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舞蹈鉴赏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17 18:09:08
舞蹈鉴赏论文

舞蹈鉴赏论文第1篇

群众文化是具有特殊性的,所以,在编排群文作品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就比较多。首先,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再去谈舞蹈的结构和作品的意义。

【论文关键字】舞蹈艺术鉴赏论文 艺术 舞蹈

我们来了解一下编舞的步骤。

首先是选材。怎样的题材才是比较适合的,这很关键。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群众文化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包括演员的水平不能按专业演员来要求,所以有很多作品不适合他们表演,同样,很多题材也就不适合。比如,首先古典舞对于他们就有很多局限了。我们三明地处山区,有大量的劳动题材作品可供参考。而且我们还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作品可挖掘的深度还有很多。

选好题材,接下来就是“构思”了。“构思”是所有编舞工作的基础。“构思”有时很具体,有时仅是一种感觉。它就像一个安装在发动机上的启动开头一样在我们这些愿意创作的人身上起作用。对于“构思”我是这样界定的:它不是类似剧情的故事梗概,不仅仅受戏剧主题的支配。它更属于情感、感觉和思想世界。对世界人、事、物产生疑问或感受、印象,“构思”必然地会显现出来,最终迫使自己像马达那样投入创作。

构思,在我的感觉中,它来自这一或那一瞬间感受到的激动:听一段音乐,看一幅画,领略一片风光、日常生活的情景。我常以劳动为例来阐明怎样观察能够促进我们进入创作:“……看吧,人们怎样劳动……男人、女人…力量…创造……

这样就有了节奏、方向、活力、各种表现力……

这个例子向我们挑明了我们的创造力取决于我们对世界的敏感性。世间万物千象中蕴含着无数的暗示和信息。懂得如何去听、去看、去感觉、去触摸,用你的身体和心去倾听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一切:领悟了!于是就可顺着许多条路自由自在的地进入创造!

其次就是舞蹈的即兴。

“构思”有了,怎样把这个“构思”发展成舞蹈呢?光有灵感是不够的,第二阶段就在于面对“构思”的各个方面进行思考和通过身体的研究找到相对应的素材。

素材包括元素动作和组合。

这时的元素动作在选材时就应该已经同时想清楚了,它可能包括部分选材前采风得来的动作,这些动作可能来源于劳动时动作的艺术化,也可能来自于想象中,或者来自于已经存在的动作组合。

对于这一阶段来说,即兴舞蹈的运用是最重要的,它能使“构思”呈现出来,并赋予其活力。通过即兴舞蹈,人们能看到“构思”找到它身体动作的载体和估计出这一构思的潜力。这时的舞蹈直接把动作连接起来,成为一个一个段落或直接成为一个舞蹈作品的雏形。

对我来说,我把即兴舞蹈视为最主要的、必须的创作手段。因为它给舞蹈者完全的自由。他们能无节制、无限止地舞蹈,他们的动作经常超出他们的意识之外,就如人们所说:“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些动作。”

根据即兴舞蹈的特性,即兴舞蹈通过游戏激发自发性。它包括运动性的和情景性的瞬间不品,在没有任何方式方法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根据编舞者的建议,舞蹈者遵循各种引导启发地他探索的指令,用身体去寻求。最初的“构思”作为主题,所有的建议都服务于这个主题。我们就这样从技术性和情感性的各个不同的方面涉足将来的舞蹈。每个建议都为阐明主题服务,帮助接近我们最初所选择的主题。即兴舞蹈练习是为舞蹈作品找到有用的素材,而不打算就此把它作为已经编成的舞蹈。

用身体探索,即兴舞蹈能由编舞者自己练,或由编舞者引导一批舞蹈演员进行。在大量的练习和齐心协力的研究中,编舞者和舞蹈演员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

想象展开了,动作就会自发地产生。但不是所有的动作都有同样的价值,同样的用途。有些将很快被忘掉。相反,有些则明显地表现出来。编舞的材料有了,但舞蹈还不存在。为了使它取得形式,应该在各种素材中确认出能够用于作品的成分, 发及将它们有机地纵使起来。

需要提示的是,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我们编排的作品是要面对怎样水平的演员,并根据这些演员的水平和条件来合理设计动作。

在舞蹈编排工作中,还有道具和布景的运用,道具和布景能帮助涉及“构思”。这是一种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给他们充当参照物的有功效的物质性装置。它将编导的意图最直接地体现出来,它使“构思”具体化。

道具和布景可能是各种属性的:木质、皮质、金属、织物等等。它们或是实用的或是不实用的,或是大型的,或是小型的:椅子、石块、一种塑料模型……。运用道具或布景的舞蹈作品的特征,体现在编舞者所设计的舞者与这些物品的接触形式上。比如秧歌中大量使用到扇子或手绢花,古典舞中大量使用到的长绸或剑等,这样的作品包括《东北秧歌》、《红绸舞》、《弈》等。

