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合集7篇)

时间:2023-08-03 16:10:13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第1篇

【关键词】 动物药 药用资源 实验研究 长春中医药大学

我校中药动物药学科是中国药学会动物药专业组长单位,中药动物药已经建设成为吉林省教育厅第一批中药动物药重点学科;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动物药重点学科、中药动物药重点研究室、中药动物药二级实验室;是我校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我国北药基地的重要支撑条件[1]。

1

动物药的特点

1. 1

资源广

动物药取自于动物,目前已知动物全世界约200万种,但被人所利用过药用动物约3 500种,不足千分之二。我们于2008年出版的《中国动物药资源》一书收载的药用动物涉及10门、32纲、456科共2 215种及亚种,比1988年结束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新增加634种,是目前全国收录品种最全、种类最多的一部动物药权威著作。邓明鲁教授是国家中药材GAP专家组成员,参与讨论、起草、修改和修定的全过程,其动物药部分由长春中医药大学负责。并指导吉林省东丰药业、敖东药业梅花鹿、GAP基地建设工作,并于2004年、2005年率先通过国家认证,并指导吉林省长白山其它药用植物GAP基地的建设工作。我国植物药开发利用率达到四分之一。

动物药这一天然宝库的大门已被打开,对珍稀濒危物种必须严加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管理是十分重要的[2]。

1. 2

活性强

动物药中的化学物质是极其丰富的,如一些大分子的肽、蛋白质、多糖、脂质类、酶类等,一些小分子的如从林蛙油中得到的1甲基海因有较强的止咳祛痰作用。人们公认的生理活性很强的一些毒素如蛇毒、蜂毒、河鱼屯毒、蟾酥毒、斑蝥毒、蜘蛛毒等亦早已被开发出药物。从纵条矶海葵Haliplanel1aluciae分离出是肝素抗凝作用14倍的抗凝血成分;从黄海葵Anthopleara xanthogrammia中提出的海葵毒素,其强心作用为目前医用强心甙的500倍等[2]。

1. 3

疗效高

中医学认为,动物脏器气味醇厚,为血肉有情之品,“同气相求”,较草本药物更易被人体吸收。因而能迅速起效,尤其在调养、补益方面效果明显。另外,动物脏器与人体相应内脏在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诸多相似性,即有“以脏补脏”学说。在一些疾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

1. 4

效益大

临床常用的牛黄、麝香、熊胆、穿山甲、土鳖虫、全蝎、鹿茸、珍珠、白花蛇、蜈蚣、龟板、鳖甲、乌梢蛇、羚羊角、蛤蟆油等动物药材和以它们为主开发生产的中成药净创多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还难以计算,仅就单味动物药材而言,如蛤蟆油基原动物中国林蛙年捕获量3亿只,每只现市场低价8元,仅此年创产值24亿元,冬虫夏草每公斤10~20万,牛黄每公斤20万、鹿茸二杠每公斤5 000元,蛤蟆油每公斤4 000元等,经济效益巨大,而开展养殖加工又可以解决大量人员就业,社会效益同样可观。

2

我校在动物药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就

2. 1

组建了一支稳定的动物药教学和研究的学科队伍

自1962年起学校已有2~3人开始整理、调查、研究动物药,后为3~4人,1978年后队伍逐渐扩大,198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中药动物药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国家唯一动物药学位点),始终保持在8~10人。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合理。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8人;教授9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有博士学位者4人、硕士学位者5人。

2. 2

科学研究与成果

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等一批重要动物药研究课题,如“中国动物药资源的研究”“东北动物药资源的研究”“我国名贵珍稀动物药基础研究”“中药动物药学科建设及其实践”“鹿角资源及其开发研究”“蜂胶总黄酮研究”“鹿骨中抗炎多肽研究”“梅花鹿东北亚种冻干活性鹿茸质量标准研究”“中国林蛙不同种群及种质稳定性研究”“散生放养和圈养中国林蛙及林蛙油的综合比较研究”“长白山地道动物药材质量标准研究”等20余项,课题总经费1000余万元,获得专利5项,发表SCI、EI收载论文数十篇,转让新药十余项。取得了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中药动物药保护与应用”获吉林省教育成果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我国名贵珍稀动物药基础研究”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2. 3

