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共青团的历史意义(合集7篇)

时间:2023-07-09 08:34:32
共青团的历史意义

共青团的历史意义第1篇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青年;中国共青团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5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新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高校共青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话语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CUGW1508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刘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学生辅导员,法学硕士,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研究方向:共青团理论与青少年发展。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6-0031-03

党的十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中国青年团结奋斗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践、理论和制度的高度统一,从根本上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遵循何种行动指南,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等问题。正如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行动的方向。

一、使命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归根到底是中国青年的事业

历史为世人呈现这样一幅壮丽图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在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下,历经三十八年浴血奋战,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作为世界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九十多年来,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关键节点,我们总能够看到中国青年的身影,他们用青春、智慧、才干、勇气谱写了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青春史诗,中国青年的人生承载和价值诉求天然地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回顾中国近现代史不难发现,中国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思考并努力理清三对关系:一是中国青年与中华民族的关系。由知识青年主导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爱国民主运动成为旧中国、旧社会蜕化、变质、新生的催化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因青年的存在而被赋予了政治意义和民族意志,并对此后的青年运动甚至民族解放运动产生深刻影响。二是中国青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人类文明史中“前无古人”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青年的观察视域、思维方式、思考逻辑、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中国青年总是力求在个体行动的自由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性之间寻求平衡或互制,这种平衡一旦失去,“国家和民族将因此而失去未来和希望,或由于青年的反抗使之陷于剧烈的动荡和混乱之中”。三是中国青年的个性解放与社会责任的关系。“青年榜样”总是在危难险重关头给予人们无穷的力量,让人们看到了青年一代的使命和担当。“青年榜样”同样也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他们渴望自我表达与自我彰显。正如学者所说:“尽管当前青年追求个性、自主,在诸多事情上显得孤傲,不听从权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放弃了对国家的爱与责任,只是不愿意盲目服从,希望有自己独到看法而已”。“实践充分证明,广大青年确实是我国社会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确实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

时间与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将义不容辞地落在青年一代的肩上。“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让中国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寻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属于中国青年的壮美诗篇。

二、价值意义: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建构中国青年的意义世界

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只有付诸实践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思想的张力,才能彰显作为社会变革主力军的中国青年的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中国青年接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是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选择,而历史发展的逻辑线条与意义世界生成的思想轨迹是高度重叠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历史什么事也没有做,它‘并不拥有任何无穷无尽的丰富性’,它并‘没有在任何斗争中作战’!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只有准确而深刻地认知作为实践客体的“中国”(包括自然的“中国”、社会的“中国”、历史的“中国”、文化的“中国”、世界的“中国”),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在中国青年的灵魂深处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观”和“价值观”,进而根本地、全面地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这一过程本质上就是“客体认知――意义建构――路径选择”的过程。

意义世界是“以人的存在与世界之在为本源”,“通过评价而赋予价值的内涵并具体化为不同形式的精神之境”。以“人的存在为本源”是从人作为实践主体和意义世界建构主体的规定性出发,强调这种“精神之境”因“我”而存在,因“我”而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而“以世界之在为本源”则是从作为实践客体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际出发,强调“对象化的世界”是“世界的对象化”的结果。在此过程中,人类依据价值评价体系和价值判断标准,对客观世界的原始形态进行大胆地、富有想象力的、具有鲜明主体性特点的创造、变革和再生。由此推论,意义世界构建的逻辑前提是对认识客体和实践客体的准确认知和把握。正如指出:“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

那么,中国青年意义世界的建构应该建立在何种认知客体和实践客体基础之上?党的十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也当然成为中国青年意义世界建构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国情、最大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协调性、局部的不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与公平正义为核心的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的迫切愿望与个别公共部门作风建设的软弱无力大相径庭。发展中的问题必然在发展中得到解决。社会问题的“存在论意义”就在于有助于进一步坚定党和政府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当然也可能成为各种错误主张滋生蔓延的土壤和境外势力消极思想渗透的通道。

青年时期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专业意识的培养、世界观的塑造、价值判断标准的形成、人格特质的养成都要在青年时期完成。受制于世界观的成熟度、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生活背景和社会阅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青年一代特别是青年学生极易受到消极腐朽思想的蛊惑,进而导致个人迷失方向、人生缺乏目标、理想信念丧失、社会行为失范、公共道德沦陷。由此可见,消极腐朽思想对中国青年的影响不容小觑。建构中国青年的意义世界,就是要理性认识当代中国实际,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中国青年的思想阵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青年的意义世界中生根发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适应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必然要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青年,就是使广大青年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深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发展趋势的认识,掌握思想武器,认清前进方向,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使广大青年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具创新性地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使中国青年在国家发展中成为解决“发展问题”的先锋队和行业精英。

三、组织依靠:共青团是凝聚中国青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党团关系”是中国政治生态图景中十分艳丽的构图。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团关系”在党的章程和中国青年团的章程中均已独立章节形式加以确认。这有力证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党团关系的本质就是坚持“对党负责”与“对青年负责”的高度统一,共青团组织围绕党的工作中心,按照中国青年特点和成长规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中国共青团是引领青年、组织青年、动员青年、服务青年的中流砥柱,同时也是凝聚中国青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从历史维度来看,中国共青团的历史就是团结带领中国青年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历史。中国共青团的历史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高度重合,中国共青团的使命同中国共产党的使命高度一致。“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是中国共青团的光荣传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进行了不懈探索,中国共青团也紧跟党的步伐,“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组织带领广大青年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赤诚奉献,开创了共青团事业发展新局面”。正如《中国共青团章程》“总则”中所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青团根据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紧密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开展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在经济不断发展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中国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锻炼能力、贡献智慧、建功立业的广阔空间和实践平台,每一位中国青年都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定位自我存在的价值坐标和行动方向。团的十七大报告紧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对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提出新要求:一是始终坚持党对共青团工作的绝对领导,“任何时候都要以党的政治纲领为奋斗目标,以党的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以党的中心任务为光荣使命”;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中国青年的生力军作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找准自身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团结带领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体现作用、彰显价值”;三是弘扬主流价值文化,“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筑牢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四是参与社会建设,履行社会责任,“共青团要充分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和奉献精神,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五是投身生态环保实践,“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养成环保习惯,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共同建设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共青团工作的“五位一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和青年特征。

由上面的论述可知,共青团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历史发展和组织职能“合力”选择的结果,共青团在团结带领中国青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共青团的使命与价值契合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需求,与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相吻合,从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指出:“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努力使团组织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

综上所述,基于历史发展的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归根到底是中国青年的事业;基于价值建构的分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中国青年依据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个体意义世界的建构;基于组织动员的分析,共青团组织要成为中国青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9(1).

