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01 16:32:13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第1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科学地分析教学视频数据,首先要建立其数据模型。视频数据由于其本身的综合性(包含声、视内容及高级语义内容)、结构的复杂性(非格式化)及具有时空多维结构,目前没有一个经典完善的数据模型理论可以借用,研究者只能从不同的方向对数据模型进行探讨,所建立的模型只反映或强调视频数据某一类特征,其应用也侧重于某个领域。

根据一般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可以将视频教学节目分为四个内容结构层次:视频流文件、场景片段、镜头和帧。

1、视频流文件——是数字化视频固有的结构层次,既一个原有的物理上存在的教学节目,也可以是一个若干节目片段重新组合而成的新的虚拟的教学节目,比如一套BBC拍摄的关于哺乳动物的电视教学片,有昆虫猎人、植物猎人、凿工、食肉兽、重回水里去、树上的生活、爬树好手等各自独立的一集节目,可以称之为一个视频流节目,而根据教学主题“哺乳动物的捕食方法”而组织的各集节目中捕食片段的重新组合而成的新的节目——“哺乳动物的捕食比较”也可以称为视频流文件。

2、场景片段——场景则是一组时空相关的镜头集,在内容上讲述一个完整的语义根据特征和需要自主定义。比如食肉兽一集可以分为猫科和犬科两大类,猫科又可有分狮子、老虎、猎豹狐狸、狗等每个属种的片段就可以定义为一个场景。

3、镜头——表示一段时间和空间内的连续动作,一个摄像机开和关的之间画面。一个狐狸捕食毒蛇的画面就成为镜头。

4、帧——是一幅视频画面,可以抽取出来表示一个文件、场景或者镜头的含义。

这样,场景和片段形成视频内容结构的中间层次,把整个视频流在不同层次上分段,不同层次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视频所包含的信息,这样就形成了视频流的多层抽象。因此校同网络视频教学系统可以建立如图1数据模型:

长方形表示实体,实体可以是个视频文件,也可以是视频文件的一个片段,一个场景甚至一个镜头,每一个实体都有其自己属性,每个视频文件、片段、场景、镜头都可以有其自己不同的属性,可以进行文本描述,用于关键词的检索。

菱形表示实体与实体间的构建关系,数据源通过编码转换变为一段视频流,根据内容可以分解为场景、镜头和片段,这个过程称之为解构;而不同片段(场景、镜头)又可以通过组合改变原视频流输出的逻辑次序,成为一个新的视频流,然后可以将其编码保存成为一个新的数据文件(媒体的数据源)存储或者输出给终端用户,这个过程称之为建构。

教学中一般涉及的节目类型有故事片、新闻节目、体育节目、历史资料片、科教片、示范教学片。晚会典礼等。对于每类视频节目都针对其不同的视频目的、视频内容、视频生成和视频用途逐一分析,建立典型意义下的应用策略,其中视频生成提供了有关该对象的语法结构及视听特性。它主要包括脚本控制,摄影控制、合成控制和信道控制等。考虑一般教学节目以视频内容分析为主要用途,本系统重点针对视频内容的属性设置进行研究,拟采用自定义扩充属性的开发思路。以典型的教学运用为例,在故事片中终端用户为一般师生时,主要查找片名、主演、导演等信息,而终端用户为新闻传播的专业教师和同学时,则需要查找更细节的信息,如演员感情细节的镜头、摄影推拉的镜头、某种切换效果的镜头等,因此其数据的扩展属性应设置为运动技巧、景别、角度等摄影控制技巧等摄影特性;在新闻节目中,一般的浏览者查询关于某些国际会议的报道和某个水利工程的竣工的消息,而新闻专业的同学往往利用现场资料进行新的新闻制作,比如制作新当选的国家领导人就可能要利用其他有关方面(关于个人生活、爱好等),因此数据的扩展属性的可以根据新闻的5W要素设置,分时间、地点、人物、性质和效果等;体育教学节目具有较强的结构性,一般观众查询比赛的有关时间、地点、对象及胜负的信息,而学科教师则需要为了训练目的查找诸如进球、传球、头球等专门技能的信息,分析比赛策略,因此数据扩展属性按照体育技术和战术来划分;科教节目往往注重分析一套标准的程序与动作规范。其查询方式应该针对学科细节进行定义,比如动物学资料,可以划分捕食、生育、迁徙等扩展属性。

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应用了XML的技术,从而使元数据的增添变得十分灵活。在没有应用XML的系统中元数据一旦被定义就很难再做修改,工作人员应用系统提供的定义视频属性这一功能,可以随时增加任何一项新的属性即新的元数据,如果对系统中定义的元数据不满意或希望增加新条目,可以完全由操作人员自己完成修改工作,当标引端调用这一类型的元数据时。系统将生成新的标引窗口,并且在索引端会提供新的索引条目,从而使元数据的维护成为可能。

二、高校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1媒体上载模块

高、低两路码率的数字化采集、引入媒体上载模块的主要完成将视音频等媒体资料数字化存储。视音频等媒体资料经媒体上载系统所形成的素材按照质量需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支持低码流服务,主要用于浏览和检索:第二类是用于节目制作再利用,要求比较高的码率以保证制作质量。存储介质可选择磁盘阵列,再辅之以DVD记录光盘进行存储,随着数据量的递增可扩展到光盘库进行存储管理。视音频资料的上载有两种情况,已经数字化的视音频文件,系统直接将它们分类存储,其它模拟视音频资料需要经过数字化上载后再存储。上载系统采用高端视音频采集卡,实现了高、低两路质量码率的同步采集生成。

2媒体内容管理模块

用户要从海量存储的数据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数据,而且要简便、快速、准确定位到所需的内容,就不能采用直接查看内容的方法,而必须采取先对存储的内容进行编制索引来描述其与内容的关联关系及内容存放位置等。标引方法可采用对整个素材进行描述,也可采用对某个素材片段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第2篇

1.1共同的管理基础———信息管理

高校数字资产同时具备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含义。从本质上看,高校数字资产就是高校数字信息资源的资产化。也就是说,对高校数字资产的管理过程实际上是实现高校信息资源向数字资产转化的过程。因此,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开发、规划、控制、集成和利用的信息管理过程是高校数字资产管理的基础。信息管理的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历了以印刷型文献为管理对象的文献管理时期、以管理信息系统为象征的技术管理时期、以信息资源为对象的信息资源管理时期和以知识创新为出发点的知识管理时期。信息管理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管理,而知识管理综合了信息管理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说知识管理是对信息管理的升华与发展,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

