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市场调研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4-08 11:44:33
市场调研论文

市场调研论文第1篇

使学生掌握市场认识、调查设计、信息搜集、信息处理与分析、市场分析、定性及定量预测等能力,并能够熟练运用在之后的工作或创业过程中,成为称职的营销人员。

二、预期培养目标根据教学思想

围绕营销专业岗位需要设定教学方案,把提高调研工作的各项能力作为重点开展教学。具体实践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调研设计能力该项能力是开展调研工作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生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对市场反应迅速;其次要具备创新能力,能够不断发现市场机会,积极创造自己的市场。主要通过提高调研方案设计和问卷设计两个能力来实现。

(二)组织实施调研能力使学生掌握抽样调查法、访问法、观察法等各项调查方法,能够将实地调查与文案调查有机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和内容,选择最佳调查方式及方法,搜集完整的有效样本资料;在实施调研过程中,准确把握日常人际交往的交谈技巧,有较强的合作能力,善于接纳和尊重他人,人际关系和谐。

(三)分析预测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资料分组、汇总等整理能力和较强的办公软件运用能力,能够根据不同需要制作各种表格和图形;熟练掌握各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能根据调研目的进行不同程度的分析及预测。

(四)书写与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撰写市场调研方案和调研报告的写作基本功,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清楚流畅地作出口头汇报,完成相关调研报告的编写。

三、培养途径及考核标准

(一)培养途径根据培养目标,并结合该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教师设计了五个实践环节和一套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先由教师根据不同环节内容需要,采用历史案例分析、现场角色扮演、图片及视频教学、学生举例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较为扎实地掌握各环节理论知识,之后学生按各项环节要求完成专项练习,不论是调研前、调研中,还是调研后,均体现出了我国高职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

市场调研论文第2篇

一、课程总体分析

1.课程性质。市场调研是营销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它不同于诸如市场营销基础等理论性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技能课程。在市场调研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在掌握基本理论基础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展操作技能训练。通过课程的学习,一方面需要学生对市场调研基本理论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需要学生能够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确认调研主题,并开展调研设计、调研实施、数据分析、撰写调研报告,为企业实际运营提供必要的决策辅助信息。在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市场调研是众多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例如营销策划、网络营销、品牌营销、国际营销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中,都要求学生熟知市场调研,相应营销策略的开展都建立在市场数据信息基础上。此外,在市场调研前导课程中,除了管理类基础课程外,管理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前导课程。因为在市场调研课程中,需要学生能够对调研数据进行规范的统计分析。

2.课程目标。市场调研课程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系统的调研理论知识和调研工作程序与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备独立开展市场调研工作的技能。培养学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经营决策所需信息,拟定调研主题,设计调研方案,组织实施实地调研,收集并分析市场数据,最终形成调研报告,供企业决策参考。

3.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选择。课程教材和参考资料是教学的重要工具,选择恰当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目前,有关市场调研课程的教材种类繁多,选择教材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依据教学目标来选用合适内容难度的教材;第二,理论教材突出知识够用的特点;第三,强化课程操作实践,为课程筛选合适的操作指导性参考资料,做到课程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技能强化同步。

二、授课对象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对高职高专学生开展市场调研课程教学问题,首先应该对学生特点有一定的了解。高职高专学生相对于本科学生而言,专业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很多院校的营销专业文科生较多。相对于往届学生而言,目前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诸多不足,例如,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学习方法运用不当等。但他们也有一定的优点,例如他们特别喜欢动手实践。虽然不喜欢动脑记忆和思考,但对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有非常高的期望和渴求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观,强调本课程的特殊性,让学生明白市场调研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的课程。其次,通过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利用团队合作的体验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调研项目中,通过督促学生合作动手动脑来完成课程学习。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环节,采用任务驱动式的内容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在市场调研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学方法可以相互配合使用,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建议多使用案例教学法、实训模拟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剖析能够让学生对讲解的知识有快速的把握,在讲解市场调研理论知识点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辅助教学。例如,在调研设计知识讲解时,利用不同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如何开展设计工作;在文案调研讲解过程中,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如何开展文案研究工作。实训模拟教学法能够快速地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例如,在市场调研的数据处理与分析部分,通过课程的实训模拟教学,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对给定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能够强化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所以,在市场调研课程中,涉及技能要求的部分可以采用实训模拟教学法开展教学。任务驱动式的实践教学法利用基于任务的系统课程作业,让学生在逐步完成分任务的基础上,在了解岗位工作整体流程和环节的同时,快速提升实践技能。在整个课程设计中,可以根据调研工作的流程采用任务驱动法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并设计课程的系统作业任务,在增加课程生动性基础上利用分任务来驱动课程教学过程。

四、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1.课程教学内容。市场调研课程教学课时数可能各个院校设计不同,在此以48课时为例,分析如何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改进设计。不同于理论导向的课程教学,市场调研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一定按照课程理论章节进行讲解,可以对课程内容按照市场调研工作流程进行重新组织。对总体课程按照工作流程拆分为5个子项目,对应的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对每个子项目的任务内容分解阐述、理论知识内容以及任务驱动作业进行重新设计,如表2所示。

2.课程重点与难点。市场调研课程的讲授中,课程的重点内容主要为市场调研方案设计、文案调研、一般调研方法(观察法、访问法、实验法)、问卷设计、抽样、调研资料统计分析、调研成果提供等。其中,调研方案设计、调研问卷设计、调研数据统计分析、调研报告撰写是课程的难点,需要授课教师安排足够的课时保证教学效果。

五、课程考核

市场调研论文第3篇

民用飞机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关键因素在于其本身技术经济指标是否满足市场要求。民用飞机市场调研就是利用专业的市场调研技术,搜集相关市场信息,帮助企业总师系统提供决策,研制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民用飞机。民用飞机产品研发市场调研流程中的每个步骤都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高度关联的,市场调研是连接市场需求与产品研发的桥梁与纽带。民用飞机产品研发市场调研主要步骤如下:

2.民用飞机产品研发市场调研方法

民用飞机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市场调研方法主要有深度访问、焦点小组访谈、问卷调查和桌面研究等研究方法。选择适当的市场调研方法,对市场调研取得的成果有着显著的影响。

(1)深度访问

深度访问是指通过一对一的访问形式,直接了解被访者对某一问题的具体看法与态度。在深度访问中,调研者有机会刺探每个受访者更多的细节。而且,受访者的意见不会影响其他人。深度访问调研法的优点:第一,深度访问可以消除受访的顾虑与压力,受访者可以轻松的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并提出好的方法与建议。第二,深度访问可以隐藏调查者的态度与情绪,以免影响调查者。第三,深度访问的这种一对一访问形式可以使受访者感觉到自己是注意的焦点,愿意把自己的观点和内心想法表达出来。第四,通过深度访问所获得信息与资料,便于调研人员对其可信度进行评估。深度访问调研法的缺点:第一,深度访问不能产生组内互动,不能产生多个受访者之间观点的碰撞与冲突。第二,深度访问对受访者的行业经验和技术素质要求较高。第三,深度访问占有受访者的时间较多,需要较多的时间获得信息。

(2)焦点小组访谈

焦点小组访谈是定性研究信息资料搜集的一种方法,调研人员向一组受访者介绍主题,指导他们在非结构和自然的方式下讨论该主题。调研人员可以与受访者直接沟通,这就需要调研人员掌握更加有效的沟通技巧与方法。焦点小组访谈通过多向沟通使小组成员彼此之间的观点、想法产生更大的相互影响。焦点小组访问方法的使用,能够使调研人员更加迅速获得对讨论的问题哪些方面形成高度一致的观点与认识,哪些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的看法,以及导致这种一致或差异看法的原因。焦点小组访谈调研法的优点:第一,焦点小组访谈可以提供大量重要的洞察观点,而这即使是一对一的深度访谈也无法做到的。第二,焦点小组访谈讨论的问题具有多样性。第三,在开展深度访谈不可能时,焦点小组访谈可能是搜集数据的唯一方式。焦点小组访谈调研法的缺点:第一,通过焦点小组访谈调研法取得的调研结果不容易被概括;第二,开展焦点小组访谈和解释结果时具有的主观性;第三,焦点小组访谈费用相对较高,专家咨询费按每人发放。

