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财政审计与财务审计(合集7篇)

时间:2023-06-30 15:48:48
财政审计与财务审计

财政审计与财务审计第1篇

    1.从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上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结合起来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有两类,一类是由上级审计机关布置的,比如同级财政审计,行业审计,重点建设项目审计,重点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另一类是本级审计机关自行安排的项目。由上级审计机关布置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具有确定性,一般考虑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在年初安排,着重于重点行业和重点资金,一般有充足的时间,为打造精品提供了时间保证。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则是本级党委、政府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由组织人事部门会同审计机关安排,时间比较难确定。因此,审计机关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主动、及时与组织人事部门联系,结合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经济责任审计年度计划。这些项目只要能同时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组织人事部门则下达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书,同时安排经济责任审计。这样能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既完成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任务,又对重点领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作出阶段性结论,有利于减少审计机关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工作量,同时由于查得深,查得透,能使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降到较低的水平。至于自行安排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在内容上涵盖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因此审计机关自行安排项目可根据需要减少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留出审计力量安排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那么,为什么不把所有的财务收支审计项目都同时安排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笔者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治性强、风险大的工作,要本着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负责的态度,不能为了单纯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单纯追求数量,不可避免的要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2.通过审计资源共享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合起来

    (1)单纯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若其主要领导属于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点对象,审计实施方案要在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方法等方面考虑界定经济责任的需要。对与领导干部密切相关的经济事项,要给予足够的关注。(2)任何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若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主要领导人员有关,就要注意做好责任性质和责任归属的取证工作,注意点面结合、重点查证,并将情况列入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档案。(3)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围绕真实性审计开展,它所查证的被审计对象的资产、负债、结余,即“家底”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加以利用,避免重复。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对已实施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任职时段一般不宜重复审计,应充分利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果,进一步落实发现的情况和问题的责任归属,并与后面的任职时段审计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某些情况下其审计结果反映并不全面,比如因考虑本地区利益不反映某些问题等,利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果要注意是否有未全面反映而又与被审计责任人经济责任有关的情况存在。

    3.人员的结合

    经济责任审计要有效利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结果,必须考虑项目组成人员结构的合理性问题。一般而言,应尽量使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原班人马,若难以做到,组成人员至少应该有原审计组长或主审。

    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人格化,但并不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评人”的简单叠加,它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在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审计内容、结果利用等方面的深化。

    1.审计重点要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重点是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密切相关的经济事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针对整个被审计单位,注重整个“面”的工作,其着力点一般是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来确定,审计评价一般只涉及事,不涉及人,即使有所涉及,也只是从属内容。而经济责任审计自有其规律性。它的审计重点必须在“摸清家底”这个财政财务收支的“面”和深入测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特点、职能,始终抓住资金走向这条线,在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相关的“点”上做足文章:一是单位内部职工、社会反映较突出的问题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反馈的问题,这是发现领导干部个人廉洁问题的主要突破口,在审计手段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结合财政财务收支查深查透;二是主要经济活动的关键环节,在这些关键环节上,领导人员必须尽到其职责,因此它与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息息相关。比如,掌握财政资金分配权的行政单位,资金的投向就是该单位主要经济活动的关键环节,资金的投向是否合理,效益如何,与主要领导的经济责任密切相关;三是领导干部直接管理的单位和部门,直接体现其经济责任,也是必须查到的;四是领导干部直接决策的重大事项,包括对外大额借款、违规对外提供担保(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大宗资产的采购、基建投资等大额资金的输出,资产的整合等,反映其决策能力,有否决策不当造成损失浪费,体现直接经济责任和个人廉洁,重点检查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和决策会议讨论,是否按市场规则操作,是否存在个人决定造成重大损失。经济责任审计特别要结合当前反腐工作的要求,通过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揭露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的个人经济问题。

