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合集7篇)

时间:2022-01-26 16:06:19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第1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课型:讲读)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

1.会7个生字。正确读写“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3.学会人景合一,勾画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情感。

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一)出示本课词语,学生自读。

(二)强调“伶俐、颈、一匹猹”读音和“撒秕谷、明晃晃、供祖像”中的多音字。

(三)重点教写“羞”字。

(四)出示词语意思。

(五)介绍作者鲁迅

(六)介绍写作背景

二、梳理脉络

(一)学生自读课文。

(二)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那几部分内容。

三、品读感悟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二)思考:我记忆中的闰土是什么样的?

(三))抓住环境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体会闰土的可爱与勇敢。

四、总结方法

总结本段运用的人景合一、刻画人物的方法。

五、小练笔

(一)出示习作要求。

(二)写作提示:注意抓住环境、外貌、动作进行描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文章结构图。

(二)回顾文章结构导入

二、品读感悟

(一)品读“我”与闰土相识部分

(二)思考:“我”第一次见闰土时,闰土时什么样子?

(三)出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体会闰土的健康纯朴。

(四)品读“我”与闰土相处部分

(五)用小标题的方式归纳闰土给我讲的有趣的事。

(六)品读“雪地捕鸟”部分

(七)抓住语言、动作描写体会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八)品读“看瓜刺猹”部分

(九)抓住语言、动作描写体会闰土的机智勇敢。

(十)再次品读“我”与闰土相处部分,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十一)出示描写“我”内心感受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三、拓展延伸

(一)出示《故乡》节选。

(二)二引导学生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特点。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第2篇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在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对课文的理解,请打开补充习题,24课独立完成第三大题。(开火车回答问题)家景:家庭近况;日里:白天的时候;无端的:无缘无故;素:一向从来;如许:如此多这么多。

看来大家对这样陌生化的语言已有所掌握,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初步认识到这样一位少年,请看大屏幕。他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向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就是闰土。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他是一位生气勃勃害羞朴实的农村少年,给我讲了许多新鲜事,与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听一听闰土所说的那些新鲜事,继续发现在我心里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二、再读交流

1.请大家默读6到18段,照样子用小标题概括新鲜事。

(雪地捕鸟)()()()小标题概括可以采用划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进行完成后,同桌交流,雪地捕鸟,夏日拾贝,月下刺猹,潮汛看鱼。

这些有趣的是,你们经历过吗?(没有)像这样没有经历过的,没看到过的,甚至连听都没听过的事,叫做什么事呢?对稀奇事。

2. 假如闰土邀请你和他一起做这些稀奇事,你最想做哪一件?为什么?如果你是作家,鲁迅,你觉得他最想做什么?(月下刺猹,雪地捕鸟)为什么?因为用的笔墨最多,其他两个故事,只是简单的介绍,像这样的写法叫做,详略结合。

3.让我们一起来和闰土月下刺猹吧!

有没有人愿意读一读月下刺猹的段落?其他人注意倾听说一说你的感受,边听边批注(相机巡视指导)

交流:从捏走刺这些动词上,我看到了一位身手敏捷的少年。

从奔窜滑等词看出猹的狡猾,从侧面也表现出闰土的机智勇敢。

现在我们请小伙伴到现场来了,看大屏幕,猜一猜哪个是闰土?哪个是我?(带黑帽子的是闰土,因为他在手舞足蹈的深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说着,带红色帽子的是我,因为我在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听着)就让我们请人来扮演他们表演当时的情景吧!