已出版动物药专著多部

如《中国药用动物志》1~3册、《中国动物药》、《东北动物药》、《中国药用动物》、《中国动物药志》、《中医药用动物学》、《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动物药篇》1~9册、《中国动物药资源》、《中国林蛙与哈蟆油》等20余部专著。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动物药学术论文100余篇。

2. 4

培养了一批动物药高级人才

我校中药动物药硕士点自1985年起全国招生,是国家唯一一个硕士点。已培养中药动物药研究生30余人,分别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以及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从事着动物药及相关领域工作,成为动物药教学、科研、生产战线的生力军。

2. 5

在“东北动物药资源调查”、“全国动物药资源调查”及历届动物药研究生实习的基础上建成了全国中医药系统药用动物种类最多、动物药材品种最丰富的中药动物药暨药用动物标本室

收藏标本1 100余种。并于2007年建成了我国首个药用动物数据库。全面收集了我国两汉以来各类文献中的动物药数据,与660余种古籍文献、近3 000个期刊文献实现了关联,提供了8万多个古今方剂,6万多种动物药的知识元信息。回答了动物药“过去及现在如何用”的问题。

2. 6

成功发起、组织并主持了6次全国动物药学术讨论会

在长春、北京、黄山、上海、成都、南宁的6次学术会议,均有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相关学者参加,在国内外形成了较强的学术辐射力。我校现为中国药学会动物药专业组长单位,邓明鲁终身教授为中国药学会动物药专业组首席顾问,曲晓波教授为中国药学会动物药专业组长,编辑出版了6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收载论文500余篇,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动物药学术发展。

2. 7

在理论创新上有突破

1998年于国家天然药物资源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中药动物药三级资源理论体系的创立及其实践”一题,并在国内期刊发表,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我们把传统的资源学研究定位为一级资源。即对某一地域内的资源进行调查,对种类、数量进行统计,绘制资源谱,拟定开发和保护方案等。二级资源即在一级资源研究的基础上,对某一资源体又视为一个资源库,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综合技术手段打开这一资源库的过程,称之二级资源研究。三级资源是在二级资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对某一活性成分形成新药的过程。三级资源研究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多年来始终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展工作。

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起草了我国中药动物药发展的12年规划,从形势分析,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基本任务,优先领域,政策措施5个方面,首次制定了适合中药动物药发展的12年规划。

2. 8

我校从事动物药研究的多名教授已成为中国药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等多个部级学会及省药学会、省中医药学会、省食品工业学会等中的动物药首席专家

曾参与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动物药研究中政策、法规等起草、讨论、修改、审定等工作。

2. 9

我校动物药科学研究新进展

2. 9. 1

鹿茸中次黄嘌呤的含量测定

鹿茸具有较强的抑制单胺氧化酶 (MAO)作用,次黄嘌呤是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我们首次建立了鹿茸中次黄嘌呤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法。对鹿茸药材及10批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鹿茸片进行了测定,考查目前商品鹿茸片的质量状况。测定结果与传统的质量评价经验相符[4]。

2. 9. 2

梅花鹿茸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以自分离的尿嘧啶、次黄嘌呤为标准品,对10批梅花鹿茸药材进行了指纹图谱的测定,确定了10个峰为共有特征色谱峰,主要的特征峰与相邻峰的分离度达到1.2以上,其他特征峰也达到一定的分离,峰尖到峰谷的距离至少大于该峰高的2/3以上,为鹿茸的质量标准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5]。

2. 9. 3

哈蟆油真伪鉴别实验

分别取舒兰、桦甸、内蒙古、青海的哈蟆油干品及伪品大蟾蜍输卵管的干品,通过电泳、凝胶成像及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建立了哈蟆油大分子的指纹图谱,为鉴别哈蟆油的真伪品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2. 9. 4

1甲基海因的合成

合成了从蛤蟆油中提取分离出的止咳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无成瘾性、含量在千分位以下的1甲基海因,为动物药有效成分的产业化探讨出有效的途径。

中药动物药已经建设成为吉林省教育厅第一批中药动物药重点学科;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动物药重点学科、中药动物药重点研究室、中药动物药二级实验室;现已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动物药重点研究室、中药化学三级实验室的验收工作。被公认为国家动物药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产业技术开发等方面的优势强点。

参考文献

[1]邓明鲁,徐 丽.中国药用动物资源研究及其开发现状和展望[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6,12,(6):12.

