能够实现数据汇总以及信息交互即可。

外部环境:政府对化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联合和组织闽北地区的各中小化工企业,搭建一个公共的化工信息平台。建立完善、安全的信息网络,为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咨询规划等。

化工企业信息化第2篇

全球化市场竞争对企业管理、制造技术、设计研究、现代物流都有极高的要求。企业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才能实现对生产和管理流程中各要素的高效利用,并挖掘出它们新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在生产、技术、管理、经营、战略等领域的潜力和优势,实现管理信息化对化工企业有效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迅速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2企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2.1化工企业概况

随着信息技术地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出现,信息化的重要性逐渐被更多的企业认识。化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化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环保、科学研究等领域。以山西省焦炭集团益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公司承建的甲醇项目主要是利用焦化厂的焦炉煤气,经过净化、合成、精馏等工序合成甲醇。该项目属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符合循环经济原则的环境友好项目,项目建成之后,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取得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拉动经济等多重效益。

2.2化工企业的特点

化工行业属于连续性生产的流程型企业,各生产环节相互依存,化工产品生产管理流程相对复杂。生产技术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生产过程是靠调节工艺控制参数实现,生产设备通常是一条固定的生产线,维护特别重要,不能发生故障,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全线停产,损失严重。化工企业在生产一种产品的同时,往往会生产出许多关联产品和副产品,它们可以再加工、深加工,其产品一般具有有毒、危险等特性,产品专业性强。生产系统的计划、实时调度、实施监控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证生产线稳定、满负荷生产是降低产品消耗、降低成本的前提和关键,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需要。

3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及工业一体的快速发展与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也逐渐被应用于企业管理。以山西省焦炭集团益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空分车间DCS控制系统采用的是浙大中控SUPCONJX-300XDCS系统,该系统共有1个控制站,4个机笼,1台工程师站和2台操作站。由1个系统控制柜、1个电源柜、1套UPS电源组成。系统柜中采用冗余配置,即CPU冗余、通讯冗余、电源冗余、部分卡件冗余。各操作站与控制柜、操作站与操作站之间通过VL-NET网络连接通讯。系统是集现场信号采集、动态显示、自动控制、电气设备(泵)遥控操作及联锁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空分车间除空压机机组综合保护系统ITCC,所有现场信号均在JX-300XDCS系统进行监测、调节及控制。系统以浙江中控技术有限公司的JX-300XDCS系统为核心,配以适当的电气接口和操作画面,在计算机操作和监视画面上可实现以下功能:操作登录及权限设置、流程图查阅、趋势曲线查阅、控制分组查阅、调整画面查阅、报警记录查阅、检测数据一览查阅。山西省焦炭集团益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了确保生产系统可安全、稳定、长周期地运行,还在全公司引进了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上,以人为主导,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以及数据存储、处理技术,对企业的安全信息进行收集、传输、统计,为安全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目标的集成化人机互动系统。该系统按照公司实际生产需要,坚持“立足企业、自底而上”的原则,分为车间版和园区版。车间版,主要用于各主体车间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工作;园区版主要用于职能部门对车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测监督。

4结束语

化工企业信息化第3篇

1.1青工现状能主动利用

新的信息化工具管理自己,善于学习,思维活跃,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接受和利用新信息、新事物,在企业抢建工程、机组大修和文体活动中,体现出很强的工作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1.2青工面临的问题

调查发现,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以及历史体制遗留问题的影响,仍然有一部分青年员工存在对自身工作没有方向,对企业没有融入感,对日常工作有所抱怨,缺少工作主观能动性,工作方式僵化,缺少对工作管理技术创新等问题。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2.1员工个人因素缺少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自己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计划。缺少自我激励能力,对企业的依赖心理很大,主动学习、主动工作、创新工作的意识不足,一旦企业没有满足其当下的需求或关心引导不够,就会对企业形成抱怨,降低对企业的凝聚力。

1.2.2企业的因素萧电是传统的国有企业,在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文化、方针政策等方面受到体制束缚的影响,流程执行的反馈机制和监督不能有效落实,不能很好地激发员工工作的使命感,在流程执行中,没有有效的监督,容易养成员工偷懒、消极的工作态度,加剧员工的离心力。导致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的不协调,不平衡,降低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