根据物体的性质、形式、大小挑选出来的道具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物品了。舞蹈创作在于将改变它的用途,达到超越这一物体的生活原型的目的。艺术的语言赋予所展现的艺术行为以普遍的价值。比如,不再感兴趣于舞蹈者(作品中的人物)仅仅坐在椅子上,而致力于表现他的疲劳和产生这种疲劳的原因。

以上我们陈述了有关编舞的主要因素。显然,创作不仅是各种不同因素拼凑在一起的“烹饪”。创造性的一个方面取决于完全无法检验的品质。然而,编舞的最系统的知识能获得行为的自由,能帮助克服在确定特征和创造中必然碰到的困难。

最后才是组织编排。

以上工作都完成后,开始进行作品和音乐的完整合成。最后这一阶段在于选择。在挑选中有所取舍。在即兴舞蹈中出现的这些素材是否都将被运用、加工和进一步开发呢?

这是困难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于很多人来说,靠能力发挥作用。一个明智的方法,就是在选择中编制舞蹈:选择动作,选择舞者之间、舞伴之间的联系,把这一切置于空间,然后整体平衡,规定舞段的长度……。杰出的、决定性的做法就是应避免“我不知道做什么”的盲目性,使舞蹈作品不只是表现一个简单运动系列。

群众文化的舞蹈作品通常都大量地使用群舞形式,也就是常说的“人海战术”,这一方法虽然存在不少缺点,但同时也可以避免了水平差异带来的一些作品缺陷。所以,在合成作品时,多考虑队形变化及音乐的协调配合非常重要。

同时,可以考虑编排意境强的舞蹈,这样的作品适合演员多的作品。舞蹈作品的意境,从字面上解释,意是指作品所表现感情和思想,境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客观环境。舞蹈作品的意境,就是舞蹈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舞蹈意境的创造主要是通过形象的情景交融艺术特写与描绘,把观众引入到艺术想象的空间,进而获得更丰富的审美感受,从视觉冲击到灵魂感受。在舞蹈意境创造过程中,情景交融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结构层次表现为:景-情形-象-境(意境)。

舞蹈鉴赏论文第2篇

关键词:舞蹈 鉴赏 意义 审美 艺术 水平

一、舞蹈鉴赏

舞蹈鉴赏是人们在观看舞蹈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体会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欣赏其美的动态、韵律和表情,进而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染、提高认识和受到教育的过程

中国古代有关舞蹈欣赏的论述,多半是和舞蹈创作与表演的论述融合在一起,散见于中国的乐论、文论和诗文笔记中。如傅毅的《舞赋》、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等。这些作品不仅提高了群众的舞蹈欣赏水平,也大大推动了舞蹈的流传和发展。

舞蹈是一种动态的人体形象流动于一定空间与时间中的舞台艺术。它的美蕴藏在一系列的动作、韵律、表情、构图、音乐、舞美、服装的整体效果中。舞蹈鉴赏仅仅是以人体动作为对象的瞬间感受的生活经历与艺术经验的感召和凝聚。

构成舞蹈鉴赏活动,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鉴赏主体(作为鉴赏舞蹈艺术作品的人);鉴赏客体(被鉴赏的舞蹈艺术作品)和鉴赏中介(舞蹈审美实践)。鉴赏主体与鉴赏客体通过舞蹈审美实践后,两者相互作用,就构成舞蹈鉴赏活动。对于那些谙熟舞蹈艺术的鉴赏者来说,鉴赏舞蹈表演是一种视听觉的高级艺术享受。在鉴赏过程中,舞蹈作品积极影响着鉴赏主体,唤起鉴赏者的情感活动;鉴赏者又要根据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生活经验与之相结合,并尽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即鉴赏者的介入,努力领会和揭示鉴赏舞蹈艺术作品的形式美与思想意蕴,并通过想象和联想去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的形象,使其更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使鉴赏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二、舞蹈鉴赏过程

舞蹈是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舞蹈欣赏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复杂的精神活动过程。需要通过感受、理解、联想、想象等积极的心理活动和分析、综合的形象思维,才能达到对舞蹈作品的具体把握,进而完成一次比较完满的舞蹈审美过程。

舞蹈鉴赏的过程也始终离不开舞蹈形象思维。作者首先从生活感受开始,获得题材,形成主题,再运用舞蹈手段,塑造出舞蹈形象;而观众却首先从对舞蹈形象的感知开始,产生感情反应,进而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主题思想。

