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4-24 17:12:22
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

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学团队,开放教育,研究现状,拓展方向

 

自2006年起教育部逐次发文强调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以来,各高校纷纷响应,迅速对组建教学团队进行思考和实践,并做出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了获得教学团队理论研究的深入,本文拟对目前高校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相应的拓展研究方向进行思考。

1.高校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

国内关于教学团队理论实践的研究文章近百篇,其研究者主要是普通高校公共课的任课教师和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个别为远程教育工作者。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举例介绍型,一种是理论思考型。前者主要是对自己所在教学团队的内容、人员、组织管理情况进行介绍,后者是基于自身的教学团队成员角色或者教学管理人员角色对教学团队建设进行思考。关于教学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高校教学团队的形成机缘

诸多文章在对教学团队的理论建设进行思考之始,都或多或少地探讨了“教学团队”乃至“团队”形成的机缘或过程。

“团队”概念最初诞生在企业管理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现状,该概念突破管理学领域,普及到了教育界,“教学团队”的说法应运而生,这也激发了教育者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进一步探讨,教学团队建设也从个体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内容转变为中国教育理论政策的新方向。

教育部曾先后颁布三项重要文件:一为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该《意见》指出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二为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该《意见》指出要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三为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组织2007年部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正式拉开了部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序幕。这些文件成为教学团队研究者参考的重要政策方向和理论依据,不少研究者在各自的理论思考文章中都或多或少地提及到了这些文件。

1.2高校教学团队的涵义、分类和特征

自教育部颁布三项重要文件以来,关于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考也逐渐加强,“教学团队”的涵义和特征成为探讨的首要内容。研究者从各种角度对“教学团队”进行称名,如“高校教学团队”、“高职院校教学团队”、“远程教育教学团队”、“虚拟教学团队”等。

“教学团队”所指多数是高校教学团队,小部分研究者在“教学团队”前面明确添加“高校”。董文良指出:“高校教学团队是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由一定数量知识与业务能力互补、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组成论文怎么写。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所组成的正式群体。”[1]杨水根对“高校教学团队”进行了分类,他认为,基于地方高校的视域,高校教学团队主要有“专业建设团队、课程建设团队、实验(实习)教学建设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学科竞赛指导团队、创业教育指导团队、教学管理团队”[2]等不同表现形式。

就“教学团队”特征来看,不同研究者提出了类似观点。从都光珍[3]、张意忠[4]、王全胜[5]等人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既总结出了高校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如目标性、互补性、协作性等,又点出了高校教学团队的独特特征如梯队性、长期性等。

1.3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正因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研究现状,所以大家才逐步开展了相应规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各位研究者在探讨建设内容和策略之前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作用、必要性等进行了探讨。

曾明认为:“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6]王军、梁莉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有赖于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名师的引导。”[7]董文良[1]、孙广才[8]等人认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加快青年教师培养的需要,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季翔指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克服我国高职院校现行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弊端、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9]总的看来,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学科建设等方面。

1.4高校教学团队的目标体系

高校教学团队的目的是什么?毋庸置疑,就是建立一流教学团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者也都围绕这一核心目的来确立长、短期目标。孙广才认为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应为“加强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建立、修订、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进一步加强优势课程的建设”、“加强团队建设”[8]等。董文良认为:“地方高校要抓住一些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围绕重大的教学改革项目,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出版规划教材等……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团队的水平和实力。”[1]

1.5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策略和思路

教学团队建设初期,建设的策略和思路是亟需考虑的内容,正因为如此,也是各位研究者关注的主要内容。

刘丽娟认为应“重点从激活教学团队的合作意识、遴选团队带头人、合理配置团队成员、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10]六个方面建设教学团队。王军、梁莉指出,应着重从“运行、管理和考核评价”三个方面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7] 王全胜提出应从“团队制度建设、团队精神培育、团队利益去向、薪酬激励、评价制度”[5]等方面构建高校教学团队的保障机制。李蜀湘则主要从团队的精神建设入手来谈团队建设的管理机制[11]。周民杰从“团队自身建设”和“外部环境建设”两个角度入手探讨了建设高校教学团队的思路。[12]

教学团队建立以后,在运行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李红云等针对2007、2008年部级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团队带头人年龄偏大、行政化倾向明显;团队规模过大;建设经费一次性拨付”等问题提出建议,指出:“团队带头人的年龄一般不超过57岁,学校中、高层领导不担任教学团队负责人;团队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5人;建设经费分期拨付。”[13]

