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开放空间设计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2-19 03:37:14
开放空间设计论文

开放空间设计论文第1篇

1空间信息技术与城市开放空间系统

1.1空间信息技术

信息和信息技术对当代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空间信息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以获取、管理、分析与地理位置相关的空间信息为主的信息技术的总称。它包括遥感(remote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简称3S技术)等。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远距离无接触地快速获取地面各种地物的实时信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和应用;全球定位系统能在任何时刻为全球任何地方的用户提供三维位置、三维运动速度和精确的时间等信息。遥感技术的优势在于它的短周期、视野广阔、信息量丰富及可定时定位观测;地理信息系统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将空间信息的处理与属性信息完美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了空间检索和分析功能。以“3S”技术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不再局限于数据的采集,而是强调对地球空间数据和信息从采集、处理、量测、分析到管理、存储、显示和的信息流全过程[1]。空间信息技术把整个人类的生活环境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具有信息获取的客观性、信息定位的准确性、信息管理的灵活性、信息分析的空间性、信息表达的直观性等特点[2]。

3S技术集成已成为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定位系统的组合技术系统为遥感对地观测信息提供了准实时或实时的定位信息和地面高程模型,遥感对地观测的海量波普信息为目标识别及科学规律的探测提供了定性或定量数据;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将使地理信息系统具有获取准确、快速定位的现势遥感信息能力,实现数据库的快速更新和在分析决策模型支持下,快速完成多位、多元复合分析[3]。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技术将最终建成新型的地面三维信息和地理编码影像的实时或准实时获取与处理系统,形成快速、高精度的信息处理流程。

在自然、经济、社会中出现更多的是空间数据,空间数据是指与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相联系的数据。数据库是20世纪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应用范围广泛的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它具有数据量特别大、地理要素的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结合紧密、数据应用面广等特点。以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为依托,社会、资源、环境、经济等多种信息可以组成更庞大的空间信息数据库。空间信息数据库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信息资料的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分发、反馈、决策的网络服务体系,它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4]。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空间数据库,但是技术平台的差异导致数据很难实现共享,这在GIS数据库中尤其突出。为了实现GIS数据的共享,有关专家学者提出了建立分布式多空间数据库系统来实现异构空间数据源的互操作,以达到空间信息共享的目的[5]。

1.2城市开放空间与城市开放空间系统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建构是在生态概念的思想基础上产生的,是生态规划设计观的表现之一。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放空间概念大约出现于1887年的英国,之后人们出于不同的目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诠释和应用。城市开放空间是指在一定的城市地域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多重功能的存在于城市建筑实体之外的开敞空间体[6]。它包括绿地、河湖水体、待建与非待建的空地、广场、道路及农林地、山地、滩地等空间。它们担负着城市多样的生活、活动、生物的自然消长、隔离避灾、通风导流、表现地景以及限制城市无限蔓延等多种功能,是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活的多重载体。这就意味着城市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体概念、一个载体概念,它具有生态、娱乐、文化、美学等多重目标和功能。开放空间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相一致[7]。

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则是具有一定要素构成、结构形态和功能组合的各类开放空间的集合体[6]。系统的构成要素按照基本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绿色开放空间系统和灰色开放空间系统两大类。绿色开放空间包括绿地、园林和水体,灰色开放空间包括对外交通空间、对内交通空间、广场、未绿化的闲置空地等。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与城市的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相互支撑、相互交叉重叠共同构成城市巨系统。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具有实用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景观功能和调控功能等,它是城市地域内人与环境协调共处的空间前提,是改善城市结构和功能的空间调节器,也是城市建设体现生态思想、促使城市发展进入可持续状态的重要空间载体[7,8]。

1.3建立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城市化浪潮席卷全球,与城市化迅速发展并存的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建设生态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它与城市建筑空间之间存在耦合互动关系,从而又是城市生态和城市生活的重要反映,通过对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研究人们可以对整个城市系统进行明晰的解剖和辨识。同时,城市环境的空间布局是一项刚性很强的战略任务,一旦确立了空间布局的框架并将其落实到用地上,就很难在短时期内将其改变[6]。而作为城市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内部要素的变化不但会导致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变化,而且会导致整个城市巨系统的变化,而系统变化的程度和结果却正是人们想预知的。以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可以获得确定空间区域的实时空间信息数据、实现对区域空间信息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各种分析、实现对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空间模拟和发展模拟等功能,并进一步实现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空间布局、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后果的预测与模拟。这样,人们就可以借助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预测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方案,从而可以实现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优化,这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设计思想、可行性研究与开发流程

2.1设计思想

信息系统设计采用原型法思想。原型法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部分基本要求,设计一个初步的原型,并用较短时间开发出一个实验性的简易原型,投入试运行;根据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补充;然后再运行,再修改;如此反复迭代,不断完善原型(本质上称为进化型原型),最终开发成完善的信息系统[9]。

2.2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在进行信息系统设计之前,首先要进行系统分析,包括任务的提出、初步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等[10]。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的可行性论证包括4个方面:通过初步调查和对本部门业务工作的分析研究,确认信息系统近期和远期应用目标的可行性;论证项目的投资规模(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力资源的投资),编制预算,并估计实施后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论证几种可供选择的实施方案,确认技术上的可行性,确定最终方案;编制项目初步实施计划,确认实践上的可行性。

2.3系统开发工作流程

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设计是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基本上可分为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子系统设计及系统评价等3个方面,在对信息系统各项评价结果基本满意的基础上,可对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进一步的扩展与优化。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

图1基于原型法的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设计基本流程(略)

Fig.1Stepsofdesignofurbanopenspaceinformationsystemwithprototypemethod

3总体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为全系统确定了整体框架和结构,它是系统研制工作的核心和系统开发的依据。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流程如图2。

图2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流程(略)

Fig.2Stepsofgeneraldesignofurbanopenspaceinformationsystem

3.1用户需求调查分析

用户需求调查分析是对用户现行业务运行管理系统的现状和用户对系统的要求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是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准备阶段。用户需求调查分析要弄清楚包括潜在用户在内的所有用户对系统的功能、数据内容、应用范围等方面的要求,并详细考察用户原来的业务范围、工作流程以及部门之间的分工和相互关系等。