1.2管理的客体都聚焦于有价值的智力资产

高校数字资产是数字信息和其知识产权的组合。高校数字资产以教学和研究内容为主体,其中蕴含的文字、图像和符号等内容是高校成员智慧和知识的具体体现。这些数字信息资源之所以被称为资产,不仅因为它们的所有权归属于高校和其成员,或能够被其控制,而且高校数字资产能够给相关主体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即具有价值。尽管由于高等教育的性质和规律,决定了高校的资产一般不以赢利为目的,并且不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活动,因此高校的数字资产并不一定像会计学中资产定义的那样产生直接的经济利益,但是它同其他的有形资产一样能够产生价值。这种间接性的经济利益并不影响高校信息资源作为资产的本质属性。高校数字资产的价值实现主要通过用户使用数字资产所得到收益。例如可用它来支持高校的管理控制和科学决策;高校师生通过使用数字资产得到知识的增加等。认为知识是一种有价值的智力资产,这并不新鲜。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出知识具有价值。但是由于创造知识所需要付出的努力与它们所产生的服务的价值之间没有一一对应关系,因此,知识的价值限度并不明确。但在信息经济飞速发展的推动下,知识资产本身已经被当作经济产品,例如能够带来收益的智力资产或业务活动产品如版权、知识产权或专利。

1.3管理的实施都对信息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由于数字资产是以二进制格式存储、人们有权使用的任何文本或媒体条目[4],是存储在电子计算机中,并能通过网络传播的文字、图像、声音、色彩等事物的概括性描述和表达[5]。因此,只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充分地对高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才能为高校信息资源的向数字资产的转化创造条件。高校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过程、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构建、数字资产的传播与共享都对信息技术有较高的要求。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是密切相关的,虽然知识管理不是一项技术活动,或者不只是能通过信息技术解决,但是知识管理的实施通常是以机构拥有的信息基础设施为前提。知识循环的各个环节———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交流和共享以及知识使用和创新中涉及的数据挖掘、智能、知识库、知识地图等技术使得个人和团体的知识能够被提取和结构化,进而被高校中其他成员甚至是外部人员应用。

2高校数字资产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差异性

2.1管理的目的不同

高校数字资产管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高校信息化进程中产生了大量分散的校园数字资源亟待有序的管理。高校作为知识密集型机构,所产生的信息资源是高校教学、科研等活动成果的重要载体,一旦转化为数字资产,其作用和价值将会更加突出。通过数字资产管理这一管理活动,一方面能够建立一个统一的存储平台将这些数字资产集中的组织并管理;另一方面,能够为高校科研成果等智力资产的共享创造良好的条件,具有提高学校声望,促进成果传播等一系列优势,进而实现数字资产的增值。知识管理是基于“知识具有价值,知识能够创造价值”的认识而产生,目的是为了通过对知识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个人或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6],即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推动创新。这里说的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高校及其成员想把一种好的想法变成其教学或科研成果产出,新的知识就产生了,通过对这些知识进一步研究开发从而产出更多的知识。这一过程就是知识创新。知识管理就是要加强知识的流动和共享,为高校的知识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

2.2管理的范围不同

高校数字资产按照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来划分,可分为信息、知识、数据、文件、档案等类型,其中知识资产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按照文献类型划分,可将高校数字资产分为电子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文件、工作文档、演示文稿、设计图纸、预印本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数字资产是由文字、图形、符号等方式表达的文献,这些文献记录的是对显性知识的记录。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而且还包括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也就是说,知识管理还包括对存在于人脑中的,未能用文字、图形、符号等方式表达的隐性知识的管理。对于高校这个特定的组织来说,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利用的管理,还包括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他们是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同时也是知识的使用者和创新者。知识存在于人脑中,知识通过人的工作得以体现。

2.3解决方案的不同

由于高校数字资产通常以数字信息的形式体现,因此,数字资产管理的解决方案通常是以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形式呈现。按照开源程度可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分为两大阵营:商业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和开源软件。商业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有:AssetBank、CorporateGraphics、TheDigitalAssetLab、FilmFlip、WebDAMSolutions等。开源软件有:①基于网络的开源软件,例如Activae、EnterMedia;②企业内容管理系统中具有数字资产管理模块的软件,例如Alfresco、Cynapse、Nux-eoDAM;③面向保存的数字资产管理软件,例如Concerto、DSpace、FedoraCommons。目前,大部分国外高校数字资产管理使用的系统是开源软件,是对机构知识库及其服务的扩展,也有少数的高校采用商业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的解决方案包括管理显性知识的知识管理系统和管理隐性知识的实践社区。知识管理系统本质上是一个软件的框架,其中蕴含着从知识获取到知识创新的整个过程,包含存储显性知识的知识库,对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挖掘的知识地图等。实践社区最早是由布朗和杜规德对施乐公司的知识管理所提出的,专指企业成员间的非正式工作群体,充分利用这些社区去激发人们共享知识的热情、降低知识的难度,从而最终促进知识管理价值的体系。除了施乐公司之外,许多跨国组织机构,如世界银行、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均采取实践社区的组织形式,成功地实现了组织战略、提高员工专业技能、解决难题、迅速传播最佳实践、开创组织新业务,并在帮助公司招聘和留住人才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7]。实践社区在于为隐性知识显性化建立一个环境,降低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难度。同知识地图、知识库等信息技术相比,实践社区能够更有效的把人、知识以及过程三个要素结合起来,通过人们之间的交流、问答、碰撞,人们更容易整理自己的思路、激发创新、从而能够整理自己的想法,产生出有价值的内容。因此,由实践社区产生的内容也是知识库内容的一个重要来源,同时也可以建立机构的专业地图和人物黄页等知识库的基础功能。

