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体育产业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8 15:04:30
体育产业论文

体育产业论文第1篇

每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大众的消费,体育行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事业部门以及居民的消费,是体育产业消费的两个部分,居民消费形式的单一,影响了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有效发展。目前,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大多停留在实物消费上,像购买运动器材、体育杂志等。相对于实物消费来讲,劳务消费的比例明显不足,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社会大众体育消费结构的不合理,让体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缺少动力。

2、影响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

2.1、商业运营机制因素

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程度之所以与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差距,是因为体育行业的商业动作机制并不健全。在企业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企业的运营机制越发规范,体育产业的发展也需要符合企业的商业动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体育行业不断壮大,且成为投资者的中意行业。但是,我国体育行业的商业运营机制并不健全,影响了体育行业的融资渠道,阻碍了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另外,我国体育行业的发展对于政府的依赖较大,体育产业的自主积累较少,不利于其产业结构的更新。

2.2、体育市场的开发度因素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我国有一个十分广阔的体育市场。但是,受到群众消费观念的影响,加上体育市场的开发度不足,让体育产业的发展关键被局限在竞技体育中。同时,体育行业的发展资金大多被投在竞技体育中。在阳光体育普遍实施的今天,体育活动的社会福利性越来越高,政府支持群众去做体育运动,给群众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就使得群众自发的体育活动需求减少,迫切性的体育消费减少,大大削弱了体育行业消费主体的消费能力。群众市场的开发度低,让体育行业的发展缺少动力。

3、体育产业结构优化方法分析

加强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体育行业自身的进步,都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下面,笔者就体育产业结构优化问题提出几点方法:

3.1、提高体育设施建设力度

体育设施,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有促进意义。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所实施的用来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体育设施建设力度还明显不足。政府单位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体育设施建设问题的关注力度,加强设施强化度。利用科学政策的出台,给体育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措施,在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尽最大努力去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

3.2、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主体作用

在我国的国情中,体育产业发展的两大主体是政府与市场。要促进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必须要重视这两个主体作用的发挥。首先,从政府来讲,其在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是市场发展的宏观调控者,在体育产业结构的整体规划与控制方法具有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要综合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具体国情,科学制定体育产业的发展决策,从而做出政府关于体育产业的政策性指导,促进体育行业在政策的鼓励与扶持下快速发展。另外,政府部门还要在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中发挥自身的监督管理作用,规范体育产业内部的运营秩序,给予体育行业更多发展的动力。其次,市场是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主体。体育产业结构无论怎样优化,都在市场的控制范围之内。体育产业的管理者要做到一切从市场出发,跟随市场中上时代的潮流,做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3、加强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力度

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服务业是体育行业的主体,对于其它的体育行业发展有着带动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在进行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加强体育服务业的投资力度,促进有效服务的供给。体育产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投资体系,更要对自身的服务水平进行提高,以此作为凭借去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给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更为丰厚的物质基础。另外,作为体育行业的一员,我们还需要对体育服务体系进行优化。在原来科学的体育服务机制中,添加更多的具体细则,考虑消费主体的个性化体育需求。体育服务行业的发展,还需要大量体育人才的支持,加强人才战备在体育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实施,是实现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扩大体育人才数量,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必要条件。

3.4、发挥先进企业的作用

我国的体育行业发展,存在着市场分散、竞争过于激烈的问题。这对于体育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有消极影响。要促进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加强龙头企业的设置,有了龙头企业,其带动作用得以发挥,可以让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具有发展的动力。优化体育产业结构,需要关注大企业为引导的市场发展机制的建立,加强政府的鼓励与扶持,让大企业继续发展与扩大,带动其它小企业的发展。企业实力的提升,会让企业的发展更加规模,促进体育行业的健康发展。在鼓励与引导大企业发展的同时,政府部门与体育行业还要关注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对那些发展水平低、技术能力不足、运营方法不科学的企业进行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企业的平衡发展。

4、结语

体育产业论文第2篇

(1)工业的发展带给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产业一词已经不再是孤立的笼统概念,往往加以名词修饰.体育产业作为产业名目划分下的一种,正以其独到的绿色、低碳性改变着世界产业的格局.工业发展一方面带给我们便利,另一方却在无孔不入地侵蚀着我们的未来,21世纪人类在全球变暖海平面抬升的大危机里,终于意识到绿色、低碳的重要性,而这一时机恰是体育产业的发展时机.抓准这一时机体育产业定会蓬勃地发展起来.

(2)体育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已久,上个世纪90年代,体育产业已经是号称发达国家的十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而国内的体育产业尚在起步之中,产业内部的划分也还不明确,体育产业在中国,是个十足的新兴产业,其产业的空间和未来前景都是不可估量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的人均体育消费,较之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消费,竟有30倍之差.而体育产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率,从我国的0.7%到美国的11.0%,也足足有15倍的距离.这些显而易见的数字,即说明了体育产业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又说明了它在发展中国家的未来要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3)2009年国家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而几乎于此同时全国各地区相继出现了5个部级体育产业基地.这些产业基地是一个大信号,标志着国家正在把产业振兴从老工业的振兴转向代表国家软实力的体育产业振兴当中.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发展体育产业的做法

2.1体育产业

是个大门类,包括生产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同时体育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讲求经济效益,注重市场效益.但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体育产业在提高居民身体素质、振奋精神、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上,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即便是抛开资源型城市转型期,这一特定城市的特殊时期,发张体育产业也是全面提高、全方位巩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一节.21世纪是发展体育产业的大前提,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期是发展体育产业的一个约束条件,如何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期发展好体育产业,是体育产业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期发挥出其相应的效力,就是我们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从政策环境、体育基础问题研究、引进与学习、开展高水平体育赛事、完善并提升体育产业各层级管理人员水平入手为资源型城市在转型期,发展体育产业做策略研究.

