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合集7篇)

时间:2023-02-28 15:55:43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第1篇

一、背什么,如何背

政治学科绝对是文综三科中最难记忆的。从湖北新课改的高考试卷来看,政治学科的考查还是侧重于理解,纯记忆性的东西非常少,这一现象必然要求学生把政治课学透学活。但如果因为高考的这种特点而轻视读背知识点,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要想高考政治得高分,“背多分”依旧是不二法门。

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是“背什么,如何背?”

在离高考还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到底还要背什么呢?我们知道,政治其实是规律性和模式化很强的一门学科,它要求同学们在把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去分析问题。因此,政治学科的读背,主要是理论分析,绝少对事实的记忆。这样,在第一轮复习接近尾声、对所有知识点已经基本掌握的立足点上,我们可以主动将所有的知识点用“是什么(性质、本质等)、为什么(原因)、怎么样(意义或危害)、怎么做(手段和措施)、怎么体现的(在具体材料中)”的逻辑层次来归纳总结,以此作为我们自己的读背蓝本。千万不要担心这一归纳工作耗时费力,一来,经过大半年的复习,这一工作的难度已经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必然要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必然会促使自己更加重视挖掘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这些都要求大家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的知识渗透,才能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并加以归类,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这一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教材通盘读背的过程。

有了自己的读背蓝本后,如何把它记下来,成为最后的“得分本”呢?

1.重视课内记忆

这是很多优秀学生的做法。对于高三学生而言,课内的记忆应该是在自我施压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去有意识地背诵。这需要我们拥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当然也需要与老师“配合”:有些老师可能以做小习题、默写、随堂提问等形式复习知识点,这个时候我们要自觉“搜索”读背本的归纳,积极回答问题,通过老师的检查来帮助自己记忆和完善对读背本的归纳。

2.积极搞好课外记忆

课内记忆的时间毕竟有限,大量的知识读背还是应该放在课外。作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这种读背一定不能是“小和尚念经”,而要把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放在知识的整体结构中去准确理解和把握。读背时须注意知识的层次性、注意知识的主次,做到全面、系统地读背,做到从宏观到微观总体把握,形成知识网络,以便能随时从大脑中调动或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同时,注意查遗补缺、重点突破,对于知识盲点、高频考点要多投入时间,直到弄熟背懂为止。

3.找到最适合自己记忆的时间

根据高考政治安排在上午的时间特点,应尽量将自己记忆的最佳时间调整到上午,尤其要重视大课间的时间,不管前一节课学的是什么学科,都要尽量在大课间的时间里读背几个政治知识点。

二、练什么,如何练

读背知识当然不是最终目的,读背知识是为了能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很多学生有这样的困惑:我都读懂了,也背会了,可就是不会写到考卷上去。这是因为这些同学只是囫囵吞枣地读背,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更谈不上运用知识。好比建船出海,你和别人各建了一艘船,一同扬帆远航,遇到风暴时别人的船安然无事,而你的船却支离破碎,根本原因还在于你的船是胡乱拼接的,船板(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没有理顺。

如何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笔者认为,多练是非常重要的途径。训练是高级的逻辑思维过程,是培养能力、让同学们巩固深化知识的过程;同时,训练也是课堂教与学的及时反馈,及时、适当地以练习形式去深化、巩固所学知识,就会很好地收到“打好基础,培养能力”的效果。

经过一轮复习,相信大家已经做了大量的练习题,现阶段要做的,恐怕不是继续加大训练量,而是在政治老师的指导下做好“回头看”训练。所谓“回头看”,即是将一轮复习过程中的易错题、高频考点题与热点专题相结合,推陈出新,既能有效解决自己对考试题的“刻板印象”,又能跳出“题海”,寓练于乐。