3高校数字资产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关系

3.1高校数字资产对知识管理的促进作用

3.1.1高校数字资产管理有助于知识的积累、传播和交流知识资产是高校数字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数字资产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高校数字资产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服务。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校数字资产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只有通过一个统一的存储平台,才能将这些数字资产集中的组织并管理。另一方面,只有实现数字资产的共享才能为数字资产的再利用创造条件。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为高校的知识交流提供了平台。为了避免数字资产提交和录入的过程中出现的信息重复问题,高校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通常需要实现与高校其他部门和管理活动系统的信息交互,如科研管理系统,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位论文系统、档案系统等。系统之间信息的交互与共享摆脱了时空的限制和高校各部门之间的隔阂。同时,论坛、电子邮件等网络交流手段使高校机构和成员间的知识探讨和交流成为可能。数字资产的共享不仅有利于高校成员共享教学科研中产生的知识成果,同时数字资产在高校之间以及互联网的共享还有助于展示高校科研水平,提高学校声望,促进成果传播等一系列的优势。3.1.2高校数字资产管理有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校信息资源和知识共享的一个棘手问题,因信息传播政策和机制的不完善引起的版权纠纷屡见不鲜。高校数字资产同时具备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含义。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数字资产的内容和其所有权的归属组合表现为一种资产。因此数字资产表现为数字化形式存在的内容及其知识产权的组合,其资产性质由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来体现。因此,知识产权管理是数字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区别于数字资源管理的一个主要特征。在高校数字资产管理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知识产权管理的经验和技术。通过电子签名技术、电子认证技术、数字水印技术等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可以控制数字资产的访问及其使用。同时,一些较为成熟的期刊版权管理措施,也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例如,美国HathiTrus项目[8]采取了严格的版权管理措施,建立了专门的期刊版权数据库。同样,SHERPA/RoMEO项目[9]是英国联合资讯系统委员会(JISC)为了解决机构知识库自存储的版权问题所成立的项目,该项目供期刊论文的作者查询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出版商的版权转让协议的相关信息。我国台湾地区国立清华大学也在其机构典藏库的基础上建立了学术期刊出版社著作权查询系统[10]。

3.2高校知识管理对数字资产管理的作用

3.2.1高校知识管理可以为数字资产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与知识管理相比,数字资产管理产生较晚,高校数字资产管理这一术语的产生,是当机构知识库的存储内容由学术预印本扩展到能够容纳高校产生的一系列的格式和资源时,于是有学者采用“数字资产管理”这个概念来包含高校范围内产生的任何格式数字内容的管理活动,是对机构知识库内容和服务的扩展。且其相关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实践方面,理论研究尚未完善,尤其是在高校环境下的实施可参考借鉴的理论更是少之又少。相比而言,知识管理的理论则已经比较成熟。因此,知识管理理论能够为高校数字资产管理提供指导。其中,知识共享的理念对高校数字资产的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此外,知识组织、知识地图以及知识挖掘等技术也应用于高校数字资产管理。3.2.2高校知识管理可以扩展数字资产管理的领域知识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在管理文字、图像、音频等信息的基础上把知识的创造者———人,纳入到管理的内容之中。而高校数字资产管理是对已产生的文献资源进行管理,但是这种管理忽略了对存在于高校成员脑中的隐性知识的挖掘,然而这些隐性知识往往在促进科研进步、推动知识创新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知识管理理念中,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恰恰弥补了数字资产管理目前的这种不足,能够大大丰富高校的知识交流体系。本文认为在当前的高校数字资产管理中应当充分融入知识管理的进步和精华,借助网络虚拟知识实践社区已有的技术和平台,促进高校数字资产中知识的生产和利用。目前的网络虚拟社区并非局限于简单的论坛形式,可以包括以下多个功能:论坛(BBS):信息交流工具,特点是围绕问题展开;博客(blog):简单的信息和知识出版工具,特点是围绕人展开;维基(wiki):轻量级的机构知识库,特点是围绕知识展开;社会性书签(SocialBookmarks):共享对信息和知识的评价,信息和知识评价工具;掘客(digg):信息和知识的挖掘功能,信息和知识评价工具;RSS:简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信息和知识获取工具;SNS:社会化网络系统,集成的人际交流环境,涉及信息流、知识流等,促进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建立。3.2.3高校知识管理可以促进高校信息资源向数字资产的转化高校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机构,高校开展其职能活动既需要大量的知识资产提供支撑,同时从各项活动中也产出知识资产。知识资产作为生产力增长的一个内生变量,是市场价值增值的根本动因和知识经济形态下价值形成的基本要素[11]。由此可见,高校数字资产中很大一部分是知识资产,对高校数字知识资产的管理尤为重要。高校信息资源向数字资产的转化是将高校拥有的数字资源进行加工、提炼、析出和重组,使其产生价值增值的过程,称为“资产化”过程。资产化的过程是对数字资源“内容”的重新“组合”,以形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由于这种“组合”体现了对数字资源的“创意”,因此具有其特殊意义,可以视为“资产”,需要加以保护和控制。而这一资产化过程可以通过信息化、知识化、数据化和档案化来实现[12]。其中知识化过程就是通过对高校数字信息资源的知识管理,从而体现信息资源的资产价值。

4结语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第3篇

高校设备资产基本特点概述

要实现设备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提高设备资产管理效率,必须清楚高校设备资产的基本特点,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具有普遍存在性。高校设备资产无处不在,不论是教学还是科研、行政办公、后勤服务等都需要大量、不同的设备资产,设备资产直接影响着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普遍存在,不容忽视。

2.具有复杂多样性。设备资产具有“实物”、“反复使用”、“有一定使用周期”等特点,高校的设备资产除满足正常教学及各类管理工作外,也因专业发展及科研需要不同对设备资产的需求不同,高校设备资产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3.具有多层档次性。小到价值几十元的电话机等低端设备,大到价值上千万满足科学研究需要的尖端设备都属于设备资产,设备资产的购置价值三六九等,但只要属于设备资产都接受着设备管理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和监督使用。

高校设备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设备资产主要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购置设备资产旨在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促进高水平科研产出、促进社会服务职能水平提升,在日常使用及管理过程中,高校设备资产存在以下情况:

1.设备购置分散,缺少统一规划。有的高校设备资产缺少前期规划和集中管理,出现设备购置需求分散,造成设备的重复购置,既浪费了资金,又降低了设备的使用率。以电子计算机为例,凡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涉及到计算机作为教学辅助的学院部门都提出建立计算机房、购置计算机的申请,本单位基本都设有计算机房,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建立的计算机房仅用于满足本专业教学科研所需,机房除专业教学科研需要开放外,其余时间大部分处于关闭状态,大量计算机闲置。

