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会计的任职要求(合集7篇)

时间:2023-07-20 16:18:03
会计的任职要求

会计的任职要求第1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 审计 独立学院

随着我国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专门化的发展,独立学院开设会计学专业旨在通过系统的学历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类财会人员。审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教学应关注审计职业需求。下面通过对注册会计师职业胜任能力的解析,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分析高校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以此来构建课程教学体系。

一、职业能力的基本理论观点

职业能力是完成特定职业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和经验,也称胜任能力。《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定义胜任能力,是指注册会计师能够在实务工作环境中按照设定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胜任能力是以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为基础的。

(一)职业能力的要素

《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中认为:职业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道德与态度三个基本要素。《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指出:胜任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和道德等专业素质和实务经历。这些都从个体投入的角度对职业能力作了要求。

(二)职业能力的层次

1.职业特定技能:应包括从事特定职业、岗位必须或应当具备的技能。如医生会开处方,会计师会做账、审计师会查账,特定职业有特定的技能。

2.行业通用技能:在属性相同或相近的职业群中体现出共性的技能和知识要求。如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专业对应职业群有:会计、统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评估等。审计职业群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审计机关的政府审计、企业的内部审计。作为属性相同的审计职业群,要求审计人员保持职业谨慎、具备职业怀疑思维方式、具备职业判断能力。

3.基本技能: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最基本的技能,如沟通能力、软件操作能力等。

从个体纵向发展看,可以从事任何岗位工作,如科员、科长、助理、所长等,不同岗位对应职业能力层次要求会有差异,能力要素结构也有差异。下面通过实证调查进行分析。

二、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胜任能力要求的调查分析

2011年10月8日至2012年6月12日,收集了来自山西注册会计师协会网公开的招聘信息,对山西45所大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招聘信息中不同岗位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调查。有关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1.岗位调查情况。2011年19家 ,2012年26家,共45家。调查结果显示,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经理和审计助理岗位需求都处于高峰期,需求量相当大。这段时间学校可以为学生安排校外实习工作。

2.学历要求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审计助理岗位要求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招聘单位的95%。

3.专业背景要求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审计助理人员专业相关度要求较高,有明确要求的占66.14%。

4.职业资格。调查结果显示,在职业资格方面,项目经理要求具备注册会计师资质的达93%。助理人员需取得注册会计师考试所要求的科目中有3门成绩合格,或具备会计师职称者优先。

5.工作经验。调查结果显示,对项目经理的要求较高,量化工作年限的达67%以上,有的明确要求有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财务、审计工作经历。对审计助理要求2年以上经历的较多。

6.其他要求。其他方面的要求主要在职业道德层面和基本工作技能层面的要求。包括: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能熟练操作使用word,excel等office应用软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强,有上进心;善于沟通,有团结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吃苦耐劳,能适应出差工作等。

可以看出,不同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层次侧重点不同。对知识的要求,基层从业人员(助理审计)集中在审计与鉴证业务、相关法律法规、会计核算、成本会计、信息系统技术等。中层从业人员(项目负责人)集中在审计与鉴证、资产评估、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高层从业人员(合伙人、主任会计师)对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等方面要求较高。对能力的要求,助理人员侧重操作层面实务技能,中层以上侧重风险管理层面。因此,独立学院应重视职业相关度较高的基础课、核心课。

三、课程设计与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要求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7年《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培养职业后备人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各高等院校开设会计学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以《指南》为指导。《指南》明确了胜任能力是以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为基础,注册会计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素应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实务经历。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是以专业素质为基础,而专业知识主要是通过学历教育方式获取,职业技能可以通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实务经历等多种途径获取。构成注册会计师专业知识的主体有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组织与企业知识,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知识。专业知识涵盖的主要内容为课程设置提供理论指导。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设计应与职业岗位需求相一致。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岗位的调查可以看出,会计师事务所注重财会人员的执业能力,其职业晋升具有“阶梯式”特点,由审计助理、项目经理到高级项目经理、合伙人。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一般先从审计助理岗位做起,工作2~3年后,可带领小组负责具体项目,就有机会晋升。因此,高校开设审计课程,其教学目的首先应重视培养助理审计人员基本知识和技能。不同层次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同,重点院校应重视高层次职业技能的培养,独立院校侧重最基本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从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可以看出,本科阶段开设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培养目标应是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为主,并侧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开设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的独立院校课程培养目标定位应以强化核心知识和基本工作能力为主。

2.课程体系设计应按照审计工作流程设计。

(1)课程内容设计。为使课程满足专业发展的需求,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坚持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技能,理论教学围绕与职业技能、执业能力紧密联系的知识点展开。独立学院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特点,不必刻意追求课程理论体系完整性,按照本专业相应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更利于学生职业发展。在审计课程内容安排上,理论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审计概念、基本审计知识,包括审计目标、审计流程、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程序等,学习后明白审计是什么,怎么做审计。实践教学要求掌握审计程序怎么实施,审计工作底稿如何编写,审计意见如何确定和撰写等,主要是解决审计怎么做的问题。在整个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如对各业务循环的具体审计事项进行判断,职业中面临的道德困惑应对思路等。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有效组织教学。为使教学能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有效地组织教学。审计课程按照审计工作流程,考虑各环节典型工作任务,分项目实施。如果说会计工作是按会计期间循环,那么审计工作是按其所承接的业务循环。从审计流程看,起点是承接业务、接下来风险评估、计划审计工作、实施审计工作,到完成审计。教学中不同环节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内尝试案例式、讨论式教学,以提高学生对现实、真实业务事项的敏感度,促进其专业分析判断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激发对审计职业的热情。校内利用实验室手工模拟,利用电算化审计软件,掌握审计业务的流程以及基本技能,贯通相关会计、税法、财务知识的综合运用。

