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合集7篇)

时间:2023-03-02 15:09:02
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

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第1篇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完成情况。

按照大理州扶贫开发千村推进五年行动规划,我县2009年实施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的9个行政村是:××镇××村,××镇古富村、××村,××乡××村、界面村,××镇××村,××乡栗××村,××乡××村、××村,共涉及6个乡镇,9个村委会,117个村民小组,94个自然村,4405户农户,17330人。

在省州党委、政府和省州扶贫办以及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创新工作思路,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严格按照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复的项目计划,超前谋划,及早行动,抓住冬春农闲的有利时机,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迅速掀起“866”项目建设高潮,形成了上下齐抓“866”,家家户户齐干“8个有”的良好局面,“866”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农户“8有”建设全面完成,自然村和行政村两个“6有”建设已经基本完成,预计11月底前可全面结束。载止目前,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是:

1、农户“8有”项目实施情况。计划新建民居地震安居房20户2000平方米,完成269户26900平方米,分别占计划的1345%;计划改造民居地震安居房175户17500平方米,完成211户21100平方米,分别占计划的121%;计划硬化院心2330户,完成2330户,占计划的100%;计划墙体粉刷3300户330000平方米,完成3842户535700平方米,分别占计划的116%和162%;计划新建沼气池和节能灶1756口,完1908口,占计划的108%;计划新建小水窖(池)427个口,完成461口,占计划的108%;计划新建卫生厕2615间(其中公厕4间),完成2641间(其中公厕6间),占计划的101%;计划新建卫生厩1953间32110平方米,完成2150间36861平方米,分别占计划的110%和115%;计划发展经济林果22303亩(其中泡核桃20184亩),完成26448亩(其中泡核桃24275亩),占计划的119%;计划肉牛冻精改良820头,完成806头,占计划的98%;计划发展生猪养殖2517头,完成1273头,占计划的51%;计划购买基础母牛490头,完成440头,占计划的90%;购买良种山羊500只,完成200只,占计划的40%;计划猪改良产仔1878窝,完成1559窝,占计划的83%;计划改造中低产田地960亩,完成520亩,占计划的54%;计划新修沟渠15千米,完成4.14千米,占计划的28%;计划新建人饮工程28件,管道60.9千米,完成23件53.01千米,分别占计划的82%和87%;计划新建人饮水池25个,完成25个,占计划的100%。

2、自然村“6有”项目实施情况。计划新修村组简易公路16条49.1千米,完成23条61.5千米,分别占计划的144%和125%;计划维修改造村组公路15条124.74千米,完成38条125.80千米,分别占计划的253%和101%;计划新修村内弹石路8条,完成6条,占计划的75%;计划新修水泥路31条51417平方米,完成59条55594平方米,分别占计划的190%和108%;计划新建桥涵1座,完成1座,占计划的100%;计划新建高压线3条3千米,完成3条3千米,占计划的100%;计划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650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520人次,完成实用技术培训6146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734人次,分别占计划的109%和141%;计划新建标志碑9座,完成18座,占计划的200%。

3、行政村“6有”项目实施情况。计划村完小危房改造6所,完成6所,占计划的100%;计划新建和改造村文化室540平方米,完成385平方米,占计划的71%;计划新建“两委”办公房290平方米,完成613平方米,占计划的211%;计划改造村“两委”办公房580平方米,完成604平方米,占计划的104%;计划新建和改造村兽医室160平方米,完成205平方米,占计划的128%;超计划完成村卫生室新建40平方米和村民议事点建设5个。

4、资金就位及完成投资情况。2009年9个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村计划投资2749.08万元,就位4463.17万元,占计划的162%,实际完成投资4487.87万元,占计划的163%,其中:中央及省级专项扶贫补助资金计划405万元,就位495万元,就位率122%;州级补助资金计划291万元,就位291万元,就位率100%;县级补助资金计划258万元,就位258万元,就位率100%;财政扶贫贴息贷款计划30万元,实际完成贷款405万元,就位率1350%;部门整合资金计划676.38万元,就位613.15万元,就位率91%;群众投工投劳自筹资金计划1088.7万元,已投入2395.52万元,就位率220%,社会帮扶资金就位5.5万元。

(二)龙门乡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龙门乡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工作规划期限为三年,其中:2009年度实施计划已经通过县试点工作领导组审批,该计划涉及5个大项目46个小项目,计划投入资金3706.26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2374.56万元,财政资金90.7万元,农户自筹992万元,信贷资金249万元。截止目前,项目资金到位3075.8万元,占计划的83%,其中:部门整合资金1943.9万元,占计划的82%;财政资金85.2万元,占计划的94%;农户自筹809.7万元,占计划的82%;信贷资金237万元,占计划的95%。项目建设完成情况是:完成泡核桃种植和抚育16000亩、万亩泡核桃示范基地碑1块、种植生态茶930亩、改造低产茶园200亩、万亩生态茶示范基地碑1块、新建青贮窖150立方米、畜厩改造300平方米、种植牧草65亩、开展畜牧养殖技术培训1100人次、种植地膜包谷1333亩、创建水稻高产示范样板2000亩、茶粮和粮粮间种237亩、新建沼气池200口、完成龙门乡中心完小教学楼主体工程、龙门中学宿舍楼主体工程、完成龙门司法所办公楼两层封顶、完成龙门卫生院住院楼主体工程、完成李子树村委会办公楼240平方米、购置龙门卫生院及各村卫生室设备项目,新建三面光沟37.6千米、新建机耕路8.3千米、人畜饮水管道111.537千米、水窖4个、坡改梯930亩,完成水泥硬化路1千米,龙门村片区综合开发完成青瓦白墙2.5万平方米,自然村道路硬化3条600米、新建节能灶262口、完成大麦地沟渠硬化2条、人畜分离、庭院美化硬化完成10户,改水改厕完成10户,安居房1幢、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幢二层封顶,完成劳动力培训550人次、转移劳动力100人、整乡推进标志碑1块。

(三)××地区综合扶贫开发工作起步良好。根据××地区综合扶贫开发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及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办指导××镇于2009年6月底完成了××地区综合扶贫开发项目规划,并广泛征求县分管领导和相关单位的意见,规划于7月中旬完善结束,并上报县人民政府。

规划目标:结合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围绕“解放思想是动力、发展产业是核心、改善条件是关键、生态建设是重点、社会和谐是保障、提升素质是基础”的工作思路,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法,用三年时间,通过“干部引导,群众参与,整合资金,项目扶持,统筹兼顾,综合扶贫”的方式,到2011年,全镇实现基础产业培植壮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群众素质显著提高,基本保障更加健全,干部队伍不断加强,公共财力明显增强,发展观念有突破性转变,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的目标。

规划建设时限三年,即:2009年—2011年,规划建设五个建设项目,主要是: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素质、基本保障、基本队伍。项目概算总投资89604.33万元,其中省补助资金77.7万元,州补助资金269.7万元,县补助资金92.38万元,部门整合资金78303.77万元,群众自筹资金4760.78万元,信贷资金6100万元。

目前,2009年的项目正在实施,项目进展顺利,起步良好。

(四)××乡岩北村“中间村”示范点建设已启动实施。

按照州委、州政府“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部署和××县第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积极探索在岩北等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促进‘中间村’加快发展”的具体要求,我办2009年6月指导××乡完成了岩北村“中间村”示范点建设规划。

规划目标:争取国家、省、州、县项目和资金支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利用两年时间,把岩北建设成为全县乃至全州、全省有名的生态文明示范村、特色产业示范村、村容整洁示范村、社会和谐示范村和党建工作示范村,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岩北村“中间村”建设时限规划三年,即:2009年6月—2011年6月,规划九个建设项目,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农户住宅环境改造、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谐岩北建设、村庄规划、科技培训。规划总投资1556万元,其中:州级财政补助682万元,县级财政补助3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202.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551.5万元,信贷资金90万元。