2.设备分配及使用频率不均。高校设备资产数量大,分布广,仍以电子计算机为例,各学院部门因专业设置对机房数量及机房所含计算机数量需求不同,对计算机硬件配置、计划教学课时量等要求不同,因而,各单位的计算机房开放率、计算机使用率各不相同,存在设备资产分配和使用频率不均的客观情况。

3.设备使用监督不够。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设备日常维护不到位、设备消耗过度、设备流失的现象。设备管理部门在完成各部门对设备的需求配置后,缺少对设备日常使用情况的掌握,有的设备使用需求量大,因维护不到位,设备损耗大;有的设备使用率低,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未实现购买设备的初衷。由于高校设备资产属于“公家”所有,设备日常使用人员缺少自觉保养维护设备的意识,出现问题的设备没有进行及时的报修、维修处理,随意搁置,当设备数量不能满足所需时,再提出申请另行购买,造成资源和经费的浪费;设备日常管理人员规范化管理意识不强,没有做到设备的定期核查、清点,借出的设备不能及时收回,甚至出现设备遗失、丢失,造成设备资产的流失。

4.设备处置流程不规范。设备资产的处置是设备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备更新换代、提高设备效能的关键,设备资产处置流程管理规定的制定和设备管理人员的执行情况决定着处置的规范性,设备资产处置不规范现象在高校资产处置中部分存在,主要表现为账实不符,资产实物与资产数字不能对应。

加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提高设备资产管理质量

资产的购置与使用维护等费用都需要通过预算安排来实现,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和严格执行预算是进行科学资产管理的保障和前提;同时,资产存量的大小和使用现状,以及真实的必要的新增资产配置需求是编制预算的基础,资产管理的好坏影响着预算编制的质量,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影响着预算分配的公平性和科学性。总之,预算管理促进着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资产管理的质量有利于预算方法的改进。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科学有效结合,有利于实现设备资产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有利于充分利用经费、合理分配经费,实现资金效能的最大化;有利于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质量,提升高校办学层次。笔者认为,加强高校设备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盘清资产家底是进行科学预算决策的前提。盘清设备资产家底是进行科学预算决策的关键,只有全面、准确的把握设备资产现状,才能扎实推进设备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不留于表面形式。设备资产家底主要包括设备资产的数量、种类、分布、性能等,同时包括现有资产的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与高校发展需要、上级要求之间的差距等,在此基础上明确资产调整意见,以便科学进行资金预算规划决策,优化资金分配结构,并建立与预算管理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开展全校性的设备资产清查工作是盘清家底的主要手段。

2.统筹预算决策,实现部分设备资产的集中采购和管理。在高校专业教育中,部分设备资产,特别是满足专业基础教育、具有普及性的资产设备可集中采购、集中安置、集中管理。在预算管理中,对这部分资产预算(财务)部门可撇开具体部门学院,站在整个学校的层面进行统筹考虑,统一编制采购预算,能够有效避免设备资产的重复购置,实现设备资产的集中管理和维护,提高设备使用率,节约办学成本,合理资金分配。还以电子计算机为例,在全面分析专业设置和教学科研需求基础上,可取消各部门学院计算机房,集中设立学校计算机房,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和维护,通过教务管理部门协调机房需求时间段,确保各部门学院教学使用。财务部门在摸清全校对计算机房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针对计算机采购、处置的整体经费预算决策,从而避免经费的分散和浪费。

3.重视购前论证,规范设备资产购置预算决策。设备资产的购前论证除明确预购设备的购买价值和可能带来的效能外,更是要结合着资金数量、资金支出计划等全面统筹购买的意义。购前论证能够充分结合着学科发展规划,科学制定设备资产的购置预算,有利于严把设备购置入口关,确保设备购置质量和购置数量,避免资产浪费,也有利于规范购置标准,同时,通过严格的预算决策,有利于实现对设备资产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第4篇

最早出台政策对公立高校资产管理进行考核的是陕西省教育厅。其2011年12月15日出台了《陕西省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考核办法(试行)》(陕教财〔2011〕178号)。考核内容包括: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及队伍建设情况;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情况;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各类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情况;资产清查及综合使用效益情况;资产管理创新,学习交流,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情况等。2012年11月29日教育部召开直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视频会议,对高校提高资产配置的科学化及资产使用效益提出要求。随后各省教育主管部门纷纷颁布相关制度,标志着公立高校资产管理进入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的新时期。

二、公立高校固定资产效益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依旧,效益意识普遍淡薄

1.重视“社会效益”,轻视经济效益。与已树立市场意识,实现由社会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变进而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企业相比,公立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所谓的“社会效益”观上。岂不知,一所经济管理欠缺、效益低下的公立高校,又怎能肩负起社会重任。更何况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本身就应当追求精细化、精确化、规范化、效益化管理,而不是在重视“社会效益”的幌子下,为公立高校固定资产效益管理缺乏动力寻找借口与推卸责任。2.缺乏有偿使用观念,没有成本核算要求。一是无偿使用。长期以来,公立高校形成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无论是政府财政拨款与公立高校服务收入,还是社会捐赠等,都是无偿投入,无偿占用。二是不匹配。既没有固定资产配置标准,更不能做到固定资产配置管理与效益管理的同步化。三是固定资产难以共享。在固定资产配置上,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求人”的观念依旧普遍,导致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且利用率偏低,固定资产浪费严重,办学成本不断攀升。

(二)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划分不清晰

一般各公立高校都建有代表学校从宏观上负责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固定资产管理领导组或委员会,负责固定资产具体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以及校内各部门兼职资产管理员三级管理机构。但问题在于第二层级机构在职能上缺乏全面完整负责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功能。如各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由于涵盖过大,所以有的与财务部门合署,有的则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合署,几乎没有将所有与资产设备相关的业务统一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做法。又如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其业务一般不包括房屋资产。再如资产与设备管理部门,其业务虽然涵盖了所有与资产设备相关的业务,但由于基建后勤等设备仍然是归囗管理,所以其也不具备全面完整负责全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

