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扶贫办儿童工作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3-14 15:16:58
扶贫办儿童工作总结

扶贫办儿童工作总结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提高教育精准扶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二、工作目标

按照精准识别、分类施策的原则,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构建覆盖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的资助体系,保证其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通过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措施,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提高就业致富能力为重点,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机会全覆盖;通过构建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建档立卡家庭留守儿童关爱全覆盖。

三、实施对象

所有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小学、初中、高中生、大学生和农村中小学校。

四、主要措施

(一)构建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

1.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学生资助政策,推进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资助全覆盖。

2.市、县两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结合市县扶贫办对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进行全面摸底,按学段分年级做好我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工作,并与市、县扶贫办的基础数据对接和系统互联互通,做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一个不少。按照定人定向原则,精准施策,跟踪救助,构建到户、到人精准资助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3.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完善资助对象的评定办法,建立与民政部门和扶贫部门联动的学生资助监管体系,克服和杜绝扶强不扶弱的情况。注重发挥资助资金的效益,按资助对象家庭贫困程度区分资助档次,切实解决“济困不解困”的问题。

4.切实完善资助政策,建立健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残疾幼儿入园的学前教育资助体系,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实施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积极推进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全面落实高校国家奖助学金政策,保障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5.及时发放学前教育入园补助金、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中职国家助学金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学生免教科书费,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实行免教科书费、教辅资料费。

6.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将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纳入各类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资助范围。

7.切实加强对各县市区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市直各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各民办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项目进展情况、政策落实情况等监督检查,并作为对县市区、学校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责任科室、单位: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督导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列前者牵头,下同)

(二)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1.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全面改薄”专项资金,2018年全市计划投入1.2亿资金,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0所。投入资金5000万元,改造建设62所义务教育标准化教学点,力争到2018年底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

2.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四改三化”(改食堂、改寝室、改旱厕、改澡堂,净化、亮化、绿化)工程,保证农村寄宿制学校住宿条件、生活设施、体育场所达标。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及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情况。县市重点建设的公办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省级示范校及以上标准。

3.结合省、市级“全面改薄”专项督导,继续巩固教育扶贫成果。建立健全公开公示、定期通报等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全面改薄”专项督导,确保按计划完成各项任务。

责任科室、单位:基础教育科、督导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三)推进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普及计划

1.加大贫困地区幼儿园建设力度。实现贫困地区公共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提高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入园率,2018年全市计划投入3000万元,改造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18所,确保每个乡镇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

2.开展贫困村幼儿园全面排查,消除危房和各种安全隐患。加强对贫困村幼儿园的指导,配足配齐幼儿园办公设备、室内外玩教具及图书等,改善办园条件,满足保教活动需求,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

3.规范办园行为,基本消除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责任科室、单位:学前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四)推进贫困地区教师培训计划

1.足额安排培训经费。按照不低于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工资总额(含绩效工资)的1.5%安排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农村学校应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8%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确保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

2.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7-2020年),实施扶贫地区校长教师培训工程,有针对性地对扶贫重点村小学(教学点)校长(园长)、教师进行轮训。支持贫困村小学开展教师培训,对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素质。

3.逐步扩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规模。要根据乡村学校教师“退员补员”的实际需要,制订好公费定向师范生中长期需求计划和年度培养计划。建立完善与国家免费师范生相衔接,各类型、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培养全覆盖的地方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体系,确保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有编有岗。

责任科室、单位:教师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五)构建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1.对全市农村留守儿童信息进行调查摸底,并充分利用基础教育信息管理平台,为每名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2.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积极回应留守儿童心理诉求,营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校园氛围。

3.建立家校定期交流沟通制度,依托家长委员会,开展家教宣传、家长走访、讲座咨询等活动,多方位、多渠道向留守儿童父母传播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指导其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方法,履行好监护人的责任。

4.办好“留守儿童之家”。指导农村小学和教学点专门建设或结合现有功能室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室,配备图书和阅览设施、计算机、亲情电话等,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阅读、亲情联络等活动提供场所和条件。

