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娱乐消费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16 16:28:26
娱乐消费论文

娱乐消费论文第1篇

本文作者:徐嘉工作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服务业发展因素

(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低首先,文化娱乐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吉林省的文化娱乐服务业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旅游会展、教育信息等发展趋势良好,但跟发达地区相比,文化娱乐业占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仍不高,服务水平也有限。其次,从业人员结构上,以演出业的二人转为例,目前市场稀缺的是具有高素质的创作人员,而现实是多数从业演员文化素质不高,表演作品的文化内涵缺失、作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再次,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新的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层出不穷,新兴文化娱乐方式发展明显跟不上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比如现在高薪缺人的心理咨询、体育陪练、一对一的绘画、声乐教师等需求,能提供服务的中介和机构寥寥无几。(二)服务业信用体系不完善服务产品投诉:诸如,教育质量、书籍盗版等。服务业务范围投诉:诸如,体育健身行业私自扩大经营范围开展医疗美容业务;教育机构聘请无从业资质人员上岗;娱乐业从事无照和超范围经营现象普遍。服务质量投诉:诸如,旅行社强制游客购物,更改旅游线路等。娱乐场所实施强制消费,服务态度差等。虚假宣传消费陷阱:诸如,网络和电视购物、休闲娱乐行业以虚假的折扣、充值卡、会员卡等形式欺骗消费者等。(三)服务市场秩序混乱主要表现为一些垄断服务行业的不平等条例,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电视、电信服务业:网速提升缓慢,价格高。收费标准的制定权都在经营者手中,收费不透明,维权困难。强制消费、私开流量屡见不鲜。针对通讯信号弱,固定电话故障、网络维修、有线电视保修等服务不及时的情况更是普遍存在;网络服务:网络文化娱乐缺乏有效监控,黄色暴力缺乏有效分级机制,网吧监管不到位,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沉迷问题等。(四)服务价格偏高当前,吉林省绝大多数的文化娱乐服务产品,都缺乏统一的、权威的、客观的价格标准。这样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服务质量差异大,服务收费混乱,文化娱乐服务业经营不规范,行业难以发展。吉林省的演出市场缺乏收费标准,电影收费偏高,这在全国都是普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观影频率。演出市场定价更为随意,演唱会、音乐会等娱乐活动的价格偏高,基本超出了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吉林省文化娱乐场所和设施还没有达到广覆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娱乐消费的推广,硬件资源的短缺势必会影响到消费价格的形成。

消费观念与习惯因素

吉林省居民的观念比较保守。从消费环境来说,吉林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人们对服务性消费的观念多数还停留在生活必需的层次,还未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这反应在吉林省网络文化服务业开展缓慢。从消费资金角度来说,吉林省信贷消费发展滞后,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居民消费观念的现金化,导致超前消费,信贷消费发展缓慢。让居民适应并逐渐愿意采用多元支付方式来进行文化娱乐消费既要解放群众的观念,更要有跟得上的配套设施。从居民生活习惯来说,由于东北的天气情况制约,多数文化娱乐服务性场所营业时间有限,而且居民中具有晚上消费习惯的人不多,再加上一年当中冬日夜晚寒冷不适宜户外活动,造成吉林省的夜生活与一些城市相比较贫乏,种类单一,对文化娱乐消费有一定的影响。

娱乐消费论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健身消费,消费水平,制约因素

1引言

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带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体育消费是顺应我国社会消费结构变化的规律。所以在新时期我们有必要对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进行相关的研究,从而更加合理地引导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的研究旨在对乌鲁木齐市健身娱乐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引导作用,同时也是政府对该行业的宏观政策的一个比较有力的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7区1县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座谈和个案调查的方法。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乌鲁木齐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特征

3.1.1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行为与方式多样化

通过对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者消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表明:乌鲁木齐市以个人消费形式参与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占17.3%;家庭消费约23.1%。在“其他”一栏中约39.4%,统计分析主要是集中在公益性场所,不属于本文研究的范围。鉴于此,这对体育健身娱乐经营者而言应该是值得高度关注的课题。因为我们要通过促销的形式来占有更大范围的市场份额,那麽要求我们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市场锁定,这样我们的策略才是有的放矢,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图1 乌鲁木齐市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方式统计图

3.1.2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在生活消费结构中的位置偏后性

小康社会初期人们的收入安排还是侧重于吃、穿、住、医疗、储蓄几个方面,在所有消费中乌鲁木齐市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仅排在第八的位置。但就现实而言还是比较可观的,因为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在余暇时间都略逊一筹。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行为中,所消费的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之间的比例关系。享受消费是通过对各种享受资料的消费来实现的,它是保证人们生活消费更加舒适、愉悦、增进身心健康,获取美的享受和必要条件。不能忽视享受消费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是维持个体身心健康社会和睦的必要条件之一。发展消费是通过对各种发展资料的消费来实现的,它是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力,开发体力和智力资源的必要条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即由过去基本上着眼于生存资料的消费转向高层次的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这一发展趋势必将导致人们消费结构的变更,消费层次出现新的飞跃。