当然,“回头看”训练须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作为考生,我们要做的是克服松懈麻痹思想,走出“这些题我有印象,现在时间紧,没必要再下功夫”的思想误区。在训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审题。要让自己养成动笔答题前反复研读试题材料和设问的习惯,要杜绝一看试题就动笔,凭感觉答题的马虎作风。审好题的诀窍就是多读题,审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住关键词,抓住关键词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发散,组织相关理论做答。促使自己养成根据材料和设问要求答题的习惯。二是实际联系理论。要让自己养成一看到材料、事例就能联想到理论知识的习惯。三是多看、多思考高考题的答案组织。明确高考的考题思路,分析高考试题的背景材料是什么、设问是什么、怎么组织的答案。四是训练主观题的作答习惯。只要答题,就须要求自己书写的每段句子都意思完整,有条理、有逻辑性,且要能始终用专业术语表达意思,坚决避免写外行话、写半截话。

三、听什么,如何听

后阶段的听讲至关重要。有些同学对自己的老师不信任,自主选择一些“名家”参考资料埋头苦干,这种思想有些舍本逐末。在备考后阶段,听讲时一定要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关注新旧教材内容有区别的地方

今年是湖北省实施新教材高考的第二年,从去年高考来看,试题对新旧教材内容有区别的地方考查力度较大,主观题考查了“辨证否定”的内容,选择题对“纸币的价值”“政协作用的新表述”“真理的相关知识”等内容都进行了考查,这些内容均是老教材要么没有涉及、要么涉及较少甚至表述与新教材有区别的地方,这一考查特点值得我们广大考生注意。类似的知识点还有《经济生活》中“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及价格变化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签订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社会保障制度”等内容;还有《生活与哲学》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内容;还有《政治生活》中“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公民的政治参与”等新教材的内容,在复习备考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重视对“冷点”知识的“加温补火”

高考并非不考查“冷点”知识。例如,去年的高考就考了诸如“纸币的相关知识”“并购(兼并)的知识”“人民政协的职能”等这些平时教学中老师和同学们经常忽视的“冷点”知识(事实上,相对于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去年考查的“辨证否定”也算得上是“冷点”知识)。学生往往认为“老师没有重点强调的就是不考的”,但从考试结果来看,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在后面的复习中,同学们切忌对“冷点”知识一带而过、点到为止,这段时间尤其要注意给它们“加加温”,即使老师没讲这些“冷点”知识,我们也要多加留心。

3.强化对主干知识的“整合拓展”

主干知识反复考是文综高考的一大特点,相信今年的试题仍会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像“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人生价值的实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收入分配的解决途径”“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体现学科特色核心主干知识的知识点都会有所涉及。

有鉴于此,立足课本、强化主干知识的“整合拓展”应该成为贯穿整个复习过程的主线索,现阶段同学们要在听讲的基础上加强对主干知识的归类、整理乃至进行必要的“深加工”,并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形成较为完整、清晰的系统知识体系。

4.注重对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和训练

从去年高考所给材料的形式来看,基本上都是文字材料,考查学生综合认识和探究有关理论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从主观题设问要求来看,“问题探究”“归因论证”和“关系论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材料,通过论证和探讨,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事物的影响和意义,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同学们须做个“有心人”,要积极探索这些不同类型的高考试题的解答特点,找出规律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答题技巧和答题能力。

这一阶段听课时,主要任务是听,而不是记录。同学们要边听,边在头脑中归纳老师提供的指导原则。听课的基本立足点当然是要听懂,但更重要的在于通过了解老师的思维方式,弄清楚自己有哪些是没有想到或者掌握得不够的,从而及时查漏补缺。”

四、考什么,如何考

最后谈谈今年高考会考什么。说实话,政治高考猜题绝对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观察近三年高考,笔者发现,有一类题型年年涉及。笔者将这些设问罗列下来,请大家看是哪一类型的设问。(有些设问是节选)

2012年38题第二问“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39题第二问“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

2011年38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一,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39题第五问“根据延安地区的资源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就延安产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2010年38题第三问“请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39题第五问“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够‘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第2篇

1.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能力的培养、形成和体现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相当牢固、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就无法谈到能力,考生必须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同时,考生也要注意解答一定数量的习题,提高自己在新材料、新情境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模拟训练中,考生要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第一,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进行审题训练。第二,找准关键词,进行信息筛选的训练,这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第三,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第四,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养成规范化答题的良好习惯,恰当地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其中有一种误区是抛开知识搞“能力”,而是要注意夯实基础,就是指要非常重视知识的学习。

