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股票投资决策流程(合集7篇)

时间:2023-05-17 16:11:13
股票投资决策流程

股票投资决策流程第1篇

  引言

企业投资决策,是http://企业决策者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经济建设的相关方针和政策,综合考虑与投资项目有关的各类信息,采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综合评价,选择项目最优投资方案的过程。股票投资是指投资者(法人或自然人)购买股票以获取红利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相关配套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股票投资已经成为企业直接投资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的研究,以企业股票长期投资决策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股票长期投资问题的特点分析,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赋权模型和基于topsis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而通过示例说明了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

1 股票投资特点分析

股票投资的特点主要包括收益性、长期性和风险性:①收益性。进行股票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取包括股票升值、股息和红利等在内的经济收益;②长期性。股票投资的长期性指的是,购入某项股票的同时意味着认可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认为反映该企业价值的股票价格在未来的某个时点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③风险性。股票投资的风险来源主要来自于企业经营和收益的变化,同时,股票投资的风险也受到股票市场本身波动性的影响,即使企业本身经营状况良好,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也会给股票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2 股票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股票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2.1 宏观经济环境 国家的经济周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政策等对股票价格走势影响很大,例如,当宏观经济处于繁荣期的时候,市场总体需求量大,有助于促进股票市场的繁荣,反之,当经济处于萧条期或衰退期的时候,整个市场需求降低,企业利润减少,股票市场也会随之萎靡;又如,当国家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时,有助于促进股票价格的上升,反之,当国家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会抑制股票价格的上升。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对整个股票市场产生影响,因此,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属于股票投资决策的外部因素。

2.2 行业状况分析 行业状况主要包括行业的政策、行业生命周期和行业竞争。行业政策是政府对该行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对行业的发展、行业结构的调整和行业的组织等产生影响;如同经济周期理论一样,任何行业或产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从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到衰退期的全生命周期。一般而言,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行业,盈利能力较强,而处于初创期和衰退期的企业盈利能力则比较弱;另外,行业内的竞争强度也是影响行业业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完全垄断的市场环境中,垄断者容易获得超额利润,而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各参与主体只能获得平均利润率,因此,行业竞争强度越高,该行业内企业股票价格相对较低,反之,行业竞争强度越低,企业股票价格相对较高。

2.3 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就影响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而言,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状况只是外部因素,而公司的经营状况才是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尽管短期内股票价格可能由于投资者预期等因素背离由公司经营状况决定的股票价值,但是从长期来看,股票价格必然是其价值的具体体现。公司的经营状况可以由一系列财务指标反应,主要指标包括:

①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②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流动负债总额×100%。

③总资产周转速度。总资产周转速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总资产周转速度=销售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转贴于 http://

④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指标值越高,说http://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期初净资产余额+期末净资产余额)/2]×100%。

2.4 股票价值

①市盈率。市盈率用以反映投资者对每元净利润所愿付出的价格。如果市盈率高于股票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代表该企业有较高的成长性;反之,代表市场对该股票的预期较低,成长性不高。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②每股收益。每股收益表征该股票的获利能力,每股收益越高,代表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反之,表征该企业的获利能力比较弱,每股收益指标无法反映公司的风险程度、发展潜力等状态。每股收益=净利润/总股本。

③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资本扩张能力,每股净资产逐年上升,说明该公司在不断扩张,成长性良好,反之,说明该公司扩张性一般。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总股本。

3 购票投资决策评价模型构建

3.1 层次分析指标赋权方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重要的指标赋权方法,通过元素之间的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通常使用1-9标度法对判断矩阵的元素进行赋值,1-9标度法的具体含义如表1。

并进一步通过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对应的特征向量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

3.2 topsis评价方法 topsis是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借助多属性问题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给方案集x中各方案排序,既靠近理想解又远离负理想解的方案就是方案集中的最佳方案,并可以据此排定方案集x中各备选方案的优先序。topsis的主要算法步骤如下:①用向量规范化的方法求得规范化决策矩阵;②计算各指标权重,并根据指标权重构成加权规化决策矩阵;③计算各方案到理想解与负理想解的距离;④计算各方案的排队指示值并排序。

4 模型应用示例

某企业拟进行股票长期投资,经过分析,准则层需重点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状况、公司经营状况和股票价值,有股票a,股票b,股票c供选择。以准则层的综合评价过程为例,介绍方法的具体应用,方案层的评价过程与一级指标相同。评价对象的原始数据如表2所示。

①根据表2,求得规范化决策矩阵。

z=0.5124 0.4249 0.4303 0.40470.4555 0.4515 0.5164 0.43360.3985 0.4780 0.4877 0.4914

②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求得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

假设专家论证的各一级指标重要性判断矩阵如下

1 ■ ■ ■3 1 2 14 ■ 1 23 1 ■ 1

经计算可知cr=0.072,ci=0.0648,ri=0.9,满足一致性要求,因此指标权重向量为(0.091,0.348,0.315,0.246)

因此,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为

③计算各方案到理想解与负理想解的距离,及各方案的排队指示值(即综合评价指数)。

④评价对象综合排序。股票a?酆股票b?酆股票c。

股票投资决策流程第2篇

Abstract: To well resolve the problem of stock long-term invest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ock long-term invest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cision making of the stock invest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background,industrial status,management state and stock value, further,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established. The TOPSIS method is introduced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cision making for the long-term stock investment 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to tackle the similar problems.

关键词: 股票投资;投资决策;层次分析法;逼近理想解方法

Key words: stock investment;investment decision;AHP;TOPSIS

中图分类号:C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175-02

0 引言

企业投资决策,是企业决策者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经济建设的相关方针和政策,综合考虑与投资项目有关的各类信息,采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综合评价,选择项目最优投资方案的过程。股票投资是指投资者(法人或自然人)购买股票以获取红利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相关配套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股票投资已经成为企业直接投资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的研究,以企业股票长期投资决策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股票长期投资问题的特点分析,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赋权模型和基于TOPSIS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而通过示例说明了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

