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思想品德研修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2-02-20 05:20:42
思想品德研修总结

思想品德研修总结第1篇

修订专家:经过调查,十年课改以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这三门新课程得到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就拿品德与社会的调查结果来看,98.2%的人认为新课程标准前言部分“很好”和“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96.3%的人“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并且88.1%的人认为“完全能实现”和“经过努力能较好地实现”;至于新课程内容,93.5%的人认同并支持。关于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课标的调查也呈现出相似的结果。总之,大家都认为,这样的课程注重与生活结合,注重道德实践,涵养德行,符合实际,学生们普遍喜欢。新课程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德育理论和经验精粹,又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一致,走在了时代的前面。毋庸置疑,新课程正在改变着我国的德育课程。

新课程已经融入了日常生活,其新理论和方式必然影响了日常的德育。我们高兴地看到,当下的学校德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呈现着十分喜人的景象,回归生活,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让学生主动参与,在道德情境中认知和辨别,德育实践形式的多样,德育方法的生动活泼,已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共同追求。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新德育课程正在影响着、并将持续影响整个德育。

《江苏教育研究》:回归生活是三门德育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一核心理念在这次修订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修订专家:回归生活实际上是要求德育课程从德目和知识体系中走出来,关注儿童及其生活,帮助儿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回归生活的理念,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检验,证明是既能解决“间接德育”课程困局,又能回避“直接德育”课程缺陷的全新道路,为德育课程的设置开创了独特的“中国道路”,必须坚持。

品德与生活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部分是这么表述的:“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价值”;“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表述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在基本理念方面做了这样的表述:“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步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显然,这些表述中有一个共同关键词——生活。“生活”在课程标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闪烁着异样的光彩,指引着德育课程的改革之旅,召唤着我们在生活中追寻真正的良好的德育课程和德育。

《江苏教育研究》:在实验稿的基础上,修订专家们在“坚持中明确,完善中提高”,结合新的形势与要求,对德育课程标准进行了调整、充实、完善与提高。这次品德与生活在实验稿的基础上修订了哪些主要内容,请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

修订专家:好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修订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按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标准框架,对标准各部分的名称、顺序等稍作结构上的统一调整;二是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和课程改革以来本课程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各部分具体内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修改。具体修订内容包括:结构方面,依据教育部统一规定,删去了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的“课程管理建议”一项。引言部分,对课程设置的背景内容进行了修改与新的扩展。在前言的“课程性质”部分,在课程的基本特征中增加了“综合性”,将课程四个特性的呈现顺序修改为: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实验稿是: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以更符合本课程的逻辑。在“基本理念”部分,主要将原来几条“基本理念”的顺序做了调整,以更合理,逻辑上更顺。“设计思路”部分标题修改为“课程设计思路”。删去了“本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位置”的文字与图示。修改了部分文字表述,进一步点明了课程的本质内涵,突出了以儿童为本的理念。“课程目标”部分,在格式上去掉了原带番号的“总目标”、“分目标”标题。分目标的四个小标题无变化,仅在其具体条目上针对教育和儿童的实际作了修改。“内容标准”部分,对具体指标的表述做了小修改,让表述更符合逻辑、更有条理、更简洁明确;让标准的要求更符合儿童的实际。“教学建议”部分的修改主要是根据实验区的要求和目前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增、减、扩。“评价建议”在原基础上,调整了结构;提升了评价理念;为了帮助教师理解与应用,加强了评价实施的操作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仅作了一些文字改动,基本保持不变。

《江苏教育研究》:和品德与生活紧密对接的是品德与社会,这两门课程前后衔接,互相照应,帮助学生在逐步扩大的生活空间中提升品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此次修订中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修订专家:品德与社会前言部分,按照教育部文本体例的统一要求,在导言中简述本学科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以及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并着重阐释了本学科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课程目标部分,在不改动原意的条件下,对文字做了简要处理,使课程目标更加简洁、清楚,有别于分类目标。内容标准部分总体上没有做大的修改,在每一条内容标准后都标注了年段建议。删减个别小学生难以理解的条目,适当调整和合并内容标准的条数,但总条目数量有所减少。实施建议部分是本次修订中改动最大的,我们着重细化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其最主要的理由还是要解决如何使课程标准更好地面向教师,为教师服务的问题。

《江苏教育研究》: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所以,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关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性质的描述,是实验区老师反映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这次修订有没有对老师们的问题进行回应?

修订专家:为准确地表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体现德育为核心,我们一是从总体上修改了原文本将“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并列的提法;二是按照三个维度具体阐述了课程性质,使表述紧扣“性质”的含义,删除原文中目标的表述,避免前后文的重复。具体表述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首先,课程具有综合性。本课程设计体现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

其次,课程具有实践性。本课程学习是知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另外,课程具有开放性。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课程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不以单一指标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

《江苏教育研究》:在这次修订中,对思想品德课程性质的界定更加明确了,能给我们分析一下实验稿与修改稿之间的区别吗?