指人表演朗读对话。真精彩,通过你们的表演,我看到了一位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认同,多么有趣的经历呀,也难怪作者对此印象深刻,在文章一开头便先写了刺猹的情景呢!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看瓜刺猹发生的时间是(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色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少年?(项带银圈),见她手捏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而那猹却将身子一扭饭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在这一段文字中,先写景,还有雾,在写人有近有动,让人觉得身临其境紧张刺激,我们以后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写作景物人,抓住动作是描绘的内容,具有画面感。板书(景物人动作)

4.请同学们运用刚刚学习到的方法,自主学习6到8段小组交流。①通过()等词语我们仿佛看到了()②我看到了()的闰土

小组汇报:通过扫支撒拉等词,仿佛看到了闰土捕鸟时手脚灵活,操作熟练的画面看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闰土。

我什么都有的鸟类列举,我看到了一位见多识广的闰土。(出示课件)

5.看来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住景+物+人的方法,那么请大家用景物人的方法写一写海边拾贝的画面吧!

同学们写的都很有画面感,闰土就是这样一件一件叙述着我不知道的新鲜事,让我不由得感叹道:①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②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闰土知道这么多,而作为少爷的我知道什么呢?老师,这里摘录了一段鲁迅先生早年学习生活的文字,请快速浏览,填一填。出示《早》课文节选

当闰土知道在雪天沙地上如何捕鸟时,我在(读书)却不知道(如何捕鸟)。当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时,我在(习字)却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当闰土在瓜地看瓜刺猹时,我在(对课)却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当闰土在潮汛看鱼时,我在(描绣像)却没听过(鱼儿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读到此你能感受到我是怎样的内心世界吗?

我与闰土生活的对比表现,我内心的郁闷,无奈,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表现了,我对闰土的羡慕和佩服。

6.愉快的生活总是短暂的,众说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两个小伙伴是什么样的表现呢?

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

都是用哭来表现,依依不舍,那可不可以把两人的哭的方式换一换呢?

(身份不同,哭的方式不同,作者语言用词的精准)

虽然他们哭的方式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真挚的友谊,他们相处的时间很短,但闰土的机制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深深地留在鲁迅的记忆中,即便他们从此再未见面。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第3篇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在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对课文的理解,请打开补充习题,24课独立完成第三大题。(开火车回答问题)家景:家庭近况;日里:白天的时候;无端的:无缘无故;素:一向从来;如许:如此多这么多。

看来大家对这样陌生化的语言已有所掌握,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初步认识到这样一位少年,请看大屏幕。他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向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就是闰土。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他是一位生气勃勃害羞朴实的农村少年,给我讲了许多新鲜事,与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听一听闰土所说的那些新鲜事,继续发现在我心里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二、再读交流

1.请大家默读6到18段,照样子用小标题概括新鲜事。

(雪地捕鸟)()()()小标题概括可以采用划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进行完成后,同桌交流,雪地捕鸟,夏日拾贝,月下刺猹,潮汛看鱼。

这些有趣的是,你们经历过吗?(没有)像这样没有经历过的,没看到过的,甚至连听都没听过的事,叫做什么事呢?对稀奇事。

2. 假如闰土邀请你和他一起做这些稀奇事,你最想做哪一件?为什么?如果你是作家,鲁迅,你觉得他最想做什么?(月下刺猹,雪地捕鸟)为什么?因为用的笔墨最多,其他两个故事,只是简单的介绍,像这样的写法叫做,详略结合。

3.让我们一起来和闰土月下刺猹吧!

有没有人愿意读一读月下刺猹的段落?其他人注意倾听说一说你的感受,边听边批注(相机巡视指导)

交流:从捏走刺这些动词上,我看到了一位身手敏捷的少年。

从奔窜滑等词看出猹的狡猾,从侧面也表现出闰土的机智勇敢。

现在我们请小伙伴到现场来了,看大屏幕,猜一猜哪个是闰土?哪个是我?(带黑帽子的是闰土,因为他在手舞足蹈的深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说着,带红色帽子的是我,因为我在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听着)就让我们请人来扮演他们表演当时的情景吧!

