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国际音标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1 17:11:36
国际音标论文

国际音标论文第1篇

本文论述的就是通过一个电脑游戏“连连看”软件来辅助教学,本游戏与一般教学小游戏相比,本教学游戏具有详细的游戏规则,丰富的页面效果,多种激励方法,连续的积分等级等,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用作展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多媒体实验室自己通过操作计算机进行练习,或者在家里也可以进行多次反复练习。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借游戏的力量来推动教学,为计算机益智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新探索。把教学内容融入流行的网络游戏中,利用了网络游戏的竞技性、刺激性、趣味性,帮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喜欢单纯的教学练习,也不喜欢简单的单机数字游戏,对缺乏竞技性的教学小游戏也难以激发热情。而在本文中,所论述的游戏软件不是单纯的以娱乐为目的,而是将教学知识巧妙地设计成游戏中的元素,让学生在游戏竞技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课程中的知识,再配上优美的游戏视觉界面,动听的背景音乐,有趣的游戏音效,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不一般的享受,使得学习的过程不枯燥,印象深刻。这是一种把学习演变为游戏,把游戏融入到学习中的新的教学模式。而且本文所研究的成果具有可扩展性,用户可以将该游戏软件扩展应用到所有学科,只需把某学科知识设计成游戏图案,加入到本软件系统里面即可,无需重新构建软硬件平台。

2连连看游戏设计与实现

本游戏UI注重趣味与知识的融合,最大特色就是把音标设计成游戏图案,把音标发音设计成游戏音效,学生可以直接从游戏界面认识音标符号,从游戏声音中练习听读能力,从操作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眼与手的协调能力。本文核心是构建游戏化的教学环境,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它以一款网络上流行的“连连看”游戏为例,借助了该游戏特点,引用了该游戏的一些评价激励机制,将课程的知识点融入到游戏竞技环境中,从而起到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1)知识直接传递把教学内容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国际音标符号制作成游戏图案,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兴趣。(2)知识简接传递把理解型的知识融入到该游戏系统中,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答题的形式赢得分数,并记入后台数据库,累积一定分数后,就可以用分数来兑换“炸弹道具”、“查找道具”、“重列道具”等。(3)游戏规则连连看游戏,玩家可以将游戏界面上相同图案的一对连接起来,且满足条件:不超过三根连接线,就可以将该对子消除;网络连连看联机对战,多个玩家联机对战,谁最先消除游戏界面上的所有图案,则胜出,胜出的玩家得到相应的分数奖励;游戏道具,为了胜出,除了眼明手快外,还可以借助道具(查找、重列等)以提高自己的游戏速度;达到一定的游戏积分,就可提升自己的游戏等级。(4)激励措施积分等级激励,每进行一轮游戏,奖励5个积分,1个金币;若在游戏中胜出,再奖励5个积分,5个金币。积分用来计算等级,而随着等级的提高,可以享受VIP特权以及个性化特权等。金币可用来购买道具,借助道具就会有更多的胜出机会,获得取胜的喜悦以及更多的奖励。道具奖励激励,游戏玩家都喜欢赢,他们可以借助道具,从而战胜对手。VIP会员奖励激励,达到VIP的积分(300分)后,可以以85折的价格购买道具。个性奖励激励,达到个性特权积分后(500),可以在游戏中上传自己的头像,定制自己喜欢的游戏背景。(5)游戏首页游戏首页见图2。在该页面中,有4个按钮,分别是选择关卡、背景音乐、音效、游戏说明。点击选择关卡,就可进入关卡选择页面,点击背景音乐按钮,就可以打开或关闭背景音乐,点击音效按钮就可打开或关闭音效,点击游戏说明就可以进入帮助页面,查看基本的操作说明。(6)游戏关卡选择页面游戏关卡选择页面见图3。在该页面中,有56个关卡按钮,按钮表面的图案是48个音标图案,以及8个水果图片。点击某个关卡按钮,就进入相应的关卡,在该关卡中,侧重对该音标进行练习,该音标会在游戏页面中多次出现。(7)游戏页面游戏页面见图4。在游戏页面中,游戏图案呈一定的形状排列,给学习者一种视觉上的享受。该页面有游戏区域、倒计时器、查找道具按钮、重列道具按钮、暂停按钮、返回按钮。用鼠标在游戏区域里连接点击两个相同的图案,并且两个图案能够连通,不超过三根连接线的话,就可以将两个图案消除,并且发出该音标的读音。当在限定的时间内,倒计时器还有时间剩余的前提下,把所有的图案都消除,则取得胜利,顺利通关,给予查找或重列道具的奖励。查找道具按钮,当在游戏区域没有发现可连通的相同图案,可以点击该道具按钮,游戏区域中的一对可连通图案就会以闪烁的形式提示,提示完后查找道具数量减1。重列道具按钮,当在游戏区域没有发现可连通的相同图案,可以点击该道具按钮,游戏区域中所有图案就会重新排列,排列完后重列道具数量减1。暂停按钮,当游戏进行过程中,有要事离开,可点击此按钮,点击后会有一个遮挡窗口遮挡住游戏区域,且倒计时器暂停计时。返回按钮,点击此按钮,可以返回到游戏关卡选择页面。

3结语

国际音标论文第2篇

英语教材把音标教学安排在初一上学期的后半部分进行,我认为,这样的教学顺序存在着一些弊端。如:记单词时,有的同学靠机械地记忆,甚至用汉语去拼,如:English

这个单词,在学生的口里就变成了“英格历史”,让你听得莫名其妙,待明白过来,又为之黯失笑。

鉴于语音教学得重要性,也为了避免产生诸如以上的弊端,将音标教学提前很有必要。经过实验,效果颇佳。下面谈我在国际音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任初一英语课时,我调整教学计划,先集中10天左右时间扎扎实实地搞好国际音标教学,使学生有初步拼读单词的能力。

