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5-10 09:05:14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第1篇

1.1看准方向研究信息

1.1.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

纵观每年高考化学试题可发现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连续和稳定性,一直保持稳中有变原则。即便高考形式有多种版本(如3+2、3+理综、3+文理综合+1等),但只要根据自己所在地高考形式重点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就可发现它们具有共同特征,如试卷构成、试题类别、考查方法和能力要求等,进而理清复习思路,制定合适复习计划。

1.1.2注重新教材和新大纲转变

和以往教材和大纲相比,目前运用新版教材和大纲已发生巨变,如内容变化,实验比重加多,知识传授过程加入科学思想和方法,加大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资料。这些变化显然是体现在高考命题里,熟悉新教材和新大纲转变会有助于掌握复习方向和深广度,有助于加强复习目标性。

1.1.3合理运用其他材料

除高考试题、考纲、教材、大纲外,获取信息途径、方法也有许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这些材料运用必须合理,除老师规定材料外,其他都能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标,避免复习被打扰并浪费时间。

1.2优化教学模式,搞好课堂教学,坚实基础

1.2.1运用学案式复习模式

每个学案涵盖五方面内容:复习要点;双基回顾;经典例题;课堂例题;课后练习。将教材内容涉及知识点设计成填空、图表形式,学生根据课本可自行回顾和整理。教师通过与学生谈心、检查作业、课堂提问、测试等形式掌握学生实际了解和落实状况。课堂上教师指出要点,答疑解惑,开拓知识点深度和广度,既保障课堂含量,又提升课堂效益,对坚实基础起到优良功能。

1.2.2坚实基础切忌单一反复旧知识

有些教师误以为抓基础就是对已学过知识的回忆、再现,通常把复习做成单一反复,温故有余,知新不足。例如:在复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考点时,通过按教材顺序复习,要求学生回想什么叫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有几个主族、副族,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性质怎样递变规律。其结果虽然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重新认识并加深记忆,但还是没有新发现和理解,灵活运用更谈不上。而有经验教师通过给旧知识创设新情景,例如:让学生不看书就能画出元素周期表,并在表中填上主族元素符号;请写出10e-构型和18e-构型所有微粒化学式和符号。要回答这一问题凭单一回想旧知识远不够。要对元素周期表特别是原子序数18号以前元素原子结构非常熟悉才可回答。对18e-微粒要引入学生推导从分子角度较容易写出:Ar,HCl,H2S,PH3,SiH4等,从离子角度可写出:K+、Ca2+、Cl-、S2-、HS-、P3-等。更关键是推出“9+9”e-微粒。例如:9个电子基团有-F,-OH、-NH2、-CH3等,相同基团结合形成F2、H2O2、N2H4、C2H6;不同基团结合可形成HOF、NH2F、CH3F、NH2OH、CH3OH等。这样在复习进程中,通过串联、整合、归纳找出当中规律,运用这些知识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1.3规范训练,精选习题,优化评价,提升潜力

纵观近几年高考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改变,“题海战术”不再是应对高考最有效手段。高三学生负担重,压力大,怎样在保障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升解题能力同时,又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这就要求教师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题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某些改编,力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同时注重审题指导,思维分析,方法归纳,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效果。高考化学试题题量少、分值高,每道题在考试中都有举足轻重作用。学生必须做到少失误或不失误,力争万无一失。有些问题学生认为自己学会了,但做题常练常错。主要原因是学生眼高手低产生的。克服这点必须在准确率上下功夫。把审题和规范参题上升到科学态度培育高度来认识。审题要看清关键字词,例如:“可能”不可能“正确”“不正确”;要看清要求,例如:是“分子式”还是“电子式”,是“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要字斟句酌。