指人表演朗读对话。真精彩,通过你们的表演,我看到了一位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认同,多么有趣的经历呀,也难怪作者对此印象深刻,在文章一开头便先写了刺猹的情景呢!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看瓜刺猹发生的时间是(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色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少年?(项带银圈),见她手捏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而那猹却将身子一扭饭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在这一段文字中,先写景,还有雾,在写人有近有动,让人觉得身临其境紧张刺激,我们以后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写作景物人,抓住动作是描绘的内容,具有画面感。板书(景物人动作)

4.请同学们运用刚刚学习到的方法,自主学习6到8段小组交流。①通过()等词语我们仿佛看到了()②我看到了()的闰土

小组汇报:通过扫支撒拉等词,仿佛看到了闰土捕鸟时手脚灵活,操作熟练的画面看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闰土。

我什么都有的鸟类列举,我看到了一位见多识广的闰土。(出示课件)

5.看来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住景+物+人的方法,那么请大家用景物人的方法写一写海边拾贝的画面吧!

同学们写的都很有画面感,闰土就是这样一件一件叙述着我不知道的新鲜事,让我不由得感叹道:①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②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闰土知道这么多,而作为少爷的我知道什么呢?老师,这里摘录了一段鲁迅先生早年学习生活的文字,请快速浏览,填一填。出示《早》课文节选

当闰土知道在雪天沙地上如何捕鸟时,我在(读书)却不知道(如何捕鸟)。当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时,我在(习字)却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当闰土在瓜地看瓜刺猹时,我在(对课)却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当闰土在潮汛看鱼时,我在(描绣像)却没听过(鱼儿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读到此你能感受到我是怎样的内心世界吗?

我与闰土生活的对比表现,我内心的郁闷,无奈,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表现了,我对闰土的羡慕和佩服。

6.愉快的生活总是短暂的,众说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两个小伙伴是什么样的表现呢?

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

都是用哭来表现,依依不舍,那可不可以把两人的哭的方式换一换呢?

(身份不同,哭的方式不同,作者语言用词的精准)

虽然他们哭的方式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真挚的友谊,他们相处的时间很短,但闰土的机制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深深地留在鲁迅的记忆中,即便他们从此再未见面。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第4篇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在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对课文的理解,请打开补充习题,24课独立完成第三大题。(开火车回答问题)家景:家庭近况;日里:白天的时候;无端的:无缘无故;素:一向从来;如许:如此多这么多。

看来大家对这样陌生化的语言已有所掌握,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初步认识到这样一位少年,请看大屏幕。他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向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就是闰土。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他是一位生气勃勃害羞朴实的农村少年,给我讲了许多新鲜事,与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听一听闰土所说的那些新鲜事,继续发现在我心里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二、再读交流

1.请大家默读6到18段,照样子用小标题概括新鲜事。

(雪地捕鸟)()()()小标题概括可以采用划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进行完成后,同桌交流,雪地捕鸟,夏日拾贝,月下刺猹,潮汛看鱼。

这些有趣的是,你们经历过吗?(没有)像这样没有经历过的,没看到过的,甚至连听都没听过的事,叫做什么事呢?对稀奇事。

2. 假如闰土邀请你和他一起做这些稀奇事,你最想做哪一件?为什么?如果你是作家,鲁迅,你觉得他最想做什么?(月下刺猹,雪地捕鸟)为什么?因为用的笔墨最多,其他两个故事,只是简单的介绍,像这样的写法叫做,详略结合。

3.让我们一起来和闰土月下刺猹吧!

有没有人愿意读一读月下刺猹的段落?其他人注意倾听说一说你的感受,边听边批注(相机巡视指导)

交流:从捏走刺这些动词上,我看到了一位身手敏捷的少年。

从奔窜滑等词看出猹的狡猾,从侧面也表现出闰土的机智勇敢。

现在我们请小伙伴到现场来了,看大屏幕,猜一猜哪个是闰土?哪个是我?(带黑帽子的是闰土,因为他在手舞足蹈的深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说着,带红色帽子的是我,因为我在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听着)就让我们请人来扮演他们表演当时的情景吧!