2.2政策环境

因为体育产业的自身特点(外部经济性),决定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得到政策的支持.政策环境是一切产业发展优劣的外部标杆,标杆低了产业的市场竞争激烈,自身动力十足,往往发展较好.标杆高了产业的市场竞争不足,少数派坐拥优势,一家独大,自身动力不足,往往发展较慢.政府给予各个产业的政策支持,无外乎,土地使用、信贷、税收、市场保证、技术力量分配等.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发展体育产业,政府在政策环境上要下狠功夫.从目前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上来看,西南沿海较发达地区发展最好,资源型城市不论身处何地,一定要到发达地区求取真经,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学习,去除糟粕,制定出科学的符合当地情况的政策扶植计划.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微观上看,是一个地区谋求生存发展的手段,宏观上看,却是一个国家从坐吃资源到综合性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发展体育产业,赢得国家和省的支持,得到自上而下的大力度是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始的环节.从2009年到2010年仅两年时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就相继出台了多项计划,针对各省市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予以资金支持.结合大时代的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性,各方面的条件已经成熟,只等待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地方政府把握住这一重要机遇.国家体育总局一直以来都是国内体育产业的精神殿堂,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发展体育产业,能否得到体育总局的支持也是尤为重要的.想得到体育总局的支持,地方政府就要瞄准目标,找对方向,努力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争做国家高水平体育后背人才基地.国家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有先例试点,且试点城市的产业立项相对较易,抓准这一时机,争取国家对资源型城市体育产业功能区定位.只有政策环境良好,才能在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做好体育产业的发展.

2.3体育基础问题研究

体育基础问题研究,同其他一切科学问题的研究一样,是一项立足长远,需要高精尖人才,过程艰辛,持之以方能能收效的事业.基础科学的研究是一切科学发展的根本,体育产业想要长久、高效、稳定地发展,离不开基础的研究.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期,是个可以预见的持续时间不会太久的时期.体育基础问题的研究要勇者在前,抢在一切问题之先.体育基础问题的研究是体育产业的磐基,基础问题研究得越精越细,体育产业的发展就会越高越远.体育产业内部要积极划分科研区,择取退役运动员、优秀体育教学工作者、体育科研人员组成科研团队,分析、研究体育基础问题,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当然,体育基础问题的研究还包含另一层意思.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期,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发展的大方向需要确立,把体育产业的发展放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之中,认识其重要性,确定其重大课题存在的客观,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也是体育基础问题的研究.这项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了解体育产业发展趋势、领会体育产业政策、制定体育产业工作思路、明确体育产业发展主要目标、把握体育产业发展重点等.税收、市场保证、技术力量分配等.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发展体育产业,政府在政策环境上要下狠功夫.从目前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上来看,西南沿海较发达地区发展最好,资源型城市不论身处何地,一定要到发达地区求取真经,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学习,去除糟粕,制定出科学的符合当地情况的政策扶植计划.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微观上看,是一个地区谋求生存发展的手段,宏观上看,却是一个国家从坐吃资源到综合性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发展体育产业,赢得国家和省的支持,得到自上而下的大力度是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始的环节.从2009年到2010年仅两年时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就相继出台了多项计划,针对各省市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予以资金支持.结合大时代的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性,各方面的条件已经成熟,只等待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地方政府把握住这一重要机遇.国家体育总局一直以来都是国内体育产业的精神殿堂,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发展体育产业,能否得到体育总局的支持也是尤为重要的.想得到体育总局的支持,地方政府就要瞄准目标,找对方向,努力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争做国家高水平体育后背人才基地.国家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有先例试点,且试点城市的产业立项相对较易,抓准这一时机,争取国家对资源型城市体育产业功能区定位.只有政策环境良好,才能在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做好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引进与学习

3.1前文提到体育产业问题的两大方向,物质和精神.物质的一个方面表现在体育设备的生产制造上.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期发展体育产业,一定要从发达地区引进项目,寻找投资.使物质强大自然就带动精神,这也是社会发展本身的大规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期,劳动力大量闲置,原有生产设施闲置,人口外流明显.承接劳动力价值高,土地租赁昂贵地区的制造业转移,打造体育用品制造基地,是可行和踏实的做法.另外,政府引导中小型企业,研发生产与体育用品相关的产品,促进体育产业产业链的形成.

3.2开展高水平体育赛事,是体育精神的最好表达,无论体育产业发展到何种高度,产业结构如何完善,产业内部各项功能如何健全,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永远都不会脱离它本身的作用线.开展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一方面为体育产业发展做足动力,另一方面,它所引申出的体育表演、体育健身活动等调动了群众的体育消费意识,体育产业内需得到满足.开展高水平体育赛事,也能为经济转型期的资源型城市制造口号和招牌,扩大城市知名度,增加承办大型的国内国外体育赛事的可能.同时,开展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必然要建设综合性的体育馆,体育场地,无形之中拉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期建造业的发展.发展高水平体育赛事期间,交融和分配资源做休闲和娱乐,让体育产业衍生到旅游等其他产业当中去.

