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合集7篇)

时间:2023-06-29 16:41:50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第1篇

1 床旁超声在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1.1 血管通路的建立

中心静脉压(CVP)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是脓毒症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有效液体复苏的指标,因此,脓毒症患者常需要建立中心静脉,以便于快速补液并进行容量监测。传统方法建立中心静脉多凭手感盲穿,与操作者的经验有关。而休克、患者以及先天血管缺陷等都可能导致盲穿失败,并可能出现气胸、血胸、局部血肿、误穿动脉等并发症。床旁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具有以下优势:实时引导,全程可见;穿刺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减少并发症。

1.2 容量评估

脓毒症休克,EGDT仍以CVP 8~12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有效液体复苏评价的指标[5]。但临床工作中,中心静脉置管是有创操作,存在一定医疗风险,由于技术受限或(和)依从性欠佳,可能导致无法快速获得准确的CVP数值。而床旁超声由于其无创和快速的特点,通过观察下腔静脉管径并计算呼吸变异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CVP评估容量的不足。

1.2.1 基本原理 吸气时由于胸廓内压下降,导致下腔静脉回流至右心的血液增加,腔静脉管径减小;相反,呼气时胸廓内压升高,回流至右心血量减少,腔静脉管径扩张。当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时,腔静脉管径会随之塌陷,同时管径随呼吸运动的变化幅度会增加。

1.2.2 测量指标 下腔静脉血管壁薄、顺应性好,为容量血管;其次肝后下腔静脉可以以肝脏作为声窗,其可视性好,受肠道气体干扰小,可作为主要的观察血管。床旁超声测量下腔静脉最大径、下腔静脉最小径并计算呼吸变异指数。

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下腔静脉最大径 - 下腔静脉最小径)/ 下腔静脉最大径。

1.2.3 容量评估 研究显示下腔静脉最大径、最小径及呼吸变异指数与CVP均有相关性,且下腔静脉最大径、最小径及呼吸变异指数可以预测CVP值的高低,可以作为无创手段监测患者的血容量;下腔静脉最小径及呼吸变异指数与PiCCO血流动力学的指标均有相关性,下腔静脉管径及呼吸变异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血容量状态,其界值分别为1.13 cm(敏感度96.3%、特异度94.1%)和界值30%(敏感度 88.2%、特异度96.3%)[6]。有国外学者分别报道,下腔静脉塌陷指数(计算方法同呼吸变异指数)预测右心房压力>10 mm Hg的界值分别为50%(敏感度87%,特异度82%)和40%(敏感度73%,特异度84%)[7]。对于机械通气的脓毒症休克患者,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可以较好地预测对扩容治疗的反应性[8-9]。因此,床旁超声探测下腔静脉可以快速评估血容量,指导液体复苏。

2 床旁超声在肺部疾患中的应用

2.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常合并有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在肺部往往表现为ARDS。如何判断ARDS肺间质水肿严重程度,从而对诊治提供帮助?目前用于监测肺水肿的设备包括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和肺动脉导管,但它们均为有创检查,且成本高,无法长期使用。而床旁超声可以用来监测肺水肿严重程度。正常人的肺部超声显示为A线。A线为超声波在探头和胸膜间多次反射形成的伪影,它与胸膜平行、等间距且逐渐减弱。而肺水肿患者A线消失,出现B线。B线为肺间质水肿后形成的伪影,它起于胸膜,与胸膜垂直、呈激光状、高回声、延伸至远场。研究显示,床旁超声对肺水肿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预测肺动脉嵌顿压(PCWP)的高低。

在ARDS的柏林定义中,胸片和胸部CT表现仍是其诊断标准之一[10]。但在临床上,肺部的放射学诊断也有其局限性。床旁超声具有简单、快速、可重复操作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ARDS的诊断和治疗中。在呼吸困难的诊断中, ARDS可以出现胸膜改变,并可以将其作为证据之一与心源性肺水肿进行鉴别[11]。肺部超声还可以床旁评估ARDS的肺通气[12-14],及时发现机械通气的肺不张和/或肺实变[15-16]。肺部超声还可以对“非含气肺区域”进行连续的监测,避免肺萎陷。对于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超声可以判断“潜在的复张肺区域”,从而避免应用过高的PEEP,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17]。

