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电力工程实例(合集7篇)

时间:2023-06-07 15:56:57
电力工程实例

电力工程实例第1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成本核算;建筑施工;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电力企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往往是通过项目招投标方式来获取项目,为提高企业中标率,并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工程项目投标时必须要进行成本核算。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主要是在保证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在工程施工到工程完工的整个过程中,对过程中所有与项目投入和支出相关的费用进行核算和控制。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控制,并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程项目的收益。

一、成本核算概念

在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主要是通过施工过程中所做的工作、生产中的特点以及项目投入和支出的费用等确定的,在实际操作中,电力工程项目的划分要合理,避免因为项目划分过细或者过于简单,而导致成本增加或者成本不好计算等情况的发生。为加强电力施工企业对电力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投入和支出进行准确的核算,就必须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按照工程项目分工的合同内容来进行确定,防止项目漏算或者重复计算等情况的出现。在成本核算时,尽量做到项目按划分合理清晰、费用支出与计算一目了然,并及时更新工程项目成本流水账,以便于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对施工成本进行核算和控制。

二、成本控制

(一)成本控制的原则

成本控制的原则主要分为成本最低原则、全面控制原则以及动态控制原则这三个基本原则,下文将针对这三个原则作简要分析。1、成本最低原则。在进行工程项目施工时,只有成本最低才能够保证企业的利润最多。对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成本进行核算时要仔细对施工过程进行分析,针对能够降低成本的项目进行研究,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收益。2、全面控制原则。全面控制包涵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全过程控制以及施工人员的全员控制。在成本控制时需要依照项目施工的管理体制建立从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成本控制体制,要确定各责任人的成本控制责任,从上到下做好成本控制工作,保证各个相关负责人到具体员工都能够做好项目施工及成控制工作,提高各责任人的成本控制意识。3、动态控制原则。由于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对于其成本进行控制和核算,就必须对这个动态的施工过程进行跟踪和控制,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实际施工中,成本的记录数据与控制理论数据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主要是由于实际过程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成本进行控制,使实际成本与理论成本差异减小,并得出新的成本控制计划,实时对成本进行监管和调整,如此往复便能够对施工成本进行实时的控制。

(二)成本控制的关键

通过对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后发现,要完成对电力工程施工项目进行成本控制其关键在于责权结合和成本项目统一这两个方面,下文将对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和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1、责权结合。在工程项目管理和施工过程中,责任与权利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权利是保证责任施行的前提条件,而责任又是权利得以实现的具体体现。在项目施工成本核算中,相关负责人在使用自己权利的同时,必须要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成本控制逐渐由责任人控制到全员负责和控制,从具体时间段或者区域控制到全过程控制的转变,保证项目成本控制在施工全过程中都处于监督之下。2、成本与项目要统一。由于成本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减低预算和支出,得到较高的收益。因此,在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核算时首先要对成本和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统一,将成本控制落实到过程的整个施工和运算过程中,并对不同的项目实施阶段和过程设置不同的成本预算目标,基于成本预算的特点,对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进行预算,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完成对所有控制项目成本的记录、核算和统计,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项目与成本的统一和完善。

(三)核算流程

在对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项目流程进行核算时,主要遵循以下几个流程来进行,以保证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的核算和质量的控制。1、确定计划成本。计划成本是完成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第一环节,财务部门在对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进行成本核算时,首先会根据工程项目施工设计图纸以及施工所用材料、人工以及材料运输等项目进行成本计算,并以所计算的项目施工费用为基本对项目进行细化,然后将所有的核算数据和明细呈交给上级管理部门;2、动态环境下记录成本。财务部门往往会根据计划成本,依据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来对其成本进行控制。成本控制主要是通过施工流水来进行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负责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账目流水记录,并对各种引起记录与计划成本有偏差的原因进行统计。近年来,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动态成本记录往往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的,而负责人或者具体施工人员作为数据录入和原因查找与处理人员,对成本变动或者起因具有直观的理解。项目竣工以后,项目负责人以及财务人员往往会针对过程记录,来对成本进行核算和印证,并对过程中发生的造成成本支出较高的原因进行查找和处理,动态环境下完成对成本的记录有助于及时查找并纠正施工成本所存在的问题。

三、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实例探究

(一)作业成本法在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中应用可行性分析

首先,由于电力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可以被财务管理部门分为若干个可以控制的小单元加以监控,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对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的核算工作。将施工项目划分为小单元后可以加快各部门对于电力施工项目进程的了解和掌控;其次,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成本核算时,能够直观的得出成本核算的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而更好的对成本进行控制和分析;最后,利用作业成本法可以有效的对电力企业施工项目进行划分和核算。

(二)成本核算模型控制

作业成本法在电力企业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中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本节主要通过作业成本法完成对A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的核算,该核算过程主要包涵以下几个步骤:体系建立、成本对象设计、成本动因归纳以及作业成本计算这几个方面。1、体系建立:首先,根据统计调查法对A电力工程项目的开展调查统计工作,对电力工程项目的成本明细进行调查和研究;其次,对成本调查的项目、成本变化的原因以及成本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进行研究;最后,将整个成本控制体系分为建筑施工工程、设备、安装以及服务几个方面,以便于后期按照分工明细进行控制。2、成本对象设计。通过对A电力工程项目进行研究后发现,成本对象主要分为关键设备(35KV的主变进线柜、35KV的分段隔离柜)、分项设备(如35KV的屋内配电装置以及22KV的屋内配电装置)以及设备系统(如配电装置和主变压器安装及调试)。3、成本动因归纳。成本动因即计划成本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有资源和作业这两个方式,资源方式又主要分为直接对成本产生影响以及间接对成本产生影响这两种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的定义以及核算流程的研究,通过对A电力工程项目的研究发现我姑哦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核算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以便于我国后期在施行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顺利进行,维护我国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天.制造业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实例研究[J].企业经济,2015(06)