3.1.3闲暇时间资源短缺性

闲暇时间是指工作、生理需要和家务以外完全供个人支配的自由时间。从整个世界范围的历史看,人们的休闲时间在不断地增加,社会每前进一步,人们的休闲时间就延长一次。据相关研究数据,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1500年期间,工匠和手工业者们的出现,为人们省下了大约 17%的时间用于休闲。到 18 世纪 70 年代,原始的蒸汽机将人们休闲时间增加到 23%。20世纪90年代,电子化的动力机器提高了每一件工作的速度,从烧饭一直到交通,使得人们能将生活中41%的时间用于追求娱乐休闲。每周工作时间一直在持续地减少,从1700年左右的72小时到1859年的69.8小时,直到20世纪90年代的不到40小时。近些年,西方国家有些人在谈论30个小时周工作时间。24小时的周工作时间正在被争论,多种工作形式已经出现。那么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供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越多。乌鲁木齐市现阶段由于经济还不发达,供人们每天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主要集中在1~2小时和2~3小时两个时间段中。不同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这2个时间段中女性高达79%,男性为54%。3-4小时时间段中,男性15.2%,4-5小时男性占9.1%,而在这两个时间段中女性均为零。调查显示,女性闲暇时间更少,不同年龄段有其各自的特点:18岁以下44.4%集中在1-2小时。18-25岁有60%集中在2-3小时,这个年龄段也是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主力军。36-45岁、46-60岁这两个段在3-4小时分别高达17%和25%。高于其他年龄段,也可重点开发这个年龄段适合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项目。

3.2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制约因素

3.2.1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制约因素

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体育消费价格等方面,它对于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影响很重要。一般而言,国民收入水平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和改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资料价格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资料的价格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体育消费资料价格也会随着市场繁荣、产品丰富而降低或趋于合理,并被人们所接受。目前对于乌鲁木齐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而言,价格偏高,收入较少是影响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极重要的经济因素。由于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刚刚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初始时期,加上居民预期收支的不稳定性和企业经营商的急功近利、价格偏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居民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积极性。

3.2.2影响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其他因素

为分析哪些因素制约着乌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水平,调查中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角度列出15种最为普遍的制约因素,请被调查者根据个人理解加以取舍并对所选项排序。调查显示:制约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因素是多元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支出是价格、收入、偏好、消费者信心、闲暇时间和消费环境等的函数。统计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居民的选项排序尽管不一致,但差异不大,较为集中的前五项排序分别是价格偏高(70.3%)、收入少(64.8%)、闲暇时间少(59.4%)、缺乏兴趣(22.8%)、无人指导(14.6%)。

3结论

3.1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特征: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行为与方式多样化、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在生活消费结构中的位置偏后性、居民闲暇时间资源短缺性。

3.2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宏观制约因素: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积极性受整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居民体育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受市场因素的制约;居民体育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受多因素影响。总体表现出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与环境的相依性。

参考文献:

[1 ]张贵敏.论健身娱乐消费需求[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30~33

[ 2 ]胡小明.小康社会健身娱乐休闲娱乐理论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10)8 ~12

娱乐消费论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健身消费,消费水平,制约因素

1引言

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带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体育消费是顺应我国社会消费结构变化的规律。所以在新时期我们有必要对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进行相关的研究,从而更加合理地引导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的研究旨在对乌鲁木齐市健身娱乐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引导作用,同时也是政府对该行业的宏观政策的一个比较有力的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7区1县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座谈和个案调查的方法。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乌鲁木齐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特征

3.1.1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行为与方式多样化

通过对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者消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表明:乌鲁木齐市以个人消费形式参与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占17.3%;家庭消费约23.1%。在“其他”一栏中约39.4%,统计分析主要是集中在公益性场所,不属于本文研究的范围。鉴于此,这对体育健身娱乐经营者而言应该是值得高度关注的课题。因为我们要通过促销的形式来占有更大范围的市场份额,那麽要求我们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市场锁定,这样我们的策略才是有的放矢,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图1 乌鲁木齐市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方式统计图

3.1.2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在生活消费结构中的位置偏后性

小康社会初期人们的收入安排还是侧重于吃、穿、住、医疗、储蓄几个方面,在所有消费中乌鲁木齐市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仅排在第八的位置。但就现实而言还是比较可观的,因为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在余暇时间都略逊一筹。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行为中,所消费的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之间的比例关系。享受消费是通过对各种享受资料的消费来实现的,它是保证人们生活消费更加舒适、愉悦、增进身心健康,获取美的享受和必要条件。不能忽视享受消费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是维持个体身心健康社会和睦的必要条件之一。发展消费是通过对各种发展资料的消费来实现的,它是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力,开发体力和智力资源的必要条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即由过去基本上着眼于生存资料的消费转向高层次的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这一发展趋势必将导致人们消费结构的变更,消费层次出现新的飞跃。

