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合集7篇)

时间:2023-08-08 16:45:56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第1篇

【关键词】美育;素质教育:德育

一、素质教育中美育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造者和接班人。”美育其实就是为了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人们形成具有优美、高潮、丰富的感情、趣味、心灵和精神境界。因此,美育是不能一蹴而就,不能立竿见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是一个人们从出生到终老的过程。美育对人生的影响是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美育能激发人的创造力美育能培养人的想象力和洞察力。美育就是引导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和提高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将人类世代积累的审美经验对教育客体进行教育的过程,同时,它又是积淀和高度理智的高级意识活动。审美即发现,发现即创造。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其实就是为了创造,为了将对美的事物感受创造性的进行充分表达。“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提出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其实就是创造。

2、美育能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人们探索美的事物就需要有相应的感受能力。一般来说我们经常用概念化或功利化的眼光来看世界,那么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一成不变、无光泽、无色彩的;如果我们用审美的心胸,审美的态度去感受世界,那么我们的世界就是变幻无穷、色彩斑斓的。美存在于自然、社会、艺术和科学等事物及活动中,如自然美、社会美、语言美、环境美、等等。美育是体验人生的价值,审美能力即体验人生能力。

3、美育能培养人超越的精神人在有限的感性认知基础上往往还有追求超越的要求,即追求永恒和自由。而这些要求,则可以通过审美的特有方式来满足。当然,对于社会方面、人性方面和心理依赖等,仅用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审美所具有的令人解放功能,可以超越生存的有限,审美可以实现并满足人的永恒的精神超越需求。

二、素质教育中德育的作用

但丁曾经说过:“知识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而道德却能弥补知识的缺陷”。诚然,道德素质低下的人,无论其知识有多渊博,能力有多强,始终是一个残缺的、不完整的人,是无法帮助推动历史车轮的,有时反而会阻碍社会发展。所以,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1、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德育

李岚清同志曾经讲过“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思想品德教育首当其冲。在一个人的素质结构中,思想品德素质占有重要地位,而德育的任务则恰恰正是负责培养思想品德素质,德育为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正如《大学》中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方能平天下”,所以,我们培养人才,如果培养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不合格,那就是次品;如果身体素质不合格,那是残品;如果思想品质不合格,则是危险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的统一,而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则是由素质教育本质所决定的。

2、素质教育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如前文所说,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应当全面提升学生德的素质。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大学的德育从总体目标上继续延续中小学教育的品德教育结构,从而保证教育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职业教育则应当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由浅入深,由低到高,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再适当融合专业特点,实现高校素质教育的高层次性。

3、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实现德育的个体

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培养人不能用统一的模式。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一切教育活动以培养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人为目标,在教育过程中要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其宗旨就是通过教育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心理品质的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心理品质素质,从中体现出学生的德性、精神面貌和健全人格。学校德育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节其教育行为,以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具备较为完善的人格,实现德育的人体。

三、美育与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区别与关系

美育与德育是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既存在区别,同时又存在联系。

1、德育与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区别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朱镕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美育历史性的第一次被写入了《政府报告》,这就充分说明我党已经从教育方针上把美育提升到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原有的教育方针中,美育是不列入的,我们只是将美育视为德育的一部分或手段,而实际上美育与德育是不能相互替代的,他们之间既相互配合、补充和渗透,同时在性质、社会作用方面又存在差异。

(1)性质

德育和美育虽然都属于人文教养,都作用于人的精神,都能够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但它们是有区别的。德育作为一种规范教育,注重个性对社会的服从,而美育则是一种释放教育,主要注重于发展个性。德育更注重于思想层面,注重人的理性道德;美育主要注重于人的情感层面。德育主要是靠规范达到对人的精神起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美育则是靠感发、兴发对人的精神起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

(2)社会作用

在社会作用方面,德育主要是为了建立一套社会伦理、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调整和规范人与人的关系,避免出现人与人关系的失序、失范、失礼;美育则是为了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促进人的精神平衡、和谐和健康,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在孔子所提出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明确提出了德育与美育的教育,德育即为“礼”、美育即为“乐”,礼为外,乐为内。乐使大家彼此相亲,礼使大家彼此相敬;乐使大家彼此相同,礼使大家彼此相异。由此我们看出,德育与美育互相依托、互相补充的,两者是“礼乐相济”,而不能相互替代的。

