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微课培训自我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3-02 15:07:00
微课培训自我总结

微课培训自我总结第1篇

一、微课程概念与特征

1.微课程概念

微课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尚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最早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美国的戴维•彭罗斯,他将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他也因此被称为“一分钟教授”。他将微课程定义为“并不是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我们认为,微课程是以网络资源共享为目的并适合移动学习,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动画、文字或音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和展开,整合学习任务清单,练习测验及教师教学反思等为一体的半结构化教学和学习资源。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它支持反馈和改进,提供和呈现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的在线微型视频内容,同时能根据学习者学习需要和学习路径推送相关主题的学习资源。微课程可以用在很多领域,如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教师培训、企业培训等。本文研究的微课程主要涉及的是教师培训领域,可以说是教师培训资源建设与应用上的一个新形式。教师培训微课程应该在设计开发之前就要考虑应用的问题,微课程能够灵活运用于多种教师培训情境,如网络在线学习、面对面集中培训或混合学习等。如果用在集中培训中,微课程常常作为培训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负责完成知识的直接高效传输,节省培训时间,并结合教学案例发挥作用。但无论采取哪种培训形式,为提升微课程资源利用率,都需要依据培训对象的需求进行精心地课程设计,并辅之以长期持续的跟踪指导服务,如与培训主题相关的培训方案、课程设计、课件、学习资料、评估反馈、培训师点评,以及培训对象间交流合作的平台等。

2.微课程的特征

(1)微课程内容短小精悍微课程持续的时间短,一般在5~15分钟;教学内容主题突出,且有相对完整的微主题;能够让学习者快速掌握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内容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呈现形式生动活泼。(2)微课程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微课程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它可灵活运用于多种学习情境,如为教师做面对面培训的正式学习情境、教师线下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的非正式学习情境,都可运用微课程,微课程可以满足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教师培训微课程可以是独立的资源,也可以和其他微课程构成系列化课程资源,因此,微课程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有其内在的结构。微课程的情境性特征,使其不能适用于所有培训课程和培训情境,有的微课程适用于传授独立知识单元的情境,对于传授复杂多元知识单元的情境则不适用。(3)微课程需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加以推广使用微课程以微视频为呈现形式,需借助相应的网络平台或移动终端供学习者学习体验。微课程作为在线视频学习资源,远比文字、图片、声音等形式的学习资源受欢迎。微课程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将是大势所趋,为我们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学习体验。

二、体验式培训的内涵与特征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大卫•库伯提出了完整的体验学习理论,构建出“体验式学习圈”。他指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通过反思、总结,形成理论,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体验式培训强调“先行后知”,是一种通过个人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体验式培训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强调参训学员的主体性。体验式培训以培训对象为中心,将培训对象看作是具有独特阅历和丰富经验的个体,基于需求,以提升能力为目的,关注培训对象的感受和体验。培训中,学习者越具有主动性,培训效果越明显。二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取向。体验式培训强调实效性与针对性,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着重于现实世界。培训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结合培训对象工作实践,对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三是关注培训情境的应用。体验式培训对环境的选择和课程的精心设计有较高的要求。例如在“教师培训项目方案的系统设计”专题培训中,在讲到“目标”与“目的”的区别时,培训师精心设计了“一步之遥”的小游戏让学员亲身体验,现场互动交流,给参训对象留下深刻而又充满趣味的学习体验。综上所述,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是指将培训内容通过微课程形式来体现,将微课程视为开展教师培训的工具和方式。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将给学员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能够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培训气氛,灵活分配学习时间,如学员感觉现场培训不解渴,还可在培训后分享至网络平台或移动终端进行持续流学习。

三、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模式简介

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模式主要是基于ADDIE教学设计模型搭建的。对应ADDIE模型中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阶段,我们将该模型分为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培训评价五个流程。

1.培训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教师培训的前提和基础,其核心要素包括对象、目标、内容、环境等的分析。培训开始前,可以通过电话、问卷、访谈等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首先要了解培训对象的起点和水平、学习动机等。进而,与培训需求方仔细沟通,确定培训目标,再依据目标确定科学的培训内容,选择合适的环境场地。体验式或任务驱动式教师培训注重与学员的交流分享,因此需将教室布置成圆桌式摆设,基于微课程的教师培训还需要良好的多媒体条件,需配备投影仪、音响等设备。

2.培训方案设计

在培训需求基础上,要进行培训方案设计。包括培训目标的确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方式方法的选择、培训评价等内容。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可以将培训目标分解为几个子目标,通过微课形式体现出来,运用微课程创设培训情境氛围,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积极开展交流研讨。

3.培训课程开发

培训课程是实现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好坏。基于培训方案,设计开发培训所需的课程资源,除了开发课程内容,培训环境创设和培训形式的选择也是必不可少的。关注由培训者组织、学员所体验的学习经验,重现学习者的工作和生活情景;教师与学员共同建构,关注学员间共建共享,呈现多样化形式。最终呈现出的培训课程应该是一条有逻辑的学习路径,能够使理论性课程“落地”,使专题培训课程“有营养且味道好”。

