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4 15:16:58
小学语文教学

第1篇

1.1.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阅读是语文学习水平升华的基础,因此,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读,并且在读中能够体会文中的情感,能够通过审美能力的提高,来把握好文章的主体,明白创作者的写作意图。但是,现阶段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怕哪一个知识点没有讲到,而整堂课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造成学生朗读能力不高,无法通过自己的阅读来熟练掌握字词句的内涵。

1.2.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能与生活相联系

我们知道,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存在不同,其与生活息息相关,即在生活中对语文学科知识的应用最为广泛,同时,在新课标中也有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打破传统与生活隔阂的模式,将生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纵观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知识的融入非常有限,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效,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一些语文学科知识无法深刻的理解,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而由于小学生具有浓厚的好奇心,且对生活中的人和物非常感兴趣,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融入生活常识,就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小学生对课文知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学习。与此同时教材的内容与中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果不一致的话,很容易造成中小学生认知上的分裂,进而对其人格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1.3.第三,教学方式过于枯燥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同时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又增加了教学课堂的枯燥无味感,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导致小型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迟迟得不到提高。

2.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2.1.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论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互为印证。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寻找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语文课有这样一个课文《小马过河》,讲述的是一匹小马要渡过一条小河,但是却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于是就问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结果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使得小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没办法就去问自己的母亲,母亲告诉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必须自己去尝试。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生活化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亲身体会小马所悟出的道理,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2.语文教学手段多元化趋势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小学生天生好奇,种特性我们不应该抹杀,而是要善于引导和利用,通过对小学生的引导来让他们可以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中我们除了简单的板书外,使用图片、表格、影音都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要增加对他们的感官刺激,让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他们的头脑中。

2.3.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唱读的现象,这不仅破坏了原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也影响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课文朗读教学过于随意性,且教师还不能及时予以学生更正。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问题重视起来,同时教师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进行范读,让学生从中发现自身阅读时与教师范读时存在的不同,并从中找出差距,同时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注意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阅读技巧,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得到升华,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素质教学下的小学语文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能增加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帮助,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怀有一颗慈爱的心,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允许学生进行大胆的发言和提问,为学生营造一种健康活泼的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进行创新性教学

在传统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变革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置一定的情境进行教学。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师平时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充分发挥先进教学设备的作用

科学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也应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原本枯燥的语文知识,

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能降低语文知识的难度,还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受到升学的压力,但是在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罗翠萍.丰富教学内涵,提升教学质量: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新思考[J].考试周刊,2012(90).

第3篇

英文名称: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for Primary Schools

主管单位:山西教育报刊社

主办单位:山西省教育厅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6720

国内刊号:14-1016/G4

邮发代号:22-44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社科双百期刊

社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第4篇

1 抓好早期识字教学,让学生尽早阅读

学前班要求掌握常用汉字1000个左右,到小学二年级掌握3000多个常用汉字。教材把常用汉字编成儿歌,顺口溜的形式。如:一人大,二人天,木子李,小大尖等。这非常适用学前儿童识字,教师课前设计好游戏方案,上课带着孩子们边学边玩识字游戏,不知不觉中孩子们一学期就掌握1000多个常用汉字了。这样到二年级期末,学生就认识了3000左右个常用汉字,这就为学生们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借助生活观察,引导写话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提高写话兴趣与水平,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自由地用笔记下自己的生活所见所想。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进行观察,可以有几种作法:①确定范围,连续观察。教师规定一个较宽的范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事物观察,写下自己的观察积累,比如让学生观察《我家的小动物》,每于就自己的观察写话。(不给学生限制多少句,能写多少就写多少,能成段就成段);②定点观察,详细写话。教师可以根据训练需要,有针对性地或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一角”,按顺序写下自己观看到的景物,或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的一件花草,注意指导观察其特点。这样的定点,主要是基于群体指导,有利于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的指导。观察某一景物后,指导学生围绕中心进行说话写话练习。

3 因地制宜的运用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3.1 引导求异、求新思维。学生作文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读懂、读精课文,分析、探讨作者的学作技巧,获得与他人和前人不同的独特的见解,形成求异思维品质。学生作文中只要有一点求异思维的思路、语言,教师应该给予分析指点、表扬鼓励,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要特别重视学生作文中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独树一帜的见解,这是学生形成主见意识的幼芽,教师应该加以保护和培植。

3.2 设立自主自能作文。进行作文的自我训练是学生自我建设、独立奋斗、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的感知、操作、观察、分析、探索,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自主学习不仅智力品质得到发展,首创精神也得到了培养。自主作文,通常可以用日记(周记)的形式来完成,学生自主的选题、选材,取各自想写、好写、乐写的内容,各展所长,发挥各自优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极具特色,而且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3.3 拓展观察思考空间。生活是作文之源,要想作文创新,文章本体的材料必须向生活提取。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而,指导学生作文创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幅射、导向、延伸功能,把学生作文同学校、社会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增强实践能力中,提高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拓展主见思路。