    2.审计方法要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在形式上要扩展,在专门技术方法的运用上要提升深度。(1)具体审计方法多样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主要通过对会计资料的审计来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由于内容复杂,涉及面较广,既有经济活动,又涉及财务领域,应在重点审计会计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从会计资料发现的线索,重视结合其他方法,如:要求被审计单位自查,审查合同,查阅会议记录,召开领导干部经济工作相关实施人员座谈会和谈话笔录,到外单位调查,到上级主管部门了解责任人经济职责(任期内上级的方针政策,责任考核指标,经济责任的范围,上级指定落实事项),抽样,系统分析,逻辑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了解相关情况,进而围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重点审计。有两点应当注意,一是审计会计资料应该以分析审查财务报表入手,在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内控测评结果确定真实性审计重点。二是审计抽样应尽量有代表性,审计覆盖面要达到一定的量,要能说明问题。(2)全面实行制度基础审计,以新的视角把握专门技术方法的着力点和着力度,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从“单纯的手段”向“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转化。要注意发现和查处由于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为此,审计人员应树立评审有关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的新思路。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不仅是揭露领导干部的不廉洁行为,同时还要通过对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考核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为组织人事部门提供具有价值的用人参考信息。内控制度包含财产物资控制、会计信息控制、决策控制,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体现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管理能力及决策、驾驭能力,是领导干部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廉洁自律的制度保证,决定着一个部门、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高低和影响着工作目标的实现,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前提。内控制度健全有效了,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准确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离不开对内控制度的深入评审。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实务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根据发现的问题“按图索骥”,延伸审计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合理性、有效性,其优点是易于操作,缺点是重“点”轻“面”,评审欠缺科学性、全面性。这种方法下,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果”;另一种是采用制度基础审计,首先对内控制度进行初步了解,再进行符合性测试,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及有效性进行评审,进而确定实施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并实施测试,验证收入、支出(成本)以及结余(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这种方法基于科学的抽样,能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易于发现薄弱环节。这种方法下,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切入点。从前述两种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方法的优缺点我们知道,经济责任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应采用制度基础审计的方法,并且应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切入点”定位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在具体实施上,要降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扩展符合性测试的范围,把重点放在涉及重大经济决策以及堵塞经济犯罪漏洞的内控制度上,以达到内控制度评审的充分、完整和重点突出,从而发现管理上、决策上、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3.审计内容始终围绕着财政财务收支。财政财务收支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本质体现,经济责任审计只要围绕本质开展工作,就抓住了矛盾的核心,既实现审计目标,又节约了审计成本。经济责任审计在内容上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显着区别,在于经济责任审计强调摸清家底和对财政财务收支效益性进行审计。按“两个暂行规定”的要求,严格限定在与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有关的经济活动范围内,围绕财政财务收支,辐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执行财经纪律情况,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等方面,通过审计收入、支出(成本)、结余(损益),资产、负债的真实性、效益性,明确领导干部的决策在这里面所起的作用(是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资金高效运作,还是导致损失浪费、资金运作效率低下)。通过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揭示领导干部个人廉洁方面的情况。

财政审计与财务审计第2篇

1.从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上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结合起来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有两类,一类是由上级审计机关布置的,比如同级财政审计,行业审计,重点建设项目审计,重点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另一类是本级审计机关自行安排的项目。由上级审计机关布置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具有确定性,一般考虑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在年初安排,着重于重点行业和重点资金,一般有充足的时间,为打造精品提供了时间保证。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则是本级党委、政府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由组织人事部门会同审计机关安排,时间比较难确定。因此,审计机关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主动、及时与组织人事部门联系,结合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经济责任审计年度计划。这些项目只要能同时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组织人事部门则下达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书,同时安排经济责任审计。这样能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既完成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任务,又对重点领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作出阶段性结论,有利于减少审计机关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工作量,同时由于查得深,查得透,能使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降到较低的水平。至于自行安排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在内容上涵盖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因此审计机关自行安排项目可根据需要减少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留出审计力量安排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那么,为什么不把所有的财务收支审计项目都同时安排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笔者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治性强、风险大的工作,要本着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负责的态度,不能为了单纯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单纯追求数量,不可避免的要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2.通过审计资源共享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合起来

(1)单纯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若其主要领导属于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点对象,审计实施方案要在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方法等方面考虑界定经济责任的需要。对与领导干部密切相关的经济事项,要给予足够的关注。(2)任何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若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主要领导人员有关,就要注意做好责任性质和责任归属的取证工作,注意点面结合、重点查证,并将情况列入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档案。(3)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围绕真实性审计开展,它所查证的被审计对象的资产、负债、结余,即“家底”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加以利用,避免重复。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对已实施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任职时段一般不宜重复审计,应充分利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果,进一步落实发现的情况和问题的责任归属,并与后面的任职时段审计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某些情况下其审计结果反映并不全面,比如因考虑本地区利益不反映某些问题等,利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果要注意是否有未全面反映而又与被审计责任人经济责任有关的情况存在。

3.人员的结合

经济责任审计要有效利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结果,必须考虑项目组成人员结构的合理性问题。一般而言,应尽量使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原班人马,若难以做到,组成人员至少应该有原审计组长或主审。

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人格化,但并不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评人”的简单叠加,它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在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审计内容、结果利用等方面的深化。

1.审计重点要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重点是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密切相关的经济事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针对整个被审计单位,注重整个“面”的工作,其着力点一般是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来确定,审计评价一般只涉及事,不涉及人,即使有所涉及,也只是从属内容。而经济责任审计自有其规律性。它的审计重点必须在“摸清家底”这个财政财务收支的“面”和深入测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特点、职能,始终抓住资金走向这条线,在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相关的“点”上做足文章:一是单位内部职工、社会反映较突出的问题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反馈的问题,这是发现领导干部个人廉洁问题的主要突破口,在审计手段力所 能及的范围内,结合财政财务收支查深查透;二是主要经济活动的关键环节,在这些关键环节上,领导人员必须尽到其职责,因此它与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息息相关。比如,掌握财政资金分配权的行政单位,资金的投向就是该单位主要经济活动的关键环节,资金的投向是否合理,效益如何,与主要领导的经济责任密切相关;三是领导干部直接管理的单位和部门,直接体现其经济责任,也是必须查到的;四是领导干部直接决策的重大事项,包括对外大额借款、违规对外提供担保(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大宗资产的采购、基建投资等大额资金的输出,资产的整合等,反映其决策能力,有否决策不当造成损失浪费,体现直接经济责任和个人廉洁,重点检查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和决策会议讨论,是否按市场规则操作,是否存在个人决定造成重大损失。经济责任审计特别要结合当前反腐工作的要求,通过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揭露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的个人经济问题。