2利用企业信息化

提高青工工作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利用企业信息化平台,将青工的学习和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挖掘青工的潜力,提高综合素质,使青工个人和整个职工得到共同发展。

2.1正确认识企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逐步实现企业竞争力的过程;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本身也是提升企业文化,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企业员工凝聚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通过企业信息化,使员工接受并主动学习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改变员工的思想意识和陈规陋习,进一步提高办事的主动性,有力推进企业规范化建设。

2.2注重企业文化类信息系统的建设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通过上网了解信息已经成为每一个人的习惯,而在企业间,由于互联网访问的限制,企业的新闻网站已经成为员工了解企业及国内外新闻的首要选择。企业应通过新闻网站之类建设,利用信息系统信息传递的高效互联,将企业的价值观及时有效传递到企业每个员工之间。

2.2.1善于把握信息化平台的切入点利用企业信息化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升青工凝聚力和创新能力。第一,完善企业新闻网站建设,在做到企业新闻动态及时有效的之外,并以专题等活动,将每个系列的新闻汇集,使员工能够快速准确的得知企业的动态,了解企业的价值导向。第二,以新闻网站为基础,建立视频新闻传播的流媒体系统,建立以企业杂志、厂务公开、资料文档等为基础的内容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强不同类别的企业文化传播。第三,通过建立在线学习平台,通过技术培训视频、资料等方式向青工传播知识,引导学习氛围,建立学习型组织。

2.2.2营造充分沟通、知识共享的环境。

2.2.2.1建立沟通平台通过员工实名制的形式,建立论坛、群组、厂长信箱等形式的员工间沟通交流平台,并通过有效引导和管理,体现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使员工得到尊重和发言权。在企业中,营造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团体意识。

2.2.2.2合理配置网络资源将企业组织的每个文化活动在网上公告,让员工直接通过网络方式参与,既能做到全面及时准确地传递企业价值观动向,又能有效地形成互动,增加员工的融入感和凝聚力,树立员工的使命感,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对内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形成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能使企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3建立以企业规范化管理为目的的流程管理系统

2.3.1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机制规范化管理是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人的价值,而不是把人当作一个机器上的螺丝钉和齿轮,是在对人的本质特性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确立一套价值观念体系来引导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规范化管理是在理清企业组织机制、人员岗位角色、业务流程的情况下,对企业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整合与重组,通过流程的持续优化,使企业活动既符合员工的个人利益,也符合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益。通过规范化管理,使员工提升对企业的凝聚力,也使员工在事务性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有更多时间关注创新发展。

2.3.2建立和完善共享互动的信息平台改进创新企业业务流程系统化设计与优化,打破传统的职能边界,有机整合企业各方面资源和能力,整合组织结构,基于流程的信息化,建立以业务流程为主干,以管理流程和支持流程为支撑的管理平台,使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得到运行监控和持续的优化,减少业务流程的重叠和交叉,实现业务流程运行顺畅,提高运营管控效率。

2.3.3提升企业管理体系规范化在信息系统中,建立完善的沟通平台(如利用即时通讯软件,短信接口技术等)加强流程处理中的沟通,通过流程的合理规范透明,减少工作中的人为摩擦,推行固化的规范流程管理系统,使重复的职能事物性工作简单化,新员工上手容易,也可以使青工方便的在不同岗位上进行轮岗,提升人才的复合能力,加强人员的凝聚力。

2.4建立以信息资源利用为核心的管理决策

信息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来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为全面有效的给企业各项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建立科学、公平的人事管理制度。

2.4.1完善已经建立的设备数据库完善PI生产实时数据库、MIS及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库,将各信息系统数据库做到整合,或利用接口进行数据传递,并通过有效的基础数据维护手段,确保数据的来源唯一,数据准确。

2.4.2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主题数据库在信息系统中,建立指标管理、绩效计划、过程控制、绩效考核及结果应用等功能模块。通过信息系统设计一套科学、详细、动态的评价方法,及时准确公平的进行绩效分配,提高员工凝聚力和主观能动性。并且通过信息系统,对员工的职业发展状况做出预估,做好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保持畅通的成长通道。

