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3 15:20:30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第1篇

关键词: 绿色制造 绿色人才 培养模式

绿色制造融合到企业研发、设计、制造、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中,拥有维持企业日常运营活动的绿色制造能力的人才成为关键,称之为“绿色制造人才”。但此类关键的“绿色制造人才”目前在各行各业里是极度稀缺的资源,成为绿色制造、可持续性发展的制约因素。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要打破绿色制造人才缺乏瓶颈,只有从高校人才培模式改革着手,为绿色制造人才培养出一份力,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应有贡献。

1.绿色制造概念与内涵

绿色制造(Green Manufacturing)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负面影响极小,资源利用率极高,综合效益最大,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该定义体现出一个基本观点,即制造系统中导致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是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因此定义中体现了制造、资源和环境三者不可分割的关系。绿色制造就是这三部分内容的交叉。

2.绿色制造理念人才培养模式

2.1通识人才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

绿色制造人才培养模式:绿色通识人才与绿色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所谓通识人才,指该类人才分别属于不同专业和学科,具有自身本专业的扎实专业知识,同时了解绿色制造基本常识和理论,具有“绿色理念”的人才根据自身专业在不同岗位上工作。所谓绿色制造专业人才,指具有扎实绿色制造专业知识,专门从事绿色制造工作的专业人才。

绿色制造原材料获取、设计、制造、装配/包装、运输、使用、报废、回收、再制造和处理等过程,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大制造”。全面推进绿色制造需要从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原辅材料的采购、物流、制造工艺、包装、运输、销售等各个业务环节全面配备绿色制造人才。所以绿色制造理念的培养要从通识人才培养开始,不限专业和学科,培养具备“绿色”理念的人,从高校开始最后实现整个社会人人心中具备绿色理念。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绿色制造才能顺利开展,相关政策更容易制定和实施,相关产品更容易被接受。如目前国家倡导的再制造行业,因人们心里对再制造不理解,所以尚且无法接受再制造产品。

2.2绿色理念人才培养方法

针对目前高校尚未开设绿色制造人才培养专业,在现有培养方案基础上稍做修整,实施课堂渗透、专题讲座、开设选修课、节能减排大赛、毕业设计五种途径相结合的绿色制造人才培养模式,这5种途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2.2.1课堂渗透

现有课程开展中并没有专门的绿色制造课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能实时贯穿绿色制造理念。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向学生讲授绿色设计方法,产品性能的70%~80%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绿色设计是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要求设计产品可回收、低污染、省能源,从产品结构、材料选择、环境性能、资源性能多方面评估设计方案。绿色设计方法模块化设计、生命周期设计、轻量化设计、基于TRIZ的绿色设计等方法。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鼓励学生应用ADMAS、ANSYS、Proe联合仿真进行轻量化设计,减速器设计的绿色性分析。节能无小事,任何一个零件减重1千克,整个设备减重可能会是惊人的值,能耗减低将大大降低。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工艺规划中进行工艺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状况分析,尽可能选择环境污染小、能耗低的工艺路线和加工方法,满足工艺规划决策目标。

2.2.2专题讲座

课堂教学毕竟有规定的授课计划,对绿色制造理念只能起渗透作用,无法深入讲解,因此可以针对绿色制造相关主题不定时开展学术讲座,一方面加深理解某些问题,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讲座可以是本校教师的科研课题,可以邀请企业人员进行绿色制造应用案例讲解,同时尽可能邀请绿色制造领域专家做学术报告。报告内容可以是新的研究称成果、也可以是新的方法,或者是新的政策解读等。如3D打印、《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解读、《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美《巴黎协定》签订、《穹顶之下》纪录片的解读等都可以。通过讲座扩展学生知识面,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绿色理念接受的积极性。

2.2.3开设选修课

课堂渗透或讲座开展都只是局部的,要形成系统的绿色制造理论体系,只有通过开展绿色制造专业课程实现。当然,在目前绿色制造专业尚未开设,各高校尚未足够重视绿色制造人才培养情况下,开设绿色制造课程是有些困难的,包括专业老师缺乏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问题,一时尚难实现。但是可以通过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方式,开设绿色制造方面选修课,鼓励感兴趣学生选修,同时不影响学校总体培养方案。通过开设选修课,使部分学具备绿色制造系统的理论知识,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其自身岗位上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2.4以赛、促学

理论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只要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锻炼,所以要鼓励学生参加相关学科竞赛。国家每年主办有节能减排大赛,可以鼓励学生组队参加比赛,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同时提高学生兴趣。

2.2.5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中要分配一部分绿色设计方面的课题,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环节,可以鼓励个别学生选择绿色制造相关课题,课题可以是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也可以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开展研究,更鼓励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绿色制造相关项目开展别业课题工作。

3.结论

3.1通过对我国高校现有绿色制造人才缺乏现状的分析,提出绿色制造通识人才与绿色制造专用人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该模式适用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体制,同时满足社会需要。

3.2针对绿色制造人才培养具体实施方法,提出课堂渗透、专题讲座、开选修课、学科竞赛、毕业设计五种途径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该方法具有很强适用性。

参考文献:

[1]刘飞,李聪波,曹华军,等.基于产品生命周期主线的绿色制造技术内涵及技术体系框架[J].机械工程学报,2009,45(12):115-120.

[2]叶平.响应时代要求培养绿色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1(Z1):19-21.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第2篇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 实验员 化工化学类毕业论文实验 角色转变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教育的一个综合性科学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理工科尤其是化学化工学科而言,毕业论文实验又是毕业论文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训练专业科学研究思维与方法的重要环节[1]。

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实验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实验,不同于单学科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方法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学生把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这样就对论文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然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本来就有比较繁重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与科研任务,有限的精力使得他们对毕业生实验的指导和管理经常不能到位,“带而不管、管而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3]。而且,学生还有可能因为实验室条件以及仪器、药品、耗材等不能到位,对实验过程拖拖拉拉,学生的侥幸心理、畏难情绪等也会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此外,当前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的分配问题,势必会影响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毕业论文实验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如何定位实验员的角色,发挥他们在实验室工作的优势,更好地服务本科毕业论文,提高毕业论文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将成为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的话题。以下就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实验员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探讨。

1.做好实验资源规划师,实现实验资源合理利用和资源共享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论文完成期间,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的学生人数相应增加,势必会造成实验室用房和仪器设备以及药品耗材等的紧张。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统筹规划,做好一名规划师,使实验室资源利用最大化,优势资源有效共享,保障学生毕业论文实验的正常开展。

(1)实验室用房。

我院学生毕业论文实验,一般安排在专业实验室。根据每个指导老师所带学生人数,合理分配实验室用房,有研究生用房的指导老师,会根据要求,少提供用房面积或者不提供。我院应用化学系每年拿出4个120m2的专业实验室供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实验,有效地保障了每个进入实验室开展论文实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实验室用房问题。