[2]邓明鲁.中国动物药资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90.

[3]张 辉.中药动物药发展中现代科学技术应用问题的思考[D].第六届全国动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76.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第2篇

关键词:蒙医药学 特色 发展思路

蒙医药学认为,人的生命节律与宇宙变化节律息息相关。人体是小宇宙,生命体恒动不息,但有始有终。

内外协调则康,失调则病,紊乱则危,不相依则亡。蒙医药学说特点是指与西医学及其它医学体系相对而言,任何一种医学均以人体及疾病为其研究对象,这是所有医学具有的共性。然而,他们对人体的观察和研究方法则不相同,如在研究人体、病理、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一、蒙医药学基本特点

蒙医药学最基本特点,可概括为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两大特点。

1、整体观念:蒙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临床各学科。它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

2、辩证施治:人体是一个矛盾着的统一体,各部分之闯在生理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发病以后局部病变必然会影响到其它部分和整体,而整体变化又必然会对局部发生影响。

二、蒙医药学科发展特点

蒙医药符合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特点及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习惯和体质特点,在北方少数民族防病治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蒙医药学科在总体上还相当落后,到解放初仍处于父传子、师传徒、寺庙办教育的状态。我国创办蒙医学专业五十多年来,蒙医药学教育在培养层次上经历了由本科教育提升到研究生教育水平;在师资队伍结构上经历了由老一辈专家创业,中年学者接替,青年科学带头人培养等一系列学科梯队调整;专业方向上经历了由传统文献整理到现代实验研究,辨证论治规律探讨到其机理揭示,病集病例分析到临床试验研究等不同层次上的定位与领域扩展。蒙医药学科有着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不断与现代医学、药学、中医学等相关学科互相影响,相互交叉渗透,共同发展。

1、民族文化特点:蒙医药学是蒙古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及临床客观上均存在着深刻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烙印,人们又常称之为传统的医药学、文化的医药学、哲学医药学、北方医药学等。蒙医药学指导思想中包含着大量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特点,诸如天地相应、寒热、阴阳、五元、五行、三根、七素三秽、六因学说及辨证论治理念等,均是当代自然科学不能完全解释,但却是蒙古族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乃至人类自身社会关系综合把握的理论与方法,体现出深刻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特征。蒙医药学既是医药学,又是蒙古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蒙医药学既有自然科学的特点,也具有蒙古民族文化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

2、师带徒传承特点:蒙医药学起初是祖传形式或带学徒办法来传授。蒙医药教育逐步实现了以师带徒教育为主向现代科学教育为主的模式转变。但师带徒教育的基本思想,在现代蒙医药学科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承名老蒙医经验继承工作也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视。

3、现展特点:蒙医药学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曾经陪伴着蒙古族人民走过几千年岁月,至今仍然是蒙古族人民医疗保健的主要手段之一。蒙医药更是一种技能,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为人类增进健康,防治疾病服务。19世纪初西医学成为主流医学之后,包括蒙医药学在内的各种传统医药学客观上都成为一种补充或代替医学。

4、基础与临床不可分割特点:蒙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并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升华到理论,然后又运用理论进一步指导医疗实践活动。蒙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围绕临床现象建立时,一切理论都是为了说明生命活动现象与自然、社会活动的内在联系,调整人在自然和社会某种特定环境下的临床失衡状态。