鉴赏舞蹈大致要经历三个心理过程即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舞蹈作品动态人体形象的感觉;第二层是由舞蹈作品流动的动态人体形象的感觉所引起的体验、联想而进入想象;第三层是通过对流动人体形象的想象、内蕴的探究而得到领悟。这一层可以说是鉴赏者审美过程中的最高层次了。一个舞蹈作品经过审美体验,呈现出丰厚的内涵,成为一段柔情、一片风光、一个梦境。

在舞蹈鉴赏过程中,想象力的作用极为重要。欣赏者通过感觉、想象、体验、理解把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再创造”为自己头脑中的艺术形象,并通过“再创造”对艺术所反映的生活进行“再评价”。正是在这种“再创造”的精神活动中,欣赏者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和体验艺术形象,并且发现或挖掘出艺术形象的内在美和形式美,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并感到由衷的喜悦,在娱乐中接受教益。

舞蹈欣赏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而且也反作用于创作者。通过作者和观众之间的这种往复关系,才体现出舞蹈欣赏的全部意义。

三、舞蹈鉴赏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欣赏,就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大学生进行舞蹈欣赏这种舞蹈的审美活动,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舞蹈欣赏活动才能正常和顺利的进行。我们了解舞蹈艺术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舞蹈形象构成的各种因素,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从舞蹈作品诉诸于欣赏者的感觉特点来看,它是一种综合了听觉(时间性)和视觉(空间性)的表演艺术。

欣赏者通过对多方面舞蹈美的反复品味,会不断积累审美经验,增强对舞蹈美的欣赏能力。对舞蹈传达美的方式和技巧认识得愈深,理解力愈强,就愈能接受美的信息并不断强化审美感受,深化自美体验,内化和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进而升华成对美好人生境界的自觉追求,逐渐养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开朗、大方、文明、健康的操行仪态,健康、健美的体魄和自由、和谐、完整的人格。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

舞蹈鉴赏论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院 公共艺术课 舞蹈鉴赏教学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处在伟大变革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自主创新意识的强烈刺激,迫切需要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才,这对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摇篮的高等职业院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公共艺术课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舞蹈鉴赏》教学有效性开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一、高职院《舞蹈鉴赏》教学现实意义

培养舞蹈素养。舞蹈素养可以理解为有效鉴赏舞蹈作品的深度与广度。舞蹈是一种直观的肢体语言,没有旁白,需具备一定的舞蹈素养,才能解读作品。高职院开设《舞蹈鉴赏》教学,普及舞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舞蹈素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舞蹈的欣赏过程中去,感受舞蹈艺术多元文化集成的美妙。

提升职业素质。有学者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划分为职业理想与道德、职业文化素质教育、职业审美素质教育等数个模块,数模块的和谐发展,构成了高职学生完备的职业素质,是高职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基石。舞蹈活动蕴含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多元文化因素,《舞蹈鉴赏》教学对提升学生职业文化素养与职业审美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有效性制度保障。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文件规定了《舞蹈鉴赏》等八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要求每个学生至少选修1门并通过考核,与此同时展开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评估。从制度上强制高职院必须将公共艺术课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与教学任务;同时以评估为手段,促进高职院公共艺术教育水平上一台阶。

二、高职院《舞蹈鉴赏》教学功能体现

培养创造性思维模式。《舞蹈鉴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认识舞蹈作品,通过观察解读舞蹈作品,发挥个人想象空间,获得审美情感满足的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模式。学习的目的不只是把经验贮存于脑中,而是最终要将所获得的经验应用于实际的各种不同情境中去,以解决现实世界的各种问题,《舞蹈鉴赏》教学中的这种观察习惯的养成与观察力的提升是高职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的催化剂。

获得情感满足。情感外显于表情与动作,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如《看秧歌》,设计表演了喜看、惊看、羞看、怒看四种情绪的“看”,演员惊恐地瞪大眼睛、张开嘴巴的表情,上身扭曲、两手绕扯手绢、双脚内八字的姿态,都是将日常的表情动作极度夸张变形后外化出来,演员与观众的双重身份与真实观众形成了双重情感传递空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高职学生在多次鉴赏舞蹈作品后,能唤醒内心潜在的丰富情感,获得审美的情感满足。

直观性宣传教化作用。《论语・八佾》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天子八佾,诸侯四佾,所以别尊卑”,孔子愤慨于鲁国大夫季桓子在自已的庭院里演出了天子方能享用的“八佾之舞”,春秋时这种所谓的“礼崩乐坏”,从另一方面来讲是当时宣传教化民众,民众思想被固化的结果。舞蹈鉴赏给人以直观的心理感受,音乐、动作、表情、舞美,直接刺激学生大脑神经,触动内心情感的联想与波动,引发思维联动,起到直观性的宣传教化功能。