电力工程实例第2篇

关键词:电力线路工程;基础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 A

某电力线路工程,全线长度为31.817公里,全线均为双回路架设,新建铁塔76基,其中双回路直线塔为42基,双回路耐张转角塔为34基。本工程基础形式主要是板式斜柱式基础、台阶式现浇基础。本工程全线为双回路架设。导线型式采用双分裂2×LGJ -400/35型钢芯铝绞线;两种地线型号不同,一根复合光纤地线(OPGW),另一根地线为LGJ-95/55型钢芯吕绞线和GJ-80钢绞线。下面谈谈质量保证措施。

1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本工程质量管理实行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制;项目总工程师制定工程《质量计划》,负责监督工程质量的控制、实施、落实情况;专职质检员(即质量工程师)为工程质量的具体负责人;基础工程施工队队长为本队基础施工质量负责人,也是当然的质量监督员;施工队配备质量监督员,均为一级质量监督员,在上岗前,经项目部培训考试,取得资质认定后,签订《质量监督员协议》,挂牌上岗。施工队质量监督员对施工组施工现场的基础施工质量进行把关,严格监督、控制、检查其职责范围内的施工程序的实施;施工组组长为本施工组基础施工质量负责人;施工组质检员为本组施工质量的具体实施者,必须坚持在施工现场负责对本组基础施工的质量进行控制,协助施工队质量监督员和施工组组长搞好本组的质量工作。

项目部在基础工程期间实施的质量监督体系是对《施工组织设计》中质量检查网络的细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由施工队队长、施工队质检员及配备到各施工组的质量监督员完成一级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而由项目部专职质检员、工程部技术人员通过对施工现场100%的检查完成二级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最后通过公司安质部三级质量检查验收,完成质量监督检查的过程。

基础工程最终要通过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通过各质量管理部门的相互配合,通过质量监督检查流程图的正常实施,最终确保实现本工程的质量目标。

2 完善项目部质量监督检查网络

各施工队、组应按上述质量监督检查网络的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质量监督检查的职责,确保项目部质量监督检查的有效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各施工组应配备施工负责人、技术人员、质检人员,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标准得到有效的执行,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各施工队、组应完成100%的一级质检工作,项目部的质量安全监察部完成100%的二级质检工作,公司安质部完成30%的三级质量检查。

3 加强质量监督检查

在施工程序的两个关键点(停工待检点):支模完成后浇制前24小时内和拆模完成后回填养护前24小时内。施工组组长要向项目部工程部汇报,在接到汇报24小时内由项目部专职质检员会同监理人员到施工现场检查基础支模、扎筋、根开尺寸、砼浇制表面工艺质量等,若工艺质量满足要求,则专职质检员和监理人员签字认可,施工程序可继续下一步。

本工程按照规范要求制作试块,试块的制作要严格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从试块的取料、制作过程、制作方法、养护等各方面进行控制,质量监督员应监督好试块制作的过程,试块制作好后签字认可。并负责将试块在做好养护一星期后及时送项目部,通过正常手续填写《试块交接表》后移交给项目部专职质检员。然后由项目部专职质检员负责送试验室进行试验,并取试验报告。

基础回填也是一个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质量监督员应负责监督施工组的回填施工,回填前将基坑内水抽干,回填时按《规范》、《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分层夯实。使得基础回填土满足规范密实度要求。

4 强化专职质检员职责

认真贯彻执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上级领导部门有关质量方面的指示与要求,在项目部的领导下,做好本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

参加开工前的技术、安全交底,明确工程质量要求。

负责监督、检查本项目施工段的施工质量情况,具体负责《作业指导书》和《质量保证措施》在施工中的实施,对查出的事故隐患,立即督促队(组)整改,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5 强化质量监督员职责

质量监督员是施工组的具体质量负责人,是经项目部培训考试合格后认定的质量监督员,隶属施工队管理,在工作上受施工队长分派,但在质量上对施工组负责人、测工和施工人员均有监督指导权责,对施工组在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具有一票否决权,可立即停止施工组的施工,重大质量问题有权力和责任向项目部汇报。质量监督员在工作中的具体工作职责有:

熟悉本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掌握和了解项目部的质量管理模式,服从施工队队长和项目部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努力搞好本职工作;质量监督员应对所管辖范围的基础质量负全部的责任。

在施工过程中认真、仔细、负责的填写《施工程序把关卡》,对每道工序实行把关、签字。质量监督员对工序实行监控,在对每道工序签字后施工组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若项目部专职质检员在巡查中发现质量监督员在施工过程中未履行质量监督程序和在施工质量检查评定中填写方面有不符实际、敷衍了事的现象(如:填写情况不实、填写内容不完善等),则视质量监督员失职,将予以处罚。

施工前检查复核施工队测量情况,在认为没有问题后,才能同意测工分坑,如有问题应通知测工继续复测,直至准确为止。

挖坑后,应复核坑深是否满足要求,如不合格则继续挖坑程序,直至合格后方可同意施工组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支好模后,施工组负责人要认真填写《分坑开挖检查记录表》、《隐蔽工程签证单》、及评级记录表格中的相关内容,交质量监督员检查、复核,检验钢筋规格、数量,保护层,地脚螺栓规格,偏心,大小根开尺寸,模板拼制等是否都满足质量要求,如都满足,在监理人员和专职质检员签字认可后,可转入下道工序施工,否则应重新回到支模工序。