4.培训课程实施

基于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模型,我们对应将体验式教师培训实施分为以下五个环节:体验导入、反思生成、实践应用、总结概括、练习反馈。用微课程进行导入,创设情境,让参训学员获得亲身体验;引导学员进行反思,生成自身观点和体会;学员分组讨论分享;对交流活动所得进行提炼总结,讨论如何将所学应用到教师培训实践中去;对课程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巩固新知;任务驱动式练习反馈,提升学员实践操作能力。如此循环,一次培训或许需要若干个这样的循环往复活动。以“教师培训微课程开发与设计”一课为例,具体说明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课程的实施过程。(1)体验导入在课程开始时,培训者需调动学员积极性,引起兴趣,进入状态。以本课为例,让学员自主观看两个微课:一是文学作品欣赏《在路边鼓掌的人》(讲述了父母对女儿教育与发展的反思的故事);另一个是教育策略类《24点》(讲述的是通过玩24点,克服计算中的畏难情绪,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反思生成此环节主要帮助学员澄清一些基本的概念内涵。根据之前观看过的微课,让学员思考对微课、微课程及教师培训微课程的认识。可以借鉴“世界咖啡”(“世界咖啡”类似头脑风暴法,将学员分成若干个组,每组4~6人,设组长一名、秘书一名,组长负责主持研讨,组员发散思维,对讨论主题发表各自见解;组间依次交流分享;最后回归本组,将学员在各组的所见所闻向组长汇报,组长整理讨论结果,形成结论)的方法,将学员分组,讨论什么是微课?微课的特点是什么?微课与微课程的关系如何?教师培训微课程与教学微课程有何不同?分组展示交流学员讨论结果。依据讨论情况,教师进一步阐述、生成微课、微课程及教师培训微课程的内涵。(3)实践应用以本课为例,实践应用环节主要说明如何基于微课程,实施“教师培训微课程开发与设计”专题培训。包括以下三个子环节。“主题的选择与设计”环节。主题选择和设计是微课设计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在微课创作中,由于老师们受传统课程的影响或者对微课特殊话语体系的不熟悉,致使微课主题确定不当,要么选题过大,要么不聚焦。该环节可以呈现一门以“最近发展区”为题的微课作为反面例子,加深学员的印象。“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想在10分钟之内说明其概念、意义、应用策略、注意事项等庞杂内容,是十分困难的,难免会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此处微课的运用,能够让学员加深对微课主题选择的认识,明确主题确定时应注意的问题。“微课程内容的开发”环节。微课程的制作切忌过于关注技术层面,而忽视了微课的内涵与实践运用。微课程除了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外,还可应用于推荐性学习、嵌入式教研和研训一体体制下的工作研究。尤其是后两者更应该是教师培训微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和主要目的。因此,从教师培训微课的目标看,微课的内涵更为关键,微课内涵除了主题的选择和确定外,课程要呈现的内容、顺序、逻辑和结构更为重要,这是达成教学目标,发挥微课功能与作用的重要载体。脚本的设计建构是微课程内容开发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讲授脚本的概念、结构、设计要求时可以有针对性地穿插不同类型的微课程,会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比如可以通过呈现《最后的晚餐》微课,强调脚本设计要巧设悬念、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通过呈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N招》一课,强调微课程呈现内容一定要有可操作性,明确内在的逻辑顺序。对新教师来说,上网看十分钟甚至一两钟,就能找到一节课的切入点;通过呈现《从心术的医患关系看新型师生关系》一课,强调脚本内容要引发思考和共鸣,让学员通过《心术》中医患关系折射出当下的师生关系,暗含着热点的教育话题和深刻的教育道理,让学员自觉接受课程所传达的小事件、大道理。“微课程开发中易出现的问题”环节。微课程开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选题不当、将微课等同于课堂实录、知识划分过细、知识密度过高、过分追求可视化和趣味性、片头片尾过长、制作技术欠佳等问题。培训者在讲授这一环节时,可配合典型微课,加深学员对微课程开发常见问题的认识。如《访谈法》一课,就存在选题不当的问题,访谈法包括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其中包含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很多,放在一个课程容易讲不清,如果就说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可能这个问题就讲透彻了;再如《如何进行访谈》一课,就存在高密度知识呈现问题,忽视在微课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通过提出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使学习者只停留在浏览、知晓的肤浅层面,缺乏引发学习者思考的设计。(4)总结概括在前三个步骤完成基础之上,培训者需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梳理。以本课为例,培训者需帮助参训教师明确微课程设计制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一是明确微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哪些技能,获得哪些知识,提高哪些素质,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在方法选择中要考虑学习者边缘化、非连续性、非正式性学习的特点。二是分析教学内容。可从性质、时间、数量、重点、难点、顺序几方面进行。三是体现教师独特的语言风格。四是要有明确的线索。在微课程的短时间讲授过程中,必须只有一条线索,在这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所罗列的论据在保证精而简的情况下要充分、准确,要巧妙启发,积极引导。(5)练习反馈以本课为例,练习与反馈环节,主要采取任务驱动式培训方式进行。让参训学员结合自身正在研究或关注的问题,设计一门微课程。具体内容包括:尝试填写微课程设计表;在内容部分按照脚本要求填写;试着制作此微课。

5.培训课程评价

微课培训自我总结第2篇

关键词:微格教学;问题与对策;教学目标;评价体系

一、微格技术介绍

微格教学(Micro Teaching)兴起于20美国,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艾伦(D.Allen)教授等立的一种利用现代视听设备(当时用摄像机 录像机等),专门训练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方式相比,微格教学能使受训者在练习中重点集中于某一技能,对训练过程进行录像,通过循环播放录像,受训者进行自我观察分析,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进行正确,全面的自我分析,从而快速,准确的掌握这些教学技能。

二、微格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我国师范院校的微格教学的有效实施一直存在很多的矛盾与问题。

2.1课程安排不当

我院师范类各专业微格教学课程的开设时间是在大三。但是对于数学而言,教师需要清晰的教学思路,严谨的教学理论。因此这是需要长期的努力以及不断地改善才得以实现的,大三下才开始接触微格实乃操之过晚。此外,微格课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来看看国外院校的数据: 英国的大学微格课时达到每周5 学时,总计210 学时;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达到每周4学时,总计52 学时,我院师范生微格课程每周2个课时,课程总学时22学时,远远跟不上国外院校。

2.2微格教室的设备不够完善

微格教学中,清晰细致的教学设备可以记录下学生训练影像,方便通过视频自我反思不足并下次改正。反之,若是教室设备缺乏,则难以满足教师技能培训的需求。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板书是主导,但是我们的摄像不够清晰,被记录的视频中完全看不清自己的板书,此外可拍摄范围局限于讲台至第一排课桌,要是下讲台则拍摄不到。这样会影响模拟上课时的教学效果。

2.3师资缺乏,教师微格教学素质有待提高

2.3.1师资缺乏,一个教师同时指导多个班级,往往会有班级中无指导老师的现象,导致学生不认真对待微格训练,甚至出现迟到,旷课现象。

2.3.2许多指导老师对中小学课程的知识体系不了解,只注重形式,微格教学技能的评价缺乏科学标准,评价的主观性较大,有时会出现评价省略的情况。

2.3.3指导教师往往重理论,轻实践,过度强调形式化,如教学设计的格式,教学设计中的一些专业名词说法,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严谨性上。而且布置制作大量的教学设计,增加学生的负担,但是每次作业就是一去不复返,出来的结果更多的只是一个成绩,没有进一步的指导与总结,且最终绩点只采用卷面成绩为主,而作为唯一的微格实践课程只占了一个学分,而且没有具体的考试标准,可见重视度不高;与此同时,教师经常口径不一样,每位老师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甚至相互发生矛盾,造成学生的困扰,不知该听哪位老师的指导。

2.4微格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所说: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哪一项教学技能是通过一次训练就可以熟练掌握的需要经历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的过程。而在本专业的评价中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2.4.1.只有宏观的评价框架,而没有把各项教学技能评价进行细分,形成微观评价,针对性不够强;

2.4.2.重视主观定性评价,忽视客观定量评价,不能真正反映受训学生能力已达到何种等级水平;

2.4.3.注重师评和互评,忽视自我评价,不利于激发受训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2.4.4.缺少具有数学学科特点的能力评价,例如作图能力,快速计算能力等等;

2.4.5.评价不全面,以偏概全,评价没有重点,在琐碎问题上吹毛求疵;

三、相应措施

3.1加大对微格教学课程的投入

多方筹措资金,增加教育投资,改造陈旧设备,购进新设备,增加新微格教室等,使微格教学设备真正能实现微格教学的需要。

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建立基于网络系统的微格教学系统。具体做法有:

第一,建立微格教学视频资源库,上传一些优秀教师公开课视频,或是往届优秀的师范技能比赛视频,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观看,下载微格教学的示范录像;

第二,建立优秀视频资源库和自荐视频案例库,学生可以自由选看;

第三,建立微格教学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就课前准备课后经验等自由地进行交流讨论;

3.2加强对教师微格教学素养的培训

理论知识扎实,责任心强的教师往往能比较全面地看出师范生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和不足,及时给予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微格教学的训练作用。因此,微格教学指导教师必须精通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具体做法:

首先,利用国家和省,市的教育资源,进行微格教学培训者的培训;其次,通过微格教学培训者进行教学法教师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的培训;再次,通过教学法教师进行参加教育实习的指导教师的培训。

3.3建立完整的微格教学评价体系

学科教学论课程评价将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期终考核可包括以下的内容:

3.3.1对师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师范生在微格教学中,常常出现一些共性的问题,例如板书杂乱,对所讲内容理解不深刻等等,这时可以让板书差的学生每周交2-3篇练字,帮助他们提高板书技能;组织学生对某个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讨论。

3.3.2师评,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教师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多方位的评价,大家各抒己见,教师画龙点睛点出要点,受训学生自我分析,加强认识,深入强化正确的教学技能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教学方法。

3.3.4评价要突出数学的学科特点。影响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数学教育信念,数学学科知识,数学教育能力及教师专业态度五大因素。

3.3.5在数学微格教学评价中要特别注意评价以下方面。例如对作图能力,一题多解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快速计算能力,等等进行评价。

四、结语

总之,微格教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我们也要看到现行微格教学中的问题,加强对微格教学的学习和研究,推进微格教学发展,使微格教学能真正发挥对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汪振海.微格教学法在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0(3).