3.2系统逻辑设计

在用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逻辑模型,即确定系统的功能。逻辑模型的基本成分是逻辑结构、子系统划分和子系统功能分析。逻辑结构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和人员等。硬件主要指信息系统运行的设备环境,包括计算机、输出输入设备以及网络;软件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主要指计算机操作系统如WINDOWS系列,UNIX,LINIX等。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的应用软件主要指遥感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如CAD,ERDAS,GeoWayImageStation,EPSCHECK,ARC\INFO,MapGIS,SuperMapGIS等。它们可以实现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存贮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成果生成与输出等功能。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存贮城市开放空间的各种数据信息、城市的各种相关社会经济信息等。人员包括系统设计开发人员、系统运行和维护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最终用户。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图3)包括专题信息子系统和应用信息子系统等2个一级子系统。专题信息子系统主要用于某一专题信息的管理和应用,并将获得新的信息数据返回城市开放空间信息数据库,进行必要的信息数据库更新与维护。具体而言,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的专题子系统包括绿色开放空间信息和灰色开放空间信息等2个二级子系统。绿色开放空间信息子系统包括绿地信息、园林信息和水体信息等3个三级子系统;灰色开放空间信息子系统包括对外交通空间信息、对内交通空间信息、广场信息、未绿化的闲置空地信息等4个三级子系统。绿地信息子系统用以处理城市开放空间中与绿地相关的信息数据,它可以实现城市开放空间中绿地的布局分析、规划分析,并可以预测城市绿地布局对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乃至城市巨系统造成的生态后果,从而为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乃至城市整体规划中的绿地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园林信息子系统用以处理与园林相关的信息数据,分析园林规划的各种可能性,进一步分析园林布局变更造成的生态影响,为城市园林设计提供一定参考;水体信息子系统用以分析水体质量及其对开放空间环境质量的影响,并根据现实数据预测未来时段水体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及对开放空间环境质量的可能影响,为城市各种水体的管理提供信息和帮助;对外交通空间信息子系统用来进行城市实施对外交通时所需城市内部空间的预测与布局分析,并根据现有的信息数据进一步预测布局的可能后果;对内交通空间信息子系统基于分析现实交通线路状况的基础之上,依据现有的信息数据为未来的对内交通线路布局提供参考方案和相关分析;广场信息子系统用以分析开放空间内广场布局的合理性,进一步提供广场的需求信息,并为开放空间的广场布局提供参考方案;未绿化的闲置空地信息子系统基于各种信息数据分析闲置空地的可能用途。应用信息子系统是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向用户提供有关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查询和运算结果,它将专题信息子系统的运算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综合、分析,得到城市开放空间中某一个或几个因子布局对于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效应,进一步预测其布局改变或者社会经济状况改变对其他因子、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乃至城市巨系统的影响及其生态响应,以最终满足用户需求;可以将最终查询结果或运算结果输出成图。借助大量分布的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的客户端,公众可以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开放空间的各种信息,了解开放空间内正在进行的某一项建设对城市造成的诸多影响,借此也可以提高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图3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组成(略)

Fig.3Thestructureofurbanopenspaceinformationsystem

3.3数据组织与数据库设计具体包括数据库实体设计、标准化设计、软硬件配置、系统开发计划、经费预算和组织实施。数据库是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其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应用、维护管理和数据更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对数据体用非冗余结构定义;在插入、修改和删除冗余数据元素时,数据元素的结构、相互关系和从属性应保持不变;数据独立;保持数据的安全性;系统要保证数据在逻辑意义上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兼容性;要有利于数据库维护以及经常性的组织和必要的数据库操作辅助程序;要便于用户对数据的独立写入、修改、补充和删除;要有不断的扩充和更新的能力。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数据库包括社会经济信息数据、空间信息数据、元数据和其他信息数据等。社会经济信息数据主要属于非空间型属性数据,主要包括开放空间所在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信息数据;空间信息数据主要包括城市开放空间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各类地物的空间分布图等空间型数据及其附属的属性数据等,也包括经过处理的遥感影像数据。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关于数据的质量、内容、条件和其他特性的数据,其在数据的共享中具有重要作用。所有的数据库都可以归结为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元数据库和综合信息数据库。数据的管理模式为GIS管理空间数据、DBMS管理属性数据,并通过关键字段在空间和属性数据间建立关联,这种模式为空间和属性数据的单独处理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能发挥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管理系统各自的优点。

4子系统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详细设计是根据总体设计方案确定目标的阶段开发计划,对子系统进行详细设计,指导子系统的开发[10,11]。子系统设计以对用户需求作进一步的详细调查分析为基础,子系统设计的内容包括:子系统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

4.1子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每个子系统的逻辑结构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和人员。软硬件应根据子系统的功能和规模并兼顾到与其他子系统的兼容来购买,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的系统软件一般采用WINDOWS系列或者国产的LINIX系统,应用软件主要为ERDAS,ARC/INFO系列,CAD及其MapGIS系列软件;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数据库包括社会经济信息数据、空间信息数据、元数据和其他信息数据等;人员包括子系统开发人员、运行人员、维护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最终用户。

4.2系统数据库设计[12]

主要内容包括数据源的分析与选择;数据采集方式的确定;数据更新的技术方法;数据采集前的预处理;数据采集技术要求和技术规定;数据编辑处理和拓扑关系建立;属性项的选择、定义和属性文件的建立,与已有关系数据库的连接;数据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平面坐标的配准、投影参数设置、与国家统一坐标系间的转换;数据接边问题;其他有关问题等。

4.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应具有数据输入、图形或属性信息的查询检索、数据处理与分析、坐标变化和投影转换、图形图表显示或输出以及数据更新等功能,还应针对不同的专题子系统,涉及专题应用和辅助业务管理功能。