浇制前检查原材料质量、规格是否符合要求,认真填写《材料跟踪表》;检查配电盘、搅拌机、震动棒是否齐全完好;并检查施工负责人是否熟悉施工配合比、塌落度,上料数量是否正确;浇制过程中复核配合比,塌落度及支模尺寸;督促施工人员按作业指导书和本措施要求制作试块,并标明砼标号、级配、制作日期。

浇制后检查养护措施是否得当,养护条件(如温度、湿度)是否适宜。

拆模后检查复核根开尺寸、外表质量情况,并做好记录。在监理人员和专职质检员签字认可后,方可回填养护。

检查回填土是否符合施工规范和作业指导书要求,如不满足则继续监督回填,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监督施工组负责人、测工填写施工记录卡,汇总后在回填后5天内移交项目部。

指导现场施工,做到严格公正。必须坚持在施工现场指导、监督,不得擅离岗位。

及时向施工队长反映施工情况、质量问题,接受施工队队长、项目部质检员、项目部技术员和总工的业务指导。

配合监理工作,及时提供现场资料交监理审查、签字,及时移交现场资料。

在基础工程结束后,对各施工队、组进行经济考核时,工程质量将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指标,对工程质量优良率达到本工程质量目标,达到达标投产标准,争创国家优质工程,达到优良级标准的将给予奖励,对没有实现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将予以重罚。

参考文献:

[1] 马国池.电厂建设工程施工造价管理的探讨[J].电力工程资讯,2013,(05).

电力工程实例第3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1 混凝土的浇筑

1.1.1 浇筑混凝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①分层连续浇筑;

②推移式连续浇筑,不管是采用哪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都应按照顺序依次施工。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应按照如下规范进行:

a.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对浇筑混凝土摊铺厚度的确定不仅应充分考虑实际工程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同时还应合理考虑混凝土的和易性。

b.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层间的间隔时间,将相邻两层之间的间隔时间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内,确保上层初凝之前就应将次层浇筑施工完成。对于混凝土层间浇筑间隔时间超过初凝时间的实际情况,应将混凝土层面按施工缝处理。

目前在建筑工程领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大多采用混凝土的分层连续浇筑工艺,这种混凝土浇筑方式的优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采用分层连续浇筑便于混凝土振捣,能够确保混凝土的浇筑量满足需要;

②有利于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在进行浇筑施工时的温升情况。对于工程量较大或者混凝土浇筑面积大、且浇筑能力有限的施工工程混凝土的浇筑通常使用推移式连续浇筑法。

(2)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确保混凝土拌制和运输符合连续浇筑施工要求,并在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有效降低混凝土出罐温度。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应满足:

1.1.2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的振捣施工是消除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裂缝现象的重要环节。为避免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出现裂缝,应根据相关技术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合理减少混凝土用水量,在进行混凝土浇注施工中进行足够的混凝土振捣操作,采取这些相关措施也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跑浆现象。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操作时,应根据工程要求严格控制振捣深度和振捣时间。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多种,而且很多工程中选用泵送商品混凝土,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有必要进行混凝土的二次振捣施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抗渗质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采用混凝土二次振捣施工还可以有效减少了孔隙和气泡,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保证混凝土的性能。此外,进行混凝土的二次振捣操作可使混凝拌合物即使在坍落度已失的情况下重新液化,有效消除大体积混凝土的粗骨料、钢筋周围的水膜,使这些水分与周围砂浆再次搅拌均匀。

1.1.3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性的建筑材料,由于质地的不均匀性总是容易产生裂缝问题,商品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为混凝土浇注后的养护工作不到位。我国的相关规范对于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如养护方法、养护环境以及养护时间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有效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适度湿润养护,将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内,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实际工程施工中可采用一层塑料薄膜和两层草袋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必要的保温湿润养护,减少表面热的扩散,控制混凝土内外层温差。

1.1.4 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控制

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有效的温度监测控制,有利于为了全面掌握混凝土浇筑快的温升和降温情况。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测温控制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①布置测温点。沿大体积混凝土浇注的高度,在混凝土浇筑块底部、中部和表面合理布置测温点。测温点的垂直间距以0.5~0.8m为宜,水平方向测温点应布置在混凝土浇筑块边缘和中间,测点间距以2.5~5.0m为宜。

②测温控制。合理进行测温的控制,在温升阶段测温间隔时间为2~4h,温降阶段测温间隔时间为8h左右。在进行测温的同时还做好大气温度测量工作。如发现实际施工中温差超过25℃,则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避免温差过大产生温差应力。

2 大体积混凝土应用实例

2.1 工程概况

某热电有限公司80MW供热机组汽机基础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承台板厚1.4m,平面15.5m×7m,汽机机座8m,框架高1.95m,宽1.2m,GIS基础厚2.5m,平面8m×3.45m。筏形基础承台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S6。

2.2 设计要求

汽轮机基础底板一次性浇筑,不允许留施工缝,施工时混凝土温度应

2.2.1 材料措施。采用低水化热矿渣水泥,掺加微膨胀剂补偿温差收缩。

2.2.2 严格控制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2.2.3 控制浇筑温度。降低骨料和水的温度,缩短混凝土运输,卸料时间,入模后及时振捣,加快覆盖。喷雾法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次振捣,消除表面微细裂缝。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温度不超过23℃。

2.2.4 表面保护。气温骤降,混凝土应及早进行表面保护。模板拆除时间除根据混凝土强度外,尚应考虑混凝土内外温差。混凝土表面保护层材料及厚度经计算,试验选定。混凝土内部、表面的温度控制值为:混凝土入模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混凝土表层温度之差≤20℃,新浇筑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的混凝土或岩土之间的温差≤20℃。混凝土表面必须覆盖,控制混凝土的升温和降温速率≤1.5℃/d。