[2]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J].求是,2012,(23).

[4] 东方红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09,(10).

共青团的历史意义第2篇

2016习主席七一讲话心得体会范文一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为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增强了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讲话,认为中国共产党在95年波澜壮阔历史进程中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不仅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也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值得借鉴。

聆听了的讲话,触动最深的是历史和未来这两个关键词。关于中华民族近代历经的苦难,以前讲过,这次再次提到,并强调回顾历史是为了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面向未来,是为之奋斗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在历史和未来之间,更应做好当下。

9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波澜壮阔;95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彻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到百年间,中国人民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称赞。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时刻,的讲话系统、全面,既有对过去走过路程的回顾,也有对当下形势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在过去的95年里,中国共产党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些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但这些困难都被一一克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走向持续发展繁荣。看到回顾中国共产党95年来走过的波澜壮阔历史进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非常振奋。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克服近现代以来的重重困难,实现民族解放,建立独立国家,并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数亿民众脱贫。

充满苦难与辉煌的历史,正是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书写新的辉煌,必须从过去吸取经验、找到动力。在讲话中强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并分别从坚持指导思想、坚定崇高理想、坚持四个自信等8个方面提出了原则、指明了方向。

不忘初心就是不忘记历史,牢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表明中国共产党仍将继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将通过不断努力,引领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所长哈立德拉赫曼表示。

坚持不忘初心,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成立95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跨过了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如今,面对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再次吹响了集结号,世界由此看到了中国和中华民族更加光明的未来。

中国共产党成立近一个世纪,在其领导下,中国经历着快速发展的时代,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过上了至少温饱的生活。如今,再次强调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充分表明了中国实现目标的决心和信心。的讲话对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指出了下一阶段的任务并阐述了实现途径。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将更加有信心地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个难题,让中国的未来更加美好。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而存在的政党,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也越来越吸引世界的关注。的讲话,既立足中国,也面向世界,指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光辉历程的世界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共产党的成就,中华民族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就,增强了国家繁荣发展的信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贡献,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并没有过时,并进一步揭示了努力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道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世界和平的巨大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涵。

在讲话中特别提到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津巴布韦津中青年论坛主席布莱恩姆杜米表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共重视对青年干部的培养,为他们指明路线,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能力,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拥有成熟、完备的后备力量是所有政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基础之一。

2016习主席七一讲话心得体会范文二

今天下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主持召开团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学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研究部署学习贯彻工作。

会议认为,的重要讲话牢牢把握时展趋势,回答了党的建设和工作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鲜明的时代性,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讲话充分肯定了青年在党的奋斗历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全党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号召广大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是对亿万青年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是对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引,必将激励广大青年进一步焕发创新创业创优热情,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会议指出,学习七一重要讲话,以实际行动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既要充分认识党团结带领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又要深刻理解党的发展历程所揭示的重要启示,对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和人民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做到长期坚持、永不动摇,跟随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既要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关键作用,又要深刻认识科学理论的决定性作用,树立远大抱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自觉性、主动性,切实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既要铭记历史、感恩先烈,又要珍惜当下、继往开来,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继承弘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既要牢固树立 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又要切实增强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责任感、使命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永远保持与青年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共青团永远保持生机活力;既要时刻铭记党对广大青年的重视关怀,又要充分认识新时期青年群众工作肩负的光荣使命,发挥好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会议要求,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共青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各级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要抓好学习宣传。把学习宣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共青团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内容,结合走转改大宣传大调研、常态化下沉基层、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主题团日活动等工作载体,发挥各级团的领导机关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团属新闻媒体阵地,创新运用网络文化产品,广泛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学习。团中央直属机关要带头组织好学习贯彻工作,抓好讲党课、专题讨论、系列培训、征文演讲、学习交流等活动载体。注重突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思想精髓和重要要求,引导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始终不渝地跟党继续前进。要把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落到实处。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继续抓好巡视整改工作,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把强化党的领导、重视党的建设体现到、落实在团的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要扎实推进共青团深化改革工作。严格按照中央有关部署要求,严格遵照已经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一项一项盯紧抓实重点改革举措,努力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要组织动员团员青年以实际行动建功立业。各级团组织要大力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用七一重要讲话描绘的奋斗目标和美好蓝图激励青年,广泛开展青春建功十三五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年把个人梦想汇入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洪流,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贡献。

共青团的历史意义第3篇

各班团支部:今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86周年、“五四”爱国主义青年运动91周年,为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了解共青团历史,坚定跟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积极投身教育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大潮。经校团委研究决定开展以“承五四精神,扬青春风采”为主题的纪念建团86周年暨五四运动91周年系列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承五四精神,扬青春风采二、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班级团组织建设为基础,通过开展主题纪念系列活动,回顾共青团86周年的光辉历程,展望新形势下共青团的发展前景,进一步增强团员青少年的政治意识和服务意识,为贯彻党的十七大营造好浓厚的氛围。三、具体安排: 各班团组织要紧密围绕纪念活动的主题,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举办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86周年图片展。为满足广大团员青年了解中国共青团86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突出成绩的要求,校团委将在校门橱窗前举办“共青团发展历程及青年教育图片展”。各班团支部可组织本班级团员及入团积极分子集体观看展出,通过学习团的知识和团的历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继承和发扬共青团的光荣传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自觉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开展“今天,我们怎样成长”青春感言征集活动。通过向全系统团员青少年进行感言征集,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动态和关注热点的把握,增强团员青少年的自豪感与凝聚力。请各班级于5月8日准时上交,逾期不候。评出校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3、团史知识竞赛活动。让广大青年团员加强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情和团史的学习,使团员们对团的发展历史和有关团的基本知识有个较全面的掌握,从中明白作为团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对团的性质和职能有个较为更深层次的认识。各班团支部将本班作业于5月8日上交,并评出校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4、开辟纪念建团86周年专题网页。以校园网络为依托,开辟纪念建团86周年暨五四运动91周年活动网上专栏,宣传团的光荣历史。 5、出一期“知晓团史”黑板报。各班于26日(下个星期六)之前完成此项工作。务必贴近主题,宣传深入。6、开展“我立志成为一名优秀团员”活动。组织入团积极分子到实践基地,进行社区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团员的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同时,也为打造环境生活品质社区奉献我们新一代青年的一点力。(时间初定28日上午)7、举行“庆五一,迎奥运”青年教师登山比赛。倡导青年教师加强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加强健身运动,炼就强健体魄,以更加饱满、积极的精神状态投身教育事业。8、积极参与团区委组织的 “承传统、展风采、促和谐”系列活动。四、活动要求:1、各班团支部要抓住这一重要契机,把本次纪念活动与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结合起来、与建设品质城区、品质学校结合起来,贯穿融入教育内容,以期深化和扩大本次活动的成果。2、各班团支部要自觉参与到纪念建团86周年的各项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团员青少年的积极性,抓好宣传、发动、组织、落实等各项工作,营造浓厚的纪念活动氛围,扩大共青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3、各班还应自行组织开展一系列有纪念意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4、各支部要注意收集与活动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请5月8日前上报活动情况。