音标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1、集中教音标

把48个音标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元音分为单元音和双元音,辅音又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四种情况。

2、巧记音标

把12个单元音分作6对:

把8个双元音分为3小组:

清浊辅音10对:

另记一个清辅音:再记7个浊辅音:

3、自制音标表和音标卡片

音标卡片方便课堂教学,音标表贴于教室前墙,以便学生常见常记。

4、将某些因素与汉语拼音作比较

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反复操练。对于某些不易发准确的音标,进行讲解和示范。学生一旦摸清了每个音标的发音部位和方法,便感到豁然开朗,兴趣大增。

5、发音方法

教元音时强调舌位和口形,口腔内不足方寸之地要发出20个元音,舌位稍有变化就会便成另一个音。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仔细体会舌位的变化,充分利用舌头高、低、伸、缩时在口腔中的不同定位,发好单元音。利用舌头在发音过程中的移动发好双元音,要求发双元音时要掌握三要素:先重后轻、先长后短、先清楚后模糊。在教辅音时,告诫学生区分清辅音和浊辅音的关键在于声带震动与否。有意识地让学生把手放到喉部,再感觉发浊辅音时产生的声带的颤振现象。

“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提前教音标花去了一定的教学时间,但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便于学生读准单词

对于初一年仅12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虽然母语语音的习惯已经相当牢固,但他们的模仿能力,记忆能力很强,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好奇心强,信心足。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先教国际音标,有利于学生纯正的发音,牢固地掌握英语48个音标。

2、便于学生记忆单词

掌握正确的读音对记忆单词很有帮助。英语是表音文字,很多单词符合读音规则。学生如果有了音标和拼音知识,可尽快地把单词牢记,并能通过发音的规律,联想记住一系列的单词。

3、杜绝学生用汉语注音

有些学生由于没有早学音标,推迟了巩固音标的阶段,到了初二、初三甚至高中,还在用汉字标注英语单词。若提前在初一上学期教学生国际音标,这种不良现象就能减少甚至杜绝。

4、便于学生预习生词

由于英语单词的拼写与读音的关系比较复杂,不容被初学者掌握,因此国际音标对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都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对于不符合语音规则的单词,学生如果通过音标预习生词就会容易得多,学起来也不太费劲。这样学生也会乐于开口,不至于学成“哑巴英语”。

国际音标论文第3篇

高校现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主要学习现代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语音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给汉语标注国际音标。汉语国际音标的学习对于以后进行方言调查,推广普通话有着作用,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曾经的英语国际音标的学习对汉语国际音标的学习产生了严重的干扰。董燕萍、鲁守春的《外语对母语的负迁移:来自汉语拼音学习的证据》一文讨论了英语学习对汉语拼音学习产生的干扰问题,而没有论文讨论对汉语国际音标学习产生的干扰。本文打算采用实证性的调查研究,对这一问题作初步调查研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语音。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迁移理论是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原有知识是否发挥积极作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即已习得的语言知识对另一门语言在学习和处理上起到积极作用,产生正面影响,叫做正迁移,反之为负迁移。本文研究的具体问题为:如果高校学生学习现代汉语,之前英语的字母的语音及单词的国际音标是否会对现代汉语国际音标的学习造成干扰,如果有干扰,干扰程度如何?如何避免这种干扰,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实验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调查时考虑到有无学过英语国际音标的差异,非中文专业学际音标的差异,特别是其中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差别。

三、中文系中英语对汉语国际音标学习的负迁移

我们在中文系中选取了130人进行调查,其中以前学过英语的有100人,未学过英语的有30人。在设计调查材料时尽量选取与汉语音节相近的英文单词。如can在英语中国际音标为[k?n],而在汉语中为[tshan],同时考察其中元音和辅音的影响情况。为方便论述,将学过英语的学生简称为A,未学过英语的学生简称为B,现将对辅音的影响列表如下:

根据调查的结果,现代汉语国际音标的学习明显地受到英语国际音标的影响,呈现出以下特点:(1)m、f、n、l等字母的汉语英语国际音标形式与其字母完全相同,无从考虑其影响,在记音时准确率很高。(2)同一字母在英语中的音标形式越复杂,对汉语的干扰即负迁移就越大,如zh、ch、sh、z、c、s等字母的音,在英语中有一些相似的音[d?]、[t?]、[?]、[s]、[z]。(3)不仅英语国际音标会对汉语国际音标的学生产生干扰,而且汉语拼音也会对汉语国际音标的学习产生干扰,特别是从没学过英语,没接触过国际音标的学生,他们更多地是受到汉语拼音的干扰,相当比例的学生将这些音标和汉语拼音混在一起。

对元音音标学习的影响。汉语普通话中有10个元音,按照同类的方法,作了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英语对汉语音标学习的影响极为复杂。因为英语中的一个字母可对应多个音素。如a可对应的音素有[?][?][ei][e][?][唬],汉语中/a/音位也存在着四个变体:[A][a][][?]。其中字母o也是如此。因此调查结果较为复杂,但总体上学过英语的学生在记录汉语音标时明显受到英语的影响。

(2)对于英语中所独有的而汉语中没有的音,或者汉语中所特有而英语中没有的音,英语对汉语的影响几乎没有。如长元音仅出现在英语中,而汉语中没有,因此学生在记录汉语音标时不会出现这些长元音。另外是汉语中所独有的音,英语中没有的音,如er,虽然记音时会出现错误,但不是受英语的干扰造成的,因为英语中根本没有此类音。