(3)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法是通过各种书面形式的调查问卷与被调查者进行沟通交流,搜集相关方法的总称。有效的市场调研问卷能够获得一手的市场数据,为决策提供重要的市场信息支持。问卷调查法的优点:第一,问卷调研法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调研人员无需与受访者直接接触,能够节省人力成本。第二,通过调研问卷获取的调查结果便于定量研究。第三,问卷调研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同时对众多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法的缺点:第一,调研问卷设计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即使经验丰富的调研人员有时也会不经意的漏掉设计缺陷。第二,问卷调查不能获得生动的、具体的调研信息。第三,问卷设计具有复杂性,有的问题让受访者很难回答,从而不能提供符合调研目的的数据。第四,问卷调查存在回复率和有效率低的现象,使调研人员对无回答者的研究比较困难。(4)文案调研文案调研是对二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种常见的调研方法,文案调研的数据收集应该从内部来源开始,因为比起外部数据,获得内部二手数据需要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最少。文案调研的优点:第一,如果采用二手数据而不是原始数据,会节约调研成本和时间。第二,除了成本和时间节约外,二手数据更容易获得。文案调研的缺点:第一,现有的二手数据可能与给定调研项目中一个或多个因素所要求的数据类型不匹配。第二,数据的使用者必须核实二手数据的准确性。民用飞机产品研发主要采用的上述几种调研方法各有优缺点,调研效果评估见表1。

3.民用飞机产品研制阶段市场调研

我国民用飞机研制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2]:项目前期论证阶段、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阶段、型号研制总体方案论证阶段和型号研制阶段。

3.1项目前期论证阶段

市场调研民用飞机项目前期论证中的方案策划与构思的主要任务是侧重市场调研和预测,需要进行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有:⑴国内外经济发展与运量预测。⑵国内外飞机市场总需求量、净需求量预测。⑶国内外同类飞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初步分析。⑷市场战略研究和战术研究,竞争环境和市场形势分析。⑸飞机的基本技术要求和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布局形式、座级大小、航程长短、速度高低、发动机类型及推力等级、经济性目标、竞争对手等。市场调研在这一阶段不仅要做宏观的市场预测分析,还应做微观的客户与航线调查。

3.2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阶段

市场调研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即可进入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阶段,该阶段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报告需要进行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有:⑴国内外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包括市场范围、需求量、占有量、基本技术要求。⑵国内外同类机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对比分析意见。⑶国内外同类机型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实现途径市场研究。市场调研在基于项目论证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市场分析论证工作,重点进行国内外民用飞机市场需求和竞争机型分析。

3.3型号研制总体方案论证阶段

市场调研可行性报告批准后,即进入总体方案论证阶段。本阶段就是民用飞机研发过程中所谓的“预发展阶段”,要对型号研制、研制周期、研制计划做详细的规划;对成本、售价、盈亏平衡点等财务做预测与评估;对研制途径、合作方式、生产分工、融资手段等提出最终决策;对飞机进行初步设计,对基本的总体方案不断修改、完善与发展,直至总体方案冻结。市场调研工作为总体方案论证中的每项工作提供重要市场支持。⑴飞机材料与成品件国内外供应商市场调研。⑵飞机电子系统、机械系统、推进系统控制系统等总体方案设计中的技术市场调研工作。

3.4型号研制阶段的市场调研经批准的总体方案批准后,按照型号研制系统工程网络图开展研制工作。民用飞机的研制阶段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航空环境、设计技术与制造技术等方面,市场调研工作为民用飞机研制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4.市场调研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应用

当今,航空公司选购飞机,已从以技术为导向,转向以市场和经营为导向;飞机制造商研制民用客机,也已从以技术为导向,转向以市场和运行成本为导向。民用飞机产品要进入市场并尽可能多地占有市场份额,需要对飞机产品定位、目标市场、市场份额、竞争机型、通用性、投入市场时间等因素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因此,在型号项目的概念设计阶段开始就必须了解航空市场对飞机的技术经济要求以便确定飞机的技术经济参数,研制出符合市场要求的飞机。在民用飞机产品项目前期论证阶段,确定《飞机市场目标与设计要求》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市场调研工作是《飞机市场目标与设计要求》重要的信息来源。民用飞机市场要求与目标论证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桌面研究与市场调研、形成初始市场要求、工程部门对市场要求进行评估、更新市场要求、就更新的市场要求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修订市场要求、工程部门对修订后市场要求进行评估确认、冻结市场要求。民用飞机产品市场要求论证的基本工作流程如2:

5.总结

市场调研论文第4篇

(一)抽样调查

从全体被调研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或比例抽取一部分对象作为代表进行调查分析,以此推论全体研究对象状况的一种调查方式。可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偶遇抽样。

(二)典型调查

指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对象作典型。即通过对个别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调查和分析,来认识它所代表的同类事物和现象的一种方法。

(三)个案调查

指对社会上某个特定的单位作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方法。

二、最后调查问题的方法

(一)询问法

通常采用访谈询问和表格询问两种形式。访谈形式可通过个人会面,电话交谈或开座谈会等形式征求意见。表格询问则可通过事先制定好的提问表,用当面或邮寄等方式来完成意见征询。

(二)观察法

通过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某种行为特征,从而发现和归纳出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观念和态度的一种调查方法。观察法包括直接观察、间接观察、比较观察、行为观察等方法。

(三)实验法

在产品开发前做一些实验和测试,从而获得必要的技术数据或了解消费者方面的反馈情况,以便做出对该产品是否投产的决定。

(四)专家调查法

通过汇集有关的专家意见,从而获得设计有关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

(五)文献检索法

在更多的文字资料中收集各种有用的资料(第二手资料),这些资料可通过企业内部的统计、报告或期刊、杂志、图书获得,也可以从国家机关、团体的统计资料及有关文献中获得。以上是从理论教学中,所讲述的所有内容,学生应根据具体的设计题目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方法。但问题调查的内容都是一致,都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这四方面的内容缺一不可。我们以具体题目为例做法如下:我们已经看到社会和经济变革在不断地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影响我们的个体需求、想法和愿望。我们在做市场调研时,针对消费者的调研,一般都会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的其中一部分内容是用人口统计的方法,这至今仍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市场工具,可以为人群的任何分类提供有用的数据化信息。但是,人口统计数据通常只是以图像或图表的方式出现,难以激发设计师的灵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据通常包含了某些重要的市场信息,如价值观、购物趋势,并可能揭示出品牌在目标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可能反映出购买某个产品的消费者的年龄段、可支配收入以及其他细节,这些都可以为设计研究提供重要参考。这些重要因素都有助于我们了解市场,但还需要充实,我们还有找出影响消费者购买该产品的原因,以及为什么他们会购买某一品牌的产品的原因。为了寻找这些信息,我们就得转向研究群体动机和生活方式的心理描述。

三、总结

市场调研论文第5篇

关键词:在线市场调研问卷设计纠正

信息时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不再仅仅依靠企业的物理资源挖掘,而在于对信息这一概念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谁掌握了信息,谁就能把握行业动态,把住市场脉搏,在市场竞争中夺取商机,赢得竞争优势。要想收集到大量的信息,就必须进行详尽的市场调研。

而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在线市场调研,凭借其突出优势日渐夺取了人们的目光。它打破了传统调研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缩短了调研周期、提高了信息收集效率、降低了调研成本。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调查公司的青睐。市场研究公司InsideResearch研究发现,有80%的调查公司称,他们已经在消费品调查方面使用了网上调查方式,40%称对B2B市场调查使用了网上调查。在线市场调研不仅仅是调查公司的秘密武器,而且还是企业网站获取市场信息的重要渠道。InsideResearch经过调查发现,企业在市场调研方面的投入增长幅度很大,2004年市场调查总投入比2003年增长了7.5%,达到72亿美元。其中,增长最迅速的部分是在线市场调查,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约20%。

在线市场调研是一种高效的信息收集方式,它通常采用让客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获取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在许多网站上都设有网上调查问卷用以收集用户反馈信息。因此,网上问卷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调查质量的高低,问卷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调查结果。如果问卷设计得不好,那么所有精心制作的抽样计划、训练有素的访问人员、合理的数据分析技巧和良好的编码技术都将徒然无用。在市场调研中,问卷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问卷设计得不好,再好的分析方法也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结果。换而言之,问卷设计上的疏漏之处,必将严重影响到有效数据的获取。设计一份专业、合理的调查问卷是网上调研获得可靠结果的基础。

但是,通过对一些在线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时却发现,许多问卷设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甚至是很明显的错误,这种状况不仅影响调查数据的可信度,也可能直接影响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使得在线调查的总体效果不理想。归纳起来,网上问卷设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表现在下列五个方面:

一、问题顺序安排不合理

有的问卷一开始就要求被调查者填写个人信息,如真实姓名、身份证、收入、职业、学历、家庭地址、电话等,好像在填申请表,而不是调查。这种做法不仅会招致被调查者的反感,而且会在无形中给人以压力,迫使人们提高警惕。由于担心个人信息被滥用,从而蒙受损失,很多人会拒绝参与这样的调查,或者填写虚假信息。这便造成有效问卷回收率低,并且影响调研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因此,在调研中,一方面要注意不可过多收集个人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出于调研需要,必须收集一些个人资料。那么,这些涉及到个人信息的敏感性问题千万不可放置于问卷开头,而应放置于调查表的最后,而且最好附以说明,比如“为了奖品的准确发放,为了和您联系,请您填写如下信息”。这样可以降低被调查者的戒备之心,有助于调研的顺利开展。

合理的问题顺序安排可以提高有效问卷的回收率、提高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在问卷设计中应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来排序。容易、直观、清楚的问题置前,困难、复杂、敏感、窘迫的问题置后。随着调查的进行、交流的深入,被调查者可能降低或消除原有的戒备心理,愿意回答一些复杂、敏感的问题,从而使调查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提高在线调查的效率,增加调查结果可信度。

二、问卷形式过于严肃、死板

研究发现,很多在线调研表都存在着形式单一、表现单调的情况。过于严肃、死板的问卷会在不同程度上压抑被调查者的主动性。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调动人们参与调研的积极性,可以大胆地借用网络强大的表现力,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声形兼备、别具风采的问卷来。比如,在对手机款式的偏好调查中,可以插入或链接图像、声音文件,是被调查者能在调研活动中看见手机外形、倾听手机铃声,知晓手机功能。三、态度不中立,有诱导性倾向

有些调查问卷设计者在设计问题时,把个人观点融入其中,使用了带有感彩和倾向性的词语。这些富有感彩的词语会对被调查者起到诱导暗示作用,有可能使其放弃自己的不同观点。例如:“很多人都觉得光明牛奶口感特别好,你认为呢?”这个问句就蕴含了个人观点,带有浓厚的感彩。

与此类似的诱导性提问往往会导致两个后果:一是被调查者不加思考就同意所引导问题中暗示的结论;二是由于引导性提问大多是引用权威或多数人的态度,这样,被调查者考虑到这个结论已得到普遍认同,自然会产生从众心理。尤其是对于一些敏感性问题,在诱导性提问下,人们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顺着问卷设计者的观点,随口附和。因此,这种提问常常会引出与事实不符、甚至与事实截然相反的结论,此乃调查的大忌。保持中立、不偏不倚是问卷设计的首要原则。优秀的问卷设计者必须站在中立的立场设计问卷,绝不能加入个人的主观看法、意见。只有营造出一种没有压力、能够畅所欲言的氛围,才能明白人们的真实想法、内心观点,客观反映被调查者的观点态度。

四、用词不准、语义模糊、有歧义

用词不准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调查居民生活水平中问道,您家的住房面积是多少?在这个问题中“住房面积”这一词语就容易引起歧义,可能被理解为建筑面积,也有可能被理解为使用面积。由于被调查者之间存在不同的理解,收集到的数据也就失去了分析的意义。又如:CNNIC在2000年1月份的统计报告中,关于“哪一种网络广告形式最能吸引您点击”的选项分别为:动画式广告、横幅式广告、跳出窗式广告、文字式广告、邮件式广告、插播式广告,最终的调查结果是动画式广告以66.50%的比例位居首位,其实这种调查结果就是因为对网络广告形式的分类不合理所造成的结果,因为动画式广告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广告形式,而是网络广告内容的一种表达方式,横幅式广告、跳出窗式广告、邮件式广告、插播式广告等形式的网络广告都可以设计为动画式。这种有歧义的、不准确的问题描述不仅使得被调查者难以取舍,还严重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甚至可能使得参与者未完成全部选项即中止调查。因此,问卷设计中一定要讲求用词规范、意义明确,使被调查者正确理解问题意图。

五、答案有遗漏、不够周全

问卷设计时,对答案的基本要求是包含所有可能情况。然而有时很难一一罗列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这便使得参与者无法从中选出最符合自身观点的选项,这样就会降低调查结果的可信度。问题设计时要尽最大的可能考虑周全,至少不能遗漏重要的问题选项,尤其是倾向性的“遗漏”。例如在一个“武汉居民最常去的超市”调查选项中,如果选项只有:华联、易初莲花、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这五个选项,那么在最终的调查结果必然会将中百仓储排除在外,这显然不符合武汉人的购物习惯。因为中百仓储作为武汉市连锁规模最大的购物场所,其分店达300余家,遍布武汉三镇,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若遗漏了中百仓储这一重要选项,调查结果自然很难让人信服。尤其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调查问题选项,更要仔细斟酌,因为任何一项重要信息的遗漏都可能意味着调查结果价值的降低。对于这个问题的弥补办法之一是,在调查表中设置一个“其他”选项,如果最终的调查结果中选择“其他”的比例较高,那么就说明对于这个问题的选项设置不尽合理,甚至有可能遗漏了某些重要问题。

总而言之,网上问卷设计是在线调研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问卷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调研结果的可信程度。设计出一份专业、合理的网上调查问卷,是取得高质量在线调研的基础。因此,在设计问卷时,一定要考虑周到、详尽,尽量不放过任何一个疏漏之处,这样才能设计出高品质的问卷,得出真实、可信的调查结果。

参考文献:

[1]付志远:《市场调查问卷设计的几类常见错误及纠正》.企业经济2000年第1期

[2]冯英键:《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周莉:《网上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效果》.物流科技,第28卷,2005年4月

市场调研论文第6篇

关键词:市场、结构调整、制播分离、节目配额、公共广播体制

引言

20世纪90年代,数字化和全球化浪潮兴起,媒介工业的资本扩张和市场拓展运动不断加剧。面对新的世界潮流——放松规制、媒介融合、跨国竞争和自律的市场机制,世界各国包括那些历来注重自身广播电视国有和公共属性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增强自身传媒实力、参与全球竞争的目标下,以提高效率为导向,引入或强化市场机制,进行结构调整。

韩国是一个采行公共广播体制的国家。1980年,韩国政府在“电波属于公共财产,不能一味用于商业利益”的口号下,对广电业进行了以“统一合并”为特征的结构调整,将所有民营广播电视收归公营的韩国广播公司(KBS——KoreanBroadcastingSystem)麾下,韩国公共广播体制至此确立。1990年,韩国广电业又进行了一次“有限开放”式的结构调整,在对公营广播低效率弊端的反思和抨击声中,民营的汉城广播公司(SBS——SeoulBroadcastingSystem)正式开播,一度被逐出业外的民营广播电视被再次纳入广电业结构中。从那时起,韩国广电业一直在公营与民营并存的二元结构中成长,也在公益性与商业性的竞争中寻求平衡;电视市场格局则由两强(KBS和MBC,后者为非民营的文化广播公司)独占,逐渐演变而为三足(KBS、MBC、SBS)鼎立,并一直延续至今。

与世界上不少实行公共广播体制的国家相同的是,韩国一直允许公营台播出广告,不过,韩国专门成立了一家名为韩国广播广告公社(KOBACO——KoreaBroadcastingAdvertisingCorporation)的机构,全权KBS、MBC和SBS三家机构的广告业务。换言之,广告公社将营利性广告业务从三台的主干业务中剥离出来,实行集中调控,垄断经营,并预留公益基金。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把住了各台的生存命脉,也在一定程度上约制了各台的赢利冲动,并从制度上保障了公共广播特点的显现。这是韩国公共广播体制的独特之处,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公共广播体制的关键之点。

一直以来,韩国公共广播体制下的市场垄断,不断遭人诟病。事实上,正如韩国一些学者所言,那种试图以公共领域的垄断经营来确保广播电视公共性的观点,只是电波短缺时代的认识,在多频道竞争的今天,将所有频谱资源视为公共资源的物质基础已经不复存在,固执于这一观点会妨碍广播电视的多样化发展,也无助于激活竞争、提高效率[1]。按照媒介经济学者欧文和怀尔德曼(BruceM.Owen&StevenS.Wildman)的观点,一般来说,竞争性市场趋于高效,专控性市场趋于低效;而市场低效的原因之一,便是“限制——通常是政府鼓励实施的限制,禁止某些产品或业务的交易,或者禁止在这些业务中存在完全的市场”[2]。

进入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韩国政府开始在广电领域推行放松规制、增加行政透明度、扩大私营活动领域等政策[3],并围绕打破垄断和培育市场进行一系列结构调整,包括倡导制播分离、加大力度推行节目配额制;放宽有线电视经营;推动卫星电视广播等等。这些都是韩国广电业面对时代潮流所作出的富于本土色彩的回应,也是韩国广电业在公共广播体制下进行市场结构调整的一次独特实践。