2.2 肺炎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患者成为急诊科接诊的主要群体,肺部感染为其最常见的感染部位。目前常用的诊断手段包括胸部X线和CT。X线可在床旁完成,但其有放射性,且由于纵膈、心脏等脏器的干扰,常造成假阴性的结果。文献报道的X线片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敏感度在70%左右。CT诊断肺炎的敏感度很高,但放射性更强,且无法床旁完成,挪动病情危重的患者进行CT检查有潜在的风险。近年来,经胸超声检查肺和胸膜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2.2.1 肺炎的超声影像特点 超声可以在每个肋间进行肺和胸膜的扫查,其提供的影像信息要远多于X线,并能接近CT检查的效果。肺炎的超声影像学改变包括:①肺组织肝样变 为实变的肺组织,其超声影像与肝脏近似。实变的肺组织中可见高回声影,为充气的支气管,这是判断肺实变的重要依据;②局部B线 肺水肿患者B线为双肺散在分布,而肺炎患者出现B线则局限在有炎症的肺组织内,为炎症导致的肺水肿;③胸膜下结节 为胸膜下出现的低回声结节,可以表现为三角形、多边形、圆形等;④胸膜改变 表现为胸膜的增厚(>2 mm)或不规则。

2.2.2 超声影像评价 大部分学者使用床旁超声诊断肺炎时,将观察到肺组织肝样变作为依据。但是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或肺部弥散渗出,而并非肺组织实变。笔者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只有70%左右的肺炎超声检查出现肺组织实变,与其他学者报道的结果略有差异。有文献报道局部出现B线为肺炎的超声影像特点,但是以局部B线作为诊断肺炎的标准并不准确。急诊就诊的许多老龄患者多合并有基础的心脏疾病,即使没有肺炎的情况下,也可发现B线,尤其在背部肺组织。有研究将超声发现胸膜下病变(三角形)作为诊断肺栓塞的依据,而笔者进行的研究显示肺炎患者也可以出现胸膜下病变,而且CT表现为弥散性渗出的肺炎患者,其胸膜下病变的数目多。其可能的机制为肺部炎症反应导致向外周肺组织供血的小血管出现炎症栓塞,导致肺组织缺血坏死继而出现胸膜下低回声的结节。另外,笔者发现肺炎患者出现胸膜改变的肋间数量多于非肺炎患者,且CT表现为弥散渗出的肺炎患者其出现胸膜改变的肋间个数多于CT表现为实变的肺炎患者。

3 床旁超声在心脏损害中的应用

心脏是脓毒症时易损靶器官之一,40%的脓毒症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18]。表现为心脏扩大,射血分数下降,对容量负荷收缩反应差,收缩峰值压力/收缩末期容积比值下降等[19]。作为无创性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检查手段,超声心动(UCG)在脓毒症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在充分的液体复苏后,往往表现为心排量(CO)正常或升高,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尽管CO升高和每搏输出量(SV)正常,但仍有可能存在心功能不全,表现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可能的原因为心率增快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的增加。多项研究表明,LVEF、LVEDV可以判断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UCG检查LVEF受损的脓毒症患者其预后差[20-21]。较之PiCCO,床旁UCG具有简便、无创、快速的特点,且可以测量LVEF值,更能快速、准确地反映心功能。

超声心动还可以对休克的其他原因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填塞、急性肺栓塞等进行鉴别,并发现原有的心脏疾病,如肥厚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心脏瓣膜病等,从而指导液体复苏以及原发病的治疗。

4 结语

床旁超声的优势在于其快速、无创,可以在床旁由急诊科医生完成,不需要联系其他科会诊,因此缩短了诊断和判断病情的时间,使脓毒症患者得到更早、更及时的治疗。超声检查对身体无伤害,可重复进行,用于监测脓毒症患者病情的变化,可为临床医生判断治疗效果和决策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目前我国尚无急诊超声的相关培训和资质认证,如何根据国情制定适合我国的培训方案,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Martin GS, Mannino DM, Eaton S, 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sep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79 through 2000[J].N Engl J Med,2003,348(16):1546.

[2]Angus DC, Linde-Zwirble WT, Lidicker J, et al. Epidemiology of severe sep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alysis of incidence, outcome, and associated costs of care[J]. Crit Care Med,2001,29(7):1303.

[3]Chelly MR, Margulies DR, Mandavia D, et al. The evolving role of FAST scan for the diagnosis of pericardial fluid[J]. J Trauma,2004, 56(4): 915-917.

[4]洪玉才,张茂,何小军,等.急诊床旁应用FAST方案快速评估多发伤的初步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0): 1066-1069.

[5]Dellinger RP, Levy MM, Carlet JM, et al.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2008[J]. Crit Care Med, 2008, 36(1): 296-327.

[6]刘笑雷,顾承东,王海峰,等,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下腔静脉管径及呼吸变异指数与中心静脉压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2):134.

[7]Brennan JM, Blair JE, Goonewardena S, et al. Reappraisal of the use of inferior vena cava for estimating right atrial pressure[J]. J Am Soc Echocardiogr, 2007, 20(7): 857-861.

[8]Feissel M, Michard F, Faller JP, et al. The respiratory variation in 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 as a guide to fluid therapy[J]. Intensive Care Med,2004, 30(9): 1834-1837.

