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合集7篇)

时间:2023-07-06 16:13:14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第1篇

中国和瑞典,经济发展有着十年落差的两国,近年来距离正在逐渐缩短。两国政府和企业领导者已逐渐意识到,要让企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优势,需要在维护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长久以来,瑞典的企业一直在社会责任方面起着全球领头羊的角色。包括沃尔沃和宜家等诸多瑞典私营公司,都已经成功塑造了各自诚信、注重环境和社会责任的优质品牌,其中很多企业将可持续发展报告囊为日常经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瑞典企业决策者和政府更希望推动这一发展趋势。瑞典政府决定,在2009年3月之前,所有瑞典国有企业必须在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原则的指导下颁布可持续发展报告,说明企业对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正在努力寻求更好的经营管理实践方式,众多领先的中国企业也开始建立可持续发展报告,审视其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12家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企业已经了它们最新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其中有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远集团、中国移动通信和中国华能集团的报告是参照GRI的标准撰写的。今年1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2008年第一号文件,敦促国有企业将企业社会责任(CSR)容纳到其经营管理中,并要求相应建立一个透明的汇报机制。

目前,中国政府正有意制定相关政策,将可持续发展报告设为中国经济的龙头们――所有国有企业――的义务,旨在降低其污染和由能效低造成的能源浪费,从而实现政府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目标。

这种追求更可持续经营策略的趋势体现了中国和瑞典政府领导和企业领导者已经逐渐意识到,推动可持续发展经济能为企业提供决策性帮助,从而让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败。

建立符合道德规范的企业已经成为一种可行的经营理念,并非像从前非政府组织(NGOs)所说的遥不可及。现如今,环保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企业更吸引高级投资方关注,更有益于提高企业经济绩效,也更容易赢得全球性消费者的青睐。

在最新的一期高盛(全球著名投资银行)报告中显示,自2005年以来,经营可持续业务的企业比经营其他业务的企业利润平均高25%,同时采用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企业比其他同行业利润相比要远远高出72%。

“世界正在转型”,而企业也应该相应转变其经营模式――这是高盛得出的结论。2007年的报告中说到:“更多的资产已经集中到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上,市场对眼光长远的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决策者和新进企业的回报也是巨大的,这种回报决非15年前的人们可以预测到的。”

可持续发展报告可以帮助企业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正如企业定期向社会报告其财务数字,通过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可以将其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公布于众,同时提出如何将这种影响降低到最小的方案。打个比方,最常见的负面影响就是水和能源上的浪费。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可以显而易见地体现出企业在水和能源的使用上效率高低与否,如果太低,企业就会重新决策,提高使用能效效率,这样既可以省钱,又可以保护环境。从本质而言,可持续发展报告是一种将效率带入企业经营中来的新型的管理手段。

如果企业将其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布于世,不仅可以推动企业在国内及国际商场上的声誉,稳固利益共享者的信任,同时可以提高其股票价值。

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要求国有企业采用可持续发展报告模式的国家。中国有望也朝这个目标发展。两国政府都认为在转变企业经营思想的过程中,政府的指导角色是必需的。从全球角度考虑,政府希望通过改革和对企业经营的评估,将国有企业树立为其他企业的榜样,改变国企总是滞后于同行业的私营竞争伙伴的现状。

最近,瑞典政府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一个有责任感,有专业精神的企业,应该主动担负起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而国有企业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个说法适用于国有企业比重较大的国家。在中国,国有企业在全部经济中所占比重就相当高,而且社会影响力广。

瑞典通过一套世界领先的企业经营道德规范,已经建立起较发达的公共和私营部门。相应的,瑞典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中一贯被认为是实力雄厚、诚信而且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企业品牌的成功塑造和这些企业采用可持续发展报告是分不开的――报告不仅可以提倡效率的重要性,同时报告产生的社会效应能提升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其的信任,二者的结果都是提高企业效率。

沃尔沃汽车,福特汽车瑞典子公司,在2006年了一份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不仅展示了公司在年度中取得的成就,更强调了一些改进可能。在报告中沃尔沃指出,报告制定的过程为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对话的机会,从而能在将来更清楚员工、客户和企业利益相关者三方的需求。

沃尔沃的报告囊括了公司在提高机动车能效和机动车安全上做出的努力,并计划在亚洲和全球增加其新的零售点。沃尔沃在中国的销售量在2006年比前一年增加了50%,他们希望这种增势可以一直在中国保持甚至扩大。

在国际大环境的压力下,中国企业必然也将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来适应国际经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中国的消费者调查显示,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和支持更为完善的企业经营模式。

一项2006年TNS――从事市场研究的国际性研究公司――研究表明,91%的中国消费者会因为产品生产企业对环境造成破毁或没有遵守道德规范而拒绝购买该企业的产品。

的确,“世界正在转型”,而中国也已经准备好加入其行列。

政府政策在完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中起决定性作用,督促企业经营过程的可持续发展性。国家环保总局(SEPA) 2008年颁布政策,宣布坚持贯彻大耗能工业的环境报告标准,对于那些能源使用率低,未能提供完整的污染物报告的进行大数额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这一举措向所有中国的企业,包括那些已经将最新报告标准纳入企业经营的那些厂家,表达了政府在该方面的决心。