3.3完善并提升体育产业各层级管理人员水平

四、总结

体育产业论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经营研究动态

一、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稳步、高速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健康观念、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已成了人们不懈的追求目标。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当代体育正在以其独特的魅力、无限的活力、多元的价值加速融入生活经济的大潮,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及提高人们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并直接间接地扩大了体育产业市场,促进并推进了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体育的经济价值和体育的商业价值,本文以体育产业经营的发展背景为起点,对体育产业经营研究动态进行综述,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地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二、体育产业经营的发展背景

经营,可以说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自从有了交换就同时有了经营;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在本世纪初才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并只在美国这样一个小范围内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随后迅速在全世界流行起来,形成了多行业、多种类、多系统、多领域结合的、大规模的、真正的多元化现代经营。在逐渐成熟和日趋扩大的经营发展进程中,美国经济学们提出了“体育产业经营”理论体系。

体育产业经营的发展,应该是伴随着体育的生活化、大众化、社会化、商业化等等的兴起,在体育消费不断扩大和日益增长的过程中逐步明朗化的。纵观世界体育产业经营发展进程,横比世界体育产业经营发展状况,可以将以美国为首的英、德、意等高度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划分为“体育产业经营高度发达的第一集团”;以日本为首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包括韩国、新加坡等少数发展中的先进国家,划分为“体育产业经营发达的第二集团”;以中国为首的所有发展中国家(个别先进国家除外),划分为“体育产业经营发展中的第三集团”。

在这“三大集”中,第一、二集团国家的体育产业的发展背景非常相似。经济发展速度的减慢或停滞不前,带来了提供健康体育、休闲活动等公共事业组织机构维持正常运行的“经费危机”。而解决“经费危机”的最终办法,都选择了将商业经营机制导人原来单纯作为发展事业、社会福利的公共事业组织机构运行之中。从而建立了“不仅适用于盈利为目的商务活动,也适用于社会公共发展事业活动”的体育产业经营新观念。认识到了经营除谋求盈利以外存在着的社会功能,走出了职业体育等于体育产业的误区,打破了体育事业的经营,拓宽了体育产业的经营范畴,在进一步扩大体育社会功能的基础上迅速提高了产业化的参与程度,从而巩固了体育产业的社会经济地位。第一集团体育产业经营的成功,不但为第二集团体育产业经营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也为第三集团体育产业经营的兴起提供了借鉴,并促进着体育产业经营走向了全球化的发展道路。

我国在导入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开始了体育系统内部“经营创收活动”为主的体育产业化尝试。随着社会物质基础地提高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再加上闲暇时间地增多和高龄化社会的开始,体育发展成为了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体委“中山会议”把体育产业化列入议事日程。市场经济体制内容正式写进了《宪法》,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出台了《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足球开始实行“职业体育俱乐部制度”,并在全国正式发行体育,同时开始启动实现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的具体步骤——组建了国家各体育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国务院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正式启动了“社会福利事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体育总“局,由原来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国家教育部正式实施学校教育收费制度,使“适应教育发展,加快学校体育改革进程”成了重要研究课题。因此,借鉴第一、二集团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远大目标,将体育产业发展作为2l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之中,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第二次世界体育产业发展高峰的到来,加快了我国与国际体育产业发展的接轨速度,又推动着这个发展趋势可能更快地成为现实。

三、体育产业经营的研究动态

体育产业经营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部份:基础研究,主要是关于体育产业经营的原理、结构、产生、背景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体育产业经营的启蒙研究也包括在内);应用研究,主要是关于如何提供体育机会、制定实施计划、解决体育产业经营中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具体实践研究。

1.基础研究

体育产业经营的基础研究中有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其中霍华德(Howard,D.R.)和克朗普顿(J.L.Crompton)两位先生是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代表。他们公布的研究成果不仅介绍了闲暇体育作为产业经营的观点,而且还重点论述了商业经营与闲暇体育事业发展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建立闲暇体育产业经营理论体系的研究命题,并且对这个命题的研究,在他们的同期或后期公布的研究成果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他们的研究得到了世界各国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此后,以“对在公共体育M·闲暇体育·体育服务中导入商业经营机制重要性”,和“对在行政为主导的公园闲暇活动中导入商业经营机制以及作为闲暇产业经营包含的实际业务”等课题的研究为起点,在高等院校开始了“对高等院校中闲暇体育的计划制定和高等院校中休闲体育计划的经营”等方面的课题研究。随着再次掀起的世界性健康体育浪潮,虽然,“关于保持良好健康状况的研究”,和“关于保持良好健康状态的相关研究”,在体育产业经营研究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对于人们是否真正掌握了保持良好健康状况的健康体育方法,是否真正养成了保持良好健康状况的健康体育习惯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何使其更接近产业市场经营运作的研究,仍然是体育产业经营研究中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在这项研究中,杰尔逊先生发表的“关于对闲暇体育服务计划以及计划制定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是指导这一时期闲暇体育实践的优秀成果之一。另外,关于将体育产业经营的理论结构、学科特点、重要性等方面作为中心的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体育产业经营的特征分析》、《体育产业中的经营作用以及体育产业经营的作用》、《经营研究成果在闲暇活动研究中的作用》、《体育产业经营与体育社会学的关系》、《怎样在体育产业经营中体现体育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实例》、《体育产业经营与体育事业的关系》、《体育管理中的体育产业经营学》、《体育产业经营理论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福克斯艾尔、马斯林、山下秋二、扬奈克斯等,我国随着体育产业化发展目标地明确建立,广大科研人员和体育工作者立足于对体育产业的基本概念等基础研究,重点突出并加强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方法等应用研究。张发强先生公布的研究成果,将我国目前的体育产业类型划分为“体育的主体产业和为体育提供服务的相关产业、为体育部门开展旨在弥补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其它各类经营活动”三大类。谢琼桓先生公布的研究成果以详实的数字为依据,在高度总结、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李明先生公布的研究成果以系统论述《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时期、体育产业类型和体育产业经营体系》为基础,在理论上初步构画出了“中国体育产业(经营)理论体系”的框架。他公布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个人专著《体育产业学入门》和《中外体育产业比较与思考》。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体育产业问题的研究日益升温,一批学术论文和专著相继出版,如鲍明晓的《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市场:新的投资热点》和《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全面反映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与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2.应用研究

