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三农工作思路(合集7篇)

时间:2022-11-26 15:07:00
三农工作思路

三农工作思路第1篇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工作会议部署,今年我省“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以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为主线,围绕“稳粮食、促增收、强基础、保民生”的要求,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化惠农政策,加快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我省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努力在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

(一)以贯彻落实省委《实施意见》为抓手,着力在强化农村改革发展的合力上取得新进展。以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为契机,努力形成各方合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浓厚氛围。一是要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宣传舆论工具,加强对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精神的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从去年12月起由省委组织部、省农办和省委党校一起对全省1200名乡镇党委书记分4批进行集中培训。同时,要抽调人员分赴农村开展宣讲活动,真正把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迅速传送到农民群众手里。二是切实明确职能分工。以最快的速度把《实施意见》逐条分解给省级各个部门,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根据分工抓紧制订好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实际工作方案。三是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好有关配套政策。省里要重点抓好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村宅基地整理开发、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培育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扶持山区经济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等方面的政策调研,并就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等方面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出台单项性政策文件。

(二)以促进农民创业就业为抓手,着力在拓展农民增收门路上取得新进展。围绕到2012年全省农民收入要达到11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得到有效遏止的目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以更大的力度来推进农民创业创新和就业增收。一是加大有关政策的研究和扶持力度。充分运用好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在改善农业农村发展环境、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选取一些投资项目,以有效拉动内需、刺激农村消费和增加农民收入。在刺激农村消费需求方面,今年中央进一步加大对农机购置的补贴并积极推动家电下乡(今年中央对农机补贴的专项资金将从去年的40亿元增加到100亿元),我省既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同时也要根据实际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农村宅基地整理的力度,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直接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在农民创业就业的服务方面,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民的信息、金融、技术等服务,特别是会同人行落实好县域银行存款的70%用于“三农”的规定。在财政投入方面,要围绕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广泛运用财政贴息的办法,来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向“三农”,特别要借鉴工业的做法,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把工商企业贴息政策延伸到农业有关项目。目前考虑至少可覆盖4个方面:农产品加工业,优势特色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等开发项目,包括休闲观光农业在内的农家乐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贷款项目等。二是全面拓展农民创业的领域。把发展现代农业、家庭工业、来料加工、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农村社区服务业作为推动农民创业就业的新领域。当前尤其要把大力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来抓,把推进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与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很好地结合起来,以村庄整治带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加快发展。三是继续推动农民创业方式转变。根据当前农民创业环境的变化,积极鼓励农民通过联合和合作的方式开展创业,鼓励农村能人“二次创业”和“走出去”创业。加强对农村中小企业财税支持,扶持农村中小企业加快成长。四是要全面提升农民创业就业的能力。实施农村成人“双证制”教育,大力开展先进实用技能和公民素质教育。开展灵活培训,探索项目化培训、网络远程培训等多样化培训,努力提升农民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以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着力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新进展。从我省已全面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际出发,切实加大现代农业的建设力度。一是要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落实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相关政策。加紧制定实好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政策,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尤其要积极鼓励工商企业投资现代农业,加强对青年农民、生产能手、合作社社长等的培训,为促进土地加快向规模经营集中创造条件。二是深入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充分利用我省优势自然资源,做大做强有比较优势的10大农业主导产业,再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强县强镇强村。实施低质低价农产品提升工程,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使优质安全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推进农业多功能化作为战略重点来抓,扶持发展一批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着力形成农业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三是着力加快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全方位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和农产品检测资源,促进农科教与产学研相结合,全面实行责任农技员制度,充分发挥责任农技员在农技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作用。抓好“三位一体”农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协调推进机制,使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成为服务农民的重要平台。四是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水利投资要达到230亿元,5年内将达到1100亿元,到2012年全面完成钱塘江等主要江河309公里干堤建设任务。实施1000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农业中低产田改造、渔业和气象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以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抓手,着力在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上取得新进展。按照城乡“一盘棋”和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要求,以更大力度、在更大范围全面推进以中心镇和中心村为载体的农村新社区建设,使全省城乡人口和村庄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一是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科学编制和完善城乡建设规划和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严格规划实施。在中心镇规划区建设一批新型农民居住小区;搞好中心村规划布局,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镇和中心村集聚。并结合我省低丘缓坡资源量大面广的特点,会同有关部门和市、县(市区)探索开展缓坡村落建设的思路。二是积极推进投入机制创新。在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会同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与中央有关项目对接,争取中央有关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支持,并要求省级今后几年用于村庄整理和下山搬迁专项资金提前到以后两年增加使用。三是加快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全面完成4000个待整治村的建设任务,提升1000个已整治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新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农户96万户,垃圾收集处理的行政村覆盖面提高到80%以上,新增卫生厕所58万户,新增村内主干道路6500公里以上,提升全省村庄绿化水平,并探索建立农村道路和村庄环境维护的长效机制。四是加快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社区延伸,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服务组织,理顺和健全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完备的服务中心。