5.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教育,继续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的辍学率。各地要以中心学校为单位,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即明确一名教师、一名村干部、一名家长或监护人帮扶一名辍学学生,逐一对辍学学生进行劝学。建立工作台帐,实行销号管理,劝返一个销号一个,推动落实各地各学校落实控辍保学任务。确保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6%以下,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8%以下,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1%以上。

责任科室、单位:基教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六)构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支持平台

1.根据扶贫攻坚工作需要,调整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确保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增加职业学校有效供给,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2.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脱贫需要开展招生。征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就学意愿,引导他们合理选择就读学校、就读专业。以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实施“定向招生、订单培养、精准脱贫”。

3.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习就业档案,指定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任教师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帮扶。加强就业创业教育,鼓励和扶持贫困家庭学生自主创业,优先推荐农村贫困毕业生就业。

责任科室、单位:职成科、基教科、计财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七)扎实推进“点对点”结对帮扶工程

继续推动实施“点对点”结对帮扶工程,进一步引导城镇中小学与农村贫困中小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已开展结对帮扶的市直中小学校要强化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结对帮扶效果。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要全力跟进,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工作。

1.教育教学帮扶。实施联合教研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联合教研会议,统筹开展学科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观摩等活动,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科课程实施水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网络课堂,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学校管理帮扶。推进实施管理人员挂职交流活动,结对帮扶学校每年至少互派1人挂职。指导受援学校建立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日常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3.办学条件帮扶。根据学校实际,尽力向受援学校捐赠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改善受援学校硬件设施;向受援学校学生开放图书馆、功能教室、运动场所、校内外实践活动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提供必要的教室指导,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责任科室、单位:机关各科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城镇以上中小学校

(八)建立贫困村教师补充、交流和帮扶机制

1.建立并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教学点交流轮岗。每年交流到贫困学校骨干教师比例不低于20%。

2.加大贫困地区特岗教师招聘力度。按照总量调控、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调整和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满足招聘特岗教师需要。要保障特岗教师的工资及各项待遇的落实,为特岗教师提供相应的周转住房和必要的生活条件。特岗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

3.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向农村教师倾斜,稳定和吸引优秀教师在边远贫困地区乡村小学和教学点任教;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足额发放乡村教师津贴,教师体检常态化,加快贫困地区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贫困地区教师生活条件。实施教职员工扶贫工程,开展“千名教师扶持行动”,让教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开展“乡村最美教师”评选表彰活动。

责任科室、单位:人事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市、县、校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汇聚合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格局。市教育体育局成立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王德华同志任组长,喻玲玲同志任副组长,局班子其他同志为成员(具体名单见附件)。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幼儿园)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教育扶贫工作的领导,确保完成各项任务。要切实加强与扶贫办的沟通联络,会同统战部、总工会、团委、妇联、人社、民政、工商联等部门,抓好教育助学扶贫工作,形成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主体责任。各地、各学校要根据教育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市教育体育局相关科室和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根据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改革举措、保障措施和责任分工,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帮扶对象落实到具体学生、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学校、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时间。真正做到教育精准扶贫在政策上重点支持、项目上重点安排、资金上重点帮扶、工作上重点推进。

(三)强化经费保障。坚持把教育扶贫摆在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先地位,积极争取省市财政支持,加大教育扶贫投入力度。市教育体育局2018年预算安排“点对点”结对帮扶专项资金100万元。加大教育经费统筹,重点向脱贫任务较重的薄弱学校倾斜。按照“精准扶贫”有关要求,加强教育扶贫项目与资金的管理,突出教育扶贫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足额预算扶贫所需经费,在财力上保障扶贫措施的落实。

扶贫办儿童工作总结第2篇

一、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脱贫群众返贫

团县委包保XX镇XXX村XX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截止到目前,4户已经全部脱贫。为了巩固脱贫成果,团县委坚持进行定期走访帮扶,确保每月入户一次,宣讲政策、送去关怀、解决困难。团县委按户制定整改方案,实行清单销号,帮助贫困户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包保干部主动为贫困户购买生活物品和扶贫产品,累计消费XXXX余元。帮助贫困户找工作、收拾室内外卫生、改善居住环境、协调取暖衣物、协调厨房柜子、争取助学补助、协调办理就业证等解决实际困难XXXX余次。