1 股票投资特点分析

股票投资的特点主要包括收益性、长期性和风险性:①收益性。进行股票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取包括股票升值、股息和红利等在内的经济收益;②长期性。股票投资的长期性指的是,购入某项股票的同时意味着认可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认为反映该企业价值的股票价格在未来的某个时点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③风险性。股票投资的风险来源主要来自于企业经营和收益的变化,同时,股票投资的风险也受到股票市场本身波动性的影响,即使企业本身经营状况良好,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也会给股票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2 股票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股票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2.1 宏观经济环境 国家的经济周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政策等对股票价格走势影响很大,例如,当宏观经济处于繁荣期的时候,市场总体需求量大,有助于促进股票市场的繁荣,反之,当经济处于萧条期或衰退期的时候,整个市场需求降低,企业利润减少,股票市场也会随之萎靡;又如,当国家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时,有助于促进股票价格的上升,反之,当国家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会抑制股票价格的上升。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对整个股票市场产生影响,因此,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属于股票投资决策的外部因素。

2.2 行业状况分析 行业状况主要包括行业的政策、行业生命周期和行业竞争。行业政策是政府对该行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对行业的发展、行业结构的调整和行业的组织等产生影响;如同经济周期理论一样,任何行业或产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从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到衰退期的全生命周期。一般而言,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行业,盈利能力较强,而处于初创期和衰退期的企业盈利能力则比较弱;另外,行业内的竞争强度也是影响行业业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完全垄断的市场环境中,垄断者容易获得超额利润,而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各参与主体只能获得平均利润率,因此,行业竞争强度越高,该行业内企业股票价格相对较低,反之,行业竞争强度越低,企业股票价格相对较高。

2.3 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就影响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而言,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状况只是外部因素,而公司的经营状况才是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尽管短期内股票价格可能由于投资者预期等因素背离由公司经营状况决定的股票价值,但是从长期来看,股票价格必然是其价值的具体体现。公司的经营状况可以由一系列财务指标反应,主要指标包括:

①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股票投资决策流程第3篇

    (2)参与性。股东有权出席股东大会,选举公司董事会,参与公司重大决策。股票持有者的投资意志和享有的经济利益,通常是通过行使股东参与权来实现的。

    股东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大小,取决于其所持有的股份的多少。从实践中看,只要股东持有的股票数量达到左右决策结果所需的实际多数时,就能掌握公司的决策控制权。

(3)收益性。股东凭其持有的股票,有权从公司领取股息或红利,获取投资的收益。股息或红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公司的盈利分配政策。

    股票的收益性,还表现在股票投资者可以获得价差收入或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通过低价买人和高价卖出股票,投资者可以赚取价差利润。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为例。如果在1983年底投资1000美元买人该公司股票,到1994年7月便能以l1554美元的市场价格卖出,赚取10倍多的利润。在通货膨胀时,股票价格会随着公司原有资产重置价格上升而上涨,从而避免了资产贬值。股票通常被视为在高通货膨胀期间可优先选择的投资对象。

股票投资决策流程第4篇

一、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的传导渠道

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的传导机制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托宾的q理论

Tobin(1961)他指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起作用的是资本的供给价格。一旦货币当局成功地提高了资本供给价格,投资就会发生。在此基础上,1969年他提出了货币政策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而作用于实际经济的过程的Q理论。q定义为企业的市场价值除以资本的重置价值,如果q>1,表明公司所拥有资产的市值高于重置成本,企业投资支出将会上升;如果q

2.财富效应理论

在西方经济学中,财富是指经济主体所持有资产的未来收人的现值。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模型的研究中,假定消费者按时间均匀地安排他们的消费,因此决定消费支出的是消费者毕生的资财,而不仅是当前的收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决定于消费者一生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本、真实资本和金融财富,金融财富的主要内容就是普通股票。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会相应改变经济主体的实际财富数量,从而使经济主体改变自己的意愿支出,影响到国民收人水平,这一过程就是财富传导渠道,其传导机制为:货币供应量股票价格金融财富毕生资财消费产出。

3.不对称信息效应

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会降低银行的贷款意愿,影响企业投资支出,使得货币政策信贷传导受阻。解决信贷渠道中非对称信息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提高企业净值或贷款担保品价值。而股票价格上涨是导致企业净值增加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描述如下:货币供应量股票价格净值逆向选择道德风险贷款投资产出。

4.流动性效应

根据流动性效应的观点,若持有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时,被迫变现时的损失会很大,此时应持有变现能力强的金融资产。如果消费者对自己陷人财务困境可能性的预期较高,他将减少持有缺乏流动性的耐用品,增加持有流动性较高的资产。因此,股票价值上升,金融资产的价值也会上升,其陷入财务困难的可能性就降低,从而耐用品支出会增加。这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货币供应股票价格金融资产价值财务困难的可能性耐用消费品支出产出。

5.(狭义)股票市场渠道效应

Ralph Chami、Tomas F・Cosmano和Connel Fullenkamp(1999)通过分析股票市场的内在作用机理,提出了股票市场渠道。他们认为,股东的收益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股票红利,一是股票本身价格上升带来的资本利得,这两种收益都表现为名义收人。货币当局可以通过改变货币政策变量影响一般物价水平,进而影响股东的真实回报和消费,最终影响企业的投资,其机制表述为:货币供应价格水平股票除息价值本期股票真实回报下期投资下一期产出。

二、实证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股票市场与一些经济金融变量的关系来讨论股票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作用效果。采用了上证和深证流通股票总市值作为股票市场发展情况的代表变量。采用2006年1月到2008年5月的每月末的流通股票总市值反应证券市场的状况。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货币供应量市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它虽然包括MO、M1、M2,但M1是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层次。因此用2006.1-2008.5M1作为货币政策的代表变量,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情况的代表。样本区间为2006.1-2008.5,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网站。数据见附表1。通过各变量每月数据得到各变量每月增长率,见附表2。

首先分析货币供给量与流通股票市值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图1 M1增长率与流通市值增长率关系

通过上述图表可以看出,上市流通市值增长率和深市流通市值增长率几乎同步,而上市和深市流通市值增长率与M1增长率的变动联系并不强。也就是说M1的变动与流通股票市值的变动没有很强烈的关系,M1的变动不能引起股票流通市值的变动,而且有时候M1增加时股票流通市值反到下降。比如2006年3月份的数据显示,M1的增长率是上升的,而不管是上市流通市值还是深市流通市值的增长率都是下降的。接下来的4月份数据显示,M1的增长率是下降的,然而另外两个变量的增长率却是上升的。而且M1的各月度数据的增长率变动比较平缓,都是在正负5%以内;然而上市流通市值和深市流通市值的增长率变动幅度比较大,大的时候甚至接近34%,下降率有时也达到快接近20%了。所以通过分析M1与股票流通市值的变动,我们可以得出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不能带动股票市场的变动。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股票流通市值增长率与消费和投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图2 流通市值增长率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关系