2、德育与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关系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素质教育中为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美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一个环节,在素质教育中为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两者在素质教育中是并驾齐驱,但又相互渗透。德育打造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素质,美育则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情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是学生发现美、审视美、创造美的保障,善于发现美、审视美、创造美的观点则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优秀的道德品质的树立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德育是美育的基石,美育则为德育的补翼。德育为素质教育的成功保驾护航,美育为社会文明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动力,加强美育与德育,就是要使人们更广泛地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推进社会文明的发展,推进社会的进步。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德智体美等教育融合在一起。根据美育与德育原则,我们应当把欢乐、愉快、健康的学习生活还给所有阶段的学生。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取得更好地效果,也只有这样,学生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全面提高。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第2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气质性格的塑造;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31-01

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美术教育在教育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因为其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部也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教育中对艺术教育的忽视,会导致人的思维、人的知识结构的不完整、不健全。著名教育家就说过:“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正体现了艺术教育其重要性。

美术教育其重要性表现在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作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道德文化素养,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德才兼备人才的主要途径。思想品质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的最终因素。而培养品德素质的最佳时期是少年儿童阶段。我过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儿童时代形成概念之力尚弱,则尤倾于直观,故无论是开智、陶情均以利用美术为适宜。”因此美术更容易被少年儿童接受。

一、美术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在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方面,美术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观察是绘画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绘画的一个必要阶段。欲想绘画,必先观察。不论是素描、速写、水彩抑或是临摹、写生、创作、欣赏都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并且需要老师指导正确的观察方法。这便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美术教育在记忆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学习绘画的观察是有目的的观察,要求在观察中记忆。绘画中的记忆是一种视觉记忆。绘画是看着物体或是书本临摹,这就要求我们记住某些结构,轮廓,肌肉,光源等。绘画又是眼、脑、手并用,这样也就更有利于记忆。所以绘画在对学生记忆的培养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美术教学中的速写、写生、默写、记忆等的练习,更是培养学生形象记忆的好形式。

3.美术教育在对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方面的作用:美术教育有利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要求学生开动脑筋,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情绪、性格倾向。儿童更是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更应要求他们独立思考,从而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会使他们的想像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得到提高。

二、美术教育对学生气质,性格的塑造

气质是受先天因素影响,并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较稳定的外在特征。气质发展有着相当强的可塑性,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敢于想像,敢于实践等对气质的培养有很大作用。

(一)学生自信心、自信力的气质的确立。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毛笔、彩笔等需要肯定落笔,不能涂改的工具来绘画。画画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不需犹豫也不需害怕。教师对此进行肯定和赞扬,使学生从中树立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在绘画上我们可以不用橡皮改掉缺乏自信心因素的习惯。国画就是一门很好的训练课程。

(二)学生气质的锻炼。经常给学生开设撕纸画、剪纸画、版画、手工制作等课业。拿出一些小模型让学生欣赏,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想象,用各种材料制作。让他们发散思维,自己创造。这样学生就不会被固定单一的表现手法所限制,培养学生敢于设想,勇敢尝试,勇于创造的良好气质。

(三)培养学生竞争向上,不甘落后,互相帮助和群体意识的良好气质和性格。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一幅画,在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这种群体活动可对学生尤其是对目前众多的在父母过分的关怀下养成的娇宠、依赖性强、不合群自我意识严重的独生子女性格的重塑,改正是很有益处的。

三、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

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种魅力,使人欣赏时能够完全陶醉,整个心情,精神都非常的愉快和满足。这种美以唤起人们的审美,追求的美感作用正是美术的美所决定的。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这就应该先培养人的审美的“眼光”。而要把普通人的眼睛训练成艺术家的眼睛,其重要途径就是美术教育,人们在接受美术教育时,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比较、协调、对称、均衡、统一等规律的感悟和研究,从而获得对形式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审美感受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在理智上受到启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愉悦,达到身心健康、协调和美化社会的效果。审美能力,是人的素质发展的核心。在新世纪倡导素质美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可见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它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应该加强美术教育,改变它一贯不被重视的地位,努力把美术教育放到应有的位置,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摸索好的教学方式。使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第3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62-02