2.3 施工方案

汽机底板体积大、钢筋密、混凝土一次性连续浇筑量大。在满足混凝土施工工艺要求基础上,还需控制温度裂缝、表面龟裂及施工冷缝现象。

2.3.1 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措施。?要求商品砼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同时严格控制砂、石骨料的含泥量。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和高效复合型泵送剂。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混凝土早期养护,表面覆盖塑料布。

2.3.2 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的措施。在混凝土中掺加复合型泵送剂。施工时多次检测混凝土坍落度,不合格不准入模。钢筋绑扎过程中,严格控制上层钢筋保护层厚度。掌握好结构表面混凝土振捣尺度,严禁过振。混凝土搓平之前排出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混凝土表面初凝后,将混凝土表面压实、抹光至少3遍,闭合混凝土表面裂缝。设专人负责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覆盖严密、蓄水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

2.3.3 控制施工缝的措施。有足够的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和捣固机械。机械检修完好,并处于常备使用状态。施工道路畅通、路基坚硬,有良好排水措施,做到雨天正常通车。混凝土的养护。采用蓄水并配合覆盖保温养护。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棉被。养护时间不少于14d,防止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按照规范要求布置测温孔,绘制测温点布置图,在砼浇筑完未覆盖前预埋测温管。设专人按照测温计划测温,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

3 结束语

通过分析,我们对大体积混凝土在电力工程中的施工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对于规范施工技术,保证建筑质量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各部门的施工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规范施工,不允许任何疏漏,只有做到精准操作,精心操作才能打造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电力工程实例第4篇

【关键词】脱硝技术 工艺选择 SCR脱硝 脱硝设计

中图分类号:TG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266-01

1. 前言

我国是以燃煤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其能源构成以煤炭为主,消耗量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6%左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煤耗的增加,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特别是燃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据统计,我国大气污染物中NOx 60 %来自于煤的燃烧,其中火电厂发电用煤又占了全国燃煤的70%。2000 年我国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500万t 左右,按照目前的排放控制水平,到2020年,氮氧化物排放量将达到1000万t 以上。NOx对大气的污染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控制和治理氮氧化物污染已迫在眉睫。燃煤烟气脱氮称为烟气脱硝,脱硝是控制NOx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开发了一系列燃煤烟气脱硝技术,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2. 烟气脱硝技术的介绍

烟气脱硝技术按治理工艺可分为湿法脱硝和干法脱硝。湿法脱硝包括:酸吸收法、碱吸收法、氧化吸收法、络盐吸收法等;干法脱硝主要有: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等。此外,近十几年来国内外一些科研人员还开发了用微生物来处理含NOX废气,成为研究的热点。

2.1 湿法烟气脱硝技术

湿法烟气脱硝是利用液体吸收剂将NOx溶解的原理来净化燃煤烟气,其最大的障碍是NO很难溶于水,往往要求将NO首先氧化为NO2。为此一般先将NO通过与氧化剂O3 、ClO2或KMnO4反应,氧化生成NO2,然后NO2被水或碱性溶液吸收,实现烟气脱硝。

湿法脱硝技术优点:脱硝效率较高;因吸收剂种类较多,来源广泛,适应性强;能以硝酸盐等形式回收NOX,可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缺点是其技术比较复杂,设备容量大不易建造,成本较高,而且易造成溶液的二次污染。

2.2 干法脱硝技术

与湿法相比,干法净化处理含NOX尾气的主要优点是:设备及工艺过程简单,脱除NOX的效率也较高,无废水和废弃物处理,不易造成二次污染。

2.2.1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

SCR脱硝原理是利用NH3和催化剂(铁、钒、铬、钴或钼等碱金属)在温度为200~450℃时将NOX还原为N2。NH3具有选择性,只与NOX发生反应,基本上不与O2反应,所以称为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

SCR法是国际上应用最多,技术最成熟的一种烟气脱硝技术。在欧洲已有120多台大型的SCR装置的成功应用经验,其NOX的脱除率达到80%~90%;日本大约有170套SCR装置,接近100000MW容量的电厂安装了这种设备;美国政府也将SCR技术作为主要的电厂控制NOX技术。

该法的优点是:由于使用了催化剂,故反应温度较低;净化率高,可达85%以上;工艺设备紧凑,运行可靠;还原后的氮气放空,无二次污染。但也存在一些缺点:烟气成分复杂,某些污染物可使催化剂中毒;高分散的粉尘微粒可覆盖催化剂的表面,使其活性下降;系统中存在一些未反应的NH3和烟气中的SO2作用,生成易腐蚀和堵塞设备的(NH4)2SO4和NH4HSO4,同时还会降低氨的利用率;投资与运行费用(投资费用80美元/千瓦)较高。

2.2.2 非选择性催化还原(SNCR)脱硝

与SCR法相比,SNCR法除不用催化剂外,基本原理和化学反应基本相同。SNCR法通过在烟道气中产生的氨自由基与NOX反应,以去除NOX。因没有催化剂作用,反应所需温度较高(900~1200℃),温度控制是关键,以免氨被氧化成氮氧化物。

该法的优点是不需催化剂,投资较SCR法小(投资费用15美元/千瓦)。但氨液消耗量大,NOX的脱除率也不高。目前大部分锅炉都不采用此法,主要原因是:(1)效率不高;(2)反应剂和运载介质(空气)的消耗量大;(3)氨的泄漏量大;(4)生成的(NH4)2SO4和NH4HSO4会腐蚀和堵塞设备。

2.3 微生物法脱氮

采用微生物净化含NOX废气的净化机理是:适宜的脱氮菌在有外加碳源的情况下,利用NOX作为氮源,将NOX还原为最基本无害的氮气,而脱氮菌本身获得生长繁殖。其中NO2先溶于水中形成NO3-及NO2-,然后被微生物还原为氮气,烟气中的NO则直接被吸附在微生物表面还原为氮气。