共青团的历史意义第4篇

一、“团先于党诞生”的问题

党与团究竟谁先诞生的问题曾经是学界争论较多的问题。早前出版的不少书籍报刊都认同“团先于党诞生”的说法。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1986年出版的《中国党史大事年表》中称:“八月二十二日(指1920年)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在当地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北京、武汉、长沙、广州也先后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先进青年中发展团员。同年十一月成立了团的临时中央局,俞秀松为书记。”胡华、肖效钦发表在1979年2期《百科知识》上的《中国共产党建党史料》也说:“1920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王连弟指出,所谓“团先于党诞生”的看法主要依据于两个方面:一是1949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说:“1920年成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是先于中国共产党而诞生的”。二是在党的早期从事建团工作的领导人和早期团员的回忆中,在国内外的历史著作和团的理论刊物上,也相继出现过“团先于党而诞生”的说法。而这种看法1992年纪念建团七十周年时被纠正,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被确定为中国共青团成立的标志。也即意味着官方明确认定“党先于团诞生”。①

尽管如此,“团先于党而诞生”的观点仍然不时被人提起和重申。如候宜岭在《建团以前团与党的关系初探》中称:“1920年产生的共青团前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先于中国共产党而诞生的,它对建党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起到了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作用。”②又如李永春在2009年第2期《世纪桥》上的《关于1920年“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以上海的‘社会主义青年团’为基础,1920年11月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4月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中央局书记由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俞秀松担任。”在曹强、刘永生等人的硕士、博士论文中也仍旧认可团先于党而诞生的说法。

对此,郑洸等坚持主张“早期中共党组织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于1922年”。他们依据1921年3月国际青年共产党执行委员会东方书记部谷林为召开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会议,给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发来选派一位代表出席会议的邀请函判定:1921年3月,“在中国还没有一个中国青年社会主义者的总会”,即还没有全国性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时,他们还根据《少年(青年)国际给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书》对中国青年团的批准和吸收指出,“即使我们自己宣称1920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了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当年如果青年共产国际未予正式承认,是不能算数的。保持与青年共产国际联系是一回事,正式加入成为它的正式成员则是另一回事,不要混淆两者的严格区别和界限。”根据以上材料,郑洸等认为1920年1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党应是先于团而诞生的。③

二、党团早期关系的发展、确定及其评价

关于党团早期关系的发展、确定,刘进喜在《论党团关系的确立》一文中把党团早期关系发展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一是党团初建时期的相互信任的“协定”阶段,二是党团关系统一到共产国际纲领上的阶段,三是党团为克服“先锋主义”和“取消主义”倾向而努力的阶段,四是党彻底改造共青团,党团关系最终确立阶段。即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建立,作为党团关系从理论到实践上都得到更加完善确立的标志。④郑长忠等对此取相同看法。

何丹丹认为,早期党团关系的确立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党团不分阶段(1921年7月至1922年6月)。这一时期虽然召开了团的一大,但是并没有明文规定党团关系,团的组织和工作的独立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存在党团不分的情况。第二阶段是党团关系逐渐统一到共产国际准则上的阶段(1927年7月至1923年5月)。党的二大以后,党团中央领导机构吸收了共产国际和青年共产国际关于党团关系的原则,但未完全遵从团在政治上无条件服从党的原则,规定了团与党是“协定”的关系,而没有确定党与团之间真正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第三阶段是党团关系确立阶段(1923年6月至1923年8月)。1923年6月党的“三大”以及1923年8月团的“二大”用文本形式明确规定了党团组织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政治上要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和参加总的革命路线,同时在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她同时认为,团接受党的政治上的指导以后,党团的关系仍旧没有理顺。因为就当时各种文件的内容本身来讲,还存在着诸多相互矛盾及难以具体实施之条款。⑤刘永生对此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要全面地考察团与党的早年关系,就很有必要再分析这些决议的绩效问题。⑥

对党团早期关系发展评价方面,王连弟认为,共产党和共青团的相互关系是在共产国际和青年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下、在青年共产国际关于共产党和共青团相互关系决议的基础上建立的。初创时期的党团关系从无到有,从不明确到比较明确,可以说基本上是好的,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主要表现在党帮助建团、团帮助建党;党团组织密切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党派优秀干部领导团,团将优秀的团员输送给党。⑦黄金凤则认为,中国共产党在自身组织之外,另设青年团独立存在,原意是为其臂助,发挥助手与后备军的作用。然而,由于中共与青年团成立早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青年团产生了“第二党”的倾向。实际运作过程中,党团之间常为争夺组织资源与政治资源,互不相让,时起纠纷。以致青年团重建后,中共干脆放弃青年团保持组织独立性这一传统,使青年团在政治与组织上完全从属于共产党。⑧

三、党团早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研究者认为党团早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党团不分以及由此带来的矛盾与冲突。刘雪芹认为,因为在团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没有正式确定团与党的关系,所以在团的“二大”召开之前,党团不分的问题成为了党团中央之间的一个焦点问题。在团员身份方面,兼职团员大量存在,对保持团组织的独立性造成重大影响。在团员意识上,很多团员以为加入团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入中共,成为党员,从而忽视了团员的身份。虽然说在当时的环境下,党员兼任团员有其特殊的时代原因,但是它导致了团的组织和工作的独立性不能够实现。另外,当时共产党的组织是秘密的,青年团是半公开的,党的许多活动都以团的名义出现。而在党组织没有建立的地方,团在事实上也承担了不少党的工作,由此也加剧了党团不分的情况。⑨