[2] 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

微课培训自我总结第3篇

笔者所在广东移动江门客服中心(以下简称“本中心”、“中心”)是公司的电话客户服务部门,具备呼叫中心的一般特点。为突破中心客服人员培训工作瓶颈,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充分调动内外部资源,开展了“微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应用探讨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工作成效。下面将简单谈一谈具体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一、为什么要建设和应用“微课程体系”

(一)培训工作存在瓶颈

1、培训内容有待优化

客服人员的能力体系归结起来主要包含两大知识模块,分别为“企业业务类知识”和“客户服务类知识”。其中因培训效果难以监控和跟进,“客户服务类知识”是客服人员培训工作的难点。“客户服务类知识”主要包括电话服务技巧、投诉处理技巧、电话营销技巧等。

针对“客户服务类知识”的培训,以往我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一是通过采购外部培训机构提供的行业相关客户服务类培训课程(以下简称“外聘课程”),一般为1~2天时间一期;另外是内部总结工作经验,开展相关知识的内部分享学习。这两种培训模式各有优劣。

外聘培训的优点一是内容具有行业普遍性,是行业共性规律的总结,可以开拓员工视野;二是外部讲师授课水平较高,可以较好地进行知识传授,学员满意度高。缺点一方面是在课程内容上很难较好地跟内部工作实际情况进行融合;另一方面是课题和课程内容创新、更新速度慢。近年来各门课程从标题到内容都大同小异,未有较多创新,未能及时、密切结合呼叫中心业务发展实际,难以满足中心员工培训需求;再者从外聘课程培训效果的角度看,每期1~2天的外聘课程不是全部内容都适合本中心的业务流程实际,而且由于缺乏较好的后续跟踪,难以很好地落实到实际工作应用中。内部经验学习/培训的优点是其内容来源于中心员工工作实际、实用性强且内容更新迅速、培训灵活度高(不受采购流程和讲师授课排期影响);缺点则是内容局限于中心内部工作情况,高度不足,还有就是内部讲师授课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授课效果。

基于两种培训模式的优劣,如果能将两者的优点进行融合,开发出适用的课程内容,将有利于培训效果的提升。

2、培训与业务运营之间存在矛盾

其一是培训安排与话务运营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由于话务繁忙,话务指标和排班等存在的压力,难以安排一线参加在岗培训,一般只能安排员工利用休息日时间参加1/2天的系统性素质提升培训;另一方面,因排班工时紧且常有忙时加班安排,客服人员普遍感觉压力大,休息日对于客服人员放松身心显得尤为重要,故不适宜占用客服人员太多休息日时间来安排培训。再者呼叫中心一线客服人员实施轮班工作制,且每年能用于一线客服人员的培训资源也是有限的,尤其是外部培训资源,故很难就某一共性课题实施客服人员的全面覆盖性培训。

其二是培训与业务工作脱节。培训与业务工作脱节方面的矛盾不仅仅是呼叫中心,也是很多行业HR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一直以来培训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后方支撑力量,其工作效果难以进行数据化的评估,得不到业务部门的重视;另一方面现代企业业务发展迅速,企业做培训的HR由于日常工作难以及时密切地接触业务发展信息,往往会出现培训计划落后于业务发展或者培训计划不适合业务发展需求的情况。如何实现与公司业务的衔接、做好业务发展支撑,一直以来都是HR苦苦思索探求的问题。

3、培训要求和员工学习意愿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公司服务工作指标日趋严峻,在人员编制基本固定的情况下需要加快培养一线员工服务工作技能、提升整体工作效能;另一方面,公司业务更新速度快、服务质量考核要求高,尤其是工作时间安排紧,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导致员工利用工余时间进行学习的意愿越来越低,这与公司发展的要求相矛盾,这一对矛盾也给培训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4、新生代员工的学习特点与传统培训模式之间的矛盾

一线客服人员团队逐渐以85、90后员工为主。据观察,新生代员工具有更加鲜明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的学习特点:思维活跃、新鲜感强,对“短、精、快”的学习方式更容易接受等。传统的1~2天的课堂培训模式也许并不那么适合他们,这也需要我们在培训模式上要与时俱进,进行合理创新。

(二)培训思路创新思考

基于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思考如何能够利用现有资源来突破培训工作瓶颈,在适应中心话务运营安排的情况下更好地开展一线客服人员的培训工作,从而能够真正帮助员工提升服务技能、助力公司业务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了建设和应用“微课程体系”的想法并付诸于行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本文所指的“微课程”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培训而言的,传统的课堂培训通常是大于等于1天时长的培训课程,而这种时长较长的培训其实不太适合呼叫中心的运营特点,尤其是资源紧张的呼叫中心。我们结合本中心的运营实际,根据客服人员岗位能力素质要求,重点针对客户服务类知识模块,思考构建涵盖各知识线条的内部课程体系,开发一系列1小时“微课程”,再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安排培训。

之所以把“微课程”的时长定义为“1小时”,原因一是因为本中心运营排班班表中安排了每周期一轮1小时的早课中班;二是“1小时”的时长相对合理,是课堂讲授中刚好能深入、详细讲完某个知识点的时间长度,同时也便于各话务班组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申请在班前班后时间进行学习。

二、“微课程体系”的建设流程

(一)构建“微课程体系”

结合移动电话客服人员的能力素质模型,我们梳理、建立了江门中心客服人员“微课程体系”模型,具体模型如下图所示。

(二)“微课程”开发流程

为了解决第一部分提到的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在2012年启动了“外聘培训内化研究项目工作”,拟通过专项工作的开展来突破一线培训工作瓶颈、研究适合的工作模式、沉淀“微课程”开发的常规工作流程,为“微课程体系”的建立、完善、持续应用奠定基础。项目工作过程——即“微课程”试点开发工作流程如下:

1、确定开发课题——课程开发方向确定

根据客服人员“微课程体系”模型进行年度培训需求调研,调查年度一线客服人员共性能力提升需求,并结合中心年度业务发展方向和各级管理者对一线客服人员的服务工作要求,综合确定年度排名前两位的能力提升需求点。2012年度调研分析结果显示该年度亟需提升的技能为:电话服务技巧和电话营销技巧。

2、采购外部课程——引进行业知识

根据调研分析结果提出课程采购需求并完成课程采购工作。2012年度针对客服人员两个核心能力提升需求点分别采购了《关键时刻的服务技巧》和《深度营销技巧提升》两门外聘课程,该环节实现了行业知识的引进。