以下按审计流程分别说明职业能力中所涉及的知识性要点、技能性表现,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其一,业务承接环节:知悉业务约定书,判断是否承接业务,实物演示、案例教学。

其二,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应考虑的因素,判断重大错报可能性,讨论式、案例教学。

其三,计划审计工作:审计计划内容、要素,如何编写审计计划,模拟情景。

其四,实施工作:审计程序、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格式、要求,如何有效实施审计程序,审计工作底稿如何编写,用实训手段,教会学生怎么做。

其五, 完成审计:复核、整理、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决策,案例教学。

从职业能力层次看,业务承接、风险评估阶段对职业判断能力要求较高;知识层面要求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能力层面体现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方面较多;计划工作、实施工作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专业能力要求突出;完成阶段体现综合素质,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反映。

3.课程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统一,注重过程评价。考核方式灵活,如实验报告分析、操作流程演示、计算机控制等。考核结果要能反映实践教学效果。考核项目与内容设置兼顾审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操作,评价标准要考虑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成绩评定要分多档次,以激励学生动手操作。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教学体系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础上,专业建设应考虑毕业生就业职业定位、行业定位、用人单位定位、区域定位。课程建设应考虑从事职业要求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核心知识、职业未来发展道路等因素。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应以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的知识架构为指导,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培养合格人才。

(作者王卿丽为硕士、高级会计师、教师;陆迎霞为硕士、教研主任、高级会计师、)

参考文献

[1] AICPA.Core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entry into accounting profession[EB/OL].(1999).http://.

[2] IFAC.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s for professional accountants[EB/OL].(2003).http:///.

[3] 胡建波,汤伶俐.职业能力的内涵与要素分析[J].职教论坛,2008(2).

会计的任职要求第2篇

一、审计专业人员的胜任能力要求

(一)一般要求IFAC会员团体应要求会员在成为审计专业人员之前,须具备职业会计师资格,并拥有学士学位或者具有同等学力。如果一个会员团体不要求其会员必须拥有学士学位,那么它需要证明会员已经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了所应具备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专业知识审计专业人员教育和发展计划规定,审计专业人员应掌握历史财务信息审计、财务会计和报告、信息技术知识并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达到高级水平。IES2《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内容》规定了职业会计师所应具备的知识。高级水平意味着审计专业人员掌握的知识水平应比IES2所规定的成为职业会计师所应具备的知识水平更深、更广。具体包括历史财务信息审计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典型实务及当前相关的问题和发展动态、国际审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实务公告、其他适用的准则或法规。此外,审计专业人员还要掌握国际质量控制准则、国际审阅准则、国际鉴证业务准则和国际相关服务准则或者地方等同的准则。财务会计和报告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财务会计和报告程序及实务以及目前相关的问题和发展动态、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其他适用的准则或法规。如果审计客户被要求按照公共部门的准则编制财务报告,那么审计专业人员还应掌握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及指南和国际、国内或地方适用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类似的准则或指南。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财务会计和报告的信息技术系统及目前相关的问题和发展动态、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中评估和评价会计和报告系统的控制和风险的框架。

(三)专业技能 审计专业人员的教育和发展计划包括以下两方面的专业技能:一是在审计环境中识别和解决问题、开展适当的技术研究、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收集和评价证据、通过正式的书面或非正式的口头交流的方式提出并讨论观点、恰当地对待机密信息的能力;二是在审计环境中运用相关审计准则和指南、询问和抽象的逻辑思维及关键性分析、职业怀疑、专业判断、解决冲突的能力等技能并提升至高级水平。IES3《专业技能》规定了职业会计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要求。在这里,高水平意味着审计专业人员应具备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比IES3规定的职业会计师需掌握的技能水平更深。此外,IFAC会员团体可以自行确定获取这些技能的适当方式和应达到的水平。

(四)职业价值观、道德和态度IES4《职业价值观、道德和态度》规定了职业会计师必须具备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和态度。在从事审计工作之前,审计人员应能够应用IES4所要求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和态度。所有的职业会计师都需要深入理解道德对管理决策的潜在影响,并且还需要意识到决策者在坚持道德原则时可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同职业会计师一样,审计专业人员要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应用IES4规定的职业价值观、道德和态度。在审计人员执业过程中,将获得有关职业道德方法、基本原则的实际应用、不道德行为产生的后果、道德困境的解决等方面的指导。审计专业人员在具备职业资格后还要继续学习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在审计领域具有特殊的意义,原因在于公众利益的维护依赖于审计。IFAC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规定了下列基本原则:正直、客观、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谨慎、保密、职业行为。此外,IFAC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要求所有鉴证小组和组织独立于鉴证业务委托人。对审计人员来说,意识到工作中潜在的新的道德范围的扩展和道德冲突的存在并保持专业会计团体和公众对其道德期望是非常重要的。

(五)实务经验职业会计师在成为专业的审计人员之前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相关专业实践。实践时间通常不得少于3年,其中在业务合伙人指导下从事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时间通常至少为2年。在有些地方如果会员团体没有规定这个最少实践时间,那么会员团体必须要求会员证明他们能够在审计环境中应用本准则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培养在审计业务中应用专业判断的专业能力和胜任能力。