3.1.3闲暇时间资源短缺性

闲暇时间是指工作、生理需要和家务以外完全供个人支配的自由时间。从整个世界范围的历史看,人们的休闲时间在不断地增加,社会每前进一步,人们的休闲时间就延长一次。据相关研究数据,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1500年期间,工匠和手工业者们的出现,为人们省下了大约 17%的时间用于休闲。到 18 世纪 70 年代,原始的蒸汽机将人们休闲时间增加到 23%。20世纪90年代,电子化的动力机器提高了每一件工作的速度,从烧饭一直到交通,使得人们能将生活中41%的时间用于追求娱乐休闲。每周工作时间一直在持续地减少,从1700年左右的72小时到1859年的69.8小时,直到20世纪90年代的不到40小时。近些年,西方国家有些人在谈论30个小时周工作时间。24小时的周工作时间正在被争论,多种工作形式已经出现。那么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供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越多。乌鲁木齐市现阶段由于经济还不发达,供人们每天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主要集中在1~2小时和2~3小时两个时间段中。不同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这2个时间段中女性高达79%,男性为54%。3-4小时时间段中,男性15.2%,4-5小时男性占9.1%,而在这两个时间段中女性均为零。调查显示,女性闲暇时间更少,不同年龄段有其各自的特点:18岁以下44.4%集中在1-2小时。18-25岁有60%集中在2-3小时,这个年龄段也是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主力军。36-45岁、46-60岁这两个段在3-4小时分别高达17%和25%。高于其他年龄段,也可重点开发这个年龄段适合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项目。

3.2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制约因素

3.2.1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制约因素

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体育消费价格等方面,它对于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影响很重要。一般而言,国民收入水平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和改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资料价格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资料的价格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体育消费资料价格也会随着市场繁荣、产品丰富而降低或趋于合理,并被人们所接受。目前对于乌鲁木齐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而言,价格偏高,收入较少是影响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极重要的经济因素。由于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刚刚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初始时期,加上居民预期收支的不稳定性和企业经营商的急功近利、价格偏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居民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积极性。

3.2.2影响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其他因素

为分析哪些因素制约着乌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水平,调查中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角度列出15种最为普遍的制约因素,请被调查者根据个人理解加以取舍并对所选项排序。调查显示:制约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因素是多元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支出是价格、收入、偏好、消费者信心、闲暇时间和消费环境等的函数。统计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居民的选项排序尽管不一致,但差异不大,较为集中的前五项排序分别是价格偏高(70.3%)、收入少(64.8%)、闲暇时间少(59.4%)、缺乏兴趣(22.8%)、无人指导(14.6%)。

3结论

3.1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特征: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行为与方式多样化、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在生活消费结构中的位置偏后性、居民闲暇时间资源短缺性。

3.2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宏观制约因素: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积极性受整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居民体育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受市场因素的制约;居民体育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受多因素影响。总体表现出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与环境的相依性。

参考文献:

[1 ]张贵敏.论健身娱乐消费需求[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30~33

[ 2 ]胡小明.小康社会健身娱乐休闲娱乐理论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10)8 ~12

娱乐消费论文第4篇

【关键词】娱乐新闻 概念泛化

目前,业界比较认同狭义的娱乐新闻定义是:娱乐新闻是关于影、视、歌等大众文化的娱乐作品或明星人物的、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对公众有知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而广义的娱乐新闻则是指报道娱乐行业的新闻,涉及影、视、歌领域。

实际上,娱乐新闻在我国产生之初的实际形态已悄然发生变化,出现了娱乐新闻“概念泛化”现象。本文主要结合理论上新闻的定义和实践中媒体的惯常做法,旨在针对新闻实务中的这一现象进行剖析与研究。

一、娱乐新闻“概念泛化”的主要表现

娱乐新闻“概念泛化”是指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娱乐新闻超越了原有的理论界定,即实践范围大于理论范围。这一现象应区别于“泛娱乐化”,因为“泛娱乐化”的主体是非娱乐新闻,如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等。“泛娱乐化”主要是指非娱乐新闻借鉴娱乐新闻的形式,对非娱乐人物或事件进行娱乐化的处理。

娱乐新闻“概念泛化”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娱乐新闻的报道领域拓宽

依据上述定义,娱乐新闻局限于影、视、歌等大众文化领域的人物或事件,也就是说,仅涉及娱乐行业。但就目前的媒体实情来看,体育明星、文化名流、媒体专业人士等也逐渐出现在报纸的娱乐版上、广播电视的娱乐栏目中、新闻网站的娱乐频道里。中国娱乐网是一家专门提供娱乐资讯的网站,它的栏目设置中专辟“体育花边”一栏,可见娱乐新闻对体育明星关注之深。文化名流出现在娱乐新闻之中也屡见不鲜,如杨振宁与翁帆的忘年婚恋,王朔屡传绯闻,易中天开“百家骂坛”,于丹遭追拍冷对记者等。媒体专业人士专指与娱乐行业无关的媒体从业者,如非娱乐新闻的主播、严肃访谈节目的主持人等。近年来关于主持人的绯闻不少,而这些往往被列入娱乐新闻进行报道。