总的来说,以上各位研究者的观点基本相同,都是从团队内部建设方案和外部制度保障入手来思考的。内部建设如团队的目标、任务、团队成员的择选、管理体系、考核机制、团队精神文化,外部保障如物质资金、政策制度等。这些团队建设内容思考侧重于团队,对团队如何提高教学的具体行为则较少探讨,而且主要立足于普通高校教学团队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来探讨问题,立足于开放教育实践来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1.6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成果

立足于对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考,部分研究者开始把研究视点放到了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上论文怎么写。秦慧通过对法国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考察后研究现状,结合自身的专业教学内容,对课程教学实践指出行动方向。她指出“学生在完成综合设计课程的时候,就会发现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导致学生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类知识,基本设计能力不强,沟通能力较弱”,所以应该对自身课程教学团队进行改革。她提出除了“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与师资,形成优质的教学团队”外,还应该“在一年级的基础教学中加强基本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基础课程的教学团队”和“加强跨专业之间的主题团队教学合作”,以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研究能力。[14]这些都是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所提出的较为具体、恳切的改善需求。

在远程教育教学团队实践方面,顾静相等人的《基于WEB2.0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一文对广播电视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团队的课程教学改革实验进行了介绍,对教学团队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进行了探讨,总结了该教学团队利用web2.0开展的课程教学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果[15]。

总而言之,在目前教学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关于普通高校教学团队的理论研究多,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教学团队的理论研究少;对制度建设(考核、绩效)、文化建设、物资分配等教学之外内容的分析较多,对教学团队如何开展教学的内容较少;对宏观理论内涵的探讨较为多,对具体实践成果谈论较少。

2.高校教学团队理论实践研究的拓展方向

从以上各研究者的关注内容来看,教学团队的内涵、成员结构、组织方式,教学团队的理论基础、作用,教学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内在文化建设、薪酬分配等被探讨得比较深入,近三年教学团队研究现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普通高校中的公共课程教学团队研究现状,关于开放教育教学团队的研究不多。(2)研究成果主要是理论内涵的解读与探讨,如教学团队的涵义、建设意义、重要性、特征等;虽然注重教学团队的培养和建设,但是对教学团队教学实践内容的实证研究较少,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没有细致探讨。(3)主要是研究高校中某专业的教学团队运行机制,或集中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地域分布单一集中,不具有跨地域性、虚拟性、网络性。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高校教学团队研究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1)从过去主要立足于外在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角度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趋向,逐步转变为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内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2)从过去主要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重要性、特点等内容,逐步转变为对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实践的工作进行归纳、思考。

(3)从过去集中探讨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的情形,逐步增强对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关注度。

(4)从过去主要探讨某单一地区高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问题,逐步转变为探讨跨地域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问题。

(5)从过去立足于师生面对面型教学团队的研究,逐步转变为对囊括了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辅助人员在内的大型教学团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董文良.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2]杨水根.基于地方高校视域的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3]都光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

[4]张意忠.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

[5]王全胜.高校教学团队的组建及运行保障[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6]曾明.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制度保障[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7]王军、梁莉.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理论探究[J].管理观察,2009,6.

[8]孙广才.代数学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5.

[9]季翔.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10]刘丽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理论与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11]李蜀湘.项目课程模式下高职教学团队的构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12]周民杰.地方高校新增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0,3.

[13]李红卫、张丽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以2007、2008年部级教学团队为例[J].大学研究评价,2009,7-8.

[14]秦慧.《法国设计院校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团队[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15]顾静相等.《基于WEB2.0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影响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运行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9.

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学团队,开放教育,研究现状,拓展方向

 

自2006年起教育部逐次发文强调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以来,各高校纷纷响应,迅速对组建教学团队进行思考和实践,并做出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了获得教学团队理论研究的深入,本文拟对目前高校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相应的拓展研究方向进行思考。

1.高校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

国内关于教学团队理论实践的研究文章近百篇,其研究者主要是普通高校公共课的任课教师和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个别为远程教育工作者。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举例介绍型,一种是理论思考型。前者主要是对自己所在教学团队的内容、人员、组织管理情况进行介绍,后者是基于自身的教学团队成员角色或者教学管理人员角色对教学团队建设进行思考。关于教学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高校教学团队的形成机缘