目前,部分项目已经启动实施,项目进展顺利。

(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作稳步推进。

2009年以工代赈国债资金易地搬迁项目涉及××镇××村小堆子搬迁点及××镇岩洞村马沙坝插花安置工程,其中:××村小堆子搬迁点计划搬迁农户25户128人,××镇岩洞村马沙坝插花安置工程计划搬迁农户40户189人。计划投资203万元,其中:中央及省补助投资121万元,群众自筹82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45万元,占计划的71.4%。其中:完成国家投资95万元,占计划121万元的78.5%。××镇岩洞村马沙坝插花安置工程已经全面完成;××村小堆子搬迁点正在实施当中,预计年内完成易地搬迁工作。

(六)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成效明显。

2007年争取到100万元项目资金,分别在龙门乡大坪坦、大龙午,××镇青羊厂、卓潘,××乡梅花等5个行政村20个村民小组实施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部级试点项目,全县试点村民小组有农户474户,参互农户378户,占试点村民小组农户总数的80%;互助资金总额达到109.45万元,其中农户自筹入互资金9.45万元,国家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全县发放互助资金贷款250户,占参互户的66%;发放互助资金贷款104.48万元,占试点村互助资金总额的95%;户均发放贷款0.4179万元,其中最高借款额1万元,最低借款额0.1万元。在借出的资金中:贷款投向种植业200户,发放资金87.68万元;投向养殖业50万元,发放资金16.8万元。

2008年向上级争取到项目资金50万元,增加四个村8个试点小组,分别是:大坪坦村2个小组,投入资金10万元;××村2个小组,投入资金16万元;苏屯村2个小组,投入资金14万元;七屯村2个小组,投入资金10万元;用于发展产业。2008年12月发放50万元互助资金,2009年12月期满后,将进行回收。参互农户通过互助资金扶持,户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增收100元以上。我县的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省州扶贫办的好评,省内外先后有17家扶贫部门到我县参观学习,成为了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又一新亮点。

(七)、扶贫到户贷款贴息项目促农增收。2009年3月争取350万元的小额信贷资金,目前,350万元已经全部发放结束,项目已经通过县级验收,正在等待州级验收。

2009年9月争取650万元的小额信贷资金,目前,正在协调信用联社,准备发放贷款。小额信贷资金的发放,真正使贫困农户得到了实惠,促进了农民增收。

(八)其它扶贫工作进展顺利。

1、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实效。2008年向上级争取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20万元,计划转移培训就业400人,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共六期468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375人,其余93人由培训学校发给学员培训合格证;转移输出468人,项目已经通过州级验收。

2009年向上级争取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116万元,计划转移培训就业700人,开展引导性培训3000人,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之中,进展顺利。

2、产业扶贫工作初建成效。2008年向上级争取50万元项目资金,在××镇实施种植特色经济林果1100亩(石榴880亩、黑腰枣120亩、黄金梨100亩)和××镇种植特色经济林果(冬桃140亩、黄金梨60亩)的产业发展项目。目前,项目已经通过县级验收。该项目的实施,坝区乡镇产业结构调整难的问题将得到逐步解决。

3、社会扶贫工作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根据《××县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做好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全县共有118家单位,4954名在职干部职工结对帮扶2713户贫困群众。2008年10月至今,共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折资100多万元,同时,积极为困难群众发展生产出谋划策,切实做到扶贫与扶智相结合。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实行高位推动,为整村推进提供组织保证。强化组织领导,切实解决好“由谁组织”和“由谁落实”的问题。为确保“866”工程的顺利实施,县委、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扶贫开发千村推进协调领导组,并实行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项目实施村制度。从州、县机关中选派优秀年轻副科干部到每一个项目实施乡镇、村,任挂职副乡镇长、驻村工作组长,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涉及的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由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直接挂钩联系项目实施村。在项目实施中,实行扶贫项目廉政承诺制和项目实施绩效责任制,落实项目廉政责任和项目实施责任。在具体工作中,将农户“8个有”项目实施计划书面通知到户,列出每家每户实施项目的任务完成时间表,并对应到县、乡镇、村三级工作队员上,明确责任,实行个人包保,一抓到底。强化专项督查,由县委、政府领导带队,组织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和县扶贫办定期不定期深入到项目实施乡镇、村、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加快千村扶贫开发建设进度,7月20日,县人民政府再次召开全县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现场会议,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

(二)发展特色产业,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支撑。

牢牢扭住生产发展这个中心,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把产业培植摆在扶贫开发工作的首要位置,把核桃、烤烟、肉牛和黑山羊、蚕桑、生态茶、红豆杉、冬桃等作为全县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培植。按照全县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围绕人均有1头商品畜出售,人均有1亩400公斤以上的高稳产农田地和人均有1亩特色经济林果的要求,9个扶贫村从各自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出发,按照种养结合、长短互补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家家户户都培植起支柱产业,大大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如:××镇××村在千村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思路和举措,按照“五个一”的思路,即:种好“一棵菜”、栽好“一棵烟”、养好“一头猪”、育好“一棵苗”、转移“一批劳动力”积极破解坝区村无支柱产业、群众增收困难的难题。可以说,××村是我县坝区村破改产业结构调整难的示范典型;是我县坝区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典型。又如:××镇古富村在千村扶贫工作中,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出特色、出亮点、出经验、出典型。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时,迤古自然村实现了村容整洁、家家户户有青瓦白墙的安居房、有硬化院心和进户水泥路、有卫生厕和卫生厩、有节能灶和自来水、有增收致户的好产业的目标。村内新建了致户路、富民路;新建了群众文化广场。可以说,古富村是我县乃致全州山区村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自2009年以来,先后有省内外20多家部门到此参观学习,得到了省州领导的赞扬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三)夯实基础设施,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着力改善贫困面貌,切实解决好“扶什么”和“怎样扶”的问题。突出“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和项目直接到户”这个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根据农户、自然村、行政村的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和谐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确定扶持项目,确保了规划项目全部落实到户、到组,实现了家家户户受益。通过“866”工程的实施,9个千村实施村家家户户都有了能抗御6级以上地震的安居房,有了卫生厕、卫生厩、小水窖(池),3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现了通公路,部分自然村通了水泥硬化路,村容村貌大为改善,发展的基础后劲得到增强。项目建成后,由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制定相应的村规民约和项目后续管理办法、承包管理责任状等,保证项目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四)整合各方资源,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加大资金整合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好“钱从哪里来”和“投到哪里去”的问题。县委、政府在县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把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县级配套资金258万元足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资金筹措。一是统一规划,集中整合,投入使用。县人民政府专门召开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整合资金任务确定会议,将整合资金的任务下达到相关部门,并与部门签订了责任状,做到资金、任务、责任、权力“四到位”,目前部门整合资金已达93%,好于往年。二是在资金筹措上,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要求,充分整合各种项目资源。把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建设项目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将贴息贷款资金重点投放到项目实施村、组的农户。三是部门协调配合,加大整合力度。由涉及资金整合的部门对照项目实施村的“866”项目规划,最大限度地将资金整合到实施村的建设项目上。四是强化资金管理。按照《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坚持“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封闭运行”的原则,严格扶贫资金管理,认真执行资金预拨报账制,实行行政效能监察制度,确保资金使用效益。项目开展前,审计局对工程项目进行事前审计,详细测算工程量及预算是否符合标准;每年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县扶贫办牵头,组织审计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对千村实施村进行了资金审计,加强资金管理。