(3)除了受英语的干扰之外,还受到汉语拼音的影响,特别是er、-i(前)、-i(后)的音标更多地是受到拼音字母的干扰。

四、非中文专业学习现代汉语语音的情况

在高校中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其中有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学习英语,但是却没有英语专业的学生那么精通,那么他们学习现代汉语国际音标的情况怎样,受到英语的影响是否有差别。我们在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各抽取100名学生进行调查,为方便进行论述,英语专业学生用C代替,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用D来代替。他们对汉语辅音音标学习的影响如下:

此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非英语专业中,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汉语辅音音标学习效果相差无几,但是还是可以明显地看出英语专业更易受英语国际音标的影响。

(2)在记录汉语国际音标时,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汉语拼音字母的影响,特别是zh,ch,sh,ng的音标,将其记作[zh][ch][sh][ng]就是受到汉语拼音字母的影响,因为英语和汉语中根本没有这些音。

对汉语元音音标的学习干扰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此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非英语专业中,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汉语元音音标学习效果相差无几,但是还是可以明显地看出英语专业更易受英语国际音标的影响。

(2)字母对应的音素越复杂,受到的影响越大,正确率越低,如字母a,无论在汉语中还是英语中对应的音都较多,因而学生标注的音标五花八门,受到的干扰就大。

通过辅音和元音的调查,我们发现非汉语专业学生汉语国际音标的学习效果不如汉语专业学生。原因在于非汉语专业学生把中文作为第二专业,学时较短,而且集中上课,因而学习效果不太理想,正确率普遍偏低。

五、应对策略

针对汉语国际音标标音出现的错误,建议采取以下策略帮助学生学习:

第一,加强汉英国际音标的比较,在汉语音标学习之前,学生已接触很长时间的英语音标,因此,英语音标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在学习时要加强汉英国际音标的比较,特别是其差异之处。

第二,加强练习,为防止英语国际音标的干扰,要加强练习汉语国际音标,使其与英语国际音标相区分,在不断地练习、复习的反复过程中,完全掌握国际音标。

第三,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技巧,认识到反迁移在汉语教学中的干扰,掌握语言习得的迁移理论,减少英语国际音标学习对汉语国际音标学习的干扰。

总之,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英语国际音标学习对汉语国际音标学习的反迁移,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在此过程中发现汉语拼音也对国际音标的学习产生了干扰,具体干扰情况如何,仍需专文论述。

参考文献:

[1]董燕萍,鲁守春.外语对母语的负迁移:来自汉语拼音学习的证据[J].中国外语,2010(05).

[2]王理嘉.《汉语拼音方案》与世界汉语语音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5(02).

国际音标论文第4篇

关键词: 关联翻译理论;商标翻译;交际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0

一、引言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显著,各国都想方设法把本国商品打入国际市场,其中商标在国际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商标与其他知识产权一样是企业的一项核心投资。商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涉及到地域文化、消费心理、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 而非单纯的语言文字转换过程。其本质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关联理论针对翻译的解释力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关联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活动,是在原语认知语境和目的语认知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性的过程。

二、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Sperber和Wilson(1986/1995)在继承和发展了Grice(1967)“会话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认知科学、语言哲学和人类行为科学提出了关联理论。关联理论给翻译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式,它完全可以用来解释已有的各种翻译理论以及各种看似矛盾的翻译现象。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主要研究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过程。翻译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示意-推理性质的交际行为。交际者对话语的理解完全取决于语言交际的关联性。用关联理论的视角研究翻译,其实就是突出了翻译的认知特性。翻译这一特殊的交际其中肯定会牵扯原交际者和译者,他们构成了交际的双方。原交际者把文本输入给译者,译者通过关联进行推理分析,之后就形成一种交际的图示文本,从而译者和目的语接受者又构成了交际的双方。由此可见,关联翻译主要是为了满足原作者、 译者及译语接受者间交际的语用效果需要,其对象不是纯粹的语言, 而是借助语言表达信息内容和实现交际。

三、关联翻译理论在商标翻译中的应用

商标翻译并不是由原语到译语的单项文本内容的替换,而是要在明确原语商标命名符号所指关系的前提下,结合译语的语言特点和命名的语境因素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译者在这种二度创作中享有较大的自由度,需遵从最佳关联的原则即根据商家对产品的推广意图,努力使潜在消费者以最小认知努力获取足够的信息,并唤起消费者购买欲望从而促成商家译者和消费者三者间的交际。

㈠音译关联

就目前的商标翻译中,音译是常用的方法。所谓的音译并不是简单地将原语言的发音用目的语相应文字表现,而是应当将其与目的语消费者的认知环境与认知框架相吻合,同时尽量避免消费者对商标名称产生怪异感及不好的联想。因为商标词都是极为简单的词汇,所以商标词在语言层面上对译者的影响远甚于句子段落篇章的语言层次,因而对翻译者的要求会更高。商标的音译法,译者要顺应译语受众者的认知背景,采用汉语传统音韵手法从而体现原语商标符号的语音物理特征,通过语音关联增强认知语境效果。卡夫食品国际公司里的Maxwell House (麦斯威尔)、Nabisco(纳贝斯克)系列产品风靡中国就归根于产品的商标名翻译。此音译关联并没有强调词本身的意义 ,而是通过保留原文的音韵美, 听起来洋味十足, 充满异国情调, 新颖别致, 从而迎合消费者标新立异和猎奇的心理。