[9]Barbier C, Loubières Y, Schmit C, et al. Respiratory changes in 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 are helpful in predicting fluid responsiveness in ventilated septic patients[J]. Intensive Care Med,2004, 30(9): 1740-1746.

[10]The ARDS Definition Task Forc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he Berlin Definition[J]. JAMA,2012,307(23):2526-2533.

[11] Copetti R, Soldati G, Copetti P. Chest sonography: a useful tool to differentiate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from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 Cardiovasc Ultrasound, 2008,6:16.

[12] Bouhemad B, Brisson H, Le-Guen M, et al. Bedside ultrasound assessment of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induced lung recruitment[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1, 183(3):341-347.

[13] Via G, Lichtenstein D, Mojoli F, et al. Whole lung lavage: a unique model for ultrasound assessment of lung aeration changes[J]. Intensive Care Med,2010, 36(6):999-1007.

[14] Arbelot C, Ferrari F, Bouhemad B, et al. Lung ultrasound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acute lung injury[J]. Curr Opin Crit Care,2008, 14(1):70-74.

[15] Yang JX, Zhang M, Liu ZH, et al.Detection of lung atelectasis/consolidation by ultrasound in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J]. Clin Ultrasound J,2009, 1(1):13-16.

[16] Tsubo T, Sakai I, Suzuki A,et al.Density detection in dependent left lung region using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J]. Anesthesiology,2001, 94(5):793-798.

[17] Stefanidis K, Dimopoulos S, Tripodaki ES, et al. Lung sonography and recruitment in patients with early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 pilot study[J]. Crit Care, 2011,15(4):R185.

[18] Dhainaut JF, Cariou A, Laurent I. Myocardial dysfunction in sepsis[J]. Sepsis, 2011, 4(2): 89.

[19] Vincent JL. Hemodynamic support in septic shock[J].Intensive Care Med,2001,27(1):80-92.

[20] Jardin F, Fourme T, Page B, et al. Persistent preload defect in severe sepsis despite fluid loading: a longitudinal echocardiographic study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J]. Chest,1999,116(5):1354-1359.

[21] Parker MM, Shelhamer JH, Bacharach SL, et al. Profound but reversible myocardial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J]. Ann Intern Med,1984,100(4):483-490.

(收稿日期:2012-12-14)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02.002

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第2篇

[关键词]术中超声;胶质瘤;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73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c)-0094-03

胶质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颅内肿瘤疾病,其治疗方式就是切除,以此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复发,而治疗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术中肿瘤的切除度[1]。胶质瘤的特点是浸润性生长,在传统手术中,术前MRI和CT虽然能够准确定位颅内肿瘤的位置并对术中指导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许多体积较小且隐蔽的肿瘤以及与正常的脑组织近似而无法清楚辨别的肿瘤,很难做出判断并将其准确切除,所以肿瘤的残留率很高[2]。随着科技的发展,超声技术不断在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上得到实践,超声技术越来越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3]。其主要是因为术中超声定位方便、准确、及时,不仅给医生带来方便,同时减少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质量,大大降低了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4]。我院对术中超声在胶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较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6.3±6.4)岁;观察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4.8±7.2)岁。本研究均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下完成,并同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与实施。纳入标准[5]:①患者术前经头颅MRI或CT诊断为胶质瘤;②术后病理学显示为原发性胶质瘤。排除标准[6]:①有严重心脏病患者;②有严重肝病患者;③有过脑内肿瘤切除史患者;④有肾功能障碍患者;⑤在术前接受过其他方式治疗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肿瘤大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根据患者术前的MRI或者CT资料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术中实施超声影像帮助手术。

手术使用设备为IOUS(B-Kmedical,Denmark),其主机为Hawk ultrasound scanner 2102型。两种神经外科专用探头(凸阵式传感器)包括8662型:频率为5.0/6.5/8 MHz,表面大小25 mm×12 mm;8663型:频率为5.0/6.0/7.5 MHz,表面大小10 mm×9 mm。成像速度为25帧/s,影像以640×480像素记录存储。深部病变的扫描频率为5 MHz,皮层下及皮层表面病变为6~8 MHz。

检查过程:在探头上涂耦合剂,然后用无菌线套将其包裹,使探头接触面与无菌薄膜间紧密黏贴。探头在硬膜表面进行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的直接扫描。在手术过程中常规开颅并打开硬脑膜,对肿瘤的大小、位置、深浅、边界进行探测观察,并查看其与中线和脑室的关系。在硬脑膜打开后,要再次探查肿瘤和脑回、脑沟见的关系,并标示出肿瘤在大脑表面的大致投影以及切除的大致范围。查看同时明确肿瘤与大脑表面的距离并确定手术的入路,同时也要了解相毗邻的血管通路,避免在手术中损伤,对术中超声分辨或对无肿瘤残留的残壁要做术中冰冻病理和术后常规病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切除程度、KPS评分、平均手术时间及治疗后生存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切除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全切比例远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及平均手术时间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年生存率的比较