2.4.3建立以设备为中心的主题数据库通过对设备运行健康状况的准确监控和预测及对设备缺陷发生情况的统计分析,强化点检定修、预防性维护等机制,建立设备运行情况和缺陷维护情况的核心的主题数据库,减轻员工工作压力和符合,提高员工凝聚力。提高员工创新能力的知识管理系统。

2.4.4利用企业信息化来有效整合企业知识资源建立学习型组织,调动人力资源学习潜能,以知识的利用为重点,整合分散在各个信息系统的散落知识,比如合理化建议、文书档案管理、技术管理、班组(培训)管理等,实现知识共享。

3结语

化工企业信息化第4篇

四航局从2003年起开始较为系统地推进信息化建设,现已逐步搭建起一个符合企业管理需求、针对性强、功能相对完善的信息化体系。目前,四航局在各子公司及国内外所有项目机构中均实现了内部信息平台的全面覆盖,该平台共集成有14个主要的管理系统,可分为两大模块,一是以工程项目信息(采集)为基础,涵盖了营销、采购、产值、安全等诸多管理系统的核心业务系统模块;二是包括了财务及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型系统的业务支持类模块。两大模块的共同运转,在有效提高员工办公效率的同时,也很好地强化了企业对项目的过程管控和业务支持能力,推动四航局的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此外,公司还基于已有经验,完成了中交国际(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中交港珠澳岛隧工程总经理部等机构的信息系统建设,并获得好评,形成了初步的对外信息化咨询和系统实施能力。

二、信息化建设中的关注点

在内外部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四航局主要关注6个方面,以确保信息系统满足公司运营发展需要。想大做小,逐步完善。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应该以企业总战略规划为基础,形成一个信息系统搭建的中长期目标和总体框架,而后在此框架下,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细分系统的开发和优化,逐步完善企业信息化体系。四航局在2009年对前期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并在“智力密集、高门槛、国际化的工程公司”这一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明确了“信息化建设应围绕着工程承包业务这一企业运营基础而展开”的工作思路,依此制定了2010年至2015年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力求建成一个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能够整合上下游资源的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体系。思路的确定、规划的编制,使得四航局信息化建设工作得以更成体系地推进。需求驱动,先易后难。在具体系统的搭建过程中,四航局遵循了“需求驱动,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在信息系统和软件公司的选择上,坚持需求驱动而非技术驱动,信息系统是否构建、何时构建,都应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而定,由管理需求倒逼信息化的投入;而对软件公司的选择也并非技术越高端、越全面越好,应由企业对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来确定,兼顾适用和效益。其次,在单个系统中功能模块的构建顺序上,最好是先易后难,在保证系统运行的基本目标能够实现的基础上,从操作较为简单、易于学习掌握的模块开始建立,然后再逐渐补充完善系统功能,这样能够让系统使用人员较快上手,实施效果也能尽快体现出来,从而促进员工对新系统的接受和使用,领导对系统的实施也可建立起信心,以便系统得以持续推动。由下而上,试点先行。四航局在有了某个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意向后,通常会选取在该项业务中管理水平较高的子公司作为试点,进行信息系统的搭建和优化,待子公司的信息系统建设有了一定的成效,相对成熟后,再提高到全公司层次,在企业内进行复制。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系统开发的风险,也通过系统的实施将子公司集成于信息系统中的优秀管理经验进行推广。