2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策略

2.1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复习有效性

新课程展现知识点不象旧课程那样有体系,有条理;所涉及知识面广,给高三复习备考工作加大难度。要提升复习有效性就定要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找准知识结合点,理清知识脉络,创建学科知识系统和主干知识。由于高考范围大而多,考试时间、试题数量有限,每年试题内容选择和侧重点不可能一成不变。从考试命题本身看,需要有稳定命题要求,也需要有一定变化,才有利于提高测试公平性、客观性。复致思路是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非金属元素和其化合物金属元素和其化合物实验专题微观结构和物质多样性化学反应原理(按专题顺序)有机化学(必修+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按专题顺序)。重点解决基本概念、原理、技能、知识理解和掌握。重点解决审题、解题技巧和速度、答题规范等关键问题。临近高考是再回归课本,梳理知识,总结拔高。

2.2精编习题提升复习针对性

新课程考纲要求:“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过程中,运用科学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解释”;同时重视思维开放性,突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考查,体现对学习过程与结果关注,实现学科内知识综合考查,注重从微观到宏观,从定性到定量,从单一到综合等方面体现化学科学特点。新课程实行刚开始,所涉及知识点面广,情境素材新,注重和STS联系。能与其相配套教辅材料基本没有,最近市面上出售多种高三复习资料,都挂名新课程,但实际还是很多旧课程内容,题型老旧。如果不进行精选定会增加学生负担,缺少复习针对性。建议高三复习资料最好由备课组教师按照学生状况独创精编习题,提升复习效率。编写时要注意下面事项:符合《课标》和《新考纲》要求;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重视学生能力发展;关注新增知识点和科技发展,注重和STS的关联。[例题]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它的结构简式如右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易溶于热水

B.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C3N6H6

C.三聚氰胺属于氨基酸的一种

D.三聚氰胺含氮量很高(66%),因此它能冒充蛋白质

2.3强化实验复习,提升实验探究潜力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第2篇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抓好学科结构调整和思想政治工作,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优质服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合格的大学毕业生。

实践“三个代表”,必须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对于高校而言,重要之点是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精神,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确保高校健康发展。

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世纪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做出的精辟论断;是深人总结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历史经验、深人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做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建工作的伟大纲领,是解决党的建设两大历史性课题,是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和创造力的行动指南。

当前,全党、全军和荃国各族人民正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把学习贯彻同志“十六大报告”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结合实际提出了许多新思路。高等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业,对于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关系极大,更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本文结合高等教育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应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谈点粗浅看法和感想。

一、实践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重点是必须抓好学科结构调整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将这一精神落实到高校教育改革中,就体现为必须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为此,必须重点抓好学科结构调整。

高等学校是出人才出成果的地方。人才应当是能为我国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成果应当是能适应国家发展建设目标,能推动我国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为适应21世纪的需要,各类高校应根据其所面临的主要任务进行学科专业的结构调整,而完成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三个转变”即:对于体现国家建设发展目标的优势学科要从国内领先研究到国际领先研究的转变;体现行业特点的传统学科向体现21世纪高新技术主干学科的转变;重点理工科院校以工科为主的学科结构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在科学技术竞争的时代,我们必须发展高科技和培养掌握高科技的高素质的人才。高科技要发展的东西,一是与国家安全有关的技术,在电子对抗的时代里还要发展信息技术;二是要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生命科学与脑科学,解决人类在经济发展中的生存质量以及智力开发;四是结合中国国情的西部地区开发要解决的问题;五是极端条件下物性与相互作用的物质科学,如新材料与新能源的研制。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工程、能源工程、环境工程、农业工程等成为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里更加关注的方面。

学科结构调癫“三个转变”,第一是水平转变,第二是内容转变,第三是结构转变。学科结构调整要达到构建学科创新体系、完成学科整体布局、实现学科结构调整、完成学校发展目标的任务。

学科结构调整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人才问题。在学科结构调整中必须抓好人才培养规划和现有人才研究方向的调整。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人才,对于传统学科中的年轻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去研究相关新领域的内容,同时也要重视在国内外引进急需的人才。

学科结构调整要实现“三个转变”任务非常艰巨,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固化的行政机构与学科交叉的矛盾;学科与学科内容的陈旧与学科结构的大幅度调整之间的矛盾;学科带头人的年轻化与发挥老教授作用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重大项目与学科专业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项目竞争与加强领导规划的关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二、实践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精神,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们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将上述精神落实到高校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结合高校实际,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出能发展先进文化的新一代。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抓住育人这个根本。