(2)实验室仪器设备、药品及耗材。

①实验室公用设备:例如电子天平、气流干燥器、超声波清洗器等,每个实验室提供一套;而干燥箱、冰箱等则放在专门的干燥实验室和冷冻实验室供学生使用。

②实验所需器材、药品等: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选题,查阅文献,统计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药品、耗材等,先由指导老师认真审阅签字确认,再交实验室管理人员最终审核,以指导老师为小组登记、领取。对于化学反应中常用的小型仪器,如调压器、加热套、磁力搅拌器、水浴锅,根据指导老师所带学生人数,统筹安排,保障每三个学生有两套仪器。对于药品、耗材,如高分子反应所用的引发剂,以及一些催化剂等,用量较少,而且不易保存,一般一届毕业生,共用一瓶已经足够;而耗材,如标签纸、试纸之类,一般交由指导老师小组统一领取。这样可有效避免学生“只借不用”,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③大型仪器设备:如气质联用仪、流变仪、红外光谱仪等,一般由专门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管理,为全校开放,保障优势资源有效共享。

2.做好实验全程的“绿化师”,加强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毕业论文期间,化学专业类学生,大多数都要进入实验室开展为期3个月左右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甚至“三致”物质等,如果进入环境,必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培养人才方式的转变,化学实验实现绿色化是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化学教师更应该具有绿色化学的思想,提倡绿色教育[4]。所以,实验员在毕业论文全程中,应该做好一名“绿化师”,加强和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严禁把废气、废液、废渣和废弃化学品等污染物直接向外界排放[5]。

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要实现绿色化学,实验员首先要从源头上降低化学污染物的生成。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提供微型实验装置,开展微量化学实验。如在有机合成研究课题中,实验室统一提供成套半微量玻璃仪器实验装置。这样既可以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降低“三废”的排放,又可以节约水电以及一些辅助耗材的消耗,降低了实验成本,并且能使爆炸、燃烧、中毒等事故相应减少,极大地改善实验环境条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6]。(2)提供无毒或低毒试剂和溶剂。当学生领用有毒有害试剂开展实验时,需要指导老师及学生研究讨论,考虑更换试剂,实在无法更换的,必须做好防护措施,小心操作,并且对实验过程中的所有废弃物回收处理。其次是对“三废”的有效处理。“三废”处理,必须分类集中收集,分别处理。尽可能采用废物回收、以废治废的方式,降低成本,提高实验室污染治理率[7]。如对废液中有机溶剂尤其是重结晶后的溶剂,可通过蒸馏回收,重复利用;对酸液、碱液可通过实验室提供的废液回收装置,分类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或有异味的气体,必须采用密闭式操作或在通风橱中进行,能吸收的,进行吸收处理。对废渣,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必须进行无毒化处理。最后,实验员还应该经常进入实验室,督促学生清洁实验,保持实验室卫生,培养他们的绿色意识、环保观念。

3.做好学生实验的安检员,保证毕业论文实验正常安全开展

完成毕业论文是学生自己查阅文献,确定研究思路和方案,自己搭建实验装置,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验员应该做好一名安检员,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操作,进行适当的引导,对有危险操作步骤的学生多巡视指导,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毕业论文实验正常安全开展。

作为一名安检员,实验员应该对以下两方面进行监督检查。第一,在实验室安全方面。首先应该给学生灌输安全思想。这方面我们采取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全体学生集中学习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其次是实验员还应该经常巡查有易燃易爆易腐蚀物以及有污染源的学生。例如,学生在研究混凝土高效减水剂时,用水泥净浆做性能测试,虽然学生对大量废渣已经妥善处理,如不加以提醒,忽略了烧杯壁上少量的水泥残渣,而直接冲洗进入下水道,由于积少成多,也会造成水管堵塞,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最后,实验员还应对精密贵重仪器以及实验室的水电、消防器材等加强监管,确保论文实验正常安全开展。学生在用气相色谱开展检测分析时,应从载气钢瓶、减压阀、注射器以及检测器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强调注意事项,并且观察学生实验过程,保证操作无误后,方能离开。第二,检查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论文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素质有高有低,动手能力有强有弱,难免有操作不规范,而且只追求结果、不注重过程的人,这样就会给实验室安全带来不小隐患。学生在开展有机合成研究时,最容易造成实验装置搭建不规范。如在研究有HCl、H2S等有毒有害气体生成的实验中,没有搭接尾气吸收装置,这样既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又会给师生健康带来危害。第三,在安检方面,还应该密切关注为学生开放的精密贵重仪器室,重点检查学生操作情况与水电等,确保仪器安全。

4.做好学生问题的咨询师,服务引导毕业论文全过程

毕业论文实验期间,学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学生问题覆盖毕业论文完成的全过程。实验员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离得最近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学生咨询问题的第一人。因此,实验员应该做好一名咨询师,服务引导,帮助解决论文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学生需要查找实验过程中的一个小步骤、药品性质;仪器不会使用,出了问题;实验过程中缺东少西,等等,这些情况学生一般都会找到实验员,要求帮助解决。在解决问题期间,实验员办公室成为服务学生的场所,实验室的办公电脑成为公用电脑,实验员成为全体学生的辅导老师。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实验员应充分体现优良的“敬业、献身、奉献、负责”的教育精神。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师,实验员必须加强学习,自我提高。实验员除了具备基本的人文社科素质之外[8],还应该具备文献资料查阅、仪器设备维修、结果分析处理、计算机运用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能力,真正成为一名综合型、多能力的“通才”。例如,学生在用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测试时,仪器初始化失败,并且出现氘灯、钨灯能量低等情形,这时,学生就会第一时间找到实验员,并且表现出束手无策的样子。其实,实验员只需打开机箱底座,松开光栅驱动轮,用手转动进行调整,再重新开机,仪器就能恢复正常。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实验员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进入社会前进一步学习的过程。

总之,实验员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多方面的。实验员必须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勇于承担起多重角色,发挥在实验室工作的优势,积极工作,乐于奉献,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真正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和人才培养质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道战.高校扩招后实验室在毕业论文实验管理与指导工作中的改革实践[J].高教论坛,2003,(5):77-79.

[2]聂容春.谈谈化工类专业毕业论文环节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05,(3):115-117.

[3]闫兰英,李天良.化学与化工系开放实验室效果分析[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3):7-9.

[4]魏正妍,杨秀清.在研究型化学实验中培养绿色意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1):36-37.

[5]张世仙,陈文兴,勾华,等.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实验室污染调查及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8,(1):68-71.

[6]徐常龙,曹小华,陶春元,等.通过绿色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09,(3):42-44.