第一,这是文科的特点决定的。文科记忆性很强,不背书,搞能力就是空中楼阁。

第二,这是文综高考时间证明的。虽然试卷材料是从热点出题,但更多的答案也突出知识的背记。关于背记,补充说明几点。一是绝对要背书,这是基础的基础,不下苦功是不行的;二是要有重点的背,关键注重主干知识,反对繁琐;注重分析性知识;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反对死记硬背。总之,学文科,背记要刻苦,学文综背记要动脑。

2.正确处理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的关系

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以这些重要内容为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阐述,是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常见的重要题型。考生必须对本年度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有所了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能体现社会、时代主题又被人们普遍关注的时政、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政治学科知识认真加以思考。

处理好热点与知识的关系。其中一种误区是没有重点、忽视落实。从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来看,无论内容多新、形式多活,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这就是说“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一切试题都是课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因此,政治复习要坚持知识与现实的结合,要明确课本知识是认识理解现实热点问题的“工具”,要在课本中为热点问题“寻根”,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热点问题。为了增强知识这个“工具”的实用性,在基本熟悉课本的情况下,有必要围绕新问题、新情境重新整合课本知识,本着理解热点、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结合热点专题归纳课本理论,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选择最有利于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结合热点专题开展“立体式”的复习。

关于热点这里还补充几点:

第一,注意长期热点。环境、科技、能源等问题关系人类发展的根本,在任何时候都是热点。我们学它,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一是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判断依据(在课本中),二是了解分析长期热点的新表现(在时政中)。

第二,怎样处理当年的热点。其一,不要去背,也不要管细节。近年高考可以看出,当年热点基本是作为背景材料出现,没有正面考查。因此有点“印象”就可以。其二,要放在长期热点的大背景下分析。我们要着眼于“书本”谈到相关知识的把握,并运用它来分析其材料。千万不要就事论事,脱离了宏观的背景。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第3篇

【摘 要】开卷考试下,中考复习要紧紧围绕《课标》和《能力自测》做到复习有据,复习过程中必须强化基础、突出重点;知识归类、专题复习;关注时事、点击热点。

关键词 开卷考试;复习策略;强化基础;关注热点

2000年开始苏州地区中考政治实行了开卷考试,这一改革措施的出台对所有的初中政治老师的教学工作尤其是复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原来闭卷考试的形式下,老师的复习重点就是抓学生背书,学生背得出就能考好,背不出就考不好。而实行开卷考试后就不再是简单的抓学生备书,那么在开卷考试的要求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就成了每一位政治教师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以下便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复习策略和思考。

一、研究课标 复习有据

《课程标准》和《能力自测》是命题的依据,因此教师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不作要求的可不复习或不作重点复习。《能力自测》对考试范围、知识要点及其能级要求都有明确的说明,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围绕《能力自测》中所规定的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使复习内容覆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还要将《能力自测》要求达到的“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标渗透其中,在培养学生基本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强化基础 突出重点

1.熟背基础要点 熟悉教材内容

开卷考试较大地提高了政治学科能力考查的层次,加强了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减少了识记再认的题量和分值,于是在部分学生中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掌握基础知识不太重要了,只要考试时翻一翻书和资料就可以找到答案,重要的是提高能力。其实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上,两者是统一的。只有在充分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能力的提高。可见,开卷考试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背诵和识记,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还是必须抓住背诵这个环节。不仅如此学生还必须熟悉书本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在复习中首先要注重让学生读熟教材,切实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迅速而准确地找到它们在教材中的位置,为考试时翻阅教材作好准备。

2.练习中巩固基础 纠错中强化落实

对于基础知识,学生背出来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掌握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特别是理解能力欠缺的学生,你要求他背诵他也认真背了,而且默写也默出来了,可就是遇到题目又会做错。因此为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背过即忘,教师还必须根据学生背诵的知识点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把知识点放到具体的题目中,让学生在练习中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我想肯定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同感:一道同样的题目讲了很多遍,可学生还是要做错,为此老师会非常生气,想想我都讲了这么多遍居然还要做错。其实,学生反复出错也是正常的,说明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没有掌握,老师反复强调时学生并没有真正听进去。所以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纠错卷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纠错训练,对纠错中仍然出错的题目我们教师不要着急给他们讲解,而是让他们自己思考和分析,独立订正,对不理解的、自己不会订正的题目主动向老师提出来,这时老师再给他们讲解。我相信这个时候老师的讲解学生就自然听进去了,因为这时是他要求你老师讲给他听,而不是老师要讲给他听。