党团不分,党团双轨制的存在,势必造成党团竞存。黄金凤认为,中共与青年团在创立初期,通过党建带团建、团建助党建,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党、团组织的迅速发展。但是,党团双轨并行,青年团在政策上绝对服从共产党,同时又要保持组织上的独立性,这是一个两难。青年团有自身发展的正常需要,过多地将优秀团员输送入党,势必影响其自身组织的发展。早期的团在组织、人才与工作方面往往强于党,在法理上却必须接受党的政治领导,二者的实际效能与其法理地位不相称,因此极易引发纠纷。由于党团双方工作范围、动员对象的一致性以及双方关系的模糊不清更加剧了彼此的竞争与矛盾。如在成员发展、干部调配等方面都存在矛盾与竞争。“五卅”后党团双方皆加快组织的发展,这种竞争与矛盾愈发激烈。她进一步指出,总体而言,党团关系在上层密切,在基层疏离,尤其是在支部,党团分立、党团纠纷层出不穷。党团下层的纠纷,不仅仅是由单纯的党团之争引发,很多时候往往夹杂了文化、职业、性别差异等其他矛盾。为了解决党团不分、党团矛盾的问题,限制青年团“第二党”化的倾向,中共作出了青年团的组织与工作青年化、逾龄团员输送入党的决定,并对团的职权与活动范围亦进行限制。然而,由于引发党团矛盾与纠纷的体制原因未得到根本解决,党团矛盾仍或多或少地存在,直至1935年青年团被取消。⑧(P130-132)

郑长忠的研究也表明,尽管党与团的中央在理顺党团关系上存在着共识,并不断做出努力,但是在实践中,特别是在地方和基层,党团关系却一直未能理顺。具体体现为,在地方党组织中存在着对青年团持“取消主义”的态度,在地方团组织中存在着青年团“先锋主义”倾向。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党团成员、任务、工作对象存在着同构性。二是共产党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经验上都不够丰富,整个政党还不够成熟。这就使党团关系在理论上和中央组织层面上可以理顺,而在实践中和地方层面上就很难清晰理顺,也就为“取消主义”和“先锋主义”倾向奠定了客观基础,为共青团出现第二党倾向提供了客观条件。他认为,一直要到建国前党对团进行了彻底改造以后,党团关系才得以理顺:一是在意识形态上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为理想;二是在政治上团完全服从共产党领导;三是在工作任务上,团与党不再存在着同构性,有着明显的分工,明确了自己作为培养党的后备军的职责,在其他工作上只是起到助手的作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青年团之间的制度性衔接正式形成。⑩刘永生的研究则认为,党团早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与当时党团各级组织对中央文件执行不力有关,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团、党组织自身成长的客观规律和当时中国革命所面临的复杂的客观环境。健康和谐的团、党关系的构建有待团、党组织自身的发育完善和各种条件的成熟。(11)

四、地方党团组织早期关系

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还涉及到了地方党团组织早期关系的问题。其中,谢从戎分析了大革命时期福建党团关系发展情况,指出这一时期福建的党团关系经历了创建时期从胶着含混状态到明晰,土地革命初期从不协调到正常,受“左”倾错误干扰时期从党团合并到分离的三个阶段。由于经验不足和斗争环境恶劣而产生的党团非正常关系,给革命事业造成了损害;经不断整合,党领导下和谐的党团关系保证了革命斗争的胜利。(12)

刘永生比较系统地研究了1920-1927年湖南党团关系发展的状况。他将1920-1927年湖南的团党关系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约从1920年底至“马日事变”前,历时近七年,这个时期是湖南团党创建并大力发展各自组织的时期,也是湘区团党关系相对健康和谐的时期。第二个阶段大致是自“马日事变”至1927年底,前后历时仅半年,这一时期是湖南团党组织由迅即“散伙”走向缓慢恢复,双方关系由完全断绝步入稀疏联系的时期。(11)(P122)

曹强的硕士论文《1921-1927年北京青年团组织研究》分析探讨了北京党团早期关系。他认为,北京党团组织早期关系发展与全国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独特之处。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是北方政治文化中心,全国学生运动的策源地,而非工业城市。由于产业工人力量薄弱,因此建党之初,青年学生运动在北京党的工作中占有重要内容,党团间的工作有很多重合和交叉之处,难免造成党团不分以及团的党化。因为党团关系不明确,导致党对团的帮助和指导不够,团干部对党的工作颇多微词。到1924年底,重建后的北京地方团组织对青年团的认识才逐渐明确,党团关系才有了明确的定位。以上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丰富了我们对于党团早期关系的认识,也相当程度地深化了这一领域的研究。(13)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对党团早期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某些专题上也有些新进展、新突破。主要表现在澄清了一些历史真相,弄清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也有所拓展和加深。如从以往泛泛论述全国范围的党团关系,转向以区域为中心的党团关系研究,开展了对上海、北京、湖南、福建、江西等地早期党团关系、共青团发展历史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通 过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的整合,深入细致地分析、探讨各地党团关系发展的特点、演变的规律。这样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一方面提升了党团关系历史研究的水准,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对于党团早期关系及其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与理解。在肯定现有研究成果的同时,笔者认为,总体上看,党团早期关系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水平仍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和可能,一些研究的空白点需要填补,已有的研究则需要进一步的深度思考与探讨。例如,从时间上看,现有研究成果对建党初期、大革命时期的党团关系研究较多,对土地革命时期的党团关系研究相对较少。从空间上看,对上海、北京、福建等沿海地区党团关系研究较多,对内地尤其边疆地区的党团关系研究相对较少。此外,对于青年共产国际在党团关系中的作用、不同地方党团关系发展的比较、党团关系演变与共青团的发展、党团关系与党的建设等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的研究都尚未深入展开。这些都是有待研究者们进一步做出努力的地方。

注释:

①王连弟.关于中国共青团的成立日期及其纪念日的考证[J].中国青年研究,1992, 6.

②候宜岭.建国以前青年团与党的关系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3, 3.

③郑洸.“团先于党而诞生”辨析[J].百年潮,2010, 10.

④刘进喜.论党团关系的确立[J].中共党史研究,1995, 2.

⑤何丹丹.建党初期上海党团关系研究(1921-1923)[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⑥刘永生.湖南共青团研究(1920-1927)[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⑦王连弟.早期党团关系的建立及其状况[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1, 5.

⑧黄金凤.从“第二党”到后备军:共产党与青年团早期关系的演变[J].近代史研究,2011, 3.

⑨刘雪芹.中共建党初期党团关系研究[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6, 11.

⑩郑长忠.组织资本与政党延续[D].上海:复旦大学,2005, 3.