管控与支持并举。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功能考虑时,往往更多地强调对项目部信息数据的收集,以便及时把握项目运作状态,强化企业的管控能力,而忽视了项目部自身的诉求,这会给信息系统的推行造成一定的阻碍。因为单纯以强化管控为目的,会导致基层项目部因内部信息数据的透明化而出现权利和利益的向上转移,管理自由度被削弱,实施意愿随之降低。因此,信息化建设在满足施工企业总部管理需要的同时,也要能够为项目创造价值,平衡双方的代价和利益。四航局在信息系统功能定位时强调“管控与支持并举”,使系统既能为总部实现资金、成本、项目进度等方面的监管起到促进作用,也能通过简化工作内容、信息整合共享、管理技术辅助等措施,为项目部工作效率的提升、工程的推进、利润的获取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强化沟通,相互促进。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四航局十分重视推动系统需用部门、流程管理部门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协作。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能够加深技术人员对业务流程的了解,熟悉信息系统所需具备的功能和输出的结果,有利于软件的开发;同时,技术人员还能从专业角度分析流程的设计是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得以实现,从而及时反馈流程制定过程中的不合理或可优化之处,以便对流程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业务需用和流程管理部门对信息系统开况的及时掌握,有助于确保系统运行结果符合管理需要,系统开况的熟悉也能为后续对管理流程的优化打好基础。做好组织及制度保障。信息系统的有效实施,还需有相应的组织和制度保障。除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信息化工作小组外,四航局在局总部和各子公司均设立了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项目部层级也设有专职或兼职的信息系统负责人员,形成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组织体系。在规范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也将信息化工作与各层级管理者的绩效考核挂钩,使得信息化建设的各项举措能够得到有力执行。

三、目前遭遇的瓶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四航局的信息化建设还是存有许多不足,需随着公司的业务发展进行不断完善。核心业务系统还未实现完全覆盖。公司虽然一直致力于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但目前该体系还未健全,施工组织设计、竣工结算管理等系统仍待探索开发。同时,现阶段信息系统的运用主要还是通过信息的收集和传导,强化项目管控,对业务开展效能的提升有限,未来需要更多地关注系统对业务运作的深度优化及支持。业务子系统信息还未能综合利用。各业务子系统虽然是遵循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框架有序搭建的,但目前子系统中的信息还相对封闭,未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利用,需适时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信息展现平台,强化对决策的支持作用。

化工企业信息化第5篇

“深度”词语的含义:

(1)深浅的程度;向下或向里的距离。

(2)达到的程度很深。

(3)(工作、认识)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

(4)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程度。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从具体技术方面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层次,而且要求基础信息化广泛、深入本质,向着产业升级换展。从其内涵出发,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推进信息化在工业和建筑业领域的应用和融合,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推进信息化在服务业领域的应用和融合,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信息化在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行业的应用和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和能源交通发展;大力推进信息化在自主创新、中小企业和城镇化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和融合,提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驱动力;推进信息化在节能减排、产业聚集、政府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和融合,改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保障支撑条件。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实施以应用在企业为主,尤其是制造业。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企业的传统工业相结合,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为企业谋求更多的利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一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信息过程,即企业将新知识、技术、系统和工艺等生产要素重组后引入企业中应用的过程。企业不仅需要通过主动搜寻,处理加工和分析研究相关的信息,还需要促进新信息在企业内部有效流动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效益。

2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及其信息保障体系

2.1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对信息的需求性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对信息的需要范围涉及各个领域,全面而深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信息需求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信息技术、信息系统或信息产品等用于企业时要求企业人员(包括:战略层人员、战术层人员和作业层人员)准确、全面和系统的掌握与此相关的所有信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准确性是对企业人员在获取信息时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完整性、系统性是要求企业人员将信息化融入本企业时,借鉴成功企业实例,提高应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信息需求获取的多样性。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对信息的需求范围广泛而深入,因此企业人员在获取信息时要从多渠道,多角度来获取多样信息,即信息源的多样性。企业中的信息源包括企业的内部信息源和企业外部信息源,如:专利文献、政策汇编、技术手册、标准汇编、研究报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动态性资料汇编、市场、客户、产品样本、实物、会议等。随着内联网、外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开发或购买的数据库以及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数据库,行业网站等陆续都成为企业重要的信息源。