1.抓住根本:坚持又红又专的育人目标。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不能培养造就出在政治方向、价值观念、道德人格、思维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育好人。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2.探寻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极大影响着中国21世纪的精神风貌。这就要求高校在抓好智育的同时,必须抓好德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我们的教育方针和办学目的。总结近些年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我们认为,以党建为龙头、以“两课”为主渠道、以社会实践为方法、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以严格管理为手段、以创建良好的学风校风和师德风范为落脚点,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途径,通过加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使大学生树立高尚品德和人格风范;通过国情教育,使大学生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自觉奋发成才。

3.突出重点:以党建带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突出重点,抓好党建,以此来带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实践经验的总结。把党建确立为整个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龙头”,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有益于引导学生追求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助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和成长。为此,应重点抓好以下环节:新生的人党启蒙教育;人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正式党员的继续教育;搞好政工队伍建设。

三、实践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精神,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优质服务意识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将这一精神落实到高校改革中去,就体现为把学生培养成优质人才。对高校而言,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体现为把学生培养成才。所以,高校教职员工要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教师做到教书育人、干部做到管理育人、职员做到服务育人。特别是教书育人更为重要。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使受教育者得到人格和素质的完善。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在一次学术报告中指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一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二是教会学生如何思维;三是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高层次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这三点当中,做人是最根本的。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应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和永恒主题。

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更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教书和育人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不能割裂为二。《礼记》一书中曾经指出:“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离开教学,就是一种没有手段的目的。”可见,教书与育人是统一的。育人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人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而且,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他们日后的表现,实则是教师工作成败的最清晰的折射。

2.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关心爱护学生,深人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典范;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是教书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真正实践教书育人。

3.精心设计教书育人的形式,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教书育人除了采取课堂教育形式外,还应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经常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人格教育、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人文教育、榜样教育等。另外,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奉献爱心,陶冶情操,也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育人工作每一位员工都是教书育人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因为在学生面前我们的每一个员工都是老师。因此搞校的每一个员工都应以身作则,造就一个积极向上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四、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最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它对于加速人才培养,缓解就业压力,拉动经济增长等都具有很大的意义6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生源整体质量下降且水平参差不齐、教育经费短缺、教师数量不足、生均校舍面积减少、教学设施陈旧老化、管理手段落后等。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确保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发展,确保教学质量稳定提高,是我们能否全面落实“三个代表”的最终体现。为此,必须抓好以下工作。超级秘书网

1.提高各级教学部门领导的教学质量意识。领导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运转的前提。领导教学质量意识来源于质量是生命线的紧迫感和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只有在发展中产生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在理论研究中提高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理论的认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意识。

2.完善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和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实现教学质量保障的有效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监控水平,使之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工作。今后要逐步健全、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尤其是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的实施办法和操作程序,使扩招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积极开展教学评估,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改革传统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积极开拓发展性教师评估。发展性教师评估是以教师为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的评估,是评估者和评估对象彼此建立互信关系,教师积极参与、双向互动的教师评估。这种教师评估,教师能及时纠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发扬自身的优点,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并且特别要注意教师内在价值的评估,它可使教师通过内心的体验、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高效率地开展通向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此外,学校要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评估、实验室评估等工作,并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进行监控。教学质量具体评估办法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第3篇

高三历史教学既要抓实课堂教学环节,也要充分兼顾到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在时间上运用各种间隙时间复习巩固历史学习内容,在方式上相互帮助,借助于互助学习活动增强历史学习薄弱环节的突破以及拾遗补缺效果,还可以在学习技巧交流等方面进行探讨,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