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素质教育,通过美术教育去提高学生素质,主要的途径还是学校教育。目前,要真正确定美术教育的学科地位,全面发挥美术教育功能,还必须对美术教育有一个全面而明晰的认识。

1.美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

在美术教学大纲中有这样的表述:中小学美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里既明确了美术教育的作用,又指出了美术科与学校美育、智育、德育诸方面的关系。美育,是以美的对象和美的形式存在为内容进行的美感教育。旨在培养提高人对自然、社会和文艺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使感情、思想及以健康协调地发展并促进人的高尚道德行为的形成。

在美术教育中,体现美育的,大多以发展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情商和现实、丰富学生的素质为主,提供学生实现多元化的目标。在美育中,重在传导美术文化,开发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勇于奇异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的社会化的、平民化的人。

美术是研究美、创造美的造型艺术,其作品多是表现自然美和社会美。在教学中,美育主要体现在:其一,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技巧,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教会学生要有奇特的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普遍会出现一些现象,如在绘画教学中,在教授素描或色彩时,对学生讲这里"灰"了,那里"亮"了,那里"脏"了,或这样用这种颜色画两笔就行了,至于那里该"亮",那里该"灰",教师就不明讲了,学生学起来就吃力,这样既不能用理论去分析,又不能对作品进行有效分析,结果只是一个凭经验作画、评画的经验人。教师教会学生的不只"灰一点,亮一点"的知识,而要教会学生创新教学法,仅拥有表现美术所需的技术者,是美术,是素人,而不是玄人--真正的美术家。而教师正是为这些将来的"美术家们"打下基础,培养他们的美术综合文化修养而努力。

其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美"是没有标准的,你用你所学的知识去评价它,别人认为"丑",你却认为"美",那是你找到了它的内在美。美不能光看表现,而源于内在。有的说,风景天天一个样,有什么美的,这些你是没有去发现,更没有用你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去评价,若用文化人的眼光去理解,多么糟糕的画你都会被某一点所打动。正如罗丹说的一句话"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我们善于运用、善于观察,每个人都用一颗美好的心去看待我们的美术教育,那美术教育就能提高学科地位,健康可持续发展了。

2.美术教育是智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教育既属于美育,又是智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力地促进学校的智育工作。美术学科虽然没有升学考试,但传授的基础知识,如:造型、色彩、透视、美术史论等,既是美术自身的知识体系,又是现代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能力已成为现代科技人智能结构的组成部分。

美术教育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智力因素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教育在其中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帮助,使学生从中可用多种思维去完成作业,如:在数学中1+1=2,在数的计算应用内,它是一个权威,不可更改。而在美术中1+1可等于任何数。一千个学生的同一个创作题目,会有一千种不同思维,创作的作品有一千个样,丰富多彩,你还能说1+1只能等于2吗?这些,都是对学生智力开发的另一个方面。对于技能训练,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同时推动和提高大脑的发展,还能推陈出新,这些都是美术教育中对智力的开发,因此它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美术教育形成的能力,它不仅对本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能力的迁移对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同样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美术教育对德育同样有促进作用

美术教育在进行德育方面也有优势,中小学美术课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美术作品,这是一笔无与媲比的文化遗产,是自立于世界艺术文明之林的宝库。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秀作品其本身就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它对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将发挥巨大作用。

在美术教育中,特别是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对美好事物发展等行之有效的创作内容的实施,在学生心中种下美好向上的种子。如一广告设计:一人手里拿着一根钓鱼竿,坐在被砍伐的树桩上钓鱼,而鱼竿上钓起来的都是鱼骨,河水是黑的,看不见绿色,而他却在那里哭。笔者看了,心中一颤,是啊他在呼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认识到地球现在的危机。后来在班上参观了这幅作品并进行了讨论:你将如何保护地球这一课题,使他们真正成为保护地球的卫士,看似简单的作品却是学生的心声。所以,美术教育同样促进着德育教育,不少人才的优良意志品质,大都是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培养而成的。

4.社会发展需要美术教育

美术水平和公民素质是一个国家经济与文化教育发展的标志之一,美术教育是伴随着社会对美术的需要和人们对美术教育的认识而发展起来的。通过美术教育能锻炼人的美术素质得以提高,同时又促进社会对美术的需要。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第4篇