体育产业经营的应用研究,是广大体育产业学家共同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体育产业经营的主要作用,可以理解为“灵活运用体育产业经营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解决体育产业中的具体经营问题”。因此,关于体育服务产业实际操作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发挥经营作用的具体方法研究,在应用研究中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顾客”(作为顾客的体育参与者)和“体育产业市场、体育服务产业经营、体育产业经营实施计划”这两大方面。前者主要是将顾客作为体育服务产业的具体消费者,对其行为特征的微观研究;后者则主要是关于体育产业的经营市场、体育服务产业经营、体育产业经营实施计划的功能、评价等相关问题的微观、中观、宏观的综合研究。

体育产业的应用研究,一直是我国体育产业研究的重中之重。因而至今发表的体育产业研究文章大部份集中在应用研究方面。但是,由于基础理论的研究不足,特别是对体育产业认识和理解上的缺乏,再加上经济、产业、经营等必须具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基础不牢,“精品和名品”长期处于孕育之中,实际中的许多应用研究成了“工作总结”或“国、内外工作情况介绍”或“涉及到应用的研究”。直到卢元镇公布了《体育消费行为与心理及其发展预测》和《中国的老年健康与老年体育》的研究成果,才打破了这一持续很久的僵局。另外,田雨普和杨印川先生公布的《20世纪末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成果,蔡军先生公布的《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研究》成果,王天民先生公布的《我国西北地区民众对发行体育态度的研究》成果,周毅先生公布的《中国职业足球的产业化研究与对策》研究成果等等,都可认为是代表作。因此,我国的体育产业应用理论研究,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四、小结

综上所述,体育产业经营是经过“十月怀胎”、“足月分娩”的新兴学科,也是一门灵活运用经营方法,充分发挥体育功能,提高体育功能效率,为所有需要体育的人们提供适时体育机会的实践科学。随着体育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虽然体育产业经营的各种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但仍然主要集中在解决体育产业经营实践中出现问题的具体对策或具体方法的应用研究。从以上的论述中还可以看出,体育产业经营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不同研究对象,准确地说:体育产业经营是一门新兴的、以社会学、心理学为起点,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等等各种关联学科组成的“集团科学”,所以“跨学科交叉、多学科结合”应该是体育产业经营研究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如何结合经济学、经营学、市场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以社会学和心理学为基点,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丰硕成果灵活地运用于体育产业经营研究,并在具体的体育产业经营实践中体现出来,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顾渊彦等:体育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李明:体育产业入门[M].南方出版社,1999

体育产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现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西安市15所高等院校。依次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体育学院、西安文理学院、西安医学院、西安财经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京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外事学院。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二、讨论与分析

1.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的特征

(1)独特的优势

西安市高校发展体育产业有其特有的优势。高校体育的消费对象相对稳定,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西安市高校的办校规模一般少则几千人,多则几万人,客观上形成一个庞大的、潜在的体育消费群体,而且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观念的改进,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上的投入也逐渐增多,这些都为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西安市高校的场馆设施虽比不上发达省份与地市的高校的水平,但是各种场馆设施基本上具备,这就为开发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打下硬件基础。

(2)福利体育是主体

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是学校的责任,针对学生的体育经营必须是有助于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的行为,因而,对学生不能乱收费,而应采用合理收费的形式。所以,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中针对学生部分应是福利体育,而不是商业体育。福利体育往往被误认为就是免费体育,实际上免费体育仅是福利体育的一种形式,他的另一种形式是低于产品成本收费的优惠体育。几十年来,我国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兴办福利体育。但是,长期以来仅仅将其作为一种单纯的消费事业,认为福利体育就是免费体育,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此否定了体育的商品性,把福利体育搞成免费体育,造成了只投人无产出的局面。这样的结果,加重了国家财政经济负担,对高校体育的发展也起到了阻碍和制约的作用。正是基于这一点的认识。西安市各高校都或多或少地开展了各种不同形式的优惠体育,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现阶段,福利体育仍然是高校体育产业的主体。

(3)商业体育是辅助形式

目前、西安市有些高校已不满足于仅仅开展福利体育,他们开办体育公司或门市部,在体育商业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商业体育的特点是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体育商品的经营,盈利是其目的所在。其经营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能大大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体育商品化、市场化,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商业体育在西安市的部分高校中进行了一点浅浅的尝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现阶段只能作为高校体育产业的一种辅助形式。

2.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的结构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都为经费短缺的问题困扰,都在走教学、科研和产业三者并重的路子。而各校的体育部门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都在努力地发展产业、搞好科研,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教学,形成良性循环。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也面临这样的问题,笔者对西安市15所大学进行了调查,并查阅了有关资料,发现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是由多种经营形式组成的,它本身就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较为完整的经济结构。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可从福利体育和商业体育两方面划分,这样就会较清楚地认清他的结构,见表1。3.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