二、高三历史立体化教学实施要点

1.构建立体化目标体系,满足学生发展差异

进入高三阶段之后,学生在每一门学科中的差异性已经较为显著,历史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立足实际开展教学研究,不能再以“一刀切”的教学要求统领整个历史教学活动,一定要以更为切合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实际的目标组织开展教学,以保护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进步,更好地备战高考。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处置,对基础知识点的记忆以及理解方面,全体学生统一要求,但是在进一步发掘规律以及横向、纵向比较方面,则体现对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差异性要求。对优秀生提高难度,对学困生降低学习要求,保证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基本完成学习目标任务,这也是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差异性教学目标的引领下,笔者从教学的不同环节体现对学生的差异性兼顾,适应学生学习差异以及提高教学针对性成效。

2.打造立体化内容梯度,扎实推进教学深入

笔者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坚持以历史发展为主线,从宏观上把握概念,从微观方面引导掌握历史事件与规律,实现前后连贯、逐层深入,从知识点的掌握、前后的联系到规律的发掘,以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优化促进教学深入开展。具体实施过程中,历史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属于基础教学,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教学每一个章节与知识点,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立体理念去掌握知识、加深理解。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需要,以历史教学内容为依托,进行为立体化内容检查,将常规的联系转变为多层次与角度的练习活动,既有助于学生的灵活掌握与形象记忆,同时也符合历史教学循序渐进的规律,实现了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第二层面属于分门别类教学,对立体概念中的知识点进行提炼、概括、分类。在对知识点进行提炼与分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整体方向灵活开展,如可以将中国古代史细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民族关系以及著名战役、农民战争等类别,每一个类别之中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如可以将“经济发展”细化为发展背景、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商业状况、对外贸易等不同的线索,每一条线索都连串一系列的知识点,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构建了框架式的教学体系,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与复习都可以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目标。第三层面属于内化与发掘范畴,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发掘,以及开展横向、纵向对比活动,为迎接高考进行实战演习。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农奴制度改革等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从中深刻理解、有效掌握。再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纵向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对比等等。在这一层面进行的教学活动属于对原有知识点、理解内容上的融合与运用,对于学生历史综合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功能。

3.整合立体化教学资源,增强学生掌握效果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第4篇

1.化学知识点模糊

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存在的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仍然对化学的一些概念的知识点比较模糊,许多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概念的错误.学生在进行化学现象以及化学事实的实践和学习过程中,未能对其中的化学概念进行有效的总结,这样就无法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学习中没有对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层次分明的整合和构建架构框架,在做题上就导致学生对题目很难进行全面的思考.

2.化学复习过程中审题不清

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出现审题不清的现象,有些在做题的过程中出现书写不规范的错误,尤其是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上经常会出现错误.

3.化学复习综合应用项目存在不足之处

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在综合应用项目中存在不足之处.许多学生在进行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或者是新类型题解答时,常常因为自身的分析能力不够,自学能力存在问题,导致学生应对这样的题目一时不知道如何进行解答,出错率比较高,在化学考试中丢掉很多的分数.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高考化学题目很多是联系现实生活的,这些题目的出现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程度,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在高三化学复习实践过程中,学生一般只是复习课本的知识,没有对化学知识进行整体上的复习和吸收,这样在做到联系实际的题目时,经常会因为自身的能力不足而出现错误.

二、有效进行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实践的措施

1.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有效加强高三化学复习教学质量,教师应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就像化学物质的化学反应一样,它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因此,在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在高三化学复习阶段,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烦躁等负面情绪,这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整,根据化学知识的架构体系进行复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多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带着兴趣去复习,对于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对于还不太扎实的知识进行重点复习和补充,以此来为学生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使学生能够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复习,提高复习效果.

2.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整体复习和掌握

在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整体复习和掌握,对于基础知识,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务实的复习和掌握,对于重点知识的复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首先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掌握,然后针对经常做过的题型进行复习,对于学生的知识弱点进行重点复习,抓化学的主干知识,对知识进行整合,主要是围绕着课本进行复习,并且能够结合考试大纲,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统摄能力,使学生在做题阶段严格规范做题步骤和解题步骤,进行过程性教学,使学生注重解题的过程.

3.加大化学题量练习

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每节课都应该安排一定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这样能够针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针对化学的每一章节也要进行习题练习,及时进行修改,根据学生的试卷成绩进行分析和总结,针对学生错的比较多的题目加大巩固力度,同时每周再进行一次综合考试,这样能够使学生进行整体的复习,对知识点能够融会贯通.