3.构建知识框架 整体把握教材

在复习完一册教材、一个单元、一个课题的内容后,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书本内容的掌握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形象地说他们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教师在复习完一个课题、一个单元、一册教材的内容后就必须利用一定时间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个知识网络是政治学科概念、原理、观点、基础知识等内在统一的知识之网,考生要达到总体的迎考目标,必须依据考点积极主动地编织知识网络。通过对考点的纵横联系、图表梳理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加以概括、归纳,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网,最后将所学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这样,学生所学知识不再是一盘散沙,也不是一团乱麻,而是一个相互间逻辑关系清晰、因果关系明白、来龙去脉清楚的多层次的知识整体。

三、知识归类 专题复习

由于书本知识的编排不是类别进行的,同一方面的相关内容涉及到不同年级、不同单元。比如关于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就涉及到七上、八下、九年级,因此一轮基础复习结束后,我们教师还需要对教材进行全面梳理,按知识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进行专题复习。我在复习过程中就把七、八、九年级的所有内容分成了以下几个专题:心理品德专题、法治德治专题、权利义务专题、未成年人保护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专题。我把这些专题内容设计成表格或框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在书本中寻找各个具体的知识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书本知识点。

四、关注时政 点击热点

1.了解热点时政 捕捉与教材的结合点

研究近几年来的苏州市中考政治试卷不难发现,时政热点是命题的重点,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时政、地方时政更是中考的重中之重。试题中可以看出命题者往往注重以最新的时政热点材料为背景,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考生不能从课本中直接找到相同的问题,而是要自己先弄清楚时事材料所设计的问题,再联系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时事政治,积累时政资料,捕捉时政内容中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2.运用时政材料 设计相应的习题训练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第4篇

【关键词】开卷考试;复习策略;强化基础;关注热点

2000年开始苏州地区中考政治实行了开卷考试,这一改革措施的出台对所有的初中政治老师的教学工作尤其是复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原来闭卷考试的形式下,老师的复习重点就是抓学生背书,学生背得出就能考好,背不出就考不好。而实行开卷考试后就不再是简单的抓学生备书,那么在开卷考试的要求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就成了每一位政治教师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以下便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复习策略和思考。

一、研究课标 复习有据

《课程标准》和《能力自测》是命题的依据,因此教师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不作要求的可不复习或不作重点复习。《能力自测》对考试范围、知识要点及其能级要求都有明确的说明,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围绕《能力自测》中所规定的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使复习内容覆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还要将《能力自测》要求达到的“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标渗透其中,在培养学生基本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强化基础 突出重点

1.熟背基础要点 熟悉教材内容

开卷考试较大地提高了政治学科能力考查的层次,加强了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减少了识记再认的题量和分值,于是在部分学生中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掌握基础知识不太重要了,只要考试时翻一翻书和资料就可以找到答案,重要的是提高能力。其实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上,两者是统一的。只有在充分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能力的提高。可见,开卷考试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背诵和识记,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还是必须抓住背诵这个环节。不仅如此学生还必须熟悉书本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在复习中首先要注重让学生读熟教材,切实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迅速而准确地找到它们在教材中的位置,为考试时翻阅教材作好准备。

2.练习中巩固基础 纠错中强化落实

对于基础知识,学生背出来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掌握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特别是理解能力欠缺的学生,你要求他背诵他也认真背了,而且默写也默出来了,可就是遇到题目又会做错。因此为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背过即忘,教师还必须根据学生背诵的知识点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把知识点放到具体的题目中,让学生在练习中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我想肯定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同感:一道同样的题目讲了很多遍,可学生还是要做错,为此老师会非常生气,想想我都讲了这么多遍居然还要做错。其实,学生反复出错也是正常的,说明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没有掌握,老师反复强调时学生并没有真正听进去。所以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纠错卷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纠错训练,对纠错中仍然出错的题目我们教师不要着急给他们讲解,而是让他们自己思考和分析,独立订正,对不理解的、自己不会订正的题目主动向老师提出来,这时老师再给他们讲解。我相信这个时候老师的讲解学生就自然听进去了,因为这时是他要求你老师讲给他听,而不是老师要讲给他听。