㈡意译关联

商标翻译中的意译关联是译者用同等语义的语言符号来替代原语商标符号的语义内涵。这种关联要求译文不失真,能传达原文所表达的语义内涵并可以保留原语言所传递的信息情感。因为商品的商标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所以这种意译关联翻译除了能够反映商品的性能外,还能引发消费者的联想,从而产生兴趣以利于商品的销售。直译法适用大多数商标词的翻译。如皇朝牌葡萄酒的英译名为Dynasty, 这个词会给人一种贵族的气息,让人有欲望去品尝这种历史悠久的陈年好酒。“长城” (GreatWal1)这个词的译法既指明产品由中国制造,又让人联想到气势宏伟的中国象征。有些因为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我们必须适当地进行调整,以利于沟通消费者的民族心理认同感,从而激发消费者的新奇、尝试心理和购买欲望。比如著名饮料Seven Up(七喜)在刚进人中国市场时从表面意思直译为“七上”,但是在中国的销量却不佳,这是因为“七上”很容易让中国人联想到不太好的成语“七上八下”。基于文化上的特性,后来“七上”改成了“七喜”,从此在中国很受欢迎。

㈢音译和意译相结合

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译法也是传达商标神韵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译法既兼顾了音韵上的相似, 也传递了商品的关键信息。商标译名求得神似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对商品类别、特性有所了解, 再应用意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这样才能紧扣商标主题,灵活处理。BMW是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的缩写,是全世界最成功和效益最好的汽车及摩托车生产商。BMW被译为 “宝马”是源于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式。这个音基本上来自英语的发音,意思在中国有胯下良驹之意。这里译者顺应了译语受众者的认知背景,通过语音与语义双重关联增强了认知语境效果。Goldlion原来译为 “金狮” ,但在中国谐音为“金失”,所以该商品在中国滞销。后来把这个词又改译为“金利来”,将gold(金)保留原意,而lion一词采取音译手法,两者结合的翻译便有了“金利来”。这个词不但气派,而且在中国有钱与利双收之意。

四、总结

商标语是一种竞争性的语言,其目的不只是单纯语言所具有的指称功能,更重要的是引起消费者对产品的注意同时也对产品进行广告宣传,让消费者有购买欲。因而商标翻译也不只是单纯强调产品内容的简单对应转换。译者应考虑到译文具有的宣传和营销功能。翻译时既要考虑到商品销售的方向和消费者的心理特点,也要充分做到目的语消费者的认知环境与认知框架相吻合,同时也要满足原作者、 译者及译语接受者间交际的语用效果需要。总之,运用关联翻译理论译商标可使目的语像原商标名一样独特而简明,并且也要符合译语接受者的表达习惯和审美情趣,这样才能算得上好的商标翻译。

参考文献

国际音标论文第5篇

2011年11月21日至26日,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承办,音乐工程系、音乐学系协办的“2011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图书馆国际论坛暨工作坊”①,在建校84周年校庆之际,于上海音乐学院隆重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专业委员会、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台湾师范大学音乐数位典藏中心、美国Rutgers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武汉音乐学院图书馆、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等近十家学术机构、数十位专家代表参与。

参与本次活动的海内外专家就目前亟待解决的数字技术手段、媒体设备研发、文献著录标准、典藏流程管控等议题进行研讨。以务实开展手稿、历史音频数字化典藏工作坊为核心,适当配合相应专题讲座、研讨会,同期举办手稿图片展、手稿研究论文会等其他活动,使之形成一整套典藏、手稿学术研究的业务流程,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符合上音馆藏现状的业务操作标准,使之成为上音图书馆特种音乐文献建设及后续研发的基础保障,更好地为专业音乐教学、创作、科研、艺术实践,以及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服务。为期六天的“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图书馆国际论坛暨工作坊”,共举办了4场专题讲座、5项工作坊计划、2场论文会以及数字图书馆国际论坛。同时还举办了丁善德百年诞辰纪念展和首期“走进音乐”系列讲座等。

二、过 程

11月21日,“2011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图书馆国际论坛暨工作坊”在上音教学楼贵宾室隆重开幕。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教授,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员叶娜博士,台湾师范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所长、音乐数位典藏中心主任黄均人博士,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办公室朱立平主任,国际交流处陈晓翌处长,协办单位音乐学系主任韩锺恩教授,音乐工程系主任陈强斌教授,以及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社长洛秦教授,管弦系主任李继武教授,音乐教育系主任余丹红教授,作曲系副主任温德青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志》编委会办公室林熠常务副主任,艺术管理系副主任王勇博士,以及承办单位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钱仁平教授、石震明副馆长、馆长助理韩斌等出席开幕式。杨燕迪首先致词,他认为通过本次国际论坛与工作坊,对萧友梅、丁善德、谭抒真、李翠贞等学院老前辈的手稿、历史音频进行科学、妥善的典藏与数字化保存,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特种音乐文献整理工作的国际标准与切实可行的学术程序,从而有力推动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特种音乐文献典藏与研究的相关工作,更好地为学院教学、创作、科研、艺术实践,以及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服务。他还代表学院向美国国会图书馆与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赠送了上海音乐学院师生理论研究、音乐创作、表演艺术等方面的学术成果。叶娜与黄均人先后致词,并分别代表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台湾师范大学,向上海音乐学院赠送学术文献与作曲家手稿典藏设备。下午,叶娜与黄均人分别作了《美国音乐民俗中心典藏流程》与《数字典藏概念与流程》专题讲座。就国际标准下的数字化典藏概念、业务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就上音图书馆客观存在的现状条件以及技术难点上给出了良好的建议。

11月22日,手稿工作坊在图书馆音像视听部正式开坊。钱仁平向来宾介绍了上音图书馆的历史、现状条件、发展规划,对本馆收藏的华人作曲家手稿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由上海音乐学院、台湾师范大学、美国国会图书馆组成的联合工作团队,在叶娜和黄均人的指导下,按照获取(Acquisitions)、登录(Accessioning)、处理(Processing)、保存(Preservation)、命名(Numbering)、以及制作索引指南(Finding Aid)六个典藏步骤开始对李四光《行路难》手稿(2页)、萧友梅手稿(蓝色封面乐谱草稿本,24页)进行典藏。当天下午,吴旭在上音图书馆视听部大厅先后作了《历史音频典藏与数字化保存》以及《斯坦福大学音乐图书馆的设计理念与管理》的学术报告。