三、高职院《舞蹈赏析》教学价值体现

扩大视野。从“舞蹈纹彩陶盆”、“盘鼓舞”到敦煌飞天舞,从夏启之舞、《大武》舞到《云门》乐舞,舞蹈活动作为人类最早创造的肢体语言符号,行使着与自然界对话、与神灵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的使命。《舞蹈赏析》教学带领学生徜徉在中华文化的海洋,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想象力。

获得心灵自由。黑格尔认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所以美的对象既不显得受我们人的压抑和逼迫,又不显得受其外在事物的侵袭和征服。”《舞蹈赏析》的审美过程也是学生心灵自由与精神解放的过程,审美活动给予的心灵自由与精神解放,赋予他们更多生命的意义与创造的灵感。

提升审美能力。马克思指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因此(艺术)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了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了主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通过接受艺术教育来提升,而具有审美能力是欣赏美,创造美的关键。《舞蹈鉴赏》教学以大量的舞蹈作品为依托,通过观看,讲解,讨论,实践等途径,传授舞蹈动作表情、节奏、构图、风格流派等相关知识,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高职院《舞蹈鉴赏》教学几大模块

理论讲授做铺垫。高等职业院校《舞蹈鉴赏》教学是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为目标的普及型教学,以一般性知识为主,再配合作品鉴赏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讲解。理论知识的讲解要做到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引人深思,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景,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作品鉴赏为主体。舞蹈作品鉴赏环节涉及到具体的舞蹈作品,是教学的主体部分。一是梳理舞蹈类型,以民族舞蹈文化为主线,外来经典舞种为补充完成即定的教学目标;二是浏览大量舞蹈作品,选取典型性与代表性,独具时代特征与一定教育意义的作品为鉴赏对象;三是对选取的舞蹈作品进行深入挖掘与剖析,了解舞蹈创造背景,分析舞蹈动作、形象、构图等理论知识。

课堂讨论交流为手段。《舞蹈鉴赏》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交流环节,是培养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有效手段。可以将课堂讨论交流放在整个课程的尾声阶段,要求是每个学生课下选取自已喜爱的舞蹈作品进行鉴赏,截取三分钟视频片段于课上以教师的身份脱稿讲解,并讨论交流舞蹈鉴赏心得体会,由教师进行总结。

参与文献:

[1]黄爱民,胡俊.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J].大家,2010(7):192-193.

[2]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125.

[3]贾安林.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73.

舞蹈鉴赏论文第4篇

【关键词】舞蹈鉴赏 教学方法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00-01

引言:

舞蹈鉴赏课的开展,对于大学生文化内涵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也充分认识到了舞蹈鉴赏课的重要性,舞蹈鉴赏课不再只是属于艺术类学生,它开始走向文理科。然而,在高校舞蹈鉴赏课如火如荼展开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其实施过程中的很多不足之处。如何正确、有效的开展大学舞蹈鉴赏课逐渐成为人们的议题。

一、我国高校舞蹈鉴赏课的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校舞蹈鉴赏课一般都被定为选修课,虽然部分高校较为重视学生的艺术修养,把舞蹈鉴赏课列为限选的行列,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非艺术类的学生,仅仅只是在选修课上与舞蹈鉴赏初步接触,对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及其有限的。其原因有两点:首先,这种教育方式没能对个人的艺术素养做出正确的定位,艺术素养应该作为一种“素质”来培养,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个人兴趣”。其次,对于这种艺术鉴赏课实施成功与否,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由于没有学习任务的制约,学生上课普遍显得比较随意。

(二)教学方式不合理

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口传身授”,这是非常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学生认知上的偏差

舞蹈鉴赏课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很多学生在选择时并不是因为觉得它有多么重要,而是抱着对新事物的好奇。在大部分学生的眼中,艺术鉴赏可有可无,文化课的学习才是重中之重。所以,每到临近文化课考试,舞蹈鉴赏课上逃课、请假的情况非常多。这样的情况极不利于舞蹈鉴赏课的顺利展开。

二、高校舞蹈鉴赏课的教学方法

(一)将舞蹈的历史带入课堂教育

舞蹈鉴赏课的实施过程中,一般都把《舞蹈史》从其中剥离了出去,让《舞蹈史》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看是合理的。因为每个老师专攻的方向不一样,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很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让学生在“舞蹈学”某一领域的认识更加深刻。