3、组建项目团队——实现跨部门联合

项目团队成员涵盖来自本中心业务线条、质量管理线条、话务线条、人力资源线条的业务接口人、人力资源室推荐的相关专业线条内部讲师、还有参与该门课程学习的优秀一线客服人员代表等。项目团队成员分为两个工作小组,分别为专家小组和课程开发小组。该环节从人员配置上实现了各专业科室的融合,为解决培训内容的实时性和实用性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专家小组职责:全程参与课程学习、记录可内化的知识点和内容;参与课后课题内化研讨、业务流程优化讨论;参与课程验收相关工作。

课程开发小组:根据开发要求落实“微课程”开发工作,参与试讲验收,参与课程内化培训。

4、外聘课程内化研究——内外部知识融合,确定开发内容

项目团队成员参加外聘课程学习,课堂结合个人工作经验记录可内化的知识点。

课后召开课题研讨会,团队成员结合中心内部工作实际和课堂所学到的知识、理念,讨论建议内部优化的业务流程;确定具体需要进行内化的内容和知识点,需要内化开发的“微课程”个数、课程名称;确定课程开发的负责人并落实开发任务。

该环节重点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通过来自各专业科室、专业线条业务接口人的共同讨论,保证了“微课程”内容的“适用性”——适合内部工作需求;二是通过结合内部工作经验和外部行业知识的融合讨论,保证了“微课程”内容的“先进性”——既适应内部工作实际,又具有行业高度。

5、外聘课程内化开发——“微课程”开发

“微课程”开发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分别为:

第一步:课程初步开发。课程开发小组根据课程内化开发任务要求,落实“微课程”开发工作,初步完成“微课程”课程包的制作;

第二步:课程试讲、优化。项目组组织课程试讲并讨论优化的内容,后由讲师团队跟进完成课程内容优化工作。

第三步:课程验收。项目组组织课程验收,由课程开发小组讲师团队成员分别针对所负责开发的课程内容进行现场讲授,由项目团队专家小组成员担任评委,通过验收的课程最终由人力资源室进行归档,纳入中心“微课程体系”课程库。

2012年度,我们针对“电话服务技巧”提升主题,完成开发“基础电话服务技巧系列”MOT服务技巧主题共2门时长为1小时的“微课程”,分别为:《MOT服务技巧》和《MOT服务技巧深化提升》;针对“电话营销技巧”提升主题,完成开发“电话营销技巧系列”营销五部曲主题共5门时长为1小时的“微课程”,分别为《营销五部曲——抓开场》、《营销五部曲——客户类型分析》、《营销五部曲——挖需求》、《营销五部曲——谈方案》、《营销五部曲——促交易》。至此,我们完成了“微课程体系”中“基础电话服务技巧系列”和“电话营销技巧系列”两个主题知识的“微课程”开发工作。

三、初步应用成果及下一步计划

(一)“微课程”初步推广应用情况

1、成果验收:为验证课程开发成果并为后继中心“微课程体系”的推广应用积累经验,2012年第四季度针对年度开发的7门“微课程”,我们利用早课时间分别开展了一线全员覆盖性内化培训,平均授课满意度达96.9%,较总体内部培训平均满意度93.5%高出3.4个百分点。

2、调研反馈:年底开展的培训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97.9%的一线客服人员认为两个主题系列的早课培训对其岗位工作有帮助,这种新的培训工作模式更适合一线服务工作实际;97%的后台支撑岗员工认为中心这种新的培训工作模式更适合一线服务工作实际,并更有利于一线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总体支持率达97.7%,“微课程体系”的试搭建和应用工作几乎得到了中心全体员工的认可,说明这种培训模式是适合本中心实际工作需求的,适宜在今后继续推广应用。

3、成果推广:除获得中心内部同事的一致认可外,课程开发成果还获得了省公司和兄弟中心的认同,年度开发的《MOT服务技巧》微课程还通过了省公司组织的2012年度自主开发课程验收,纳入了广东移动内部课程体系,更有3位项目讲师团队成员获得了省公司“金讲台”授课认证,且《MOT服务技巧》课程还受邀前往其他兄弟中心进行送课,项目成果将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和传播。

(二)“微课程体系”建设和应用探讨工作给我们带来的收益

1、沉淀了一套有效的外聘课程内化开发的工作流程,为“微课程体系”的持续开发和完善奠定基础。

2、搭建了适合本中心一线客服人员培训工作实际的具有内部特色的“微”课程体系,补充和完善了内部培训管理体系。

3、培养了一批内部精英讲师,并为本中心内部讲师团队的持续建设和培养积累了经验。

4、较好地解决了一线培训工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培训瓶颈问题基本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5、体现了培训工作对中心业务发展的支撑作用,为日后进一步加强跨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和提升培训的业务支撑职能积累了经验,也增强了信心。

(三)后续计划

1、“微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深化

通过实践和研究探讨,我们认为具有多个独立知识点并具有紧密的前后逻辑关系的课程更适合开发成系列的“1小时”微课程,“客户服务类知识”模块的课程便具有该方面的特点,同一主题课程,我们可以根据其各个独立的知识点,结合内部工作经验案例,开发成多门独立的“1小时”微课程,而由于各知识点之间又具有前后连贯性,属于同一主题系列,所以又能自然合并起来成为一门半天到一天的主题课程。例如本中心开发的《电话营销技巧系列——营销五部曲》主题系列的5门微课程,既可以根据一线各班组的具体需求进行独立授课,也可以合并起来作为一门时长1天的营销全过程主题课程《营销五部曲》来进行授课,更可以通过安排5轮1小时早课时间,分开独立讲授5个知识点(5门微课程),从而同样完成了营销全过程的学习,而又不用占用员工的休息时间,培训工作明显更加灵活、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又不影响培训效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培训方和学习方的“双赢”。

后续我们将继续开发完善内部“微课程体系”,针对“客户服务类知识”模块完善开发各个知识线条的系列1小时微课程;针对“企业业务类知识”和“其他支撑类知识”,深入探讨其课程结构和知识特点,研究更加合适的微课程时长,如15分钟微课程、30分钟微课程、2~3小时准微课程等等,不断深化内部“微课程体系”的内涵,更好地开展一线客服人员的培训工作。

2、“微课程体系”的推广应用

搭建“系统选课平台”,实现内部“微课程”培训从“培训需求提出—>培训需求审核—>培训讲师分配—>培训实施情况归档”的电子流程管理,借助电子化培训管理工具推动“微课程体系”的推广应用,持续提升中心一线客服人员的整体服务工作水平,助力公司业务运营发展。

微课培训自我总结第4篇

关键词:微课程;基层央行;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0-0094-03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逐渐成为员工个人自学自训的有效手段和众多单位开展员工短期培训的有力平台。具体到人民银行基层行,微课程以其短平快的优势和特点,实现了对基层行传统培训方式的有力变革和有效补充,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空间。

微课程概述

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教授(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创的;在国内最早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综合分析国内外对微课程的定义,我们认为,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借鉴建构主义理念,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可以看作是“微型教学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