如果企业能增加自身透明度,将企业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公布于众,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可以和政府联手,成为维护公共利益的一员。政府建立可持续发展企业的期望和其他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利益方所期待的一拍即合,例如那些一直敦促中国企业公布其可持续发展情况的外国投资方。在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沪深股市已经敦促国有企业和其他一些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报告。

当然,创立一个有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品牌并非一日之功。但是中国政府已经着手重新定义“中国制造”,开辟中国经济未来新的道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看到“中国制造”会立刻把它和可持续发展经济联系起来。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 企业变革 趋势特点 趋势分析

我国房地产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几近销声匿迹,被福利化的单位住房供应制度所取代。自从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业重新兴起,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来,我国住房分配和供应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历史进入了新的世纪后,中国加入WTO这一壮举使得国内投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目前全国房地产企业已多到3万余家,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已突破1000万人。几十年来,还逐步形成了以评估、经纪、咨询为内容的房地产中介业,以及以经营管理楼宇、小区为主的物业管理业,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房地产业的产业构架体系。

但是随着土地供应、银行信贷、房屋预售、个人按揭等一系列涉及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特别是2007年以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加强,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房地产公司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房地产行业从“暴利时代”迅速转入“微利时代”。因此, 探讨一条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良性发展之路,以迎接全球化经济所带来的高层次竞争,已成为国内房地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多元化和全球化格局的形成,我国正在步入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国外资金的大量流入以及人们要求改善住房条件和城市人口大幅增加,使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市场消费主体、等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国家政策方面:国家政策有利于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受到人民币升值、证券市场回暖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影响,房价高举向前的这一事实为众多的房地产企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虽然受调控政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曾出现萎缩的迹象,但中央政府出台多方政策,加大财政投入,2013年经济复苏趋缓,通胀压力减轻,同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在此背景下,6月19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并在会议中明确表示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购房。

(二)房地产市场:房产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中国房地产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城市数量已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32个增加到2008年的655个,城市化水平由7.3%提高到45.68%,同时国家为了进一步科学用地,开始了有的放矢的部署“旧城改造”战略,这要求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完善城市的建设规划。这意味着随着城市化水平的逐渐提高,城市房屋的需求量已成为房地产业持续蓬勃发展的源源动力。

(三)房地产行业仍有挑战:土地稀缺性制约房地产行业发展

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并具有稀缺性,然而再结合我国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就显得人地矛盾极为突出。正是由于土地的稀缺,所以一路推高房价,加剧居民购房困难,现今房价过高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同时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政策导致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开发商又把这种高价格的土地成本转嫁给购房者,房价由此而暴涨,这将是制约未来房地产发展的重大因素。

二、我国房地产企业现存问题

虽然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都是一片利好,可是国内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状况在现阶段而言依旧实力稍逊。我们有必要去探寻房地产行业企业的现阶段不足,以便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更好的分析和判断。

(一)房地产企业经营规模尚显不足

就目前而言,我国房地产企业数量颇多,但大都规模比较小,而且房地产企业的集中度一直不高,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房地产企业的特点形成了鲜明对比。房地产企业是非常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并且具有高投入、高回报、规模经济性强的特点。但是正是由于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规模太小,业界资源分散,导致了企业整体开发能力低下。例如,上海市目前的房地产企业有2000多家,平均注册资本金不足2000万元,实收资本金不足6000万元。上海市房地产企业数量多而开发项目规模小。

(二)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经营风险大

我国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所需资金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解决。目前,国内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净资产规模也不过几十亿元人民币,这与境外房地产企业动辄几十亿美元相比,实在相距甚远。同时我国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多在70%以上,有的高达90%。这种过高的负债必然影响企业的资信,增加其运作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财务成本,使其盈利水平下降或出现亏损现象,甚至引发负效应的连锁反应。

(三)国内房地产企业忽略企业品牌塑造和信用建立

我国目前情况而言,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率远超出社会中其他行业的利润率,又因为房地产在中国还作为新兴产业,其进入壁垒相对较低,这两点因素导致社会资本的大量流入。许多开发商只为“玩票”,只考虑短期行为,对企业和企业开发的楼盘等项目并没有给予长期发展的规划,没有为企业塑造良好的信用和值得信赖的品牌,常常会与购房者发生权益纠纷,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从而最终影响企业自身发展。

三、我国房地产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空前利好的政策和其广阔的利润前景,房地产业肯定还会是大多数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而当下房地产企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却阻碍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进一步壮大,因此探讨一条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良性发展之路,以迎接全球化经济所带来的高层次竞争。

(一)房地产企业需要实现集团化规模化经营

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存在资产规模小、企业经营能力与其拥有的资源存量不匹配现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行业的发展,企业集团化、规模化经营模式有利于房地产业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由房地产自身特性所决定,同时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房地产行业是一个投入大、周期长的行业,很容易由于融资问题而陷入困境,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要与境外投资企业发生竞争。资质低、规模小的企业将会被市场逐渐淘汰,那些资本雄厚、具备显著的品牌优势、规模化经营、占据市场份额较大的房地产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获得进一步的成长机会。所以房地产企业的集团化、规模化经营是未来使之处于不败之地最佳途径。

(二)房地产企业需与金融业紧密结合

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融资成本的大小,进而影响企业规模的扩大。因此,通过多渠道的融资活动来满足开发对资金的需求是房地产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趋势。房地产开发资金中约有60%左右来自于银行贷款,房地产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依靠程度很大,同时房地产行业又促使金融行业进一步增长。房地产企业依靠贷款来开发盈利,银行也靠房地产信贷业务获得快速发展,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局势。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单纯靠银行贷款显然是不够的,企业上市进入资本市场是必由之路。房地产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不但可以拓宽企业筹资渠道,而且可以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使企业经营降低风险。