[7]张淑华,张杰,肖忠新,等.实验室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9,301-302.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第3篇

关键词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问题;对策;贵州毕节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202-02

生态园林城市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城市的自然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意象空间等各种类型空间形态的和谐,可持续地进行演替、融合和发展,形成一种有形空间与无形空间、自然空间与人工空间、现存空间与未来空间良性发展态势的人居环境[1]。毕节试验区成立24年以来,毕节市各项建设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在城市园林建设上,毕节市每年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以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各项绿化指标取得了大幅度增长,同时以“生态建设”为主题,将毕节建设成为川滇黔渝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和山水园林宜居城市。毕节市曾被评为“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以及“2010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等。但随着试验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大量城市人口的涌入,城市的结构以及功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环境和资源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毕节市应把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建设绿色宜居城市以及实现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发展目标。

1 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利用物种互利原理、物质循环原理、能量多级利用原理等相关的生态学原理,建立多结构、多层次、多功能、科学的生态系统。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创建“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就是要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地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污染,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促进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2]。

2 毕节试验区自然概况

毕节试验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贵州高原屋脊。辖七星关区、黔西、大方、金沙、纳雍、织金、赫章、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个区、6个县、1个自治县,250个乡(镇、办事处)。全区国土面积为26 853 km2,目前总人口约760万人,聚居着汉、彝、回、苗、白、仡佬、布依等3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区人口的28%。这里山青水秀,风光秀美,平畴谷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素有“天然大空调”之称。

3 毕节试验区城市园林绿化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地委行署紧扣“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不断进行探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见缝插绿、广场铺绿、河岸增绿、屋顶布绿等多种形式,从而构建林园相映、林路相连、林水相依的园林绿化景观,在全市通过对城市的环城路、主次干道进行绿化的同时,对市区的其他大街小巷也开展了绿化建设。形成了以街道绿化为主要网络,文化特色、地方特色和现代城市风貌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化体系。截至2010年,毕节市城市建成区面积30.5 km2,城镇化率36.95%,城区人口35.79万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34.6 hm2,公园绿地面积484.46 hm2,建成区绿化率3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53 m2。与2006年相比,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面积增长427.73 hm2,公园绿地面积增长388.50 h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长5.23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8.04 m2 [3]。

4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 城区绿量较小,绿地分布不均衡,生态效益较差

虽然毕节试验区的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以及绿化覆盖率每年都在不断增加,但远没有达到国家生态城市的要求(类似毕节的中等发展城市绿地率必须达35%以上,绿化覆盖率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9 m2以上)。但由于毕节试验区地势高差大,街道比较狭窄,建筑杂乱无章,而且规划相对滞后,导致绿地量小且质量低。迄今为止,城市的中心区人均绿地面积不到5 m2,绿化覆盖率不到15%。城区的主次干道都还没有完全绿化,甚至很多街道还没有完全纳入绿化计划。许多新建居住小区才开始重视绿化,绿化面积低且不到总用地面积的10%[4]。同时,城区绿地分布不够均衡,绿地主要集中在市区的少数地段,多数地段绿地很少而且绿化质量较差。城市绿地分布不均衡,就很难满足城市人居的需要,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不能真正体现出来。

4.2 绿地设计粗糙,园林建设档次低,缺乏特色

毕节市现有绿地的景观效果不够精致,建设方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绿化效果,对城市绿色景观、景点没有进行精心设计,甚至少数绿地没有进行相关的设计就开始施工,盲目引进外来树种和大树,结果造成了栽植的树木长势较差甚至大量死亡,未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同时,在园林规划建设方面,没有充分重视毕节当地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从而导致毕节的公园、小游园以及其他绿地类型缺乏主题、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景观效果大同小异。

4.3 植物品种单调,群落结构不丰富

毕节试验区的气候条件良好,适宜生长的植物有千余种,其中仅园林树种就多达57科207种,但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常见的植物较少。城区的绿化树种主要以常绿树种为主,季相变化不明显,主要应用植物有桂花、银杏、广玉兰、紫叶李、大叶黄杨、红叶石楠、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常春藤等。可见,城市绿地中植物品种单调,景观变化差。而且绿地规划建设过程中对乡土树种开发不够,缺乏乔、灌、地被、草的有机结合,绿化空间配置的层次结构比较单一,通常不能形成稳定丰富的园林植物群落。

4.4 园林养护管理不够重视,绿化资金投入不足

园林绿地的管护措施和管理水平不到位是毕节试验区城市绿化的重要问题。绿化工程与市政工程、建筑工程不同,通常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管理,才能达到预想中的设计要求。管护不到位是影响城市绿化景观质量的瓶颈,要想提高绿化水平和景观效果,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来保证植物的长势和观赏性,使其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都能够充分发挥。同时,无论是生态建设和绿化成果,还是污染治理,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的资金投入主要是依靠政府,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从而导致绿化的资金投入往往不足。

4.5 市民的生态道德水准低、法治不健全

毕节试验区内园林绿地内违章搭建、践踏草地、乱贴广告、随处乱扔垃圾杂物等现象仍时有发生;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筷子、浪费水资源等行为司空见惯。由此可见,市民的生态道德水准还偏低,同时也反映出生态法治不健全,市民的公德素质有待提高。

5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

5.1 科学增绿,建设城市绿色林网,构筑生态绿色廊道

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规划设计景区、景点、林种以及各种植物,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城市绿地,使绿地在城市中分布均衡,同时还要不断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量,加大小区、单位、居民楼院等建筑的墙面、阳台、屋顶等的立体绿化。同时,毕节试验区还要通过建设城市林网、河道绿化带、生态绿色廊道等工程,改善城市生态系统。

5.2 科学规划,打造精品园林,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要做好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坚持规划的科学性与权威性相统一、超前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个性化与协调性相统一,从而有效整合和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使城市的生态园林绿地建设走上科学增绿的路子。同时,从省内外引进北京园林设计院、贵阳市建筑设计院等资质高、设计理念比较新颖的设计、施工单位参与毕节试验区景观方案的设计、施工,打造精品园林。而且在规划设计中,深入挖掘毕节试验区的地方历史文化,对城市重点的出入口、城市重要地块、公园等部位进行绿化建设,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绿地景观。

5.3 合理配置植物,丰富植物群落多样性,优化植物群落结构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乡土适生、植物多样”的原则,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选择当地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种(如桂花、广玉兰、紫玉兰、雪松、水杉等)和那些已被证明适合毕节试验区生长的外来树种作为骨干树。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合理配置乔、灌、地被、草、藤本植物的比例,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比例,以及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比例。建立景观与生态效益相协调的人工植物群落,构建既有景观功能又有良好生态功能的多样性、多效益的城市生态系统。