因为上市流通市值增长率和深市流通市值增长率走势基本相同,所以就选取上证流通市值增长率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来做比较。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上市流通市值增长率曲线走势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曲线走势有相似的点,但是也有些点流通市值增长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下降的,所以认为流通股票市值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相关性不强。我们再来看上市流通市值增长率与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的关系,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变动浮动明显大于流通市值的变动幅度,而且流通市值的变动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不是同步的,固定资产变动是季节性的变动,与上市流通市值的变动相关性不强。

所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我国股票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也就是通过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效果不理想。

三、我国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1.股票市场发展规模偏小、不规范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但规模仍然偏小,对经济金融影响程度有限,这样,通过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限制。无论是“托宾的q理论”,还是“财富效应”渠道或“流动性效应”渠道,以及股票市场渠道,都要求存在一个庞大、发达、有序、信息畅通的股票市场,生产要素可以在这个市场自由流动。托宾的q理论核心是企业市值上升时可以通过并购,增发新股等手段进行企业扩张和投资,而我国股市由于国有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分割,A、B、H、N股互不往来等多种原因,资源自由流动还有很长的距离,因此托宾的q理论在短期内还很难有所作为。

2.股票市场发展相关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强

由于历史的、体制性的原因,我国股票市场的功能定位被简化为“融资”――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筹集资金,这种政策取向导致股票市场在发展和运行中存在一系列制度缺陷:(1)公司上市制度不科学。目前我国公司上市制度已由审核制改为核准制,虽然不再由政府直接审批,但仍需由券商推荐,并经过专家评审等程序。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仍然存在问题,而且上市公司的总量仍受计划的严格限制,股票的供给不能对股市需求变动做出灵敏的反应。(2)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改制而组建起来的,现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设置有国有股(含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社会公众股等,且股权过度集中于国家股,而国家作为公司大股东无法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现象相当普遍,社会公众股东的投资行为短期化。国有股、企业法人股等不能上市流通,不仅造成市场分割,不利于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与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了证券市场的效率,而且进一步放大了政策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冲击,扭曲股票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3)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一些上市公司不能及时、准确地披露法定信息,有的公司甚至隐瞒重大事件或散布虚假信息,以达到上市、资产重组或操纵股价等目的。(4)证券监管体制不完善。长期以来,我国证券监管沿袭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监管手段偏重于“政策化”,股市运行的政策性特征明显,证券监管中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运用不协调。正因为股票市场存在上述制度性缺陷,股价严重偏离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货币政策的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激发股市投机或引起股价大幅波动,而不能借助于股票市场影响实际经济活动。

3.股票市场与货币市场一体化程度低

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依赖于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只有当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时,各个市场的资金价格才能有效地引导资金在不同市场之间迅速流动,以达到调节资金供求的目的。从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利率(收益率)缺乏内在联系,股票的价格变化尚不能准确反映货币政策的松紧。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思路是优先发展能够为经济发展筹集资金的资本市场(主要是股票市场),从而使货币市场的发展滞后于资本市场。我们知道,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以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要高于资本市场,而货币市场滞后于资本市场的现实,使两个市场的利率与收益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投资者在货币政策变动时对银行存款、股票等不同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难以进行有效比较,从而降低了他们对于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因此,货币政策试图通过中介目标调控股票价格,并使之达到预期目的的可能性不大。

四、对策和建议

1.大力发展和培育股票市场,尽快解决股票市场的所有制歧视问题

中国要大力发展股票市场,推动直接融资,促使国有产权的多元化,增强经济的支配力。在大力发展股票市场的同时,允许各种类型的企业上市(包括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以此推动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群体多样化。同时应解决国有股的全流通问题,促使国有股、国有法人股和社会流通股、外资股拥有一样的权利,认真贯彻股权分置改革。

2.不断推动股票市场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资源配置市股票市场的核心功能之一,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直接影响到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性质和程度。因此,设法提高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是提高股票市场传导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引入优胜劣汰机制,以市场化的标准来对待上市公司的市场准入和退出,以提高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3.逐步完善股票市场的结构和层次

针对中国股票市场结构单一,只有主板市场,没有二板市场,也没有三板市场和OTC市场,应创建统一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风险需要,从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股票市场定价的单向性,对于保证市场资金充裕、培养长期稳定的投资者群体有着重要的意义。从长远看,政府应加快股票市场的结构调整,在完善主板市场的同时加快设立创业板市场,使之与主板市场形成互补性的制度安排,为有潜力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积极发展场外交易市场,为已经改制的股份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提供股权流通市场;积极创造条件,实现A股、B股市场并轨,准许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股票市场。

4.矫正角色定位,解除政府的隐性责任

政府对股票市场的责任应该市制定交易规则和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加快法制建设,严格对证券交易机构的规制和管理,制止证券交易中的违规活动。其次,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给股票市场发展提供基础性的体制前提。再次,在股票市场建设上,一级市场的工作重点在于严格实行“审核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审核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提供材料的真实性上,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二级市场上,在尽快消除公司股权结构和股票市场分割的同时,坚持和提高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标准,使得上市公司的扩张和本身素质相对应。最后,将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放在市场监管最重要、最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要求,提高市场透明度,并教育投资者形成理性投资观念,提高其分析信息能力。

5.规范监管体系,保证市场监管制度化

第一,完善法制,依法规范市场秩序。首先,加快制定与《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相配套的有关法规,尽快完善实施细则和指导性意见,增强可操作性。其次,不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信息披露动态监管制度,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跟踪核实。再次,提高监管技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改进监管方式,加强事前监控,尽量把各种违规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最后,提高监管透明度,加强对监管人员的监督,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第二,推进监管体系社会化。监管体系社会化是股票市场发展的大趋势,要发挥中介机构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证券公司和新闻媒体的作用,调整好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的职能划分和衔接,形成财务监督、法律监督、保荐人监督、媒体监督、行业监督、行政监督、和市场监督相结合的立体式监管网络,尽可能保证市场的公平性和有序性。

6.加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互动

政府应加强监管,严查违规资金人市,一方面要扩大商业银行资金通过机构投资者进人股市的渠道,逐渐放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允许其从事证券投资业务;另一方面要努力扩大券商进人同业拆借市场的数量,鼓励其进人银行的国债回购市场。通过两个市场的互动,提高我国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至斌,刘健.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中国证券市场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99-110.