11月23日,手稿工作坊团队继续执行“丁善德手稿计划”,对《新中国交响组曲》手稿进行了典藏。至中午,基本完成预定的“萧友梅手稿”、“李四光手稿”、“丁善德手稿”三个既定计划。手稿工作坊结束后,钱仁平表示:“我们以国际标准,高规格地完成了‘李四光手稿计划’——这是第一份中国人的音乐手稿,以及萧友梅和丁善德的手稿典藏。此次工作坊的意义不仅是典藏了这些珍贵手稿,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今后的手稿典藏、作为特色文献建设的华人作曲家手稿数据库建设、网络数字图书馆建设等各项工作,开启了大门,提供了标准及流程化参照。”

23日下午以及24日上午,“音频计划工作坊”在图书馆第二视听室开展。工作团队在黄均人的带领下分别对两张33转LP老唱片进行了数字化典藏。其中一张是由谭抒真(小提琴)、李翠贞(钢琴)合奏舒曼《d小调奏鸣曲(作品121号)》,另一张是丁善德先生演奏贺绿汀《牧童短笛》(中国唱片厂出品)。典藏过程一方面对唱片原件进行清洗、保存,并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档案命名。同时,对唱片进行数字化转档,制作多种格式进行保存和命名。

11月25日,“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图书馆国际论坛”图书馆音像视听部大厅举行。参与论坛的专家有,活动组委会副主任、上海音乐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孟东教授,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员叶娜,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研究所所长、音乐数位典藏中心主任黄均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图书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长、作曲系副主任贾国平教授,《人民音乐》顾问、中国音协音乐评论学会副会长张弦编审,国家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委员、外文采编部主任顾犇博士,台湾音乐中心主任、台湾豫剧团团长苏桂枝博士、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王建欣教授、武汉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孙晓辉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杨红教授、杭州师范大学音乐艺术学院副院长杨九华教授、长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董焰教授、上海音乐学院科研处处长萧梅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钱仁平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助理韩斌等。论坛首先由徐孟东致词,他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以及图书馆长期以来所做的工作——特别是特色文献建设,对学院教学、科研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并且,寄望图书馆以此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取得成果。随后,叶娜与黄均人分别以《初探数字时代下的中国音乐遗产保存》和《“余音绕梁,永传于世”:谈珍贵音乐文献典藏的观念与实践》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

在论坛自由讨论阶段,贾国平介绍了“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专业委员会”成立源流,随后,他就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文献建设及相关项目情况进行了介绍。叶娜介绍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相关情况,指出典藏和研究成果应该最终都上网,为公众提供权威、准确的文献服务。张弦以她参观挪威卑尔根公立图书馆中馆藏格里格手稿的经历和体会,发表了《国际视野 本土耕耘——贺“2011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图书馆国际论坛暨工作坊”》的书面讲话,她讲到“上海音乐学院不仅高瞻远瞩,不断挖掘中国音乐史中的宝贵资料,还主动积极地联系作曲家,收藏他们的手稿,使馆藏逐渐丰厚。这种对于作曲家的尊敬和细致入微的操作,赢得了作曲家的心,纷纷把自己多年的心血,放心地交给上海音乐学院,说明了作曲家对上海音乐学院和上音图书馆工作的信任。”苏桂芝介绍了台湾的“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理事会”和“虚拟华人音乐文献典藏目录”的相关情况,呼吁强调音乐影像档案的保存,界定华人音乐文献典藏的范围,规范档案原件与数字化对象保存方式与处理流程。萧梅则介绍了她作为项目负责人年承担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项目《濒危音响档案数字化抢救试验计划》的研究成果及思考。王建欣、孙晓辉分别介绍其各自馆藏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情况。

25日下午,“手稿研究与音乐分析论文会I”、“历史音频与表演艺术论文会”同时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北楼415教室和上海市声乐艺术重点实验室隆重举行。

“手稿研究与音乐分析论文会I”由上海音乐学院杨立青教授主持。本场会首先由香港中文大学张惠玲教授主讲,题为《节奏的重生:梅西安与布列兹对〈春之祭〉的分析》,比较了梅西安和布列兹各自对《春之祭》音乐分析,试图探求这两位作曲家如何通过不同的视角来深度诠释这个划时代的作品。她提到,梅西安对《春之祭》精辟的分析长久以来只闻其名而未见其实,分析的要点只是在其学生之间流传。相反,布列兹作为梅氏弟子在1953年发表了相关的文章《Stravinsky Remains》,成为《春之祭》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文献。尽管布列兹本人未提及这一点,其文章中沿用了梅西安的观点的事实显而易见的。

随后美国罗格斯大学音乐系饶韵华教授作了题为《从〈木管五重奏〉手稿看卢炎的音高构思》的宣讲。她提到,作曲家手稿不仅只是一种值得保存的崇高纪念文物,更是能对了解音乐风格、作曲美学有所帮助的相关珍贵文献。作曲手稿,因其五花八门,解读上更具挑战性。学者必须采合适的理论概念才能对手稿做适当的解读诠释,但同时手稿也正是乐曲分析之理论根据的来源,因此在研究20世纪作曲手稿时,理论与手稿实际上是相辅相成。