(1)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西安市高校的经费都很紧张,像以前以“等、靠、要”为主的资金来源已不能满足高校体育工作的需要,因此,以多种形式在福利和商业体育上开发筹集资金,满足高校体育工作的需要已是必走之路。从教师奖励资金的主要来源看,学校奖金和课时费各占55%,这反映出有一半以上的学校在体育产业上开发不够,诸如体育科研服务、体育广告设计、体育竞赛表演服务、体育信息与运动保健咨询,体育活动策划等。部分场馆设施则由于功能单一而得不到合理和有效的利用(表2)。

这些都造成了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资源的严重浪费。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2)浅层次的福利体育开展较好

以游泳池收人和场馆开放或出租的收人为主的学校各占70%和55%,可以看出,大部分学校在利用现有场馆进行体育产业开发是成功的。而体育服装、体育健美、健身等体育项目培训班所占比重较小,说明在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组织教师创收还做得不够。

(3)商业体育基本上没有开发

在笔者调查的西安市15所普通高校中,通过开办体育公司和门市部进行创收的学校有4所,占26.7%,而利用场馆、游泳池开放创收的学校所占比例是相当大的(各占70%和55%),从这组数据就可以看出,目前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的结构主要以福利体育为主,而商业体育开发甚少。体育科学本身就是一门边缘科学,它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往往带来极大的商业利润,象德国科学家研制的分辨促血红细胞生成素的仪器,售价是上千万美元。我们国内王保成教授研制的电子肌肉力量训练仪也价值不菲,这些都说明在商业体育方面,高校体育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追求就会有收获。

(4)场馆设施有待加强

场馆设施是目前西安市高校开发福利体育的基本条件和保障,尤其是体育馆。各校场馆等基础设施基本都有,然而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同。比如,还有近20%的学校没有体育馆,许多福利体育的项目就无法开展,直接影响到这些学校体育产业发展。目前许多学校按照教体厅[2002]14号文件,正在争取修建新的场馆,这对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和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只有更好地利用场馆,发挥其综合效益,才能更好地作用于教学。

(5)发展模式较封闭,形不成规模效益

目前,西安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多数仅限于本校的师生员工,缺乏与社会交流合作,其功能远没得到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产业开发模式单一、路子窄、办法少。经费筹措主要依附于上级有限的财政拨款,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没有把自身体育产业的发展放到应有的地位去考虑,挫伤了体育教师发展体育产业的积极性。

(6)高校体育的职能使其全面市场化受到一定的限制

体育要有市场,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投入,二是效益。这也是西安市高校产业市场化与竞技体育市场化不能相提并论的主要原因。西安市高校体育只是高校教育的一部分,它是以“发展大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培养跨世纪的综合性人才”为核心职能,以教育、培养和发展身体为总目标。其实施的过程也是在各个高校这一狭小的领域而不是全社会,对外联系几乎为零。这些因素也就决定了高校体育的市场窄、效益低,外界投资少等特点,这就限制了高校体育全面走向市场。

三、结论与建议

1.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结构是有福利体育和商业体育构成的,其中福利体育包括免费体育和低收费的优惠体育。

2.高校体育产业在福利体育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在商业体育方面,只有部分学校做了一点尝试,适合于西安市本地环境的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模式还不成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3.有些学校场馆的设施条件较差,直接影响到了体育产业的开发。各校在按有关文件争取兴建新场馆时、应充分考虑它的经济效益。

4.发挥体育信息与科研能力优势,加强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大力发展应用性研究,促进高科技体育成果向产品与应用的转换。

5.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在发展原有经营项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立足学校,面向社会,把握时间,扩大经营创收,实现综合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翠然: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148~158

[2]辛利等:中国经济体育产业化经营理论与战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X)0,17(2)

[3]张铁明教育产业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11~116

体育产业论文第5篇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即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环节的全球一体化趋势,是生产能力存量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活动,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生产一体化三个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商品、资本服务和技术、人才等越过国界的流动量越来越大,这就为各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创造了向境外寻求新市场和投资点的机会,也使得来自国外的竞争对手更容易进入各自的国内市场。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技术的流入等因素,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出现明显的经济重心和市场分布转移的趋势,这些必然对各国经济以及一些重要的经济领域有着显著的多方面的影响,而正处于初级阶段的我国体育产业也必将受到影响。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体育产业现状

在我国,体育作为一项产业发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我国的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比较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相继出台了6大类29项改革措施,大大加快了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体育从过去单纯的福利性事业正逐步发展为公益性产业,体育市场已初具规模。但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体育产业化才刚刚起步;从社会整体消费来看,体育消费所占比例还非常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2.1地区间体育产业结构不平衡

由于受经济、社会、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社会呈现二元结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十分明显。体育产业作为各地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也表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在东部,尤其是沿海、沿江的大中城市,体育产业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发展十分迅速;而在西部,体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东部和西部的过剩和短缺状态,使体育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2.2缺乏全球化条件下的政府宏观支持和引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产业有些是营利性的,大部分则是非营利性的公益事业。同教育、文化等事业相比,缺乏作为朝阳产业本应享受的优惠扶持政策,由于缺乏宽松的经济环境和条件,产业发展初期没有扶持保护政策,启动相当困难,这一发展态势使得投资回报率不高,影响了社会资本的投入,目前体育企业不仅没有享受优惠政策,而且部分娱乐性企业还承担着过重的税费。