(三)房地产企业发展追求服务差别化和品牌化

差别化服务,是指根据客户需求等方面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对其进行市场细分,并以此为基础,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不同质的服务,以获得细分市场上的独特地位,获取具有垄断性质的收益。在这个房地产行业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企业进行差别化的服务可以形成诸多优势,如增强进入的壁垒,降低价格敏感程度和防止替代品的威胁、增强自主定价的能力等。由此可见,服务企业可以通过实施差异化经营战略,增强它争取和稳定优良客户的能力。如成万科集团建增加了客户对万科集团的偏爱度,形成了它的独特个性,点点滴滴中透露出由此而带来的专业、专注和细致、严谨。这成就了万科产品的特色包装和特有的品牌价值。

同时在房地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大量优质楼盘不断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许多楼盘由于通过品牌销售,使楼盘业绩有大幅提升,从而成为楼市的公认品牌。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品牌楼盘必然会成为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品牌楼盘、品牌包装、品牌销售、品牌追求是楼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空间更加广阔,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建立高质量、高品质、品牌战略相一致的生产、管理、营销机遇。

(四)房地产企业趋向信息化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是指房地产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房地产企业决策、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过程。在未来的趋势中,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住宅发展智能化、行业电子商务化、企业信息网络化、业务高度信息化等几个特征。那么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可以准确及时地把握市场信息,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化,够有效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效率、降低成本、加快企业发展并实现房地产业的精细化转型,从而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预见性,从而控制企业运营风险,大大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实力。因此,建立一个基于企业战略、计划、执行与控制的全面信息运营管理平台将成为房地产企业未来竞争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严金海.中国的房价与地价:理论、实证与政策分析[J].技术经济数量经济研究.2006(1):17-26

[2]王学发.我国城市房价上涨的需求动因与调控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3):41-42

[3]张岑尧.地方政府的介入对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双重压力假说[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6):40-43

[4]李建飞.史晨昱(2004).我国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4):26-32

[5]周京奎.房地产价格波动与投机行为[J].当代经济科学.2005(7):19-24

[6]鲁风玲.房地产价格蕴涵的矛盾和土地管理模式的变革[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11):32-33

[7]刘润秋.蒋永穆.论房价决定地价[J].社会科学研究.2005(6):44-48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第3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发展趋势

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开始,管理也随之出现。有人类的地方,就有管理的存在。人们需要劳动和工作,而没有管理,劳动效果和工作效率就会十分低下。管理能够将有限的资源结合起来,并实现最好的利用。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管理作为一种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不容忽视。

虽然管理出现的时间很长,部落需要管理,国家也需要管理,自古以来都不缺乏管理。但企业管理存在的时间还是比较短的。中国出现真正的企业,还是在建立新中国的时候。之前,清朝出现的洋务派运动,建立的一些工厂都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尤其是企业管理也直到改革开放才展露其头角。中国的企业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大多数企业的管理经验都不是很丰富,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管理水平也比较低下。我国的企业管理面临多方竞争,迎来诸多挑战,本身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管理好企业是企业和国家的当务之急,是一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企业管理的发展自然有一套可以遵循的规律所在,充分认识和了解企业管理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企业管理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发展和壮大我国的企业事业。

1.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企业能否成功关键就看它的管理制度。合理而有效的企业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提高员工的效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让企业能够发挥出最佳优势。只有加强企业的管理,把成本的消耗降到最低,把所有的资源都合理的运用,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不断壮大。通过企业的管理,能够发掘人才的作用,最大地发挥员工的潜力,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合理地安排员工的工作和岗位,而且各个部门之间协调运作,最大化地利用人才资源来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通过企业的管理,有助于最优地利用各个方面的资源,合理地安排各个部门的工作,每个人和每个部分都能在合适的位置发挥有效的作用,不至于浪费,也不会存在缺损状态。特别是在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挑战严峻,企业管理必须要考虑很多因素,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是企业的重要任务,保证企业的管理体制有效、科学和合理,是使得企业能够生存、发展的必要因素。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企业的管理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脚步越来越快,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大,导致企业的生存已经面临着不断的威胁。企业如果想要在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不断壮大,就必须从企业的自身做起,从管理抓起。通过对企业的人员、体制以及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管理,保证企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在大环境下,能够使得企业更加具有竞争能力。谈及企业的管理的重要性,从多个实际案例中,就可以得出结论。人文管理与人性化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人性化角度出发主要是针对企业的人文管理。企业需要人才去推进与壮大,对于人才的管理,则更加显得重要。总之,管理企业,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2.国内企业管理的现状

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一步步壮大时,中国的企业才刚刚起步,所以在管理模式上会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存在更多问题。国有企业靠的是国家,是我们所说的铁饭碗行业,只要国家还在,国有企业就不会垮。所以国有企业的管理十分僵化和封闭,不会想方设法谋利益,也不会担心亏损而不断创新发展。而在中国,外企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其中还有中外合资的企业,它们接受了国外的管理新思想,重视竞争和创新,作为中国企业管理中的榜样,值得学习。