3.构建知识框架 整体把握教材

在复习完一册教材、一个单元、一个课题的内容后,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书本内容的掌握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形象地说他们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教师在复习完一个课题、一个单元、一册教材的内容后就必须利用一定时间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个知识网络是政治学科概念、原理、观点、基础知识等内在统一的知识之网,考生要达到总体的迎考目标,必须依据考点积极主动地编织知识网络。通过对考点的纵横联系、图表梳理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加以概括、归纳,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网,最后将所学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这样,学生所学知识不再是一盘散沙,也不是一团乱麻,而是一个相互间逻辑关系清晰、因果关系明白、来龙去脉清楚的多层次的知识整体。

三、知识归类 专题复习

由于书本知识的编排不是类别进行的,同一方面的相关内容涉及到不同年级、不同单元。比如关于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就涉及到七上、八下、九年级,因此一轮基础复习结束后,我们教师还需要对教材进行全面梳理,按知识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进行专题复习。我在复习过程中就把七、八、九年级的所有内容分成了以下几个专题:心理品德专题、法治德治专题、权利义务专题、未成年人保护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专题。我把这些专题内容设计成表格或框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在书本中寻找各个具体的知识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书本知识点。

四、关注时政 点击热点

1.了解热点时政 捕捉与教材的结合点

研究近几年来的苏州市中考政治试卷不难发现,时政热点是命题的重点,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时政、地方时政更是中考的重中之重。试题中可以看出命题者往往注重以最新的时政热点材料为背景,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考生不能从课本中直接找到相同的问题,而是要自己先弄清楚时事材料所设计的问题,再联系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时事政治,积累时政资料,捕捉时政内容中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2.运用时政材料 设计相应的习题训练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第5篇

关键词:高考英语阅读 背景知识 获取手段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高考阅读理解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阅读的速度要快;二是理解的准确度要高,两者缺一不可。具体特点是:题材、体裁形式多样,选材原汁原味,长句、难句增多,生词量加大,注重语篇深层理解,知识面逐年拓宽,主要考查对全文主旨的领悟能力、内涵分析与逻辑理解能力、运用文化背景知识的能力、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能力,以及揣摩作者观点、意图的能力。因此,了解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文化背景知识,对确切理解文章所需要表达的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命题者往往要从常识角度,跨文化差异角度来考查考生有关方面的知识和判断能力。以下便是本人经历高中英语教学多年,及通过对历年高考英语阅读题进行分析所总结出的点滴体会。

一、 文化背景知识在高考阅读中的体现

在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中,或多或少涉及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如2003 NMET的阅读理解中就涉及了诸如介绍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小狗伴读的教育科学实验,日语中的外来语以及打印机、复印纸的科普知识等大量的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具备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考生,会轻松自如地根据文章所提供的逻辑推理判断。这就要求学习者通过广泛的阅读,逐渐获得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社会文化意识。

二、 背景知识的积累对高考阅读理解的必要性

纵观历年高考阅读题,选材十分广泛,内容涉及到政治、历史、地理、社会习俗等方面。因此,学生在平时有必要抽出时间读报、看杂志及各类课外书籍,有意识地积累各方面的知识。

有些文章,虽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没碰到一个生词,也没有语法障碍,但是若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就不知道在讲些什么。跨文化词汇的积累也是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常碰到一些词汇,反映某个国家的文化,但我们却不能在汉语中找到它们的对应词。所以积累跨文化的词汇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三、 获取文化背景知识的途径