本文拟概括韩国广播电视业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进行市场结构调整的内容和特点,并对调整的功效进行初步探讨。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谓广电业结构,是指组成广电业的管理、生产、交换流通和播出等机构的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形式。

一、“二元并存”、“三分天下”与“制播合一”:韩国电视业结构特征分析

韩国电视业1961年起步,历经80年代初的体制重构和90年代初的结构改组,形成了“二元并存”、“三分天下”和“制播合一”的结构特征。

韩国广电业兼有公营和民营两种不同的所有制成份,这种“二元并存”并非韩国公共广播体制所独创,但是保留相当多的政府对广电业的政策主导和行政掌控权,以及经营上的垄断性,却颇具有韩国特色。

韩国公共广播体制是在全斗焕军人政权时期推行的,先天便带有某些政府主导的痕迹,执政当局一直视广播电视为传达政策的工具,相关法规也无不渗透着这一意识。与公共广播体制一同诞生的韩国广播委员会(KBC)和广播广告公社(KOBACO),被韩国一些学者认为是“将政策宣传式广播电视模式制度化”[4]的两大机构。通常所说的公共广播体制,除了以服务公众而非以盈利为目的,以及传播文化教育节目和兼顾多元需求外,还有一个基本要件就是,由一个代表公众利益的独立机构负责经营和管理[5]。然而在韩国,广播委员会从一开始便隶属于政府“公报处”,接受其行政领导,负责包括制订政策、审核节目和人事管理在内的一系列事务,具有某种政府机构的性质,而非真正独立的公共机构。

至于广播广告公社,作为韩国广播委员会下属惟一的广告机构,被授权全权负责三大公营和民营台的时段销售、广告计划和广告费的分配等业务,并有权从中预留6%的广告收入用于广电发展基金。理论上说,这一措施有助于遏制过份商业化的竞争倾向,并通过将广告利润的一部分向公益领域回馈,来保证公共广播体制的延续。但是实际上,广播广告公社更象是一家管理机构,一家垄断性经营机构,而不只是维持广电业正常运行的一般广告,权力甚大却缺少制衡。按照广电“公益”的涵义,公共广播应该首先将利润用来服务受众,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可是批评者认为,广告公社常常,在与广电文化事业不相关的地方投入过多的公益资金,对发展公益广电文化事业的帮助却相对欠缺;在调节各台商业竞争中的作用也绩效不彰[6]。

更主要的是,广告公社将公营和民营两类电视台的广告业务集中管理,使得各电视台的经营被人为地“中介”,实际上褫夺了各台自主进行收支对接的权利,压抑了其运营空间。民营SBS开播的主旨之一,原本是为刺激公营台提高效率,改进节目的多样化水平,可是广告公社将两种不同属性、不同经营目标的电视台的广告经营一手掌控,统一调配,对于避免过度追求视听率的竞争或许有益,但是这样一来,二元结构中民营机制的活力却多少受到抑制,也间接降解了电视台对于提高效率的追求。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公共广播”的原意,是指不存在个人持有大宗股票的情况,就象一家公共公司一样。然而在韩国,公共广播可以说是一个政府持有大多数股票的政府公司,对于民营资本可能的侵蚀,当局一直怀有戒虑。事实上,公营垄断而产生高额利润(无论其目的和用途如何),与民营资本一段时期被排除在广电业大门之外,未尝没有联系。回溯历史,当公营台的低效率和每每扮演政府宣传工具的现象不断遭到抨击,人们对为遏制商业化倾向、确保公共广播体制而实行单一公营台制度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屡屡提出质疑时,1980年代末,迫于形势,韩国广电业开始向民间资本开放,但是这种开放是一种政府主导下的有限开放。新修订颁发的《广播法》在强调“为增进公共利益作出贡献”的前提下,一面允许非公营机构进入广播业,一面加高门槛,在运营范围、经济条件如资本额等一系列方面设置种种规定[7]。这些规定已足以令人踌躇,何况广电市场被KBS和MBC两强寡占已经多年,新来者面临的竞争态势可想而知。结果是,那些“不合条件者”被吓阻,SBS作为惟一的民营广播台网受到接纳。然而SBS的加入,它相对来说较低成本和较高效率的运作,虽然使它在开播三年后便占有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见表1),亦给以往完全封闭的公营广播带来一定冲击,但是并没有打破韩国广电市场高度集中的格局;相反,在被纳入既有的管理与经营框架后,民营资本虽不免遭遇掣肘和磨合,却也多少受到同化乃至滋养。韩国公共广播体制下的市场垄断依旧,只是由“两强分噬”发展而为“三分天下”。

韩国无线电视台收视率与市场占有率比较表1(单位:%)KBS1KBS2MBCSBS

收视率占有率收视率占有率收视率占有率收视率占有率

19927.31710.72315.73510.424

19937.416112414.43113.128

19949.72011.42414.53011.725

199511.72411.62412.72611.824

199612.22710.92410.92410.924

199712.92810.42312.3279.821

199812.12510.12114.83010.923

199910.7239.42013.2291226

平均10.52310.72313.62911.324

资料来源:Ho-youngKwon,Ik-heeKang,Woo-youngJeon,andJae-sikYoon,KoreanBroadcastingStatistics,KBIReport2001,Seoul,Korea:KBI,表17编制,略有调整。

韩国广电业由韩国广播公司(KBS,包括两个频道KBS1和KBS2)、文化广播公司(MBC)和汉城广播公司(SBS)三家瓜分市场的特征,由表1可窥得一斑。就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而言,从1992年到1999年,三家广播公司播出的4个频道中,平均收视率最高的是MBC(13.6%),SBS居次(11.3%),最低的是KBS1(10.7%);市场占有率排序也一样。若以广播公司为单位,则KBS以两个频道21.2%的平均收视率和46%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其他两家则分享另外50%以上的市场份额,MBC平均市场占有率为29%,SBS为24%。再看广告收入,2000年三台广告收入占韩国广电广告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6.7%(KBS)、35.4%(MBC)、18.8%(SBS)[8],三台广告收入总和占广电广告总收入的80%以上,这个市场呈现寡头垄断之势。

一般播出广告的公共广播机构,其收入来源通常以收视费或国家拨款、团体捐款为主,广告收入大都作为补充。而在韩国,广告收入已非补充,而是居于主导。作为公营广播旗舰的KBS,除了每月从电视家庭的电费中固定扣取的收视费和节目销售收入外,近年来广告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一半,接近60%(详见表2),广告收入已经成为KBS维持生存的主要来源。另外两家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则分别接近90%(MBC)和94%(SBS)。换言之,三家广电网尽管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目标和行为方式或有区别,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通过营利性广告行为赢得生存的资本。

通常人们认为,公营广播赢利是为公益,民营广播赢利是为分红。其实不论目的怎样,赢利的正当性如何,赢利而且是在公共体制保护下寡头垄断的市场上赢利,垄断所带来的高额利润,除了滋生诸如低效、浪费等弊端外,还会令既得利益者本能地为维护旧的市场格局而对任何新来者进行排斥,甚至联手抗拒和化解新来者的“入侵”;另一方面,寡头们多年来垄断传媒市场而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力上所积累的资本,亦使其在追求各种利益方面,很少遭遇强有力的挑战。

三台广播电视营销比较表2(单位:百万韩币)收入与比例KBSMBC(含地方台)SBS

1997广告收入∕总收入569,898∕999,915714,663∕809,702354,982∕377,648

比例(%)59.088.294.0

1998广告收入∕总收入335,882∕774,117506,967∕586,461225,394∕245,718

比例(%)43.486.491.7

1999广告收入∕总收入487,257∕950,263674,565∕756,710346,574∕371,829

比例(%)51.389.193.2

2000广告收入∕总收入672,315∕1,157,996892,498∕995,232474,353∕507,213

比例(%)58.189.793.5

资料来源:本表据“放送产业”表13“放送产业营利销售现状”、表16“广播电视广告销售现状”编制,《文化产业统计2001》,文化观光部出版。

与“三家分晋”式垄断格局相伴,韩国广电业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是“制播合一”。即韩国荧屏上播出的本土电视节目,绝大部分由KBS、MBC和SBS三家自行完成,它们不仅联合垄断了韩国电视收视市场和广告市场,并且各自垂直整合节目制作、流通和传播环节。不过,三台网相互之间极少进行横向节目交流,绝大多数节目在本台播出后,国内市场便极少再有人问津。