三农工作思路第2篇

一、20__年工作情况

(一)农村经济日益繁荣。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传统农业逐步退出我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我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现代农业,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了农村经济较快速度增长。今年预计可实现农业总产值6.14亿元,同比增长3.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27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工资性收入4419元,同比增长32.2%,占可支配收入的46%,农业农村经济日趋繁荣。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水利建设卓有成效。去冬今春,全区共多渠道投入水利建设资金7.3亿元,启动并完成市级重点水利建设工程项目10个,区级重点工程4个,全区千亩以上堤垸基本达到了50—100年一遇的标准,基本实现旱涝无忧。今年我区再次夺得全市“芙蓉杯”水利竞赛一等奖。二是农村公路建设成绩斐然。今年新建了自安到大明大道、长青路到大明两条交通次干道,同时硬化村级公路10多公里。目前,全区农村公路总通车里程已接近200公里,提前三年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三是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加大了保护森林资源力度,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打造宜居城区。全年投入建设资金1100万元建设太阳山森林公园二期工程,修建公园车行游道、步行游道和观景凉亭,在公园入口广场改造和种植桂花树。在辖区内各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补植造林300亩;绿化村级公路4公里。

(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我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整体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抓好大明示范村打造。一是产业进一步发展。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南山乳业、地宝龙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大明村在原有43家企业进驻并发展的基础上,新引进长沙永利纸品等5家企业。沿大明大道形成中小型工业产业带。二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今年新建了自安到大明、长青路到大明两条交通次干道,同时硬化村级公路10多公里。加大了污水处理力度,投资1000万元在大明大道南侧修建污水处理站;加强了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农电改造基本完成。三是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以“三改三整一分离”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全面展开,完成改水改厕280户,新建垃圾围子36个,建成农民公园1个,一个环境美、产业强、风尚好、农民富的现代化新村庄初具雏形。

(四)基础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三防”工作取得全面胜利。水利防汛实现了不溃垸垮堤,不死一人的工作目标。今年8月,我区遭受了特大干旱的侵袭,导致4.2万亩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部分农民出现饮水困难。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区委政府以人为本,及时定点送水,发放防暑药品,科学调度用水,确保人畜饮水安全,抗旱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加强了森林防火工作组织建设和设施建设,今年全区未发生一起大的森林火灾事故。健全专业防疫队伍和快速反应体系,狠抓源头治理,有效控制了各类疫情。二是农村各项事业统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一费制”全免落实,进一步健全了农村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和农村低保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干部实行班子成员绩效考核机制和积分管理制,激发了农村工作活力

二、明年工作思路

明年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经济实力更强,生态环境更优,人民生活更富”的奋斗目标,以推进城市化为契机,统筹城乡发展,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重点,完善两大改革,培育三大产业,健全四大体系,强化五大措施,实现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突出一个重点。抓住农村城市化这一契机,统筹城乡发展,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对接。

2、完善两大改革。一是完善农口系统内部改革,包括全区水管体制改革、兽医体制改革以及农村合作经济体制改革等。二是农村拆迁安置政策的改革;由于农村城市化的加快,许多农民在逐步转化为市民,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失地农民要逐步依法纳入社会保障。

3、培育三大产业。一是培育休闲产业,要根据全区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把现有的休闲产业进行资源整合包装对外宣传,做大做强做出品味;二是培育农产品加工业,继续支持和扶持南山乳业、金霞粮油等大型农产品加工业的建设和发展,鼓励各种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落户我区;三是培育民族湘绣业。

三农工作思路第3篇

(一)以“农业强”为着力点,着力培育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

1.主要农产品保持高产,为粮食市场供给提供保障。

虽然6月底的强降雨、低温寡照等灾害性天气,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全年天气情况总体情况良好,对稻麦生长有利,同时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据统计部门数据,2015年我区小麦单产达359.1公斤/亩,再创历史新高;水稻单产,根据全区理论测产,达671.07公斤/亩,比去年理论产量增7.39公斤/亩,预计实产可再创新高。预计2015年全区年出栏生猪约14万头,家禽约230万羽,与去年基本持平。一是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全年已发放各类惠农资金2060.08万元,其中:水稻良种补贴资金185.46万元、粮食直补289.98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299.84万元,小麦“一喷三防”物化补贴40万元,6月底的强降雨专项救灾补助140万元,种禽补贴58.8万元,渔业补助25万元,能繁母猪补贴21万元等等。二是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到位。扬辐麦4号(小麦)、__23号(水稻)等主推品种覆盖率达85%以上。小麦机条播、水稻机插秧、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商品化集中育供秧等高产栽培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并建立市级商品化集中育秧基地6个。三是高产创建效果明显。全区创建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6个(水稻4个、小麦2个),面积6.32万亩,占稻麦种植面积的35.1%。

2.高效农业稳步发展,农业设施化、科技化、农机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通过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永久性“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园艺作物标准园等高效农业载体建设,抓各级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各类涉农项目申报,推进设施蔬菜、花卉苗木、优质稻米等特色产业发展,全年开建各级高标准农田项目7个,其中部级3个、市级4个,组织乡镇、企业(合作社)申报高效设施农业、土地治理项目等45个,争取财政扶持资金2431万元,预计全年建成高标准农田3.65万亩,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0.6万亩。二是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引导企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引进和扶持“中科院遗传资源研发中心(南方)现代农业基地建设”项目和一正农业科技“灰树花”项目等,我区已累计开展培训8次,累计培训农民1060人次;全区已有9家农业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交易金额824.9万元。三是农机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区共有农机合作组织合作社55家,共登记在册高速插秧机169台,收割机140台,中拖234台,秸秆还田机210台,大型条播机117台。2015年的新购农机购置补贴210台,享受省级补贴资金497.88万元,比2014年度净增长196%。秸秆还田、机插秧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今年夏季秸秆机械化还田8.08万亩,完成年度目标。上路运输拖拉机的检审、农机维修点建设等工作也在扎实有效开展。