“历史音频与表演艺术论文会”由陈强斌主持。首先由东华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系宋晖副教授进行了《基于wxWidgets音频修复系统的研究》的论文宣讲。其文研究与探索了目前音频的噪音类型和各种降噪方法,在基于wxWidgets的音频修复工具Memo-ryAudio中综合应用这些方法,提供各类降噪专家模板,取得了较好的降噪效果。此系统还为今后降噪算法的不断扩展提供标准接口。随后由韩斌《LP暗码的识别在文献编目中的意义》的论文演讲。他提出在LP唱片时代辨识、版本研究和编目过程中,编号与暗码问题一直是唱片收藏家与音乐图书馆专家们的研究课题,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对于鉴别版本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DECCA、EMI、RCA-Victor、Mercury等四家唱片公司以及中国唱片总公司的编号、暗码系统进行必要的梳理,并讨论其在文献编目中德特殊意义。

11月26日,“手稿研究与音乐分析论文会II”在图书馆音像视听部大厅举行。会由贾国平主持。首先由王勇作题为《留学莱比锡——萧友梅相关几件档案的研究》的论文宣讲。他通过上海图书馆所藏几件萧友梅的档案,对于他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主修钢琴专业;在莱比锡大学哲学院学习情况,师承关系等情况作了研究解读。随后,由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刘涓涓副教授做题为《思维的印记——罗忠镕〈第四弦乐四重奏〉手稿研究》论文宣讲。她以中国当代作曲家罗忠镕2007年完成的《第四弦乐四重奏》手稿为研究对象,文章以了解曲式结构、音高材料、音响组织与“引用”手法这四个方面的技术特征为基础,着重观测作曲家在此过程中的创作思维变化。本场会最后,由就读于台湾逢甲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班的查太元同学做题为《〈黄河大合唱〉交响合唱版手稿校订研究》论文演讲,探讨了《黄河大合唱》交响合唱版手稿校订之过程及其相关发现,并检视作品原貌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意义。

在本次国际论坛暨工作坊活动中,为纪念丁善德先生百年诞辰,并配合学院系列纪念活动,图书馆承办了《丁善德百年诞辰纪念展》,展览了丁先生部分作品的手稿片段以及珍贵历史照片。

此外,11月26日上午在上音附中演奏厅举办了面向普通爱乐者,丰富城市音乐生活的首期“走进音乐”上音图书馆系列讲座。本期讲座邀请了上海音乐学院赵晓生教授,以《巴赫〈创意曲〉1723年手稿赏析》为题向广大音乐爱好者讲解了隐藏巴赫手稿背后的奥秘。

三、结 语

“2011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图书馆国际论坛暨工作坊”已取得圆满成功。其中,取得的成果有三:首先,她使上音图书馆特色文献建设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通过手稿、历史音频工作坊的开展,使我们学习到了国际标准下的档案原件典藏、数字典藏流程。在档案命名上,一方面借鉴国际常规,一方面依照馆藏特情,制定出上海音乐学院特种文献典藏号以及命名规则②。其次,通过流程化的培训,馆员业务水平得到提升。在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台湾师大音乐数位典藏中心等兄弟单位相互协作、交流中,学习了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技术,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从活动期间各种讲座、论文会上,了解国内外文献建设、研究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开拓了视野,促进了馆员自身的业务思考。再次,图书馆研究功能进一步拓展,学术影响力逐步增强。

当然,通过此次工作坊,也让我们意识到前进中的困难。如何将复杂琐碎的特种文献典藏工作常态化,使之有机地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如何有效地完善、管理特色文献数据库,并形成多媒体的成果开发,多途径的展示方式,从而实现这些珍贵历史文献价值最大化?如何在数字化、网络化、云概念等各种科技手段迅速更新的历史背景中,应对各种技术上、观念上的挑战……

特种音乐文献典藏与数字化文献建设仍然是“上音”图书馆“十二五”期间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寄望今天在历史中的探究,能使之照进更遥远的未来。

①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度重大项目。

②参见钱仁平、肖阳《华人作曲家手稿典藏与数字化保存的实践与思考——以〈萧友梅档案〉为例》,《音乐艺术》2012年第2期。钱仁平、韩斌《历史音频修复与数字化保存的实践与思考——以〈丁善德音频计划〉、〈谭抒真、李翠贞音频计划〉为例》。

国际音标论文第6篇

关键词:商标外译 目的论三原则 翻译方法

到目前为止。关于商标翻译的研究和论文可谓汗牛充栋,但大多数是围绕英文商标汉译展开的。确实,相对于走出去的品牌。有更多的国外品牌进入了中国,如化妆品行业的“露华浓”“雅诗兰黛”,汽车行业的“宝马”“保时捷”等。总之,在中国市场上充斥着各类进口产品,而这些商品使用的中译商标为我们提供了参考。商标外译可以采用音译、意译和音译意译相结合的策略。

一、理论概述

目的论,顾名思义,以目的为导向,即“目的决定手段”。目的论由产生到成熟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由莱斯提出理论模型:第二阶段由莱斯学生汉斯・弗米尔进行理论框架构建。使该理论形成区别于对等理论的鲜明特色.并提出翻译是在“目的语情境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Vermeer,1987:29);第三阶段为理论成熟期,代表人物为诺德,主要贡献在于在基本理论原则框架基础上提出新的原则“功能+忠\”。使理论体系更加完善。目的理论的三个基本原则包括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三者从前到后的顺序正是它们各自在该理论框架下的地位排序。

二、三大原则指导下的商标外译原则

1.目的原则

目的原则是指译者按照委托人意愿和受众特点进行翻译,以目的为导向,进行和完成工作。和广告翻译一样,商标翻译从消费者角度来说要达到吸引效果。或者可以解释为“AIDA”原则。商标吸引消费者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词的意思独特;第二种是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作为商标持有者或者公司来说。他们希望将自己的品牌输送到外国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保留与中文相近的发音。为了达到该目的,译者需要采取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策略。