随访后发现,观察组在1、2年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患者诊断价值的比较

观察组术中超声检查术腔以及周围组织有无肿瘤残留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43例,漏误诊7例,诊断符合率为86.00%。对照组诊断术腔及周围组织有无肿瘤残留的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符合32例,漏误诊18例,诊断符合率为64.00%,观察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胶质瘤的治疗方式主要为切除,且治疗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术中肿瘤的切除度以及术中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7-9]。术前CT以及MRI等检查只能在术前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在手术开始后,常常会因为术中的某些动作引起病灶部位的偏移[10],加上一些肿瘤本身个体较小,有的肿瘤与正常组织相似度很高,很难辨认,所以单纯依靠术前CT和MRI技术定位并不能完全有效解决术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常会导致术切除不彻底等问题,使患者担受病情复发的危险[1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在不断寻求新的突破[12],超声技术的出现极大地解决了所面临的难题[13-15],有研究发现其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对病灶部位进行实时定位,大大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时长,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16-17]。

我院研究了术中超声对胶质瘤患者手术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均能成功找到肿瘤位置并对其精确定位,顺利完成手术并且达到全切完成率为78.00%,而对照组患者的全切率仅为46.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KPS评分差异很小,但手术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发现,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经过随访患者发现,观察组患者在1、2年后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显示术中超声对患者的手术起到良好的效果。此外,发现观察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显示术中超声检查有利于提高胶质瘤的诊断与治疗。

综上所述,尽管专家学者在对胶质瘤切除范围以及肿瘤残余等问题的判断标准还有不一样的意见,但是术中超声对胶质瘤的切除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目前三维超声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应用,超声与其他多种形式影像相结合,必将为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巨大的好处。

[参考文献]

[1]董家军,彭逸龙,钟明谷,等.术中实时B超在脑胶质瘤切除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5,13(2):244-246.

[2]孙伟.术中超声在胶质瘤手术中应用价值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3(83):63.

[3]程伟,牛朝诗,丁宛海,等.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切除颅内胶质瘤的应用探讨[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7):663-666.

[4]吴曙军,蔺玉昌,苗增利,等.术中超声在幕上胶质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09,35(4):479-480.

[5]黄山,张义.术中超声在胶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8,13(1):40-42.

[6]田永吉,林松,刘会昭,等.术中超声判定脑胶质瘤边界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19):1305-1308.

[7]吴明伟,唐纯海,廉承凯,等.术中超声在低级别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3):489-491.

[8]肖文峰,李俊,霍钢,等.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对裸鼠皮下胶质瘤VEGF、PCNA表达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14(7):416-421.

[9]李海涛,师艺峰,熊海兵,等.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及唤醒在27例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2, 41(14):1372-1374.

[10]王寅千,于书卿,王集生,等.术中超声造影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1):1495-1497.

[11]高军喜,葛亚娟,杨磊,等.术中超声造影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及短期预后关系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6):481-485.

[12]张伟,周大彪,王磊,等.术中超声在脑胶质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7):566-567.

[13]宗志涛,王奇萍,谭政华,等.术中超声颅内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病因[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9):64-66.

[14]李勐,马立新,李建民,等.术中B超在颅内病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4):57-58..

[15]李小鹏,周琦,屈建强,等.16例颅内胶质瘤术中超声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8):1510-1511.

[16]蒋家澧.超声刀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技巧[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2):187-189.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第3篇

[关键词] 超声;刮宫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a)-0052-02

药物流产、引产、计划生育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我国临床上常用的计划生育手术主要包括人工流产、放置节育环等,人工流产术主要是采取负压吸刮方式,药物流产常会发生不全流产的现象,需再行刮宫术。大月份妊娠需行引产,由于较多女性往往在引产前有人工流产病史,子宫内膜炎症等流产后会出现胎盘残留,需刮宫。以上刮宫都较困难。稽留流产的患者在口服传统操作为非直视下,单纯依靠医师的经验与手感进行,因此很容易导致子宫穿孔、刮宫不全以及漏吸、内膜损伤等不良后果。近年来超声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曾有学者指出,在超声引导下行刮宫术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了一次刮宫成功率[1]。本次研究主要对超声在刮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对本院收治的行刮宫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患者展开了分组手术,并对比分析了手术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来源于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行刮宫术育龄女性,抽取其中的86例作为研究对象,再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在21~42岁,平均(27.8±13.5)岁,停经42~98 d,平均(68.6±21.4) d,引产后胎盘残留24例,稽留流产19例。观察组中患者年龄在22~43岁,平均(28.7±12.6)岁,停经43~97 d,平均(69.7±20.4) d,引产后胎盘残留23例,稽留流产20例。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如患者的年龄、停经时间以及清宫原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以1∶1的比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刮宫术,观察组患者则是在超声指导下行刮宫术,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