与传统课程相比,微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授课内容微型化。主要体现在时间“微”和含量“微”两个方面,即授课时间短,一般只有几分钟的长度,课程涉及内容简洁、精练。这一特点使得学习微课程不占据大块的时间,也不会带来学习强度上的压力,极大地减少了学习工具和学习场合的限制,将学习变得泛在化,创造了无所不在的微学习。②呈现形式多元化。微视频一般由“文字+画面+音乐”组成,为学习者营造了轻松、恬静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全方位调动学习者的视觉、听觉、想象等感官细胞,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③微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一般不从理论出发,而是基于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直接诉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④微课程具有显著的生发性。微课程促使授课者对现有的学习内容进行聚焦式深度挖掘,引导授课者由学习者转变为开发者、创造者,实现了从实践提升到理论、再从理论反馈到实践的螺旋式上升。

基层人民银行培训课程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培训课程是培训工作的灵魂和核心。为全面了解基层人民银行培训课程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以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调研。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培训课程建设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1~2个小时的常规课程多,短平快的微型课程少,基层行普遍反映工学矛盾比较突出,无法确保在按时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地参加系统的学习培训。②课程内容和学员受众普适性多,针对各级行特别是学员个人的差异性定制少,授课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③授课内容偏重于理论阐述、政策解读和形势分析,具体实务操作内容少,通过培训得到的学习提升反馈迟延,无法即时体现为对当前工作的推动提升,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④总行制作的远程课程多,分支行制作的课程少;授课师资上级专家学者多,身边业务骨干少;培训课程相对“高大上”,不论是课程内容还是师资都与基层行学员存在一定的距离感。⑤传统培训课程一般为集中脱产面授课程,一次性利用多,能够重复利用并逐级转训的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培训经费紧张,影响了培训的覆盖面和实际效果。

微课程开发在基层人民银行开发应用的实证分析

微课程具有学习过程泛在性、呈现方式多元性、内容突出实践性和教学相长生发性等特点,针对性地弥补了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培训课程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空间。具体到实践操作,针对基层人民银行开发微课程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坚持服务履职,研究确定课程制作需求

培训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培训需求的正确把握。基层行需要什么?基层行干部职工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只有找准需求,才能按需施教。因此,微课程开发必须坚持服务大局、按需立项,紧紧围绕履职研究确定需求。在培训需求确定方面,应注意摸准、摸实、摸透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并将三个维度的需求有机结合。考虑到微课程受众主要是基层人民银行,在实践操作中应注意做好“上下结合”:①坚持从下而上反映需求,可以组织地市中心支行在机关本级和县支行广泛征集科室、工作人员的需求,提出拟申报课程意向。②坚持从上而下调整需求,由上级行对征集的课程制作意向进行调整校对,确保培训需求准确真实地反映基层行的履职需要。

2.坚持问题导向和业务导向,科学确定授课内容

“问对问题是培训的开始”。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应坚持问题导向和业务导向。明确要求一个课程只有一个授课目标,只围绕一个主题,重点讲述具体工作中干部职工比较关注的某项业务操作、某个知识点、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等,确保从小处着眼,围绕一个具体问题,直观明了地讲清、讲透,确保培训内容的“有用性”,切实通过培训解决具体问题,用聚焦式的“微含量”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为确保授课内容的准确性、规范性,在课程制作后期,应通过逐级审批等环节,加强对授课内容的审核把关,确保微课程质量。

3.坚持互为人师,鼓励身边的业务骨干上讲台

让最合适的教师讲授最想听的内容,是师资选聘的原则。在师资的选择上,不应盲目追求专家学者、上级领导等外部师资,而应针对微课程的授课内容,综合考虑与学员层次的匹配度、培训目标和对授课内容的卷入度等因素,鼓励基层行一线员工、业务骨干走上讲台,从被动接受培训,转变为主动传授知识,通过切身感受讲解身边的问题,确保问题切入准确,讲解贴合实际。

4.坚持灵活便捷,合理选择微视频表现形式

在微课程的呈现形式上,应坚持以现有资源和现有能力为基础,既可以是相对传统的三分屏讲课式、静态PPT式、动态PPT式,也提倡观赏性更强的情景剧式、Flas等。具体应由各级行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确定制作方式。在课程时间上,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据统计,网上视频课程时长为5分钟时,大部分人能顺利完成。超过6分钟后,继续学习人数急剧下降,时长到10分钟时,完成率不足10%),力求达到用“微投入”“微时间”缓解工学矛盾、经费紧张和培训需求旺盛的矛盾。

5.坚持培训先行,做好课程制作示范带动和跟进辅导

微课程开发属于新生事物,什么是微课、怎么做微课,对于分支行而言是新概念、新挑战。首先应坚持培训先行,通过组织“微课及微课制作”等专题培训,向辖区培训工作人员系统讲解“微课是什么、微课怎么做”等内容。其次应坚持示范带动。上级行可组织录制如何制作微课程、微课程制作要点和程序使用等示范性微课程,帮助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掌握如何开发制作微课程,同时也可以推荐网络上相对比较成熟的微课程供学习借鉴。此外,还应加强辅导交流,及时跟进指导,定期组织专题交流学习沟通,及时掌握并解决微课程开发制作中的问题。

6.坚持学用结合,充分使用和推广微课程资源

微课程的生命在于学习应用,对于制作相对成熟的微课程,组织者应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加强推广使用:一是依托网络平台加强线上推广使用。例如,可依托分支行内联网开设专区进行展播,可借助微信平台定期课程上线预告,进行优秀课程推介,也可对特别优异的课程进行表彰激励并择优推荐总行,依托总行远程培训系统在全国进行展播。二是做好线下文章,引导基层行充分利用微课程资源开展宣传培训等。例如,可选取《如何在网上查询个人信用记录》等面向大众的普及型微课程在办事大厅循环展播,可选取《如何兑换残损人民币》等操作性较强的微课程对金融机构进行培训等,通过全方位宣传推介,尽可能实现培训资源利用最大化。

微课程开发对基层行培训工作的改进提升分析

1.有效丰富了基层行培训资源

以济南分行为例,截至目前,共在分行网站上线展播了58个微课,涉及31个专业。授课内容既包括公务礼仪、Excel常用功能使用等综合性知识,也包括金融服务、外汇管理、调查研究等专业性知识。既包括反洗钱风险评估“五步工作法”等特色做法经验介绍,也包括“普惠金融的乡村实践”等案例实践。既包括“coso内部控制框架简介”等普及型知识介绍,也包括“如何在网上查询个人信用记录”等具体业务操作。截至目前,微视频点击量已达5000次,为基层行干部职工提升履职能力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2.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由于培训需求摸得比较透、比较准,培训内容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培训微视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很多学员反映“学完微视频立马就能用上”,培训的有用性得到立竿见影的呈现,“培训就是工作本身,培训就是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的理念得到了有效落实。

3.有效缓解了工学矛盾

由于每个微视频都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不会过多占用日常工作时间,比较方便各级行和干部职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学习培训。同时,由于在分行内联网分别开通了微视频在线浏览和下载功能,干部职工既可以利用工余时间在本单位在线学习,也可以下载存储在家庭电脑、手机等媒介上进行离线学习。通过将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地点随意化,确保实现无时无处不在的学习。

4.发掘和培养锻炼了内部师资

微课程的开展,为一线员工和业务骨干提供了机会,不管是分行、中心支行的业务骨干,还是县支行的新员工,只要找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大家最关注的问题,都有机会走上讲台。通过主动梳理工作疑惑和问题,不断反思和总结工作,有效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实现了自我的“微成长”。同时,微课也为他们提供了在辖区内展示自我的舞台,不仅展示了业务技能、经验案例,还提升了其教学催化的能力,提高了授课和微视频编辑制作等技能,实现了从专业工作行家里手到内部培训师的角色转变,为基层行开展针对性培训培养、储备了优秀的内部师资。

参考文献:

[1]王新乙.微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J].基础教育课程,2013(12).