2、娱乐新闻报道内容的重点偏离定义本身

按照娱乐新闻在中国最早出现的形态来看,“娱乐行业中有关娱乐产品包括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等的制作、完成、流通消费等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娱乐潮流、娱乐事件、娱乐人物的动态等等”是娱乐新闻报道的重点。但是目前的娱乐新闻却并非如此,娱乐人物的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占据了大半江山,“隐私八卦”正成为娱乐新闻的主体部分。以2009年11月17日人民网的娱乐专区为例,其显著位置共18个新闻标题链接,其中仅7条属于原有定义中的娱乐新闻,而且全被放在第9条以后。这也是对娱乐新闻“概念泛化”现象的印证。

3、娱乐新闻的报道手法向非新闻写作的“主观写作”发展

娱乐新闻从属于“新闻”这一大类,因此,它应该遵循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真实、客观。换句话说,也就是娱乐记者应保持中立,不发表偏向于任何一方的评论,只提供客观、平衡的信息,在写作中消除“存在感”。但事实上,娱乐新闻却并非如此,娱乐记者本人在新闻中随处可见,口述一般娓娓道来,间或发表感慨。这种写法偏离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使娱乐新闻作为新闻的特性被削弱,可以说,这也是娱乐新闻“概念泛化”的表现之一。

二、娱乐新闻“概念泛化”的原因分析

1、解读“娱乐新闻的报道领域拓宽”

很多人在提及娱乐新闻涉足体育、文化等领域时,都持负面评价,将其与“泛娱乐化”联系起来,认为这是娱乐新闻魔爪伸得过长的表现。其实,这一现象自有其合理性。有一句俗语叫做“文体不分家”,在新闻行业,此语经常用来暗指“文艺和体育水融,难以明分”。许多报社设立“文体中心”采写娱乐新闻和体育新闻,网站开设“文体”专区囊括文化、娱乐、体育等内容。应该说,学界和业界在探讨“娱乐新闻的报道领域拓宽”这一问题时,所持的立场是不同的。学界多将“娱乐”视为名词,即上文所述的狭义;而业界则是从娱乐新闻的广义出发,即“娱乐”是动词,“使人轻松、快乐,供人休闲、消遣的,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对公众有知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都是娱乐新闻。根据这一定义,娱乐新闻与体育新闻、文化新闻乃至社会新闻都产生交集,它们中能供人消遣、使人愉悦的软新闻稍经修饰便足以成为娱乐新闻。因此,体育明星、文化名人、媒体专业人士等见诸娱乐新闻是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2、解读“娱乐新闻报道内容的重点偏离定义本身”

这一现象的出现应归因于“消费主义”在我国的出现。我国消费经济学家尹世杰在其著作《消费文化学》中这样定义“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是在西方国家曾经流行过的一种消费思潮,极力追求炫耀性、奢侈性消费,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并以此作为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所在。”

在新闻学的研究语境之下,消费主义对受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闻消费取向的转变上,即受众的喜好由“硬新闻”向“软新闻”过渡。“软新闻”在满足受众的如窥私、探密等某些欲望上比“硬新闻”更有优势。同时,受众在“软新闻”中可以获取炫耀性的符号价值,如时尚、潮流等,享乐亦包含在这一过程之中。具体到娱乐新闻,受众倾向于获取明星的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形式通俗、趣味性浓厚的信息,而并非娱乐产品、人物、事件的专业性强的新闻。可以说,前者是受众在消费主义影响下的自然选择。

消费主义对媒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媒体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传播,使其直接影响着社会生活及日常消费。二是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围绕自身产品(传播内容)的“可消费性”来组织生产。毫无疑问,明星的私人生活是传播消费主义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们甚至引领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向。同时,明星的私人生活也具有相当的“可消费性”,是大众所期待的内容。所以,“娱乐新闻报道内容的重点偏离定义本身”的现象,可以说是大众与媒体在消费主义时代合谋的产物。

3、解读“娱乐新闻的报道手法向‘主观写作’发展”

对这一现象的解读可以有两种方式:

(1)娱乐新闻的自我澄清或曰自我纠正。娱乐新闻最大的问题在于真实性。目前许多受众读娱乐新闻纯粹是为了用笑料来愉悦心情、用审丑来平衡落差,至于其真实与否,受众要么不闻不问,要么在心底承认其虚假。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娱乐新闻的公信力十分低下。这与娱乐新闻普遍缺乏新闻来源、广泛运用猜测有关。譬如娱乐记者常用“传”、“曝”等字眼,但究竟谁“传”、谁“曝”往往没有交代,而紧接着,却有绘声绘色的现场描述。而当前娱乐新闻出于本能的自我澄清或自我纠正,刻意在新闻文本中出现“我”(记者本人)的身影,以此强调新闻来源的可靠、相关见闻的真实、后续推测的正确。但这一做法从根本上违背了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其可行性值得探讨。