4.适当加强实验的操作,使学生加深印象

在化学复习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适当地增加实验练习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仪器操作,能够帮助学生通过仪器的熟练掌握,从而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点.

三、结语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第5篇

关于学习文化研究

论文联盟

学习文化研究,即运用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将学习确证为一种特殊文化本体并探讨学习现象或学习问题范式。(1)学习文化的意涵。学习文化是一个核心概念,是整个学习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逻辑前提。当代专门探讨学习文化的理论文献集中在认知、教育心理学领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主题是“学习风格”。(2)传统文化与学习。学习是选择、传承、创造文化的重要手段,离不开文化传统。(3)技术文化与学习。20世纪90年代,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学习领域中的应用促进了学习信息化,同时引发了21世纪学习文化变革。基于新技术的新学习文化必定带来新的学习关系和教育关系转变,它对于教和学的重要性,甚至可以等同于社会变革中生产关系变化的大震荡。(4)社会文化与学习。对于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视,已成为学习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部分,而且逐渐形成了多种相对完整的研究理路。(5)多元文化与学习。多元文化教育在全球化背景和多元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备受关注和重视。(6)环境与学习。当前对于学习环境的研究主要有四种取向,即聚焦于“个体外部或内部”的心理学取向、聚焦于“实践共同体”的人类学取向、聚焦于“个体发展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取向和聚焦于“技术与工具”的科技哲学取向。

摘自《江苏高教》2010年第六期张三花,黄甫全《学习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走向》

关于教学学术

一般对教学学术的理解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把教学学术看成传统的发现研究;第二种把教学学术等同于优秀教学;第三种把教学学术理解为采取学术方式,运用教育理论和研究进行教学实践。第一种观点侧重发表的结果;第二种观点侧重评价的结果;第三种观点对教学学术如何展示和评价关注不够。教学学术整合了大学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科研与教学两分的局面,有利于提高大学教师综合的学术创新力。教学学术在以下两个方面有助于教师创新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首先,教学学术改变了大学教学的传统内涵,把教学提高到了学术的高度,这为建立创新型的教师教学共同体奠定了基础。其次,大学教学要成为教师共同的财富,就需要把它作为一种独特的学术活动纳入教师创新共同体,教学学术可以促成教师创新共同体对教学财富的共享。

摘自《江苏高教》2010年第六期李育球《教学学术对大学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关于职业型高等教育财政

(1)公共产品理论。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学术型高等教育的知识产品具备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特征,是典型的公共产品。职业型高等教育更多地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因此,职业型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需要获得政府的资助。(2)公共财政理论。公共财政运行机制主要具有三个典型特征:一是财政运行目标的公共性;二是财政收支活动的公共性;三是财政行为的规范性和法制性。我国财政收入近年来增长速度较快,提升了政府增加对职业型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可能性。(3)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特殊利益集团”理论,为分析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经济和财政现象,并制定相应的财政对策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4)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发展职业型高等教育正是国家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进行教育投资,提升人力资本收益率的途径之一。(5)教育与经济增长理论。教育与经济增长理论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用来解释教育与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发展职业型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三十一期张玉刚《发展职业型高等教育的财政政策探讨》

关于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自2006年示范校建设计划启动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然而,由于不少示范院校对高职培养目标的认识不到位,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1)从教育的过程看,存在着工具化的倾向,人被异化为工具;(2)从教育的价值取向看,有急功近利的倾向,导致教育目标的碎片化,使学生成为单向度的人;(3)从受教育者个体看,人被符合化,导致人的心理扭曲,

转贴于论文联盟

人格不健全。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0论文联盟年第三十二期王良青《关于示范校多向度、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的文化管理模式