共青团的历史意义第5篇

    党团关系是共青团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新中国成立前党团关系的研究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围绕党团早期关系问题出现了一些角度新颖、资料扎实、较有学术内涵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于厘清历史真相,深化党团历史的研究,对于今日的党团建设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本文在归纳、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对党团早期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

    一、“团先于党诞生”的问题

    党与团究竟谁先诞生的问题曾经是学界争论较多的问题。早前出版的不少书籍报刊都认同“团先于党诞生”的说法。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1986年出版的《中国党史大事年表》中称:“八月二十二日(指1920年)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在当地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北京、武汉、长沙、广州也先后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先进青年中发展团员。同年十一月成立了团的临时中央局,俞秀松为书记。”胡华、肖效钦发表在1979年2期《百科知识》上的《中国共产党建党史料》也说:“1920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王连弟指出,所谓“团先于党诞生”的看法主要依据于两个方面:一是1949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说:“1920年成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是先于中国共产党而诞生的”。二是在党的早期从事建团工作的领导人和早期团员的回忆中,在国内外的历史著作和团的理论刊物上,也相继出现过“团先于党而诞生”的说法。而这种看法1992年纪念建团七十周年时被纠正,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被确定为中国共青团成立的标志。也即意味着官方明确认定“党先于团诞生”。①

    尽管如此,“团先于党而诞生”的观点仍然不时被人提起和重申。如候宜岭在《建团以前团与党的关系初探》中称:“1920年产生的共青团前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先于中国共产党而诞生的,它对建党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起到了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作用。”②又如李永春在2009年第2期《世纪桥》上的《关于1920年“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以上海的‘社会主义青年团’为基础,1920年11月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4月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中央局书记由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俞秀松担任。”在曹强、刘永生等人的硕士、博士论文中也仍旧认可团先于党而诞生的说法。

    对此,郑洸等坚持主张“早期中共党组织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于1922年”。他们依据1921年3月国际青年共产党执行委员会东方书记部谷林为召开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会议,给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发来选派一位代表出席会议的邀请函判定:1921年3月,“在中国还没有一个中国青年社会主义者的总会”,即还没有全国性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时,他们还根据《少年(青年)国际给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书》对中国青年团的批准和吸收指出,“即使我们自己宣称1920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了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当年如果青年共产国际未予正式承认,是不能算数的。保持与青年共产国际联系是一回事,正式加入成为它的正式成员则是另一回事,不要混淆两者的严格区别和界限。”根据以上材料,郑洸等认为1920年1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党应是先于团而诞生的。③

    二、党团早期关系的发展、确定及其评价

    关于党团早期关系的发展、确定,刘进喜在《论党团关系的确立》一文中把党团早期关系发展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一是党团初建时期的相互信任的“协定”阶段,二是党团关系统一到共产国际纲领上的阶段,三是党团为克服“先锋主义”和“取消主义”倾向而努力的阶段,四是党彻底改造共青团,党团关系最终确立阶段。即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建立,作为党团关系从理论到实践上都得到更加完善确立的标志。④郑长忠等对此取相同看法。

    何丹丹认为,早期党团关系的确立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党团不分阶段(1921年7月至1922年6月)。这一时期虽然召开了团的一大,但是并没有明文规定党团关系,团的组织和工作的独立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存在党团不分的情况。第二阶段是党团关系逐渐统一到共产国际准则上的阶段(1927年7月至1923年5月)。党的二大以后,党团中央领导机构吸收了共产国际和青年共产国际关于党团关系的原则,但未完全遵从团在政治上无条件服从党的原则,规定了团与党是“协定”的关系,而没有确定党与团之间真正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第三阶段是党团关系确立阶段(1923年6月至1923年8月)。1923年6月党的“三大”以及1923年8月团的“二大”用文本形式明确规定了党团组织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政治上要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和参加总的革命路线,同时在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她同时认为,团接受党的政治上的指导以后,党团的关系仍旧没有理顺。因为就当时各种文件的内容本身来讲,还存在着诸多相互矛盾及难以具体实施之条款。⑤刘永生对此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要全面地考察团与党的早年关系,就很有必要再分析这些决议的绩效问题。⑥

    对党团早期关系发展评价方面,王连弟认为,共产党和共青团的相互关系是在共产国际和青年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下、在青年共产国际关于共产党和共青团相互关系决议的基础上建立的。初创时期的党团关系从无到有,从不明确到比较明确,可以说基本上是好的,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主要表现在党帮助建团、团帮助建党;党团组织密切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党派优秀干部领导团,团将优秀的团员输送给党。⑦黄金凤则认为,中国共产党在自身组织之外,另设青年团独立存在,原意是为其臂助,发挥助手与后备军的作用。然而,由于中共与青年团成立早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青年团产生了“第二党”的倾向。实际运作过程中,党团之间常为争夺组织资 源与政治资源,互不相让,时起纠纷。以致青年团重建后,中共干脆放弃青年团保持组织独立性这一传统,使青年团在政治与组织上完全从属于共产党。⑧

    三、党团早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研究者认为党团早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党团不分以及由此带来的矛盾与冲突。刘雪芹认为,因为在团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没有正式确定团与党的关系,所以在团的“二大”召开之前,党团不分的问题成为了党团中央之间的一个焦点问题。在团员身份方面,兼职团员大量存在,对保持团组织的独立性造成重大影响。在团员意识上,很多团员以为加入团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入中共,成为党员,从而忽视了团员的身份。虽然说在当时的环境下,党员兼任团员有其特殊的时代原因,但是它导致了团的组织和工作的独立性不能够实现。另外,当时共产党的组织是秘密的,青年团是半公开的,党的许多活动都以团的名义出现。而在党组织没有建立的地方,团在事实上也承担了不少党的工作,由此也加剧了党团不分的情况。⑨

    党团不分,党团双轨制的存在,势必造成党团竞存。黄金凤认为,中共与青年团在创立初期,通过党建带团建、团建助党建,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党、团组织的迅速发展。但是,党团双轨并行,青年团在政策上绝对服从共产党,同时又要保持组织上的独立性,这是一个两难。青年团有自身发展的正常需要,过多地将优秀团员输送入党,势必影响其自身组织的发展。早期的团在组织、人才与工作方面往往强于党,在法理上却必须接受党的政治领导,二者的实际效能与其法理地位不相称,因此极易引发纠纷。由于党团双方工作范围、动员对象的一致性以及双方关系的模糊不清更加剧了彼此的竞争与矛盾。如在成员发展、干部调配等方面都存在矛盾与竞争。“五卅”后党团双方皆加快组织的发展,这种竞争与矛盾愈发激烈。她进一步指出,总体而言,党团关系在上层密切,在基层疏离,尤其是在支部,党团分立、党团纠纷层出不穷。党团下层的纠纷,不仅仅是由单纯的党团之争引发,很多时候往往夹杂了文化、职业、性别差异等其他矛盾。为了解决党团不分、党团矛盾的问题,限制青年团“第二党”化的倾向,中共作出了青年团的组织与工作青年化、逾龄团员输送入党的决定,并对团的职权与活动范围亦进行限制。然而,由于引发党团矛盾与纠纷的体制原因未得到根本解决,党团矛盾仍或多或少地存在,直至1935年青年团被取消。⑧(P130-132)