诸多文章在对教学团队的理论建设进行思考之始,都或多或少地探讨了“教学团队”乃至“团队”形成的机缘或过程。

“团队”概念最初诞生在企业管理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现状,该概念突破管理学领域,普及到了教育界,“教学团队”的说法应运而生,这也激发了教育者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进一步探讨,教学团队建设也从个体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内容转变为中国教育理论政策的新方向。

教育部曾先后颁布三项重要文件:一为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该《意见》指出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二为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该《意见》指出要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三为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组织2007年部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正式拉开了部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序幕。这些文件成为教学团队研究者参考的重要政策方向和理论依据,不少研究者在各自的理论思考文章中都或多或少地提及到了这些文件。

1.2高校教学团队的涵义、分类和特征

自教育部颁布三项重要文件以来,关于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考也逐渐加强,“教学团队”的涵义和特征成为探讨的首要内容。研究者从各种角度对“教学团队”进行称名,如“高校教学团队”、“高职院校教学团队”、“远程教育教学团队”、“虚拟教学团队”等。

“教学团队”所指多数是高校教学团队,小部分研究者在“教学团队”前面明确添加“高校”。董文良指出:“高校教学团队是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由一定数量知识与业务能力互补、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组成论文怎么写。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所组成的正式群体。”[1]杨水根对“高校教学团队”进行了分类,他认为,基于地方高校的视域,高校教学团队主要有“专业建设团队、课程建设团队、实验(实习)教学建设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学科竞赛指导团队、创业教育指导团队、教学管理团队”[2]等不同表现形式。

就“教学团队”特征来看,不同研究者提出了类似观点。从都光珍[3]、张意忠[4]、王全胜[5]等人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既总结出了高校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如目标性、互补性、协作性等,又点出了高校教学团队的独特特征如梯队性、长期性等。

1.3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正因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研究现状,所以大家才逐步开展了相应规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各位研究者在探讨建设内容和策略之前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作用、必要性等进行了探讨。

曾明认为:“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6]王军、梁莉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有赖于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名师的引导。”[7]董文良[1]、孙广才[8]等人认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加快青年教师培养的需要,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季翔指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克服我国高职院校现行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弊端、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9]总的看来,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学科建设等方面。

1.4高校教学团队的目标体系

高校教学团队的目的是什么?毋庸置疑,就是建立一流教学团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者也都围绕这一核心目的来确立长、短期目标。孙广才认为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应为“加强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建立、修订、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进一步加强优势课程的建设”、“加强团队建设”[8]等。董文良认为:“地方高校要抓住一些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围绕重大的教学改革项目,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出版规划教材等……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团队的水平和实力。”[1]

1.5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策略和思路

教学团队建设初期,建设的策略和思路是亟需考虑的内容,正因为如此,也是各位研究者关注的主要内容。

刘丽娟认为应“重点从激活教学团队的合作意识、遴选团队带头人、合理配置团队成员、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10]六个方面建设教学团队。王军、梁莉指出,应着重从“运行、管理和考核评价”三个方面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7] 王全胜提出应从“团队制度建设、团队精神培育、团队利益去向、薪酬激励、评价制度”[5]等方面构建高校教学团队的保障机制。李蜀湘则主要从团队的精神建设入手来谈团队建设的管理机制[11]。周民杰从“团队自身建设”和“外部环境建设”两个角度入手探讨了建设高校教学团队的思路。[12]

教学团队建立以后,在运行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李红云等针对2007、2008年部级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团队带头人年龄偏大、行政化倾向明显;团队规模过大;建设经费一次性拨付”等问题提出建议,指出:“团队带头人的年龄一般不超过57岁,学校中、高层领导不担任教学团队负责人;团队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5人;建设经费分期拨付。”[13]

总的来说,以上各位研究者的观点基本相同,都是从团队内部建设方案和外部制度保障入手来思考的。内部建设如团队的目标、任务、团队成员的择选、管理体系、考核机制、团队精神文化,外部保障如物质资金、政策制度等。这些团队建设内容思考侧重于团队,对团队如何提高教学的具体行为则较少探讨,而且主要立足于普通高校教学团队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来探讨问题,立足于开放教育实践来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1.6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成果

立足于对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考,部分研究者开始把研究视点放到了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上论文怎么写。秦慧通过对法国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考察后研究现状,结合自身的专业教学内容,对课程教学实践指出行动方向。她指出“学生在完成综合设计课程的时候,就会发现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导致学生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类知识,基本设计能力不强,沟通能力较弱”,所以应该对自身课程教学团队进行改革。她提出除了“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与师资,形成优质的教学团队”外,还应该“在一年级的基础教学中加强基本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基础课程的教学团队”和“加强跨专业之间的主题团队教学合作”,以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研究能力。[14]这些都是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所提出的较为具体、恳切的改善需求。