(六)职业后续发展(CPD) IES7《职业后续发展:终生学习和专业胜任能力后续发展计划》提出了包括审计专业人员在内的所有职业会计师的职业后续发展要求。致力于成为审计专业人员的职业会计师可以通过CPD来帮助其达到本准则规定的胜任能力要求。CPD对于保证审计专业人员发展和保持更高水平的胜任能力也是必须的。IFAC会员团体可以考虑针对审计专业人员或致力于成为审计专业人员的职业会计师开展特别的CPD活动。

(七)评估在职业会计师成为审计专业人员之前,其专业能力和胜任能力应接受评估。全面的评估可以证明是否已经具备了胜任审计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价值观、道德和态度。对审计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胜任能力的评估可以通过本人所在的IFAC会员团体、其他IFAC会员团体、第三方(教育或培训组织、政府或监管机构或会员团体的同业复核等)、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系统或以上各个方面的综合来执行。在由其他机构给审计人员颁发资格证书的地区,IFAC会员团体应鼓励这些机构采用IFAC的准则。

二、业务合伙人的胜任能力要求

审计业务合伙人比一般审计人员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需要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良好的价值价值观、职业道德及态度。另外,业务合伙人还需要证明能够充分了解审计过程并有能力上与各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当审计专业人员晋升到诸如业务合伙人之类的职位时,将需要证明在下列领域具有胜任能力:对审计质量负领导责任;对遵守独立性要求形成结论;承接具体审计业务和继续维持客户关系;项目组任务分派,确保具备收集审计证据的能力和执行审计业务与签署审计报告的胜任能力;在审计业务的执行、指导和监督过程中遵守职业准则和法律要求;对所执行工作进行咨询、复核和讨论;出具有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的适当的审计报告。

三、特殊环境及行业中审计专业人员的胜任能力要求

(一)一般要求IFAC会员团体和会计师事务所需要确保在特殊环境或行业的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中,对重大专业判断负责的审计专业人员拥有与该环境或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当职业会计师已经获得了能力并证明拥有了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胜任能力之后,对在特殊行业(如:金融业)或环境(如:跨国审计)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中的重大判断负责之前,他们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胜任

能力。

(二)跨国审计参与跨国审计的审计专业人员应当满足审计专业人员的胜任能力要求,并掌握适用的财务报告和审计准则、跨地区审计和集团审计的控制、适用的公司管理要求、适用的国家监管框架、全球及区域的经济和商业环境等知识。同时,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差异(例如:规范、习惯、行为和期望等),参与跨国审计的审计专业人员对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及态度的运用会更加复杂。

(三)特殊行业在某些特殊行业,由于各行业性质不同,对其规定统一的专业知识要求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对于保证从事特殊行业审计的审计专业人员具备相应的胜任能力,IFAC会员团体、职业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应共同承担责任。

(四)实务经验从事特殊环境及行业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审计专业人员在对重大专业判断负责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实务经验。从事审计实务的时间和强度必须保证审计专业人员能够证明他们拥有了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及能够应用在特殊行业或环境中,胜任审计工作所要求的职业价值观、道德和态度。

四、启示

会计职业保护公众利益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要求所有审计专业人员拥有有效执行审计工作所应具备的技能,公众有权期望所有的审计专业人员都经过适当的培训,并且在其职业生涯中都能胜任所执行的工作(IAESB主席Henry Saville,2006)。因此,我国应借鉴国际教育准则的做法对审计专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进行严格的规范。

(一)对一般审计专业人员的胜任能力作出规定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价值、实务经验等方面对一般审计专业人员的胜任能力要求作出规定。如实务经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规定,非执业会员从事审计业务工作两年以上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请注册为执业会员。但未对审计工作经验的广度、深度等作出具体规定。因此非执业会员只要在会计师事务所实践两年以上就可以申请转为执业会员,但是有些非执业会员在事务所并非从事与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相关的工作。因此,对实务经验的规定要十分具体,以确保注册会计师获得胜任审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价值、职业道德观和态度,而且实践的大部分时间必须从事与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相关的工作,并有审计业务合伙人进行指导。

(二)对审计项目负责人和合伙人的胜任能力作出规定我国对审计项目负责人和合伙人的专业胜任能力没有具体的规定,但是在会计师事务所内,业务合伙人与一般审计人员相比,却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更应具有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良好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和态度。当审计专业人员晋升为业务合伙人时,除满足审计专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要求之外,还应具备更深层次的专业胜任能力(如审计质量负领导责任、对遵守独立性要求形成结论、承接具体审计业务和继续维持客户关系等)。

会计的任职要求第3篇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决定着其能否适应信息化环境对会计实务提出的新要求,对我国的会计人才发展战略也有深远的影响。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胜任能力的供需现状,从经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会计要素为核心,初步构建了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能力胜任框架。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职业胜任能力 框架

'

009年财政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要以信息化为背景,着重完善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信息的网络化对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立足于这些现实的需求,会计人才培养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一直以来,国内学者对会计建设的研究基本以会计人员为核心,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但是并未建立起全面、科学的职业胜任能力框架。事实上,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与某一技能突出的会计人员相比,现代企业更需要的是多元的复合型人才。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就是以这一要求为出发点,为培养既有过硬知识、又能高效服务于企业的会计人才进行指导。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1999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催生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就目前而言,国内绝大部分企业通过使用金蝶、用友等会计核算软件来实现会计信息化,这种应用通常仅限于财务部门,只有少数实力雄厚的集团企业能够实现信息全覆盖,设计包括财务管理功能的ERP管理系统。