修订专家:实验稿对课程性质是这样界定的:“本课程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须课程。”这一规定,反映了当时的谨慎态度——只说到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之所以如此谨慎,我想主要是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给定内容”融合在一起的一门新课,到底是一门什么课程,还没有太大把握。对没有把握的方面留有余地,把有把握的方面说清楚,这既是谨慎,也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但也正是这种谨慎和留有余地,造成了一些困扰,比如,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课只有这一门吗?本课程与其他也起到类似作用的课程的区别在哪里?这些都是未能回答、未能解决的事关课程定性的根本问题。除此以外,这种谨慎和“模糊策略”也给教学实践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比如,有些人就以为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是课程并列的四大内容,因为缺少统一的内在精神,所以可以各自为政,可以分开进行教学。

在修订中我们明确了本课程的德育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这一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有三个维度:一是课程基础为“初中学生生活”;二是课程目的为“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三是课程类型为“综合性课程”。课程基础既是对课程基本理念的重申,也是建构课程目的的逻辑前提。课程类型只是标明了本课程所属种类,并未道明课程的性质究竟为何。核心是课程目的,正是课程目的界定了课程的性质,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课程当然就是德育课程。在修订过程中有人提出,这一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最后落在“综合性课程”上,会不会引导人们将本课程的性质理解为综合性课程。我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综合性课程”只是说明了本课程的类型,但类型与性质不同,本课程是综合性课程,但关键点在于是什么性质的综合性课程。修订稿说得很清楚,是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课程性质的明确,意义重大,它为课程标准的修订明确了方向,因为无论是课程设计的思路、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标准的选择、实施要求与建议的表达,都与课程性质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更为重要的是,课程性质的明确,为教学实践明确了方向,那就是无论是哪种教学内容、哪个教学环节和方式,归根结底都要围绕着课程的根本目的来组织和实施。

《江苏教育研究》:除了课程性质之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还作了哪些修订?

修订专家: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点,完善文字表达。从前言、目标、到内容标准、活动建议和实施建议,对文字都在认真推敲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和完善。

第二点,完善体例、结构。一是将内容标准第三部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集体”,前移到第二部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修改为“我与他人和集体”,使结构更为均衡合理。二是在“内容标准”部分,“成长中的我”的内容标准所涉及的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四部分内容的修改均属于微调,将原来的“学法用法”改为“心中有法”。三是将内容标准里诸表格版块前的目标删除。四是各部分的“活动建议”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新增的活动建议主要涉及正视学习压力、了解自然灾害、学习自护和自救、感受班级温暖、体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多样性、正确认识网络、学习志愿精神等多个方面的活动内容。

第三点,吸收学术成果,提高学术品质。本次修订在吸收学术研究成果方面特别留心,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使课程标准的学术品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第四点,体现时代精神,提升课程的时代高度。修订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在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特点的前提下,课标修订紧跟时展的步伐,体现以人为本,合理增加科学发展观、核心价值观、公民教育三部分教育内容,注意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和确立全球化视野,强调情感发展对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第五点,直面现实遭遇,提升课程的现实针对性与引导性。在教学建议部分增加了:“准确把握本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努力使知识学习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这是从课程性质出发,引导教学跨越因应试而导致的单纯知识记忆式模式,使知识教育为思想道德发展服务。在课程评价上,除了从评价目标的把握、评价方式的多种选择等方面进行正面引导外,还在评价实施要求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形成性评价,“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警惕应试倾向的评价方式对本课程目标和理念的偏离”。

《江苏教育研究》: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修订中还吸收了一些新的学术成果,提升了学术品质,能给我们举例谈谈这方面情况吗?

思想品德研修总结第2篇

【关键词】高职 思政课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051-02

根据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的规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的必修课,面向大学一年级开设。它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努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职人才。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以建设精品课程为契机,进而开展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使高职学生通过学习从而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职业生活观及职业法律意识,进而全面提高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体现了“就业导向、素质本位、对接专业”的“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具体的设计思路体现“一个中心”、“两个结合”、“三个对接”、“四个学会”的要求。一个中心:坚持以学生的就业和发展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两个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三个对接:对接职业、对接就业、对接专业;四个学会: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二、坚持与专业相结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05方案中大中专院校统一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的本科和专科教育有一定的区别,为了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根据高职学生以及高职专业的特点,在遵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模块共八个专题(见表1)。

经过与专业结合的教学内容整合,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迁移,联系学生熟悉的专业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很快对思政课的内容产生亲切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利用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应利用精品课程网站中的教学课件、视频资料、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网站中的多种教学资源,可以在教学中交叉地使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影视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专题六“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内容时,使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对本专业对应行业职业道德进行调研,学生自己制订计划,确定调研的目标,归纳总结出结论,并在课堂上就调研的结果进行交流反馈。通过调研,学生不仅了解了专业对应行业的职业道德,而且对行业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也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为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内涵,为将来遵守行业职业道德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如专题1“适应高职新生活”。使用案例教学法,在精品课程网站中选取本校优秀毕业生和被开除学生的在校经历的资源,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进而认识怎样才能适应高职新生活,做一名优秀的高职生。通过直观的案例教学,让学生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可以提高他们对问题认识的洞察力,从社会现象中发现和接受正确的道理,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通过利用精品课程网站中的教学课件资源,对应专题教学内容,在教学课件上呈现出所学习内容的要点以及支撑相应内容的图片。相比传统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精品课程网站中的视频资料是教师在教学中积累并不断更新的教学资源,视频资料具有直观、感性的特点,通过对学生视听觉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专题2,扬起理想的风帆,通过播放“钱学森的五年回国路”,让学生了解钱学森科学救国的理想和科学救国理想的形成过程以及钱学森为实现理想所做的努力和付出的代价。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材料并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树立自己的科学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