(3)信息需求的依赖性。信息需求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对信息服务机构的依赖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企业自身往往无法有效的满足对信息的需求,信息服务机构的出现便解决了企业的这一困扰。为了高效、便捷的获取信息资源,企业对信息服务机构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4)信息需求的阶段性。企业信息需求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例如:企业开发新的信息系统时,在启动、实施和检验阶段对信息的需求特点分别是选择性、调整性和反馈性。在信息系统的启动阶段,企业人员需要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以此建立适应企业的信息系统。在实施阶段,企业人员需要不断调整信息需求,使其集中于信息系统的进展情况。在检验阶段,企业人员需要对信息需求进行不断反馈,信息需求的重点是信息系统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2.2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保障体系的内涵和要求随着“信息”地位的不断提高,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已成为21世纪关乎国家安全的关键因素。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兴起,信息化程度空前提高,企业带来更多效益的同时,伴随而来的也就是风险增加、漏洞丛生等“负效应”。信息保障便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信息保障的对象是信息以及处理、管理、存储、传输信息的信息系统;目的是采取技术、管理等综合性手段,使信息和信息系统具备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认证性、不可否认性,以及在遭受攻击后的可恢复性。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是一个高度依赖信息活动的过程,对信息和信息保障有着强烈的要求,因此要推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进程,保证成功率,就必须构建适合企业的信息保障体系。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保障体系应该是一个基于促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具有强大的数据采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能力的系统。其目标是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即能够提供时效性好、价值高、质量好、针对性强、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源,提供促进企业在两化深度融合的强有力的信息支持,降低风险,提高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成功率。因此企业两化的信息保障体系具有如下要求:

(1)具有强大的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能力。为了实现企业两化的深度融合,企业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企业内外部各种信息源获取多样性的信息资源,对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信息抽取,最终得到结构化的分类数据供企业决策者参考。

(2)具有畅通的信息渠道。畅通的信息渠道是信息保障体系必备条件之一,其目的是消除信息噪声,减少信息失真和污染程度,以保证信息的安全和准确度,供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3)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保障体系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即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企业时刻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保障体系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增补新的功能以满足企业的信息需求。

3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保障体系的构建

根据信息保障体系的内涵和要求,构建促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保障体系时,需结合其关键影响因素。由于各个因素之间存在联系性和制约性,使得在构建信息保障体系时,需统筹各项因素。

3.1信息保障体系的关键影响因素

(1)信息基础设施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基础设施是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保障体系的硬件基础。企业内外部环境、政策、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等信息的搜集、存储、加工、传递和利用均依赖于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强大而稳定的硬件基础便成为信息保障体系的坚强后盾。信息系统是企业两化深度融合信息保障体系的软件基础设施,在信息保障体系中同样发挥着支持性的作用。企业中信息系统主要包括:MIS、DSS、EIS、ERP、SCM、CRM等以及企业信息系统网络,如:企业内联网(Intranet)、企业外联网(Internet)、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信息系统(EC\EDI)和全球商务信息系统(CALS)等。

(2)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保障体系的产物,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了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进程。由于信息保障体系对信息的获取方式多样性的特点,同样决定了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包括:两化深度融合后企业输出产品的客户喜爱度、产品市场占有率、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等市场信息;政府扶持、资金力度支持和企业相关税收等政策信息;银行贷款利率、风险投资等金融信息以及先进的管理水平、管理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管理信息。信息资源一般都以网络信息资源和非网络信息资源存在于企业内外部。因此信息资源的获取程度是信息保障体系构建不可获取的因素。

(3)信息人信息人主要指企业中的信息主管、信息技术人员和信息工作人员。信息人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信息服务的质量。因此信息人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即具有专业的信息技术能力,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可以有效辨别信息的真伪。当然,信息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企业在引进信息人才的同时,也要大力培养企业内部人员的信息能力。

(4)信息文化企业信息文化对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促进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信息文化也是构建信息保障体系必要的因素之一。企业信息文化对企业具有积极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和辐射功能,企业信息文化建设的滞后会严重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制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5)评价体系标准的信息评价体系也是构建信息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它可以对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程度进行定量的评价,以此判断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进程和状况。

3.2信息保障体系的构建基于以上信息保障体系的关键影响因素,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保障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构建:

(1)建立企业互助和信息服务平台相结合的信息保障体系。随着社会信息量的不断加大,信息资源复杂多变,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应用的局限性往往让我们对信息需求可望而不可行,这也阻碍了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进程。为了提高信息资源的获取度和利用度,首先: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交流和传递,避免信息孤岛和信息污染等信息无法高效率传递和共享的现象。其次:可以加强企业--企业中间的相互交流,利用各企业的优势查缺补漏,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共享,也可以发展国际交流获取国外先进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企业在互助的同时也可以与信息服务机构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借以利用信息服务机构先进的信息服务,获取有利于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因此企业互助和信息服务平台相结合的信息保障体系是必要的。

(2)建立利于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网络信息资源和非网络信息源相结合的信息保障体系。信息资源是信息保障体系的输出成果,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两化深度融合进程,因此企业应该利用企业扎实的基础设施将从网络获取的信息资源同企业获取的非网络信息资源(如:会议记录、专利文献、产品说明书等)结合起来,从多渠道、多角度获取企业的信息资源,保证信息资源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准确性,并可以达到创新企业信息需求和集成信息资源的目的,为促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提供完整的信息基础。

(3)建立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技能相结合的信息保障体系。随着网络信息交流在信息获取渠道中地位的提升,企业员工对信息的收集,辨认能力以及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因此信息服务人员希望企业员工可以掌握住网络信息源分布,网络信息检索等相关信息技能,所以企业管理者应该承担起向信息工作人员培训网络技能的任务,并向他们传递最新的信息源动态变化和常用网络技术的知识。

(4)建立一套具有标准评价体系的信息保障体系。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保障体系的质量、效果必须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可以定量的判断出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进程和融合中出现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好铺垫。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出科学的评价体系,因此我们在建立评价体系时一定要秉着科学性、层次性、整体性、可行性和对比性的原则。

4结论

化工企业信息化第6篇

[关键词] 信息化 信息素质 培养

人在任何生产方式下都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系统建设,而企业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与计算机组成的、以人为核心的系统。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因素也必然是人。

一、员工信息素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能否成功,员工的信息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企业信息化使得员工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可以利用信息更好地开展工作,实现企业的目标。而能否准确、及时、系统、经济地获得需要的信息并加以利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竞争力的提升,关键要看企业员工是否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企业员工的信息素质普遍较低,对信息技术缺乏必要的了解,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企业投入巨资建成了技术上先进的信息系统,而员工采用的仍然是最原始的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用来延伸员工的五官、四肢和大脑功能的工具,如果员工不去使用或者不会使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就无法发挥。

员工对信息化的认同度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成败。企业高层对信息化所具有的作用和优势理解不深,则企业信息化基础不存在;企业中层人员对信息化作用及对其自身管理权限和职业生涯影响理解不深,则其所管理部门的信息化贯彻力度就不会大,或是阳奉阴违,使信息化效果大打折扣;基层人员对信息化作用、信息化对其岗位的影响、信息化对传统习惯的冲击程度、信息化对事务处理的影响、信息化提高的效率与工作量等方面理解不深,则信息化肯定会曲高和寡,最终埋葬掉企业所有的信息化激情。

二、现代企业员工信息素质内涵

1.员工信息知识。员工信息知识指有关信息、信息技术、企业信息化、信息社会方面的基本知识。员工在对信息化、信息社会了解的基础上,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是:(1)企业信息的基本内涵。如信息与企业、个人发展的关系,企业应该建立怎样的信息结构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信息如何流动以实现价值等问题;(2)应用信息系统的知识。熟练掌握个人所处层次应用系统的功能及构成原理,并对其他层次应用系统的运行与功能有基本了解;(2)本企业应用到的信息技术知识;第四,有关信息方法与信息检索的知识。即指导员工用信息的观点来分析思维中的问题和矛盾,以求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最佳方案、方法。

2.员工信息能力。员工信息能力是指运用各种方式发现与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以及信息工具与信息技术使用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指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以合法、道德手段搜集到符合个人需求的、有价值的信息。现代意义上的信息获取能力更加注重借助信息技术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指员工对所获得的企业内外信息在评估的基础上,对符合需要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使之系统有序化;信息交流能力指员工将自己拥有的信息,通过各种形式纳入信息交流渠道的能力;信息技术是员工获取、传递信息所依赖的手段,其对信息能力的具有重要意义。