1.2.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非超声引导刮宫术。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行刮宫术。在术前对患者的膀胱进行适度充盈,并嘱咐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对其外阴进行常规消毒,并铺无菌巾。在超声引导下术者将探针缓慢送至宫颈管直到宫腔[2]。在子宫位置发生极度前屈或者是后屈时,将探针弯曲,保证其插入时能够与子宫方向保持一致。如果为双子宫则引导探针需到达妊娠一侧子宫。并且在探针触及到妊娠囊或到达所需刮宫的位置后,则视为超声引导成功。而后在超声监视的条件下,将吸刮匙、引器吸头、卵圆钳等刮宫器具送至宫颈管直至宫腔,依据患者妊娠囊或残留物部位,展开重点吸刮,切忌用力过猛,避免发生穿孔现象。清宫时,探头应始终保持在下腹部,并能够对清宫过程进行清晰的显示,避免漏吸现象的发生。术后对清宫术是否彻底进行评估。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患者手术时间等观察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妇产科中清宫术为一种应用率较高的诊疗方法,在处理不完全流产、终止计划外妊娠、处理病理性妊娠包括胚胎停育以及葡萄胎等过程中均会采取清宫术[3]。对于传统的人工流产或清宫术而言,大多数情况下仅依靠医师的经验与手感,在非直视的条件下进行操作,盲目性较大,在吸刮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子宫穿孔、脏器损伤、出血、漏吸、空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影响手术效果,同时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4]。并因手术时存在广泛盲吸现象,会对子宫内膜造成广泛的损伤,并且会产生反复刺激,最终导致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尤其是对子宫位置不清或者是存在子宫畸形者,很容易出现一次或者是数次刮宫清除不净现象,需再次行刮宫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5]。近年来超声技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能够对子宫形态以及大小、残留组织多少以及位置、孕囊位置等信息进行全面了解,超声医师与医师均能够对子宫以及整个器械操作过程进行直观动态观察,并及时对吸刮物干净与否以及术后子宫收缩展开仔细检查,从而最大限度地使清除胚胎组织得到了保证,并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操作,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并降低出血的风险,有效的避免了漏吸、空吸、子宫穿孔等并发症[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超声指导下行清宫术,结果发现,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一次手术成功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对以上结论予以了充分证实。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行清宫术过程中,利用腹部超声引导,可以对子宫位置、形态、孕囊大小、宫腔深度、着床部位、残留物大小以及位置等相关信息予以确定[7-8],为术者操作提供可靠的参考,因此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对诸多不良损伤予以了避免,大大降低了感染机会,增加了一次手术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为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对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慧芳,毕崇萍,陈悦,等. 超声引导在药流不全清宫术中的应用价值[J]. 上海医学影像,2008,13(3):414-415.

[2] 马国香,司启萍. 彩色多普勒和多普勒能量图检查产后胎盘残留的临床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1(26):325-327.

[3] 黄少英,李保坚. 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流血清宫时机的选择与结果比较[J]. 医学信息,2008,25(7):436-437.

[4] 李艳华,周娅丽,李美珍. 剖宫产术后6月内意外妊娠的临床处理(附17例报告)[J]. 淮海医药,2010,24(4):473-475.

[5] 田爱红. 经阴道超声引导下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研究[J]. 吉林医学,2011,32(13):665-666.

[6] 白新华,熊华花,杨雪冰,等. 超声引导下人工流产及清宫术的应用体会及推广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2009,24(22):372-374.

[7] 朱桃花,王芬,康莉. 全程超声可视仪在1831例宫腔操作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2,6(30):116-118.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第4篇

【关键词】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临床效果

介入性超声(intervention ultrasound)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从大的角度来说它属于超声医学的一个分支。这种诊断方法和传统诊断方法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这种超声能够让医护人员在超声的引导或者辅助下完成对一些疾病的活检、药物的灌注、插管等操作从而帮助患者提高临床治愈率[1]。为了探讨临床使用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诊治的临床效果。对2011年l月至2013年10月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本次调研中,男47例,女33例,患者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48.41.5岁。患者中,18例为囊肿,12例肾脏疾病、11例肝、胆疾病,13例脓肿,16例胸腔占位性病变,10例其他。患者来我门诊后,立即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患者得到确诊,患者没有甲状腺等其他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检查,实验组采用介入性超声影像检查,具体方法如下:患者手术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测定,如:出血、凝血酶原时间等;患者在诊断前6-12小时要禁食。穿刺前,医护人员先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对病灶大置有一个了解,然后确定患者穿刺部位。当确定好穿刺部位后对患者进行麻醉。然后,将引导针沿探头穿刺患者胸、腹壁,并且在荧光屏幕上监视穿刺针前进的位置和方向。如做细胞学检查则拔出针蕊,接20ml空针抽吸后涂片送检;如对于脏器囊肿患者穿侧后可以在抽尽囊液后注入无水乙醇,然后待5-10分钟后抽出;如需置管引流脓肿则放置引流管接好无菌瓶;肾组织活检则提取-3块肾组织放置甲醛瓶中送检[2]。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结果