著名的计算机品牌联想就是一个音译与意译结合的例子。Lenovo的前身是Legend,即传奇。实际上,Legend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首先在发音上看,这个词的前半部分与联想前半部分发音相近。其次,这个词寓意这个公司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品牌。但是由于已被注册,所以选了Lenovo,前面的le表示legend,而后面的novo表示新事物。甚至意思比legend更好。另外一个例子是格力空调,Gree这个词在发音上首先与“格力”非常接近,代表着快乐、伟大和绿色。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翻译时,译者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尽可能使外译后的商标可以完美传达出两层用意。

2.连贯性原则

在目的论框架下。连贯性原则主要指文化间的连贯。即文本与受众之间的连贯性。与该原则相对应的翻译策略为意译的方法。正如刚才所说,商标翻译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吸引消费者,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与发音相比较,意思对消费者来说更加重要。如中国联通的英文名称是China Unicom,这里的uni是united,COB代表telecommunication。这个英文名称在构词时显然是以让国外用户理解为主要出发点,从而达到连贯性原则。目的论框架下的连贯性原则还经常涉及文化的不同。因文化不同,在翻译商标时应该注意不要将商标翻译成笑话,让受众产生误会。如白象方便面,如果翻译成“White Elephant”,会让国外消费者产生疑惑。White Elephant在西方文化里表示华而不实无用的东西。所以译者必须深刻理解两个文化之间的差异。

3.忠实性原则

忠实性原则与连贯性原则正好相对,是指原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连贯性和关联性。该理论原则适用于音译策略。音译策略就是只考虑英文版本的发音与中文版本相近甚至是一致,不考虑意思的因素。如华为和海尔的英文名称分别为两个品牌的拼音。这种忠实性原则指导下的商标翻译策略,实际上是一种将中国特有文化和发音传播到海外的表现。即使当这个品牌刚刚打进外国市场时,外国消费者在发音和意思方面有些生疏。但是由于其完全使用汉语拼音的形式构成,更能够彰显中国的风采。这种翻译策略更适合一些大型公司。

国际音标论文第7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课程标准 中长期发展纲要

20世纪初,杜威率先提出“多元文化”这一概念;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一系列报告为世界文化及文化多样性提供纲领性意见;90年代,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连续发表两个政策性文件(《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为世界范围音乐教育倡议的信仰宣言》和《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关于世界文化音乐的政策》),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世纪之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逐渐成为国际音乐教育领域中的热议论题。2004年,南京首次召开“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会议,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这一研究领域,国内知名学者,如管建华、樊祖荫、廖乃雄、高建进、邓林等教授纷纷撰文阐述观点,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亦积极呼应,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应理解多元文化。时至今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仍延续其初衷:音乐教育应该为了世界上每一种音乐本应得的尊重,为了引导学生获得理解音乐、理解世界和理解自我的力量。

课程标准在课程规划中具有重要地位,课程标准所涵盖的教育目的、价值导向、教学对象、评价形式将直接作用于课程教学。因此,课程标准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价值定位和标准内容同样也将影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

一、新时期上海城市发展目标与上海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新格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美国现代哲学家路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城市的概念,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共处。本文观点的提出基于新时期城市文化发展目标及地方课程应有的文化特色。

首先,新时期上海城市发展目标赋予上海音乐教育新的发展目标。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基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强调“上海必须紧紧围绕国家的重大战略,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建设‘四个中心’创新发展的新目标”,“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更强大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显然,《纲要》将上海教育置于新的发展高度,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定位谋求持续发展。

事实上,上海在城市建设的历史中具有相当强的文化优势,在很长一段时间担当了全国乃至东亚文化的领跑者,具有超前且自由的艺术思想和观念。改革开放之后,上海音乐厅、上海大剧院、艺海剧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相继修复、落成为上海的音乐事业发展提供了硬件保证;上海国际艺术节以及各类国际音乐会的举办为上海音乐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较高的国际水准。

随着《纲要》的不断推进和落实,上海音乐文化水准必将提高到一个新台阶,而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上海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势必需要创建新的、符合新时期发展需要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新格局。

其次,上海音乐课程标准需体现地方教育特色。

从课程标准所处层级上说,上海音乐课程标准属于“地方课程标准”,是由地方政府教育部门进行专门研究、谋划的。地方课程标准与国家统一课程标准的区别在于,地方制定课程标准应更符合地方教育的实际需求,成为能够体现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教育价值的载体,这也即意味着,上海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多元文化架构,应体现海派文化的特点,更应体现作为现代国际大都市音乐教育新的高度。对此,上海音乐课程标准应以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为标杆,建构具有上海特色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框架。

回顾上海两期音乐课程标准,其课程内容对多元文化均有涉及。例如国家音乐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上海音乐课程标准则要求“音乐课程旨在让学生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而开拓艺术视野,培育多元文化意识”——通过比较,上海音乐课程标准与国家标准基本相似,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上没有明显差异。从上海所承担的新的历史使命来看,目前上海音乐课程标准未能充分体现“地方课程标准”的文化特色,未能充分体现上海城市文化发展对音乐教育的特殊要求。

而建构具有上海城市文化特色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格局符合世界其他地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规律。

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际发展过程来看,因地制宜是一项基本策略。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在有限的课时安排中将世界各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统统纳入其中是不现实的,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做法是结合本地需要,有选择、有侧重地进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例如英国崇尚传统、文化相对保守,因此英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以欧洲古典音乐、民间流行音乐以及英伦三岛中的乡村音乐、宗教音乐为主;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以解决种族冲突为重任,音乐多元文化教育以美国本土的黑人灵歌、爵士乐、踢踏舞为主,间或讨论中国、日本、南美、非洲等地的音乐发展;加拿大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侧重于加拿大本地民歌、土著歌曲以及移民音乐……可见,音乐课程教育中的多元音乐文化架构应该是一种有重心侧重、有梯度的架构,这应该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基本策略。