3.员工信息意识。员工信息意识是指其是否有利用信息解决工作中问题的潜在需求,并能将这种潜在信息需求显性化,进而充分、正确表达出来,员工的信息意识通常表现在对信息的敏感度上。

信息敏感度需要三种意识作支撑:尊重知识的意识、信息主体意识及创新意识。尊重知识的意识,即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推行“知识就是财富,信息就是资本”的新观念;信息主体意识,即员工应该以自我为中心,进行信息的搜集、加工与创新;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助推器。如果员工没有创新意识,就不可能把企业需求与技术上的可能性结合起来,利用得到的资源,产生新思想、新技术。

4.员工信息道德。员工信息道德是员工在整个信息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是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传递者及信息使用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员工信息道德主要包括信息生产道德、信息使用道德和信息传播道德。

信息生产道德指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制造、生产虚假的信息;信息传播道德指员工必须保持信息交流、传递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

三、现代企业员工信息素质培养

1.员工信息知识培养。对员工要进行的信息知识的培养包括:信息及其运行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知识、信息检索知识,以及信息化、信息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方面的知识等。

2.员工信息能力培养。培养员工信息获取能力必须首先使他们学会界定信息需求,即要知道自己需要哪些信息;其次要使员工全面掌握各种信息源,并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需要提高员工对信息的分类、概括水平。员工信息交流能力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是员工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二是员工信息表达能力。

3.员工信息意识培养。企业要从三个方面对员工进行信息意识的培养,一是强化联想和推导意识。二是强化综合和分析能力。三是对信息形成持久注意力。

4.员工信息道德培养。培养员工信息道德就是使其养成在从事信息活动时遵循必要行为准则的习惯。信息道德培养关键要让员工认可企业内外信息法律、法规,依靠内在的自觉性,主动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方式。企业应加强员工知识产权法规、保密法规和现行的网络法律法规的教育学习,增强他们的信息法规意识。

化工企业信息化第7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 施工企业 集成化管理 探索分析

1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 信息化的外部环境 我国在加入WTO后,国内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以迅猛的姿态发展着,国内也陆续出现一些关于工程建设的专业建筑网站。这样能够对建筑资料数据进行廷议的管理,而建立健全建筑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能够为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1.2 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目前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施工企业虽然有企业内部的网络系统,但是信息化程度相对还是比较低的,导致信息化应用平台范围较窄,很多工作职能靠手动来完成;有的一些企业基层的管理较为混乱,在施工的过程中成本浪费也随处可见。因此,就需要我们利用信息化对施工进行统一的管理。

2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在政府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推动下,我们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的管理需求,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在国内一些大型的施工企业,进行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等,并以此运用到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服务中去,为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作出重大的贡献。我们在重视企业科室层面应用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最需要加强的管理层面,即施工项目部。我们往往觉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完成这些工作,但是却不知道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施工项目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①施工项目部是施工企业的基础管理单位,也是很多基础信息的出处,因此就需要项目部能够提供有效、准确的信息,帮助领导作出正确的分析,使之能够给出最终的决策。②对于一个具有特级资质的施工企业而言,文化层次的高低决定着管理的层面。因此,就需要我们完善科室层面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化管理在项目管理层面的普及。③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人员的素质较低,不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因此,我们毫不夸张地说,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项目部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成效。

3 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注重形式

3.1 2007年下半年开始,大多数特级资质的施工企业开始寻求合适的软件公司,为本企业搭建管理平台。但是由于很多企业不够理解,就造成认为只要花钱就能过关的心理。但是在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上,我们需要投入大规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更好地完善系统,才能将系统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管理中去,避免造成浪费。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企业能够真正做到发挥带头作用,避免只重视形式,造成劳民伤财的结果。我们通过列举以下两个例子进行分析:

3.1.1 “赢得值分析” 什么是赢得值分析?所谓赢得值分析就是我们通俗称的挣值法和偏差分析法,是对项目进度和费用进行综合控制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在项目实施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我们在项目过程中,通过有效运用赢得值法对各项目的费用进行准确计算,便于合理制定计划。