5、蒙医与蒙药不可分割特点:蒙药是在蒙医药理论知道下的独特的用药方式,根据疾病的不同症候。按照组方的方法和原则,选择适宜的数种药物,以适当的比例配合在一起,并制成一定剂型后使用。蒙医与蒙药不分家,要认真研究蒙药的药性理论与蒙医药理论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的规律。蒙医学科发展也应以维护和提倡蒙医与蒙药不可分割的学术特点进行知识创新为原创,鼓励广泛引进新的相关研究方法,以多形式、多学科开展蒙药研究工作。

三、蒙医药学开发研究思路

蒙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蒙医药学以独特的理论体系,独到的临床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冲击,蒙医药学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蒙医药学怎样才能在新世纪的科技浪潮中逐步成长,如何面对现代化,面对未来呢?这是我们蒙医界迫切的、限巨的一项任务。下面就蒙医学如何现进行开发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引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学科的方法论对该学科发展起主导作用,而该学科的模式必须体现其所用的方法论。蒙医药和西医不同的方法论正是两者不同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

2、改进蒙医方剂及疗术器械:蒙药和疗术器械是蒙医治病的主要工具,是实现医疗目的的最重要手段,亦是蒙医与患者联系的桥梁。因此,蒙药和疗术器械的革新和发展是关系蒙医临床发展的根本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关系蒙医生死存亡的问题。目前蒙药和疗术器械的质和量的标准难以控制,使用相对不方便,疗效相对缓慢等。为了取得更好疗效,为了扩大蒙医药的竞争优势,必须对蒙药方剂及疗术器械进行改进。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第3篇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建设 中医医院和谐发展

引 言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有的医药文化,时代的发展和中医药事业的不断进步也使得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药文化成为中医院的特色文化,是中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极其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中医院实力的提升和竞争力加强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医院管理者也越来越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作用。医院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日益受到医院管理界的重视,并被逐渐引进到医院的经营和改革实践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加快中医药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中医药文化对中医院的应有作用,在2009了《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并于多次在全国中医院进行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继承和创新,最终达到提升中医院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1、中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

中医药文化在人类生活中传承了几千年,其天人合一、整体观念、预防保健、辨证论治、平衡调节、以人为本等重要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底蕴和潜力,而且与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相吻合,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因而在现阶段中医院文化内涵建设包括有:医院宗旨、院训、医院精神、医院发展战略以及中医院外在形象标志、员工的行文规范及文化娱乐等在内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七所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之一。医院成立于1961年,具有五十多年的建院历史,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省级教学医院。近年来,医院在文化建设方面不断深入,吸收各方面的优势文化,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社会责任、行为规范、团体形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行为方式。医院建立了以救死扶伤、患者至上的医院宗旨;精诚仁和、继承创新的院训;以人文本的人文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刻苦专研的拼搏精神、爱院如家的主人翁精神。以及质量建院、特色兴院、人才立院、科技强院的医院发展战略。

2、中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彰显中医院特色优势的重要手段。在现阶段中医院发展受到了西医的竞争,甚至是否定,有些中医院出现了萧条的状况。中医院要想在现阶段生存和发展,必须要进行创新式的发展。中医院文化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它以提炼、形象和创新等特有的功能成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新形势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因而中医院应大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实践建设,发挥其优势。

首先在价值体系上,要根植于中医药整体观理论思维、个性化辨证论治以及“治未病”健康保健方法。使得中医院在医疗技术方面要走不同于西医发展的道路,进行差异化竞争。充分发挥中医药的诊疗优势,弘扬和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技术方法,从整体上把握传统医药的主体特征和特色,保持发扬其精华。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体的办院方向,拥有脑病、骨伤、肿瘤3个部级重点专科;脑病、心病、眼病、消化科、肛肠、针灸、肾病等7个省级重点专、学科;1个国家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各重点专科在临床诊疗中广泛应用中医推拿、按摩、火罐、艾灸、针刺等传统浓厚的中医特色,广泛应用研制的中药特色制剂,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术、专药的专科建设新格局,并且取得了显着的效果。