4.4系统用户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应该体现友好、方便、快捷的原则,采用汉化的菜单式用户界面,用户只需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实现相应的功能。具体地,在系统维护管理、操作等的用户界面应该具有用于数据库维护与管理的数据输入与修改模块、数据查询模块、图形查询模块、运算结果的输出包括图形打印模块等,而在面向公众的用户查询界面和前者相比减少了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模块,数据的输出模块的功能也相对简单,其他基本相同。

5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评价

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评价是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对信息系统进行功能和效益评定,基本做法是将系统的运行和预期目标进行比较,评价主要包括以下项目[11,13]:系统效率评价、系统可靠性评价、系统的可扩展性评价、系统的可移植性评价、系统效益评价等5个方面,信息系统评价可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5.1效率评价

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指标、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均是系统效率的反映。初期的评价主要为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可以实现,是否可以满足用户的各项需求,所提供数据的质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设想;然后根据信息系统设计方案中系统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体系进行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效率的评价。

5.2可靠性评价

可靠性评价主要考察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在运行时的稳定性、系统的数据文件和程序是否妥善保存以及系统是否具备后备开发体系等,并要进一步评价系统运行期间出现事故的可能概率、信息系统出现事故后的自我恢复状况、系统事故恢复后继续运行的稳定性等。此外,还要评价信息系统出现事故后对运算结果的处理状况,特别是对数据库文件的处理结果。

5.3可扩展性评价

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基于原型法的设计思想,系统功能模块的开发是基于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设计思路进行的。首先开发出一个功能简单的信息系统,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增加其他的功能模块,完善系统的功能。在已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增加其他的功能模块时,不需要进行大的改动或者不影响整个信息系统的结构,不会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是对城市开放空间新型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5.4可移植性评价

可移植性是包括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在内的所有信息系统是否具有开放应用价值的关键指标。可移植性要求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不仅能在本机上运行,而且还可以在其他型号的机器上稳定运行。要实现此功能就要求系统的设计必须基于国家标准规范或通行的标准进行,以保证软硬件、数据的匹配和共享,这也是不同城市的开放空间信息系统之间实现连接、数据共享的重要保证。

5.5效益评价

开放空间设计论文第2篇

1.1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原则是在进行边缘空间设计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及生理需求。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之前,要对使用者进行充分地了解,进而为使用者设计出舒适、休息的交流空间。

1.2整体性原则

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被规划为不同的区域空间,这些区域空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就需要边缘空间来进行协调解决,因此,公园绿地与其它城市用地之间就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这种整体性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第一,公园绿地自身的统一。边缘空间归属于公园绿地,因而在设计时要在设计思路、风格等方面与公园绿地相统一。第二,与城市外部环境统一。公园绿地属于城市公共环境的一部分,因而在设计时要保持整体性,整体性的实现就要依靠边缘空间来协调,保证空间过渡的自然性。

1.3生态性原则

对于公园绿地及城市环境来说,边缘空间起着保护其生态系统的作用,而且公园绿地所具有的生态功能也需通过边缘空间传递出来,因此,在进行边缘空间设计时,一定要坚持生态性原则,充分利用边缘空间周围的自然环境,降低对原始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另外需要使用材料时,要选择环保型材料或者可再生型材料。

1.4文化性原则

每个城市都有着自身所特有的文化,公园绿地属于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设计时也要充分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尤其是大众文化部分。边缘空间起着连接城市与公园绿地的作用,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信息,并通过恰当的方式将文化表现出来,让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体会文化。

1.5层次性原则

公园绿地在空间结构上应该具有层次性,体现在纵向及横向2个方面,纵向的层次性是指边缘空间内部层次的变化,而横向的层次性是指边缘空间中各个小的空间部分层次性。除了空间结构上具有层次性外,景观也要具有层次性,景观植物的高低错落等就属于景观层次性的一种,因而在进行边缘空间设计时要注意景观设计的层次性。

2不同类型开放性公园绿地边缘空间的设计方法

2.1与居住用地相邻的边缘空间设计方法

在设计这个类型的边缘空间时,要充分考虑居民区内的私密性要求,以免居民的生活受到打扰。一般来说,与居民区相邻的公园绿地使用者大多数是居民,因而设计时除了要满足人们的私密性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便捷性与安全性要求。具体设计时,要进行必要的空间划分,以便将交通人群与休闲活动人群区分开来,可采取的形式为水体、植物绿化等。

2.2与商业用地相邻的边缘空间设计方法

一般来说,城市居民及商业人群都会集中于商业用地范围内,因此在设计边缘空间时,要设置出入口、休闲娱乐区、外部通行区等。这个类型边缘空间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人们提供休息的场所,因而在边界形式上要采取绿化、辅装变化等形式。另外,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驾车到达商业用地,因此边缘空间中还要具备足够的停车空间。

2.3与城市道路相邻的边缘空间设计方法

当公园绿地建设在城市道路边缘时,很容易受道路的影响,进行边缘空间设计时,要利用边缘空间形成隔离区,将噪音、污染等要素隔离在公园绿地之外,使公园绿地内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隔离区的设置以植物或者地形的营造为主。

2.4与城市文物古迹相邻的边缘空间设计方法

在一个城市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文物古迹,这些文物古迹中蕴含着优秀的城市历史文化,因此,在进行边缘空间设计时,要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并通过恰当的方法将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表现出来。文物古迹自身具有比较厚重的历史感,因而在设计边缘空间时要轻松、自然,使文物古迹的厚重感能够得到缓解,增强人们对文物古迹观赏的兴趣。

3结论

开放空间设计论文第3篇

公共空间的使用者按年龄分为老人、孩子和成年人。老人身体的抵抗力和活动能力较低,主要白天活动,活动主要是健身、跳舞、带孩子玩、下棋、聊天、打牌、遛鸟等,舒适是他们最需要的,同时,可达性也会影响老人的活动范围。老人对公共空间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早晨、早饭后和下午。孩子,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去认识和发现一些新鲜事物,喜欢和同龄儿童一起玩耍;但儿童对设施使用持续的时间较短,同时,由于儿童对自身状况认识不清,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其活动必须有成年人看护,同时在设计中,避免设置可能产生危险的设施;儿童对开放空间的要求主要是设置有吸引力的游戏设施。成年人,成年人对开放空间的使用主要是在上班前、下班后和节假日,由于成年人精力与身体状况较好,其能参加的活动类型也较丰富,时间也会相对较长。主要从事的活动为球类、竞技类。