四、利用精品课程网站交互功能。建立“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考核方式

考核是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而效果的真实性与检查方式的科学性是直接相关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前,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是:纯书本理论考查(70%)+课堂表现(30%)。通过利用精品课程网站中的交互功能记录学生的平时表现,可以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便于观察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循序渐进的过程。利用精品课程网站交互功能,可以保存对学生过程性考核的依据。因此,利用在精品课程网站,可将考核方式调整为:理论考查(与专业相结合)(50%)+实践成绩(30%)+平时表现(课堂内外表现)(20%),使得考核方式进一步合理化a

五、利用精品课程网站开放,进行“核心+拓展”的课程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高职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帮助高职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05方案的规定,它的总学时为48学时,除去实践学时,用于理论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便于学生深入地学习,我们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核心课程之一,建设了一批拓展课程,比如:理想,道德,人生系列讲座;实用法律知识――法系人生;时政聚焦;金牌职场人;生活你我他;婚恋心理学;党课知识讲座,等等。以专题的形式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开展的讲座有:人生“点线面”;如何成为企业欢迎的员工;核心价值观的缺失与大学生失败的内在关系;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文化;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解读;揭秘生死恋――中国古代文学爱情母题研讨之一;我的未来不是梦――谈职业生涯规划;美国见闻;成功就业的途径和方法;东盟国家文化与教育概况;常见思维方式解析,等等。学生通过聆听以上讲座以及参加其他拓展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知识面。

思想品德研修总结第3篇

工作总结最好是要根据领导的意思来展开,把日常工作叙述一下,好的工作方法分享一下,不好的工作方法写出改进措施。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总结范文,请笑纳!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总结范文1转眼的时间,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又走过了一年。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无愧于“合格的人民教师”这一称号,我现将这一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

担任九年级三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那就得实干加巧干。对于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教学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教学经验有限,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最后我做到“不耻下问”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教学知识。

三、考勤纪律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业务进修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积极学习各类现代教育技术。

总之这学年,我担任的三个班级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将继续努力,取得更优异的教学成绩,为学校争光!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总结范文2一学年来,本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课改培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觉陶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风正派,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我热爱学校,关心学生,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与同事团结协作,工作尽心尽责,态度端正,努力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这一学年,我担任初三(7)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中,能认真学习领会课改精神,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做好教学常规工作,认真备课,课后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注重抓课堂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合作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关爱后进生,从情感上走近他们的内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引导他们的兴趣,使得他们的在学业成绩和行为习惯方面都有所进步。

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全心全意为学校、为教职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一年来我负责学校办公室工作兼任党支部委员,在书记校长的领导下,组织做好教职工的职称评聘、年度年终考评、转正定级、奖惩、调动、退职、退休等事务性工作,组织召开学校行政会、教职工例会,并做好会议记录。负责文件的收发及管理,督促文件的传阅、学习等。负责学校文书档案的管理和校务公开工作,负责起草学校的工作计划与总结,在个人职责范围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此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关心国家时事,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取得一些成绩。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我将继续努力,积极进取,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山区的教育事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总结范文3今年,我担任八年级四个班的思想品德课,在工作中我爱岗敬业,努力奋斗,是勤恳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工作中我始终以认真、严谨的的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一年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了,现在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来结束本期的教育工作。

一、在教学中我认真钻研业务,认真备课、准备学案,积极参加课程培训。另外还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读了大量的教育专家的理论著作。从中吸收营养、这就使我在短期内有较明显的提高。我一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以身作则,团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做为一名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从本学科思想性强的特点出发,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政治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科特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信做人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一直致力于教会同学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

二、我认真写工作心得体会,专门对教学中的整体、个别现象进行总结。通过反思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为任课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作为教初一政治课的老师,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为提高每节课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充分采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还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作用,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以一颗平常的心态诚恳的对待工作

在工作态度上,能够忠于职守,踏踏实实工作,从不计较人个得失,一切服从领导安排,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学校做贡献。

四、成绩和不足

1、本学期使大多数学生对思品很感兴趣,平时考试思品成绩考得还好。

2、不足:①及时反思总结做得不够;

②教学过程优化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今后努力方向

1、加紧学习课标,贯彻课标,进一步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对教材的研究,解决问题,深化教学改革。

2、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尤其是后进生的转化。

3、开动脑筋,吃透教材,努力更好的教育管理学生。

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总结范文4光阴荏苒,一转眼一个学期又即将结束了。回想起这一学期来的工作,现作如下总结:

1、教育博客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加深了对新课程与新课改的认识,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师德育人,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了科研与管理能力,在教学中,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教育博客看作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把写教育博客看作自己的爱好,把教学反思及时通过教育博客进行教学研究,发挥辐射作用。

2、师徒结对

为了充分发挥名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我校开展了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为帮带对象,并制订出了详细的带徒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我有幸与身边的青年教师李翠青成为师徒,一学期来,师徒双方相互学习认真履行职责,通过经常深入课堂,就课堂教学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开展“师徒平台互动研讨课”活动。其中指导徒弟李翠青老师开一节全校性的公开课《风》,并就这一节主持集中研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师徒通过一起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不断改进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强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3、科研工作方面:

我根据骨干教师的工作要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参加池店镇名师送教下乡研讨活动;参加小片区凤竹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我校语文组的课题“诗歌教学策略有效性探究”作为地市级一名语文骨干教师,我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一研究课题,并付诸于行动。平时抓紧学习,写好学习笔记,并就此课题对低年段的学生及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做好问卷分析,试课题研究更加扎实有效。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时刻感到自己的不足,今后我将虚心向各位名师学习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博采众长,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总结范文5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一直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积极思考,力求在工作、学习上有进步,在党性修养上有提高,在党员模范作用上有发挥,争取作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把改造客观世界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写了多篇心得体会;加强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宗旨和精神的了解和理解,努力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和觉悟,让自己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

二、工作上,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用“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来警醒自己,踏实进取、认真谨慎,忠于职守、尽职尽责,遵纪守法,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和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幼儿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祖国未来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幼教工作,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使命意识,努力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理念体现在每个细节中,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做好教学工作,按照“六认真”要求,认真备课、上课,并撰写有针对性的笔记。自己指导的多名幼儿在省、县绘画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二是做好教课研工作,本人任教研组长,能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各项研讨活动。由本人主持的市级“科学认读”课题已圆满结题。主持的《在环境教育中进行科学认读的研究》课题获县教科研评比二等奖。现正积极参与“__”省市级课题的申报工作。本人被评为省教科研先进个人。三是做好保育工作,对每个幼儿做到细心、耐心、热心,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对待每位幼儿。四是做好家长工作,定期出好家长园地,介绍科学育儿经验和各科教学内容,经常与家长交流,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五是做好其他工作。本人任学校信息员,六篇通讯在金湖资讯和教委信息网和广播电台发表。

三、存在的不足:一年来,虽然我在思想、工作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但与优秀党员的标准、与党和人民的要求都还存在很大差距,今后,我会更加努力,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勤奋工作,让自己的党性修养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增强,积极向优秀党员的标准靠拢。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思想品德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思想品德教学总结范文

2020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思品教学工作总结最新范文

2020初中政治教师年度考核总结

思想品德期末总结范文

四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总结精彩范文

思想品德研修总结第4篇

为此,本刊采访了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发与修订的主要参与者、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高德胜教授,并约请2011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参与者、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赵亚夫教授,以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特级教师孙民为本刊撰稿,分别对三个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希望对广大德育工作者更清晰、准确地把握2011版课程标准有所帮助。

本刊记者毛伟娜(以下简称记者):高教授,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参与者,您是否能概括一下此次修订的主要特点?

高德胜:作为一个有实践情怀的理论工作者,能够全程参加《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的修订工作,我感到非常荣幸。课程改革十年表明,实验稿所进行的改革和创新得到了一线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因此,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坚持,坚持得到实践认可并证明正确的改革理念、思路和方向。正是在坚持中,原来拿不准,或者说有感觉但并不清晰明确的东西,在这次修订中变得清晰明确了。实验稿虽然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同,但依然有完善的空间。本次修订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在完善中提高”。其实,在“在坚持中明确”也是“在完善中提高”的一种形式,因为坚持了成功之处,明确了以前稍显模糊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在修订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完善课程标准原则”,一方面,进一步厘清和明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微调课标的框架结构、修正课标中个别表述或用词不当的地方以及完善课程标准各部分内容,细致审定各部分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当;另一方面,修订组全体成员群策群力,重点关注小学、初中、高中品德课课程标准之间的衔接问题,努力理顺课标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始终注意兼顾品德形成的两个重要方面――满足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

记者:我们在2011版课程标准中看到,“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这一基本理念得到了坚持。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此次修订意味着沿袭了或说是坚持了生活德育论的指导?

高德胜:是的,之所以坚持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在于此一理念为德育课程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杜威对“直接道德教学”的论断对后世影响至深,即直接的道德教学只能帮助学生形成“关于道德的观念”,不能形成“道德观念”。这一论断影响了20世纪德育课程的设置,尤其是西方国家德育课程的设置。这一论断将德育课程的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局凸显出来:作为直接的道德教学,德育课程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微乎其微。正是碍于这一无法解决的困局,很多国家回避开设直接的德育课程,采取“间接德育”的策略,将德育融入各类课程之中,使之成为间接和隐含的因素。这样做确实有一定的好处,一方面回避了直接的道德灌输,另一方面又使道德学习与所有课程结合起来,有利于发挥所有课程的德育作用。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常常会遇到解不开的伦理困惑和“道德死结”,而分散性的课程无法满足青少年“排忧解难”的需要,没有一个专门的课程帮助他们集中而又深入地解决成长中的问题,“间接德育”策略的缺陷也因此而暴露出来。

我们基于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政治需要,一直开设专门的品德教育课程。应该承认,几十年来,我国相关德育课程一直在改革探索中进步,在贯彻国家意志的同时,也越来越贴近学生,贴近学校,对青少年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课程自身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绩是不容否认的。但从根本上说,我们的德育课程并没有突破杜威所指出的直接道德教育的困局,仍然存在着将“关于道德的观念”代替“道德观念的问题”,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得到的更多的仍然是道德知识概念。回归生活实际上是要求德育课程从德目和知识体系中走出来,关注儿童及其生活,帮助儿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回归生活的理念,经过将近十年的实践检验,证明是既能解决“间接德育”课程困局,又能回避“直接德育”课程缺陷的全新道路,为德育课程的设置开创了独特的“中国道路”,必须坚持。

记者:此次修订对思想品德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哪些调整,这种调整基于怎样的思考?