3.1.2 “三算对比”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特级资质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求中,提到一项具体的功能要求:三算对比。三算中的第一算:项目投标成本――投标时的报价,其中包括投标总价、各种资源的投标总需求量。这些量,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细分到每个月的计划完成量、各种资源的月需求量等。第二算:目标成本――规范的做法:依据企业定额编制施工预算。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企业定额,所以,很少有人用这种方法来制订目标成本。第三算:实际成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按生产周期实际发生的成本)――这一组数据,只要系统具有记录实际支出数据的功能(比如真实的材料领用记录等),就能做到。三算对比需要三个必须的参数,如果系统只能有效地提供其中的一个参数,那么这个功能同样是没有作用的。

3.2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3.2.1 对信息化存在不正确的认识 就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来讲,管理者需要对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建设有着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一些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只要配置了高端的计算机和应用软件就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并不了解这只是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并没有达到信息化管理。因此,就需要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操作平台,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信息化氛围。

3.2.2 重机关轻一线 很多施工企业往往只重视机关信息化建设,很大程度上忽视施工现场的信息化建设,就造成施工现场的滞后性。为此,我们除了实现企业机关信息化建设外,就要提高公司办公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硬件的配备率,这也是实现公司最大化价值的关键所在。而且项目部是所有施工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因此,实现项目部信息化的建设,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抢占市场有着重要的作用。

3.2.3 人员观念与素质的不同 施工企业员工的观念和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的管理及效益。因此,提高所有人员的整体要求就十分重要,实现信息建设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能够实现施工企业内部除了相关人员外,其余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普遍提高。

3.2.4 错误的分析 部分施工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信息系统的建设虽然能够推动企业的业务发展,但是并不能够完善信息系统。虽然这种认识本末倒置,因此就需要施工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的系统,然后进行企业的核心业务的运作,以此为企业带来更直接的经济效益。

4 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循序渐进

由于,目前国内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企业在管理上还没有实现信息化,因此,更别说是施工现场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了。因此,就需要我们提高管理人员对计算机软件的认识,然后培养专业人才将计算机软件运用到施工现场去,这样才能省时省力,加快施工进度。目前,比较流行的项目管理软件,除了引入新的管理思想外,还具备完整继承的管理数据和境外企业的成本案例,更好地为国内施工企业带来帮助。但是对于国内施工企业来讲,要他们在没有做好接收的情况下,就完成太多太高的管理要求,就显得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为了将管理软件的应用快速应用到施工企业中去提高管理水平,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做好项目部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不能因为盲目的引进这些大型管理软件就想“拔苗助长”,最终只会处于“买来不会,扔了可惜”的状态。

5 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式

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有着重要地、深远意义的系统工程,但是由于实施人员缺乏相应的素质,就造成阻力大、难度高的现象出现。因为,该工作不仅依靠引进的“高水平”“高管理内涵”的软件就能够做到,他还需要投入更多、更专业的人力付出。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点是什么?怎么样展开工作?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探讨分析:

5.1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把手 企业在进行日常管理事务的时候,要想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就需要有一个整体的管理系统,然后根据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到数据也是企业管理层、决策层所依赖的,对企业的运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就需要企业一把手亲自抓,并且在信息化建设的初始阶段,花大力气重点抓,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2 企业信息管理体系与企业管理体系相融合 信息化建设实施完善后,企业不仅要把经营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要分割为两部分,还要从底层开始,将信息系统看作是管理系统,这样才能了解到系统中所有流动的各类信息。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当两个系统合并后,我们能找到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然后让各级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操作信息系统,尽快掌握信息系统这个现代化的工具。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在选择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时候需要,重点注意的就是要充分考虑到软件系统在项目部这个基础层面上的应用功能,以此做到企业能够彻底步入信息化时代。

参考文献:

[1]王芳.建筑企业集团信息系统规划关键成功因素研究[J].建筑经济,2011(11).

[2]芦琴.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科技资讯,2012(03).

[3]小雅.实施ERP要抓住“5要”[J].中国建设信息,2010(18).

[4]李存斌.企业如何实施效益信息化[J].施工企业管理,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