2衡量公共空间好坏的标准

良好的公共空间首先要满足基本的要求,比如安全、可达性、规模尺度等等,除此之外,良好的公共空间还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2.1吸引人、有活力。

活力是一个城市精神状态的象征。公共空间中聚集的人越多,空间设计的越好。如何吸引人来开放空间活动,要求公共空间必须功能多样,能从事各种活动,要求开放空间用地能够兼容一些留住人的用地类型,如商业、金融、办公等用地。金融办公大楼中的年轻人,可以在午间休息的时候来公共空间进行休息。

2.2环境优美、舒适。

在其他外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们更加喜欢环境优美的公共空间。在夏季,喜欢绿化条件好、有水的地方。这些绿化、水体能够营造局部小气候,降低局部的气温,更加适宜人们从事户外活动。在冬季,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非常重要。在冬季,人们更加喜欢在温暖、无风的地方活动。

2.3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

公共空间应该做好功能规划,可采用公众参与的方式,鼓励人们对规划提意见,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公共空间应该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使用要求,尽可能丰富空间类型,使不同人群都能够在公共空间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吸引不同人群来此休闲娱乐。

2.4精细化设计。

良好的公共空间应该做到尽善尽美,应该对空间进行充分的推敲。虽然公共空间为了追求空间效果会营造一定的高差,但公共空间中应该进行无障碍设计,能够使轮椅顺利通行,鼓励行动不便的人群来此活动。公共空间中设施小品的设计、步行空间、交往空间等的设计都应该力求精细,考虑到人们的使用方便,鼓励人们停留。

3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

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可以从整体和细节两个方面来着力。整体的方面是指整个开放空间的规划布局、设计等,细节方面是指公共空间的细部设计,细节的设计往往决定了空间设计的成败。

3.1公共空间的整体规划布局

在整体的规划布局中,公共空间首先要有一定的功能规划。老年人有经常使用的健身设施、休闲设施;儿童喜欢的游乐设施;成年人喜欢的球场、广场。除此之外,公共空间应该能够融合不同功能的城市用地类型,进一步的吸引人们来此驻留。其次,公共空间应该有良好的色彩、风格和界面设计。色彩风格的设计应该充分发掘本地特色,与当地的气候、人们的审美习惯相一致,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植物配置以本地的植被设计为主,多种植乔木灌木,避免大面积的草坪。同时,要关注公共空间四周的界面设计,使得使用者在使用公共空间的时候,能够欣赏到周边丰富的边界轮廓线,鼓励人们停留。最后,公共空间应该以场所精神的营造为目标。塑造一种城市精神,使人们在公共空间活动的时候,潜移默化的提高了自身素质,使人们感觉到自己是城市的一部分,自己有责任为的城市更加美好增光添彩。

3.2公共空间的细部设计

3.2.1人性化

以人为本的进行设计,不单纯的为了追求气魄、构图,去做轴线、图案。公共空间应该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营造小尺度的空间,能够吸引人来此活动、交往。人性化的设计要做好前提的调研,深入了解当地居民对公共空间的使用状况与需求,分析潜在的原因与依据,为规划设计提供支撑。同时人性化设计要做好公众参与,保证公共空间的开发规划在实施之前,充分考虑了当地居民对规划提出的意见。

3.2.2地域性

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应该引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元素,将城市历史文化元素添加到城市的公共空间中,使我们在公共空间休闲娱乐的时候,还有机会去体会古人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教育儿童体会古人的智慧与财富,同时在历史文化元素的引入能够增强城市特色,缓解现代建筑的盛行造成的“千城一面”现象。

3.2.3设施

设施是指满足人们在公共空间进行活动而设计的构件,重点是游乐设施和休息设施的设计。游乐设施是吸引人来此活动的依据,老年人喜欢下棋、打牌,就应设计适当数量的桌椅,还有很多老年人喜欢跳舞,设计足够规模的场地就能满足需求,年轻人喜欢球类,就设计若干个球场,这能够吸引到附近的年轻人来此活动。休息设施同样重要,在合适的位置,如在树荫下、绿化带旁边要设置足够的座椅,同时也可以利用花坛的四周、台阶等常见的设施作为休息的座椅。

4结语

开放空间设计论文第4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无障碍设计;规划设计

1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在设计中,总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很多优雅的景观公园过于深远宁静,致使老年人迷路;许多迷人的休闲广场却有着可怕的交通干扰,致使老年人不易到达并处在危险之中,如武汉市的洪山广场。大型步行街街道充斥着过于放肆的商业广告,噪声和拥挤也无处不在。这些都是源于对老年人缺乏关注,对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精神需求都考虑很少的缘故。

在政府法规中规定了在城市空间设计中必须考虑无障碍设计原则,例如“残疾人通道”,“盲道”等,这是人性化建设城市的表现。但是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城市空间的建设中如何灌入“老龄意识”,却没有得到设计者的足够重视。某些城市热衷于兴建作为城市景观形象标志的中心广场,强调的是纪念性、展示性和形式美。而与老年人生活贴近的市民社区小型广场,街心公园等真正以休闲活动为目的的建设却很少有人过问。老年服务设施缺口较大,老年人的休闲场所少且选址不妥,环境不佳等问题凸显激烈。在武汉市城市道路的交汇处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车来车往的马路边安全岛上,一群中年妇女一起练习健身操,这样的条件下,不仅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交通,而且显得场合混乱。

由此可见,倡导“为老年人设计”和回答“如何为老年人设计”就显得相当迫切。

2创建适宜老年人的开放空间设计

2.1老年人公共休闲场地的设计原则

2.1.1动静结合的原则

老年活动区宜分成动态活动区、静态活动区。动态活动区以健身活动为主,可进行太极、跳舞、扭秧歌等健身活动。活动区应有大树及休息设施,如结合亭、廊、花架、座凳等,以利于老年人活动后休息。静态活动区主要供老人们晒太阳、下棋、聊天、观望、学习等,可利用大树荫、廊、花架等,保证夏季有足够的遮荫,冬季有足够的阳光。动态活动区与静态活动区应有适当的距离,但亦能相互观望。