二、组织创业培训,培育致富带头人

为增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劳动致富本领,充分发挥青年致富带头人作用,扎实巩固脱贫成果,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大力扶持贫困人口创业。团县委与县脱贫办联合主办,开展了2020年辉南县“精准扶贫 劳动致富”培训班,由XXXX培训学校和XXXXXX有限公司承办,由各乡镇脱贫办协办,把草编技术、电商技术送到贫困群众家门口。全县多个乡镇同时开班,共有400多名贫困群众参与培训,择优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

三、引导社会参与,努力争取救助项目

一是开展“情暖童心 相伴成长”吉青·关爱儿童活动,联合XXXXXXX建设“七彩小屋”,与留守儿童、建档立卡贫困儿童共度“七彩假期”,活动期间对留守儿童和建档立卡儿童进行心里疏导、课业辅导等志愿服务活动,给孩子们带去温暖和关爱,累计服务XXX天。共走访建档立卡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孤儿等XXXX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物资等问题。

二是积极向XXXX青年发展基金会争取希望工程“国酒茅台 圆梦大学”助学金,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发动寻找,共有XXX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高考过本科线。为他们每人争取到5000元助学金,总计XXXX万元,已完成。

三是积极发动本单位干部参加“全国扶贫日”捐款活动,共计捐款XXXX元。

团县委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精神,服务党政工作中心,组织动员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扶贫办儿童工作总结第3篇

一、工作安排情况:我镇于5月底开始正式启动“三个一百”活动,6月开始在全镇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确定贫困儿童、残疾儿童等的人数,确定了帮扶对象及帮扶活动,并与于7月至8月在全镇范围内广发开展了“三个一百”活动。

二、活动情况:

1、开展20名“五老”为贫困青少年儿童办实事。结合我镇“五老”队伍选择20名志愿者牵手留守儿童,实行一对1-2名贫困、残疾青少年儿童进行帮扶,从经济、物质、思想教育等方面为贫困青少年儿童办实事。在“六一”儿童节,镇“五老”队伍及镇团委、妇联对贫困青少年儿童进行资助,对优秀青少年儿童进行了表彰,实施了“五老”结对帮扶。“六一”儿童节期间,奖励、捐赠物资和现金共计2000余元。结合“老同志牵手留守儿童”活动,20名“五老”志愿者牵手贫困留守青少年儿童共计60余人,并将长期进行帮扶。

2、开展机关10余名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进行科技培训。我镇组织了农技站4名农技人员成立小组,深入各村各户对农村闲散、贫困青少年进行科技培训,传授现代农村科技知识和卫生常识等,帮助他们进行农业生产致富。组织镇青年干部与农村闲散、贫困青年开展联谊活动,加强沟通,帮助闲散、贫困青年树立信心,提高思想觉悟,增加科学文化知识。

扶贫办儿童工作总结第4篇

二、在资金方面的支持情况。一是协调省烟草局捐赠1545万元。该资金主要用于全县主干道沿线村庄整治。目前该工程完工并已验收。二是协调中烟集团捐赠1000万元。该资金主要用于农村教育、医疗、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珠坑乡公立幼儿园已开工;龙岗卫生院完成70%工程量;琴江镇病险水库加固基本已完成。三是争取中央公益金项目资金1000万元。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高田、丰山、琴江、珠坑四个乡镇通组公路建设。2014年度1000万元项目资金已落实到位,申报的64个项目省扶贫和移民办已批复,目前正在启动实施。四是争取儿童减贫与综合发展试点项目。该项目资金为10万美金,主要用于优化留守儿童生存、发展和参与的社会环境,提高0-6岁儿童学前教育可及性和质量,增强7-15岁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支持,缩小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差距,提升儿童福利水平,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事业健康、全面发展。

三、在项目方面的支持情况。一是争取中央公益金项目。该项目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高田、丰山、琴江、珠坑四个乡镇通组公路建设。2014年度1000万元项目资金已落实到位,申报的64个项目省扶贫和移民办已批复,目前正在启动实施。二是争取儿童减贫与综合发展试点项目。将珠坑乡作为项目试点乡(镇),开展了前期摸底调查工作,实行精准识别,组织开展了儿童减贫系列帮扶活动。三是争取中国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青义教”项目。组建常青义教志愿者队伍,搭建城乡教育资源流动平台,提升乡村教师教育能力及水平,实现教育扶贫。该项目已启动,正在实施。四是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筑巢行动”项目。援建濯坑小学、新河小学学生宿舍楼各一栋。两栋学生宿舍楼项目建设已启动实施,预计今年6月份可以竣工验收。