自中国的企业出现开始,中国企业就受到了很多冲击,一些打击资本主义的运动和革命总是把刚要起步的企业打压下去,限制和阻碍了中国企业的发展。所以在管理方面,也难以取得新的进展。中国的企业管理缺乏系统化和标准化,管理体制不够完整,很多企业在收集和更新信息方面也存在不足,管理过于松散或者严格,企业效益迟迟提不上去。中国的企业管理缺乏民主意识,不能以人为中心,刚性管理导致员工士气不高,员工没有主体地位,缺乏归属感,不能积极而主动地投入生产工作中。这样看来,中国的企业管理在全球的企业管理舞台上缺乏足够的竞争力,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手段单一,缺乏柔性管理,对市场走向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地利用资源,也不能及时的创新。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出现在每个企业当中。我国国内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管理缺陷。这些管理缺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积累而来的,随着管理的模式化而逐渐形成了一个固有的弊端。我国企业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从很早就出现过,并且随着经济发展,人为中心的现象其实并没有真的减弱。

3.国外企业管理的经验

(1)目前国外有一半以上的企业都在改变作业流程,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重新组织和安排以符合客户的要求,建立富有生机和变化的管理机制,赋予员工更多的权利,让员工也能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以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和服务质量。

(2)国外还实行了柔性的管理制度,重视员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员工的地位,让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进行思想宣传和教育,树立热爱自己岗位和企业的意识;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营造宽松民主的工作环境,以员工为中心;重视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各个方面的技能。

(3)国外企业更加重视创新能力,在企业管理中把勇于创新作为一条指导原则,不止管理观念和方法需要随时更新,也要帮助员工树立创新意识。国外的企业一直都重视创新,针对变化的经济和不同的市场进行创新,对管理方法进行改变,对管理制度进行更新,还对管理理念和组织机构等也进行及时的创新。而且要求员工也进行创新活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4)国外企业不再把员工当成独立的个体,让员工在企业内进行竞争,而是把所有的员工看成一个整体,让员工之间互相帮助和合作,内部合作和外部竞争相结合,来共同提高企业的效益。

4.国内企业管理的启示

(1)我国虽然一直在借鉴和吸收许多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经验,但总是不能很好地运用。我国在学习国外企业管理经验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同一种管理方法,在一个企业的管理工作当中,也不是自始至终都适用一种管理理念。不同的企业适合不同的管理方法,不同的时期也需要不同的管理理念。所以我国企业在管理企业时,应该考虑到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什么阶段采取什么措施;还要针对员工的实际能力,实行相应的管理方法。

(2)我国企业应实行柔性管理,以员工为中心,提高员工的地位,让员工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企业管理的一分子,参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员工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而是主动的管理者,使得员工更加积极热情地工作。

(3)我国企业管理需要创新,不能只满足于现在的状况。时代是不断变化的,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和经济的要求,树立符合经济时代潮流的管理机制。创新能够不断给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给企业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动力。企业的创新管理应该针对发展的经济和市场而不断发展,对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理念和组织机构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创新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是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成功的根本。

5.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5.1走向知识管理

企业管理最开始是以经验为主,慢慢走向科学管理。知识管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以知识带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是根本,带动企业其他各方面的运作,实现企业的各项资本的同步发展。企业的知识体系有多个方面,知识管理应该把它们都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知识体系。通过各种渠道形成多方位的知识管理系统,合理地把各种资源运用到最佳状态,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

企业知识管理的重心将不再是过去的有形物,比如机器仪器、工厂工地和流水线作业,而是无形的资源,比如知识资源。知识资源能够给企业带来更高更快更好的效益。企业需要提高企业的信誉,让人们相信这个企业,提高企业的名气,增强企业的文化内涵。知识产权在如今的企业竞争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是企业成功的根本因素。在知识管理中,人才是关键。科学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人才也可以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的知识管理需要人才来实现,人可以运用知识,创新知识,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找到成功的突破口。中国的企业管理的未来将以知识资源为主,提高企业的文化水平,增强员工的文化素养,这样我国的企业的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

5.2走向信息技术管理

现在是信息网络盛行的时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那么企业管理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把信息技术纳入管理体系当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企业管理也实现全面网络化,把企业的各个机构组织联系起来,以网络的形式更加方便、直观、系统地运作,这是从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上而言。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各个岗位和各个地方的员工和管理者都可以随时进行交流,企业的实时运作信息也可以及时更新,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技术使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加快速地运转和更新,在最短的时间内,消耗最少的人力和物力,不仅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还能实现企业利益的最优化。

5.3走向创新管理

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下去的关键因素。创新能给企业带来无限的生机,提供持久的动力。创新管理是全球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企业管理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所有的事物不断在变化,企业也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来改变自己的管理体制。一个成功的企业,关键就在于不断创新,能够针对外界的变化做出迅速的改变。企业的管理创新是根据社会的要求、市场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对管理方式、管理理念和组织结果做出及时的调整。

我国未来的企业管理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不仅要随时吸收新的管理观念,还要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发展进步,提出新的管理方法。管理者需要建立创新的管理体制,有效地促进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应注重员工的创新精神的塑造,让员工能够进行创新,开展一些发明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益。在未来的企业管理中要不断创新,更加科学、合理地管理企业。