[2]孙宝祥.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87-90.

[3]崔建军.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20-124.

[4]杨盛昌.我国的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J].经济研究,2007(3):67-70.

[5]谨昌松,李凡.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相关性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5(6):88-90.

[6]段进,曾令华,朱静平.货币政策应对股票价格波动的策略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146):52-56.

[7]张彩铃,刘玉山,康宇虹.货币政策效果评价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6(4):12-15.

[8]刘剑,胡跃红.股票市场发展与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J].中国软科学,2004(11):42-49.

[9]杨新松,龙革生.西方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到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11):17-22.

[10]路兵.对我过货币政策资本市场传导渠道存在障碍的分析[J].甘肃农业,2006(2):124-125.

股票投资决策流程第5篇

[关键词] 股票; 市场; 波动性; 影响因素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3. 046

[中图分类号] F83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3- 0100- 02

股票市场波动性长期以来一直是现代金融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各国监管当局最为关注的衡量指标。波动性是股票二级市场的核心功能——价格发现与资本配置的核心;同时,波动性与反映股票市场的指标如流动性、交易成本、市场信息流动等密切相关,因此波动性是综合反映股票市场的价格行为、质量和效率的最简洁和最有效的指标之一。

1 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内涵

收益性是股票最基本的特征,它指的是股票可以为股票持有人带来收益。股票具有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永久性等,而波动性与其他特性紧密相关。风险性是指股票这种投资收益存在着不确定性,其本质是指投资者获得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偏差。而股票市场波动性可以比较好地模拟这种风险收益程度。投资者可以分为3种类型:风险偏好型、风险规避型和风险中性型。风险偏好型更喜欢追逐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渠道。风险规避型投资者偏好低风险、低收益型的投资手段。风险中性型投资者对于风险和收益的权衡则介于二者之间。如果股票市场波动性较大,而且有很好的收益预期,就可以吸引风险偏好型投资者进行投资;如果一个股票市场波动性较小,而且具有相对较低的收益,那么就可以吸引风险规避型投资者进行投资;如果一个股票市场波动性和收益性都适中,那么将吸引风险中性型投资者进行投资。因此股票市场波动性研究将为我国股票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例如投资选择为沪市、深市或者创业板市场。同时,通过对于上述3个市场风险与收益关系的描述性研究,可以为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提供参考,将3个市场的风险与收益关系调整到较为均衡的状态,更有利于二级市场的融资,推动企业的发展。股票流动性是指股票可以通过依法转让实现变现的特征,波动性与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关系密切。

2 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2.1 国家政策因素对于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

2.1.1 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作用相当大。主要包括国债与税收两个方面。

(1) 国债。国债是区别于银行信用的一种财政信用调节工具。国债对股票市场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国债本身是构成证券市场上金融资产总量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国债的信用程度高、风险水平低,如果国债的发行量较大,会使证券市场风险和收益的一般水平降低。其次,国债利率的升降变动,严重影响着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价格。从总体来看,国债市场与股票市场存在“跷跷板”效应,即股票价格下降,资金涌向债市;当股票市场价格提高,资金回流到股市,导致债市的萎缩。

(2) 税收。国家财政通过税收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可以调节证券投资和实际投资规模,抑制社会投资总需求膨胀或者补偿有效投资需求的不足。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① 减少税收。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可以增加企业收入,提升上市公司利润,从而提升股票价格。② 增加财政赤字,扩大财政支出。增加政府采购,会增加相关上市公司的利润,提升股票价格。居民收入增加,对证券市场的信心增强,提升股票价格。政府直接投资增加,比如投资能源、基础设施、住宅等,可以带动相关行业(水泥、钢材、机械、铁路)的发展,提升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提升股票价格。③ 增加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政府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形式,财政补贴会提高相关上市公司的利润,提升股票的价格。紧缩性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与上述情况相反。

2.1.2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由于股票市场和货币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对股票市场施加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是调节货币供应量。主要是运用通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进入股市的资金总量,从而影响股票价格。其次是利率水平。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我国目前的银行利率基本上是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官方利率。因此实际上利率有别于市场化价格,而是处于央行管制下。央行调整利率,不仅要考虑物价总水平,还要考虑国有企业的利息负担和国家财政与银行的利益。我国股市对利率的敏感度不如国外成熟市场国家,但是利率的变化对股市仍有相当大的影响。最后是控制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建立股票市场的最初动因就是为了吸收社会公众富余资金为国企改革服务。因此严格控制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是央行或政府一贯的立场,同时央行也担心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会对货币政策产生负面影响。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将会滋生泡沫经济,股市震荡使银行资金风险度提高,可能使银行坏账增加,造成潜在的金融危机风险。

2.2 宏观经济因素对于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2.2.1 国际资本流动对于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2002年QFII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A股市场逐步向国外投资者打开了大门,大量的国际资本正以QFII的身份进入我国的股票市场,通过法定渠道分享我国股市的收益。

(1) 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股票市场起着有益的补充作用。当我国股票市场的收益增加时,意味着资金出现短缺,国际资本的流入有利于补充该市场资金的不足。相反,当我国股票市场收益减少时,意味着资金出现过剩,国际资本的流出有利于减少该市场多余的资金。通过股票市场上国际资本的流动,社会资源可以实现更有效的配置。因此,国际资本的正常流动对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起着良好的资金融通与补充作用。

(2) 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加剧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国际资本在加速进入我国,当然股票市场是国际资本重点关注的领域,QFII额度在放宽,持有比例在增加,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资本涌入给我国股票市场注入了活力,但也令股市频繁波动,使得其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失效。股票市场的作用是有效配置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率,能否发挥这一作用,取决于股市是否健康运行,股市波动幅度过大和波动过于频繁必然是股价远远偏离其基本价值而运动的结果,因而导致股价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而且使得股市的风险因素成为主导因素,投资者关注的是如何规避风险和利用价格波动套利,于是股市投机行为盛行,使得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失效。