二、上海音乐课程标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新架构

“我国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大国,而上海则是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镇之一”,“近些年来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在8个年生产总值增长率7%的国家和地区中,亚太地区就占有7个”,“它们是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日本;而上海、深圳、广州、北京等城市正处于这个繁荣圈之中”。上海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创建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被本民族认可、融入世界的新上海文化”,“成为卓越的东亚文化与全球文化交流中心之一”。①该论述正确地描述了上海的文化与教育:上海文化建设的方向和任务不仅是对城市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文化的一种表现,对课程标准建构起指导性作用。上海的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多元文化架构,应该符合这一新的城市发展愿景。

据此,本文以图示的方法拟定多元文化新格局。

在图1中,“上海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新格局”以“上海本土”音乐文化作为中心,继而辐射至“中国民族音乐”“亚太”“世界”的音乐文化。

这样设计的优势在于:

首先,为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多元音乐文化设置了阶梯式(多层次)的课程关系,使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有其侧重点。

其次,符合《纲要》对教育的要求,满足“被本民族认可的”“可融入世界的”“卓越的东亚文化”“新上海文化”的关键词要求,体现了“上海文化”“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等概念。

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

1.立足上海本土文化

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地方,海派文化的核心便是融会贯通、博采众长,是各种文化的交汇。但由于上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的发展,上海尤以直接吸收西方文明为特长,自开埠以来受西方影响非常大,在享受文化超前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价值中心论的思潮。海派文化的概念往往被曲解为对世界文化的接受,对西方文化的崇拜和追求导致本土文化备受冷落。

以上海两期课改为例,除了在二期课改课程标准的探究性课程中举例出现过“上海弄堂歌谣”一词以外,两期课改几乎未要求上海学生了解、学习上海本土音乐。上海本土音乐教育的缺失,不能不说是上海这一区域性的多元音乐文化的缺失。在新的形势下,上海音乐课程标准应该加入上海本地音乐文化,如二三十年代老上海流行音乐、上海江南丝竹音乐、沪剧、南汇丝竹乐清音、崇明扁担戏、上海犹太社区音乐、上海俄侨音乐、弄堂歌谣、上海广场音乐、上海当代流行音乐等。如果一味强调外来音乐文化,那么上海将缺乏上海音乐文化特色。

2.传承中国民族音乐

两期音乐课程改革均强调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对上海学生来说,对中国音乐的了解和学习应该是中小学学习中的必修内容。中国音乐文化博大精深,56个民族的音乐纷呈绚烂,无论是被称为“国唱”的昆曲,还是山东的琴书,无论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还是其他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无不是中国艺术乃至世界艺术的瑰宝。因此,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不仅包括人数最多的汉族音乐文化,还应该包括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学习、了解中国民族音乐对学生审美价值的培养意义重大。当上海成为长三角核心、长江流域的龙头,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上海对中国民族音乐不仅仅是了解、拿来,而且也应该是丰富、创造,创造、丰富上海的音乐文化应该为中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3.辐射亚太音乐文化

随着上海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上海已成为亚太尤其是东亚经济的中心之一,对于上海学生而言,应该对这一区域的音乐文化有所了解。亚太音乐文化包括与我国一脉相承的东亚音乐文化,古印度文明孕育繁衍的南亚音乐文化,色彩斑斓、浸浴于宗教中的东南亚音乐文化,以及有“南方陆地”之称的大洋洲音乐文化;具体有日本雅乐、北印度斯坦音乐、印度尼西亚爪哇甘美兰音乐、泰国孔剧、澳大利亚土著音乐等。文化具有共享性的特点,对这些国家或地区音乐文化的了解,不仅可以使学生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在知识上达到融会贯通,而且对他们在获得文化语汇上大有帮助,这将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课程标准所达到的教育目标效果已经超出了音乐学科本身。

4.融汇世界的经典音乐文化

中国学者早就提出了“拿来主义”,在两期音乐课程标准中均选择了世界经典作品。

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世界经典音乐文化应该是“世界的”,即不仅仅是以西欧为主体的维也纳古典音乐、德国音乐和意大利音乐,“世界音乐文化”还应该包括黑人灵歌与爵士、阿根廷探戈、伊斯兰传统玛卡姆音乐、吉普赛音乐、哈萨克斯坦冬不拉音乐等。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学生,应该具有这样的视野。美国音乐教育家埃利奥特在解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概念时运用了“动态的”一词,他认为在多元文化中,学生能够接触并感悟到音乐作品与所属文化环境之间的互动。在这种互动中,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提高音乐素养,这恰恰是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所需要的文化水准。埃利奥特认为,如果我们能够用一种全球化的视野,那么我们就能够保存世界上多样化的音乐。如此说来,上海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世界经典音乐的融汇,不仅是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吸收,也是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以上海的国际地位而言,上海的音乐课程标准应该承担这样的责任,也能承担这样的责任。

总之,上海,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发展中的城市需要与之匹配的音乐课程标准。一个跟上时代脚步的音乐课程标准将影响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影响城市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上海音乐课程标准中新的多元文化架构显得十分重要。

注释:

①王荣华.跨越教育的教育思索——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90—93.

参考文献:

[1]特里斯·M·沃尔克.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基础与原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王荣华.跨越教育的教育思索——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4]钱穆.文化与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5]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面向21世纪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6]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试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7]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