4 借助影像进行课后评改,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的能力

电教媒体运用于教学,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而且是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采集、储存、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与方法信息输出、反馈练习情况信息,以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作文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作文质量。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是:学生包写作,教师包评改。其结果是教师疲于奔命而学生收效甚微。如何把教师从评改作文的重负中解脱出来,又能使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是一个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

“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大家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识。于是相继出现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及师生综合改等评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且操作程序繁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可以说,评改作文如果不改变“纸上谈兵”的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难得轻松,相对来说,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比包办代劳更费心机。

第5篇

1.1.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大量的实践调查中发现,有诸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深刻的认清新课程改革的主旨所在,不能领略素质教育的内涵,在教学中依然沿用老思想、老方法,不求上进、也不求创新,指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机械记忆,不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综合水平的提高,无法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无法更好的完成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此外,在实际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许多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认识不清,在整个学期教学中,只是主观的片面的追求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这不仅不能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该给小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感受不到学习语文知识的快乐,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学生的主体性完全发挥不出来。

1.2.教学观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将小学语文的地位认清楚,仍在沿用传统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的老思想,把学生变成课堂教学的听众,没有将新课程教学理念植入当今语文教学中,导致小学语文教学课堂非常沉闷。而有些地方教育部门在小学语文的教材选用上,不能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教学条件,盲目的选用教材,不适合当地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对于小学生的把握力度不够,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启发,不相信学生有创造能力,没有遵循小学语文的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模,教学模式单调乏味。

2.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创新方法

2.1.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要有一桶水的知识,才能给学生一碗水。”现在看来,一名出色的教师光有一桶水不行的,教师的文化知识只有像那流息不止的溪水,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教师是课堂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应深刻体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积极大胆地把课改指导理念付诸行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关注前沿教学成果,汲取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自己的骨髓中,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师的教学目标不能只限于教材的课后习题和教学目标,而要掌握整合和开发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查阅与教材相关材料,为开展有趣而生动的教学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2.2.营造“和谐、平等、自助、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对未知的事物有种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其好奇心,在教材讲解之前多补充与教材有关的有趣的背景故事,巧设情境,让学生对故事的内容有着急切地想知悉下文的欲望,这样的情况下更容易把学生引入教材。小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灵活多变,对于教材的一个话题或教师的一个问题,他们有着发自内心的独特看法和感悟,并想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此时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善于关注他们的眼神,给学生创造一个舞台,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激发他们的想象潜力与表达能力。对于学生所感所悟,教师要多给予表扬和鼓励,遇到观点不一致的情况,教师则组织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进来,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只有在这样一个轻松诙谐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得以扩展,潜能才得以激发,兴趣才得以培养,能力才得以提升,从而才能真正地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交融、理解与感受的交融、心灵与课堂的交融。面对兴趣十足的学生,教师要创设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他们健康活泼的个性。

2.3.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多媒体诞生,教学手段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量减少粉笔书写的时间,将与教学有关的文字、音频、视频播放在学生眼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解《长征》一文时,可以把与红军长征有关的图片、视频播放在学生眼前,还原历史真相,使学生对长征过程中生死考验的艰苦历程产生心灵的震撼,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3.结语

第6篇

1.加强学生的情感认知的培养

我国的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在祖先留下的历史文化中充分的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及艺术造诣,语文知识的学习,除了要对作者的艺术手法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与学习古人的先进的情感认知能力,这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学生各方面的认知能力还很欠缺,学生的性格特点还没有完全的定型,这时候加强学生的情感认知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采用的情感认知培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总体来说,可以根据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情感扩展,下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予以说明。小学课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反应爱国精神的课文,在此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课本内容予以适当的扩展、引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深切爱国情怀,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起强烈的民族意识及爱国精神,这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是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的。虽然小学阶段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的打基础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对学生的文学修养进行适当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相关语言知识的学习中,积极创造意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强学习过程中字、词、句的延伸意义的理解与掌握,为后续的复杂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培养目标的改革创新等,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任何存在于社会大环境的事物,要想跟上社会的前进步伐,就需要不断的革新与进步,小学语文教学也一样。正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中存在种种的弊端,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从教学内容上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很多事物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需要在语文教材中的实例的选择时,应该选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接近的事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其次是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对于基础的字、词、义、音的掌握,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反复抄写,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具有很低的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变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正确的引导,采用各种高效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小学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应该进行适当的改革,除了要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情感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培养能容,这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积极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自主的学习、探索所学知识,最终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当中,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得到锻炼。另外,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应该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所学的新知识,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与领悟,这对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二、结语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120-011.朗读的好处

