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合集7篇)

时间:2023-05-28 09:31:06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第1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科普教育课;能力导向

初中物理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是落实初中物理新课程目标,有力推进课堂有效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初中物理科普教育课长期以来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是科普教育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本文借鉴初中物理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和策略[1](即实现“先学后教、问题教学、“知识树”教学、深度教学、简约教学”的课堂教学),通过对初中物理的科普课《广播与电视》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以能力为中心、为主线、为基础的新型科普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真正落实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同时不断完善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高效[2].

下面以“广播与电视”一节课为案例,来阐述如何利用能力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注重在教学环节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3]

1教学设计思路

《广播与电视》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本章节通过介绍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本章属于介绍性的科普常识,知识比较浅显,要求不高,注重科普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学生了解现代化通信技术的初步知识,这对他们将来学习物理知识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是现代生活中必备的科学常识.[4]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无线电广播与电视的大致工作过程,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广播与电视的工作流程,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广播与电视的工作流程,让学生体会到科技改变生活.

2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师]新年到来了,现在请班长用对讲机在教室外为我们带来新春的祝福

[班长]祝福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业有成,万事如意.

[师]班长刚才是借助什么为我们传递祝福的呢?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生活中广泛被利用,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那么电磁波如何将信号传递出去呢?

[以情感祝福激起志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的趣味性,让物理走进生活]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古代科技没有这么发达,人们又是如何将信息传递出去的?

[生甲]古代战争时用烟来传递信息,比如长城上的烽火台.

[生乙]“飞鸽传信”利用信鸽来传递信息.

[生丙]现代的快递非常发达,邮差利用车辆、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将信件邮寄出去来传递信息.

[师]同学们大家有没发现这些传递信息的共同点都要借助搭载工具完成信息的传递.

(2)进行新课

[师]]下面请同学们交流、讨论古老传递信息方式,以邮差传信为例大家讨论以传递流程图的方式写到我们导学案上.

[建立思维导图将知识图示化,揭示概念间的层次与联系.能力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得到培养的,培养学生由具体模型延伸到另一模型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为无线电的传递信息做好铺垫.]

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完成下面图1

[师]下面请小组同学学会描述它的整个过程.

[生](通过交流、讨论回答出)信件邮寄的整个流程,总结出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师]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无线电通信的载体就是电磁波.

[师]电磁波传播速度是C=3×108 m/s且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传递信息又快又远,那我们的信号又是如何搭载在电磁波上进行传播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①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下面请同学预习课本,总结出电台是如何将无线电广播信号传递出去呢?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坚持以学论教、因学定教.]

[生]在台里播音员对着话筒讲话,将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音频电信号只有转化成电信号才搭载在频率较高的电磁波上进行发射.

[师]对,那么被搭载的电磁波就要求穿透能力要强、频率要高,那么如何获取高频率的电磁波呢?

[生]要靠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激起高频率的电磁波,这样的电磁波传播得远、抗干扰性强,我们要搭载的电磁波就通过载波发生器产生的.

[生]最后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根据登高望远的原理,将发射天线安装在较高电视塔上进行发射.

[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的好,刚才同学讲的是无线电广播的发射流程,下面请同学思考无线电广播接收流程又是怎样的呢?

[生]空中有很多无线电信号,我们要有选择接收,我们利用收音机上天线与调谐旋钮,选取我们要收听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

[生]选出电台广播的特定频率信号后,我们要将音频信号从高频率电磁波上卸载下来,把音频信息先进行功率放大再送到扬声器,最后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我们就听到了特定频率的广播电台的节目.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好,也就基本掌握了无线电广播的流程,下面请同学结合课本里的物理专业用语,将无线电广播的发射与接收流程填入下表中,并用语言描述它的整个过程.

学生轻松完成无线电广播的发射与接收流程图,填入下图3.

请同学上台用投影仪展示交流,如下图4:

[通过概念图,让本节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让学生层层递进、轻松掌握.

[师]那么电视信号即包含音频信号也包含视频信号,那它将如何进行传递的呢?

②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板书]

(播放电视信号的传递流程视频,学生看完讨论得出结论)

[生]电视信号也需要借助电磁波进行传递的,他传递的是“二条龙”信号,一条传递的是图像信号龙头是摄像机龙尾是显示屏,另一条是传递的声音信号龙头是话筒龙尾是扬声器.

[生]电视信号中的声音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流程大致相同.