在远程教育教学团队实践方面,顾静相等人的《基于WEB2.0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一文对广播电视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团队的课程教学改革实验进行了介绍,对教学团队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进行了探讨,总结了该教学团队利用web2.0开展的课程教学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果[15]。

总而言之,在目前教学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关于普通高校教学团队的理论研究多,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教学团队的理论研究少;对制度建设(考核、绩效)、文化建设、物资分配等教学之外内容的分析较多,对教学团队如何开展教学的内容较少;对宏观理论内涵的探讨较为多,对具体实践成果谈论较少。

2.高校教学团队理论实践研究的拓展方向

从以上各研究者的关注内容来看,教学团队的内涵、成员结构、组织方式,教学团队的理论基础、作用,教学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内在文化建设、薪酬分配等被探讨得比较深入,近三年教学团队研究现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普通高校中的公共课程教学团队研究现状,关于开放教育教学团队的研究不多。(2)研究成果主要是理论内涵的解读与探讨,如教学团队的涵义、建设意义、重要性、特征等;虽然注重教学团队的培养和建设,但是对教学团队教学实践内容的实证研究较少,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没有细致探讨。(3)主要是研究高校中某专业的教学团队运行机制,或集中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地域分布单一集中,不具有跨地域性、虚拟性、网络性。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高校教学团队研究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1)从过去主要立足于外在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角度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趋向,逐步转变为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内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2)从过去主要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重要性、特点等内容,逐步转变为对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实践的工作进行归纳、思考。

(3)从过去集中探讨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的情形,逐步增强对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关注度。

(4)从过去主要探讨某单一地区高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问题,逐步转变为探讨跨地域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问题。

(5)从过去立足于师生面对面型教学团队的研究,逐步转变为对囊括了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辅助人员在内的大型教学团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董文良.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2]杨水根.基于地方高校视域的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3]都光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

[4]张意忠.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

[5]王全胜.高校教学团队的组建及运行保障[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6]曾明.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制度保障[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7]王军、梁莉.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理论探究[J].管理观察,2009,6.

[8]孙广才.代数学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5.

[9]季翔.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10]刘丽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理论与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11]李蜀湘.项目课程模式下高职教学团队的构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12]周民杰.地方高校新增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0,3.

[13]李红卫、张丽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以2007、2008年部级教学团队为例[J].大学研究评价,2009,7-8.

[14]秦慧.《法国设计院校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团队[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15]顾静相等.《基于WEB2.0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影响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运行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9.

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第3篇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 浅析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 浅析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浅析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 多方向科研与单方向科研相结合建设高校科研团队 当前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管理困境与突破路径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校科研团队建设 加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 浅论普通本科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策略 高校团队建设的问题与团队建设思路分析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面向科研团队的网站建设与管理 兵团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高校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研究 知识管理视野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 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科研团队的培养 高校导师制度下高效研究生科研团队建设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⑦罗静,陈卫.南大新添一创新群体[N].江南时报,2005-03-01.

⑧“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DB/OL]./20041201/3122980.shtml.

⑨戴军,穆养民,李兴鑫等.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结构与建设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71.

⑩林萍.高校科研团队的现状与构建措施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1):15.

{11}苏娜.高校科研团队的构建与管理[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9.

参考文献:

[1]徐青,张云,应飚.试论研究型大学创新性科研团队的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9,(3).

[2]李明.试论高校科研团队的管理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3]王瑜.论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甘肃科技,2009,(4).

[4]刘培莉.我国大学科研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第4篇

当前,我国众多工程项目都存在着投资、工期等失控的普遍现象,产生这种现象是团队管理不善和手段落后的原因,导致了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由风险引起的大量损失。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加以识别、估计、评价及控制己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风险管理的水平作为衡量项目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既决定工程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又提高对成本、工期控制精度和质量控制水平的主动措施,也是决定项目管理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与国际接轨的一条必由之路。

日渐激烈的建筑施工市场竞争环境迫使施工企业不断地对低效的经营管理过程进行优化,以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将拥有专门知识、技能和合作精神的员工组成高效项目团队就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如何建立一支高效的项目团队并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成为了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正基于此,本文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项目团队的建设与管理要素,总结其管理方法,以便能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团队建设与管理参考借鉴。