5.4走向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不同于刚性管理。刚性管理利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束缚员工,比较严格。而柔性管理恰好相反,以员工为中心,营造民主、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树立独特的企业文化,使得员工能够热爱自己的岗位和企业,积极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我国在未来将会进一步实行柔性管理,把一部分管理权发放到每一个员工手中,使得员工能够参与企业的管理,成为企业的自主参与者。对于员工的精神面貌和心理健康状态也有所重视,不再是只关注企业的效益。

除此之外,还实行比较灵活的经营策略,根据各种客户群体生产不同的产品,数量少,种类多,每种产品都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根据市场的变化生产产品,分清楚主要和次要,及时分析预测市场的走向,进而使得产品和科研走在市场的前面。企业的机构设置由高度集中走向有计划的分散,分散机构但不缺乏系统性,是有计划的分散。

5.5走向全球化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的活动范围不再是国内,还走向了国际。国内的市场一直以来都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如今国际上各个经济、社会等因素也对我国企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企业管理将实现多层次的网络化、系统化管理,结合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资源和技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本国企业。

我国未来的企业管理将不再局限于本国市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必然出现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跨国企业需要企业了解全球各个市场的动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企业管理。我国企业管理将不再将竞争作为唯一主题,合作也变得十分重要。我国企业在与全球其他的企业的合作下,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对合作的两方企业都有好处。

结语

在现在的社会当中,科学、技术在整个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企业管理模式不再单一了,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结合技术、知识、人才、市场等各方面的因素,积极主动地寻求发展和变化。根据现在局势的了解和国外的情况调查,我国企业管理将会走向知识管理,以知识资源为主;走向信息技术管理,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走向创新管理,以创新为出发点;走向柔性管理,以员工为中心;走向全球化管理,以全球化合作为基本点,进而我国的企业管理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光彩,让中国的企业管理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贺德亮.中西方企业管理的现状评价与加强我国企业管理的对策[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9.31(4):324-325

[2]刘海衡.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访著名管理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工商学院教授邓荣霖[J].经济师,2005.8:6-7

[3]汤树光.浅析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J].华东经济管理,1995.6:49-50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迫切需要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尤其是在当前云计算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出发,结合建设单位信息化运用,对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现状

为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现状,经对全国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数据与相关信息收集。调查结果显示,已开展信息化工作的企业占比20%,而近80%的企业尚未开展该项工作。从已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649家企业看,大部分尚处于起步阶段,处于关键业务集成应用阶段及以上阶段的特级和一级资质企业合计仅为26%。企业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对信息化的认识偏差较大,部分企业为信息化而信息化,或者为保“资质”而信息化的状况令人担忧。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信息化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而上述企业所实施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并不理想,各核心系统的建有率偏低使用效果一般,系统集成大多只是单项集成,两个以上系统被集成的比例偏小。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现金流监控,生产监督管理,工程项目管理,集中采购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重要内容,但调查的结果显示并不理想,只有财务管理系统建有率较高,为68.10%,其中使用优良的有90.02%,其他系统的建有率均在50%以下。使用率较低、同时也是使用情况较差的后4名软件系统是:知识管理系统(使用率10.48%,其中,自认为使用优良的占69.12%)、电子商务管理系统(使用率6.32%,其中,自认为使用优良的占68.29%)、企业级项目管理系统(使用率15.10%,其中,自认为使用优良的占34.69%)、项目级项目管理系统(使用率25.27%,其中,自认为使用优良的占31.71%)。

信息化集成软件系统五花八门,集中度较低,应用最多的三家品牌也都没有超过6%。自认为建有集成软件系统的企业总数203家,占已开展信息化的31.28%。被集成应用的内容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财务(114家,占203家的56.16%)、办公自动化(98家,占203家的48.28%)、人力资源(91家,占203家的44.83%)和项目管理(72家,占203家的35.47%)等方面。由此可见,实际上这些企业的集成系统,大多还只能算是单项应用系统,具备集成应用功能的系统很少。

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

(1)智能延伸,数字与物质边界模糊。物质世界在线化。智能物体、设备及机器赋予物质世界更多的控制及更深刻的洞察。这不仅仅是物联网,而是一种新的连接智能,可增强人的能力、自动化流程,并将机器纳入人类的生活。对于企业来说,这将赋予其与现实世界的实时连接,从而让机器及员工更快、更智能地行动和做出反应。在此认为,数字技术与物质世界边界的模糊性将会为大型企业制造优势,因为后者可以利用自己的有形资产营造一种沉浸式的用户体验,从而一举超越自己的在线竞争对手。

(2)数据供应链,让信息流通。企业的数据规模在不断暴涨,但数据烟囱现象却依然严重,这限制了企业发挥大数据的优势。随着数据工具的成熟,笔者认为企业需要考虑数据供应链的搭建。所谓的数据供应链,是指一个受结果驱动、随战略调整的端到端数据提供流程,它可以将不受管理的数据烟囱变成集成资源、受管理的端到端过程,让数据分析从一门艺术变成一种工业化的、完全嵌入式的能力。数据是现代数字组织的命根,不仅仅是首要的IT资产,也应该是首要的业务资产。