2.2.2 经济周期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经济从衰退、萧条、复苏到繁荣的周期性变化是形成股市牛熊市周期性转换的最基本原因,而股市的周期变化反映了经济的周期变化,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经济周期对股市周期的决定作用是内在的、长久的和根本的,但这并不代表两个周期是完全同步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股市的波动也存在自身的特有规律,在实际运行中,股市周期反映经济周期有着独特的特点,从而造成了股市周期与经济周期不同步,甚至出现背离现象。这种背离的原因在于股市投资具有一定的预期性。买入股票和卖出股票均包含着投资者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测。因此,往往在经济过热还未滑坡时股市先下跌,而在经济触底,还未回升时,股市先反转。

2.3 投资者因素对于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投资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对于股市的波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投资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投资者的决定形成过程和策略实施的结果。投资者行为根据数量可以分为投资者的个体行为与投资者群体行为两类。

2.3.1 投资者的个体行为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

投资者个体行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信仰的形成过程,其次是决策的形成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信仰常常发生错误,而这些错误的来源在于认知偏差。正是这些认知偏差的存在,导致股市波动的发生。比较有代表性的认知偏差有:① 代表性偏差。人们会倾向于根据传统或相类似的情况,对事件加以分类,然后在评估概率高低时,会过度相信历史重演的可能。正因为在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的决策受到代表性偏差的影响,投资者在进行概率修正时常倾向于反应过度,对近期的信息赋予过大的权重而对整体的概率赋予较低的权重,其对获利数据的过度反应会推动股票价格偏离基础价值。② 易获得性偏差。易获得性偏差意味着投资者会高估容易获取的信息的重要性,如容易从记忆中获取的信息,或者容易想象与未来某一场景相符合的信息。人们倾向于记住大量受到媒体关注的事件,而这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③ 调整和锚定偏差。锚定是指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人们常常利用某个参照点或锚定来降低模糊性,然后再通过一定的调整来得出最后的结论。然而无论初始值是问题中暗示的还是粗略计算出来的,后面的调整通常都是不足的,不同的初始值将产生不同的结果。④ 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对自己的能力和对未来的预期表现出过分的自信。心理学家已经从不同的角度验证了人类的这一心理特征。过度自信会导致投资者低估风险,或者高估其打败市场的能力,还会导致过度交易。投资者受到过度自信和自我归因错误偏差的影响, 将其成功归因于自身的技能, 而将失败归于运气欠佳,从而导致股价的过度波动。如果说投资者的认知偏差,造成了投资者的信仰偏差,那么投资者的行为偏好和决策过程则最终导致了投资者的行为偏差。

2.3.2 投资者群体行为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

凯恩斯指出,在投资收益的波动中,显然存在某种莫名的群体偏激,甚至是一种荒谬的情绪在影响着整个市场的行为。当遇到冲突时,我们会在潜意识里剔除那些与整体关联性最弱的想法,不自觉地寻求平衡。这种现象被称为认知的不一致削减。群体所拥有的看法、准则及观点会对个人的思想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群体影响。

研究群体行为的理论较有名的是羊群效应理论。新古典金融理论通常假定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是在理性约束下相互独立的随机过程,但现实中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的行为是受到其他投资者影响的,投资者之间是相互学习模仿的。人与人之间的从众心理会导致行为偏差。人们决策时具有典型的受到群体成员行为和信息传导的影响而做出错误决策的倾向。机构投资者与个体投资者都存在分析同一类股票且按相同方式操作的现象。

3 多因素交互效应下的股票市场波动

国家政策因素、宏观经济因素与投资者行为因素是影响股票市场波动的主要因素,多种因素博弈的结果造成股票市场的波动。其中国家政策因素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是随机的,随着国家政策因素的弱化,股市的可预期性增强。政府对于股市的干预,使得对于股市正常的预期能力削弱,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市场一致性预期不容易建立,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增加;而且政府的干预实际上隐约地向市场主体表明政府对市场参与主体承担一定程度的隐性担保,阻碍了股市进一步的市场化发展;政府对股票发行、上市和流通进行行政干预,而干预股市的政策出台和传递的时滞,极易诱导腐败寻租、套取信息、牟取暴利等各种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破坏市场规则,有损市场公平诚信原则,因此,政策因素弱化使得政府管理者的续租机会更少。

当有政策出台时,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出现一致性,无论是理性还是非理性,这表明政策性期待心理驱使投资者对政策做出反应。同时,其中有一部分噪声交易者也会受到别人的影响,加入到某一个方向的投资者之中,这就造成了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羊群行为会导致市场的过度反应,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听到市场在大多的时候表现为非理性的。在假设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投资者时,其羊群行为会阻碍市场中有效信息的汇集,并且造成市场更加偏离基本面情况,最终加剧股市的波动性。

综上所述,政策因素在股票市场波动性中起到调控者的角色作用;宏观经济因素在股票市场波动性中起到基础作用;投资者行为因素在股票市场波动性中起到追随者的角色作用。我国股市的波动性受到多因素交互效应的影响。因此,为防止中国股市出现高幅异常波动,促使股市健康、平稳发展,发挥股市在资源配置中应有的职能,必须从宏观经济、政策和投资者三因素着手分析,才能促进股市的发展,降低股市的波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股票投资决策流程第6篇

【关键词】过度自信;股票估值;行为金融

1引言

行为金融的研究发现,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等各种心理因素会影响投资者的判断与决策过程,这导致了金融市场中较为普遍的行为偏差。典型的因素有过度自信与后悔厌恶等[1]。而过度自信是行为金融理论中最常见投资心理中的一种。

过度自信对投资者处理信息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投资者会过分依赖自己的信息而忽视公司基本面的状况或者其它投资者的信息;另一方面,投资者在审视信息时,会注重那些能够增强他们自信心的信息,而忽视那些明显伤害他们自信心的信息。而对信息的处理偏差又使得投资资产的价格偏离其基本价值。Bolton, Scheinkman and Xiong[3] 通过模型证明, 在一个投机性的股票市场中,资产价格往往因过度自信投资者的存在而偏离其基本价值。为了迎合投资者的心理,管理者选择那些能增加股票价格投机成分的项目,进而可能损害公司的长期价值,这就使得股票价格偏离其真实价值。