1. 加强“两读”,注意积累

“两读”指的是阅读和朗读。因为阅读是外语学习中重要的“输入过程”,也就是积累过程。有了足够的积累,才能有丰富的词汇及背景知识。在阅读时,应有目的地选择难易适中的相关读物。这样有选择性的阅读既能提高对英语的分析能力,又能训练自己的思维。同时尽量做到分类阅读,使题材和体裁多样化,避免单一的阅读。例如,每天限时(每分钟64字)阅读一两篇(体裁、题材不同)与高考难度相当的文章,尽可能多地了解社科前沿和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保持对英语语言的敏感性。也可以充分利用报刊杂志使学生积累相关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2. 利用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培养文化意识的主阵地,教师除了挖掘教材里的文化内容以外,还要精心备课,严格组织教学,适时给学生补充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注意对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内容随时进行讲解,指明其文化意义。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可营造特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语言。教师还要找寻与学生身边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方面的文章作为教材的补充,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3. 利用多媒体、网络

可以让学生访问提供英语学习的站点,广泛涉猎文化背景知识,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直接让学生观看英文版经典影片,也可以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听世界政要、商业巨子的演讲等。这些内容本身就是英语文化某个侧面的缩影,通过看、听这些材料,学生能够从中了解西方国家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了解和学到许多与目的语文化有关的语言交际的方法和手段,有利于正确认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4. 创设对话的文化语境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第6篇

我们说的背书,决不是死记硬背。背书不仅要勤奋刻苦,更要讲究方法、技巧。背书如果不得其法,往往事倍功半。做了过多的无用功是某些学生背得比别人多却考得没别人好的最主要原因。那么,历史究竟如何“背”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呢?

一、把厚书“背”薄

教材是历史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正是我们要背的书。但人教版高中历史三本必修教材就有68万字,再加上两本选修教材,字数超过110万,比120回的《红楼梦》(约100.9万字)还长。如此囊括古今、包罗中外的“厚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背下来是绝无可能的,也是毫无必要的。要掌握它,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提纲挈领,将那些体现历史阶段特征(横向)、构成历史基本线索(纵向)的主干知识提取出来,认真归纳整理并理解记忆;同时注意加强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由知识要点(点)――阶段特征(纬)――基本线索(经)构成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历史知识网络。这种“削枝去叶,突出主干”的背书办法,不但可以将厚书背薄,减轻记忆负担,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梳理主干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基础知识,有效地防止对知识板块的遗忘和疏漏。在这个过程中,分析、综合、比较、归纳、语言表达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历史思维、文化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而这些素养和能力正是“新课标”和“考试说明”中强调的重点考查的内容。

二、把薄书“背”厚

因为“背”历史一般都是从背教材开始的,所以“由厚(教材)到薄(主干)”是顺向学习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检验同学们能否从微观上把握教材内容。但要检验同学们能否从微观上把握具体的历史知识点,还必须有一个“由薄到厚”的逆向学习过程。同学们自己整理的主干知识结构、课堂笔记、“新课标”以及“考试说明”都是概括性很强、相对笼统的“薄书”,但其中每句话都包含了很多知识要点。我们不仅要掌握每句话包含的知识点,还要追根溯源,找出与这句话相关的知识点,力求对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和左右关联都一清二楚。这样,本是一册构建历史框架的“薄书”,由于不断被填入相关知识点,也就变得越来越厚了。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第7篇

具体的方法有三:

( 1 )找难点、抓重点;

( 2 )联系实际提问题;

( 3 )做好预习笔记。

2.如何听课

1.政治老师讲了好多有趣的事,但考试有不考,我应该怎么办?

老师讲有趣的事,第一是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第二是为了说明政治上的原理。学习政治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道德品质,从而促使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中,不能因为与考试直接相关的内容就认真地听,而与考试相对较远的内容就不听,要重视课堂学习的体验过程。

2.老师上课的节奏很快,我不知他上到哪里了,应怎么办?

老师上课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听课习惯。如果你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说明你对教材内容比较生疏,因此,务必做好预习工作,通过预习,明确了上课内容,即使老师上课节奏快,也是能跟上他的思维。

3.黑板上有板书,课件上又有内容,我课堂笔记得如何记?

有利于解决疑惑问题的信息必须要记,一堂课主要的知识点也要记,还有一些信息是教材中没有的,要尽量记。课堂笔记是预习笔记的完善与补充,要在预习笔记中留出一些空白处,就是为了记下上课中所得的重要信息。有时教师上课节奏快,信息量也大,那就要学习记下关键词、记下思路。等课后再去整理。

4.提高听课的效果要处理哪些关系?