2.3机制还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政府在体育领域中体现的行政意志限制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国家把体育作为福利性的社会事业来办,导致体育产品难以进入市场,体育领域生产活动及生产要素处于垄断状态,体育市场的主体难以确定,市场处于封闭状态。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的职能高度集中。单项运动协会,群众性体育社团的作用被淡化,社会办体育的热情受抑制。分散经营,各自为政,追求小而全,缺乏整体观念和规模效益,市场秩序混乱。这样的体制和机制安排是着眼于以满足政府需求为主而不是满足大众多样化个性化体育需求的体制,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也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2.4法制滞后,市场规范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只有一部作为体育领域基本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其他已出台的体育产业法规,大多是综合性的管理办法,对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运动项目的规定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也难以适应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发展要求。再者,由于体育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体育产业实践的发展,政府对体育产业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调控机制尚未形成。

2.5体育经营人才的缺乏和经营理念的落后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管理的竞争。我国的体育经营人才严重匮乏。虽然我国的体育院校和部分高校的体育院系也设有体育管理专业,但这一专业主要是培养行政管理干部,而不是专门培养体育经营人才,使得体育经营的通才严重缺乏,体育经营理念落后,从而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给我国体育产业带来的机遇

3.1加快国内的经济运行规则与国际接轨

这种接轨一方面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快市场化进程,使经济运行的规则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另一方面,这种规则还必须与国际惯例一致,从而从深层次上促进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的制度改革趋势为体育产业制度的改革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随着大量国际资本进入中国体育企业,将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经验、监管制度以及新的运行机制。从另一个角度看,即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进入是以外资为载体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得到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必须提高吸收外资的能力。而制度创新无疑是提高这一能力的基础保障。因此,经济全球化为体育产业带来:体制改革的良好外部环境;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经验、监管制度以及新的运行机制;促进我们提高体育产业的竞争力;加速体育的产业化进程等有利因素。

3.2将加速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资源配置的趋向合理将带来经济的增长,从而对体育产业形成一定的支撑和拉动。国家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导向将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保障;而国际市场服务贸易的不断增长,则为体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增强了体育产业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从而将吸引社会上的大量资金投入。体育产业投资渠道的多元化,意味着体育企业将从主要由国家投资、产权结构一元化朝着非国有化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体育产业将打破行业壁垒的局面。体育开始真正的社会化。3.3经济全球化将促进体育的人才市场进一步开放

国外经营、管理乃至竞技人才的涌入将弥补国内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部分运动项目人才的不足,有利于我国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迅速发育、成熟。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国内优势运动项目的竞技人才也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合理、合法地转会或输出到国际市场。

4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促进我国体育发展对策

4.1创新体制,加强革新,提高体育企业的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我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竞争。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不仅是我们参与竞争所必需,也是吸引投资、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一方面,应尽快进行企业体制的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出资人的权利与义务,加强企业管理;另一方面,应下决心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实行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同时,对于体育产业而言,还应该进行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体制创新、打破行业垄断、减少行业壁垒,提高体育企业的竞争力,营造良好的行业竞争环境。

4.2培育体育市场,扩大体育需求

引导和激发大众体育消费,确立一个新主题,倡导四个新观念:即以“体育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倡导健身就是素质、健身就是品位、健身就是发展机会、健身就是生活质量的新观念。树立体育消费健康、快乐、时尚的新形象。在识别潜在体育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培育、引导、造势等手段,将潜在消费者满足需求的愿望引向某种特定的体育产品,形成对该种体育产品的需求。要改革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尤其是高中和大学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体系,大幅度增加休闲娱乐类运动项目技能教学的比重,把简易高尔夫球、软网、滑冰、野外生存训练等娱乐休闲类项目引入教学体系,增加现在和未来参与体育消费所必需的技能储备,不断地影响大家对体育的热衷度,培育体育市场,扩大体育需求。

4.3不断培育体育品牌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体育用品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已为世人所关注。在当今世界产值超过10亿美元的体育用品排行榜上,前10名中美国占5个,日本占2个,德国、英国、瑞典各占1个。随着关税的降低,国外的产品将大举进入国内市场,面对这种压力,我们要抓住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利用我们的无形资产,大力发展我们的国产品牌。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李宁、格威特、安踏、康威、双星、宝元”等品牌推向国际体育用品市场,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品牌。同时,要制定特殊政策,扶持我国的优势运动项目,开拓国际市场。武术、自由搏击、中国象棋要加大走向国际的力度;乒乓球、羽毛球、女足、女垒等优势项目要学习和借鉴NBA的运作经验,开拓海外竞赛表演市场,提高这些项目在国际体坛的影响力。

4.4大力培育体育经营人才,提高体育产业管理水平

体育产业的培育与开发关键在于人才。从全国情况来看,我们由于缺乏体育经营方面的人才,已经严重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更加可悲的是目前我们还没有专门培育体育经营人才的机构。因此,构建体育经营人才的培育体系,是当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当前我们既需要体育经营通才,即懂得多种项目经营之道的人才,也需要体育经营的专才,即主要擅长某一项经营开发的人才,但可能更需要专才。

参考文献:

[1]刘忠.市场经济与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体育产业论文第6篇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即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环节的全球一体化趋势,是生产能力存量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活动,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生产一体化三个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商品、资本服务和技术、人才等越过国界的流动量越来越大,这就为各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创造了向境外寻求新市场和投资点的机会,也使得来自国外的竞争对手更容易进入各自的国内市场。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技术的流入等因素,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出现明显的经济重心和市场分布转移的趋势,这些必然对各国经济以及一些重要的经济领域有着显著的多方面的影响,而正处于初级阶段的我国体育产业也必将受到影响。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体育产业现状

在我国,体育作为一项产业发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我国的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比较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相继出台了6大类29项改革措施,大大加快了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体育从过去单纯的福利性事业正逐步发展为公益性产业,体育市场已初具规模。但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体育产业化才刚刚起步;从社会整体消费来看,体育消费所占比例还非常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2.1地区间体育产业结构不平衡