3.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

继续加强各项监管监测和整治力度,全区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目前我区拥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99人,协管员121人,企业内检员35人,全面构建起“层层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市、区、镇(园区)、行政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二是加强专项整治力度。全年开展各类专项检查6次,并对重点生产基地及农资经营店开展不定期突击抽查,累计出动检查人员626人次,检查生产经营户、企业209家次,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目前已完成省市例行监测、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区级监督抽检及镇蔬菜农残速测等5大类采样任务1757批次,服务农户(企业)223户,合格率为99%。四是加强三品认证管理。今年复查换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5个,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1只,续展绿色食品2只,目前全区累计已拥有无公害农产品137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65个,其中水产品产地5个,绿色食品28只,有机农产品1只。五是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和畜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年开展三大防疫行动,完成禽流感监测3000多份、口蹄疫监测550份、“瘦肉精”监测上万份,生猪屠宰检疫、产地检疫、无害化处理、兽药监管等逐步规范,全区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水产品安全事件。

4.创森工作加速推进,农业生态效应逐步显现。

通过任务明确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氛围营造到位、督查跟进到位、线点调查到位、台账收集到位“六个到位”,今年已完成低产林改造1028亩;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10个,包括森林生态示范村2个; 完成300亩水岸生态廊道建设;建成__区__市级湿地公园1处,面积1000亩;完成全区26240亩市级以上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以上。

(二)以“农村美”为落脚点,全面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1.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今年组织__镇__村、__镇__村等村申报美丽乡村示范村,以“四美一特”为目标,发展农游特色,坚持强村富民,全面推进规划编制提升、农游资源开发、农家乐机制创新、集体增收项目建设。

2.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持续推进。坚持对全区18个“三星级康居乡村”、277个“二星级康居乡村”和768个“环境整洁村”共计1063个自然村进行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实行月检查季

通报制度,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共管机制。3.畜禽养殖标准化、生态化持续推进。通过推广优良品种、装备先进设施、规范生产规程、完善防疫制度、强化粪污综合治理五项重点,规模养殖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今年完成创建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

4.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持续推进。强化“多规合一”机遇意识,突出上图落地要求,开展基础调研工作,明确初步保留的中心村、居民点布局。同时坚持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大行政村农村公益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拓展村级公共服务功能,推动智慧城区建设向行政村(社区)延伸。加快西部中心镇、特色村建设步伐,提升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东西部地区均衡发展,先后建成__镇__村、__村2个村社合一示范点。

(三)以“农民富”为出发点,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

1.深化农村改革与创新。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度。今年6月份完成镇村试点工作后,全区50个村、9个涉农社区,计1483个组已全面开展确权工作,现已完成业务培训、组织发动、入户调查等工作,整体进入测量制图阶段,预计今年将完成1112个组,占75%。二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到目前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面积已达16.24万亩,流转面积占承包面积19.83万亩的80%。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44家,入股面积5.12万亩。全区认定和备案家庭农场302家,面积5.48万亩,其中发展区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三是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通过开展合作社成员培训、发展生产服务型合作社、规范合作社运行机制等途径,重点培育三好三强示范性合作社和新型合作组织,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档升级,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等权能,培育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等工作。

2.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据区统计部门调查,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10 %,达年度计划目标。一是提升低收入户帮扶增收工作质量。深化扶贫帮困工作,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行动,有效组织实施富民工程,锁定帮扶对象,做到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监测脱贫进展,对全区近2000户低收入农户家庭基本情况、脱贫进程和帮扶情况等进行调查登记工作,为开展低收入户脱贫帮困工作提供直接依据。二是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机制。全区已有18万人被纳入到保障范围,其中5万人次办理补缴, 2.2万人享受平均1040元/月的退休金, 2.8万人享受550元/月的第四年龄段基本生活保养金,建立起了城乡一体的保养金自然增长机制。三是提高劳动力转移水平。建立区镇村三级劳动力转移培训登记平台,拓宽劳动力转移培训途径,形成培训、就业、管理一体化的工作机制。突出劳动力就业前、后的跟踪管理服务工作,确保全区每户农户有1个以上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实现就业,并对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实行充分就业。四是稳定农户农业经营收入。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高效设施农业保险等政策。全区落实高效设施农业保险919.07万元,占农业保险保费的60%以上。落实农户家庭财产保险保费341.016万元,对全区11.3672万农户开展农户家财险保险工作,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五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继续投入财政资金1000万元扶持34个经济薄弱村开展物业增收工作,确保各类物业增收项目发挥效益,进一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益。规范村组三资管理,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实行村组财务双、村级收入预决算等财务管理制度。全面建成区镇村“三资”信息化三级联网监管系统,并建立图文结合的资产明细台账,实现集体资产动态管理。开展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工作,2015年组织3个镇积极创建市级“四有一责”示范镇工作,提升村级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水平。

(四)以水利基础建设为抓手,全区水利工作成效显著。

全力推进水利基础工程建设,落实水利管理改革,今年总投入资金约1.26亿元,全区水利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1.全面完成各项水利基础工程建设。