虽然会计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其内涵还有待深入挖掘,但毋庸置疑,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会计信息化能够有效减少企业相关的人力成本,因而其发展一定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二)职业胜任能力的内涵及评价要素

职业胜任能力在西方被称作胜任力,它最早兴起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哈佛大学教授McClelland将其定义为:在工作领域中,能对工作业绩产生直接影响的个人行为特征。目前为人熟知的胜任力模型为“冰山模型”,它主要涵盖了五个方面,按其特性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显的、容易在学习中获取的部分,包括知识和技能;另一类和个人性格的联系更为密切,在短期内不容易受外界影响,比如责任心、领导力等,一般认为这一类,也就是隐藏于冰山水面下的部分对个人的胜任能力的影响高于前者。

本文在讨论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时借鉴了“胜任力”的概念,在框架设时主要考虑会计人员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完成工作内容所需的特质,它是由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以及职业价值观等构成的集合。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的需求现状

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社会对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要求,因此笔者搜集了不同行业的200家企业在2016年的招聘简章,将其中针对会计人员(其中不包括财务主管级以上的管理类职位)的要求单独进行了分析(已按照比例高低排序)。

从表1可以看出,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普遍比较注重专业素质,包括学历高低、专业是否对口、工作经验以及职业资格情况。这些硬性的限制使得企业在招聘时更具针对性,也节约了一部分人力成本。可见,达到这些要求可大大增加求职成功的几率,它们也应该作为一个重点部分体现在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框架中。同时,我们也可以总结出,从学历方面来看,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在目前的企业招聘中不具有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要其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熟练运用各种财务软件、提升自身能力,还是会受到招聘企业的青睐的。

企业对求职者的计算机能力(包括财务软件和通用办公软件)要求仅次于专业能力,应该说,这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只有计算机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快速适应信息化的办公环境。

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求职者的职业素养做了要求,如责任感、进取心等,这些要求并不仅仅针对会计人员,更多的是基于企业环境做出的普遍要求,一般来说,实力越强的企业对这些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越高。

三、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设计目标和原则

(一)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设计目标

从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状况和会计教育的现状来看,前者要求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后者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目前无法实现实践环节全覆盖的目标,这就使得供需脱节。所以本文基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以及对当前需求市场的充分考察,旨在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能够发挥导向作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给当前的会计人才培养“画重点”,实现供需一致、人岗匹配,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双赢。

(二)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设计原则

1.阶段性原则。会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会计人员所要具备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工作初期,多数人会进行轮岗,在不同岗位上做一些辅工作,这一阶段主要锻炼会计人员的谨慎性和耐心;业务熟练以后,会计人员开始独立承担一部分业务,这一阶段需要更强的专业技能和高度的责任感;晋升到管理岗位之后,全局观、领导能力则需有所提升。

会计的任职要求第4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 职业胜任力 研究 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大学会计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要求逐步提高了。在大学的会计专业课程中,学校较为注重设置专业课程,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技术的操作能力及学生的专业水平,却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忽略了,导致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的范围较窄,学习的知识点少,进而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且综合能力较弱。若要满足市场的要求就必须充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胜任能力,研究职业胜任力各方面的因素,对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这对今后学生就业的综合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一、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各项原则

第一,科学性的原则。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过程当中,必须充分结合会计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参考、了解国内及国外的职业胜任力的评价指标,提出的评价体系要能够充分反体现计专业职业胜任能力。

第二,层次性的原则。对会计专业构建的职业胜任力评价指标的基础必须具层次性,由于具有层次性,就能够充分的体现结构性,确保评价指标不会重复性的出现。

第三,特殊性的原则。对于会计类专业学生职业的胜任能力进行研究本身具有特殊的针对性,因此,在构建这个体系的过程当中,必须充分的考虑会计专业的学生专业水平。

第四,概括性的原则。通常情况下,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大多数的用人单位会注重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然而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因此,在构建职业胜任力的评价体系的时候,必须把这些因素一一列举出来,并选择其中代表性最强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把最具有概括性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的标准。

二、影响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因素

第一,学生个人的特点。个人的特点是指可以增加学生就业机会的条件、因素。对于一个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会计专业的毕业大学生来说,拥有一个客观公正的心态以及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是其就业过程中最基本的就业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是否能够获得一个胜任工作的机会与其是否具备就业能力、素质有相当重要的关联。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其中一些拥有实习经验的就会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增加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增加就业能力的筹码。另外,有一部分具有文体特长的学生受到很多用人单位的青睐,还有一部分在大学期间参加过社会工作以及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其就业的机会就比那些未曾参加过任何社会工作及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就业机会要多得多。

第二,学生的基本条件。学生基本的条件就是包括了其所有的基本情况。现在社会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择求职人员的时候会比较偏向男生。还有很多中型、大型的企业会特别注重求职者的学历,这就像一块敲门砖,这就意味着拥有较高文凭的学生就会拥有更多、更好的就业选择机会。另外一方面,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入党的学生,也会到很多用人单位的青睐。一个心理素质很好的学生相当于具备了工作能力中一项基本素质,学生心理素质及抗压能力的高低也是决定其发挥其他能力的部分影响因素。另外,在求职过程中,穿搭得体的学生也能够给考核人员留下好的印象,这对学生求职有很大帮助。