四、在组织人才培训交流、提供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支持情况。一是推行干部“双向”交流。从国务院扶贫办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我县挂职锻炼,从我县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国务院扶贫办系统挂职锻炼,实现双方互动,共同学习提高。下派刘胜安同志到我县挂职;做好了我县鲍峰庭及段求明同志到国务院扶贫办挂职锻炼工作。二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支持我县乡村干部外出参加相关业务培训,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支持我县承办全国扶贫工作业务培训工作。组织开展了多次的扶贫业务培训,并组织干部赴湖南吉首、福建泉州、北京参加了相关业务培训。2015年3月23日—29日在我县举办了全国扶贫工作业务培训,大力提升了我县的知名度。

五、发挥对口支援效应形成的特色亮点工作。一是创新机制实施精准扶贫,切实推进扶贫到户工作。以“三送”工作为平台,大力开展干部结对帮扶活动,确保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两个文件,为扎实推进扶贫到户,实施精准扶贫,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切实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强有力的措施。二是积极开展金融扶贫创新试点工作,有效解决贫困群众资金难问题。出台了《县“金福通”扶贫到户贷款担保试行方案》。从2014年起至2016年,我县每年将从省委、省政府1000万产业扶贫资金中拿出400万元作为银行担保基金,撬动银行1:8倍的信贷资金,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促使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三是以考核机制为导向,进一步强化扶贫开发工作措施。建立考核检查机制,将农村扶贫开发纳入“三送”及年度绩效考评,并根据工作的进展情况实行“及时调度、常态督查、定期通报”。通过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使扶贫开发工作形成共识,从而凝聚全县力量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六、实施精准扶贫的主要经验做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识别是基础,分类施策是核心,结对帮扶是途径,脱贫致富是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牢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考核三个关键,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其经验做法是:

(一)探索四步识别,破解扶贫对象指向不准的难题。我县严格按照“户主申请、村委会提名、村民主评议小组评议和票决、村支两委审查、乡镇审核、县扶贫领导小组复核审批”的程序识别贫困户,做到规范操作,公平合理。同时,为把扶贫对象搞准确,我们积极探索推行四步识别法。一是排除法。组织人员深入村小组调查摸底,按照“八不评”标准逐一排查,拟定初选名单。二是比较法。村小组按照有关程序对初选农户的贫困程度指标进行排序,按人均收入由低到高筛选出贫困户预选名单,并在村小组公示。三是听证法。村组织召开由村民代表组成的听证会,由预选贫困户现场陈述理由,村民代表现场评选,评出贫困户候选人。四是倒排法。村里组织评议小组对贫困户候选人进行评议,按照农户收入从少到多,倒着对农户进行排队,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对象,公示无异议后再按照规定程序确定贫困对象。通过运用四步识别法,有效解决了贫困底数不清、评选流程不明、对象不准的问题。

(二)推行“五定”帮扶,破解帮扶到户精准不高的难题。我县以“三送”工作为平台,组建驻村工作队,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全面推行“五定”帮扶到户工作措施(即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采取“76543”结对帮扶方式(即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帮扶不少于7户、担任实职的其他县领导帮扶不少于6户;县直(驻县)单位、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帮扶不少于6户,其他科级干部与后备干部帮扶不少于5户;一般干部及村书记、村主任帮扶不少于4户,单位工勤人员及困难职工帮扶不少于3户),确保贫困户帮扶常态化、制度化、全覆盖,有效解决帮扶工作精准度不高的难题。

扶贫办儿童工作总结第5篇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长效机制,创新结对共建活动载体,组织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多为对口扶贫点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二、主要内容

1、牵头组织召开对口帮扶单位工作座谈会。与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环保厅、省社科院、省工商联、安徽医科大学、省农行、中石化安徽省石油公司、中石化安庆分公司等单位加强联系,协调对口帮扶单位每年在岳西(或合肥)召开1—2次现场会或座谈会,总结经验,了解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和相关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增强贫困山区的“造血”功能。