(五)抓管理活机制,为巩固扶贫成果提供制度保障。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把政策扶持、政府引导和农民广泛参与结合起来,把实施“866”工程从“要”真正转变为“我要干”,切实解决好“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对需要建设什么项目,怎么建设都由村民按照“一事一议”的程序,在认真讨论、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决策,由群众说了算,一旦建设项目确定后由群众自己组织实施,使群众真正成为了建设的主体。对农户“8有”项目数量、建设内容、补助对象、补助标准以及自然村、行政村“6有”项目资金使用和物资发放等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在公益事业项目建设中,按“一事一议”的原则,制定公益事业筹资方案,一方面对所筹资金的使用坚持由乡镇财政所统一建账、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并成立民主监督小组,对“一事一议”运作的全过程及后续工作进行监督、评议;另一方面认真完善一事一议筹资项目预算、决算和审计监督制度,无论工程大小,手续必须齐全完备,并在经过上级审计的基础上,将筹资的提取使用、项目建设和落实情况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

(六)加强组织建设,为和谐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在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中,我们坚持从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入手,围绕群众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选好配强村级“两委”班子,把综合素质、感召力、事业心“三强”的农民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来,把愿服务、会服务、能服务的农民吸纳到农村党员队伍中来,着力提高村党支部的领导能力,增强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在项目建设中,充分调动村民小组长的积极性,注重发挥村民小组长的桥梁纽带作用、国家扶贫政策的宣传作用、产业培植的示范作用和公益事业建设中矛盾纠纷的调解作用,真正促进了干群融洽、邻里和谐、互帮互助、健康文明新村风的形成,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享受到了村内发展的成果。

三、存在困难及问题

(一)我县是全国592个重点贫困县之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受近几年物价上涨因素影响,因灾、因病、因教育消费等原因返贫发生率在不断上升,按照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新贫困标准统计,目前全县有贫困人口4.55万人,扶贫工作点多,面广,工作量大。

(二)资金矛盾依然十分尖锐,各级财政投入到扶贫开发的资金十分有限,资金整合难度大。。

(三)整村推进村基础设施薄弱。近几年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每个项目只是15万元资金,主要解决贫困群众温饱最直接相关的生产性项目,未全面涉及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的建设,加之整村推进项目的自然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建设薄弱,难以达到整村推进的目标,严重影响到群众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据调查,在我县受自然条件影响,要基本达到整村推进的目的,一个重点扶持村建设至少需要40万元的资金投入。

(四)扶贫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机构运转困难。在严峻的贫困现状面前,我们积极主动与上级扶贫部门沟通,不断创新扶贫工作的思路,加大扶贫工作的力度,工作得到了上级扶贫部门的肯定,但工作经费不足,一直是扶贫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五)社会化服务不到位。目前我县的社会化服务水平还远不能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体系不完善,功能不健全,多数只停留在一些简单的技术示范、推广服务上,而在资金融通、信息咨询、市场开拓、培育龙头、中介服务等方面严重欠缺。

四、2010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任务。在2010年的工作中,我办将继续扎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认真学习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把中央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加强作风纪律建设,强化责任心、事业感;三是继续抓好2009年度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任务的完成及龙门乡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年内组织完成县级验收;四是继续抓好150万元的贫困地区农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五是继续抓好小额信贷工作;六是做好2009年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和输出力度,强化引导性培训,用活用好资金,积极向上争取2010年的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七是积极向上争取产业扶贫项目;八是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实施好××地区扶贫综合片区开发项目和××乡岩北村“中间村”建设示范点项目的实施以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充分发挥好扶贫办的职能作用;九是扎实抓好我县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等社会扶贫工作;十是扎实抓好2010年实施的九个千推村的项目规划,按时上报2010年我县千村项目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十一是超前谋划,科学合理的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十二是完成好县委、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围绕工作重点,抓好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按照中央、省、州的要求,坚持以贫困户为基础,以贫困村为单元,切实搞好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一集中财力,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扶贫资金的整合,保证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贫困群众长期受益,贫困村稳定脱贫。二是围绕“866”建设目标,项目到村,扶持到户。坚持建设项目直接安排到自然村或村民小组,扶持资金进村入户,扶持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设什么的原则,扶持资金优先保证安居房、人畜饮水、入户通电、沼气池、节能灶、卫生厕、卫生厩、基本农田地及水利设施、产业发展等关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的建设项目。三是依靠群众,民主决策,形成合力。农民群众是受益主体,同时也是参与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群众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作用,在确定扶持对象、扶持内容、项目实施及后续管理等方面,发动农户主动参与,重大事项由村民自主决策;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向社会公告、公示,项目确定后,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通过投工投劳等方式搞好建设。四是及早部署,及早掀起“866”建设高潮。计划早下达,资金早安排、项目早实施,抓住农闲时节,掀起“866”建设高潮,2010年5月30日前完成农户8个有建设项目,2010年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866”项目建设任务。

2、推进产业化扶贫,拓宽贫困农民增收渠道。从特色经济林果着手,大力发展核桃、冬桃、花椒、优质石榴、茶叶等经济林果,努力形成“引龙头、建基地、带农户、城乡联动”的产业化扶贫之路,有效拓宽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渠道,促进新农村建设。抓实财政扶贫资金产业发展项目:一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财政资金扶持,按照各乡镇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整体协调,推进产业发展。二是扶持种植大户规模化种植,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周围农户发展特色经济林果,逐步建立起具有规模的特色经济林果种植生产基地。三是抓好实用技术培训。一方面依托科技部门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搞好培训,做好服务;另一方面培养一批熟练掌握种植和管理技术的大户,以点带面,带动特色经济林果规模化发展。四是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为种植户提供配套服务。一方面通过龙头企业规模大、实力强,研究市场,分析市场信息,将准确的市场信息传递给农户,并按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加工、销售产品,并提供技术、物资、设备等配套服务,推动种植业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是信贷资金贴息扶持,力争每年都有两三个企业享受到财政贴息贷款扶持。

3、培训新型农民,加大贫困乡村劳务输出力度。积极稳妥地扩大贫困地区劳务输出,不仅是目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也是促进贫困地区群众接受新的思想观念、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2010年新型农民培训主要抓两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对劳动者素质的培训,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训。二积极探索劳务输出的新途径。坚持就近转移与跨区域转移相结合,常年转移与季节性转移相结合,走政府引导,市场调节,自愿输出的路子,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广开就业渠道,组织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合理有序流动。

4、推进小额信贷扶贫,拓宽资金使用覆盖面。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办法,确保小额信贷资金安全运行,取得效益。对小额信贷还款率低的地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找准问题加以解决。积极探索小额信贷扶贫支持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新模式,积极探索小额信贷扶贫促进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新方法,努力拓展资金使用的覆盖面,使小额信贷扶贫在新时期的扶贫开发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5、不断探索“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扶贫模式,着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创新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一是在互助小组中构建常规的技术交流推广协会,广泛吸收种植、养殖大户的现有技术和已被运用成熟的引进技术,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贷款户的一些短、平、快、实的项目,并努力把协会建在产业链上,产业链联在入互的农户上,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使互助资金成为中介服务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二是把互助资金试点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民主管理互助资金,逐渐增强村民民主自治意识和诚信意识,增进农户之间的沟通理解,形成互助合作、协同共进的和谐氛围,推进村民自治。三是把互助资金试点与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相结合。通过互助资金贷款用途调控,重点向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倾斜,进一步扶持泡核桃、蚕桑、冬桃、黄金梨、生态茶种植户和肉牛、黑山羊、生猪养殖户,使互助资金成为推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四是不断完善“互助资金”的运作机制,加强管理、健全机构、明确责任、规范操作程序、强化资金管理、做好监测评估、完善奖惩措施。五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扶持,努力扩大试点面,进一步加快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第2篇