2.1.2层次多样化原则

针对老年人的集体活动、小群体活动和个体活动的多重需要,老年人活动场地应按等级设置,积极地为他们创造公共性、私密性兼备的层次丰富的交往空间。一是集体活动空间。前面提到的动态活动、静态活动都属于集体活动;二是小群体空间。有些老人喜欢同趣味相投的三五人一起活动,这样就应为他们提供一个相应的小活动空间。小群体空间不宜过大,空间应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不宜封闭,有一定的遮荫以及坐憩处。三是私密空间。有些老年人喜欢独坐不愿被人打扰,希望有自己的私密空间独享其乐。所以在公共绿地中设置一些个人的、相对安静私密的空间也是必要的。

2.1.3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原则

老年人虽然是公园的活动主体,但混龄活动使老年人更感到有活力,社会参与感更强,因此设计上也要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的需要。在老年人活动场地附近增加一些儿童活动设施,两者紧密靠近布置却有着许多好处:一是增强老年人活力,儿童天真活泼的稚气可使老年人消除孤独感。二是老年人有爱幼心理,通过与儿童多种形式接触,情感交流,对儿童智力发展以及道德品格的熏陶有很大影响。在我国,低龄老人帮子女培育第三代是相当多家庭存在的现象,也是“老有所为”的一种体现,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

2.1.4无障碍设计原则

老年人无论在肢体还是在感官方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诸如行走不便、动作迟钝、观察辨别能力差等,这些使得老年人对周围环境反映能力和适应能力逐渐下降。在行为上表现为对台阶,楼梯等设施使用感到不便,穿越道路时慌乱、紧张。因此在公园设计中应考虑实行无障碍设计。尽管目前户外环境的无障碍设计已有所考虑,但普遍认识还不够。主要表现在把户外环境的无障碍设计简单的认为就是增加残疾人专用坡道。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还应包括铺装地面、建筑出入口与过道、休息设施、标识物、绿化等所有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许多细节设计上。

2.2老年人活动场地的细部设计

2.2.1步行空间

(1)坡道与台阶。因为有些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需要以轮椅代步,因此地面就不能有台阶等障碍物而需要用坡道解决地面的高差问题。坡道表面应进行防滑处理,表面不宜覆盖地毯之类的纺织物,因为一旦浸水或沾有污物后,就特别滑。为方便步行困难的老人以及轮椅使用者上下坡道使用,坡道上往往需要安装防跌落的保护设施——扶手。

(2)地面铺装。表面应选用有弹性、防滑、不易脱落损坏并易于清扫的材料。像砖块、沙子及圆滑石头铺砌的路面一般容易使人绊倒、滑倒,不适于大面积铺装。老年人行走的地面应保证有一定的粗糙度,以使轮椅的轮子、拐杖、助行器等能贴牢地面而不易于滑动。地面还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免雨天打滑。

(3)环境可识别性设计。由于视力和记忆力的衰退,老年人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加强环境的可识别性,在环境细部的处理上可以设计比较醒目的标志牌。在道路转折处、出入口处安排有明显特征并有吸引力的特征物,如简明的路标、导游图、指示牌、雕塑、置石、高大乔木等等来加强老年人对环境的可识别性。

2.2.2坐息空间

坐息空间设计时,首先应考虑座具的平面构成,尽可能符合老人们聚集和交谈的需要。一般来讲,半封闭的空间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多凹型、凸凹两边形、弧形等形式的内向形空间,均能促使老年人亲密的交往。这些形式的座位可以形成一个使老人们使用的小空间,产生领域感,满足他们的交往需求。另外,坐息空间的设计还应考虑的重要因素是安全保护、方便舒适和便于集聚交往。坐息空间的位置通常选择在大树下、园林建筑的廊檐下等。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方面考虑,都愿意选择一些位于空间边缘,背后有依赖物的座位,这样就可避免人流从就坐者身边穿过,而带来不必要的威胁感。

2.2.3水体空间

注意安全防护要求,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下降,对安全要求高于年轻人,在设计时应注意老人的安全。水岸线附近应防滑、平坦、有足够的平地面积。垂钓区更为重要,水体近岸处宜浅,桥上的栏杆高度应在90cm~110cm之间。水榭平台应设置栏杆或有靠背的座位。驳岸应可采用自然式驳岸,置石与植物组合,或整形驳岸与植被护坡。尽可能保证老年人即能近水又能安全。

2.2.4植物配置

植物选择应迎合老年人心理特点,越是进入老年,越是对年轻、对热情奔放有无尽的向往,因此,在公园内树种选择时应尽是多选择老茎生花的紫荆、深秋红叶、花开百日的紫薇以及青松、翠竹等,这些植物都可以激发老人们的遐想,焕发其生命活力。还可以结合利用文学艺术、造型艺术、空间艺术等手法创造出丰富的意境。

2.2.5服务性设施

考虑老年人的如厕方便。调查发现,大部分老年人在公园活动时间较长,加上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腿脚不便等原因,公园绿地中的公厕、洗手间必不可少,且要布局合理。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体育设施如单杠(高度宜低)、压腿杠、球网、乒乓球台等的配置,以满足老年人的锻炼需求。更为人性化的布局还有可考虑宣传栏或其它展出场地的设置,展放一些报纸、科普知识、老年人保健知识,必要时为可为老人搞展览互相品评等。3建设适宜老年人的城市开放空间具体措施

(1)政府部门应该增强积极应对老龄化重要性的认识。根据相关规划,保障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建设适宜老年人的公园绿地。设计者也应按照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来规划和建设属于他们的公共休闲环境,充分弥补年老者减退或丧失的各种机能,改善当前公共空间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和不足,创造适合老年人休闲生活的空间。