用微生物进行废气脱硝能有效地脱除废气中的NOX,具有工艺简单、能耗和处理费用低、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要实现工业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1)微生物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要处理大流量的烟气,还需对菌种作进一步的筛选;(2)微生物的生长需适宜的环境;(3)微生物的生长会造成塔内填料的堵塞。

3. 火电厂脱硝工程的工艺选择

通过上述主要脱硝技术介绍可以看出,SCR技术对烟气NOx的控制效果十分显著,它具有工作温度低,技术成熟可靠,易于操作,脱硝效率高等优点,是目前世界唯一大规模投入商业应用并能满足日益严峻环保要求的控制措施,非常适合应用于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脱硝工程。

4. SCR烟气脱硝工程实例

某发电厂二期工程2×660MW国产超临界燃煤汽轮发电机组机组,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严格执行环保排放标准,3号炉同步建设烟气脱硝装置,4号炉考虑预留烟气脱硝装置,配套脱硝工艺为浙江融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并由其设计、供货。

4.1工艺流程

3号炉烟气脱硝装置配置两个脱硝反应器, 一套氨储存、蒸发、供应系统,氨区设计考虑4号炉预留脱硝还原剂供应,烟气从锅炉省煤器出来后进入脱硝进口烟道,在此位置处通过氨喷射格栅喷入氨气与烟气进行混合。含有氨气的烟气进入脱硝反应器,在反应器中完成脱硝反应,经脱硝后的烟气进入空气预热器,经除尘、脱硫净化处理后排入大气。本脱硝装置不设置旁路。

脱硝还原剂氨气是由液氨储罐中液氨经液氨蒸发器加热蒸发产生纯氨气,与稀释风机提供的空气在混合气中混合稀释后,喷入脱硝烟道中。

脱硝装置采用板式催化剂,板间距为6mm,这种催化剂不易堵塞。由于脱硝装置为高尘布置,在运行过程催化剂表面会积灰,需采用声波吹灰器进行定期吹扫。每层催化剂均设置声波吹灰器,压缩空气取自锅炉。

4.2系统设计

本脱硝系统主要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

本烟气脱硝工程设计主要分三部分:SCR本体设计部分;氨区设计部分;辅助系统设计部分。

4.2.1、SCR本体设计部分

本工程脱硝系统设计脱硝效率为80%。SCR催化剂按2+1方式布置(即初始布置二层,预留一层)。系统不设置SCR装置旁路和省煤器高温旁路。SCR装置设置检修、测试平台, SCR系统主要设备如下:

A)、SCR反应器:每台炉设置两台反应器,反应器的长、宽、高分别为:12m、12m和12.6m.

B)、吹灰系统:反应器每层催化剂设置3台声波吹灰器,吹灰介质为检修用压缩空气,压力为0.45~0.7MPa。每台吹灰器的单位时间空气耗量为6Nm3/min,吹扫频率为72次/h。

C)、灰斗:在每个SCR脱硝出口烟道处设置3个灰斗,以收集大颗粒飞灰,防止其随烟气进入空预器。

D)、催化剂:采用板式催化剂,活性温度为300~420℃,催化剂间距为6mm。催化剂基材为不锈钢材质,活性物质为TiO2、钒化合物等。催化剂化学寿命为24000h。

4.2.2氨区设计部分

脱硝还原剂采用液氨。液氨储存、制备、供应系统包括液氨卸料压缩机、液氨储罐、液氨蒸发器、氨气缓冲罐、氨气稀释槽、废水泵等。

氨区占地面积为24m×21.6m。主要设备规范见表2:

4.2.3辅助系统设计

压缩空气系统:从锅炉压缩检修用空气母管、仪用压缩空气母管接出。

蒸汽系统:蒸发液氨所需的蒸汽从锅炉蒸汽管道上接出。

4.3 脱硝系统的运行

4.3.1氨气流量控制

液氨经过蒸发器产生脱硝所需氨气(浓度为100%),在混合器中被空气稀释成5%(体积比例)浓度以下,然后喷入烟道中进行反应。为保证进入脱硝烟道氨气浓度在5%以下,稀释风量按最大氨耗量时所需空气流量设计,并在运行时保持空气流量不变。

运行过程中氨耗量需根据反应器进出口烟气中NOx浓度来调整控制。脱硝系统设有停止喷氨烟气温度、最低喷氨烟气温度、最高连续运行温度,当烟气温度低于最低喷氨温度或高于最高连续运行温度时,需停止喷氨。

4.3.2吹灰控制

吹灰系统采用声波吹灰方式,吹灰器的数量为3台/层,能将催化剂中的积灰尽可能多地吹扫干净,此种吹灰方式可避免因死角而造成催化剂失效导致脱硝效率的下降和反应器烟气阻力的增加。每一层催化剂吹灰的顺序为每层每次运行一台声波喇叭,每组每次运行十秒钟,每一循环的间隔为十分钟。吹灰频率可根据反应器的压降进行调整控制。

4.4 实际运行情况

该电厂二期2×660MW机组3号炉烟气脱硝装置投运以来,运行稳定,未发生设备故障。催化剂采用声波吹灰器吹灰效果良好,催化剂层积灰很少。氨区系统供氨连续稳定,无设备故障,未发生氨泄漏。烟气脱硝装置与锅炉主机同步于2009年3月27日下午3点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于2010年4月份顺利通过性能试验,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在性能试验期间,主要数据见表3。

5. 结束语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烟气脱硝工艺是非常成熟、可靠的工艺,并在火力发电厂660MW机组上得到应用,该工程脱硝装置运行稳定,脱硝装置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性能要求,SCR烟气脱硝工艺应在大型火力发电厂脱硝工程上给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振宇. 燃煤电厂的除尘、脱硫、脱销技术[J]. 环境保护科学,2005.