许多学者研究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的非理性因素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在考虑非理性的证券投资风险度量方面,Shefrin和Statman(1994)提出了行为Beta系数来代替传统金融理论中的Beta系数来刻画证券的风险,该模型的最大缺陷就是实际应用中无法计算行为Beta系数。杨春鹏(2004)基于过度自信心理构建了亏损概率和平均期望损失两种风险度量指标,并与传统金融理论中的风险度量指标标准差和Beta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Gervais和Odean(2001) 建立了模型,预测认为过度自信的交易者错误地将他们的市场得益归结为他们挑选优质股票的能力,并且财富的积累使他们今后的交易更加积极。而Kyle和Wang(1997),Benos和Xiong(2003),Odean(1998),DHS(2001)等都认为理解交易之谜的关键行为因素是过度自信。在Hirshleifer[5]和Luo的模型中,在竞争性市场中存活下来的过度自信交易者愿意持有更具风险的证券组合,追求更大的交易量,以求排除由于市场噪声和流动易者导致的资产错误定价。因此,过度自信交易者有交易相对高风险证券的倾向。在实证研究中,江晓东(2005)对福建省的一个投资者样本的过度自信行为进行了研究;杨青(2007)采用Odean(1998)的模型对我国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倾向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我国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普遍存在过度自信倾向,且男性较女性更倾向过度自信。

中国股市发展尚不成熟,多数投资者以短线炒作为主,投资者过度自信的非理对股票的价格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行为金融角度,研究投资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本文首先对行为金融学过度自信理论和股票估值模型进行简介,然后在股利贴现的股票动态定价模型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基于过度自信的股票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最后给出本文的几点建议。

2理论简介

2.1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机遇和外部力量在其中的作用。由于自我强化的归因偏差,人们通常将好的结果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将差的结果归罪于外部因素,人们无法通过不断的理性学习过程来修正自己的信念,以致形成动态的过度自信。

2.1.1过度自信如何影响投资决策

投资者的决策过程是基于对于自己获取的信息准确性的信念和自己解释信息的能力。然而,过度自信的投资者高估了自己的分析能力,错误理解了信息,这会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进而导致了过度交易,风险承担,使得最终投资组合受到损失。

投资决策中的投资者容易展现最大程度的过度自信。过度自信的投资者更相信自己对某只股票的估值,而不太关注别人的想法,尤其是当他们感觉自己能控制结果时,就表现出了更大的过度自信,即使很明显不能控制结果时也是如此。在投资中,即使没有信息,投资者也会认为自己持有的股票要比没有持有的股票表现的好。然而,股票的持有仅仅是导致一种能控制股票业绩的幻觉。

2.1.2过度自信与风险

过度自信也会影响投资者承担风险的行为。理性的投资者会最大化收益,最小化风险。然而,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将会因为两个原因而承担高风险:第一个是倾向于购买高风险的股票;第二个原因是不能有效分散化自己投资组合。

有几个常用的测度风险的指标:组合的波动性、贝塔、组合中公司的规模。高波动性的组合在价格上表现出剧烈的摇摆,表明没有充分多样化。高贝塔值表明证券有很高的风险,并会比市场上一般的股票表现出更大的波动性。由Barber和Odean进行的一系列的研究表明过度自信的投资者承担了更多的风险。他们发现,按照换手率分类的五类投资者,最高换手率的那组投资的是较小公司的股票,并且有较高的贝塔值,而低换手率的投资者的组合则相反。总之,过度自信的投资者认为他们的投资行为风险比较小。

2.2股票估值模型

2.2.1模型分类

股票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未来能够带来现金流,即公司发放的股利。而股利的发放通常是不确定的,这样就导致不同的人会对同一股票未来的现金流有不同的判断。股票的估值模型有很多种,集中于对股票的内在价值和相对价值的估值两个方面。

内在价值法,又称收益贴现模型,是将公司未来的现金流进行折现来对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与现金流的分配顺序相匹配,不同的现金流决定了不同的现金流贴现模型其中,股利贴现模型采用的是现金股利,权益现金流贴现模型采用的是权益自由现金流,企业贴现现金流采用的是企业自由现金流。

相对价值模型则是应用一些相对比率将目标公司与具有相同或相近行业特征、财务特征、股本规模或经营管理风格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来对公司股票进行估值。而这些相对比率是影响股票内在价值的重要变量,包括收益、现金流、账面价值和销售额等。主要包括市盈率、市净率、市价/现金流比率、市盈率模型、市价/现金流比率等。

2.2.2股利贴现法

Irving Fisher在1930年提出了确定条件下的价值评估理论,在确定的情况下,投资项目的价值就是未来各期现金流量按照一定利率折现后的现值。在他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派生出多种价值评估模型中最有名的就是William提出的股利贴现模型(DDM模型),这是一种以股利贴现来确认股票内在投资价值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股票的内在价值就应该是能提供未来的一系列现金流按照要求的收益率贴现值的加总。计算过程如下:

式中:Dt——预期时期t的现金股利;k——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通过上式可以看出,股票的价格实际上就是股票未来所能支付的所有股利的贴现值加总。

3基于过度自信的股利贴现估值模型

3.1模型构建

由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心理,使得投资者即使使用完全理性假定下的股票估值模型,也会导致估值偏差。本文以股利贴现法为例构建估值模型,即投资者的过度自信,使其对未来股利的估计产生误差,把Dt估计为Dt’,从而股票的估值变为:

式中:Dt—预期时期t的现金股利;k—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

若Dt’>Dt,则P0’>P0,则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对于股票的估值就会比理性估值偏高。若目前的市场价格是合理的,则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就会认为市场价格低于内在价值,在投资决策就会做出买入的决定,从而推高股票价格,股票价格的推高,又进一步印证自己的观点:原来的股票价格是过低的。从而导致了更大的过度自信。当股利稳定增长时,上面的模型就化简为:

市场向好的信号使得过度自信的投资者过高估计公司的增长率,把g高估为g’,从而股票估值为:

由于g’>g,所以P0’>P0。由于增长率是决定股票价格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对于此项的错误估计能导致股票市场的泡沫。2011年的中国IT股在海外股票市场的泡沫则可由过度自信的投资者过高的估计了公司的成长性加以解释。另外,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在利用股利贴现法对股票估值时,如果低估或高估股票的风险,从而风险溢价发生变化,导致低估或高估贴现率。例如,如果在市场向好时,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将贴现率k低估为k’,则过度自信投资者对股票的估值公式为:

3.2案例仿真

案例:有两只股票。股票A:每年的每股预计股利为1元。股票B:每年每股预计股利为1.2元。股票A的合理贴现率为10%,股票B的合理贴现率12%。则按照理性的估值公式,股票A的价值为:

股票B的价值为:

若市场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投资者,则根据标准的金融理论,虽然这两只股票的预计发放的股利不同,但其市场价格都是10元。如果投资者过度自信,没有充分认识到股票B的投资风险,将其贴现率低估为10%,则过度自信投资者对股票的估值为:

若此时市场价格为10元,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就会购入股票B,直到市场价格上升到12儿为止。

4结论和建议

本文针对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存在的过度自信心态对股票价值的影响路径进行了浅析,接下来对怎样避免过度自信因素给投资者和股市造成的影响给出以下建议。

(1)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往往对自己掌握的私人信息深信不疑,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内幕消息的,引诱散户跟随操作。这使得市场产生短期巨大的波动,因此应加强证券业监管和上市公司治理,特别是应严厉打击内幕交易,从私人信息这个源头上切断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交易行为的来源,维护股市的健康发展。

(2)公开信息可以影响股价,但是由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特征,投资者对于我国股市的公开信息信任程度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的相关股市政策应该继续透明化,严厉打击股票市场上的违法行为,培育投资者对股市的信任感,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公开信息预期。公开信息的预期提升了,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上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资本市场的能力。

(3)投资者应了解自身投资的一些心理弱点和非理性投资行为,并且在投资实践中有意识的纠正这些心理和行为。只有这样,个体投资者才能克服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一些劣势,规避一些由于自身投资心理的一些弱点而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文凤华,陈耀年,黄德龙,杨晓光.过度自信、后悔厌恶与收益率分布非正态特征[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8(9):149-150.

[2]姜伟.过度自信与资产定价研究[D].山东:青岛大学, 2008.

[3]Bolton P,Scheinkman J,Xiong Wei.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short-termist behavior in speculative markets[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Limited,2006,73(3):577-610.

股票投资决策流程第7篇

关键词:股票投资;流通性;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

与一些实物投资相比较而言,股票投资具有更好地市场流通性。但是,在股票投资过程中,不少投资者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投资失误,便会陷入到投资行业的陷阱中跳不出来。流通性陷阱就是投资人在所谓的股市中反反复复的进行股票投资交易所形成的误区。一般在股票市场中投资人会接连不断的进行投资,而我国股市一直处于不断更换的趋势,和西方国家相比较还需大力改善,而且具备明显的投机性特质,股市资源配置也随之变质,无法将投资功能全面的展现。该文重点针对股票流通性做出了深入的思考和评判,同时从认识、任性及环境等方面着手分析股票投资流通性陷阱是怎样形成的,又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并针对造成的危害制定抵御措施,希望能够改善我国股票投资现状,为投资人指明正确的方向,帮其正确树立投资理念,推进我国股市健康长远发展。

一、股票流通性投资误区形成的原因

通常,在股票市场中投资人都是利用自己私有财产购买或出售股票,所以股值的升降与投资人的经济利益有直接性牵连,通过资本市场能够将任性的弱点和本质清楚的显示出来。一般踏入股市进行投资的人都是生活中最现实的人,他们将人性的弱点充分体现出来,而人仅有的理智都会被弱点抹灭掉,让投资人在股票市场中无法独立理性的思考,这是造成投资人跳入流通性陷阱无法出来的主要因素。

1.跟风与盲从。通常人们都会说随大溜,这就是文章提到的跟风和盲从,股票市场就是抓住了人的这一弱点,将其慢慢带入到流通性陷阱中。在股票投资中能够独立进行思考的人是少之又少,只有对股市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的人,才能够在其中进行客观正确的判断。多数情况下,人们在经过深思熟虑所得的结果通常与大群体意见相反,这时投资人就会接收到来自四面八方各种说法的影响,会承受一定的外在压力,要具有坚信自己正确的决心。而随大溜的人就不会有这种感受,会觉得多数人选择的肯定的正确的。实际股票投资过程中能够坚持自己想法的人寥寥无几,普遍存在跟风盲从的现象,他们希望可以跟得上股市板块滚动的速度,收获最牛股市。所以他们会不进行思考的跟随线下最火热的股票投资,根本没有全面的了解所买股票行业或公司实际的发展状况,股价是不是暴涨过,甚至有些人连自己购买股票公司的名称都不了解,更别提其资产经营状况了。他们在股市中已经完全丧失了客观思考的意识,不断的跟随大众进行股票的买卖,充分彰显了羊群特征。

2.没有正确认识股票投资本质寓意。实际上人们所购买的股票就代表着一个公司或行业资产所有权,购买股票就相当于具有了一个公司的净资产,在公司中占有一定的资产所有权。站在商业市场中,投资股票等同于进行实业投资,两者不过是形式上的不同而已。股票投资属于间接性的做生意方式,在购买公司持有股票后就相当于是公司的股东,是和其他人合伙进行生意的投资。而现实中由于各个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多数人无法进行实业投资,即便是进行实业投资可由于当前激烈的竞争市场,失败的几率会很大,如果不具备强硬的管理和创新实力,根本无法保证新公司能够存活发展,更别提收获大量利益了。想要进行股票投资首先要对投资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深入了解,通过全面研究选择最优质的企业进行投资,这是进行股票投资的根本。

3.缺少耐心,急于追求功利。想要股票投资成功就要选择正确的投资对象,而想要选对投资对象就需要投资人有一定的耐心。股票投资就相当于对一个公司资金帮助,一旦购买了一个公司的股票就是这个公司的所有者,公司真实的收益就相当于投资的收益。但是一个工程在经营过程中不可以保证短时间内就收获利益,所以作为股票投资人要具有一定的耐心,这样才能够获得理想的汇报。一般一个运营稳健的公司会汇报给投资人大量的经济利益。可是,实际的股市投资中多数人都不具备良好的耐心,急于追求功利,所以他们在投资前不会耐心的了解公司实际的发展情况、所经营的项目以及公司实际竞争能力等等,也没有耐心去发现更有价值的投资目标,他们眼中的股市就是一个不断变动、不断交易中产生的纸质凭证,或者虚拟的电子代码,在股市投资中按照形式进行接二连三的投资。