本次调研中,实验组16例确诊为肝脓肿,16例确诊为肝癌,23例确诊为肺癌等,其临床相关疾病确诊率为95%和对照组(90%(72/80))相比优势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断符合率对比情况(例,%)

组别 例数 肝脓肿 肾囊肿 肝癌 肺癌 胆道梗阻 其他

实验组 80 16(20) 8(10) 16(20) 23(25) 13(28.8) 4(5)

对照组 80 13(16.3) 6(7.5) 14(17.5) 21(26.3) 18(22.5) 8(10)

4.45 6.32 5.78 5.55 4.39 11.82

P值 <0.01 <0.05 <0.05 <0.05 <0.05 <0.01

3.讨论

介入性超声是医学超声诊断中重要的诊治方法之一,介入性超声的应用使得人体一些隐性疾病的确诊率明显提高,并且这种诊治方法能够活检穿刺提供一定帮助,如:观察肾小球组织的改变、疾病的发生、发展等,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超声引导介入性检查的应用有诸多有优点:(1)可以同时显示穿刺过程的体内情况尤其对较小病变及有活动度的肿物,有准确的目标,并通过不同的方向进针;(2)可以进行多次穿刺而无放射性;(3)诊断操作比较简便,对患者损伤小;(4)诊断后并发症少,不会对患者产生影响;(5)费用低廉。介入性超声的合并症根据有关文献报导约为0.5%,而死亡率仅为0.008%。所以,只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术前熟知肿物的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操作仔细,就可大大降低其并发症[3]。本次调研中,实验组16例确诊为肝脓肿,16例确诊为肝癌,23例确诊为肺癌等,其临床相关疾病确诊率为95%和对照组(90%(72/80))相比优势显著(P<0.05),由此看出: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在临床上使用效果较好,患者准确率和治愈率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嘉嘉,林礼务.超声介入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4(2):293-296.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第5篇

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妇科急腹症患者9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为全部患者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对其临床诊断正确率进行评估,并分析误诊出现的原因。

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显示,92例患者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3.9%。

结论:虽然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缺乏特异性,在诊断过程中会出现漏诊或误诊,但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中仍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超声诊断妇科急腹症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72-02

妇科急腹症(Gynecological acute abdomen)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起病比较急,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患者预后及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1]。随着科学技术与医疗设备的进步,超声已经可以在人体的各个器官上应用,为诊断和鉴别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将研究超声诊断在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效果,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3年6月妇科急腹症患者98例,年龄19~70岁不等,平均年龄60.5岁。全部患者都具备腹胀、腹痛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伴有发热或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

1.2一般方法。仪器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型号为PHILIPS—HD11XE),将探头频率设置成3.5~7.0MHz,腹部超声检查时,若患者膀胱充盈,可直接进行检查,若患者膀胱不充盈,可采用阴式探头检查,也可将0.9%氯化钠溶液注入患者膀胱,使其达到充盈的状态,再进行检查。超声检查患者阴道时,应保证患者排空膀胱,全面观察患者隐窝、腹盆腔间隙、卵巢、输卵管以及子宫,观察患者子宫内膜有无蜕膜反应,确定患者宫腔是否存在节育环与妊囊,做好相关记录。

1.3常见妇科急腹症分析。

1.3.1异位妊娠。妇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就是异位妊娠,相关数据显示,95%的异位妊娠发生在输卵管,采用超声诊断时,可见蜕膜反应,既“假孕囊”,孕囊破裂者,可见盆腔及盆腔隐窝存在液性暗区;若患者孕囊未破裂,超声检查可有环状回声,内有胎心搏动及胚芽[2]。

1.3.2卵巢囊肿蒂扭转。卵巢囊肿蒂扭转在青年妇女或中年妇女中比较常见,囊肿扭转后,患者动脉供血不足,阻碍静脉回流,致使囊肿水肿,严重时可能会出血坏死。患者临床表现一般为下腹痛,超声检查时,可见患者盆腔内存在较少的液性暗区,右侧附件区存在混合性或囊性包块,形态不规则,壁厚,周边无明显血流,囊内透声差[3]。

1.3.3黄体囊肿破裂。黄体囊肿破裂常发生在患者月经后期,超声检查时,可见患者子宫周围或者附件区存在非匀质包块,包块周围一般有不规则液性区。

1.3.4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常发于患者月经后期,此类患者一般存在痛经史,当囊内压力过高或积血过多时就会发生自发破裂,引起腹痛,超声检查时可见子宫直肠窝液性暗区,若患者囊未破裂,在附件区见液性包块、透声差,包膜厚[4]。