高德胜:实验稿对课程性质是这样界定的:“本课程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这一规定,反映了当时的谨慎态度――只说到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之所以如此谨慎,我认为设计者主要是想反映,这是一门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给定内容”(必须有的)融合在一起的新课程,到底是一门什么课程,还没有太大把握。对没有把握的方面留有余地,把有把握的方面说清楚,这既是谨慎,也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但也正是这种谨慎和留有余地,也造成了一些困扰,比如,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课只有这一门吗?本课程与其他也起到类似作用的课程的区别在哪里?这些都是未能回答、未能解决的事关课程定性的根本问题。除此以外,这种谨慎和“模糊策略”也给教学实践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比如,有些人就以为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是课程并列的四大内容,因为缺少统一的内在精神,所以可以各自为政,可以分开进行教学。

在修订中我们明确了本课程的德育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这一表述有三个维度:(1)课程基础:初中学生生活;(2)课程目的: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3)课程类型:综合性课程。课程基础(初中学生生活)既是对课程基本理念的重申,也是建构课程目的的逻辑前提。课程类型只是标明了本课程所属种类,并未道明课程的性质究竟为何。课程目的才是核心,正是课程目的界定了课程的性质,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课程当然就是德育课程。在修订过程中有人提出,这一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最后落在“综合性课程”上,会不会引导人们将本课程的性质理解为综合性课程。我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综合性课程”只是说明了本课程的类型,类型与性质不同,比如,我们说“人是会说话的(或有理性的、有感情的)动物”时重点不在说人是动物,而在动物前面的限定语“会说话”“有理性”“有感情”。同样,本课程是综合性课程,但关键点在于是什么性质的综合性课程,2011版课程标准说得很清楚,是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记者:明确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对于课程标准的修订具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

高德胜:课程性质的明确,为课程标准的修订明确了方向,因为无论是课程设计的思路、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标准的选择、实施要求与建议的表达,都与课程性质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例如,课程性质的明确,为课程内容的安排与选择确定了指导思想,也就是说,无论是心理、道德,还是法律、国情的内容,在完成自身内容所要求的教育任务之外,都承担着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课程性质的明确,为教学实践明确了方向,那就是无论是哪种教学内容、哪种教学环节和方式,归根结底都要围绕课程的根本目的来组织和实施。

思想品德类课程,在过去由于有灌输的“恶名”,在学生中很不受待见,任课教师也因此受到拖累,常常成为学生迁怒的对象。实验稿确立与实施的自主学习与价值引导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实践得到重视,渐渐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这既为本课程正了名,也为任课教师正了名。教育必有引导,没有引导就没有教育。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引导,因为课程的设置必有价值预设,必有需要达成的课程与教育目标。思想品德类课程当然也有教育引导,尤其是价值引导,否则就不必设此类课程了。但我们过去在教育和价值引导上走了极端,只强调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不注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变成了灌输,吃力不讨好,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使课程目标难以实现。实际上,教育永远不能脱离学习,不借助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一切价值引导都会落空,都会走向灌输,走向教育的反面。实验稿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本次修订中,这一基本原则得到了坚持和完善,被明确表述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

初中学生对生活问题、社会问题、国家事务有强烈的学习探索愿望,课程与教学应顺应并满足他们的愿望,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另一方面,作为成长中的人,他们有许多生活与价值上的困惑,迫切需要得到价值引导。思想品德课程不是一般的知识课程,而是事关道德与价值的德育课程。“价值无法直接插入心灵”,必须经过作为主体的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没有这一点,德育课程就不成其为德育课程,就会走向违反价值与道德规律的反德育课程。

记者:2011版课程标准规定:“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与实验稿相比,不再力求全面,课程总目标的表述感觉也更为明确和清晰。这一修订经历了怎样的思考呢?

高德胜:课程目标对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验稿对课程总目标是这样规定的:“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这一论述,兼顾到了课程任务的复杂性,对课程目标的界定力求全面,但却不够明确。

在本次修订中,我们明确本课程的基本目标在于两个方面:培养“好人”与培养“好公民”。这一基本思想既体现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也体现在课程总目标之中。课程理念的第一条就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这一核心理念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好人”(积极健康)的维度,一个“好公民”(负责任的公民)维度。修订后的课程总目标,其核心思想依然是两个基本点:“好人”与“好公民”的培养,但与实验稿相比,清晰明确得多。课程目标的表述吸收了学术界关于“好人”与“好公民”的研究成果,这也是本次修订特别留心吸收学术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体现。

记者:您刚才提到本次修订特别留心吸收学术研究成果,能具体谈一下吗?

高德胜:本次修订在吸收学术研究成果方面特别留心,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使课程标准的学术品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比如在内容标准的修订中,我们将学术界公认的学术成果体现出来。将实验稿“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改为“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之所以做这样的修改,是基于学术考虑。一般的心理学教科书都将青春期特点概括为:过度性、闭锁性、反叛性等等。受这种消极判断的影响,很多人对青春期的看法都很消极,以为这是人生当中一个危机四伏、充满动荡的时期。但心理学研究发现青春期的种种理论充满了成年人的偏见,是成年人的“意识形态”,人生周期之中,哪个阶段都有自己美好的一面,也有问题的一面,夸大青春期的问题一面而忽略其美好的一面,反映的是成年人对将要长大的青少年一代的戒备与恐惧。我们过去之所以对青春期有那么多负面的看法,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冲突多。过去,我们往往将这种冲突归罪于孩子的“闭锁、逆反”,却忘了分析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所处的特殊人生阶段。斯滕伯格发现,“当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步入青春期的时候,父母一般来说年龄接近40岁。有些研究表明,40岁这一阶段对许多成年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困难时期。”(《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劳伦斯-斯滕伯格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58页。编者注)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孩子的青春期与父母的人到中年往往碰到一起,如果说有危机的话,那是两代人都有危机,怎么能将冲突的原因都归罪于孩子呢?