[生]电视信号中的图像信号需借助摄像机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像广播信号一样搭载在高频率的电磁波上在空中进行发射.

[生]最后接收时用电视机中的显像管将其还原成图像信号.

(3)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无线电广播与电视的工作流程,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的工作流程图,自己学会阐述本节课内容.

(4)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科普知识的推广)

①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电视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阅读课本,并说出你的看法.

②向你的爷爷、奶奶介绍无线电信号发射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让物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并积极成为科普知识推广者,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3教学实践效果与反思

《广播与电视》是本县参加中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的课题.本人的这节课教学实践在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荣获县优秀青年教师称号.本节课是一节科普教育课,着重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所以对本节课教学本人始终以培养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和自学能力为导向组织教学,让不同知识层次的同学都能参与进来,成为一个科普知识的宣传员,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与自学能力,提高了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优越感与自豪感.同时本节课围绕开展概念图教学,让学生建立学习模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最终上升为学生的学科能力,这样的一堂课使学生不仅增强了科学素养又培养了学习兴趣和能力.这节课结束前学生主动响起了掌声,这是对老师的肯定也是对自己所获取的知识能力的肯定,这种效果只有在初中物理能力导向的课堂才能呈现,这也是对我们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又一次肯定,说明能力导向课堂是有效的、高效的.[2]

参考文献:

[1]余文森.n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郑明纪.初中物理能力导向课堂的有效教学 [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4.5

[3]郑明纪,叶德美,郑文生.有效的探究 高质的课堂――谈《机械效率》一节课的教学[J].《中学物理》初中版, 2010(11) .

[4]物理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第2篇

洋溢着科学气息的美丽校园

一进大碶小学的校门,你会被眼前景现所惊叹。标准化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加上花园式的学校,更衬托出学校的现代化气息。身在其中,你会处处感爱到学校散发着强烈的科普气息。本着“健体健脑”的宗旨,把科普教育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规划。通过构建一种开放的校园科学教育体系,使科学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显性与隐性共存,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影响同在,并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的科学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此体系中进行自主参与并得以全面发展。

大碶小学是北仑区第一批被评为科普基地的学校,成立了浙江省第一家小学无线电集体台,引进了无线电测向等,建设了学校的科学10景,使学生乐于参加的科普活动。让学生在不断创新的氛围中研究、学习,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生活动空间。

1、七彩展览厅内展览着华北、华中、华南的动物标本80种,以及蝴蝶标本90种,还不定展览其它各种科普活动项目。今年5月28日上午,北仑区博物馆向学校捐赠了价值超过万元的二十多件珍贵的海洋动物标本。这些标本的到来必将进一步充实学校的文化内涵,彰显学校的科普特色。

2、宇宙探索大厅有5部分组成: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和大气系,是探索宇宙的模拟场所。

3、小星星气象站:学生利用百叶箱和量雨筒观测气象,并且可以向全校学生通报气象。

4、卫星电视接受装置让学生明白,数字信号接受使电视画面更清晰了。

5、岩河果园在学校的行政楼旁,种有10多种果树:桔子、杨梅、无花果、枇杷、葡萄、梨、李、桃、枣、白果、桑、金桔等。

6、精品柑桔示范园种植了北仑区大多数的桔子品种,其中优良品种20余种。

7、航模试验池长15米宽6米,是学生进行各类型航模的试验与比赛和进行水中相关知识探索和研究的场所。

8、人工蝴蝶培育温室:本温室主要用于学生特别是校科技组在冬天开展人工蝴蝶饲养的相关实践和探索研究,同时作为校本课程开设的实验基地。

9、十米科普长廊不定时得向学生介绍科普方面的知识,是学生能在课余时间也学到科普知识。

10、绿色能源站向学生介绍太阳能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产生电力,经稳压控制整流器储存在蓄电池中,当需要用电时则通过逆变输出。风力发电机以风为动力推动永磁发电机发电,后经稳压控制整流器输入并储存在蓄电池中,当需要用电时则通过逆变输出。

学校教辅楼一楼都是学校的科学教育场所。不仅有带水的实验室和带电的实验室,放置各类教学设备的仪器室,还有集上课、查阅资料、动手活动、观摩标本于一体的科研中心、科技创新试验室和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模型的劳技室。这些场馆长期开放,不仅担任学校的科学教学工作,还为学生的科技培训和科技休闲提供了场所。