微课培训自我总结第5篇

 

一、互联网教育的进程及其优缺点分析

 

互联网由于其简便快捷且资源丰富的特点,应用在了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已经开始渗透到社会技能培训、学生的课外补习、大学生学习中,并且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

 

最近几年,从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国家对于互联网教育的重视,所以也就涌现出了许多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大学的综合教育中,学校也结合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在图书馆和学校相关的资源搜索引擎中处处都可以发现互联网教育的影子。在社会的各类培训中,网络教育也越来越成为非统招教学的主流之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络教育,而“微课”教学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进入课堂。

 

(一)缺点

 

在目前微课的发展历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微课的推广和实践。本文认为主要问题有:微课的某些部门的组织管理能力还是有缺陷,很少有老师能接受微课,还处于比较排斥的态度,因此,能做微课的老师就少之又少了,从根本上说,微课现在的设备还是比较落后,技术处理手段处理比较单一。另外,微课教学虽然效果显著,但是在高校中还未组织相关的活动,微课得不到推广,一味的只靠宣传,所以多数人还是持观望态度。

 

(二)优势

 

微课虽然时间较短,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合理有效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随意性较强的微课教学,甚至会取得与其理念相反的结果。相对于传统教学,不同学习阶段的微课应应对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诸如同一个教学知识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应该有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对症下药,这样才符合微课理念的基本要求。比如:在此背景下,农家乐的技能培训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种植植物、不同的农家乐风格、不同的地区差别、不同的消费人群等等,分别进行不同的微课制作,改变传统教学笼统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具有针对性。

 

本文重点讲述的农家乐微课教学,由于农家乐属于企业类型的技能培训,所以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学习者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并没有多的时间去实地学习,所以这就是用微课来对于农家乐技能培训所具有的巨大市场空间,克服了时间和工作的限制,有效的进行农家乐的技能培训。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教学及作用

 

(一)从2009开始,微博由于其传播范围较广,认知度较高的特点,迅速在全国掀开了一股微时代的热潮。随之,微课也就逐渐诞生了。简单来说:微课是指在传统教学的主要内容的背景下,使用多媒体技术对知识点进行视频制作,然后由老师对于视频在互联网上进行讲述,且视频时间较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微课就是以视频为主要传播手段,然后在实际课堂中将老师讲述的内容,尤其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所做的阐述的过程,另外,还包括课前预习、上课期间的思考、课后的联系和反思,在利用互联网的时候,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微课逐渐成为一种既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又在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的主流教学方式。

 

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教学与传统的教学进行的主要环节基本相似:课前预习导引、结合课堂实例进行巩固,但是针对性较强,对于时间的局限几乎没有,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时间来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微课教学的主要类别有:讲述课、实践与理论结合类。对于农家乐的技能培训,前期是对于投资的风险以及收入等方面的理论阐述,后期就是微课制作者将农家乐实际的运行进行讲述,这样就需要进行实践,制作者必须进行与实例的分析来得出结论,三五分钟的视频将重点讲述出来,然后让学习者迅速的将获得的运营经验装进自己的脑子里,在自己的农家乐建设中应用中去。

 

(二)本文认为基于互联网的微课教学主要具有以下作用,具体到农家乐的培训中,主要分三个方面:一个是对于学习者本身的;一个是对于授课教师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对于我国目前教育的改革的实践意义。

 

1、对于学习者本身的意义:在实施微课教学的过程中,自己可以合理的去控制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合理的调配时间,达到最好的学习的效果;可以查漏补缺,针对自己农家乐建设的强弱项,进行针对性训练;学习过程中,还可以不断的去利用互联网资源,去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最关键一点是,上课内容可以被永久保存,可以做好实时的温习。在微课农家乐的技能培训中,在农家乐人员遇到时间困难的时候,可以实时的去向微课平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合理的建议。

 

2、对于授课老师来说:实施微课对于老师在选取课题的范围上、在设计内容的新颖程度上、讲解能力和总结课堂效果的能力上、在拓展老师的知识面上、都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发展。而且,在实际的微课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锻炼使用互联网分享资源的能力。在农家乐的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农家乐的人员交流农家乐培训理论与实际结合相关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3、对于目前我国的教育技能培训形式的发展来说:现在的微课是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挑战,以前即使是有视频,但是也是时间过于长,重点不够突出,容易使得学习者产生疲惫,长期以往,学习者将不再有学习的兴趣。现在有了微课的平台,又有互联网作为有力的后盾,可以通过集中传播然后资源共享的方式,向广大的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区域网,实现平台交流应用的目的。其中,农家乐的技术培训的微课教学实践也是为未来的技能培训打开一扇门,对于未来的技能培训有很强是借鉴意义。

 

总之,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教师和教育本身而言,微课无疑都是一次教育的改革,并且在目前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种自主学习模式,提供了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促成了学习者学习和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在教育上,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基于互联网教育下微课教学在农家乐技能服务培训的应用与研究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奔走旅游,农家乐也成为了人们放松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各地农家乐的基本条件不同,在农家乐的环境和安全等各方面技能还是存在欠缺。根据微课现在取得的良好效果,所以现在许多人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使用微课教学。而鉴于农家乐的从业人员时间有限、文化层次低、年龄层次参差不齐以及农家乐的经济实力问题,用微课教学这新型的教育方式来来学习可以大大的增加经济效益获取更多的技能知识,下面本文就利用微课教学这新型的教育方式来讲述农家乐技能培训的相关问题。

 

(一)微课在农家乐技能服务培训中的好处。

 

微课在农家乐服务技能培训过程中可以说是大有裨益,不仅对员工、讲师有着高效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整个农家乐的发展都是锦上添花,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促进员工有效自主的学习

 

微课一般都是靠短小的视频讲解课程,对于农家乐的培训员工来说,他们不是学生,达不到学生那样一节课集中精力听讲的效果,因此只能靠课堂上精彩的讲说来吸引他们。而微课恰恰就抓住了这一点,在课堂上采用微课的形式可以有效的吸引听课人的注意力,视频短小有趣,可以促进员工主动听课,自助的学习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微课还可以根据农家乐从业人员的需求和时间安排,可以进行线下线上循环学习,这样不仅促进学习还可以节约了资金。

 

2、促进讲师的专业技能的发展

 

在微课的题材选取上,都是经过讲师悉心的挑选,试想,如果讲师没有相当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能不能够制作出具有高水平的技能培训视频呢?答案可想而知。因此,微课在农家乐服务技能培训课程上的另一点优势就是可以促进教师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教导自己的学员。

 

(二)微课可以针对农家乐培训的需求进行教学。

 