韩国电视业起步之初,由于技术限制,“制播合一”只是一种不得已的举措,况且当时专业化和市场分工阙如,“小而全”也是一种必然选择。然而,随着公共广播体制的推行,在从制度上和结构上用公营机构取代所有民营机构之后,作为公营垄断的逻辑结果,节目制作和流通的市场化便失去了生长的土壤,“制播合一”则成为垄断得以延续的养料。90年代初,韩国广电业对民营资本有限开放,作为促进节目多元化和反垄断的一项措施,节目配额制度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并自上而下开始在电视界推行。可是,无论是公营的KBS、MBC还是民营的SBS,虽然经营目标不同导致经营行为各异,但是在坚持“制播合一”方面,却无甚差别。有韩国研究者比较说,1991年,在实行节目配额制的当年,KBS两个频道播出的节目中有大约96%由自己制作,MBC和SBS则分别为95%和93%以上;8年后的1998年,三大网播出的节目中自制节目仍然占据80%左右的份额;相比之下,美国无线电视节目中有超过70%是由独立制片商或电视网的下属部门生产的[10]。显然,韩国电视节目制作与流通的市场化,还处在较低水平。

“制播合一”与“三强垄断”的格局是分不开的,两者的负面作用也相互关联,即缺乏竞争、效率低下和节目多样化程度不足。理论上说,公共电视台和民营电视台在节目内容上应存在差异,然而有研究显示,公营的KBS和民营的SBS的新闻节目,不仅内容上有诸多雷同,而且表现方式上也惊人地相似[11]。正如一位韩国研究者所指出的,“虽然韩国电视台有能力用内部制作的节目将时间占满,但是观众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这可能是因为民营和公共电视台的节目种类非常相似的原因”[12]。另一方面,两者客观上也窒息了节目制作与流通市场的发育。由于生产和播出之间缺少流通网的衔接,使得电视业运转不灵,节目价值无法充分实现,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

三、制播分离、发展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调整的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韩国电视业的结构调整是一次因外部压力而引发的内部改革,是被动应变,也是一种主动选择。

1997年金大中政府上台后,奉行“民主主义和市场经济”政策,对广电业从以规制为主转为追求市场经济政策[13]。1999年12月,韩国国会通过了颇具整合色彩的新《广播法》,该法将所有的广播电视媒体统一规定在一个法律体制之中,并由一个机构统一管理,这个机构便是经过重组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的韩国广播委员会(KBC)。新组建的广播电视委员会从政府“文化观光部”独立出来,作为民间性质的公共机构,开始独立处理广播电视事务。过去政府通过下属的广播委员会插手广电事务的历史告终,韩国公共广播体制开始迈出“独立于政府”的一步。与此同时,新《广播法》允许设立民营广播广告公司,韩国广播广告公社独霸广告业务的局面将成为历史。

在上述背景下,韩国广电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开始指向打破垄断、激活市场和增强实力;调整内容也大抵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加大力度推行节目制播的专业分工、发展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

在韩国,“制播分离”是被强力推行的一项措施。由于“制播合一”与“三强垄断”的历史渊源深厚,因而这一措施的推行与打破“三强垄断”的目标密不可分。其方式具体有二,一是倡行节目配额制,规定三大网需要播出的外制节目比例;二是通过基金贷款,扶持独立制片商。

韩国从1991年开始实行节目配额制,并拟订了逐年增加配额比例的计划表,外制节目配额比例从1991年的3%,逐步增加到1999年的20%[14]。然而,由于三大网对此一制度态度消极,致使实际效果不尽理想。近两年来,韩国广电管理机构开始加大推行力度。1999年,新出台的《广播法》在第72条和《施行细则》第58条中,对电视台增加播出外制节目的份额,特别是播出独立制片商制作的节目的比例,以及黄金时间播出的外制节目的比例,均作出明确规定;与此同时,对违反这些规定的处罚措施,亦加以详细说明。这些内容包括:首先,电视网到2001年外制节目的播出比例将增加到40%——其中,独立制片商制作的节目份额增加到30%;其次,按照韩国广播电视委员会的要求,电视网每月在黄金时间内必须播出超过15%的外制节目;第三,如果违反配额制,或者黄金时间达不到所要求的外制节目播出比例,电视网将受到处罚,罚款金额从3百万韩币到最高3千万韩币不等[15]。

除了对节目播出机构实施硬性的节目配额要求外,韩国有关部门根据《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中小企业创业支援法,1999)第14条“对独立制作社的制作支援”——为激活独立制作社的制作,政府、广电法人、广播电视台……可对独立制作社进行支援——以及相关条例,采取基金贷款、专项财政贷款的形式,对独立制作社等机构的节目制作从资金上给予扶助。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文化观光部下属的“文化产业基金”,韩国广播电视委员会下属的韩国广播振兴研究院设立的“广播振兴基金”;资助对象包括独立制片机构、投资公司、动画制作社和有线电视节目供应商;资助额度从3亿到10亿韩币不等。

“放松有线电视管制,允许跨业经营”是目前韩国电视业调整的第二项内容。90年代中期以来,韩国广播电视界逐渐认识到,在数字化多频道时代,那种视所有电视频道为公共资源的观点已经过时,那是广电业以无线电视为中心、以国内电视为中心时代的观点,以此为基础制订的政策和法规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广播电视与其他许多行业一样,可以用来生产利润,应该将其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来对待。韩国政府在所有新媒介中最先选择了发展有线电视,并将其推入市场,期望以此激活竞争,打破有线电视一枝独秀的局面。与此同时,为防止新垄断的出现,韩国政府对有线电视实行了严格的经营限制和所有权限制。

韩国有线电视1995年正式开播,按照当时有关法令,节目供应商(PP)、系统运营商(SO)和网络运营商(NO)之间禁止跨业经营,即PP-SO-NO“三分立”,而且不同地域的SO之间,以及制作不同节目的PP之间,不允许相互进入;此外,大企业、报社和外国资本也被限制进入有线电视行业。这样做的结果是,1999年以前,有线电视无论是系统业者(SO)还是节目商(PP),连续四年一直在亏损中挣扎;有线电视在广告市场和收视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与无线电视相比也非常之低。一些研究者认为,韩国政府的严格限制政策失大于得,“三分立”有利于防止垄断,但不利于整个行业的生机[16]。有线业者只有单一所有权,在单一地域传播,各自为政分散经营,在无线电视三大网联合垄断的格局下,难以打开局面,亦难以扩大市场规模和实现节目多样化,更谈不上创造经济效益。另外,这项产业壁垒重重,横向纵向的整合都被封死,难以上规模上水平;“三分立”政策与时下放松规制、开放市场以及大资本、大市场、集团化的经营潮流也不符合。

有鉴于此,韩国政府开始实施缓和政策。1999年新《广播法》颁布,打开了先前横亘在有线电视各业之间的壁垒。其特点是,首先,允许有能力的有线电视转播业者成为有线电视系统商(SO)。其次,允许系统商、网络商和节目供应商横向整合,成为多重系统商(MSO)、多重网络商(MNO)和多重节目供应商(MPP),同时允许NO、SO和PP之间打破界限,跨业经营。第三,放宽所有权和新公司进入有线电视业的限制,允许大企业和报社持有有线广播电视台(SO)33%的股份,参与节目供应商业务则未设任何限制。同时,对于外国资本进入上述三个领域,允许其拥有33%的股份[17]。

“发展卫星电视”是韩国广电业结构调整的第三项内容。对于是否引入卫星直播电视,韩国舆论曾经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保留论,认为有线电视业的竞争已无法避免,再引入一种新媒介,是否会引起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的负面效果。因为在一些有线电视渗透率高的国家,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提供多频道服务的卫星广播的市场份额很低,而有线电视用户少的国家,卫星广播的需求就高,这表明有线电视和卫星广播是互相竞争的[18]。在韩国,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起步的时间差很小,同时发展这两种媒介便需要仔细权衡。另一种是尽早实施论,认为引入卫星电视是一项积极的开放策略,旨在应对开放韩国广电市场的压力,既然开放不可避免,尽早引入卫星电视,以积极的开放强化国内广播电视事业的竞争力是很有意义的,卫星电视的实施也会为影像市场的扩大提供机会[19]。最终,人们在发展卫星电视、通过多样化的节目市场来增强韩国影视业的竞争力这一点上形成共识。1999年,韩国政府开始实施卫星电视政策,该政策与有线电视新政策类似,比如,允许大企业和报社参与卫星电视业,但持股须在33%以内;允许外国资本参与等等。

2002年3月1日,韩国卫星电视台Skylife正式开播,标志着韩国正式步入卫星电视广播时代。Skylife是第一家经韩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纯粹商业目的的卫星电视,国营的韩国通讯是第一大股东,KBS是第二大股东。为了扶持卫星电视等新媒体,新政策还允诺包括放宽广告时间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条件。