5.4 加强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加大绿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政府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园林绿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绿地用途、非法乱伐树木、任意侵占绿化用地和破坏绿化成果的行为。引进或培养专门的园林绿化养护技术人员。同时,园林绿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要不断拓宽渠道,积极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主体,以多种投融资方式参与毕节试验区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实现多元化投资、市场化经营、企业化运作、综合化管理。

5.5 注重市民的生态文明和法治建设

“毕节是我家,生态建设靠大家”,建设生态园林城市,需要全民的参与。一是积极组织开展生态园林城市、文明城市、文明单位、美丽乡镇、和谐村庄等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二是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方式加大对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生态意识。三是积极加强生态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各级部门应齐抓共管,努力提高市民生态道德水平,同时制订相关生态法规,依法管理、依法治理,使生态观念和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而且真正地落实到群众的实际行动上。

6 结语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针对毕节试验区的实际情况,在规划建设中应充分协调好整体规划与绿化规划、建筑与环境、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充分利用好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高标准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为蓝图,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增强城市的生态调控能力,从而实现城市生态的良性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7 参考文献

[1] 王亚军,郁珊珊.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J].城市科学,2007(7):16-20.

[2] 杨思勇.邯郸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330.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工;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

化学化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经济建设的关键支柱。国际大化工过程工业包括石化、精细化工、海洋化工、制药、能源、电子信息、轻工、农产品及食品产业等各种产品工程,可以说,化学化工已经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不可分。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源、环境等一系列严峻挑战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何持久地保持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问题。因此,发展绿色化学化工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与必要支撑,前景无限宽广。

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挑战

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发表,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经典的定义:“满足当前的需要但不损及后代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即解决“代间不平等”问题。美国环保总署的国家风险管理研究室NRMRL将“可持续性”表述为:“当我们为了人类健康和环境去持久地保持或改进物质和社会条件,在不超出支持它们的生态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所追求的目标。”

但是,“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等的一系列挑战。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发表的《2000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若按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的资源,那么我们地球的资源会在2075年耗尽;环境的恶化导致自然灾害,近十年中导致世界6080亿美元的损失;过分对矿物燃料的使用,使气温变暖,继续变暖会导致水资源的极度缺乏,食品的减少和疾病的广为扩散。

2.绿色新政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绿色新政”是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08年12月11日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对环境友好型政策的统称,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气候变化等与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重大问题。它的提出掀起了新一轮绿色发展的浪潮。

当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大力实施“绿色新政”,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新的增长引擎、新经济发展模式和占领全球新一轮绿色工业革命制高点和全球经济的主导权抓手。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目前已形成了英、德、法引领绿色潮流,美、日、韩力推绿色新政的新格局。

二、绿色化学化工定义、原则以及发展趋势

1.绿色化学化工定义

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化学化工的绿色化已经成为必然选择。绿色化学化工作为应对21世纪可持续发展挑战的关键技术与基础,已成为21世纪世界科技研究前沿热点。

那么什么是绿色化学化工?绿色化学化工是指“为减少与消除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威胁所作的化学过程与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绿色化学化工是具有重大社会需求和明确科学内涵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人类及全球环境安全的保证,是当今国际化学与化工的前沿。

2.绿色化学化工12条原则

国际上对绿色化学化工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即:

(1)源头防止废弃物产生要比废弃物产生之后再去处理净化更为可取;

(2)设计的合成方法应使反应过程中所用物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最终产物;

(3)在任何可行的情况下,设计的合成方法都应当采用和产出那些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毒性很小甚至是无毒的物质;

(4)化学产品的设计要考虑到维持高效并减少毒性;

(5)尽可能不使用辅助物质(如溶剂、析出剂等),在不得不使用时,也尽量使用无害物质;

(6)应当认识到能量需求对环境及经济的影响并应使之降到最低,合成方法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7)只要在技术和经济上可行,所用未加工材料或原料都应当是可回收而不是纯消耗的;

(8)尽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化学衍生物(如基团封闭、保护/去保护、在化学/物理过程中暂时修饰);

(9)催化剂(尽可能具有选择性)更优于符合化学计量的试剂;

(10)设计出的化学产品在完成其效用后不应持续残留于环境,而应分解为无害的降解产物;

(11)需要进一步发展分析方法,以便在危险物质形成以前进行实时在线检测与控制;

(12)合理选择化学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及其形态,避免或尽量减少发生包括泄露、爆炸及火灾等化学事故。

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研究工作时,要向多尺度集成研究(时间及空间尺度)发展;在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中,由传统流程向集约型耦合过程发展。

3.绿色化学化工竞先发展趋势

虽然受到一系列资源、环境等问题的困扰,但化学化工在目前仍是全球经济中强大的传统基础支柱产业之一。为了实现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际上有关国家政府和石化业界都高度重视推动化学化工产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绿色化工技术创新仍是世界化工业不断发展的推动力。

(1)原料绿色化,即选择无毒、无害原料以及替代性和可再生原料的利用;

(2)化学反应绿色化,目标是实现“原子经济反应”;

(3)反应介质绿色化,即采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溶剂和助剂;

(4)产品绿色化,即生产环境友好的化工产品;

(5)能源绿色化,即开发石化替代原料,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4.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关键举措

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与园区的模式是“生态工业系统”与“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去分析、研究、设计与规划化工业园区大系统中的基本流:物流、能量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以达到环境友好、资源、能源与资金最优化利用目标。

目前世界公认的成熟生态工业园区是卡伦堡(Kalunborg)生态工业园区。该园区以一个炼油厂、一个硫酸厂、一个制药厂、一个火力发电厂、一个渔场和一个石膏板厂组成了一个工业网的核心,其他成员包括农场、大棚养殖、养鱼场,通过贸易方式把其他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从而建立工业园区和代谢生态链关系,彼此交换与共建共生。Kaluindbory园区不但已达到了零排放的环保目标,物料和能量交换还为参与者提供了经济效益,其中亦包括了资金流与信息流优化的显著效益。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如美国费尔菲尔德生态工业园区(马里兰)、布朗斯维尔生态工业园区(得克萨斯),加拿大伏特萨斯喀彻温(萨斯克)、康沃尔(安大略湖)等。

三、中国绿色化学化工发展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1.中国面临资源、能源和环境严峻的挑战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1 %,但国土面积只占全世界的7.1%、耕地占7.1%、水资源占7%、石油占2.34%、煤占10.97%。我国在发展经济时资源、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例如,我国2003年GDP增长幅度为9.1%,但原油消耗量增长幅度为12%,原煤消耗量增长幅度为13.6%,钢材消耗量增加8.6%。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如SO2排放近2000万吨/年,已为世界第一位。我国CO2排放量已超过20 亿吨/年,也是世界首位。