    郑长忠的研究也表明,尽管党与团的中央在理顺党团关系上存在着共识,并不断做出努力,但是在实践中,特别是在地方和基层,党团关系却一直未能理顺。具体体现为,在地方党组织中存在着对青年团持“取消主义”的态度,在地方团组织中存在着青年团“先锋主义”倾向。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党团成员、任务、工作对象存在着同构性。二是共产党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经验上都不够丰富,整个政党还不够成熟。这就使党团关系在理论上和中央组织层面上可以理顺,而在实践中和地方层面上就很难清晰理顺,也就为“取消主义”和“先锋主义”倾向奠定了客观基础,为共青团出现第二党倾向提供了客观条件。他认为,一直要到建国前党对团进行了彻底改造以后,党团关系才得以理顺:一是在意识形态上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为理想;二是在政治上团完全服从共产党领导;三是在工作任务上,团与党不再存在着同构性,有着明显的分工,明确了自己作为培养党的后备军的职责,在其他工作上只是起到助手的作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青年团之间的制度性衔接正式形成。⑩刘永生的研究则认为,党团早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与当时党团各级组织对中央文件执行不力有关,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团、党组织自身成长的客观规律和当时中国革命所面临的复杂的客观环境。健康和谐的团、党关系的构建有待团、党组织自身的发育完善和各种条件的成熟。(11)

    四、地方党团组织早期关系

    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还涉及到了地方党团组织早期关系的问题。其中,谢从戎分析了大革命时期福建党团关系发展情况,指出这一时期福建的党团关系经历了创建时期从胶着含混状态到明晰,土地革命初期从不协调到正常,受“左”倾错误干扰时期从党团合并到分离的三个阶段。由于经验不足和斗争环境恶劣而产生的党团非正常关系,给革命事业造成了损害;经不断整合,党领导下和谐的党团关系保证了革命斗争的胜利。(12)

    刘永生比较系统地研究了1920-1927年湖南党团关系发展的状况。他将1920-1927年湖南的团党关系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约从1920年底至“马日事变”前,历时近七年,这个时期是湖南团党创建并大力发展各自组织的时期,也是湘区团党关系相对健康和谐的时期。第二个阶段大致是自“马日事变”至1927年底,前后历时仅半年,这一时期是湖南团党组织由迅即“散伙”走向缓慢恢复,双方关系由完全断绝步入稀疏联系的时期。(11)(P122)

    曹强的硕士论文《1921-1927年北京青年团组织研究》分析探讨了北京党团早期关系。他认为,北京党团组织早期关系发展与全国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独特之处。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是北方政治文化中心,全国学生运动的策源地,而非工业城市。由于产业工人力量薄弱,因此建党之初,青年学生运动在北京党的工作中占有重要内容,党团间的工作有很多重合和交叉之处,难免造成党团不分以及团的党化。因为党团关系不明确,导致党对团的帮助和指导不够,团干部对党的工作颇多微词。到1924年底,重建后的北京地方团组织对青年团的认识才逐渐明确,党团关系才有了明确的定位。以上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丰富了我们对于党团早期关系的认识,也相当程度地深化了这一领域的研究。(13)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对党团早期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某些专题上也有些新进展、新突破。主要表现在澄清了一些历史真相,弄清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也有所拓展和加深。如从以往泛泛论述全国范围的党团关系,转向以区域为中心的党团关系研究,开展了对上海、北京、湖南、福建、江西等地早期党团关系、共青团发展历史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通 过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的整合,深入细致地分析、探讨各地党团关系发展的特点、演变的规律。这样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一方面提升了党团关系历史研究的水准,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对于党团早期关系及其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与理解。在肯定现有研究成果的同时,笔者认为,总体上看,党团早期关系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水平仍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和可能,一些研究的空白点需要填补,已有的研究则需要进一步的深度思考与探讨。例如,从时间上看,现有研究成果对建党初期、大革命时期的党团关系研究较多,对土地革命时期的党团关系研究相对较少。从空间上看,对上海、北京、福建等沿海地区党团关系研究较多,对内地尤其边疆地区的党团关系研究相对较少。此外,对于青年共产国际在党团关系中的作用、不同地方党团关系发展的比较、党团关系演变与共青团的发展、党团关系与党的建设等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的研究都尚未深入展开。这些都是有待研究者们进一步做出努力的地方。

    注释:

    ①王连弟.关于中国共青团的成立日期及其纪念日的考证[J].中国青年研究,1992, 6.

    ②候宜岭.建国以前青年团与党的关系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3, 3.

    ③郑洸.“团先于党而诞生”辨析[J].百年潮,2010, 10.

    ④刘进喜.论党团关系的确立[J].中共党史研究,1995, 2.

    ⑤何丹丹.建党初期上海党团关系研究(1921-1923)[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⑥刘永生.湖南共青团研究(1920-1927)[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⑦王连弟.早期党团关系的建立及其状况[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1, 5.

    ⑧黄金凤.从“第二党”到后备军:共产党与青年团早期关系的演变[J].近代史研究,2011, 3.

    ⑨刘雪芹.中共建党初期党团关系研究[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6, 11.

    ⑩郑长忠.组织资本与政党延续[D].上海:复旦大学,2005, 3.

    (11)刘永生.团党早年关系论析——以早年关于团、党关系文件为研究中心(1920-1927)[J].长白学刊,2008, 5.