本文第一部分提出了论文研究的问题,介绍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规模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施工企业项目团队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对项目团队的定义与特征、组织理论、目标理论、激励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就理论对项目团队建设与管理的指导进行了分析。

第三、第四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施工企业项目团队的特点,论述了项目团队的组建建设与团队精神的建设;

第四部分叙述了项目团队的管理目的、管理的公平原则,重点论述了项目团队的目标管理、授权管理、激励管理、团队冲突管理、以及团队考核评价等项目团队的管理方法。通过第三、第四部分的论述,总结出了较为完整的项目团队建设与管理方法。

第五部分结合论文研究,对一个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

第六部分对本文论述进行了总结以及展望。得出了建设与管理一个高效的项目团队必需要同时做好理性与感性的管理。不仅要在团队组建建设过程中选择合理的团队成员构成,完善团队的组织机构、规范团队工作的业务流程、严格团队的管理制度、还要有明确的目标及详细的目标分解、有效的授权管理、良好的激励机制、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良好的控制与解决冲突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与建设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强化感性管理,让团队精神等感性的团队管理内容成为整个团队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

理论联系实际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指导思想,即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相关理论,对于将要阐述的内容进行系统性的理论分析,并结合了己在建筑施工企业多年的项目经理工作经验,使得研究成果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关键词:工程项目;项目团队;团队精神;考核评价;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there are many engineering project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period of out of control of common phenomenon, produce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is a team management and means lag reasons, l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by the risk caused a great loss. In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risk to identify, estimate, evaluation and control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of projec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project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level as a measure of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of an important indicator, already decided to project is the key to success, and improve the cost and time limit for a project control precision and quality control level of active measures, is to determine the future project management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an important factor, but also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n the article a way.

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第5篇

关键词:商科院校;翻译方向科研团队构建;知识管理;制约因素

一、前言

目前有关团队建设的研究主要基于三个层面。(1)有关翻译实践团队的研究,贾秀玲从实际翻译项目出发,论述了翻译团队中协作的重要性。郭琳琳在研究翻译团队特点的基础上,研究翻译团队有效性模式。这些研究都开创性的从团队层面出发,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都是基于从翻译实践出发,讨论的焦点多是翻译实践项目完成中所触及的问题,并没有从学科建设的高度进行。(2)从分类研究出发,熊玲莹针对医药类高职高专,对如何打造一个稳定团结高水平的外事翻译团队做了一些思考。这类研究具有针对性,促进了翻译团队的建设研究,但目前此类研究不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3)从团队管理层面出发,刘培莉在对大连理工大学14个科研团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科研团队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李艳红对国内外知识管理和科研团队的发展现状以及有关理论研究动态进行了综合分析,归纳出了科研团队知识管理的体系框架。这些研究从管理层面到科研团队的建设进行讨论,具有相当的宏观指导意义,对具体的学科的科研团队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科层面出发,结合笔者所在商科院校的实际,对外语学科翻译方向团队建设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翻译方向团队构建

(一)团队建设目标

在外语学科谱系中,翻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且前景光明,必将在外语学科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笔者所在学校从完善外语学院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体系出发,构建翻译方向科研团队。经过对目前翻译学科的实际情况调研,依据商科院校外语学院的办学优势和特色,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翻译方向科研团队的目标。将其设定为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开发人才建设。

(二)团队人员构成

根据乔恩・卡曾巴赫的团队理论,团队就是由有互补技能的少数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并能够相互承担责任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包括六个基本要素,即人数不多、技能知识互补、具有有意义的目的、有具体的目标、明确的工作方法和相互负责的意识。因此,基于乔恩・卡曾巴赫的团队理论,翻译方向团队成员构成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研究方向、合作意识等方面考虑,由8人组成,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所有成员都具有相关的研究基础。