2.审计方法要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在形式上要扩展,在专门技术方法的运用上要提升深度。(1)具体审计方法多样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主要通过对会计资料的审计来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由于内容复杂,涉及面较广,既有经济活动,又涉及财务领域,应在重点审计会计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从会计资料发现的线索,重视结合其他方法,如:要求被审计单位自查,审查合同,查阅会议记录,召开领导干部经济工作相关实施人员座谈会和谈话笔录,到外单位调查,到上级主管部门了解责任人经济职责(任期内上级的方针政策,责任考核指标,经济责任的范围,上级指定落实事项),抽样,系统分析,逻辑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了解相关情况,进而围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重点审计。有两点应当注意,一是审计会计资料应该以分析审查财务报表入手,在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内控测评结果确定真实性审计重点。二是审计抽样应尽量有代表性,审计覆盖面要达到一定的量,要能说明问题。(2)全面实行制度基础审计,以新的视角把握专门技术方法的着力点和着力度,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从“单纯的手段”向“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转化。要注意发现和查处由于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为此,审计人员应树立评审有关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的新思路。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不仅是揭露领导干部的不廉洁行为,同时还要通过对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考核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为组织人事部门提供具有价值的用人参考信息。内控制度包含财产物资控制、会计信息控制、决策控制,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体现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管理能力及决策、驾驭能力,是领导干部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廉洁自律的制度保证,决定着一个部门、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高低和影响着工作目标的实现,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前提。内控制度健全有效了,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准确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离不开对内控制度的深入评审。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实务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根据发现的问题“按图索骥”,延伸审计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合理性、有效性,其优点是易于操作,缺点是重“点”轻“面”,评审欠缺科学性、全面性。这种方法下,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果”;另一种是采用制度基础审计,首先对内控制度进行初步了解,再进行符合性测试,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及有效性进行评审,进而确定实施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并实施测试,验证收入、支出(成本)以及结余(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这种方法基于科学的抽样,能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易于发现薄弱环节。这种方法下,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切入点。从前述两种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方法的优缺点我们知道,经济责任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应采用制度基础审计的方法,并且应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切入点”定位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在具体实施上,要降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扩展符合性测试的范围,把重点放在涉及重大经济决策以及堵塞经济犯罪漏洞的内控制度上,以达到内控制度评审的充分、完整和重点突出,从而发现管理上、决策上、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3.审计内容始终围绕着财政财务收支。财政财务收支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本质体现,经济责任审计只要围绕本质开展工作,就抓住了矛盾的核心,既实现审计目标,又节约了审计成本。经济责任审计在内容上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显着区别,在于经济责任审计强调摸清家底和对财政财务收支效益性进行审计。按“两个暂行规定”的要求,严格限定在与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有关的经济活动范围内,围绕财政财务收支,辐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执行财经纪律情况,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等方面,通过审计收入、支出(成本)、结余(损益),资产、负债的真实性、效益性,明确领导干部的决策在这里面所起的作用(是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资金高效运作,还是导致损失浪费、资金运作效率低下)。通过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揭示领导干部个人廉洁方面的情况。

财政审计与财务审计第3篇

1.从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上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结合起来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有两类,一类是由上级审计机关布置的,比如同级财政审计,行业审计,重点建设项目审计,重点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另一类是本级审计机关自行安排的项目。由上级审计机关布置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具有确定性,一般考虑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在年初安排,着重于重点行业和重点资金,一般有充足的时间,为打造精品提供了时间保证。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则是本级党委、政府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由组织人事部门会同审计机关安排,时间比较难确定。因此,审计机关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主动、及时与组织人事部门联系,结合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经济责任审计年度计划。这些项目只要能同时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组织人事部门则下达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书,同时安排经济责任审计。这样能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既完成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任务,又对重点领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作出阶段性结论,有利于减少审计机关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工作量,同时由于查得深,查得透,能使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降到较低的水平。至于自行安排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在内容上涵盖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因此审计机关自行安排项目可根据需要减少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留出审计力量安排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那么,为什么不把所有的财务收支审计项目都同时安排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笔者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治性强、风险大的工作,要本着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负责的态度,不能为了单纯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单纯追求数量,不可避免的要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2.通过审计资源共享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合起来