四、法律与市场的双重作用:调整的特点

韩国电视业这一轮结构调整,是按照法律规范和市场机制的双重力量进行的。韩国经济的腾飞,是在集权政治体制下取得,经济优先的原则使韩国在短短时间内跨入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行列;与此同时,韩国政局出现政治妥协的渐进变化,民主化进程加快,社会吁求法制代替专制的呼声日益高涨,大众传播也由争取言论自由逐步向法制化管理方向发展[20]。在广电领域,韩国政府近年来推行“民主化与市场经济”政策,从以规制为主转向强调市场机制。韩国广播电视委员会从政府辖下独立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机构,相应地,法规管理的重要性也日显突出。事实上,法规的形成过程已经成为体现民主意识和推进民主化进程的一部分,而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法规本身既要体现尊重市场规律这一时代潮流,也要发挥相应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按照刚性的法律规范和柔性的市场机制要求进行广电业结构调整,是韩国广电业的必然选择,其特点主要体现为:

首先,韩国广电业的结构调整是以法规为依据进行的。无论是推行节目配额制、扶持独立制片商,还是发展有线电视、开发卫星电视,包括韩国广播电视委员会从政府部门独立出来、实行重组,如前所述,都是在相关法规颁布或者重新修订之后,才开始实施的。这些法律包括《广播法》、《有线电视法》、《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等。先有法律,然后行动,这种方式使结构调整有法可依;而且由于法规的产生往往需经过多次研讨和商议,以凝聚共识,避免偏差和盲目,法规本身具有一定权威性、严肃性和相对稳定性,因而有利于降低实施的成本,减少随意性。

其二,遵循市场规律推动结构调整。韩国广电业结构调整的一大目标是打破垄断,然而完成这一任务不能靠硬性的行政手段;而要依照市场规则下的专业分工和竞争机制来逐步完成。比如,实施节目配额制,是对制作和播出进行专业分工;贷款扶持三大网之外的独立制片机构,是利用资金杠杆,鼓励节目的市场化生产;发展有线电视,一方面是适应观众的节目多样化要求,另一方面也有与无线电视争夺市场、刺激节目市场生长的考虑;有线电视从“三分立”到允许跨业经营,则是按照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要求,对有线电视这一相对弱势的媒体,打开整合的壁垒,促其整合资源,扩充力量,增强与无线电视的竞争实力;开发卫星电视,则是在原有广电市场上引入新质媒体,一个新的综合性传播平台,这样做从理论上说亦会刺激节目需求,活跃市场竞争。

第三,法律本身比较多地容纳市场规律的要求。以1999年新出台的《广播法》来说,该法将无线广播、有线广播、卫星广播、有线转播、音乐广播以及新兴的互联网广播等,纳入同一个法律体系中,这是顺应当今世界广播与通讯业大融合这一市场潮流的明显反映。韩国广电业相关法规对制播分离、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等事业的积极推动,以韩国研究者的观点,说到底,仍是着眼于电视市场、着眼于与观众需求市场的变化规律相适应[21]。

美国公共政策学派代表人物哈维克(JohnJ.Havick)在谈到传播政策的制订时,曾经从理论上概括了四种模式:一经济规制,二新多元主义,三多元主义,四政府主导。所谓经济规制,是指以经济效率为标准,强调实施规制中的产业主导原则,在此基础上制订政策;政府主导模式,则是指政府依据自己的偏好制订政策,实施政府行为。按照一些学者的说法,过去在韩国,政府主导模式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然而今天,这种模式已经开始向经济规制模式转变[22]。

五、一役难竟全功:调整功效初探

韩国广电市场原有格局的形成非一日之功,结构调整也很难一蹴而就。那么就目前来看,结构调整的功效如何呢?

从一些数据上可以看到乐观的信息。例如,2000年一项研究显示,MBC播出的节目已达到配额节目目标比例的92.5%,SBS和KBS也分别达到了目标比例的77.5%和65.5%[23]。这多少反映“制播分离”正逐渐开始生效。另外,有线电视情况也有所改观。1999年,有线电视订户增加到140万户,起步之初的1995年的只有18万户,5年增长了将近7倍;同样在1999年,有线电视开始赢利,节目供应商和汉城地区系统业者第一次有了净利润[24]。这些都显示有线电视已经开始成为韩国电视市场上不可忽视的新军。

然而,韩国广电市场被三大无线网寡头垄断多年,按照媒介经济学理论,寡头垄断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寡头们控制经济力量的程度,远高于完全竞争或垄断性竞争的市场,他们彼此之间的联手合作甚于有限竞争,进入这个市场的障碍极大[25]。事实上,仅以“制播分离”来说,这项自上而下推行的政策,在实践中便遭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待遇,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例如,从1991年到2000年,在实行节目配额制的10年当中,三大网没有一家曾经达到过规定的目标比例。在三大网所播出的外制节目中,有相当一部分(KBS和MBC大约在44%左右,SBS稍少)是由本公司前雇员所办公司制作的,且交易价格低于独立制片商的节目,这多少染有违反公平竞争之嫌;即使播出独立制片商生产的节目,三大网也大都将它们安排在非收视高峰时段。更有甚者,三大网凭藉雄厚的资金实力,对独立制作节目采取版权买断方式,大约94.0%的独立制作节目版权归三大网所有,4.3%由制片商拥有部分版权,仅有0.7%的节目全部版权归制片商独家拥有。结果,绝大多数独立制作的节目被三大网独家垄断,二次使用的比率仅为2.1%,使用效率极低[26]。独立制作的节目未能起到繁荣市场的作用,客观上,反倒扩大了三大网在外部节目制作市场上的垄断。此外,三大网还常常藉其垄断地位,对独立制片商予夺予取,忽视其利益。比如,广播网与独立制片商签定的购买合同,经常是一些短片和非系列片,主要是教育、纪录片和时事类节目,每次都需要重新计划,而不是象广播网下属公司那样,生产系列电视剧和娱乐节目,能够连续性计划,有高收视和稳定收入[27]。缺少制作这一类节目的机会,使独立制片商的节目制作类型单一,专业水平和多样化程度受限,无助于其经营成长,而这反过来又制约了独立制片商的发展。凡此种种,都使得推行节目配额制的预期目标大打折扣。

再以有线电视来说,如果说节目配额制是一种政策性催产素的话,发展有线电视则更象是一个结构性助长剂。因为从理论上说,有线电视所提供的大量频道,将刺激节目需求,客观上会有益于节目制作与流通市场的生长,观众也将得到更多的节目选择。然而直到1999年,整个电视收视市场80%以上的份额仍然被三家无线电视据有,有线电视广告占整个电视广告市场的份额也只有8.4%[28]。这其中原因固然很多,包括起步不久便遭遇席卷韩国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有有关政策的失误,比如起步之初实行“三分立”政策,禁止网络业者、系统业者和节目供应商彼此跨业经营,限制了有线业者的行业整合和规模扩张等等,然而,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有线电视缺少好节目和节目来源,好节目仍然掌握在“制播合一”的三家无线广播公司手中[29]。有线电视要想吸引观众,往往得向三家无线网购买,这无形中又助长了三大网的垄断,也窒息了小制作商的生机;而无法激活节目制作与流通市场,最终亦会限制有线电视的发展。1999年实行新的有线电视法规后,情况似有好转,但是明显的改观还有待时日。

卫星电视的情况与有线电视相似。韩国发展卫星电视也有激活节目市场的初衷,但是由于制作公司未成气候,节目市场尚未成形,卫星电视的大多数节目仍然不得不从三大网购买。这样一来,实际上将三大网的强势进一步延伸到卫星广播领域,节目的多样性大打折扣,卫星电视吸引观众的能力也无从提高;再加上还要面对强势的无线电视和先行的有线电视的竞争,卫星电视面临的考验可想而知。用某些研究者的话来说,卫星电视一般5年可以正常运转,现在看来,5年后也不一定会出现理想的状态,其前景并不乐观[30]。目前韩国广电业界和研究界正在积极研拟应对之策,包括制订政策弱化无线广播在卫星广播中的作用;在不损害本国影视业发展的前提下,给予外国频道和国内频道同样的地位等等。尽管如此,卫星电视要进入健康成长期,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很显然,在整个结构调整中,“制播分离”是关键的一环,它与打破三大网垄断的目标渊源深厚,与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生存发展也密切相关。然而,由于三大网都是在韩国公共广播体制下的垄断结构中成长起来,这个体制既含有公营广播的特点,也吸收了民营广播的一些专长,因而积累了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也积累了应对政策法规的不少经验,这使得任何新法规或新措施的推行,其效果都难免会被三大网消弭一二。另一方面,由于市场集中度过高,新来者的进入门槛被抬高,难以争得自己的份额,又缺乏市场应变的能力,生存不易。这些都使得法律规制和市场调控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彻底性。

六、结语

韩国广电业的这一轮结构调整,是在既有的公共广播体制下进行的一次渐进式调整,旨在打破三大无线网的垄断,提高效率、增强自身实力进而参与国际竞争。因此,结构调整选择从推行“制播分离”着手,通过专业分工来激活节目市场,并努力推动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成长;其特点是坚持法律与市场机制并重,以便保持结构调整的有序性和动态平稳性。然而就目前来看,结构调整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仍有长路要走。

注释:

[1]参见康贤斗“多媒体时代韩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中日韩广播电视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0年6月北京广播学院;SooyoungLee.(2000).AStudyonKoreanBroadcastingPolicyforthe21stCentury.KBIReport2001,Seoul,Korea:KBI.