(2)适宜老年人的公共休闲空间的良性发展,需要有完善的规划规范法规作为引导和保障。然而,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我国现行的公园设计规范、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等方面还没有得到认真地对待。因此,应把建设适宜老年人的公共休闲空间的写进规范、条例与标准,在制度层面上对此予以保障,来适应我国城市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需要。积极完善建设适宜老年人公园绿地建设的政策保障。

(3)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建设适宜老年人公共休闲空间的扶持力度,公园建设投资纳入各级政府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创新机制,按照物质利益原则,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建设适宜老年人的公园。

(4)还应规范公共休闲空间的管理。开放绿地的建设,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旨在造福老百姓,但不合理的管理使得公园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因此,规范化的管理还需引起我们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4结束语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关注设计中的老龄化问题体现了全社会对老年人和弱势群体的关爱,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道德准则,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更应该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今,我国城市开放空间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让“关注老年人,关注弱势群体”不仅是一个口号,更应该成为一种全社会的行动。

参考文献

[1]孙樱.城市老年休闲绿地系统需求分析与建设对策[J].资源科学,2003,(3).

[2]胡仁禄.老年居住环境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3]田志峰等.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及启示[J].北华大学学报,2005,(6).

开放空间设计论文第5篇

1.1柔性边缘在空间中,人们更喜欢停留在空间的边缘,显然是因为处于空间的边缘为观察空间提供了最佳的条件,为人们提供了安全感。而开放空间则有着模糊的柔性边界,既非完全私密又非完全公共,形成开放空间特有的流动状态,强调空间功能与学生行为可以有机互动、相互渗透、融合和贯通,使学生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更加轻松自在,加强了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互动。

1.2吸引力小学建筑的开放空间,是孩子们在课余时间最愿意待的场所,在获取知识之余,也可以开心地玩耍。开放空间,是学生们的聚集中心,是人流的聚集点,并成为象征意义的交通枢纽。既然是人流的中心,则必有活动的发生,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好奇心重,他们会关心正在发生的事情,吸引他们参加到其中,有活动发生从而吸引活动的发生。

1.3灵活性灵活性即空间的易变性,小学建筑的开放空间更应具有这一特性,以保证最有效的利用。用灵活性的手法解决空间连接问题,自由的隔墙或是灵活的家具组合将空间划分开来,灵活的过渡、转换,形成松紧适当、独立又相连的空间。

1.4多样性开放空间多样性涉及平面、空间的布局、色彩材料等方面,保证开放空间的新颖及个性,避免简单的传统设计。要具备儿童团体的活动空间,同时也应提供儿童个人单独的学习、休息和自我思考不受外界干扰的安静角落。开放空间的多样性、多功能性,才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儿童在不同时间的需要。

2.开放空间类型及设计

小学的教室多是班级分隔明确,班级之间的交流较少,下课之后也只有窄小的走廊作短暂的交流,不利于儿童交流沟通和他们身心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校园建筑中应设置开放空间,让孩子们有更多的自由度。在小学校园建筑中,开放空间的类型很多,如建筑的走廊、中庭、露台、屋顶花园等。在开放空间中,有很多灰空间的应用,介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亦内亦外、内外相互渗透、时敞时闭的不定性空间,含有室内和室外的两种空间性质。

2.1建筑门厅空间小学校园建筑入口空间也即门厅空间,作为进入教学楼的第一空间,往往能够带给孩子最直观的空间感受。门厅空间是室内外空间的连接点和分界点,室内外相互渗透、融合,同时联系各个功能空间,是建筑空间中最为活跃、最有魅力的空间部位。门厅空间主要功能为人流的集散,学生们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课余休息,但是小学建筑入口门厅空间有着自己更为独特的方面,深入的考虑学生们日常学习和活动的特点,可以为孩子们创造出不一样的空间。在出入口的门厅中设置合理的高差,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成为临时的舞台,为孩子们的课间生活增添色彩;与楼梯结合,既是交通空间,也是交流空间;大台阶的设计,可以作为孩子们的游戏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图1);也可以在门厅处放置公告栏,布置学生们的作业展,活动的同时也能进行学习交流,在不知不觉中汲取知识;在门厅空间中也包括一定的休闲区域、植物观赏区域、等候区等小空间,精心设计在大空间中的小空间避免了空洞和间隙,提高了空间的活力。例如在史家小学的入口门厅,将绿化、水体引进室内,增设了展示、洽谈、游戏等设施;地板、柱子明亮的色彩,同绿色植物、水体在一起,让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倍感轻松;三层通高处理,空间更为开阔,学生的心理更为放松,为学生交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图2)。

2.2底层架空空间底层架空空间是开放空间的另一种类型,在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的今天更有意义,不仅能够在有限的用地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场地,同时还能起到改善校园空间环境的作用,位于建筑底层的开放空间与地面环境最为接近,能够丰富建筑的外部,赋予建筑明确的形象特征,加之绿化草地,如果适当地引入水体、小品等,使架空空间与室外的自然环境有机融合,使人在架空层内也能体验到自然的亲切感,为学生们提供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所。这种大面积的有顶空间,同时使室外活动场地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扩大的室外场地,让学生们即使在下雨天也可以轻松自在的活动。

2.3廊空间廊空间是小学平面流线设计的重点,它是建筑内部的功能和流线设计最容易出彩的地方,走廊既是连接各教室和辅助用房的空间,同时也被设计成为了学生交流和休闲的公共空间,它的尺度和形态各异,相互穿插,我们从小学建筑的实际使用看到走廊作为公共开放空间的利用率是很高的,也是学生们聚集交流活动的主要空间。走廊空间可以有很多种类型,如在朝向活动场地的外廊,通常将其加宽,如此便可以有更开阔的空间,有更多的地面交往行为可观赏,走廊的扩大同时也能满足课间大量同学的聚集行为;平面设计中错动连接会出现较大的交通面积,几个教室之间设置没有半围合的空间,从而产生更为宽阔的开放空间,在其间我们可以作为图书角、交流学习角等(图4);在国外,开放式教育更为成熟,时间也更长,所以有很多将教室和走廊之间的墙去掉,或改为活动墙而形成融合型走廊,同学们互动交流,也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更多的灵感和方法(图5);视野开阔的户外长廊也是廊空间的一种,在这里,孩子们放松心情、开阔眼界、饱览周围空间,如无锡太湖新城小学的室外长廊,将绿化与水体引入孩子们视野,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增强与外环境的互动。