要处理有趣与无趣的关系,一堂课不可能 45 分钟都有趣,有趣的内容要听,无趣的内容也要努力地去听。要处理好听课与笔记的关系,一边听一边记下重要信息,不要只听不写,也不要只抄写板书,不听老师讲解。要处理好白板与黑板的关系,它们本是相辅相存的关系,而主导这些板书内容的根据主要是教材。因此,不要只看白板生动有趣的内容不记黑板中的板书内容。

3.如何记笔记

1、如果我把重点内容全背下来,可以不记笔记吗?

要提高学习效果,必须转变死记硬的学习方法,要多思考、多积累,同时也要勤做笔记。

2.笔记具体记有哪些内容?

第一,是预习阶段的预习笔记,主要对重点与难点知识及时勾画。

第二,听课阶段的听课笔记,把教师在上课中呈现的一些新信息记录下来,

第三,就是复习阶段的笔记整理,画一画单元知识框架图,列一列相同类的题目,比一比易混淆的概念与原理。

3.笔记什么作用?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保留信息、强化记忆。预习笔记有收集学习素材的环节,则可以积累资料,扩充新知,获得许多新知识。课堂笔记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记笔记能提高听课的效果,而整理笔记是反思的过程,自己分析与综合能力会得到训练。

4.课堂笔记来不及写怎么办?

这是如何记课堂笔记的问题,有人常常因记不全教师讲解的内容,而放弃了记笔记的好习惯。课堂笔记不必记下上课的全部内容,如果在预习笔记的基础上记课堂笔记,课堂中主要记下一些新信息,有时内容比较多,全记下来确实有困难,那么就要学会抓重点,先记下关键词,如果还是不行,课后向同学借听课笔记,补上遗漏的内容。

5、错题集与笔记有什么区别?

笔记主要是对重要知识点的摘要与理解,而错题集是自己犯错习题的收集与纠正。笔记与错题集还是分开为好,这样显得更有条理。

4.如何复习

定期总结,查漏补缺复习可分三种,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与考前复习,其复习的重点应有所区别。

复习要做到及时,首先要做好课后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就要复习,课后复习的目标是巩固基础知识;

学习完一个单元,就要进行单元复习,其目标主要是掌握单元的知识结构,考前复习是为了应考,可运用归类法、比较法来进行复习,同时,要重视各种典型题的复习,提高审题与解题能力。

1.复习阶段除了看书外,还要做什么?

复习的目标有两个,其一,是巩固基础知识,其二,就是提高自己的学科能力。因此,就看书是不够的。复习阶段,同样要关注社会问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要多反思,有了感悟也要写写随笔,这样对自己的能力提高非常有帮助。

2.如何抓住复习重点?

重要知识点不等于复习重点,复习的重点对每一个人来说应该是不同的,重要的知识点与自己薄弱环节都是复习的重点。

3.为什么说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复习是必要的?

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社会热点是会变化的,而理论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能运用相对稳定的理论分析变化中的社会现象,表明已经学活了理论。例如:我国银行利率有升有降,而教材中只有中央银行有制定货币政策的职能表述,如果在复习时,结合当前的货币流通实际,则能明白中央银行调整利率的原因,从而得出货币政策的调整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5.如何备考

1.备考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不管是什么考试,首先考查的就是基础知识,当然,现在的高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试,但能力也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不掌握基础知识,既是能力有多强也无从下手。所以,备考的首要任务就是掌握基础知识。政治基础知识指的就是概念、原理,因此,复习时首先要把这些概念与原理疏理一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在心。

2.如何提高自己的审题与解题能力?

掌握审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是备考的另一重要目标。解题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数量的习题训练,当然,练习也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只能说不同类型的题做得越多越好,很多同学喜欢购买教辅书、练习卷,拼命地做,但解题的方法仍然没有掌握,这种盲目的练习是时间的浪费。审题与解题的能力提高关键不在于练习题的数量,而在于是否能归类复习,是否能对不同类习题进行反思。

3.如何调整考前的心理?