在微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在了解视频的制作方式后,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来说,内容的规划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农家乐是另一种的旅游生活,主要是为了吸引消费人群,那么在内容的设计上,主要是以生活中的实例为背景,主要去讲述气氛的营造,这样才有稳定的客源,稳定的利益空间。规划内容方面,涉及农家乐风格的装修思想的培养、主题内容的确定、农家乐收入与投资的关系、收费与收入计算、消费人群的安全问题等内容,这样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学习。

 

既然是以互联网为背景下的微课教学,而且实践又是最好的检测微课教学效果的方式,那么本文认为去建立一个农家乐技能学习者交流的微课平台,然后,众多的农家乐投资人可以交流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总结的经验,这样也不失为另一种的微课教学,也将微课的学习理念进行了拓展。

 

(三)微课有利于在农家乐的技能培训过程中,微课还可以大胆的去创新,将实践和微课教学进行结合,在农家乐的技能培训中,由于涉及范围比较广,必须处理好利益与投资与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微课教学中,尽量去农家乐实际场地,结合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讲述,也使学习者更容易去接受,获得良好效果。

 

由于学习者在安全专业技术方面有欠缺,所以在农家乐的微课教学中,要重点去讲述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学习者最想了解的方面,在收费方面,要进行合理的控制,毕竟,当今微课还处于发展阶段,这样的手段也有利于农家乐微课的推广。

 

总之,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微课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虽然面临一些困难,但是由于其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新颖,以及实用性和普遍性,未来如果能在管理和教师的培养的方面进行合理化改进,那么微课终将成为社会技能培训的主流方式,在农家乐的技能培训中,微课内容务必要注重理论的实用性,重点突出且言简意赅,为未来基于互联网下,微课的其他技能培训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微课培训自我总结第6篇

一、互联网教育的进程及其优缺点分析

互联网由于其简便快捷且资源丰富的特点,应用在了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已经开始渗透到社会技能培训、学生的课外补习、大学生学习中,并且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

最近几年,从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国家对于互联网教育的重视,所以也就涌现出了许多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大学的综合教育中,学校也结合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在图书馆和学校相关的资源搜索引擎中处处都可以发现互联网教育的影子。在社会的各类培训中,网络教育也越来越成为非统招教学的主流之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络教育,而“微课”教学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进入课堂。

(一)缺点

在目前微课的发展历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微课的推广和实践。本文认为主要问题有:微课的某些部门的组织管理能力还是有缺陷,很少有老师能接受微课,还处于比较排斥的态度,因此,能做微课的老师就少之又少了,从根本上说,微课现在的设备还是比较落后,技术处理手段处理比较单一。另外,微课教学虽然效果显著,但是在高校中还未组织相关的活动,微课得不到推广,一味的只靠宣传,所以多数人还是持观望态度。

(二)优势

微课虽然时间较短,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合理有效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随意性较强的微课教学,甚至会取得与其理念相反的结果。相对于传统教学,不同学习阶段的微课应应对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诸如同一个教学知识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应该有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对症下药,这样才符合微课理念的基本要求。比如:在此背景下,农家乐的技能培训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种植植物、不同的农家乐风格、不同的地区差别、不同的消费人群等等,分别进行不同的微课制作,改变传统教学笼统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具有针对性。

本文重点讲述的农家乐微课教学,由于农家乐属于企业类型的技能培训,所以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学习者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并没有多的时间去实地学习,所以这就是用微课来对于农家乐技能培训所具有的巨大市场空间,克服了时间和工作的限制,有效的进行农家乐的技能培训。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教学及作用

(一)从2009开始,微博由于其传播范围较广,认知度较高的特点,迅速在全国掀开了一股微时代的热潮。随之,微课也就逐渐诞生了。简单来说:微课是指在传统教学的主要内容的背景下,使用多媒体技术对知识点进行视频制作,然后由老师对于视频在互联网上进行讲述,且视频时间较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微课就是以视频为主要传播手段,然后在实际课堂中将老师讲述的内容,尤其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所做的阐述的过程,另外,还包括课前预习、上课期间的思考、课后的联系和反思,在利用互联网的时候,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微课逐渐成为一种既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又在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的主流教学方式。

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教学与传统的教学进行的主要环节基本相似:课前预习导引、结合课堂实例进行巩固,但是针对性较强,对于时间的局限几乎没有,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时间来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微课教学的主要类别有:讲述课、实践与理论结合类。对于农家乐的技能培训,前期是对于投资的风险以及收入等方面的理论阐述,后期就是微课制作者将农家乐实际的运行进行讲述,这样就需要进行实践,制作者必须进行与实例的分析来得出结论,三五分钟的视频将重点讲述出来,然后让学习者迅速的将获得的运营经验装进自己的脑子里,在自己的农家乐建设中应用中去。

(二)本文认为基于互联网的微课教学主要具有以下作用,具体到农家乐的培训中,主要分三个方面:一个是对于学习者本身的;一个是对于授课教师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对于我国目前教育的改革的实践意义。

1、对于学习者本身的意义:在实施微课教学的过程中,自己可以合理的去控制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合理的调配时间,达到最好的学习的效果;可以查漏补缺,针对自己农家乐建设的强弱项,进行针对性训练;学习过程中,还可以不断的去利用互联网资源,去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最关键一点是,上课内容可以被永久保存,可以做好实时的温习。在微课农家乐的技能培训中,在农家乐人员遇到时间困难的时候,可以实时的去向微课平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合理的建议。

2、对于授课老师来说:实施微课对于老师在选取课题的范围上、在设计内容的新颖程度上、讲解能力和总结课堂效果的能力上、在拓展老师的知识面上、都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发展。而且,在实际的微课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锻炼使用互联网分享资源的能力。在农家乐的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农家乐的人员交流农家乐培训理论与实际结合相关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3、对于目前我国的教育技能培训形式的发展来说:现在的微课是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挑战,以前即使是有视频,但是也是时间过于长,重点不够突出,容易使得学习者产生疲惫,长期以往,学习者将不再有学习的兴趣。现在有了微课的平台,又有互联网作为有力的后盾,可以通过集中传播然后资源共享的方式,向广大的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区域网,实现平台交流应用的目的。其中,农家乐的技术培训的微课教学实践也是为未来的技能培训打开一扇门,对于未来的技能培训有很强是借鉴意义。

总之,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教师和教育本身而言,微课无疑都是一次教育的改革,并且在目前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种自主学习模式,提供了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促成了学习者学习和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在教育上,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基于互联网教育下微课教学在农家乐技能服务培训的应用与研究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奔走旅游,农家乐也成为了人们放松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各地农家乐的基本条件不同,在农家乐的环境和安全等各方面技能还是存在欠缺。根据微课现在取得的良好效果,所以现在许多人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使用微课教学。而鉴于农家乐的从业人员时间有限、文化层次低、年龄层次参差不齐以及农家乐的经济实力问题,用微课教学这新型的教育方式来来学习可以大大的增加经济效益获取更多的技能知识,下面本文就利用微课教学这新型的教育方式来讲述农家乐技能培训的相关问题。

(一)微课在农家乐技能服务培训中的好处。

微课在农家乐服务技能培训过程中可以说是大有裨益,不仅对员工、讲师有着高效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整个农家乐的发展都是锦上添花,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促进员工有效自主的学习