2.4活动平台小学建筑的活动平台是指在地面以上的供学生活动的开敞或半开敞空间,与阳台相比空间更为宽敞,公共性更强,弥补了楼上学生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是休息、交流和玩耍的重要场所。活动平台的设计应该与室内空间有一定的联系,避免孤零零的,不仅扩大了学生的活动范围,同时也把光和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平台与室内空间的融合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加强了学生之间及其与环境的互动联系。活动平台有很多的方式,例如,在建筑创作时也可有意识地让建筑体量高低错落,则每层楼的屋顶都可成为活动场所,学生们不用下楼也可以有宽敞的活动空间,当大片屋顶成为活动平台时,可以视为广场空间,可以布置一些景观小品等,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图7);同时在平面设计中,教室的交错布置,可以为班级设置一个公用的阳台,既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公共的活动场地,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室外环境的接触,成为孩子们课间的一片乐土(图4)。屋顶花园作为典型的顶层建筑开放空间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当代校园建筑中,对于顶楼的学生来说,上屋顶比下楼更方便,屋顶空间如果能合理利用,也能成为良好的活动平台。因此屋顶平台的设计应该适宜人的停留,增加吸引力,注重与室内空间的结合。把平屋顶设计成可上人屋面,既丰富了空间层次,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共享环境。例如台湾光隆小学,充分利用屋顶空间,布置精心的绿化,使得空间的层次感更为丰富(图8)。

3.结语

开放空间设计论文第6篇

|文史论文|学英语|范文|论文先生网社区|强力推荐!本站与百度合作新开频道>>>>论文知道

最新公告:没有公告

会员登录--会员注册--会员中心

|

艺术论文首页

|

美术论文

|

戏剧论文

|

舞蹈论文

|

音乐论文

|

电影艺术论文

|

电视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先生网>>艺术论文>>电视艺术论文>>正文

开放的演播空间

作者:admin2008-5-2619:13:17

开放的演播空间秦建伟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的中国电视业经过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电视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不论高度时效性的新闻类节目,还是综艺娱乐性节目......优秀的制作与精美的包装,再加及节目主持人充满智慧的语言都对节目的收视率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需要制片人(导演)主持人(演员)

-

开放的演播空间

秦建伟

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的中国电视业经过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电视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不论高度时效性的新闻类节目,还是综艺娱乐性节目......优秀的制作与精美的包装,再加及节目主持人充满智慧的语言都对节目的收视率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需要制片人(导演)主持人(演员)摄像灯光美术设计音响编辑技术等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整个片子的制作,演播室空间美术设计也是其中人非常重要的一环。

美术创作人员在得到一个演播室空间美术设计的任务时,酝酿最初的想法和形象化的概括,抓住对设计的独特理解,逐步形成它所塑造的演播空间外部形象的具体想法和意向.意在笔先,避免机械地按照节目规定的空间提供一般化地环境设计,才能提炼与节目有内在联系的造型因素,使空间成为一种潜在的语言,创造出仅靠人物语言动作无法充分表达的深遂意蕴。

在这里,我暂把演播室空间的设计分为六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假定的空间

假定性系美学概念之一,假定性是一切艺术创作所共具的属性,空间艺术中以抽象象征虚拟引喻,间接表现艺术的时空感。

演播室的空间也可以是一个假定的空间场景,通过不确定空间的指定性,体现节目风格,例如:凤凰卫视的“杨澜工作室”,是一档以讲述历史长河中种种发人深省的故事、轰动的事件、才子佳人的传奇,回顾历史,给人以启迪的栏目.,整个节目开始摄像机由上自下,由右向左缓缓移动,象征历史文化的罗马石柱屹立在运动着的蓝天白云下,每一个柱子的中间都有一个电视屏幕,不断播放着珍贵的历史资料,主持人从柱子间慢慢走进镜头讲述一幕幕动人的传奇故事,这个假定的空间定位在一个变化的历史长廊中,把一个古老的历史废墟景象搬到演播室,在这样一个时空交错的环境中,让观众能更好地去了解过去的各种历史。

二情感空间

不同类型的节目体现出来的感情基调是不相同的,一般节目的开始往往通过一段音乐,几组画面,几行字幕,就可以让观众了解整个节目的风格,环境的设计同样也从背景到环境空间道具无不体现出某种特定的情感用语。亚洲卫视的[V]频道,几乎所有演播室的空间设计,都采用极度夸张的色彩,奇异的道具,再加上主持人新潮的发型及服装,体现出先锋音乐的存在空间,在这样的气氛中,肯定不会有严肃的故事发生。

三交互式的空间

谈话式的节目中,演播室的空间设计目的是让主持人与观众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迅速沟通,调动情绪,让更多的观众融与节目中进行参与。“实话实说”栏目,演播室为圆型空间,观众嘉宾主持人三者在同一对等空间,摄像分布其中,主持人在观众嘉宾中来回穿插,打破了空间的两面或三面的传统组成结构.这种开放的空间构架,能更加轻易地调动观众的参与情绪,让主持人有更多的发挥余地。

从这一点来说,演播室空间的美术设计,已不是简单地独立出现的,它是通过空间这个媒介与节目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搞装饰装修的设计人员,在搞电视演播室的空间设计时,为什么显得有时力不从心了。失败的设计只能体现在独立的空间变化,独立的背景空间,与节目本身相差甚远。

四空的空间(通用性演播空间)

一些演播室不需要一个特殊的环境场所,关键是画面的整体和清晰,再配置简单的道具,这种布景也称为通用性演播,常用中景和近景,全景仅仅起到穿插作用。例如:凤凰卫视的“铿铿三人行”栏目,整个演播室只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幕布,以此体现“人生大舞台”“幕后休息室”的意象,以再简单不过的背景突出节目调侃诨谐的风格,是典型的后现代舞台风格,把三个人物放在一个简单的中性背景中,人物和人物之间的性格更加突出,这种空的空间设计可以使观众唤起某种形象感触,也就是所谓的形象联想,形象联想也就是设计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契机,是塑造形象的基准。