其次在医院规范管理上,要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以及员工手册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并优化医院环境形象建设,为患者提供合理舒心的医院布局、方面快捷的服务、优美宁静的诊疗环境,使得患者和医院职工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对医院环境建设进行优化,在医院门前有药王孙思邈雕像巍然耸立,并建设具有特色的综合病区外景、中医文化专栏、中医药文化长廊等特色景区,整个医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给患者和医院职工提供了温馨舒适的环境。在医院管理上,医院通过大胆创新,建立了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医疗费用管理。通过落实科学管理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病员数量也大幅上升,病人满意度也得到提高。

最后在精神文化上,坚持以人文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要弘扬人文精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药王孙思邈认为医者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仁爱之心。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还说“凡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秉承以人为本经营理念,始终以追求一流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作为医院发展的永恒主题,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技术、优质的医疗服务。因而,医院提出了“六声”(来时有迎声,走时有送声,治疗时有称呼声,接电话有问候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合作后有谢声);“六心”(接待病人热心,解释工作耐心,护理工作细心,听取意见虚心,改进工作诚心,病人家属放心);“九主动”(主动迎接入院病人,主动自我介绍,主动了解检查结果,主动收集资料,主动落实护理计划,主动汇报患者病情,主动巡视病房情况,主动进行健康教育,主动满足病人合理要求)和“感动服务十个点”(爱心多一点,冷漠少一点,微笑多一点,脾气小一点,解释多一点,埋怨少一点,宽容多一点,苛求少一点,沟通多一点,距离小一点)的服务要求。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第4篇

在《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诊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抓住中医与西医的不同点,突出中医特色,运用中医独特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诊疗技能,配合临床行之有效的诊治方法及典型病案讨论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

1中西医对比讲,突出中医特色

对于中医外科的某一种疾病而言,中医特色就是依据中医理论所提出的具体、独到的见解及诊治方法。在《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笔者常把中西医对比讲授作为每堂课的导入点,在简短、精要的中西医对比介绍中,强调中医对此病的独特认识。以这种方式教学,不但能突出疾病的中医特点,提高学生认识该病和对学习中医诊治该病的兴趣,而且还为后面重点讲授该病的中医特色铺平了道路,学生也能比较容易地接受课堂讲授的内容,还能了解到西医对本病的认识。例如在讲授“疖”时,首先指出西医对疖的认识“是单个毛囊及附属脂肪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它不单包括了中医的“疖”,而且包括了中医的“颜面疔疮”,也就是中医将西医的“疖”分为病位浅、病性轻的“疖”和病位深、病性重、易出现“走黄”的“颜面疔疮”两种病,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中医对“疖”的认识“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这样讲授既突出了“疖”的中医特色,也有利于学生对中、西医“疖”的全面了解。在教学中,采用中西医对比讲授法,是否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西医,从而影响对中医的学习呢?答案是有这种可能。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把握,重点是对内容与时间、主与次两个方面的掌握。西医的内容只是对此病的一般认识,讲授时间必须少,主要内容是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处理,西医内容始终是处于衬托中医特色的次要地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把每节课的重点和绝大多数时间放在中医教学上就能保证突出中医特色,圆满完成中医外科的教学。

2抓住中医特色,重点讲清讲透

在某一疾病的开头,以中西医对比讲,引出中医特点,接着就应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预防等方面运用中医理论重点讲解。首先是抓准每个病症的关键,例如疮疡的病因有多种,但以热毒、火毒居多,而火毒为痈疽、疔疖等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在“疖”一节的讲述中,一要强调“疖”为热毒而致,以此为切入点向发病、辨证、治疗、预防等方面展开;二要抓住发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疾病中的“浅表”二字。在讲述中以病因乃“热毒”、病位是“浅表”作为主线,结合发病、症状、诊断、治疗进行讲解:因为皮肤损伤,伤口易感热(火)毒,热毒搏结于皮肤“浅表”,引出“疖”起病后皮肤易红、易肿痛、根脚表浅、范围局限的临床症状特点;因为“浅表”,引出“疖”易脓、易溃、易愈,且全身症状不重的病证特点。而在治疗中,抓住“热毒”搏结于皮肤,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病位“浅表”,外治疗效好,引出注重外治,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中医治疗特色。这样既突出了中医特色,又能使学生听懂、学好。