(三)团队知识管理及创新

能否有效完成团队的目标和任务,是团队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其中充分的组织和调动团队内部的知识资源来取得更高的成绩,也就是是否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是关键因素。知识管理是管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指通过知识共享和运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科研团队的迅速发展,知识管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科研团队建设中,并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团队在对知识管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施任务型的知识管理的途径来完成团队目标。团队以目标为任务,通过团队内成员知识协作,和任务激励的方法来完成知识管理和创新活动。团队首先对成员个体的知识资源以及团队核心知识资源的状况进行调查,明确团队知识资源差异和分布。在此基础上,划分团队管理任务和科研任务。团队负责人从宏观上把握研究的先进性并承担更多的管理任务,如项目总策划及方案设计,组织方案按计划实施,负责组织实施翻译学学科及项目进程等。其他成员承担更多科研创新等任务,提升科研能力,完善人才建设等。翻译方向团队既有传统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又有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的研究。依托于外语学院具有商务英语专业等商科特色,将团队的学术方向和领域以任务的形式确定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用文体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中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化翻译与传播。团队成员通过知识共享和写作,完成相关方面的研究任务。为帮助成员最大化地实现知识资源共享和创新,团队建立定期学术活动制度,邀请专家做学术讲座,并设立专项经费,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以及进一步完善翻译方向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环境。与此同时,建立有效的约束制度来激励成员进行科研创新。团队制定科研与教学指标量化考核制度和制定科研与教学指标的奖惩制度以促进目标任务的完成。任务的约束和良好学术环境的激励使翻译方向团队既能具有传统理论研究的积淀,又能对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模式进行把握,充满了学术潜力与研究活力。

三、翻译方向团队建设制约因素

团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外语学科翻译方向团队的建设中也有一定的制约因素。第一,团队协作的制约因素。 以知识共享为例,知识共享是科研创新的保障,翻译团队成员的知识资源具有差异性,科研制度保证了成员间显性知识的交流,但隐性知识的交流还不很流畅。因此团队文化建设还应进一步加强以提高团队的协作程度。第二,团队环境建设。作为从学科建设层面出发的翻译团队,成员访学等学术交流对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具有促进作用,但由于资金、教学安排等条件影响,学术交流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四、结语

翻译将在外语学科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翻译团队建设是促进翻译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所在院校的实际,详尽论述了依托于商科的翻译方向团队建设情况,希望能够对有关翻译科研团队建设的研究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秀玲.专业翻译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2]郭琳琳.团队翻译有效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

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文献综述;研究展望

一 文献研究综述

1 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关于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许多研究者都有论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刘宝存(2007)认为,高等学校建立教学团队并非偶然,而是由于高等学校的特点呼吁建立扁平化的教学团队组织;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呼吁教师的紧密合作;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不能依靠教师的单兵作战,必须依靠“集团军”;教师专业发展有赖于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马廷奇(2007)认为,传统基层教学组织对推进教学改革形成了体制,随着学生对知识需求的多元化和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加,需要改传统的“单兵作战”教学模式为“团队教学”模式。李昌新等(2008)认为,教学团队对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有利于激发教师教育发展的积极性、构建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拓展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学习资源。禹奇才等(2008)认为,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迫切要求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建设是学科综合化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要;是实行开放式教学的需要。以上是对教学团队建设必要性和意义的论述,应该说是非常全面和深刻的。

2 教学团队的概念、特征与构成要素

关于教学团队的概念与特征,刘宝存(2007)从团队的定义出发为教学团队进行了阐释: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其一般具有共同的目标、知识技能互补、分工协作、良好的沟通、有效的领导等几个特征。马廷奇(2007)从高校发展的任务需求方面对教学团队进行了定义与解释: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其特征是具有清晰的教学改革方向、合理的教学团队组成结构、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和明确的教学改革任务要求。禹奇才等(2008)与马廷奇的观点完全相同。章兢(2008)认为,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立志高远又切实可行的目标、适度的规模与合理的结构、学术与教学兼备的高水平带头人和适当的建设平台。田恩舜(2008)认为,高水平教学团队主要包括四个关键要素:团队基础设施建设、团队规范建设、团队能力建设和团队文化建设。李桂华(2007)认为,高素质教学团队应具有统一明确、共同承诺的团队目标,优势互补、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团队精神和相互信任、和谐合作的团队氛围。以上各家论述很好地概括了教学团队的特点以及高水平教学团队应该具有的关键特质,为以后对教学团队建设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3 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对目前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禹奇才等(2008)从宏观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是教学团队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与考核与激励机制建设、与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的关系等问题。蔡应昌(2007)则从教学团队成员培养的角度进行了论述,认为主要是重专职轻兼职、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学轻育人的问题。

4 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原则

对于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原则,研究者们也发表了不同的意见。田恩舜(2008)指出,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要遵循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合理配置、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团队建设与教学建设相结合,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相统一的规则。章兢等(2008),指出,要真正实现教学团队的示范,在实践中必须注意的原则是团队的构建须体现教学的基础地位,团队的组织要有恰当的模式,团队的遴选和考核要有必要的条件或严格的标准,团队的建设过程应体现研究性教学理念。