二、股票投资流通性陷阱所带来的危害

(一)接连不断的投资会使决策质量贬低

投资人每进行一次股票投资就相当于做了一个决策,接连不断的交易就等同于在不停的做决断。可是人本身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在短时间内频繁做决策就会使决策的质量受到影响。投资人想要保证所做决策时正确的,那么在决策前要对想要投资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公司规模。自身竞争能力等等问题进行深思熟虑,不仅要全面掌握公司历史经营状况,还要与其他企业进行相应的对比,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掌握公司真实情况和资产价值的基础上判断这个公司是不是潜力股,有没有投资的价值。另外,如果投资人找到了合适的投资目标,但是此目标的股价太过高估,那么就要耐心等待股价到合适的范围后在进行投资。实际上在股票市场中真正适合的投资机会并不是那么容易发现的,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等待。一个人在股票市场中短时间进行几十次或上百次的交易,那就证明这个人并没有在进行深入研究后才做出的决策,自然而然的决策质量就会因此贬低,使股票市场成为一个以形式的投机。

(二)接连不断交易会增加交易成本费用

接连不断的交易增加了交易成本费用。投资人在短时间内频繁的进行股票投资交易会间接性的增加自身的经济压力。在股票交易过程中需要支付各种费用,如:证券公司佣金、国家征收印花税和过户费等等,其中佣金费用需要双向支付,不管是买进还是卖出都需要支付相应费用,一般股票佣金费用收取总金额的千分之三,最低费用还要支付五元;印花税不是双向收取,只有在投资人将股票出售时才收取费用,一般以总金额的千分之一收取;不同证券交易收取的过户费不同,像深证交易就不收取过户费,而上海证券交易以一千股为基础,每一千股收取过户费一元,不足一千股的也收一元。除此之外,投资人在收获股息时也要支付一定的股息税,一般股息税与持股时间成反比,意思是说如果交易过于频繁,持股时间过短,所缴纳的股息税就越多。

(三)交易过于频繁会使心智受影响,间接损害身心健康

投资人在连续多次进行股票交易后,会消耗掉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股市不断变动的过程中不断做出交易决策。而股市行情的变化速度飞快,各种消息、题材、热点接二连三的出现,投资人在投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个层面的信息和噪声的影响,使得心智受到干扰,无法保持内心的平静,也因此无法做出正确理性的判断。而且股票行情的千变万化会导致投资人情绪高低起伏不断,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过重的压力会使人体内环境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出现内分泌失调症状,危害心理健康。此外,人们如果长时间处于股票市场中就会时刻关注股盘的变动,需要长时间的保持一种坐姿,随着时间的堆积就会引发各种生理疾病,极大的损害了人们身心健康。但是,如果投资人能够正确认识投资股票的寓意,保证正确的投资观念,不会一门心思的关注股价变动情况,站在生意角度看待股票,那么不断是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会保持正确的心态和姿态,正确领会到股票盈利带给自己的快乐。

三、有效防范股票投资流通性陷阱的措施

想要对股市中的流通性陷阱有效防范,减轻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就要对其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和熟悉,这样才能够制定有效的抵御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正确认识投资意义

在股票投资过程中想要取得良好的投资成果,正确的投资理念和行为决定着一切,投资理念是股票投资最基础和关键的部分。如果投资人没有正确的投资理念,无法正确认识投资的意义,那么在投资过程中就会进行接连不断的交易,只重视股票的涨跌。曾经有人说过,正确的投资行为就是在对所要投资的企业进行全面掌握后,能够确保本金可以收回,并获取理想的回报,如果不符合以上行为均是投机行为。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公司的盈利状况并没有增长,股票交易就处于一种零和博弈状态,财富也只在不同交易者见进行转移,并不会增加利益收入。假如站在交易成本的层面来看,股票投资就属于一种负和游戏,而投资人肯定会面临亏本的局势。如果投资人抱着能够在博傻式的投机中收获大量利益,那么这个人必须要比别人更聪明,运气比别人更好,但是这种现象只是假如。一位全球著名的投资商曾说过:投资决策是成功还是失败主要依据一个公司近期内的运营成绩,并不是由公司股票某一日的成绩。如果投资人想要在股票投资中获取理想的利益,那么就要充分认识到股票投资的本质意义,是对公司资产购买后成为公司的合伙人和投资人,想要获取利益前提是保证公司能够健康长久的运行。在股票投资中的关键风险则是公司运用不断恶化,因此要抵御风险就要全面研究和密切观察公司的资产经营状况。

(二)投资人应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克制人性弱点带给人的影响

通常,股票投资人眼里的市场就像是一个,而真正认识到投资意义的人则认为股市是修性养道的场所。在投资过程中只有树立正切的投资理念,强化自身心性修养,具备良好的心理和品行素质,这样才能克制人性弱点,做成功的投资人。首先,在投资过程中投资人能够独立进行思考,面对不同的股票要理性的分析研究,不要轻易受到外在消息、题材等影响。在投资进行前,要克制自己不良情绪,以正确的态度全面而客观的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资产情况进行研究,并依据研究结果对公司股票价值进行分析;其次,在投资过程中切记投资人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想法,避免出现随大溜、盲跟从的思想,建立属于自己的投资意识,保持足够的耐心。著名股票投资商彼得.林奇曾经说过:并不是购买了优秀的公司才能够保证股票投资能够成功。想要有好的投资机遇就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等待,在进行投资前要对公司进行层层筛选,确定目标后要耐心的等待安全边际的买入价格,在确定价格合理后进行购买,购买后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等待过程。只要选择公司的竞争力和经营效益保持在健康状态,而且股价在市场中没有明显的高估情况,经过长时间耐心的等待终会收获理想的回报。

(三)监管单位要强化投资人利益保护意识,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只有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受到理想保护,那就可以降低股市中存在投资者利益受到侵害的事件发生率。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程度是对股市投资环境进行评估的主要依据,会影响到投资者对股市的信任。通过利益保护即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侵害也能够利用权限来维护自身利益。优质的投资环境可以改善投资者的信息,完善股市资源配置功能,将股市投资功能全面发挥,减少股市投机性。基于此,证监部门要以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为依据,强化市场改革,推行全新的机制,摒弃旧市场机制,将重要职能由政审批转变为市场监管。证监会应将日常工作的重心放在创建公平、公开、公正的投资环境,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强力惩处上。此外,还应加大对投资者的教育力度,大力宣传和教育股东文化,指导公司对公司股东利益和合理回报股东的重视度,还要运用媒体等多个渠道传扬鼓吹和诱导投资者犯错的不良行为,对其实施大力的完善和规范,保证股市投资环境的优良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