记者:您在《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一书中曾对电子媒介、网络、全球化、环境问题、城市化等问题进行过专门论述,2011版课程标准也增加了诸如“公共精神”“媒介素养”等内容。感觉此次修订的课程标准时代气息更浓厚,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引导性。请您为我们解析一下相关内容。

高德胜: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必然要关注自身的时代境遇,回应时代的挑战。课程标准的修订必然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在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特点的前提下,紧跟时展的步伐,体现以人为本,合理增加科学发展观、核心价值观、公民教育三部分教育内容,注意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和确立全球化视野,强调情感发展对品德培养的重要性。第一,在目标中增加了“公共精神”的要求。在我们这个消费时代,埋头自己的利益是普遍倾向,特别需要作为时代精神之一维的“公共精神”。基于这种考虑,除在目标中增加公共精神培养的要求之外,我们在内容标准中也对这一要求进行了落实:“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第二,增加了“媒介素养”的培养。当今社会是一个电子媒介盛世,电子媒介不仅是我们每日生活所必须依赖的外在工具,还如空气一样,随着我们的一呼一吸进入我们的心灵深处,因此媒介素养的高低不仅决定着我们能否有效地使用电子媒介,更决定着我们自身存在。本次修订除了在目标中突出了“提高媒介素养,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也在内容标准中提出了具体要求,就是针对电子媒介盛世对年轻一代所提供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另外,关于生态教育的内容、关于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的要求、关于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要求等内容的调整,都是本着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要求,提升课程标准的时代高度的宗旨进行修订的。

记者:应试考试对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威胁已是众所周知,各界都在呼吁改革评价和考试制度。此次修订对评价和考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高德胜:在应试的大环境下,客观地说,正是因为有考试,所以学校才比较认真地开思想品德课,才给思想品德课教师一定的待遇。否则,思想品德课在学校中地位肯定会一落千丈,连课时都无法保障,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学校中将被进一步边缘化,成为“二等公民”甚至“三等公民”。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考试的存在保护了思想品德课的生存,似乎思想品德课的命运系于考试。但目前思想品德课程遇到的最大挑战也是考试。因为考试的存在,教师在上课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满足考试的需要,而不是学生生活和发展的需要。

针对这一现实遭遇,我们在修订中没有回避,而是直面现实。在教学建议中增加了这样的话:“准确把握本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努力使知识学习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这是从课程性质出发,引导教学跨越因应试而导致的单纯知识记忆式模式,使知识教育为思想道德发展服务。在课程评价上,除了从评价目标的把握、评价方式的多种选择等方面进行正面引导外,还在评价实施要求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形成性评价,“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警惕应试倾向的评价方式对本课程目标和理念的偏离。”

记者:听了您刚才的介绍,我们对此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的特点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此次修订工作应该是原有标准的局部调整,大结构保持不变。

高德胜:的确如此。此次修订在总体框架结构上没有做大的调整,仅做具体内容和表述上的微调。比如我前面谈到的课程目标的细微调整,修订的重点是具体课程内容条目的调整。

本次修订对课程标准的体例和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第一,将内容标准第三部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集体”,前移到第二部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修改为“我与他人和集体”,使结构更为均衡合理。第二,在“内容标准”部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的内容标准所涉及的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四部分内容的修改均属于微调,将原来的“学法用法”改为“心中有法”。之所以做这样的修改,主要考虑到既与大标题“成长中的我”匹配,又与“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并列和对应。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由原来的“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德”“权利与义务”三个部分改为“交往与沟通”“在集体中成长”“权利与义务”,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原来第二部分“法律与秩序”移到第三部分,保持与前两个部分的结构一致。后两部分的内容标准所涉及的内容做了一些较大的改动。包括内在逻辑顺序的调整、增加、删减、合并条文。

第三,为了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标保持一致,同时也为了避免原目标条目与内容标准难以吻合的问题,将内容标准中诸表格板块前的目标删除了。

第四是各部分的“活动建议”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新增的活动建议主要涉及正视学习压力、了解自然灾害、学习自护和自救、感受班级温暖、体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多样性、正确认识网络、学习志愿精神等多个方面的活动内容。

课程标准是一个规范性文件,文字表达的准确、平易是一个基本要求。从前言、目标到内容标准、活动建议和实施建议,我们对文字都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推敲和斟酌。

例如,前言部分由两个段落构成,第一段话主要反映当前课程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时代要求。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对人的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段话侧重谈思想品德课程对于初中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意义。

思想品德研修总结第5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内容举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是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才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实践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一门课程。它主要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实践观,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是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作为课程教学质量指标性的精品课程建设,受到了各高职高专院校的普遍重视。作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加强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时展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客观地要求本课程教育教学的一般要求与高职教育教学的特殊性结合起来,突出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特色,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课程建设成为帮助高职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明辨是非、规范行为、开阔视野、更新观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境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我国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努力把我国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总的目标是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为主线,以培育社会主义职业精神为核心,遵循高职教育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引导高职生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合格建设者。