给我感触最深的不仅是洋溢着科学气息的美丽校园,更是这里的领导、教师和学生身上所具有的一种精神和责任感,以及他们不求时尚但求高效的科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方式。

大碶小学的办学特色

办好一所学校,决策者的理念是关键。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升华。

大碶小学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确定了育人理念:培养“健体又健脑,全面有特长”的发展型人才。在理念的引领下,确立了办学目标:集教育力量之大成,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把学校办成学园、乐园、花园、家园,让师生都得以健康快乐成长的现代化学校。经过全体师生若干年的努力形成的三特色:

1、学校教育的社区化。大碶小学构建社区教育资源网、建立家长委员会、成立学校关工会(校管会),形成社区、家庭、学校三者合力,成立大矸青少年社区活动中心。最终目的是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教育力量来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

2、“双健”教学。大碶小学分析了学校的良好内部条件后,提出全面发展的“双健”模式,即健体又健脑。

所谓健体就是要求学生有健康的身体,学校形成了田径为基础,排球为校球,羽毛球、乒乓球为两翼,跆拳道为推进器的航天器般的体育格局。实现了田径、大小球类与武术协同的较为全面的体育工作目标。三年内普及与提高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健脑是指通过教育健康学生的脑袋,使学生聪明(智力开发)善良(心理健康)。把凸现理科创新为突破口,在数学、科学和电脑等方面逐渐在形成学校的特色。科学创新基地的建设,科普基地的授牌、科普特色学校评定、万条多媒体素材库的建成等,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学校工作科研化。大碶小学的工作都是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如省级立项课题《学校教育社区化研究》把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更为科学化了,区级重点课题《移民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为学校大力接收外来务工子弟,并让其享受优质教育进行了决策;市级立项课题《新课程实验中小班化教育研究》为学校整体改革设计了宏伟的蓝图。要求每位教师也紧紧围绕课题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从策划---论证---实施---反思,形成良好的工作链。一所学习型、研究型的学校正在形成。

积极开展科普工作

学校每年都积极开展各类科普工作,制定详细的计划举行校园科普节。并积极参与和举办各级各类的科普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05年5月学校正式被确立为“区级首批科普特色学校”。学校科普活动的开展促进了科学品牌教研组建设,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科学学习环境。每年的四月份定为校园科普节,今年的校园科普节正好让我赶上,全程跟踪学习2008年校园科普节,受益非浅。有适宜低年级的动物介绍、果园参观、知识讲座等,也有适宜高年级参加的航海、航空、车辆模型、风筝等竞技比赛,当然也有人人参与的科普创新大赛,包括小发明、小制作、科普绘画等。全校师生在科普节期间人人参与、人人学习,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们收获很大。

他们日常的作法:

1、学校充分利用校内的科普场景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特别是把蝴蝶的相关知识渗入到平时的教学中。学校专门建立了蝴蝶培育、繁殖基地,而且专门开设了校本课程让学生认识蝴蝶、制作蝴蝶标本。现在我校已经把蝴蝶培育、标本制作定位为学校科学研究的核心。

2、学校把科普特色和学校工作有机结合,特别是利用大队部的队校对少先队员进行爱国主义科普知识教育和国防科普知识教育。学校已经和浙江省无线电协会、地方部队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将建立由旗语、无线电测向、业余无线电台一系列的科普教育基地,学校通过这些丰富的科普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正确认识。届时学校将形成“无线电运动”与“蝴蝶研究活动”两道科学教育“飞.舞”特色风景线。

3、学校每学期都会请外聘专家来学校进行科普知识讲座,也会请专家来学校指导学校的科普工作开展情况。

4、学校每学期会组织师生走出学校去参观、学习科普知识,在假期举办科普夏令营让优秀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科普知识。每年的春游、秋游和科普探索紧密相连,让学生在游玩的同时学会去大自然探索科学知识。

5、学校充分校外资源,建立了校外科普基地,如梅花鹿基地等。这些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扎实有效的科学课堂