论文摘要: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与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气质性格的塑造和审美观的转换等现代社会生存必备的人才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美术教育在教育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因为其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部也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教育中对艺术教育的忽视,会导致人的思维、人的知识结构的不完整、不健全。著名教育家就说过:“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正体现了艺术教育其重要性。

美术教育其重要性表现在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作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道德文化素养,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德才兼备人才的主要途径。思想品质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的最终因素。而培养品德素质的最佳时期是少年儿童阶段。我过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儿童时代形成概念之力尚弱,则尤倾于直观,故无论是开智、陶情均以利用美术为适宜。”因此美术更容易被少年儿童接受。

一、美术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在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方面,美术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观察是绘画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绘画的一个必要阶段。欲想绘画,必先观察。不论是素描、速写、水彩抑或是临摹、写生、创作、欣赏都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并且需要老师指导正确的观察方法。这便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美术教育在记忆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学习绘画的观察是有目的的观察,要求在观察中记忆。绘画中的记忆是一种视觉记忆。绘画是看着物体或是书本临摹,这就要求我们记住某些结构,轮廓,肌肉,光源等。绘画又是眼、脑、手并用,这样也就更有利于记忆。所以绘画在对学生记忆的培养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美术教学中的速写、写生、默写、记忆等的练习,更是培养学生形象记忆的好形式。

3.美术教育在对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方面的作用:美术教育有利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要求学生开动脑筋,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情绪、性格倾向。儿童更是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更应要求他们独立思考,从而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会使他们的想像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得到提高。

二、美术教育对学生气质,性格的塑造

气质是受先天因素影响,并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较稳定的外在特征。气质发展有着相当强的可塑性,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敢于想像,敢于实践等对气质的培养有很大作用。

(一)学生自信心、自信力的气质的确立。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毛笔、彩笔等需要肯定落笔,不能涂改的工具来绘画。画画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不需犹豫也不需害怕。教师对此进行肯定和赞扬,使学生从中树立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在绘画上我们可以不用橡皮改掉缺乏自信心因素的习惯。国画就是一门很好的训练课程。 转贴于

(二)学生气质的锻炼。经常给学生开设撕纸画、剪纸画、版画、手工制作等课业。拿出一些小模型让学生欣赏,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想象,用各种材料制作。让他们发散思维,自己创造。这样学生就不会被固定单一的表现手法所限制,培养学生敢于设想,勇敢尝试,勇于创造的良好气质。

(三)培养学生竞争向上,不甘落后,互相帮助和群体意识的良好气质和性格。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一幅画,在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这种群体活动可对学生尤其是对目前众多的在父母过分的关怀下养成的娇宠、依赖性强、不合群自我意识严重的独生子女性格的重塑,改正是很有益处的。

三、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

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种魅力,使人欣赏时能够完全陶醉,整个心情,精神都非常的愉快和满足。这种美以唤起人们的审美,追求的美感作用正是美术的美所决定的。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这就应该先培养人的审美的“眼光”。而要把普通人的眼睛训练成艺术家的眼睛,其重要途径就是美术教育,人们在接受美术教育时,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比较、协调、对称、均衡、统一等规律的感悟和研究,从而获得对形式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审美感受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在理智上受到启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愉悦,达到身心健康、协调和美化社会的效果。审美能力,是人的素质发展的核心。在新世纪倡导素质美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可见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它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应该加强美术教育,改变它一贯不被重视的地位,努力把美术教育放到应有的位置,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摸索好的教学方式。使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第5篇

【摘要】在现今素质教育的实施浪潮中,美术教育将发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即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出的结论是: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因此,重视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美术教育就没有完整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人人皆知,美术教育也是大发兴起,那么,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到底有多么重要呢7我们先了解一下素质教育是什么,美术教育又是什么: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美术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运用美术手段,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美术欣赏和美术教育活动等方法培养受教育者,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使他们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由此不难看出,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美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人点,正以它独特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发展学生、完善人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概括如下:

一、美术教育伴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身心发展是指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在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而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表达,它包含着感性与理性、脑力与体力的多重因素,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作用。首先,美术基本知识和技巧。学生学习美术基本知识和技巧,可以很好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此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不仅形成了基本的美术素质,还可以陶冶审美情操,完善他们的人格;其次,美术欣赏。美术欣赏这个方面,不仅仅是美术课本中的欣赏课程,还可以是名画名作,都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还可以提升学牛的审美能力和丰富学牛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最后是美术活动。学生在以个人或集体、校内或校外等方式去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中,可以释放各种活力和压力,抒发各种情感,激发各种潜力,当他们在此活动中充分体验到了乐趣与成功的时候,不仅欣赏了自己,了解了自己,更相信了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个国家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教育表现出来的,所以现在许多课程都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纳入了教学目标中,美术教育在这方面体现得特别明显。

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大众的创造性思维,并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为了发展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认识与智力,特别是每个人都具有的那种独创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只要他们参与的事物或活动对他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且对他们的发展有利的,就可以看作是创造或创新了。在美术教学中,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训练思维能力和掌握创作方法的手段,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获得,最终要在美术实践中体现。美术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它使学生突破课本的局限,去感受和创造更为丰富的世界;美术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通过积极动脑、动手去解决问题,因此,可以说美术实践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直接的培养方式。

三、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在思维能力、实践经验、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以主观爱好对客体美的认识、评价和再创造,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创造的统一。审美能力主要在艺术创造与欣赏中形成并发展,因此有时也称“艺术鉴赏力”。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所以提高审美能力有助于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摁去改变世界,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

审美能力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美感能力,而美感能力是通过训练人的感官而开始的,换句话说,我们首先应该培养人的审美眼睛,审美眼睛的培养,其重要途径就是美术教育,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时,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整体与局部、演绎与分析、解剖与组合、对比与统一等规律的感悟,获得对形式美和整体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审美感受力和创造能力,使人在理智上受到启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愉悦。审美能力,使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第6篇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13亿多的人口中有9亿多是农民。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环节,它直接决定着全民整体素质教育的提高,也关联着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从历史的经验看,在建立新型的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对农村改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从这种意义上讲,更加凸显出提高农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素质教育中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术教育起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农村美术素质教育中,并没有立足现实,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课堂教育仅仅停留在课本的层面,使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于通过美术教育增强学生的对美的探求欲,从而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纵观我国悠久的文化发展史,在古老文字诞生之前,人类就以美的符号记录生活和祈求幸福。人类对美渴求的萌芽阶段也就是人类从野蛮蒙昧向文明迈进的关键一步。不论是史前的洞穴岩画到甲骨文、从原始彩陶到秦汉石刻,还是从佛教艺术到明清绘画,数千年的美术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对美不懈追求的历史。审美凝结是文化沉淀的结晶,它已穿越时空的纬度,渗透到普通劳动人民的血液中。逢年过节贴门神、挂彩灯、写对联、画瑞符,民间秧歌和戏剧脸谱,这些原生态的美会滋润着学生幼小心灵。农村有着美好的自然风光和壮丽的山川,田园式的自然景观、四季更替的自然律动,为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向往自然热爱自然的优良种子。耐人寻味的社会生活也是学生素质成长的大课堂,劳动人民淳厚善良的品质,古朴民风融就了现代文明,是个充满感情和艺术色彩的世界。诸如蓝色的天空、形变的白云、飞翔的雁群、巍峨的山峰等,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自然美去陶冶学生,将自然美升华成学生的心灵美,进而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并使之与课堂教学交相呼应形成合力,建立起一个整体良好的教学系统。