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对于高校学生适应社会是不利的,现代社会更需要那些明晰整个“舞蹈学”的人才。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将“舞蹈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归类,将“舞蹈史”也带入舞蹈鉴赏课,把优秀的舞蹈作品和舞蹈的历史紧密串联、一一对应,让学生对于舞蹈的认知更新形象。当然,这种教育方式也存在弊端,比如说,某些舞蹈的产生太过模糊,不可能与舞蹈的历史完全对应。但这种现象其实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这种教育方式的目的本来就不是为了机械的将舞蹈与历史对号入座。而是想通过以史入教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加深其对舞蹈作品的认识。同时,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对教学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他们极大的提高自身知识储备,以应对学生在“舞蹈学”与“舞蹈史”结合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二)电影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

“舞蹈”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身体动作不同于语言。“舞蹈”的内涵不可能被老师简单的“说”出来,语言在某些细节的描述上并不十分有效,有些审美问题的表述通过电影这种手段更加合理。同时,高校大学生不同于舞蹈类艺术生,他们对于舞蹈的认识本身就很有限,个人舞蹈技术也很差,他们在舞蹈鉴赏过程中必定会遇到更大的困难。

所以,在舞蹈鉴赏课上,老师还可以提供其他艺术类作品供学生欣赏,通过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让学生将两者相结合,反过来促进舞蹈鉴赏教育的发展。

(三)文学教育与舞蹈鉴赏相结合

现代高校学生从小到大都处于一种严谨的教学模式中,文学教育已经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在看待某一问题过程中,他们习惯于沿用以前的逻辑,甚至在舞蹈鉴赏上。实际上,舞蹈鉴赏与文学教育属于两个不同的体系,固有的思维模式必行会对舞蹈鉴赏的推行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以促进大学生的舞蹈鉴赏水平。比如:西方舞蹈者在现代舞过程中,充满荒诞、混乱、破碎的元素,学生本来对于舞蹈就存在认知上的不足,这种复杂的舞蹈学理念他们更不好理解。应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让学生从西方后现论着手,了解西方现代舞产生的背景,从而加深对其的认识,理解其中的人文意义。

(四)完善舞蹈鉴赏考评机制,以综合素质考察为主

现在的舞蹈鉴赏考评主要是以书面测试为主,这种考评方式存在严重的弊端,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在这,我们建议推行以综合素质考察为主的考评机制。这种考评方式的主要优点就是:忽略了对舞蹈学具体知识点的重视,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个人创新能力。比如说,期末考评中,之规定考察方向,具体的题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拟定。这就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有利于他们对舞蹈鉴赏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也可以在每学期初,首先对学生的自我设计做一个问卷调查,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对学生进行分组。把相同的知识,以最适合学生的方式传授给他们,使得他们的学习向自身目标靠拢。

结论:

舞蹈鉴赏作为当前高校人文精神培养的主要途径,必须得到所有人的重视,当代大学生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舞蹈鉴赏中来。而作为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努力探索新的途径,以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涵养为目的,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提高舞蹈鉴赏课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筱筱.试论大学舞蹈鉴赏课教学方法与实践环节[J].大众文艺,2013(05)

[2]王倩.舞蹈鉴赏课教学方法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7(06)

[3]于占东.舞蹈鉴赏在舞蹈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民族艺术研究,2000(04)

舞蹈鉴赏论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舞蹈教学;鉴赏能力;策略

一、引言

舞蹈属于一门形式灵动、意境高远的表演艺术,主要以人体肢体动作为表现手段,多以感悟生活、反映现实为表现形式;同时舞蹈也属于一门发现美、表现美、传达美的教育,其通过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震撼人们心灵,升华人们的情感、品质和思想[1]。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开始注重舞蹈专业学生舞蹈能力和舞蹈鉴赏能力的培养,并将舞蹈美育纳入了课程教学[2]。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第一,舞蹈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社会方面。在建国后,我国舞蹈事业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在许多舞蹈工作者和学者的不断努力下,不断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但仍然无法满足当前的舞蹈事业的发展需求[3]。而在此时出现了与新时代背景有效融合的新型舞蹈形式,其通过舞厅、表演、竞赛、培训及舞蹈用品生产等形式,为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社会上许多舞厅、舞蹈培训、舞蹈表演等组织中,组织者注重更多的是舞蹈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舞蹈者本身能力的培养,及文化素养的提升,从而给许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制造了以舞盈利的假象,使其不断追逐名利,而忽略了自身舞蹈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其中便包括舞蹈鉴赏能力。其次,机构体系方面。目前,国内与舞蹈相关的组织机构较多,故此出现各种舞蹈培训项目多、比赛项目多、报名费多、奖项种类繁多等问题,导致其多级分化情况严重[4]。在目前许多中职院校中,虽对舞蹈专业学生开设了舞蹈鉴赏课程,但对于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加之许多舞蹈教师认知程度、教学水平、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局限性,使得舞蹈专业教学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观看舞蹈视频,而没有实际演练和表演上的教学,从而造成学生舞蹈鉴赏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的现象。