创建品牌学科方面,大碶小学先确立了“科学学科”为品牌学科创建学科。这次我到北仑挂职培训的感觉之一:这里科学专职老师不多,我挂职的这所小学已经算多了,有2个,所以他们没有像我们这里这样每个星期都有教研活动,他们学生科学考试试卷分值也不高,我在和我指导老师交流时,听他说他们科学如果考试,分数也只占15分。但学生活动丰富,学生比赛项目多。他们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虽说宁波科学不是考试科目,但是科学课也是像语文课、数学课一样地扎扎实实,教师也会尽量把每个知识点落实到位,让大部分学生掌握好。这一学期中我有幸参加了两次科学教研活动,一次是北仑区科学教研活动,还有一次就是大碶小学理科协作组教研活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课堂有效简约、重落实、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方法上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反馈调节及时、评价巧妙、善于鼓励。一节课有着丰富的内容、适时有效的多媒体,有着最明了简洁的分析、最原汁原味的情感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作为和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自然形成了一个鲜活有效的课堂。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第3篇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对科普类读物比较排斥,觉得这类书不好玩、很难读。作为科学课教师,理应正视小学生所面临的科学知识类阅读难题,充分利用科学课堂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精心选择阅读素材

科学知识类阅读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选择并建立一批丰富的阅读素材库。而今,随着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学校都有着比较丰富的科学类藏书;在书店里,针对小学生的各类科普读物也是卷轶浩繁;网络上,各类科普资料更是无所不包。面对如此多的阅读素材,如何选择最切合小学生实际的、最被他们所接受的内容成为教师开展阅读指导的前提。

以课堂教材为中心 把《科学》教材同其它教材相比较,就会发现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片、趣味性文字,可读性非常强,表面上看起来教材比较简单,但是在貌似简单的背后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小学生理解领悟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科学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教材,引领学生阅读、讨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青岛版《科学》教材中,阅读材料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知识补充型,如三年级下册《骨骼》中“怎样补钙才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中“避震小常识”等。二是课外拓展型,如五年级上册《地表的变化》中“京杭大运河”、六年级下册《开发新能源》中“可燃冰”等。三是思维启发型,如五年级上册《谁能传播声音》中“声音的波浪”、六年级下册《电脑与网络》中“因特网”等。对于这些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或课下自行阅读。

以课外阅读为延伸 在做好教材阅读的基础上,围绕课堂知识进行适当的课外延伸阅读,不断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学习完青岛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密切联系的生物界》,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澳大利亚为什么要进口屎壳郎》(选自《小学生无敌百科通》)和《钉在树上的茧,生与死的斗争》(选自“果壳网”)两篇科普短文。学习完四年级下册《热胀冷缩》,让学生阅读《生活中的智慧:热胀冷缩》(选自2006年4月24日《科技日报》)。通过课后阅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生活中存在的科学,实现了课堂和生活的紧密结合,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以相关书目为拓展 科学专职教师执教的平行班级较多,教师无法针对每个学生的需求提供一份适合的书单。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科学》教材涉及的总体内容,按照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科学与社会发展、科学与技术等七个大类进行书目的精选。选书时,要遵循以下几点:一是图文并茂。书籍的视觉美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假若翻开书本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介绍,对于这些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来说,顺利阅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一定要挑选插图精心设计过的书籍。二是浅显易懂。小学生的背景知识较单薄,所以教师推荐读的书内容一定要符合所在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利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趣味性强。常见的一些百科全书式的科普读物,其实不怎么受学生的喜欢,因为缺少趣味性。近年来,以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丛书《什么是什么》为代表的一批国外优秀科普读物,以新颖活泼、好玩易懂的形式,带领小学生进入浩瀚的科学领域,畅游在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太空科学、气象学、古生物学等学科中,都深受学生的喜爱。

大力营造科学阅读氛围

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是小学生心智成长的重要特征,科学课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一特征,以教学课堂为中心,大力营造科学阅读氛围,不断激发学生进行科学阅读的兴趣。

教师带头阅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故而有“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的说法。就科学阅读来讲,教师首先要成为科学阅读的忠实践行者,通过阅读尽快熟悉和掌握相关的科学故事、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科学事件等,并与教材知识融会贯通。然后,以科学课堂为载体,把科学故事、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科学事件等知识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也产生自觉阅读的需要。科学课教师要用自身渊博的知识来让学生佩服,并不断鼓励学生进行阅读。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慢慢培养学生的科学阅读习惯。

举办读书活动 以班级为基地,举办“科普图书漂流活动”。由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好的课外科普图书拿出来,和同班同学进行互相借阅,建立班级科普图书漂流和定期更新制度,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图书馆借书、到书店买书,带学生到学校阅览室进行科学阅读,让他们感受科学阅读的吸引力。