又如中医对肛瘘治疗的挂线疗法非常有特色,但又是课堂的讲授难点,故在课堂讲授时突出以线(压力)代刀、边切边长、移深至浅的治疗机理的讲解,使学生不但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更体会到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综上所述,在突出中医特点重点讲解的过程中,既要抓住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又要抓住每个病的特点,并将这些共性和个性融会贯通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这样才能达到突出中医特点,重点讲清讲透的目的。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第5篇

1、有效激发医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教学是以典型的热点事件为题材,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学用的医学案例,大多式相关专业领域典型事件或国内外的医学相关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针对性、现实性以及趣味性,与学生的专业及未来职业发展密切相关,会极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老师搜集典型案例,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整理加工,提升案例的问题导向性和理论说服力,结合《概论》课教学内容进行讲述,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实现互动式教学的效果,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索和思考案例所蕴含的哲理,很好的体现“概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真正入学生脑、入学生心。

2、拓宽医学生专业知识面,培养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

医学生未来从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工作,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应有高尚的医德和强烈的责任感、奉献意识。医学教育在培养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概论》课教学中充分运用医学案例,通过对医疗领域中热点问题、先进典型人物等问题的介绍和讨论分析,对于拓宽医学生视野,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学生人文素质及职业素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增强医学生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征,重视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内在要求。《概论》课运用案例教学把课堂融于社会实践,融于学生生活,与医学生的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可以让医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良好医德及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课程教学特点,有针对性的选取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相关专业领域热点问题及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或事件。这样才能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将自己所学应用于临床实践,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

二、医学案例在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医学案例的选择和运用要有针对性,针对医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分析当前社会及医学专业领域热点问题和现象,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具体而言,一是医学案例选择的针对性:结合所学内容的学习目标、医学生的实际情况、医学领域热点、疑难问题、趣味性等;二是教学对象的针对性,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选取突出专业特点的案例,如中医类学生,可选取中医类经典案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交流、互动,结合专业背景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三是与教学内容的契合,概论课理论性及思想教育性相对较强,医学生大多缺乏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根据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可能给医学生带来的问题的角度去选用医学案例,以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效果。

2、典型性原则

医学案例的选用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反映某一现象的典型特征、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某种时代特征。选用的医学案例既要典型、又要有明确的导向性,同时要体现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在第八章以大家关注的热点事件“药品回扣门”、“莆田系医院”事件等典型案例,从医疗体制改革、医患关系等角度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目标和主要任务,及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和社会保障体制。

3、实践性原则

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直接参与为基础,医学生通过自己解读案例、查阅资料、实践调研、分析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最后努力去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提供了生动的例子,将社会热点及典型事件和任务程进行直接呈现,使医学生从生动的事例中提炼出科学的理论,用科学的理论去分析社会现实,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在《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章节中,可以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绩进行讲解改革开放的过程及取得的成绩,同时以此为题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研,调研基层医疗机构或普通民众就业的困难和问题等,并以课程作业的形式撰写调研报告。

三、医学案例在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施

1、精心选取案例

《概论》课医学案例的选取,既要考虑医学生的特点及专业背景,又要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医学案例运用中的医学知识必须契合《概论》课教学目标,将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医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融合起来。同时要体现时代性、导向性、启发性,案例既要密切结合社会现实及专业特点,也要有明确的思想导向。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能够达到掌握基本理论、引发讨论的目的,也能达到提高其认识水平和道德修养的目的。此外,任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APP等以视频、ppt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第6篇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实践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2)05-0009-01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有的医药文化,时代的发展和中医药事业的不断进步也使得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药文化成为中医院的特色文化,是中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极其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中医院实力的提升和竞争力加强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医院管理者也越来越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作用。医院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日益受到医院管理界的重视,并被逐渐引进到医院的经营和改革实践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加快中医药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中医药文化对中医院的应有作用,在2009了《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并于多次在全国中医院进行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继承和创新,最终达到提升中医院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1 中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