一是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顺利建设。2011、2012年度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已通过市级验收。2013年度项目已完成所有工程量,部分标段已完成区级竣工验收。2014年度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总体任务的60%。2015年度项目10月15日召开动员会,中标单位已进场开展施工的前期准备。二是__大江侧应急抛石护岸工程顺利完工。__抛石护岸工程于4月份完工,长355米,抛石量18753.6m,确保__大堤岸基稳定,保证了__港的安全。三是沿江四大圩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完成。新建1m3/s灌排站一座,改建泵站5座,配套新建650米箱涵以及节制闸3座、疏__水系3500米等,已全部完工并投入运行,经历了今年汛期多次强降雨的考验。四是省庄河(东海路-友谊河)河道工程完成。新开河道867米及河岸两侧的重力宾格挡墙,开挖土方8.5m3,向南延伸至友谊河,沟通了__河、__河、__河的水系框架,提高了化工区的防洪排涝能力和水环境质量。五是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基本完成。对__镇和城区等19座引排站实施智能化改造,并建立__镇防汛指挥中心、__区防汛指挥中心,配备了防汛决策指挥系统、防汛防旱视频会商系统、防汛物资仓库管理系统、防汛灾情实时上报系统、防汛值班系统等等,工程总投资约560万元,目前,硬件建设已完成,所有水雨工情实时数据已能采集并上传到服务器。六是__(__段)治理工程基本完工。__北段河道3.39km已全面清淤整治,生态格宾网护坡、叠块挡墙等工程量已完成,解决了水土流失、易淤积等老大难问题。七是十里__闸站,老__南、北段延伸工程基本完工。__镇十里__闸站工程已经基本建成,并通过了水下方验收;老__南、北延伸工程均已完工。十里__、老__、__湖构成了__镇新镇区新的水系框架,并成为该镇水环境的新亮点。八是水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今年我区将河道沟塘轮浚工程、区清水工程与水美乡村建设、农村水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列入2015年清淤计划的13条乡级河道、342座沟塘,土方量137.

6万方,目前已全部完成;另外计划疏浚河道6条,沟塘161座,护岸1075米,目前正加快工程建设。2.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一是全面启动有关水利规划编制。继__镇完成镇级水利规划编制后,__、__、__三镇均编制了镇级水利规划,并于2015年5月6日完成了专家评审,已得到所在乡镇批准定稿。全区水利“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初稿,“十三五”河道沟塘轮浚规划编制文本也已完成。二是全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区政府下发了《__市__区(__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全区小型水利工程分为农田水利工程、城乡河道工程、防洪保安工程三大类。结合区政府资产清查登记工作,对全区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进行了分类分级界定。三是河道长效管理工作继续保持全市第一。通过实施“河长”制管理模式、“流动红旗+流动奖金”制度、自查与巡查相结合的督查制度,我区河道长效管理工作在今年__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月度考核中连续每个月均保持第一。四是新__延伸__(__区)及综合配套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展开。为配合国家推进新__延伸__工程,我区全力抓好综合配套整治工程的前期调研、可研编制、融资融券等工作,现已成立__新美水务有限公司,以该公司为承接服务主体,全力推进新__主线和配套工程的实施。五是节水工作有序推进。全区节水型器具改造项目已于2015年6月11日通过市级验收。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工作有序推进,7家企业市级节水技改项目、2家市级节水型学校已通过验收。

3.扎实开展防汛抢险,确保安全度汛。

一是发动早、责任明。5月16日我区召开全区防汛防旱工作会议,签订责任状,明确各防指单位职责,修订下发应急预案,部署防汛防旱工作。二是检查严、整改实。针对去年多次暴雨暴露的问题和重点区域,认真组织各防汛责任单位集中力量进行汛前检查,并采取有力措施在汛前解决险工隐患,区防指进行跟踪督办。三是物资足,队伍强。全区共储备各类水泵及配套机具27台套,膨胀麻袋2000只、100KW发电机1套、移动照明车1台、草包3.76万只、编织袋14.6万只、毛竹3200枝、铁丝元钉1270公斤、土工布(彩条布)6000平米、柴油19吨。组建防汛抢险队伍67个共935人,为我区的防汛抢险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四是反应快,力度大。6月份以来,我区连续遭受三次雨的袭击,尤其是6.27特大暴雨,面降雨量288.7mm,各大主要__河道均远超警戒水位,使我区的部分中心城区及农村受涝成灾。我区迅速行动,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区防指各成员单位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恢复生产,把全区的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与国开行联系落实了一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全区304处区级水毁、应急抢险和区域治理等水利工程的建设。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和水利现代化,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在深化农村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在农业和水利现代化工作上取得新成就,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取得新进展,为实现全区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幸福增收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继续提供有力支撑。

1.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2016年要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证书发放、入库归档、验收等工作,同时开展新桥镇7个村确权确股工作(4个社区为不确权社区)。为此,将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把好质量关。按规定操作程序,做到每个环节规范、合法、有效,确保承包面积明、四至清、社员准、登记全,实现“确实权、颁铁证”目标,农户满意率达95%以上。二是把好进度关。在下阶段推进过程中重点把好工作例会关、情况统计关、督查指导关。三是把好验收关。结合市督查要求,组织回头看,对不符合技术规程的、不符既定路线图操作的进行全面整改,做到政策统一、群众满意、程序规范,不达标不验收,不留后遗症,确保确权登记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2.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为“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一是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快高产新品种、高产新技术的普及化,加大技术指导培训力度,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二是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全面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专用配方肥,通过源头控制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途径,改善土壤结构、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快农业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食品工业园规划建设,促进粮食、蔬菜、果品等特色优势产业的集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重点打造“两横一纵”三条旅游轴线。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积极引导各类农业市场主体发展电子商务,强化特色产业与电商嫁接,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特色产业电商化、信息服务数字化。四是加快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强化品牌创建,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园艺作物标准园中积极推行“五化”: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把生产安全、健康、放心的农产品放在第一位,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以新__延伸__工程为契机,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