提供展示平台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们的意志是很薄弱的,经常是虎头蛇尾。这就需要科学课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来调动学生科学阅读的意愿。比如,利用课堂举办科技新闻、科学故事演讲比赛、科普知识竞赛、评选阅读之星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阅读成果带来的喜悦,使每一名学生都被科学阅读氛围所浸染。科技新闻会可以每周举行一次,时间放在上课前十分钟,主要由学生讲述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收集到的最新、最感兴趣的科技新闻,让学生在相互分享中强化科学兴趣和科学意识;科学故事演讲比赛可以每一个学期举办一次,有学生收集与教材相关科学家的故事,向科学家学习其探究的精神;科普知识竞赛可以每一个学年举行一次,通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来做题,检验其科学阅读的成效,选拔一批有潜力的苗子参加上级的比赛;评选阅读之星是对科学阅读的综合性奖励,每学期评选一次。

有效引导课外科学阅读

单靠每周两节课的科学学习,学生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只有引领学生进行课后延伸性、拓展性的阅读,扩大知识面,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创造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首先要求学生对阅读内容展开想象。如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一课,一开始就提到手电筒能够发光,那么手电筒为何能发光呢?教师由此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没有电池能否发光”“没有导线能否发光”。二是要求学生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一课,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懂得了“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后,在课堂上有学生提出:“在微风中,国旗飘扬为什么没有声音?”教师立即用音叉实验解决了疑问。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相关材料,寻求正确答案。例如,六年级下册《通电的线圈》中结合教材中的设问:“电可以产生磁,磁能不能产生电呢?”让大家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又扩展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第4篇

[关键词] 第二课堂 科学素养教育中心 科技馆

为加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落实力度,贯彻“十二五”规划中指明的“充分发挥科技场馆等科普教育基地作用、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等要求,福建省科技馆依托自身科普优势,结合市内教育资源,除常设的科普展厅外,还成立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中心,积极打造中小学校外的第二课堂。

近期,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学科课程进行了改革,提出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育方针。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中心正是福建省科技馆扩充科普教育功能而新建的跨学科、多功能科学工作室,拟打造成为全市青少年人群培养科学探究兴趣、提升科学素养的校外科普教育平台。本中心将结合学校科学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兴趣和家长关注,开设富有针对性的中小学社会实践课,采取在“玩中学”、“做中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并不断充分开发,整合资源,完善体验,优化内容,积极打造一个“以探究为中心”的校外互动科学第二课堂。

1 打造品牌,开展特色科学兴趣班

1.1 打造以任务驱动自主解决问题的科学课堂

我馆于2008年引进清华大学开发的“清华少年科学家”课程体系,清华少年科学素养培训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5~16岁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内容丰富、从生活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及学习特点,能够充分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它依托国际先进的乐高拼插教具,将知识学习和动手操作相结合,以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学员的心理特点及科学教育培养目标,以建构主义及多元智能教育理论为指导,独创了以“主题课程”为载体的课程模式。“主题课程”就是指按照某一主题设置一定的故事情境,围绕故事情境以任务为驱动展开教学的课程。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解决任务所需要的数学、物理、逻辑和科学常识等知识,从而培养其在机械结构设计、功能设计、造型设计、计算机编程、语言和书面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并掌握一定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解决主题情境中的预设任务。

1.2 成立探究式科学实验第二课堂

为充分发挥科技馆在提高广大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中的重要作用,科学素养教育中心于2011年又引进探索实验系列“小牛顿”课程。 “小牛顿班”是一项探究式的科学实践教育课程。该课程从丰富、趣味的科学小实验入手,涵盖多个科学领域,让孩子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提高,真正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与热爱,培养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数理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让孩子们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快乐学习。该课程将传统的知识教育拓展到实践与创新教育的层面。内容多元、形式新颖,符合儿童喜好动手及探究的天性,创造性地推出了“科学知识+动手实验+拓展表达”三位一体的科学实践教育模式。通过系统学习,能够使学生逐步形成慎密严谨的逻辑思维与实践创新的能力,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1.3 大力开展机器人教育课堂

为搭建参与机器人竞赛活动的平台,我馆投入师资力量、机器人器材和场地,面向福州市青少年机器人爱好者招收队员,组建机器人竞赛队伍,为中小学生提供参与机器人竞赛活动的良好条件,推动了青少年机器人活动的普及,促进了机器人竞赛活动水平的提高。