2、广泛动员基层党组织参与帮扶活动。发动各基层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与贫困村“结对子”,积极开展帮扶活动。机关结对基层党组织要深入帮扶点调查研究,帮助结对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坚持每年到帮扶点对接1—2次,帮助解决一个或几个具体问题,进一步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3、深入开展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对口帮扶点,开展走访座谈,访民情,听民意,记“民情日记”,填写《党员帮扶登记卡》。采取一名或多名党员联系帮扶一户贫困户,每年上门走访1—2次,为帮扶对象做1—2件实事。通过志愿服务,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4、集中送文化、教育、卫生下乡。充分发挥机关资源和优势,每年到扶贫联系点集中组织开展1—2次送文化、教育、卫生下乡活动。组织党员捐一本书或购买一批适合农村的图书,集中送至“农家书屋”;协调相关方面资源,为基层群众提供劳务技能和农业技术培训;安排机关幼儿园部分教师到乡村幼儿学校,进行帮扶支教,为乡村幼儿教师到机关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创造条件;组织机关医院部分医护人员,为农民群众进行义诊、送医送药,为敬老院五保户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尽可能为贫困山区群众提供服务。

5、关爱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助推山区“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建设,在姚河乡建立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联系点,组织机关党员和青年志愿者向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捐赠学习、生活和体育用品。在机关开展“用我们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活动,捐款帮扶姚河乡中心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资助贫困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暑期开展“城乡手拉手”共建活动,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子女到共建点与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座谈交流,邀请共建点品学兼优学生与机关青少年联欢,参观城市建设和科教文化场馆,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爱。

6、帮助争取项目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主动帮助姚河乡、姚河村争取省直有关方面支持,充分发挥挂职和选派干部的作用,指导推进实施姚河乡“土地整理”项目,积极配合县乡申报成片油茶、毛竹基地建设、安全饮水工程、村庄规划整治、乡村道路改造、茶叶加工厂等项目。协调省直有关方面资源,帮助姚河乡建设文化站,在姚河乡中心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室,为姚河村“农家书屋”每年更新一次图书,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条件。每年集中将机关闲置的桌椅橱架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进行挑选和优化配置后,赠送姚河乡、姚河村,缓解乡村两级办公及活动所需。

7、深入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城乡基层党组织加强学习交流,及时总结宣传党建工作的好做法、新经验,谋划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和措施。利用举办党建工作培训班,组织基层党员外出学习考察调研,安排党员干部双向挂职锻炼等形式,帮助党员干部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8、切实做好“送温暖、献爱心”等走访慰问工作。每年“七·一”和春节前夕,组织机关党员走访慰问姚河乡、姚河村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送去党组织的温暖。广泛动员党员干部职工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和群众捐款捐物,从节约的机关办公经费中挤出一部分款项,切实帮助受灾地区和困难群众尽快渡过难关。

三、基本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帮扶工作由办公厅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各党总支、党支部要指定专人负责,将此项工作列入工作日程,认真制订好工作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切实加强领导。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机关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机关党委牵头并负责指导、协调、督查,做到有计划、有措施,统一组织安排,抓好帮扶工作落实。在政策结合、资源整合、力量聚合上多下功夫,协调各党总支、党支部履行职责、落实措施,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2、注重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各党总支、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进行宣传发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为民办实事工作。机关党委认真做好活动情况记录,及时总结成效和经验,对帮扶活动中涌现的典型事例、特色活动,对活动中表现积极,作出突出贡献和成绩的单位、个人,通过内网或会议等形式予以宣传表彰。

3、坚持实事实办,确保帮扶实效。要把多为帮扶联系点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与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结合起来,围绕年度帮扶目标,把服务人民群众体现到日常工作中。坚持量力而行,倡导少花钱、多办事、办实事。加强跟踪回访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服务措施。各党总支、党支部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抓好帮扶工作的落实,以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果真正取信于民。