我国的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一样,一直主要采用制度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高职院校自身的不断发展,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日渐显露。(1)在组织结构上,没有理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学术权力应有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2)在管理方式上,主要倚重规章制度的规范,忽视师生的情感、需要、价值观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3)在管理手段上,注重终极目标的量化考核,忽视师生专业成长的培养过程。文化管理是指以文化为根本手段,通过凝练和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行为规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组织成员在自觉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进而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一种管理方式。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都不相同。第一,文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第二,文化管理以精神的自我激励为手段;第三,文化管理主要采取非理性的管理方式。文化管理是一种更符合人性、更有效率的新的管理理论,更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三十三期刘凤云,王书润《文化管理: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

关于创新性职教集体建设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第6篇

关于学习文化研究

学习文化研究,即运用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将学习确证为一种特殊文化本体并探讨学习现象或学习问题范式。(1)学习文化的意涵。学习文化是一个核心概念,是整个学习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逻辑前提。当代专门探讨学习文化的理论文献集中在认知、教育心理学领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主题是“学习风格”。(2)传统文化与学习。学习是选择、传承、创造文化的重要手段,离不开文化传统。(3)技术文化与学习。20世纪90年代,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学习领域中的应用促进了学习信息化,同时引发了21世纪学习文化变革。基于新技术的新学习文化必定带来新的学习关系和教育关系转变,它对于教和学的重要性,甚至可以等同于社会变革中生产关系变化的大震荡。(4)社会文化与学习。对于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视,已成为学习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部分,而且逐渐形成了多种相对完整的研究理路。(5)多元文化与学习。多元文化教育在全球化背景和多元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备受关注和重视。(6)环境与学习。当前对于学习环境的研究主要有四种取向,即聚焦于“个体外部或内部”的心理学取向、聚焦于“实践共同体”的人类学取向、聚焦于“个体发展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取向和聚焦于“技术与工具”的科技哲学取向。

摘自《江苏高教》2010年第六期张三花,黄甫全《学习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走向》

关于教学学术

一般对教学学术的理解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把教学学术看成传统的发现研究;第二种把教学学术等同于优秀教学;第三种把教学学术理解为采取学术方式,运用教育理论和研究进行教学实践。第一种观点侧重发表的结果;第二种观点侧重评价的结果;第三种观点对教学学术如何展示和评价关注不够。教学学术整合了大学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科研与教学两分的局面,有利于提高大学教师综合的学术创新力。教学学术在以下两个方面有助于教师创新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首先,教学学术改变了大学教学的传统内涵,把教学提高到了学术的高度,这为建立创新型的教师教学共同体奠定了基础。其次,大学教学要成为教师共同的财富,就需要把它作为一种独特的学术活动纳入教师创新共同体,教学学术可以促成教师创新共同体对教学财富的共享。

摘自《江苏高教》2010年第六期李育球《教学学术对大学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关于职业型高等教育财政

(1)公共产品理论。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学术型高等教育的知识产品具备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特征,是典型的公共产品。职业型高等教育更多地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因此,职业型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需要获得政府的资助。(2)公共财政理论。公共财政运行机制主要具有三个典型特征:一是财政运行目标的公共性;二是财政收支活动的公共性;三是财政行为的规范性和法制性。我国财政收入近年来增长速度较快,提升了政府增加对职业型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可能性。(3)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特殊利益集团”理论,为分析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经济和财政现象,并制定相应的财政对策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4)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发展职业型高等教育正是国家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进行教育投资,提升人力资本收益率的途径之一。(5)教育与经济增长理论。教育与经济增长理论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用来解释教育与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发展职业型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三十一期张玉刚《发展职业型高等教育的财政政策探讨》

关于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自2006年示范校建设计划启动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然而,由于不少示范院校对高职培养目标的认识不到位,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1)从教育的过程看,存在着工具化的倾向,人被异化为工具;(2)从教育的价值取向看,有急功近利的倾向,导致教育目标的碎片化,使学生成为单向度的人;(3)从受教育者个体看,人被符合化,导致人的心理扭曲,

转贴于

人格不健全。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三十二期王良青《关于示范校多向度、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的文化管理模式