1.3.5急性盆腔炎。下腹痛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此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患病初期,声像图无特殊表现,当形成盆腔脓肿时,可见患者囊内存在回声光斑点,此外,可见患者盆腔存在囊性包块,形状及其边界不规则[5]。

1.3.6不全流产。一般发生在妊娠10周以后,胎盘已经形成或者正在发育,发病时患者腹部剧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超声检查时胎心搏动消失、胎儿肢体活动消失、宫颈口微开、已排出部分妊娠物、患者妊娠囊形态不正常。

2结果

超声诊断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为异位妊娠;18例患者为不全流产;6例患者为黄体囊肿破裂;4例患者为卵巢囊肿蒂扭转,4例患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98例患者中,6例患者漏诊或误诊,其中1例为巧克力囊肿破裂,1例患者为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患者为盆腔炎,1例患者为卵巢黄体破裂,2例患者为异位妊娠,本次超声检查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3.3%。

3讨论

妇科急腹症一般是由宫腔周围脏器疾病或盆腔内疾病引起的,腹痛是妇科急腹症的主要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迅速,需要为患者进行紧急手术治疗。子宫穿孔、子宫肌瘤蒂扭转、子宫内膜异位、卵巢囊肿蒂扭转、黄体囊肿破裂、不全流产、异位妊娠等都需要为患者进行急腹症手术。超声检查虽然具备一病多图、一图多病的特性,因此,在诊断中可能出现误诊或者漏诊,但是其图像具有直观性,能直接确定患者子宫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是否异常。

本研究中,为98例手术病理确诊的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诊断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为异位妊娠;18例患者为不全流产;6例患者为黄体囊肿破裂;4例患者为卵巢囊肿蒂扭转,4例患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98例患者中,6例患者漏诊或误诊,92例患者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3.9%。虽然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缺乏特异性,在诊断过程中会出现误诊或漏诊,但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值得肯定,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分析并鉴别疾病,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总结并分析患者出现腹痛的时间,必要时为患者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具有直观性,对于急性妇科病症,采用超声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将临床与超声图像结合在一起,作为妇科急腹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雷小庆,谭辉绒.分析超声诊断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1,30(28):182

[2]于绍梅.超声在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中的应用(附21例报告)[J].贵州医药.2011(7):649-650

[3]马薇,唐雪丹.超声诊断在临床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6):231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第6篇

1.2方法

对照组对所有实习医生实施传统教学,主要包括:教师向医生仔细讲解超声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向其提供典型的超声图像诊断、治疗方案,并在教学结束后将超声知识归纳总结给与医生。观察组对所有实习医生进行多媒体教学,主要包括:选择我院超声科出现的实际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该研究对象拟定相关的超声问题作为教学主线,引导实习医生相互协作,查阅相关资料,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搭建活跃的讨论平台,促进师生交流,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创造者为医生创造情境学习环境,及时发现有价值、合适的病例来引导医生对此进行探索、分析,将书本上的理论超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加快医生掌握操作技能。

1.3观察指标

计算并比较两组医生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后的考核成绩评分以及对于教学方式的效果。其中利用教学老师自己设计的试卷对学术进行考核,内容主要有临床思维、实际操作、超声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分值比为2:1:1:1,总计100分。采用问卷调查评价学术对于教学方式的认可情况,包括对于超声知识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以及提升超声诊断思路等方面,分为效果显著、效果一般以及无效果3个等级,以反映医生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式

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成绩评分用(±s)表示,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满意度用百分率表示,行c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生考核成绩评分比较

对照组的临床思维评分(25.16±4.68)、实际操作评分(14.73±1.56)、超声基础知识评分(15.25±2.04)、超声专业知识评分(14.12±1.24);而研究组的临床思维评分(33.37±5.43)、操作评分(17.36±2.11)、超声基础知识评分(18.11±1.37)、超声专业知识评分(18.45±1.29),两种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医生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对超声知识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以及提升超声诊断思路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第7篇

超声医学是将物理学、医学和电了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科学,由于超声诊断技术采用的超声波是频率在20KHz以上的机械波,具有频率高、波长短、能量集中、方向性强、贯穿本领大等优点,且超声波与人体组织相互作用时,不像X射线具有累积效应,与X射线不同,超声能量还不足以引起危险的电力损害。因此,超声诊断具有安全、价廉、可实时动态成像的优点。超声影像对人体软组织的探测和心血管脏器的血流动力学观察与X-CT,MRI,RN I相比有其独到之处。