2.中国化学工业还面临进入WTO的竞争

绿色化学化工科学与技术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与支撑,是产品高端化的核心共性技术,绿色化学化工技术与智能化设备是推动我国制造产业高质化、高端化发展的技术保证。但被国际专利所封锁。中国必须自主发展绿色化工创新能力,开拓绿色科学与技术自主创新的体系。只有在共性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抢占国际高端技术的前沿,才能保证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的技术安全。

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虽然我国化学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化工产值仅为世界人均的1/2;我国化学工业经济增长很大程度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及原材料的基础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国化学工业总能耗为美、加、墨三国之和的4.1倍,但产值相当三国之和的23.8%;万元产值水耗为美国的3.5倍,而万元产值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是美国的近百倍。我国化工产业生产成本显然缺乏竞争性。

3.要以发展绿色化学与化工为契机,建设一流生态工业园区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要以“发展绿色化学与化工创新能力建设”为目标,依托“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团队,开展有组织的创新,开拓绿色化学与化工科学与技术的自主创新体系,提升我国大化工产业至国际前沿水平。

要设计并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成循环经济示范区,这是中国应对全球资源、能源与环境危机的挑战,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四、绿色化学化工卓越人才的培养

1.培养绿色化学化工卓越人才,我们首先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培养绿色化学化工卓越人才,当务之急是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该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其战略目标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工科大学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培育卓越工程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为此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更突出的贡献。

对于化工类人才培养,尤其要注意紧跟国际先进工程教育发展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加速建设绿色化学化工特色专业。

2.国际工程教育研究与总体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所以国际工程教育都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研究实施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改革。

(1)世界工程教育主要有两大模式:美国模式和德国模式

美国的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方向是:通过学习专业性的工程课程,培养能为工程实践作出贡献的毕业生;培养能在工程方面继续攻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生;为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以支持不断发展的职业目标。

德国的工程教育模式十分重视工程实践教学,以培养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只分本科和博士研究生两段,本科实际学习年限较长,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的是工程师“成品”而非“毛坯”。德国的工程教育向来重视设计,以理论联系实践而著名。在这种模式下,特别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毕业生一走出校门就能从事具体工程实践活动。在德国拿到毕业文凭也就自动取得了工程师专业资格。

(2)工程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

工程教育大体上经历了3个相继的发展阶段:重视工程实践-重视工程科学-重视工程综合(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现在美德两种教育体系有趋于融合的趋势。MIT在20世纪90年代重建工程教育时候,明确提出“回归工程实践”的口号,这些理念在一流大学工程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德国大学则在适度地拓宽专业,如慕尼黑工业大学明确提出跨学科教学与科研、理论联系实际三大办学战略。但美德两种人才培养模式,近期都在内容和形式上加强了工程实践教学。注重综合与创新已是发达国家工程教育的共识和普遍行动:大力强调为学生提供处理现实的挑战性设计问题的机会,强调小组团队工作、交流等。

美国高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视。从美国工科培养目标的11条标准可以看出,实践教学在美国工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有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有根据需要去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有多种训练的综合能力;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了解;有效地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学会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有关当今时代问题的知识;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11条评估标准是一名合格的现代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实践能力的培养才是工程教育的关键,德国工程师教育也一贯非常重实践过程、重方法训练、重能力培养。在工程教育中,德国的工科院校普遍注重面向实际开设课程,安排学生在学校期间就接触在今后职业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把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与方法作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能力。德国工科教育与企业联系紧密,非常注重学生企业实习的环节。德国的企业也热心参与工程师后备力量的培养,把工程人才培养视为企业的一种社会义务,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与工程技术学院展开合作:一是提供实习单位,二是提供毕业论文项目,三是参与培训。近年来,德国专业学院(FH)的工程系科毕业设计与工业企业界合作的已经达到60%~70%。

(3)国际高等教育持续更新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①新生能力培养。麻省理工学院认为大学一年级是整个大学学习的基础,一年级学生应通过选修不同的核心课程为以后三年的本科学习做好准备。除了选修一门数学课程,一门生物课程,一门物理课程和一系列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领域的通识教育课程外,新生还必须参加由导师组织的新生指导“研讨会”(Freshman Advising Seminars)、本科生研讨会、解决复杂问题课程以及面向新生的学习共同体(联合课项目、实验研究组、新生媒体艺术和科学项目以及交换项目)。

②高年级学生领导能力培养项目。为实现培养领袖人才的教育目标,麻省理工学院将领导能力的形成与学术、职业生涯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提供了大量的培养领导能力的机会和项目。比如助理导师(Associate Advising),高年级本科生作为助理导师,帮助新生顺利过渡到本科阶段的学习;助理导师与新生导师合作,在选课、制订研究机会活动计划、实习、暑假工作等方面为新生提供指导。又如领导能力培训项目(Leadership),该项目为学生开设为期六天的领导能力培训课程,使学生形成确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决策能力、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合作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学生必须设计一个能使学校发生积极变化的个人行动方案,并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贯彻实施。还有学生代表项目(Student Ambassadors Program),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代表项目由许多经过精心挑选的学生组成,作为代表的学生必须成为在校学生、学校、校友和未来学生之间的联系人,为学校的公共关系服务。除此以外,麻省理工学院还提供了学生管理组织、计算机小组等项目来培养学生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③扩大学生团队意识,支持学生组织和机构(Student Group and Organization)。麻省理工学院有300多个学生组织,包括音乐和戏剧表演社团、国际和语言社团、学术共同体、服务和具体兴趣小组、工商管理社团等。这些组织和社团为学生组织、策划、领导、执行等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平台。

④扩大学生视野。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了通识教育改革,开设新课程——通识教育的一个中心目标就是为学生提供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的机会。

群课程(Cluster Course)。跨学科的群课程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群课程用1/4的时间讨论一个主题,并从不同学科的视角来考察它。群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普通课程所不能获得的知识的机会,并具有以下特点: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加学生非主修领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共同体意识,增进不同院系教师之间的联系,促进跨学科的对话。群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知识演变的结构、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人类和健康、城市文化。

复合课程(Miscellaneous Course)。为大一新生设计了复合通识教育课程。该课程规定学生一学期读一本书,每学期读的书都不一样。为了吸引跨学科的教师参与该课程,所挑选的书必须满足通识教育的通识和整合学习原则。

3.国内外大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比较

(1)专业设置

我国为了保证开设专业的教学质量以及专业布点的控制,要求各高校的专业设置需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等法规性文件进行申请、备案、审批。

美、欧各国对专业设置没有统一的规定,各校根据自己的学科发展方向和特色设置专业,同一类型的专业其名称也可以根据各校的特色而有所不同。

(2)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

我国大学课程体系一般公共基础课的比重较高,教学安排明显呈现出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特点。国外大学的课程设置则具有宽专业、多层次、接触专业早、注重专业基础和实践教学的特点。