实行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是统筹解决贫困地区人口与发展问题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建立健全扶贫开发与人口和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利益导向机制,提高贫困人口基本素质、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致富的步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客观要求。在扶贫开发中体现和优先扶持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能够有效提高贫困地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能力,大幅降低违法生育率,提高贫困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有利于贫困地区尽快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有利于贫困地区有效、稳定地解决群众的温饱和社会发展问题。因此,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扶贫开发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各区县人口计生局和扶贫开发办公室要在区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与人口和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扶贫开发与人口和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的自觉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统筹解决人口与发展问题,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二、建立和健全“两结合”利益导向机制,提高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今后一个时期,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和扶贫开发部门要坚持把计划生育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基本措施。通过扶贫开发与人口和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不断提高贫困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扶贫资金计划安排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相结合。市扶贫办每年根据省上和全市扶贫工作项目规划、要求,结合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体目标任务,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全市扶贫工作项目规划、要求时,研究制定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举措,并在扶贫开发中体现和优先扶持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合力。对达到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标准的贫困区县,在扶贫资金计划安排时优先安排并给予适当增加;对出生政策符合率90%以下,出生统计准确率在95%以下的区县,扶贫资金计划安排时给予扣减。

(二)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和人口计生工作搞得好的地方给予政策优惠。

1、在不改变扶贫资金的性质、使用途径、管理渠道的前提下,各区县在安排扶贫项目、资金及扶贫贷款时,要优先安排计划生育贫困户,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双女户。

2、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及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雨露计划”培训的立项、资金安排上,要优先安排和扶助计划生育贫困户。

3、在安排千村扶贫人口搬迁工程时,要优先安排独生子女和双女贫困户搬迁。

4、在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扶贫项目和千村互助资金项目安排时,要优先安排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搞得好的县、乡、村及家庭。

(三)村计划生育干部参与千村互助资金发放。按照千村互助资金发放程序,把计划生育管理和帮扶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优先为计划生育贫困户提供资金和技术培训。凡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贫困户不能使用互助扶贫贴息资金,也不能享受有关的扶贫优惠政策。

(四)在对贫困县工作评价中,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凡突破年度人口计划,出生政策符合率不足90%,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费投入低于规定标准70%的,不得评为“扶贫开发先进单位”。

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第3篇

(一)积极对上争取,全面强化项目检查力度。一是全面完成了2014年度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市级定点扶贫资金项目的建设工作。二是2014年度市级整村推进扶贫资金项目、市级危房改造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50%,预计将在2015年5月全面完成。三是在县扶贫和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由县扶贫移民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等县级部门组成县级扶贫开发项目竣工检查验收组,对2012—2013年度扶贫项目进行了检查验收。对在检查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求项目实施单位进行限期整改,并报送整改报告,对未按要求进行整改完善的单位,不予拨付项目余款。

(二)全面推进定点扶贫,充分凝聚社会力量。坚持县为主体,做好市、县级部门定点扶贫的联络协调服务工作。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及县属企业定点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切实加强对定点扶贫工作的监管。2014年县级对口联系乡镇的单位183个,其中:县级部门(单位)105个,乡镇政府机关18个,重点企业60个。定点扶贫挂职干部725人,帮扶贫困户972户2818人,落实帮扶资金717万元(含物资折款)、帮扶项目39个。市级定点帮扶单位7个,帮扶贫困户95户196人,落实帮扶资金50.7万元(含物资折款)。深化民间扶贫,充分发挥种子基金、扶贫开发协会作用。拓展公益扶贫,抓好“栋梁工程”、“爱心包裹”等学生扶贫助学,2014年全县共捐赠爱心助学包裹资金6.72万元,资助学生87人。

(三)抓好民生工程,强力推进“扶贫解困”。2014年市上下达我县“扶贫解困”民生工程目标任务为7070人。现已完成扶贫解困7070人,占下达任务的100%。

(四)稳步开展贫困村村级互助社资金退出工作。我县2007年试点实施社会扶贫贫困村村级互助社,现存8个村。针对当前部分互助社管理松散,农户入社率低,农户对这种小额资金需求不大,互助社作用不明显,互助资金难以发挥效益问题,根据省扶贫移民局、省财政局《关于印发〈省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退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对全县贫困村互助社资金予以全部退出,将互助资金用于该村发展其它扶贫项目,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运作效益。

(五)全面夯实扶贫基础,着力实施精准扶贫。在认真分析县情,搞好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了《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细则》,印发了《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指标体系》、《县扶贫开发建档立信息采集系统培训手册》等相关培训资料。经乡镇申报,省、市、县审核,最终确定镇村、乡村、乡村等21个贫困村,9330户贫困户,25298个贫困人口,贫困户、贫困村识别录入系统管理工作已全面完成。

(六)扎实推进水库征地移民安置和移民项目建设工作。按照国务院471号令和国家发改委“先移民、后建设”要求,水库坚持移民政策,配套实施地方政策,移民安置工作顺利推进。2014年,共完成水库淹没区、枢纽区和渠系区工程征地1920亩;完成移民安置协议签订114户,其中规划内103户;完成移民集中安置点场平、地下管网铺设,正在修建移民集中安置房,预计春节期间完成;完成库区文物古迹、燃气、电力、通讯等专业项目清理;完成库底清理消毒;“两桥一路”其中东风桥预计本月底完成,力争明年初启动两岔河桥建设,库周公路控制性工程已完成,即将全面铺开建设。

(七)顺利完成水库移民集中安置点变更和移民阶段性验收。受城乡建设发展变化、移民搬迁安置意愿变化的影响,本着“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和“以民为本、尊重民意、统一规划”的原则,将原规划的移民相对分散安置在水库上游,调整为现在集中安置在水库下游紧靠“温州商城”处,距离县城城区约500m。此项工作于今年4月12日获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以《水库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变更报告(审定本)〉的批复》批准。今年全面加大对围堰线下移民实物补偿、补助和建设征地工作,完成了库底清理和防疫卫生标准检测工作。围堰截流阶段的移民安置得到省、市移民部门和专家组的一致认可,于8月21日获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代“水库截流阶段移民安置验收委员会”行文通过验收。

(八)有效落实移民和移民各项工作。积极为移民争取后扶资金,确保了移民的稳定。足额按期兑现了移民后扶直补资金,积极协调支持移民就医、就业、子女入学,积极对上争取后扶项目资金,帮助移民改善基础设施和支持发展致富。目前,我县移民无一例上访事件。电站移民与当地群众和睦相处、互相支持、共同发展,他们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在老翁镇和镇大力发展和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砂仁产业总面积达4000多亩,促进了我县农产业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力度不够,扶贫体系发展不平衡。

(二)项目实施乡镇在扶贫资金报帐方面进度较缓,造成了部分扶贫资金滞留。

(三)由于县级财政吃紧,造成移民资金划拨较缓,未按时完成移民投资计划,制约了水库工作的推进速度。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创新工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全县扶贫开发工作。

(二)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乡(镇)、部门、县属企业扶贫开发工作长效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办法。

(三)加大检查、督促力度。会同县财政部门,加大检查、督促力度,确保按时完成扶贫资金报账进度。

(四)协调落实好移民政策。

(五)做好水库有关移民规划变更。

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第4篇

(一)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完成情况。

按照##州扶贫开发千村推进五年行动规划,我县2009年实施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的9个行政村是:博南镇胜泉村,龙街镇古富村、田心村,厂街乡义路村、界面村,杉阳镇兴隆村,北斗乡栗树坪村,水泄乡咱咧村、水泄村,共涉及6个乡镇,9个村委会,117个村民小组,94个自然村,4405户农户,17330人。

在省州党委、政府和省州扶贫办以及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创新工作思路,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严格按照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复的项目计划,超前谋划,及早行动,抓住冬春农闲的有利时机,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迅速掀起“866”项目建设高潮,形成了上下齐抓“866”,家家户户齐干“8个有”的良好局面,“866”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农户“8有”建设全面完成,自然村和行政村两个“6有”建设已经基本完成,预计11月底前可全面结束。载止目前,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是:

1、农户“8有”项目实施情况。计划新建民居地震安居房20户2000平方米,完成269户26900平方米,分别占计划的1345%;计划改造民居地震安居房175户17500平方米,完成211户21100平方米,分别占计划的121%;计划硬化院心2330户,完成2330户,占计划的100%;计划墙体粉刷3300户330000平方米,完成3842户535700平方米,分别占计划的116%和162%;计划新建沼气池和节能灶1756口,完1908口,占计划的108%;计划新建小水窖(池)427个口,完成461口,占计划的108%;计划新建卫生厕2615间(其中公厕4间),完成2641间(其中公厕6间),占计划的101%;计划新建卫生厩1953间32110平方米,完成2150间36861平方米,分别占计划的110%和115%;计划发展经济林果22303亩(其中泡核桃20184亩),完成26448亩(其中泡核桃24275亩),占计划的119%;计划肉牛冻精改良820头,完成806头,占计划的98%;计划发展生猪养殖2517头,完成1273头,占计划的51%;计划购买基础母牛490头,完成440头,占计划的90%;购买良种山羊500只,完成200只,占计划的40%;计划猪改良产仔1878窝,完成1559窝,占计划的83%;计划改造中低产田地960亩,完成520亩,占计划的54%;计划新修沟渠15千米,完成4.14千米,占计划的28%;计划新建人饮工程28件,管道60.9千米,完成23件53.01千米,分别占计划的82%和87%;计划新建人饮水池25个,完成25个,占计划的100%。

2、自然村“6有”项目实施情况。计划新修村组简易公路16条49.1千米,完成23条61.5千米,分别占计划的144%和125%;计划维修改造村组公路15条124.74千米,完成38条125.80千米,分别占计划的253%和101%;计划新修村内弹石路8条,完成6条,占计划的75%;计划新修水泥路31条51417平方米,完成59条55594平方米,分别占计划的190%和108%;计划新建桥涵1座,完成1座,占计划的100%;计划新建高压线3条3千米,完成3条3千米,占计划的100%;计划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650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520人次,完成实用技术培训6146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734人次,分别占计划的109%和141%;计划新建标志碑9座,完成18座,占计划的200%。

3、行政村“6有”项目实施情况。计划村完小危房改造6所,完成6所,占计划的100%;计划新建和改造村文化室540平方米,完成385平方米,占计划的71%;计划新建“两委”办公房290平方米,完成613平方米,占计划的211%;计划改造村“两委”办公房580平方米,完成604平方米,占计划的104%;计划新建和改造村兽医室160平方米,完成205平方米,占计划的128%;超计划完成村卫生室新建40平方米和村民议事点建设5个。

4、资金就位及完成投资情况。2009年9个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村计划投资2749.08万元,就位4463.17万元,占计划的162%,实际完成投资4487.87万元,占计划的163%,其中:中央及省级专项扶贫补助资金计划405万元,就位495万元,就位率122%;州级补助资金计划291万元,就位291万元,就位率100%;县级补助资金计划258万元,就位258万元,就位率100%;财政扶贫贴息贷款计划30万元,实际完成贷款405万元,就位率1350%;部门整合资金计划676.38万元,就位613.15万元,就位率91%;群众投工投劳自筹资金计划1088.7万元,已投入2395.52万元,就位率220%,社会帮扶资金就位5.5万元。

(二)龙门乡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龙门乡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工作规划期限为三年,其中:2009年度实施计划已经通过县试点工作领导组审批,该计划涉及5个大项目46个小项目,计划投入资金3706.26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2374.56万元,财政资金90.7万元,农户自筹992万元,信贷资金249万元。截止目前,项目资金到位3075.8万元,占计划的83%,其中:部门整合资金1943.9万元,占计划的82%;财政资金85.2万元,占计划的94%;农户自筹809.7万元,占计划的82%;信贷资金237万元,占计划的95%。项目建设完成情况是:完成泡核桃种植和抚育16000亩、万亩泡核桃示范基地碑1块、种植生态茶930亩、改造低产茶园200亩、万亩生态茶示范基地碑1块、新建青贮窖150立方米、畜厩改造300平方米、种植牧草65亩、开展畜牧养殖技术培训1100人次、种植地膜包谷1333亩、创建水稻高产示范样板2000亩、茶粮和粮粮间种237亩、新建沼气池200口、完成龙门乡中心完小教学楼主体工程、龙门中学宿舍楼主体工程、完成龙门司法所办公楼两层封顶、完成龙门卫生院住院楼主体工程、完成李子树村委会办公楼240平方米、购置龙门卫生院及各村卫生室设备项目,新建三面光沟37.6千米、新建机耕路8.3千米、人畜饮水管道111.537千米、水窖4个、坡改梯930亩,完成水泥硬化路1千米,龙门村片区综合开发完成青瓦白墙2.5万平方米,自然村道路硬化3条600米、新建节能灶262口、完成大麦地沟渠硬化2条、人畜分离、庭院美化硬化完成10户,改水改厕完成10户,安居房1幢、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幢二层封顶,完成劳动力培训550人次、转移劳动力100人、整乡推进标志碑1块。

(三)杉阳地区综合扶贫开发工作起步良好。根据杉阳地区综合扶贫开发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及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办指导杉阳镇于2009年6月底完成了杉阳地区综合扶贫开发项目规划,并广泛征求县分管领导和相关单位的意见,规划于7月中旬完善结束,并上报县人民政府。

规划目标:结合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围绕“解放思想是动力、发展产业是核心、改善条件是关键、生态建设是重点、社会和谐是保障、提升素质是基础”的工作思路,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法,用三年时间,通过“干部引导,群众参与,整合资金,项目扶持,统筹兼顾,综合扶贫”的方式,到**年,全镇实现基础产业培植壮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群众素质显著提高,基本保障更加健全,干部队伍不断加强,公共财力明显增强,发展观念有突破性转变,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的目标。

规划建设时限三年,即:2009年—**年,规划建设五个建设项目,主要是: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素质、基本保障、基本队伍。项目概算总投资89604.33万元,其中省补助资金77.7万元,州补助资金269.7万元,县补助资金92.38万元,部门整合资金78303.77万元,群众自筹资金4760.78万元,信贷资金6100万元。

目前,2009年的项目正在实施,项目进展顺利,起步良好。

(四)厂街乡岩北村“中间村”示范点建设已启动实施。

按照州委、州政府“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部署和***县第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积极探索在岩北等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促进‘中间村’加快发展”的具体要求,我办2009年6月指导厂街乡完成了岩北村“中间村”示范点建设规划。

规划目标:争取国家、省、州、县项目和资金支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利用两年时间,把岩北建设成为全县乃至**、全省有名的生态文明示范村、特色产业示范村、村容整洁示范村、社会和谐示范村和党建工作示范村,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岩北村“中间村”建设时限规划三年,即:2009年6月—**年6月,规划九个建设项目,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农户住宅环境改造、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谐岩北建设、村庄规划、科技培训。规划总投资1556万元,其中:州级财政补助682万元,县级财政补助3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202.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551.5万元,信贷资金90万元。

目前,部分项目已经启动实施,项目进展顺利。

(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作稳步推进。

2009年以工代赈国债资金易地搬迁项目涉及龙街镇龙街村小堆子搬迁点及杉阳镇岩洞村马沙坝插花安置工程,其中:龙街村小堆子搬迁点计划搬迁农户25户128人,杉阳镇岩洞村马沙坝插花安置工程计划搬迁农户40户189人。计划投资203万元,其中:中央及省补助投资121万元,群众自筹82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45万元,占计划的71.4%。其中:完成国家投资95万元,占计划121万元的78.5%。杉阳镇岩洞村马沙坝插花安置工程已经全面完成;龙街村小堆子搬迁点正在实施当中,预计年内完成易地搬迁工作。

(六)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成效明显。

**年争取到100万元项目资金,分别在龙门乡大坪坦、大龙午,博南镇青羊厂、卓潘,北斗乡梅花等5个行政村20个村民小组实施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部级试点项目,全县试点村民小组有农户474户,参互农户378户,占试点村民小组农户总数的80%;互助资金总额达到109.45万元,其中农户自筹入互资金9.45万元,国家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全县发放互助资金贷款250户,占参互户的66%;发放互助资金贷款104.48万元,占试点村互助资金总额的95%;户均发放贷款0.4179万元,其中最高借款额1万元,最低借款额0.1万元。在借出的资金中:贷款投向种植业200户,发放资金87.68万元;投向养殖业50万元,发放资金16.8万元。