第三,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会计的知识以及应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机的水平以及英语水平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基本要素。一些用人单位还会要求求职人员具备基础的法律知识;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职业的判断能力也是影响其专业水平的因素之一。当下,信息技术发展极快,且能够有效的改善会计就业的形式及内容,所以,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一个专业的会计毕业生必须能够掌握财务、成本的管理能力。此外,会计专业的学生还应该具有综合技能实践的水平,这些实践水平则包括了其实习的经验、顶岗实习经历以及会计的手工模拟等。

第四,学生的综合能力。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会特别的关注求职学生是否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活泼开朗的性格等,最重要的还有注重求职学生是否有责任感。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还体现在其影响力的方面;另外求职者的交流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是企业用人的考察重点之一。最后,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但对求职人员的能力要求突出,而且对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也会作为重点考察的关键点。总之,作为一名专业、合格的会计学学生,必须具备很多专业的能力、基本的能力以及综合的能力,这些能力能够有效的增加其求职的机会和就业率,所以,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特别注重对各项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的评价体系构建

本文从会计学校的教育出发,把研究、分析的关键点放到市场的需求上,以满足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需要为向导,充分体现就业能力评价体系的职业特点及使用特点。不仅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价,而且还把会计行业的发展要求融入到整个评价的体系当中,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胜任力的全面评价。

会计行业有一个特别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而会计类从业也人员也成为社会中不能缺少的人才,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国际环境不断的改变,这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构建评价体系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评价的体系也还没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应用,所以完善评价指标的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指标的分析可以知道,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提高自身就业率,就必须增加会计经验的锻炼以及对与会计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的学习,充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进一步促进会计专业的学生职业胜任的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职业的胜任能力进行评价,充分的反映了其职业胜任能力的特点。在进行实际评价的时候,可以按照会计专业学生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各类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会计的任职要求第5篇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浅析

所谓职业胜任性,是指工作人员对于其所从事的某项职业的胜任情况及其能按照预定目标完成某项工作的程度,而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胜任性则是指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通过利用已有资料对于会计信息的供给程度和处理效果。当前经济社会大背景下,如何提升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是正确衡量经济效益、确保财务信息有用性的重要条件,对利益相关者进行重要决策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职业胜任性,则会对相关企事业单位带来严重危害,对其发展造成阻碍。

一、当前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特点分析

(一)整体上具备较高的工作责任心和认真严肃的职业精神,但仍存在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性。

(二)会计从业人员基本上能够具备必备的会计基础知识和相关业务常识,但对于新形势下会计领域电子化操作和办公自动化处理掌握能力欠缺,对于相关领域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存在一定欠缺。

(三)当前我国会计人员多数可以圆满完成份内业务,但在对业务钻研能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

(四)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但部分从业人员仍存在会计方面法律意识淡薄现象。

二、当前会计从业人员工作环境分析

(一)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强会计领域法律法规建设,各项会计制度日益健全,为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日常业务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准则和标杆。

(二)社会各界加强对会计行业重视,对于会计职业社会需求不断增多,在该领域竞争日益激烈前提下也促进会计精英的出现和注会行业发展。

(三)现代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日益走向完善,但部分企业仍存在内部控制缺乏乃至失控的情况,为会计人员弄虚作假造成信息失真埋下严重隐患。

(四)对于会计人员的入职后继续教育工作持续开展中并取得良好效果。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工作日益复杂也促成会计从业人员工作难度加大,工作压力加大,有时仅仅通过继续教育已无法满足会计人员职业胜任性的要求。

三、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的重要途径

对于如何增强会计人员职业胜任性,在之前分析从业人员自身特点和工作环境的基础上,以下途径也将从会计从业人员自身努力和良好工作环境塑造两方面考虑。如下所述:

(一)国家有关部门为会计从业人员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会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必然要要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营造一种良好的会计环境成为了提升其职业胜任性的重要前提。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通过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关于“诚信”等友好氛围的营造为从业人员工作创造良好平台。

(二)建立完备的道德教育体系

从大方向上来讲,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任重而远道。这不仅需要国家社会为会计行业职业道德体系构建提供必要监督、维护和保障,也需要每个会计人员长期不懈努力。为保证教育效果,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从会计专业学生抓起,使其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其走上岗位之前就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为以后正确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会计职业,做到敬业、乐业、勤业,为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企事业单位内部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各单位应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本部门或系统的实际,自行制定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约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做到按章办事,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防范经营风险的发生。

(四)增强继续教育的推广力度和实施效果。应形成会计专业在校生教育、岗前教育和后续教育多层次的、完备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机制,尤其要注重继续教育的开展。应通过倡导从业人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现和职业道德观。使其在专业素养、道德意识和业务行为方面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及自我改造中得到升华,得到提高,使其具有强烈的道德义务感和坚定的道德信念和工作理念。

(五)会计从业人员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新鲜事物适应复杂的职业环境需求,并要通过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的增强,进一步提升自我责任感和职业谨慎性。

会计的任职要求第6篇

一、职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及其意义

能力和能力框架是心理学的范畴,是作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总和。IFAC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将能力定义为:能力是为了证明胜任职务所需具备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观。将胜任能力定义为: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规定的标准承担某一工作角色的能力。本文采用I-FAC对能力及胜任能力的定义。

知识为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能力框架)相辅相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能力结构。一般认为,会计职业能力是指在一个真实的会计环境中,能够使职业会计人员达到职责所要求的标准,并按标准承担工作角色所应具备的能力。而职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是指由会计职业的专门组织设计的,用于评价专业会计人员为履行其职责所需具备的各种能力及其相应水准而构建的一种系统。能力框架着眼于职业会计人员是否具备按既定标准履行职能的胜任能力,强调职业的需求导向,并将其贯彻于职业会计人员培养及评价的全过程,