我国大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边记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学的重心在于理论知识。反观美、欧各国的课堂教学则具有灵活、多样性的特点,除讲课外还常常采用专题讨论、小组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使每一个被动的受教育者变成了主动的教育者,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

(3)教学内容

我国的本科教学大多以书本内容为主导,内容组织上往往首先介绍概念、原理,然后再验证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讨论理论如何来指导实践。

美、欧各国的课程教学,教师一般会首先列出一系列的参考书以及相关文献,供学生阅读。教学内容的组织往往首先从实际出发,根据现实存在的例子归纳总结出抽象概念、原理,最终形成理论。

(4)实践教学

我国高校的学生实习由学校统一联系,落实相关企业,实习经费来自于学校的教学经费,同一专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进入同一个企业实习。

国外高校学生的实习由学生自己寻找企业进行联系,学校会提供相关信息和条件,学生实习期间的工资由企业支付,一般学生的实习安排在暑假的三个月时间内。这样,同一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实习经历各不相同,知识结构也各有所长,如果将高校比作企业,其“产品”——培养出的学生,则是具有个性化的。

(5)毕业论文

由于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不同,毕业论文环节也存在着类似的差别。中国高校同一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环节是统一进行的。而国外高校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则是由学生根据学校对申请学位的要求以及自己的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向学校提出论文项目申请、研究工作计划及指导教师,经教学委员会的评审同意后开始论文工作。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第5篇

院(系)名称: XXX学院 专 业: 工业设计(艺术类)

学生姓名: X X X

学 号: 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

20xx年 X月 X日

《运用废旧材料制造的灯具产品设计》开题报告

报告日期 设计(论文)起止时间 20xx/X/X 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共14周)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灯具这一产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提供了方便,没有哪个产品能像灯具一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此的紧密联系,国内灯具的设计与发展,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在生活水平相对低下的时期,消费者对灯具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灯具的照明功能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裕,消费者对灯具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照明功能向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层面发展。灯具除了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与文化生活。灯具的设计不光为人们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觉光照环境,而且能够运用多种材料及不同的形态实现艺术化的效果。

绿色设计是工业设计概念中的重要设计理念,是指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的体现一方面就是对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废旧材料是指每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必要的或常用的可再生的安全又卫生的废品,诸如废旧的建筑装饰材料、废旧的塑料瓶、包装盒,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废旧材料会被当做垃圾处理掉,其实,每一种废旧材料对设计来说,都具有人们意想不到的价值。本次设计的主题就是运用废旧材料进行灯具产品的设计。本课题的研究将获得一些应用性的结论或许可以为灯具企业提供借鉴,有助于家庭和企业更有效地推出真正符合绿色设计要求的让用户满意的产品,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也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灯具成为环境中烘托气氛的有力手段。

(二) 课题在国内外的设计现状

国外灯具的设计与发展,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消费者对富有情趣、个性、文化内涵灯具的需求呈现出上升趋势,伴随着现代照明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以及对各种照明原理及使用环境的深入研究,灯具的环境表现力和独特艺术魅力得到极大丰富。灯具设计在中国内近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现在市场上的灯具产品与过去比较在形态上变得更为丰富,不同风格、色彩、造型、材料的灯具大量涌现。可以看出当今社会对灯具产品的设计较为关注。但在设计中考虑废旧材料的应用,并以此为主题的灯具产品一直处在都是市场空白状态,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展开的。

(三)课题设计的内容及拟采取的方法

设计出适合家居环境使用的灯具,进行一套完整的工业产品的设计过程,对废旧材料进行整理分类并从中选择适合进行灯具设计的材料,进行设计前的调研(方法有询问法、观察法、收集资料法、家访调查等),对调研内容进行分析总结,进行设计定位,围绕废旧材料进行灯具设计的功能、结构、形态、人机工程学、色彩、加工工艺等设计的诸多因素方面进行设计思考,提出创意设计方案,绘制草图,评估完善优化设计方案,定稿,确定尺寸,进行计算机效果图制作,制作展板和实物模型。设计作品应具有创意性和新颖性;符合现代审美趋势以及具备市场价值;符合绿色设计和环保设计要求;具有安全性和舒适性。

为了完成本次设计,将整个设计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设计准备和设计调研:首先了解废旧物品的涵义内容实质,掌握绿色设计的核心理论,对灯具设计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搜集,对灯具市场进行调研

2、设计定位:在调研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废旧物品材料,明确灯具的用途和使用环境,确定废旧物品灯具的设计方向

3、方案设计:从设计草图着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废旧物品材料的加工成型工艺,灯具的外观形态设计、色彩设计,确定灯具的设计主题,表现元素,绘制草图方案。

4、方案评价及深入设计:包括对方案的设计评价以及通过评价后,进行改进设计。

5、设计分析:对最终方案的结构、材质、色彩、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6、设计实现:完成废旧物品灯具设计的效果图表现及模型的制作。

7、设计完成:最终完成毕业论文,并达到毕业设计的要求。

(四)课题设计的计划安排

时间阶段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计 划 完 成 内 容

拟定课题 进行开题准备 撰写开题报告及相关材料 毕业设计市场调研,查阅资料 毕业设计调研总结,进行设计定位 毕业设计产品构思,草图绘制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设计方案优化,进行计算机建模、渲染 设计效果图出图,制作展板,绘制尺寸图 毕业设计模型制作(成型) 毕业设计模型制作(表面处理、喷漆)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写作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写作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整理修改 毕业设计材料整理,准备答辩

(五)主要参考资料、文献

1.高丰、孙建君.中国灯具简史.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7

2.孙建君、高丰.古代灯具.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Bentley Meeker, Light X Design: 20 Years of Lighting. Glitterati. English,2011

4.何人可. 工业设计史.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5.程能林.产品造型材料与工艺.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6.王亦敏.灯饰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7.李福生、陈育明.住宅照明.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8.辛华泉.形态构成学.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第6篇

摘 要:在VI设计中,各式各样的要素影响着作品的效果,色彩则是其中一个影响着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的要素,一个好的VI设计作品必然会有引人入胜的视觉传达效果。文章简述了色彩在VI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影响,结合作者参与的项目论述了色彩在实例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VI设计;色彩;标准色 

1 色彩与VI设计 

VI全称Visual Identity, 即企业VI视觉设计,通译为视觉识别系统。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1]。为了更加有力的传播企业理念、树立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人们往往要充分做好VI设计,施行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随着VI设计需求的日益增长,要想在这方面赢得优势,就不得不对影响作品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更深的研究和探讨,其中,色彩是设计中最重要的视觉元素。 