省委办公厅与岳西姚河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一览表

对口村结对党组织牵头单位

龙王村常委办、文明办支部,服务中心党总支机关服务中心

沈桥村综合调研室、机要交通处、保卫处支部机要交通处

马石村督查室、人事处、文印中心支部督查室

姚河村机要局党总支、总值班室支部总值班室

香炉村信息处、接待处、财务处支部信息处

梯岭村保密办、文书处、九狮苑宾馆支部保密办

扶贫办儿童工作总结第6篇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长效机制,创新结对共建活动载体,组织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多为对口扶贫点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二、主要内容

1、牵头组织召开对口帮扶单位工作座谈会。与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环保厅、省社科院、省工商联、安徽医科大学、省农行、中石化安徽省石油公司、中石化安庆分公司等单位加强联系,协调对口帮扶单位每年在岳西(或合肥)召开1—2次现场会或座谈会,总结经验,了解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和相关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增强贫困山区的“造血”功能。

2、广泛动员基层党组织参与帮扶活动。发动各基层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与贫困村“结对子”,积极开展帮扶活动。机关结对基层党组织要深入帮扶点调查研究,帮助结对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坚持每年到帮扶点对接1—2次,帮助解决一个或几个具体问题,进一步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3、深入开展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对口帮扶点,开展走访座谈,访民情,听民意,记“民情日记”,填写《党员帮扶登记卡》。采取一名或多名党员联系帮扶一户贫困户,每年上门走访1—2次,为帮扶对象做1—2件实事。通过志愿服务,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4、集中送文化、教育、卫生下乡。充分发挥机关资源和优势,每年到扶贫联系点集中组织开展1—2次送文化、教育、卫生下乡活动。组织党员捐一本书或购买一批适合农村的图书,集中送至“农家书屋”;协调相关方面资源,为基层群众提供劳务技能和农业技术培训;安排机关幼儿园部分教师到乡村幼儿学校,进行帮扶支教,为乡村幼儿教师到机关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创造条件;组织机关医院部分医护人员,为农民群众进行义诊、送医送药,为敬老院五保户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尽可能为贫困山区群众提供服务。

5、关爱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助推山区“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建设,在姚河乡建立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联系点,组织机关党员和青年志愿者向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捐赠学习、生活和体育用品。在机关开展“用我们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活动,捐款帮扶姚河乡中心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资助贫困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暑期开展“城乡手拉手”共建活动,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子女到共建点与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座谈交流,邀请共建点品学兼优学生与机关青少年联欢,参观城市建设和科教文化场馆,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爱。

6、帮助争取项目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主动帮助姚河乡、姚河村争取省直有关方面支持,充分发挥挂职和选派干部的作用,指导推进实施姚河乡“土地整理”项目,积极配合县乡申报成片油茶、毛竹基地建设、安全饮水工程、村庄规划整治、乡村道路改造、茶叶加工厂等项目。协调省直有关方面资源,帮助姚河乡建设文化站,在姚河乡中心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室,为姚河村“农家书屋”每年更新一次图书,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条件。每年集中将机关闲置的桌椅橱架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进行挑选和优化配置后,赠送姚河乡、姚河村,缓解乡村两级办公及活动所需。

7、深入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城乡基层党组织加强学习交流,及时总结宣传党建工作的好做法、新经验,谋划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和措施。利用举办党建工作培训班,组织基层党员外出学习考察调研,安排党员干部双向挂职锻炼等形式,帮助党员干部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8、切实做好“送温暖、献爱心”等走访慰问工作。每年“七·一”和春节前夕,组织机关党员走访慰问姚河乡、姚河村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送去党组织的温暖。广泛动员党员干部职工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和群众捐款捐物,从节约的机关办公经费中挤出一部分款项,切实帮助受灾地区和困难群众尽快渡过难关。

三、基本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帮扶工作由办公厅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各党总支、党支部要指定专人负责,将此项工作列入工作日程,认真制订好工作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切实加强领导。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机关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机关党委牵头并负责指导、协调、督查,做到有计划、有措施,统一组织安排,抓好帮扶工作落实。在政策结合、资源整合、力量聚合上多下功夫,协调各党总支、党支部履行职责、落实措施,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2、注重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各党总支、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进行宣传发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为民办实事工作。机关党委认真做好活动情况记录,及时总结成效和经验,对帮扶活动中涌现的典型事例、特色活动,对活动中表现积极,作出突出贡献和成绩的单位、个人,通过内网或会议等形式予以宣传表彰。