[2] 吴忠标.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李晓东,杨卓如. 国外氮氧化物气体治理的研究进展[J]. 环境工程,1996.

电力工程实例第5篇

关键词:监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1 开发背景

我国的设备监理行业虽然在电力工程建设等领域有较早的兴起,但其正式成为一个行业还是在2005年。所以,我国的设备监理行业目前还不是很成熟,存在着较多不规范的地方。首先,在立法方面,目前还是一个空白,《设备监理条例》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没有出台,这就造成行业无法可依的局面。其次,我国设备监理单位资质水平以及设备监理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我国现在对设备监理单位实行资质分级认定管理,但设备监理单位自身的管理水平不高。目前,国内大部分监理公司对于监理项目的管理普遍采用电话、传真等方式与驻外监理人员进行联系的方式,未采用先进的远程信息办公系统,管理存在松散,不到位的情况。另外,我国从事设备监理行业的人员大部分为各设备制造厂家的退休人员,业务素质、职业精神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公司自身发展,公司决定研究开发一套的监理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公司的工作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提高监理人员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 开发方案与构建

我们对目前监理项目管理的工作流程进行了梳理,按照公司领导、项目经理、监理人员、业主客户等管理层级和角色对整个监理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进行了设计。监理项目的主要流程包括监理项目的投标及合同签订、监理项目的分配、监理项目的执行及管理(包括人员、信息等)、监理项目的收尾等。系统采用dephi数据库作为技术支持,建立基础信息库,系统各层级、角色均共享此数据库。系统的具体结构包括:(1)监理项目信息数据库;(2)公司级管理模块;(3)项目管理模块;(4)员工级管理模块;(5)客户模块;(6)系统管理模块。

我们在进行系统方案构建设计的同时,还配套编制了火力发电设备、水力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的作业指导书以及监理周报、总结等标准化文件,固化到信息管理系统中,使所有监理人员按照统一的文件开展监理工作。

3 系统功能

文章中主要介绍公司级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员工级管理模块三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其他模块不再详述。

3.1 公司级管理模块

公司级管理模块主要从公司领导对整个公司的业务管理的角度进行设计,其功能包括监理项目的创建(投标)、监理合同的管理、项目经理的管理以及各类事项审批、查询等功能。模块功能具体如下:(1)公司领导可以通过监理项目的创建功能新建监理项目,填写项目的概况、监理工作范围等项目信息,分派项目经理并下达监理任务。(2)在审批事项中对公司各类费用、办公物品借用、人员变更、发文等进行审批。(3)在查询功能中,部门领导可以以各种维度查询每个项目、项目经理、制造厂、监理人员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具有一定的分析统计功能,从而可以方便快捷的了解公司各层级的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3.2 项目管理模块

项目管理模块主要从项目经理开展项目管理的角度进行设计。项目管理模块可以对项目管理过程中所有需管理的内容进行信息化管理,包括传真收发、监理周报、监理总结、技术协议、设备监造协议、监理图片等。此外,还包含监理人员的管理和调配等功能。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项目经理可以通过项目管理模块,上传设备技术协议、监造协议,给监理师下方监理任务。每周对监理师报送的监理周报、质量问题专题汇报等进行审查批复。同时通过在系统中实时了解每个监理项目的进展情况、每个监理设备的生产情况、每个监理师的工作情况,根据了解的到全面的信息,及时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监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处理。同时,针对每个监理项目、制造厂、监理人员的监理任务量的情况,对监理人员及资源进行整体协调平衡,达到最优的效果。

3.3 员工级管理模块

员工级管理模块主要设计为驻厂监理人员操作使用。监理人员可以通过在互联网在驻厂地点登录系统,查收公司下发的监理任务,按任务书要求开展监理工作,每日填写监理日志,定时在系统上报送监理周报、专题汇报给项目经理进行审批。

4 应用效果

4.1 提高了监理项目管理效率

由于监理公司一般承接的项目较多,一个项目经理往往同时承担多个项目,一个监理人员同时负责多个制造厂多个设备的监理工作。监理公司采取电话、传真等传统管理方式,无法实时了解每一位监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同一地区有多名监理人员工作,或一名监理人员奔波几个省市厂家进行巡检的情况。该系统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该问题,监理公司的人力、物资等资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管理效率大副提高,项目成本大幅降低。

4.2 监理工作标准化水平大幅提高

由于目前从事设备监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及驻厂监理素质水平不一,对监理工作的理解存在差异,不能正确按照监理公司监理大纲、监理细则等规范化文件开展监理工作,不同的监理人员开展监理工作水平和深度不一,差距较大。优秀的监理人员可以详细、完善的完成监理过程见证、见证总结等各项工作,一般的监理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遗漏见证点等这样那样的问题。该项目的应用,使监理过程文件实现了标准化。所有监理人员均按照系统固化的监理作业指导书开展工作,使用标准格式的见证表格、周报等表单进行信息填报,这大大提高了监理工作的标准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赵之同.浅议设备监理信息系统[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

电力工程实例第6篇

关键词:案例群;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能力;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建峰(1978-),男,江苏江阴人,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张九根(1963-),男,江苏姜堰人,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江苏 南京 2118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南京工业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0-0104-02

一、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内涵

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和创造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工科教学而言,工程设计教育改革已成为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热点和主攻方向。[1]工程设计能力含义较广,一般而言包括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与人交流能力等多个方面,工程设计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具体而言,工程设计能力应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有较完整、系统的专业知识。对本专业的核心内容及其他专业的相关知识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第二,对专业规范有系统了解。对本专业主要规范的主要内容、适用范围有全面了解,特别对强制性条文要深入理解。一般不必逐条背诵所有条文,只要做到设计时知道该查哪条规范即可。