(1)单纯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若其主要领导属于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点对象,审计实施方案要在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方法等方面考虑界定经济责任的需要。对与领导干部密切相关的经济事项,要给予足够的关注。(2)任何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若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主要领导人员有关,就要注意做好责任性质和责任归属的取证工作,注意点面结合、重点查证,并将情况列入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档案。(3)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围绕真实性审计开展,它所查证的被审计对象的资产、负债、结余,即“家底”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加以利用,避免重复。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对已实施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任职时段一般不宜重复审计,应充分利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果,进一步落实发现的情况和问题的责任归属,并与后面的任职时段审计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某些情况下其审计结果反映并不全面,比如因考虑本地区利益不反映某些问题等,利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果要注意是否有未全面反映而又与被审计责任人经济责任有关的情况存在。

3.人员的结合

经济责任审计要有效利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结果,必须考虑项目组成人员结构的合理性问题。一般而言,应尽量使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原班人马,若难以做到,组成人员至少应该有原审计组长或主审。

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人格化,但并不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评人”的简单叠加,它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在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审计内容、结果利用等方面的深化。

1.审计重点要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重点是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密切相关的经济事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针对整个被审计单位,注重整个“面”的工作,其着力点一般是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来确定,审计评价一般只涉及事,不涉及人,即使有所涉及,也只是从属内容。而经济责任审计自有其规律性。它的审计重点必须在“摸清家底”这个财政财务收支的“面”和深入测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特点、职能,始终抓住资金走向这条线,在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相关的“点”上做足文章:一是单位内部职工、社会反映较突出的问题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反馈的问题,这是发现领导干部个人廉洁问题的主要突破口,在审计手段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结合财政财务收支查深查透;二是主要经济活动的关键环节,在这些关键环节上,领导人员必须尽到其职责,因此它与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息息相关。比如,掌握财政资金分配权的行政单位,资金的投向就是该单位主要经济活动的关键环节,资金的投向是否合理,效益如何,与主要领导的经济责任密切相关;三是领导干部直接管理的单位和部门,直接体现其经济责任,也是必须查到的;四是领导干部直接决策的重大事项,包括对外大额借款、违规对外提供担保(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大宗资产的采购、基建投资等大额资金的输出,资产的整合等,反映其决策能力,有否决策不当造成损失浪费,体现直接经济责任和个人廉洁,重点检查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和决策会议讨论,是否按市场规则操作,是否存在个人决定造成重大损失。经济责任审计特别要结合当前反腐工作的要求,通过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揭露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的个人经济问题。

2.审计方法要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在形式上要扩展,在专门技术方法的运用上要提升深度。(1)具体审计方法多样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主要通过对会计资料的审计来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由于内容复杂,涉及面较广,既有经济活动,又涉及财务领域,应在重点审计会计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从会计资料发现的线索,重视结合其他方法,如:要求被审计单位自查,审查合同,查阅会议记录,召开领导干部经济工作相关实施人员座谈会和谈话笔录,到外单位调查,到上级主管部门了解责任人经济职责(任期内上级的方针政策,责任考核指标,经济责任的范围,上级指定落实事项),抽样,系统分析,逻辑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了解相关情况,进而围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重点审计。有两点应当注意,一是审计会计资料应该以分析审查财务报表入手,在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内控测评结果确定真实性审计重点。二是审计抽样应尽量有代表性,审计覆盖面要达到一定的量,要能说明问题。(2)全面实行制度基础审计,以新的视角把握专门技术方法的着力点和着力度,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从“单纯的手段”向“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转化。要注意发现和查处由于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为此,审计人员应树立评审有关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的新思路。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不仅是揭露领导干部的不廉洁行为,同时还要通过对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考核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为组织人事部门提供具有价值的用人参考信息。内控制度包含财产物资控制、会计信息控制、决策控制,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体现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管理能力及决策、驾驭能力,是领导干部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廉洁自律的制度保证,决定着一个部门、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高低和影响着工作目标的实现,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前提。内控制度健全有效了,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准确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离不开对内控制度的深入评审。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实务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根据发现的问题“按图索骥”,延伸审计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合理性、有效性,其优点是易于操作,缺点是重“点”轻“面”,评审欠缺科学性、全面性。这种方法下,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果”;另一种是采用制度基础审计,首先对内控制度进行初步了解,再进行符合性测试,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及有效性进行评审,进而确定实施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并实施测试,验证收入、支出(成本)以及结余(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这种方法基于科学的抽样,能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易于发现薄弱环节。这种方法下,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切入点。从前述两种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方法的优缺点我们知道,经济责任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应采用制度基础审计的方法,并且应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切入点”定位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在具体实施上,要降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扩展符合性测试的范围,把重点放在涉及重大经济决策以及堵塞经济犯罪漏洞的内控制度上,以达到内控制度评审的充分、完整和重点突出,从而发现管理上、决策上、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3.审计内容始终围绕着财政财务收支。财政财务收支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本质体现,经济责任审计只要围绕本质开展工作,就抓住了矛盾的核心,既实现审计目标,又节约了审计成本。经济责任审计在内容上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显著区别,在于经济责任审计强调摸清家底和对财政财务收支效益性进行审计。按“两个暂行规定”的要求,严格限定在与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有关的经济活动范围内,围绕财政财务收支,辐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执行财经纪律情况,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等方面,通过审计收入、支出(成本)、结余(损益),资产、负债的真实性、效益性,明确领导干部的决策在这里面所起的作用(是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资金高效运作,还是导致损失浪费、资金运作效率低下)。通过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揭示领导干部个人廉洁方面的情况。