新__延伸__工程位于我区__、__、__、__四个镇,为我区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我区以新__工程为契机,同步编制了综合配套整治工程规划,主要包括整治河道99条315.08km(含护岸建设126.03km);配套建设桥梁71座;节制闸8座;泵站22座;河道生态防护678.74万m2;污水管网建设100km;灌排系统改造和其他措施项目等建设内容。这些工程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区的水利基本框架,为水利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16年我局将根据上级和区的要求,继续抓好新____的前期工作,积极利用国家政策进行融资融券,解决建设资金问题,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4.加强“三资”管理和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村级经济增收和农民增收。

一是建立全区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管理体系。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依托农经部门成立区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实行农经部门和交易市场合署办公的体制,形成区一级市场带动、镇村二级市场为主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进一步强化镇农经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明确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与监管、家庭农场和农民合

作社管理、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监管等工作职能,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健全产权交易市场管理机制。将国办、省办规定的类交易品纳入市场公开交易,严格执行市场流转主体交易实行公开招标、拍卖、出租等流转政策规定,防止暗箱操作、私自流转等现象,防止集体资产管理失控等农村产权交易活动不公开、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发生,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二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效益。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社经营水平与规模,全区适度规模面积提高5个百分点。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家庭财产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措施,提高农民财产性保障水平。促进集体经济发展,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长效管护等工作,改善农村发展环境;通过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拓展村级经济发展功能,提高集体资产收益水平,为农村发展提供硬件保障。5.继续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全区绿色生态水平。

一是加快推进创森工作。全面扎实地做好创森扫尾工作,在全面深入巩固已有工作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对城镇森林建设、绿色通道建设,特别是森林公园建设等未完项目的推进及督查,做到思想不松、力度不减,坚持把工作做精做亮,打造全市创森工作的__名片。同时做好宣传和迎检工作。二是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积极培育镇、村新的产业集聚区和乡村旅游等农业新业态,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农工作思路第4篇

我县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渠道为农民增收搭建平台,农民收入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2008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84元,较上年净增532元,增长28.7%。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呈现“三增一小”的特点:一是工资性劳务收入快速增长,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务工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外出务工劳动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外出务工农民的人数不断增多,劳务收入逐年提高。2008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056元,占纯收入的44.3%,其中劳务收入1035元,占纯收入的43.4%,占工资性收入的98%;二是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来源比较稳定。2008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1013元,占农民纯收入的42.5%,同比增长50.8%,拉动纯收入增长18.4个百分点,是农民收入的最基础和最具稳定性的收入来源。其中第一产业纯收入756元(农业收入411元,林业收入114元、畜牧业收入227元),占家庭经营性收入的74.6%,二三产业纯收入257元,占家庭经营性收入25.4%;三是转移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退耕还林、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带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增加。2008年,全县农民转移性收入238元,占农民纯收入的10%,同比增长19.4%,其中政策性收入190元,占转移性收入的79.8%;四是财产性收入比重小。财产性收人主要包括各种利息、股息、投资和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收入等。2008年,全县农民财产性收入77元,仅占农民纯收入的3.2%,同比增长22.3%。

影响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农民收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但农民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增收的渠道仍比较单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困难较大。

1.收入差距较大。我县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84元,仅占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的50%、占全省3136元的76%,也未达到全市2401元的平均水平;同时,城乡居民收人差距继续在扩大,2008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43元,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倍。

2.产业化水平低。全县的传统种植业耕作粗放、经营单一、科技含量低,人均1.2亩耕地,仅能获得411元的纯收入;畜牧业尽管发展了一批养殖大户,但仍然是散户养殖;蚕桑产业发展缓慢,加工企业生产难以为继;茶叶产业规模小,产业发展仅集中在几个优势村;核桃、板栗生产虽具有一定的产量,但基地规模小,相应的加工企业少,不能有效提升附加值,产业链短;魔芋原料基地没有形成规模,加工企业生产时断时续。

3.农村二三产业滞后。2008年,全县农民从二、三产业获得的纯收入257.3元,仅占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25.4%,占纯收入的10.8%,农民从非农产业经营得到的收入较少。特别是农村建筑业和工业落后,人均从中分别获得收入11.6元、37.3元。

4.劳务经济受阻。劳务收入与2007年对比呈现出三点变化:劳务收入的比重下降了5.9个百分点;增速降低了2个百分点;劳务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仅23%,增收贡献率明显下降,与其在纯收入中占的比重不相称。其次,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大量农民工返乡,就业难度增加,依靠劳务增收的难度加大。

5.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下降。受国际原油等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近几年涨幅较大。按目前价格测算,2008年因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我县农民种粮亩均支出增加15%;受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养殖业的成本也持续增加,出栏生猪的利润空间由2008年4月份的400元/头左右降到2009年5月的150—200元/头,获利空间缩小,影响了农民增收。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几点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着力点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建立农业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长效机制。