3、坚持实事实办,确保帮扶实效。要把多为帮扶联系点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与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结合起来,围绕年度帮扶目标,把服务人民群众体现到日常工作中。坚持量力而行,倡导少花钱、多办事、办实事。加强跟踪回访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服务措施。各党总支、党支部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抓好帮扶工作的落实,以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果真正取信于民。

省委办公厅与岳西姚河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一览表

对口村结对党组织牵头单位

龙王村常委办、文明办支部,服务中心党总支机关服务中心

沈桥村综合调研室、机要交通处、保卫处支部机要交通处

马石村督查室、人事处、文印中心支部督查室

姚河村机要局党总支、总值班室支部总值班室

香炉村信息处、接待处、财务处支部信息处

梯岭村保密办、文书处、九狮苑宾馆支部保密办

扶贫办儿童工作总结第7篇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根据省民政厅、省扶贫办《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方案》(X民社救字〔2020〕X号)、市民政局、市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的实施意见》(X民〔2020〕X号)文件要求,特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落实落细兜底保障政策

(一)强化农村低保兜底保障。

及时把脱贫后返贫人口、新增贫困人口、脱贫监测户、扶贫边缘户中符合低保政策的人员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不断巩固兜底保障脱贫成果,在脱贫攻坚期内,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我县低保标准的,在核算低保家庭收入时按规定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给予12个月的渐退期,对于主动申请退出低保的可给与1-3月的低保金。逐步由“输血”帮扶向“造血”帮扶转变,促进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积极就业、创业,对脱贫后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且已享受低保满12月的稳定脱贫扶贫对象,可以按规定退出低保范围,防止政策养懒人。

(二)全面落实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

严格按照《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规范特困人员认定、审批和终止救助全流程管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加强特困供养对象档案管理。优先为有集中供养意

愿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加强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照料服务,落实照料护理人并签署委托照料协议。增强特困供养机构兜底功能,加快推进特困供养机构养护能力建设,提高收住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的服务能力。

(三)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作用。

优化临时救助审核审批程序,适当提高救助标准,提升救助时效性;鼓励乡镇(区)积极运用“先行救助”方式缓解急难型救助对象生活困难;县民政局、财政局出台规范健全乡镇(区)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文件,合理提高乡镇(区)审批额度,将2000元以下急难型救助审批权下放到乡镇(区)。加强临时救助和低保政策衔接,对返贫人口和新增贫困人口,可视情由乡镇(区)先行给予临时救助;一段时间后基本生活仍然困难的,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

(四)做好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社会救助工作。

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方案》要求,结合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及我县实际,加大摸底排查力度,强化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上门随访,确保因疫情出现监护缺失的儿童能够得到及时救助。深入了解掌握新冠肺炎患者家庭以及因疫情导致难以就业、收入减少等生活困难家庭情况,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家庭或人员纳入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覆盖范围,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及时足额按规定启动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二、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

(一)加强困难残疾人关爱帮扶。

继续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加强信息系统的综合运用,建立“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配合残联开展贫困残疾人的照护服务工作,在摸排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协调沟通,整合公共服务设施和资源,统筹相关渠道资金集中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的照护服务工作。

(二)做好农村儿童、留守妇女关爱保护工作。

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动态监管、应保尽保”。落实困境儿童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政策,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加强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康复保障、教育资助救助、兜底责任履行和安全风险防范。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强化家庭主体责任,提升关爱服务水平,夯实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四位一体”救助保护机制,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得到妥善照料。优化儿童福利机构区域布局,推进“养治教康+社会工作”一体化区域性养育机构建设。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摸底排查农村留守妇女情况。

(三)做好农村留守老人关爱帮扶工作。

加快完成全县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录入更新工作,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台账。持续推进农村老年人联系人登记、农村老年人赡养协议签订、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走访探视三项制度。加强资源统筹,对农村困难家庭的高龄、失能、留守老人,督促各方履行关爱职责,增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安全监护、权