[2]Owen,BruceM.,&Wildman,StevenS.(1992).VideoEconomics.London:HarvardUniversityPress,pp.xi.

[3]参见康贤斗“多媒体时代韩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中日韩广播电视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0年6月北京广播学院。

[4]康贤斗“透视韩国广电事业的现实与课题”,(韩国)《思想季刊》1991年秋季号。

[5]吕书练“公共电视的社会价值”,(香港)《传媒透视》2002年7月。

[6]参见康贤斗“透视韩国广电事业的现实与课题”,(韩国)《思想季刊》1991年秋季号。

[7]HosoonCang.(1996).MainstreamOnlyRestrictionsagainstAlternativeMediainKorea,CommunicationandCulture:Identity,PluralityandEquality.EditedbyKyung-jaLee,SeoulKorea:KoreanBroadcastingAcademicSociety.

[8]“广播电视广告销售现状”,《2001文化产业统计》第239页,韩国文化观光部出版。

[9]Brown,Allan(1996).Economics,PublicServiceBroadcasting,andSocialValues,TheJournalofMediaEconomics,9(1),3-15.

[10]Kyoung-HeeSong.(2000).ReportontheProgramQuotaRegulation:Whathaschangedafternineyearsintheprogramsupplymarket?KBIReport2000.Seoul,Korea:KBI.

[11]Man-SeokKang(2000).AStudyonTelevisionNewsinKorea,KBIReport2001.Seoul,Korea:KBI.

[12]Sang-ChulLeeandSusanK.Joe.(2000).KeyIssuesintheKoreanTelevisionIndustry:ProgrammesandMarketStructure,TelevisioninContemporaryAsia.EditedbyDavidFrenchandMichaelRichards,NewDelhi:SagePublicationsIndiaPvtLtd.

[13]参见康贤斗“多媒体时代韩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中日韩广播电视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0年6月北京广播学院。

[14]Kyoung-HeeSong.(2000).ReportontheProgramQuotaRegulation:Whathaschangedafternineyearsintheprogramsupplymarket?KBIReport2000.Seoul,Korea:KBI.

[15]Kyoung-HeeSong.(2000).ReportontheProgramQuotaRegulation:Whathaschangedafternineyearsintheprogramsupplymarket?KBIReport2000.Seoul,Korea:KBI.

[16]参见康贤斗“多媒体时代韩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中日韩广播电视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0年6月北京广播学院。

[17]参见康贤斗“多媒体时代韩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中日韩广播电视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0年6月北京广播学院;SooyoungLee.(2000).AStudyonKoreanBroadcastingPolicyforthe21stCentury.KBIReport2001,Seoul,Korea:KBI.

[18]SooyoungLee.(2000).AStudyonKoreanBroadcastingPolicyforthe21stCentury.KBIReport2001,Seoul,Korea:KBI.

[19]康贤斗“多媒体时代韩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中日韩广播电视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0年6月北京广播学院。

[20]臧海群“韩国的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2002年3月。

[21]笔者访问韩国广播振兴研究院时,姜锡晚博士、尹在植博士和宋种吉博士所言。

[22]参见Sang-ChulLeeandSusanK.Joe.(2000).KeyIssuesintheKoreanTelevisionIndustry:ProgrammesandMarketStructure,TelevisioninContemporaryAsia.EditedbyDavidFrenchandMichaelRichards,NewDelhi:SagePublicationsIndiaPvtLtd

[23]Kyoung-HeeSong.(2000).ReportontheProgramQuotaRegulation:Whathaschangedafternineyearsintheprogramsupplymarket?KBIReport2000.Seoul,Korea:KBI.

[24]Ho-youngKwon,Ik-heeKang,Woo-youngJeon,andJae-sikYoon,KoreanBroadcastingStatistics,KBIReport2001,Seoul,Korea:KBI.

[25]参见RobertG.Picard著、冯建三译《媒介经济学》第57页、127~129页,(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4月第一版。

[26]参见Kyoung-HeeSong.(2000).ReportontheProgramQuotaRegulation:Whathaschangedafternineyearsintheprogramsupplymarket?KBIReport2000.Seoul,Korea:KBI.

[27]Kyoung-HeeSong.(2000).ReportontheProgramQuotaRegulation:Whathaschangedafternineyearsintheprogramsupplymarket?KBIReport2000.Seoul,Korea:KBI.

[28]Ho-youngKwon.(2001).Ik-heeKang,Woo-YoungJeon,andJae-sikYoon.KoreanBroadcastingStatistics,KBIReport2001.Seoul,Korea:KBI.

[29]笔者访问韩国卫星电视台Skylife时,康贤斗社长和金慈卿经理所言。

[30]笔者访问韩国广播振兴研究院时,姜锡晚博士、尹在植博士和宋种吉博士

参考文献:

1.Owen,BruceM.,&Wildman,StevenS.(1992).VideoEconomics.London:HarvardUniversityPress.

2.Kyoung-HeeSong.(2000).ReportontheProgramQuotaRegulation:Whathaschangedafternineyearsintheprogramsupplymarket?KBIReport2000.Seoul,Korea:KBI.

3.Sang-ChulLeeandSusanK.Joe.(2000).KeyIssuesintheKoreanTelevisionIndustry:ProgrammesandMarketStructure,TelevisioninContemporaryAsia.EditedbyDavidFrenchandMichaelRichards,NewDelhi:SagePublicationsIndiaPvtLtd.

4.Ho-youngKwon,Ik-heeKang,Woo-youngJeon,andJae-sikYoon,KoreanBroadcastingStatistics,KBIReport2001,Seoul,Korea:KBI.

5.康贤斗“透视韩国广电事业的现实与课题”,(韩国)《思想季刊》1991年秋季号。

6.朴承宽、张庆燮“韩国政治变动与新闻业权力:国家―新闻业关系的模式变化”,(韩国)《韩国放送学报》通卷14-3期,1998年。

7.RobertG.Picard著、冯建三译《媒介经济学》第57页,(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4月。

8.HosoonCang.(1996),MainstreamOnlyRestrictionsagainstAlternativeMediainKorea,CommunicationandCulture:Identity,PluralityandEquality.EditedbyKyung-jaLee,SeoulKorea:KoreanBroadcastingAcademicSociety.

9.SooyoungLee.(2000).AStudyonKoreanBroadcastingPolicyforthe21stCentury.KBIReport2001,Seoul,Korea:KBI.

10.“放送产业”表1“无线电视和卫星台的地方附属台现状”,

11.《文化产业统计2001》,韩国文化观光部出版。

12.吕书练“公共电视的社会价值”,(香港)《传媒透视》2002年7月。

13.“放送产业”表13“放送产业营利销售现状”,

14.《文化产业统计2001》,韩国文化观光部出版。

15.“放送产业”表16“广播电视广告销售现状”,《文化产业统计2001》,文化观光部出版。

市场调研论文第7篇

根据调研的目的和功能,可以把市场调研分成三种基本类型:

1、探索性调研

(l)探索性调研含义

调研者如果为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所面对的问题,一般采用探索性调研。它能为调研者提供一些资料以帮助调研者更准确弄清楚问题的定义、更好地确定行动路线。这种调研的研究过程十分灵活,没有什么固定模式。样本量小,不需要具有代表性。探索性调研的结果只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开始。具有试验性的、暂时性的特点。

(2)探索性调研的作用

一是解决某些特定问题。如X牌的婴儿奶粉市场销售量年度下降了的原因有很多,公司方面也不能确定,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司有必要做探索性调研。可以假设以下原因:是经济衰退影响所致?广告做的不够精彩?销售工作效率低?还是消费者找到了替代品?通过探索性调研可以寻求到最可能的原因,从中发掘问题、增加见识。二是探索性调研也可用来澄清概念。如管理人员正在考虑服务政策方面将要发生的改变,并希望这种改变会导致中间商的满意。探索性调研可以用来澄清中间商满意这一概念并发展一种用来测量中间商满意的适当方法。三是使调研人员对问题更熟悉。周密细致的市场调研、全面周到的市场分析和准确可靠的市场预测,使调研人员对问题更加熟悉,它将成为企业正确决策的前提,科学分析预测的基础,避免决策的盲目性、不可靠性。