(3)应用经济,软件是数字世界的核心竞争力。软件开发方式变了。尽管大型、复杂的软件系统依然存在,但企业端也在效仿消费者世界,开始迅速转向更加简单、更加敏捷、更加模块化的移动应用。应用将引发企业的运营革命,在数字化世界里,软件必须成为每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企业集约化经营,项目精细化管理。自十召开以来,企业进一步加快了转变发展方式的步伐,强调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强调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和体制环境。因此,运用信息化的先进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打造科技型、效益型、集约型、精益型的现代化企业,实现行业及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可谓大势所趋。企业集约化经营、项目精益化管理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同时,结合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佳实践案例,对行业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给出了实践性指导,旨在帮助企业了解行业现状、借鉴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参与。对国有企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结合自身特点,适时调整战略战术,制定契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以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1)企业应健全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企业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要在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牵头,组织协调各相关业务部门和应用单位,共同推进项目实施,保证项目成功建设和推广应用。

(2)企业需要提高执行力。当企业发展战略或关键流程重新制订,并付诸实施后,企业文化应随之有所变化。只有当企业文化与新的流程步调一致,才能实现企业信息化的预期目标。

(3)企业信息化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企业信息化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从上到下,由内及外;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企业信息化涉及面广、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从上到下,由内及外;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道路。

(4)企业自身要强化信息化意识。企业自身要强化信息化意识。我国企业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关键是在信息化的认识上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应该说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加之我国企业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许多企业反映资金缺乏是企业信息化的一大瓶颈。因此,为了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企业自身必须本着“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大企业信息化投资比例和力度。

(5)企业要重视信息化咨询和监理服务。企业要重视企业信息化咨询和监理服务。专业咨询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寻找出真正能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符合企业现状和发展要求的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方案;在制订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企业发现企业急需解决的某些问题,并通过对所涉及的具体业务流程和环境的调查分析,提出理想的业务调整方案;为企业的有关领导提供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应用管理经验,协助其制订和完善本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决策、建设目标和行动方案。

参考文献:

[1] 曹乾,赵磊.推进企业信息化的策略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03).

[2] 万晓曦.建筑企业借信息化冲破发展禁锢[J].中国建设信息,2014(01).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房地产经济; 发展趋势; 探讨

经过调查显示,从我国房地产市场兴起至今,全国的房地产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较大的增长,许多全国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壮大的。经历过快速发展、市场过热等发展时期,房地产市场目前正经历着国家的严密调控,房地产价格也处于稳步回落的态势。但是考虑到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对房地产的现实需求,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环境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基于这一政策特点,房地产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到底呈现如何走势,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

一、房地产企业发展现状

纵观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房地产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房地产企业一度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支柱。但是由于房价上涨过快,多数城市房地产企业过度开发,增加了房地产企业与老百姓的矛盾。为了保证房地产企业能够健康、平稳增长,国家对房地产企业采取了宏观调控政策,并且政策相对严厉。基于这一形势,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1、房地产企业从全面扩张向全面收缩转变

在房地产企业快速发展时期,多数房地企业都采取了全面扩张的发展策略,在各地城市掀起规模巨大的拿地潮,推高了全国各地的房屋销售价格。但是受到国家限购政策以及其他调控政策的限制,多数房地产企业为了保证企业发展质量,均改变了全面扩张的策略,从全面扩张向全面收缩转变,提高了企业的应变能力。目前多数房地产企业已经实施了全面收缩的经营策略,改变了以往大规模扩张的做法,使得企业的投资更加集中。

2、房地产企业更加关注开发质量而不是开发数量

曾经一个阶段,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规模和开发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在某些城市掀起了大规模的造城运动,由此导致了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战线过长,占用资金过大。随着国家适时的出台了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企业也转变了发展思路,不在对开发数量过于关注,而是朝着提高开发质量做强品牌、提高综合实力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意识到,在未来的竞争中,只有树立了品牌意识,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3、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遇到极大的考验

在国家货币从紧的政策下,房地产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额度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面临严峻的考验。在这一形势下,房地产不得不缩小开发规模,同时加大销售力度,加快资金回笼速度,缓解资金链危机。目前在国内房地产企业中,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房地产企业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许多房地产企业已经开始采取积极的销售措施和融资手段,缓解资金危机,保证企业能够维持正常运营。

二、目前国家关于房地产的相关政策分析

经过了解发现,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态势是比较清晰的,为此制定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各地都要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规划,对新建住房结构提出具体比例要求。

2、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严格执行住房开发、销售有关政策,完善住房转让环节税收政策,有区别地适度调整信贷政策,引导和调节住房需求。科学确定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规模,加强土地使用监管,制止囤积土地行为。

3、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许多城市的老区改造在规模上已经缩减,在投资倾向上也发生了一定转变,根本目的就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4、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全过程监管,制止擅自变更项目、违规交易、囤积房源和哄抬房价行为。 政府已经明令禁止囤积房源和地块的行为,对于房地产企业购买地块后2年内不进行商住开发的,规定政府有权收回所拍卖土地。

5、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6、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市场供求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目前多地已经建立了房地产信息联网制度,房地产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增加,房地产市场的供求信息更加清晰。

7、国家相继国六条、国八条、国十一条等限购措施,实施了全面的限购政策,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维持在现有水平,形成了对二三线城市的辐射,使房地产价格失去了继续上涨的动力。

通过以上政策可以看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在多个方面采取了相应才举措,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规范了房地产企业的经营行为,保证了房地产企业能够实现业绩的稳定增长。

三、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动力研究

我国房地产企业之所能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并且在规模和效益上都能够实现快速增长,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房地产企业有着较强的发展动力,其发展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受到我国城镇化政策的影响,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产生了可观的购房需求。另外由于城市老城区的改造的不断推进,给房地产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土地。基于这两种因素,房地产企业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城镇化发展中,供给了大量的住房,不仅缓解了城市居民居住问题,也为地方财政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较强的发展动力。为此,房地产企业应该对我国的政策进行深入研究,要明确未来企业发展重点,把握我国城镇化政策带来的机遇。