中医药文化在人类生活中传承了几千年,其天人合一、整体观念、预防保健、辨证论治、平衡调节、以人为本等重要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底蕴和潜力,而且与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相吻合,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因而在现阶段中医院文化内涵建设包括有:医院宗旨、院训、医院精神、医院发展战略以及中医院外在形象标志、员工的行文规范及文化娱乐等在内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七所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之一。医院成立于1961年,具有五十多年的建院历史,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省级教学医院。近年来,医院在文化建设方面不断深入,吸收各方面的优势文化,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社会责任、行为规范、团体形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行为方式。医院建立了以救死扶伤、患者至上的医院宗旨;精诚仁和、继承创新的院训;以人文本的人文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刻苦专研的拼搏精神、爱院如家的主人翁精神。以及质量建院、特色兴院、人才立院、科技强院的医院发展战略。

2 中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彰显中医院特色优势的重要手段。在现阶段中医院发展受到了西医的竞争,甚至是否定,有些中医院出现了萧条的状况。中医院要想在现阶段生存和发展,必须要进行创新式的发展。中医院文化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它以提炼、形象和创新等特有的功能成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新形势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因而中医院应大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实践建设,发挥其优势。

首先在价值体系上,要根植于中医药整体观理论思维、个性化辨证论治以及“治未病”健康保健方法。使得中医院在医疗技术方面要走不同于西医发展的道路,进行差异化竞争。充分发挥中医药的诊疗优势,弘扬和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技术方法,从整体上把握传统医药的主体特征和特色,保持发扬其精华。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体的办院方向,拥有脑病、骨伤、肿瘤3个部级重点专科;脑病、心病、眼病、消化科、肛肠、针灸、肾病等7个省级重点专、学科;1个国家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各重点专科在临床诊疗中广泛应用中医推拿、按摩、火罐、艾灸、针刺等传统浓厚的中医特色,广泛应用研制的中药特色制剂,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术、专药的专科建设新格局,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其次在医院规范管理上,要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以及员工手册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并优化医院环境形象建设,为患者提供合理舒心的医院布局、方面快捷的服务、优美宁静的诊疗环境,使得患者和医院职工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对医院环境建设进行优化,在医院门前有药王孙思邈雕像巍然耸立,并建设具有特色的综合病区外景、中医文化专栏、中医药文化长廊等特色景区,整个医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给患者和医院职工提供了温馨舒适的环境。在医院管理上,医院通过大胆创新,建立了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医疗费用管理。通过落实科学管理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病员数量也大幅上升,病人满意度也得到提高。

最后在精神文化上,坚持以人文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要弘扬人文精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药王孙思邈认为医者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仁爱之心。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还说“凡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秉承以人为本经营理念,始终以追求一流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作为医院发展的永恒主题,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技术、优质的医疗服务。因而,医院提出了“六声”(来时有迎声,走时有送声,治疗时有称呼声,接电话有问候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合作后有谢声);“六心”(接待病人热心,解释工作耐心,护理工作细心,听取意见虚心,改进工作诚心,病人家属放心);“九主动”(主动迎接入院病人,主动自我介绍,主动了解检查结果,主动收集资料,主动落实护理计划,主动汇报患者病情,主动巡视病房情况,主动进行健康教育,主动满足病人合理要求)和“感动服务十个点”(爱心多一点,冷漠少一点,微笑多一点,脾气小一点,解释多一点,埋怨少一点,宽容多一点,苛求少一点,沟通多一点,距离小一点)的服务要求。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第7篇

蒙医药学说特点是指与西医学及其它医学体系相对而言,任何一种医学均以人体及疾病为其研究对象,这是所有医学具有的共性。蒙医药学认为,人的生命节律与宇宙变化节律息息相关。人体是小宇宙,生命体恒动不息,但有始有终。内外协调则康,失调则病,紊乱则危,不相依则亡。然而,他们对人体的观察和研究方法则不相同,如在研究人体、病理、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一蒙医药学基本特点

蒙医药学最基本特点,可概括为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两大特点。

1、辩证施治。人体是一个矛盾着的统一体,各部分之闯在生理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发病以后局部病变必然会影响到其它部分和整体,而整体变化又必然会对局部发生影响。