共青团的历史意义第6篇

各位代表、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共青团石景山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

这次代表大会,是青年人的盛会。本次大会总结了石景山区共青团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了未来五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选举产生了石景山区共青团十二届委员会成员。在此,我代表区四套班子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新当选的全体委员表示良好的祝愿!向出会的各位代表和全区广大的团员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

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后,我们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

共青团事业是一项青春的事业、光荣的事业,也是充满激情和魅力的事业。今年以来,就做好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发表了两次重要讲话,一次是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同各界优秀青年座谈时的讲话,一次是6月20日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讲话。的这两篇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语重心长,为做好新时期共青团工作、青年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区委相信,本次团代表大会以后,在团区委的领导下,各级团组织一定能够坚定理想、凝心聚力,始终牢牢把握共青团工作的正确方向;一定能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深化全面转型发展中建功立业;一定能够立足现实、发挥优势,不断提升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工作的水平;一定能够夯实基础、创新思路,切实加强共青团的自身建设。

共青团事业如何在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事业中更好地建功立业,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我刚到石景山区工作时间不长,情况还不够熟悉,借此机会想跟大家交换一些想法和意见。具体讲,想给大家提出六点希望:

一、希望各级团组织建设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力军

党的十强调,道路问题是第一位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能不能真正确立起来,对于我们未来的事业关系重大。

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现实问题,需要我们纵向研究,也需要横向比较。这个问题不仅从纵向研究来看,讲过,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大致经历了六个时间段,即: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六个阶段,应该讲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包含着重大成就,也包含着重大挫折和重大历史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综合国力得到世界公认,我们的制度好不好已经得到了事实上的证明。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我们解决了六亿人的温饱问题,使我们总体上实现了小康,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与失败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社会主义欣欣向荣、蓬勃发展,风景这边独好。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事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历史依据。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作横向比较。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国际社会也有一些国家经历了从共产党执政到其他党派执政的重大变化,以至于产生出了一党制好还是两党制好、多党制好等等一系列思想观点的碰撞。我想,体制和道路的选择,最关键的还是看解决本国发展进步问题的能力与成败。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交流20__年出国考察时的一些感受。当时,我特意选择了一个前社会主义国家的路线进行考察,包括俄罗斯、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这三个国家都经历了一个政权更替的过程。通过这次考察,我有两点体会:第一点是这些国家共产党执政的,是自己打倒了自己,是他们自身的消极腐败而自毁长城,被人们抛弃;第二点是这些国家在政权更换以后,并没有真正的实现普遍的民主自由。现在西方社会搞多党制,那是他们的历史、经济、文化因素决定的,但大家也能看到暴露出的很多问题,例如选举的黑幕、各党之间互相丑化,甚至有些国家的政党为了选举成功还采用一些手段绑架民意,等等。因此,并不是说多党制就那么好、那么完美。到美国访问时,面对美国人谈到的体制问题、民主问题、人权问题,他回答了一句话,讲得非常精辟,他说:“在人权问题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及现实的情况看,国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如果把西方的那一套拿到中国来肯定是不行的。

十多年前有一本丛书——《中国20__年》,描述的是我们国家到20__年是什么样子,描述得很好,但是事实上,到20__年的时候远远地超过了所描述的情景。按照十规划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部署,到2020年的时候,一定比我们的预期更好。那个时候,“中国梦”的实现程度一定会让我们为之鼓舞,我相信大家都能看到这一天。因此,我们的团员青年在理想信念这个问题上,一定要进行历史的深入思考,真正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力军。

二、希望各级团组织争做继承光荣传统的生力军

在讲话中提出,希望团员青年尤其是希望团干部真正成为青年友,不做青年“官”。他希望团组织和广大团员既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更要有脚踏实地的作风。我想,只有继承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才能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作风基础。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比如说我们身处的北京城,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3059年的建城史和860年的建都史。北京城为什么能够成为至今仍然充满青春活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就是因为它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如果我们没有伟大的中华文化,就产生不了北京城。再比如,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曾经引领世界几千年,这是一个历史事实。西方的文化只是在工业革命以后才逐渐占领了上风,以至于在一定范围成为了世界社会的主流。有专家学者预言,包括季羡林老先生也讲过,未来引领世界发展的还是东方文化、中华文化,因为它最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我国道家思想的开山鼻祖老子的一本“道德经”,才五千多字。现在美国人对他怎么看?美国时代周刊在前几年搞过一次人类历史上最伟大作家的评选,老子排名第一位。还有我们的儒学圣祖孔子,他开创的儒学影响了人类几千年,全世界有几位思想大师的影响力有如此久远、广泛而深刻?因此,我们的现代文明也是在我们传统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应该好好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不仅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更要继承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光荣传统。比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我们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两个务必”、“三大作风”、“三大法宝”,这些都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如果说现在人民群众对我们党还有一些的意见的话,那都是因为我们的这些光荣传统继承得不够好。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是老一辈革命家们在实践中用心铸就的、用血铸就的、用伟大精神铸就的。任何事物,无论自然界的还是社会领域的,都有它的基因。所谓基因,就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依据。我认为,我们共产党人的基因和我们存在、发展、壮大、胜利的依据,就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因此,在改革开放以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些光荣传统,是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比如,群众路线走得好不好,取决于是否有群众的观念和群众的立场。没有这样的观念和立场,走不出群众的路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习、继承和发扬好我们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

三、希望各级团组织成为努力学习的生力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在于,它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代,是个总的动员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历史新阶段,确实有很多方面都需要我们认真深入地学习。无论是“摸着石头过河”过程中的学习、摸规律,还是对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的理解,都需要我们加强学习。从我们石景山区看,如何更好地实现转型、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都需要我们去学习、去研究。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活跃在全区各条战线的最有活力的青年,我希望大家成为努力学习的生力军。

四、希望各级团组织争做改革开放的生力军

青年人学识较高、充满激情、思想活跃,我们要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在各单位的改革开放中积极地建言献策,冲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北京团的座谈当中,讲到了他的感受和期待。他说,回顾过去是“雄关漫道真如铁”,直面现实是“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众多的问题和责任,他每天都是半夜1点钟以后才能休息,常常是带着思绪入睡。他号召和期待各级领导干部,为了实现十确定的目标要“冲”起来。今天在这里,我也提出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为了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征程伟大目标,为了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任务,全区各级党组织、各级团组织都要“冲”起来,不仅要尽职尽责,更要积极努力地去奋斗、用心地去奋斗。在座的各位学识比较高、学历也比较高,如何从学校刚毕业不久的青年人实现在实践中建功立业的重大转折,关键是要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多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好自身重大的人生转折。

五、希望各级团组织成为围绕中心推动发展的生力军

到石景山区以后,我认真学习了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报告、荣华书记的讲话,认真学习了区人代会的报告和林茂区长的讲话。可以说,未来石景山区的转型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加倍努力,把北京西部这个重大的新的战略增长极规划建设好。我们各级团组织、广大青年要在这个过程中做生力军,冲在前面,建功立业。