能力框架来自于对真实工作的考察,是会计人员的职业手册,对每一项职能均有详细的说明。职业会计人员可以根据所承担的任务和发展目标,参照能力框架所确定的知识、技能等能力要求,评估自身职业能力的优势与缺陷,并制订相应的培训与提高计划,平衡发展其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提高职业能力、胜任工作要求的目的。

严谨的准入标准是职业会计人员履行其职责和承担社会责任的保障,能力框架可以为制定会计人员准入标准提供指南。能力框架的内容与要求,能更有效地判定从业者是否具备应有的素质,使职业会计人员的能力持续地与其履行的职责和承担的任务保持适应与一致。

能力框架可以为学校会计教育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指引,使其关注市场需求,以能力为导向调整教育培训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课程设置上,可以根据能力框架,以现实工作需求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形成相关度更高的知识大纲和课程结构。

二、职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研究方法

我国对会计人员的职能定位及能力评价尚无统一标准。目前,国外评价职业会计人员能力的方法有三种。IFAC在2001年5月的《职业会计师的预备及工作(以能力为基础的方法)》征求意见稿中,曾对这些方法做了专门阐述:一是从工作角色的角度分析职业,然后按任务或子任务细分;二是分析职业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三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考虑其表现结果,分析应投入的知识、技能和态度。IFAC财务和管理会计委员会将第一种方法称为功能分析法或业绩结果法,它是以工作表现描述能力时所使用的方法,其研究的起点是观察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履行的职责和完成的任务。功能分析法注重的是工作胜任能力,这种胜任能力是由会计人员的工作结果来体现的,目前这种方法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和加拿大等国所应用。第二种方法是基于完成特定职责和任务所应有的能力的投入,IFAC称之为能力法。能力法强调完成工作职能所需要的素质能力,如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观,这些素质以学习成果的形式来表达。胜任能力是能力投入的结果,能力的培养对于工作的胜任起着决定作用。能力法主要被美国采用。第三种方法是IFAC所倡导的方法,即基于胜任能力的方法。IFAC的《国际教育白皮书》(IEP2)《成为胜任的会计师》中建议将功能分析法和能力法相结合,既考虑会计人员的能力投入,又注重其工作业绩。它指出,基于胜任能力的方法应该将会计教育与培训的课程设置与工作要求更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能力发挥评价其履行职责的胜任能力,同时,通过分析工作中的角色职业团体可以向后推导这些角色所基于的知识和能力。进而为教育培训体系了解特定会计岗位人员的素质需要提供帮助,使知识和能力可持续地保持相关。在国外,大多数监管机构或会计职业团体在评价会计人员能力素质和构建职业能力框架时。都意识到采用单一方法的局限性,并趋于采用基于胜任能力的方法。

三、职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构建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就开始了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研究,并于1967年了《职业知识框架》。此后,AICPA又了《会计职业的院校教育准备》,并两次更新,对美国会计职业界和会计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2003年,IFAC了集大成的《成为胜任的职业会计师》(基于1998年与2001年征求意见稿),该报告系统介绍了各国能力框架研究的成果,分析了能力框架研究的方法。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在《特许会计师能力图》中认为,特许会计师通用的胜任能力包括道德行为和职业观(如保护公众利益、正直与公正、独立、保密等)、个性特征(如自我管理、创新、适应能力等)以及职业技能(如生成和检验计划与信息,交流、问题解决等)三部分。IFAC认为,能力来源于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知识包括一般知识、组织行为与经营知识、会计和会计相关知识以及信息技术;技能包括智力、人际关系能力及交流技能;职业价值观是职业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正直、客观、独立、遵守职业道德、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以及终身学习的品质等。

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会计职业队伍的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对职业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我们在构建会计人员能力框架时。应基于下列因素和事实的考虑:职业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能时需要具备与其所在领域相关的多种知识。但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胜任的职业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职业会计人员还应达到较高的职业品质标准。保持其特有的专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因此,可以认为。职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应该是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和态度构成的一个系统。

(一)职业知识

包括会计、审计、金融、法律、税务、信息技术、管理以及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等。职业知识为会计人员提供与其所从事工作相关的技术、模型以及概念。这些知识主要包括:

1,一般知识及基础知识。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所制定的《职业会计师资格要求国际指南》中的相关规定,职业会计人员一般知识及基础知识应包括:对思想和事件的历史发展、现代世界的不同文化和国际视野的理解;对人类行为的基本知识;对思想和经济、政治、社会差别的感知;具备取得和评价数据资料的经验;

具备进行调查、抽象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对文学、艺术和科学的欣赏:了解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调查和判断程度;进行价值判断的经验:进行演讲和辩论的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以及正式或非正式地表达意见的技巧等。

2,会计、审计及相关知识。包括财务会计和对外报告、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管理会计、税务、金融与财务管理等。如评估公司当前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可持续性:对公司未来业绩做出现实预测:基于未来公司战略的财务分析;公司在现有市场条件下的资金筹集和运用。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预测分析和规避以及税务筹划等。

3,组织及商务知识。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职业会计人员必须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和管理实践,对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商务计量及统计方法、风险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等知识都应有所涉及和了解。具备这些知识,才能在多变的市场和理财环境中,进行变革和创新。

4,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会改变职业会计人员的职责内容和从业方法,会计人员必须学会如何使用和评价信息系统,而且应在设计及管理这些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职业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包括商务系统中信息技术的概念、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的内部控制、信息技术的实施、使用、评价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商务系统、常用办公软件与网络知识等。