2011年,由我馆组建的机器人VEX和机器人综合技能竞赛队伍,先后参加了第七届福州市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大赛和第九届福建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大赛,取得了可喜成绩。

2 成立少年科学家俱乐部

少年科学家俱乐部是培育科技人才的摇篮,也是科技专家和青少年沟通的一道桥梁。自2008年以来,少年科学家俱乐部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科学活动。先后举办了冬季观测“火星冲地球”天文活动、湿地观鸟活动、“碳”险之旅、雪花飞舞、火烧赤壁、“喷”然心动、乒乓畅想曲科学活动等,至今共达24场,几乎是每月一场,参与的学生约达1500人左右。涉及声、光、电、磁、天文、人文、地理等各方面知识,深受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3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冬夏令营活动

冬夏令营作为一种实践教育活动,它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福建省科技馆近年来开展了飞天火箭营、太阳能工程营、动力机械营、空气动力营、无线电装甲兵团、科技馆探秘营、电子工程营、车模营、航模营、海模营、生物探秘营、疯狂实验之物理营、魔法化学营、天文观测营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科技冬夏令营活动,受到了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

4 整合社会资源,更加生动地上好第二课堂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高效课堂 提升

物理高效课堂是在不降低教学难度前提下的高质量高效益的课堂,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强调实验观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物理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生命活力等问题,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习主动性被束缚,课堂教学效率低,消磨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容易对物理学科产生排斥心理。下面笔者就强化实验教学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谈几点看法。

一、强化实验意识是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基础

1.遵循学科特点,加强教师实验教学观念。实验是物理学科永恒的主题,实验是基础,初中阶段更要注重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远离实验教学,千方百计地讲授实验,书面分析实验,忽略了实验过程,普遍存在着重实验理论轻实验实践现象,经常抱怨缺乏实验资源。其实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最普通的日常用品都可以作为实验资源,一只塑料杯就可以做物体的惯性、大气压力、摩擦力、声的共振、摩擦起电、光的折射和反射等10几个实验,关键在于教师自身要强化实验教学观念。

2.引导学生贴近生活,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学习动力,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和理性思维对初中生来说非常的不适应,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知水平都处于一种好奇阶段,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对学生却有极强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现实中的物理现象和课堂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比对,使学生能主动地对身边生活自然现象进行理性思考,比如“雨后彩虹”“哈哈镜效果”“钢笔能吸入墨水”“下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雷声”等现象,通过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好奇心,留住兴趣,实现课堂的高效。

3.倡导开展课外小制作活动,培养实验意识。高效课堂之所以高效,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消化习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物理学科的各种规律原理则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实现、验证,达到融合。现阶段的初中物理实验大多适合开展小制作活动,属定性实验,小制作主要是以扩展知识面,发展学生创造力,在活动中养成实验意识,用活动来巩固物理知识的一个过程。教师可将课本上的一些实验习题改为小制作活动,如在“力的测量”教学时,可让学生自制橡皮筋测力计,体验力测量原理。

二、做好实验,让课堂高效落到实处

1.细化演示实验,强化物理知识理解力。演示实验主要是教师操作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克服模糊认识,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每一个实验都要科学细化步骤,提出问题,引发悬念,调动学生思维和想象,共同探究学习。具体来说,首先介绍实验装置,指明观察的对象和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其次,教师努力提高实验过程的可见度,让学生能仔细观察物理现象,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得出应有的结论;最后师生共同做演示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巩固教学内容。

2.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力。学生分小组学习,把知识的消化、问题的解决在小组内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协作学习,提高知识的迁移效度。分组实验正是基于这样的模式,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分工合作,亲历实验全过程,教师就是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有序的良好氛围。如“测定小灯泡功率”实验就可以进行分组实验,学生分别做实验准备、正确连接电路、观察表指针、记下读数,最后互相讨论,得出规律,整理器材。这样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3.自主设计实验,增强物理学习自信力。对教学中的一些容易混淆的难点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直观的观察、体验实验现象,获得清晰的印象,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增强自信力。在“声音的特性”教学中,教师提供一把钢尺,通过钢尺的振动声,来区别音调和响度的不同,具体过程:使钢尺伸出桌边不同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击,发出不同的声音;再使钢尺伸出桌边相同的长度,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也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样使学生对音调和音响有客观的认识也有感观的印象。