五装饰性空间

如果是中性节目,不需要表明人物的特定环境,只需要有一个优美的背景来提高画面的艺术欣赏性,比如:音乐舞蹈节目杂技表演节目就需要在通用性的空间背景基础上,给予特意的精心设计,这也称为装饰性布景。这种装饰性空间场景,要考虑演员上下场的变化,利用色彩空间的变化,传统或现代的图形变化使节目本身更加充实漂亮,甚至可以利用机械装置增加演播室的空间变化,让节目更有可看性。

六虚拟空间

电视的发展总是伴

开放空间设计论文第7篇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交往、游憩等社会活动品质的要求提高了。原有公共开放空间类型不能满足现代人对开放性、多样化生活的追求,建立开放的、多层次复合的公共空间势在必行。因此,城市公共开放型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就更重要了。

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1国外研究概况

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城市滨水地区的设计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城市滨水地区开发在理论上才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一阶段,西方国家掀起了城市复兴的高潮,对滨水地区开发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

1980年前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欧美国家先后对本国许多城市废弃的滨水区进行了再开发活动。1988年霍依尔(Hoyle)等主编的《滨水区更新》,首次对全球滨水区再开发现象进行全面分析[1]。1996年,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的“滨水区中心”出版的《全球城市滨水区开发的成功案例》收录了39个详尽案例,同时介绍了其他91个建设项目。1997年,出版《城市滨水区开发》主要收录了北美地区的滨水区案例。1989年成立的“全球水上城市中心”出版的书籍更被称为是“滨水区规划师言论荟萃”[2]。同一时期,日本也掀起了滨水区开发的热潮。1988年出版《滨水景观设计》是研究成果之一[3]。

1.2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城市滨水区开发形成对比,国内城市滨水区开发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有关城市公共开放型滨水区景观设计的专项学术研究并不多见。20世纪90年代,国内城市开放型滨水区项目才增多了。《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是国内比较早的系统介绍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的书。书中介绍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动因和基本原则,国外滨水地区开发的实例,并对实例进行研究和分析[4]。王建国教授编著的《城市设计》,也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提到了城市滨水区的概念、历史发展、设计原则等,并以芝加哥河滨水区城市设计和宜兴团滨水区城市设计为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5]。在国内,大量关于城市滨水区研究的成果也以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以及期刊的形式发表。

2 相关概念

2.1城市滨水区

滨水地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6]。它在城市中具有自然山水的景观情趣、公共活动集中、历史文化因素丰富的特点和导向明确、渗透性强的空间特质,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

2.2城市开放空间

关于开放空间的概念范围,国内外说法不尽相同。林奇教授曾这样描述开放空间的概念,“只要是任何人可以在其间自由活动的空间就是开放空间。开放空间分两类:一类是属于城市外缘的自然土地;另一类则属于城市内的户外区域。这些空间由大部分城市居民选择来从事个人或团体的活动[7]。”

城市开放空间包含生态、娱乐、文化、美学的土地使用方式相一致的多重目标。它担负着提供公共活动场所,提高城市生活环境的品质;改善交通,改变城市面貌;维护生态环境等多重功能,是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活的多重载体。

2.3城市开放空间与滨水空间的联系

现代化的都市,人们渴望享受大自然,城市滨水区其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满足着现代人的生活娱乐需要,这种亲水的公共开放空间对人的视觉、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刺激,启发人们去思考,去想象,让人们体味大自然的丰富与可爱。

3 滨水地区开发存在的问题

滨水地区是城市中主要的开放空间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很多城市都注意到滨水地区开发的重要性。我国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在开发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由于滨水地区规划与城市缺乏有机联系,导致滨水地区的开敞空间与城市其他开敞空间缺乏合理的衔接和过渡,市民无法接近和享用。滨水地区基础设施不全,尤其缺乏亲水设施,很难吸引人群驻足,缺乏对人使用需求的考虑。这些问题都是城市滨水区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

4 公共开放的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

我们应该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正如凯文・林奇指出:“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城市的区域、标志、节点、边缘、道路来体验城市。”城市的滨水区开放空间也一样,应该有自己特有的景观要素和开放空间。我们应该在滨水区建立共享的原则、道路通畅性的原则、亲水性的原则及观赏性的原则等等。

4.1共享性原则

滨水区往往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最能反映出城市特色的地区,在规划时应确保滨水区开放空间的共享性,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开放空间所配套的项目如游乐、商业、休憩等为大众开放,把滨水区的岸线规划成共享的公共绿地,还给大众。

4.2通畅性原则

滨水区的交通组织十分复杂,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框架下进行有序组织,应注意处理好该地区的水陆换乘,过境交通和滨水区的内部交通以及步行系统和车行系统的关系。为简化交通,应采用过境交通与滨水地区的内部交通分开布置的方法。

4.3亲水性原则

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在使用上亲水是体现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规划时应借助其形态的特点――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可控性,充分利用水资源环境,让人不但从视觉上去认识,还从心理上给人们以享受。

4.4观赏性原则

滨水区开放空间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在规划时,应借助城市设计处理好滨水区公共开放空间整体性和特色的平衡,处理好点、线、面的结合关系,以创造优美的滨水城市轮廓线,激动人心的滨水节点,连续的开放空间及开阔的视线走廊等。

5 结语

城市滨水地区作为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已随着公众对文化、游憩、休闲娱乐、度假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而进入到城市的各个层面。城市本身是个复杂的综合体,要创建亲切宜人和公共开放的城市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应能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和环境特色,要努力创建人性化的空间场所,才能真正做到“以水为源,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规划书讯,规划师[J],2000.3

[2]黄富厢,水都规划开发与城市设计,时代建筑[J],1998(3)

[3]曾茂薇,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学位论文[D],2004

[4]张庭伟、冯晖、彭治权编著,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5]王建国著,城市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M],2004.8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