指人表演朗读对话。真精彩,通过你们的表演,我看到了一位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认同,多么有趣的经历呀,也难怪作者对此印象深刻,在文章一开头便先写了刺猹的情景呢!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看瓜刺猹发生的时间是(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色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少年?(项带银圈),见她手捏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而那猹却将身子一扭饭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在这一段文字中,先写景,还有雾,在写人有近有动,让人觉得身临其境紧张刺激,我们以后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写作景物人,抓住动作是描绘的内容,具有画面感。板书(景物人动作)

4.请同学们运用刚刚学习到的方法,自主学习6到8段小组交流。①通过()等词语我们仿佛看到了()②我看到了()的闰土

小组汇报:通过扫支撒拉等词,仿佛看到了闰土捕鸟时手脚灵活,操作熟练的画面看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闰土。

我什么都有的鸟类列举,我看到了一位见多识广的闰土。(出示课件)

5.看来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住景+物+人的方法,那么请大家用景物人的方法写一写海边拾贝的画面吧!

同学们写的都很有画面感,闰土就是这样一件一件叙述着我不知道的新鲜事,让我不由得感叹道:①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②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闰土知道这么多,而作为少爷的我知道什么呢?老师,这里摘录了一段鲁迅先生早年学习生活的文字,请快速浏览,填一填。出示《早》课文节选

当闰土知道在雪天沙地上如何捕鸟时,我在(读书)却不知道(如何捕鸟)。当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时,我在(习字)却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当闰土在瓜地看瓜刺猹时,我在(对课)却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当闰土在潮汛看鱼时,我在(描绣像)却没听过(鱼儿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读到此你能感受到我是怎样的内心世界吗?

我与闰土生活的对比表现,我内心的郁闷,无奈,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表现了,我对闰土的羡慕和佩服。

6.愉快的生活总是短暂的,众说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两个小伙伴是什么样的表现呢?

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

都是用哭来表现,依依不舍,那可不可以把两人的哭的方式换一换呢?

(身份不同,哭的方式不同,作者语言用词的精准)

虽然他们哭的方式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真挚的友谊,他们相处的时间很短,但闰土的机制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深深地留在鲁迅的记忆中,即便他们从此再未见面。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第5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口语表达;教学策略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讲解过程中,往往忽略对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重视度不高,学生自己也不进行提高,因此就使得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出现了困境。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就需要对语文课本上的内容来进行挖掘,在课文学习中来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下面我们就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少年闰土》为例来分析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是如何与具体的课本内容进行结合的。

一、情景引入教学,吸引学生表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学生回到民国的时候,回到民国的时候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在那里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以及说话的方式都是和现代人是不同的,现在同学们就跟着老师来看大屏幕。

(在大屏幕上出现《少年闰土》中经典的闰土在月光下拿着钢叉刺向猹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这样的图片有什么感受呢?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也在这样的西瓜地里呢?

生1:这个图片真好玩,这个男孩穿的衣服和我们现在的不一样!不过挺漂亮的,这就是民国时候穿的衣服吗?

师:是的,民国时候的生活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你们想要知道的话,就要跟着老师来进行接下来的文章的学习,在学习中同学要去思考“少年闰土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作者我给人的作者又是怎样的?”“为什么作者会怀念少年时期的闰土?”“少年时期的闰土和作者有什么不同?”

(然后教师就带领学生来进行文章的赏析阅读。)

【设计思路】在课堂引入阶段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感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文章的赏析。教师在这阶段让学生主要发表自己对于文章的看法,设置有趣的问题来促进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有利于接下来的讨论环节。

二、鼓励小组讨论,营造表达氛围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将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中相信同学们都对少年闰土和作者的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接下来就通过小组讨论,在讨论中同学们来对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来进行回答,并且对少年闰土和作者的形象来进行分析,在讨论结束之后往同学自己来到课堂上来进行回答。

(下面进入了激烈的课程讨论环节。)

师:同学们刚才在讨论过程中已经对少年闰土和作者的形象有了了解,那么谁能够来对少年闰土的形象来进行分析呢?