在VI设计作品中,色彩的应用在传递作品本身信息的同时也同样寄托着设计者的精神情感。因为对生活经验、记忆或知识的积累,所以我们总会将映入眼帘的色彩和与色彩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称之为色彩的联想。人们在日常的消费中往往离不开对色彩的联想,尤其是在卖服装,工艺品、装饰品和其他需要展现外观的商品时,必定会从商品的色彩上产生与之相对应的联想[2]。消费者对色彩的联想对于商家来说也是一种启示,如果能够将色彩对人各种联想和心理作用恰到其处的应用到VI设计中的话,将对作品的效果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色彩的功能上看,色彩主要有识别与符号的功能,从识别功能看,其实就是同一双方的认知过程,使得色彩自身的表现力和外界对色彩的认知达到基本一致。例如当我们看到“粉红色”时就会认为这是粉红色而不是其他什么“粉紫”或“紫红”色。这就是我们对色彩的认知。从色彩的符号功能来看,色彩在本身情感属性上就是一种符号的表现,不同的色彩具备不同的符号意义,而受众对不同的色彩同样会有不同的认知[3]。色彩其实可以看作一种载体,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识别性,一个好的VI作品甚至会让人一看到和作品有着相同的颜色的事物就能立刻联想到作品本身,这就对作品的传播扩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 标准色与校园VI设计 

标准色是指企业在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时确定的某一特定的色彩或者一组色彩系统,应用在所有的视觉传达设计的媒体上,通过色彩特有的知觉刺激和心理反应,来表达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产品服务的特点[3]。标准色有三大特点,分别是科学化、差别化、系统化。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受本身生活经历、传统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对色彩迸发联想和抽象的感情,因而标准色的运用还需注意两点:要注意色彩自身所含的特性,使其较好的结合设计理念,防止产生较大偏差;其次在应用标准色的过程中还应该避免与一些风俗习惯发生冲突。比如在法国人们不喜欢绿色,因为纳粹军服也是绿色的,容易产生联想。由于法国在举行葬礼时有铺撒绿叶的习俗,所以他们很忌讳用绿色的地毯。所以在做各种设计之前,必须按照各种特征,充分发挥色彩的功用,标准色选用则要尽可能单纯、简明,要尽最大努力做到以小见大,从而准确快速地传达信息。校园VI的设计也可以通过标准色的这些特点来表达和传递学校的价值理念。 

3 项目中色彩的具体应用 

在以我校的《校园VI设计》项目中,项目组成员对校园VI设计中的色彩选择进行了详细的斟酌和讨论,包括讨论了校徽、名片、明信片、信封、录取通知书等一系列的校园VI设计的色彩的选择和设定。 

3.1 校徽色彩的选定 

校徽的再设计与标准色设定是校园VI设计的核心,因为校徽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的象征。经过项目组再设计后的校徽增添了代表我校特色的元素,与原母体学校校徽进行了区分,主体仍然与原母体学校校徽一样采用圆造型,保留了上半部分的简约地球符号,象征学校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办学思路,下半部则用南国商学院的简称SCBC进行合理抽象化形成一个整体,既保证了与广外的关联性又体现了我校的独立性。原校徽主体以中蓝色为基调,背景为白色,简约明快,寓意大学的学术自由和独立精神。中英文校名为红色,醒目突出,体现热情、智慧与活力。再设计后的校徽保留了原校徽的红色,用红色作为此次校徽的标准色,寓意传承和创新,加之临近我校20周年校庆,从古至今,每逢佳节喜事人们都会选用有关红色的各式东西加以装饰来表达对喜事的喜悦之情。红色不但表达了人们庆祝节日的欢快之情,更是营造了浓郁的喜庆氛围,恒久的喜庆气息也正从这象征传统吉祥的红色中传递开来。因此在校徽设计上内部整体都采用红色,字体则选择了和大红对比鲜明的黑色,代表着学校对办学的严谨态度。再设计后的校徽与原校徽如图1。 

3.2 色彩应用的心得 

在此次项目中还有明信片,录取通知书等一系列的校园VI设计在色彩的选定和搭配上需要仔细讨论。就明信片而言,小组成员共设计了两种风格类型,一种是风景写实风,另一种是动漫风。风景写实顾名思义是以风景为主,因此在一些细节的色彩选择中还是以此次项目标准色红色为主。动漫风明信片的色彩则会丰富许多。在此次项目中如果换用其他标准色也不是不可,之前也有考虑过,色彩有着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作用,所以无论选用何种颜色,都是应该以正确传递该VI设计的理念为前提。其次再在创新方面考虑。在以我校为例的校园VI设计项目中,其实也可以继续以原来的校徽颜色蓝色为标准色来继续进行其他VI设计。为此,小组也进行过多次对比讨论,将各种设计方案放置校内公众号,让同学们来进行投票选择。大概是校庆临近带来的喜庆氛围使大部分同学选择了红色调的校徽,最后综合投票结果票选出了此次项目的再设计校徽。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色彩是最明显的外化表现,起到对物体的渲染作用,不止在校园VI设计,在其他任何VI设计中作为影响作品的重要因素都应给予慎重考虑。为了充分发挥色彩的巨大的魅力和功用,在选择标准色的过程中必须对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心理效应进行充分了解,同时还要考虑一些忌讳或风俗习惯,避免造成误会。 

参考文献 

[1]田梅.论标准色在VI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第7篇

【关键词】 校企合作;装饰人才;实践办学;特色

1 校企合作办学的原由所在

校企合作是时代的召唤,是社会进步的需求,是校企双方共同发展、参与竞争的战略需要,是双方科学、实效发展的可行性选择:只有合作,才能更好、更快发展;只有合作,才能更大、更强发展。鞍山绿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多年以来一直作为鞍山师范学院美术系艺术设计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在长期形成的友谊基础、事业基础、认同基础上,双方开展实质性联合办学。2006年10月鞍山绿业装饰人才职业培训学校――鞍山师范学院美术系教学实践培训基地正式成立。双方合作之所以具有一致的认识、主动的姿态、不竭的动力,原由从三个方面论及。

1.1 出于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考:校企合作办学有利于企业吸引、选纳大量优秀人才,构建高素质的人才资源结构;有利于企业壮大自我,拓展生存空间;有利于企业提升文化层次、打造行业品牌,提升知名度。

1.2 出于学校办学的改革需要:校企合作办学有助于学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有助于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学校开拓就业市场,提高社会竞争力。