**年向上级争取到项目资金50万元,增加四个村8个试点小组,分别是:大坪坦村2个小组,投入资金10万元;胜泉村2个小组,投入资金16万元;苏屯村2个小组,投入资金14万元;七屯村2个小组,投入资金10万元;用于发展产业。**年12月发放50万元互助资金,2009年12月期满后,将进行回收。参互农户通过互助资金扶持,户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增收100元以上。我县的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省州扶贫办的好评,省内外先后有17家扶贫部门到我县参观学习,成为了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又一新亮点。

(七)、扶贫到户贷款贴息项目促农增收。2009年3月争取350万元的小额信贷资金,目前,350万元已经全部发放结束,项目已经通过县级验收,正在等待州级验收。

2009年9月争取650万元的小额信贷资金,目前,正在协调信用联社,准备发放贷款。小额信贷资金的发放,真正使贫困农户得到了实惠,促进了农民增收。

(八)其它扶贫工作进展顺利。

1、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年向上级争取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20万元,计划转移培训就业400人,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共六期468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375人,其余93人由培训学校发给学员培训合格证;转移输出468人,项目已经通过州级验收。

2009年向上级争取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116万元,计划转移培训就业700人,开展引导性培训3000人,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之中,进展顺利。

2、产业扶贫工作初建成效。**年向上级争取50万元项目资金,在杉阳镇实施种植特色经济林果1100亩(石榴880亩、黑腰枣120亩、黄金梨100亩)和博南镇种植特色经济林果(冬桃140亩、黄金梨60亩)的产业发展项目。目前,项目已经通过县级验收。该项目的实施,坝区乡镇产业结构调整难的问题将得到逐步解决。

3、社会扶贫工作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根据《***县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做好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全县共有118家单位,4954名在职干部职工结对帮扶2713户贫困群众。**年10月至今,共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折资100多万元,同时,积极为困难群众发展生产出谋划策,切实做到扶贫与扶智相结合。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实行高位推动,为整村推进提供组织保证。强化组织领导,切实解决好“由谁组织”和“由谁落实”的问题。为确保“866”工程的顺利实施,县委、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扶贫开发千村推进协调领导组,并实行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项目实施村制度。从州、县机关中选派优秀年轻副科干部到每一个项目实施乡镇、村,任挂职副乡镇长、驻村工作组长,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涉及的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由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直接挂钩联系项目实施村。在项目实施中,实行扶贫项目廉政承诺制和项目实施绩效责任制,落实项目廉政责任和项目实施责任。在具体工作中,将农户“8个有”项目实施计划书面通知到户,列出每家每户实施项目的任务完成时间表,并对应到县、乡镇、村三级工作队员上,明确责任,实行个人包保,一抓到底。强化专项督查,由县委、政府领导带队,组织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和县扶贫办定期不定期深入到项目实施乡镇、村、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加快千村扶贫开发建设进度,7月20日,县人民政府再次召开全县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现场会议,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

(二)发展特色产业,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支撑。

牢牢扭住生产发展这个中心,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把产业培植摆在扶贫开发工作的首要位置,把核桃、烤烟、肉牛和黑山羊、蚕桑、生态茶、红豆杉、冬桃等作为全县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培植。按照全县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围绕人均有1头商品畜出售,人均有1亩400公斤以上的高稳产农田地和人均有1亩特色经济林果的要求,9个扶贫村从各自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出发,按照种养结合、长短互补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家家户户都培植起支柱产业,大大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如:博南镇胜泉村在千村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思路和举措,按照“五个一”的思路,即:种好“一棵菜”、栽好“一棵烟”、养好“一头猪”、育好“一棵苗”、转移“一批劳动力”积极破解坝区村无支柱产业、群众增收困难的难题。可以说,胜泉村是我县坝区村破改产业结构调整难的示范典型;是我县坝区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典型。又如:龙街镇古富村在千村扶贫工作中,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出特色、出亮点、出经验、出典型。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时,迤古自然村实现了村容整洁、家家户户有青瓦白墙的安居房、有硬化院心和进户水泥路、有卫生厕和卫生厩、有节能灶和自来水、有增收致户的好产业的目标。村内新建了致户路、富民路;新建了群众文化广场。可以说,古富村是我县乃致**山区村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自2009年以来,先后有省内外20多家部门到此参观学习,得到了省州领导的赞扬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三)夯实基础设施,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着力改善贫困面貌,切实解决好“扶什么”和“怎样扶”的问题。突出“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和项目直接到户”这个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根据农户、自然村、行政村的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和谐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确定扶持项目,确保了规划项目全部落实到户、到组,实现了家家户户受益。通过“866”工程的实施,9个千村实施村家家户户都有了能抗御6级以上地震的安居房,有了卫生厕、卫生厩、小水窖(池),3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现了通公路,部分自然村通了水泥硬化路,村容村貌大为改善,发展的基础后劲得到增强。项目建成后,由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制定相应的村规民约和项目后续管理办法、承包管理责任状等,保证项目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四)整合各方资源,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加大资金整合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好“钱从哪里来”和“投到哪里去”的问题。县委、政府在县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把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县级配套资金258万元足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资金筹措。一是统一规划,集中整合,投入使用。县人民政府专门召开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整合资金任务确定会议,将整合资金的任务下达到相关部门,并与部门签订了责任状,做到资金、任务、责任、权力“四到位”,目前部门整合资金已达93%,好于往年。二是在资金筹措上,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要求,充分整合各种项目资源。把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建设项目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将贴息贷款资金重点投放到项目实施村、组的农户。三是部门协调配合,加大整合力度。由涉及资金整合的部门对照项目实施村的“866”项目规划,最大限度地将资金整合到实施村的建设项目上。四是强化资金管理。按照《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坚持“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封闭运行”的原则,严格扶贫资金管理,认真执行资金预拨报账制,实行行政效能监察制度,确保资金使用效益。项目开展前,审计局对工程项目进行事前审计,详细测算工程量及预算是否符合标准;每年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县扶贫办牵头,组织审计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对千村实施村进行了资金审计,加强资金管理。

(五)抓管理活机制,为巩固扶贫成果提供制度保障。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把政策扶持、政府引导和农民广泛参与结合起来,把实施“866”工程从“要”真正转变为“我要干”,切实解决好“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对需要建设什么项目,怎么建设都由村民按照“一事一议”的程序,在认真讨论、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决策,由群众说了算,一旦建设项目确定后由群众自己组织实施,使群众真正成为了建设的主体。对农户“8有”项目数量、建设内容、补助对象、补助标准以及自然村、行政村“6有”项目资金使用和物资发放等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在公益事业项目建设中,按“一事一议”的原则,制定公益事业筹资方案,一方面对所筹资金的使用坚持由乡镇财政所统一建账、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并成立民主监督小组,对“一事一议”运作的全过程及后续工作进行监督、评议;另一方面认真完善一事一议筹资项目预算、决算和审计监督制度,无论工程大小,手续必须齐全完备,并在经过上级审计的基础上,将筹资的提取使用、项目建设和落实情况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

(六)加强组织建设,为和谐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在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中,我们坚持从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入手,围绕群众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选好配强村级“两委”班子,把综合素质、感召力、事业心“三强”的农民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来,把愿服务、会服务、能服务的农民吸纳到农村党员队伍中来,着力提高村党支部的领导能力,增强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在项目建设中,充分调动村民小组长的积极性,注重发挥村民小组长的桥梁纽带作用、国家扶贫政策的宣传作用、产业培植的示范作用和公益事业建设中矛盾纠纷的调解作用,真正促进了干群融洽、邻里和谐、互帮互助、健康文明新村风的形成,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享受到了村内发展的成果。