第三,有较强的读图能力。能理解专业图纸所表达的内容,特别对图纸中施工具体做法,应结合施工图集加深了解。

第四,有较强的绘图能力。能熟练应用相关设计软件;能根据要求进行相关计算,并绘制成符合规范的图纸。

加强工程设计能力的关键在于给学生创造联系实际、亲自动手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引入案例教学法是一条有效的途径。[2]

二、案例群教学法的建设

1.建立基于案例群的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思路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于社会对电气工程师的要求,在制定培养计划、设计课程体系时,贯彻“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理念,确定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进而制定出主要专业课程设计能力培养目标与手段。在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各环节上,应用大量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技能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训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3]

2.构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案例群

考虑到社会对学生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视,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各高校一般都会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同时,一些课程也会引入案例,加强教学效果。[4,5]但研究发现,现有课程案例大都没有覆盖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全过程,且各案例之间因没有内在的联系显得很单薄、孤立,不利于学生建立全面、系统的工程设计理念。学生易陷入“工程设计系统性不强、考虑问题不够全面、与其他专业缺少配合”的误区。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构筑了贯穿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全过程的案例群。本案例群是指大量有内在联系、适合多门课程共同使用的案例集合。案例群构成要求:

(1)案例群包含数量足够的案例,案例内容涵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各核心专业课程。

(2)案例的类型,包括设计方案、初步设计平面图、施工平面图、系统图、设计计算书等多种类型。

(3)案例种类,包括专业案例与综合性案例两种。专业案例是选择一个完整工程设计中的某一部分或几部分,结合相关专业知识使用,如照明系统设计案例、消防系统设计案例等;综合性案例是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包括相关图纸及计算书等,在讲授综合设计时使用。如表1所示。

3.案例选取与处理

在选取具体案例时遵循“真实、实时、适用、配合”的原则。

(1)真实。相关专业案例均来源于工程实践。本专业的专业任课教师均有着长期从事建筑电气设计的丰富经验,并拥有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两名。所选案例,均从教师所做实际工程设计中精心挑选;除按保密要求作出相应处理外,尽量保持设计的原汁原味。对于原设计中的一些错误,也尽量保留,但必须在讲解过程中明确指出并纠正。

(2)实时。电气工程相关规范近年来更新速度很快,如《低压配电设计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等,近年来都作了修订;同时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的各种新产品、新技术也应用迅速。针对以上情况,在案例使用过程中,必须不断修订并补充完整,以满足最新的规范要求。

(3)适用。案例群中的案例数量较多,在选取时,注意满足相关课程需要。选择典型工程设计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或全部子系统作为案例;尽量涵盖各种建筑类型,使学生掌握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环境下应用的差异。

(4)配合。工程设计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应多注意各个专业间需要配合的部分,并重点讲解。要使学生领会:大到跨海大桥那样的超级工程,小到一栋房子,都需要很多专业的工程人员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要使学生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不管哪个专业的设计人员,都需要有很强的系统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例如,一栋建筑物的设计需要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暖通空调等专业相互配合;同时,在电气工程设计内部,不同系统间也需要配合,如消防系统中,消防设备供电设计、消防联动控制设计、应急照明设计等,都需要统筹考虑。[6]

典型建筑的案例分类如表2所示。

三、案例群教学法的应用

1.应用原则

在具体教学过程组织中,贯穿案例分析这一主线,在案例群中精心挑选,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与工程设计能力。特别是在专业核心课程中,使案例群的使用贯穿教学纵向、横向全过程:各主要专业课程都要用案例群,每门课主要知识点都要体现在案例群中。

2.应用方法

(1)案例讲解。在讲课过程中,结合授课内容从案例群中选择相关专业案例讲解。讲解应遵循不同阶段对案例讲解的角度与深度不同原则:

1)讲授专业知识时,重点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应用场合与相关规范条文的讲解。

2)讲授知识应用时,重点介绍专业知识整合、具体应用方法及相关专业间配合等问题。

(2)组织案例讨论。对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案例的优缺点,讨论重点是规范的理解、强制性规范的执行、与其他专业间的配合等。对于原设计中的错误,也一并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找出错误,分析错误所违反的相关条文并纠正。在学生纠正的基础上,给出实际工程中图纸审查单位对此问题的审查结论及原设计者的回复,以便学生比较。

(3)案例群维护。专业课程教师定期讨论案例群中的相关案例,通过交流不断熟悉相关案例,并提出意见与建议,对案例群不断进行修正与完善。

四、教学效果

案例群教学法的引入,对提高建筑电气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产生了明显效果。

1.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了解行业发展最新进展

通过案例群的使用,使学生大大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加深了对本专业相关规范最新规定的了解,加深了对行业最新技术、最新产品应用的了解。

通过大量实践发现,学生在分析案例中的设计错误并纠正的过程中,对相关专业知识与规范条文的理解,比一般案例应用与讲解要深刻得多。

2.加强了学生系统认识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大量有联系、有配合的案例使用,学生增强了系统认识能力,也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绘图技巧与综合设计能力

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学生大大提高了读图能力,初步具备了图纸审核能力,了解并学会了大量的绘图技巧,了解了众多专业问题的处理方法与施工做法,提高了综合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九根,刘建峰,等.新形势下电气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思路[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7-8.

[2]郝一川,苏小林.案例教学法在工科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75-77.

[3]刘建峰,张九根,等.土建类跨专业团队毕业设计实践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83-84.

[4]翁国庆,张有兵.“电气控制及PLC 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优化[J].中国电力教育,2010,(6):143-145.