六、希望各级团组织成为凝聚正能量的生力军

共青团的历史意义第7篇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开幕了。从团的十大到现在的四年间,在我们国家经历伟大历史转变的过程中,共青团一直作为全国青年的核心和党的亲密助手,战斗在各条战线上。青年的精神面貌,共青团的组织状况,都随着国家建设和改革的前进步伐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共青团的活动越来越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活跃因素。党和人民非常关怀和重视你们这次代表大会。我受党中央的委托,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朝气蓬勃地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共青团员、各族青年和青少年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

三个多月以前,我们党举行了将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党在伟大历史转变时期拨乱反正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纲领,在全国各族人民和青年面前展示出一幅历史新时期的壮丽画卷。刚刚胜利闭幕的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又通过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了对实现二十年战略目标有重大意义的第六个五年计划。这样,我们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既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又有了实现这个目标的政治、思想、组织保证;既有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又有了一套从我国实际出发的方针、政策和方法、步骤。一个经济上更加欣欣向荣、政治上更加团结进步的形势,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继党的十二大和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之后,接着召开团的十一大来讨论共青团和青年一代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这是非常适时的。这表明了党热望青年在新的历史性进军中作出更大的贡献,也表明了共青团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决心率先奋起,来担负时代赋予青年和共青团的新的重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进程中,我们的党和国家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青年的觉悟和奋斗,更加需要青年继承和发扬党所培育的青年运动的优良传统。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来,在六十余年的奋斗历程中,我国青年确实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我国青年运动的光荣记录上铭刻着两条重要历史结论。第一条,我们党要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一定要唤起青年的觉悟,依靠青年的力量,充分发挥青年在各项事业中的先锋作用和突击作用。第二条,青年要在革命和建设中有所作为,一定要接受党的领导和马列主义的指引,紧紧地同人民站在一起,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在今天,它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历史已经作出的选择,也是无数追求真理的青年总结各自不同的斗争经历所共同得出的科学结论。当今的青年一代,在实现全面开创新局面的伟大任务中,必须大大发扬青年运动的光荣传统,牢牢记住这个历史的结论。

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坚定的科学的信念,对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和正在实践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坚定的科学的信念,这是我们每个进步的中国青年不可动摇的和无限丰富的精神动力。有了它,我们的生活就有了意义,我们的胸中就充满希望和光明,我们就能够藐视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没有这种不朽的科学的信念,就容易受到形形色色的剥削阶级的思想侵袭,活着也会精神空虚,彷徨无主,甚至误入歧途。有了这种不朽的科学的信念,我们就思想坚定,精神饱满,在无论什么困难挫折面前永远不会动摇,对一切敌人和危险无所畏惧,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就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我们的生命。这不是感情的冲动,更不是宗教的信仰。无数的革命先烈和前辈已经走过这条路,并且已经赢得了今天的伟大胜利,我们将继续高举他们手中的火炬,努力奋斗,去夺取更加伟大的胜利。

同志们!党的十二大和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已经给全国青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党提出了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伟大号召,这个号召就是告诉我们,在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能不能实现,以及在实现这个目标以后如何继续前进的巨大责任,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历史地落在当代青年的身上。青年用什么态度来劳动,用什么态度来学习,以及总起来说,用什么态度来生活,将决定从现在起直到本世纪末及其以后我们伟大祖国的面貌如何的问题;将决定一个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且具有高度民主的伟大社会主义中国,能否在我们手中创造出来的问题。革命的前辈常常说:未来是属于青年的。这个真理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具体地、明确地摆在我国青年的面前。共青团的任务,就是团结和带领全国的青年,奋勇前进,以对祖国、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这个伟大的历史责任担当起来。

毫无疑问,在这方面,我们已经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作出了出色的成绩。但是对于一个拥有两亿五千万青年的大国来说,我们的工作显然还落后于历史的需要和现实生活的要求。全国的共青团员现在还只有四千八百万人,不到全国青年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由于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够和其它社会原因,在现有的团员中,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缺乏应有的先进性。团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这种状况,和他们所担负的艰巨任务相比,是不相适应的。在这次团代会以后,共青团的各级组织,要在努力发展新团员的同时,大大加强团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使共青团组织的群众性和先进性都得到增强,让千百万合格的共青团员源源不断地涌现在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和各行各业的战斗岗位上。他们将会象充满生机和青春活力的种子一样,团结和带领全国青年,在祖国大地上到处开花结果,汇合成振兴中华的无敌力量。

共青团要完成团结教育青年的任务,必须从青年的劳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青年的特点,以满腔的热-情和实事求是、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开展团的独立活动,力争在一切思想工作和为青年服务的工作中,都收到春风化雨般的良好效果。青年朝气蓬勃,富于进取精神,但他们一般都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政治斗争经验,在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其它剥削阶级思想影响、侵蚀下,一些人往往容易上当受骗。共青团要针对青年的这些弱点,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帮助青年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能力。团的各级组织,都应当成为“青年之家”。团的各级干部都要成为“青年之友”。要旗帜鲜明地支持和扶植先进青年;要入情入理地帮助青年解决各种思想认识问题;对部分的后进青年要热情帮助;对少量的失足青少年也要给予真诚的关怀、帮助和开导,要尊重他们,相信他们是可以变好的,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鼓起前进的勇气,“同昨天告别”,跟上队伍前进。少先队员是祖国的花朵,是明天的共青团员,共青团组织要发扬“全团带队”的传统,切实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在团结教育青少年的同时,要加强团组织的自身建设,从团中央机关到各基层组织,都要以革命化的精神进行工作。要从团的队伍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政治上可靠,思想上过硬,学习上勤奋,工作上能打开新局面的实干家。

同志们!在我们郑重地提出青年一代和共青团的历史使命的时候,我们也充分地意识到了党的领导的重大责任。关心青年的前途,重视共青团的工作,是我们党历来的优良传统。今天,当着我们党要在新老合作和交替中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关键时刻,我们希望各级党委都以共产主义者的远见卓识和对党的事业负责到底的精神,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尤其要注意加强和改善对农村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应把整顿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列为全面整党的一项要求,认真加强农村团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接近青年,了解青年,亲自做青年的思想工作,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并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要注意从青年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广开青年成才之路。要认真选派优秀的青年党员去做团的工作,及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团员吸收到党内来,以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后备军作用。

关心青年和共青团的工作,不仅是全党的大事,也是全社会的大事。党和政府的各个部门,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一切关心祖国未来、热爱青少年的社会人士,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和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都要亲密配合,分工协作,给共青团的工作以实际支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培养千百万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竭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