5 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针对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组织原则,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思路和对策。刘宝存(2007)指出,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根据任务需要,打造不同类型的教学团队;选拔和支持具有凝聚力的学术带头人组建教学团队;打造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构建领导权和决策权共享的团队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潜力;加强团队文化建设,营造和谐与宽容的文化氛围。同时还指出,改善高等学校的制度环境,是鼓励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作用的重要前提,要通过创新管理体系、改革评估和考核机制、整合教师资源等途径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马廷奇(2007)认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团队内部激励和外部资源投入、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支持,教学团队要突破传统教学基层组织管理的体制性弊病,合理配置资源;并指出要正确处理教学团队建设与学术团队建设的关系、完善教学团队发展的相关制度与政策、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内部管理及运行机制。李桂华(2007)指出,培育高素质教学团队的基本策略是选择好团队带头人,配置好团队成员,落实好团队成员分担的责任,协调好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引导好各成员的工作方向。李昌新等(2008)提出了基于教师教育发展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遴选团队带头人、合理配置团队成员、建立共同愿景、营造合作文化、完善教学评价力憾等。章兢等(2008)提出,要创建有利于教学团队建设的教学生态,包括: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运行良好的教学管理体制、合理而灵活的课程结构及鼓励研究性教学的氛围。

二 关于教学团队建设研究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 宏观研究的多,微观研究的少

研究者多把目光集中在比较宏观的问题上进行研究,缺少微观层面的研究。比如对教学团队建设的概念、涵义、重要性、意义、目的、任务、策略、原则、问题等的研究较多也较为深入,而对教学团队本身的研究较少甚至说没有,如,高绩效教学团队的素质模型,团队文化是什么,团队成员间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影响团队绩效的内部因素是什么,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如何选择团队带头人等。

宏观研究是教学团队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宏观研究的指导下,才能指导学校去构建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为了提高团队绩效,建设高绩效团队,必须进行微观方面的研究。解决团队自身的问题后,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2 重复研究的多,创新研究的少

从发表的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后来者的研究成果中,重复前人的研究成果较多,创新的内容较少。有

的是把前人的研究成果换了一种说法,缺乏自己的研究;有的是把前人的研究拓展深入了一下,缺乏创新的内容;有的是把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下归纳总结,缺乏深入的探索研究。

3 理论探讨的多,实践研究的少

研究者提出了许多针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原则和策略,比如,提出团队建设要遴选团队带头人、要合理配置团队成员、要建立共同愿景、要营造合作文化、要完善教学评价办法等,要有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要有运行良好的教学管理体制、要有合理而灵活的课程结构及鼓励研究性教学的氛围等。而研究如何配置团队成员、团队成员要有哪些素质结构、如何营造团队文化、团队成员间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如何评价团队绩效等方面研究甚少,或者说没有。

三 对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展望

1 加强实践研究

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但实践也是检验理论可行性的唯一标准,对二者的研究,缺一不可。国内外关于团队建设的理论很多,研究也十分深入,但是对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培养目标的教学工作来说,需要不同素质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这些教学团队的素质结构是什么样的、如何构建、构建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应对等都需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探索和检验。而且,某一类成功的专业教学团队的经验也可以指导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企业受益、社会受益。

2 加强对教学团队自身的研究

团队以外的生态环境是外因,而团队自身的生态环境才是内因。对于高绩效教学团队来说,内因比外因更重要,更能影响团队绩效的发挥。因此,在对团队宏观的理论研究较为成熟后,对团队自身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了。笔者认为,亟待对专业教学团队自身进行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高绩效教学团队的素质模型、如何进行团队文化建设、团队成员间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影响团队绩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高绩效教学团队的领导特征等。

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第7篇

关键词:中小学 教师管理 团队激励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15

1 团体(队)和团队激励的内涵及其特点

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活动,他们的关系就构成群体。但群体的存在有两类,一种是松散的群体,即人们缺少共同目标的随机组合,没有严谨的关系结构。另一种是人们的关系较为紧密的群体,这类群体是能相互负责的,具有共同目标、共同的执行目标和共同方法的、有互补技能的一些人构成,我们把它叫做团体(团队)。因此,一组人在一起工作是群体,但并不一定是团体(团队)。在团体中,其成员在工作上互相依附,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在感情上交互影响,在行为上有共同的规范,成员对团队具有归属感、自豪感、认同感、责任感,团队的存在和发展能提高成员生活和工作的信心、勇气和力量,这便形成了团队对其成员的激励作用。团队激励具有集体性、自觉性、交互性、发展性和内隐性。