财政审计与财务审计第4篇

一、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相同点

(一)二者产生的动因相同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形成是审计产生的动因。因为无论是古代王室审计、官厅审计,还是现代国家审计;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无论是政府内部审计,还是企业内部审计,其建立都是以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为基础。受托责任关系是资源占有人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使用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而审计则是受托责任关系能够顺利实现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由于资源占有人要对所委托的资源进行管理和监督,受托人要向委托人证明自己有效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情况,而审计人恰好独立于受托责任关系双方当事人,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能够为受托责任关系双方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审计人为了客观公正的监督和证明受托人履行合同责任的情况,就产生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

(二)审计的主体相同

经济责任审计虽然设立了专职的审计机构,但是,在日常审计中其审计的主体仍然是审计体系中的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更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可见,无论是经济责任审计,还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的主体都是相同的。

(三)审计程序相同

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程序是一致的。二者都需要经过审计计划或委托、审计准备、审计实施、编制审计底稿、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六个阶段。只有实施这样的审计程序,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审计项目。

(四)审计范围相同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或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所进行的审计监督行为。

而财务收支审计是对国有经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实施监督的行为。

从二者的审计定义可以看出,二者的审计范围是相同的。它包括市(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单位。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区别

(一)审计目标不同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对责任者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及有关经济活动负有的责任进行审计,加强对责任者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责任者的经济责任,促进责任者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其重点是对责任者经济责任的评价。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目标包括五个方面:1.存在或发生。是指审计要认定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是否存在,损益表所列的各项收入费用在会计期间是否确实发生。2.完整性。是指审计要认定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的所有交易项目是否都进行了会计核算并在会计报表中反映。3.权利和义务。是指审计要认定在某一特定时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权力,各项负债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的义务。4.计量与计算。是指审计要认定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等会计要素是否正确计量,是否按适当的金额进行核算,相关的计算是否正确。5.揭示和披露。是指审计要认定会计报表上的特定组成要素是否被适当加以分类、说明并在会计报表上反映。财务收支平衡的最终目标是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其重点是检查。

(二)审计对象(审计客体)不同

依据《县级以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市(县)辖区直属的党政机关正职领导干部,以及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正职领导干部(包括主持工作的负职),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正职领导干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国有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国有金融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员之家版权所有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对象是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

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责任人,而财务收支审计的对象是经济活动。

(三)审计的内容不同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决算;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管理情况;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财政、财务收支的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重大决策的合规性和科学性;个人是否有违反廉政勤政规定的行为;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是:1.资产审计。是对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2.负债审计。是对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完整性。3.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审计。是对企业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基金、结余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4.损益审计。是对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结余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完整性。

(四)审计的目的不同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在查明财政、财务收支以及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基础上,查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等;分清领导干部对本部门、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中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查清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勤政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乱纪行为。从而达到确定其经济责任,评价其工作业绩的目的,为组织、人事、纪检部门提供使用、管理和评价干部的参考。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审计,揭露其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目的的区别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而财务收支的目的是纠偏和服务。

(五)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同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指标评价、内控制度评价、个人廉洁自律情况评价等。经济指标评价又包括收入任务完成率、资产增值、保值率(目标完成情况指标),财政收入真实率(真实性指标),共商税收成本率(效益性指标)。内控制度评价主要是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个人廉洁自律情况评价主要评价个人是否遵守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评价,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技术指标的评价,引导被审单位的经营行为,帮助被审单位寻找差距及产生的原因,促进被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主要包括:1.反映单位效益状况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2.反映单位营运状况的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等)。3.反映单位偿债能力状况的资产负债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

财政审计与财务审计第5篇

一、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相同点

(一)二者产生的动因相同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形成是审计产生的动因。因为无论是古代王室审计、官厅审计,还是现代国家审计;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无论是政府内部审计,还是企业内部审计,其建立都是以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为基础。受托责任关系是资源占有人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使用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而审计则是受托责任关系能够顺利实现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由于资源占有人要对所委托的资源进行管理和监督,受托人要向委托人证明自己有效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情况,而审计人恰好独立于受托责任关系双方当事人,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能够为受托责任关系双方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审计人为了客观公正的监督和证明受托人履行合同责任的情况,就产生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