2、描述性调研

(1)描述性的调查研究的含义

描述性的调查研究是结论性调研的一种,用来描述市场的总体特征或功能。

(2)描述性调研方案的设计要求

描述性调研方案的设计要求清楚对规定调查的6个要素:如在百货商店顾客光顾情况调查中,这样设计6个要素①谁)——某特定百货商店的主顾?(进入商店的任何人,包括没有买过东西的任何人;买了东西的任何人;至少每月一次在商店买东西的任何人:家庭中负责在商店购买的人)②什么——从被调查者中获取的信息?(包括:对于具体的商品,到不同商店去购物的频度;选择评价商店的准则;商店对于自身要尽心检验假设的有关信息;)③何时——在什么时间从被调查者中去获取信息?(购物之前购物之中购物之后)④何地——在什么地方与被调查者接触以获取所需的信息?(在商店内在商店内但仍在商业街(城)中在停车场或汽车站)⑤为什么——为什么要从被调查者中获取信息?为什么要搞这项市场调查?(可能因为:改进商店的形象;提高顾客惠顾率和市场占有;改变商品的组合结构;研究搞一个适当的促销运作;确定新商店的地点)⑥什么方式——以什么方式从被调查者中获取信息?(观察法;面访法;电话访问调查;邮寄问卷调查;网上调查)

3、因果性调研

(1)因果性调研的含义

因果性调研是调查一个变量是否引起或决定另一个变量的研究,目的是识别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其目的是要获取有关起因和结果之间联系的证据。

(2)因果关系研究的目的包括下述内容:(1)了解哪些变量是起因(独立变量或自变量),哪些变量是结果(因变量或响应)。(2)确定起因变量与要预测的结果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的性质。

二、开展市场调研的意义

1、可以了解市场的需求状况及其趋势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需求、消费行为变化,理清投资方向,决定投资规模,确定产品结构,调整的生产经营目标,寻找适销对路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

2、可以把握市场行情和获得可靠的供求信息

通过市场调研,洞察市场供求变化,能抓住机遇,果断决策,开拓出新市场。

3、可以获取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

通过市场调研,能对对手的产品、销售、价格、经营手段及其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设备条件、人才实力等情况了如指掌,这样能做到知己知彼,对症下药。

4、可以广泛了解各类社会信息

通过市场调研,把握国家大政方针、社会经济、人们的心里需要等各方面变化的状况,这样能对市场研究进行综合动态分析,使企业的营销决策更加科学、准确。

5、可以正确运用价值规律

生产、分配、消费、价格之间的规律通过市场调研,能自觉顺应价值规律,恰当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企业自身不断更新生产技术、改善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市场调研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认识不够

(1)在理念上不重视市场调研工作

企业领导人为:营销调研工作应该属于研究机构的工作范围,企业只需直接运用研究结论,无需从事专门研究工作,如果调研,也只是设计问卷,个人访谈等。另一个方面片面地认为广告投资能够使销售额和利润直接上升,比营销调研支出更直接。这些想法都是有害的。为了避免这一理念蔓延,还需要企业管理者形成适应市场长远生存与发展的科学竞争意识与科学决策的思想,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制定恰当的管理方法,并不断进行动态市场调研,研究市场供需状况,了解顾客消费心理,研制开发新产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2)对营销调研工作寄予不合理的期望

虽然不重视调研工作,但却对调研结果寄予厚望,希望通过调研结果的分析直接带来利润的提升。这是一个思想上的误区。事实上,调研的结果只能为决策提供参考,而不能全权代替管理层的理性分析。因为:有些结论只能说明一种消费趋势或一种消费心理,可能是短期现象,具有不确定性,要想最终取得销售额和利润的上升,还必须通过企业广告、生产与技术部门的共同努力形成具体的营销行为。

(3)不能从市场调研的实际需要设置调研部门

正确的做法是:企业要设有专门的内部营销调研部门,并配备专业研究人员进行统计分析、心理研究、模型设计等。能提供足够的费用。而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未设置专门的调研部门或没有专业的调研人员,其调研工作是由广告人员或推销人员兼职担任。调研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无外乎是搜集有关商品信息,价格变化等表面文章。得出的调研结论没有深度,对决策没有多大的指导意义。当然采纳的机率很小,费用上也不按实际需要做出有保证。

2、调研工作过程、方法、技术不科学

目前我国企业市场调研技术等还未熟练掌握,尤其是在问卷调查问卷设计、问题设计、抽样技术工作等环节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在问卷种类上不仅要有开放或封闭的文字提问,还要有图画完成、词汇联想等其他方式;问卷问题提供的答案项目不限定被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所提问题尽量回避专业术语,围绕调查目的展开等等。只有这样的问卷调查,才能尽如人意。

3、调研公关意识淡薄

消费者和用户是企业最重要的一类公众。市场调研活动是对公众负责.是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利的良。公众从理解到配合需要一个过程,这个是过程对企业了解的过程,也是心理转变过程。若要得到公众的理解和配合,在开展调研活动之前有必要做好有目的地宣传。只有这样,调研得出的结论运用于营销环节才有真正的价值,才能帮助企业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树立企业形象。调研活动也能真正成为企业与公众沟通、取得公众支持与信任的公关活动。建立在沟通基础上的信任与支持是长久的,给企业带来的回报也将是稳定而丰厚的。与此同时企业在调研中搜集到的有特色的具有真实性和亲近度的公众语言也将成为企业下期公关或广告活动的宣传主题,促进与公众沟通的工具。

四、企业市场调研获取真实信息的策略

(一)彻底转变观念,加强调研意识

1、提高最高管理者的认识水平,决策人要具备先进的经营理念、按照市场营销的理论原则选择适当的调研策略开展调研活动。

2、加强从事调研工作的人员和其他人员素质,使企业在人员素质方面有质的进步,实现企业内上下齐心协力推动企业的进步发展。

(二)建立正规市场调研部门,专门从事市场情报的收集分析

1、企业如想可持续发展,市场调研工作必须落到实处,市场调研应选取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来进行。聘请行业内资深专家或高校专职教师做智囊顾问也是十分必要的,他们定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的信息,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

2、不管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否允许,企业若想利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自己的市场调研部门。只有进行专业的社会调研活动,才能发挥调研的真正作用,不是做吗观花是的调研。

3、由高层决策部门负责策划、组织、指导控制工作,负责制定调研计划、开展相关的调研工作,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市场调研应遵循正确的运作程序

市场调研是获得信息的手段之一,制定出合适的调研方法和策略有利于信息收集的完整性、综合性和超前性。

1、确定问题和调研目标

整个调研过程中最困难的一步便是确定问题及调研目标。只有合理地确定要调查的问题和目标,才能明确调研的时间和费用,调研问题和调研目标,可能会影响整个营销计划的成败,甚至决定企业的未来。

2、制定收集信息的调研计划

市场调研计划应有明确的调研目标,有确定的调研对象,明确的调研方法,明确调研的时间及地点;调研计划是整个调研活动所遵循的纲领,调研计划的缜密是保证调研成功的最重要基础。

3、实施调研计划

实施调研计划是市场调研过程中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信息阶段也是最容易出错的阶段。市场调研人员应认真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确保结论准确性和完整性。

(1)书面问卷调研

调研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引导被调研者如实填写问卷,要有职业精神,诚实可信。问卷设计要充分涵盖需要了解的信息,问题要通俗易懂,从被访问者心理接受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询问方式,问卷设计完成后,选择目标对象进行问卷测试,倾听接受测试者对于问卷的感受和意见,根据反馈的信息对于问卷再做调整。

(2)网上市场调研

主要通过电子邮件向用户散发调研表,企业在自己的网站上调研表;通过网上论坛电子公告板(BBS)等方式采集用户意见;通过订阅邮件列表,和收集商务信息邮件列表;企业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设立经常询问的问题栏目对某一有疑问问题解释和答复;收集顾客和潜在顾客的电子邮件地址,然后向他们发送电子邮件,询问其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意见;请顾客主动用电子邮件反馈信息,如需要什么产品以及对公司产品的评价等;在报纸、杂志或电视上发出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件来收集答案,这种方法调研对象广泛,节省人力和物力。

(3)跟踪调研

市场变幻多端,企业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只有切准市场脉博才能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企业必须跟踪市场变化,了解市场行情,坚持对市场进行跟踪调查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