生1:少年闰土很纯真,很勇敢,并不因为作者是少爷就有所惧怕,很是讨人喜欢。

生2:少年闰土和作者的形象有比较鲜明的对比,少年闰土在自由的环境中长大,而作者则是在充满束缚的地主家庭长大,因此作者才会对少年闰土比较崇拜,所以才会对以后再也没有见到少年闰土表示惋惜。

生3:我也喜欢跟少年闰土一样的人来交朋友,这样才会感觉到比较愉快。

【设计思路】这进行这部分内容设计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对文章的中心来进行了解。通过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就很容易融入进去,每个人也能够主动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学生之间的观点往往比较相近,这样就能顾引起学生的共鸣,更愿意去参与到讨论中,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够得到提升。

三、引入课外内容,促进学生表达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看来同学们都对文章进行了仔细的分析,那么接下来老师让学生再来看一段后来作者见到成年闰土以后的场景,然后同学们在看完这样的场景后去思考对于《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有什么新的体会。

(然后教师让学生来欣赏作者在见到成年鲁迅以后的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中,闰土早已没有了曾经的天真,也开始变得唯唯诺诺,开始恭敬地称作者为少爷。)

师:同学们在看完之后有怎样的体会呢?成年闰土和少年闰土有什么区别?

生1:成年闰土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为什么会惧怕作者,这是为什么呢?

生2:对啊,少年闰土和作者玩的那么好,而成年闰土的身上却看不到这样的影子。

师:成年闰土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作者毕竟是少爷,而少年闰土对于这种等级观念还没有过深的体会,因此才会表现的那般纯真,而成年闰土已经有了等级观念,因此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就会顾虑的比较多。这些问题同学们慢慢长大以后就会明白,我们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少年闰土的形象和作者的形象进行了解。通过两个时代的少年闰土的形象的对比,相信同学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有了更深的体会了吧?

生1:我也希望我有少年闰土那样的朋友,但是我希望我的朋友能够永远不变,在长大以后我们还能够依旧像现在一样玩乐。

生2:如果我的朋友长大以后会发生变化,那么我就不要长大了。

(班级里一片大笑。)

【设计思路】这部分的内容是课外拓展的内容,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要让学生的视野能够得到扩展,在看待问题的时候能够全面来进行思考。同时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口语表达欲望,学生在看到性格有明显变化的闰土的时候,就会产生疑问,并且回去思考这种差异是如何产生的,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过程中,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口语表达能力就得到提升。

总之,口语表达能力关系着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流,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需要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均衡发展,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黄海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初探.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1)

[2]王敏.试论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口语表达能力.学周刊,2013(10)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设计;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197-01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说过:“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好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发学生探究欲望,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主动学习。而纵观现在的课堂,很多教师都感觉学生上课举手发言不积极,或者不知道该怎样设计课堂提问,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因此,如何合理地设计课堂提问,在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今天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上学期我们语文备课组结合我校的教学改革,开展了“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主题式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我执教了《故乡》的第二课时,这次教学体验,让我受益匪浅。

这次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合理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所以在备课时就把重点放在了问题的设计上,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课堂提问的设计上必须要注意目的性、启发性、针对性、逻辑性、适度性、趣味性和创造性,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安排。

一、设计思路

本课是本篇课文学习的第二课时,内容是赏析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对闰土这一形象的品析,了解作者塑造这一人物的典型性。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在课堂的提问上作了以下设计

1、预设五个大的问题

(1)找出文中对闰土的描写,看从少年闰土到中年闰土,有哪些变化?