(三)制度不科学,执行不严谨

1.产权制度不健全。从法律上讲,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产权属于国家,高校只是受国家委托管理与使用,受托的高校理应肩负看管责任,但是,在实践中,一是无法将这种国家所有变成人人负责监管的个体内在动力。二是制度上虽然明确了公立高校法人拥有的固定资产使用权、占有权、经营权,却并未明确其处置权及一定的收益权。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是管理责任不明。主要是管理权过于分散,使用权过于部门化和个人化,各部门的责权利不明,难以追究。二是计量口径不同。《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第三版)》将高校固定资产分为16类,公立高校资产管理部门一般执行此规定。而财务部门执行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则将高校固定资产分为6类,导致了账账不符与账物不符问题的发生。三是使用制度不合理。使用者对数量的重视与追求远远不能与使用质量及效率同日而语,导致设备利用率偏低。四是缺乏配置标准。尽管教育部规定了生均仪器设备值和年最低增幅,有关部门也制定了办公用房及设备配置标准,但是如何确保生均仪器设备的品种结构科学化和是否认真执行办公用房及设备配置标准却无人问津。五是购置制度不合理。主要是缺乏有效论证,采购不按规进行,使用不考虑绩效,缺乏问责机制等。六是赔偿制度不合理。尽管学校出台的文件界定了赔偿范围与标准,并写明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但执行中却缺乏责任认定及赔偿范围和标准。七是没有实行新增资产配置预算制度。以邓小军、杜永宏(2011)调查为例,当问及该问题时,竟有9所高校作了否定回答。3.执行不严谨。目前,在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方面,虽然制度完整与合理,现有制度的权威性却得不到体现,有制度但管理部门不提议与坚持执行。如公立高校普遍制定了固定资产损坏、丢失赔偿处理的管理制度,但并未真正执行。由此导致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越来越不被重视。再如国家要求实施资产管理“三结合”,但执行者很少。可见,无论是上级文件,还是校定制度,在执行上确实存在着不严谨、不严格的现象。

(四)资产清查虽已常规,存在问题依旧普遍

自2006年高校启动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以来,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已成为一项常规工作,但存在问题却依旧普遍。如账物不符、资产损坏与丢失、资产闲置、随意拆卸、资产流失、资产共享及利用率低、资产陈旧老化等现象一直比较严重。

(五)缺乏使用绩效考核,资产使用浪费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在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中,一直没有建立健全使用绩效考核机制,导致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首先,学校缺乏合理统一的配置标准,配置参差不齐,有的部门短缺严重,而有的部门却不断优化升级。其次,学校缺乏合理统一的共享机制。由于各部门追求资产数量多、设备全且“独用化”,导致资产无法校内共享,资产效益最大化难以达到。

(六)队伍不精干,专业水平低

长期以来,因认识偏差,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高校资产管理队伍一般由资产管理部门的专职人员与使用部门的兼职人员组成。在专职人员中又以财务专业背景的人员为主,特别是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有相当部分由财务或审计部门负责人转岗而来,他们虽然懂得资产管理,但由于缺少工科背景,并不懂设备管理。其他人员中也存在专业不对口,学历不高,加之缺乏有效的培训、进修机制,队伍现状与事业发展很不适应。

三、公立高校固定资产效益管理评价指标设置

构建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关注量化结果,更要重视定性之因。从领导重视、管理体制、制度保障、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共享资源到高效使用,分析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不是只关注定量指标,只重视统计数字,却不研究其成因。因此,公立高校固定资产效益管理评价指标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管理环境(20%)

1.领导重视(10%)主要指学校主要领导以及分管校长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非常重视的得20分,重视的得15分,比较重视的得10分,一般的得5分,不重视的不得分。2.体制管理(3%)主要指学校设立完整全面与唯一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非常科学的得20分,科学的得15分,比较科学的得10分,一般的得5分,不科学的不得分。3.制度保障(7%)(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4%)。主要指学校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全程制度体系,包括资产配置(配置标准、配置预算、可行性论证、资产采购、验收等)、登记、使用、变动、处置、收益及评估、资产清查等。非常健全的得20分,健全的得15分,比较健全的得10分,一般的得5分,不健全的不得分。(2)严肃执行管理制度(3%)。主要指学校要保证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制度一经出台,不论何人只要不是无法避免的客观原因,都要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非常严格执行的得20分,严格执行的得15分,比较严格执行的得10分,一般的得5分,不严格执行的不得分。

(二)队伍建设(10%)

1.肯(敢)于负责(3%)责任是良知,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动力。因此,在队伍建设中必须首先考核其责任心。非常肯(敢)于负责的得20分,肯(敢)于负责的得15分,比较肯(敢)于负责的得10分,一般的得5分,不肯(敢)于负责的不得分。2.专业(学历)匹配(2%)主要指学校配备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既要注重数量,更要重视专业匹配度。非常匹配的得20分,匹配的得15分,比较匹配的得10分,一般匹配的得5分,不匹配的不得分。3.年龄合理(2%)主要指学校配备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在年龄结构上,要做到老中青三结合。非常合理的得20分,合理的得15分,比较合理的得10分,一般合理的得5分,不合理的不得分。4.服务能力(3%)(1)服务及时性(1%)。主要指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对工作开展的及时性。非常及时的得20分,及时的得15分,比较及时的得10分,一般及时的得5分,不及时的不得分。(2)服务有效(正确)性(2%)。主要指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及正确性。非常有效(正确)的得20分,有效(正确)的得15分,比较有效(正确)的得10分,一般有效(正确)的得5分,不正确的不得分。

(三)全程管理(20%)

1.资产配置(8%)(1)固定资产配备标准(4%)。有固定资产配备标准且非常科学的得20分,科学的得15分,比较科学的得10分,一般的得5分,不科学的不得分。(2)资产配置年度计划(4%)。有科学的固定资产配备年度计划并认真执行的得20分,固定资产配备年度计划的科学性与执行性均一般的得15分,固定资产配备年度计划科学但不认真执行的得10分,固定资产配备年度计划不科学也无法执行的不得分。2.科学论证(6%)大型仪器设备配置经过专家论证并编制可行性论证报告。非常科学的得20分,科学的得15分,比较科学的得10分,一般的得5分,不科学的不得分。3.日常管理(2%)固定资产采购、验收、登记、入库、领用、保管、维护、核销等进行规范管理。非常规范的得20分,规范的得15分,比较规范的得10分,一般的得5分,不规范的不得分。4.对外投资(2%)高校固定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并按规定报批。非常规范的得20分,规范的得15分,比较规范的得10分,一般的得5分,不规范的不得分。5.资产处置(2%)对拟处置资产要经过论证、评估、技术鉴定等程序,并按规定报批。非常规范的得20分,规范的得15分,比较规范的得10分,一般的得5分,不规范的不得分。