1.3 出于学生迫切的成才愿望:校企合作办学满足了学生完善知识技能、掌握实践经验、提高职业素养、增长创业才干的需要。

2 校企合作办学成功所在

2.1 合作双方具有广博的事业胸怀,着眼行业整体水平,推动社会进步。近些年来,室内设计师被媒体誉为“金色灰领职业”之一。据国家人事部门的权威统计,未来20-50年装饰设计行业已经成为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目前全国室内设计人才缺口达到40万,全国很多艺术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满足不了市场上的需求,绿业装饰人才职业培训学校的创办,为全国装饰设计行业培养专业、高素质的室内设计师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校企强强联手,目的是共同打造装饰装修行业的黄埔军校!让每一位走出黄埔军校的学员将装饰行业最具前沿的设计理念、精湛技术、优秀文化传承给鞍山乃至全省、全国的装饰装修公司,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为家乡奉献一份爱心。

2.2 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社会声誉,强势联合。鞍山师范学院美术系初建于1993年,现设有美术学(师范类)、书法(非师范类)、艺术设计、摄影、工业设计、装饰雕塑6个本科专业及方向。美术教学楼8000平方米,设有画室、多媒体教室、陶艺工作室、设计实验室和美术展览馆等。多年来,美术系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系、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强教学、重实践”的特色办学思路,专业教学能力强。

鞍山绿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从1995年成立以来,在十二年的奋斗历程中屡创高峰,成为鞍山及辽宁省装修界的楷模。它是鞍山市装饰装修公司的领军企业,如今,它已是拥有700余人,十二支专业施工队伍、九大职能部门及六大品牌建材商场的规模化装饰公司。曾被市政府授予鞍山装修界唯一一家免检企业,被辽宁省评为“辽宁省十佳优秀装饰公司”,被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评为“质量服务双优企业”,具有坚实的基础和雄厚的实力。

由鞍山师范学院和鞍山绿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开办的鞍山绿业装饰人才职业培训学校,是经鞍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确认的,是辽宁首家专门培养装饰行业人才的职业培训学校。 学校开创了省内美术院校与成功企业联合办学的新思路。学校是鞍山室内装饰协会唯一指定的装饰装修行业培训机构,四十余家的理事单位(鞍山及周边地区装饰装修公司)成为学生毕业后实习和就业的保障基地。校企优势联合,共同造就装饰人才!

2.3 互动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绿业装饰人才学校座落在鞍山师范学院院内,以大学校园文化和先进企业文化互为依托,学员既可以享用一流的教学设备,涉足上百个施工现场,领略装饰工程的施工工艺、操作流程,所学课程又有资深的教学管理专家策划、业务精湛的教师讲授、经验丰富的业内精英指导,在理论和实践的循环反复中感悟真知,置身于先进管理、优质服务中提升自我。

2.4 科学管理、规范教学、全面育人。学校根据装饰人才培养目标 , 成立校企双方领导小组,组建专门教学管理机构,确立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管理上 ,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运作机制 ,如,加强实践实训教师管理,对教师每一堂实践实训课教学进行跟踪评价与监控 ;强化实践教学内容管理 ,及时将岗位中的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知识引入实践教学中。走向职场,必须具备职业素质,学校开设全面的职业素质教育课。

3 校企合作办学的收益所在

3.1 发展双赢:高校与企业良好的合作对于人才资源开发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不仅可形成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 ,而且可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确保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3.2 效益互利:学校培养人才、增强学生和专业的社会竞争力,赢得了社会效益, 企业优选优聘,提升文化,打造品牌, 赢得了经济效益。

4 校企合作办学的特色实践所在

绿业装饰人才学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独立进行室内设计,富有创意思维,并能将其设计和构思通过徒手和计算机软件绘制出来;掌握空间设计、材料学、施工工艺、工程预算报价、洽谈客户等专业实践知识;能独立操作室内设计的完整工作流程,并具备较高的艺术文化修养与职业道德的应用型人才。据统计,深造班开设的全部课程中,18%由高校教师专门授课,30%由企业设计师专门传授,52%由校企双方共同任教。教学实践特色在课程类别与安排上体现如下:

4.1 实验操作课程:电脑制图课程由鞍山师范学院专业讲师与绿叶装饰公司资深设计师共同授课,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精讲室内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五大设计软件,传授最具工作实操性的绘图技能,使学生独立制作精美的效果图及完整的施工图。

4.2 现场实践课程:专业而又迅速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是学校最大的特色教学。实践课程由绿叶装饰公司高级工程师、资深设计师和鞍山装饰行业的专家学者传授最直接、最实用的实践经验知识,学生们可以在绿叶装饰公司的上百家施工现场从水、电、木、瓦的每一种材料,每一种工艺去实践装饰工程的真实流程,直到学生完全掌握为止。

4.3 职业教育课程:学校培养的是“得才兼备” 人才,不但要教会学生专业技能,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事。职业素质教育全部课程由企业家讲授,企业家们用最真实的心声告知学生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全面的职业素质教育课,让学生学会两条腿走路,促使学生提高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品格修养,使其毕业时就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受到更多用人单位的青睐。

4.4 岗位实习课程:学生通过岗位实习,完成毕业设计与答辩任务,全面展示自我。对此,学校给与了精心的设计与安排。

通过毕业设计,让每一位学生毕业后都将成为一名即精通设计、预算、报价、选材、施工等流程,又能独立完成谈单、签单工作的合格设计师。毕业设计安排专业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在绿叶装饰公司设计部完成。从与客户进行当面洽谈到做出客户满意的全套设计方案(包括设计说明、平面图、立面图、施工图、效果图)直至装饰材料、预算报价、施工及工程验收的整个工作流程,每位指导教师指导2-5名学员。

通过毕业答辩,让毕业学生直接走向设计师的岗位。学生毕业进行公开答辩,届时,诚邀业内专家学者、鞍山首席设计师、新闻媒介等专业人士检阅办学成果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邀请鞍山室内装饰协会四十余家理事单位及周边城市的装饰公司莅临现场指导及优先聘用。

4 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向所在

目前,深造班中,45%的学员是高校相关专业在校生、毕业生,55%是社会上有一定美术专业设计基础,对装饰设计爱好者、从业者。校企间互动性的设计展示大赛、专家学者讲座等活动无论对装饰人才学校学员,还是对在校大学生、专业教师、管理人员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启迪。

一年来的实践办学、互动交流,带给鞍山师范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专业建设、师资建设、精神理念方面的效益是无可估量的,更多的学生渴盼到绿业装饰人才学校系统接受实践培养与造就。审时度势,校企双方应将合作向纵深推进,尝试“3+1”学制教学改革,增设项目经理、工程监理、预算员、咨询师、产品顾问、陈设设计师、客户经理等专业培养方向,完善发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待于实践办学双方在装饰人才培养领域的探索、推进!

参考文献

[1] 孙宏伟. 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 4): 23- 25

[2] 赵浩兴. 关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战略思考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 29- 31

[3] 杜强, 臧勇. 构建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模式的探索[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6( 4): 1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