2、我国公分房体制改革,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考虑到我国原有公分房体制的限制,政府积极推动了公分房体制改革,将公分房制度改革为商品房制度。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房地产企业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为社会提供大量优质商品房来缓解公分房体制改革的压力成为了必然选择。为了满足城市商品房改革的需要,房地产企业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加大了商品房的供应力度,在商品房的销售中获得了较大的利益。房地产企业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就要明确市场环境,需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采取相应的开发策略,充分满足市场需要。

3、我国城镇居民现实的购房需要,推动了房地产企业的增长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居住环境成为了多数家庭的现实需求,并且由于城市老区改造等原因,许多城镇居民产生了现实的购房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房地产企业顺势而上,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和城镇居民刚性需求的指引下实现了快速发展。最近十年内,我国城镇住房供应量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与城镇居民现实的购房需要是分不开的。所以,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动力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城镇居民对住房的刚性需求。目前来看,城镇居民对住房的刚性需求是支撑整个房地产的主要动力,房地产企业必须要重视这一点,要根据居民的实际需要开发房地产产品。

四、房地产企业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分析

从目前我国的经济组成来看,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依然很大,房地产经济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虽然目前国家对房地产市场采取了相对严厉的调控政策,但是从房地产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讲是很有必要的。基于这一形势,房地产企业应合理调整经营规模和经营策略,实现自身的健康稳定增长。经过对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分析,房地产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房地产企业会面临激烈的竞争与淘汰

由于国家在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会进一步加强,因而房地产企业间会产生激烈竞争,一些规模较小、楼盘战线过长、楼盘销售业绩较差、资金链紧张的房地产企业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在激烈的竞争与淘汰压力下,能够生存下来的房地产企业都是相对强势的,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占据优势,有利于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2、房地产企业将会积极转变经营策略和发展思路

为了应对来自房地产行业的激烈竞争,房地产企业会积极转变经营策略,改变过去激进的经营策略,会缩短房地产开发战线,减少银行贷款,增加其他融资渠道,保障资金安全。另外,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思路会转变为求稳定、保增长,重视楼盘开发质量,树立过硬品牌,依靠品牌闯市场。

3、房地产企业将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实现缓慢稳定增长

由于房地产价格受到国家的宏观调控,并且受到限购令的限制,房地产的销量受到了抑制,房地产价格快速增长甚至“暴利”时代已经过去,房地产价格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已经回归到合理的价位,并且增速明显放缓。在这种局面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速度也会逐渐减缓,实现缓慢稳定的增长。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目前的形势下,我国房地产企业机遇与风险并存,房地产价格快速增长时期已经成为了过去,房地产企业要想实现稳定有序增长,就要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努力提高房屋质量、做强房地产企业品牌、拓展融资渠道,从根本上改变困扰房地产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 夏宇晓;我国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的形成机制及治理对策 [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第6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信息处理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42-02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及目标为依据,顺应当今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面向未来社会对会计改革与发展要求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方向。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1)实验科研阶段。1983年以前,企业的电算化基本上属于缓慢发展阶段,企业会计电算化主要处在理论研究和实验准备阶段。在此期间,企业会计电算化主要是进行工资核算的单项会计业务核算。1979年长春一汽大规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2)自发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大致从1983年到1989年左右。这一时期正是新技术革命浪潮遍及时期。然而,在此期间企业会计电算化在理论、经验、人员培训等方面还很不成熟,大部分单位采用自己开发的会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造成了许多盲目性、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的存在。为此,我国开始进行了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研究工作。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第一个会计电算化的法规性文件《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使得会计电算化事业开始沿着一条规范化的道路前进。

2.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1)由事后核算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转变。会计软件由简单的数值计算发展到全面数值核算进而到具有人工智能的会计信息系统阶段,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通过财政部评审的会计软件有40余种,加上各省财政部门认可并使用的,总计达200多种,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实用、高效、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会计软件。(2)现有会计电算化水平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具体表现为:首先传统的手工账与会计电算化处理手段两种核算形式中仍在相当多的单位并存,真正实现甩账的单位并不多,会计核算效率低。其次会计软件管理功能开发不足或没有开发,且多数单位虽采用了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但只应用了其中的一些核算功能,相当一部分的管理功能则处于闲置状态,系统资源浪费极大。

二、目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认识不够。首先,由于企业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一些人认为实现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序的过程,是单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是会计部门的责任。其次,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但企业没有对会计信息系统做个性化的调整和设置。再次,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2.财会专业人员计算机知识欠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而一般会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理论只能满足手工会计核算,虽业务经验丰富,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的不够透彻和熟练, 对软件的认识有局限性,对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的排除,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这个问题已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

3.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工作存在漏洞。许多会计电算化单位没有严密的基础管理工作制度。首先,在人员分工上,企业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与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没有严格权限限制措施,操作员密码公开或不设密码,为越权使用和篡改数据留下隐患。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十分不完善,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其次,从档案资料管理上,许多单位对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导致不少的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以至于造成企业财务信息泄密。

4.财务软件的使用混乱。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再加之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