(2)娱乐记者对“娱乐新闻”与“八卦”的理解有偏差。当前娱乐记者很少严格区分这两个概念。在娱乐圈中,八卦是指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新闻,通常是某个明星的隐私等。娱乐新闻目前已经有很大部分成为“八卦”,娱乐记者本人在文本中絮絮叨叨,对明星隐私如数家珍,同时不遗余力发表看法、做出预见,都是“八卦”的典型特征。

娱乐消费论文第5篇

关键词:ELES模型 消费结构 文化消费 城镇居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国家也在逐步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在20%以上,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中国文化产业从探索、起步的初级阶段,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十二五”更是提出了总体目标到2015年,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趋势下,文化消费也成了热门话题。文化消费对产业的发展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本文正是通过利用城镇居民各项文化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建立模型,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结构特点及变动趋势,以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一、相关理论介绍

1.1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界定

文化消费[1]是一个精神活动过程,它包括图书、文学、广播、电视、、教育、网络、科技、体育、旅游等。文化消费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而载体又分为实物形态和虚拟服务形态。实物形态包括光碟、书本、手机、音像制品等,服务形态包括教育服务、咨询、文化娱乐服务等。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网络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学习知识的主要工具。手机上网浏览新闻、购物、看视频在年轻一代更是司空见惯,所以笔者把通信消费支出也列入文化信息消费的范畴。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把文化消费划分为以下几类: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用品和文化娱乐服务。这四方面基本上涵盖了实物形态和服务形态的大部分。

二、参数估计及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中国统计年鉴》获取1996-2000年和2006-2010年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性支出和可支配收入数据。具体将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结构划分为通信消费支出、文化娱乐用品消费支出、教育支出以及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了适应本文对文化消费结构的研究要求,重点从城镇居民的ELES模型进行相关估计和检验。

2.1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结构分析

2.2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部分[4]。边际消费倾向能反映出居民各类消费需求的顺序和新增加购买力的投向。从表1对比1996-2000年和2006-2010年的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看出,第九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文化边际消费倾向(0.26)明显高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时期(0.078)。这说明在十多年前文化消费受收入高低的影响明显大于近五年。再分别对比各项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发现除了文化娱乐服务其它各项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都明显降低。一方面说明我国城镇居民对通信、教育和文化娱乐用品的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减少,另一方面说明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比例在增加。

具体来说,通信的边际消费倾向由之前的(0.088)降低为(0.023),原因在于我国邮电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通信工具的不断普及,通信需求也会由爆炸性增长越来越趋于平常。随着人们通信消费意愿降低,通信消费支出也会减少,这与我们的实际感受相符;文化娱乐用品的边际消费倾向由0.037降低为0.013,说明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对文化娱乐用品的消费意愿在降低。进一步说明我国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包括高校校园对社会开放和博物馆免费开放等)取得了成效。教育的边际消费倾向由0.113降为0.006,降低幅度最大。这与国家的相关政策有关,一是因为近几年中小学学费的减免,二是由于从05年起国家对高校的收费也开始控制。文化娱乐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增加,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已经摆脱了以吃、穿、住为标志的低级层次改为追求精神娱乐的较高层次生活水平,人们追求的不再是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而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享受[5]。

2.3基本文化消费支出

由表1对比两个时间段的文化消费基本需求可得,1996-2000年的文化消费基本支出是-782.675,而2006-2010年文化消费基本支出是815.906。说明文化消费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由较高级需求转为一般需求。其中,通信、文化娱乐用品和教育的消费需求缺口都有大幅度减小,而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需求缺口由-25.182增加为-155.608。当城镇居民基本生活用品、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后,额外的收入就会被考虑消费在较高级的商品和服务上。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缺口增大正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实际论证。

2.4需求收入弹性

对比表1两部分各项文化消费的收入价格弹性可以看出,各项消费的收入弹性都明显减小。文化消费在1996-2000年期间对于我国城镇居民来说是奢侈品,各项消费弹性系数都大于1。在2006-2010年,通信、文化娱乐用品和教育的弹性系数都小于1,说明它们对于居民来说是正常商品消费,作为一种基本需求已经得到满足。镇居民对通信、教育和文化娱乐用品的投资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变大,但其占总消费的比重将有所下降。文化娱乐服务的弹性系数为1.386仍旧大于1,说明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的增长将快于收入的增长。

2.5需求价格弹

三、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在对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种类界定的基础上,运用ELES模型对居民文化消费结构变动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通过分析比较边际消费倾向得出,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比重在增加,对文化娱乐用品、通信和教育的消费倾向都有所减少。

从基本文化消费支出来看,我国现阶段的文化消费水平不高,还停留在基本的教育支出占主要地位。从需求收入弹性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现阶段的文化消费结构不稳定,受收入影响较大。并且随着收入的增加,对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比重要的增加量要大于对其它三种消费的增加量。从借个弹性分析可以看出,各类文化消费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影响较大,且对自身价格变动更为敏感。