我国的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一样,一直主要采用制度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高职院校自身的不断发展,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日渐显露。(1)在组织结构上,没有理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学术权力应有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2)在管理方式上,主要倚重规章制度的规范,忽视师生的情感、需要、价值观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3)在管理手段上,注重终极目标的量化考核,忽视师生专业成长的培养过程。文化管理是指以文化为根本手段,通过凝练和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行为规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组织成员在自觉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进而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一种管理方式。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都不相同。第一,文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第二,文化管理以精神的自我激励为手段;第三,文化管理主要采取非理性的管理方式。文化管理是一种更符合人性、更有效率的新的管理理论,更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三十三期刘凤云,王书润《文化管理: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

关于创新性职教集体建设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教学模板;模板化;经验积淀;知识传承;教育标准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毕业论文模板化的探索与应用范围拓展的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19-19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13日

一、引言

高校教育质量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该问题就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21世纪以来,高校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经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证明教学模板化是一种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模板

模板一词应用于许多不同领域,分别给予了不同的解释。最常见的模板概念是浇筑混凝土成型用的模板。该系统由模板、支承件和紧固件组成,常用的模板有多种类型。浇混凝土成型用的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它能保证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准确,装拆方便,可多次使用,并且施工成本低、效率高。

模板是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积淀,是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播、传承的载体。使用模板可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要做的事情。模板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总结和积淀形成的一种具有规范结构、内容与版式的文档,是个人与组织学习成果组织内转化或社会化转化的一种方式。模板化的含义有二:一是模板的设计、应用、总结、完善的循环过程;二是模板系统应用范围拓展的过程。

三、教学模板: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将上述模板概念引用到教学中就形成了教学模板。教学模板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成功的教学经验进行优化积淀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规范的结构、内容与版式合一的文字载体。教学模板的功效:一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方法;三是老教师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积淀与传承的工具,是培养年轻教师的一种有效方法;四是保证和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市场营销专业常用的模板有:1、毕业论文类模板,如市场开发策划书模板、商业计划书模板、营销策划书模板等;2、课程设计类模板,如市场调查报告模板、产品调查分析模板、价格调查与分析模板、分销渠道调查报告模板、广告策划书模板、营业推广策划书等模板;3、作业类模板,如门店调查与分析报告模板、营销案例分析模板、广告分析模板、价格分析模板、思考题答题模板等;4、实习类模板,如毕业实习报告模板、实习证明模板等;5、学生竞赛类模板,如创业计划书模板、营销策划书模板、职业生涯规划模板等;6、其他类模板,如学生学习情况记录册模板、试题模板、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模板等。

毕业论文模板是涉及内容最多,完成难度最大的模板。毕业论文模板在我国高校早已使用。目前普遍见到的毕业论文模板是结构型模板与版式型模板组成的二合一模板(可用于教师指定题目和学生自选题目的论文写作)。市场开发策划书模板、商业计划书模板、营销策划书模板是由结构型模板、版式型模板和内容型模板(内容要求到二级目录和具体分析与写作方法)组成的三合一模板。这样的模板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实用的市场开发策划书、商业策划书、营销策划书的结构和内容及写作技巧,还可以从技术层面有效地解决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抄袭现象、写作功底薄弱、选题过大过宽、论文格式不符合标准等问题。

“各类普通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毕业论文模板化应该是毕业论文规范化的有效方法。毕业论文模板化的优点十分明显:1、易控制选题范围;2、便于教师的指导;3、便于毕业论文的评价;4、可预防论文的抄袭;5、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6、有利于解决教师不足或教师能力不足等问题。

毕业论文模板化适应于各个专业,每个专业可以设计多个难易程度不同的模板(难易系数不同)供学生选择,毕业论文模板化的关键是模板的设计。毕业论文的适宜性、难易程度能否实现论文写作的目的,决定于毕业论文模板的设计。毕业论文模板设计的原则应该是:1、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吻合;2、具有现实的实用性与未来的发展性;3、具有知识运用的综合性;4、具有主要方法的应用性;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毕业论文模板化可以很好地实现毕业论文写作的作用与意义:“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四、教学模板的设计