(四)信息化管理(10%)

1.系统的建立和使用(5%)基础信息录入真实、准确、完整、规范,系统运行正常并配备专用设备和设施。非常规范的得20分,规范的得15分,比较规范的得10分,一般的得5分,不规范的不得分。2.信息化管理(5%)对资产的现状以及配置、占用、使用、处置等进行动态管理并及时更新数据;固定资产条形码管理符合规范;各级各类管理人员职责和权限明确;资产信息系统在本单位资产管理中发挥平台功能。非常规范的得20分,规范的得15分,比较规范的得10分,一般的得5分,不规范的不得分。

(五)绩效管理(40%)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第5篇

本文所指的高校资产包括无形资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等。这些资产都属于国有资产,国家针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颁布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要求各事业单位包括高等学校根据相关文件做好资产管理工作。高校资产是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更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向前发展的基础。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强化高校资产管理意识,提高资产使用率,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目前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及工作任务重视度不足,而且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协调能力不强,导致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申请购置环节:

国家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强调“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相结合的原则”。但由于资产购置经费来源广、种类多,使用人和使用单位根据自身需要申请采购,而学校的审计部门并不了解申请人已采购的相关设备的多少,甚至不了解申请人或申请单位所掌握的经费预算,与预算脱离的资产申请,不能从源头上控制资产采购的数量和种类。这将为学校资产管理的后续工作带来重重困难。

(2)招标采购环节:

针对招标采购工作,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有相当严格的法律法规文件,目的就是为了控制各个单位的招投标工作能有序进行,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保证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正、透明。但部分高校的资产采购部门,无视法律法规的存在,没有按照严格的采购程序进行,违背了作为资产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不但损害了申请者的切身利益,而且有损学校形象。

(3)资产使用环节:

由于没有从源头控制好资产的申请采购,导致资产的盲目购置,而且采购的部分设备都是多功能性的。申购者没有考虑资产在实际中的使用效率,相关部门没有做好评估论证工作,一些设备在功能性方面都有重叠,致使其平时利用率就不高。再加上寒、暑假期间闲置设备、缺少维护保养,导致资产使用率低下、资产闲置浪费的现象严重。这样不但降低了资产设备的实际寿命,而且大大降低了其使用价值。为了避免或减少高校资产管理中所呈现出的种种问题,采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实施实时可控的动态化信息化管理,设计和优化业务流程,使校内各部门之间信息流畅传输,不仅可以从源头控制资产盲目采购,提高资产的管理效率,也能使资产采购工作更加透明化、公开化,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校内资源共享,提高资产使用率和管理水平。下面主要从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工作原理来分析和探讨其在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3B/S结构模式与高校资产管理

3.1B/S结构的工作原理

B/S结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兴起的,是对C/S(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应用的扩展。在B/S结构下,用户可以通过www浏览器访问Internet上的文本、数据、图像、动画、视频点播和声音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由许许多多的Web服务器产生的,而每一个Web服务器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数据库服务器连接,大量的数据实际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客户端除了www浏览器,一般无须任何用户程序,只需从Web服务器上下载程序到本地来执行,在下载过程中若遇到与数据库有关的指令,由Web服务器交给数据库服务器解释执行,并返回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又返回给用户。

3.2B/S结构的资产管理系统的基本构建

正如B/S结构工作原理中所提到的,在B/S结构下,只要各客户端电脑具有网络环境,都可以通过浏览器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访问资产管理系统,而不需要安装资产管理的相关软件。对于学校来说,每个教职工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和密码访问资产管理系统,只是每个人的权限或角色不同。为了能使B/S结构的资产管理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职工,其基本结构须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用户层:各个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用来输入数据,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实时更新。比如申请人录入需要采购的设备的规格、型号和数量等信息,等待审批。处理层:用来处理用户层的数据请求,并把处理好的数据反馈给用户层。例如负责采购的工作人员把招投标信息及过程输入系统,供用户浏览。服务层:是系统管理员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增加、删减、维护系统稳定性的层次。

3.3B/S结构应用于资产管理系统中的优势

与传统的单机版资产管理模式和C/S结构的资产管理模式相比,B/S结构更适合应用在大量资产的管理工作中,而且有部分高校已经在资产管理工作中使用了B/S结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效率。

B/S结构从性能方面来说,最大的优势是其异地浏览和信息采集的灵活性。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系统,只要可以使用浏览器上网,就可以使用B/S结构的终端。无论是申请资产采购还是招投标工作,无论是申请意见审批还是资产使用情况登记,每个教职工通过自己的账号和密码,都可以进行相应权限的网络操作。这样不但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节约了纸张,而且缩短了从一个环节到下一环节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

(2)实现数据与资源共享。

高校资产管理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资产的使用率,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价值,尤其是在部分科研为主的高校,采购较多的先进、专业的贵重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好资产使用登记。一是方便学校对资产的利用进行评估,二是方便其他有需要使用此设备的单位申请使用,从而达到数据的共享、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对于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和校外的科研单位约定资产共享条款,有偿使用校内资产,不仅实现了资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而且提高了资产的经济效益。

(3)开发简单,维护和升级方便。

以C/S结构为基础的资产管理模式,系统中的某一个模块升级或变动,与其相关联的其他模块都要变动,使系统升级成本比较大。对于B/S结构而言,系统开发和维护等几乎所有的工作都集中在服务器端,当学校需要对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的软件就可以,极大地减轻了异地用户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尤其是在高校,客户端分散,且应用简单,只需进行简单地浏览和少量信息的录入,B/S结构的资产管理模式的实际使用价值更明显。