5,法律知识。职业会计人员履行职能,自始至终都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制约。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要求职业会计人员必须熟悉法律,关注法律及其环境的变化。披露真实会计信息,并依法维护公司及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在职业环境中用来合理、有效地利用职业知识、职业价值观和态度的各种能力。职业技能主要包括:

1,对变革和发展的应对能力。包括持续学习能力、对变革的适应和调整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

2,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职业会计人必须善于与人交往,能有效地与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要善于倾听。从中受益,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同时要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包括口才和写作能力。对外具有谈判、联络的能力,对内具有协调、沟通的能力,

3,决策能力。包括战略洞察力、分析能力、智力能力、挑战性(批判性)思维以及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

4,战略管理能力。职业会计人员要有商业眼光。应具有对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市场环境变化的分析判断能力,应善于利用财务机会,规避财务风险,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5,持续学习的能力。职业会计人员不仅应具有多方面的知识。更要有持续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这是会计人员保持并发展其职业胜任能力的前提。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新知识。是创新和事业成功的关键。

(三)职业价值观和态度

1,职业价值观和态度贯穿于会计人员履行的每一项职贵、处理的每一具体事件以及其如何致力于市场的诚信建设之中,职业价值观和态度影响着职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和职能的发挥,因为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同良好的技术行为一样重要。维护公众利益和高度的社会责任;职业会计人员应关注公众利益。应具有对社会责任的敏感性。它要求职业会计人员认识到在商业环境中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和艰难,保证其履行的职能始终维护公众和社会利益。

2,正直诚信和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正直诚信,是职业会计人员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品质。是职业会计人员赢得公众信赖的保证。职业会计人员在职责履行中应持有必要的审慎态度,保持健康的职业怀疑精神,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消除或证实这种怀疑,而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职业标准要求,是保证健康的职业谨慎的前提。

3,追求卓越和承诺终身学习的态度。职业会计人员应具有敬业和奉献精神。敢于迎接挑战,保持永不落伍,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负责;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和会计职业环境变化,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锐意进取。勇于创新。

4,客观公正和保持良好的职业风范。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道德规范,是职业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要求。会计人员保持客观公正才能使会计行为符合会计准则和会计法律、法规,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和披露的公开、公正。

四、结束语

职业价值观和态度构成了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技能是工具,是职业能力有效发挥的保障。而职业知识则是职业会计人员应用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和态度的推动力,它提供了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分析和判断所需的概念、方法和模型。

会计的任职要求第7篇

自2001年安然等事件爆发以来,内部审计的地位得到提升,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结合得更加紧密,内部审计从企业后台被推到前台,并与董事会、高管层、外部审计共同构成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1]。内部审计地位的提升、范围的扩展和审计重点的转移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内部审计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内部审计人员能否适应从财务收支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的转变、从经营层业务导向审计向战略层治理导向审计的转变、从事后审计向全程审计的转变、从查错防弊导向审计向价值增值导向审计的转变,以及是否具备开展公司治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的职业胜任能力,决定着我国内部审计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因此,要实现我国内部审计事业与国际同行业的尽快接轨,实现我国内部审计的顺利转型,当务之急是构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并分析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基本情况,并借鉴国内外关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设计了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

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基于研究的需要,本文设计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调查问卷》,借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的成果,问卷内容涉及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对职业胜任能力的掌握情况,对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和培训机制设计内容的相关建议等[2]。具体内容包括四大部分:(1)内部审计人员所在企业基本情况;(2)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3)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素质;(4)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提升情况。问卷调查采用网络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国范围内的内部审计人员共发放问卷6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550份,问卷有效率为9167%。本次问卷调查涉及的行业包括电信、金融、服务、教育、房地产、钢铁、电子、投资、生化、工业、农产品加工、酒、石油、制造业、综合产业等,笔者对收回的有效问卷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统计的情况如下:根据被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的性质进行分类,有限责任公司的占4545%,国有独资公司的占1818%,股份有限公司的占3636%;根据被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的隶属区域进行划分,东部地区的占8364%,中部地区的占1273%,西部地区的占364%;根据被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的规模进行分类,大型企业的占40%,中型企业的占5636%,小型企业的占364%。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891%的调查对象所在企业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隶属情况如表1所示。本次问卷调查的一项内容是要求被调查对象根据其工作所涉及的审计类型按照工作量大小进行排序,再按照排列最先到排列最后的顺序对选项分别赋值11分到1分,并对11个选项加总分后取平均数,最后得出主要审计类型的得分情况如表2所示。同时,本次问卷调查对被调查对象所在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构成也是通过排序方式进行的,各专业人数的平均得分如表3所示。

另外,本次问卷就被调查对象对专业知识重要程度的认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和技术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对象对专业知识重要程度的认识方面,会计学、计算机和管理学最受关注,财政学和经济学次之,法学和工学再次之,外语受到的重视程度最低(如表4所示)。在个人技能方面,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沟通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专业判断力很重要,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变革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次之,写作能力受到的重视程度最低(如表5所示)。在审计工具和技术方面,被调查者对内部控制工具运用的重视程度最高,而商业分析工具的使用受到的重视程度最低(如表6所示)。在职业道德方面,正直诚信、廉洁、保密这三项得到的重视程度较高,职业审慎、遵纪守法、社会责任、追求卓越等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但重视程度相对偏低(如表7所示)。