二、提升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

第一,增强学生基础训练。在舞蹈鉴赏能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增强学生舞蹈基础训练,使学生在科学、系统的训练中,能够掌握一定的舞蹈基础技能,具备一定的舞蹈专业素质,从而使其具备优美的体态和舞蹈鉴赏意识。另外,教师还应加强学生舞蹈专业理论知识,以使学生深入了解肌肉训练的作用、优美舞姿与身体各部位训练的相关性等专业知识,增强学生对舞蹈的基本认知,从而促使学生逐渐提升自身舞蹈能力及舞蹈鉴赏能力。第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师教学水平、职业素养和思想素质等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职业素养等与岗位相关的技能,以使自身成为能够符合当下舞蹈教学要求的教师。而教师要达到当下的舞蹈教学要求和目标,则应不断学习与掌握舞蹈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熟知当下舞蹈鉴赏教学的最新动态,了解与舞蹈专业相关的实时信息;在舞蹈鉴赏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向学生深入剖析舞蹈的相关知识,增设相关舞蹈鉴赏辅助教学活动,以逐渐增强学生舞蹈鉴赏的能力。第三,开展针对性舞蹈鉴赏培训。中职舞蹈鉴赏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专业舞蹈教学存在一定差异,其针对性更强,主要培养学生高尚的舞蹈审美情操和思想素养。因此,在舞蹈鉴赏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开设舞蹈鉴赏教学方面的培训活动,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增强其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培养其鉴赏舞蹈的能力,提升其舞蹈审美水平。教师应通过针对性的舞蹈鉴赏培训,以促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舞蹈审美情操高尚的人,从而提升其舞蹈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下的中职院校舞蹈专业教学中,加强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培养,对于舞蹈专业学生而言是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学习,其能够提升学生的舞蹈专业素养,帮助学生在未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教师应积极加强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培养,以促使学生成为一个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苏静.提高中职舞蹈教学有效性的三个途径[J].甘肃教育,2016(04):113.

[2]曾璜.中职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J].科学中国人,2016(03):220.

[3]许艳.浅谈如何提升中职学校学生舞蹈鉴赏能力[J].中学生报(教研周刊),2015(04):1-2.

舞蹈鉴赏论文第6篇

关键词:舞蹈艺术;艺术作品;鉴赏;本质;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701 文献标识码:A

舞蹈,作为人类艺术之母,它以身体为物质材料和物质手段,创造出生动、丰富的艺术形象,用身体表达对世界、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舞蹈鉴赏,是人们对舞蹈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批评的思维活动及过程。舞蹈鉴赏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舞蹈鉴赏是一种多维审美心理活动

(一)舞蹈鉴赏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

舞蹈鉴赏与一切艺术鉴赏活动一样,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审美享受主要通过“共鸣”、“净化”、“领悟”等鉴赏心理来实现。

“共鸣”实际上是鉴赏者与舞者在情感、趣味、理想高度上的共振与沟通,是心灵与心灵、情感与情感、思想与思想高度和谐共振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情境。强烈的共鸣往往使鉴赏者达到如醉如痴的状态。“净化”,是指鉴赏者的情感在共鸣中得到调节、慰籍、疏导和升华。“领悟”,是鉴赏者在共鸣、净化的基础上主动追索作品深层意蕴的结果,它是一种生命智慧的飞跃。在舞蹈鉴赏中,对舞蹈“意境”的领悟,是舞蹈鉴赏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舞蹈鉴赏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这是其最重要的本质属性。人们往往把艺术鉴赏看做人生的一大乐事,有些悲剧作品,明知看了要伤心落泪,但还是忍不住要看,这是由于悲剧往往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使人得到崇高美的享受,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由张继刚执导的中国当代大型民族舞剧《一把酸枣》,将凄美的爱情故事,融于地域的风韵、石墙的森严、古道口的荒凉、大院的奢华、酸枣林的浪漫之中;“盘鼓舞”愤懑的呐喊,“大漠相拥”的哈姆雷特式的悲剧绝唱,让观众肝肠百转,魂魄震撼。如果我们在观赏舞蹈作品时,不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就不能算作舞蹈鉴赏。

(二)舞蹈鉴赏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方式

舞蹈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形象性。我们观赏舞蹈作品时,都有过这样的审美感受,到动情之处,或者怦然心动,或者潸然泪下。当你欣赏芭蕾舞《天鹅湖》时,可能瞬间感到物我合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便是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联想”与“想象”在起作用。