三、存在困难及问题

(一)我县是全国592个重点贫困县之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受近几年物价上涨因素影响,因灾、因病、因教育消费等原因返贫发生率在不断上升,按照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新贫困标准统计,目前全县有贫困人口4.55万人,扶贫工作点多,面广,工作量大。

(二)资金矛盾依然十分尖锐,各级财政投入到扶贫开发的资金十分有限,资金整合难度大。。

(三)整村推进村基础设施薄弱。近几年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每个项目只是15万元资金,主要解决贫困群众温饱最直接相关的生产性项目,未全面涉及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的建设,加之整村推进项目的自然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建设薄弱,难以达到整村推进的目标,严重影响到群众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据调查,在我县受自然条件影响,要基本达到整村推进的目的,一个重点扶持村建设至少需要40万元的资金投入。

(四)扶贫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机构运转困难。在严峻的贫困现状面前,我们积极主动与上级扶贫部门沟通,不断创新扶贫工作的思路,加大扶贫工作的力度,工作得到了上级扶贫部门的肯定,但工作经费不足,一直是扶贫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五)社会化服务不到位。目前我县的社会化服务水平还远不能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体系不完善,功能不健全,多数只停留在一些简单的技术示范、推广服务上,而在资金融通、信息咨询、市场开拓、培育龙头、中介服务等方面严重欠缺。

四、**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任务。在**年的工作中,我办将继续扎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认真学习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把中央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加强作风纪律建设,强化责任心、事业感;三是继续抓好2009年度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任务的完成及龙门乡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年内组织完成县级验收;四是继续抓好150万元的贫困地区农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五是继续抓好小额信贷工作;六是做好2009年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和输出力度,强化引导性培训,用活用好资金,积极向上争取**年的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七是积极向上争取产业扶贫项目;八是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实施好杉阳地区扶贫综合片区开发项目和厂街乡岩北村“中间村”建设示范点项目的实施以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充分发挥好扶贫办的职能作用;九是扎实抓好我县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等社会扶贫工作;十是扎实抓好**年实施的九个千推村的项目规划,按时上报**年我县千村项目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十一是超前谋划,科学合理的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十二是完成好县委、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围绕工作重点,抓好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按照中央、省、州的要求,坚持以贫困户为基础,以贫困村为单元,切实搞好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一集中财力,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扶贫资金的整合,保证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贫困群众长期受益,贫困村稳定脱贫。二是围绕“866”建设目标,项目到村,扶持到户。坚持建设项目直接安排到自然村或村民小组,扶持资金进村入户,扶持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设什么的原则,扶持资金优先保证安居房、人畜饮水、入户通电、沼气池、节能灶、卫生厕、卫生厩、基本农田地及水利设施、产业发展等关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的建设项目。三是依靠群众,民主决策,形成合力。农民群众是受益主体,同时也是参与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群众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作用,在确定扶持对象、扶持内容、项目实施及后续管理等方面,发动农户主动参与,重大事项由村民自主决策;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向社会公告、公示,项目确定后,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通过投工投劳等方式搞好建设。四是及早部署,及早掀起“866”建设高潮。计划早下达,资金早安排、项目早实施,抓住农闲时节,掀起“866”建设高潮,**年5月30日前完成农户8个有建设项目,**年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866”项目建设任务。

2、推进产业化扶贫,拓宽贫困农民增收渠道。从特色经济林果着手,大力发展核桃、冬桃、花椒、优质石榴、茶叶等经济林果,努力形成“引龙头、建基地、带农户、城乡联动”的产业化扶贫之路,有效拓宽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渠道,促进新农村建设。抓实财政扶贫资金产业发展项目:一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财政资金扶持,按照各乡镇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整体协调,推进产业发展。二是扶持种植大户规模化种植,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周围农户发展特色经济林果,逐步建立起具有规模的特色经济林果种植生产基地。三是抓好实用技术培训。一方面依托科技部门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搞好培训,做好服务;另一方面培养一批熟练掌握种植和管理技术的大户,以点带面,带动特色经济林果规模化发展。四是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为种植户提供配套服务。一方面通过龙头企业规模大、实力强,研究市场,分析市场信息,将准确的市场信息传递给农户,并按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加工、销售产品,并提供技术、物资、设备等配套服务,推动种植业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是信贷资金贴息扶持,力争每年都有两三个企业享受到财政贴息贷款扶持。

3、培训新型农民,加大贫困乡村劳务输出力度。积极稳妥地扩大贫困地区劳务输出,不仅是目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也是促进贫困地区群众接受新的思想观念、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年新型农民培训主要抓两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对劳动者素质的培训,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训。二积极探索劳务输出的新途径。坚持就近转移与跨区域转移相结合,常年转移与季节性转移相结合,走政府引导,市场调节,自愿输出的路子,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广开就业渠道,组织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合理有序流动。

4、推进小额信贷扶贫,拓宽资金使用覆盖面。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办法,确保小额信贷资金安全运行,取得效益。对小额信贷还款率低的地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找准问题加以解决。积极探索小额信贷扶贫支持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新模式,积极探索小额信贷扶贫促进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新方法,努力拓展资金使用的覆盖面,使小额信贷扶贫在新时期的扶贫开发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5、不断探索“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扶贫模式,着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创新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一是在互助小组中构建常规的技术交流推广协会,广泛吸收种植、养殖大户的现有技术和已被运用成熟的引进技术,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贷款户的一些短、平、快、实的项目,并努力把协会建在产业链上,产业链联在入互的农户上,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使互助资金成为中介服务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二是把互助资金试点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民主管理互助资金,逐渐增强村民民主自治意识和诚信意识,增进农户之间的沟通理解,形成互助合作、协同共进的和谐氛围,推进村民自治。三是把互助资金试点与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相结合。通过互助资金贷款用途调控,重点向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倾斜,进一步扶持泡核桃、蚕桑、冬桃、黄金梨、生态茶种植户和肉牛、黑山羊、生猪养殖户,使互助资金成为推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四是不断完善“互助资金”的运作机制,加强管理、健全机构、明确责任、规范操作程序、强化资金管理、做好监测评估、完善奖惩措施。五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扶持,努力扩大试点面,进一步加快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第5篇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7月20日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就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提出“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四点要求,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思想动力,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更灵活的思路和重要的实践遵循。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座谈会上作了发言。

四川作为西部大省,又是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的地区,脱贫攻坚任务极其艰巨。要实现脱贫致富,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自身的努力与外部的帮助,必须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参与,而进一步利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政策优势,不断增强内生动力,是稳扎稳打实现脱贫的有效途径。

东西部扶贫协作,要坚持问题导向。贫困地区贫困的原因是什么?要实现脱贫致富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这个地区适合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怎样打破固守贫困的旧观念?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针对贫困地区的现状,因地制宜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道路,为脱贫攻坚找准方向。

东西部扶贫协作,要切实抓住机遇。积极主动与国家有关方面和对口帮扶省市加强对接,健全常态化沟通会商机制,进一步完善协作规划,突出住房建设、村级设施、产业发展和就业、教育、医疗等协作重点,精准发力,创造性开展工作,是我省切实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的有力举措。

东西部扶贫协作,要借鉴协作经验。1996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福建和宁夏实行对口扶贫协作。福建对口帮扶宁夏20年来,探索出了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扶贫协作机制,为宁夏发展带来强劲动力,成为我国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生动范例。学习借鉴东西部扶贫协作经验,科学调动我省资源力量,突出加强对藏区彝区贫困县和今年计划脱贫摘帽贫困县的省内对口帮扶,是我省探索先富带动后富,开创优势互补、实现共赢的重要路径。