(4)防范风险。

B/S结构的资产管理系统根据不同的功能分为不同的模块,不同权限的教职工根据自己的账号和密码进入,进行相应的操作,对自己没有操作权限的项目,只可以浏览。学校资产管理人员要对校内人员的变更,及时做出其相应权限的调整和变更,不同环节的权限设置必须能够相互牵制,不得由一人拥有资产管理的全流程权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系统数据库的安全,防范财务风险。

4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展望

4.1加强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

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固然重要,但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责任心和管理水平更是重中之重。高校应当与时俱进,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从事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资产管理的先进技术、财务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为资产管理工作打造良好的管理队伍。

4.2利用先进技术进行资产管理

近几年新兴的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到资产管理系统中,可以自动识别设备实时信息,给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数据,并能实现快速定位查找,能更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及安全性能。

4.3积极探索高校资产有偿使用理念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第6篇

1.1高校资产管理的职责与内容

高校的资产管理职责必须要依托资产管理队伍实施,因此在构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时必须要确定资产管理的职责。虽然每所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设置具有多样性,但是资产管理的职责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一是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根据我国政府部门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明确提出的指导办法,对资产管理工作者须提出相应的要求;二是高校发展对资产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资产是高校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高校的自我发展性质决定了对高校资产管理者提出了相应的职责。高校资产管理者的职责必须要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才能构建高水平的资产管理队伍;三是资产是高校办学的必要资源,资产管理水平决定了高校的管理水平,其本质上是高校对资产经营的过程体现,因而高校资产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实现高校资产效益的最大化,资产效益最大化成为资产管理的目标。

1.2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岗位的设置

高校资产管理具有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管理的复合特点,因此要针对高校资产管理的工作性质,设定相应的工作岗位,并且明确岗位要求以及工作职能:一是行政管理岗,行政管理岗主要是负责资产使用过程中的行政事务;二是专业技术岗,完成资产管理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工作,比如贵重设备的使用、政府采购标书的编制等,该岗位以专职岗为主;三是技术服务岗,主要是负责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使用和有效维护的技术岗位,比如对高校资产设备的维修、设备试验等;四是一般服务岗,该岗位是从事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繁琐事务,主要由基层保管人员和勤工俭学的学生担任。

2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的现状

笔者从事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数年,在主持学校下达的《借助网络管理平台推动全员参与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课题中,深切感受到资产管理队伍提升的重要性。当前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整体水平虽较以往有所提升,但面对地方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向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不断深入建设,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状况仍不理想,主要表现在:

2.1责任意识有待提高

由于高校主要资产来源于政府财政拨付,因此高校资产管理人员在潜意识中也就没有盈亏概念,在管理过程中不计提折旧,同时也没有增值保值的意识,主要体现在:一是高校资产管理者重视高校的资产采购工作,而忽视对资产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他们将工作重心放在如何争取财政资金采购更多的资产,导致高校的资产浪费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忽视对科研成果、无形资产的管理。在高校办学过程中,高校将注意力集中在社会效益层面上,也就是如何购置大量的资产,从而在社会中有较大影响,比如有些高校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通过购置大量资产,比如增加高校建设面积、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新建大量的教学楼、学生宿舍等来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而对于高校的无形资产却常常忽视,结果导致高校的许多科研成果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没有转化为市场产品,影响其价值的发挥。

2.2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具有行政性和专业性,因此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比较繁琐,也就是说资产管理人员从事的工作不易被别人所认可,具体到实践中,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属于高校管理中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资产管理的良好是属于本职工作,而一旦出现失误就会给高校造成巨大损失,在此习惯认识下,难以对资产管理人员量化考核和评价,因而这些人员较难获得表彰和晋升,影响了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管理机构和人员缺乏保障

由于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比较繁琐,导致高校管理者对于高校资产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为此出现了高校资产管理职能被不同部门划分的现象,没有实质上统一的高校资产管理机构,即使设置有资产管理机构的高校,其工作内容也没有任何实质决策权,导致高校资产管理人员从事资产管理的动力不足。高校资产管理机构与人员得不到保障具体表现为:一是高校资产管理权被赋予给不同的部门,形成三权分离的状态,即资产所有权归国家、管理以及使用权归国资、财务、教务、后勤和其它二级单位,这样的运行模式必然导致高校资产没有相对统一的部门行使对资产的统一管理职能;二是从事资产管理的人员具有多重身份。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的资产规模越来越大,为此需要二级学院设置资产管理员岗位,但是基于高校人力资源限制的影响,高校资产管理员的身份具有多重性,在负责教学或其它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兼具高校资产管理职责。

2.4责任与创新精神有待提高

高校资产是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等活动而服务的,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高校的这些工作而开展,脱离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支持,高校资产管理的意义就缺乏实效性,因此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为教学科研这些工作服务,但是在实践中,高校资产管理者往往缺乏为教学科研服务主动性的理念,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资产管理者不能主动为教学活动需要的相应仪器设备提供服务;二是高校资产管理者日常工作纪律需要加强和考核;三是只从事自己岗位最低要求的工作,缺乏创新精神,对于高校资产的绩效管理时常没有落实,导致国有资产没有任何增值。

3提升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措施

3.1转变传统高校资产管理理念,树立以服务教学为中心的意识

高校资产管理者要改变传统的资产管理习惯,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同时要具有奉献精神。资产管理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高校其它工作的物质基础,因此资产管理人员在面对教学科研一线人员时必须保持良好的服务意识,积极为教学科研人员排忧解难,同时资产管理人员还要具有主动性,要主动与基层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了解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且及时提供服务,在招标、采购仪器设备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基层工作者的意见,并且将他们的意见作为资产采购的重要依据。

3.2完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资产管理工作者

完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是保证资产管理工作者行为的重要依据,同时是能够预防资产管理人员出现重大错误乃至犯罪的重要保障。资产管理工作者从事高校的物资采购、设备维护、报废出售等经营管理工作,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加以约束资产管理者的行为,必然会导致资产管理者出现重大失误和犯罪,比如近些年我国一些高校所发生的经济犯罪,相当一部分集中在高校资产管理领域内,因此高校要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并且要严格约束资产管理者的行为,将资产管理工作置于“阳光”下运行。