二)审计的主体相同

经济责任审计虽然设立了专职的审计机构,但是,在日常审计中其审计的主体仍然是审计体系中的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更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可见,无论是经济责任审计,还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的主体都是相同的。

(三)审计程序相同

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程序是一致的。二者都需要经过审计计划或委托、审计准备、审计实施、编制审计底稿、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六个阶段。只有实施这样的审计程序,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审计项目。

(四)审计范围相同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或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所进行的审计监督行为。

而财务收支审计是对国有经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实施监督的行为。

从二者的审计定义可以看出,二者的审计范围是相同的。它包括市(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单位。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区别

(一)审计目标不同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对责任者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及有关经济活动负有的责任进行审计,加强对责任者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责任者的经济责任,促进责任者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其重点是对责任者经济责任的评价。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目标包括五个方面:.存在或发生。是指审计要认定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是否存在,损益表所列的各项收入费用在会计期间是否确实发生。.完整性。是指审计要认定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的所有交易项目是否都进行了会计核算并在会计报表中反映。.权利和义务。是指审计要认定在某一特定时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权力,各项负债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的义务。.计量与计算。是指审计要认定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等会计要素是否正确计量,是否按适当的金额进行核算,相关的计算是否正确。.揭示和披露。是指审计要认定会计报表上的特定组成要素是否被适当加以分类、说明并在会计报表上反映。财务收支平衡的最终目标是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其重点是检查。

(二)审计对象(审计客体)不同

依据《县级以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市(县)辖区直属的党政机关正职领导干部,以及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正职领导干部(包括主持工作的负职),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正职领导干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国有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国有金融机构的法定代表人。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对象是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

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责任人,而财务收支审计的对象是经济活动。

(三)审计的内容不同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决算;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管理情况;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财政、财务收支的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重大决策的合规性和科学性;个人是否有违反廉政勤政规定的行为;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是:.资产审计。是对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负债审计。是对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完整性。.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审计。是对企业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基金、结余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损益审计。是对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结余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完整性。

(四)审计的目的不同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在查明财政、财务收支以及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基础上,查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等;分清领导干部对本部门、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中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查清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勤政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乱纪行为。从而达到确定其经济责任,评价其工作业绩的目的,为组织、人事、纪检部门提供使用、管理和评价干部的参考。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审计,揭露其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目的的区别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而财务收支的目的是纠偏和服务。

(五)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同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指标评价、内控制度评价、个人廉洁自律情况评价等。经济指标评价又包括收入任务完成率、资产增值、保值率(目标完成情况指标),财政收入真实率(真实性指标),共商税收成本率(效益性指标)。内控制度评价主要是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个人廉洁自律情况评价主要评价个人是否遵守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评价,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技术指标的评价,引导被审单位的经营行为,帮助被审单位寻找差距及产生的原因,促进被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主要包括:.反映单位效益状况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反映单位营运状况的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等)。.反映单位偿债能力状况的资产负债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

财政审计与财务审计第6篇

摘要在扩内需保增长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规模越来越大,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和谐因素,甚至出现由厨子来承包重点工程的现象,对此各级审计部门也高度重视,加大力度对其进行审计。然而现状是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专业人才少之又少,往往是各顾各的工作,或者说工程预结算审计与财务审计是分开的。本文主要从政府投资审计中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区别、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结合在政府投资审计中的应用两方面,对政府投资审计中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的结合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政府投资审计工程审计财务审计

为改善投资环境,拉到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动辄上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工程腐败等问题。虽然原有的工程审计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起过一定作用,但是工程审计往往忽略了资金违规划拨等内容,而财务审计能对其进行补充。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将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结合起来,以便更好的解决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出现的问题。

一、政府投资审计中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区别

1.工程审计概况

所谓的工程审计就是根据审计法中的相关规定,对工程概算、预算进行分析,看其有无超支、藏匿资金、建筑结余及建筑违纪行为等。工程审计的主体是建筑项目,从业人员主要是以预算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和测量工程师等人员为主。工程审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工程造价审计,另一方面是财务决算审计。一般情况下,工程造价审计整个项目中,并不是将所有的工程造价都计入工程审计之中的,只有工程竣工工程审计是计入政府投资审计之中的,平时只是针对单向、单位工程造价工程量套定额。这里的审计是将工程审定和工程造价师将所有支出的项目加在一起来运算的,预算之后看其最终支出,是否符合相应的规定,有没有违法的行为,经过仔细核算后,交由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负责完成最后的工作。

2.财务审计概况

财务审计是审计机关按照国家的相应规定、条列及国家财务审计准则规定的相关程序和方法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被审计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的相关信息依法的客观、公正评价也是由财务会计作出的,在此基础上形成审计报告可以为企业初级审计提供相应的依据。财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况,对企业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进行查处,以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廉政建设,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二、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结合在政府投资审计中的应用