在舞蹈鉴赏中,联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形象之间的联系,实现形象之间的流动、过度与跳跃;二是建立形象与生活的关系,通过联想调动我们有关生活、情感、思想的积累,从而更深切的感受舞蹈艺术形象。例如《小溪、江河、大海》是一个充分发挥舞蹈艺术情感表现性的优秀抒情舞蹈作品。由舞蹈中连绵、流畅的“圆场步”联想到到涓涓细流的“小溪”;由徐徐而颤的手臂联想到“江河”的波涛;由漫卷飞舞的纱裙联想到“大海”源流,完整的形成了从潺潺小溪汇聚成涓涓江河,而后形成滔滔大海的完整的流动的祖国美好山河的“意象”。

而想象是引领观赏者真正走进舞蹈艺术世界的形象思维方式。如舞蹈作品《五彩云霞》,在天籁般的音乐声中,舞者半脚尖碎步慢移,轻轻漂浮的披风曼妙舞动,把观众带入了想象的境域:在袅袅烟雾和变幻的灯光中,舞者的肢体与披风合成同一意象。

(三)舞蹈鉴赏以情感体验为认知目的

情感体验是舞蹈鉴赏中最活跃的因素,舞蹈鉴赏始终伴随着情感体验,这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所决定的。首先,就舞蹈作品来说,艺术形象与审美情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舞蹈作品,不仅渗透了编导和舞者的情感,其塑造的形象也有着自己的情感世界;第二,鉴赏者在鉴赏时,不仅要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而且要对这些情感作出反应;第三,鉴赏者对作品所作出的判断与评价渗透他的主观态度与体验,表现出情感化的审美评价;第四,在鉴赏中,情感是推动各种心理因素和谐运动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引发审美注意和期待,强化审美知觉。

二、舞蹈鉴赏是舞蹈艺术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舞蹈鉴赏是实现作品价值与功能的“桥梁”

舞蹈的价值与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认识、教育、审美和娱乐。但这些价值和功能都是潜在的,只有通过鉴赏才能转变为现实。比如《千手观音》这么美的舞蹈,如果大众不是通过央视春节晚会鉴赏到它,那么它即使具有再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形同虚设,毫无意义。舞蹈鉴赏就是在舞蹈作品与观众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使二者的沟通成为可能。当观众被放射状的“千手观音”造型所感动、所震撼时,光芒四射的艺术的“太阳”,也真正让人心燃烧,舞蹈作品的价值和功能才成为现实。

(二)舞蹈鉴赏是推动舞蹈创作的动力

舞蹈编导在创作舞蹈作品时事实上自觉不自觉地考虑到了鉴赏者的需要、爱好和兴趣。当一个舞蹈作品与观众见面后,观众的评价会影响到创作。仍以《千手观音》为例。2005年《千手观音》在海外得到追捧, 世界友人热情的掌声激发了张继刚的创作热情,继续精练,登上春节晚会的舞台;全国观众的热情评价与支持激励编导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完善自己的创作,重新编排的新版《千手观音》出现在“鸟巢”时,原来的21名演员扩展为126名演员,从六个角度向观众展示。不仅消除了视觉盲点,还以立体式造型阐述人类圣火。掀起了第三潮《千手观音》热。假若观众的反应是冷淡的、否定的,那么编导就会及时审视和调整自己的创作。

(三)舞蹈鉴赏是艺术批评的基础

从文艺消费的角度来看,舞蹈作品一经推上舞台,它就是“艺术商品”;而从精神方面考察,这是“艺术接受”——主要体现为鉴赏与批评。舞蹈艺术批评,是指艺术批评家在舞蹈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从一定的立场、观点出发,对舞蹈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挖掘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意蕴,或寻找作品与历史、文化、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中来分析,阐释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的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艺术批评的主要任务是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同时也包括对于各种艺术现象(如思潮、流派)的考察和探讨。一方面,艺术批评必须以一定的艺术理论作指导,利用艺术史研究提供的成果;另一方面,艺术批评总是通过分析新作品,评论新作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研究成果,使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从现实的艺术实践中不断获取新的资料和新的素材。艺术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真正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是一下子就能领悟和把握到的,这就需要艺术批评来发现和评介优秀的作品,指导和帮助广大群众进行艺术鉴赏。

三、舞蹈鉴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必须”

(一)舞蹈鉴赏与审美需求

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精神文化决定着一个人的宇宙观、生命观和基本的生活态度,因此,精神文化是文化价值系统中的核心价值。 艺术文化与哲学文化、宗教文化三者因为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属于人类文化价值系统中最重要的层次。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从发生学意义上来看,舞蹈艺术文化是超越于具体宗教、哲学理念和范畴的本源性和本体性存在,而成为一自为自在的实体,具有永恒的价值。