3.3推动高校领导对资产管理队伍的重视和支持

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素质的提升,离不开高校领导的支持,因此要取得高校领导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一是要设置相应的资产管理岗位。高校资产管理岗位要符合内部控制规范,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并且根据资产管理工作的不同环节设置独立的岗位,将预算编制、采购执行、验收以及付款等工作实施岗位分离,杜绝出现各种经济犯罪和腐败行为,同时还要根据不同部门的资产管理形式,建立岗位工作衔接制度,实现不同职能岗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无缝对接,实现对资产价值的最优管理;二是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高校要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水平,尤其是在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资产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的情景下,需要资产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熟练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资产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避免违规犯法行为;三是要采取适当激励机制,提高基层资产管理人员的待遇,缩小同单位不同人员间差距,以减少基层资产管理人员的心理反差。

3.4构建资产管理人员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且重复性较多的工作,考虑到资产管理工作者晋级、评聘职称等较难的现实,各高校要构建以绩效考核的工作制度,加快激励制度改革。在此方面,首先高校要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岗位晋升制度,解决从事资产管理的基层人员难以获得晋升机会的困惑;其次对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评价标准也要改变,实施绩效考核制度,科学评价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精神。

3.5强化竞争观念,实行“择优录用、竞聘上岗”的选人用人制度

高校要充分重视资产管理工作,优化资产管理队伍的结构,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实施竞聘上岗,强化岗位责任意识,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高校要积极吸引优秀管理人员从事资产管理工作。当前资产管理工作对人员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有相应的财务知识,还要具有资产经营知识、资产招投标知识和法律知识等,因此高校要加强对综合素质较高人员的引进力度;其次在高校内部实施竞聘上岗制度,改变传统的以工作年限排资论辈的上岗制度,将真正有能力、有才华、有激情的人才提拔到领导岗位,带动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4结论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第7篇

关键词:公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

公办高职院校作为政府兴办的职业教育类高等院校,近十年来的校区规模扩张使得其资产大量增长,主要包括校区场地、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办公设施、交通设施、家电家具等生活设施、体育文娱设施、图文资料等,均属于国有资产。一方面,学校需要按国有资产管理要求对学校资产进行管理,另一方面需要贴近高职教育需要,以服务专业(群)建设、服务课程建设为工作重心。而目前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水平仍难以适应这种新要求,需要从理念和体制上进行改善和提高。

1公办高职院校资产运营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1资产管理主体多头、扯皮低效

公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仍然延续的是计划经济旧有管理思维和方式,资产部门管理房产、设备,财务部门审批资产购置资金和分析资金使用情况,各个使用部门管用不管维护,总务后勤部门管维护不管购置和使用。这种方式分散了公办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的资金形态、实物形态和无形资产形态的有机联系,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单一主体的统一管理。

1.2教学科研资产产权不清、使用低效

公办高职院校资产的配置必须依据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但其使用不提折旧,也不计算使用费用,易于诱导教学科研单位争房产、争设备,就使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近十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大幅增加,相应配套资产的使用状况差强人意,二级院系的大量新设备、实训室经常处于闲置状态。

1.3资产管理处置不当、流失严重

一是资产使用过程中流失。如公物配备给个人使用,长久则公物变成私产。二是资产处置过程中流失。在处置闲置资产和淘汰设备的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进行,随意报废。三是管理不善导致流失。资产长期不核查或核查流于形式,且不提折旧、不计损耗等懈怠行为,造成资产流失。

1.4校企合作过程中资产的界定和使用问题

新形势下,校企合作起来越深入和宽泛,出现了“校中厂”、“厂中校”,双方资产交互使用,如果要使这些“校中厂”、“厂中校”取得实质性的教学效益和科研效益,其中必定涉及到双方的资产运营和管理问题。一方面,公办高职院校实际上只拥有对资产的管理权和使用权,而利用资产的所有权(如将设备放置在企业车间中)与企业共同进行有偿开发,其管理和维护如何确保有效?其收益或者亏损该如何处置?如何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另一方面,企业同样会向高职院校提供设备资产和技术进行合作开发、培养人才,其中就涉及到学校场地是否有偿使用?假如收取场地使用费,这些费用该如何处置和使用?

2公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管理出效益。公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目前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和潜力,最根本的必须先转变管理理念,综合分析当前经济大转型对高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变化的时代背景,深刻理解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用以指导公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一是院校领导意识要提高。资产是高职教育得以开展的坚强物质基础。学校领导必须切实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确定资产管理服务于教学教育的目标,对准各个专业和课程的建设要求加强对资产的调配管理,以提升资产管理效益促进提升教学效益。二是资产管理队伍建设要加强。建立一级专职管理人员与二级兼职管理人员的两级管理体系,由责任心强、做事细致、专业素质好的人员担任,每年或每学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在学校的总体预算中专门划出管理经理经费,对兼职人员给予适当补贴。同时要配套完善仪器设备等资产管理量化考核办法,激励管理人员。三是资产管理的职权要归统。设立或强化资产管理部门,按照统一组织、分层负责、守土有责的原则,构建单独、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实施对公办高职院校资产的集中管理,明确各个层级的责任人,该收的权要收,该放的权的放。如为了避免重复购置和无序使用,就要实行集中采购资产和出入库管理,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如网络信息登记制度、记录审核制度、验收采购制度、保养维护制度、节约利用奖励制度等。四是资产结构要优化。要合理配置非经营性、经营性资产和教学性、非教学性资产,确保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所需的非经营性资产配置,并为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以及经营性资产创收寻求渠道。除此之外,还亟须抓紧按照产教结合的要求,针对专业(群)和课程建设需要,大量设立具有企业真实环境的实训室、实验室和教学课室等,使高职教育的教学真实再现企业生产、管理一线环境。五是闲置资产要盘活。前提是要协商好企业对学校资产的有偿使用费用问题,这取决于校企双方合作的相互依赖程度以及合作效益的好坏。之后,一方面,要大力吸引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校开展教学和科研开发、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设立“校中厂”,借此扩大校企合作成果并盘活闲置资产。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职业教育集团(目前已经有很多院校组织设立)这个平台,大胆创新体制,通过职教集团平台,组建混合所有制资产经营公司对高职院校的对外投资进行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作者:张晓云 单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资产管理处

参考文献:

[1]李娜,祝梦林,王凤湘.经营性理念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09,(6).

[2]姚琴.论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3]徐以标.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实践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4).

[4]郭蜀晖.新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