2、整体观念。蒙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临床各学科。它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

二蒙医药学科发展特点

蒙医药符合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特点及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习惯和体质特点,在北方少数民族防病治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蒙医药学科在总体上还相当落后,到解放初仍处于父传子、师传徒、寺庙办教育的状态。我国创办蒙医学专业五十多年来,蒙医药学教育在培养层次上经历了由本科教育提升到研究生教育水平;在师资队伍结构上经历了由老一辈专家创业,中年学者接替,青年科学带头人培养等一系列学科梯队调整;专业方向上经历了由传统文献整理到现代实验研究,辨证论治规律探讨到其机理揭示,病集病例分析到临床试验研究等不同层次上的定位与领域扩展。蒙医药学科有着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不断与现代医学、药学、中医学等相关学科互相影响,相互交叉渗透,共同发展。

1、蒙医与蒙药不可分割特点。蒙药是在蒙医药理论知道下的独特的用药方式,根据疾病的不同症候。按照组方的方法和原则,选择适宜的数种药物,以适当的比例配合在一起,并制成一定剂型后使用。蒙医与蒙药不分家,要认真研究蒙药的药性理论与蒙医药理论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的规律。蒙医学科发展也应以维护和提倡蒙医与蒙药不可分割的学术特点进行知识创新为原创,鼓励广泛引进新的相关研究方法,以多形式、多学科开展蒙药研究工作。

2、师带徒传承特点。蒙医药学起初是祖传形式或带学徒办法来传授。蒙医药教育逐步实现了以师带徒教育为主向现代科学教育为主的模式转变。传承名老蒙医经验继承工作也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视。但师带徒教育的基本思想,在现代蒙医药学科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民族文化特点。蒙医药学是蒙古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及临床客观上均存在着深刻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烙印,人们又常称之为传统的医药学、文化的医药学、哲学医药学、北方医药学等。蒙医药学指导思想中包含着大量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特点,诸如天地相应、寒热、阴阳、五元、五行、三根、七素三秽、六因学说及辨证论治理念等,均是当代自然科学不能完全解释,但却是蒙古族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乃至人类自身社会关系综合把握的理论与方法,体现出深刻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特征。蒙医药学既是医药学,又是蒙古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蒙医药学既有自然科学的特点,也具有蒙古民族文化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

4、基础与临床不可分割特点:蒙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并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升华到理论,然后又运用理论进一步指导医疗实践活动。蒙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围绕临床现象建立时,一切理论都是为了说明生命活动现象与自然、社会活动的内在联系,调整人在自然和社会某种特定环境下的临床失衡状态。

5、现展特点:蒙医药学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曾经陪伴着蒙古族人民走过几千年岁月,至今仍然是蒙古族人民医疗保健的主要手段之一。蒙医药更是一种技能,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为人类增进健康,防治疾病服务。19世纪初西医学成为主流医学之后,包括蒙医药学在内的各种传统医药学客观上都成为一种补充或代替医学。

三蒙医药学开发研究思路

蒙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蒙医药学以独特的理论体系,独到的临床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好了应有的贡献。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冲击,蒙医药学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蒙医药学怎样才能在新世纪的科技浪潮中逐步成长,如何面对现代化,面对未来呢?这是我们蒙医界迫切的、限巨的一项任务。下面就蒙医学如何现进行开发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改进蒙医方剂及疗术器械:蒙药和疗术器械是蒙医治病的主要工具,是实现医疗目的的最重要手段,亦是蒙医与患者联系的桥梁。因此,蒙药和疗术器械的革新和发展是关系蒙医临床发展的根本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关系蒙医生死存亡的问题。目前蒙药和疗术器械的质和量的标准难以控制,使用相对不方便,疗效相对缓慢等。为了取得更好疗效,为了扩大蒙医药的竞争优势,必须对蒙药方剂及疗术器械进行改进。

2、引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学科的方法论对该学科发展起主导作用,而该学科的模式必须体现其所用的方法论。蒙医药和西医不同的方法论正是两者不同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