由于受经济、社会、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社会呈现二元结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十分明显。体育产业作为各地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也表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在东部,尤其是沿海、沿江的大中城市,体育产业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发展十分迅速;而在西部,体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东部和西部的过剩和短缺状态,使体育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2.2缺乏全球化条件下的政府宏观支持和引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产业有些是营利性的,大部分则是非营利性的公益事业。同教育、文化等事业相比,缺乏作为朝阳产业本应享受的优惠扶持政策,由于缺乏宽松的经济环境和条件,产业发展初期没有扶持保护政策,启动相当困难,这一发展态势使得投资回报率不高,影响了社会资本的投入,目前体育企业不仅没有享受优惠政策,而且部分娱乐性企业还承担着过重的税费。

2.3机制还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政府在体育领域中体现的行政意志限制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国家把体育作为福利性的社会事业来办,导致体育产品难以进入市场,体育领域生产活动及生产要素处于垄断状态,体育市场的主体难以确定,市场处于封闭状态。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的职能高度集中。单项运动协会,群众性体育社团的作用被淡化,社会办体育的热情受抑制。分散经营,各自为政,追求小而全,缺乏整体观念和规模效益,市场秩序混乱。这样的体制和机制安排是着眼于以满足政府需求为主而不是满足大众多样化个性化体育需求的体制,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也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2.4法制滞后,市场规范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只有一部作为体育领域基本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其他已出台的体育产业法规,大多是综合性的管理办法,对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运动项目的规定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也难以适应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发展要求。再者,由于体育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体育产业实践的发展,政府对体育产业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调控机制尚未形成。

2.5体育经营人才的缺乏和经营理念的落后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管理的竞争。我国的体育经营人才严重匮乏。虽然我国的体育院校和部分高校的体育院系也设有体育管理专业,但这一专业主要是培养行政管理干部,而不是专门培养体育经营人才,使得体育经营的通才严重缺乏,体育经营理念落后,从而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给我国体育产业带来的机遇

3.1加快国内的经济运行规则与国际接轨

这种接轨一方面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快市场化进程,使经济运行的规则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另一方面,这种规则还必须与国际惯例一致,从而从深层次上促进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的制度改革趋势为体育产业制度的改革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随着大量国际资本进入中国体育企业,将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经验、监管制度以及新的运行机制。从另一个角度看,即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进入是以外资为载体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得到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必须提高吸收外资的能力。而制度创新无疑是提高这一能力的基础保障。因此,经济全球化为体育产业带来:体制改革的良好外部环境;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经验、监管制度以及新的运行机制;促进我们提高体育产业的竞争力;加速体育的产业化进程等有利因素。

3.2将加速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资源配置的趋向合理将带来经济的增长,从而对体育产业形成一定的支撑和拉动。国家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导向将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保障;而国际市场服务贸易的不断增长,则为体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增强了体育产业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从而将吸引社会上的大量资金投入。体育产业投资渠道的多元化,意味着体育企业将从主要由国家投资、产权结构一元化朝着非国有化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体育产业将打破行业壁垒的局面。体育开始真正的社会化。

3.3经济全球化将促进体育的人才市场进一步开放

国外经营、管理乃至竞技人才的涌入将弥补国内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部分运动项目人才的不足,有利于我国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迅速发育、成熟。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国内优势运动项目的竞技人才也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合理、合法地转会或输出到国际市场。

4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促进我国体育发展对策

4.1创新体制,加强革新,提高体育企业的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我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竞争。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不仅是我们参与竞争所必需,也是吸引投资、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一方面,应尽快进行企业体制的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出资人的权利与义务,加强企业管理;另一方面,应下决心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实行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同时,对于体育产业而言,还应该进行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体制创新、打破行业垄断、减少行业壁垒,提高体育企业的竞争力,营造良好的行业竞争环境。

4.2培育体育市场,扩大体育需求

引导和激发大众体育消费,确立一个新主题,倡导四个新观念:即以“体育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倡导健身就是素质、健身就是品位、健身就是发展机会、健身就是生活质量的新观念。树立体育消费健康、快乐、时尚的新形象。在识别潜在体育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培育、引导、造势等手段,将潜在消费者满足需求的愿望引向某种特定的体育产品,形成对该种体育产品的需求。要改革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尤其是高中和大学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体系,大幅度增加休闲娱乐类运动项目技能教学的比重,把简易高尔夫球、软网、滑冰、野外生存训练等娱乐休闲类项目引入教学体系,增加现在和未来参与体育消费所必需的技能储备,不断地影响大家对体育的热衷度,培育体育市场,扩大体育需求。

4.3不断培育体育品牌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体育用品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已为世人所关注。在当今世界产值超过10亿美元的体育用品排行榜上,前10名中美国占5个,日本占2个,德国、英国、瑞典各占1个。随着关税的降低,国外的产品将大举进入国内市场,面对这种压力,我们要抓住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利用我们的无形资产,大力发展我们的国产品牌。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李宁、格威特、安踏、康威、双星、宝元”等品牌推向国际体育用品市场,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品牌。同时,要制定特殊政策,扶持我国的优势运动项目,开拓国际市场。武术、自由搏击、中国象棋要加大走向国际的力度;乒乓球、羽毛球、女足、女垒等优势项目要学习和借鉴NBA的运作经验,开拓海外竞赛表演市场,提高这些项目在国际体坛的影响力。