在学生生理发育的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教育手段与之适应。九岁之前的学生,理性思维的发育仍不健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依赖理性教育,将会适得其反,在此之前也正是开发学生的感知力和创造力的最佳时期,也肩负着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应从美育教育的规律出发,建立以科学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将具有童心、童趣,富有想象力的游戏,挖掘整合成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捏泥人、做小火车、插风筝,这种有趣的趣味活动和课堂手工活动结合起来,将单纯的摹仿制作融入创造性的手工制作活动中,从而诱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知欲和动手力。结合校本课程对小学生幼稚的审美活动进行正确的诱导,逐步规范艺术审美的行为,这种对美的培养使学生的审美功能逐渐升华到一种更高层次,也是良好素质发展的原动力。怎样将课本教育延伸到整个素质教育中,将学生的生活乐趣与身心发展、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融为一体,避免流于单纯技法式的片面教育,使教育本身更加具有强烈的生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营造出多元而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农村现行的教育模式看,教材单一、师资匮乏,“应试教育、技能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片面的以教师的专业技能高低来裁决一个教师的优劣。眼下师资队伍的建设缺少专业化和规范化。师范类毕业的学生到了教师岗位上,仍然以专业化的教学方式和思维进行教学,忽略了美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培养规律。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针对农村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加强美术师资的专业化建设是当前美术教育的是当务之急。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最初阶段,父母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孟母三迁”的典故可以生动的诠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作用是校本教育不可替代的,由于十年文化浩劫使相对落后的农村文化更是雪上加霜,家庭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低,再由于交通、电力信息和配套的文化设施落后,学生所获得知识的信息通道是单一的、不健全的。随着社会发展,年青一代的父母尽管比父辈一代的知识结构优越的多,可是大量的学生父母进城打工,从权威部门所获得的数据看,常年生活农村的人口相对减少,而实际生活在农村的小学以下的学生数量并没有减少,留守在家的成年人大多是老人,这就使家庭教育面临着空前的窘迫。家庭教育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缺少足够认识,甚至将美术教育看成一种负担。现实生活中这种惟专业轻综合素质的反面事例比比皆是,试问一个没有健全人格的学生即使专业技能再强,其在未来的发展中也是有限的。良好的成长环境,是高素质人才健全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形象性、制作性、动手性是美术教育的一大特性,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更好的培养了师生感情,建立健全了学生的互动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的情趣,使学生乐于接受美的教育。对形象的认知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鉴赏力的过程。并通过艺术语言的表达,抒发学生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其对美的爱好与追求。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第7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作用

目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它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身心健康、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以及个性的发展。为使学生和谐、全面、健康地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拼搏,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办事,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开展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理念,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及创造美,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提升审美意识,树立审美情趣

优秀的美术作品具有无穷的魅力,人们在欣赏时完全陶醉其中,整个心情都感到非常的快乐。伟大的美术作品有优美的特征,这种美对唤起人们美的追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训练人的感觉器官,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是美感训练的最佳途径。在接受美术教育时,学生通过对客观形式的对称、均衡以及统一,节奏与韵律等规律的感悟,从而获得对形式美的把握。这对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以及创造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使其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充分享受由美术作品带来的精神愉悦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审美知识,提高了审美意识,启迪了审美智慧,树立了审美理念。一切教育活动中都渗透着审美教育。

二、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在美术课堂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对自己的创作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教育目标。学生在绘画、手工创作过程中,运用不同于他人的方法,发现工具特殊的用法以及材料的新用途,另辟蹊径的美术创作构思和绘制新颖作品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学习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构思独立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画,进行各种手工设计以及非模仿的各种作品。学生通过参阅有关资料正确理解美术作品,对一些伟大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也是美术创造能力的体现。同时,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时,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美术感兴趣,才能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课堂上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观察力也会更加敏锐,想象力更加丰富,才能积极地吸收美术知识,培养美术技能,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创作欲望以及创作激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三、完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道德修养

做人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情操,这是最基本的。在美术教育中,每一个伟大的艺术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深刻的历史背景故事,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可以利用这些感人的故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复杂的人生以及纷繁的社会,从而感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

如欣赏油画《父亲》,能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农民身上的那种善良、淳朴、勤劳的优秀品质,以及父亲那如山一般深沉伟大的爱,这种美具有一种发人深省的情感力量;从希斯金、列宾及列维坦等那些关注自然的淳朴画风中,能够唤醒学生对大自然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内容题材中,可以引发学生对现实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有助于学生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树立。此外,艺术作品对引起欣赏者激动和共鸣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发欣赏者美好、兴奋、悲痛、伤心等种种情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精神品质的熏陶,从而影响人的行为,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审美情感可以说是审美过程中的心理动力。有的艺术作品中表现出爱国精神、团结精神、坚定不移与奉献的品质,这些优秀美好的品质经过艺术家的加工塑造,将其融入艺术作品当中,能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总之,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从视觉方面促进审美文化的普及也是十分必要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美术教育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适应当今现实社会、创造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应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探索,与时俱进,顺应时展,为祖国的未来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徐建融,钱初熹,胡明凡.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成长[M]王德育,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