任何考生面临考试都会能一定的紧张感,适度的紧张对不密闭会能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过度的紧张不仅对学习还是身心发展都是不利的。有的人就是由于太紧张,考前睡眠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考试时脑子一片空白。因此,备考的准备也包括心理上的调整。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把考试看成是决定命运的考试,也不要整天想着考试的结果。其次,要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因考试而改变休息时间,再次,要保证营养,健康的身体是良好心情的基础。

6.背

即是背书,众所周知,学习政治一定要背书,但是,背书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背书要有内容、有目的地背,千万不要盲目地背,否则,不但学不好政治,还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觉得学来学去都学不好,干脆不学算了。

因此,一定要学会背书,那么,该如何背,首先,确定数量,每天背书的内容不能太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太急功近利,每天最多只能背3---4道题,不能太多,太多就很容混乱,并且记不牢固。

所以每天将这些题牢牢地记在脑子里,这样每天一点点地背,一个学期下来,你脑子里就储存着大量的知识,到考试前再认真复习,这样,怎样的考试都不怕了,考试成绩一定也上去了。其次,要明确背书内容。许多学生都是不知读什么的,总之,拿起书就无目的地读,因此,一定要明确该背什么,每天老师上课要划起来的简答题就是背的内容,政治只有简答题是最需要背的,其它的实际上都是靠理解、分析的。

7.看

即是看书。

其实很多学生都以为只要背完书,政治就学完了,实际上,背书只是学政治的基础,而且,只靠背书,考试只能是考合格的层次,要成绩再上一个台阶,取得优秀的成绩,还要学会看书。将课本的内容看深、看广、看懂,理解课本的内容,并养成边看书边思考的好习惯。看书也要懂得怎样看,看老师划起来的重点、难点,课本的大小标题,课本特别标注的内容。只有不断地看书,才能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理解,才会在各种考试中得心应手,应对各种试题。也只有学会看书的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8.用

即是用书。何谓用书,实际上就是运用课本的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在考试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学习的目的实际上就将知识应用。如果你很努力地背了书,看了书,但最终你却不懂得将头脑中的知识应用,实际上等于你什么都没有学。

那么,应该样用书呢?首先,多做练习,做练习的过程,实质上就运用知识的过程,我一般情况下,教学生做练习必须经过三个程序,

第一:先不要看书,将所有会做的题目做完;

第二:将不会做的题目查阅课本,从课本找答案;

第三:不会做的题目抄答案。三种程序采用三种不同的色笔做标记,复习时,第一种粗略看一下就行了,第二种认真地复习一至二次,第三种要多次复习。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掌握课本的知识。其次,在平时生活中,多些利用课本的知识,讨论一些国内国际的时事,将知识面扩阔,将课本的知识深化,而且也可以提高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习政治变得不再枯燥。

9.注意认真听讲,积极回答、勤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

教师备课是将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同学们应当认真听讲,积极回答并认真倾听别人回答的问题,思考老师的点评和你的思考有什么不同,以便加深理解所学内容。

例如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定义,有的同学能倒背如流,而换个问法:请试举天津市政府如何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勤政为民的,却无言以对了。为什么?因为他不去思考其真正的涵义,只知道机械记忆概念。我们天津的天变蓝了、地变绿了、路变宽了、河变清了、人们生活提高了,这正是“三个代表”思想的伟大指导。

还要勇于提出问题,首先是要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是思考问题的关键。再如有的同学通过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过程的学习提出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如何看待,就是一个很有质量的问题。

10.高质量地完成作业

政治题的练习要少而精。要把每次练习当做考试,按考试要求去做,做后要总结:错在哪,为什么,如何改进等等,每次练习都要有提高。

掌握知识的脉络要点

①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串起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动脉。

②以总复习上的课题、节题、框题、标题为线索。

③以各课的知识体系表为依据。

④最好是在此基础上自己总结知识体系表,化为自己的知识,做到知识的理论化、系统化,做到纲举目张、胸有成竹。

11.分专题、多角度练习

例如可分: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三个代表”、共同富裕、精神文明建设等专题,也可从法律、时事、政治等角度去归纳。通过专题和多角度研究,可以将知识内在的联系更加明确、重点突出。

12.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关注生活、要关注热点、要关注祖国和人类的前途命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不应该只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应该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