2 我国中小学校教师管理中实施团队激励策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1 我国中小学校管理体制中的教师团队

我国的中小学管理系统主要由若干级管理层构成的。绝大多数中小学的组织结构采用直线参谋制形式,学校的最高领导是校长,校长配备了专门的助手来协助完成决策与指挥工作,这种专门的助手通常包括总务处、办公室、教务处、教育处等几个职能机构,由此构成学校的管理网络。

学校年级组和教研组是学校行政管理系统最基层的职能机构和教学研究组织。这两个团队组织的成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教研组成员几乎不变动,年级组成员在一定时间内也具有相对稳定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共同任务,这就为在年级组和教研组两个教师群体中管理中进行团队建设和团队激励提供了可能性。

2.2 我国中小学教师团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要么是缺乏团队精神,要么是缺乏团队激励,要么是团队僵化。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在教师管理中加强团队建设和实施团队激励策略。

2.3 对教师团队实施激励的理论依据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支柱是群体行为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不仅仅是个体人,他总是隶属于某个群体,成为群体人。群体行为理论是团队激励理论中关于团队对其成员激励的重要理论依据。

德国卢因的“团体力学”认为,人们结成团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属于不断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

伴随着人才战的加剧和经营环境的变动性增强,许多企业开始重视横向协调、团队组织、流程为导向的组织设计等。大量的学术研究和企业实践表明,团队合作是企业进行各种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及降低动作成本的重要组织方法。

团队建设和团队激励在企业界受到的青睐及其成功的经验使我们相信,在学校组织特别是在我国中小学教师团队管理中,团队激励也可以发挥出它应有的功效。但企业组织与学校组织毕竟还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绝不能在教师团队管理中简单照搬了事,而应结合我国中小学校及教师群体的特点,加以仔细研究,为我国中小学教师管理寻求到科学的、恰当的团队建设和团队激励策略。

3 我国中小学教师管理中的团队激励策略

3.1 “建立共同愿景”策略

要在我国中小学教师管理中进行团队建设和团队激励,第一步就是建立一个清晰的、有吸引力的奋斗方向,即建立共同愿景。愿景应是管理者和教师一起努力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人人都应对其负责。总的来说,一个愿景必须现实、合理、富于意义和具有挑战性。如,在中学常见的年级管理中,要组建年级团队,首先就应设定年级全体教师的共同愿景。有了年级的共同目标,各班和各个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确定自己的目标;有了年级的远景目标,各班和各位教师才能更好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才能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年级工作效率,促进年级共同愿景的实现。

3.2 团结合作策略

团队有了共同愿景和目标,还还须相互团结合作才能真正达到和完成团队的愿景和目标。但要让团队成员间建立团结合作的关系,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塑造我国中小学教师团队的团结合作机制:第一,让教师团队成员集体探索愿景和目标。第二,建立工作任务的相互依赖关系。第三,建立基于团队的奖励方式。第四,发展以信任和沟通为基础的人际关系。

3.3 团队文化建设策略

在现代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团队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而必要的。通过团队文化建设形成团队工作精神,凝聚团队成员,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巩固发展团队。作为以文化传承为主要任务之一的中小学,进行团队文化建设更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凡中华名校莫不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于世。作为中小学,其团队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第一,建立制度文化和标识文化。第二,培育特有的关爱文化。第三,建立团队的价值体系。

3.4 总结、反省和超越策略

作为团队,无论成功失败,都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和自我反省。作为我国中小学的团队建设,总结反省既可以在一个成员身上进行,但更多的应该在一个年级、一个教研组、一个班级、一个备课组内进行,因为这有助于问题的全面认识和综合解决;总结反省需要定期举行,只要符合某个阶段发展的需要;总结反省既可以在思想上进行也可以书面形式进行,只要效果到位就行。

实践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而人的思维、观念、认识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我国中小学教师团队建设中,应勤于学习,敢于打破框框条条的禁锢和限制,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永不停滞,不断超越。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2003.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陈国权.团队组织模型[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4]程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国家教育委员会.新的里程碑[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7]冯大鸣.沟通与分享[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8]郭卜乐.今日心理[DB/OL].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