三、实验探究活动延伸,实现高效课堂目标

1.突破传统实验局限,实现真正的高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力不从心的局面,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开发和创造性使用实验资源。比如,教学挂图只是静止的画面,讲解过程全凭想象;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效果很差,正因为这些局限性,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非常困难。实践证明,使用多媒体视频素材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是增加可见度,轻松、清晰地观看实验演示,才能更好地让全体学生的精力集中于课堂。比如,在热学演示实验中,把可视程度比较小的实验仪器局部放大,投在大屏幕上观察实验现象或读数的变化,既增强了实验效果,又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二是放慢实验过程,让稍纵即逝的现象完美呈现。如在“改变内能的方式”实验中,通过压缩空气,引燃硝化棉,这个实验的燃烧过程制成视频后,采用正常播放和放慢播放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对内能变化的理解有一个震撼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增加新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性教学,学生要创造性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增加新实验,拓宽学生学习能力,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如“电压、电阻”一课中,要求学生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并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在“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实验中,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教师可增加浮力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两个因素,对浮力是否会产生影响,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创新能力。

3.注重实验分析,掌握深层次的探究方法。物理学科思维特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得出物理规律,最常见的探究方法有实验归纳法和实验验证法。在“总电阻”的教学中,通过实验归纳法探究串联电阻,先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电路,由学生实验,测定各个电阻的阻值,通过数值的变化和联系,归纳出R串=R1+R2的结论。然后由教师从理论上加以推导,也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学生在实验中总结规律,初步掌握实验归纳方法。

参考文献:

[1]宋燕,路林,林胡凡.近十年我国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研究的实证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3:58~65.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第6篇

万达社区辖区位于朝阳桥以北,是淮上区的南入口处,淮上区和蚌埠市的联接处。包括万达小区,丽江小区、赛还苑小区、何克林苑小区,现居住3200户,约10000居民。

社区为民服务的基础设施齐全,一楼设一站式服务大厅、二楼有残疾人康复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科普活动室(包括阅览室及电子阅览室)。三楼有综治维稳中心、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站、科普大学、文化大讲堂。

2019年社区党支部成立以来,在区党委政府和区科协的领导下,深入开展创建全科普示范社区工作,努力开创社区科普工作新局面,把科普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辖区实际,努力以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力求科普教育在社区中更具群众化、通俗化、经常化,贴近居民生活,有的放矢,寓教于乐,为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现将创建自治区级科普示范社区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健全科普工作制度。

为更好的开展社区科普工作,我们把科普工作列入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成立了由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者、社区科技带头人组成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将科普工作列入社区议事日程,年初即将科普工作融入社区建设、综合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全年工作规划之中。三是制订了社区科普工作制度,将工作分解到各个成员,使科普工作目标明确、组织有序、责任到人,承担起对辖区居民普及科学知识、方法和科学思想的职责。

二、抓好科普设施建设,完善科普宣传阵地。

为了让更多的居民百姓在了解社区建设的同时学习科普知识,运用科普知识,感受科技的成果,社区以“科普大学”“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科普活动室”为阵地,经常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华传统家庭教育、健康知识讲解、生殖保健知识、生活常识、青少年科学常识、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知识的普及教育。

2018年3月社区建成了12米的的科普文化长廊和12平方米的科普宣传栏。截止目前,已进行了禁毒、禁止传销、书反邪教长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健康生活、卫生、环境保护等多种科普知识的宣传。内容紧贴生活实际,寓教于乐,丰富多彩,宣传内容做到每月更换一次。

三、创新科普活动载体,组织社区科普活动。

(一)创立科普活动中心。为更好的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我们社区通过资源共享,将科普活动室和阅览室组合在一起,有科普书籍藏书380余册,光碟50张,社区居民可以在开放时间内免费阅读书籍和借阅影像资料。阅览室内还有电子阅览处,有五台绿色通道的电脑专供居民进行科技阅览。

(二)打造“社区科普大校”,使社区科普活动丰富多彩。

社区创立了科普大学,配备有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为社区居民讲授科学知识,每次上课,学员达50余名。一方面我们根据区科协安排的课程组织学员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我们针对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在科普学校开设了四个特色专题课堂,即政策课堂、健康消费课堂、法制课堂和书法课堂,通过开展有关政策、健康、法律、科技文化方面的讲座,使居民受到各种形式的科普教育。

(三)利用节日,和青少年假日做好科普活动

我们利用节假日组织了社区迎新春“欢乐中国年”活动、庆“六一”科普宣传进幼儿园活动、暑期针对青少年的消防知识宣传、法制宣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把文艺表演、科普文艺演出和健身活动结合到一起,增强了居民对科普的乐趣和兴趣,也加深了居民之间的感情。