三、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

目前会计电算化规模和管理能力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还应向纵深方向发展。今后发展趋势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电算化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一方面,以机代账单位将逐步增多。现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已经成了一个自发的要求,各单位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后,一般在3个月后大都能够实现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建立。

2.加强“人机系统”,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仅有一个良好的软件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套与之紧密结合的组织措施,同时需要会计人员的准确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与可靠。在会计电算化的初期,重点放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上,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应该把工作中心放在培养拥有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操作能力的人才方面,将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与软件的应用并驾齐驱,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

3.做好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基础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保存是否完整等。为了做好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首先,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岗位责任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维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等制度;其次,要做好财务信息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等方面。也就是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应及时做好备份硬盘数据,并且每次备份至少两套,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清除过期数据等工作。

4.会计电算化逐渐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与管理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首先,标准的账表文件格式将逐步实现统一,以解决各种会计软件之间的接口问题、会计信息的相互传递问题、会计工作电算化后的审计问题,从而为更充分和更广泛地利用会计信息服务。其次,随着宏观管理工作的逐步开展,经验的积累,以会计软件的开发、验收规范,各种标准账表文件为主体的电算化管理制度体系将逐步形成与完善。

综上所述,从会计电算化发展来看,会计改革已迈出了稳健、有序的步伐,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在信息时代,要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探讨。总之,21世纪的会计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应该抓住这一良机来促进传统会计的革新,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何日胜.论会计电算化的局限性及其发展趋势.财政研究,2007(8)

2.赵刚.当前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会计之友,2007(35)

3.王秀丽.浅谈现代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今日科苑,2008(02)

4.郭晓鸣.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及实施浅谈.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01)

5.胡振宇.企业会计电算化若干问题的探讨.会计之友(中),2007(03)

6.白红莲.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4)

7.王桂华.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代商业,2008(12)

8.赵晓诗.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现状和发展.电大理工,2007(01)

9.刘志.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10.贾睿.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6)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生存状态;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01

一、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

(一)中小企业的一般特点。中小企业中70%以上是私人企业,是由个体商贩、家族传统手工业者、或者是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而来的民营企业。其主要特征是技能单一、专业度低、理论水平有限、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方式简单、松散,基本是老板直接面对员工的家长模式,经营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传统的管理方式,不适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急需引进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小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它在行业中不占主导地位,基本还是劳动密集型辅助企业,多媒体技术应用有限,先进尖端设备缺乏,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缺失,竞争力较弱。

(二)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相当一部分遇到了生存问题,尤其是技术含量偏低的企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用工费用的增加,生存艰难,主要表现在:

1.中小企业需要政府扶持和政策支持,却又不能像大企业那样设立专门的部门来和政府协调,很难跟上一些政策法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如果在这一方面脱节,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不可逆的,直接关系到生存。2.强者横强,弱者艰难是不争的事实。中小企业在二次创业中,走在科技前沿的互联网、传媒、科研、物流等行业发展迅速。而生产加工型企业受到来自市场、资金、用工以及国家结构调整的挤压,生存困难。3.中国金融体系的设计是完全服务于大型企业,尤其是央企和国企。虽然国家要求各大银行要切实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帮助,但是进展缓慢,远水难解近渴,现状仍然还要维持一段时间,或者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三)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尽管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但其发展空间是巨大的、令人振奋的。

1.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接纳的大学毕业生逐年提高,而且随着企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吸引更多的高智能人才充实进来。同时,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重要平台,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了中小企业就是稳定了社会中低端劳动者的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来源。从长远的发展眼光看,中小企业的未来有着相当的发展空间。

2.因经济危机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一定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带来不竭的动力。可以看到,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科技创新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其数量已占到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30%以上。

3.中小企业准入门槛低,船小好掉头,适应能力强。增加中小企业的数量,扩大企业规模,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是大趋势,也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走向。我们相信,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其数量会以两位数字增长。

二、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政策给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中小企业的未来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公平的市场竞争,政府应该千方百计地维护和保护中小企业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提供优惠政策和便捷服务。由于中小企业处于弱势,生存和发展能力相对较差,很难通过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融资、装备、人才等方面的需求。因此,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不但需要良好的生存环境,更需要公平的竞争环境。

2.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98.7%来自银行贷款。政府必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问题。未来的大趋势应该是:建立区域性的民营中小银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基金等融资服务体系,民间融资合法化,逐渐从地下转到地上。

(二)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

企业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后劲以及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不但影响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更会制约企业未来长远目标的实现。我们应该多方采取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改变这一现状,为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综合解决中小企业未来发展中的结构矛盾

产业结构、地域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失调是困扰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瓶颈。政企不分、政资不清、产权模糊,导致企业不能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也为结构调整带来困难。因此,中小企业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市场行为,解决结构矛盾,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四)兼顾企业利润和社会效益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中小企业现有数量已超过40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工业总产值占总量的60%以上,在出口贸易中占有绝大部分份额。中小企业还是增加就业的主渠道,吸收了大量富裕劳动力,成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

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中小企业,必然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企业同样肩负着社会责任,两者密不可分。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顾社会效益,中小企业在未来的运行中就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挤压。优秀的创利能力和良好的社会口碑才是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成长壮大,对增加政府税收、促进社会就业、繁荣一方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目前生存境况堪忧。中小企业只有依托政府的强力支撑,创建现代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自身竟争力和影响力,才能在未来的经济社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姚芳芳,齐兴.加强政策力度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