4.4大力培育体育经营人才,提高体育产业管理水平

体育产业的培育与开发关键在于人才。从全国情况来看,我们由于缺乏体育经营方面的人才,已经严重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更加可悲的是目前我们还没有专门培育体育经营人才的机构。因此,构建体育经营人才的培育体系,是当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当前我们既需要体育经营通才,即懂得多种项目经营之道的人才,也需要体育经营的专才,即主要擅长某一项经营开发的人才,但可能更需要专才。

参考文献:

[1]刘忠.市场经济与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2]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体育产业论文第7篇

体育,是人类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体育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解放后,我国对体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体育健儿为国家赢得了巨大荣誉。国家对体育不计成本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体育在人们的观念中也被认为是纯消费部门,是为国争光的。它投入的是物质,产出的是精神。没有人认为体育也可成为一个产业部门,加之计划体制下的体育发展政策,体育的社会经济功能没有得到开发。

其实,体育活动也有市场,通过培育和开发,完全可以使体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从近几年来国内火爆的球市和越来越多的商业体育比赛中可略见一斑。体育的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国际体育商业化冲击的必然结果论文。

何为体育产业化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劳务)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从大体育观的角度看,体育产业涵盖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如体育物质产品(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建筑、体育食品饮料等)和体育信息产品(体育广告宣传、电视广播、报刊、体育信息的传送等),以及体育劳务(体育竞赛、健身娱乐、场地出租、体育旅游等)。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体育被正式列入第三产业,从而使其产业性质得到了确认。我们从体育产业的内容可以看出体育产业是一个覆盖面非常广、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如建筑业、制造业、交通通讯、食品卫生、信息服务、服装和旅游等。体育产业的潜在需求非常大,而且该产业是纯粹“经营人体”的行业,是“生命产业”。可以预计,它将是21世纪最为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所谓体育产业化,就是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其实质是体育思想观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创新,是要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把体育与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经济行为,刺激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拓展体育市场,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体育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一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体育早就成为一个产业部门,尤其自7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体育的经济功能被不断开发,体育产业呈现出快速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体育产业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有些甚至成为支柱产业。体育产业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大,产值高。在美国,体育产业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比石油化工(533亿)、汽车(531亿)还多,占其GNP的1.3%,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90年代中期的体育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意大利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其产值在80年代末达到24万亿里拉(182.5亿美元,人均320美元),跻身于国内十大经济部门,现在约为500亿美元。英国80年代末的体育产值为68.5亿英镑,政府从体育产业中得到的税收有24亿英镑,相当于政府用于体育投资的5倍。其他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体育产业都有相当庞大的规模。90年代以来,由于体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一些发达国家已提出“国民体育总产值”的概念。

2.从业人员多,影响大。体育产业是个庞大的经济部门。如美国有近百万各种职业运动员,从事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人员达数百万人,而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达1.8亿,美国的“三大球”棒球、橄榄球和篮球运动,每年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爱好者观看参与。我国香港的赛马会每年吸引了数百万市民参与,其下注额为1000多亿港元,平均每人2.3万港元,为政府带来大量收入。发达国家的体育赛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牵动了亿万人心,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3.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现代体育是一项意义深远、影响重大的社会活动,它吸引了众多行业部门的参与。世界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飞利浦公司都和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型的综合运动会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交通通讯、电视广告、场馆建设等许多环节。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为日本和韩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成为其经济起飞的标志。

4.国际化趋势。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现代体育产业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化经营,形成了许多像阿迪达斯和耐克等著名的跨国公司。我国足球甲A联赛的冠名权被万宝路集团买下,足协杯比赛由飞利浦公司赞助,这对于我国球市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可见,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对策

体育部门是一个以特殊的生产方式为其特征的经济部门。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体育和经济的关系,表现为体育和财政之间的关系,体育是纯消费部门。国家财政对体育投入的多少,既影响了体育事业发展和增长的速度与结构,又间接地决定了体育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力的大小。而财政对体育投入的比例与结构,除了意识形态、观念和国家的体育政策外,经济总量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体育产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并与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相互协调,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规模与水平依赖于一个国家的体制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客观而论,体育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尚未成为一个独立完善的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培育市场就应该从影响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来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育资源,提高体育事业为社会服务的整体效能。现阶段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群众的闲暇时间增多,对于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不失时机地把一些群众基础好、易于形成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推向市场,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体育不应该只是消耗国家资源的部门,集刻苦、拼搏、艺术健身与振奋民族精神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应该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我国体育的产业化进程,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整个体育行业部门还仅仅处于场地出租和有偿指导等浅层次的经营阶段。体育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其规模、结构和层次都没有达到一个完善成熟的产业部门的水平,体育的经济功能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可喜的是,中央和许多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在逐步改善这种局面。如上海市1995年体育产业的创收达1亿元人民币,上海市的许多体育部门,通过产业化经营,已完全具备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1997年,以举办八运会为契机,上海市对全市的体育事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力争到下世纪初使其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我国其他一些省市也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但总的说来,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水平与国情不相协调。针对目前的状况,笔者认为可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国家今后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对体育部门有所倾斜,给予税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以鼓励体育生产经营部门的发展。

2.在投资体制方面,应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为体育部门自身创收、社会集资并举,同时注意引进外资,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3.推行运动项目的行业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形成全方位的社会共办体育的格局。

4.要培育和完善体育市场,逐步建立体育商品劳务和信息市场,形成全方位市场体系。

5.要加强体育经济理论的研究,培养一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满足体育产业经营不断发展的需要。

6.加快体育的职业化进程,这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其重要特征,一是组织者必须是企业法人,如俱乐部等;二是运动员是商品,即运动员可以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自由流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提高体育部门的经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