(二)舞蹈鉴赏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一个美学命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美学原理。从根本的意义上讲,舞蹈鉴赏与其它艺术鉴赏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鉴赏者在审美再创造活动中,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艺术作品之中,从而获得强烈的美感。

(三)舞蹈鉴赏与人格完善

舞蹈鉴赏论文第7篇

关键词:幼师;舞蹈;鉴赏;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53-02

在现代社会中,舞蹈充满了我们的生活--自幼的普通舞蹈教育,成人频繁的舞蹈活动,特别是电视机、影碟机、互联网这类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使得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倾听美妙音乐,一览各种舞蹈的风采。面对电视中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舞蹈,或剧场里演出的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舞蹈,如果不懂得如何去鉴赏,也就不能进入美丽舞蹈的情感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但是人们是欣赏舞蹈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学习探索才能逐渐形成。

舞蹈课对于幼师来说十分重要,是幼师学习中的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在中专学习幼师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他们在上学之前没有接受过较为规范的舞蹈训练,这就使得他们在学习舞蹈时的效率受到很大影响。对于刚刚接触舞蹈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要想学好存在很大的难度,而且舞蹈的表演性很强。对于他们来说,要想把握好每个舞蹈动作的要领,还要将这些动作进行组合,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舞蹈视频,让学生领略舞蹈的魅力,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舞蹈中蕴含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然后再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深入。通过这样的方式,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舞蹈知识,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让学生通过舞蹈视频进行舞蹈鉴赏,对于学生舞蹈的学习是十分有效的,也是大多数学生所喜爱的。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学模式单一,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展开的,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单方面进行讲解,是课堂上的主人,而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的节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变成了教师单方面的传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在课堂中缺乏自主性,不能独立进行思考和练习,这就导致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不愿意主动进行学习。而传统的舞蹈鉴赏课中,教师只是让学生观看舞蹈视频,然后为学生讲解其中的表演方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鉴赏课也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那么要想提高舞蹈课的效率,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多动、多想、多说,让他们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舞蹈的鉴赏能力。

对舞蹈的片段进行观看是鉴赏的基础,所以在鉴赏课中,教师要让学生用心观看,体会舞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演员在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情感的抒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无法用语言将我们的感情很好地表达出来时,我们就会使用一些肢体上的动作,使我们的感情能够表达得更加准确。所以舞蹈是舞者通过优美的肢体动作,将自己的思想融合在动作中,给观看者视觉上的刺激。所以学生在鉴赏舞蹈时,要用心去感受。

虽然对于舞蹈来说,主要是从视觉上给观看者以刺激,但是它同时还能从听觉上给观看者以享受,因为舞蹈与音乐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适当的音乐,舞者在表演时才会更加富有激情,让舞者更能将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也让音乐中的情感更易让观众接受。视听艺术比单一的视觉的艺术包含更多的信息。在让学生对舞蹈视频进行鉴赏时,让学生感受音乐是关键环节。所谓感受音乐,首先让学生感受乐曲的节奏,让学生根据音乐感受舞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也就是让学生跟随乐章的变幻,感受舞者的动作、表情所要表达的意象,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对于乐曲来说,不同的处理方式所表达出的意境也就不尽相同。对于舞蹈来说,要想塑造良好的艺术形象,更好地表现出舞蹈的主体,那么就需要音乐的配合,才能将这种意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良好的音乐,可以让更好地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舞蹈有更好的理解。在舞蹈表演中,音乐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段适当的音乐可以让舞蹈变得更加精彩。所以,在让学生鉴赏舞蹈时,一定要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充分感受舞蹈的魅力。

舞蹈鉴赏是视听艺术,视听艺术是比较强调人们操作活动的。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靠语言就让学生体会到舞蹈作品的实质,"动"帮助学生以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去归纳总结理论。这样既有明确的理论知识又加强了动手、动身的能力。从实践中去总结、归纳可以让学生的理论知识更有依据,更容易理解。这样,学生通过实际的联系体会,能更加清楚地体会到舞蹈的无穷魅力,对舞蹈创作过程的艰辛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乐趣感受更深。

所谓“想”,就是让学生对舞蹈作品鉴赏的过程中,要对其中的一些技巧、表达的情感等展开丰富的联想。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舞蹈的理解更加直观生动,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用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舞蹈是肢体语言的良好体现,由于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所以在表演时必须采用虚拟以及夸张的手法。

那么“说”,就是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既可以让学生单独表述,也可以让多个学生一起讨论,形式多样,才能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这样可以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课堂的氛围更加轻松。同时还能让学生从更加理性的角度对舞蹈进行评价,在增强学生鉴赏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舞蹈鉴赏中应用看、听、动、想、说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多角度地对舞蹈进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