东西部扶贫协作,要干群齐心协力。人心齐,泰山移。“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我省各级干部以强力的举措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在贫困户家里,在田间地头,在施工现场,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他们以身作则、带头苦干,他们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凡事冲在前面,他们为群众树立了榜样。而这种实干也被群众看在眼里,工作中的全力支持,生活中的嘘寒问暖,携手合作中的互相帮助,干群一心,打开了脱贫攻坚的新局面。

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第6篇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一体两翼,资源整合,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按照“重民生,强基础,保增收,促和谐”工作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组织实施了重点村建设、移民扶贫、雨露计划、小额到户贴息贷款等建设项目,以高目标引领、高强度推进、高效率落实,截止目前,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现汇报如下:

一、主要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1、全力推进扶贫重点村建设。认真实施推进称里、槐树岭等10个在建重点村建设项目,整合修建水泥硬化道路10条28.5公里;修建饮水工程6处,集蓄水池9座,铺设管道42.3公里;建成以花椒、核桃为主的干杂果基地10处6500亩。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65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60万元,捆绑资金315万元,群众自筹76万元。截止10月底,称里、槐树岭等9个重点村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并通过区级验收,其中4个重点村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市级检查验收。

2、积极实施扶贫搬迁项目。认真组织实施了张家岭等5个村68户扶贫搬迁和98户的扶贫捐资灾后重建项目,共完成投资132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63万元,捆绑灾后重建资金196万元,市区配套57.5万元,群众自筹938.5万元。目前,扶贫搬迁项目已全面完成,并通顺利过市级验收;灾后重建项目也于6月4日圆满通过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和捐助单位的考察验收。

3、认真开展扶贫技能培训输出工作。今年以来,紧紧围绕提高贫困群众创业、就业技能,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积极开展扶贫技能培训输出工作宣传,共完成“雨露计划”招生261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4、抓紧做好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工作。共完成投放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407万元,使79个产业增收项目得到有效扶持,年度计划任务已超额完成。

5、努力做好千村贫困人口搬迁项目和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对上川村61户255实施名贫困群众全部进行了扶贫搬迁,在段家磨、四家坪、甘庙、解甲滩四个村积极组织开展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目前,上川村搬迁群众已全部开工建房,预计年底前61户房屋主体基本建成;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实施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正在民政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二、主要工作特点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今年以来,全区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区委十二次党代精神,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山区农村工作的全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奖惩制度,层层签订扶贫项目实施管理责任书,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镇(乡)全年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加大区级部门包扶和社会帮扶力度,全区已形成了区、镇(乡)、村、群众四级连动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2、认识到位,广泛参与。今年区委区政府把开发建设后山区做为全区三大重点工作之一,这一举措赢得了广大贫困山区群众的一致赞同,极大的调动和鼓舞了贫困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使他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景和希望,主动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全区各级部门按照自身职责,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做到了各尽其力、各尽其智、各尽其责,为后山区扶贫开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3、深入实际,强化指导。区扶贫办积极履行职责,采取“三到,四勤,五有”的工作方法(三到,即项目到村、资金到村、帮扶到村。四勤,即勤检查、勤指导、勤协调、勤汇报。五有,即有人抓,有人干,有人管,有责任,有成效),深入到所有在建项目实施现场,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实行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和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转变思路,改进方法。今年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情况下,面对银行利率的不断下调,区办及时与区信用联社进行协商沟通,将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年利率下调了1.2个百分点,并经常深镇乡和贫困村组广泛进行宣传动员,同时加大对贷户资格审查力度,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对每个贴息贷款项目都进行实地查看,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使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年度计划任务在短短两个月内超额完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村容村貌整治不够到位,入住新居的搬迁群众的传统习惯和生活陋习使良好的环境难以维持。

二是贫困村主导产业因地理因素制约,形成不了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是扶贫搬迁点基础设施配套资金不足。

四、明年工作打算

认真贯彻扶贫开发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资源整合,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启动实施千村贫困人口搬迁项目和退耕区生态移民工程,加强建成村后续管理和增收产业培育扶持力度。

2、推进扶贫重点村建设,完成上川村61户千村贫困人口搬迁项目,并通过区市验收。

3、加大扶贫技能培训输出工作宣传力度,完成“雨露计划”招生200名。

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第7篇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一体两翼,资源整合,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按照“重民生,强基础,保增收,促和谐”工作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组织实施了重点村建设、移民扶贫、雨露计划、小额到户贴息贷款等建设项目,以高目标引领、高强度推进、高效率落实,截止目前,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现汇报如下:

一、主要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1、全力推进扶贫重点村建设。认真实施推进称里、槐树岭等10个在建重点村建设项目,整合修建水泥硬化道路10条28.5公里;修建饮水工程6处,集蓄水池9座,铺设管道42.3公里;建成以花椒、核桃为主的干杂果基地10处6500亩。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65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60万元,捆绑资金315万元,群众自筹76万元。截止10月底,称里、槐树岭等9个重点村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并通过区级验收,其中4个重点村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市级检查验收。

2、积极实施扶贫搬迁项目。认真组织实施了张家岭等5个村68户扶贫搬迁和98户的扶贫捐资灾后重建项目,共完成投资132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63万元,捆绑灾后重建资金196万元,市区配套57.5万元,群众自筹938.5万元。目前,扶贫搬迁项目已全面完成,并通顺利过市级验收;灾后重建项目也于6月4日圆满通过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和捐助单位的考察验收。

3、认真开展扶贫技能培训输出工作。今年以来,紧紧围绕提高贫困群众创业、就业技能,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积极开展扶贫技能培训输出工作宣传,共完成“雨露计划”招生261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4、抓紧做好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工作。共完成投放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407万元,使79个产业增收项目得到有效扶持,年度计划任务已超额完成。

5、努力做好千村贫困人口搬迁项目和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对上川村61户255实施名贫困群众全部进行了扶贫搬迁,在段家磨、四家坪、甘庙、解甲滩四个村积极组织开展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目前,上川村搬迁群众已全部开工建房,预计年底前61户房屋主体基本建成;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实施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正在民政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二、主要工作特点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今年以来,全区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区委十二次党代精神,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山区农村工作的全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奖惩制度,层层签订扶贫项目实施管理责任书,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镇(乡)全年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加大区级部门包扶和社会帮扶力度,全区已形成了区、镇(乡)、村、群众四级连动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2、认识到位,广泛参与。今年区委区政府把开发建设后山区做为全区三大重点工作之一,这一举措赢得了广大贫困山区群众的一致赞同,极大的调动和鼓舞了贫困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使他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景和希望,主动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全区各级部门按照自身职责,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做到了各尽其力、各尽其智、各尽其责,为后山区扶贫开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3、深入实际,强化指导。区扶贫办积极履行职责,采取“三到,四勤,五有”的工作方法(三到,即项目到村、资金到村、帮扶到村。四勤,即勤检查、勤指导、勤协调、勤汇报。五有,即有人抓,有人干,有人管,有责任,有成效),深入到所有在建项目实施现场,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实行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和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转变思路,改进方法。今年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情况下,面对银行利率的不断下调,区办及时与区信用联社进行协商沟通,将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年利率下调了1.2个百分点,并经常深镇乡和贫困村组广泛进行宣传动员,同时加大对贷户资格审查力度,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对每个贴息贷款项目都进行实地查看,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使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年度计划任务在短短两个月内超额完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村容村貌整治不够到位,入住新居的搬迁群众的传统习惯和生活陋习使良好的环境难以维持。

二是贫困村主导产业因地理因素制约,形成不了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是扶贫搬迁点基础设施配套资金不足。

四、明年工作打算

认真贯彻扶贫开发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资源整合,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启动实施千村贫困人口搬迁项目和退耕区生态移民工程,加强建成村后续管理和增收产业培育扶持力度。

2、推进扶贫重点村建设,完成上川村61户千村贫困人口搬迁项目,并通过区市验收。

3、加大扶贫技能培训输出工作宣传力度,完成“雨露计划”招生2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