1.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以产业化的思维促进农民增收。要打破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观念,从农业内部挖掘潜力,通过调整结构、改良品种、扩大销售等办法,促进规模化发展、商品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充分发挥我县山地多、无污染、气候好的比较优势,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坚持集中连片大规模和小型分散大规模相结合,做大做强林业干果、畜牧养殖、特色种植三大优势特色产业。在产业布局上,注重科学规划,坚持因地制宜,以流域为单元,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形成科学、合理、详实的产业规划。在产业发展上,坚持政府引导、示范推进的办法。林业产业以板栗、核桃为主,注重提品质上规模,建设标准化新基地,改良改造老基地,在基地规模和产品品质上要实现新突破;畜牧产业以建设畜牧大县为目标,按照“突破生猪发展、扩大牛羊规模、推进养鸡生产”的思路,培育规模养殖大户,发展规模养殖专业村、重点村;特色种植产业,按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的思路,着力抓好烟、药、菜、茶、魔芋等五大特色产业。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创业活动,在全县农村形成“大产业顶天立地、小产业遍地开花”和农民群众人人手中有技术、户户家里有项目,竞相发展产业的大好局面。

2.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以工业化的手段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工业生产手段改造包装农业。积极争取陕南突破发展资金,以午峪绿色食品工业园为载体,采取招商引资、鼓励企业和个体投入及争取国家扶持等措施,兴办一批食品加工、生物制药、饲料与畜产品加工、蔬菜保鲜与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加大大地集团招商力度,着力抓好缫丝厂改革攻坚,尽快盘活恢复生产;扩大恒达公司(板栗食品加工)、创盛肉食品加工厂、雪樱花魔芋精粉厂、五福酒厂生产线规模,努力实现满负荷生产;加快绿源玉米食品加工厂、神果酒业、蓖麻加工厂、岭南农产品开发公司建设,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认真落实中省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扩大招商引资,激活民间资本,鼓励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参股龙头企业建设。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市场带基地,推动适销对路农产品实现规模种养,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着力抓好板栗、蔬菜、蚕桑、茶叶等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力发展农村运销组织和经销大户,以等农贸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等工程建设,鼓励引导城市商贸企业在农村建立连锁超市和农家店,搞活农产品流通,使农民在流通环节上增加收入。

3.发展劳务经济,壮大二三产业,以城镇化的思路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既要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村经济总量,“扩大分子”,又要大规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缩小分母”。要坚定不移地走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之路,整合全县职业培训资源,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培训项目,力争农村每户有1-2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做大以“家政女”为代表的劳务品牌,促使劳务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数量型向质量型、自发型向组织型转变,努力增加农民劳务收入。要把加快城镇化建设作为减少农民的根本举措,大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在抓好县城建设的同时,加快以边贸集镇和高速公路、木王森林公园沿线的小城镇建设,深化城镇土地、户籍制度改革,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鼓励先富起来的农民进城买房定居、务工、经商办企业,变农民为市民。支持农村能人兴办企业和外出打工返乡创业,加快发展乡镇企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等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增加收入。

三农工作思路第5篇

(一)总体思路

围绕探索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建设现代农村样板、培育现代农民队伍的思路,通过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的实施路径,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全省最具规模的精品苗木基地、最具示范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基地、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和最具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使__成为全省最具发展活力、最具文化张力、最具和谐魅力的生态经济县和休闲度假区。

(二)主要指标

按照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6大方面、24项指标体系,立足全省前茅、力争全国上游,到2020年,建设水平综合得分达到85分左右,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其中,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万元,年均增加10%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65%左右,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0%以上,农户参加合作社比重达到75%以上,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同时,城镇化水平力争达到60%。

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建设,释放三大活力、做好四项工作、实施五大项目。

(一)深化改革,释放三大活力

1、释放土地活力。在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的基础上,依托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完善各项功能,拓展交易品种,建成网络信息交易平台,实现乡镇产权交易所全覆盖,构建立足全市、面向全省,集信息、产权交易、资产评估和抵押融资等功能于一体的为农服务综合平台,提高农村要素资源利用效率。

2、释放经营活力。加大对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涉农协会的扶持力度;加强涉农协会体系建设,完善行业标准、规范主体行为,实现经营主体互助发展、抱团发展、集群发展;开展示范创建,每年创建10个示范合作社和联合社、10个示范家庭农场,培育3个省级龙头企业。到2020年,力争新增2个部级龙头企业,农产品销售总额突破100亿元。

3、释放服务活力。加快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金融创新上,完成信用体系建设,以金谷农投为依托,加强与邮储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对接,探索建立“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经营主体”融资模式,五年内实现新增涉农贷款翻番;营销模式上,以发展互联网农业为重点,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和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试点,每年培育2个年销售额300万元以上电商示范企业,五年内电商销售额突破20亿元;科技支撑上,加快建设__农业“硅谷”,深入探索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职业化培训机制,建立1000人的技术经纪人队伍、2000人的技术推广队伍;风险防范上,加强与国有控股保险公司合作,建立“政府补贴、经营主体自缴、保险公司共担”机制,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

(二)统筹推进,做好四项工作

1、加快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步伐。扩大规模,持续实施“四个一”工程,重点打造设施蔬菜、苗木花卉、红枣和有机小杂粮的4个10万亩农业产业基地;提高品质,以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为重点,健全农产品质量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功能,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建成10个千亩精品设施蔬菜园区、10个现代化规模养殖示范场、1个万亩高标准水果种植基地和1个万亩高效红枣示范园区;支持品牌创建,重点培育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加快优良产品向优势品牌转变,建成全省最具示范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加快推进农业一二三产相融。围绕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持续推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大力发展“第六产业”。以乡村旅游为重点,打造“谷色古香、养生__”品牌,发展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养生农业,娱乐农业,实现旅游人次和综合收入双翻番,建成全省最具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3、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为重点,实施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和宜居示范四项工程。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90%的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创建高标准宜居示范村50个,成为全省最具代表性的美丽乡村。