四、专业志愿者进社区,使科技服务更有效安全

在开展社区科普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立足社区、突出重点,开展了形式多样、讲究实效的多种活动,既服务于居民群众,又使居民群众在活动中得到深刻的教育。我社区长期活跃着一支科普志愿者队伍,目前有20人,他们均是各行各业中的科普队伍中的带头人,他们热爱公益事业、 热心科普宣传工作,长期活跃在社区居民群众中间,每季度集中在社区学习科普知识讲座,内容涉及家庭保健、健康与运动、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知识,服务对象不计其数,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取得了很好成效。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第7篇

万达社区辖区位于朝阳桥以北,是淮上区的南入口处,淮上区和蚌埠市的联接处。包括万达小区,丽江小区、赛还苑小区、何克林苑小区,现居住3200户,约10000居民。

社区为民服务的基础设施齐全,一楼设一站式服务大厅、二楼有残疾人康复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科普活动室(包括阅览室及电子阅览室)。三楼有综治维稳中心、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站、科普大学、文化大讲堂。

2019年社区党支部成立以来,在区党委政府和区科协的领导下,深入开展创建全科普示范社区工作,努力开创社区科普工作新局面,把科普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辖区实际,努力以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力求科普教育在社区中更具群众化、通俗化、经常化,贴近居民生活,有的放矢,寓教于乐,为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现将创建自治区级科普示范社区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健全科普工作制度。

为更好的开展社区科普工作,我们把科普工作列入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成立了由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者、社区科技带头人组成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将科普工作列入社区议事日程,年初即将科普工作融入社区建设、综合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全年工作规划之中。三是制订了社区科普工作制度,将工作分解到各个成员,使科普工作目标明确、组织有序、责任到人,承担起对辖区居民普及科学知识、方法和科学思想的职责。

二、抓好科普设施建设,完善科普宣传阵地。

为了让更多的居民百姓在了解社区建设的同时学习科普知识,运用科普知识,感受科技的成果,社区以“科普大学”“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科普活动室”为阵地,经常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华传统家庭教育、健康知识讲解、生殖保健知识、生活常识、青少年科学常识、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知识的普及教育。

2018年3月社区建成了12米的的科普文化长廊和12平方米的科普宣传栏。截止目前,已进行了禁毒、禁止传销、书反邪教长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健康生活、卫生、环境保护等多种科普知识的宣传。内容紧贴生活实际,寓教于乐,丰富多彩,宣传内容做到每月更换一次。

三、创新科普活动载体,组织社区科普活动。

(一)创立科普活动中心。为更好的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我们社区通过资源共享,将科普活动室和阅览室组合在一起,有科普书籍藏书380余册,光碟50张,社区居民可以在开放时间内免费阅读书籍和借阅影像资料。阅览室内还有电子阅览处,有五台绿色通道的电脑专供居民进行科技阅览。

(二)打造“社区科普大校”,使社区科普活动丰富多彩。

社区创立了科普大学,配备有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为社区居民讲授科学知识,每次上课,学员达50余名。一方面我们根据区科协安排的课程组织学员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我们针对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在科普学校开设了四个特色专题课堂,即政策课堂、健康消费课堂、法制课堂和书法课堂,通过开展有关政策、健康、法律、科技文化方面的讲座,使居民受到各种形式的科普教育。

(三)利用节日,和青少年假日做好科普活动

我们利用节假日组织了社区迎新春“欢乐中国年”活动、庆“六一”科普宣传进幼儿园活动、暑期针对青少年的消防知识宣传、法制宣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把文艺表演、科普文艺演出和健身活动结合到一起,增强了居民对科普的乐趣和兴趣,也加深了居民之间的感情。

四、专业志愿者进社区,使科技服务更有效安全

在开展社区科普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立足社区、突出重点,开展了形式多样、讲究实效的多种活动,既服务于居民群众,又使居民群众在活动中得到深刻的教育。我社区长期活跃着一支科普志愿者队伍,目前有20人,他们均是各行各业中的科普队伍中的带头人,他们热爱公益事业、 热心科普宣传工作,长期活跃在社区居民群众中间,每季度集中在社区学习科普知识讲座,内容涉及家庭保健、健康与运动、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知识,服务对象不计其数,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取得了很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