二、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需要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加突出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帮助学生形成符合时代特征的精神品质,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创新创业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的要求,深入领会和重新梳理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既保证课程对高职生进行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行为规范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性的内容要,又必须体现与高职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发展相适应的高职院校的特殊性的内容要求。为此,必须对我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作相应的整合,从德育和法制两条主线,以将高职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的,以发展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为载体,把高职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劳动观和职业技能、遵纪守法的新一代劳动人才为教学目标,形成系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逻辑体系。

2.探索高职院校德育模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不仅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还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殊规律和高职生的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一般来讲,高职生的理论思维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在校学习的时间比较有限,在有限的学时既能化理论教学的抽象为生动、具体,又能提高教学的时间效率,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选用和优化教学方法,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全面系统地优化,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德育模式。

3.建设课程信息资料库

按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与完善课程信息资料库,为教学和学习提供方便。为了避免重复无效劳动而节省时间和资源,利用学院现有的学院网、图书馆资源建立“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的信息资料库”,使信息资料库的内容和功能具有专项性和针对性。

4.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库

为方便学生学习和扩大课程影响,建立结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技术手段先进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的网络主页是精品课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目前课程建设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从无到有建立和完善。

四、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策略

1.强化教学研讨

充分发挥教研室全体教师的教学创新积极性,集体研讨分析高职学生的现实思想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自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

2.转变教学理念

从教学中要达到的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出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的感人事迹、经典案例、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多彩的资料来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撼,进而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和学生互动,使学生对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认同。新的教学理念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加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日常表现,从而更好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3.加强教学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推行“三大环节”“四段式”教学过程,通过课程的整体设计、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三大环节”和实施任务驱动、课堂讲授、项目实践、总结提升“四段式”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4.改进评价方式

在校内教学中,加强对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突出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考核。加大平时成绩所比例(占60%),平时成绩可以由“合作学习成绩、课程作业成绩、期中测验成绩、课外调查成绩、课堂考勤成绩、行为实践成绩”等部分构成,逐项量化计分,学生和专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参与考核打分。在学生校外实习实训中,聘请企业人员担任“道德导师”,帮助学生提升职业道德,并参与考核。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活动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我院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最终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建设成为一门深受学生欢迎的、教育教学效果良好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3)卷\[M\].人民出版社,1993.

\[3\]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刘书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戴艳军,杨慧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思想品德研修总结第6篇

对于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校思想品德工作总结,请笑纳!

学校思想品德工作总结1转眼的时间,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又走过了一年。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无愧于“合格的人民教师”这一称号,我现将这一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

担任九年级三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那就得实干加巧干。对于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教学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教学经验有限,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最后我做到“不耻下问”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教学知识。

三、考勤纪律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业务进修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积极学习各类现代教育技术。

总之这学年,我担任的三个班级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将继续努力,取得更优异的教学成绩,为学校争光!

学校思想品德工作总结2一学年来,本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课改培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觉陶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风正派,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我热爱学校,关心学生,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与同事团结协作,工作尽心尽责,态度端正,努力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这一学年,我担任初三(7)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中,能认真学习领会课改精神,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做好教学常规工作,认真备课,课后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注重抓课堂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合作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关爱后进生,从情感上走近他们的内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引导他们的兴趣,使得他们的在学业成绩和行为习惯方面都有所进步。

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全心全意为学校、为教职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一年来我负责学校办公室工作兼任党支部委员,在书记校长的领导下,组织做好教职工的职称评聘、年度年终考评、转正定级、奖惩、调动、退职、退休等事务性工作,组织召开学校行政会、教职工例会,并做好会议记录。负责文件的收发及管理,督促文件的传阅、学习等。负责学校文书档案的管理和校务公开工作,负责起草学校的工作计划与总结,在个人职责范围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此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关心国家时事,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取得一些成绩。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我将继续努力,积极进取,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山区的教育事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学校思想品德工作总结3今年,我担任八年级四个班的思想品德课,在工作中我爱岗敬业,努力奋斗,是勤恳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工作中我始终以认真、严谨的的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一年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了,现在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来结束本期的教育工作。

一、在教学中我认真钻研业务,认真备课、准备学案,积极参加课程培训。另外还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读了大量的教育专家的理论著作。从中吸收营养、这就使我在短期内有较明显的提高。我一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以身作则,团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做为一名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从本学科思想性强的特点出发,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政治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科特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信做人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一直致力于教会同学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

二、我认真写工作心得体会,专门对教学中的整体、个别现象进行总结。通过反思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为任课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作为教初一政治课的老师,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为提高每节课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充分采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还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作用,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以一颗平常的心态诚恳的对待工作

在工作态度上,能够忠于职守,踏踏实实工作,从不计较人个得失,一切服从领导安排,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学校做贡献。

四、成绩和不足

1、本学期使大多数学生对思品很感兴趣,平时考试思品成绩考得还好。

2、不足:①及时反思总结做得不够;

②教学过程优化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今后努力方向

1、加紧学习课标,贯彻课标,进一步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对教材的研究,解决问题,深化教学改革。

2、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尤其是后进生的转化。

3、开动脑筋,吃透教材,努力更好的教育管理学生。

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思想品德工作总结4光阴荏苒,一转眼一个学期又即将结束了。回想起这一学期来的工作,现作如下总结:

1、教育博客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加深了对新课程与新课改的认识,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师德育人,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了科研与管理能力,在教学中,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教育博客看作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把写教育博客看作自己的爱好,把教学反思及时通过教育博客进行教学研究,发挥辐射作用。

2、师徒结对

为了充分发挥名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我校开展了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为帮带对象,并制订出了详细的带徒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我有幸与身边的青年教师李翠青成为师徒,一学期来,师徒双方相互学习认真履行职责,通过经常深入课堂,就课堂教学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开展“师徒平台互动研讨课”活动。其中指导徒弟李翠青老师开一节全校性的公开课《风》,并就这一节主持集中研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师徒通过一起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不断改进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强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3、科研工作方面:

我根据骨干教师的工作要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参加池店镇名师送教下乡研讨活动;参加小片区凤竹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我校语文组的课题“诗歌教学策略有效性探究”作为地市级一名语文骨干教师,我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一研究课题,并付诸于行动。平时抓紧学习,写好学习笔记,并就此课题对低年段的学生及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做好问卷分析,试课题研究更加扎实有效。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时刻感到自己的不足,今后我将虚心向各位名师学习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博采众长,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思想品德工作总结5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一直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积极思考,力求在工作、学习上有进步,在党性修养上有提高,在党员模范作用上有发挥,争取作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把改造客观世界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写了多篇心得体会;加强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宗旨和精神的了解和理解,努力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和觉悟,让自己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

二、工作上,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用“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来警醒自己,踏实进取、认真谨慎,忠于职守、尽职尽责,遵纪守法,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和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幼儿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祖国未来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幼教工作,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使命意识,努力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理念体现在每个细节中,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做好教学工作,按照“六认真”要求,认真备课、上课,并撰写有针对性的笔记。自己指导的多名幼儿在省、县绘画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二是做好教课研工作,本人任教研组长,能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各项研讨活动。由本人主持的市级“科学认读”课题已圆满结题。主持的《在环境教育中进行科学认读的研究》课题获县教科研评比二等奖。现正积极参与“__”省市级课题的申报工作。本人被评为省教科研先进个人。三是做好保育工作,对每个幼儿做到细心、耐心、热心,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对待每位幼儿。四是做好家长工作,定期出好家长园地,介绍科学育儿经验和各科教学内容,经常与家长交流,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五是做好其他工作。本人任学校信息员,六篇通讯在金湖资讯和教委信息网和广播电台发表。

思想品德研修总结第7篇

【关键词】高校 思想道德教学测评体系 探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C-0029-03

高校思想道德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与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密切联系,突出地影响大学生立德树人的水平。但客观地说,高校思想道德教学的情况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学校不够重视,家长、学生不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但高校没有高考压力,国家对高校思想道德教学效果的检测不完善、不到位,难以综合、客观地测评出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思想道德教学测评的软弱化,令人担忧。

为此,“高校思想道德教学测评体系研究”课题组对高校思想道德教学测评体系进行研究,研制《高校思想道德教学测评体系学生学习效果测试量表》和《高校思想道德教学测评体系教师教学效果测试量表》,建立科学化的教学测评体系,对教学质量与效果进行监控,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一、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为依据

“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想道德教学的内容集中体现在国家统编、全国通用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本课题组坚持以本为本,通过深入钻研教材,细致梳理教材内容,全面理清知识体系和结构,完整、准确地把握思想道德教学的内容,详情见表1和表2。

二、建立科学、完善、简易的测评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测评体系的建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马克思主义的评价理论与教育教学的科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遵循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本课题组通过参考理论和专家论述,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关于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建构理论,总结多年高校思想道德的教学经验,梳理思想、道德测评基本理论,多次重复“写出、编辑、预试、修改”这四个测题编写的步骤,研究设计《高校思想道德教学测评体系学生学习效果测试量表》、《高校思想道德教学测评体系教师教学效果测试量表》,探求高校思想道德测评的新思路。

(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课题组深入学习《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编),深刻把握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充分掌握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

(二)有效地运用心理测试技术。在《高校思想道德教学测评体系学生学习效果测试量表》设计中,由于高校思想道德教学目标极具抽象性、概括性,需要把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使之具有具体性、可评性、操作性。兼之思想和道德属于大学生个体内在的心理结构,具有内隐性,因而制作量表面临很大的困难。但内在的思想、观念、品质总是要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抓住行为表现探测德性水平,一直是人们组织品德测评工作的基本思路”。本课题组注意挖掘大学生内在思想、道德与外在行为的关系。借助心理学测评工具,测评共设置九大模块,九项指标,每项指标5道题共45道题,题量可以被大学生接受,采用学生自评方式,评分标准采纳1~4分的4级评分法,结果的解释既有因子分也有总评分,主要测评学生的学习结果。符合“评价理念及评价体系必须以‘学生学习效果’为逻辑起点”、“聚焦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国际高等教育评价新的发展趋势。

在《高校思想道德教学测评体系教师教学效果测试量表》设计中,由于教学效果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本课题组深入研究和挖掘影响思想道德教学的各种因素,并对各种因素的影响力程度进行比对,进行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借助心理学测评工具,测评共设置六大模块,六项指标,依作用大小每项指标设计2~10道题共25道题,这个普通题量可以被时间紧张的任课教师接受,采用教师自评方式,选错0分,选对得4分,结果的解释既有因子分也有总评分,主要测评教师的教学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