3.2政策建议

政府部门应该努力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收入是影响消费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并决定着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其次应该加强监督管理,让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价格体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合理的文化娱乐商品价格会促进消费需求。最后,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娱乐服务业的投资和监管,因为文化娱乐服务类消费将会成为文化消费的主流。

参考文献:

[1]李望平.大学生文化消费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1

[2]赵卫亚.计量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汪卫霞.我国居民信息消费核算及其特征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8):47-51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王林林,黄卫东.中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结构研究[J].现代情报,2010(11):10-11

娱乐消费论文第6篇

一、相关理论介绍

1.1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界定

文化消费[1]是一个精神活动过程,它包括图书、文学、广播、电视、、教育、网络、科技、体育、旅游等。文化消费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而载体又分为实物形态和虚拟服务形态。实物形态包括光碟、书本、手机、音像制品等,服务形态包括教育服务、咨询、文化娱乐服务等。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网络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学习知识的主要工具。手机上网浏览新闻、购物、看视频在年轻一代更是司空见惯,所以笔者把通信消费支出也列入文化信息消费的范畴。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把文化消费划分为以下几类: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用品和文化娱乐服务。这四方面基本上涵盖了实物形态和服务形态的大部分。

二、参数估计及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中国统计年鉴》获取1996-2000年和2006-2010年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性支出和可支配收入数据。具体将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结构划分为通信消费支出、文化娱乐用品消费支出、教育支出以及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了适应本文对文化消费结构的研究要求,重点从城镇居民的ELES模型进行相关估计和检验。

2.1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结构分析

2.2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部分[4]。边际消费倾向能反映出居民各类消费需求的顺序和新增加购买力的投向。从表1对比1996-2000年和2006-2010年的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看出,第九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文化边际消费倾向(0.26)明显高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时期(0.078)。这说明在十多年前文化消费受收入高低的影响明显大于近五年。再分别对比各项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发现除了文化娱乐服务其它各项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都明显降低。一方面说明我国城镇居民对通信、教育和文化娱乐用品的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减少,另一方面说明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比例在增加。

具体来说,通信的边际消费倾向由之前的(0.088)降低为(0.023),原因在于我国邮电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通信工具的不断普及,通信需求也会由爆炸性增长越来越趋于平常。随着人们通信消费意愿降低,通信消费支出也会减少,这与我们的实际感受相符;文化娱乐用品的边际消费倾向由0.037降低为0.013,说明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对文化娱乐用品的消费意愿在降低。进一步说明我国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包括高校校园对社会开放和博物馆免费开放等)取得了成效。教育的边际消费倾向由0.113降为0.006,降低幅度最大。这与国家的相关政策有关,一是因为近几年中小学学费的减免,二是由于从05年起国家对高校的收费也开始控制。文化娱乐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增加,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已经摆脱了以吃、穿、住为标志的低级层次改为追求精神娱乐的较高层次生活水平,人们追求的不再是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而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享受[5]。

2.3基本文化消费支出

由表1对比两个时间段的文化消费基本需求可得,1996-2000年的文化消费基本支出是-782.675,而2006-2010年文化消费基本支出是815.906。说明文化消费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由较高级需求转为一般需求。其中,通信、文化娱乐用品和教育的消费需求缺口都有大幅度减小,而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需求缺口由-25.182增加为-155.608。当城镇居民基本生活用品、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后,额外的收入就会被考虑消费在较高级的商品和服务上。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缺口增大正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实际论证。

2.4需求收入弹性

对比表1两部分各项文化消费的收入价格弹性可以看出,各项消费的收入弹性都明显减小。文化消费在1996-2000年期间对于我国城镇居民来说是奢侈品,各项消费弹性系数都大于1。在2006-2010年,通信、文化娱乐用品和教育的弹性系数都小于1,说明它们对于居民来说是正常商品消费,作为一种基本需求已经得到满足。镇居民对通信、教育和文化娱乐用品的投资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变大,但其占总本文转自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51,51,51);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

2.5需求价格弹

三、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在对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种类界定的基础上,运用ELES模型对居民文化消费结构变动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通过分析比较边际消费倾向得出,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比重在增加,对文化娱乐用品、通信和教育的消费倾向都有所减少。

从基本文化消费支出来看,我国现阶段的文化消费水平不高,还停留在基本的教育支出占主要地位。从需求收入弹性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现阶段的文化消费结构不稳定,受收入影响较大。并且随着收入的增加,对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比重要的增加量要大于对其它三种消费的增加量。从借个弹性分析可以看出,各类文化消费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影响较大,且对自身价格变动更为敏感。

3.2政策建议

政府部门应该努力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收入是影响消费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并决定着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其次应该加强监督管理,让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价格体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合理的文化娱乐商品价格会促进消费需求。最后,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娱乐服务业的投资和监管,因为文化娱乐服务类消费将会成为文化消费的主流。

参考文献:

[1]李望平.大学生文化消费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1

[2]赵卫亚.计量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汪卫霞.我国居民信息消费核算及其特征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8):47-51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王林林,黄卫东.中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结构研究[J].现代情报,2010(11):10-11