4、加快推进农村治理法治化。扎实开展市级农村治理法治化试点工作,厘清乡村权力、责任清单和村民权力义务清单,加强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做好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两篇文章,实现法律宣传、法律顾问和人民调解全覆盖;完善农业农村相关

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依法规范各类主体行为,将“三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三)引领带动,实施五大项目

1、____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区。依托金谷农投和__农大,5年内完成投资10亿元,占地1万亩,建成以综合服务中心、大学生创业园、农业科技创新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主的“一区三园”;完善脱毒快繁育苗工程中心运营机制、建成生物技术工程中心,打造全省资本农业、科技农业展示区,占领全省优势农业制高点。产值实现20亿元、带动就业2000人、辐射周边县市农户1万户。

2、__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以__省投资集团为主体,投资30亿元,占地1200亩,建设期货市场、产业孵化中心、精深加工基地和网络交易平台等项目。通过5年时间,建成中部六省最大的集农产品展示展销、物流配送、检验检测和精深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经济体,建成全省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实现农产品年吞吐能力50亿公斤、利润3.7亿元。

3、精品苗木基地。以森禾种业为主体,投资1亿元,按照“园林园艺化、户外家居化、苗圃公园化、农业娱乐化”的理念,建设千亩精品苗木基地,带动__乡、__乡两大苗木基地提档升级,加快产业链条向前、后端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整体提升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级次,引领未来苗木花卉发展方向,建成全省最具规模的精品苗木基地。

4、南山生态修复综合提升项目。投资2亿元,持续开展边山一线的生态修复,带动乡村旅游景点、养生养老基地建设,5年内,完成投资20亿元,建成30个乡村旅游景点、10个生态庄园和以__文化养生健康城为重点的5个养生养老基地,使__成为全省最具发展活力、最具文化张力、最具和谐魅力的生态经济县和休闲度假区。

5、__金谷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发挥产业基金公司作用,丰富基金品种,与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发挥担保公司作用,有效解决农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探索建立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投资模式,成为辐射__乃至__的综合性资本平台。

尽管__的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阶段性成效,但要全面完成试点任务和“十三五”三农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土地、科技、风险防范等方面仍有诸多制约因素。

(一)在土地上,建议加快建立省级土地流转交易网络平台,出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农民“失地不失利”;出台针对农业各类经营主体扩大生产规模和配套基础设施所需建设用地指标供给办法,有效破解各类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的土地瓶颈问题。

(二)在科技上,建议构建省、市、县三级资金统筹机制,支持__县在互联网农业上开展示范,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互联网+物流网平台,建立农产品大数据库,构建全链条式的科技服务体系,预测市场趋势、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三)在农业保险上,建议建立省、市、县三级统筹的保险风险基金和补贴政策,以我县为试点,扩大涉保品种覆盖面,提高赔付额度标准,推进种子种苗保险、政策保险,探索价格保险。

(四)在人居环境改善上,建议推进分布式能源建设,构建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避免二次污染,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推广燃气式分布式能源,解决电价偏高和供热措施不足的问题,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现代农业测评主要指标注释

1、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得分:等于或高于75分为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

2、高标准农田面积: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60%,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为75%。

3、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75%,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90%。

4、科技贡献率:2014年全国为55%,农业部韩长赋部长讲话中谈到,到2020年全国为60%。

5、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40%,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70%。

6、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60%,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80%。

7、农业标准化水平:即三品认证农产品产量比重,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40%,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50%。

8、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2.7:1,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3.5:1。

9、农业组织化水平:农户参加合作社比重,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55%,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75%。

10、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4%,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6%。

11、财政支持水平: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15%,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20%。

12、金融投入水平:农业保险深度(农业保费收入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值),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1%,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1.5%。

13、粮食生产水平: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幅度,基础目标值为2%,发展目标值为3%。

14、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值为100%。

15、农民收入水平: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23000元,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40000元。

16、水资源利用水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0.6,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0.7。

三农工作思路第6篇

一、抓思路创新,确立用抓工业的方法抓农业的观点

我街是农业大街,如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近年来,我街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从根本上看,与建设农业强街、经济强街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创新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模式,用抓工业的思路、理念、机制和办法抓农业,就是要对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工厂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走一条以工促农,工农互动的良性发展道路。这应该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同时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我街农业努力的一个大方向。

二、抓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为农村工业化打造强势主体

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深化农产品加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件带全局性、战略性的工程。近几年,我街已引进了味来调料、天牧种禽、中排粮油、思维特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明年,我们要在着力提升壮大、培育发展这批龙头企业上做文章。今年,我街为味来调料公司配套建立了500亩蔬菜原料基地,明年力争扩大到1000亩,以天牧种禽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支持引导发展养鸡业,重点发展专业喂养大户。做好中排粮油和思维特食品引进后的基建协调工作,促其早日投产。除提升壮大现有龙头企业外,还要着力引进嫁接一批龙头企业,利用我街现有农业资源,大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兴办农字型企业。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逐步由契约联结、服务联结向资产、资本联结方向发展,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抓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农村工业化建好“第一车间”