(2)在学生回答语言描写时,引导学生找出中年闰土语言描写中的省略号,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

(3)对比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巨大变化后,让学生用“闰土从一个________变成了 ,这使我看到了 ”的句式来说说自己的感悟。

(4)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闰土形象,思考变化的原因,提问让学生先在文中找原话,再引导分析这句话,归纳得出结论。

(5)引导学生思考闰土的遭遇是不是个例,得出这一形象的典型性。

2、除了这些预设的问题外,考虑到课堂上有可能出现的状况,准备了几个也许会用到的问题。

(1)学生在朗读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语言时,有可能出现把握不当的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点评,让学生感悟该怎样朗读,做朗读指导(在实际操作中,第一组学生读得不到位,点评的学生则回答得非常好,第二组学生朗读效果达到了预期要求,教师的指导就完全省略了)。

(2)学生选择朗读少年闰土的语言时,如果有选捕鸟那一段的,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找出赏析这里的动词运用,如果没有,可以在教师朗读指导后,安排全体女生读这一段,再提问引导(实际操作中两组学生都没选这一段,而第二组朗读效果太好,学生已经被引入了中年闰土语言所展示出的沉重的气氛中,教师不宜再去画蛇添足,于是这一问题果断放弃)。

(3)在学生回答中年闰土对生活的态度时,在文中找不到原话,需透过情节归纳,也许需要老师稍作点拨,找到那个关键情节(实际操作中确实用到了,学生找到后作了很好的归纳)。

(4)在学生思考分析闰土变化的原因时,“多子”如何与封建意识接上是一个难点,也许需要点拨(实际操作中也用到了)。

二、课堂实施过程

由于课前对提问作了精心的设计,本课在执教过程中非常顺利,学生发言非常积极,课堂氛围很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五十多个学生毕竟是不同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可能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需要教师机动灵活处理。本节课上就有几次:

1、在学生回答闰土对“我”的态度时,学生用了“闰土对鲁迅……”的说法,而其余的学生竟然没有一个反应过来,于是在这里作了引导,再次强化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2、在说话练习中,有学生将中年闰土称为“小木偶”,“小”字不够准确,这里也作了点拨,引导学生准确运用词汇。

3、在本节课快结束时,小结中顺便问了一句“现在同学们对闰土有了很深的印象吧”,在学生们都很配合的回答时,前面有一个很小的声音说“没有”,当时心里犹豫了一下,需不需要把这一问题提出来,但考虑这一声音几乎没造成什么影响,就果断地放弃了,课后再找这个学生个别交换意见。

三、课后反思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第7篇

这些教学设计自然用意都不错,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拓展延伸的作用,但依笔者之见,第一类题目有些偏浅、偏易,学生一查原文便知,而第二类题目又有些偏大、偏空,要想回答得全面准确,恐怕也非易事。因此在布置课外阅读作业时,是否可以引导学生先集中角度从某一方面对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从而明确人到中年的闰土性格形象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师生共同分析其发生改变的具体原因,也许这样的设计既易于操作,也便于取得效果。抱着这样的教学思路,笔者尝试从语言方面,即语句长短、语气语调变化、语汇与句式运用等方面对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谈吐细加比较并略作分析,以供有兴趣的同行参考。

首先,从语句长短看。少年闰土出场时共说了5句话,计266个字。(为方便分析起见,这里的“句”已不同于一般语法意义上的“句”,它表示相对连贯完整的一串话,可由一句或数句组成)而中年闰土与“我”交谈时,共用了7句话,计161个字。少年闰土的每句话平均由53个字组成,语义形象,内容丰富,浅白生动,表现出人物天真活泼、热情机敏的个性特征。他满脑子装着“天下的新鲜事”,现身说法教“我”雪天捕鸟,兴致盎然地告诉“我”海边有五彩的贝壳,津津有味地向“我”描述西瓜地“危险的经历”,“我”只是短短一问,甚至尚未发问,却引发出他的话语如“连珠一般涌出”。而人到中年历经了诸如“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等种种压迫与磨难的闰土,已变得有如木偶人一般,木讷寡言,沉闷少语,每句平均仅为23个字。当“我”主动询问起他的境况时,也只是一再摇头,欲说还休,仿佛石像一般沉默。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说话时语句的长与短,文字的多与寡,形象而生动地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苦难的岁月在人物心灵上投下的冗长阴影,也表现了经过三十年隔绝,“我”与闰土间已经有了一道看不见的“厚障壁”,感情难以沟通,不知从何说起。