益保障等基本服务。

三、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着力发挥社会组织在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智力帮扶和对口援助中的作用,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省、市联动,到贫困村开展“百社进百村”活动;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对口援助下塘镇韩岗社区。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展公益创投,聚焦贫困特殊群体,加大关爱帮扶力度。加大对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先进人物的宣传力度,激发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慈善组织、专业社工和志愿服务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四、重点任务进度安排

(一)动员部署、明确任务(2020年4月)

各乡镇(区)要按照县民政局、扶贫办统一部署,制定出台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实施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明确重点任务、时间节点、责任部门、工作举措和落实标准,4月15日前分别报县民政局、扶贫办备案,各乡镇(区)要参照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重点聚焦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结合“社会救助服务在百街(镇)”活动,实施城镇贫困群众纾难解困工作。

(二)监测摸底、比对排查(2020年4月-5月)

4月底前,各乡镇(区)民政事务所要与同级扶贫部门开展一次全面信息比对,重点掌握扶贫监测户、扶贫边缘户家庭状况。各乡镇(区)民政部门要以困难群众(低收入家庭)数

据库信息更新为抓手,按照“凡救助必用库,凡受助必入库”的要求,与同级残联、教育、住建、医保等人员相关信息开展一次信息核对,对可能存在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进行排查。

5月底前,视疫情防控情况,各乡镇(区)、村(居)深入核查比对发现的困难人员以及当地通过信息共享、日常走访发现的困难人员开展入户调查,及时掌握困难家庭个案情况和兜底保障需求,建立工作台账,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要启动临时救助备用金先行救助,对符合其他救助条件及时开展救助。

(三)动态管理、落实政策(2020年6月-7月)

6月底前,各乡镇(区)、村(居)结合低保专项治理,开展一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全面排查、动态管理、应纳尽纳,实现救助对象有进有出、精准认定。

7月底前,各乡镇(区)民政、扶贫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按规定程序落实救助帮扶政策,及时将符合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以及其他民政帮扶政策的人员纳入救助帮扶范围,依规发放救助帮扶资金或提供救助帮扶服务。对不符合兜底保障条件的贫困人口,乡镇(区)扶贫部门协调落实其他帮扶措施,确保贫困人口能够稳定脱贫。对其他不符合民政救助的困难对象,乡镇(区)民政部门要及时转介相关部门。加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源头防控,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按规定纳入救助范围。

(四)监督检查、巩固深化(2020年8月-11月)

8月底前,乡镇(区)民政、扶贫部门完成本级自查工作;

9月中旬,县级民政、扶贫部门通过机动式明查暗访、随机检查、乡镇互查、第三方机构抽查等对全县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城镇贫困群众纾难解困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11月底前,县、乡两级民政、扶贫部门进一步查漏补缺,及时解决发现的个案问题,确保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做好工作总结、迎接省市暗访督查。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责任。

各乡镇(区)要落实社会救助属地管理责任,民政、扶贫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将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城镇贫困群众纾难解困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强统筹协调、配合协作,周密安排部署、层层压实责任、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要密切跟踪分析疫情对社会救助兜底脱贫的影响,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适时调整完善实施方案。

(二)加强统筹协调。

各乡镇(区)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社会救助“1+8”体系牵头抓总作用,协调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对基本生活有困难的,各乡镇(区)民政部门要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救助供养;对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方面遇到困难的,各乡镇(区)民政部门要及时转介各相关救助管理部门及时纳入专项救助;发生自然灾害的,由应急部门给予受灾人员救助;遭遇意外事

故或因家庭刚性支出过大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各乡镇(区)民政部门给予临时救助。

(三)深化作风建设。

各乡镇(区)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落实落细各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确保救助对象精准、因户施策精准、资金补助精准;要持续深化低保专项治理,巩固前期治理成果,着力完善制度机制,严肃查处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坚决纠正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畅通社会救助热线,防范“脱保”、“漏保”,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四)强化督促调度。

各乡镇(区)要进一步完善监督考核机制,通过监督考核,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定期督促调度本地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城镇贫困群众纾难解困工作进展,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6月5日、9月5日、12月5日前向县民政局、扶贫办报送当地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城镇贫困群众纾难解困工作实施情况。县民政局、扶贫办将定期汇总整理各地行动开展情况,推广宣传典型经验。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