[5]张勇,鹿晓力,路立平.工程案例在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7):155-157.

电力工程实例第7篇

1设计水质、水量及净化标准

根据该换流站人员及设施用水情况,该净水工程处理规模设计为1000m粗,出水水质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设计进水水质见表1,

2 处理工艺

2.1 工程流程

净水工程采用原水进水经管道混合器、投加絮凝剂、进入高效沉淀器反应区同时投加助凝剂由反应搅拌机完全反应,进入斜管区由斜管分离水和泥,泥沉入设备底部由排泥阀排出体外,上清液进入到下一部进入无阀过滤器处理,无阀过滤器由水头压差来控制反洗,当过滤池内浊度过高、出水出现水阻、阻力达到设计值时设备自动产生虹吸,吸出滤料上污物、冲动滤室内的滤料,把污物冲出体外,净化滤料,一般反洗一次时间为5-10分钟。无阀过滤器具有自动反洗,自动排污功能,操作方便,工作稳定可靠,结构简单,造价也较低的特点m滤料采用石英砂、锰砂。絮凝剂加药采用单因子分析仪控制变频电机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酞胺(PAM)。消毒处理采用二氧化氯,由于二氧化氯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和氧化能力,因此具有优良的消毒效果和氧化作用,

2.2主要处理构筑物

2.2.1自动加药装置

自动加药装置包括单因子混凝剂配药及自动投加装置、助凝剂自动投加装置等。2.2.1.1混凝剂配药装置及单因子混凝自动投加装置

混凝剂配药装置及单因子混凝自动投加装置包括以下设备:

(1)溶药贮药搅拌罐(含搅拌装置),尺寸}1.OX1.Sm,有效容积1 m3;

(2)单因子胶体电荷远程传感器FP-30S及防护箱;

(3)电脑测控仪FP-4000A ;

(4)浊度仪1台,美国EIACH,测量范围为。一2000NTU;

(5)计量泵3台(2用1备),米顿罗GM0120,流量100L/h C>30L/h );

(6)电控柜(含变频器);

(7)人机监控界面;

(8)框架底盘、平台楼梯、系统管路、阀门、管件、表计、控制和信号电缆、电线等。

2.2.1.2助凝剂自动投加装置

助凝剂投加装置最大制备量1000L/h,包括以下设备:

(1)固体螺旋计量给料机,十粉(聚丙烯氨酞胺)料斗容积40L,投加量2kg/h,配置聚丙烯氨酞胺溶液浓度O 1%-0.2% ;

(2)自动/手动控制和变频调速驱动系统;

(3)注水控制流量计;

(4)注水压力监测报警仪;

(5)防空穴料斗震动器;

(6)十粉满料和断料监测报警仪;

(7)螺杆防潮加热器;

(8)溶药贮药搅拌箱,尺寸2.4X1.3Xl.lm;

(9)投药设备,设投药口2个,采用计量泵投加(2用1备),米顿罗GM0120,流量100L/h>30L/h)。

2.2.1.3单因子混凝投药自控仪

单因子混凝投药自控仪采用高精度双闭环串级全自动控制系统,具有根据反应沉淀器出水浊度来自动调节混凝剂设定值的控制功能。胶体电荷混凝控制回路为主回路,可利用设定的胶体流动电流设定值迅速响应水质、水量等各种十扰因素的影响,对投药量做出及时调节,澄清水浊度控制回路及流量信号控制回路均为副回路,可以自动修正多种因素造成的流量电流设定值与实际要求值的偏差和飘逸,使控制更加精确可靠,形成自适应控制系统,能够在工艺正常情况下实现100%的水质合格率。

2.2.2高效反应沉淀器

该净水工程设2个不锈钢高效反应沉淀器(一运一备),每个沉淀器额定处理水量:40m3/h。在高效反应沉淀设备之前设有进水流量计、浊度仪及单因子絮凝粒子传感器。该处理工艺系统应具备加药量与进水流量计、浊度和单因子信号进行连锁调节的功能。工作原理:原水经进水管管道路混合器进入设备导流筒,到设备反应区反应,原水中SS在药剂的作用下开始絮凝大粒径开始下沉,少量的小粒径泥砂在水力的作用下慢慢上升经过斜管,在斜管阻力作用下小粒径泥砂吸附在斜管上,清水继续上升进入出水槽而排出体外,吸附在斜管上的泥砂经不停的絮集浓缩而自行流入污泥池中(由于斜管按装角度为60度,导管内有60度的陕角、污泥达到一定重量时开始下滑)。沉淀设备有反应区、斜管过滤区、污泥沉淀区、清水区、出水区。污泥区内设有中心传动刮泥机,一部份污泥回流到反应区,多余污泥由排泥阀定期排放。

2.2.3重力式无阀过滤器

该净水工程设2座(一运一备)不锈钢重力式无阀过滤器,每座过滤净化处理能力:40m3/h,采用虹吸反冲洗。运行方式为二个单元滤罐为一组,过滤时每个单元滤罐进水、过滤、出水独立运行,当一个单元滤罐达到反冲洗条件时,反冲洗水由滤罐上部储存的反冲洗水共同供给,以达到历时不少于5分钟的冲洗水量。反冲洗为自动反冲洗,同时预留强制反冲洗接口。反冲洗时,自动停止进水;反冲洗结束后,又自动恢复进水。

2.2.4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

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包括溶盐槽、盐水调配槽、电解槽等),配套的转子流量计,设备间连接管道及阀门,投加消毒剂用水射器,电气装置、恒流电源及自动控制系统。发生器有效氯产量100g/ho

2.3处理效果

该工程于2016年6月建成井投入运行,整个处理工艺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良好,现场检测结果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具体数据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