微课一般都是靠短小的视频讲解课程,对于农家乐的培训员工来说,他们不是学生,达不到学生那样一节课集中精力听讲的效果,因此只能靠课堂上精彩的讲说来吸引他们。而微课恰恰就抓住了这一点,在课堂上采用微课的形式可以有效的吸引听课人的注意力,视频短小有趣,可以促进员工主动听课,自助的学习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微课还可以根据农家乐从业人员的需求和时间安排,可以进行线下线上循环学习,这样不仅促进学习还可以节约了资金。

2、促进讲师的专业技能的发展

在微课的题材选取上,都是经过讲师悉心的挑选,试想,如果讲师没有相当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能不能够制作出具有高水平的技能培训视频呢?答案可想而知。因此,微课在农家乐服务技能培训课程上的另一点优势就是可以促进教师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教导自己的学员。

(二)微课可以针对农家乐培训的需求进行教学。

在微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在了解视频的制作方式后,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来说,内容的规划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农家乐是另一种的旅游生活,主要是为了吸引消费人群,那么在内容的设计上,主要是以生活中的实例为背景,主要去讲述气氛的营造,这样才有稳定的客源,稳定的利益空间。规划内容方面,涉及农家乐风格的装修思想的培养、主题内容的确定、农家乐收入与投资的关系、收费与收入计算、消费人群的安全问题等内容,这样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学习。

既然是以互联网为背景下的微课教学,而且实践又是最好的检测微课教学效果的方式,那么本文认为去建立一个农家乐技能学习者交流的微课平台,然后,众多的农家乐投资人可以交流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总结的经验,这样也不失为另一种的微课教学,也将微课的学习理念进行了拓展。

(三)微课有利于在农家乐的技能培训过程中,微课还可以大胆的去创新,将实践和微课教学进行结合,在农家乐的技能培训中,由于涉及范围比较广,必须处理好利益与投资与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微课教学中,尽量去农家乐实际场地,结合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讲述,也使学习者更容易去接受,获得良好效果。

由于学习者在安全专业技术方面有欠缺,所以在农家乐的微课教学中,要重点去讲述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学习者最想了解的方面,在收费方面,要进行合理的控制,毕竟,当今微课还处于发展阶段,这样的手段也有利于农家乐微课的推广。

微课培训自我总结第7篇

1.1培训制度不健全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教师培训制度普遍不健全、不完善,培训计划经常变动,“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两种现象同时并存。作为真正培训主角的教师也处在被动的局面,在时间、地点、费用等培训的关键问题上不能很大程度的自主,使教师对学校的培训政策、培训计划信心不足,对培训活动失去兴趣,甚至漠不关心。

1.2培训形式单一

多数学校的师资培训还停留在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上,培训方式主要为教研室活动、同行之间相互听课、督导听课等,这些活动由于缺乏较好的操作性与规范性,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甚至名存实亡。这些都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1.3缺乏有效的考核和评价

不能对教师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挫伤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微格教学在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2.1微格教学的准备

2.1.1微格教学原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2.1.2制定微格教学计划。微格教学区别于传统集中培训的地方,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具体单一的技能,并逐项进行训练,必要时对某一单项技能进行多次反复强化训练,当每种技能都掌握后,再进行整体练习,最后形成综合的技能,这是一项具大的工程。因此需要制定微格教学计划,有目的、有规则地进行培训。

2.1.3确定技能培训内容,制订技能评价标准。

2.2微格教学的实施

2.2.1布置教学场所,必须具备摄像机、三角架、电视机(电脑或多媒体)等基本设备。

2.2.2将受训教师分组,每个小组5~10人。

2.2.3确定训练技能,编写教案。

2.2.4提供示范。指导教师先展示技能评价标准,然后播放一段生动形象、规范有趣的教学示范录像片,在播放录像的同时,指导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示范录像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2.2.5微型课堂实践。10分钟左右。一名受训教师讲课,其他教师听课,主持人录像、计时、时间一到马上结束(无论是否讲完)。2.2.6重放录像,自我分析,讨论评价。所有教师一起观看录像,观看完毕后,先由受训教师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剖析,说出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指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再由指导教师引导其他教师对受训教师讲课的表现做出平等、客观、公正的评价,先提肯定意见,再提中肯的建设性意见,指导教师做好记录,然后进行总结或作精辟点评并记录,最后将记录交给受训教师保存。

2.2.7根据反馈记录修改教案,重新进行微型课堂实践,重新评价,如此循环,直至掌握所培训的教学技能。

2.2.8其他教师轮流接受训练。

3结果

目前我校成立了师资培训专门机构,初步建立了一支培训队伍,制订了较完善的微格教学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评价标准,对我校专、兼职教师进行了初期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1)90.4%的教师认为培训形式很好,尤其是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医疗工作本身就繁忙,还要不断地更新新业务新技术和进行科学研究,压力越来越大,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传统的集中培训。而采用微格教学的形式培训,培训场所随机,培训时间灵活,可根据自己的工作空隙时间或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工作地点安排培训,能够保证自己在兼顾临床工作的同时顺利完成培训。

(2)80.3%的教师认为培训一针见血,能深刻认识自己的缺点,并决心改正。以往督导办老师听课提出的意见,自己没有直观的感受,因而很难予以充分重视,即使重视了也没有机会立即改正。而采用微格教学培训,自己身上的优势与劣势能通过录像亲眼目睹,印象深刻,从而决心改正,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3)94.6%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很适用,涉及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项技能。

(4)76.7%的教师认为培训成效显著。费时不是太多,但实践机会多,能进行再循环练习,不断改进,确确实实提高了教学技能。

(5)88.9%的教师认为在教学技能提高的同时体会到了教学的乐趣,并使教育理论知识得到了更新。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的授课艺术发生了变化,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总体满意度,78%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16%的学生认为“满意”,6%的学生认为“一般”。

4讨论

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D.Allen和他的同事A.Eve在1963年提出,是一种以教育学理论为基础,以现代视听技术(如录像等)为手段,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培训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它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单一的技能,对每一技能提出训练目标,并逐项进行训练,必要时甚至对某一单项技能进行多次反复强化训练,当每种技能都掌握后,再进行整体练习,最后形成综合技能。通常将参加培训的教师分成若干小组,对每组每一教师轮流进行培训。培训时,受训教师进行10分钟左右的“微格教学”,用摄像机将实况当场摄录下来,随后小组成员一起反复观看录像,观看完毕后,先由受训教师做出自我评价,再由指导教师引导其他教师作出客观、公正的讨论和评议。这样,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的训练就变得可被观察、分析和评价,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也可进行选择性的模拟。微格教学在教学技能培训中具有很大优势:

(1)理论联系实际。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使教育教学理论得到具体地贯彻和实现。

(2)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微格教学把一堂课的各教学环节和各种技能分别独立进行训练,每次只训练1~2种技能,便于受训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并通过反复训练、反馈与讨论,更容易完成训练任务。

(3)多层次反馈系统、及时准确。微格教学利用录像真实而准确地记录了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一结束便可立即回放教学录像,受训教师作为“第三者”参与反馈(这是别人的评价不可比拟的,受训教师跳出当事人范围亲自观察自己的讲课,直接看清自己讲课中存在的问题,因而印象深刻,易于改正),并与同组其他教师和指导教师一起讨论作出评价,反馈全面客观。

(4)实践性强,缩短教师成长时间。进入再循环练习时,扬长避短,激浊扬清,反复实践,直至达标,使受训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