1超声诊断技术发展简史

超声诊断技术的每一步发展,都与超声成像设备的进展密不可分。1942年,奥地利K.T.Dussik使用A型超声装置,用穿透法探测颅脑;1954年,B超应用于临床,同年M型用于检查心脏;1955年,PPI型作直肠内的体腔检查;1956年,多普勒效应原理用于超声诊断并在1959年研制出脉冲多普勒超声。到1990年,超声成像先后采用了扇形扫查法、电了扫描法、相控阵扫描法以及灰阶显像、BSC技术的图像后处理,同时实现了超声实时现象,使超声图像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1983年彩色血流图,1990年3D扫描器的研制成功,使超声成像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发展阶段。1991年美国ATL公司推出世界第一台全球数字化超声诊断系统后,使超声诊断的水平跨上新台阶。

2临床上应用的主要超声诊断仪器类型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超声诊断仪器繁多,互有交叉。但从接收信号的特点上看,应用的都是回波法。

2.1回波幅度法

回波幅度法接收的是生物组织声学界面形成的反射回波,回波频率与入射波相同。按成像方式可分为一维A型和M型,二维B型、C型、F型、伪彩,三维3D立体图。

2.2多普勒法

多普勒法接收的是运动物体反射成散射所产生的多普勒频移信号,该信号不再是超声频率而为音频信号。多普勒法可分为一维D型(包括CW,PW两种),二维CDFI,CDTI,CDE,DPA,三维立体透视图或立体图。

2.3HI法即频率成像,是一种非线性超声成像。

其中CHI显示一次谐波所传递的信息,THI显示高频和一次谐波所传递的信。

3各类超声诊断仪的应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超声成像中的广泛应用,超声诊断越来越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高速运算能力、灵活的软件控制能力及精细的的测量功能。因此,许多超声诊断仪都具有一机多能的功用。

3.1A型、M型和B型超声诊断仪的应用现状

A型超声诊断仪提供仅是体内器官的一维信息,而不能现实整个器官的形状。M型超声诊断仪一般用于观察和纪录脏器的活动情况,特别适用于检查心脏功能。B型超声诊断仪能得到人体内部脏器和病变的二维断层图像,并目能对运动脏器进行实时动态的观察。由于A型功能单一,日前在临床上以极少应用,但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中仍有广泛应用。自二维实时超声显像诊断仪(B型)开始使用后,目前己无单纯的M型超声诊断仪生产和销售,对M型超声心动图的检查,都是以二维超声图像为基础,调节取样线来选取能需要的M型超声图像,而单纯的B型的超声诊断仪也不常见,取而代之的是脉冲多普勒型和B型的结合,组成双功能超声诊断系统。

3.2超声多普勒系统

一维连续波多普勒(CW)血流仪,发射的是连续的、接收也是连续的,因而失去了距离分辨能力,但可测高速血流。一维脉冲波多普勒血流仪发射脉冲波,能确定目标的深度、位置。但可测最高血流速度受脉冲重复频率限制。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仪(CDFI)属于实时二维血流成像技术,可以实现解剖结构与血流状态两种显像,彩色血流信号显示在相应的一维黑白图像的液性暗区内是诊断心脏病的先进工具之一。

3.3CDFI在临床中的扩展使用

CDFI作为一种先进的诊断工具,己不仅仅局限于心脏病的诊断。如临床上己成功地将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腮腺肿块的诊断,利用高频超声图像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诊断乳腺肿块,还有将一贯是放射影像检查的专利部位应用于超声影像中,利用高频超声全面显示股骨散软骨以进行疾病诊断。

除用于疾病诊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技术是近年心血管外科围术期心脏功能,监测的重大进展,可在心血管外科围麻醉手术期持续监测心脏功能、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能即时对手术进行指导和评价。

4超声诊断新技术及其发展

超声诊断技术是一种不断发展、创新的技术。目前新的诊断技术有:

4.1高频细微结构成像

利用15-60MHz二维超声成像设备,进行有关浅表现供脏器的成像,其中50-60MHz超声作眼球角膜仪成像是,可分出其上皮层、角膜全层及内层。

4.2数字编码高频成像

数字编码高频成像,采用低频脉冲用于穿透,高频脉冲用于深部超声成像,可获得深部脏器的高质量、高频声像图。

4.3其它超声新技术

其它新技术诸如绕射栅探头多普勒超声、分区环面积――流速剖面相乘叠加法计算血流率、多种超声血流造影技术、次谐频超声成像、正反脉冲谐频成像、静态三维成像、实时三维成像等,都己在临床研究和诊断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

5结语

超声诊断技术简便易行,无痛苦,价格适中。因此,临床从事超声诊断的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要不断发展超声的应用范围,完善超声的检查技巧,将超声诊断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仇惠,张瑞兰.医学影像物理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49.

[2] 张泽宁.医学影像物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3.

[3] 张里仁.医学影像设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1一183.

[4] 金宁荣,刘新纯.医用物理学[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1.91.

[5] 吴祖明.用A型超声高波法研究8种2D超声伪像的形成[J].物理实验,.2002,22(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