娱乐消费论文第7篇

【关键词】娱乐 娱乐营销

一、娱乐的内涵与外延

1、娱乐的定义

“娱乐”这个词语在我国古代多以“娱”字表示,《辞海》里如此解释“娱”:快乐、欢娱。汉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娱”字的注解为:“娱,乐也。”对“娱乐”一词的记载,早期出现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可见,在当时社会上与“娱乐”符号命名相对应的行为或活动已经客观存在。由此可见,“娱乐”最初源自人类对自身的一种心理需求,娱乐不仅是一种心理和情感体验,也是一种自我舒缓心情,愉悦心智的创造性活动。

到近代,“娱乐”的语义得以深入。《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如下:1.使人快乐,消遣;2,快乐有趣的活动。其中“娱”的意思是:1,使之快乐,娱乐身心;2,快乐,欢娱。“乐”在读le的时候意为:1,快乐,欢乐;2,乐于,如乐此不疲;3,笑。综合而言,娱乐就是追求刺激,满足好奇心,或是追求休闲丰富情趣的活动。可见“娱乐”在日常生活中拥有两种含义,一为动词,指一种可以让人身心愉悦的行为,二为名词,指一种人得到愉悦的感受。

“娱乐”包含多种含义:娱乐是一种使人身心获得愉悦感的活动;娱乐是一种心理和情感体验;娱乐是在闲暇时间进行的;娱乐是一种主观的个人的身心反应;娱乐的形式和内容很广泛。

2、娱乐的外延

(1)娱乐与休闲。最早对“休闲”这一概念进行研究的是凡勃伦,他在《有闲阶级论》一书中认为,休闲是比富、引人注目的闲暇和引人注目的消费,是不创造财富的时间消费。休闲活动的持续增长,成为过去的150年间人类社会史的主要特征之一,构成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菲尔斯东和谢尔顿把休闲分为积极休闲和消极休闲,积极休闲一般需要人们离开家参加的活动,例如,运动、锻炼、参加文化和社交活动等;而消极休闲则不需要离开家,如看书、看电视。在此基础上,达帝斯加了一项——社会娱乐休闲,比如去博物馆、看电影,同时将参加讨论和谈话等也纳入其中①。美国学者纳什将休闲划分为六个层次,其间娱乐居于正的社会效用的第一层。由此可以看出,娱乐是休闲,是人类精神生活基本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娱乐与游戏。《现代汉语词典》对“游戏”的阐释为:1,娱乐活动;2,玩耍②。历史上,娱乐和游戏是两个经常被混用的概念。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强调游戏的导泻作用,认为希腊悲剧产生导泻效应。观众参与希腊演员的演出,完全进入了向他们展示的悲剧中,由此引出一种在想象中发泄和在舞台表演中解决冲突的现象。现代娱乐具有同样的功能,受众在娱乐中既能摆脱现实环境,还能幻想人对其生活形势的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讲,娱乐与游戏具有同等含义。

二、娱乐与人类

很多学者也对娱乐进行了相关理论研究。德国诗人及剧作家席勒提出“本能说”。该学说认为,人类在生活中受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束缚,在受到这些束缚时,人们失去了理想和自由,于是人们利用剩余的精神创造一个自由的世界,这就是游戏。这种创造性的活动,则产生于人类的本能需求。席勒认为,“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能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出“剩余能量说”,认为人类在完成维持和延续生命的主要任务之后,尚有剩余的精力存在,这种发泄剩余精力的方法就是娱乐。他认为娱乐过程的本身就是娱乐的目的,娱乐本身并不存在功利的目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佛洛依德提出“宣泄理论”,他认为游戏是为了宣泄内心的情感,是一种被压抑的替代行为,目的是排解郁闷或沮丧的心情。从上述各种理论看来,娱乐是人性的集中表现,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属性。

1、娱乐是人类的本能

娱乐是人类表现出其本能的倾向、冲动和爱好之一。人类本身渴望开心、愉悦的心情,充沛的体力。反映在身体和精神上的生理和社会压力会引起人体疲惫,人类会自觉地渴望寻求一种能够帮助自己满足需求和宣泄情感的方式,娱乐是使他们能够得到这种满足的最适宜的方式。

2、娱乐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哲学高度概括人的需要层次,把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人对娱乐的需要在各个层面都有体现。人类为了生存需要健康的体魄,传统的单纯的活动方式已经被现代的娱乐和健身兼备的活动所取代,娱乐产业能增进和维护人的健康,提高人的身心素质,从而促进劳动力在更高的素质上不断的被再生产。在风靡全球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影响下,人们越来越多的把闲暇时间用于消遣娱乐型活动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有比享受更高级的需要,即表现和发展自己的生命力,创造性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享受。娱乐,特别是文化性娱乐、高科技娱乐是人创造性活动的重要表现。娱乐之所以能够在人类社会中存在,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发展,是因为娱乐本身就是人类需求的产物。