(三)调查结论对框架设计的作用

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结果,本文认为此次调查结论能对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设计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在设计思路方面,由于我国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对公司经营行为进行审计,内部审计机构的总体地位、权力、独立性和客观性得以保证,因此框架基本可以按照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监事会之下或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的情形进行设计。

2.在框架内容的分类方面,由于多数被调查对象持有注册会计师或注册内部审计师证书,因此在设计框架时可以根据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相关教材的知识结构对会计学、审计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审计技能进行相应的分类和规定。

3.在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具体要求方面:(1)由于传统审计类型(如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合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舞弊审计等)仍然受到多数企业的重视,因此应对这些方面的职业胜任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同时,对在国际趋势影响下日益受到重视的风险管理审计、投资项目审计也应提出一定程度的胜任要求,而对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专项审计、IT审计等审计类型可在框架设计中暂时提出相对较低的要求。(2)根据内部审计人员对各类专业知识重要性认识的调查结果,在设计框架时应对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财政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对法律、建筑学、外语等学科的要求则不应过高。(3)根据内部审计人员对各项个人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在设计框架时应对沟通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专业判断能力、变革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对实际操作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则不宜过高,但对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应不仅仅限于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撰写审计报告,而是应要求多数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结合工作实践来撰写论文并公开发表。(4)根据内部审计人员对各种内部审计工具重要性的评价结果,在设计框架时应对内部控制工具、风险管理工具、信息技术软件和分析工具以及经营管理工具的使用提出更高要求,而对商业分析工具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则可以暂时不作要求。另外,在计算机使用要求(归属于信息技术软件和分析工具)方面,本文也作了相应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在设计框架时应对文字处理、INTERNET上网技术、EXCEL软件、查询数据编程语言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对基本编程和独立编程等难度较高的能力则不必过高要求。(5)在内部审计人员对各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评价结果中,尽管某些职业道德受到内部审计人员重视的程度较低,但本文认为这些职业道德仍然对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棣华和张守凤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应遵守廉洁自律、办事严谨、遵纪守法、保守秘密等职业操守原则[3]。因此,本文认为正直诚信、廉洁、保密、职业审慎、遵纪守法、社会责任和追求卓越等七项职业道德均应当成为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并且根据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独立性和客观性也应列入其中。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体系

国外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分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三类。借鉴此分类方法和屈耀辉等人的观点,本文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划分为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四类[4]。这四类职业胜任能力在重要程度上有所区别,从而形成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为主体,以职业道德为普遍约束力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这四类职业胜任能力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辩证的统一体[5]。

(一)专业知识———基础

专业知识是一个职业能够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要件,从业人员如果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则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更无法产生工作成果,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中的基础内容是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探讨个人技能和审计工具与技术。为方便查阅、使用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本文依据问卷设计中的相关内容,将专业知识部分以学科作为分类标准,个别学科(如会计学、管理学)根据国家学科分类标准,下设分支学科进行具体规定,其中会计学下属的审计学、财务管理等学科内容按照问卷分析的结果,依照注册会计师和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辅导教材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框架中学科的先后次序依据问卷调查所反映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各学科重要程度的认识来排列,如表8所示。

(二)个人技能和审计工具与技术———主体

内部审计工作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性。个人技能的高低对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沟通、对最新审计知识的学习或对上级机构的工作汇报都具有重要影响,对审计工具与技术的掌握程度则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能否运用适当的工具或技术进行正确而高效的审计工作。因此,个人技能或审计工具与技术的缺乏都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可以说,这两类职业胜任能力是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必需素质,也是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主体部分。本文对各种能力和审计工具与技术的分类依据问卷中的相关内容来确定,各种能力和审计工具与技术的先后次序依据问卷调查所反映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各种执业能力重要程度的认识由重到轻进行排列,并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相关调查结果予以确定[6],如表8所示。

(三)职业道德———普遍约束力

职业道德对内部审计人员在整个工作中都具有普遍约束力,也一直是各个国家重点强调的内容。框架中个人技能的发挥和审计工具与技术的使用都是贯穿整个内部审计工作过程的要素,因此职业道德对两者具有普遍约束力。借鉴陈佳俊和贺颖奇的分类观点,本文将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分为两个级别九项要素,其中九项要素依据问卷调查所得结论而定[7],如表9所示。四、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具体内容针对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相关规定存在层次不分明、分类不细致、范围不全面等状况,本文认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总体设计思路为:按照分类别列示、分层级规定、全面覆盖、方便查询的要求,采取内容细分类、人员分层级[8]、按需定程度、整体成体系等措施,将各类职业胜任能力进行细致分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分出层级,并对各层级人员应具备的各类职业胜任能力规定掌握程度,并使用表格体系结构,以方便不同层级内部审计人员的查询使用。一是内容细分类。在框架中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三大类职业胜任能力;第二层次为隶属于三大类职业胜任能力的学科名称或项目名称;第三层次为各学科或项目名称下的分支学科名称;第四层次为各分支学科的具体要求。二是人员分层级。在借鉴国外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按层级划分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层级数和层级名称,在框架中将内部审计人员划分为三大等级,共包含六个层级,以使得框架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三是按需定程度。在确定内容和人员层级的基础上,根据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借鉴国外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相关规定,对各层级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各类具体职业胜任能力作出明确规定。四是整体成体系。框架采用表格形式来体现,表中纵标题和横标题分别表示各类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种类和各内部审计人员层级,表格内容为各层级内部审计人员对相应职业胜任能力内容应当掌握的程度,这样可以方便内部审计人员从具体学科分类或人员层级两个角度进行相关内容查询,既实用又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