(一)教学模板的主要类型。文档模板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即结构型模板、版式型模板和内容型模板。教学模板一般是二合一或三合一模板。教学模板从内容和用途划分,可分为毕业论文类模板、课程设计类模板、作业类模板等。

教学模板还可以按照知识的广度和内容的深度两维坐标来划分。知识的广度分为课程、专业和综合。课程是指单门课程的知识;专业是指两门及两门以上的专业课程的知识;综合是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综合知识。深度分为知识的学习、应用和创新。这样,教学模板就可分为九种类型。(图1)

课程学习模板是难度最低的,难度最大的模板是综合创新型模板。毕业论文一般应采用创新类模板,如营销策划书、创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等;课程设计、综合实习、毕业实习一般应采用应用类或专业学习类或综合学习类模板;日常教学应采用课程学习或课程应用类模板。

(二)教学模板设计流程。教学模板设计的起点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用量最大的教学模板是课程学习或课程应用类模板。课程学习或应用类模板设计的流程,见图2。(图2)

1、确定专业的核心能力。专业的核心能力是一切教学模板设计的依据。每个专业都应明确本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依据社会需要和专业特点确定),以此指导整个教学过程。

2、确定课程的核心能力。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是市场开拓能力。支撑市场开拓能力的是营销策划能力和推销能力。就市场营销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是营销策划能力。

3、确定课程的核心内容。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有三:一是营销战略组合(包括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二是营销目标的确定;三是营销策略组合(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

4、设计课程教学模板。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模板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学习类模板,如营销案例分析模板、广告分析模板、价格分析模板等;第二类是应用类模板,如市场调查报告模板、产品调查报告模板、价格调查报告模板、分销渠道调查报告模板、促销调查报告模板等;第三类是创新类模板,如营销策划书、推销策划书、广告策划书、渠道策划书、营业推广策划书等。

5、教学模板的不断完善。在使用前要进行模板的检查和修订;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使用后要进行总结和完善,以保证模板的质量水平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教学模板的标准结构。标准的教学模板不仅仅是一个三合一(结构型、版式型和内容型模板的组合)的结果型模板,还应包括指导模板使用的技术路线和评价标准。技术路线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模板,可以指导年轻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评价标准可以提示学生使用模板的主要关注点,还可以指导年轻教师如何进行作业的评价。

(四)教学模板的系统化设计。这是从最终培养目标出发,设计一个最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的综合创新型的毕业论文模板,以毕业论文模板指导各个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模板,形成一个密切关联、子母支持的模板系统。(图3)

市场营销专业可将营销策划书作为毕业论文模板。但仅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一份高质量的营销策划书是很困难的。我们可以按营销策划书的内容进行分解,将分解的部分内容落实到毕业论文写作前的各个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也就是用营销策划书的内容统领毕业论文写作前的各个教学和实践环节,这样就把毕业论文的写作与事前的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毕业论文写作前完成了市场的调研、分析与预测,毕业论文只需完成策划部分的内容即可。

五、从模板化到标准化的思考

教学模板化的过程是确定学生学习目标的过程,是保证和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是培养年轻教师的方法和过程,是实践教学科学发展的过程,也是探讨教学标准化的内容与方法的过程。

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脸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GB/T 2000.1-2002)。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标准化的明显优点是奠定基础、满足需要、保证质量、避免重复、统一协调、节约高效和快速学习。

“美国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发起了‘标准化教育’的改革运动。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比较统一的教育标准和课程及其相匹配的教育评价系统。改革迄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学生学术课程的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不影响教师和学生个性、特色发展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教学过程的适度标准化,应该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模板化是标准化教育实现的一种有效方法。

六、结论与建议

教学模板的形成是依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和培养学生能力需要的交集,教师及教学团队进行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优化积淀;教学模板对学生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和知识转化能力的高效方法;教学模板对年轻教师的作用是知识、经验、技能和教学模式传承的载体;教学模板对学校的作用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持续提升的方法。

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有许多,如有制度层面和管理层面的问题,模板化能从技术层面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从毕业论文模板化到各个教学环节模板化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教学模板化;我国可以将教学模板的质量、数量和系统性作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观测点。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N].20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