1.现阶段政府基建投资审计的不足

政府投资项目是由资金管理、财务支出、建设管理、概预算执行、工程造价管理及竣工结算管理构成的。就目前来看,政府对基建投资的审计主要对资金来源、基建计划、前期工程、土地征用、勘探设计、建设实施进行投资审计,而审计往往在工程竣工决算后才进行。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使用及损益情况的审核一般是聘请社会上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往往缺乏懂得工程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并没有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对某项基建工程的审计懂工程的专业人员往往从自身专业出发,只对该工程从立项到决算过程中涉及的招投标、结算清单及工程变更等工程造价进行审核。而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资金划拨,资金闲置、虚假发票套取工程款等现象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工程建设管理费的使用方面甚至忽略不计。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对工程项目审计过程中涉及的造价问题一般只是简单汇总,对于工程造价的真实合理性不做进一步的追究。可见,政府基建投资针对工程造价的审计与对工程项目的财务审计有时是脱节的,如何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值得我们思考。

2.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结合优势

要想解决政府投资审计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就不能仅依靠政府投资审计中的工程审计,毕竟工程审计只是针对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企业资金、负债、损益及效益还是需要财务审计的。就目前政府投资审计现状来看,将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工程投资项目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将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综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解决违法违纪行为。将二者结合起来,能对整个工程项目活动进行审计,最终实现全面的政府投资审计。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能在概算、预算、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配合,实现全面审计,以解决原有投资审计中无法解决问题,以提高审计效率;将财务审计和工程审计结合起来,不仅能实现政府投资全面审计,同时二者也能以不同的专业角度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将审计的结果综合起来,以解决单独运用某种审计手段无法解决的事情,这样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结合起来,各自的审计人员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解决审计中的难点问题,政府投资审计中,如果遇到财务中的难点问题,财务人员就可以发挥其优势解决本领域的问题,如果在工程领域中遇到问题,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就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其进行解决。有问题是需要财务审计人员和工程审计人员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审计人员和工程审计人员就应该相互交流、沟通,以解决政府投资审计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只有将财务审计和工程审计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解决政府投资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互相取长补短,避免出现审计盲点。

3.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在政府投资工程中的体现

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在政府投资审计中体现在工程决策阶段审计、工程施工阶段审计和工程竣工阶段审计。决策阶段是工程项目造价重要阶段,也是工程招投标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何保证工程招标过程中不出现围标、虚假投标等违法行为,这就需要工程审计审计人员和财务审计人员密切配合,同时也是工程技术审计人员大显身手的机会,审查政府工程中的预算是否按照国家相应的规定进行编制,程序是否经过报批,设计内容与相关规定是否吻合,有没有擅自提高建筑标准或是扩大规模的现象发生。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工程决策阶段项目的合法合规;工程施工阶段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关键,是上级单位做好事中控制重要的一环,在此阶段,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互相配合能大大提高审计的有效性。工程审计人员主要负责对单个工程项目的结算进行审核,同时对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工程变更、签证等进行复核。财务审计人员主要对施工过程中的资金划拨及建设管理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在审计的过程中,工程审计人员和财务审计人员应该经常交流,并交换彼此专业意见,以保证政府投资工程的专项资金得到有效利用;竣工阶段是整个工程结束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工程决算进行审计。这一阶段的审计工作相对较复杂且又是整个工程造价的重点,需要将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结合起来。工程竣工后的审计,工程审计人员根据自身专业知识,对工程涉及的图纸、结算清单,合同等资料结合现场勘察和测量,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情况提出专业意见。财务审计人员根据工程审计人员的审计结果,对整个项目的投资回报,资金使用效率等出具专业的审计意见,只有这样的审计报告才能令人信服。

三、结束语

随着政府投资工程规模的加大,原有的工程审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需求。要想保证政府投资项目顺利进行,就应该在原有工程审计的基础上,融入财务审计,并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以实现政府投资全面审计,解决政府投资审计中工程审计无法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袁平香.浅谈如何做好政府投资审计工作.法制与社会.2009(25).

[2]刘媛媛.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的思考及建议.中国集体经济.2009(06).

[3]曹原.关于工程审计的几点意见.中国建设信息.2009(08).

[4]刘媛媛.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的思考及建议.中国集体经济.2009(06).

财政审计与财务审计第7篇

[关键词]政府投资审计;工程审计;财务审计;结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政府投资审计中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结合的必要性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投资审计工作一般指的是对资金管理、财务收支、工程造价管理以及竣工结算等多项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计。而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一般又可以分为工程造价审计与财务审计。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因而政府进行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的结合能够有效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就使得当前所存在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与工程造价审核工作严重脱轨的问题迫切需要在投资审计工作中予以有效解决。实现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的结合有助于解决违法违规的问题,能够有效避免甚至是杜绝建筑工程的资金浪费以及转分包现象出现的概率,因而政府进行投资审计中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工作的结合呈现出了必然性。