其次,从语气语调的运用看。少年闰土说话时,语速平缓、流畅而富于节律,语调抑扬顿挫,变化多端;中年闰土的语速则是紊乱而无规律,时而急促,时而凝滞,断断续续,结结巴巴。不同的语气语调,折射出人物不同的精神状态。少年闰土终日在海边田野摸爬滚打,过着贫穷但充满野趣的生活,心境开朗,无忧无虑,说话自然从容不迫、有板有眼。而对中年闰土来说,那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他饱经忧患,在极度的贫困与磨难中挣扎煎熬,艰难的生活已磨平了他生命的棱角,他变得小心翼翼、谨慎惶恐,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根本找不到人生的出路,浑浑噩噩中只得听凭命运(神灵)的摆布,那紊乱的语气、呆板的语调便是他复杂、矛盾心态的自然流露。

再次,从语汇运用上看。少年闰土语汇丰富,绘声绘色,富于变化。不仅有多音节词,也有连绵词、叠音词、拟声词。如鬼见怕、观音手、伶俐、远远、轻轻、啦啦的响等。他运用的名词鲜活形象,令人遐想,如稻鸡、角鸡、贝壳、獾猪、刺猬。运用的动词生动贴切,富于表现力,如扫、支、缚、撒、捡、拉、捏、刺。所运用的形容词更是色彩明丽、质感丰厚,如红、绿、青、滑。而中年闰土所运用的语汇则生硬、晦暗、苦涩、沉重,如磕头、规矩、捐、折本、烂掉等,给人以压抑、沉闷的感觉。

上述语汇运用上的差异,鲜明地表现出闰土不同时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状态,其中最触动人的仍是称谓上的变化。少年闰土开口便是“我们、我、你”这些人称代词高频率的使用,真切而细腻地传达出与“我”之间两小无猜、亲密无间的关系。反观中年闰土的话语里,除了因久别重逢,“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一句中下意识地出现过一次“我”以外,再没有出现过“我”或“我们”。至于第二人称的“你”,则已被令“我”“寒噤”的一声“老爷”所取代。“老爷”这一称谓所表达出来的意蕴,是十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从表层意义上看,说明“迅哥儿已不再是少年时亲密无间的玩伴了,而是一个住在城里的有身份、有地位的阔人”。因此,闰土与“我”见面久未作声后发出的第一个单词就是“老爷”,也就显得似乎是合情合理了。从深层意义上分析,“老爷”一词生动地表现了闰土所处的原始封闭、愚昧麻木的文化状态,深受封建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影响。谁比他地位尊贵,谁有钱有势,他就会叫谁“老爷”,这已成了他们的情感评估方式和感情表达方式。正是这一声“老爷”,打破了“我”对故乡最后的美好期待与幻想,在“我”与闰土间划上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我”终于明白:童年时期的纯真友谊已经一去不回了,这使“我”感到了莫大的悲哀和失落,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

此外,从句式运用上看。少年闰土的语言全为陈述句。如“须大雪下了才好。”“现在天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等等。陈述句在句式上一般具有稳固性的特征。大量陈述句的运用,体现了少年闰土天真烂漫的心态,同时上述陈述句又都带有假设的性质,假设出来的画面与情境令人遐思、让人神往。它一方面表现出闰土活泼流动的思维及充满童趣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似乎也规定了小说对记忆中故乡的描绘所具有的写意而非写实性。它仅是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童年往事的向往而已,这为下文幻景与现实的最终剥离、怀乡梦的最终破灭作了必要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