根据我街自然资源实际,着力在特色、品牌、规模、效益上下功夫。区域布局上,南部和东部濒湖地区以发展水产养殖为主,逐步形成以螃蟹、甲鱼、鲫鱼、才鱼为特色的武汉近郊高精水产品生产基地。种植结构上,在稳定发展粮油种植的基础上,利用东部油砂土壤的自然条件优势和农户有种植蔬菜习惯及种植技术的优势,突出发展蔬菜种植。养殖结构上,除狠抓水产业发展外,要着力发展畜禽业和养蜂业,目前,全街养鸡、养鸭、养猪、养牛、养鹌鹑等专业养殖大户达50多家,已成为我街新兴农业产业,我们将大力扶持,积极引导,促进畜禽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以思维特食品公司为龙头,整合现有养蜂资源,成立养蜂协会,扩大养蜂规模。依托味来调料、中排粮油等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一地一品,一乡一特的优势产业带,打破小而全、大而全的生产格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区域特色。

四、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我街农业农村实际,在现阶段,仅仅依靠发展农业,难以达到加快农民增收的目的。农民收入正逐步以依靠非农收入为主。近年来,这一趋势十分明显。因此,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建议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注重发展农业中专学校、农村职业高中、农村富余人员就业培训学校,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发挥现有成人教育机构的作用;三是建议区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培训的公共财政支出,以降低农村剩余劳力就业的成本;四是要发挥劳动保障部门的作用,适时举办劳务输出供需洽谈会,定期劳务供求信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五是要重点抓好失地农民的安置,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出路问题。

五、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工业化奠定基础

近二年,我街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修建通村公路80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硬化公路。但总的来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落后,这制约了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和流动,制约着农村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特点,不仅能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因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意义重大。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街明年将着力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街20多座农用机站由于年久失修,超期服役,老化严重,大多不能正常运转,水库、塘堰、渠道淤塞损毁也十分严重,农业抗御旱涝灾害能力十分脆弱,我街农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收,实行税费改革后,村已无财力进行维修改造,近几年,我街虽投入了一部份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但终究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议区委、区政府要加大这方面资金的投入力度,力求通过几年努力,使农业做到旱涝保收。二是加强农村饮用水的改造,做好集镇新区自来水管网延伸,逐步达到安全用水标准。三是认真组织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在规划先行的前提下,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三农工作思路第7篇

一、抓思路创新,确立用抓工业的方法抓农业的观点

我街是农业大街,如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近年来,我街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从根本上看,与建设农业强街、经济强街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创新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模式,用抓工业的思路、理念、机制和办法抓农业,就是要对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工厂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走一条以工促农,工农互动的良性发展道路。这应该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同时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我街农业努力的一个大方向。

二、抓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为农村工业化打造强势主体

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深化农产品加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件带全局性、战略性的工程。近几年,我街已引进了味来调料、天牧种禽、中排粮油、思维特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明年,我们要在着力提升壮大、培育发展这批龙头企业上做文章。今年,我街为味来调料公司配套建立了500亩蔬菜原料基地,明年力争扩大到1000亩,以天牧种禽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支持引导发展养鸡业,重点发展专业喂养大户。做好中排粮油和思维特食品引进后的基建协调工作,促其早日投产。除提升壮大现有龙头企业外,还要着力引进嫁接一批龙头企业,利用我街现有农业资源,大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兴办农字型企业。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逐步由契约联结、服务联结向资产、资本联结方向发展,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抓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农村工业化建好“第一车间”

根据我街自然资源实际,着力在特色、品牌、规模、效益上下功夫。区域布局上,南部和东部濒湖地区以发展水产养殖为主,逐步形成以螃蟹、甲鱼、鲫鱼、才鱼为特色的武汉近郊高精水产品生产基地。种植结构上,在稳定发展粮油种植的基础上,利用东部油砂土壤的自然条件优势和农户有种植蔬菜习惯及种植技术的优势,突出发展蔬菜种植。养殖结构上,除狠抓水产业发展外,要着力发展畜禽业和养蜂业,目前,全街养鸡、养鸭、养猪、养牛、养鹌鹑等专业养殖大户达50多家,已成为我街新兴农业产业,我们将大力扶持,积极引导,促进畜禽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以思维特食品公司为龙头,整合现有养蜂资源,成立养蜂协会,扩大养蜂规模。依托味来调料、中排粮油等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一地一品,一乡一特的优势产业带,打破小而全、大而全的生产格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区域特色。

四、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我街农业农村实际,在现阶段,仅仅依靠发展农业,难以达到加快农民增收的目的。农民收入正逐步以依靠非农收入为主。近年来,这一趋势十分明显。因此,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建议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注重发展农业中专学校、农村职业高中、农村富余人员就业培训学校,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发挥现有成人教育机构的作用;三是建议区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培训的公共财政支出,以降低农村剩余劳力就业的成本;四是要发挥劳动保障部门的作用,适时举办劳务输出供需洽谈会,定期劳务供求信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五是要重点抓好失地农民的安置,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出路问题。

五、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工业化奠定基础

近二年,我街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修建通村公路80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硬化公路。但总的来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落后,这制约了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和流动,制约着农村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特点,不仅能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因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意义重大。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街明年将着力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街20多座农用机站由于年久失修,超期服役,老化严重,大多不能正常运转,水库、塘堰、渠道淤塞损毁也十分严重,农业抗御旱涝灾害能力十分脆弱,我街农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收,实行税费改革后,村已无财力进行维修改造,近几年,我街虽投入了一部份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但终究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议区委、区政府要加大这方面资金的投入力度,力求通过几年努力,使农业做到旱涝保收。二是加强农村饮用水的改造,做好集镇新区自来水管网延伸,逐步达到安全用水标准。三是认真组织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在规划先行的前提下,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