现阶段,进行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的结合是政府投资审计突出重点的有效途径,亦是政府投资审计分析由定性转向为定量为主的重要方式。往往由于投资审计工作所审计的资金、部门、环节、以及时间等内容比较广,而使得在没有重点的时候难以达到本质上的突破;往往由于当前社会广泛存在工程建设违纪违规现象,政府所能进行的监督管理工作极其有限。并且常常由于投资审计工作很容易受到专业、成本等诸多影响因素的限制,而致使政府进行投资审计工作一般以定性分析为主。因而迫切需要将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才能够在对审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有效予以解决。这亦是当前我国政府投资审计工作所要具体研究的一个重点。所以,进行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中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的有效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二、政府投资审计中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的根本性区别

从通常情况下来讲,工程审计工作一般包含工程造价审计以及财务决算审计,而审计人员又是以预算工程师、造价工程师与测量工程师等人员为主。因而进行工程审计工作需要针对工程预算、工程竣工工程审计等工作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将工程审定以及工程所有项目造价相加来计算最终支出,能够检查工程建设过程之中有没有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这也是政府进行投资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因而进行工程审计能够客观反应工程建设的情况。

而相对于工程审计工作而言,财务审计工作一般是通过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以及损益的真实效益进行审查监督,以确保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合理并且合法。因而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对于查处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对于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廉政建设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将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对于完善政府的投资审计工作是异常重要的。这亦是实现政府人员廉洁执政以及实现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三、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在审计过程中结合的具体做法

1.事前结合,事前工程项目审计主要是针对工程项目的合规性、合法性、有效性及真实性进行的,它是控制项目投资的源头和前提保证。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结合:

(1)工程审计人员与财务审计人员根据各自专业技术,依据各自的法令、法规,分工结合。审查概预算是否依照国家规定编制,是否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制,是否按规定程序报批,初步设计的内容是否符合规定,手续是否齐全,有无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等问题。

(2)基建项目的勘察设计、概预算、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设备采购等应当公开招投标的是否公开招投标,中标施工单位是否按相关规定交纳履约保证金。

2.事中结合,在施工阶段,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可以及时掌握资金予付情况,防止因少付款项或多付款项的发生而影响工程的正常进展。重点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1)对施工阶段开展跟踪审计

在施工实践中,临时工程、临时设施一般实行总价承包合同方式,工程竣工决算审核往往属于事后审计,大部分临时工程在中途就已拆除,根本就无法进行现场查勘,只能依靠监理审核过的支付月报表进行汇列。业主会利用对监理支付补助等暖昧关系与施工方联合造假,提高了临时工程成本。同时一般情况下,部分建筑材料由业主提供,由于政府投资项目一般较大,工期较长,建筑材料价格变化频繁,当时的市场价格信息,工程师、会计师根本就无法核实。

(2)对施工各项成本费用情况审计

定期对施工各项成本费用情况审计,审查计划执行情况,财务审计人员与工程审计人员要经常互通信息,交换意见,以保证资金专款专用,杜绝虚列成本、挤占成本和无计划开支现象,保证款项拨付与工程进度同步。

(3)对工程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工程资金是保证项目的基础,对工程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要审计资金是否已经落实,并按计划及时拨付到位,建设资金是否按相关规定进行使用,有无被转移、挤占、截留、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财务审计人员与工程审计人员要相互结合,是否有应在工程造价中支付的款项列支在建设单位管理费用中,是否有把正常的建设单位应该支付的款项挤入工程施工合同中,把这些疑点当成重点,深入分析查证。

3.事后结合,在竣工决算阶段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相结合,可有效把握资金流向,财务审计以工程审计为前提,以资金流动为轴线,资金流到何处,审计就查到何处,在竣工决算阶段结合审计时,可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结合:

(1)深入工程现场,着重工程量方面的结合。工程竣工后,工程审计人员要深入工程现场,现场勘察、测量,记录结果并与财务审计人员相核对。

(2)着重价款结算方面的结合,财务审计人员与工程审计人员相结合,审核财务上反映的收款单位名称是否是中标施工企业名称,工程款的支付是否符合相关合同规定等等。

(3)着重材料方面的结合,工程审计人员着重审计主要材料和特殊材料的定额用量是否按图纸和定额标准计算,有无任意扩大工程量,提高材料损耗率等问题的发生,为财务审计提供依据;财务审计人员依据工程审计人员提供的定额用量,核对领料情况,查看在建工程科目财务付款有没有扣除主材和领用的辅材,有无与本工程无关的材料,防止变卖或作其他用途。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投资审计从专业角度可分为财务审计和工程造价审计,审计实践表明工程造价审计并不是独立的,它与财务收支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审深审透。加强财务审计与工程造价审计结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对拓宽审计领域,加大审计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程书萍,张海斌,许婷.基于系统复杂性的大型工程综合审计模式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

[2] 柏振茂.浅议政府投资审计中廉政风险的防范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财务管理,2011.

[3] 李美华.政府投资审计中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几点体会[J].商场现代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