3、娱乐是人类生活的调适器

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工业化生产手段不仅给社会和个人带来财富和闲暇时间,同时也带来对人的生理和精神不利的因素。诸如刻板单调的劳动状态使身体产生疲劳,长期积累的压抑感和厌倦感引起个人心理机能上的不平衡,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处于这种心理和生理状态的人们,无疑渴望能从单调乏味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娱乐提供了恢复的功能。在娱乐中人的各种器官得到延长,情感得到宣泄,从消极的精神状态恢复到积极的精神状态。娱乐在满足这种需求的基础上,构成一种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

三、娱乐与营销

1、娱乐营销的起源和发展

娱乐营销兴起于美国,但目前并未达成一个明确、统一的概念。2005年湖南卫视电视节目“超级女声”热播,伴随蒙牛与“超女”全面合作,娱乐营销的概念被中国媒体频频使用,随即国内开始注重对娱乐营销的研究。美国学者对娱乐营销的研究多从西方经济发展的宏观视角着手,将娱乐营销置于娱乐产业构建的现状和世界娱乐经济的走向下研究。

沃尔夫在《娱乐经济》中认为,当今美国乃至西方社会,传媒娱乐产业正在以其无所不在的影响力,渗透到经济、文化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层面。绝大部分的消费品产业都在竭力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而“娱乐”则是其中屡试不爽的利器。沃尔夫指出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商场上存在一条与众不同的新路径:用娱乐因素改造我们的经济。③

在《娱乐产业经济学》中Harold L.Vogel从经济学的角度,量化分析了从上世纪中期到本世纪初期美国人的平均娱乐时间和工作时间的变化,通过大众在娱乐时间接触到的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的分布和变化,对美国娱乐产业的现状分析,以此预测全球娱乐产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对于依托大众传播媒介的娱乐产业的各个子产业如电视、电影、音乐、游戏业等进行产品、价格、效果、市场、营销、融资以及盈利模式分析④。由此看出,西方传媒和娱乐产业的极速发展带动全球娱乐业的经济增长,娱乐产业链已迅速形成并且处于不断扩展壮大的状态。

娱乐因素被应用于营销界后,娱乐营销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对娱乐营销的研究上升到战略和策略层面上。埃尔·李普曼提出4C理论——Content (内容)、Conduit (渠道)、Consume (消费)、Convergence (整合)——这一理论依据娱乐产业的操作流程全面概括娱乐产业的框架。

2、国内对娱乐营销的研究

国内研究文章多从娱乐因素跟企业产品品牌的结合着手对娱乐营销进行理论框架定位和策略探讨。有的系统研究娱乐营销概念和策略,如李根的《解读娱乐营销》;有的从品牌营销传播的角度界定,如赵春霞《娱乐营销传播现象透视》;有的从品牌延伸的角度界定,如马庆栋的《营销娱乐与娱乐营销娱乐品牌延伸的两种类型》;有的从娱乐因素在营销中的运用界定,如郭小红的《娱乐元素在产品营销中的应用》、贺德稳的《娱乐导入营销组合初探》等。

国内学者对于娱乐营销的概念梳理多次提到了娱乐因素。李弈峰在《娱乐营销的五大策略》中,提出娱乐营销就是依托娱乐的元素或形式,将产品和客户的情感建立关联,以此达到销售产品、建立忠诚客户的目的的营销方式。从娱乐营销的应用原理分析,其本质属于感性营销,不是通过理性的劝服促成顾客购买,而是通过感性共鸣引发顾客的购买行为⑤。孙立和白鹏飞在《娱乐营销案例研究》中认为:娱乐营销是以消费者的娱乐体验为诉求,通过愉悦消费者,有效的达到营销目标;在营销中有意使用舞蹈、音乐、游戏、影视等娱乐因素,给消费者带来多重感观体验,以此来捕捉消费者的注意力,达到刺激消费者消费的目的⑥。由此可见,娱乐营销应用的核心在于娱乐因素的有效使用。

3、娱乐因素与娱乐营销

本文认为,包括音乐、影视、舞蹈、故事、卡通等表现形式,惊悚、夸张、幽默等表现手法,明星、儿童、宠物等表现主体为主的能够激起消费者感官兴趣和内心情感的方法或元素都属于娱乐因素。娱乐营销正是在社会流行文化趋势下,以大众娱乐心理为导向,在娱乐精神与品牌内涵一致的基础上,品牌通过娱乐因素的不同组合表达不同的娱乐主题,为消费者带来感官及精神上的愉悦体验,潜移默化的构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关联的营销方式。

参考文献

①黄赛婵、林欣,《国外城市娱乐休闲研究综述》[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121):2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1996:1526

③沃尔夫 著,黄光伟、邓胜华 译:《娱乐经济——传媒力量优化生活》[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2

④HaroldL.vogel:《娱乐产业经济学——财务分析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

⑤李弈峰,《娱乐营销的五大策略》[J].《经营谋略》,2006(1):21

⑥孙立、白鹏飞,《娱乐营销案例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