小学阶段,无论是语文的课堂内,还是课堂外,加强朗读都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引导小学生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孩处在学习的初步阶段,听、说、读、写的能力亟待提升。朗读过程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心、口、耳、目齐上阵,才能真正地领悟学习的内容,品味文章的内涵。养成长期朗读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汉语是有升降调,有韵律感的语言,汉语文章讲究抑扬顿挫。这些音韵美的文章,只有通过朗读才能鉴赏其魅力,品尝其韵味。汉子是方块字,是表意文字,通过朗读可以辨其形,识其意。所以说朗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大声读书过程,它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

2.小学生朗读现状令人担忧

尽管素质教学已经提倡很久,尽管新课程标准已经颁发多年,但是在许多的小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也受班级人数的影响,语文的三维目标教学并未落实到实处,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欠佳。除了一些能够参加比赛、参加活动的学生,许多小学生基本的朗读要求都没有达到:朗读不懂得合理的停顿,朗读不知道适当的抑扬顿挫,朗读没有办法投入自己的感情。

3.朗读可获主导作用

朗读不仅有理解和感情的问题,还有技巧运用的问题,《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是个较长的句子,由于学生的中气不足,读到"砸去"就没有了气力,而这个句子恰恰又必须读得坚定、有力。这时,我会适时指点朗读技巧,受到良好的效果。我告诉学生,朗读时除按短句停顿外,要在"砸去"之前换气,这样再读,就会显得很有力量,学生练习后自然体会到战士们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其他如语调高低,语气轻重等,教师再作合适的指点。

4.朗读可晓文中之意

古人对读书的重要性早有深刻的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强调了读书在理解文意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章逐步理解的过程。只有多读,才能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得明白。小学语文课文大都浅显易懂,学生自己基本能读懂大体意思,因此,教师只要对难理解的地方稍加点拨,学生就能领会,无须再一句一句地去讲解。以读代讲,将大量的时间让给学生去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就会克服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例如有的老师在教《手》一文时,板书课题后这样引导学生:"手,我们都熟悉,但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手?这是双什么样的?是怎样长成的这双手?请同学们朗读这篇课文,注意我提出的问题。"琅琅书声过后,老师便提问学生说出课文的大概内容。仅此一遍,学生就基本能回答老师所提的简单问题,于是老师又提出更进一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遍朗读。读后多数同学不仅能明白说出手的特点,而且能理解体现特点的句子。这说明学生完全可以靠读来自己理解课文内容。

5.朗读可感其文中之情

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时应注重利用课文形象创设生动情境,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朗读体味的机会。一般可按以下几步进行训练:一是在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由轻声读;二是在理解课文时,让学生默读、齐读、自由读;三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四是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课文中的思想情感;五是让学生背诵词句优美的篇章和精彩的段落。特别在教学情感浓厚的课文时,教师可用诵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如同亲临其境,让学生的感情,作者的感情与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融为一体,以求达到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分角色诵读也是体会人物感情,提高情感感受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有多个人物的课文时可以随机使用。分角色诵读时要指导学生紧扣重点词句,读出语气,挖掘出文中情,让学生互相感受,加深理解。

6.朗读可知作文之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都是强调读对写作的作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时,不是语言贫乏,枯燥苍白,就是言不由衷,辞不达意。究其原因,除少数学生是因为认识水平较低、表达不明外,大部分学生是因为腹中无货,平日缺乏语言积累。这种现象已成为制约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瓶颈。朗读训练尤其是背诵,是丰富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的最佳方法。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在会读、读熟、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朗读和背诵,就能够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进而得心应手地运用语言。因此,教师应抓住儿童时代的宝贵时光,指导学生多背诵一些优秀作品。小学语文课本入选的课文,不少是中外名家佳作。这些课文在语言运用和写作方法上都是值得学习的范例。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读,读的多了,慢慢地思想内容有了,篇章结构也有了,语感文采也有了,字、词、句、语法、修辞一古脑儿就全都有了。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由感至悟的过程,也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可能快速见效。如学习《燕子》这类的课文,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读,逐步体会作者叙述了燕子的哪些特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用什么方法写的,等等。这样,以后遇到描写动物外形的作文,学生很容易从模仿入手,写出基本合格的文章。

总之,朗读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特别重要。理解课文靠读,感受课文思想情感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学生读多了读熟了,就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渐渐地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语感提高的同时,也就提高了整体语文水平。参考文献:

[1]吴林升.加强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多朗读、多动手"的视角[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08:165-166.

[2]毛明月,王玲玲.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